《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024-10-07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题及答案(精选10篇)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篇1

《扁鹊见蔡桓公》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是以无请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出三个可以概括《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所要说明道理的`成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扁鹊第四次见蔡桓公为什么“望桓侯而还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一会儿 ②小步快跑

2.①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

②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3.固执己见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4.暗示桓侯病情已严重得无法医治。

语文 -扁鹊见蔡桓公 篇2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

汤(同“烫”)熨 还(同“旋”)走 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叙事简练、刻画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叙事所蕴涵的立意美。

二.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是用文言写的。可以先通过朗读全文,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了解放事的梗概,从整体上把握句意、文意。然后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含义,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如文中出现的“有间”“居”“复”“益”“应”“索”“是以”“请”“齐”“汤”“还”等词,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全文,深入钻研课文。想想故事的线索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扁鹊和蔡桓公的几次见面的,共分几个层次,阐明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

3.教学本文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句意,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点背诵的方法,如按叙事的线索记住内容等,让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4.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高明之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作为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是学习难点。

针对重点、难点拟采用诵读法来解决,做法如下:

(1)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结合课文注释大体理解文意。将疑问、生字作标记,查字典给生字注音。然后再朗读全文一遍。

(2)确保朗读时间。①简化教学内容,凡与诵读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和文章出处,作者生平等都用寥寥数语带过②注重领悟的作用,不搞“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3)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浅易文言文的兴趣。

(4)指导文言文的学法,在初一以指导正确划分句中停顿为主。

(5)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重点文言实词和成语“病人膏肓”“讳疾忌医”的词语卡片,课堂交流。

3.投影仪和作者作品介绍的胶片,以及补充资料。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课前作好预习,结合课文注释大体理解文章,将疑问、生字作标记,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并朗读课文。

2.课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领悟语言。

3.就课后练习一展开讨论,进而分析两个人物形象。

4.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提倡创造性复述,可想像蔡桓公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看谁复述得传神。

5.进而练习背诵,争取当堂背过。

6.学生体会并.总结.写作特点(不求多,只要能说出一两点心得体会就好)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害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故事。

2.板书课题《扁鹊见察桓公》

3.解题

本课.文书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是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重要的思想家。

“扁鹊”是什么人?(秦越人)为什么人们用上古名医扁鹊来称呼他?(医术高明)蔡桓公是什么人?(蔡国国君)“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会见”“拜见”的意思)

(-)明确目标

用幻灯打出或小黑板出示(略)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的生字注音是否正确。

2.出示幻灯片或小黑板,给知识目标点中的多音字注音组词,给群形注音的字加拼音并辨别字形。

3.学生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课文。然后结合练习三概括主要内容,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4.教师订正并小结。

本文通过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学生试读课文,要求出声读,教师指导,读文言文一定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才能确切了解句意。教师示例,辨析下面各句中的停顿是否划得正确,不正确的要改正过来。

君有疾/腠在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不病/以为功)

扁鹊望桓侯而旋走(×)(望桓侯/而旋走)

臣/是以无请也(√)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四人小组结合练习一展开讨论。

教师点拨,本文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顽固、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着“有疾”“无疾”这一尖锐的矛盾展开争论。

学生讨论

第1题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价的?

(学生答后归纳)扁鹊,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教师小结,“立有间”,“立”动词,站立,“有间”,时间副词,有一会儿。“立有间”,说明扁鹊站着仔细地作了观察(中医称为“望诊”)之后,才下断言,“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的诊断是准确的,而并非信口开河,也为下文蔡桓公的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病情恶化、扁鹊拒医作了铺垫。而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则形象地刻画了讳疾忌医的无知和偏见,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现代汉语中“疾病”是一个词,而在古代汉语中“疾病’是两个词,其含义不同,小病为“疾”,大病为“病”。“以为功”是“以之为功”的省略。

第2题 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病情正日益严重?这些话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学生口译。

