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干教师示范课学习心得

2024-10-13

骨干教师示范课学习心得(精选8篇)

骨干教师示范课学习心得 篇1

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学习心得

2013 年6月7日,在领导的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某某市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课的听课活动,首先感谢某某市教育局给我们新老师这样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此次具有针对性地英语专项听课学习活动,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领略了骨干教师的风采,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深厚的教学功底的同时,自己也感受到和优秀老师的现实差距,同时作为一名某某市的新教师也深感自己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下是我结合上岗以来的教学实践与此次听课活动的学习心得:

一、素质过硬是保证

教师的良好业务素质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在这次听课中,优秀教师的以下特点都是我值得借鉴与学习的地方:

1、英语基本功扎实,英语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英语知识目标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把好第一关;

2、教学工具灵活、多样化,善于使用班班通等多媒体设备,使学生接触到更立体、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的英语知识,提升其能力,达到能力目标的要求;

3、教态自然大方,表情丰富生动,在课堂上能轻松营造愉快、活泼的教学气氛,富有艺术性与启发性,情感目标与中西方文化知识渗透贯穿整堂课;

4、教学目标明确,能够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融为

1一体,让学生融会贯通,通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实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那样,即实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二、巧妙导入引兴趣

巧妙地导入是引起学生对于授课内容产生兴趣的起点,好的开头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也是本节课成功的风向标。此次授课的老师,无一例外,在热身导入环节都进行了独具匠心地设计。针对主题,她们采用了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来作为切入点,如针对fruit(水果)这个话题,孙老师就以平时大家休闲娱乐时的QQ农场作为切入点,导入了本节课的主题,既马上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同时,降低了本单元话题对于学生的陌生感,可谓一举多得。由此可见,巧妙的热身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基石。

三、精彩呈现花样新

诸位骨干教师在进行知识呈现时,从形式到内容都呈现了多样性。在呈现主题时,采用了ppt、图片、卡片、视频、学生和教师自制道具、实物等多种形式。在内容上,没有拘泥于课本的固定顺序,巧妙地将let’s talk和let’s learn 进行了融合,让学生在前20分钟内不知不觉地将容量较大的新知识轻松吸收。由此可见,要想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就必须按照教学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即需要精心的课堂设计。从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我能感受到教师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不仅“备”教材,还“备”学生,从基础知识目标、思想教育目标到能力目标,都体现了依托教材以人为本的学生发

展观。

四、创设情境多互动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创设情境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且关键。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理解语言点,更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达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实现其交际性的目的。诸位教师为了巩固本课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多个活动,如歌曲,谜语,游戏等,内容丰富,不但使单词和主句型的机械操练面广,练习次数多,而且还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热闹的形式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同时创设了喜洋洋与灰太狼这样一个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情境来进行有意义操练即互动展示,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重复老内容,缺乏信息点的新鲜感,造成学生注意力涣散,思维迟缓,产生被动消极情绪的不良后果。因此才会在学生互动展示阶段出现了一些闪光点和高潮,令人印象深刻。由此可见,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应该以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的。英语课堂的情境的创设应该以语言运用为落脚点,即在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处于相对自然的态势,不断的在习得和使用语言,学和用每分每秒都和谐的交织在一起。

五、高效课堂善总结

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此次学习,深刻感到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新

教师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诸位示范教师,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都贯穿着点线面,详略得当,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减少了“讲与听”,增加了“说与做”,尝试了“教与评”,这一点给我很大触动,我也会借鉴到以后的教学当中。

法国著名思想家、法国社会科学院名誉研究员、法国教育部顾问埃德加·莫兰说,很多事情并非二元对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圆环。实践、写作、阅读、交流、反思、记录,就是教师职业的一种行走方式。我也愿意以这种方式继续我的教师专业成长之路,真心地期待下次学习听课的机会。

