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关爱简报

2024-05-30

留守儿童关爱简报(共17篇)

留守儿童关爱简报 篇1

简报

红 梅 小 学2011年9月8日……………………………★………………………………

情满中秋 关爱留守儿童

2011年9月8日,在中秋来临之际,红梅小学组织召开了“情满中秋,关爱留守儿童”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校各班共48名留守儿童。各班班主任和学校行政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郭远兴主持。首先,张小平校长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学生提出了四点要求:

1、希望他们认真学习,不要辜负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

2、希望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做生活的强者;

3、希望他们放下心里的负担和压力,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化为奋发的动力;

4、希望他们在校期间注意安全,保持身心健康,让家长放心。

同时,学校工会主席、教导处领导在会上也作了充分的发言,体现了学校各领导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

会后,每位留守儿童都领到了学校给与的一份爱心礼物:圆饼和苹果。大家还通过学校已开通的“亲情”电话与相隔千里的父母通了话,他们脸上的一丝丝笑容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最后,张小平校长强调,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把留守儿童的工作继续抓下去,要抓牢实,抓全面。

(注:后面附有图片)

留守儿童关爱简报 篇2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 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 :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 ,往往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 ( 组 ), 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 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 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 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 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 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 ”,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 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关爱简报 篇3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镇中心学校及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学困生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各中小学校认真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底子,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相关内容。

三是真情关爱,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学困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随时了解他们的疾苦,学校、教师做到有求必应,消除他们在生活、学习上的顾虑,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四是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学困生制度。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

五是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学困生的谈心交心制度。学校广泛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任课教师每月至少分别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

六是注重对留守儿童、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上好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这些有力措施,形成教育合力,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机制,不断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简报 篇4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大地换上了新装。在这充满生机的季节里,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独山县上司镇打羊小学“留守儿童之家”继续着爱心传递。

3月30日,学校100余名留守儿童齐聚“留守儿童之家”,为26名“留守孩子”过集体生日。生日聚会在快乐的生日歌中拉开序幕。26名小寿星围着生日蛋糕坐成一桌,老师给每位“小寿星”发了生日贺卡,“爱心团队”成员给“小寿星”们戴上生日帽,26位同学每人手里拿着一根属于自己的生日蜡烛,亲手插在蛋糕上。100多名同学伴着音乐共同唱响“生日快乐歌”,在快乐的歌声里,孩子们露出了笑脸。

老师还组织孩子们开展了有趣的“脑筋转转转”游戏。游戏中,孩子们积极举手答题,一个个有趣的答案让孩子们笑得前仰后翻。游戏让孩子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收获了快乐。

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简报 篇5

为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许家沟乡计生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行动,用真心、爱心、细心为他们撑起一片健康和谐的蓝天。

为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许家沟乡计生办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行动,用真心、爱心、细心为他们撑起一片健康和谐的蓝天。

建立关爱服务活动中心。以各村计生协为阵地,建立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服务活动中心,活动中心内设图书室、娱乐室、心理咨询室,在村卫生室开设留守儿童、老人免费体检和优惠看病卡,差额部分由村级负担。另外,在村活动中心广场新建了健身场所,添置了健身器材,便于留守儿童、老人健身。

成立生产救助服务小队。按照“责任心强、工作热情、自愿参加”的原则,由村计生管理员、经济带头人、志愿者成立生产救助服务小队,采取不定期上门看望、春耕秋收时上门帮忙的形式,帮助留守老人、儿童解决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特别是针对体弱多病的留守老人家庭,各服务小队义务帮他们抢收农作物,发挥了积极作用。

实行定向结对定向帮扶。各村计生协与学校结对,充分发挥学校阵地作用,每个班级均选配一名老师作为留守儿童联系员,并要求他们做到“三清楚”:即清楚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清楚其父母外出去向和联系方式、清楚其代理监护人的基本情况。同时,学校还专门指派专职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和心理疏导;与计生、司法等部门联手,以法制教育为抓手,开展“爱心妈妈”关爱活动,以留守儿童亲属、村妇女干部充当“爱心妈妈”角色,对留守儿童“一对一”定向帮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妈妈的爱,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坚守教育信念关爱留守儿童 篇6

