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库

2024-07-26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库(精选8篇)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库 篇1

2011年7月5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1.某财政主管部门被发现部门人员买IPHONE4当U盘,用高配奢华的电脑来处理数据,采购奢华办公套椅,与国家中央要求的坚持不浪费格格不入,请问你是财政负责人,遇到这情况,你怎么办?

2.现在有些媒体比一些虚假企业更先被某些部门列入了“黑名单”,说其恶意播报子虚乌有的事件煽动群众,问政府应该怎么处理媒体,群众的建议与批评?

3.某部门与某部门产生了冲突,问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和那两个部门应该怎样解决该冲突?

2011年7月4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解析

1、拿破伦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但有人说我宁愿成为将军手中的一柄利剑。怎么看?

【参考答案】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意思是指人要有上进心,成为将军是衡量士兵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也应该给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向够高的平台发展,追求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时刻保持一颗上进之心,不安于现状。

成为将军手中的利剑的意思是指作为一名士兵,真正的意义在于自己对于军队的作用,成为将军是一种方式,成为将军手中的利剑也是一种方式。这句话告诉我们职位的高低不是衡量我们成功的唯一标准,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重要的是自己的工作能给集体带来利益,能够服务服从于集体利益。

不论是成为将军还是成为经军手中的利剑,都是衡量一名士兵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句话给我两点启示:一是对人的判断和衡量标准不是唯一的,要根据每个人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来要求,有些人适合成为将军,而有些人适合成为将军的利剑,没有职位高低之分,只有岗位具体工作的不同。二是不管做什么工作,有什么样的目标,一定要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实现集体利益相统一的原则,集体利益高于自身利益。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融入集体,服从服务于集体才会实现自己的价值。

2、全国人大通过了醉驾、食品安全增加了死刑和取消几种死刑等3个法律。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

法律的修改不仅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体现了社会法治文明的进步。当前我国醉驾和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侵犯人民利益的重要方面,增加死刑将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通过严肃的法律处罚来加大打击力度,实际上有利于发挥法律在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作用,符合当前社会公共管理需要。

首先,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法律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完善法治文明,利用法律手段着力解决当前反映比较普遍,严重侵犯人民公共利益的问题。

其次,法律的价值体现在落实和执行,确保法律的执行力和公正性。法律的贯彻落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行政和加强执法监督,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确保法律的执行力不因任何原因、任何人而打折扣。

最后,要做好普法宣传。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新兴和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广泛加强普法宣传,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知法、人人懂法、人人遵法的良好社会风气。

3、由你组织一次评选优秀,怎么样才能让评选优秀成为选优秀而不是选领导?

【参考答案】

评选优秀实际上是对单位勤奋工作的同事的肯定和鼓励,有利于单位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要确保评选结果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公开性,让真正优秀人才得到相应的荣誉,就要确保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和公开。重点是评选方式、评选标准、评选对象的选取以及充分动员单位同事的参与,加强对评选过程和结果的监督,做到公开透明。

1、一段材料:现在社会上有八种不好在社会心态:浮躁。浮躁即轻浮急躁、心浮气躁、飘浮躁动。喧嚣。声音大而杂乱称“喧”,说话大而无当称“嚣”。喧嚣是浮躁的发酵物,是浮躁心态的行为表现。忽悠。忽悠在古文献中为形容词,用“忽忽悠悠”或“忽悠然”、“忽悠悠”来表现一种事物状态或人物心情。《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忽悠”为方言,意指“晃动”。炒作。炒作原本是中医的一种制药方法,在今日的娱乐舞台上,它变成了“宣传”、“包装”和“推销”行为的总和。社会的注意。有人以自毁形象的方式炒作,就是为了抗议社会的忽略,即使引起社会否定性的注意也在所不辞。炫富。炫富即炫耀、夸耀财富或富有,比如用百十辆豪华车队迎接一只百万元级别的动物,这种花不当值的行为以及与此相类似的活动都是炫富表现。装穷。装穷是炫富的反面,是否定形式的炫富。装穷的人分两类,一类人不一定在物质上真穷,只是在心态上有些穷而已:另一类人怕别人向他借钱,因此见到什么人都哭穷。暴戾。暴戾即粗暴乖张。暴戾心理形成于浮躁、喧嚣、忽悠、炒作、炫富的社会环境;冷漠。冷漠是当前最可怕的社会心态,其结果就是麻木,麻木是冷漠的孪生兄弟,麻木就是对他人痛苦失去敏感性的反应能力,就是无动于衷,当人们需要正义行动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冷漠就变成了麻木大致就是说现在社会上出现的八种不好的社会心态具体是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你觉得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八种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社会实际情况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可以说,这八种社会心态的存在既有社会背景的原因,也有个别人的心态原因。

社会层面的主要原因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体制机制建设和相关法律的落后导致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和民主法治的相对滞后,两极分化、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城乡矛盾、地区矛盾和不同行业收入差距的矛盾等问题不断加剧,群众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群众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群众诉求得不到畅通表述,社会矛盾得不到顺利调处。由此导致民众在社会心态方面存在问题。

个别人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受到挫折和困难得不到发泄和心态的调整,在这些负面情绪的下,就会导致一些人破罐子破摔,由暴跳转为暴戾,在失望中陷入绝望,在平凡中变得平庸,从而侵犯我们社会的共识,消磨着对未来的希望,构筑现实的壁垒,把社会引入人人皆输的囚徒困境。

对于政府而言,既要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也要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社会公平正义的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完善公平正义。用制度和规则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依靠发展决问题,推动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建立完善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民意诉求机制,避免苗头性问题发展为趋势性问题,局部性问题演化为全局性问题。

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民意的宣传和引导,着力建设和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良好的社会心态在任何时候对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很重要,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社会心态既指向未来发展的“软实力”,也承载“以人为本”的具体诉求。

总之,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是反映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一扇窗口。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社会心态产生的现实因素,并积极寻找科学有效的解决途径,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利益。

2、为了考核贫困地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你如何组织保证结果的准确真实?

【参考答案】

保障对贫困地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关键在于考核方式的科学性、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和考核标准的合理性。组织这次活动,我会本着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负责的原则出发,结合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考核结果,为制定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措施提供依据。

首先,结合该地区的学生的主要饮食情况、活动活动锻炼情况,根据科学专业的健康卫生知识,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考核参考标准。

其次,对当地学生的总体数量和性别比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以便统一组织学生进行考核。统一考核时间和地点,既要照顾到个别身体状况特别的学生,也要考虑到大部分同学,做到个别考核与大众考核相结合,在具体方式上可以根据学生数量采取抽样调查方式,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广泛性。

再次,在考核中可以邀请专业的医务工作人员参与考核,确保考核结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最后,是做好考核结果的统计工作。对于考核结果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考核结果。

3、为了大运会的顺利召开,广州十城建局发出了通知,大致内容是禁止这段时间出现农民工聚众集会追讨工资群众反应强烈。请问作为城建局该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

作为城建局应该及时网络、电视和报纸等媒体作出解释工作,让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和群众了解这项措施的具体含义,澄清谣言,安抚群众情绪,争取社会和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首先,对于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补充说明。如强调这项通知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农民工的合法利益。禁止的是各类非正常和集体讨薪,因为这种讨薪方式并不利于农民工欠薪问题的解决,在跟进说明中可提供具体的解决方式,如政府的引导,采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

其次,要加强关于讨薪方面的普法宣传,让农民工认识到只有依靠法律途径才能有效解决他们的问题,各类非法和非正常的方式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可能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

最后,要加强在大运会期间的关于农民工欠薪问题的监管工作。一方面要督促有关企业及时发放农民工薪水,依法处罚各类违规违法企业;另一方面,要时刻关注农民工的利益,及时处理有可能发生的各类非正常和集体讨薪活动,维护社会的稳定。

总之,作为城建局,既要做好对于通知的解释和完善工作,也要在实际工作中落实执行通知的决定和要求,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利益。

1、政府要组织1000名群众代表对55个政府部门和50个职能部门进行工作评议,你怎么来组织?

