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检测报告

2024-08-16

污水处理设备检测报告(精选6篇)

污水处理设备检测报告 篇1

安全检测整改报告

内蒙古安科安全生产检测检验中心:

贵中心2013年9月30日对我公司进行矿用设备安全检测所提问题,经公司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落实现已全部整改完毕。具体整改结果如下:

1、2JK-2.5/11.5提升机刹车盘经机修人员检修更换并对偏摆间隙进行 了调试,刹车盘偏摆值以达到标准要求在1mm以内。

2、对2JK-2.5/11.5提升机闸片进行了更换,并对闸间隙进行了调整,现闸间隙及空动时间均在标准要求范围内。闸间隙保护经过调试也已达到规定要求,安全可靠。

3、2JK-2.5/11.5提升机提升钢丝绳松绳保护装置已按要求安装完毕,并与绞车控制装置实现了闭锁。当钢丝绳松绳超过规定要求时绞车能立即停止运转。由于钢丝绳在滚筒上缠绕层数超过了安全规程规定因此矿机电队安排在滚筒上安设了过渡绳楔以满足规定要求。

4、主副井提升机房内的灭火器已重新购买并经过有关部门的鉴定使用期有效,质量合格。

5、在主井井口房内制作悬挂了罐笼载重公示牌对罐笼性能载重量进行了公示,要求罐笼载重量提货不超过2吨,提人不得超过12人。

6、副井绞车减速报警装置经过维修调试运转正常。

赤峰宝山能源(集团)铁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10月7日

安全检测整改报告

赤峰宝山能源(集团)铁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污水处理设备检测报告 篇2

1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红外成像设备非均匀性检测原理

在理想情况下,红外焦平面阵列受均匀辐射时, 输出幅度应完全一样。而实际上,由于探测器的加工工艺、材料、温度和偏置情况的不均匀性,造成了输出幅度并不相同,即红外焦平面阵列在外界同一均匀辐射场输入时各个光敏元之间响应输出的不一致性,这就是所谓的红外焦平面阵列的非均匀性。 (nonuniformity,NU)。设备非均匀性直接反映到图像上就是噪声和斑点,因此根据图像上噪声和斑点的情况可判断成像设备是否存在非均匀性问题。

在实验室通过判断靶标图像噪声或斑点情况来判断红外成像设备是否存在非均匀性。选择靶标为一可保持恒温状态的,并且温度可调节的方形靶标。其靶标大小应大于成像系统1/4视场。以对靶标所成图像作为目标图像,以图像噪声情况为测试设备要测试的内容,靶标在四个不同温度下,分别捕捉标准成像设备和待测试设备所成图像,按次序分别编成1~4组。通过图像帧频采集卡获取这五组图像,利用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处理,求出图像差值,把每组图像差值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计算四组差值图像标准差均值。根据这四组图像标准差均值大小可以判断待测设备噪声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非均匀性问题。如果标准差均值较大,则可判断待测试设备非均匀性问题比较严重,应当判定为不合格。

首先把标准设备放置到摄像机底座上,将其所成的图像作为标准图像存储到计算机硬盘中备份, 然后将标准设备换成待测试设备,将图像存储到计算机硬盘备份,如此按次序得到五组图像,按照如图1所示结构图进行组装。

1.1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红外成像设备非均匀性检测过程

测试时,将标准红外成像设备所成靶标图像输入计算机,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滤波,除去原始图像的噪声后,再进行二值化处理及边缘分割,得出图像的面积和周长。在同样条件下,更换待测试设备,将待测设备所成图像输入计算机,二者进行处理对比结果。流程如图2。

测试过程可分三步:

(1)设定靶标温度,获取标准设备图像和待测设备图像;(2)获取图像差,并进行二值化,保存; (3)计算差值图像标准差和均值,判断图像是否有非均匀问题。

1.1.1设定温度,捕捉不同温度下红外成像设备和待测红外成像设备的图像

靶标温度设定在某一恒定温度,按照图1,把标准红外成像设备固定在摄像机底座上,捕捉其所成灰度图像并储存到计算机上。靶标不变,在温度不变,红外成像设备更换为待测红外成像设备,捕捉所成图像,存储到计算机中。