自古以来,从不存在抽象的教育。教育,永远都是发生在真实、具体的种族、民族、国家、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之中。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一直是国家和社会的文化命脉和重要细胞。所有的教育机构和教育者,要有这样一种教育的自觉———教育,本质上是国家的事业;教育,应该实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我是一个非常普通、平凡的远城区小学的校长和老师,但是在24年扎根乡土、报效故乡、服务人民的教育生涯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小学虽小,其义宏大”。我国现有留守儿童超过5800万,而我所在的新洲区2010年就已有2.3万名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的父母或监护人远赴他乡,作为劳动者和建设者为另外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和另外一些家庭的幸福生活辛勤工作,奉献汗水与智慧,但留给他们自己孩子的却可能是“不完整的”童年生活。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作为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校长和教育者,我不能漠视这样的事实,不能回避国家、社会、家长和孩子们的真实需要。记得,有一天一位老人找到我的办公室,讲了发生在她家里的一件事情:儿媳得了癌症,临终最大的心愿是能让自己的孩子读我们邾城四小。话没讲完老人就泪水滂沱,我也哭了,同时也更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在关爱留守子女、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道路上,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坚守,探索,前行!明代大思想家张载代表有抱负的知识分子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虽然是一个小小的小学老师和校长,但是我深深地感觉到国家、社会、家长和孩子们对学校教育的渴望、期望和托付。把每一个留守儿童照顾好,把每一个家庭建设好,把每一个学校办好,这就是为国家分忧,为老百姓造福,为社会生成正能量!这才是教育价值的真实体现!

二、“让朴素的真爱打动每一个教育对象”———教育,大爱的事业与真情的艺术

古往今来关于教育的论说、思想、理念和实践探索浩如烟海、不计其数,可是,教育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我一直在自己的人生旅程和教育生涯中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二十几年尤其是在邾城四小19年的教育实践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案:教育的全部秘诀就在于“真爱”!教育,就是“让朴素的真爱打动每一个教育对象”!这就如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曾说过的:“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只有在爱他的人眼中显现出来,因为真正的爱不是盲目的,它使人眼睛明亮。”教育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智慧、策略和技巧,但是追根到底都离不开对教育对象的“大爱”!教育,本质上是关于“大爱”的事业,是付出“真情”的艺术。所谓“大爱”,所谓“真情”,就是朴素的、不求回报的、全身心付出和沉浸其中的教育之爱和教育之情。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爱就意味着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奉献出去,怀着我们的爱在我们所爱的人身上必将产生同样的爱的信念。”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真诚地爱学生,达到心与心交流的境界。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爱的缺位,是心灵归依的缺失。在四小,我们要求低年级老师“先做父母,后做老师”,高年级老师“先做朋友,后做老师”。之所以如此要求,就是因为教师的爱生之心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师那份即使最“普通”“平常”的教育爱在孩子们的眼中却是“最特别的爱”,其教育效果就是使得孩子们认为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幸福的”。如果没有对他们的真爱和大爱,教育只能是没有根基的空谈和灌输。我所主张的教育是用爱的实际行动,让学生产生心的归依。在我们四小的校园经常能看到感动人的一幕幕:寝室里,孩子们在生活老师怀里撒娇,讲悄悄话;操场上,教室里,老师为孩子们梳头发,而孩子们也为辛苦了一天的老师捶捶背。妈妈老师袁喜锋每天16个小时都与孩子们“泡”在一起;为让孩子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老师们经常为他们提供贴身服务,细到洗澡、铺床、洗漱、修剪指甲、梳理头。独自一人带着孙儿的周爱连老人曾流着泪说道,四小的老师又不要红包我也不晓得么样表达感情,就扎了一些扫把送到学校。学校这么干净,扫把不值钱,但我想也许能用得上。在家长会上,也经常会有白发苍苍的老者向稚气未脱的年轻老师鞠躬致谢的感人场面,也时不时会有年轻的家长为老师捎上一双自己编织的平底鞋。当老师婉言谢绝时,家长们忘情地说道:“我一个孩子都照顾不过来,老师每天都要照顾那么多孩子,多累!一双布鞋,算不了什么,但是,代表了我们家长的一片心,您无论如何要收下。”这样真实感人、洋溢着真情与大爱的情景不断地出现在邾城四小的教育生活中。

三、“让最宝贵的礼物支持每一个生命的终身旅程”———教育,习惯的熏陶与细节的关注

作为一段教育历程,作为一个教育者,我们到底能陪我们的学生多久?我们能给孩子们最宝贵的礼物到底是什么?前者的答案必定是有限的数量,而后者的答案却可以呈现出无限的可能。在我看来,在陪伴学生有限的学校教育旅程中,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美好而饱含智慧的习惯”!因为,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本质上是习惯的熏陶和细节的关注。