【参考答案】

组织群众对政府部门和职能部门进行工作评议是充分尊重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政府与群众的互动,推动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我来组织这次评议,将坚持只评政府部门的工作,不评领导个人,程序公正和效果明显相结合的原则,促进评议工作科学有序进行。

首先,要做好评议前期的计划准备工作。明确这次评议工作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由于涉及群众代表和政府部门众多,以群众和政府两个主体为工作计划重点,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政府工作中的重点、社会民生的难点问题,着重评议依法行政、服务发展、队伍建设三方面。

其次,规范实施,坚持形式服从效果,着力提高评议工作质量。确保评议程序的公平公正,实事求是是评议工作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评议过程中要引导群众代表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用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做到评有基础,议有依据。引导代表辩证地看待成绩和问题,对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实事求是地指出来,并提出努力的方向。注重了评议的公正性,被评议部门对代表和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能虚心接受。

最后,评议工作结束后,要注重效果,切实增强评议实效,做好群众反馈工作。评议是手段,整改是目的。把被评议单位落实评议意见、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作为评议的最终落脚点。评议实效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整改过程中。评议结束后,被评议部门要根据评议中梳理汇总出的建议意见,确定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限进行整改,安排专人对被评议部门落实评议意见的情况加强跟踪,切实有效督促整改,确保评议工作有成效、有结果。

2、某市一退休副市长对于现在政府为了创先进城市把很多的墙不论好坏,全部重新刷,街道护栏全部重新安装,浪费资金进行了曝光。政府市长去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收回前面的曝光,承认自己说的话是假的,但是这个人坚决不。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政府的民心工程应该怎么搞才能真正的得到人民的支持? 【参考答案】

第一问:

看到这则消息我感受有两点:一是市长平等民主的工作作风和退休副市长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这都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二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先进城市的真正含义。简单的将墙、街道护栏重新刷新和安装只是表面工作,当然需要去做,但不是工作的重点。一味简单重复这些外表的刷新,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资金的浪费使用,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会造成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理解,甚至是抱怨。创建先进城市不能只停在城市表面的光鲜,更应是创新城市发展管理体制和理念,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上来,做到城市发展与提高居民幸福生活相结合,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制度文明相结合。这不仅需要理念的创新,也需要管理方式和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

第二问:

民心工程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力求民众利益最大化,要想民心工程得到人民的支持,必须从计划、执行和反馈三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民心工程计划阶段的基础作用,执行阶段的关键作用和反馈阶段的保障作用。

民心工程的计划选取必须体现出群众需求的迫切性,将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标准,如就业、住房、收入、看病、社保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特别是重点把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关爱残疾人生活,以及抓“菜篮子”工程、实施农超对接降低蔬菜价格等中低收入群体最渴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民心工程。

民心工程必须紧抓执行,近些年来很多地方将民心工程办成伤心工程,为民工程办成误民工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工程的资金、监管等执行层面存在问题,导致一些工程因为资金迟迟不到位,在建设过程中偷工减料,甚至酿成事故,使群众利益受损。民心工程必须狠抓执行和落实,坚持当年立项、当年完成、当年见效的刚性原则不动摇。

民心工程的反馈阶段实际上是指强化行政问责,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中央政府在公布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的目标时就明确指出实行地方政府领导负责制,完不成任务,地方政府一把手要负责任。也就是将民心工程与官员成绩考核挂钩,纳入到官员的政绩考核中去。

最后,民心工程要坚持群众路线,和民心、顺民意,惠民生,将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参与到民心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中来,积极吸纳民众的意见,使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3、XX厅在连接办公楼和生活小区的街道上面建了一个人行天桥,上面还有保安站岗,为了方便单位上班。这件事被网友曝光,引起网民的围观,都质疑这个XX厅,你觉得这个XX厅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发生的“悬浮领导照”事件,该地方政府及时公布事件原因和处理过程,化被动为主动,不但成功解决了问题,消除了不良影响,赢得了民众的赞誉。所以,我认为XX厅面对网民的质疑,最主要的办法就是积极主动的和民众做好解释工作,及时公布关于人行天桥的建造和使用情况,充分尊重民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表达权。

首先,做好实际调查,了解网友围观的主要原因和内容。社会之所以关注,最大的质疑就在于是否人行天桥是利用政府公权力侵占了公共资源和公共利益,这也是XX厅作出应对的重点所在。

其次,要采取多种方式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迅速,被网友曝光以后肯定会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因此,可以通过政府网站、微博、跟帖回复和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向全社会发布正确信息,及时澄清各类谣言,接受媒体、群众的质疑。

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人行天桥的使用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体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可以根据当地交通情况开通人行天桥,方便群众出行和公共交通,让人行天桥成为群众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

总之,XX厅对于群众的质疑等事件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及时公布信息,开放、平等、耐心的与群众进行交流,化被动为主动,有效解决问题。

四川公务员考试网:2011年1月17日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面试真题

一、总理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通过无线电波和收音机前的全国听众进行交流。一位网友的提问说:“总理,您好,今年最让我们老百姓神经绷紧的一个词就是„物价‟。您是否有信心稳定明年的物价?”总理总理12月26日在回答中国广播网一位网友关于物价的提问时说,“你的一番话刺痛了我的心。”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这件事对你以后在工作中有什么启示?

二、昆明一名23岁的酒吧服务员为救一名落水女子时拌住水草不幸身亡。其他路人漠视、不理、等等(还有100字忘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作为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发扬民众的这种精神?

三、春节即将来临,单位组织“送温暖”活动,领导安排万某和其他两名同事一起负责此项工作,同时万某又要组织迎接“优秀社区居委会”检查评比工作,如果你是万某,你应该怎么来组织? 一、三个清洁工为一个穷困的病人捐款,艰难地在棉衣里面找钱,有人没带钱,借了10元钱投进了募捐箱。对此画面有何感想,对以后的职业工作有什么启示。

【考查要点】社会现象-综合分析 【答题思路】点题—谈感想-谈启示 【参考思路】

三位清洁工能从微薄收入里捐款救助穷困病人,体现出普通民众身上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我有如下感想:

首先,环卫工人从自己微薄的收入里捐出一部分帮助别人,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令人感动。清洁工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不论严寒酷暑,这个群体坚守岗位,为社会清洁干净的环境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个群体的收入并不高,所以他们能从微薄的收入里捐出一部分帮助别人,没带钱也要借钱捐款,这种互助精神令人感动。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很多先富起来的人、明星、公众人物,自身资金资源都是源自社会,有回报社会的能力,却不懂回报,出现假捐门等,形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从这一点上来说,我们社会还需要加强公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众个人素质。

其次,清洁工本身生活可能也不宽裕,还要为穷困病人捐款,所以也建议大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