订正学生口译,指出这是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居十日”――待了十天,经历了十天。“复见”――再一次见。“益深”――更加严重,更加厉害。“不应”――不理睬。这两次会见,在短短20天内,蔡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腠理”到“肌肤”到“肠胃”。

第3题 “还走”该怎样解释?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还走”?(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还(xuán)走”,还,同“旋”,回转,掉转,走,古代汉语为“跑”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走”。“扁鹊”望桓而“还走”,“望”是从远处看的意思,扁鹊从远处看了桓侯一眼,并不说话就赶紧转身跑了。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还走”?这是情节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情节的发展上给读者造成了“悬念”,由此而引出桓公派人去问扁鹊,以及点出“还走”的原因。指出蔡桓公的病已在“骨髓”,“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对蔡桓公的病已无力无法挽救了。扁鹊的“还走”,既给上文作了补充,又给下文蔡桓公的死,扁鹊的逃,埋下伏笔。

2.划分层次及综合概括层意,复述课文训练。

根据以上讨论以及以下提示,默读一遍课文,将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提示

①桓公不听扁鹊的忠告。

②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

③桓公病死。

学生回答

第一层,开头……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居五日……结尾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时间顺序)

学生根据“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复述课文。注意,汤(同烫)、齐(同剂),复述提倡创造性,而不仅仅将古汉语翻译为现代汉语。可以加上扁鹊、蔡桓公两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3

武宁中学 王学娜

教材分析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寓言故事。通过叙述扁鹊为蔡桓公“四诊病”而蔡桓公却“四忌医”的情节,着重塑造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形象,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了生活哲理。

学情分析

学生具备了必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分析方法,培养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文言讲析方法,势必会磨灭他们学习的兴趣,无法收到教学实效。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采取了“主体参与式”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去相互质疑,相互解惑。

教学目标

1.掌握常用实词的读音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本文线索分明、层次清晰、人物刻画传神生动的写法。3.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开展5个活动——读、译、析、背、写。旨在培养学生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读文本,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当堂成诵,锻炼想象与联想能力,续写与仿写的能力。

课前准备

查阅关于扁鹊、《韩非子》、蔡桓公的相关资料。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许多古代寓言。下面我们来一个抢答赛,我出示图片,大家观看后迅速说出这个古代寓言的名字,谁先看出就站起来抢答,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师课件出示:《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智子疑邻》等四幅图片,学生抢答。

师:这些古代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具有很强的劝喻色彩。刚才的四则寓言都出自《韩非子》,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则同样出自《韩非子》的

古代寓言:《扁鹊见蔡桓公》。

(以寓言作为开场白,容易激活兴奋点,在学习者情绪高涨之际,及时抛出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三、走进作者:(出示课件)

四、新授:

(一)通过读译整体感知课文。

1、请学生听读课文,注意读音和停顿的准确。

我们先扫清字词的障碍,分别请几位同学读。(出示课件。)(“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

2、文言文的朗读,正确的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大家看看这几句话,谁能起来读出正确的停顿。(出示课件)

师:要停顿得正确,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正确地翻译句子,然后按照其中的逻辑顺序进行合理的停顿。

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除了对句中的字词进行对应的直接翻译外,还要对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地方做一些顺序上的调整,句中有省略的成分要补充出来,有多余的成分要删去。以上方法我们可以归纳为:直译、调整、删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让我们在实践中体会一下这种方法。(出示课件)

请学生翻译,教师点拨 投影提示:(1)通假字(2)古今异义(3)成分省略

3、再读课文,用简单语言概述本文故事。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但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整体提高。)

(二)分析课文,深入探究。

1、本文不到二百字,叙述了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两个人物,出现了许多波折。

请认真诵读本文,梳理文章的条理,体会文章的主旨。(出示课件)

(学生自由读课文,完成表格,然后讨论交流订正。)

2、通过表格分析本文是怎样描述故事,刻画人物的?(1)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2)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他的讳疾忌医? 交流订正分角色朗读。