好习惯说到底是由吃饭穿衣、说话走路、读书写字等等细节构成的。习惯的熏陶只有落实到每一个真实、具体的“细节”才不至于空洞和无效,所以遵循教育规律、落实教育细节才是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要把习惯养成的教育特色做到极致,就要打磨一个个的细节。在邾城四小每天都有这样一幕幕场景:近1700名学生同时就餐,整个餐厅里只有筷子和餐具碰击发出的声音。有人举手,生活老师走过来,根据学生需要加饭。所有的餐盘里都没有剩饭剩菜。学生就餐结束后,有序走出餐厅,无一丝杂乱,无一点吵闹。就寝时间,学生的洗漱都静悄悄地有序进行,等待洗漱的学生会安静地坐在床上边看书,边等待。在学校,老师的脸上时刻洋溢着幸福,他们明显能感受到,随着年级的升高,管理起来越来越轻松,偶尔有个别学生行为不规范,老师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就心领神会,并立即纠正……

诚如罗素在《教育与美好生活》书名中传递的信念一样,教育要熏陶的习惯,首先要是“美好的”。这些习惯要帮助每一个学生在现实的和未来的人生中发现美好,感受美好,分享美好,创造美好。同时,教育要熏陶的习惯也必然是“智慧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要培育的习惯不应该是杜威批判的那种“机械性的、呆板的”习惯,而应该是饱含“智慧要素”、“人格意蕴”和“心灵品质”的习惯,即中国古贤所说的“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这也就是我们主张邾城四小办学理念“良好习惯从养成起步,美好人生从这里启航”的真实含义所在,它对因为缺乏家庭教育而未能培养良好习惯的留守儿童的人生而言,意义更加重大!

四、“让生命成长滋养每一个教育者”———教育,教育者的谦和开放与生命圆满

有人喜欢用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来形容教师职业,我不喜欢在这里用带有毁灭意味的“燃烧”一词,更愿意用“灿烂”一词代替。在我心中,教育工作不是外在的生命承受,而是内在的生命绽放,不是消极的生命缩减,而是积极的生命延伸。“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不应该简单地被视作一种谋生职业,而应该是具有积极人生态度与理想的生活方式、生活品质。教师用这样的情怀、修养、境界与学生交往,与世人相处,没有学生不好、社会不行的抱怨,没有以我为主、委曲求全的生硬,是生命成长的相互吸纳与共同营养,是人生幸福的相互照应与共同实现。

记得我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每天都有上课的欲望,都有与学生在一起的愿望,都有爱护好每一名学生的冲动。老校长非常欣赏我,称我“肯定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我喜欢用激情、幸福来总结自己教书育人的历程,这不是被评上优秀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名校长所能全部包含的。我经常与同事一起分享工作的冲动和状态呈现,所以,我们都能理解年过五旬的刘琴芳老师带着尿不湿、药罐子坚持上班的做法,她不是来战胜痛苦的,她是来感受幸福的;我们都能理解刚毅的男教师也能用轻柔的手抚摸新来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温情,他们不仅是尽职尽责,更是由衷的自我表达、自我实现;我们也能理解教师拿出自己准备用于结婚的钱支持学校建设,半夜三更爬起来第一时间守护身体不舒服的学生,他们没有不情愿和勉强,而只认为是在主动做好自己。在邾城四小获得的各级奖励、表彰中,我最珍惜集体荣获的市级“五一劳动奖状”,还有区教育局作出的向邾城四小教职工学习的决定,因为正是全校教职工共同的职业操守和团队精神,让邾城四小把人们认为难做的事情做好,把别人认为做不好的事情做精。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篇7

关键词 留守儿童 给爱教育 补爱 监护体系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108-02

在这些年的教育过程中,我深深意识到,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多。他们大多有些自卑,家境也不富裕,有的学习刻苦,但效果不好,有的虽然坐在教室里,头脑却并不在学校。纪律方面问题多多,每个班都有一些。调查以后发现,这些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一个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年,农村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也是应运而生了,孩子们年龄大多在3岁到10岁之间,基本由家里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抚养,算是孩子实际上的监护人。我们都知道,孩子在10岁之前这个年龄,是最需要父母呵护、陪伴,并给予关爱的年龄。而父母却远在千里之外,祖辈的爱,再浓烈,也不能及父母爱的万分之一。孩子的身心必然会因为爱的缺失而产生诸多的问题,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孩子一生的命运。留守儿童群体的存在,使得我们所有从事小学教育的老师及工作者,必须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教育和引导他们的责任。