此外,我们应该寻求正常渠道,通过根本途径救助弱势群体。现在社会上不时有一些无钱医病的求助,仅仅依靠呼吁社会募捐,一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二来也不是根治这一问题的正当途径。所以不得不提到最关键的问题:我国的社保体系还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加强社会保障、民政救助,大病统筹、完善社保政策势在必行。只有社保体系的渐趋完善,才是解决病有所医的根本途径,最终才能实现温总理说的: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这对我自身有如下启示:

一是作为一个年轻人,我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有爱心、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常为善小之事,从点滴做起,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这样的人多了,可以让爱心传递,社会将变得更美好。

二是如果我以后有幸成为一名公务员,从我个人的品德方面来说,我一定牢记“公仆”身份,常修为人之德,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上有关注,以德才兼备要求自己。在新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建设中起到表率作用;从我自己的本职工作来说,我会从眼前做起,为群众服好务、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困难。也许我所在的岗位并不是社保部门,但是能立足自己本职,做好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服务工作,给群众提供方便,让民众满意,也同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每一个岗位上的公务员都能兢兢业业做好工作,才能做好“服务型政府”,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出一份力。

二、近来大学生自杀、互伤事件频发,学校应该采取什么措施降低这类事件的概率和频率.【考查要点】综合分析 【答题思路】表态--原因--对策 【参考思路】

近年来,多次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互伤事件,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关注。一方面让人叹惋,一方面另人深思。

从原因来看,在我国,大学生自杀、互伤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心理障碍、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家庭环境以及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等都是大学生自杀和互伤的直接原因。比如:把自杀作为逃避现实、寻求解脱的手段,这是最常见自杀的表现;而校园暴力互伤事件则是错误情绪和没有正确化解途径情况下的恶性释放。有自杀意念的人在行为上会以极端的、无常的方式来变现,在语言上会以失意的、灰冷的词汇来表达。而预采用暴力手段的人,情绪不安或异常平静、冷默、独处等异常表现。

通过上述原因和多种表现,我们要进一步扎实有效、有针对性的做好预防工作:

1、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肯定自我、珍爱自我,珍爱他人,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珍贵。

2、重视家庭预防。和睦的家庭氛围,给予子女充分的理解、关爱和温暖,并且尽量为子女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3、加强心理教师队伍的建设。各高校要加强心理教师的引进和内部的培养。有一只专业的队伍是做好心理干预工作的基本保障。

4、建立建全心理干预的制度。比如,做好心理健康测量和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态测量、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和使用,可以比较有效地区分出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和有暴力倾向、错误人际观的高危人群。另一方面要采用恰当、方便的方式,让有心理辅导需求的学生能够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及时反映自己的问题,得到及时的疏导。

5、进一步完善心理干预机制。由国家主导,进行社会、校园、家庭、个人等四级联动机制,完善各个环境不同的措施和手段。形成上下合力,共同预防自杀、暴力等行为。

我们一定要营造一个和谐的的校园环境。努力把高校校园建设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校园,实现同学间、师生间的和睦融洽,使大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充分体验到归属感和充实感。切实减少并杜绝自杀、互伤事件的发生。

三、春节即将来临,单位组织“送温暖”活动,领导安排万某和其他两名同事一起负责此项工作,同时万某又要组织迎接“优秀社区居委会”检查评比工作,如果你是万某,你应该怎么来组织? 【考查要点】组织计划类

【答题思路】表态—分情况组织安排—总结经验 【参考思路】

春节来临,我单位组织“送温暖”活动和迎接“优秀社区居委会”检查评比工作,是我们密切关注群众生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表现,我要时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仔细地,要尽自己所能圆满的完成这两次组织工作。

首先,我要分清两次活动的轻重缓急,主动与领导及两位同事协商,确定“送温暖”活动和迎接“优秀社区居委会”检查评比工作的时间。如果迎接检查评比工作的时间在“送温暖”活动之前,我要积极主动与其他两位同事沟通,我可能先要组织迎接“优秀社区居委会”检查评比工作,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送温暖”活动的组织中去,希望取得两位同事的谅解。

其次,对于组织迎接“优秀社区居委会”检查评比工作,第一,我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接着通过查阅资料文件、向有经验的老同事咨询等方式,安排好工作人员的人数、岗位职责等,明确检查内容、范围并在规定的标准内安排检查人员的午餐等,确保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和后勤保障措施。以上内容计划好后,要形成方案供领导批阅。根据领导指示,修改方案。在迎接检查评比工作时,要把组织监控工作做好,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活动,同时要保证灵活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迎接“优秀社区居委会”检查评比工作之后,我会全身心的投入到“送温暖”活动之中。第一,我要与其他两名同事协商,确定“送温暖”活动的实施方案,方案包括可以参加活动的领导及陪同人员、工作人员名单,采购活动所需物品及其金额标准,统计要慰问的特困户等名单和地址,以及慰问过程中的安保措施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序等。方案确定后,要及时报领导批阅,根据领导意见,修改方案。第二,在“送温暖”活动时,要把组织监控工作做好,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活动,同时要保证灵活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在活动结束后,针对这两次活动总结经验教训,形成长效机制,便于以后更好地组织“送温暖”活动和迎接检查评比工作。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库 篇2

关键词:西方激励理论,民族地区,公务员,激励管理

一、民族地区公务员激励的障碍与存在的问题

1、四川民族地区公务员激励的障碍

( 1) 民族地区的特殊性。 民族地区基本上处于高山、峡谷、高原地带,地形复杂,气候环境恶劣,经济发展落后,而且社会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对高端人才进入民族地区公共部门吸引力远远不能与非民族地区相比。( 2)公务员的激励机制的自身复杂性。 激励机制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 激励机制必须更多地考量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民族风俗习惯、国家政策、单位性质、公务员自身特点等因素。

2、四川民族地区公务员激励存在的问题

( 1) 激励缺乏针对性。 公务员是一个宽泛而又复杂的群体,各人的生理状况、个性、教育背景、所处环境、性能力状态、职业生涯等等都不会完全相同,其需求层次自然因人而异, 民族地区公务员激励激励政策更多的是综合激励,没有做到针对性,没有满足公务员需求。 ( 2) 激励方式单一。 民族地区公共部门对公务员的激励更多地强调物质激励,调查显示,国家近几年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行政、教学的物质性投入,民族地区的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教师的工资、福利、奖金比非民族地区工资普遍高,但是缺乏对公务员培训需求、职业生涯等精神方面的需求给予关怀与满足;注重物质报酬等外在式激励,却忽略工作激励、个人情感满足等内在激励;强调正激励,负激励力度不够,未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3) 缺乏人本理念。在为公务员分配任务时,没有强调公务员的自我实现,工作中没有采取人性化管理,管理者习惯于在办公室指挥决策,缺少与公务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只是以行政命令、控制、监督手段强制管理,公务员缺乏自主管理权与参与管理权。( 4) 激励措施与制度没能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其它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 民族地区公共部门的激励措施为激励而激励, 与工作分析、培训、职务升迁、绩效考核、薪酬发放等缺乏紧密联系。 ( 5) 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 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体现在没有良好的指导思想、有效途径、助推机制等。

二、西方激励理论在民族地区公务员激励机制中应用

西方激励理论主要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选取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进行了分析。