改变靶标温度,依照以上同样步骤,捕获标准成像设备与待测红外成像设备的图像。每个温度下两幅图像编成一组,捕捉四组图像。

1.1.2计算图像差值,并进行二值化处理,计算差值图像标准差

计算差值图像。与标准红外成像设备相比,待测红外成像设备即被噪声污染过的噪声图像,用待测红外成像设备减去标准红外成像设备,差值图像就是背景为黑色的噪声的图像表现。把差值图像二值化,阈值取为1,这样,所有不为零的噪声都以白色像素形式呈现在图像上。因为在不同温度下, 红外成像设备温度探测器响应是不同的,为排除温度对图像计算结果影响,不应该只取一幅图像,所以要获取不同温度下四组图像,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判断温度对问题像元的非均匀性影响。

计算二值图像标准差,设图像像素为a = Px× Py,做差后非零像素数为n ,则差值图像均值为xˉ = [ n ×1+(a - n)×0]/ a = n / a 。

图像标准差为

其中,t =n/a,且0 ≤t ≤1 ,易知为增函数,故t越大,n越大(a为常值)。

即标准差越大表示噪声越多,即非均匀性越明显。

综上,计算二值图像标准差,背景为黑色像素的情况下,标准差越大,说明噪声元素越多,表明非均匀性越明显。

1.1.3根据图像标准差大小判定图像非均匀性

按照1.1.1节和1.1.2节所述,先测试一个红外设备,捕捉四组图像,并计算差值,二值化处理,算出二值图像标准差,如图3~图6。标准差分别为0.071 9, 0.070 4,0.069 2,0.071 4。

标准差均值为 σˉ1=(0.071 9+0.070 4+0.069 2+ 0.071 4)/ 4=0.070 7。

以同样方式,对另一个非均匀性较为严重的红外成像设备进行测试,如图7~图9。得出标准差,分别为0.140 9,0.139 7,0.140 1,0.139 8。

标准差均值为 σˉ2=(0.140 9+ 0.139 7+0.140 1+ 0.139 8)/ 4=0.140 1。对比结果 σˉ2和 σˉ1,很明显 σˉ2= 0.140 1> 0.070 7 = σˉ1。

从图像对比看,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如图3、图4、图5与图6,每组图像中,即待测设备灰度图像2比待测设备灰度图像1的噪声严重,反映出第二个测试的红外成像设备比第一个图像的红外成像设备的非均匀性更严重。

从四组非均匀性已知设备图像对比看,方法得出的结果是准确的。对于一个一般的红外成像设备,在其非均匀性未知情况下,需要通过统计规律, 得出一般的判定参数,这样才能判定出设备非均匀性程度。

由图3可知,差值图像标准差分别为:待测设备灰度图像1为0.071 9,待测设备灰度图像2为0.140 9。

由图4可知,差值图像标准差分别为:待测设备灰度图像1为0.070 4,待测设备灰度图像2为0.139 7。

由图5可知,差值图像标准差分别为:待测设备灰度图像1为0.069 2,待测设备灰度图像2为0.140 1。

由图6可知,差值图像标准差分别为:待测设备灰度图像1为0.071 4,待测设备灰度图像2为0.139 8。

1.2评价指标与评价准则的建立

用统计规律分析得出评价指标,是通过捕获的大量的图像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统计。这里用罗曼诺夫斯基准则的思想来确定评价参数。

选取评价指标的是通过罗曼诺夫斯基准则来实现。选择同一批次20个经过检测合格的红外成像设备,每一个设备都含有轻微非均匀性,以理想标准设备(几乎不含有噪声)为标准来对比,按照第1.1.1节和第1.1.2节计算出其每一个设备与标准设备差值图像标准差。共得到20个标准差,根据罗曼诺夫斯基准则,用大误差判别方法求得次数在20时的 σ 值,σ 就是判别准则的值域边界值。