根据笔者这些年的教育实践,留守儿童普遍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多数性格上比较孤僻、缺乏自信、有的不太关心他人和集体,也缺乏感恩意识,少数甚至对父母充满怨恨、逆反心理严重。二是行为上缺少管教和引导。他们的爷爷奶奶与孩子的这种隔代相处,短时间是可以的,时间长了必然不正常,导致的结果是宠爱甚至溺爱,有的孩子痴迷于电视、网络,有的孩子行为任性,眼里面没有长辈,有的年龄大一点的留守儿童还抽烟、喝酒,个别严重者甚至打架斗殴。三是没有及时的学习方面的辅导。祖辈的文化少,很难去监督孩子的学业完成情况,更谈不上辅导学习的能力,少数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的产生“读书不如挣钱”的想法,还是厌学逃学。另外,孩子们也缺少必要的安全保护。与爷爷奶奶长期生活,祖辈的监护能力根本不能与年轻的父母相提并论,生活中难免疏漏,部分留守儿童存在安全隐患。笔者经历的近年来发生的学生安全事故,全部是双亲在外的留守儿童而且都是在校外发生的。

这些种种的特点,总结归纳出来就是一个根本点,孩子缺少应有的“爱”,留守儿童的教育说到底,是“补爱”的教育。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留守儿童的现象和问题多有感触,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试举出自己的亲身案例,与读者共同探讨。

2013年,笔者接手一个班的班主任。有位姓冯的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身边有两个玩的不错的同学,经常一起出出进进。给人的第一印象,比较沉默寡言,常常低着头,跟班上的其他人也没有太多的交往。问过班长,班长说他一直这样。我调查了他以前的学习成绩后,发现成绩很差。一直在班上后几名。但是乒乓球打得不错。我已经把这个孩子列为自己必须更多关注的目标了。过了不到一月,班上一位很乖甚至有些柔弱的孩子走进了我的办公室。脸上带着一点泪花,我意识到出了事。经过跟他的细心交流后得知,姓冯的这个学生,在每天放学后欺负这个孩子给他买烟,甚至给他买饭。而且发生已经有些时日了。我意识到,事情非同小可。安慰过这个孩子,马上出击,决不允许这类事情的发生。当天就把小冯叫道了办公室,开门见山的谈及此事,给予严肃的批评,并要求他必须写检讨,然后给予相应的处罚。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冯竟然哭了起来,哭得很伤心。叫我不要把这事告诉家里,并说老师误解了自己,他以后再也不欺负同学了。此时的他跟平时的样子区别很大。脆弱的让我心生怜悯。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个学生的家庭恐怕是有些问题的。细细询问之后得知,父母常年在外,已经两年未见面了。爷爷去世,奶奶和外婆一起在照顾,姑姑已经出嫁,偶尔过来看看他。生活上基本是自己处理和决定一些事。小小年龄,几乎没有人管。我已明白,小冯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这样的家庭,孩子不可能没问题,而且这个问题拖延不得。事情已经开始转移到如何挽救小冯了,我决定家访。三天后,我去了他的家里。普通的平房,奶奶60岁,有点文化。外婆也是隔三差五来一下。奶奶告诉我,儿子儿媳在江苏打工,两年没回了。孩子一天天的大了,她如今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孙子也不喜欢她,回家了话很少,除了吃饭说几句,要钱说几句,平时跟奶奶都没多少话。“也没见他欺负过人啊,没见他打过架啊”!我意识到,这孩子需要关注,需要爱。必须要告诉他的父母,要了他父母的电话,我在回家的路上,心情是沉重的。不打工家里没钱,出去打工了,孩子的一生就这样慢慢的“遗失”了。第二天我给小冯的父母打电话,一方面告诉了他们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另一方面,告诉他们,不要批评孩子,应多鼓励,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一定要常跟孩子沟通。不在身边,骂解决不了问题。班主任与家长共同努力,把这个孩子拉回正途。此后,我开始与他经常聊天,关心他的生活,包括他每天情绪的变化。鼓励他刻苦用功,同时表扬他在乒乓球项目上的优秀表现,并且跟他一起打球。他的变化令人吃惊,两个月后,人开朗起来了,话也多了。班上的卫生常常抢着干,主动请求做班干部。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作业认认真真。甚至还从家里给我带来了烤红薯。我的喜悦溢于言表,其实,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好孩子。他只是缺少了父母应该给的“爱”。

小冯的改变,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留守儿童爱的缺失,已是一个急需关注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携起手来,把爱播出去,让留守儿童得到爱的滋润,爱的甜蜜,给孩子成长的路上,播撒芬芳的花香。

