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端午小学作文(共15篇)
难忘的端午小学作文 篇1
难忘的端午节
今天是6月12日——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吃粽子、戴香包、在门上挂上艾草和青蓬……
早上,我迷迷糊糊醒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于是,我起床,在香味的引导下,不由自主地走到了大门口。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我好奇地问妈妈。妈妈回答我说:“这是艾草,那是青蓬。这是为了驱灾辟邪。”
到了中午,我看到桌上放了一大堆材料,有粽叶、有肉、有米、有绳子……我好奇地问奶奶:“奶奶,奶奶,包粽子怎么要这么多材料,包粽子这么麻烦呀!”
奶奶说:比你看到的还要麻烦多了,粽叶要煮好、洗净,肉切小均匀的条状,再用盐、酱油、料酒等调味品腌制几个小时,米要用温水洗净,晾成半干,再用盐、味精、酱油等拌匀,这样才算做好了准备工作。
“啊?不会吧,吃个粽子这么麻烦啊!”我惊讶的看着奶奶。“那个绳子又是用来干嘛的呀?”
“你等下就知道了啊!”奶奶还给我保密呢!
我想了想,对奶奶说:“哦,我知道了,绳子是用来裹粽子的。”奶奶对我笑了笑。
奶奶开始包粽子了,我就在旁边看着。看着奶奶娴熟的手法,我甚是激动,一个个精致的粽子在奶奶的巧手中而生,个个外形整齐,包裹均匀,让我看了就垂涎三尺。每个粽子里都是很有“料”的:一块
肉、两个蜜饯、还有板栗。
等待吃粽子的时间很是漫长,过了好几个小时我才品尝到了这美味的粽子。打开锅盖的那一刹那,一股浓郁的清香扑鼻而来,有粽叶的香味,有糯米的清香,还有肉的浓香,各种香味混合在一起,就组成了这“人间美味”。
这比我吃过的那些买来的粽子好吃的多,没有任何的添加剂等化学成分。我最喜欢吃奶奶包的粽子了。
难忘的端午小学作文 篇2
一边上网浏览资料, 我一边想着要不要按照之前的老方法, 手把手带着孩子写, 一段一段地领着孩子先说后写, 给他们几个问题, 集体讨论, 板书总结, 然后就像做题目那样, 一段段地完成。看着网上的资料, 我突然迸出一个想法:我们的教室里不就有很多美化教室的植物吗?为什么不把它们利用起来呢?沿着这个想法, 我重新开始了我的作文备课……
第二节课铃声响起以后, 我夹着书本走进教室, 孩子们很快就走上座位坐下了。看着他们, 我神秘地笑了笑:“下面我们来调座位。”“啊?”大家异口同声, 都以为听错了呢!我继续笑了笑:“是的, 我来安排。”就这样, 我按照六人一小组, 给他们合并了座位。坐好以后, 孩子们觉得新奇极了, 叽叽喳喳的交流声也开始在教室里蔓延开来, 因为这样新奇的坐法还是第一次, 兴奋地他们肯定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告诉他们:“孩子们, 这节课我们要上第五单元的作文———《植物王国的神奇发现》, 咱们教室里的植物已经摆放了很久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就地取材, 观察观察他们。”孩子们似乎明白了我刚才安排座位的原因, 似懂非懂地看着我。“一会儿, 老师给每个小组放上两盆植物, 大家可以一起观察, 互相补充, 不过记得要考虑别人的感受, 交流的时候声音不能太大!”我提出要求, 也开始了我的这节作文指导课。
