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关爱留守儿童

2024-07-06

教育信息关爱留守儿童(精选10篇)

教育信息关爱留守儿童 篇1

教育信息:

通许县练城一中开展“三三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近日练城一中紧紧围绕“建好、管好、用好”的目标要求,积极探索留守儿童爱心家园的长效机制建设,开展了“三三活动”,即“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的家庭基本情况,知道留守儿童的班级和任课教师情况;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多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里走访。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托管人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任课老师沟通。此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练城中心校安文君

教育信息关爱留守儿童 篇2

一、我县留守儿童和学校关爱工作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中小学校学生12400多名,其中留守流动生3182名,占学生总数的25.6%。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被寄养在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家。

由于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生产生活负担重, 又是隔代抚养,在对孩子的思想沟通、教育管理、亲情关爱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开展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教育关工委对全县部分学校的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学校关爱工作亟待加强。

1.留守儿童出现了较严重的心理危机 :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自卑心理加剧,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世孤僻不合群,与父母的疏离隔膜感增强。

2.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脾气暴躁,逆反心理重,有的出现暴力倾向,甚至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他们在家里和代为抚养的监护人发生顶撞,稍有不满意便大发脾气,叛逆怨恨。

3.留守儿童面临自身不适或者困难时 ,往往无所适从 ,不知所措,表现为行动迟缓,意志力不强。

4.大部分学校关工委都成立了关爱工作团 ( 组 ), 但开展关爱工作的力度不够大,往往局限于节庆日的捐款、捐物、课业辅导等,而忽视对留守儿童的跟踪管理和心理疏导,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和稳定的结对帮扶关爱体制。

二、开展“代理家长”活动,探索关爱留守儿童常态化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父母亲情的缺失给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一系列不利影响。为了探索出一条关爱留守儿童的常态化模式, 我们在全县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了“代理家长”活动,全县有335名“代理家长”参与留守儿童的亲情关爱活动。所谓“代理家长”,就是由学校各级领导、党员教师和“五老”,按“自愿、自主”的原则,经学校关工委协调,与留守儿童结成亲情关爱对子,成为该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生活上细心照顾、学习上悉心指导、心理上耐心引导,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其职责是认真做好“三知”、“三多”、“三沟通”、“五个一”。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本人的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班级和教师情况,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引导工作奠定基础。

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增进了解,培养亲情;多到其家中走访,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宣传科学教育方法,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老师联系沟通,交流留守儿童教育情况,形成管护、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的有效合力。

五个一: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监护人联系一次;每月到留守儿童家走访一次; 每学期初制定一份帮扶留守儿童工作计划书; 每学期末撰写一份关爱工作情况总结或留守儿童教育经验文章。

代理家长在履行基本职责的同时, 针对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采取赠送生活学习用品、共度节假日等多种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关心、帮助留守儿童。如松江小学的李某某父母去外地打工,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年纪已大,还要干活,没有时间管他。他不愿意学习,有空就上网吧玩游戏。没钱就偷铁卖钱。为此,担任他的代理家长的班主任就主动找他谈话,耐心做思想工作,像母亲一样苦口婆心地教育、规劝,使他认识到错误。面对他犯的错误,给予宽容和理解。每天放学后把他带到自己家写作业,不会的题给他辅导。这样他的作业写完了,没有机会去网吧,时间一长,他渐渐也不惦记上网吧玩游戏了。看到他的进步后就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同学为他鼓掌。被承认、被表扬激起了他心中的愉悦感,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学习更努力了,成绩提高得很快,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还原”家庭教育

1.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是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针对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温暖而产生的孤独、封闭、自卑、冷漠等心理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建立家长电话联系制度。为加强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留守儿童之家”开通了三个电话。第一是“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父母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状况,与子女进行经常性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给子女以热情的鼓励和关怀,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收集学生家长和监护人的联系电话,向学生及家长公示“代理家长”的电话号码,将学校电话和“代理家长”电话设置为亲情电话。第二是“师长电话”。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班主任打一次电话, 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第三是“代理监护电话”。“代理家长”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一次电话,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三是实施“特别关爱工程”。为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弥补感情缺失,开展“爱心妈妈”征寻活动,“‘爸妈’伴我成长”书信活动、“感恩回报”主题班团队会及朗读比赛、讲故事、课本剧表演等有益活动,融化留守儿童冷却、封闭的心灵,让他们充分感受生活的美好、家庭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同时,各校还利用“六·一”儿童节、寒暑假,组织发放结对帮助卡、给留守儿童捐款、赠送学习用品等方式,让他们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还原”家庭教育。所谓“还原家庭教育 ”,就是尽可能地“还原”父母亲的关爱和教育 ,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时时都在身边的温暖与亲情。

