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精选7篇)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 篇1
保尔柯察金的名言
1、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2、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3、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 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
4、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5、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6、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7、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8、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麽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9、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保尔·柯察金的贬斥和复活 篇2
被俄罗斯——苏联文学乳汁喂大的我们这一代读者头脑中,不可磨灭地印有着保尔·柯察金的形象。不管你是否赞同他所有的行为,总体上你无法拒绝他震撼你心灵的东西:为人类自由解放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专制奴役和坎坷命运的不屈抗争,以及炽热而让人扼腕的悲剧性爱情。他那关于“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当年几乎无人不会背诵……
保尔形象的塑造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被称为史诗般的英雄主义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经问世,就产生了巨大影响,先后用六十一种文字印了六百多次共三千余万册。并很快超越了苏联国界,走向东方世界万千青年的心灵。保尔·柯察金成了几代人的人生楷模。他关于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的思考,成了年轻人的座右铭。
在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一九四二年就有了梅益先生的中译本。八九十年代不同的新译本又由多家出版社竞相出版,而且印数不少。其中仅漓江版的全译本(恢复了一直被删去的部分)竟在两年中印刷了三十六万五千册。在目前图书印数一般不出万册的现状下,这堪称是个天文数字。
但斗转星移,随着保尔为之奋斗终身的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地球上消解,《钢铁》和保尔·柯察金这位赤色革命者,已被俄罗斯文学界强调“文学非意识形态化”的理论家们所否定。认为保尔已不为当今时代所需要,他的精神已没有意义。《钢铁》也从文学教科书中被抽掉。他们竭力想让保尔的形象在俄罗斯年轻一代中越来越陌生。
这思潮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中国。去年《俄罗斯文艺》季刊第二期上余一中先生的文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好书吗?》,就认为这是一部歪曲历史真实、吹捧反人民的斯大林极左路线、没有艺术性可言的小说。余先生几近愤怒地指出:保尔·柯察金这一形象远不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车尔尼雪夫斯基笔下的“新人”形象,也大大逊色于高尔基在《母亲》中塑造的巴维尔·弗拉索夫。说巴维尔始终是母亲的儿子,是有理想有激情也有缺点的人。而《钢铁》中的保尔·柯察金则被炼成了“钢铁”。这部小说书名里的“钢铁”一词有两层象征意义:一是供主人使用的无思想、无感情、冷冰冰的材料;二是斯大林和斯大林路线(斯大林这一姓的词根就是“钢”的意思)。《钢铁》所表明的就是怎样把一个普通人变成斯大林路线的拥护者和“材料”的过程。
余文指出,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斯大林模式当作社会主义的典范来学习。我们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的文化联系被斩断了。我们的头脑被调整到只能与《钢铁》之类的读物发生共振的频率。而这类读物在与我们头脑发生共振时所发出的声音是“向左,向左,向左!”《钢铁》这类书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大背景中,这样影响了我国的两三代人,催促他们附和“左”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去“反右”、“反右倾”、“大跃进”,去搞“文化大革命”。《钢铁》促使读者丧失独立思考,丧失正常恋爱、交友、与人相处和做有益工作的能力。余先生的结论是:《钢铁》是一本“包着革命外衣,宣传反马克思主义、反历史的极左思想的读物”,是与我们改革开放时代的精神相违背的,是“使人心灵失常、精神麻痹”的“裹着糖衣的毒药”!
