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2024-07-27

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共5篇)

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篇1

四川省乐山一中高2015届

9.对待传统文化,应遵循“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忘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 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必要前提②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与动力

③ 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④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关于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中国好声音》在收获口碑的同时又赢得了收视率,更唱火了节目版权生意。《中国好声

音》在运营管理方面的开发和在整个音乐产业链上的成功布局,使其成为了一笔“中国好生意”。这反映了文化

①与经济相互交融②与政治相互交融③对经济具有反作用④促进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2.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风。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D.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

13.2012年底,中小成本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刷新了国产影片票房纪录,成为中国电影

产业化改革以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影片。接时代的地气,接当下的地气,是它成功的根本原因。这表明

A.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B.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C.票房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D.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14.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于2013年4月18日在北京正式

启动。这是继推出“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等大型公益活动后,主流媒体再次展开对“美”的追寻与诠释,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②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大众媒体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大众文化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5.近年,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新媒

体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电视、报纸和户外为主体的文化传播格局,转向电视、互联网、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这说明

A.文化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C.新传媒出现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最常见的手段

16.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

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7.“键盘冲击”催生网络时代的汉字保卫战。之所以要保卫汉字,是因为

①汉字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重要信息载体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句至

今仍为很多人所喜爱。从《诗经》《离骚》到元曲,中国很多古诗词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这表明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具有

①辉煌而悠久的历史②丰富而绚丽的内涵③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④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加拿大女歌手席琳.迪翁与宋祖英同唱中国民歌《茉莉花》,美国音乐家雅尼与中国古筝演

奏家常静合奏《琴瑟和鸣》„„央视蛇年春晚的各种混搭为观众带诸多惊喜。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中外文化具有一致性

③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的发展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20.丽江古城历史悠久,丽江居民既吸收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

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这体现了

①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

② 传统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③ 我国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性

④ 我国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无法区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材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一方面,人们在网上发邮件、下载软件、购物等,大在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监管不力,网上出现了一些虚假信息、黄黑色内容,对人们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中,严重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倡导文明上网、健康上网?(10分)

22.2013年7月21日,韩国文化院携手韩国CJ集团、中国华润集团联合主办的“中韩文化交流节”在北京拉开序幕。该文化节通过现场演绎经典韩国传统歌舞、《BIBAP》及拌饭秀等极具韩国特色的节目,让在场民众零距离体验了一次最具代表性的韩国文化及表演。尤其是《阿里郎》,悠扬的曲风和高亢的演唱,更是让现场观众连连叫好。CJ集团不仅在中国推进韩国文化,也在韩国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第五届“中国电影节”也提前于6月在韩国多个城市举行。电影节期间11部优秀的中国大片在韩国展映,让韩国观众领略中国电影的魅力。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23.近年来,贵州以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为基础,以创新内容、创新机制为机翼,走出了一条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道路。不断提升的文化自信和自觉,让贵州这座“文化千岛”多彩绽放。

请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创新在让贵州这座“文化千岛”多彩绽放中的作用。(8分)

24.2013年2月2日,有世界臧学府之称的甘肃拉卜楞寺举行晒佛节,展晒的巨型文殊菩萨佛像唐卡吸引了海内外成千上万的僧众前瞻仰膜拜。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是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经过千年的传承发展,如今已形成了热贡艺术、宗喀艺术、臧娘艺术等代表性作品。尤令世界瞩目的是被誉为“火一样的安多唐卡”的热贡艺术,其造像、线条、色彩、构图、装饰等方面,在继承藏族传统绘画流派曼唐派精细柔美的艺术风格的同时,大胆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形成了细腻圆润的绘画风格。

运用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体现了哪些道理。(12分)

乐山一中2015届第三学期半期考试

政治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5 ADCCC6-10 DBBCA11-15 CBDCB16-20 DAAB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影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贻害无穷。(4分)

(2)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给青少年带来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使青少年受益终身。(3分)

(3)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22.(1)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既展示了本民族的文化,又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充分说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分)

(2)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4分)

(3)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分)

23.(1)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2分)贵州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创新,能够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贵州这座“文化千岛”多彩绽放。(1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2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贵州这座“文化千岛”才能焕发生机、多彩绽放。(1分)

(3)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1分)贵州以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为基础,不断创新文化内容、创新文化机制,从而让这座“文化千岛”多姿绽放。(1分)

24.(1)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分)唐卡作为藏族形象艺术的经典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1分)

(2)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2分)唐卡丰富多彩的内容、精湛高深的工艺正是这一特征的体现。(1分)

(3)中华文化之所以远流长,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2分)热贡艺术借鉴了汉地绘画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分)

(4)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分)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1分)唐卡专门指藏族地区流传的一种用彩缎织物等装裱的卷轴画体现这一点。(1分)

