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学作业

2024-07-27

中国文献学作业(精选8篇)

中国文献学作业 篇1

《中国文献学》作业:

1、解释牛弘五厄

2、说明《汉书·艺文志》文献分类的特点

3、唐宋时期有哪些重要类书

4、校勘的常规方法

要求:尽量手写,论文答辩前交

隋代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魏师入郢。

1.“牛弘所论五厄,皆六代前事,书自六 牛弘所论五厄,皆六代前事,朝后复有五厄。朝后复有五厄。”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胡应麟《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 胡应麟后五厄 隋末广陵焚书 唐安史之乱 唐末战乱 北宋靖康之灾 南宋绍定之祸 “隋开皇之盛极 矣,未几皆烬于 广陵。秦始皇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末年,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 刘曜、石勒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师入郢,梁萧绎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 五厄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 秦始皇 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 王莽 末年,长安 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 汉献帝 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 刘曜、石勒 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 周 师入 郢,梁 萧绎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 牛弘 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序,对先秦、秦汉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可以想见,班氏对《七略》做了些删繁取要的工作,加上吸收刘氏观点及掺以自己学术见解而成之。其辨章学术、考竟源流之功,不可磨灭。

3、类书早在汉代已经有了萌芽,一般认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类书,是三国曹魏时期(220~222)魏文帝曹丕下令编纂的《皇览》,是一部规模约有800万字的大书。此后历代类书编纂相延不辍,规模越来越大。类书编纂需要征引大量书籍,投入许多人力,故历史上大型类书多由皇家主持编纂。择其要者,三国时期有《皇览》。南齐时有《四部要略》1 000卷。唐代武德年间有《艺文类聚》100卷,贞观年间有《文思博要》1 200卷,圣历年间扩充为《三教珠英》1 300卷。宋代有《太平御览》1 000卷,《太平广记》500卷,《册府元龟》1 000卷。明代有《永乐大典》22 877卷。清代有《渊鉴类函》450卷,《骈字类编》240卷,《子史精华》160卷,《佩文韵府》444卷,《古今图书集成》10 000卷。这些都由皇家主持编纂。私纂的类书种类和数量更多,只是规模较小而已。

初唐的诗歌总集,差不多都是类编的,如刘孝孙《古今类聚诗苑》和僧慧净《续古今诗苑英华》。《玉海》卷五四引《中兴馆阁书目》谓慧净书乃续刘书所成。慧净撰书事见《续高僧传》卷三:“净以人之作者差非奇挺,乃搜采近代藻锐者,撰《诗英华》一帙十卷。”并录刘孝孙所作序。可见此二书关系密切,体例也应相同。《大唐新语》卷九云:“(时)有诗篇十卷,与《英华》相似,起自梁代,迄于今朝,以类相从,多于慧净所集,而不题撰集人名氏。”此部佚名编选的诗集编排方法为“以类相从”,且与《续古今诗苑英华》面貌相近,据此可知《古今类聚诗苑》、《续古今诗苑英华》二书确为类编诗集。

中唐时期的类编诗集有李吉甫所编的《丽则集》。《郡斋读书志》卷二○论此书曰:“集《文选》以后至唐开元词人诗,凡三百二十首,分门编类。贞元中,郑余庆为序。”④晚唐时期出现了一部规模极大的唐人选唐诗,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尊杜选本,即顾陶编选的《唐诗类选》。《唐诗类选序》中谈到了全书的收录范围与编撰体例:“始自有唐,迄于近末,凡一千二百三十二首,分为二十卷,命曰《唐诗类选》。篇题属兴,类之为伍,而条贯不以名位毕崇、年代远近为意。骚雅绮丽,区别有观。”⑤全书以类相编,各类之中也不以年代先后为序。

北宋时编撰的类编诗集依然不少,如《郡斋读书志》卷二○云:“《唐宋类诗》二十卷。皇朝僧仁赞序称罗、唐两士所编,而不详其名字。分类编次唐及本朝祥符以前名人诗。”南宋时期类编诗集大盛,出现了题为刘克庄编选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是最早的一种《千家诗》。还有赵孟奎所编的《分门纂类唐歌诗》和宋末元初方回编选的《瀛奎律髓》。

《大唐创业起居注》《大唐西域记》《唐会要》《唐六典》《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城志》《舆地纪胜》《贞观政要》《梦溪笔谈》《挥麈录》《东东京梦华录》《北堂书钞》《译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类书】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其体例有集录各科资料于一书的综合类和专收一门资料的专科类两种。编辑方式,一般分类编排,也有按韵、按字分次编排的。现存著名的类书有:唐代的《艺文类聚》《初学记》,宋代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4、(1)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校,遇不同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冤家相对”者,即是此法。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优点是还祖本以本来面目,缺点是比较死板,其主旨是只校异同,不校是非,只要与祖本相异,即照祖本改正。

对校法的底本选择,最佳者为祖本。祖本即是原稿的写定本。历来各本都是从它直接或间接传抄刊刻出来的。原稿不存,其次是初刻本。这就是校勘珍贵宋元旧刊的原则。底本确定后,再考查所用对枝本与祖本的渊源递增关系,校记异同作区别对待。与祖本同源之对枝伞主要作参答,与根本不同源之本的异同为校记重点,这样才能使校记简洁。

(2)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行文互校互证,以决择其异同,校正讹误。此法适于孤本自校。但如古籍不出一手或史源不同,则不能本校。先秦古籍大多非一时一人之所作,则不能本书前后自校。《6tZ》先秦部分多用旧文,西汉部分多用档案,且又为父子相共之作,就不能用本校法统一异同。前人用本校法取得显著成绩的宋吴经的《新唐书纠谬》和清汪辉祖的《元史本证》。其所纠谬可视为史学研究,但不能据此去改动原错:因校勘是恢复祖本原貌,而不是替原作者改错。

(3)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凡本书内容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法用力较劳,范围较广,非有较深阅历者,难以运用。

在他校中尤需注意,古人引书不严谨,常有删节和改动,又类书、古许皆经过转手,摘引亦多不严谨。除非大误或有版本根据,一般不宜以他书校改本错,可以备列异同写入校勘记以供参考。

(4)理校法。即在无祖本或他本可据,或数本互异,无所适从之时,以道理定是非的校勘法。这种方法最难,也最容易出错误。陈垣说:“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校勘之事,看似雕虫小技,仿佛人人可为,实则确非易事,它要求从事校勘之人,应具有全面的文化史知识和深厚的文

5、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二

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献学功底,才能做好。

中国文献学作业 篇2

一、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1. 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刘艳双(2010)认为传统成本法对单位产品成本高估或低估主要是由于间接费用分配不合理,结果不仅不能为市场定价提供科学有效的成本信息,产品真实的获利能力还被掩盖了;但是通过作业成本法获取的成本信息的科学性和决策有用性大大提高。刘涛(2011)同样认为在作业成本法中,有各种各样可供选择的成本动因作为分配基础,不再局限于人工工时和机器工时,成本核算的范围被大大拓宽,企业相关人员可以获得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克服了在传统成本法中不同产品对间接费用分配平均化的缺陷。

2. 作业成本法的缺陷性。

杨松令、陈放(2006)认为作业成本法重作业,轻资源,忽视了对资源成本的计算。董健(2010)指出了作业成本法的三个关键性缺陷:首先,超额或空闲的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合理计算。其次,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时要进行大量的主观判断——比如成本动因的选择——会计从业人员的主观武断性会影响到最终成本的准确性。再其次,企业要为获得作业成本归集大量信息、付出巨大代价,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则。朱璇、张田田(2011)补充说作业成本模型不仅耗时、难以控制,并且还存在分割难的问题。

二、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制造企业中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

熊焰韧,苏文兵,仇秋菊(2009)以问卷形式对国内133家制造企业作业成本法的运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国内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制造企业并不多,但是较多企业已经吸收采纳了作业成本管理的理念。国内制造企业是否采用作业成本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期间费用与间接费用所占比例以及成本结构的影响。最近三年中,作业成本法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运用地更加广泛。

2. 企业选择作业成本法时应考虑的因素。

宁亚平(2012)在考虑作业成本法适用性问题时,提出三个决定性因素:产品差异性、间接成本和市场竞争。田中禾、刘艳双、薛刘伟(2010)指出制造企业应用ABC时应考虑产品成本受扭曲的程度、对成本信息的依赖程度、现有信息系统充分性和规模这四个因素。