一是开设“亲情教育课”,在电信部门的支持下,开通“亲情电话”,倡议家长在每周的“亲情教育课”时间或晚上、节假日、孩子生日等与孩子和班主任通电话,以了解自己孩子在校情况, 与老师和孩子进行良好沟通, 有针对性地还原家庭教育。同时每学期给外出务工家长写一封建议信,如《父母外出打工勿忘教子》、《父母如何与学校保持联系》等,以真诚感人的方式提出建议,让父母认识到自己的关爱对孩子成长、学习的重要性,时时心系孩子,情暖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个案资料, 对个别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一方面向监护人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更重要的是告知家长与老师一起关爱、引导孩子,还原家庭教育。

三是摄制“优秀留守儿童成长经历”、“少年打工仔现身说法”、“父母赚钱不易”、“留守儿童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专题纪录片,让学生观看,同时设法寄给家长们观看,启迪家长如何关爱教育子女,还原家庭教育。

关爱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 篇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留守孩子的数量日益增多。留守在家里的孩子们,怎样使他们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呢?怎样使他们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小学教育是习惯教育的关键时期,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认为加强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关注身心发展

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教师认真填写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要做到翔实准确、反馈及时,使每一名留守儿童都在学校的掌握之中,使每一名留守儿童都能得到老师的关爱,老师要经常找留守儿童进行谈心,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行为习惯、学习状况等。当他们取得成绩,要有人为他们祝贺;当他们遇到烦恼时,要有人帮他们解决。老师要不断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指导,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二 、了解情况,建立友谊

留守儿童大部分由祖父、祖母或亲戚照顾,缺少父爱、母爱,性格怪癖,爱惹事生非,纪律涣散,学习不够积极;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成绩下降,还影响别的学生。

首先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通过家访和家长会,与这些孩子留守家乡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好的沟通,对他们的家庭状况有了大体了解。在同这些老人的交谈中,我详细地告诉他们孩子在校的情况,并诚恳地要求他们提高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配合学校与老师一起管好孩子。很多老人把我当作他们的朋友,家里的大小事包括儿子儿媳的事、孙辈的事都告诉我,和我商量。这样,我成了老人和孩子们的知心朋友,留守孩子的心里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发给学生每人一本记事本,要求他们学会把当天老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统一组织“留守学生”分批给家长打电话,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思想,了解父母在外工作、劳动、身体等情况,接受家长的教育与要求。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的事记叙下来,并谈自己的感受。无论工作有多忙,我每天都要查阅日记,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在日记中积极的一面我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三、创造温暖集体的氛围 ,多关爱留守儿童

马卡连柯在谈到集体的教育作用时曾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建设以后,集体自身就成为了很大的教育力量。”是的,学生的活动和交流主要是在班集体中进行的,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要把班级建设成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必须营造好班集体的教育氛围,尽力培养学生对集体的深厚感情,利用班集体的约束力和集体舆论评价对学生的行为、品德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力。

所以关心留守儿童的成长,要多制造让留守儿童参与的集体活动,要多创造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温暖的班级活动,要给留守儿童多创造展现自我的空间,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班级的关爱。另外,老师应掌握家长务工的地址和电话,以便随时联系,介绍孩子的情况,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这样既加强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也拉近了家长、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四 、注重活动、激发情感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才能得以形成。在班队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于是,我改变以往由自己充当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主持者为由学生主持班队活动,在班队活动的组织时,先向班级全体动员,以小组为单位,组长负责,每个成员都献计献策,尤其是留守孩子,多倾听他们的意见,然后由班干部、积极分子负责选题,确定形式、方法,其他学生则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最后教师对其中与主题无关或需拓深部分给予参考意见,让他们尝试参与,培养、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样,调动起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不少同学在主持人面前一扫以往的畏惧,格外放得开,气氛空前活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从而使他们在班队活动中更乐于接受活动内容,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思想上真正受到触动,更好地唤起了他们责任感、使命感和义务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从而养成了孩子们互助友爱的良好习惯。

五、严于律己,从我做起

小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左右着留守学生的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在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严于律己、为人师表,才能赢得学生的敬重,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促使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

总之,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要做到有细心、耐心和爱心,要积极思考,不断创新。留守儿童的养成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只要我们讲究方法,积极创新,循序渐进地实施心理辅导,给留守儿童一片心灵的蓝天,那德育工作一定能顺利开展,并发挥其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案例 篇4