余文饱含激情,某些论点不无道理,有的还很精辟。但读后震惊之余总觉得有失偏颇。像我这样经历的人决不会是斯大林模式的拥戴者,因此十分理解余先生抨击它的激愤。但如将这抨击牵连到《钢铁》和保尔·柯察金头上,恐怕就不准确也不正确了。
年少时读《钢铁》,我并不完全赞同保尔的作派,比如,他对冬妮亚和丽达的爱情。认为他简单粗暴又粗心。他既破坏了自己的纯真爱情也伤害了读者被唤起的美好情感。有些批评家也就据此谴责保尔对冬妮亚的爱情是从属于革命的,因而是自私的、反人性的,进而说明,如此“革命”的保尔形象是宣传性的、概念化的,所以也是不真实的。我的“不赞同”仅仅是不赞同保尔的做法,但并不因此认为这形象是反人性和不真实的。恰恰相反,他那如今看来很“左”的行为,正好符合这个赤诚、狂热的革命者的个性。不论你赞同还是反对,自觉地视革命利益(或事业)高于一切难道不也是一种真实的人性!法兰西艺术大师马蒂斯曾坦诚地对妻子说:“尽管我非常爱你,但我最爱的还是绘画。”这被当作了有出息的艺术家的信条。我曾采写过一位获得国际金奖的青年杂技演员,她也曾对她新婚的丈夫说:“飞碟第一,你第二。”能使革命(或事业)两不误的,当然是人生的幸运儿和优胜者。但不能因此就说牺牲个人幸福而献身革命(或事业)的人是“反人性”的吧?一位作家忠实于描写对象的原貌,我想是不会错的。
保尔有种种缺点(惟其如此,才显得真实可信),但他嫉恶如仇,反抗强权压迫,勇于向命运挑战,坚定不移地朝既定目标奋进,忘我献身于革命理想,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牛虻精神”,却深深震撼着我而至今难以忘怀。奥斯特洛夫斯基出身底层,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由他口述的这部小说有些地方写得比较粗糙,但保尔的形象并不是概念化的。作家深切的生活体验赋予了保尔饱满的血肉,而决不只是一个符号。其艺术魅力正产生于此。保尔的品质符合古今英雄的共同特征(当然也有其独特个性),既有其特定时代的典型意义,也有超越时空超越阶级的普遍意义。保尔形象继承了以真善美为灵魂的俄罗斯文学传统,闪烁着普遍人性的光芒 ,蕴含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钢铁》情节展开的,确是斯大林个人迷信盛行并造成空前恶果的时期。保尔恰恰在这个时候,为夺取和巩固苏维埃政权而出生入死地战斗。于是被顺理成章地套上了为斯大林路线大唱赞歌的罪名。我们要为奥氏辩解的是,《钢铁》并非全景式地正面描写当时历史的小说,它只是以保尔这个基层革命者的个人视角记述了自己在这场斗争中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保尔·柯察金不是安德烈·纪德或罗曼·罗兰,我们不能苛求他在当时就看清风云变幻的现实而像今天的历史学家那样作出明确的是非判断。在汹涌的革命洪流中,怀着崇高革命理想又十分单纯的普通战士保尔,他判断事物、规范自己的只能是当时群体所公认的准则。他趋众,偏颇,缺乏独立思考很少反思(正因为义无反顾),视“反对派”杜巴瓦为敌等等,确实有些“那个”。但他追求真理完全出于内心的真诚和无私。这是最最主要的。用“革命外衣”包装的斯大林路线的罪责,是不应该让保尔去承担的。不管时间老人日后将怎样审定这段历史——苏联这艘巨大航船一九九一年的沉没是不应该地遇到了大弯路?还是它七十四年的航程本身就是历史的大弯路?不论怎样,对保尔来说,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倒是能久远地站住脚跟的。退一万步说,即使保尔偏离了人民的立场,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未尝不可成立。曾挨过多少中国左派政治家和理论权威的咒骂的小说和电影《飘》,政治上不是站在南方农奴主立场上的吗?但并不妨害它成为至今走红、并为中国人所乐意接受的美国经典之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在作家去世第四年成立开馆时,收到一封特别的来信。写信人说他原本是个小偷。一九三七年他偷了一只手提箱,里面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无意中翻读了第一页,竟不由自主地一口气读完了它,心灵受到极大的震动,发誓从此光明磊落地做人。现在他已成了地铁的一名工作人员——这是说明小说魅力的一个当年苏联的例证。那么,在今天的中国呢?一九九八年六月,北京大学剧社将《钢铁》用《保尔·柯察金》的剧名搬上了中国话剧舞台,由学生自导自演(英达任总导)。“第六代”电影导演路学长受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启发,花多年心血自编自导了影片《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去年公映时改名《长大成人》)。我和我的年轻同事都认为这是一部拍得很好的片子。它的思想内核是:在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之际,年轻一代渴求“朱赫来”这样的英雄并以他为精神目标。我与路学长畅谈时曾问:你拍这样的题材是赶另一种时髦还是出于商业考虑?他诚恳地回答:是出于久远的情结。我深为这位当代青年艺术家有这样的心灵追求而高兴。
使我尤为高兴的是,今年二月,消息传来:乌克兰基辅市杜甫申科电影制片厂开拍中乌合作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导演是中国的,演员全是乌克兰的;用俄语对白,然后译成汉语,在中国上映。影片献给“执著地相信光明一定会到来,并亲手创造了未来的一代年轻人”。编剧是谁?梁晓声!