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篇2

历史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32 小题,每题1.5 分,共48 分)1.“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 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

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2.钱穆在论及先秦诸子思想时说:“要视人之父若其父,„„不该在个人或家庭生活上浪费和奢侈。„„把当时社会上最劳苦的生活,即刑徒役夫的生活,作为全人类一律平等的标准生活。”

这一论述提及的思想学派是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

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4.2015 年11 月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 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 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

5.许倬云在《我者与他者》中提到:“历史其实是不公平的,若除掉南方文化的成分,中国文化系统将失去不少颜色。试想:中国文化没有了‘南方之强’即没有了(▲),中国的韵文诗赋,将是如何?”据此判断,(▲)应该填的是 A.诗经B.楚辞C.唐诗D.宋词

6.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7.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 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 B.董仲舒、主父偃 C.朱熹、王守仁 D.李贽、王夫之

8.唐代女服空前繁荣,主要特征表现为风华美丽、雍容大度的款式:不拘一格、个性突出

的穿着,崇尚阳刚、盛行胡风的时尚;而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期的绚丽和开放,出现内敛、拘谨而又不乏一种淡雅精致的风格。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权利的失控B.程朱理学逐渐盛行 C.商品经济的发展D.民主思想的出现

9.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

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 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

10.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李贽时说:“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材料中的“环境”特指

A.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B.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 11.从汉代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总趋势是

A.直面社会现实,逐渐关注民生 B.不断传承发展,服务专制皇权 C.根植于自然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 D.博采众家之长,紧随世界潮流

12.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古代科技发展

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 C.为封建统治服务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

13.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各地文字有一定差别

C.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汉字加强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14.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 年)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B.介绍研究西学 C.宣传民主政治D.传播社会主义

15.1842 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16.晚清时期,部分官僚士大夫讲求“实学”,“经世致用”开始表现为“精于机器”“性喜制造”,这反映的思想观念是

A.工商皆本 B.师夷长技 C.实业救国 D.立宪改良

17.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

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8.1902 年,梁启超写文章分辨了中国儒学“仁政”与西方近代“自由”的区别,认为“以孔孟

之贤,其仁政之说,不能禁暴君贼臣之鱼肉人民”,是因为“治人者有权,而治于人者无权”,强调“仁政”已经完全过时,应被“自由”取代。这表明梁启超 A.反思和批判传统文化 B.为维新变法制造舆论 C.根本否定了儒家思想 D.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1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 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

20.《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倡导民主科学 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C.反对愚昧迷信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21.下面是一段学生日记

该日记作为个案反映了当时新青年

A.推崇“尊孔复古”思想 B.要求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C.深受西式生活方式影响 D.对传统文化批判有片面性

22.有历史学者曾以忧时伤世的感情袒露自己在抗战孤岛——香港,读宋人著作的心灵感受,对两宋交替之际“汴京围困屈降诸卷,所述人事利害之回环,国论是非之纷错,殆极世态诡变之至奇。„„乃取当日身历目睹之事,以相印证,则忽豁然心通意会。”这说明 A.问题意识有助于廓清扑朔迷离的历史与现实是非 B.家国情怀往往影响对历史与现实相关事件的理解 C.历史学家的历史观往往贯穿于对现实的把握与选择 D.历史学者需坚守自己的专业范围不为现实利害所扰

23.20 世纪初,中国翻译出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

A.欧洲启蒙思想已控制中国舆论界 B.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 C.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 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

24.1919 年,胡适倡导“整理国故运动”,主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这有助于

A.抵制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 B.实现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 C.推动国学研究向理性化发展 D.引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A.希望完全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革命指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C.希望避免欧美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 D.我国民本思想自古就有且最为发达

26.1924 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A.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27.周恩来在《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 年8 月)中写道:“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耒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这说明当时先进的中国人 A.批判、揭露西方资本主义

B.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坚持新民主义革命道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D.对西方幻想的破灭,转向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28.“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 年5 月24 日)这说明当时

A.对中国革命道路认识有分歧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宣告失败

C.中国尚未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D.俄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实际

29.下图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撰写的一本著作的目录,这本著作的名称是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井冈山的斗争》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30.1954 年,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64年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1984 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水平的提升B.科技发展的需要 C.世界潮流的推动D.对外政策的改变

31.1956 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这一年

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 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2.1977 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材料解析题(52 分)

33.(2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非所崇尚的法治,即所谓“事最适者”,就是适合时代,符合事理、利于君主专制服务,其核心就是通过立法令、行法令,达到“尊公废私”,而所谓“公”,实际上就是帝王。法律为君主所设,其基本原则当然要体现君主利益而废止臣民的私利,实现“利出一孔”的一元化的国家体制。因此,法律对于官员来说就具有绝对的指导意义,这实际上也就是要求臣民的一举一动必须绝对符合法律的要求。当然,韩非还认识到,真正的法律不只是最大可能地限制人民,让他们不敢说,不敢做,而且应该“禁其心”,从内心惧怕法律,不敢违法。