一、个案现状

学生赵某,男,8岁,父母为了生计在他3岁就都出去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平时都有年迈的奶奶照看,溺爱,学习无人监督,日常生活无人更好的管理。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缺少亲情的关怀,他的身上存在以下问题:

1、自由散漫,上课不认真听讲,懒惰,从不写作业。

2、个人卫生较差,同学们都不愿意接近他,乱丢垃圾。

3、贪玩,有时逃课,甚至还带着班上的其他孩子去逃课。

4、调皮、好动,无法克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有时不服从老师管教。

二、问题分析

由于从幼儿期便开始了与父母的长期分离,所以不仅与父母感情淡漠,在与其他人交往中也有猜疑、狭隘、孤僻等负面倾向。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66%的留守儿童不愿意与代管家长、教师和同学说心里话,还有30%留守儿童表示心里怨恨父母。这其中的原因正如20世纪40年代西方心理学家的研究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心理健康最基本的东西是婴幼儿应当有一个与母亲(或一个稳定的代理母亲)间温暖、亲密的连续不断的关系。这一关系将直接导致一个人信赖和自我信任的形成,并且能成功地依恋自己的同伴与后代。他们认为人在生命头两年都会体验到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状态,而这种矛盾必须在那两年解决好,否则儿童将会遭受缺乏信任感的折磨,严重的甚至无法与成人相处。他们的另一项研究表明:早期有害环境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持续长久的剥夺会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因此,只要成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主要是心理环境)及时地加以改善,让他们多体验一些父母及其他人的关爱,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一定会逐渐好转。

三、改进措施:

一、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慎重选择,老师也应多一点关爱。

留守儿童的抚养人应尽早定下来,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另外孩子身边最好有一些有文化、有责任感的年轻人,以便与孩子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把孩子完全交给没文化的老年人抚养,是对孩子极不负责的做法,也是很危险的,因为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如果一个孩子走上了岐路,将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很大的悲剧。此外,在幼儿园或学校,老师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

多与留守儿童进行沟通,多观察他们的发展变化,以及时了解、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引导他们多与同伴交往,从而让他们发现交往的乐趣,进行一定的“亲情弥补”,使留守儿童形成与抚养人、老师、同伴间的深厚感情,避免他们情感世界的“荒漠化”。

二、留守儿童的父母应重视与孩子的沟通。

留守儿童父母应摆正工作与孩子的关系,认清童年经历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作用及亲子关系在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学习一些必要的家教知识,不要陷入黄土高原上“娃放羊挣钱成亲——娃再生娃放羊挣钱成亲”似的恶性循环。父母平时在外地应多与孩子联系,尽量多创造条件与孩子在一起,尤其要注重“亲子沟通”的质量。在沟通、交流中,应培养孩子一定的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不能常伴身边,但不是不爱他们,而是对他们更深沉的爱,是为了给他们将来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才去打工的。父母还应告诉孩子外出打工的辛苦,教育孩子从小要像父母一样不怕吃苦,并为有这样爱自己的父母而自豪。这些道理的讲解,对于越小的孩子越要结合父母的实际行动,例如:可让孩子去实地参观、感受一下父母的工作;通过邮寄书、玩具、新衣、贺卡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赵某后来就在父母的改变下对父母的感情加深了,以前他们父母回来了,他们都无动于衷,可后来父母要返回打工地时,他们都很舍不得。

三、外出打工的父母应加强与老师、抚养人的联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伴随他们一生的老师,这个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这既说明了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了在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拥有的最高决策权,也就是说只有父母才能对孩子的教育负最终的责任。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明白,不管自己身在何处,都应发挥自己在孩子教育上的能动性,应主动协调抚养人、老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在赵某的教育上,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之间曾一度发生意见分岐,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造成了家庭关系的紧张,这时只有他们的父母出来进行一定的协调、干预,才能保证家教力量的一贯性和一致性,防止过多的内耗。

四、留守儿童的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全国目前有太多的留守儿童,这是我们的下一代中不容忽视的一大群体,他们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共同来解决,不能光靠他们父母来扛。一些打工者集中的大城市也成立了“民工子弟学校”,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学校也在降低外地民工子女的入学门槛,这样也能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愿有更多有识之土能投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但愿以上那些好的做法及其它更有新意更有效的做法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深入落实到每一位留守儿童身上。

教育局关爱留守儿童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

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本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严重滑坡、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涉嫌违法的“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开展人文关爱活动。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

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5、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班主任应指定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学生喜爱的教师负责落实相关任务;同时注意方法,给学生创造平等和谐的心灵交流环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人间亲情,切实提高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着力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开展磨砺教育的研究试点,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要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二)构建全社会的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