3. 中国制造企业作业成本法运用的困境。梁英(2012)认为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落后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叶碧玲(2008)对作业成本法在中国实施的困境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和申发:对梁英所提到的关于我国实际情况的制约,她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运用困难的原因进一步具体阐释为不发达的信息系统影响了信息的收集以及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并没有认可通过作业成本法得出的成本信息。

4. 中国制造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困境的对策。

叶碧玲(2008)对如何更好地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认为,首先要正确认识作业成本法的适用范围,兼顾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内适度实施,不要一把抓。其次,要坚持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要急于冒进。然后,要在协调管理当局的基础上加大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最后,要加快企业内部财务与业务一体化信息系统的覆盖,促进信息收集水平的提高。

三、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的不足之处

任海云、施萍(2009)认为在国内学术界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中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理论多从战术的角度进行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不是站在战略高度进行分析。目前个别学者提出了一些将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与作业成本相结合的思路与想法,但是这种结合是零散的、不够系统,在实际中的运用更少。而董健(2010)指出,作业成本法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更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动因选择标准,供会计从业人员参考,避免成本动因选择的随意性;第二是将作业成本法与包括标准成本制度在内的其他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思想综合运用。

四、文献评述

刘艳双(2010)《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应用比较》一文,以某一具体机械加工企业为例,分别核算出作业成本法下和传统成本法下产品的不同成本,做成表格,直观清晰地表明了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有说服力。不过,刘艳双没有进一步揭示出作业成本法在产品定价、质量管理、企业的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优越性,不够深入。杨松令、陈放(2006)所写的《作业成本法的八大缺陷及其解决方法》从资源成本计量的角度,指摘出作业成本法的不足之处,不过这篇文章十分深奥、晦涩,没有结合具体的实例,并且使用了大量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很难让读者产生恍然大悟、深以为然的感受。而董健(2010)在《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一文中所指出的作业成本法的缺陷则十分直白明了,但是缺乏深度,读者在阅读他的文章之前就能很容易地感知到作业成本法的这些缺陷。熊焰韧,苏文兵,仇秋菊(2009)在采用问卷调查掌握中国制造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情况之后,写下《中国企业需要作业成本管理吗?》一文。这篇文章数据详实,表格运用恰到好处,结论全面清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我发现他们的问卷调查从样本的选择到结果的分析都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这是针对制造企业作业成本法应用现状的调查,但是,在实收的257份样本中,制造企业只有134家;其次,间接费用比例高低与当前采用作业成本法之间并没有通过统计显著性检验;然后,分析规模和地区对作业成本法运用的影响没有结合具体样本,含有主观判断的成分;再其次,文章的最后没有附上调查问卷,让人无法得知问卷题目的设置是否科学。宁亚平(2012)《作业成本法适用条件调查研究》中,对适用作业成本法三个因素的得来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包括怎么获取数据,依据什么建立模型以及怎么建立模型,十分有说服力。不过,这是他在澳大利亚读博士期间所做的研究,数据来源于澳大利亚的18家制造企业和11家银行。他说虽然数据来源于澳大利亚,但是是从经济维度分析模型,经济、政治、文化的背景也没有在相关指标的构造过程中涉及到,所以在我国或其他国家的企业或机构中,该模型也是适用的。但是,我认为这点值得商榷,模型结论在中国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的探讨。田中禾、刘艳双、薛刘伟(2009)则是在《作业成本法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一文中直接给出了适用性应考虑的四个因素,他们的观点与宁亚平的观点互相照应,互有补充,但是他们并没有像宁亚平那样对要素如何得来进行详细说明。叶碧玲(2008)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的困境与对策》一文中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在中国运用困境的八点原因和八个相应的解决措施,所列举的原因及措施十分全面详尽,但是2008距今已有八年,其中一些观点难免有些落伍,比如现如今企业的信息化是大势所趋,不发达的信息系统和硬件障碍已经不会是影响作业成本法运用的关键因素。我认为有必要进行最新的调查,以掌握作业成本法应用困境中最具有相关性和重要性的原因。任海云、施萍(2009)在《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综述》一文中指出作业成本法研究现状中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将作业成本法与具体企业结合起来的实证研究较少。但是,我阅读了大量相关论文后发现对作业成本法在具体企业应用的实证研究还是很多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包括制造业、物流行业、服务业均有所涉及,其中数制造企业为最。我认为,在各位学者近年来的努力之下,作业成本法缺乏实际应用的这个理论研究不足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反倒是董健(2010)在《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中提出的三点不足值得我们深思:没有一个成本动因的选择标准,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会是混乱的;没有将作业成本法与其他先进管理方法的结合,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将是零散的。在这方面,理论界还需要多多努力,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中国文献学入门书举要 篇3

《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台北木绎出版社1988年版/收入《张舜徽集》(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张舜徽(1911-1992),湖南沅江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献学》是其文献学方面的代表作,该书分12编,第一编绪论阐述了文献学的范围和任务,古代文献的材料与散亡等。其余各编分别叙述了古代文献的著作、编述体例,钞撰,写作的模仿、讹托、类辑,文献的版本、校勘、目录、注释、翻译、考证、辩伪、辑佚等,对前人整理文献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历代校雠学家整理文献的业绩,都作了总结,最后就文献整理的目的、任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过去称的校雠学,相当于今天的文献学。文献学的主要任务是继承过去校雠学家的方法和经验,对现存文献进行整理,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并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让人们使用更为方便。该书构建了古典文献学的规模,并成了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范式。

《汉书艺文志通释》,张舜徽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收入《张舜徽集》(第一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内容有四:前人之说有可取者,悉甄采之;句读之有误者正之;史证之偶疏补之;间附论说以评断之。

《四库提要叙讲疏》,张舜徽著,1947年作,收入《旧学辑存》,齐鲁书社1988年版/台北学生书局2002版/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该版有附录《初学求书简目》/收入《张舜徽集》(第三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其时,作者在兰州大学讲“国学概论”,即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叙》四十八篇为教本。该书首取提要叙加以讲解,“次采史传及前人旧说藉资说明,末乃附以愚虑所及而讨论之。当时诸生各有所记,详略不同。迨讲毕,始自录所言,述为《讲疏》。”(《自序》)

《中国目录学史论丛》,王重民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王重民(1903--1975),河北高阳人,北京大学教授。这本书收入作者1962年讲授中国目录学史课程讲义及其所发表的目录学史论文。

《中国古文献学史》,孙钦善著,中华书局1994年版

孙钦善,北京大学古文献学教授。该书分上、下两册,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七章。各章论一代古文献学概况以及文献整理概况,代表性的古文献学家和他们在古文献学上的成就。全书论及重要专题三十余个,有代表性的古文献学家上百人,对于古文献学及古文献学史均有建树。

郑伟章,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所谓“文献家”,指那些在藏书、校书、勘书、刻书、辑书和书目题跋等方面有成绩者。全书分上、中、下三册,收罗自清初钱谦益以迄现代1500余人,大体依传主生年排次先后。其书体例,先述其生平事迹和文献建树,所刻所辑书目录,并详考其人藏书、读书、校书和刻书处所,收藏印章和书目题跋,及其所藏的珍本秘籍的承传源流,最后于尾注标明引文文献和参考书目的出处。

《中国文献史》(第一卷),王余光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该书是《中国文献史》的前两编(绪论和先秦文献)。绪论部分讨论中国文献学与文献史的相关理论问题。先秦文献从物质形态上依次论说汉字的发明及甲骨文、青铜铭文、石鼓文、盟书、简牍和帛书,然后是从内容上介绍先秦的重要典籍,最后则是谈先秦时期的文献编纂、整理与收藏。书最后还附有《先秦文献大事记》。

《中国历史文献学》,王余光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台北天肯文化事业出版公司1995年版

该书介绍了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基本内容,文献整理的思想和方法等基本问题。是国内出版较早的一种专科文献学书籍。

文献检索作业 篇4

一、课题名称:预应力技术的应用

二、检索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的技术也变得越来越先进,诞生了不少新型的技术,预应力技术就是其中一种。预应力技术不仅使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而且节省了工程的材料,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同时,预应力技术还增强了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和可靠度,为整个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通过本校纸本图书馆藏目录、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三种资源,查找与预应力技术应用相关的文献。

三、检索词:

中文:预应力技术、建筑施工、发展、应用、预应力材料。

外文: prestressed technology、Building construction、development、application、Prestressed materials.四、资源检索