3、蔡桓公盲目自信、固执己见、讳疾忌医,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从这个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教师点拨(板书)讳疾忌医。

(三)拓展提高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寓言,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结论。有人说:扁鹊尽管医术高明,却眼睁睁地看着蔡桓侯公由小病发展到一命呜呼。可见,扁鹊并不是一位好医生。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依据课文内容谈谈。学生依据课文谈观点,教师相机点拨。

师:大家的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但老师要大家记住的是:分析任何一件事情的成败,首先要考虑的是自身的原因,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不能把责任归咎于客观因素,毕竟在许多情况下,环境和他人是我们无法改变的。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明确古人运用故事意在说理的写作目的,在对文章寓意的理解上,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

(四)随堂练习出示课件

五、小结:背读课文畅谈收获:

好了,同学们,这节课大家的学习非常投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请从学习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等方面谈一谈。

六、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是一个悲剧故事,如果扁鹊对蔡桓公的劝诫更艺术些,假如蔡桓公不那么固执己见、刚愎自用,也许事情完全会是另一种结局,请以此思路改写文章,尽可能地用上文言词句。

板书: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4

1、学会独立读懂文言文

2、理解本文寓意

3、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了解文意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的寓意

2、学会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课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桓公的故事,本意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生字注音是否正确。

2、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教师点评。

3、课文写了扁鹊几次见桓公。试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桓公对待扁鹊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研读分析

1、本文是如何记叙扁鹊和蔡桓公见面的情形?

居十日――居十日――居十日――居五日――扁鹊逃秦、桓侯遂死

2、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

3、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

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

4、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等等。

四、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扁鹊三次见桓公,指出桓公有病,应及时治疗,但桓公自认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拒绝了他的劝告,最后病后的故事,说明要正视自的缺点和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和帮助。

五、朗读比赛

1、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2、各组开展背诵比赛。

3、集体评议,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小组予以表彰。

(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指点背诵方法,如可按照叙事层次来背,可抓住关键词语的变化来背等等。)

教学反思: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的重要功能是现代文教学所不能代替的。

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总是以教师串讲为主,以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为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是作为知识的探索者,而是被动的接受者,时间长了,逐渐丧失了学习古文化的兴趣,生动鲜活的文言文变成了呆板生涩的文字材料。

为了打破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模式,贯彻课程标准新理念,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采用了“主体参与式”活动设计,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只作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中的伙伴,学生才是主动的学习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是创造过程及创造乐趣的享受者,是发展的主体因素。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以小组教学为主,小组成员分配上兼顾好,中,差三类学生,教育面向了全体学生,从客观上实现了教育公平,既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证了学生的整体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以讨论,表演,展示,竞赛等便于学生自主参与,协同工作的活动为主要方法,符合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意识。

为了避免活动教学沦于“热闹”的表象,在每一个环节中精心设计了要求及论题,教师随时注意点拨评价,引导学生积累知识点,将学生思维引向纵深处,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个性化的解读文本。

《扁鹊见蔡桓公》教学设计 篇5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06-12-25

设计理念:

1、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学”的观点。

2、《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拟采用“主体参与式”语文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开展4个活动——“我会说”;“我能读”;“我会译”;“我能析”。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读文本。第二课时进行3个活动——“我会演”;“我能背”;“我能做”。意在让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当堂成诵。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关于扁鹊、《韩非子》、蔡桓公的相关资料;准备《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复印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师: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教师板书:“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希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积极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一定行﹗

(以激励性语句作为开场白,容易激活兴奋点,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学习者情绪高涨之际,及时抛出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活动一:“我会说”(时间:5分钟)

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

(此设计意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既锻炼了口头表达,又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三、活动二:“我能读”(时间:10分钟)

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

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

四、活动三:“我会译”(时间:15分钟)

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

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但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整体提高。)