班级要向留守儿童的家长公布学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增进学校和家长的沟通联系。利用电话、家访等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儿童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儿童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

还要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儿童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儿童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教育培训。

班级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育人阵地和育人功能,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汇报会等途径,加强对儿童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向他们传授科学的育人观和教育方法,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1、加强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通过广泛宣传,抓好生的辅导、就餐等日常工作,让生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同时,结合农村留守儿童日益增多的现状,转变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建立研讨、交流制度。

班级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巩固成果,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班级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吉木萨尔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2012年3月30日

吉木萨尔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

吉木萨尔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教育信息关爱留守儿童 篇6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在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为了让这些留守儿童能感受到父母亲情,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就是一个媒介,它能拉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距离,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留守儿童和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架起“爱”的彩桥,搭建心的桥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关键词:信息技术 留守儿童 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信息技术家校互动教育平台的搭建:

一、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为留守儿童和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我们教师要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着手,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袋,积极探索适合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快捷、有效的家校合作教育形式——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互动教育模式,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一种全新模式,它能够异步、多样化地展现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既能解决在传统形式下留守儿童家长与老师在特定的时间里不能同时出现的矛盾,还实现了家校合作的信息化,尤其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调适与引导搭建起新型而有效的平台。

二、利用校讯通平台,为留守儿童架起“爱”的彩桥近年来家庭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迫切需要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时获取可靠的信息,矫正家教方法,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开通“校讯通”,不仅可以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而且能得到关于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心理变化等方面更细致更全面的信息,家长心里也更加踏实。“校讯通”是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之间秘书式的个性化沟通工具。校讯通采用点对面的群体沟通模式,减轻了班主任一个个拨电话通知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老师的工作效率,弥补了电话联系的不足。

三、巧用“亲情群”,为留守儿童搭建心的桥梁

QQ群,是大家广为熟悉的聊天平台,随着应用的深入,它早已辐射到我们学习、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那些年轻的外出务工父母们,大都会上网聊天。为此,可以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创建QQ“亲情群”,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心理辅导活动时间与家长在QQ上交流,增进亲情,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家长还可以通过“亲情群”同班主任、任课老师或其他家长交流教育心得,提出合理化建议,协调有效教育措施的实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也可以通过QQ群和多位家长互相交流,不论是针对哪个家长或学生提的意见与教育方式,其他家长在倾听与参与的过程中也对教育自己的孩子有所启发,这种各抒己见的方式也方便集思广益,对互动教育起到很大的帮助,为留守儿童搭建心的桥梁。另外,还可开设QQ亲情聊天室,让留守孩子能有机会与家长进行“远程视频对话”,使家长能看见孩子的学校生活状况,让孩子能和爸爸妈妈零距离接触,缩短家长和孩子在地域上的亲情距离,让亲情不再遥远,更加有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调适与引导。

四、运用“校园网”,为留守儿童创设心灵自由的空间 每个人都希望能拥有思想的空间、自由的心灵。而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失,大都内向孤僻、敏感多疑,表面冷酷。但他们的内心却非常渴望与人交流,同所有的孩子一样,他们也有着天生的创造力和灵性,他们自由思想的潜能更应该被启发,思维推理和思维判断能力更应被发展。随着校园网的迅速发展,为中国中小学内部实现教育的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提供了较好的范例,更为留守儿童创设心灵自由的空间。通过在网站中呈现哲理故事,引领留守儿童进入广阔的思考空间,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注重培养他们乐群、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

总的来说,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体现了当今社会“沟通无障碍”“关爱无障碍”的全新理念。多种现代信息手段协同教育避免了以前传统、单一的教育方式,多种现代信息手段的整合与互补,对拓展延伸、构建更及时、更畅通的家校互动平台起了巨大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为留守儿童与父母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参考文献

1.2012年中国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2.叶军,江建华.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第27期

关爱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探析 篇7

记得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在与我们班“留守儿童”A同学的相处中,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留守儿童”心田的雨露。

记得刚接管现任班级的时候,A同学给我的印象特别差,个子高高的她衣着总是不修边幅,一头长发总是那么凌乱,而且衣服经常是脏兮兮的,班里几个调皮男生总爱欺负她。她也因此常与同学争吵。为此我也教育了她好几次,并要求她请家长来一趟,可是她的家长没来,她依然不见好转。甚至有好几次早读课迟到,再加上她原来学习成绩就较落后,有次我竟大发雷霆告诉她:“这次你再不把你家长请来,你就干脆别来上课了”。终于她带着她奶奶来找我,了解中我才知道原来她爸妈都在外地打工,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大多时候只能电话联系,奶奶尽管年纪较大,但每天还要干很多农活,早上经常早早下田去,没空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因而造成她经常迟到……