1、查找本校纸本图书馆藏目录

(1)检索途径(字段): 题名

(2)检索式(检索词、字段、检索组配算符构成):(题名=预应力技术应用)AND

(3)检中数量: 21条

(4)检中结果列举:

①李晨光.体外预应力结构技术与工程应用[R].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②田奇.钢筋及预应力机械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③杨勇新,李庆伟.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R].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4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预应力技术专家组.预应力工程实例应用手册[R].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2、查找中文数据库

(1)检索数据库名称:CNKI中国知网

(2)检索途径(字段): 主题、关键词

(3)检索式:(主题=预应力技术应用)AND(关键词=建筑施工)

(4)检中数量:36

(5)检中结果列举:

①钟向荣.浅析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2,5,102-103.②王中宇,付强.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民营科技,2010.2,224.③秦国龙.后张法预应力技术在建筑施工实践中的运用与探索[J].2007,24,63-65.○4林远征.发展高效预应力技术的有效技术组织措施[J].1994.3,11-13.3.查找外文数据库(要求:在SCI、、Springer、Ebsco、Emerald、ASCE、WSN等本校图书馆数据库中任选1个,其他要求同1)

(1)检索数据库名称:EI

(2)检索途径:主题、关键词

(3)检索式:(主题= prestressed technology)AND(关键词= application)

(4)检中数量:

(5)检中结果列举(以标准参考文献格式列出结果3个以上):

①Du Xiu-Li,Zhang Jian-Wei,Deng Zong-Cai.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strengthening RC structure with prestressed FRP[J].Gongcheng Lixue/Engineering Mechanics,2007,24:62-74.②Waaser Erich,Wolff, Reinhard.New Prestressed Concrete Technology[J].Beton Dusseldorf,1986,36: 245-250.③Wu Zhipeng1,Yang Xuedong1,Bao Lei.Application research of prestressed high strength concrete pipe pile in construction[C].Germany: Trans Tech Publications,2012: 1393-1396.○4 Terato, Y.Application of hollow prestressed concrete panel for planting wall panel[J].AIJ Journal of Technology and Design,2007,13:29-32.五、文献综述

经过查阅资料,不难看出国内外预应力技术主要有如下研究:

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迫切要求恢复战争刨伤,从西欧迅速发展起来的。半个多世纪以来,从理论,材料,工艺到土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部分预应力概念的逐步成熟,突破了混凝土不能受拉与开裂的约束,大大扩展了它的应用范围。目前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土建工程最主要的一种结构材料,而且预应力技术已扩大应用到型钢,砖,石,木等各种结构材料,并用以处理结构设计,施工中用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各种疑难问题。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的起步比西欧大约晚10年,但发展迅速,应用数量庞大。我国近年来在土木工程投资方面,建设规模方面均居世界前列。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预应力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近来二三十年来,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发展很快,无论在桥型,跨度以及施工方法与技术方面都有突破性发展,不少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修建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应力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预应力混凝土除用于楼盖外,有时还用来解决大跨度、大空间部位柱网转换时的转换梁、转换桁架,以及复杂柱网情况下的转换板。此外,小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外墙用的装饰保温复合预应力混凝土墙板等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饰面保温复合墙板在满足建筑外墙装饰的多样性、耐久性的同时,又在保温节能、工业化生产、快速施工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预制预应力构件和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高层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也用于解决抗震问题。当前国际混凝土结构工程界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震问题给予了重视。日本在神户大阪地震之后,结合混凝土结构,包括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的实际表现进行了调查并作了大量研究工作。其它国家也作了不少研究工作。研究表明,预应力结构在地震区是能够应用的,和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一样,需要的是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采用竖向预应力加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提高结构抗震性能;采用竖向预应力的混凝土结构,可以提高结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并在地震之后又能很快的复原;在地震作用下,预制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会发生屈服、产生塑性铰、提高整个结构的延性和耗能能力而避免损坏,因而具有良好抗震性能。

预应力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总要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材料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开发研究有效地利用工业废料,减少硅酸盐水泥熟料用量的技术;关注降低单位混凝土水泥用量,利用工业废料有效改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延长基础设施使用寿命的技术等,是混凝土材料技术发展的总趋 势。

2)钢筋及预应力筋材料钢筋材料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强度逐步发展至400~500MPa;预应力材料除了目前使用的高强度钢材外,新型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酯纤维类非金属预应力筋等产品将得到应用。

3)预制混凝土技术将得到大量推广应用。

对于我国而言,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阔。因此应加强提高预应力技术水平的科研工作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预应力混凝土工程的研究相

高分子专业的文献作业 篇5

一、1)
题名/责任者 题名 责任者: 责任者 ISBN 号: 出版发行项: 出版发行项 载体信息: 载体信息 现代营养学(美)B.A.鲍曼, R.M.拉塞尔主编 7-5025-5651-6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942 页 27cm CNY125.00

中图图书分类法类 R151 号: 论题主题: 论题主题 营养学

索书号 R151/1001 R151/1001 R151/1001 R151/1001

馆藏地 启秀综合书库 启秀综合书库 启秀综合书库 启秀综合书库

书刊状态 可借 可借 可借 可借

书刊当前借阅状 态 在馆 在馆 在馆 在馆

2)作者:方明建郑旭煦主编 页数:313 出版日期:2009.1 主题词:化学-关系-社会生活-高等学校-教材 中图分类号:O6-O5 中图分类号:
第 1 章绪 论 ·13· 最终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在一个不燃烧化石燃料来提供能源的世界上使生活正 常运转。这些挑战和机遇非常清楚地摆在面前。当还在燃烧煤炭等碳氢化合物 时,我们就必须学会如何去处理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必须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以及消除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对环境有害的副产品。我们需要设计出更好地利用 太阳能的方法,如发展更为稳定、廉价的材料和方法来捕获太阳能,研制出实用的 电池把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需要设计廉价、需要用燃料电池技术代替燃烧工艺,同时也需要解决如何运输和存储氢气的问题;高能量密度、可快速再充电储能电 池,使电动汽车真正实用化,以取代汽油内燃机;需要改进隔膜、催化剂、电机和电 解质,发展实用的、更为廉价和稳定的燃料电池.

二、1)
逻辑 检索项 检索词 词频 扩展 错误!未 错误!

错误!错误!未找到 引用源。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 错误!引用源。引用源。

找到引用 源。在结果
中检索

错误!错误!未 找到引用 源。
从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更新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范围错误!未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找到引用源。匹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排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每页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英扩展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未找到引用源。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共 70 条记录
【英文篇名】 【作者中文名】

Conductive Properties of PEDOT/PSS Films Deposit ed by Ink-Jet Printing
景亚霓;胡文华;张平;魏志芬;唐正宁;钟传杰;JING Ya-ni 1;HU Wen-hua1;ZHANG Ping1;WEI Zhi-fen2;TANG Z

【作者英文名】

heng-ning1;ZHONG Chuan-jie1(1.Jiangnan University;Wuxi 2141 22;China;2.Xi an XD Power Rectifier Co.Lid.;Xi an 710077;Chin a);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西安电力整流器有限责任公司;液晶与显示, Chinese Journal of Liquid Crystals and Displays, 编辑部

【文献出处】

邮箱 2010 年 05 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 来源刊 CJFD 收录刊

【关键词】 【英文关键词】

PEDOT/PSS;喷墨印刷;导电聚合物薄膜;导电性能;PEDOT/PSS;inkjet printing;conducting polymer film;conductive p roperties;

打开全文,复制一段;喷墨印刷技术在超高频天线制作中的应用,理论上分析了超高频天线的结构、电感值和喷 墨膜层厚度,由此引入分析影响墨滴铺展因素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软件模拟的方法来 分析,借助软件中的VOF 模型数值模拟和分析墨滴速度、墨滴大小对墨滴碰撞铺展过程的影响 情况,结果发现只有控制好影响墨滴碰撞铺展的因素才有可能印刷出性能(导电性等)良好的 超高频天线。提出了一些墨滴速度、墨滴尺寸的控制标准,如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墨滴 的速度最好越小,以免发生墨滴的反弹、飞溅等不良的现象;根据具体条件确定合适的墨滴速 度大小。刊名:高分子学报
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会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周期:第十期

出 版 地:

北京

1000-3304 国内统一刊号:CN 11-1857/O6

2)2009 年 06 月 3)(3)高分子材料研究 课程的单独设立, 有利于学生基础理论、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知识的完善, 有利
于฀ 高分子材料科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同时, 有利于促进实验课程教学和工程教育的改革和 创新, 也有利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中研究型和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从而, 为全国兄弟院校的高分子材料 方面的相关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 考.三、1)

2)浅谈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许 锦 科 技 情 报 开 发 2007/1 及其实现途径 彪 与经济 8 3)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 图书馆检索技能发展和演变过来的,最早是由美国信息

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随着大学生所处的教学环境、社 会环境、就业环境等的变化, 高校图书馆读者教育的目标和途径也应随之做相应 的调整。应加强大学生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稀土元素
)*(机构=南京大学)*全部期刊*年=1989-2011

四、1)检索条件:

共 82 条

2)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泥晶白云岩红层的地球化学特 周 新 源、杨 文 现代地质-2009 年 4 期 静。。征与成因 全文快照
3)泥晶白云岩红层U,Mo含量亏损,指示了该白云岩形成于氧化环境,与色泽较红相一致;稀土元素特征 上,该泥晶白云岩红层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特征,但是在陆源碎屑的影响下,常出现中稀土元素富集的" 帽"型特征;可能为成岩作用过程中热液改造的结果;由于泥质矿物的存在,潮上带白云岩比值一般比同期海水 值偏高。钻孔岩芯观察及岩石学分析表明,该白云岩伴随有纤状石膏假晶与陆源石英碎屑为主要特征。地球化 学分析结果表明,该白云岩具有固有属性的CaO%,MgO%含量正相关特征,因此,塔里木盆地中寒武统泥晶白云 岩红层属于典型的潮上带Sabkha型沉积的"原白云石"。

中农大 文献检索1-4作业 篇6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是检索出的相关信息量与检索出的信息总量的百分比。

A.查准率

B.查全率

C.误检率

D.漏检率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2.布尔逻辑表达式:转基因AND食品安全的检索结果是()

A.转基因食品安全方面的文献

B.转基因的文献

C.食品安全方面的文献

D.转基因或食品安全方面的文献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3.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为()。

A.零次文献

B.一次文献

C.二次文献

D.三次文献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4.下列文献中不是一次文献的有()。

A.期刊论文

B.专利文献

C.科技报告

D.教科书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5.以简明扼要的文字摘述文献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观点、研究方法、数据、结论等的检索工具是()。

A.目录

B.题录

C.索引

D.文摘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6.布尔逻辑表达式:“A OR B”或“A+B”表示查找出()。

A.含有A、B之一或同时包含AB两词的文献

B.含有这两个词的文献集合

C.含有检索词A而不含检索词B的文献

D.含有检索词B而不含检索词A的文献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7.CNKI数字资源中能够检索到期刊论文的数据库是()。

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B.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D.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8.可检索到国家及各省市地方统计机构的统计年鉴、海关统计、经济统计快报等月度及季度统计资料的数据库是()

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B.中国统计数据库

C.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

D.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9.书目查询主要通过()

A.搜索引擎

B.期刊论文数据库

C.各大学图书馆或情报部门的书目查询系统

D.学位论文数据库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0.欲检索有关“水分胁迫对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其检索策略为()

A.小麦*玉米*水分胁迫*产量

B.(小麦+玉米)*(水分胁迫+产量)

C.(小麦+玉米)*水分胁迫*产量

D.小麦+玉米+水分胁迫+产量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1.文献检索主要是获取()

A.期刊论文

B.会议论文

C.图书或期刊的馆藏信息

D.学位论文

E.统计数据

参考答案:A, B, D, E 您的答案:A, B, D, E

12.文摘数据库的主要字段包括()

A.论文的题目

B.论文作者

C.文献出处

D.期刊的馆藏信息

E.论文摘要

参考答案:A, B, C, E 您的答案:A, B, C, E

13.目录的著录项目包括()

A.出版物题名项

B.责任者项

C.出版项

D.论文摘要

E.稽核项

参考答案:A, B, C, E 您的答案:A, B, C, E

14.书目查询主要通过()

A.搜索引擎

B.期刊论文数据库

C.各大学图书馆或情报部门的书目查询系统

D.学位论文数据库

E.会议论文数据库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5.通过百科全书可以查到的资料有()

A.基本概念

B.期刊论文

C.统计资料

D.学位论文

E.重大事件

参考答案:A, C, E 您的答案:A, C, E

16.常用的参考工具书有()

A.百科全书

B.字典词典

C.教科书

D.检索刊

E.年鉴

参考答案:A, B, E 您的答案:A, B, E

17.专利具有的特点()

A.独占性

B.地域性

C.共享性

D.可无偿使用性

E.时间性

参考答案:A, B, E 您的答案:A, B, E

18.中国专利的类型有()

A.发明专利

B.植物专利

C.工业产权

D.外观设计

E.实用新型

参考答案:A, D, E 您的答案:A, D, E

19.中国期刊数据库采用分类检索时,所使用的分类法为()

A.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B.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C.国际专利分类法

D.杜威分类法

E.国际十进分类法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2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检索入口()

A.刊名

B.篇名

C.作者

D.关键词

E.基金

参考答案:A, B, C, D, E 您的答案:A, B, C, D, E

第2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是检出的相关文献与检出的全部文献的百分比。

A.查准率

B.查全率

C.误检率

D.漏检率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布尔逻辑表达式:在职人员NOT(青年AND教师)的检索结果是()

A.检索出除了青年教师以外的在职人员的数据

B.青年教师的数据

C.青年和教师的数据

D.在职人员的数据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3.文献信息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物质载体和信息符号。

A.纸张

B.磁盘

C.信息内容

D.文字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4.布尔逻辑表达式:“A AND B”或“A×B”表示查找出()。

A.含有A、B之一或同时包含AB两词的文献

B.含有这两个词的文献集合

C.含有检索词A而不含检索词B的文献

D.含有检索词B而不含检索词A的文献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5.书目数据库主要提供的是()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零次文献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6.利用选定的检索工具由近及远地逐年查找,直到查到所需文献为止的检索方法是()

A.倒查法

B.顺查法

C.追溯法

D.抽查法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7.书目信息检索的目的是获取()

A.期刊论文

B.会议论文

C.所需要的图书或期刊的馆藏信息

D.学位论文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8.欲检索“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快速检测”方面的论文,检索策略应为()

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

B.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

C.(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

D.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快速检测)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9.手册的基本特点是()

A.侧重揭示文献内部特征

B.内容新颖,连续出版

C.著录内容标明出处

D.所收资料侧重基础知识,注重实用性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0.可检索专家个人信息的数据库是()

A.中国人物库

B.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C.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D.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1.线索性工具书用于查找文献线索,它包括()。

A.名录

B.索引

C.文摘

D.书目

E.辞书

参考答案:B, C, D 您的答案:B, C, D

12.工具书排检法主要有三大系统,它们是()。

A.字顺法

B.形序法

C.类序法

D.自然顺序法

E.音序法 参考答案:A, C, D 您的答案:A, C, D

13.书籍内容索引的种类包括()。

A.书名索引

B.主题索引

C.字词句索引

D.专名索引

E.人名索引

参考答案:B, C, D 您的答案:B, C, D

14.名录按其内容可分为()。

A.机构名录

B.人名录

C.地名录

D.其他事物名录

E.通讯录

参考答案:A, B, C, D 您的答案:A, B, C, D

15.表谱的类型一般包括()。

A.年表

B.纪元年表

C.历表

D.纪事年表

E.专门性表谱

参考答案:A, C, E 您的答案:A, C, E

16.三次文献主要包括()

A.年鉴

B.述评

C.综述

D.百科全书

E.文摘

参考答案:A, B, C, D 您的答案:A, B, C, D

17.二次文献主要包括()

A.文摘

B.索引

C.手册

D.书目

E.年鉴

参考答案:A, B, D 您的答案:A, B, D

18.工具书的特点有()

A.具有查考性,拥有大量的资料供人们查考,以解决有关疑难问题

B.对问题或学科作具体论述,提供比较系统的知识和观点

C.具有概括性,把收集起来的资料加以取舍、排比或作精要论述

D.按问题或学科本身的系统分章、分节论述

E.容易检索,有一定的编排体例,或按部首、或依笔画、或按字母顺序等

参考答案:A, C, E 您的答案:A, C, E

19.文献型数据库是以文献的形式存贮,包括()。

A.一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

B.数据型数据库

C.二次文献

D.事实型数据库

E.概念数据库

参考答案:A, D 您的答案:A, D

20.非文献型数据库是指能直接提供原始资料或具体数据的数据库,用户不必再查阅其他信息源,包括()