从“总统巨杉”出发, 我介绍了美国加州红杉国家公园的超级杉树, 一张张图片, 一段段文字立刻吸引了孩子们的眼光:“哇!这么高!”“总统巨杉, 好玩。”“好高呀!”一声声的惊叹传来, 教室里果然又开始了各自各的讨论。“同学们, 它们仅是植物神奇王国中的一种, 在植物的世界中, 这样让人惊讶的还有许许多多, 如果你细心发现, 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神奇!”讲完了这过渡的话, 我继续进入了主题:“现在老师在你们桌上放上两盆植物, 你去观察观察, 它有着什么样的特点, 或者, 你在观察完之后, 对于眼前的植物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一边说一边把我们窗台上的植物发了下去。就像我想的那样, 我前手才把植物放下去, 孩子们立马就迫不及待地捧起来, 用手逗弄着它们了。等我发完, 教室里已经没有了上课的样子, 孩子们俨然把这些植物当成了自己的玩具, 一边摸着, 一边还在说着、笑着。我真的有点生气了, 但经验告诉我:这个时候越是生气越是没用!我顿了顿, 说道:“同学们。那只四脚蛇最后是怎么死的?”听到这句话, 很多孩子立刻反应过来, 轻轻地放下了手里的植物。那又是前几天的事情了, 我们做到《评级手册》上的阅读理解———《一只四脚蛇》, 当我声情并茂地读到那只四脚蛇后来被同学们玩弄致死, 死前那充满绝望的眼神时, 很多孩子沉默得厉害!现在我说起这句话, 他们一定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我接着说:“同学们, 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 它们都是有生命的!我们爱惜他们, 才能让他们长远地活下去, 也才能让我们看到他们更多更神奇的方面!”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我说, 他们的神情告诉我:他们明白了!接下来, 我让孩子们观察眼前的植物, 他们的举动果然更加小心, 而交流汇报时, 他们说出来的结果也更加让我意外了:“老师, 我发现这盆芦荟的边沿已经长出小芽了, 他们的生命力很顽强!尽管只在这一个小花盆中生长, 但丝毫没有放弃, 依然展示出了勃勃的生机!”“老师, 这盆植物里已经生长了嫩芽, 在这个嫩芽里还有一个小芽, 就像妈妈抱着孩子一样, 看到之后让人很想保护她!”“老师, 这盆植物非常漂亮, 它的叶子绿绿的, 摸上去凉凉的, 靠近闻它, 还能闻到清新的气味!我们小组每一个人都很喜欢它。”
我相信这些都是发自孩子们的真情实感, 我也相信就算还没有让孩子们写出今天要求的这篇作文, 我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了!为什么?或许就在孩子们刚才所说的那一句句话里!
课上完了, 按照计划孩子们的作文也写完了, 读着这些稚嫩可饱含深情的话语, 我的心也觉得软软的, 软软的!值得读来给你听:
有一种植物它看上去像一朵茂盛的花, 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观音莲!它虽然没有玫瑰千娇百媚的姿态, 也没有牡丹五彩缤纷的颜色, 但它却有一种独特的、纯洁的、清新飘逸的美。这就是它, 一株平凡而又不起眼的植物!
看!植物就是我们的朋友。我一定会在家门口立上“芳草青青, 踏之何忍”这八个字。望人们不要再破坏小草, 爱护它们!