1、内容型激励理论代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阐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民族地区公务员激励的启示: ( 1) 民族地区公共部门公务员的需求分为高、低两级需求 ,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属于低层次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则属于高层次需求,应当将满足高级公务员的高级需求作为着力点,才能将公务员的积极性与忠诚度激励得更加持久、稳定。( 2) 必须满足公务员的主导需求。 民族地区的公务员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特定的阶段只有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因此应该把不同情况下的优势作为激励的出发点,这样才能对公务员产生极大的驱动力。( 3) 公务员的需求存在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公务员在或在同一公务员在不同的时期的需求点都不同,公共部门要满足公务员真正需求,就必须通过对其进行需求分析。

2、过程型激励理论代表: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弗洛姆的的期望理论主要围绕效价( valence) 、工具性( instrumentality) 、期望( expectancy) 三个因素进行分析。 其思想主要体现在公式:

F=E×∑VI

这个公式表明激发力量是效价( 包括工具性) 和期望值的乘积,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努力程度越大,取得的成绩与效果也会越好。 期望理论对民族地区的公务员激励的启示:( 1) 依据公共部门的公务员的需求设置奖励措施, 即提高效价。 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一样,强调依据不同的需求与偏好设定不同的措施与奖励方案。 ( 2) 给公务员完成工作创造条件,增加其完成公共部门目标与个人目标的信心,( 提高E→P) 。 一方面,依据公务员的知识、能力、 经验、组织目标等内外因素,合理安排工作目标,为其完成所需的工作所必备的知识、技能提供培训,并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时间等资源,为其创造工作条件。 ( 3) 建立赏罚分明 、公正的制度 ,提高公务员的工作热情 。 ( 提高P →O或I) 。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选拔机制,奖惩机制,才能调动民族地区公共部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4) 公共部门在设置各种激励措施时,不应该泛泛地设置各种激励措施,而应该制定出大多数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

3、状态型激励理论代表: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侧重于研究报酬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其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获取报酬的时候, 他不仅关心自己所获报酬的绝对量, 而且关心自己所获报酬的相对论,对民族地区的公务员激励的启示:( 1) 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公平性的重要性,如果组织内没有出现不公平现象,管理者应该未雨绸缪,将可能出现不公平的因素消灭到萌芽状态,如果组织内已经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将因为不公平带来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 ( 2) 建立客观的考核标准,实行量化管理,增加透明度。 在激励管理中,管理者要扩大公务员的公平感,就必须公平地分配组织所拥有的奖酬资源,而发挥奖酬资源的效用的前提条件则是引进合理的竞争机制与考核机制,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取消暗箱操作,增加透明度。 ( 3) 加强对公务员的公平观的教育。 在激励的过程中,注重对被激励的公务员的心理疏导与公平教育,使其树立正确地公平观,避免因为员工主管归因错误产生的偏差,引导员工正确地选取参照标准与对象。

三、基于西方激励理论的基础提高民族地区激励的效度措施

1、构建全面综合的激励模式

构建全面综合的激励模式,即实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正激励与负激励三个的完美结合。首先,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结合。物质需求是民族地区公务员的最基本的需求, 是进行其它行为与活动的基础,满足物质需求的激励措施包括扩大公务员的基本工资基酬,加大转移性支付的力度,提高奖金的提成比例,增加节日慰问金等物质性资源,同时在物质激励的基础上结合精神激励,并逐步过渡到精神激励上,精神激励的方式包括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 其次,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的结合,内在激励是真正的激励源泉,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可以通过科学的工作设计寻求公务员与工作的最佳匹配,用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等方式充分挖掘并满足公务员的内在需求。最后,将正激励与负激励结合。对于符合公共部门的组织目标预期值、完成组织目标的行为,通过发奖金、成绩认可、职务晋升、培训、挑战性工作等正强化的措施,也要同时采取降职、扣除奖金、批评等负激励的手段对于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进行惩戒与处罚。

2、完善民族地区人才激励机制

首先,建设人本机制,加强员工参与管理,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让公共部门的公务员参与组织的决策、计划的制定,增加其主人翁的意识,将他们的个人目标和部门的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激励需求分析机制是前提,激励的针对性才能满足公务员的真正需求。 激励需求分析的通常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调研法等。 再次,构建激励文化机制是发挥公共组织协同效应和增加组织凝聚力的最佳途径,激励文化机制是将激励观念在无形中渗透进公务员脑海与心中。 最后,竞争机制是推动器,一方面,基于“ 鲢鱼效应”,适当的新进组织成员可以促使现有的成员更加努力地工作,另一方面, 在组织内部通过竞争能选拔出真正有才华的胜任者,淘汰掉部分落后者,促使组织资源最优化配置。 因此激励机制的基础在于公平,公共部门管理者必须打破平均分配制度和大锅饭制度、奖金轮流制,实行按劳分配制和贡献分配制,公平合理地运用各种奖惩,一视同仁。

3、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其他子系统共同发挥作用

激励系统必须与人力资源管理其余子系统相互沟通, 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使激励更好地发挥作用。( 1) 工作分析子系统,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确定每一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并确定胜任该工作目标所必需的年龄、性别、知识技能、经验、能力,从而为其招聘、培训、晋升、考核、薪酬发放确定依据。( 2) 人力资源规划系统与招聘系统,公共部门依靠人力资源规划子系统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并依靠招聘子系统通过科学地笔试、面试、体检等途径甄选到适当的人才到相应的空缺岗位,确保自身所需的时间与岗位上获得所需的人才。 如果没按需招聘,则会让现有的公务员感到职位受到威胁,如果招聘的人不符合组织的文化,便会恶化已形成的人际环境,对激励公务员造成阻碍。( 3) 培训子系统,通过培训、工作实践等,让公务员明确各自的责任、掌握所需的技能,为完成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 绩效考核子系统、薪酬子系统、职业生涯规划子系统,根据员工各自的责任及相关要求,设计考核方案,并对其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酬、福利、培训、晋升等各种奖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必须注重考核标准设计要客观、考核过程要透明公正、考核奖惩要及时。 ( 5) 制度子系统。 逻辑严密、规范严谨的综合性制度是激励结果的保证。 制度是通过实行制度约束和责任体制来确保激励机制实施的有效性,充分挖掘公务员潜力,为事业长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结语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库 篇3

笔试只考一科

此次报考年龄和学历均有所放宽。具体为:18周岁以上,优秀工人、优秀农民为40周岁以下,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45周岁以下。报考阿坝、甘孜、凉山州职位,学历为高中(中专)及以上;报考成都等18个市面向优秀工人、优秀农民职位学历为大专及以上,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位学历为高中(中专)及以上。

笔试只考《公共基础知识》。主要测试农村(社区)工作方针政策、企业管理、社会管理、农业生产、村(社区)建设、基层和群众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等知识。面试采取结构化方式。主要测评对农村(工业)发展、社区管理等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维稳应急处理、与群众沟通协调能力。据考生反映,这次考试题目不难,“涉农”题目多。

在计算综合成绩方面,面向优秀工人、优秀农民的职位,综合成绩=笔试成绩×50% +面试成绩×50%;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位,综合成绩=笔试成绩×40% +面试成绩×40% +考察成绩×20%。

参加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位面试的,全部进入考察环节。考察首次采取百分制量化打分进行,考察任期内的实际能力及群众认可度。参与测评的群众超三分之一对考察对象不满意的,不列为拟进入体检人员。