——马娟《浅析韩非子的“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韩非子法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10 分)材料二在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家中,梁启超以热情地宣传和鼓吹西方的法治主义而名噪一时。他在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法治思想,以“宪法为依据,国会为基础,司法独立为根本”构筑成其理想中的“法治大厦”。梁启超指出,要实行法治,首先必须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以为法治前提,否则法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梁启超认为,民权是立宪的基础,立宪又可以保障民权。唯有兴民权,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梁启超不仅是司法独立思想的积极倡导者,而且是司法独立原则的积极实践者。他认为,司法独立是立宪国的第一条件。因此,他不仅对内进行改良,改革封建司法体制,严格培养法律人才,普及法制观念,争取司法独立于立法、行政之外,而且对外要求废除帝国主义各国领事在我国领土内的裁判权,争取我国在国际上的司法独立。总而言之,司法独立是梁启超进行司法改革所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据范忠信《认识法学家梁启超》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非子和梁启超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分析梁启超法治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12 分)34.(20 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传统的儒家政治,并非一无可取,在几千年与王权又联合又斗争的历史实践之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智慧:道统与政统的双重权威、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民间的清议传统、文官考试与御史制度等。这些政治智慧与制度实践以民意为依归、以天理为最高价值,以儒家士大夫为社会中坚力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独霸天下,使得中国政治在若干朝代和历史时期之中保持了清明、理性与有序,使得古老的中华帝国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和文化多元的土地上,持续了二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摘编自许纪霖《儒家孤魂,肉身何在?》

(1)结合汉代和宋代儒学的有关史实,说明“传统的儒家政治”是怎样“与王权又联合又斗

争”的?(10 分)

材料二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林、魏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摘自闾小波著《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4 分)请分析出现“差异性”的原

因。(6 分)

35.(10 分)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做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4 分)(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 分)

【参考答案】

1~5 ABBCB 6~10 BCBBA 11~15 BADBC 16~20 BAABB 21~25 DBDCC 26~30 ADABD 31~32 BD 33.(1)背景:周王室衰微,列强争霸,ı兼并战争盛行;铁器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正在形成中;百家争鸣(6 分)影响:使法家思想大放异彩;为秦统一全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转型。(4 分)(2)不同:韩非子认为:法律为君主所设,为君主专制服务,不顾臣民利益,实质是一种人治。(3 分)梁启超主张制定一部完善的宪法,兴民权,实行司法独立,普及法制观念,在一定意义上实行西方的法治。(3 分)背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学东渐,近代西方启蒙思想传入;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兴起(6 分)34.(1)西汉的董仲舒发展了儒家学说,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而“天人感应”等主张对王权又具有制约作

用。南宋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等主张对维护专制主义起了重要作用;而其“正君心” 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权。(10 分)

(2)一致性:科举制下,考试内容是儒家经典,培养的是效忠朝廷的封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2 分)

差异性:开始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在思想上发生分化。(2分)

原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西方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的冲击;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或救国忧民的情怀。(6 分)

35.(1)梁启超认为提高国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珥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

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4 分)(2)不对立。(2 分)

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篇3

政 治 试 题 2017年12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1.2016年9月25日,癌症治疗获得重大突破,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胡汛表示:“癌细胞也需要吃东西才能生存,剥夺它的食物,癌细胞就会死亡。”就是循着这个看似简单的原理,他和研究团队发现了“饿死”癌细胞的新疗法。该新疗法的辩证法依据是()①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②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 ③把握事物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尊重客观联系,就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一带一路”建设涉及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40%的GDP和75%的能源资源。中国同34个沿线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从辩证法的观点看,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意味着()①加强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

②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已发生质的变化 ③中国与沿线各国可以优化组合、实现共同发展

④我国产能过剩中的供需矛盾已经解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红军长征之初,队伍还十分弱小,而病榻上的鲁迅却坚信,这是九死一生的红色种子,就是“民族的脊梁”。鲁迅先生如此坚信的理由,从哲学上看是因为()①新出现的事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②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理想和信念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曲折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在2017年春节团拜会上,总书记引用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的的一首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闻鸡起舞,登高望远,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创造新的具体联系 ③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有人长期跟踪对比喝红酒和不喝红酒的人,发现喝红酒的人更健康,于是得出红酒有利于健康的结论。事实上真正的原因不是红酒,而是有条件喝红酒的人往往拥有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更多的体育锻炼条件,更充分的健康意识等等。材料表明()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避开表面联系寻找本质联系的前提 ②事物之间不存在单向的、直线的因果关系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有助于深化对事物的认知