吊兰不似芦荟那样生机盎然, 不像腊梅那样高傲逼人, 也不像月季那样色彩斑斓, 但它非常清淡, 给人一种安静、清新的感觉!……
反思:
难忘的小学生活 篇3
那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天空的月亮那么圆,那么亮。
那天晚上,校园里其乐融融,每一个同学都显得非常高兴,老师们在台上也笑眯眯的,大家吃着月饼,嗑着瓜子。到了7点,只听见老师在台上讲道:“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中秋节,让我们用歌声、用舞蹈来迎接这个中秋节,把所有的不开心,都忘了吧!好吗?”同学们大声齐喊:“好!”老师说:“那么,节目正式开始。首先有请张红独唱《十五的月亮》。”张红开唱了,唱得那可是真不错,台下的观众不时尖叫几声。后来郑小梅又上台唱了一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歌声荡漾在大家的心中,许多同学都陶醉不已。校长见她唱得好,还奖励了她两个月饼呢!我呢?在台上跳了一支舞,台下的掌声也是接连不断……节目在这个和睦的夜晚进行着,我仿佛真的离不开小学生活了。
那夜,天空中的月亮真的异常明亮,深蓝的天空中,那星星眨着眼睛,银河横贯天穹。这时,我真想让时间停止,让世界永远铭记这一次小学生活。
别走,我的小学。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古县镇小桑村中街23号 范国超
思维亮点:
选取小学生活中的一次联欢晚会,通过描写那次晚会上大家痛快玩耍的场景来寄托自己对小学生活的依恋之情。这是用记叙的手法来抒情,就像古代的诗人寄情于景一样,这种手法是不是很巧妙呢?大家都可以来模仿哦。
难忘的端午小学作文 篇4
我小学生作文大全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一般地向前冲去。顿时,河面上鼓声震耳欲聋。你们看呀!那些龙舟多么威风呀!像凯旋归来的胜利者。挠手们分别穿着红短衣、蓝短衣、黄短衣、白短衣、青短衣&hllip;&hllip;头上绑了块白布,上面写了几个字——“奋斗!奋斗!努力奋斗!战胜困难!”他们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加油呀!加油呀!”在人们的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响锣,龙舟好手们斗志昂扬、奋力挥舟,冲向彼岸。好一副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的景象。
多么令人难忘的节日啊!一个催人奋进的节日。
长泰第二实验小学一年级:林秀环
端午节作文-难忘的端午节 篇5
几段思愁,几段伤,含泪泣血,祭屈原。
断魂怀伤,话端午,棕香情浓,拾忧笔。
——文/紫墨青殇
独倚在窗前,望着白茫茫的云霄,柔弱的白光迷离了双眸,清风微拂,弥漫着丝丝芳香,飘落了一地的思念,窗棂边缘映着少年模糊的棱角,一股酸意好似要把空洞填满,眼帘泛起了轻雾,视界已看不清窗外的景色。
寂寥的思绪荒凉了这莫名的情愫,窗外迷茫的雾气湿了流年的睫毛,昨晚还依稀掉落成线的雨,未干的路道上仍留有点点积水,湖面荷叶似乎舒展了些许,静卧在荷叶上的水露似在以轻吻的方式问好,柳条末梢垂下的露珠也似在欢呼,鸟儿也叽叽咋咋迎来了这个雨后的清晨。
时光荏苒,在晃眼间,岁月便流失于指缝间了,昨晚小楼又春风,今夕人去楼早空,曾经的场景已不复存在,那个喜欢缅怀的傻小子如今已是默然少年,少了傻傻的笑容,多了冷冷的安静,少了飘荡在村庄的身影,多了寄存在外的思念。
家,家人;故,故乡。简单的字眼却饱含多少游子泪,少许的字眼却记挂多少爱恋,一个熟悉的画面便能引起心中的涟漪,一首儿时的歌谣便能酝酿思念的苦酒。远处的热土,承载着我们儿时梦,远处的亲人,等待着我们的归去。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年又要一人在外过着端午……