最少服务5年

此次考录的公务员,在招录县(市、区)的乡镇(街道)机关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录用为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后,一般应继续兼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年以上。

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1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予以任职;试用期间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或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录用。新录用公务员在试用期内接受初任培训。

对提供虚假年龄、学历、工作经历证明、劳动关系证明、表扬(奖励)文件或证书、任职文件等资料,骗取考试资格的,经查实,3年内不得报考四川省各类公务员。

打工经历可累计

报考面向优秀农民职位,报考者应主要从事农林牧渔一线生产经营,但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的经历可计算到工作经历中。常年在企业或务工单位工作的,不能计算为工作经历。务工经历累计5年的可报考。考生在全日制学校上学期间的实习、见习等社会实践经历,不计入工作经历。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库 篇4

与前几年的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公告相似,也与去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保持了一致性,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考生需要高度重视的几点作下详细说明:

一、牢记考试各阶段时间

网络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18日至26日,比去年提前了一天左右。

经资格初审合格且照片质量合格的报考人员,须于2012年9月28日24:00前登录到报名网站进行确认缴费(按照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物价局川价费〔2003〕237号文件规定,笔试考务费每科50元)。网络报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缴费的,视为自动放弃。

资格初审通过和照片质量合格并成功完成了确认缴费(含减免费用)的报考人员,请于2012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14:30登录四川人事考试网打印本人准考证。逾期不打印准考证而影响考试的一切责任由考生自负。

笔试时间为2012年11月4日(星期日),各科具体笔试时间及地点详见本人准考证。成绩查询时间为2012年12月14日,将会在四川人事考试网上公布。原则上不接受考生查分申请。因缺考、违纪、零分等特殊情况需申请查分的,应于2012年12月14日至16日登录四川人事考试网提交申请,查分结果于2012年12月19日在该网站予以公布。笔试折合总成绩和职位排名于2012年12月29日前通过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网站公布。

面试时间为2013年1月11日至14日。经资格复审合格的人员,凭本人身份证、面试通知书和有关证明材料参加面试,同时缴纳面试考务费80元。面试具体事项由招考单位另行通知。

二、注意学历年龄资格

1.学历证明

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必须在2013年7月31日前取得职位条件要求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证书,并凭证书办理录用手续;其他人员必须在面试资格复审前取得职位条件要求的国家承认学历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证书。未在规定时间内取得有关证书的,不予录用或不予进入下一步考录环节,责任由本人自负。

中,公教育专家要特别提醒考生的是,两类不同人群必需取得相应学历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应届生要在2013年7月31日前,非应届生要在资格复审前。

2.年龄

年龄在18~35周岁(1976年9月18日~1994年9月18日期间出生)。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即1971年9月18日以后出生)。年龄计算截止时间为2012年9月18日。

三、看清成绩比例

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考试总成绩按满分100分计算,其中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笔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这在公务员考试当中是绝无仅有的。笔试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试成绩高,面试通过的几率非常大。需要的就是各位考生认真抓好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好好复习笔试。

四、关注额外加分政策

在“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受到县(市、区)、市(州)党委、政府和市(州)机关、省级机关表彰的,在笔试成绩折合后加1分,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及以上表彰的,在笔试成绩折合后加1.5分。同时符合上述加分规定的,不累加,可按最高加分规定加分。

符合加分条件的报考人员,须于2012年11月6日前的工作日内将身份证复印件、准考证复印件及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立功受奖证书、表彰文件等)以及本人联系电话送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管理科审核。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证明材料的,视为放弃加分资格,不予加分。

在本次报考前已享受上述加分照顾录用为公务员(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工作人员)的报考人员,参加本次招考不再享受同项目的加分。

加分政策在各地公务员考试中都已经竞相退出历史舞台。四川省公务员考试也只保留了“汶川地震”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这一项。但是中公教育专家要提醒考生注意:只有在11月6日前提交材料的,受到市级以上表彰且没有以此表彰享受过加分政策的考生,才有资格享受加分政策。

五、其他规定

中公教育提醒特殊报考对象须具备以下手续:

1.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出具本人学生证(无学生证的,出具所在学校主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开具的院系及专业等情况的证明);

2.新就业的企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试用期(见习期)未满参加本次招考的,须出具所在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其报考的手续;

3.公安机关、监狱劳教系统、国家安全部门、机要部门的人员,须按照人事管理权限出具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其报考的手续;

4.未满5年最低服务年限的在职公务员,须由工作单位出具同意报考的手续;

四川省公招公务员考试今起阅卷 篇5

专家阅卷 先受培训

据省人事考试中心主任王小东介绍,参加本次阅卷的老师共有60余人,是来自省内几所知名大学的教师,都是讲师以上职称,并且都进入了省人事厅专家库,有着丰富的各类阅卷经验。此前,省人事考试中心还专门对阅卷老师进行了培训,向阅卷老师说明了公务员考试阅卷的纪律要求、阅卷流程、打分标准、阅卷担负的责任等问题。培训结束后,进行了“试评”,对“试评”中反映出的问题,还及时制定了解决方案。

过程公开 完全透明

省人事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省直机关及垂直系统的公务员公招特别热门,有两万多人参加竞争,考试的公平、公开性就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此次招考中,整个考试、阅卷以及下一步的面试环节都进行了开放,并由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今年的公务员考试的全过程相当于“玻璃屋里的考试”,是一场完全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竞争。

四川省公务员考试题库 篇6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给定资料

1.著名经济学家王绍光说,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80年代初期在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数据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这一数据除了比撒哈拉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稍好外,贫富悬殊要比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如果短期内没有政策来调节的话,还会继续恶化。大量的收入在富裕阶层沉淀,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较大,影响低收入人士的积极性,降低了大多数人的消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已从一个收入差距不大,甚至较为均等的国家演变为收入差距相当突出的国家;而近年来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现实,应该引起社会人士的关注。以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中国1998年的基尼系数已达0.456,比一般认为的“非常不平等”的系数0.4还高。

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字显示,中国城乡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这引起了此间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专家学者呼吁,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不仅对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及刺激内需有关键性作用,更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2000年前三季度,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19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8.4%;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为1500元,增幅仅为2.5%,而且主要是农民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所至。受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播种面积锐减的影响,2000年夏粮和早稻减产145万公斤,预计秋粮也将减产。虽然棉花、油料、水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将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但农民增加收入的途径有限。

3.当今中国贫富分化的现状透析:

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城镇人均纯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85年的1.72∶1扩大到1994年的2.6∶1。

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之间的贫富分化。若按国家统计局分类法,将经济单位分为国有、集体、其他三类,并以集体单位收入为1,则国有、集体、其他经济单位收入之比,1985年为1.25∶1∶1.49,1991年为1.33∶1∶1.86,1996年为1.46∶1∶1.92。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不同行业之间的贫富分化。同一经济类型中不同行业有较大的差别:1995年国有单位收入最高的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比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人均收入高4027元,比倒数第二位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高3166元;其他经济单位内最高的金融保险业比最低的机关高10099元,比倒数第二位的采掘业高7775元;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更大;国有航空业比其他单位的机关高10146元,比其他单位的采掘业商7512元。

企业管理者与职工之间的贫富分化。1996年国有单位经营人员收入15519元、集体16248元、其他51129元,而其相应的职工收入为6280、4302、8261元,两者相差分别为2.5倍、3.8倍、6.2倍。