1.2.1罗曼诺夫斯基准则

罗曼诺夫斯基准则是当测量次数较少时,按t分布的实际误差分布范围来判别粗大误差。罗曼诺夫斯基准则又称t检验准则,其特点是首先剔除一个可疑的测得值,然后按t分布检验被剔除的测量值是否含有粗大误差。

当测量次数较少时,按t分布的实际误差分布范围来判别粗大误差较为合理。罗曼诺夫斯基准则又称t检验准则,其特点是首先剔除一个可以的测得值,然后按t分布检验被剔除的测量值是否含有粗大误差。

设对某量作多次等精度独立测量,得

若认为测量值xj为可疑数据,将其剔除后计算平均值为(计算时不包括xj)

并求得测量列的标准差(计算时不包括vj= xj-)

根据测量次数n和选取的显著度 α ,即可由表1查得t分布的检验系数K(n,α) 。

则认为测量值xj含有粗大误差,剔除xj是正确的,否则认为xj不含有粗大误差,应予保留。

1.2.2评价参数与判定法则

设对某量作多次等精度独立可靠测量,得

xn + 1为待测设备数据,认为测量值xn + 1为可疑数据,计算前n项平均值为

并求得测量列的标准差为

根据测量次数n和选取的显著度 α ,即可由表1查得t分布的检验系数K(n,α) 。

则认为测量值xn + 1含有粗大误差,待测设备为不正常设备,否则认为xn + 1不含有粗大误差,是正常设备,可以使用。

选取20组正常工作设备所成图像数据作为样本,不能正常工作的设备所成图像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一组数据作为粗大误差来处理。按照以上1.1.1节、1.1.2节和1.1.3节的方法算出20个标准差,求出标准差均值,待测红外成像设备捕获图像经过处理后差值二值图像的标准差设为xn + 1。

由20组正常数据根据罗曼诺夫斯基准则,根据测量次数n和选取的显著度 α 算出的范围Kσ ,其中Kσ 值即为所要求的评价参数。测试时,看待测设备的数值xn + 1是否在|xn + 1- | > Kσ 范围中,如果数值满足不等式,则判定设备数值差异过大,设备不合格。

又因为,这里判定的原则是通过噪声多少来表征红外成像设备非均匀性的,当待测红外成像设备很好,即非均匀性几乎不明显,则相应噪声表现更轻微,故这里|xn + 1- | > Kσ 应该修改为xn + 1- > Kσ 。

具体过程如下

在外界条件不变情况下,选择按照第1.1.1节,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得出8幅图像,如图7,根据1.1.2节和1.1.3节计算得出差值图像的标准差分别为:0.021 6,0.021 2,0.024 5,0.021 6,

均值为

按照同样步骤可计算得出后19组数据,如表2 。

单幅图像的标准差用 σ1,σ2,σ3,σ4表示,标准差均值用 σˉ 表示。

得出20组正常设备差值图像的标准差的均值, 根据1.2.1节,此时差值图像均值就是1.2.1节中的x1,x2,x3,x4,…,x20

那么均值为

下面计算标准差

查表1,当n =20,取置信度 α =0.5时,K =2.16, 得下式

故由xn + 1- > Kσ ,判定xn + 1值,xn + 1-  值大于Kσ =0.001 35时,即xn + 1大于0.024 69时判定该红外成像设备不合格。

对待测试红外成像设备来说,捕捉该设备和标准设备在不同温度下四组红外灰度图像,每组之间做差,然后二值化,求得平均标准差,如果平均标准差大于0.024 69,则可判定该红外成像设备均匀性不达标,该红外成像设备不合格。



2实验验证

下面利用两个待测红外成像设备来对该法则进行验证。

首先按照1.1.1节捕捉两组待测红外成像设备的图像,再按照1.1.2节和1.1.3节计算差值图像二值化以后标准差。过程如下:

第一个红外成像设备如图8。

通过肉眼观察,该红外成像设备中噪声很明显、很密集,与图7相比,其非均匀表现非常明显。

对第二个红外成像设备进行测试,如图9。

通过肉眼观察,第二个红外成像设备中噪声很少,与图7相比,其非均匀表现很轻微。

通过选取两组待测红外成像设备,对其所捕获图像进行分析、计算验证、判定准则可判定出红外成像设备的非均匀性,同时用肉眼观测,可明显看出其差别,因此,证明法则成立,是可行的。

由图8可知,差值图像二值化以后图像标准差分别为:0.085 5,0.086 0,0.086 7,0.085 1,均值为0.085 825,因为0.085 825大于0.024 69,故该设备不合格。

由图9可知,差值图像二值化以后图像标准差分别为:0.016 4,0.015 2,0.013 7,0.015 9,均值为0.015 3,因为0.015 3小于0.024 69,故该设备合格。

3结论

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对红外成像设备的图像进行做差,并进行二值化处理计算出差值图像平均标准差,对比已知判定参数来判断红外成像设备的非均匀性,这种方法简单快捷,也有较高的准确度。当然该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只能初步判定出红外成像设备非均匀性表现,如果设备含有成片盲元、坏点时,还是要结合肉眼观察,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果对非均匀性要求更高,并对非均匀性进行校正,则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再者,该方法是通过数理统计的方式得出评价参数,不能达到百分百的判断准确度,因此,如果需要更高精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

摘要:提出基于图像处理的图像非均匀性检测方法,作为判断红外成像设备工作正常与否的依据。以标准红外成像设备所成图像为标准图像,在测试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用待测红外成像设备捕获红外图像,与标准图像做差,对差值图像二值化处理,求出设备标准差。根据罗曼诺夫准则思想,建立红外成像设备非均匀性判定准则,利用待测设备标准差来判断设备是否存在着非均匀性。

检测事故分析报告和处理制度 篇3

一、目的本制度对可能出现事故及时报告、认真分析和妥善处理。

二、适用的范围

本站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设备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分析与处理。

三、职责

1、发生事故的当事人或部门应在采取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的应急措施的同时,保护事故发生的现场并及时逐级上报。

2、一般事故(经济损失500元以下的)由综合办公室提出处理建议,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后提出处理意见,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处理,重大事故有经理批准处理。

四、事故的范围

1、由于人为的原因(维护、保养不当、使用违反操作规程等)使检测设备损坏或检测性能下降;

2、检测数据不准或结论错误(检测数据、检测报告有误或不符合要求、伪造虚假数据等)给客户造成损失;

3、明显违反质量休系文件规定、偏离质量体系文件情节严重(受控文件丟失、技术资料不全、泄密或浸害用户权益;影响检测站正常工作等)

4、失窃、失火、人员伤亡等;

五、事故报告

1、发生事故的当事人或部门为事故报告的责任人或部门,其他在场人员对发生事故也有报告的责任;

2、仪器设备事故、检测质量事故、重大检测事故应30分钟内报告技术负责人或质量负责人和经理;

3、人员伤亡、失火失窃等事故除立即报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和经理外还应报告有关部门(公安、消防)

六、事故调查

1、按事故处理权限,由质量负责人组织对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召开事故分析会议,判明事故原因。

2、在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由综合办公室填写事故报告单。对重大事故还要求有书面报告、取证材料和责任人的检查。

3、事故报告单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部门、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和损失,事故的原因性质和责任,处理意见(纠正、善后、措施、责任人的处理)等。

七、事故处理

1、依据事故的严重程度或造成的损失,由技术部门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建议,技术负责人提出意见后,报质量负责人审批,重大事故有经理审批。

2、发生事故的处理方式包括:批评教育、经济处罚以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3、由于检测数据不准确,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的由本站给