A.事实型数据库

B.一次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

C.概念数据库

D.事实型数据库

E.图像数据库

参考答案:C, E 您的答案:C, E

第3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下列()属于零次文献。

A.《白腹锦鸡的血细胞观察》 B.《工程索引》

C.《中国百科全书》

D.实验数据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下列()属于一次文献。

A.《海南4种菊科野菜的营养成分测定》 B.《SCI索引》

C.《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D.实验数据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3.下列()属于二次文献。

A.《山药淀粉加工特性研究》 B.《CABI数据库》

C.《中国百科全书》

D.实验数据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4.下列()属于三次文献。

A.《毛竹光响应模型适用性分析》 B.《中国生物学文摘》

C.《北京百科全书》

D.实验数据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5.S1农业基础科学是农业科学的()。

A.一级类目 B.二级类目 C.基本大类 D.三级类目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6.工具书的阅读特点是()。

A.从头到尾、逐字逐句阅读的B.查考,以解决有关疑难问题

C.教师用于讲授

D.提供比较系统的知识和观点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7.年鉴内容所反映的时间是()。

A.封面页年代的上一年 B.封面页年代的当年

C.封面页年代的近五年 D.封面页年代近十年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8.检索有关食品安全标准的课题,检索式应该是()。

A.食品安全 and 标准 B.食品安全 or 标准

C.食品安全 not 标准 D.食品安全 with 标准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9.布尔逻辑算符不包括()。

A.逻辑与 B.逻辑或 C.逻辑非 D.位置算符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0.特种文献不包括()。

A.专利文献 B.会议文献 C.期刊论文 D.标准文献能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11.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可通过以下检索方式进行,其中系统默认的是()。

A.快速检索 B.传统检索 C.高级检索 D.分类检索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2.从CNKI数据库中记录以下字段,()是跟查找原文无关的。

A.题名 B.作者 C.作者单位 D.发表时间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3.在下列()字段进行检索所获文献量最大。

A.关键词 B.题名 C.文摘 D.全文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4.在下列()字段进行检索所获文献准确率最高。

A.关键词 B.题名 C.文摘 D.全文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5.下列()不是专利文献所具有的。

A.申请号 B.专利号 C.公开号 D.ISBN号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6.专利是受到国界与时间限制的。()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7.发明专利是国际上公认的应具备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新产品或新方法的发明。()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8.题录格式著录项目包括:文献篇名、著者、刊名、年、卷、期、页码、语种等。()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9.工具书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或学科作深入的论述,以阐明作者的观点,内容一般比较连贯完整。()A.对 B.错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0.工具书广采博收,旁征博引,大多是把收集起来的资料加以取舍、排比或作精要论述,因此内容比较广泛概括。()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第4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百科全书是汇集人类已有知识、加以整理和概述,并提供学习和检索的工具书。()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2.手册是汇集某一学科或某一主题需要经常查考的资料,供读者随时翻检的工具书。()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3.手工检索的特点:查找迅速,效率高、检索范围全面,主题广泛。()A.对 B.错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4.布尔逻辑算符中的逻辑与(逻辑乘),用“OR”或“+”表示。()A.对 B.错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5.后截词是将截词符号放在一个字符串的后方(右方),满足截词符左方所有字符的记录都为命中记录,即前方一致。()

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6.选词、逻辑组配、检索途径等可影响查全率。()A.对 B.错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7.数据检索可以检索到的内容包括()。

A.查找数值 B.文献 C.公式 D.查找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 E.人名录

参考答案:A, C 您的答案:A, C

8.文献检索可以检索到的内容包括()。

A.查找数值 B.期刊论文 C.专利文献 D.公式 E.公司地址

参考答案:B, C 您的答案:B, C

9.事实检索可以检索到的内容包括()。

A.期刊论文 B.查找某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过程

C.公式

D.某一机构或人物的基本情况等 E.公司地址

参考答案:B, D, E 您的答案:B, D, E

10.文献题录的主要著录项包括()。

A.文献篇名 B.著者 C.刊名、年、卷、期、页码 D.摘要 E.全文

参考答案:A, B, C 您的答案:A, B, C

11.检索工具的质量评价标准是()。

A.学科收录范围 B.报道速度 C.检索途径 D.期刊价钱 E.出版商

参考答案:A, B, C 您的答案:A, B, C

12.《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检索途径是()。

A.分类检索 B.音序检索 C.笔画检索 D.外文检索 E.英文检索

参考答案:A, B, C, D, E 您的答案:A, B, C, D, E

13.计算机检索的特点是()。

A.查找迅速,效率高

B.检索范围全面,主题广泛

C.使用方便,功能完善 D.数据更新快,实时性强

E.费用高

参考答案:A, B, C, D 您的答案:A, B, C, D

14.文献型数据库主要以文献形式存贮,包括()。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零次文献 E.口头信息

参考答案:A, B, C 您的答案:A, B, C

15.CNKI包括的数据库有()。

A.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B.中国专利

C.国家图书馆书目数据库

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E.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参考答案:A, B, D, E 您的答案:A, B, D, E

16.布尔逻辑算符包括()。

A.逻辑与 B.逻辑或 C.逻辑非 D.位置算符 E.截字符

参考答案:A, B, C 您的答案:A, B, C

17.CNKI的检索功能设置包括()。

A.简单检索 B.标准检索 C.高级检索 D.专业检索 E.顺时法

参考答案:A, B, D, E 您的答案:A, B, D, E

18.特种文献包括()。

A.专利文献 B.会议文献 C.期刊论文 D.标准文献 E.学位论文

参考答案:A, B, D, E 您的答案:A, B, D, E

19.如果检索结果太多,可以通过()方法减少检索结果。

A.减少检索词 B.增加检索词 C.限定字段 D.限定年限 E.换库

参考答案:B, C, D 您的答案:B, C, D

20.可以通过以下()进行专利检索。

A.申请号 B.专利号 C.公开号 D.ISBN号 E.以上全是

中国文献学作业 篇7

一.《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材中体现的实践性

中国古典文献学的教材林林种种, 各有特色。华师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是以张三夕教授主编的《中国古典文献学》为教材进行讲授的。该教材2003年初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后被教育部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国家级精品教材。2007年出版第二版后, 大约每年重印一次, 每次印刷1万册, 可见其广受欢迎。我们之所以选择该教材进行讲授, 是因为该教材体例新颖, 立足于传统理论, 又面向现代化, 体现了很强的实践性, 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特征相匹配。该教材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在教材章节内容设置上, 除了重点讲述目录、版本、校勘、辨伪和辑佚五个分支外, 还“突出地将标点、注译和检索这三类大众应用型知识纳入教材之中。”[1]“标点、注释、翻译和检索, 是本科生和普通读者阅读和利用古典文献时遭遇的最直接的问题。它关系到古典文献的基本效用。”[2]如第七章第二节介绍了古籍标点致误的类型和原因以及古籍标点的几种方法, 便于学生在阅读古书时, 正确地句读、理解文章意思, 提高学生阅读古典文献的基本功。第八章第二节详细介绍了注释的名称及其术语, 这对于学生选择和阅读注书类典籍同样有很大帮助。另外, 古典文献的检索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检索和电子文献检索。第九章第一节按检索的对象从书名检索、人名检索、地名检索和字词句检索四个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并提供了各种工具书索引书目, 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参考使用。传统纸质文献的检索学习也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华师图书馆八楼古籍藏书处的古籍文献资料。除了传统纸质文献, “在电子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电子文献已成为学生和普通读者经常阅读和利用的文献, 但是电子文献资源也是良莠不齐的, 这就需要文献工作者及时给予指导, 推介一些资源优异而稳定性强的最新电子文献。”[3]该教材从光盘数据库和网络数据库两大方面介绍了目前使用率比较高的几种大型数据库, 如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四部丛刊》电子版、古籍书目检索网络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检索网络数据库等, 并详细讲解了检索方法和注意事项。特别提出“不论检索光盘还是网络中的数据, 如果要正式引用, 务必要校核书籍的原文。”[4]这也体现了文献学的严谨性。古典文献检索的介绍便于学生在学习中快捷、有效地查阅文献数据, 进行实践性学习。