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分化。受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居民贫富分化有两种情况,首先是不同从业群体之间的贫富分化: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与乡镇企业职工相比,收入差距为1~2倍;与从事商业、服务业的人员相比,收入差距2~5倍。其次是不同区域之间的贫富分化:198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1.3元,东、中、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之比为1.39∶1.11∶1。199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08.5元,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1.71∶1.26∶1。1993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1.6,其中东部地区人均纯收入为1396.3元、中部地区为816.3元、西部地区为682.3元,东、中、西部之比为2.05∶1.20∶1。1995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1578元,东、中、西部地区之比为2.30∶1.30∶1。其中江苏省锡山市农民人均纯收入4290元,而贵州省毕节地区486元,云南省思茅地区为426元,其间差距超过10倍。

雇主与雇工之间的贫富分化。雇开规模在10~30人,雇主与雇工的收入差距在15~40倍;31~50人的差距在40~70倍;51~100人的差距约65~130倍。据浙江省温州市的一项调查,在一般的私营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21倍;在具有百万资产以上的私企业中,企业主的年收入为一般职工的79倍。据调查,私有企业主拥有生产资料的增值速度惊人,全国11个省26个村有企业的增值速度为年55.6%。全国颇具有声望的49家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私有企业,在投资经营的5年多里,资产总额增长19.4倍,平均每年增值76.4%。这一极高的增值速度是1949年前民族资本所难以比拟的。上述贫富分化现象,作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业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不合理性方面而言,主要是贫富分化中存在着致富手段、致富领域、致富程度的不合理性,由此导致社会分配秩序的混乱,出现了严重的分配不公。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但人们的满意度却没有同生活水平的提高成正比。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贫富差距有所拉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个人差距拉大。据测算,中国目前亿万富翁1000人,百万富翁30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还有近5000万人没有解决温饱。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令占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而富有的20%的家庭则占有全部收入50.24%,这方面的差距甚至超过了居西方国家贫富差距之首的美国。

二是城乡差距拉大。由于多种原因,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趋势,有些地方增产不增收,使改革开放以来本已缩小的城乡经济差距又有所扩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三是行业差距拉大。近年来,金融、保险、外贸、邮电、交通、电力、烟草等行业的收入明显高于平均水平,而文化、教育、科研、采掘、勘探、纺织等行业收入明显偏低。从工资统计上看,差距在1倍到3倍之间。若考虑垄断行业职工享受的奖金、劳务费等名目繁多的工资外收入和住房等非货币收入,那么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就更加明显。

四是地区差距拉大。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已接近或超过4:1。东南沿海地区与贵州、甘肃省等省份的差距更超过7倍以上。巨大的收入差距成为近年来“孔雀东南飞”的重要原因。

5.中国学者指出,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上,中国自古以来有“不患贫,而患不均”的说法。用今天的眼光看这句话,当然不一定准确。但若将其理解为不赞成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应加以控制、调节,保持社会安定,则是民心所向。

6.中国居民收入存在差距,有多方面的原因。一种是地域因素形成的,比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国东部地区人们的收入向来高于西部、中部地区;城镇居民的收入历来高于农村居民。

7.据统计,到1999年,中央政府累计安排的扶贫资金共1378亿元。仅1999年的扶贫资金就达到248亿元,比80年代增长了30倍。失业、下岗、早年退休、无人赡养者是城镇贫困人口的主流,政府对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十分关注。去年全国共有281万城市居民领取了最低生活保障全,累计金额196900万元,涉及全国677个城市和1638个县。

三、申论要求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2.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3.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50分)(方格略)1.答案提示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该材料反映了目前我国一个非常突出的社会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稳定增长,但是同时,国内高低收入的差距也日益扩大,贫富分化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调整、控制贫富差距,保持社会安定,已势在必行。

2.答案提示

(1)积极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

(2)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如加大个人所得税征收力度),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3)调整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农产品灾害保障机制,扩大农民增收途径,提高农民收入(5)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6)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参考例文

遏制贫富差距扩大刻不容缓

近几年,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和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又使低收入群体的人数不断增加,社会分配不公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基尼系数看,中国80年代初期是0.28,到1995年是0.38,我国贫富悬殊要比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在短短15年内收入差距变化如此之大。因此,遏制贫富差距扩大,进行控制、调解,保持社会安定刻不容缓。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更加注重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现社会公平。在初次分配中就应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来规范初次分配秩序,从而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在再次分配中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国家要加大再次分配的力度,通过立法、税收、金融等手段来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从而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收入差距。另外政府应大力提倡第三次分配,鼓励富裕群体自愿通过慈善事业等方式,来帮助弱势群体,改善他们生存环境。

打破行业垄断,整顿不合理收入。同一经济类型中不同行业有较大的差别,不同经济类型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差距更大。由于行业差别使得同样的劳动得不到平等的回报,会大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降低低收入人士的积极性。垄断行业的垄断主要是依靠政府的经济管制的保护。要解决垄断行业的问题,政府首先要降低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程度,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而消除行政权力直接配置社会资源,行业间公平竞争,缩小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职工间的收入差距;其次是通过立法来限制、减少市场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为市场主体创造一个公平平等的竞争环境。

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正式制度安排,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来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维护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特关注低收入阶层,体现分配正义的制度目标。社会保障的种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应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健全失业保障制度,促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同时要加强扶贫开发,通过扶贫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政府也应制定合理的贫困标准,对贫困线以下的居民,实行重点社会救济。

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 篇7

1 公务员考试热原因分析

1.1 公务员的福利待遇好

首先是公务员职业稳定。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 按照管理权限, 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 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在年度考核中, 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辞退。可从目前情况来看, 考核不称职的公务员有几个?即使有人第一年考核不称职, 第二年他就会想办法调整状态, 使自己称职。所以目前离开公务员队伍的, 除个别自动离职外, 就是违法乱纪被淘汰的, 因考核因素被辞退的微乎其微。其次是公务员待遇高, 各种保障体系健全。公务员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地区附加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岗位津贴等;按照国家规定享受住房、医疗等补贴、补助;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 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1.2 社会就业压力增大

最近几年, 国内外经济环境都不太好, 国内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需要把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外向型经济模式升级成高效率、高附加值创新型经济, 由此会剩余大量的劳动力;中国的高校连年扩张, 每年新增大学生70万左右, 给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国际经济因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而陷入重重困境, 国际市场的急剧萎缩进一步打击了我国的出口型经济, 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失业下岗;据国家统计局估算, 中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达到两千万, 如果按照GDP8%的增长速度, 只能带来1200-1400万个新增就业机会, 也就是说每一年全国就有700万劳动力找不到工作。预计到2009年年底, 我国城镇失业率将高达12%-15%, 在当年毕业的600万大学生中将有150万遭遇就业困难。所以在如此恶劣的就业环境面前, 找一份如公务员这样待遇优厚, 环境稳定, 发展前景光明的工作显得尤为珍贵。