2013年6月8日

骨干教师示范课学习心得 篇2

一、讲课说课

1.关于讲课

这次活动尽显赴西安学习的学习效果, 纵观做课教师从教学构想到教材处理;从教学流程到教学微格细化;从课堂提问到教学语言的锤炼都充分体现一个字“精”。基本上能体现要求, 做到规划, 特别是课堂提问技巧和课堂导语的设计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提问能直接指向教学目标, 体现知识层次性和逻辑严密性。导语的教学设计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 为了学习新的教学内容目标而设计,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而设计。教材重难点的确定, 特别是难点突破的方法能结合学情, 化难为易, 让学生浅显易懂, 深入浅出。27位骨干老师各有优势各有特色, 别出心裁, 匠心独用。多媒体课件的精心制作, PPT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形象生动化, 有些知识内容通过动漫式的图片展示形象生动直观让学生直接感悟加深理解记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熟练操作应用是这次教学巡回活动的亮点, 标志着我们山区的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趋于完善和成熟。

2.关于说课

说课这环节展示的不是很理想, 赴西安学习的时候关于说课的反思环节还专门学习了一节课。大部分骨干老师知道说课的环节和内容, 有的老师不知道说课该说什么。而且说课有说课的具体规范要求, 老师们在这方面做不到规范达不到要求, 有待加强提高。

二、观课议课

观课议课活动整体感觉良好。观课涉及到全县相应的学科科任教师, 所有学校的领导, 相应教研员。所到学校组织的都相当好, 准备充分, 认真负责。特别是下午的议课活动, 所有观课人员都能参加, 而且毫无保留地提一些好的合理建议, 抱着欣赏学习的态度点评做课老师的亮点。并对照自己平时的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不足, 见贤思齐。这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辐射作用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观课议课的氛围和谐平等, 每个人都以积极地心态来参与, 真的让人感到这是一场学术交流会。做课老师给能够虚心听取每位老师提出的合理建议, 而且认真做好笔记。遇到有待商榷的方法建议能平等交流。

特别是关于教材处理的技巧更能体现“合作探究交流”的教学理念来。老教师对年轻教师的真心帮助更让人感动。四中王老师做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2框《做友好往来的使者》。第一节是在二中做课。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在下午观课议课活动中, 二中几位政治老师和我共同帮王老师提一些整改建议, 王老师虚心学习, 在宁兴学校做同一节内容的课。在宁兴的议课活动中得到了宁兴学校所有观课教师的一致好评。不过, 在教材处理中, 宁兴学校的老师又提出了更好的更高一筹的合理性建议。“学习、合作、交流、探究”的教研模式在校际间形成, 这也是这次巡回教学活动的亮点。

三、教学反思

参加反思这一活动所涉及的人员也是所有观课人员。这一活动先是做课老师自我反思。大部分做课老师能从教学行为与教学意向, 教学计划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性思考。骨干教师基本上懂得教学反思的作用是盐的作用, 讲究科学用盐。从意向和计划两个角度解释为何用这样的教学行为, 能分析教学行为的不当, 也能分析还有没有更好的意向和计划, 为什么好, 知道和名师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 并在教学实践中纳入更好的意向和计划使自己的教学行为更科学合理适合学生。

观课老师能从小点着眼反思。观课教师的反思涉及到课堂互动、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设计、课堂提问、知识结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对教材的处理和掌握、板书设计、课堂教学的语言等。总之, 我们教师进行反思能做到一个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找对两个基本点即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教师专业发展特点。教师基本上知道反思什么, 从哪些角度反思。

