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

2024-10-24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共10篇)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 篇1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

六集通俗理论电视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开播时,现场屏幕背景犹如夜空中布满繁星,在柔和的舞美氛围中,它带我们深入走进我们的新时代。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看过了《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后,我有以下感受: 首先,要时刻感受自己肩负的使命。使命一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以使命为己任的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我要找准定位,努力工作,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做自己的座右铭,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走好新的长征路。

其次,要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复兴相联系。新时代、新思想,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要系统性的思考,要体系性的创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激发自身攻坚克难的热情,除了有爱心、耐心、细心外,更要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用劳动的汗水洗去身上的浮躁,用奉献的精神彰显信念的坚定,用实际行动迎接2018崭新的开局。

第三,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96年来,我们党所肩负的使命一直与人民站在一起,一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就有了担当者。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实际工作中将每一天都当做第一天来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以上就是我看《新使命是什么》所想到的,今后我更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党的章程,坚定不移跟党走。时刻牢记总书记教诲,秉承务实、求是的态度,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谋福祉。拓展阅读:《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观后感六集通俗理论电视节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开播时,现场屏幕背景犹如夜空中布满繁星,在柔和的舞美氛围中,它带我们深入走进我们的新时代。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重在“科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主题,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邀请理论专家系统解读、青年学者和基层代表畅谈体会、场内外观众互动讨论等。为让青年观众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快速准确吸收到十九大知识点,节目在内容设置上特别注重“深入浅出”,引入了观众喜爱的智能机器人、动画、饶舌说唱等趣味形式,生动呈现新时代新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部署,以社会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视角,领会十九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新作为。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明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时代”这个词在《辞海》中的释义为: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时期。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等方面,中国均有了质的飞跃,而这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

总书记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预示着中国今后将迈向更加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人类追求更大发展繁荣的同时,中国也在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新时代我们有新实践、新理论,更有新动力、新思想,新时代的定义为我们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做出了贡献,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注入了新活力。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 篇2

3月7日晚,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观看电影《厉害了,我的国》,我被影片里中国在新世纪以来在科技以及创新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所震撼了,特别是其中关于中国公路的部分,我作为公路交通系统的一员,看到这个桥段,心中涌起了万丈波澜。待从头到尾看完《厉害了,我的国》之后,我才发现我的手心居然因为震撼、自豪而捏出了汗,我的眼眶因为感动而浸润了。

之所以震撼,是因为电影用的最多的就是广度的视觉航拍,这一方面是为了展现我们大中国的雄伟身姿,另一方面是因为只有从这些壮观恢弘的航拍角度去欣赏这些辉煌成就,才可以体现出我们中国的巨变。再加上激昂的音乐以及画面中一个个奋斗在一线的劳动人专注的脸庞积极,这些时代的小人物在《厉害了,我的国》中形象顿时高大起来。是啊,中国的大时代离不开小人物的付出,正是这些小人物在他们的岗位上,用他们自己的双手和头脑,一点一点地把他们的汗水和青春挥洒在岗位上,挥洒在祖国的大地每一个角落里,才会有大中国的今天。看着这个影片,心中感到万分的感慨,骄傲自豪的我那一颗爱国之心也被点燃了。

还记得100年前的中国吗?100年前的中国处于一个昏暗的、颓败的民国时代,我们正受到许多帝国主义以及官僚主义的欺压,但是100年后,我们从一个民不聊生的国家变成如今的国际大国。这其间,我们中国改变了以前一穷二白的局面了,就像片中的人所说的那一句话:现在只要我们国家想要干的事情,就可以去干。所以,我们建造起了穿越沙漠的最长的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我们在川藏公路北线的山峰间贯通了雀儿山的隧道,我们在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这一切都是我们中国几代无数的交通人奋斗所得来的,国家的所有伟大战绩的光荣榜上,都刻着十几亿中国人的名字,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

之所以自豪,是因为《厉害了,我的国》是继《战狼2》之后再次点燃国人爱国之心的良心佳作。但是《厉害了,我的国》作为一部中国新时代以来辉煌成就的纪录片,比《战狼2》的故事更加贴近我们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在《厉害了,我的国》当中,我看见那些完全由中国人所建筑的高难度高速公路以及先进发达的交通系统的那一刻,我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交通系统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我知道《厉害了,我的国》当中并没有我的身影,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却有着很大的参与感,《厉害了,我的国》的当中每一个领域里建设者的感受都仿佛是我工作的真实写照。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当中,没有人会为了我完成一工作而夸奖我,但是这并没有让我感到我的工作是卑微的,是因为我知道:我对于我的祖国所付出的青春以及力量,必定不会是白费的。