第二, 传统文献学知识叙述注重方法介绍和技能的培养。除了以上标点、注译和检索三章体现的实践性特征, 在其他五个传统文献学分支的介绍中也突出了对方法的介绍和学生技能的培养。首先, “就方法而言, 中国传统文献学的目录、版本、校勘、辨伪和辑佚等主干知识本身就是整理文献的方法, 同时, 这些方法本身也表达了一种学术观点, 一种对古代学术的看法和主张, 一种处理历史文化的技能。所以中国古典文献学并不是纯客观的学问, 它本身就是方法、观点和技能。”[5]因此学生在学习这五部分理论知识的同时就是在学习整理古典文献学的方法和技能。如第三章第四节对“版本的鉴别和选择”进行了详细介绍。从版本形式、书籍内容和前人研究成果三方面介绍了鉴别版本的方法, 便于学生鉴别古籍版本, 选择善本进行阅读和使用。第四章“古典文献的校勘”第三节借鉴陈垣先生在《校勘学释例》中总结的《校勘四例》对校勘的主要方法的叙述, 从对校、本校、他校和理校对校勘方法进行详细介绍。第五章中也提到了辨伪的方法和要点。第六章古典文献的辑佚中提到了辑佚的基本方法:“从佚文献的认定、佚文献的搜辑、辑佚的主要资源、辑佚文献的整理”[6]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方法介绍。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 该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文献整理方面操作性强的实用技能。

第三, “在教材体例上的创新, 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多元化培养目标的现代教育观念。”[7]教材在每一章正文后设计了“关键词、思考题、练习题和进一步阅读文献”。其中“关键词和思考题”, 便于指导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温故而知新。“进一步阅读”则为学生提供相关理论书籍, 帮助学生扩充知识面, 增长知识。而“练习题则集中体现了编者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师生互动的教学观念”。[8]如, 教材“第二章古典文献的目录”这一章节后的练习题中要求学生“在阅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或《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的基础上, 自撰一份专题书目提要 (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兴趣或毕业论文选题确定专题, 所介绍文献应自成系列, 并不少于五种图书) ”。[9]从这一练习题就可以看出教材在这一板块编写上, 要求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研究,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比如, 在第七章讲解完“古典文献的标点”, 我们配合教材后的练习题2, 要求学生“利用《四库全书》电子版打印一部唐宋笔记小说发给学生标点 (每个学生分几页) , 做完后合在一起就成了一部唐宋笔记标点本。最后请老师讲评。”[10]这一练习题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 学生可以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实践课堂学习的标点古籍的方法, 在老师讲评中又能更深地体会标点的重要性, 更好掌握古典文献标点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参与一部古籍的标点工作, 可谓一举两得。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实践教学

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 “中国古典文献学”授课时间只有短短的36个课时, 而这门课程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的知识范围是很广泛的。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原则, 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避免教师单向性“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以启发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采取教师课堂教授和学生课后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吸引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最终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能对古典文献学中的目录、版本、校勘、辨伪、辑佚等理论知识都有清楚的认识并能实际运用, 有利于日后的专业发展。

(一) 教师课堂提问

我们在“中国古典文献学”这门课程的教授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启发式实践教学, 这突出体现在“教师课堂提问”环节中。每堂课之后我们都会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根据课后关键词、思考题、练习题复习已学内容, 有时也会列出一些重要的文献学著作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亲身阅读古籍文本, 第二次上课时我们会首先提问学生, 了解学生是否自学, 自学的效果如何, 自学后有哪些收获, 发现哪些相关问题等等。这种紧张而又活泼的带有研讨性质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引导所有学生复习了已学内容, 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带着问题学习的良好习惯。

比如我们在讲授完目录学一章后及时让学生课后自行复习目录学一章, 第二次上课分别就“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叙录”、“六分法”、“四分法”、“史志目录”、“四家目录”、“《七略》与《别录》的关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目录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经部”等提问12位同学, 通过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补充的互动性课堂环节, 学生不仅很好地回馈了自己的自学成果, 也很好地复习了目录的定义、结构、历史演变、类别以及作用等理论知识, 真可谓是取得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二) 学生亲身阅读古籍文本

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自行复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更强调学生应该通过亲身阅读文本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将教材内容完全消化并内化自己的知识储备, 同时提高阅读古典文献的实际能力。比如, 我们在讲授完教材“目录学”的理论知识后, 便立即布置学生们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根据个人兴趣在《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种目录书中任选一种阅读并写下阅读心得。第二次上课时我们发现有几位同学都阅读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的“小说家”部分, 于是我们建议这几位同学在课堂上分享并讨论各自的读书体会, 借此引导学生培养讨论交流的良好读书习惯。而且, 我们也发现有同学将《汉书·艺文志》的《诗赋略》、《隋书·经籍志》的《楚辞类小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楚辞类小序》进行对读, 从中基本了解楚辞的发展源流。可见这位同学是将所学目录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读书实践中了。其实,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读书实践, 不仅自觉地体会到了《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中国古代目录的分类沿革中各自不同的重要地位, 也深刻地感受到古典目录“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重要作用。总之, 学生亲身阅读古籍是本课程教学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实践性环节。

(三) 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PPT图片展示和现场实物演示等手段辅助教学

古典文献学中的目录、版本、校勘等知识都具有很强的专业理论性,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口头讲解以外还积极利用多媒体PPT图片展示和现场实物演示等手段, 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PPT图片展示给人以具象感, 往往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 活跃课堂氛围, 改善教学效果。比如, 我们在“第一章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的PPT课件中就插入了刻有甲骨文的龟甲实物、《甲骨文字典》书影、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石鼓实物、唐代墓碑文、郭店楚简、马王堆汉墓《老子乙本》等多张图片,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加深了学生对古典文献甲骨、金石、竹帛、纸张等多种载体的印象。再比如, 我们在讲授“版本的鉴别与选择”时提到“看版式”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方法。但现在学生所接触的书大多是现代书, 版式与古籍不尽相同, 所以我们在PPT课件中首先插入了“雕版文献版式示意图”, 介绍版面、栏线、行款、版心等, 我们还结合多种古籍的书影图片向学生演示版式中单鱼尾、双鱼尾、顺鱼尾、逆鱼尾的区别。通过这些具体的PPT图片, 学生们真正认识了古籍的版式, 而不只是靠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和老师口头上的解释凭空想象。

如果说丰富的多媒体PPT图片为理论性较强的古典文献学课堂增添了生动具体的例证的话, 那么现场实物演示则更加体现了我们授课的实践性特点。比如, 在讲授完古籍纸书的装式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布置同学们课后动手, 用现代人的材料还原古代纸书的装式, 开展了一次手工制作纸书装式的竞赛活动。同学们踊跃报名参加。他们在课下制作了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七种纸书装式。在下堂课授课前, 同学们一一展示了他们的杰作, 我们选出了十位学生代表对这些作品进行投票, 选出了制作最好的, 最符合课本上介绍的各种纸书装式特点的前三名, 并颁发了一些小礼品, 以资鼓励。同学们兴致勃勃,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一活动, 既让同学们在实践动手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了七种古籍装式的优缺点及其之间的区别, 又增强了同学们对古典文献的兴趣, 可谓一箭双雕。学生们对这种实物制作、现场演示和知识讲解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反响很好。

(四) 文言文标点翻译训练贯穿课堂教学

要阅读古籍文献首先就是要对文言文进行句读并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因此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始终重视学生古文今译能力的训练。教材当中已经适当地选入一些古典文献段落, 这就为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言文翻译实时训练提供了极大便利。比如, 我们在讲授目录学中“一书目录”时, 让学生朗读并翻译《易经·序卦》中的一段、《史记·太史公自序》中的选段、《汉书·叙传》中的选段[11], 之后我们会对学生的译文进行评点补充,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仅对古籍中“一书目录”的发展源流、体例等基本的理论知识都有了较深的体会, 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提高文言文标点翻译的能力。

再比如, 我们在讲完“版本学”的理论知识后, 让学生翻译并解答第一道课后练习题:

陆游《老学庵笔记》云:“三舍法行时, 有教官出《易》义题云:‘乾为金, 坤又为金, 何也?’诸生乃怀监本至廉前请云:‘题有疑, 请问。’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 固不敢。今乃私试, 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 诸生徐出监本, 复请曰:‘先生恐是看了麻沙本, 若监本则坤为釜也。’”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12]