此后,我终于明白,原来A同学就是我们现在千万留守儿童当中的一员,怪不得她的书没用几周就已开始皱巴巴的,书桌内经常是一片狼藉,平时作业也马虎应付。作为班主任我为自己的疏忽感到惭愧,同时也一下子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的沉重。是啊,许多时候我不停地提醒自己:一定要带着爱心,走进学生,走进课堂。现如今,这些留守儿童处在成长的关键时刻却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他们的苦恼和欢乐无处诉说,他们在跨越人生征途的各种关隘需要有人来引导和支持,他们的学业需要有人督促检查,这样的儿童不最需要老师的爱吗?衣服脏了,提醒她回去洗洗;头发乱了,提醒她记得梳梳;天气凉了,提醒她多加件衣服……这才是留守儿童所需要的无微不至的爱。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老师我想我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帮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于是从那以后我经常利用早读课和午休时间,为她补缺补漏。为了帮她从最基础补起,我还特意到书店买了本练习册,边讲解边通过练习巩固提高;为了帮她练好书写,经常手把手一笔一画地不停地书写临摹。由于她基本功不太扎实,一下子补起来有些困难,好几次她几乎要失去信心,我不停鼓励她:“‘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你一定能行的,再加把劲儿!”懂事的她也的确很听话,有时从她表情中我看出她有些累了,但她从没有任何怨言,我布置给她的那些额外作业,她都完成的很认真,而且对疑难问题都能及时请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期末考试中她的成绩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平均成绩。但最令我欣慰还是她的书写及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改观,我发现她学习时似乎比以前任何时候都勤奋积极了。

一天早上,刚好第一节课上语文,突然她脸色有些发青,一手捂住肚子,头趴在桌子,我问她:“怎么了?”她说:“肚子疼。”刚说完她就呕吐个不停,弄得满桌子、满身都是污物,我被迫把课停下来,其他孩子有的失声尖叫,有的捂起了嘴鼻。课堂上顿时乱了起来,我一边安抚其他同学安静下来,一边拿起办公桌上的一块抹布把她吐在桌椅上的污物擦干净。接着,我立马把她扶到宿舍,先用毛巾帮她擦去嘴边的污物,并及时把她送到诊所医治。由于一下子联系不到她奶奶,我只好先让她回我宿舍床上躺一下,起先她一直不肯,说会弄脏我的被子,我故意笑着告诉她:“没关系,等病好了,你再帮陈老师洗被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相处中她由原本害怕我变得信任我也乐意与我交流,好几次她都主动找我谈生活、谈学习。我告诉她:“你爸妈不在,如果生活上或学习上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可以随时告诉老师。”新年到来时她还送我一张贺卡,上面写道:看那枝头绽开的鲜花,是你辛勤汗水浇灌。加减乘除,算不尽您付出的贡献;诗词歌赋,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的甘露,浇开我理想的花朵,你用心灵的清泉,润泽我情操的美果。尽管我知道这不是出自她之手,然而我却从心底感到满足,似乎看到自己的关爱正如一股涓涓细流,潺潺流向学生的心田。

在我的班级里,类似A同学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好几个。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愿尽我所能,将“师爱”化作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伴随“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摘要:教师的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留守儿童”心田的雨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竭尽所能,将“师爱”化作雨露,滋润学生的心田,伴随“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问题思考 篇8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152-01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当今民生问题之一,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学质量也渐渐成为广大农村教师深思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准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为我国以后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使外出务工人员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以下是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际而作出的几点思考。