④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有利于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①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关键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7.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据此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去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8.201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部队进驻营区仪式在基地营区举行。这标志着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建成和投入使用,将更好的履行起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以及开展人道主义救援等国际义务。这表明()①认为事物的联系可以随着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人们能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④要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高等教育是一支大乐队,名牌大学是乐队里的大钢琴,但不要只把眼光盯在大钢琴上,大提琴、小提琴都是好乐器。”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要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B.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 C.部分决定整体 D.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10.古诗文是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精华。中小学语文教材在吸收世界文明发展成果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精品装进青春的行囊,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让他们走得更远、更开阔。这启示我们要()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 ②正视眼前困难,促进主次矛盾相互转化 ③注重量的积累,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④把对教育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出发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1.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制度创新是永恒的课题。修订党规党纪不能贪大求全、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遵循正确方向,一步步向前迈进。这说明事物的发展是()A.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B.整体和部分的统一 C.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12.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①事物运动是绝对的 ②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③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 ④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年磨一剑”,从1995年开始酝酿,历经20载磨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反家庭暴力法》,这标志着我国第一部反家暴法终于落地,并于2016年3月1日起施行。它的出台过程突出体现的哲理是()A.要树立创新意识

B.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的变化 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4.《百喻经》中有一则寓言: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做客,他嫌菜没有味道,主人就给他加了点盐,菜里加盐以后,味道好极了,愚人就想:“菜之所以鲜美,是因为有了盐,加一点点就如此鲜美,如果加更多的盐岂不是更加好吃?”回家以后,他抓一把盐放进嘴里,结果又苦又咸。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 B.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

C.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D.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时时注意事物的自我否定

15.2016年3月16日,慈善法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扶贫攻坚、共享发展、全面小康„„《慈善法》草案与“十三五”发展战略不谋而合,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制定《慈善法》传递民意的同时,也释放了多重利好民生的信号。《慈善法》是鼓励人人行善的,“人人应具善心,善举人人可为;只有人人向善,便能够社会向善;只有人人参与,便能够社会参与”。从哲学角度看,这说明了慈善的发展()①总是要经历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②总是处在平衡和统一的变化过程中发展的 ③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④符合人民根本利益而具有不可抗拒性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6.下列选项中观点与其蕴含哲理不相符的是()A.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 B.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践第一的观点

C.当领导人要十个指头弹钢琴——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D.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7.央视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自播出以来,备受关注,各方好评不断。其中有几期内容尤为令人动容,麦家几次哽咽朗读完写给处在叛逆期的儿子的信;柳传志深情朗读儿子结婚仪式上的致辞;郑洪升郑渊洁父子携手朗读《父与子》。这些朗读之所以感动众人,是因为()①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其中蕴含无数寻常父子的感情 ②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其中透着天下父亲的无私爱心 ③同一性寓于斗争性,每个慈父必须面对儿子的叛逆 ④斗争性寓于同一性,父子间的冲突是一种爱的冲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8.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1981年至今有关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首次改变。这一认识的变化体现了()①对主要矛盾的正确把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在复杂事物发展中找到正确方向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19.为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在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重庆市进行综合改革试点,在北京市、湖北省、广东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深圳市进行专项改革试点——总结经验,扩大试点,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进改革——总结实施情况,完善具体措施,确保改革任务基本到位。下列对上述过程及其蕴含的哲学道理对应正确的是()①改革试点——承认矛盾的特殊性是普遍性的前提 ②总结经验——在试点中概括出普遍性原理 ③扩大试点——将试点中获得的个性理论推广于改革 ④全国推进——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效衔接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由于我国的餐厨垃圾酸度高,不适用国际普遍采用的利用生物技术进行循环处理的方法,于是我国研究出针对中国餐厨垃圾的机械生物处理技术。依靠中国工艺向餐厨垃圾要资源说明()①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③垃圾和资源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贯通的 ④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1.李克强说,经济体制改革走到今天,碰到的问题千头万绪,眉毛胡子一把抓,有可能事倍功半,但如果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不仅可能事半功倍,甚至可能是十倍、二十倍。其中蕴含的方法论是()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②重视局部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2.焚烧秸秆,曾是刀耕火种的传统。而今随着人们对环境需求的提升和机械现代化的发展,秸秆被“禁烧”,并找到了新的出路。从哲学上讲,这主要体现了()①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不相同 ②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共性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是药三分毒”,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己经认识到了中药的毐副作用。中医讲究辩证论治,强调因病、因症、因人的个性化治疗,如用淸热解毒的中药,体内的热毒已淸已解,就应该停止使用,否则就会出现毒副作用;如体内原本没有热毒,我们错用淸热解毒的中药,同样也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的上述理念告诉我们应该()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能讳病忌药

B.不可忽视次要矛盾,防止药物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 C.重视矛盾的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