五、活动四:“我会析”(时间:20分钟)

1、教师发放学习资料

(一)如下:

论题一:本文是如何记叙扁鹊和蔡桓公见面的情形?填写下表:

见面次数及时间扁 鹊 蔡 桓 公

第一次

第二次(居十日)

第三次(居十日)

第四次(居五日)

结果(居五日)

论题二: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论题三: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论题四: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小组合作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材料上。

3、各小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集体评议总结。

答案参考如下:论题一答案略。论题二: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论题三: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论题三: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等等。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明确古人运用故事意在说理的写作目的,在对文章寓意的理解上,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

六、活动五:“我会演”(25分钟)

小组分工合作,改编剧本,分配角色,进行排练。

即兴表演。各组推选代表分别扮演扁鹊、蔡桓公及旁白到讲台前表演。

集体评议,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予以表彰。

(课本剧从改编到排练,在到演出到评价,整个过程放手让学生组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体现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改编剧本时可鼓励学生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创新。)

七、活动六:“我会背”(时间:15分钟)

准备:各小组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各组开展背诵比赛。

集体评议,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小组予以表彰。

(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指点背诵方法,如可按照叙事层次来背,可抓住关键词语的变化来背等等。)

八、活动七:“我会做”(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练习二,然后相互评改。

教学后记:

扁鹊见蔡桓公读后有感 篇6

各位读了这则寓言故事,恐怕都认为蔡桓公太蠢,蠢得可笑。殊不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蔡桓公一样对自己的言行、品德中的小病不能及时“医治”?可谓多矣。对待缺点和错误,应防微杜渐,及早改正,否则将酿成不祸。后果不堪设想,后悔莫及。

历史上诸如此类因为冥顽之人可谓数不胜数。商纣王刚愎自用,荒淫无耻,不听忠谏,陷害忠良,最后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商朝。三国时,马稷因不听诸葛亮之劝阻,王平之美言而痛失街亭。最后被推出辕门斩首示众。蒋斤石在在西安事贸中不听杨称虎、张学良规劝,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这些与蔡桓公的下场都诉说着同样的一个道理: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批评与建议,勿以恶小而为之。

我们有些同学性格好强,对老师的教育不屑一致,对家长的劝告置之不理,对同学的批评也横眉怒对。他们以损人利己为小事,以不拘小节为潇洒,以不求上进为荣耀,最后陷入错误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要知道“漏洞虽小,也能沉没一艘大船。”积少成多,小错铸成大错,所以要在自己小错时就加以改正。

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不能做到十全十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问题的关键是能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当然,一个人的缺点并非可以一日之间改正过来,这首先需要有顽强的毅力,其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忠告。有一些缺点可能自己都察觉不到,如若别人发现并加以劝告,就要认真听取并及时改正。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对照自己的缺点,并引以为借鉴。

扁鹊见蔡桓公课本剧 篇7

扁鹊见蔡桓公

庄河市暖水小学孙振东

第一场

旁白:春秋战国时期,扁鹊发现蔡桓公身体有病,屡次觐(jin)见。众人:上朝!

王公公:皇上起驾!

蔡桓公:寡人的领域真是一片乐土,空气清新,河水清澈啊!

大臣1:吾国安居乐业,全是大王英明神武,大王一定会福泽万年。蔡桓公:嗯,那是当然。

扁鹊:草民扁鹊叩见大王。

蔡桓公:你就是扁鹊?

扁鹊:正是。

蔡桓公:起来吧。

扁鹊:谢大王!

扁鹊:大王,你的皮肤有点病,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寡人位尊九五,锦衣玉食,红光满面,生龙活虎,哪来的什么病,没有什么事,你可以退下了!

蔡桓公: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虚张声势,故弄玄虚,给没有病的人看病,然后再据为己功,逢人就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寡人偏不吃他这一套。大臣1:大王真是英明。一眼就看穿了扁鹊装模作样。

大臣2:大王,扁鹊可是神医呀,曾经救过好几百人的命呀!