一个在外求学的游子,一个异地他乡的少年,飘飘荡荡几年,空气中熟悉的味道便是我的愁绪,字里行间的音符便是我的思念,喜欢游走在文字间,拾取零落的记忆,喜欢徜徉在角落里,回味熟悉的记忆。
又是一年端午,粽子的香味已飘远,残留的点滴,模糊了谁的记忆?湿了谁干涸的夜?或许该放下忙碌的心,静静的在那个角落里重拾熟悉的梦,静静的点着鼠标,视界停滞在散文网,把心定格在粽香浓浓的文章里,闭上眼,回忆儿时的一切,缝补记忆的裂痕。
细细地读着一篇‘万水青山粽是情’,用心感知着那份粽情,分享着若兮姐的暖意,‘心如糯米,越粘越紧。情如粽叶,越煮越香。快乐如射线般,无限延长’是的,延长,延长了回忆的思念,延长了心中的泪水。
看着若兮姐和外婆一同包粽子,荧屏前的文字幻化成了童年的画面,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还有弟弟,各忙各的,不时抬起头,摆弄自己包的很漂亮的粽子,脸上的笑容似乎在为自己的佳作而满意,爸爸生火,妈妈帮忙,一家人其意浓浓的等待着粽子煮熟。
香味,我闻到了香味,很浓、很浓的粽香……
反复的上下翻动滚轮,文章一次一次的移至首段,一遍又一遍,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揣摩一边回忆,曾经的花儿再次盛开,心得到慰藉,喜欢这种感觉,温馨很充实。
下一刻,心被这一篇‘细水长流,翻不完的相思愁’所俘虏,淡墨笔直的文章,那个和我同年同月同一日生的孩子,他总是能织出美丽而令人遐想乱千的文章,‘我没有带走一片风景,我只是携着故乡的真情,紧紧捧在怀中久久凝视着’是的,凝视着,凝视着岁月的流失,凝视着青春的逝去。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情’,在这城市中,没有故乡的静谧,没有故乡的黑夜,喧嚣的街市,密麻的人流,嘈杂的夜景。抬头,夜空是泛红了,心是凉的,于是便有了那篇‘霓虹灯,红了黑夜的星空’。
感知着淡墨的思意,好想呐喊,故乡的景啊,你可知千里外有人儿在怀念?故乡的人啊,你可知千里外有孩子在想念你?那股思意无处倾诉,那股酸泪肆意搅扰着少年的心绪,如今只有在那个角落静静的独自酌情。
想妹妹了,那个只有几岁的妹妹,我已经很久没回家了……
后天便是端午了,江南祭奠屈原的日子,我想那时会有赛龙舟吧。
阵阵鼓声,蛟龙跃江桥。桨叶劈浪,声声鸣千丈。江中水龙,翻腾雀跃起。杆头争彩,岸上人呼啸。
几十条船一同出水,船上的青年们头系红丝巾,铿锵的舞动着手中的浆,挽手插入水中,挑起飞溅的水花,有些船头高翘,船尾潜入水中,船上的人齐声用劲,急浪好似龙嘴里吐纳的雾气,如吞云吐雨般。
这样的状景,不知江畔的人看到没?那个发出‘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的人,那个浅吟‘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的人,多少年过去,多少次祭忌,你已不再是一人,你有我们,有所有的人。
用怨愤、忧愁而著的《离骚》,融进了你的嗟叹,你的悲情,你的离忧。断肠寸断,我们都知晓,我们都跨越了历史的时空,共同经历了那些流放,共同幻想了那些曙光,共同感到了救国无望。
端午节作文:难忘的端午节 篇6
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所定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家家户户都会包一种”中山芦兜棕:。圆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鲜的竹叶来缚棕,里面放有配料,分有咸粽子和甜粽子两种口味。甜粽子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呢,就是咸肉啊,冬菇,绿豆,叉烧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个锅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后,会闻到淡淡的竹叶香,清香四溢,弥漫整个厨房......