予适当的经济赔偿,对发生事故隐瞒不报或故意破坏现场、混淆责任人者,一经查出,从严处理。

4、发生事故不进行分析、总结教育、明确责任人、采取纠正措施、填写事故报告单,不仅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而且应追究相关领导以及质量负责人的责任。

污水处理设备检测报告 篇4

测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第一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综述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基本定义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分类情况 第二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国民经济地位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国民经济地位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重要作用分析

第二章 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际经济环境分析

二、国内经济环境分析

三、经济环境趋势分析

四、经济环境影响分析

第二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重点政策汇总

二、行业重点政策分析

三、未来政策走势分析

第三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中国人口环境分析

二、中国教育环境分析

三、中国文化环境分析

四、中国生态环境分析

五、中国城镇化率分析

六、居民消费观念分析

第四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一、技术应用水平分析

二、技术应用趋势分析

第三章 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第一节 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三、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四、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第二节 美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美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美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三、美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四、美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三节 欧洲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欧洲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欧洲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三、欧洲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四、欧洲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四节 日本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日本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日本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三、日本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四、日本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五节 韩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韩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韩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运营模式分析

三、韩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经验借鉴

四、韩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六节 2017-2022年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二、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面临挑战分析

三、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分析 第一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基本特征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第二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业务格局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企业格局分析

四、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热点分析 第三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的问题及对策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主要问题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面临瓶颈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对策分析 第四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机遇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面临挑战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五章 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及供需趋势分析 第一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二、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第二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细分市场结构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应用市场结构分析 第三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供给状况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供需趋势预测

第六章 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业链发展状况及前景趋势分析 第一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业链简介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业链分布情况 第二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业链上游分析

一、上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上游行业供给现状分析

三、上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四、上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业链中游分析

一、中游行业运营现状分析

二、中游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三、中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业链下游分析

一、下游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分析

三、下游行业消费结构分析

四、下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七章 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竞争格局及竞争趋势分析 第一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客户的议价能力 第二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格局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企业格局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区域格局分析 第三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竞争特点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八章 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区域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华东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华东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二、华东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政策支持分析

三、华东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华东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五、华东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二节 华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华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二、华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政策支持分析

三、华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华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五、华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三节 华中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华中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二、华中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政策支持分析

三、华中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华中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五、华中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四节 华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华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二、华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政策支持分析

三、华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华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五、华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五节 东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东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二、东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政策支持分析

三、东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东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五、东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六节 西部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西部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二、西部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政策支持分析

三、西部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四、西部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的机遇和挑战

五、西部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第九章 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企业一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二节 企业二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节 企业三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四节 企业三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五节 企业三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六节 企业六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七节 企业七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八节 企业八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九节 企业九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十节 企业十

一、企业发展简况分析

二、企业产品服务分析

三、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四、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企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十章 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及未来趋势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背景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互联网+”发展背景分析

二、“互联网+”背景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三、“互联网+”背景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应对策略分析 第二节 “一带一路”背景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一带一路”发展背景分析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策略分析 第三节 经济转型背景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经济转型发展背景分析

二、经济转型背景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三、经济转型背景下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转型升级分析 第四节 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驱动因素

二、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五节 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整体市场趋势

二、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品服务趋势

三、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需求趋势

第十一章 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建议分析 第一节 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壁垒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第二节 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宏观经济风险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政策风险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业链风险分析

四、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风险分析

五、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经济管理风险

六、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其他风险分析

第三节 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盈利水平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第四节 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策略建议

一、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战略规划

二、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投资领域分析

三、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品创新策略

四、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图表目录

图表: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分类情况

图表:2012-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变化趋势图 图表:2012-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增长速度统计 图表:2012-2016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趋势图 图表:2012-2016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2-2016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趋势图 图表:2012-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2-2016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变化趋势图 图表:2012-201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2-2016年中国人口总量增长趋势图 图表:2016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其构成情况统计 图表:2016年末中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

图表:2012-2016年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图表: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品结构分析 图表: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区域市场分布 图表:美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日本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韩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巴西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印度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2017-2022年全球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历程分析 图表: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周期性分析 图表: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市场发展特点分析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SWOT分析