一、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大多数是跟随爷爷、奶奶、姑姑等亲戚一起生活,有的则是依托邻居、学校老师代为照顾,还有的留守儿童更是出现无人监护的现象,没有亲人在家监管衣食住行,大部分时间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来自己照顾好自己的饮食住行。长期以来,孩子过度的缺乏父母的关爱,部分儿童性格越来越不完整,行为缺乏约束,价值观取向畸形,学习成绩渐渐落后落后。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护,自制能力相对与同龄儿童来说,具有明显的缺陷,安全意识无防范,导致一些不该出现安全问题经常在他们的身上发生。同时,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和监护人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没有亲人在身边,对其行为提供的约束自然而然的导致其自律能力难以形成,一般情况下监护人不会对其行为由过多的管束。这就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了种种问题,部分孩子由于无法抵制不良的诱惑,受一些不法分子的引诱,渐渐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这一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留守儿童和外出务工的家人之间的联系过少,父母的关爱和指导过少,在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没有一个真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诸多方面的不良渐渐显现出来,缺乏孩子时期应该有的开心和快乐。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学问题主要受三方面原因的影响:家庭、学校、社会。农村由于远离城市,经济条件落后,学校的教学设施也并不完善,部分地区的学校条件极其艰苦,加之农民工的收入低,也给不起学生更好的学习条件。学校又过于追求成绩和升学率,而没有真正做到素质教育,忽略了他们的全方面发展,导致教学质量一直提不起来。①落后的教育意识。一些学校教育理念匮乏,单纯的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并以此来考核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从而失去了教育的真实意义。②缺少关心问题儿童。一些学校不关心学生的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思想问题不管不顾,从而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 在社会方面,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如今的农村大部分农民都还不重视孩子的教育,认为孩子只要适当的上几年学,出门识几个字,能找到路就行了。由于经济条件,农民思想意识,学校方面,社会方面等诸多原因的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越来越走向不利的局面。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学的对策

1、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还是来自于家。因此,留守儿童的父母要增强教育的责任意识,多给孩子关爱,能不同时外出打工的就不要同时外出打工,留一位在家看管孩子,给他们关爱、教育和监督。有条件的父母外出打工时要把孩子带在身边,把孩子留在家的父母,要经常探望孩子,多与孩子联系,不要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即可。勤于与孩子沟通,随时解决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问题,多鼓励、多赏识,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一味的打骂,要耐心教育。其次,家长还随时和学校沟通,向孩子的班主任说明自己的情况,随时了解孩子的情况,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心里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从孩子的内心世界出发,积极关心孩子的全方面发展。

2、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渠道,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设备,积极开展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孝心教育和感恩教育,并在日常生活、教学活动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积极鼓励教师定期家访,多走访留守儿童的家庭,深入学生家庭,多与孩子的监护人交流,指导孩子的监护人如何关心孩子,或者学校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家长会,老师与孩子的家长及监护人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共同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孩子的近期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

3、社会方面

社会应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特色产业,让部分农民工能就近务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次,有条件的农村可以建立留守儿童自助关爱机构,无偿为留守儿童提供医疗心理援助、生活援助甚至法律援助,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健康体检、心理健康测试、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档案,定期对留守儿童开展安全法制讲座,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等,积极倡导社会公民共同关心孩子,爱护孩子。最后,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资金的投入力度,努力发展并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加大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尽职尽责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何 应.走进农村留守儿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教育信息关爱留守儿童 篇9

实施方案

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根据《峨山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峨教发〔2013〕37号)》,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我校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工作对象与主要目标

(一)工作对象

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工作的主要对象为在校留守儿童。

(二)主要目标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100%的留守儿童都有临时监护人和代理家长;

3、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4、每位留守儿童得到结对帮扶、沟通交流;

5、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案件,符合法律援助规定的,100%给予法律援助;

6、留守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三、领导机构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领导机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书记、德育主任

组 员: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少队总辅、完小校长、完小主任、中队辅导员

2、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工作措施。校 长:全面监督、指导活动开展情况。

书 记:统筹安排工作,负责学校方案、制度的制定及各种统计表的制作。德育主任、少队总辅:具体负责督查和指导各完小开展工作和完成相应的工作材料。

副校长、各科室主任:参与完成平时工作记录检查。

完小校长:负责统筹安排各完小的工作、制定完小方案、成立机构等。完小主任、中队辅导员:具体组织开展此项工作,收整活动材料。

3、要求:学校领导机构人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作为提高学校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谋划,认真落实。

四、主要措施及要求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贯彻《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本要求,同时关系到我校义务教育的巩固与提高,关系到外出务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稳定。因此,各完小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确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的理念,结合本校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模式,切实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抓紧抓好。

2、多措并举,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创设良好条件(1)积极提高学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水平,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

(2)加强校际间师资队伍的交流,通过帮扶制度等办法逐渐缩小学校之间办学质量的差距。

(3)各完小要结合本校实际,成立专门机构,确定专人负责,制订“留守儿童”的教育关爱制度,抓好此项工作。

(4)各完小要因地制宜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寄宿制学生管理,努力解决好寄宿制学生的食宿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寄宿制学校宿舍和学生管理办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全创造良好的环境。

(5)学校要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教师的考核和绩效考核,动员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

(6)学校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提高“留守儿童”的健康水平。

3、强化管理,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1)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

学校要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要根据“联系卡”情况变动,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加强学校与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联系,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各校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动员和组织完小的教职员工对他们进行结对帮扶,随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及困难,并尽