大臣1:这你也信,都是谣言而已,谣言而已!

蔡桓公:好了,别叫那扁鹊扫了寡人的雅兴,继续赏景吧!

第二场

旁白:蔡桓公和大臣在花园里兴致勃勃的喝茶。

蔡桓公:各位大臣来品尝这上好的龙井吧!(突然低头咳嗽)

大臣们:大王,你怎么了?

蔡桓公:没事,没事,只是有点头晕吧!继续喝茶。

王公公:启禀大王,扁鹊求见。

蔡桓公:哦,是他,让他进来吧!

王公公:宣扁鹊觐见!

扁鹊:草民扁鹊参见大王。

蔡桓公:平身,赐坐。

扁鹊:谢大王!

蔡桓公:你今日来朝有何贵干?

扁鹊:大王,你印堂发黑,看来病已经伤及肌肉,要再不治,恐怕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寡人有病,难道自己不清楚吗?容你在这里瞎参乎,别以为读过几本医书就能对寡人的身体指手画脚,逮着谁就说谁有病。

扁鹊:大王!

蔡桓公:寡人还有事情要处理,下去!

大臣2:大王,扁鹊的样子,不像在撒谎啊!

大臣1:骗子会说自己说谎吗?大王人心难测呀!

蔡桓公:好了,大王今天的好心情都被你们几个搅没了,都退下吧!大臣们:臣告退!

蔡桓公:王公公。

王公公:奴才在!

蔡桓公:寡人身体有些乏了,扶寡人回去休息。

王公公:嗻!

第三场

王公公:启禀大王,扁鹊求见!

蔡桓公:告诉他,寡人正在拟奏,无暇接见。

王公公:但扁鹊在外面恭候多时了。

蔡桓公:好了,好了,让他进来吧。

王公公:宣扁鹊!

扁鹊:草民拜见大王!

蔡桓公:你今天来是不是说寡人病又加重了。

扁鹊:大王,你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要再不治,真的无药可治了!蔡桓公:好了,寡人还要拟奏,退下吧!

扁鹊:可是,大王,不能不治呀!

大臣1:大胆,竟然在这里妖言惑众,对大王的身体说三道四的,快下去!(此时,蔡桓公开始咳嗽)

大臣们:大王!你怎么了?

蔡桓公:都是被那扁鹊气的。

第四场

旁白:这天,蔡桓公和大臣正在街上游玩。扁鹊见了,知道蔡桓公无药可救,转身离去。

大臣2:大王,那不是扁鹊,怎么走了?

大臣1:大王,一定是他看到你生龙活虎,怕你判他欺君之罪,所以,才悄悄溜走。

蔡桓公:寡人觉得不对,这其中必有隐情。秦大臣,你去问问那扁鹊,为什么见到寡人就悄悄溜走了。

(大臣走后,蔡桓公开始连续咳嗽)

大臣1:大王,你怎么了?

蔡桓公:寡人估计这几日染上了风寒,回去吧。

大臣2:扁鹊神医!

扁鹊:原来是秦大臣,来之何事?

大臣2:今日为何不见我家大王,一声不响就走了?

扁鹊:来,我们边走边说。当初,我察言观色,见大王贵体有恙,不过病在皮肤,只要热敷可愈。病在肌肉,以针灸之法可愈。即使病在肠胃,用汤药调养几日可愈。如今你们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即使神仙已无能为力啊!

大臣2:你是说大王的病已经是无药可治了?

扁鹊:嗯,草民已不再请求为他医治了。只好回秦国去行医了!大臣2:麻烦神医还是治治吧!

扁鹊:可是,我真的无能为力了!那,秦大臣,你也保重。大臣2:先生保重,后会有期。

终场

大臣2:大王,扁鹊说你——

蔡桓公:扁鹊说什么?

大臣2:扁鹊说—— 扁鹊说你的病已无药可治了!