四、结语

骨干教师示范课学习心得 篇3

在会议上我们还有幸听到县高级中学张修前老师的讲座“构建有效生物课堂的几种策略”。张老师是我们生物学科的带头人,他有很多文章在生物学权威杂志上都发表过,张老师不仅谈吐优雅,形象平易近人,而且还做了很漂亮的多媒体课件。他做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的动画相当优美,气体的进出、血液的流动及颜色的变化看的都非常清楚。根本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一目了然。在讲座中张老师结合当前初中生物教学的现状,把他从教以来积累的经验进行整合,使得整个讲座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首先是对教育理念的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应试教育转入到素质教育。张老师列举了一个非常恰当的例子,他说:很多人喜欢看时装表演,看模特在T型台上尽情展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装是不能穿出去走在大街上的,但仍然有很多人尤其是女性(笑声)喜欢看,这是为什么呢?他说时装表演其实是在宣传一种服装流行的理念,服装流行的趋势,服装的颜色、质地朝某个方向发展的理念,虽然整体的时装不能穿出去,但看过的人们在购买实用服装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时装中的某个因素考虑进去。也就是说时装表演传达的是服装消费的理念。所以教师只要在心理把教育的理念转变了,那么在从事教学过程中就能从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

其次是教学媒体的选择

张老师非常实际地说,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根据自己所在的地区、学校进行选择,不要看到有的老师在上公开课或示范课时用的课件非常漂亮,就“拿来主义”,非要套用在农村中学,这样就脱离实际,农村的学生只能看、欣赏,根本不能动手操作,违背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教学媒体有多种,不能只盯上多媒体,其实还有如实物、挂图、模型、黑板画等等,每一种媒体都有它自己的优点,不能相互代替。要根据教材、教学环境加以选择。

再者是对教材的处理

他强调教材是一种载体,它承载着的是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能够进行灵活处理尤为重要。可以将原有的知识结构顺序调换,也可以增加必要的内容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总之是一切要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适当的调整。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感觉真的是受益匪浅,也非常感谢县教研室给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搭建了这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使我们在假期中充电。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知识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数学骨干教师示范课听课心得体会 篇4

2017年3月2日和10日,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数学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我先后听取了王秀美、房庆祝、刘学彩三位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每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从中受益匪浅。三位老师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崭新的教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精美的课件制作等,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也对数学的展示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展示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还给”学生说话的权利、表达的权利,课堂展示为学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课堂因学生的展示而精彩,因学生的展示而焕发生命活力。对这次活动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教师善于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标明确,能为教学服务。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数学是有趣的。学生的学习是认知和情感的结合。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挑战,渴望挑战带来的成功,这是学生的心理共性。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突,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 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挑战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走向成功。

二、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

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和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而且都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三、师生互动环节引人入胜,氛围融洽。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枯燥、呆板的课堂教学改变了,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尤其是在听课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些数学教师教学方法的与众不同,我感受到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如此的默契……看到每个老师都精心的设计每一堂课,从板书、图片、内容,那种工作态度与热情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在他们的课堂上很少有见到不学习的孩子,因为他们都深深地被老师的课所吸引着。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 篇5

经过四天的培训,犹如为我们教师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自己在教育的理念上完成一次洗礼,教学知识上得到了一次强劲的“充电”。

杨四耕教授在《课堂是一种态度》讲座中提出了两个观点:课堂教学转型的方向与课堂教学转型的使命。从“离身”的危机到“具身”认知再到课堂教学转型的两种取向阐述了教学的新方向。最后得到结论:正确的教育理念是教书育人。杨四耕教授的讲座无疑是对当下教育弊端的一次警钟,更是对一线教师理念的一次纠正。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对教育教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的教授名家,通过此次培训,终于可一睹尊容。当然,培训只是一个开始,关键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这次培训中所学的一些理念与理论,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个新台阶。

骨干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6

-获嘉县名师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获嘉县名师骨干教师培训会已经结束了,回顾培训的日子,有太多的话想说。

2017年9月16日,什么是教师的自我修养?我终于明白了。首先我们要做有道德的老师:要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正确对待问题学生、学会批评学生。后来,老师说:“成功不能抄近路,所有的速成术都是葵花宝典,人只有在困难中磨练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要不畏困难把事情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当时我就在反思自己:是啊,成为名师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要从被动型教师转变为主动型教师