最大可能及时帮助解决。优先解决有寄宿要求的“留守儿童”寄宿;对走读的孩子,老师要定期家访,及时反馈孩子在校期间的情况,会同学生的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做好孩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3)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

各校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4)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各校要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学校安全网络,层层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建立“留守儿童”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各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防溺水、防火、防骗、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等教育,使“留守儿童”学会自救自护知识。“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同时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有关主管部门。

4、加强研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质量(1)要注重因材施教。

各校要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落实生本教育理念,积极引导教师变革教学方法,转变师生角色,树立新的课程观、质量观、人才观,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留守儿童”因厌学而流失。

(2)要丰富课外生活。

各校要创设活动条件,丰富课外生活,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

会实践活动,要有意识地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专门设立有关节目或项目让其主动积极地参与,也可以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开展一些类似夏令营形式的专题活动,使他们能自然融入集体生活,让他们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要创造条件为“留守儿童”开辟图书阅览、体育锻炼、上网阅读、绘画书法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场所,丰富他们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要改进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的指导和训练,结合实际开设好有关德育课程。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化解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等,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

5、积极探索,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教育网络

(1)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各校要积极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保护法》,明确家长作为子女第一监护人的责任,要求农民在进城务工时,妥善安排好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夫妻双方同时外出打工而将孩子留在农村的,要指定法定监护人,并经常与孩子所在的学校保持联系。

(2)要充分发挥监护人的主体作用。各校要充分利用学生家长会、家长返乡时间等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监护人培训、优秀家长教子育子经验交流等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教育和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长、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家庭教育水平;对长期不能返乡的务工人员子女,探索建立

农村“留守儿童”与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交流与沟通的“绿色通道”,有条件的学校可通过开设亲情专用电话、电子信箱和亲情书信等方式加强家长与儿童、学校与家长的沟通,让学生家长与孩子、学校定期保持联系,使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

(3)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各校要与当地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黄、赌、毒”等对学生的污染。对农村学校周边的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清理和规范,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为农村孩子提供健康的精神食粮。要注重管理创新,加强与当地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组织的联系与配合,发动社会力量,通过开展爱心结对、校外辅导、老少同乐等关爱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支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浓厚氛围。

6、完善考核,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项关系教育公平涉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学校要结合实际,认真开展“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并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各种考核,确保留守儿童的教育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在全社会的关爱呵护下愉快学习,健康成长。

2016年9月

附件:1.留守儿童登记表

2.留守儿童名册

教育信息关爱留守儿童 篇10

一、要调查摸底,师生结对。

1.组织全体教师,对寄宿制留守学生进行全面的家访,作好记录,建立档案,并制定分类辅导关爱的方案,使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放矢。在调查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1).家庭困难,父母迫于生活双双外出打工。2).父母一方外出务工。3).家庭宽裕,父母为生活自由而外出务工。4).父母感情不和,一方外出务工。5).其现今的监护人是谁。我校属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经调查一至六年级学生全部寄宿在校,全校236位学生有96是留守儿童。占我校学生总数近一半的学生。我们可从调查后做的“留守儿童情况汇总表”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因为经济情况外出务工:准备买房盖房、盖好房欠款、准备再生一胎、家中老人生病欠债等。监护人也基本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2.建立寄宿生中留守儿童的学习档案,分析、归类、整理学生的学习情况。 在这一研究中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库,采取了如下方法:方法一:找到需求点。人们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孩子心灵上的关节点。“留守儿童”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教师要适时抓住孩子的需求点,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亲情氛围,师生情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和温暖。方法二:抓住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在个别行为上表现优秀时,教师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方法三:发现兴趣点。兴趣是做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

才能培养和树立自信心。“留守儿童”家庭孩子恰恰在展示自己兴趣特长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发展,就会失去教育转化使其成才的机会。孩子的自信心,紧张度,特别是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方法四:克服挫折。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如果处理得好,就可能成为孩子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留守儿童”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点很多,父母不在身边,和老人们有存有“代沟”,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为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节点,及时地进行劝慰、开导。

多多给予留守儿童们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校园特色“校园吉尼斯”,挑战活动在我校的开展以来,同学们积极踊跃的申报、参加挑战活动,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许多学生找到了“我最棒”的感觉,缓解了留守儿童学习上压力,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的教育理念。学生开始自我分析,自我认识,自我挖掘,寻找自己的闪光点,在课堂内外有意识地培养特长,课余时间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3.将寄宿生中留守儿童进行师生结对,在生活和学习上做好关爱、辅导工作。 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同学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同学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和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六年级寄宿同学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活动上优先布置。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与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在留守同学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同学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同学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同学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同学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生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生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和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协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弥补,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保护下健康生长。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组织留守同学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生长的快乐。