我兴奋得立即给梁晓声电话。可惜他当时正忙,又觉得电话里难以畅谈。幸好机会来了: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七日我们相聚于富春江畔。重逢的第一个夜晚,梁就践约解答了重塑保尔形象的种种提问。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中国深圳万科影视公司与乌克兰合拍的。一九九八年四五月间,梁晓声从电话中接到要他担任编剧的约请。当时他颇震惊:为什么现在要拍此片,为什么叫他来改编?对方说从梁的早期作品中得知,他生于靠近苏联的哈尔滨,而且受俄苏文学的影响很深。他对共青城的描写,所营造的氛围,与保尔·柯察金的生活场景十分相近,叙述的手法也一脉相承。编剧非他莫属。当时梁因身体欠佳而婉言谢绝,只答应帮助联系改编者,义务帮助完成总体构思。可最终由于约来的稿子未能符合要求,他只好自己操刀上阵,边写边改,直到摄制组成立还在改。一九九八年十二月终于完成了十八集共三十八万言的文学剧本《重塑保尔·柯察金》(苏联式的可以当小说阅读的本子),加上改来改去总共写了约四十万字。剧本已交北京日报出版社付梓。
我看过三部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改编的电影。一部是苏联四十年代拍的黑白片,与小说同名,重点写国内战争中的保尔;另一部是苏联五十年代由葛里高利·丘赫莱伊导演的彩色片,叫《保尔·柯察金》,重点写建设中的保尔;又一部是去年从电视上断断续续看到的乌克兰七十年代拍的多部集彩色片《保尔·柯察金》,反映的面更宽。三部片子与小说相比,都觉不很满意。那么,编剧梁晓声该怎样来烹调这盆革命的艺术大菜呢?那位年轻的中国导演韩刚又怎样将它体现在银幕或荧屏上去呢?