当然,我们一定要看到,教师和监护人是代替不了父母的,我们要让孩子感到父母无时不在自己的身边,满足他们安全感。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经常以书信、电话的方式来加强同父母的情感交流,指导孩子学会把生活和学习中的苦乐告诉父母,使情感得以抒发。父母也应该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外出赚钱而忽视了下一代的前程,捡了芝麻楼了西瓜,导致家庭悲剧的出现。

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笔者深深的意识到,政府及社会要重视留守儿童的严峻现实,跟进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应该构建社会监护体系,高度重视,想方设法解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方面的困难。应该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简报 篇8

在现今加速发展的社会中,大部分人为了生活选择外出打工来赚钱养家,由于一直缺少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就令人担忧了,所以,xx社区组织志愿者于20xx年8月5日下午给辖区的一对兄妹送去了关心,温暖。

这对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一直让自己的姐姐帮忙照看着,姐姐的生意很忙,只能让孩子自己留在店铺上,由于长期疏于父母的悉心照顾,孩子脸上很少流露出笑容,一年也难得见父母几次,所以,当我们去看孩子们的时候,孩子们很高兴,我们为孩子送去了画册和书包,希望他们在这个暑假有个愉快的假期,同时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简报 篇9

22日,吉林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视频会议在长春召开,副省长隋忠诚、省政府副秘书长于强、省民政厅党组书记乔恒等出席会议。目前,全省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108人,约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0.5%,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40757人,占81.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1187人,占2.3%;无人监护的1374人,占3%;父母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6790人,占13.4%。有12448名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亲朋监护下的.留守儿童监护情况较差。还有少数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或尚未登记户口。长春、四平、松原、通化四个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占全省总数的72.9%。会议决定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年底,在全省开展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为主题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专项行动。

关爱留守儿童 践行爱心承诺 篇10

2月7日下午,寒风凛冽,平安人寿黄石中支“关爱大使”冒着风雪驱车来到阳新县火车站,与万先生的儿子一起迎接从深圳返乡的万先生夫妇。小家伙即将与一年未见的父母团聚而显得异常兴奋,眼睛紧紧盯着出站口不愿挪开。在寒风中等了近一个小时后,小家伙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爸爸妈妈,并一头扑进了父母的怀抱。身边的平安关爱大使们也被这温馨的画面深深的感动,大家将鲜花与返程机票送到了万先生手里,并祝福他们度过一个愉快的新年。激动的万先生连声道谢,他感叹道:“每年春节回家难是我们的一块心病,若不是平安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往返的票务,我还不能确定自己能否在节前赶回家与父母、孩子团聚,共享天伦。”在外打拼多年,一直舍不得坐一次飞机的万先生,还特别感谢平安帮他圆了心中的飞行梦,为此,万先生委托家人制作了感谢牌匾,郑重地交到了平安关爱大使的手中。

此次“关爱留守儿童家庭”公益行动,兑现了平安人寿的爱心承诺,为留儿童家庭送上春节回家的往返机票,让这些企盼与孩子早日团圆的“爸爸妈妈们”顺利踏上了回家的旅程。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每次和父母的相聚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都弥足珍贵,父母回家早已成为孩子们365天里日日祈盼的梦想。我们愿意帮他们圆梦,以赠送机票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向他们传递关爱与温暖,也实现孩子们翘首已久的团圆梦。”

据了解,这一系列爱心善举在传递爱和关怀的同时,也正式开启了平安人寿2013年客户关怀活动的序幕。平安人寿将通过贯穿全年的慈善公益活动,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关注特殊人群、呵护青少年儿童成长。

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 篇11

一、祖辈的“爱”助成长

1. 老年人要注意学习利于孩子成长的新思想,尽量用现代科学的、文明的方式来抚养教育孩子,而不要遇事即责骂、鞭打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以身作则,尽量戒掉以往的陋习,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

2.“不是不爱,不可错爱”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有尺度,一方面要表现亲情之爱,同时也要彰显教育之爱,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这样才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3. 外出的父母要经常与孩子沟通,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寒暑假尽量接孩子在身边,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被呵护、被惦记着的,而不是被遗弃在寂寞下成长的孩子。多跟老人和老师联系,这样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