我已经在这个习俗下渡过了12个春秋了,说实话,我也不太喜欢这样下去了,今年,我期待一个奇特的端午 今年的端午节真的有所不同,因为今天也是中考的第一天,昨天就说好了,我要送我哥哥去十三中锁金分校区考试呢!这一个早上,我醒的特别早,激动的连粽子都没吃,干坐在床边。妈妈笑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要中考呢。”这一说到启发了我,咱老哥会不会也是这样呢?不行,我得把粽子带上,给他补补。坐在妈妈的车上直奔九龙池,哥哥早已在那等候了,一上车,我把粽子递给他:“老哥你把这吃了,吃了之后保你成功!”他笑笑,也不推脱,利索的吃了。
接下来就是冷场,哥哥看来还是紧张,一直把双手按在腿上,一言不发。妈妈看见此景,也不说什么,打开音乐,一阵美妙的音乐传过来~~~这倒缓解了气氛, …………
不知觉车子进入了锁金分校的小巷,这是最后的路程了,哥哥又安静下来了。不久就到达了。他轻捷的跳下车,我也准备下去,他把我堵在门口,:“好了,别送了,等我胜利归来时,在迎接也不迟啊。”随后跑远了。我看着他书包上的粽子挂饰,摇晃,摇晃……
祝他在这个端午节能够心想事成!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 篇7
一、设计原理
教读这样的文章, 我认为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 始终贯穿一个“情”字进行深刻、细腻、活泼的文本品读活动:通过导入, 让学生对端午风俗有一个初步了解。而要品味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2、3两节是重点。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中间开花的方法对这两节文字进行仔细研读。通过欣赏范渎、自己体味读、重点句子品读等多角度的朗读训练, 我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魅力及对家乡鸭蛋的自豪之情。4、5两节旨在引导学生怀想童年。总之, 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对话和朗读,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并引起学生关注细节, 于细微处见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端午文化, 感受民俗中包含的生活期望和美好追求。朗读课文精彩语句,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 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 最后达到理解作品内涵, 感受作者情感的目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 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发现诗意。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 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 发现诗意。
五、教学过程
(一) 猜谜导入
1. 先请大家看两句诗, 猜猜诗中写的是哪个节日?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明确:端午节。民间传说端午节的诞生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2. 同学们能不能介绍一下自己所经历过的有趣的端午风俗?
(学生各抒己见)
下面, 让我们跟随汪曾祺这位带着芬芳乡土气息的作家去了解一下江苏高邮的端午风俗。
(说明:从当地端午风俗导入, 转而联系作者故乡高邮端午的风俗, 引导学生从感性角度区别不同地区各自特有的风俗。)
(二)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第一节, 划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详写了哪几种?
明确: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详写了放黄烟子和吃“十二红”。
2. “十二红”包括什么?
明确:作者依稀记得有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
从端午风俗到咸鸭蛋, 作者很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主体, 为咸鸭蛋的出场预设了一个合理的背景。
(说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及归纳要点的能力。)
(三) 研读赏析
1.那么, 作者家乡的咸鸭蛋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大家自读课文2—3段, 读完之后告诉老师, 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情感介绍家乡的咸鸭蛋的?
明确:自豪。
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种情感的呢?在文中做好批注。
(小组讨论)
边品边读, 附带讲语言特色。
例: (1)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 回答之后, 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明确:肃然起敬这个词原本是指对某个人、某件事十分敬重的意思, 而这里显然是大词小用了, 一个毫不起眼的咸鸭蛋也能让作者肃然起敬, 足见得作者的自豪之情。
(2) 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 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明确:“必用”和“特别标明”这两个词强调了高邮咸蛋的出名, 在他乡人眼中地位极高, 为此感到自豪。
(3) 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 里面圆圆的两个黄, 使人惊奇不已。
明确:还不就是个鸭蛋。——就是个鸭蛋。
比较这两句的效果。原句更能体现作者对鸭蛋的满不在乎, 不在意。
此句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 在平淡的语言中道出了作者对深藏在心中的自豪感。
“还不就是个鸭蛋。”这话信口而出, 极富口语色彩, 读来亲切自然, 使文章生活气息更浓。
(4) 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 我走的地方不少, 所食鸭蛋多矣, 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 他乡的咸鸭蛋, 我实在瞧不上。
明确:此句中的“确实、不少、多矣、完全”通过对比表现了作者对鸭蛋的自豪感。“曾经沧海难为水、实在”表现了作者对别处咸鸭蛋的不屑一顾。
古汉语的点缀使文章多了书卷气, 增添了典雅之美。“文白夹杂”让人觉得很有趣味, 有种淡淡的幽默。
(5) 袁子才的那一段话。
明确:袁子才这个人, 其实作者是不喜欢的, 而正因为他的“腌蛋”一条却深得作者的心, 觉得倍感亲切。可真是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味道了。
(6)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蛋白柔嫩, 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 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明确:此句运用对比的方式写出了高邮鸭蛋质细而油多的特点。在作者看来, 别处的咸蛋特别地难以入口, 其实是因为作者吃了家乡的咸鸭蛋的缘故。前面曾提到他处的咸鸭蛋, 我实在瞧不上。
(7) 筷子头一扎下去, 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明确:两个动词, 一个拟声词就写出了事物的特色神韵, 使读者感受到那一刻的动感与快感, 让读者如见其形, 如闻其声。善于用语言“造型”。
(8) 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 蛋黄是浅黄色的, 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明确:作者觉得首都北京的咸鸭蛋似乎比不上家乡的鸭蛋。好像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 那就是:我们家乡的咸鸭蛋才叫咸鸭蛋呢! (让学生感受到隐藏在句子中的那股自豪之情。)
3.高邮的咸鸭蛋是与众不同的、声名远播的、历史悠久的, 更是美味可口的, 一提起家乡的咸鸭蛋, 作者内心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值得探究的是, 这种自豪之情缘于什么?