D.抓住事物主流,发挥药物对人体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24.对事物进行标签化的归类,原本是我们对事物进行初级认知的一种简便形式。然而当越来越多的群体被贴上标签“官二代”“富二代”“砖家”“中国式城管”“广场舞大妈”,便形成了对人的固定看法。在标签化思维下,城管都是暴力的,路人都是冷漠的,老人都是讹人的„„“标签化思维”的缺陷在于()A.没有看到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B.没有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没有看到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D.对事物进行归类的方法存在致命缺陷,不利于认识事物

25.针对要用“幸福指数”取代GDP统计的说法,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强调,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我们需要的是超越GDP,而不是抛弃GDP。这一观点表明()①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彻底代替旧事物 ③改革创新应该是对现存事物的“扬弃” ④辩证的否定包括联系的环节和发展的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一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将军去探望受伤的士兵,得知炊事班的战士大都被炸死了,而一位炊事员将大铁锅扣在头上只受了点轻伤。将军由此联想到铁头盔,并付诸实践,使得头盔风行于世。这启示我们()①要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 ②丰富的想象力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 ③要善于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④创新需要突破并否定既有的理论和实践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7.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华为的发展速度几乎令所有对手望尘莫及,它毫无疑问是国际“赛场”上表现最强悍的中国公司之一。华为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其用新的理念、方法不断改变自身。华为的做法蕴含的道理有()①追求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③对复杂事物坚持发展与回归的统一 ④对事物肯定理解中包含着否定理解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8.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要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囫囵吞枣,而是要去粗取精。从哲学方法论看,这里强调的是()①以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要“去伪存真”,不要“莫衷一是” ②以综合思维分析问题,要“面面俱到”,不要“顾此失彼” ③以实践的观点看问题,要“事必躬亲”,不要“纸上谈兵” ④以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和而不同”,不要“同而不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2016年8月6日,我国成功将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目前,基于量子的技术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际科学界专家强调,量子卫星可能会促进相关领域进一步发展,令现有技术更加准确、灵敏、安全。它在现实中的应用,除了国家有保密用途以外,对普通人来说,在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表明()①科技创新总是通过吸收、改造传统技术而实现 ②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 ③进一步推动实践发展是科技创新价值的重要体现 ④人类对量子技术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0.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守破离”蕴含的哲理是()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实现发展的基础 B.创新思维能够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3个大题,31题14分,32题14分,33题12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微商作为电子商务新业态的新兴代表,属于社会化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它以个体为元素,以移动互联网及社会化的传播为载体,完成商品和交易的电子商务过程。微商与传统行业的零售以及PC端的电商体系,三者是相对的、稳定的、并存的,而且各具优势,进而互补。从2013年微商开始兴起到今天,微商已经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人,而是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微商产品、微店、微商团队和个人、微商平台、微服务在内的一个生态系统,甚至已发展为一种商业模式。“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早期微商中确实有个别人为了暴利,大肆销售三无产品,突破商业道德底线,用不良产品和服务影响了整个生态链。2015年7月,以“诚信微商,共同打造微商绿色生态圈”为主题的中国微商大会召开,大会提出微商体系要进行自我净化和提升;呼吁青年创业者不仅要考虑经济利益,更要严以自律,提升自己。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我国微商为什么能够迅猛发展。

32.文化是指相对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属于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的上层建筑。从文化的内涵上来看,它承载着社会价值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具有教育人民、引导社会的重要功能,因而具有意识形态属性;而从其存在与发生作用的方式来看,文化以产品和服务的方式存在,具有一般商品都具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文化产品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正确认识文化产品的属性?

33.2016年9月29日,我国政府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将使中国人民的各项人权在更高水平上得到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推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要坚持依法推进、协调推进、务实推进、平等推进和合力推进。“依法推进”意味着不搞“运动式”“突击式”,而是注重长期可持续的效果;“协调推进”要求将各项人权作为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使各种权力之间相互协调;“务实推进”,就是要“把人权的普遍原则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平等推进”是要“保障每个人都能平等享有各项人权”;“合力推进”是“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共同促进人权事业的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推进人权事业发展的要求所蕴含的道理。

宁阳一中高二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二

政治试题答案 2017年12月

1-5 DACAD 6-10 BBCAC 11-15 CADCA 16-20 CDACB 21-25 ADCAD 26-30ADBBC

31、①联系是普遍的,这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要善于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每一个微商都要为社会诚信建设做贡献。②联系是客观的,我们要从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微商以个体为元素,以互联网为载体,形成了电子商务新业态,这就是善于把握和利用有利条件的结果。③整体与部分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微商个体和微商平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才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正是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才共同发展壮大。④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我们要善于分析和利用各种条件,建立新的联系。微商们正是充分把握了互联网时代的机遇,充分利用创业的时机,才不断推动微商事业迅猛发展。

32、①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文化产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商品属性,是双重属性的统一。