1.3 “官本位”思想的遗留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强烈的“官尊民卑”的“官本位”思想, 在中国五千年封建礼教传统文化熏陶下的群众, 知道什么叫官, 现在官都改名了, 叫公务员, 你看那个企业的老总, 拥有身价千万还不是对一个主管局的副科长点头哈腰, 这一社会现象在人们脑海中形成一个共识:没钱的怕有钱的, 有钱的怕有权的, 谁有权?自然是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社会地位高是大家公认的, 也是“官本位”思想影响的结果, 今天很多人同样认为, 当公务员可以获得比其他工作更高的精神享受。因为一个方面公务员多身处权力部门, 手持公共权力的支配权, 这为他们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另外一个方面还体现在其他行业无与伦比的独一无二的公权力上, 并不是说公务员利用公权力去为自己谋私利, 而是强大公权力折射出的美丽光环起作用。对于广大的刚踏入社会的学子们来说, 与其说他们了解公务员职业, 不如说他们是羡慕公务员这个职业, 实际上他们是对公务员权力和荣誉的一种向往。

1.4 考生的“跟风”心态

“跟风心态”一方面表现在公务员考试带有盲目性,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公务员的职业在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占据大量资源、竞争机制不健全、缺乏淘汰机制。激烈的竞争以及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可利用的资源十分稀少, 使得大学生想尽快摆脱这种“漂泊”, 追求一种很稳定且资源相对很丰富的“铁饭碗”。考生还存在“唯利是考”的价值取向, 公务员的“热”也只是热在“热门”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 这样的地区或机关条件好、待遇优, 地震、气象、煤矿安全监察、边远山区一直是冷门, 大批气象局岗位报名人数不足开考的的最低人数要求。

另外一方面还表现在报考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的巨大差别上, 很多人在考试开始前“临阵脱逃”或者考试到一半就决定放弃, 从2001年到2008年的数据上分析, 参考率只有74%。还有一些考生缺乏对报考岗位最基本的了解, 导致在考上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2 公务员考试热产生的负面影响

2.1 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公务员考试调动了大量的社会成员, 同时也必将调用大量的社会资源。其中, 既包括国家为此付出的大量选拔成本, 也包括参考者付出的时间、精力、金钱, 甚至压力、努力等个体成本, 个别职位千人竞争一岗现象更是代价巨大。对于个人而言, 个别职位千人竞争一岗如同彩票中奖;对于国家而言, 为了录取一名公务员却需要在数十个城市设置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考室。公务员考试过热导致考试经济发达, 社会资源耗费严重。此外, 我国公务员考试存在中央机关公务员考试、省级公务员考试、县市地方公务员考试等三大层次, 每参与一个层次职位的竞争就必须参加一个层次的公务员考试, 因此存在层层考、重复考的现象, 也存在社会资源的浪费。

2.2 造成人才消耗

在国外, 博士的培养目标是进入科研领域, 在国内, 不少理工科博士却争做公务员, 理工科硕士报考公务员更比比皆是, 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严重的是, 如果这种状况长期持续, 可能出现政治领域人才堆积并大量剩余, 其结果必然是加剧内耗。而在中国科研和教育领域, 在创造财富又需要产业升级的工业界, 在亟待加速的农业现代化领域, 都还缺乏吸引人才的环境, 商业金融领域更缺乏与国际接轨的高级别人才, 如果不能给相关人才必要的社会尊重和物质鼓励, 如果让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感觉只有当官才能获得成功感和利益保护, 势必会动摇科教和经济人才的培育基础, 影响中国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2.3 造成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下降

国外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比率是20%, 而中国不到1%。公务员热折射出年轻人普遍缺乏自主创业的激情, 某种程度上也吻合了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数十年的应试教育, “成绩源自考试”扎根于许多年轻人的潜意识, 对考试以外的成功途径存在“先天”的畏惧和不适应。大批的高校毕业生投身于公务员的考试中来, 影响了他们正常的毕业、就业和创业。现代社会本是一个全民积极创造财富的社会, 广大的毕业生毕业后应该投身于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来, 然而事实情况却恰恰相反, 广大的优秀学子的选择却是投身于财富管理和享受这个行业。缺乏拼搏创造精神的人, 只能使社会发展的脚步放慢。

2.4 造成“官本位”思想的强化

公务员职位受到公众的热烈追捧, 势必进一步强化中国社会结构中业已存在的“官本位”取向。“官本位”强调以官为本, 唯官独大, 官位不但成为决定权力配置和利益分享的唯一标准, 甚至也成了衡量一个人事业成就和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在“官本位”的强力导向之下, 众多社会成员为获得当官的资格, 先是千军万马过公务员考试的“独木桥”, 接下来又千方百计追求仕途上的步步高升, 各种跑官要官的“潜规则”、买官卖官的腐败伎俩很可能愈演愈烈, 社会风气将受到更大的毒害。

如果“官本位”取向因持续升温的公务员热而不断强化, 还将使公务员群体在社会上成为越来越强势的一个群体, 这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并非一个好消息。公务员群体越来越强势, 其主导改革的能力也将越来越强大, 这将导致包括普通人、农民及一些弱势群体在内的其他群体, 参与改革的空间就会越来越狭窄, 在改革中拥有的话语权和博弈能力也会越来越弱小。

3 如何让公务员考试理性回归

3.1 端正考生对公务员“官本位”思想

我们需要在公务员管理中加入更为致密的监督网络, 严格约束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行为。理想主义的退场, 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 获得公职的精英并不都存在道德优势, 不少人是怀着权力和经济收益目的选择进入公务员队伍的, 没有谁能保证他们不会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如果放松了监督, 公共权力就可能沦为他们谋取一己之私的工具。

3.2 科学管理公务员职位

一方面我们需要合理配置公务员职位管理中的激励要素, 让艰苦行业与无权单位具有吸引力。艰苦行业与无权单位同样需要优秀人才的加盟。只有提高那些艰苦岗位的物质与政治待遇, 给予报考者足够的激励, 才可能避免出现职位空缺的尴尬局面。另一方面,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 国家对公务员的素质能力要求提高的同时, 培养公务员实现公共利益的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更需要引起政府的注意。只有昂扬向上、奋发有为, 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才能适应新形势对公务员的要求。政府应当建立严格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与收入挂钩, 健全淘汰机制, 对不称职的人员及早淘汰, 增补新人。使公务员能够在压力下工作, 彻底改善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3.3 我们需要正确引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这几年, 随着国家扩招政策的不断实施, 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不小, 但与我国目前人才规模偏小的现实相比, 扩招政策显然存在积极作用的空间。问题在于, 与招生数量的急剧扩大不相适应,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职业评价尺度却修正得很不够。择业是个人行为, 但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一方面, 择业的集中度反映了社会职业的公众吸引力;另一方面, 政府通过政策引导, 可以纠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 引导大批青年学生到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工作。对大学生择业观的矫正, 还要放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大框架中, 当务之急是打破使用人才上的“二元”结构, 更加注重人才开发与利用的配套政策, 着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创业的软环境, 彻底化解因“下不去”所引发的就业梗阻问题。

摘要:最近几年, 公务员考试热度逐年升温, 录取比例由最初的十几比一到最近的几百比一, 其难度之高堪称中国第一考。但是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钟情于此, 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这上面,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 试图揭开其中的缘由和解决这一社会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热,研究

参考文献

[1]贾宇.如何看待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现象[N].光明日报, 2008.

[2]张义祯.公务员热说明什么[N].学习时报, 2005-11-30.