明确:缘于对家乡的热爱, 缘于作者的故乡情结 (情结:深藏心底的感情) 。
作者通过写鸭蛋抒故乡情, 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至此我们解读到了汪曾祺先生隐藏在文字底下的第一个精神密码:故乡情结。
4.刚刚我们品读得相当透彻, 相信我们读起来会更入情。我们把刚才品读过的语句齐读一遍。请朗读出色的同学为其他同学做朗读指导。注意该重读的地方要重读, 别忘了融入作者的自豪之情。
5.同学们的朗读让我不禁想对高邮咸鸭蛋竖起大拇指, 如此美味的鸭蛋着实让作者感到自豪和喜爱。鸭蛋除了好吃之外, 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无限乐趣。请大家速读4—5段, 看看作者在这两段里面写到了哪些乐趣?
明确: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
(以讲、读、品为主)
例: (1) 有!把感叹号换成句号品读。
语气上更斩钉截铁。
(2) 有的样子蠢, 有的秀气。
有的两头圆圆, 有的两头尖尖。有的难看, 有的好看。把鸭蛋当作人来写, 饶有趣味。表现出作者对高邮咸鸭蛋朴素而单纯的喜爱之情。作者写下的是“人人心中所有, 而笔下所无”的句子, 平淡而有味。
(3) 白嘴吃也可以。
“白嘴”这个词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6.小小的鸭蛋, 在纯真的孩童眼里, 可以变幻出无穷的乐趣, 这其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童年生活的怀想。这是本文的第二个精神密码。
(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 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 体会作者情感, 把握文章主题。同时赏析文章富有韵味的语言, 感受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品读结合, 读中思, 读中悟。)
(四) 拓展延伸
1.研读完这一部分, 我想听一下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你有没有和汪曾祺先生产生共鸣?或者说读着读着这样的文字, 有没有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一回忆起童年生活, 我想每个人都会会心一笑。小时候的往事, 永远铭刻于心, 不经意间想起常会笼罩上一层异样的光辉。童年又往往和故乡有关, 故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都沉淀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把这些回忆串联起来, 就很容易产生叶落归根的情感。
让我们带着童真童趣齐读4—5段, 顺便搭上多拉A梦的时光机到自己的童年时代作一次快乐的旅行。
(说明:阅读是快乐的旅行, 而在旅行途中每个人的收获是不同的。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抒发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
(五) 总结
回头想想, 鸭蛋, 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但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要写一篇关于咸鸭蛋的文章呢?
汪曾祺先生就用他独到的眼光告诉我们:这其中不乏生活情趣, 不乏诗意, 生活中要慢慢走, 要懂得欣赏!生活精彩得很, 美妙得很, 希望我们能用一双慧眼去欣赏生活中的细节, 探索其中的真味!