梁晓声胸有成竹地说:俗话说,猫有九条命。文学作品也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至少有三种吧。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失的。保尔对冬妮亚对丽达的爱,对爱的理念,小说里都有动人的表述。这使作品魅力永存。当年我不仅抄录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这一段,同时还抄录了丽达与保尔重逢又匆匆分别后写给保尔信中的那一段:“我对生活的看法并不太拘泥于形式。在私人关系上,有的时候,当然非常少见,如果确实出于不平常的、深沉的感情,是可以有例外的。你可以得到这种例外。不过,我还是打消了偿还我们青春宿愿的念头。我觉得,那样做不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愉快。保尔,你对自己不要那样苛刻。我们的生活里不仅有斗争,而且有美好感情带来的欢乐。”丽达对感情问题的处理对今天的人们也仍然有启迪意义。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
现在人们谈起《钢铁》来,往往只是保尔与冬妮亚、丽达之恋,再就是修铁路。四十万字的小说就写了这一点?那时书里写爱情的太少了但就是这极少的一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这点在十八集文学剧本里写了不足四集。余下十四集只好另起炉灶重新创作,避开不符合历史真实、不适合今天观点的内容,遵循原作线路,站在今天的高度,重新安排人物命运,增添新的情节。力求客观地反映特定的历史面貌,力求赋予剧本以人性的光辉。
比如,重写了从工人、革命者到契卡的朱赫来的戏:斯大林的大清洗,引起了他对“用红色恐怖镇压白色恐怖”的暴力的疑虑和反思。剧中写道:作为契卡的朱赫来经常接到别人告密,于是公民一个个被捕并遭枪杀。他因良心的震动而陷入了深深的疑虑和矛盾。一个少年目睹父兄被杀,哥哥临刑前呼喊:“米沙,永别了!”冷不防阿廖沙假装弯腰拔枪朝朱赫来射击,打断了朱的手臂。过后朱对保尔说:“想不到革命成功之后还会流血。”他终于默默地走到列宁像前,递出了手枪,沉重地说:“列宁同志,我疲倦了。”他找别的理由打了退伍报告,随后被调到工厂当了厂长。
剧本加重了丽达的份量。将她塑造成不只是讲思想同时是讲实干的真正的战士。在文化上、感情上对保尔也有更多的帮助,而不像小说里似乎只有对保尔讲粗话表示不满。并让她嫁给了一位高级首长。丈夫在一九三七年死于大清洗。丽达被调到工厂当了工人,不久死于一次官僚主义而造成的事故。借此折射出一些历史的真实碎片。
对冬妮亚落笔更浓,修正了小说对她贬意的描写。让她与保尔的爱情更美。小说描述冬妮亚打扮得花枝招展去参加保尔他们的聚会,并不符合冬妮亚的个性,是从既定概念出发,为显示敌对阶级的“本质”而为之的不真实表述。剧本让保尔承担了他与冬妮亚决裂的责任,表现了保尔在爱情上的以自我为中心,并让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对此有所反思。
同样,让保尔对“一切以革命为重”而伤害了亲情作出反省。常常是:在家养病,一好就毅然离家出走。梁晓声向我讲述了他写下的一个场景:
乌克兰茫茫雪原。一辆马拉雪橇由远而近。一个瘦弱的妇女驾着疾驰。雪橇上是病重的保尔。母亲将他拉回家来。保尔:“妈妈,这么多年,我背你而去,没有给你音讯。你都没有责怪我。”母亲:“不。孩子,我是责怪你的。不管你离家去干什么,家总是要回的。是吗?”
我听着,想:这是一幅内涵丰富的动人画面。
剧本的结尾更具人情味。保尔弥留之际,周围聚满了共青团员、工人、乡亲们。保尔翕动嘴唇。一直守护着他的妻子达霞俯下身去。保尔用微弱的声音说:“我爱过。”达霞抬起头来,对大家说:“他说他爱过。他爱过。他爱过……”
大雪纷飞。《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出版了。买书者队伍里有冬妮亚。读着小说的冬妮亚泪流满面:她发现书中竟有整整七章篇幅描述了自己与保尔的爱情!——革命者心中不仅仅只有红旗。
我说:晓声,听你讲讲我就感觉动人。他说:这次改编只想挖掘人性和展现苏联那个时期的人文风貌,而无意突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表述。这部戏一改港台和仿港台电视剧室内场景的局限,将它推到乌克兰实地外景去展开,配以原汁原味的乌克兰或俄罗斯音乐,它的主题词应该是:爱情、阳刚之气。片头不用其它《钢铁》片惯用的嗒嗒作响的打字机,而用占满整个银幕的乌克兰挂毯。在乌克兰浓郁深沉的民歌旋律中,熨斗来回在挂毯上熨烫,烫出一阵阵雾气。每一阵雾气过去,显示出一排字幕……镜头拉开,才发现是保尔的母亲在熨烫一块挂毯……
写到这里,消息传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日在乌克兰封镜。我思忖,梁晓声设计得挺美,但最后影片会保持这“原汁原味”吗?我在不小的疑虑中又抱着大大的希望。
希望保尔·柯察金在谴责声中以更完美更亲切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复活。
一九九九年九月九日黎明园
[作者附记]
在乌克兰拍成的二十集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二月二十八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播出,引起了全国媒体的极大关注。片子未播,就成了报纸、电视连篇累牍的追踪热点。加上俄、美、意、德、波兰等国电视台竞相订此片;剧组乌克兰演员访问北京;原著小说译本和电视文学剧本纷纷上柜;已渐被遗忘的保尔·柯察金,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与此同时,导演韩刚与编剧梁晓声有了争执。梁对媒体表露,导演并没有按照他的本子拍摄;韩则认为导演有权选择剧本。尽管他请了乌克兰作家重写了脚本,但电视剧片头上仍然挂了梁晓声、万方、周大新的名字,梁原应该“偷着乐”,怎么还要“发难”呢!况且梁在他的《重塑保尔·柯察金》一书中已表示了对制片人郑凯南的不满。梁晓声认为导演并非万能,临上阵再边改边拍难以成活,导演对编剧应有起码的尊重。
梁晓声先于电视剧出版的《重塑保尔·柯察金》是一本表达方式非常特殊的书,它将文学剧本连同写作的全过程一起融合在这三十八万字中,展示了改编这部红色名著的艰辛历程。
写给保尔柯察金的一封信 篇3
很高兴能够阅读您的故事。您的故事让我认识了许多道理,使我受益非常之多。我看着您从一个顽皮、惹是生非的叛逆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英勇顽强,拥有崇高理想的人。我对您充满了敬佩之情!