9月23日中午听了新乡市二十二中学杨飞云老师的课后,我心潮澎湃。也正是此刻,我对微课有了全新的认知。短小精悍可以概括为微课的鲜明特点。短指的的视频长度短。小指的是微课选题主题小。精指的是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指的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多么简练的语言,然而却直击主题。对于微课的认识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起来,真的应该感谢杨飞云老师,她播放自己制作的微课更使我受益匪浅,她是我学习的榜样。就像杨飞云老师最后总结的那样:别惧怕技术,那都不是问题,微课本质上还是课,请先设计好你的课!让学生喜欢学习你的微课!不考虑应用的,盲目的微课开发注定是徒劳的!不赞成为了参加竞赛而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去制作微课。说的多好,我也不禁想:成长靠自己,成功靠坚持!

而下午新乡市外国语小学任园老师讲的《行思与名师成长之路》,让我对自己有了全新的看法,也有了新的目标。她说:“好土育良种,厚积求勃发,有为而不争,水到自渠成”。于是,我反思了自我,我做到了吗?做到了多少?对比一下,真是自愧不如。后来,任园老师这样说:“应把研修主题升级为科研课题,升级为专业乐趣,开展积极的研修活动。”是的,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师吗?也正是宋乃庆老师说的: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日之师!

2017年10月14日中午新乡市一中娄武卫老师讲的《用心 用情 用智——做智慧的幸福班主任》更是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更清晰地看清了作为一个班主任的不易和应该具备的品质。就像娄武卫老师所说的:“新时代班主任的标准应是:上得了课堂,跑得了操场。批得了作业,写得了文章。开得了班会,访得了家长,劝得了情种,管得住上网。解得了忧伤,破得了迷茫。Hold得住多动,控得住轻狂。忍得了奇葩,护得住低智商。查得了案件,打得住嚣张。控得住无理家长,解得了条子飞扬。耐得住补贴不长,经得起躺着中枪。” 而下午新乡市十中魏巍老师讲的《一线教师怎样做研究》,让我真正懂得了如何研究课题。首先我们应该懂得开展教育研究的策略:材料积累——做有心人;数据分析——用数据说话;理论创新——做好文献综述;问题聚焦——行动研究。而后就应该注意材料积累存在的问题:

1、跟本没有做研究,材料虚假。

2、做了研究,但没有积累。

3、有材料,但不知道如何组织。总之要创新,创新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前进一点点,创新就是把看似不相关的东西综合在一起。就像达尔文所说:“科学无非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

2017年10月21日中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范爱霞的《在教育中成长,做最好的自己》,更是让我感受到教育孩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我也明白了: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车上装货,而是向邮箱注油。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孩子带来自信、快乐。

下午新乡十中崔丽老师讲的《怎样获得职业的快乐》,使我对教师职业有了全新的看法。特别是作者九条半命写的《没有九条命,别来当老师》让我感触颇深:第一条命,你得交给没完没了的考试。第二条命,你得交给光荣的班主任。第三条命,你得交给奇葩家长。第四条命,你得交给奇葩学生。第五条命,你得交给各种培训。第六条命,你得交给职称评比。第七条命,你得交给各种检查。第八条命,你得交给期末。第九条命,你得交个亲爱的家长。多么深刻的领悟。

总之,本次培训,让我对自己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我将一如既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骨干教师示范课学习心得 篇7

一、研究在骨干教师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政策分析

在《北京市幼儿园、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和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骨干教师和学科教学带头人的选拔条件做了规定,这实际上代表了从政府层面对于骨干教师团队的要求和期望。除了基本要求以及相应的学历、职称、外语、现代教育技术、课堂实践、发表论文、承担科研课题、获奖情况等外,还对骨干教师及学科教学带头人的特征进行了描述。从描述中强调,骨干教师不仅仅需要教育教学效果好,还需要具有研究能力,从而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科研能力和学科教学理论基础,在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上面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师专长研究分析