大臣1:这扁鹊真是胡说八道!

(蔡桓公剧烈咳嗽)

大臣们:大王,你怎么了?

蔡桓公:寡人觉得浑身疼痛,快去请扁鹊来!

大臣2:扁鹊已经回秦国了!

蔡桓公:什么?(咳嗽)寡人悔之晚矣!请以寡人之事告诫天下:盲目无知不听劝,讳疾忌医留祸患。

后世诸君且记取,前车之覆后车鉴。

大臣们:大王,大王!

扁鹊见蔡桓公 教案教学设计 篇8

(广东省珠海市第六中学语文科组招明乐 E-mail:Z@zhao.com.cn)

目的要求

一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叙述故事始末,刻画两个人物,表现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二 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听信忠言的重要意义。

三 理解间、居、复、益、应、还、走、及、是以、索等词语的意义,和汤、齐、还等字的通假用法。

要点难点

一 弄懂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的“寓理于事”的写法,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这是本文的教学要点。

二 解释词语,口译课文。

三 熟悉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四 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训练,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为要点。

写作背景

战国时代是群雄并立,战乱频繁的年代,也是人才辈出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诸子百家为了宣扬自己的主张纷纷著书立说、聚众讲学。“时代造英雄”,这样的时代要求当时的作家的著作逻辑严谨,精心选材,说理透彻,令人信服。本文仅以199字的篇幅包容了这样丰富的.内容,在运用比喻说理,叙述事件,塑造人物等方面都不失先秦散文中的佳作,这也体现了时代对作家的要求是如此严格。

作者简介

韩非(约前280─前233),原系韩国贵族。《史记》说他“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他和李斯同出于荀况门下,李斯自以为不如他。韩非见韩国之势日益削弱,曾向韩王建议变法图强,未被采纳。后奋力著书,传到秦国,受到秦始皇赏识,发兵攻韩,索取韩非。韩王遣韩非使秦,被留秦国,尚未见用,遭李斯、姚贾的嫉妒谗毁,下吏治罪,死于狱中。

段落大意

(层次划分及大意)依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首先写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见面;

第二层,写两个人的第四次见面以及扁鹊说明“还走”的原因;

第三层,交待事情的结果──桓侯遂死。

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叙述扁鹊和蔡桓公的故事,刻画了这两个人物,表现了病须及早医治、切勿讳疾忌医的中心意思。

写作特点

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矛盾,扁鹊三见桓侯,三次建议;桓侯不予理睬,还错怪扁鹊,矛盾逐次加深。第四次见面,矛盾不但没有解决,而又横生枝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等到桓侯体痛急索扁鹊想就医的时候,双方在“有病当医”的认识上已经统一了,扁鹊却又逃掉了。全文不到二百字,竟有这许多波折、动荡,岂不是波澜起伏吗?这也是文章的写作特点之一。

作业练习

一、给下列句中的黑体字注音。

1.立有间( )     2.君有疾( )在腠( )理

3.寡人( )     4.医之好治不病( )

5.桓( )侯不应( )    6.汤( )熨( )

7.骨髓( )     8.桓侯遂( )死

二、填空。

《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节选自 ,作者 , 时代重要的

家。他的著作,集先秦 家学说的大成。本文讲述的故事可以归纳为

一个成语: 。

三、为下列黑体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立有间 A.有一会儿 B.一会儿 C.中间    ( )

2.不治将益深 A.更加 B.更加深入 C.更加厉害    ( )

3.桓侯故使之问之 A.故意 B.特意 C.才,又    ( )

4.望桓侯而还走 A.往回走 B.转身就走 C.转身就跑    ( )

5.针石之所及也A.达到B.及时,来得及C.连词,无意义。( )

6.司命之所属 A.属于B.管辖C.家属    ( )

7.臣是以无请也 A.请求 B邀请 C.问    ( )

8.无奈何也 A.怎么办B.没办法C.拿(事或人)……没办法         ( )

9.使人索扁鹊 A.线索B.寻找    ( )

10.桓侯遂死 A.马上B.已经C.于是 ,就    ( )

四、写出下列黑体词的古今义。

1 立有间    古义:     今义:

2 居十日    古义:     今义:

3 将益深    古义:     今义:

4 索扁鹊    古义:     今义:

5 故使人问之    古义:     今义:

6 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     今义:

五、找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其本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汤熨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2 望桓侯而还走 通 ,译作 。

3 火齐之所及也 通 ,译作 。

六、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病?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论的?