(说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鼓励学生关注平时容易忽略的细节。)
(六) 作业
回到前面, 我请同学们讲述有趣的端午经历时, 大家都用简单的三个字回答我:吃粽子。现在在汪先生的引导下, 你发现其中的情趣了吗?写作:《端午的粽子》。
难忘小学情 篇8
这所小学是我读过的所有学校当中,最令我难忘的一所学校,那是因为它用自己的方式教会了我很多的道理。
我的小学没有瓦房,有的只是茅草和泥土搭成的两间连通的小屋子。每当下雨的时候,我们都要抱着书找个不漏雨的地方做作业。冬天的时候,从很多缝隙吹进来寒风,于是,同学们就自发地从家里弄来玉米叶或者芝麻秸秆把窗户堵上,偶尔还会用它们烤火取暖,当然,这些都是在老师的呵护下进行的。
我的小学没有电灯,同学们手里有几盏大人给做的煤油灯,教室里白天还好,偶尔借着点阳光教室会显得明亮很多。但是一到了傍晚,屋里会很黑暗,我们就得搬着小凳子提着自家做的大书包到外面读书,现在想想那种书声朗朗的感觉真好。
有时候老师还会教我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虽然当时幼小的心灵还不太懂,但那时歌声唱得真叫一个响亮。
我的小学教室很小,地面是凸凹不平的。老师将一二年级的学生同时安排在这两间连通的小屋子里。前4排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后4排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这8排的学生也是这所小学全体学生,共有32名,仅此两个年级。这是我长这么大以来见过的规模最小,学生数量最少的一所学校了。
我的小学只有一个老师,他负责我们32个学生的学习。每当听见老师的口哨声,我们就会明白是上课的铃声响了,然后一二年级的学生同时进教室,老师先给二年级的学生讲课,一年级的学生在这个时候就要预习或者温习课本,等把二年級的课上完,他们开始写课堂作业,老师就接着给一年级的学生上课。
如今社会发展很快,学校搬迁了,条件也好了:高高的教学楼,校园里还种上了花草树木,增加了不少游乐玩具,学生和老师的人数也增加了不少。每当回家路过我小学校园的时候,看着小师弟小师妹们一个个开心的笑脸,我就会想起小学时候的我们,会想起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是不是也像当初我们小时候一样,在条件相对艰苦的情况下,仍然有着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
难忘的端午节作文 篇9
中午放学回家,我刚一进门就闻到了扑鼻而来的香味,我寻着香味走进了厨房,哇,妈妈煮了一大锅粽子,看得我口水直流!我正想抓一个吃,妈妈却说只能等爸爸回来再吃。终于等到爸爸回来了,妈妈直接端了一大盘粽子走到了客厅。妈妈可真是心灵手巧,那粽子呀,五花八门的,有三角形的,有牛角型的,有菱形的。那味道呀,更是各有特色,有玉米味儿的,有鲜肉味儿的,有蜜枣味儿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可那绳子好像跟我有仇似的,我怎么也解不开。我恼火了,开始用牙咬,好不容易才解开,我想:吃个粽子真麻烦!之后,我一点一点地把粽叶拨开,哇,这个粽子探出金黄的小脑袋,身上像裹了一层糖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插上筷子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那种口感是香香的,软软的,有一种身处童话世界的感觉。
吃到最后的时候,突然“咯噔”一声,我好像咬到了什么东西,拿出来一看是个硬币,妈妈对我说,宝贝,看来你以后可是财源滚滚啊!听了这句话,我心里美滋滋的。
难忘的端午优秀作文 篇10
来到一楼,我们看见材料正摆在桌上,也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想要大显一番身手,参加这次活动的有老师,领导,还有一些老干部和江苏枝秀会包粽子的爷爷奶奶,在他们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包粽子的方法和步骤,只见他
们没用多久,一个漂亮的粽子便诞生了,我们也照着样子拿起湿润的粽叶,把它折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接着把米灌入其中,淘气的米从小洞里溜了出去,我们都不甘心,我想,我一定能学会包粽子的!