1. 洞察力。

斯腾伯格提出了“专家”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其中第三个不同的方面是洞察力:“专家不是仅仅解决手边的问题,他们经常重新定义问题,所以能够产生具有独创的,洞察力的解决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别人所做不到的。我们认为这些具有洞察力的解决部分表明了专家对问题性质的深入透视”。的确,拥有良好的洞察力是专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这使得他们在完成重复性和常规性的任务和需要快速决策的情况时,能体现出自动化、本能的行为特征;而面对非常规的任务,专家往往能够“直觉”地分析那些任务中所包括的关键问题,能鉴别出有助于问题解决的信息,并有效地将这些信息联系起来,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适当方法或者自己创造出新的方法。

2. 思考能力。

专家教师并不仅仅依靠“直觉”,有意识地进行反思、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是专家特征的一个关键因素。“反思”的重要性是舍恩关于专家知识理论的核心,专家常常“对行动反思”以及“在行动中反思”。同时,专家区别于普通教师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能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和非常规问题,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思维方式。专家教师往往具有整体性思维、反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

3. 知识。

专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综合性且组织结构良好的。骨干教师不仅在知识的量上多于新手,而且在质上也有明显的差异。专家教师拥有的知识结构比普通教师的知识整合得更完整,从而能被更快更及时地提取出来,使得专家教师运用知识更加自动化和有效。同时,专家教师还具有大量的依靠个人感悟或经验获得的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

4. 信念。

信念在专家教师成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不断地坚定自己的教育理想,敢于面临挑战,为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并努力达到这些目标,从而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意志、提高能力。

(三)骨干教师自我分析

在对北京市2007年小学数学部分骨干教师的访谈中,在谈到专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时,回答最为集中的是: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提升和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在科研、学习与提高上缺乏足够的指导。“双提”———提炼教学经验、提升研究水平无疑是骨干教师最渴望实现的目标。

进一步,访谈骨干教师平时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径,最为集中的是:听专家报告,向优秀教师或专家请教,读书或文章。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自我反思、同伴交流选择得不多。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这些骨干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或者骨干教师工作繁忙没有时间写反思,同时也说明我们需要寻找有效的途径,增加同伴交流和自我反思的有效性。

分析以上的访谈结果,我们不难看到,这些骨干教师“缺乏”的是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缺乏的是学科组织化的知识,缺乏的是结合实践反思和群体交流的深层次的研究。实际上,来源于实践,扎根于对经验的反思与同伴智慧的碰撞的研究既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同时,又可以丰富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育知识。

二、骨干教师学习的“研究”特性的具体体现

(一)实践动力性研究

骨干教师从事的研究应该具有“实践动力性”,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来源于骨干教师教学实践的研究。因为是他们所面临的真正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

第二,满足于教师自我发展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或者直面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及重要难题,或者将将貌似正常的问题“问题化”,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自我发展。

第三,服务于“他人”的研究。这与骨干教师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密切相关,他们所从事的研究应该能解决课程改革所提出的新的任务,在课程改革新时期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能形成较为系统的成果,以求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群体的作用。

(二)系统反思性研究

专家教师和非专家教师存在的关键性之一在于前者具有有意识地思考和反思的能力,以便使从经验中获得的缄默知识显性化。而对于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经验是他们已经具有的优势,这些都决定了骨干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该是反思性研究。并且这种反思性研究不是零碎的,而是具有一定系统的。这种系统性一方面体现在骨干教师个体面对研究问题对自己的实践进行的系统思考,另一方面体现在骨干教师群体所从事的研究问题应该是具有系统设计的,包括研究的主题和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如前所分析的,虽然骨干教师占有了比较丰富的反思资源,并且具有一定的反思体验,但他们却常常感受不到反思对自我提高的重要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反思缺乏深入研究和交流的机会,系统反思需要研究者经历研究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揭示实践经验和困惑、反思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学习和获得新的方法、运用思考和不断学习新的思维,这些都是系统反思性研究的应有之义,也应该是骨干教师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在对实践进行系统反思的研究中,教师的个人“知识和经验”会通过理性反思而获得合理性或者调整,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合理的个人“理论”。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所不断丰富的洞察力,将使他们的专业敏感更加强烈。