您曾多次身负重伤,但您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力一次又一次地站了起来。即使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您也从未放弃,您也依旧顽强、执着、忘我地工作着。您拿起了新的武器,重返新的战斗,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很喜欢您的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我认为您的人生和您都很成功地印证这句话,展现了您高尚的灵魂。
您带给了我许多道理,告诉我们什么是钢铁意志,什么是英雄主义,什么是理想主义,你很成功地体现了信仰的力量。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 篇4
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出身在乌克兰的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便开始当童工。但他开始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成为了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面对战火纷飞,他与格涅多克共进共退,子弹从耳边飞过依然勇敢前进;面对死神与病魔的折磨,他奋勇抵抗;面对冰天雪地的工作环境,他带领着队员们热火朝天地工作起来。晚年的他,双目失明,双腿残废,但依然坚强不屈创作小说。他的一生都在与困难斗争,即使生命垂危,但他永不言弃。他的一生都在诠释着钢铁精神——刚毅的性格,坚强的品质,不服输的精神,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
蓦然回首,我曾经因为堆积如山的作业,而抱怨与惆怅。也曾面对许许多多的兴趣班,而怨忧不解。也会因为磕磕碰碰,而掉两滴眼泪。但想起保尔的一生饱受摧残,却依然向上乐观。相比之下的我,又怎么样呢?我应该做的,是不在畏惧困难,积极看待生活,继续拼搏努力。
保尔柯察金名言 篇5
2、不停留在已得的成绩上,而是英勇地劳动着,努力要把劳动的锦标长久握在自我手里。
3、所谓友谊,这首先是诚恳,是批评同志的错误。
4、人生最完美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
5、谁若与团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6、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心灵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
8、生活的主要杯具,就是停止斗争。
9、在人生的任何场合都要站在第一线战士的行列里。
10、幸福,就在于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斗。
11、我在自我的一生里也以往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12、幸福是多方面的。我也是很幸福的。创作产生了无比惊人的欢乐,并且我感觉出自我的手也在为我们大家共同建造的美丽楼房——砌着砖块,这样,我个人的悲痛便被排除了。
13、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14、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期望信心的青春。
15、真正的朋友应当说真话,不管那话多么尖锐。
16、谁若认为自我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团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团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17、光明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
18、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那里——觉得自我是在友好的团体里面。
19、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能够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20、我在自我的一生里也以往历过被遗弃和背叛的痛苦。可是有一种东西却救了我:我的生活永远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这就是为社会主义而奋斗。
21、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团体一齐生活,要记住,是团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团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22、生活赋予我们的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期望信心的青春。
23、人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
24、医治一切病痛最好的最宝贵的药品,就是劳动。
25、人应当支配习惯,而不是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特坏习惯,那简直是一文不值。
26、梦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我的梦想……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气息。我从来都不去空想那些不可能实现的事情。谁若认为自我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团体脱离,谁的命运就会悲哀。团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27、友谊,以互相尊重为基础的崇高完美的友谊,深切的同情,对别人的成就决不恶意嫉妒,对自我培养一种团体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
28、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29、对于我,做一个战士是最大的幸福……一切个人问题都不如社会主义事业那样永久。
30、勇敢产生在斗争中,勇气是在每一天对困难的顽强抵抗中养成的。我们青年的箴言就是勇敢顽强坚定,就是排除一切障碍。