之所以感动,是因为普通人的故事催人奋进。除了展现辉煌成就,《厉害了,我的国》还将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奉献和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呈现出全国人民积极自信、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看完电影感到很惊讶、很意外、很亲切,深感“大国”和“小家”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我们都是共筑中国梦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不少同事深有感触地说,《厉害了,我的国》超有正能量,它召唤我们每个人不忘初心,用奋斗书写无悔人生。

第二集观后感齐鲁家风 篇3

有一首歌谣这样描述孝道与家风的关系:尽孝道,讲传承,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讲给一辈听,一辈跟着一辈学,一辈一辈传家风。孝道与家风有什么渊源?“以孝传家”靠什么?

《孝经》开篇就提出:“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道是道德的源头根本,家风的养成就应该由孝道开始,把孝道作为家风的源头。

大家常说“正家风,首在行孝道”。正因为孝道与家风有上述紧密的联系,因此,孝道教化在家风中就成为首要的内容,或者说,良好家风的形成正是由孝道的教育而形成的。林语堂先生曾经这样解释中国的“教”字,一个“孝”字,一个“文”字,也就是说,教化就是通过文化教人孝,这和《孝经》所讲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

“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作首。”孝道是家风的根本和基础。试想,如果一个家庭中,子女不孝敬父母,晚辈不尊重长辈,这个家将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家其他方面会好吗?即便是“好”也是暂时的,虚伪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颜氏家训》可以看作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家训著作。其中的忠孝教诲很多:“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让孝成为家风是从古至今无数家庭的追求。

宋代以后的家训在孝道教化上更趋具体,强调实践性。如司马光在《居家杂仪》、《训子孙文》中有言:“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有宾客不敢坐于正厅,升阶不敢由东阶上,下马不敢当厅,凡事不敢自拟于其父。”、“容貌必恭,执事必谨,言语应对必下气怡声,出入起居,必谨抚卫之。”这是古时家风家训中的孝道篇章。是说做为子女,外出时先告诉父母亲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心安。

“不孝”各个年龄层都有,成年人更需率先垂范

领航第二集观后感 篇4

回望非凡十年,述录伟大变革。专题片《领航》聚焦全面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生动呈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幸福美好生活和良好精神风貌。这是新时代新气象的生动缩影,引领人们在时代光影中感受日新月异的伟大变革,凝聚砥砺奋斗的团结伟力。

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以百年为坐标,从19的50多名党员到年底的9600多万名党员,我们党的队伍越来越壮大,执政基础越来越坚实,领导能力越来越卓越。以新时代这十年为坐标,民族复兴步伐越来越铿锵,祖国发展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我们的未来前景越来越光明。历史与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上面写满了百年来的波澜壮阔,印刻了这十年的浓墨重彩。

巨轮乘风破浪,目标在前方、思想在领航。纵观专题片《领航》,从逐梦先锋到科学指南,从发展变革到改革攻坚,从人民民主到良法善治,从绿水青山到美好生活,每一个主题都把人们带回从历史到现实、从发展到成就的变革实践中,感受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节奏,见证与国家同步成长的足迹。这些无不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充分展示了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精神气质。一项项举措,一个个数字,一份份成绩,标注了来之不易的成就,书写下让世界为之惊叹的中国奇迹。

有人这样写下观后感:“《领航》散发着一种力量和一种信仰,大到自己祖国蓬勃发展一路走来的脚印,小到一个个动人温情的瞬间,无不昭示着一种伟大精神的存在。”这一精神力量孕育于伟大实践之中,也是无数人踔厉奋发凝聚而成的。特别是领航者的无畏担当、人民情怀、宽阔胸襟和非凡韬略,更加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沿着正确航向行稳致远的信心、信念。这启示我们:拥有科学理论的政党,才拥有真理的力量;科学理论指导的事业,才拥有光明前途。惟其如此,我们才能信心十足、力量十足,心中装着百姓,手中握有真理,脚踏人间正道,从胜利走向胜利。