图表:2012-2016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图表:2017-2022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细分市场结构分析

图表:2017-2022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细分市场结构预测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应用市场结构分析

图表:2017-2022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应用市场结构预测 图表:2012-2016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企业单位数 图表:2012-2016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资产总计 图表:2012-2016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负债总计 图表:2012-2016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销售收入分析 图表:2017-2022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图表:2012-2016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图表:2017-2022年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利润总额预测 图表: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产业链结构分析

图表:2012-2016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上游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上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上游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图表:2012-2016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下游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下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2017-2022年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下游行业发展规模预测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现有企业间竞争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潜在进入者分析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替代品威胁分析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供应商议价能力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客户的议价能力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企业集中度分析 图表:中国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区域集中度分析 图表:华北地区经济总量分析

图表:华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分析

图表:东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华东地区经济总量分析

图表:华东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华中地区经济总量分析

图表:华中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华南地区经济总量分析

图表:华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西南地区经济总量分析

图表:西南地区煤矿设备安全生产检测行业发展规模分析 图表:西北地区经济总量分析

食品检测设备 篇5

药物残留检测仪器气相色谱 | 液相色谱 | 气质联用 | 液质联用 | 薄层色谱 | 离子色谱 | 毛细管电泳仪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酶标仪重金属检测及形态分析仪器原子荧光光谱 | 原子吸收光谱 | ICP-AES | ICP-MS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测汞仪微生物及毒素检测仪器ATP荧光检测仪 | 菌落计数器 | 培养基 | 生物显微镜 | 基因扩增仪 |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 | 生物芯片 | 薄层色谱 | 液质联用 | 毛细管电泳仪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微生物检测系统添加剂及违规添加物检测仪器气相色谱 | 液相色谱 | 气质联用 | 液质联用 | 薄层色谱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荧光分光光度计食品接触材料检测仪器气质联用 | 液质联用 | ICP-AES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透气性测试仪 | 透湿性测试仪 | 热封仪 | 摩擦系数测试仪 | 撕裂度仪理化分析仪器pH计 | 自动电位滴定仪 | 卡氏水分测定仪 | 红外水份测定仪 | 微波水分测定仪 | 电导率仪 | 差示扫描量热仪 | 灰分测定仪 | 折光仪 | 旋光仪 | 色差仪 | 糖度仪 | 浊度计 | 粒度仪 | 粘度计 | 密度计 | 熔点仪食品质和营养/功能成分检测仪器凯氏定氮仪 | 蛋白质测定仪 | 氨基酸分析仪 | 脂肪测定仪 | 纤维素测定仪 | 糖度仪 | 食品品质检测仪 | 牛奶分析仪 | 饮用酒检测仪 | 水活度仪 | 冰点仪 | 食用油品分析仪 | 油脂氧化稳定性分析仪 | 盖勃离心机 | 食品体积测定仪 |近红外光谱仪 | 红外光谱仪 | 测油仪

电子鼻/电子舌 | 色差计 | 折光仪 | 流变仪 | 质构仪 | 立体放大镜 | 立体显微镜 |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原子力显微镜 |差示扫描量热仪 | 气相色谱 | 液相色谱 | 气质联用 | 液质联用转基因食品检测仪器分子杂交仪 | 核酸纯化系统 | 基因扩增仪 | 凝胶电泳 | 酶标仪 | 毛细管电泳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及耗材农药残留速测仪 | 食品安全速测仪 | 激光拉曼光谱 |近红外光谱仪 | 生物芯片 | 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仪 | ELISA试剂盒 |试剂卡/试纸条生产过程/现场质控仪器在线质谱 | 在线近红外光谱 | 啤酒分析仪

污水处理设备检测报告 篇6

汽车前轮定位参数的检测, 有静态检测法和动态检测法两种。静态检测法是存汽车停止的情况下, 使用测量仪器对前轮定位进行几何参数的测量;动态检测法是在汽车以一定车速行驶情况下, 用测量仪器或设备检测前轮定位产生的侧向力或由此引起的车轮侧滑量。