31、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可是团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32、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能够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33、仅有像我这样发疯地爱生活爱斗争爱那新的更完美的世界的建设的人,仅有我们这些看透了认识了生活的全部意义的人,才不会随便死去,哪怕仅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下生活。
34、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他自我活着,并且为自我而生活。如果他的这个“我”被损坏了,那他就无法生存了。
35、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3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
37、人应当赶紧地生活,因为疾病或者别的什么意外,随时会夺去你的生命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8、我只相信一条灵感是在劳动时候产生的。……劳动,这是一切钝感的最好的医生。
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是谁 篇6
B。张海迪
C。雷锋
答案:(A)。
相关阅读:
吴运铎(191月17日-1991年5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作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因为著有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而有“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之称号。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吴运铎,祖籍湖北武汉,出生于武汉蔡甸。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全国抗战爆发后,吴运铎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大连联合兵工企业引信厂厂长,株洲兵工厂厂长,中南兵工局第二副局长,机械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五机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顾问等职。是全国总工会第八、九、十届执行委员,第三届共青团中央委员。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做出了贡献。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必须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并将他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是一名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人。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好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是《劳动的开端》一文的作者。
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 篇7
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出身贫寒,生活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更为不幸的是他历经磨难,身体受到严重的创伤。可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人,通过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揭示着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做人要有钢铁般的意志。
保尔的童年是痛苦的。他年仅十二岁就进了车站食堂当杂工。在那里,保尔接触到了生活的最底层。他常常被人欺负,但他一直忍耐着,因为他知道,要生存,就必须要学会忍耐。读到这里,我想到自己平时在家里一点家务都不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受到一点疼痛就大哭大闹,脸不禁发烫。
保尔青年时期曾担任过筑路工人,他在工地上多次与死神接触,但每次都因有政府出钱医治才幸免于难。可是保尔的神经系统还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行为有些失常,但他竭力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多么令人称赞的意志啊!顿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场景:几年前,我得了水痘,浑身难受,于是整天哭哭闹闹,躺在床上,什么事都不愿做,还看这不顺眼,瞧那不顺意,动不动就发脾气。哎,想想,与患重病但还坚持工作的保尔相比,我是多么软弱啊!
年近三十的保尔不幸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可他不愿屈服于命运,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为了心中的信念,为了实现人生的价值,保尔开始写小说。他苦苦创作,历尽辛劳,作品终于赢得了人们的好评。我不禁想:保尔双目失明还能写作,靠得是什么?是坚强的意志,是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而我自己呢,做什么事都缺乏毅力,常常中途打退堂鼓,真惭愧呀。
保尔说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如果把这本书汇集成一句话,我觉得应该是:意志似钢强,信念如铁坚,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