领航第二集观后感 篇5

★ 公司的力量第一集观后感

★ 《亚洲文明之光》第二集观后感精选

★ 《国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怎么写,《国家监察》观后感精选

★ 《国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心得

★ 榜样的力量观后感

★ 信仰的力量观后感

★ 看完公司的力量心得

★ 永恒力量观后感800字文章

★ 汇聚人民力量维护国家安全观后感

第二集精准发力观后感心得 篇6

在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要坚持问题导向,始终将精准作为脱贫攻坚的生命线,下足“绣花”功夫,因地制宜,精准滴灌,才能永葆脱贫致富树生机与活力,让脱贫致富花异常绚烂地开满乡村每一个角落。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找准病灶,摸清脱贫致富树病情。脱贫攻坚已然进入攻城拔寨、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当前,最要紧的是防止思想松懈、防止工作滑坡。在肯定前期取得成绩的同时,要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防止病情越演越烈。要聚焦重要领域、重点人群、重点项目,通过走访调研督导,身体沉下去,工作实起来,广泛收集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分门别类建立问题台账,拿出实实在在的“干货”。

坚持靶向对接精准,拔除病根,治愈脱贫致富树疾病。坚持“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目标导向,针对查找到的问题,突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制定整改方案,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进度,确保整改措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为防止解决问题浮于表面,杜绝问题的复发,要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要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找准病灶,拔除病根。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 篇7

6月5日,习近平主席乘专机抵达莫斯科机场,开始他就任国家主席以来对俄罗斯的第八次访问,也开启了一个繁忙的“外交月”。

从俄罗斯到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到朝鲜,再到日本,这个六月,习近平主席踏上五国领土,参加四场国际会议,密集出席约九十场双多边活动。

回顾新中国70年外交历程,一个月内国家元首如此高频出访,创造了新中国的外交纪录;世界百年变局关键当口,同各方叙友谊、聚共识、扩大朋友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举世瞩目。

习近平主席飞赴俄罗斯这一天,也是芒种节气的前一天。芒种时节,生机盎然,中国大国外交在耕耘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

浩瀚宇宙中,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承载着70亿人的希望与梦想。

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商品、资本、信息、人才在全球范围高速流动,互联网、交通网让世界彼此相通,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的人们,命运从未如此紧密相连。

这是一个复杂多变、并不安宁的世界。地区冲突、强权政治、恐怖主义、贫富差距、保护主义等,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数量之多、困扰之大、程度之深也前所未有。

昼夜星驰、风云变幻,人类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关键时刻、十字路口,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世界听到了来自中国的方案。

习近平:“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12月5日,来自16个国家的20位外国专家受邀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在这里,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将同他们一起座谈。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这是习近平第一次向世界传递中国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其后,他在多个外交场合向世界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天下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注重对传统外交原则的继承与发展。

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70年来,中国外交的不断丰富,但和平发展的坚定立场一以贯之。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干涉别国内政,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大道行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给出的中国方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目标,也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最鲜明的特征。

207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访问的阿联酋阿布扎比王储穆罕默德。

习近平强调,中华文明在包容并蓄中不断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源于中华文化“天下大同”的理念,致力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交流合作。

从天下大同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行,行动为基。今天,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传承了“丝路精神”的“一带一路”倡议,将众多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这座“三彩骆驼载乐俑”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以驼代步的舞乐者身着汉族衣冠,使用西域传入的乐器,正在表演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历史的卷轴缓缓打开,在古丝绸之路上,古人留下“商旅不绝于途”的辉煌传奇;斗转星移,习近平主席在历史的底本上,勾勒当代合作共赢的新蓝图。

9月7日,在古丝绸之路的途经地哈萨克斯坦,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倡议。

习近平:“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

20多天后,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印度尼西亚,他进一步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习近平:“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习近平主席的深情演讲,让世界开始重新发现和审视这条曾经给沿线国家带来繁荣的大通道。

12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规划》。随后,世界众多国家纷纷响应倡议,和中国一起,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在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正在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亚欧大陆上的经贸枢纽之一。

在东非大陆,一条被称为“世纪铁路”的蒙内铁路,不仅方便了当地的交通运输,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

在希腊,一度陷入衰落的比雷埃夫斯港,因为来自中国的投资,国际排名迅速从第93位提升到第32位。

在中国义乌,180多万种小商品,通过中欧班列被运抵欧洲,而欧洲的红酒、橄榄油和大型设备,也经由一趟趟中欧班列运往中国。

在中国北京,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相继成立,资金融通为“一带一路”注入发展动力。