前轮定位值的检测采用静态检测法时, 使用的检测没备有气泡水准式、光学式、激光式、电子式和电脑式等车轮定位仪。它们一般是利用前轮旋转平面与各定位角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进行测量的。这些仪器中气泡水淮仪在维修企业中应用最广, 以下主要介绍气泡水准车轮定位仪的组成与测量原理。

该仪器一般由水准仪、支架和转盘 (又称转角仪) 等组成。水准仪分插销式和磁铁两种, 它们均由壳体、水泡管、水泡调节装置和刻度盘等组成, 可测得前轮外倾值、主销后倾值和主销内倾值。支架是水准仪与车辆之间的连接装置, 有卡紧式和磁力式两种, 转盘一般由固定盘、活动盘、扇形刻度尺、游标指示针、锁止销和若干滚珠等组成。

该仪器的测量原理是:外倾角a可直接测得。前轮处于直线行驶位置有外倾角a时, 垂直于车轮旋转平面安装的水准仪上的测外倾角的气泡管与水平平面的夹角即为前轮外倾角a, 通过标定就可测得。主销后倾角Y和主销内倾角均不能直接测量, 只能采用建立几何关系上的间接测量。当前轮在水平平面分别向、向右转过某一角度时, 由于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的存在, 使得转向节、车轮和安装在车轮上的水准仪, 还要绕转向节枢轴中心线偏转一定角度。此时气泡管内气泡的位移量取决于气泡管与水平平面夹角, 因此气泡的位移量通过标定即可反映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值。

2 前轮定位检测的方法

前轮定位包括前轮前束、前轮外倾、主销后倾和主销内倾、是前桥技术状况的重要诊断参数。前轮定位值的检测主要是对上述四种参数的检测。

常见气泡水准车轮定化仪的检测方法大同小异, 由于国产GCD-1型光束水准车轮定位仪配备的装置多一些, 特别是能以聚光器配合标杆精确测得前束值。而这一功能是其他定位仪所不具备的、故以该仪器为例介绍其方法。

2.1 汽华技术状况的预检。

检测前轮定位值时, 如无特殊说明, 被检车之载荷应符合原厂规定;轮胎气压应符合原厂规定;前轮轮胎成为新胎或磨耗均匀的半新胎;检查前轮轮数轴承、转向节衬套与主销是否松旷, 检查制动器是否可靠。

2.2 检测场地的要求。

检测场地表面应平整, 并尽量处于水平状态;检测场地如为专用地坪, 可将两转盘分别放入深为60mm预留坑内。如果无预留坑, 当前轮放在转盘上后、后轮应垫以厚60mm平整木块, 以保证前后轮接地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2.3 汽车的正确放置。

在汽车两前轮放在转盘上之前。汽车应前后稍许推动, 以便的轮自动处于直线行驶状态。然后使前轮分别放在各自的转盘上, 并使主销中心线的延长线基本上通过转盘中心。在有工厂标记的条件下, 依工厂标记来确定转向器的中间位置, 是比较方便而且是准确的。在没有工程标记的条件下, 若认为前束在每个前轮上是均匀分配的, 则可参照下述方法来确定前轮的直线行驶位置;取下转盘锁止销;在两前轮上分别安装支架恶化聚光器, 将聚光器光束水平投向在后轮中心且后轮垂直的带三角的标尺上, 标尺应紧靠在车轮中心上;调节聚光器聚焦, 使在标尺上得到一清晰的带有一缺口的扇形图形, 读出两侧标尺指针所指的数值, 如果两侧数值相等, 则认为前轮处于直线行驶位置。前轮直线行驶位置找好后, 应将转盘扇形刻度尺调到零位对准游动指针, 然后固定。当再转动转向盘时, 前轮的转角便可由转盘刻度尺上读出。