这则故事讲教官读的是麻沙本, 里面是“乾为金, 坤为金”, 而诸生根据所读的监本记载的“干为金, 坤为釜”提出质疑。“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科目之一, 即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 它是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 故事中的“教官”便是太学中的老师。麻沙是福建省建阳县的一个镇, 其刻本粗制滥造, 质量不高, 因而麻沙本也就成为了劣本的代称。监本是指当时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刊刻的本子。可见读书时若是根据的版本不好, 纵然是博学多识的太学教官也会犯错。由此, 学生不仅当堂进行了文言翻译练习, 也更加明白好的版本在读书治学中的关键性作用, 而且还顺带复习了“三舍法”、“麻沙本”、“监本”等中国古代文献历史方面的基本知识。

(五) 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具体实用的例证紧密结合, 提高学生文献处理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秉着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原则,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紧密结合具体生动的实例, 引导学生将古典文献学的理论方法和当代图书馆学、编辑学等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对文献的运用处理能力。

比如, 我们在讲授版本鉴别的方法之一“验牌记”时, 便积极引导学生对比现代图书与古典文献在“牌记”方面的差异。古代版刻书的牌记, 一般用一行或两行字, 以说明刻书的时间、地点或刻书人、刻书铺号等, 是刻书的一种版本记录, 就相当于现代图书的版权页。我们以教材为例, 当堂演示, 引导学生们识读版权页, 其中包括图书名、著者、版次、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时间、印次、国际标准图书编号ISBN、图书学科分类、中图分类号等详细信息;而从版次印次印数可以看出该书的畅销情况及其在学界的影响。由此, 学生们学会通过图书作者、出版机构、版印情况等来初步判断图书的优劣, 从而更好地指导读书治学实践。

再比如, 我们在讲授完教材上的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基本校勘方法后便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校勘经验, 其中有两位同学恰好是文学院主办杂志《桂风》的编辑, 他们都表示这次在课堂上对校勘方法理论系统性的学习对他们的触动很大。一般来说, 凡是投给杂志《桂风》的稿件都要经过实习编辑的一校、资深编辑的二校、主编的三校, 但尽管经过了三次校审, 稿件往往还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这里面的原因除了编辑本身知识不足以外,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完全掌握校勘方法。另外几位在杂志社实习过的同学也表示有同样的感受。最后, 我们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 并让这两位《桂风》的编辑将电子版《图书编校细则》上传到班里的QQ群共享中, 以供全班同学参考学习。同时, 我们也强调当今大学生, 尤其是中文系的学生需要加强校勘能力的培养, 这不仅对日后求职有益 (特别是对于那些立志于做编辑的同学) , 更是当今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素养之一。课后, 学生们普遍表示此次课堂的收获极大, 确实是深刻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事实上, 我们在这门课程一开始就以平时成绩加分来鼓励学生主动寻找《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材中存在的错误, 包括标点、错别字等。这也是实践教学的一种体现, 既有利于学生仔细阅读教材, 亲身参与文献校勘, 也有利于教材本身的更新修订。

三.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丰富学习生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与课程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

(一)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书写历史》展馆

我们在教授完“古典文献的载体形式”这一内容后, 都会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的“书写历史”展馆。湖北省是出土战国秦汉简牍批次和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湖北省博物馆《书写历史》展馆陈列着出土的战国秦汉简牍, 除此还陈列着甲骨文汉《朝侯之小子碑》拓片、石鼓文拓本等各种古典文献。其中竹简和板牍依次陈列着, 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简和牍之间明显的区别, 这有利于学生深切领会书本中的知识。在竹简旁边还陈列着竹简的制作流程, 通过实物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竹简的制作成形过程, 一目了然。

(二) 图书馆查阅工具书

为了强调工具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为了让学生学习怎样查阅、使用工具书, 我们联系了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张晓明老师, 与图书馆合作, 在周末组织同学们到图书馆亲自查检工具书, 并及时解答学生在查阅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践活动中, 我们向学生讲解了四角号码检字法, 讲解《说文解字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汉语大字典》等几部大型常用工具书使用法。很多学生反映到图书馆进行工具书查阅让他们受益匪浅, 对他们后来论文写作和学习中的资料收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三) 鼓励学生在QQ上创办文献学群展开互相交流

网络时代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即时性通讯工具如QQ群给师生学习交流提供了新的平台。张三夕老师教的2009级和2010级同学, 就在QQ上创办文献学群, 群主由郑依晴同学负责, 她把老师的课件及时上传给同学们, 群内有什么学习资料就上传共享。老师也加入到群里, 有空也在群里为学生解惑答疑。更多的时候, 是同学们在群里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促进学习的很好方式。一些同学表示, 即使这门课结束了, 甚至同学们毕业了, 如果有兴趣, 大家还可以在这个群里互通信息, 彼此交流, 继续学习文献学的专业知识。

四.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相关的优秀毕业论文

正是因为我们课程的实践性改革, 课堂教堂形式的转变, 引起了很多学生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知识的兴趣。很多上过该课程的学生在他们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写作过程中, 都选择了文献学方向。在我们指导的毕业论文中有几篇曾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如, 2006届毕业生伍婧琳同学的《韦庄词汇校札记》、2008届毕业生李程同学的《明人选宋诗与〈宋艺圃集〉研究》、2010级毕业生田彧同学的《<庾子山集>古诗部分校释》、2011届毕业生柯玲玲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校读札记》等等。这些学生在写作毕业论文时,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古典文献的“目录”、“版本”、“校勘”等方面知识, 并结合自己的专业, 对古典文献进行了校释, 在论文写作中充分利用《中国古典文献学》课堂上学习的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的方法, 进行论文写作, 论文做得扎实, 成果显著。这也是该课程实践性教学中的一大重要成果, 学生学以致用的最好体现。

摘要:“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选修课程, 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为了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基础工具作用, 古典文献学专业团队从教材选择、课堂教学方法、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论文指导四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实践性研究和改革, 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中国古典文献学》,教材,启发式,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2]彭红卫:《直探本源的理论品味, 与时俱进的实践特征——评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 (新版)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8年1月第1期, 第96页。

[3][4]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二版)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第305页。

[5][6][7][8]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二版)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第208—213页。

[9]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二版)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第103页。

[10]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二版)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第250页。

[11]张三夕主编:《中国古典文献学》 (第二版)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第71页至第75页。

评《中国古陶瓷文献校注》 篇8

当然,这个新成果不仅仅体现在出版时间的“最新”上,更表现在陶瓷典籍校注整理的“创新”上:

首先,文献收录之“新”。查阅中国古代文化史,不难知晓中国古代“重经史,轻理艺”,这一思想导致作为“艺”的陶瓷文献编撰数量十分稀少。而经数百年的风雨洗涤,流传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据笔者统计,1911年以前比较重要的陶瓷专论文献如《陶记》、《陶书》、《阳羡茗壶系》、《陶冶图编次》、《陶人心语》、《陶说》、《南窑笔记》、《清高宗咏陶诗》、《阳羡名陶录》、《景德镇陶录》、《景德镇陶歌》、《匋雅》、《斗杯堂诗集》等,总共不过二十余种。这些陶瓷典籍记述了中国古代陶瓷的生产场地、制作工艺、风格特点等,还涉及与陶瓷有关的人物事迹、社会习俗、经济贸易、审美趣向等。它们对于梳理和明晰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发展脉络,对于传承和保护我国传统的陶瓷技艺,对于发展和弘扬我国传统的陶瓷文化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了解和认识我国古代的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古今陶瓷学习者和研究者的必读之书。

有关这些陶瓷典籍的校注整理,以往也出现过一定成果,如傅振伦译注的《陶记译注》、《陶说译注》、《景德镇陶录详注》,赵菁整理的《阳羡名陶录》、《匋雅》,熊寥、熊微编注的《中国陶瓷古籍集成》,连冕编注的《景德镇陶录图说》,杜斌校注的《陶说》、《匋雅》等。但是,它们不是失之单一,不够系统,就是整理过于简单,校注不够完善。而此《校注》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不仅全面系统地整理了这近二十种重要的陶瓷典籍,有些陶瓷典籍(如《陶人心语》、《斗杯堂诗集》等)还是第一次被校注整理收录,并对每种陶瓷典籍作了不同版本的核校和比较详细的注释,可谓既系统又完善。这就是《校注》的文献收录之“新”。