二、学校的“爱”助成长

1. 每个班级都应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包括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况表等等,教师应不定期的家访留守儿童,与其家人互相沟通,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其精神成长的计划,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从内心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以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2.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孩子”的主题活动,根据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种活动方案,让孩子在游戏中懂得道理。例如通过“亲力亲为”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争分夺秒”活动,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时间。通过给孤寡老人“送爱心”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3. 一对一的“爱”,让两个离家比较近的留守儿童成为“手牵手好伙伴”,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在每个节日里,让他们共同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送给其他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在班上开辟关爱留守孩子的专栏,制作一些爱的标语,记录下孩子们每天的心情与发自内心的话语。让这一句句爱心宣言,组成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画面,让孩子从内心发出阳光般的微笑。

三、社会的“爱”助成长

1. 地方政府应建立详细的留守儿童档案,并积极联合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联合公安部门集中清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把网吧作为整治重点,严格执法加强监督,为留守儿童创造绿色空间。联合卫生部门,做好农村留守儿童保健工作,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享受基本的医疗服务,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2. 成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动员一些退休在家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发挥他们的余热,建立农村留守儿童跟踪教育服务点。开展针对老年人的隔代教育的培训,学习教育新观念,为留守儿童举办爱心活动,开展法律讲堂让他们能知法懂法守法。寒暑假可以邀请地方上专业美术或音乐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培训,让农村孩子也能多才多艺,不再拘于课本。

3.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现状存在缺陷,监护力度不够、监护方式不稳定、监护倒置、监护职责不明确等,所以地方政府应建立并完善举报机构,防止他人虐待留守儿童,由群众实行监督,尽量阻止对留守儿童进行辱骂、恐吓,联合公安部门突出特殊保护,严厉打击拐卖、虐待、伤害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违者将依法严惩。

摘要:关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祖辈的“爱”助成长,学校的“爱”助成长,社会的“爱”助成长。这不仅是家庭、学校、社会的事情,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此有所作为!

开展乡镇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简报 篇12

一是充分利用村村通、短信、给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宣传冬季安全用电、交通、未成年人保护等冬季安全教育知识,让“留守儿童”安全过冬。

二是明确专人负责及时关注天气预报,特别是遇到温差大的天气时,及时提醒“留守儿童”增减衣服,穿好棉鞋棉袜,戴好手套,防止冻坏身体、冻伤手脚,预防感冒。

三是深入走访,走进“留守儿童”家中,掌握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需求、父母务工状况、联系电话、监护人等情况,进一步健全完善“留守儿童”档案。

四是组织计生专干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跟踪管理,确保“留守儿童”冬季安全、健康。

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简报 篇13

薛冬主席就进一步推进全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提出五点意见:

一要结合实际明确职责,制定工作意见。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已经明确写入第三季度市委重点工作安排。全省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现场观摩会也即将在我市召开,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及时跟进, 结合工作实际,总结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实践经验,制定出本单位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意见,以更好地指导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开展。

二要率先做好示范带动,捐建“爱心家园”。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已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三包三带”千名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中推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通知》,要求包带单位要按照《开封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爱心家园建设标准》和时间要求,援建留守儿童“爱心家园”。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积极联系包带县区的组织部门和县区妇联,与乡镇(街道)、村(社区)具体对接,根据留守儿童分布情况,按照建设规划,带头捐建“爱心家园”。各成员单位所建“爱心家园”除了达到规定的“八有”标准以外,更要突出各单位特色。力争把冠名捐建的“爱心家园”打造成本单位、本系统开展关爱工作、组织关爱活动的示范点。

三要积极开展结对帮扶,争当“爱心家长”。各成员单位要带头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要组织本单位、本系统职工,争当“爱心家长”。要把结对帮扶活动同当前开展的“三严三实”、“一学两争三优”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同“三包三带” 千名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相结合。要重点帮扶所包带乡村双亲均外出务工、残疾、特困等重点留守儿童。要让干部职工通过担任留守儿童“爱心家长”,扎根基层,联系群众,奉献爱心,接受教育。要广泛开展帮扶活动,要在重要时间节点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舆论氛围。

四要发挥优势尽职尽责,多办实事好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是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各成员单位要主动承担各自职责,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本单位、本系统年度工作计划,在政策制定、工作计划、资源分配、资金安排等方面有考虑、有倾斜、有安排。不说空话,不说套话,发挥部门优势,聚焦、聚神、聚力为留守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各成员单位每季度要向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各成员单位上报信息,及时编写工作简报,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

五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做好我市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需要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共同努力、通力合作。各成员单位要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门人员组成督导组,加强对各县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意见》要求,“每季度进行一次重点督导,年底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留守儿童关爱简报 篇14