2.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3.第四次见蔡桓公时,扁鹊为什么“还走”?

七、将正确的译句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

A.医生喜好给没病的人治病,把这当成自己的功劳。

B.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C.医生喜欢把治疗没病的人作为功劳。

2.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A.扁鹊看见桓侯转身就走。 ( )

B.扁鹊看见桓侯就往回走。

C.扁鹊远远地的望见桓侯转身就跑。

3.桓侯故使人问之。 ( )

A.桓侯特意派人问他。

B.桓侯故意派人问他。

C.桓侯这才派人问他原因。

4.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A.(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的事了,没有办法了。 ( )

B.(病)在骨髓里,那是掌管生死的神所办的事,没有什么办法了。

C.(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5 臣是以无请也。 ( )

A.我因此就不再说话了。

B.我因此就不再请求了。

C.我所以就不再说了。

答 案:

一、1 jiàn 2 jícòu 3 guǎ 4 hào 5 huán yìng 6 tàng yùn7 suǐ 8 suì

二、《韩非子喻老》 列子 战国 思想 法 讳疾忌医

三、1 A 2 C 3 B 4 C 5 A 6 B 7 C 8 A 9 B 10 C

四、1.古义:一会儿。今义:之间。2.古义:停留。今义:居住、住所。3.古义:更加。今义:好处。4.古义:寻找。今义:索取。5.古义:特意 。今义:所以。6.古义:跑。今义:走。

五、1.“汤”通“烫”,用热水焐。2.“还”通“旋”,回转,掉转。3.“齐”通“剂”,火剂汤。

六、1.扁鹊:君之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2.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3.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学案设计 篇9

扁鹊见蔡桓公

学习目标

1准确而流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进而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词汇,了解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能正确地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线索分明、层次清晰,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的写法。

4 理解本文的寓意。

学习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的寓意。

2 学习背诵方法。

学习难点人物刻画生动传神的写法。

学习时间 三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善用寓言说明问题。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亲爱的同学们,先来读课文吧,读两遍!(要求):

第一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给下列字注音:

间 腠 桓 好 应 还 汤熨 齐 髓 遂

第二遍:a 读准字音 b 读出停顿 c读出抑扬顿挫的气势,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d用饱满、宏亮的声音朗读课文.

2你的课文一定读得很棒了,来试着翻译课文吧!

要求:再次读课文,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课下注释解释重点词并练习翻译。

方法提示: 翻译句子,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例如: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括号里的是省略的`,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

(病)在骨髓, (那是)司命神所管的,(医药已经)没办法了。

3问题导引

(1)有的人身患重病却不愿意看医生,联系本文想想这个成语是什么?

(2)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结局?你能找出每一阶段的标志性词语及扁鹊和桓侯的各自表现吗?请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

方法提示:可以采用图表的形式

课堂学习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抽写生字

扁鹊见蔡桓公文言文翻译 篇10

【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ā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uá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suǐ),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节选

节选自《韩非子 喻老》。韩非著,为法家重要著作。

【注译】:

1.扁鹊(biǎn què):姓秦,名越人,战国时鄚(mò)地人,医术高明。所以人们就用传说

中的上古神医扁鹊的名字来称呼他。【关于扁鹊:又一次扁鹊行医到虢(读音:国)国,虢国的太子死了,正要下葬。扁鹊问明了其病情后,断定太子未死,先用针刺疗法,一会儿太子醒来,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给太子配汤药喝,仅仅服了30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

2.蔡桓(huán)公:实指齐桓公田午(前4—前357年,44岁),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为当时蔡国已亡,而齐国都上蔡,故说蔡桓公。(齐国都城是临淄,田氏代齐之后也不曾迁都,何来“齐国都上蔡”一说,难道此上蔡非彼上蔡?)