(三)知识整合性研究

根据对专家教师所具有的知识进行分析,专家教师所拥有的知识是丰富的,并且知识结构是综合性且组织结构良好的,同时具有大量的缄默知识。而不少骨干教师的知识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比如知识结构过分单一和狭窄,缺乏必要的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特别是学科教学知识。因此,骨干教师的研究既要利用他们已有的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要促进知识的全面获取和知识结构的完善,即他们的研究应是知识整合性研究。知识整合性研究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反思和整合已有知识;补充缺乏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对学科知识的多元表征,运用自己的知识结构;缄默流向明确又流回缄默,积累个人实践知识。实际上,骨干教师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过程中经历了如下的四个模式:从个人缄默知识到缄默知识共享的模式、从缄默知识到明确知识的显性模式、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的融合模式、从明确知识到缄默知识的内在升华模式,这样知识从缄默流向明确又流回缄默,形成知识整合转换创造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四)群体自组织研究

我们知道,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这一特点在骨干教师身上体现得更为凸显,因为他们从个体上已经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实践智慧,同时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和反思质疑的能力,同伴之间的交流能够使他们之间形成“话语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大家不断收集彼此的知识、观点、经验,甚至是理论,在收集的过程中又进行了自觉不自觉的分析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对高水平的互动能够给他们提供许多新的视角,为自己发展提出新的挑战;能够使他们互相鼓励和支持,从而增强了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同时,这些骨干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需要共同面对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共同合作,解决的成果又体现出了他们作为骨干群体的价值。因此,骨干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该具有群体自组织的特点。

具体来说,群体自组织的研究包括如下几个特征:第一,形成研究共同体。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拥有共同研究兴趣、教育理念、核心价值观的融合。第二,要有形成共同研究的氛围和机制。一方面,群体自组织需要一种自由开发的学术研究氛围,大家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能够充分自主地进行合作交流;另一方面,还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机制,体现研究共同体的核心理念。第三,自组织是共同研究和个性化研究的结合。大家在共同的研究兴趣下,个性化地开展研究。第四,自组织研究还需要体现出骨干教师研究的示范性。实际上,身份是关系,即身份不在个人之内,而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之中。骨干教师的研究的过程及其结果,不仅仅要促进骨干教师自身的成长,极为重要的是促进骨干教师所形成的团队的进步,无论是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研究组织形式等都要符合骨干教师的“身份”。

三、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工作室的研究特性分析

(一)来源于实践的“基础性”研究

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专题的提出,来源于对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深入分析。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源于教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不能整体把握,不能很好地认识课程蕴含的思想和教育价值,即使是对于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这一现象也明显存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仔细分析学员需求强烈的原因,还由于此研究属于“基础性”研究,即每一位优秀老师都必须对所教课程有系统深刻地理解,才能在此基础上生长自己的教学特色。同时,反思目前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集体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有限,其中原因之一是缺乏对新课程背景下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缺乏资料的系统积累。而此研究将产生系统研究成果和资源,能为北京市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做基础性的建设。

(二)突出系统反思和知识整合的“过程性”研究

如前所述,骨干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应该是系统反思性研究,而系统反思性研究要求研究者经历研究的全过程。同时这种研究过程并不完全等同于普通教育科学研究,而应将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核心之一。具体来说,在工作室中,骨干教师的研究经历了如下的过程:明确问题——学习交流——反思实践——形成成果——应用再反思。而每次的活动,教师都处在“研究过程”的一个结点上,同时在研究中将学习、反思、实践等整合在一起。在这样的过程中,研究不再是培训的一个点缀品,也不再是和学习、实践相脱节的部分。