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20至,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占中国货物贸易总额的近30%。

联合国秘书长 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更加公平的全球化,并且更加公平的全球化是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好途径。”

趋势向好,成果丰硕。

和2019年,中国作为东道主,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第二届论坛上,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6000余名外宾相聚北京,共襄伟业,形成了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

以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关键支撑,一幅闪耀着和而不同传统智慧和包容开放之光的大写意画卷已经绘就。

现在,中国与各方一道,绘制共建“一带一路”精谨细腻的“工笔画”,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通过古丝绸之路将丝绸、茶叶、瓷器和美好的祝福送往世界各地。今天,“一带一路”将众多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成为中国同世界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阳光大道。

20以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逐渐抬头,美方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忧心忡忡。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贸易总量占世界五分之一。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然而,20以来,美国对华持续施压。挑起并不断升级贸易战,给中美经贸合作带来了严峻挑战。面对美方的步步紧逼,中国从维护两国共同利益和世界贸易秩序大局出发,作出坚决回应。习近平主席应邀多次同特朗普总统会晤、通电话,就经贸问题和双边关系进行沟通。中美双方进行十多轮高级别经贸磋商。

中国的诚意始终如一,原则坚不可摧,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决不妥协,不愿打,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

是对立还是合作,封闭还是开放,单边主义还是多边主义,归根结底,是搞霸权主义,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世界未来发展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理念足够清醒,行动足够冷静,担当足够坚定。

中国有足够的定力、自信和能力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斗争还在继续,得道者不怕路远。着眼世界发展大局,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建设开放型经济,为世界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中方愿同美方共同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

在黑龙江的边境城市黑河和对岸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横跨中俄的公路大桥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这是中俄两国合作建设的首座公路跨境大桥,被俄罗斯人民誉为“友谊之桥”。

这座跨境大桥也成为眼下中俄两国关系的生动见证。

长期以来,中俄都将对方视为本国外交的优先方向。2013年3月,万物复苏,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讲台因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来,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习近平主席在这里创造性地提出了“新型国际关系”理念。

“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主张摒弃权力制衡,倡导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它既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也超越了美国等西方国家传统国际关系理论框架。它是有着悠久历史与和平传统的中华民族就“国与国如何相处”作出的重大理论贡献。

几年来,在“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的指引下,两国元首在各种场合高频会晤,推动两国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中俄关系还具有世界性意义。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携手合作、相互支持,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密切协作,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维护国际平衡和战略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9年6月,在中俄建交70周年的历史节点,习近平主席第八次访问俄罗斯。

在圣彼得堡,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习近平共同乘船游览涅瓦河。他们一边欣赏沿岸风光,一边叙历史,话情谊,展未来。两国元首还共同登上曾打响十月革命第一炮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听取有关历史介绍。习近平表示,阿芙乐尔号对中国人民而言意义非凡。

习近平:“这次和普京总统来参观这里,你也知道这个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中国一直在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所以它和中国的这种渊源关系,在我们心中是很重很重的分量。”

这是一次继往开来之访,两国元首深入规划两国全方位合作,签署联合声明,宣布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交得其道,千里同好。两国关系从历史中一路走来,今天已经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成功典范,也成为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生动写照。

2019年1月7日,新年伊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待了2019年的第一位外宾——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这是两国最高领导人在十个月内的第四次会见。2019年6月20日,习近平访问朝鲜。短短一年多时间,两国领导人五次会见,密切互动,引领中朝友谊开启新篇章。

周边同我国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利益相连,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先方向。

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提出“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明确了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

习近平主席亲自践行中国同周边国家“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的承诺,六年多来的出访行程,一半留给了周边,足迹遍布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二十余国,展现了大国领袖的泱泱风范和中国外交的务实高效,引领中国与周边国家携手做大“蛋糕”,共享发展成果。

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还在众多多边外交舞台上,不断用行动传递着与各国休戚与共的决心。

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愿与非洲人民一道,打造新时代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如今,中国连续十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在非各类投资总额超过1100亿美元。

在北京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方案引领亚太区域合作走深走实。

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中国推动G20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取得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成果。

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习近平倡导经济全球化向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到2017年,“金砖峰会”走过“金色十年”,金砖五国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推动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金砖国家合作将努力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新典范。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20,习近平主席在巴西出席中拉领导人首次会晤,双方确定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宣布成立中拉论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四次访问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推动双方关系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短短一年多时间,中国相继同巴拿马、多米尼加、萨尔瓦多建交。我们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又多了新朋友,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事业中又多了新伙伴。