②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文化产品既有一般商品的共性,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有自己的个性,承载着社会价值诉求、教化理想、审美判断等精神内容。

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可以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承载着某种价值观,追求的是社会效益。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正确把握“两种属性”的关系,既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还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篇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某人得了重病,大家劝他去医院检查,可是他说:“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算了,不看了,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据此回答1-2题

1.“这都是命啊,是由天注定的。”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属于世界观B.属于方法论

C.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D.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不看了,我何必与天命作对呢?”从哲学看,这一观点①是由一定的世界观决定的②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③体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否认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区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德国物理学家朗克说:“研究人员的世界观将永远决定他的工作方向。”这说明

A.世界观反映了事物共同的根本的属性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C.具体科学的发展推动哲学的进步D.哲学和具体科学可以互相转化

4.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下列观点中与张衡观点哲理相一致的是①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②神存则形存,神谢则形灭 ③气者,理之依也④理在气先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之所以属于唯物主义观点,是因为它

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B.肯定了鬼神等现象的存在C.否定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D.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8.王安石在他所著的《字说》中根据自己的判断对汉字进行了许多别样的注解,比如他曾经这样解释“波”字:“波者,水之皮也。”苏东坡等不服。有一次苏东坡问他:“你知道水之骨是什么吗?”王安石说:“水哪有骨?”“有皮当有骨,”苏东坡说:“滑者,水之骨也。”王安石无言以对。从哲学上看,王安石的做法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朴素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

9.2013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4周年。64年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表明

A.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B.先有物质后有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运动和静止是物质的两个根本属性

10.俗话说,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永不相同。而看风景的心情不同,看到的风景却又不同。这说明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

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

13.笑容、优雅、自信,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拥有了它

们,你就拥有了全部。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真理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有人这样揶揄一些 “不会说话”的干部: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这种现象虽属个别,但也启示我们,多跟不同群体交朋友,才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思想政治工作而言,只有把各种群体都了解了、摸透了,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关切和价值取向,做出形式风格各有针对性的宣传。据此回答14-15题

14.有些干部之所以“不会说话”,是因为他们

A.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平时不注重参加社会实践

C.片面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D.违背了规律客观性的要求

15.只有把各种群体都了解了、摸透了,才有可能针对不同的利益关切和价值取向,做出形式风格各有针对性的宣传,这从本质上说就是要求我们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B.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规律

C.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提高认识D.尊重事物的普遍联系,立足整体

8月26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只有政治领导人有正确的历史认识,才能得到其他国家的尊重和信赖。”日本右翼政客指责其不够“中立”。然而,联合国本身就是世界人民战胜德日意法西斯的产物,《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就是“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因此,在涉及战争历史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求联合国保持“中立”本身就是一种无理要求。据此回答16-17题

16.政治领导人必须有正确的历史认识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意识是人类特有的17.要求联合国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保持中立,在哲学上违背了

A.意识应该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的要求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根本观点

C.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观点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观点

18.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意思是说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为认识提供新课题

C.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特征D.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9月1日前后,中山大学让大一新生阅读《弟子规》并撰写读后感,成了沸沸扬扬的新闻。某种意义上,将《弟子规》列为入学必读的经典,折射出当今大学思想教育的无奈——现有的思想教育体系已显僵化、老化,难以获得真实的生命触动。中山大学的举动是对旧模式的突破。但教育创新,也要符合大学教育的特点——大学德育不应是训诫式的,而要致力于唤醒道德的自觉;它不仅是一种道德的思考,更要将感知与实践密切结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据此回答19-121题

22.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23.下列观点、做法中不能反映联系客观性原理的有

A.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B.心多大,舞台就多大

C.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D.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24.在台风“菲特”10月6日登陆一周之前,中国各大媒体就对这次台风的强度、路线等提前作了预报。人们之所以能够对天气作出准确的预报,是基于

A.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正确把握了大气运动规律

C.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正确处理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25.2013年10月1日,美国政府因为经费申请未获国会通过被迫关门。美国政府的这一“停摆”不仅使奥巴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会议和东盟峰会未能成行,甚至影响到了利用国庆长假到美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这说明

A.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B.物质运动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社会运动的规律受人类意识活动的制约

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前提

26.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真理

A.永远不可能变为谬误B.超出其适用范围就会变为谬误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D.和谬误不存在原则的界限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将“以房养老”作为完善养老服务业投融资政策的一项举措。此前,北京、上海曾有过以房养老的探索,但效果欠佳。目前“以房养老”瓶颈的确很多:代理机构信用体系不健全,公众不愿也不敢抵押房屋;房地产市场走向扑朔迷离,让双方心有惴惴。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中,以“卖房典地”的方式来养老,也会遭遇伦理和心理的双重阻力。以房养老要达到预想的政策效果,这些都是要破除的障碍。据此回答27-29题