这里不妨列举明确问题的过程。实际上,仅仅提出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专题是不够的,必须经历一个不断揭示专题的内涵,不断明确研究的原则,不断细化研究的方向,最终确定清晰的研究问题的过程。为此,工作室成员共同经历了以下过程:初步形成对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内涵的共识;明确研究原则的“小区原理”:既要有对“小区”(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研究)的整体规划,但在“具体施工”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点,早日建立起“地标式的建筑”;在此基础上,工作室成员提出了五条可能的研究方向;最终确定了小组研究主题。

(三)坚持群体自组织的“主动性”的研究

1. 建立工作室,形成学习共同体。

工作室与以往培训的主要不同是在共同的研究兴趣下,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个性化的研究。因此,工作室的建立就变得非常重要,这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为此,本工作室非常重视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明确了本工作室的两个核心词: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自组织。并且明确了研修目标。

2. 进行前测,更加了解自我。

为了更好地相互了解,使得整个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工作室成员进行了前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基本情况;教学科研读书基本情况;骨干教师的作用与困惑;对整体把握的认识。

3. 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加深对整体把握的认识。

在对整体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工作室的成员又学习了2006、2007年骨干教师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工作室的研究原则和研究方向。在对五个研究方向已有成果的继续梳理下,工作室成员确定了研究课题,分小组开展了课题研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群体自组织除了是工作室确定的理念外,还需要机制保证。为此,工作室确定了调研成员需求机制、成员参与策划工作室运作的机制、成员个性化指导机制、成员交流互动机制、成员成果及时转化机制、成员建议及时反馈机制。

摘要:文章提出了研究在骨干教师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出骨干教师学习过程中的“研究”特性:实践动力性研究、系统反思性研究、知识整合性研究、群体自组织研究。在此基础上,以2008年北京市小学数学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培训中专题研究工作室为例,探讨了专题研究工作室的定位及培训过程中的“研究”特性。

关键词: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学习,研究特性,专题研究工作室

参考文献

[1][美]R.J.斯腾伯格,J.A.霍瓦斯.专家型教师教学的原型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1).

[2]李志厚.西方国家教师学习研究动态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5,(8).

骨干教师示范课学习心得 篇8

出席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通报,2013年教育部组织了15个省份35所地方本科高校及研究机构,系统研究欧洲实体经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应用技术大学发展模式,明确引导国内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主要途径,并召开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通气会。上海、山东、江苏、天津已要求地方本科高校整体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所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因为自1999年以来“升本”的地方高校有640多所,占全国本科高等学校的55%左右。其中,一大批新建本科高校办学定位不明、专业特色不显、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节严重。

与此同步发展的是高等职业教育,到2013年全国具有招生资格的高职院校达到1266所,其中在2006年至2008年建设了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校,2010年又启动了100所国家骨干高职校建设工程,办学水平与实力超过了部分地方本科高校。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等于大家都办本科,去追求学历与层次。”教育部要求国家示范(骨干)高职校:一是不要误读改革的思路,二是要坚持教育改革正确方向;三是办职业教育不等于低人一等。

教育部不同意高职院校“升本”,但是鼓励国家示范(骨干)高职校在有社会需求与学生愿望的前提下,通过课程体系衔接做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同时,今年内发布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升格与升级的困惑,指导专科层次高职院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

加快地方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则被摆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首先是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顶层设计,出台改革试点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制定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其次是推动省级政府制定试点实施方案,落实招生计划、财政拨款等支持政策措施。在省级试点的基础上,遴选若干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高校纳入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范围。

第三是抓紧研究制定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设置标准、专业标准、教师标准、办学条件标准、评估标准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应用技术类型高校标准体系,为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奠定基础。

上一篇:助人为乐的心得体会下一篇:大树的遭遇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