其次,版本“校记”之“新”。《校注》是编注者在整理《中华大典·艺术典·陶瓷艺术分典》、《中国古代陶瓷文献影印辑刊》两部大部头著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三书可称得上是中国陶瓷典籍整理的姊妹篇。编注者在整理这两部大部头著作时,收集了中国陶瓷典籍众多不同的版本,这为《校注》版本“校记”部分的编纂打下了良好基础。《校注》中参引的一些版本,如《阳羡茗壶系》“校记”的版本是“以《檀几丛书》本为底本,以卢文弨精校精抄本、《粟香室丛书》本、《常州先哲遗书》本、《翠琅玕馆丛书》本为参校本”,不仅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阳羡茗壶系》不同的版本情况,而且参用的卢文弨精校精抄本是流传甚少、十分珍贵的善本,以前很少被人知晓,更少有人参考引用。《校注》的参引核校,便可改变这一现状,不仅使世人更加全面地了解《阳羡茗壶系》的版本流传情况,还可从中窥探出清代乾嘉学者卢文弨对《阳羡茗壶系》内容的一些见解,由此也反映出清代乾嘉学者对工艺美术类著作的逐渐关注和重视。

又如清初督陶官唐英的个人诗文集《陶人心语》,是一部全面研究唐英最为翔实可靠的著作,尤其对于清代陶瓷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参引价值。笔者曾对其版本流传情况做过系统考察,得知乾隆三年顾栋高编的《陶人心语》五卷本是其最早版本,也是未经后人修改、保持唐英原作最好的版本。可惜该本存世稀少,加上乾隆三十七年后唐英次子的老师华岳莲编排的《陶人心语》六卷本畅行于世,故该本少有人知,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湮没不闻,今人则更是难觅一见。但是,由于华岳莲在编排《陶人心语》六卷本时,为求诗文对仗工整,富有文学性,修改了唐英原作的许多文字,而顾编五卷本编排时,经过了唐英的亲笔审定,基本保持了唐英原作的文字,因此顾编五卷本较华编六卷本,更能体现唐英的本来思想,也更符合唐英作诗“发乎性真,不重技巧”的本意。由此可见该本参引的重要性,可惜它很少被人知晓,更少有人关注。《校注》编注者注意到了这一情况,第一次将该本参引其中,为学界做出了积极贡献。这里以《陶人心语》卷一收录的《上元夜渡扬子江》这首诗为例,来说明《校注》中两本互校的情况(圆括号中的文字为顾编五卷本的唐英原文):“雪压富春江,除夕清无比。明月照上元,送我渡扬子。飘飘五两风,浩浩长江水。巨浸向黄昏,千舟万舟舣。一叶忽凌(凌鲸)波,疾逾脱弦(铁背)矢。回首望金山,拳石盆盎里。快哉列御寇,仙乎迹可拟。汐气迷太虚,月销光似纸。冲破水中天,飞涛声撼耳。江豚吹腥风,蛟蜃出窟底。篙师力不胜,僮仆骇欲死。匪懈一臣心,范驱御非诡(险冒同舟否)。(孟浪恨北人,胆觕昧测揆。我生不好奇,亦不邀倖诡。守拙听因缘,随境决进止。)鸿毛与泰山,重轻勘物理。兹役关陶工,涉险岂(跋涉宁)容己?讵云躯命轻(何敢嗟贤劳)?臣心聊可恃。自不作风波,风波何处起?崩腾万里涛,直可蠡勺拟(逝水笈流光,身世终敝屣)。(心眼空长江,直以蠡勺拟。不为声势惊,何有顺适喜。江险世皆知,竞渡无停晷。)奇险不在江,人心险于此。”可见,这段文句被修改了六处之多,且有多处诗文直接被华氏删去。这就是《校注》的版本“校记”之“新”。

最后,内容纠谬之“新”。《校注》对所录的每种陶瓷典籍的原文内容作了系统纠谬,尤其是补正了他人未曾发现或未曾注意的谬误,这对研读者合理地使用陶瓷典籍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如《景德镇陶录》原文中的“江阳瓷”,被《校注》纠正为“阳江瓷”;原文中的“孟铣”,被纠正为“孟诜”;原文中的“《垣斋笔衡》”,被纠正为“《坦斋笔衡》”;原文中的“《拾青日札》”,被纠正为“《留青日札》”;原文中的“《博古要览》”,被纠正为“《博物要览》”;等等。又如清末陈浏所著《匋雅》、《斗杯堂诗集》两书,受时代的局限,其研究多出于感性,主观色彩浓厚,缺乏亲身的实践考证,更缺乏合理的科学分析,所记内容甚至含有一些道听途说的成分,讹漏之处时常出现。如《匋雅》原文论及支钉的一段描述:“瓷钉有二种。有垂垂如足者,所谓爪者是也。又有以竹签支撑皿底而入窑者,迨火候圆满,撒去竹签,则亦有釉如钉形(即挣钉也)。”稍知瓷器烧造工艺的人都会知道,为了防止坯件黏连,一般选用耐火原料或与坯泥同质的泥料制成支钉,而不可能用无法经受高温灼烧的竹签作为支钉。以竹签作支钉,明显属于作者个人的主观臆想。《校注》在对“瓷钉”作注释时,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并作了详细说明。而《斗杯堂诗集》所录内容亦是如此,错漏之处时常出现。如《粉奁引》中的诗句“国初良工谁,金成字彤映。善画古月轩,颇肖李思训”,将珐琅彩瓷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两枚闲章“金成”、“彤映”,误当成一位著名制瓷工匠的名字,实属望文生义。《校注》对此作了特别阐释和说明。如此之类颇多,不再一一列举。这就是《校注》的内容纠谬之“新”。

nlc202309081152

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校注》在内容编排、版本选用、格式统一等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该书缺少必要的插图和全文翻译,这使作为古文呈现的陶瓷典籍原文不易理解,以致其普及性也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次,个别陶瓷典籍的版本“校记”不甚完整。该书一般只选用两三种有代表性的参校本,没有将其版本全部比校核对,尽管所作已比较完善,但挑选毕竟会有所遗漏,甚至会有个别比较重要的版本被遗漏的。如《陶说》有乾隆三十九年鲍廷博刻本、乾隆五十二年刻本、《龙威秘书》本、清末抄本、《翠琅玕馆丛书》本、《美术丛书》本、文友本、《说库》本、商务本等十余种重要版本,但《校注》只参用了鲍刻本、《美术丛书》本和文友本三种,其余诸本均未被参用,尤其是比较重要的乾隆五十二年刻本、《龙威秘书》本和清末抄本被遗漏,这不能不算是该书的一点遗憾。另外,该书为了保持尽量客观的态度,凡是有“校记”的内容,只作不同版本之间的文字比对,不作孰正孰误的判断。这种“校记”方式有优有劣,优点在于客观准确,不给读者以误导;但缺点是无法给读者以参考或判断正误的方法,只能靠读者自己把握。再次,由于该书是由多人校注而成,学术背景不尽一致,学识水平亦参差不齐,故所注文献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偏重工艺,有的偏重鉴赏,有的偏重历史,有的偏重文化,且有同一词在不同校注典籍中出现而作的注释有不一致的情况。这些都是客观事实所致,很难做到绝对的整体划一。最后,该书在校注陶瓷典籍时,不是每种典籍都采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南窑笔记》标识的作者“佚名”为例,以往学界采用《南窑笔记》的通行本是民国初年邓实、黄宾虹编辑整理的《美术丛书》本。该本在书名“南窑笔记”下仅注其依据的底本“旧抄本”三字,没有提及著者及成书时间,这使学界常将其著者视为“佚名”,其成书时间被限定在不太确切的“雍正、乾隆时期”。而后口口相传,以讹传讹,逐渐成了“定论”,很少有人深探其究竟。直到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的《南窑笔记》稿本的问世,才使该研究有所推进和发展。该稿本由王婧点校整理,她在《整理前言》中认为该书乃清代学者张九钺编撰而成,初稿于乾隆四十二年。这一说法逐渐被学界知晓和接受。笔者在刚完成的博士学位论文中,从史料记载、正文内容、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与作者《晋南随笔》稿本在编排体例、流藏经过、装帧形式、书法风格大都相同等几个方面,也证实了这一点。而《校注》仍采用学界的传统做法,将其作者标为“佚名”,这很可能是校注者未能采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或者校注者对最新的研究成果持有不同意见所致。所幸的是,该书在版本“校记”中参引了张九钺稿本,算是对这一缺失的弥补。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铺路》含反思下一篇:四川省乐山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