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首次落户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中方坚持大小国家命运与共,积极参会,并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数字经济等重要议题同多方进行深入交流。

2014年3月31日,比利时布鲁塞尔,这是中国和欧盟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对欧盟总部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习近平以“桥”为喻,全面阐释中国对欧政策。

习近平:“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从柏林、巴黎到伦敦,从临近北极圈的芬兰赫尔辛基,到爱琴海畔的希腊罗德岛,随着习近平到访的脚步,中欧关系史新的画卷正在展开。

作为中欧关系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中东欧十七国的合作同时也在稳步推进。习近平积极推动实现“17+1合作”同“一带一路”建设和中欧关系发展对接,谋求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2月12日,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经过艰苦谈判,终于达成共识。而这源于中国的执着努力和重要贡献。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 洛朗·法比尤斯:“有一些国家还是有些犹豫。于是我去见与我们共事的中国朋友,他对我说,习近平主席说了,《巴黎协定》一定要成功,我会帮助你的。一个小时之后,他回来跟我说,那些国家同意了。”

命运与共的中国理念,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中国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新时代中国外交正发生着深刻的改变。从人民币被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到外空、网络、深海、极地、气候变化等领域,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为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还不断加强与世界多国政党的交流对话。

2017年11月,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与世界各类政党举行高层对话,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次对话会的主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政党的责任”。

命运与共,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情怀。

习近平:“中国将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

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协商一致通过《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在这份决议里,写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也是这一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截至目前,“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经多次载入联合国文件,凸显了它的强大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

联合国前秘书长 潘基文:“我认为习近平主席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有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视野,我们就会呈现世界公民相互合作的局面。”

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从未如此渴望听到中国声音,如此期盼从中国智慧中找到答案。

潮自东方起,客从海上来。

2018年11月5日,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3000多家参展企业,超过40万名境内外采购商,来到上海黄浦江畔洽谈合作。

这个博览会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是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行动。

这是中国创造,也是中国境界、大国风范。

习近平:“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脚步不会停滞!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不会停滞!”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带领古老而常新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行动指南,也为开辟人类更加光明的前景指明了前进方向。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 篇8

一是要清醒认识完成剩余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虽然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对此,我们不能有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必须以更坚强的意志、更有力的举措,集中火力攻克最后的堡垒,啃下最后的“硬骨头”。

二是要清醒认识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的复杂性。目前,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人存在致贫风险。一些已经脱贫的地区,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项目同质化较为严重,产业的市场空间也比较有限,产业发展还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已脱贫户外出务工受限,一些已脱贫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等。对此,我们要清醒认识疫情或灾害等不利因素对脱贫攻坚进程的影响,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停顿、不大意、不放松,积极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的侧重点和力度节奏,将各种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千方百计巩固已经取得的战果。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 篇9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1

2020,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涌现了一批批“不计个人得失,勇于奔赴扶贫第一线”基层工作者。面对这场脱贫战役,人人都是战士,我们要勠力同心,吹响战争号角,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稳不稳,关键看基层基础牢不牢。基础实,才会行得稳;动力足,方能走得远。面对部分党支部的组合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第一书记的作用发挥不明显、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要以党建为抓手,全力抓好脱贫攻坚。

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把重点放在经济薄弱村、软弱涣散村的组织建设和班子建设上。要健全完善基层组织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注重在专业合作社、产业园区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贫困人口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贫困户与市场联结起来。

选好用好扶贫干部是基础。脱贫攻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让精兵强将在脱贫攻坚最前沿集结冲锋,使各级党员干部人才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建功立业,是组织部门的使命担当。要紧扣“选干部、配班子”核心职责,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磨砺干部的主战场、考察识别干部的主考场和选拔使用干部的主阵地,配齐配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选优派好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努力锻造一支素质过硬、敢打硬仗、攻坚克难的干部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可靠的中坚力量。

抓住党建为引领,要提升精神状态、干事能力、工作作风,既要运筹帷幄,也要冲锋陷阵。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2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扶贫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抗疫与扶贫,无论哪一项工作都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我们要把在这场艰苦卓绝人民战争中彰显的精神发扬光大,助力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发扬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的英勇战斗精神。疫情期间,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冲锋在前,把投身防疫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锤炼了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和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要啃下硬中之硬、攻克坚中之坚,必须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继续保持奋斗姿态和战斗状态,把脱贫攻坚工作牢牢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在同一个战场上打赢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硬仗。