27.探索、完善、再探索,体现的认识论道理是

A.有了人脑未必就有意识B.把握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实践是联系主观的客观的唯一桥梁D.发现真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历程

28.“以房养老”的瓶颈很多,说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

A.充分发挥意识对实践的促进作用B.正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出发

29.以房养老要达到预想的政策效果,必须破除许多障碍,这说明

A.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B.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C.新事物必将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D.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30.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青少年取得点成绩就心高气傲,目空一切;遇到点挫折就悲观失望,灰心丧气。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

A.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系统既由要素构成又制约要素D.失败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在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他强调,未来的改革不会“剑走偏锋”,不会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各司其职。据此回答31-32题

31.中国经济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从哲学上看,意味着和以前一段时期相比

A.中国经济发展仍处在量变阶段B.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有了质的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D.中国经济的发展是逐渐的不显著的二.简析题(计34分)

34.国庆期间,央视海采了几天“爱国是什么?”曾几何时,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提起爱国,总是那些轰轰烈烈的古今英雄人物联系在一起,从没有人想到“爱国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这样的天真无邪。其实,这不完全是孩子的童言无忌,实则是,随着世界和平发展的主流,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让爱国这一常人不可触及的高大抽象主题,逐渐演化为人们的具体行为,使得爱国爱的更“实在”,更诠释了对家国的一个爱字,其实,这更是爱国的真谛。

⑴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试用发展的有关观点谈谈中学生怎样才能将爱国更好地付诸实践。

35.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月6日上午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会见了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在谈到两岸经济合作时,习近平强调,两岸经济同属中华民族经济,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新形势下,双方只有加强合作,才能更好应对挑战。要加强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建设,并更加重视促进产业合作。

⑴试用唯物辩证法整体和部分的有关知识说明两岸合作的必要性。

⑵请用系统优化原理,说明“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精神”的意义。

②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中学生要把爱国付诸实践,必须注重量的积累,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每点2分,计4分)

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 篇5

政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读书能使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当内心浮躁时,拿出一本冰心的散文集,你会觉得原来自己可以如此平静;当内心彷徨时,拿出一本鲁迅的杂文选,你会觉得整个人都属于正义,内心充满坚定。这表明()

A.文化与精神相互交融B.人创造了文化,也在享受文化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D.人能通过历史文物留下文化印记

2.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现代的母亲节,最早的母亲节起源于古希腊,如今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母亲节。美国人视康乃馨为献给母亲的花,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上述文化现象说明()

A.文化具有差异性和包容性B.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区域性

C.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创新性D.文化具有融合性和科学性

3.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①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

③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④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交通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修养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5.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意味着丧失了新陈代谢的机能,也意味着生命衰竭,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创造新文化B.提出新问题

C.文化继承D.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6.截止到2013年6月,湖北省博物馆已连续6年向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免费开放博物馆意在()

A.展示人类文化遗产,吸收外来优秀文化B.扶持公益文化事业,转变文化消费方式

C.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D.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铁观音是中华茶文化百花园中一朵亮丽的奇葩。据此回答7-8题。

7.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可见,中国的茶文化()

A.为中华文化所特有B.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C.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源于传统思想的深厚底蕴

8.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不但有其它乌龙茶茶汤过喉徐徐生津有回味,细加品味,似嚼之有物的“喉韵”感受,而且有滋味浓厚滑爽,浓饮稍苦涩,后回甘,历久犹有余香的独特韵味,被称之为“观音韵”。从页 1第中可以悟出()

A.铁观音的特有韵味是保持其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B.不同茶种之间的联系是促进茶文化共同发展的基础

C.铁观音的特有韵味通过乌龙茶的共有韵味表现出来

D.铁观音等茶种的特有韵味之和构成乌龙茶的共有韵味

9.庄子曰:“精神出于道,形本生于精。”与这一观点所蕴含的道理相一致的是()

A.精神不是万能的B.古今异俗,新故异备

C.理在事先,理生万物D.月圆则亏,水满则溢

10.2012年12月21日的黑夜来临,12月22日的黎明将不会到来。或许你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但是有人却对此深信不疑,并上演了一出出闹剧。这说明()

A.我们必须把正确的思维作为想问题的出发点

B.科学的思维是做好工作的决定因素

C.我们必须立足于正确的思维,恰当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D.恰当处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1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共造成近200万人受灾,193人死亡,25人失踪,12211人受伤,其中995人重伤。雅安芦山地震的发生说明()

A.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的B.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D.人们必须认识和改造规律

12.一粒胶囊,里面却装着一个微型机器人,服下它以后,迅速在病人体内四处游走,查找病因;通过远程计算机控制机器人手臂,就可以完成肿瘤切除手术。这就是神奇的智能影像胶囊和外科手术机器人。“机器人医生”的出现()