3.有间(jiān)——一会儿。

4.疾——古时‘疾’与‘病’的意思有区别。疾,小病、轻病;病,重病。

5腠(còu)理:皮肤的纹理。

6.寡人——古代君主谦称自己。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君王自称。春秋战国时,诸侯王称寡人。

7.好(hào)——喜欢。

8.居十日——呆了十天 。 居——用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前面,表示经过的时间;停留,经历。在文中译“过了”。

9.益——更加。

10.还(xuán)走——转身就走。 还(xuán)——通“旋”,旋转,掉转。走——跑,逃跑。

11.故——特意。

12.汤(tàng)熨(wèi)——用热水敷烫皮肤。汤,同“烫”,用热水焐(wù)。熨,用药物热敷。

13.针石——金属针和石针。指用针刺治病。

14.火齐(jì)——火齐汤,一种清火、治肠胃病的汤药。齐,同“剂”。

15.司命之所属——司命神所掌管的事。司命,掌管人生命的神。属,管,掌握。

16.奈何——怎么办、怎么样。

17.臣是以无请也——我因此不再询问(他的病情)了。无请,不再请求,意思是不再说话。

18.索——寻找。

19.遂——于是、就。

20.及——达到。

21.是以——以是,因此。

22.应——答应,理睬。

23.恐——恐怕

24.将——要

25.功——本领。

26.肌肤——肌肉和皮肤。

27.使——让

28.故——特意

29.居——过了

【小结】:

以时间为序,写扁鹊与蔡桓公的四次见面,又传神地再现两人见面时不同的神态、语言和性格,突出扁鹊慧眼识病,尽职尽责,敢于直言,机智避祸,和桓公的骄横自信、讳疾忌医。结尾,扁鹊不得不逃亡,暗示了专制君主统治下的残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时医过,防微杜渐的道理,颇能引人深思。

【译文】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

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

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难句理解】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医生。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好治,喜欢治。不病:没病(的人)。以为功:把(它)当成功劳。

全句的意思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他们的病当作自己的功劳。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望:远远看见。还:通“旋”,回转、掉转。走:跑。

全句意思是:扁鹊远远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③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今:现在。是以:因此。请:请求。

全句意思是:现在(您的病)在骨髓里,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您治病了。

④讳疾忌医——讳:隐瞒。疾:病。忌:惧,害怕。医:医治。本意是隐瞒病情,害怕医治。比喻隐瞒缺点和错误,拒绝批评和帮助。

【寓意】

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若一意孤行,后果则不堪设想,要在适当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防微杜渐,对症下药,及时医治。

【写作顺序】

时间顺序(大体以“居十日”为单位)。

【注音】

腠 còu 齐 jì 遂 suì

好 hào汤 tàng 熨 wèi

【通假字】

(汤)熨之所及也:同(烫),用热水焐

望桓候而(还)走:同(旋),回转

火(齐)之所及也:同(剂),汤药

【古今异义】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古 跑走 今 行走

臣是以无请也。 请: 古 询问 今 礼貌地求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 古 把......当做 今 认为

立有间。 间 古 一会 今 中间

居十日,扁鹊复见 居: 古 止,停 今 居住

使人索扁鹊 索: 古 寻找 今 绳索

【省略句】

医之好治不病以(之)为功

上一篇:20以内加减法口算在线教学设计下一篇:奉和出颍至淮应令,奉和出颍至淮应令蔡允恭,奉和出颍至淮应令的意思,奉和出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