发扬团结一致、万众一心的团结奋斗精神。“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疫情发生一来,无论疫区一线,还是疫区之外,都有广大人民群众顽强奋斗的身影。当下脱贫工作同样不是单打独斗,更不是唱“独角戏”,而是一项群策群力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共同参与,营造合力攻坚良好氛围;同时,更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动力。

发扬充满信心、愈战愈勇的积极乐观精神。信心与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在这次疫情面前,全社会的有序、稳定是有目共睹的,彰显出国家和人民的自信。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脱贫攻坚战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再加上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剩余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面对困难和挑战,焕发自信乐观的精气神显得更加重要。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当前,我们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需要大力发扬抗疫中的这些精神,坚定信念、一鼓作气、尽锐出战、攻城拔寨,推动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3

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广大参战员必须以“冲锋之势”坚决打赢贫困“歼灭战”,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全面胜利。

打赢脱贫攻坚战,转变思想是“关键”。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胜时期,在除去自然条件限制因素的影响下,这个时候还没能解决的必然是顽瘴固疾,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仍然存在,错误地认为“以贫能谋生”。如何从根本上让他们认识到脱贫要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国家短期的救助,就要求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心要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改变少数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补齐精神短板、激发致富热情,探索形成有效精神扶贫模式,这样制定的脱贫攻坚办法才能派上用场,“冲锋”的后劲才会足。

打赢脱贫攻坚战,人才技术是“武器”。脱贫攻坚离不开人才技术的支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干部要分类施策,教会贫困群众能够谋生的技术和手段,引导其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实现长远发展。此外,还要积极培养贫困群众的子女成为人才。例如,湖南省经济技术学校联合省妇联创办的扶贫巾帼励志中专班,帮助贫困家庭女孩学技术、立志向、凭技能就业。要继续鼓励人才带着技术投身这场“冲锋”战,让知识和技术有方向、有目的地涌流于贫困区域。

打赢脱贫攻坚战,强化作风是“保障”。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收官之年遭遇疫情影响,脱贫攻坚工作难度有所加大,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重要性,时刻绷紧脱贫攻坚这根弦,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严格的标准,对标对表落实党中央对脱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啃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块硬骨头,扫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阻碍。

越是到最关键的时刻,党员干部越是要提高警惕,咬紧牙关,齐心协力,怀揣必胜的决心和勇气,以实干的劲头和绣花针的精神,吹响冲锋的号角,以“冲锋之势”坚决打赢贫困“歼灭战”。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4

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优良作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间紧,任务重,有不少难啃的硬骨头。为此,必须不断增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憋住一口气、铆足一股劲,只争朝夕、加压奋进,以优良作风决战脱贫攻坚,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精准脱贫提升到治国理政新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万众一心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对症下药,注重精准施策,不断加大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有关违纪违法问题,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对政策掌握不准、宗旨意识不强、为民情怀不够,为民办

事流于形式,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始终解决不了,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导致很多扶贫工作落实效果不明显。为此,必须持续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整治脱贫攻坚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不良作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注重实绩,勇于作为,让能者上、庸者下。脱贫攻坚工作实绩是党员干部的“成绩单”,是对党和人民交出的答卷,干得好不好,有没有实效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要紧紧围绕脱贫实绩这个根本,建立和完善脱贫一线干部工作实绩民主测评办法,采取“晒实绩”与“评实绩”相结合的方式,将工作实绩定期“晒”一次,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制定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办法,坚持“周巡查、月督查、季通报”制度,倒逼各项任务落实,树立“能者上、庸者让、劣者汰”的用人导向,鼓励扶贫干部们敢闯敢试、担当作为,用心用力用情投入脱贫攻坚一线。

真抓实干,精准施治,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彻底消灭绝对贫困、过上全面小康的好日子,是亿万百姓孜孜以求的梦想。脱贫群众的收入实不实、脱贫攻坚的成色足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作风是否扎实。决战脱贫攻坚,必须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时刻把脱贫攻坚的责任扛在肩上,做好做足精准脱贫的“绣花”功夫,用真情激发困难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用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战果取信于民。越是收官的时候,越要沉下身子、耐下性子,发扬“钉钉子”精神,攻克脱贫攻坚战中的最后堡垒,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