一、开展因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且亲情缺

失的问题进行关爱, 使“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模拟家庭

为了补偿亲情缺失和家庭教育不力,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关爱, 设计模拟家庭活动。即:每位教师认领几个留守儿童学生,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给予照料和关心, 并在节假日、学生的生日等特殊日子, 把他们带回家, 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照顾他们, 让他们体会到家庭的温暖, 得到亲情般的关怀。我校有的老师利用主题班队会给学生过生日;有的老师在学生生病时送学生去医院看病, 学生打吊针时守着学生;有的老师经常经常同留守学生在同一寝室睡觉, 这些无声的爱唤回了学生缺失的亲情, 同时帮助她们找回了自尊、自爱、自强。

(二) “三结对”活动

一是在学校中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 安排班干部、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学生”的邻居与其“结对子”, 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帮助;二是发挥优秀教师班主任的表率作用, 开展“当好临时父母、奉献师长爱心”结对帮扶活动;三是倡导同学之间友谊互助, 开展“雏鹰比翼, 结伴双飞”结对帮扶活动。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让他们和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样, 幸福快乐, 茁壮成长。

(三) 亲情教育课

为了让留守儿童每月至少有一次与外出父母交流的机会, 学校可安排每班每周上一节亲情教育课, 并将亲情课的具体时间通知给家长。留守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 利用视频和亲情电话分批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思想等, 了解父母在外工作、生活和身体状况, 与家长亲切交流。

二、我“留守儿童亲情服务中心”从心理疏导、行

为引导、学业辅导的方式入手,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一) 强化开展心理疏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存在心理障碍问题, 我校通过设立心理辅导室、开设心理讲座、开展辅导谈话等形式进行心理疏导。教师在学期初对留守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每周不定期集中谈话, 每月组织分类谈话, 及时为学生解困, 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扬起自信风帆。

(二) 着力开展行为引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留守学生大都是走南闯北的“高手”, 他们有许多共同的特征, 野性, 心用不到学习上来;学习怕苦, 做作业敷衍等。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采取有效的方法校正他们的行为。一是运用谈话法,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及时进行沟通, 进行心灵对话, 解除思想上的障碍。二是运用行为正面引导法, 利用班会等形式, 对学生好的方面给予肯定, 对不利成长行为指出其违害, 提高学生的鉴赏和识别能力。三是运用点滴成功激励法, 抓住学生的每一个进步给予表彰、宣传, 赋予学生成就感, 以此激励学生进步。

(三) 大力开展学业辅导, 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

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核心。由于很多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 教师采用课堂重点关照, 课外辅导, “优差结对子”等形式进行学业辅导。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心展示活动, 抒发学生博爱

的情怀。活动锻炼人, 活动造就人, 学生很多能力可以通过具体的活动表现。我校为培养留守学生的博爱情怀, 培养“仁爱”之心, 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活动。

过“五四”集体生日, 让每一位留守学生感悟师爱、同学之爱、集体的友爱。今年“五四”留守儿童中心举办了“五四我们的生日”庆祝活动, 几百名留守学生聚集在大生日蛋糕前, 唱着“生日快乐……”的歌曲, 在烛焰中相互祝福, 在老师的朴素话语中, 寄情于父母, 默默念着:“爸爸、妈妈, 你们放心, 学校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也能过一个愉快的生日!”

中秋月夜举行篝火晚会, 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领悟“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诗人情怀。去年八月十五日中秋夜, 学校举办了“赏月中秋, 篝火激情燃烧”晚会, 几百名留守学生对月抒怀, 尽情地唱, 尽情地跳, 把对亲人的思念表达出来, 把对老师的爱尽情地唱出来, 把对同学们的友情尽情地跳出来。他们忘不了父慈母爱, 要感恩父母, 也燃烧起对学校、对老师、对同学无比热爱的激情。

文化艺术节晚会上, 大型活动中, 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培养自信力:如登台朗诵诗歌, 做主持人, 唱红歌;在去年的运动会中让他们和常规生对阵拔河赛、迎面接力、乒乓球等比赛, 使留守儿童在学习、活动质量的评价中肯定其每一个进步, 唤起学生成就感。

留守儿童的关爱与教育 篇15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关爱;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这已经给社会带来许多隐患和问题。据统计,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的人数由1978年的2827万人上升为2000年的17078万人,而农民向城市转移的数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约在6000多万到1亿之间。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使进城农民工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却尚未能改善的户籍管理制度又使这批人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等同的待遇和福利,于是,留守在农村的这批农民工的子女数量随之激增。继而产生了现在越来越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越来越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将对我国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在我们的西部地区他们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更令人担忧。