2.4 支架的安装。

支架总成配有内张式两种固定脚, 可按轮辋型式的不同选用, 安装支架时, 先将固定支架的两上固定脚卡在轮辋适应部位, 再移动活动支架使其固定脚边长的轮车辋上, 然后用活动支架的偏心卡紧机构将三个固定脚卡紧在轮辋上。此时, 三个固定脚定位端面应贴紧在轮辋的边缘上, 松开调整支座弹性固定板定螺栓, 使调整支座沿导轨滑动, 通过特制芯棒使调整支座安装聚光器或水准仪的孔中心与前轮中心重合。然后拧紧螺栓, 使调整支座固定于导轨上。经多次试验, 当支座中心与车轮中心偏2~3mm时, 对测量结果影响甚微, 故也可以目视对中心, 而不必使用芯棒。

2.5 轮辋变形的检查及补偿。

2.5.1将聚光器定位销轴插入支座孔中, 使销轴定位端面与支座定位端面贴合, 然后拧紧弹簧卡固定螺钉, 使聚光器不至于从支座上滑落。2.5.2顶起被测前轮, 使其离开转盘或地面、当在其周围上施力时能自由转动。2.5.3将标杆以7倍轮辋半径的距离放在所测车桥之前或之后的地面上。一般情况下, 测前轮轮辋的变形量时, 可把标杆放于前桥之前;测后轮轮辋变形量时, 可把标杆放在后桥之后。2.5.4将聚光器通以直流12V电源, 聚光器发出强光束指针。转动聚光器的调节盘, 使光束指针的扇形缺口朝上。调整聚光器伸缩套筒, 使光束指针清晰地指在标杆上带有刻度的标牌上。用手把持住聚光器, 松开弹簧卡锁紧螺钉。缓慢转动车轮一周, 读出光束指针指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轮辋端面的摆差, 当摆差>3mm时, 一般认为轮辋是不合格的, 应予更换。2.5.5对于有摆差的前轮轮辋, 为了消除对检测前轮定位仪角度值的影响, 可转动调整支座上的滚花调节螺钉, 直到光束指针指示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在3mm之内为止。轮辋的变形被补偿后, 将车轮放在转盘上, 并伎主销中心线延长线基本上通过转盘中心。

3 前轮前束的检测

检测时, 汽车两前轮放于转盘上找正直线行驶位置后, 在检测前束的过程中不得再转动转向盘或车轮。

3.1 调节标杆长度, 使同一标杆牌之间距离略大于被测轮距, 并能使聚光器光束指针大致投射到标牌的中间位置, 两套标杆一定要调整到等长, 且标牌之间的距离一定要相等, 否则将影响检测结果。

3.2 将已调好的两套标杆放置在被测前桥的前后两侧, 并平行于该桥。两标杆之间的距离为前轮上规定前束测点处直径的7倍, 每一标杆距前轮中心的距离为前轮上规定前束测点处半径的7倍。前轮上规定前束测点依车型而定。有的测点在胎面中心处, 有的测点在胎侧突出处, 而有的测点在轮辋边缘处, 检测前束前应注意查阅汽车使用说明书。

4 前轮外倾角度值的检测

4.1 在前轮保持直线行驶位置不动的情况下, 将水准仪黑箭头指示的定位销插入前轮上支架的中心孔内, 并使水准仪在左右方向上大致处于水平状态, 轻轻拧紧弹簧卡锁紧螺钉, 固定住水准仪。

4.2 转动水准仪上的A调节盘, 直到对应的气泡管内的气泡处于中间位置为止, 然后在黑刻度盘上读出A盘红线所指角度值, 该角度值即为前轮外倾角。

摘要: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对行驶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车轮定位参数的变化、悬架系统松旷、主销与衬套磨损及车轮不平衡等, 严重影响了汽车乘坐的舒适性和行车安全性。而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对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是最主要的, 因此, 必须对前轮定位参数进行检测。

关键词:汽车前轮定位,检测设备,检测方法,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上一篇:五年级有关清明节的作文下一篇:签约仪式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