加强监督,倒逼落实,做到不全胜、不收兵。强化政治责任,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将“四个不摘”专项治理列入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开展大排查、大调研、大走访、大落实活动,以强监督确保“四个不摘”政策的贯彻落实。要聚焦巩固提升帮扶成效精准监督、靶向发力,建立后续跟踪管理长效机制,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持续发挥作用。要坚持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紧盯帮扶工作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列出负面清单精准施治,对扶贫工作中贪污挪用、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对责任缺失的严肃追责问责,以作风攻坚促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各项任务。

《中国扶贫在路上》第二集扶贫智慧观后感5

中国梦,是近14亿中国人共同的梦想;步入小康社会,是2020年完成的目标任务。在大山深处还有百姓挣扎在温饱线上、在城市街头还有市民等待政府兜底救济,这样的梦就缺了一个口子,这样的任务不算完成。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党员、干部要紧紧的拉着贫困户的手,带领着他们,走出困境。

用“心”扶贫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在一家一户的走访过程中,太多的卧榻病床的老人、太多患有绝症的病人、太多渴望走出困境的村里人,这些更加的驱使我们用心去帮扶他们。

扶贫攻坚对各村都有任务、有指标,还要纳入最终的年终考核。如果仅仅把扶贫当作任务,为驻村而驻村,敷衍了事的填写扶贫手册;为入户而入户,表示我来过、我见过,然后“纸上谈兵”,这些被动的扶贫、被动的工作,没有一丝的责任感,如何能够用“心”。在奋斗在一线上的党员干部,从内心深处怀着对弱势群里的关爱、对困难群众的同情,坚持行善向善的信念,变任务为责任,变压力为动力,充满激情、充满爱心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扶贫攻坚战中。

用“新”扶贫

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实施项目之初要尊重群众,积极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了解他们对未来的规划。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党员干部要有扶危救济的担当和准确的自我定位,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不是自我标榜道德高地,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不断的反驳群众的意见。

在扶贫工作的过程中,把贫困群众当作亲友,倾听他们的诉求和想法,设身处地的谋划、实事求是的规划,维护他们的人格尊严,保护他们的脱贫愿望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白塔畈镇项冲村为例,镇村两级干部白天走访入户,在田间地头、山场茶园等处与贫困户交流,结合实际,与帮扶结对的万盛集团制定养鹅计划、发展光伏扶贫、通过村里种养殖大户带动群众、与石料厂签订协议雇佣具有劳动能的贫困户等切实可行地措施帮扶贫困群众,同时以大病救助、民政救助、雨露计划等方式帮助生病的群众和学生渡过难关,让贫困户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正能量去面对现在的问题,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永久脱贫、直奔小康才不会是一句空话,不是遥不可及的愿望。

用没用“心”和“新”,群众是有感觉的;被动扶贫和主动帮扶,群众是心知肚明;有没有将工作落在实处,群众是看在眼里的。只有真心付出、真新帮扶,扶贫工作才会取得实效,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群众路线教育的成果会更加巩固,在攻坚战役中会取得绝对的胜利,更加会体现出基层干部的自我价值。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观后感 篇10

重民生。“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意为治理国家的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它突显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论是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还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脱贫攻坚战,无不彰显着人民群众的首要地位。我们需要读懂习近平总书记“利民为本”的“爱人”之心,落实“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老百姓看”的利民措施,为新时代的发展夯实“仁政”的基石。

兴民德。“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意为对标自身,有不足的地方,积极向他人学习,有过错的地方,要积极改正,旨为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这是大德,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现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要承担大国的的责任,也要肩负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而兴民德显得尤为重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的发展,总离不开教民与德。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意在说明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对标当下,深刻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核心价值观所彰显的“德”之力不可小觑,它体现的既是个人的德,也是社会的德、国家的德。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小学生的“16字”,我们更应看到兴民德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持久、最广泛、最深层的力量。

得民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为君主就像是船,而老百姓则像是水,水可以把船托起来,也可以把船掀翻。旨在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民本思想,隋炀帝时期快节奏、高频率、高速度的战争和劳役和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事”形成鲜明对比,让我们再一次领会得民心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以此为切点,重在强调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群众批评和监督。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使我们的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上一篇:大学生竞聘演讲词下一篇:派单员的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