二、關爱留守儿童

1.加强家校联系,共同管理。老师要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联系与沟通,与他们一道共同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留守学生身上所表现出的一些“问题”,并不是天生的,往往都可以从他们的父母那里找到“根源”。所以,单单在学生身上下功夫,是难以产生效果的。只有帮助学生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高教育素质,提高责任心,改进教育方法,让留守学生的父母与孩子加强联系和沟通,改善留守学生与父母及临时监护人的关系,增强他们之间的感情,让留守学生得到家庭的温暖,并让留守学生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切实解决孩子渴望亲情等心理及物质上的合理需求,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学校和家庭这两方面同时下功夫,双管齐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治标治本”。

教师在教育和管理留守学生方面,尤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留守学生的心灵大多受到过伤害,他们往往情感脆弱,抵触性强。教师应尽力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用真情打动他们,而尽量避免训斥他们。在关心、理解、呵护留守学生的同时,也要让他们知道父母在外打拼挣钱的不易,让父母理解留守学生的同时,留守学生也要理解他们的父母。同时,让留守学生努力改掉自己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和毛病,鼓足勇气,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健康成长。

2.关爱留守儿童,正确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就要对留守儿童负责,也要对家长负责,更要对教育负责。教师有责任引领留守儿童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关爱留守儿童更要理智的爱,这就要求老师要严格要求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留守儿童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

3.利用活动,多鼓励。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如“体谅父母教育”活动、“感恩教育”活动、“交往辅导”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受到教育;同时,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以此来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多种良好的习惯:即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在学生的兴趣培养上,老师要因材施教,并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后,课余时间不但过得充实,而且还富有意义。大部分留守学生脱离双亲在祖辈的溺爱中成长,孩子勇于表达想法,思维也相对活跃,教师应适时发展他们的想像力,思考力,培养创新精神。学校应在课内、课外尽量多组织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活动、 “打字”比赛、留守孩子的生日p a r t y ,给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充分发挥留守学生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 自觉远离不良诱惑,同时也觉得 自己成为被关爱的对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逐步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缺少亲情,缺少关爱,缺乏督促,很容易使“ 留守儿童”们变成了“ 问题学生”。但留守儿童并不一定都是问题学生。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留守儿童,发现他们的优点。他们中也有自立 自强的,部分留守儿童有较强的生活 自理能力,较强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水平远高出其他同龄人。班主任要珍视留守儿童的这些特质,利用一切契机激励、表扬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精神。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的关爱,主要由他们的家长、政府和学校负责。而对于教师,呵护、教育、管理好留守儿童,让他们快乐、平安、健康的成长,就是对留守儿童最大的关爱。

三、自然、顺利成长,从而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2.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设立咨询机构,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3. 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

4.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我们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袁江鸿 - 《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教育对策》.决策探索.2006年(6).

[2]张文斌《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对策》.甘肃教育.2011年(9).

幼儿园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简报 篇16

5月31日下午,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周口市农科院志愿者代表来到扶沟县吕潭乡齐村小学,与驻村第一书记黄玉波同志一起开展迎“六一”关爱留守儿童 圆梦微心愿”活动。周口市农科院的党员志愿者们为齐村小学和齐村幼儿园的36名贫困留守儿童购置了书包、学习用品、篮球、玩具以及衣物等孩子们所想所需的儿童节礼物,圆了孩子们的微心愿。志愿者代表李玉侠主任鼓励孩子们要努力锻炼身体,勤奋学习,以健康的身体素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关心他们的老师、同学及社会爱心人士。孩子们接到梦想心愿礼物十分开心,表示今后一定勤奋学习,积极锻炼,将来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留守儿童关爱简报 篇17

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我校于2017年2月27日 下午,我校邓翔校长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全校留守儿童在学校大会议室上了一堂题为“我们是一家”的专题课。课堂上,邓翔校长满怀激情,结合实例,讲解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在外打拼的不容易;然后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励志影视短片——《关爱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孩子们从一幅幅画面,从一句句感人的歌词中,去体会什么是“坚强”;紧接着邓翔校长通过国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从近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怀,身边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点点滴滴的无私奉献,让在座孩子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学会自律与自强,并养成积极健康的思维习惯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摒弃“任性”的性格,快乐成长。

同时希望同学们通过努力,在期末考试中,给远方劳苦奔波的爸爸妈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上一篇:地铁党支部工作心得体会下一篇:《妈妈我爱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