二.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心灵沟通。

根据留守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我校课题组成员则组织本校寄宿生中的留守儿童与教师结对子的活动,目的也是为了改善留守儿童“有苦无人诉”的状况。以大带小,高年级非留守儿童在老师的辅导下帮助,让孩子们找到一名“知心姐姐”或“知心哥哥”。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协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家长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生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同学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为了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会定期对留守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体谅父母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道德教育,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学习上我们有每一单元的单元检测和单元检测分析,关注每一位留守儿童在学业上的变化,及时的查找原因多花时间和他们交流、沟通。为鼓励和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每一单元都有“优秀之星”“进步之星”“优秀作业”培优提弱。

聘请李增仁村书记和毛斌文为校外辅导员,在拉近和留守儿童的基础上还为农村的孩子们提供了诸多写作的题材,弥补农村和孩子见识不广的局面。

三.关注特殊群体。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肩上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在他们身上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利用晚自习对其学习生的指导,利用寝室生活给予生活上的关爱。

孤、残、贫困、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生活失助、学习失教、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诸多困难和实际问题。为了让他们的心灵不在孤独,成长不在寂寞,我们实行寄宿制管理策略,并启动“两免”工程留守儿童实行寄宿费用全免,全部免费享受营养餐。并在管理中坚持细节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家庭生活的大舞台。每次有补助的项目我们首先翻找“留守儿童”档案库将这些补助给那些真正需要的学生。

我校地处山区,冬天寒冷学校为住校生(我校96名留守生)125名住校生装上了太阳能电热水器。

四.经常沟通家长,家校互动。

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虽然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电话,但是,家长因为工作问题常常会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所以,学校可以开辟一个亲情专线或互动专线,让留守儿童每周打1~2次电话给家长,同时让老师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汇报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五.提高教育人员的素质。

教育工作者在对儿童心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尽量充实。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中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有效预防留守儿童形成的极端思想或做出的极端行为。才能让他们安心、快乐、幸福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师的有效教学。一德育工作为辅导留守学生主要途径。叶香华、雷美英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参加了德育工作培训班,并将所学付诸于行动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起了重要作用。张旭敏班主任还参加县里举行的班主任论坛并结合自身点滴做法作了精彩的演讲荣获县一等奖。

六.阳光心态,学习充满信心

方法一:找到需求点。人们每时每刻都有需求,这是人们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共同特点。所以抓住了需求点也就抓住了孩子心灵上的关节点。“留守儿童”家庭孩子最缺少的是亲情。教师要适时抓住孩子的需求点,在学校和班级中创设亲情氛围,师生情集体的温暖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给他们以亲切的关怀,使他们感受到亲情般和温暖。

方法二:抓住闪光点。闪光点即一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抓住人的优点和长处来肯定、鼓励、表扬,哪怕是一点点,都能有效地打消人的自卑感,唤起人的进取心。每个人都有闪光点,“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他们在学习上有创造性见解时,在个别行为上表现优秀时,教师要格外夸奖和给予肯定。应该多鼓励,少指责;多温情,少冷漠。

方法三:发现兴趣点。兴趣是做事情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才能培养和树立自信心。“留守儿童”家庭孩子恰恰在展示自己兴趣特长方面存在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发展,就会失去教育转化使其成才的机会。孩子的自信心,紧张度,特别是孩子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都会影响知识的迁移。因此,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并及时引导孩子的兴趣,并适时地把这一兴趣迁移到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轨道上来。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方法四:克服挫折。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没有挫折。对挫折如果处理得好,就可能成为孩子进步的新起点、前进的新动力;处理得不好,则会变为思想上的下滑点、倒退点。“留守儿童”家庭孩子身上的挫折点很多,父母不在身边,和老人们有存有“代沟”,在生活、交友等方面也有挫折。为此,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思想转变的关节点,及时地进行劝慰、开导。

七.存在的问题

1、低年级学生年龄太小,做他们的工作,我们缺乏经验。

2、极少数教师缺乏耐心,工作中有犯冷热毛病的现象。

3、留守儿童面较大,工作中有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八.、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关爱意识,使关爱留守儿童转变为老师们的自觉行动。

2、加强研究,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寻找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留守儿童的管理、培养工作。

3、规范地操作各项捐赠、资助行动,学校也将尽力筹措资金给予贫困留守生一定的扶持。

上一篇:七堇年一句话经典语录下一篇:文化营销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