A.说明医用机器人也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B.进一步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C.体现了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

D.反映科学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3.2013年2月15日,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发生天体坠落事件。这一突如其来的“天外来石”和人类历史上有记录的多次陨石事件一样,目前仍是个谜。这表明()

①宇宙的浩渺无际决定了人们不可能真正认识它

②主客观条件制约着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

③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能力和水平总是有限的④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核心变化就是对经济发展的提法,由过去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转向“持续健康”,由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转向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统一。材料表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与客观性②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④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5.从邓小平首先提出“两个文明”建设后,中共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党的十七大上又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写入党的章程。中共十八大宣示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述材料说明()

①追求和获得真理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的量变积累过程

②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而实践始终是二者转化的唯一条件

③真理具有具体性和条件性,追求真理是一个反复、无限、上升的过程

④随着社会实践深入发展,人们会获得更多、更丰富的理性认识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6.推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之 所以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

A.民族精神已不复存在B.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唯一支柱

C.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已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

D.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

17.“互联网有点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A.网络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D.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18.有人形象地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划分为“脑袋国家”和“躯干国家”。“脑袋国家”通过生产和输出知识支配“躯干国家”。“躯干国家”受“脑袋国家”的控制和盘剥。上述材料对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地启示是()

A.知识正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B.知识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C.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国民文化素质

19.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和”。他以“和”为精神风韵,倾注着对人类自身与发展问题的关心,饱含着对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怀。进入21世纪,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渗透着“和”的文化思想。这说明“和”的传统思想()

①具有继承性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③是变化发展的,不可捉摸 ④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0.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些人:仓颉创造了汉字,让文明可以沉淀下来;李斯统一了汉字,让世界文明可以流动起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让文明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王选让汉字告别纸与笔、铅与火,让中华汉字文化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说明()

A.科技进步能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B.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D.传播文化必须做到古为今用

21.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

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 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

22.“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但地球不会因成为“地球村”而拥有完全一致的价值观。这主要说明()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点

C.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D.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越演越烈

23.文化的影响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

①创造文化②文化传递③文化沟通④文化共享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由于缺乏传承,我国灿烂瑰丽的文化宝库的“库存”正日益减少。据广西文化部门有关资料,新中国成立初期,广西有地方剧种18个,到上世纪末,除桂剧、壮剧、彩调剧、粤剧外,其他剧种已难得一见。据此回答24--25题。

24.以前,我国存在许许多多的剧种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过于繁杂D.中华文化有包容性

25.不同地方,剧种不同,这表明()

A.文化的区域特征B.不同地方的民族不同

C.文化的求同存异D.文化的实用性特征

二.非选择题(50分)

26.(20分)2013年5月28日晚,“纪录中国”首届优秀国产纪录片表彰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举行,受到表彰的《舌尖上的中国》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成熟表现形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等,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传播到43个国家和地区,进入欧美等国的主流电视节目市场,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美食热。

(1)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舌尖上的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简要说明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8分)

27.(14分)高一(1)班同学在学习《文化生活》课程中开展综合探究活动,他们对搜集到的下列材料进行分组讨论。

材料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在近六千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二十六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过的文化。唯有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材料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报告时提出,我们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1)第一小组同学结合材料一讨论了这样的问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至今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请就这一问题进行回答。(8分)

(2)第二小组同学着重讨论了下列问题:在弘扬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当代中学生应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如果你是该小组成员,试写出你的发言提纲。(至少3点)(6分)

28.(16分)材料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一直处于较大的顺差状态,但是在国际文化贸易方面,中国一直处于严重逆差的尴尬境地。这就意味着国际文化贸易逆差中,我国仍然是被动地接受外来文化产品。为此,专家呼吁:一个真正的大国,不是靠卖衬衫给世界成为所谓的世界加工工厂就能强大起来,它还必须拥有影响并引导这个世界的文化力量。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我国怎样尽快扭转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逆差状况。

参考答案:

1-5 BABAD6-10 BBDCB11-15 BBDCB16-20 DBDAA21-25 ABDBA

26.(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要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现实生活,还原到传统,成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使其取得成功。

③发展具有普遍性,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舌尖上的中国》在传承中华文化上推动了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成为代表中国纪录片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其他角度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如主观能动性、矛盾特殊性等。)

(2)①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有中国视角,保持民族风格,表现中华文化的内涵;(3分)

②立足社会实践,改造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不断推进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手段、运作方式等创新。(3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在文化交流中学习、吸收借鉴欧美等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取长补短;(2分)

(其他角度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8分。)

27.(共8分)(1)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2分)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2分)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氏族的文化和睦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分)

(共6分)(2)①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②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处理好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④区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提高文化鉴别能力。⑤参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⑥正确处理好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回答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上一篇:中国文献学作业下一篇:班长竞选演讲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