曹操时代的公务员考试 篇8

曹操做官很早,刚成年就被地方官举荐为“孝廉”,做了“洛阳北部尉”。在洛阳干了三年,任期一满,升官挪窝,调到河南省清丰县当县长(顿丘令)。刚当上县长,他的仕途就遇到了危机——他的一个堂妹嫁给了一个国舅,而这个国舅犯了罪,要株连九族,一查,曹操是该国舅的老婆的堂哥,也在株连之列,于是朝廷就免了他的县长,让他回老家凉快去了。曹操老家在安徽,回到安徽后,他在城郊盖了一所房子,在里面勤奋读书,“宅”了好几年。

26岁那年,曹操东山再起,被朝廷从老家召唤出来,做了“议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曹操被封为高级军官“骑都尉”,跟随中央部队去打黄巾军,很快立了功,升做“济南相”,相当于现在济南市的市长。再后来董卓作乱,曹操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参加联军讨伐董卓,又攻灭袁术、袁绍等军阀,挟天子以令诸侯,官做得越来越大:38岁成为省长(兖州牧),42岁做了事实上的丞相(大将军兼司隶校尉兼录尚书事),54岁做了真正的丞相。虽然直到去世,他都在丞相的位置上没动弹,但真正的权势却远远超过了皇帝。

很明显,曹操戴的第一顶乌纱帽是“洛阳北部尉”,这个官职负责河南孟津一带的社会治安,兼管地方防卫和征兵工作,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局长兼武装部部长。那一年,他才20岁。

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

20岁就当官,现在很少见;不用考试就能当公务员,现在更少见——虽然说现在基层公务员选拔有太多舞弊环节,但至少在程序上还是少不了一两场考试的,对不对?曹操20岁就做了官,而且没有经过任何考试,放到今天,这绝对是个大新闻。

在汉朝却算不上新闻。汉朝的公务员选拔程序分两大类:一类叫“策试”,跟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接近;一类叫“察举”,用不着考试,直接由地方官向上级政府推荐,再由上级政府安排去做官。

理论上说,地方官愿意推荐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道德品质特别好的人,一种是工作才能特别突出的人。一经推荐上去,前一种人会获得“孝廉”的称号,后一种人会获得“秀才”的称号。为了避东汉第一代皇帝刘秀的讳,在曹操那个时代,“秀才”通常叫做“茂才”。有了孝廉或者茂才的称号,也就等于具备了做公务员的资格,等着国家分配工作就是了。

曹操做公务员,走的是察举路子,换句话说,他没参加公务员考试,是被安徽老家的官员作为孝廉推荐做官的。不光曹操,曹操的父亲曹嵩也没参加公务员考试,也是被安徽老家的官员作为孝廉推荐做官的。朝廷给曹嵩分配的第一份工作是“荥阳令”,相当于现在河南省荥阳市的市长,那时候曹嵩刚满22岁,跟儿子一样,都属于年轻干部。包括后来跟曹魏三足鼎立的东吴首领孙权,年轻时也曾经被地方官举荐为孝廉。再扯远点儿,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爷爷陶侃,也是先被荐为孝廉然后才进入公务员系统的。

在曹操那个时代,孝廉的数量要比茂才多得多。因为道德品质这东西不容易衡量,是好是坏地方官说了算,很容易造假,而工作才能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冒充的,你地方官把某人夸成一朵花,说他如何如何能力超群,皇帝试着给他个官做,发现不行,举荐人指定要受处分。为了保险起见,地方官更热衷于推荐孝廉,而不太热衷于推荐茂才。不过也有爱才如命的地方官愿意冒险,譬如说刘备任豫州牧时,就曾经大力举荐一个叫袁涣的人做了茂才,后来这个袁涣被分配到吕布手下做官,很受吕布敬重。

五花八门的考试内容

那位说了:假如一个人具备做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地方官却没有发现他或者不愿意推荐他,那他岂不永远也做不了公务员吗?

也不是,他可以参加策试。策试是公开的,很多人可以报名参加,而且还分地方策试和中央策试,就像现在公务员考试分全国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一样。策试的考题又分好几种:有“贤良”策试,主要考处理公务的才能;有“明經”策试,主要考对先秦典籍的掌握程度;有“文学”策试,考文字表达能力;有“直言”策试,考对国家政策和社会问题的熟悉程度和应对之道;还有“有道”策试,考天文星象周易占卜之类的学问。这些不同类型的策试并不是都要参加,你只要参加一门并且通过考试,就能做公务员。当然,如果能通过一门以上更好,做官会更有把握。

我们熟悉的一些历史名人都是通过策试走上仕途的,例如那位发明地动仪的大科学家张衡曾经通过“文学”策试,让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哲学家董仲舒曾经通过“贤良”策试,《三国演义》上有位“辽东王”公孙度,曾经通过“有道”策试。

其实不光汉朝用考试的方法选拔公务员,早在秦朝就已经这么干了,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当年在秦朝之所以能做上亭长,也是先“试”而后“吏”。秦朝规矩,选拔高级公务员是“选贤”任命,选拔基层公务员则一般需要通过考试,亭长是基层公务员,十里一亭,十亭一乡,那时候的一个亭,也就相当于现在一个行政村,所谓亭长就是村官,刘邦参加的考试在等级上类似今天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当然,我这么打比方是离谱了些,打住。

推荐率和录取率都不高

在曹操那个时代,一个普通人做公务员的难度是不亚于现代人的。譬如说察举,它有指标限制,一个60万人以上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3名孝廉,不到60万人但超过40万人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两名孝廉,不到40万人但超过20万人的郡国每年只能推荐1名孝廉,低于20万人但超过10万人的郡国每两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而低于10万人的郡国每3年才能推荐1名孝廉。

汉朝末年的人口比现在少得多,60万以上的郡国没几个,像曹操的籍贯所在地沛国,总共才25万人,地方官那年推荐了一个曹操,就再也不能推荐其他人了。25万比1,多么吓人的比例,一个平头百姓要想做孝廉,比登天都难。

再说策试,地方官举办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50:1,过关者再参加中央的“贤良”策试,录取率一般是100:1。也就是说,假如你成绩中等,连过两关最后胜出的概率只有一万五千分之一。

曹操父子都走了后门

既然通过率如此之低,曹操父子是怎样顺利当上公务员的呢?很简单,凭关系。

您知道,曹操的爷爷是个太监,名叫曹腾,他侍候过四个皇帝,其中有个汉桓帝还是他拥立的。汉桓帝很敬重他,让他做“大长秋”。大长秋不是大长今,是东汉宫廷里的一个职位,负责掌管宫中大小事务,外戚谒见皇帝,大臣递送奏章,都得通过大长秋。论级别,皇帝是老大,三公是老二,大长秋就是老三。论实际职权,大长秋还在三公之上。所以曹操的爷爷曹腾的权力,很像后来唐朝的高力士、明朝的魏忠贤、满清的李莲英。俗话说得好,朝里有人好做官,曹腾手握大权,曹腾的养子曹嵩去从政自然一帆风顺水到渠成。曹嵩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最后又做了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爸爸是国防部长,曹操去从政当然也是水到渠成。

我有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可以证明曹操父子都走了后门,那就是他们的年龄。曹操23岁当县长时说过:“年纪尚少,顾视同列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意思是自己做官非常早,上班之后发现跟自己同一品级的官员很多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就那还算是“年轻干部”呢。其实东汉后期屡有严令,孝廉不能低于40岁,而曹操被推荐为孝廉时仅20岁,曹嵩被推荐为孝廉时仅22岁,假如不是虚报了年龄,就是地方官为了巴结曹腾而帮他们瞒天过海。

上一篇:校园田径运动会加油稿200字下一篇:初二叙事作文:那一刻,我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