于是,我又试了一次,正当我小心翼翼的把粽子一折时,粽子散架了,米粒又从中倾泻出来,像是一个米瀑布,接着我又试了两次,有的同学已经包好了一两个,而像我这样毫无进展的人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让我们十分眼红,也十分不甘,又一次开始包了起来。一次,两次。一直重复着这些动作,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功地包出了一个粽子,它虽然没奶奶包的那么漂亮,但这是我包的,我格外喜欢,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舍不得放下。只见大家也都一样,脸上满是兴奋地望着自己的粽子,小心翼翼地放进盆里,如视珍宝。
难忘的端午小学作文 篇11
这是北京市八里庄第三中学初二年级的案例。该案例的教学采用了“双课堂”教学模式。2015年6月18日, 来自广州和北京市区的40余位教师观摩了其中“现实课堂”的教学, 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这节课在贾老师的引导下, 同学们展示了“虚拟课堂”中的自主选题与完成的学习成果,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此次学习中都获得了满足感和成就感, 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激发。
在“虚拟课堂”中, 贾老师组织学生根据各自的喜好和特长分成“文艺青年组”和“可爱吃货组”, 搜寻有关传统节日“端午”的故事和习俗, 体味中国传统节日中所传承的道德情操和民族精神;在学生了解了“端午节”的渊源、习俗及承载的民族精神后, 又引导学生将所感所悟进行创作。同学们在“虚拟课堂”放飞思绪, 大胆创作, 互评互改, 创作热情高涨。最终通过自由而充分的探讨, 涌现出了大量风格和形式不同的作品。
案例亮点
亮点1:虚拟课堂——精彩的引导
网络上关于“端午节”的信息芜杂纷乱, 学生如何甄别筛选出可靠有价值的信息, 其实是有难度的。再者, 该校学生大多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不具备便利的搜索信息的条件。针对以上两个问题, 贾老师在发动同学自主搜集信息的同时, 还预先在“电子书包”提供的“系统教学资源库”中挑选了适合的资源, 如《屈原》电影片断、《屈原投江》动画、话剧《屈原》简介、端午节习俗等, 然后将它们发布在“电子书包”的互动讨论平台上。这些生动多样的多媒体资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点燃了学生创作与展示的热情。
亮点2:现实课堂———屈原作品诵读
学生通过在虚拟课堂上学习资源, 与同学们热烈讨论之后, 进一步理解屈原作品《离骚》、《天问》中表现出的诗人的理性思考与强烈情感。在现实课堂上, 学生诵读《天问》、《离骚》的经典选段, 使同学们受到伟大爱国诗人的精神熏陶, 感受传统文化节日对高尚民族精神传承的意义。
亮点3:佳作欣赏与互评
贾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自己的作品, 朗读之后请其他同学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陈述理由。每位同学都将自己在虚拟课堂上反复思考、修改的文稿以最佳的文采展示了出来, 也通过对其他同学作品的充分思考, 都提出了较成熟的见解。这种生生间深度的互动使得在现实课堂进行佳作分享与互评环节时, 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真正从语文学习中感到了快乐。
亮点4:书法作品展示
贾老师组织学生以中国最传统的形式———书法, 在端午来临之际, 表达对屈原的敬意, 向屈原学习他忠君爱国的民族精神, 与此同时, 也给予学生展示特长的平台, 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已经结束, 然而思考并没有结束。大家看到的是一节展示课, 看到了学生们动情的投入, 可曾知, 这份动情的投入, 是缘何而发呢?
人, 最可怕的, 是在华丽的外表下, 精神的死亡。活着, 不仅仅是肉体的呼吸, 更是思想的流动, 情感的喷薄, 生命的体验。只有用心地思考, 才能体会生命的存在。
从小就喜欢语文, 没有什么理由, 或许只是因为可以在看似短暂喧哗热闹而实际漫长孤独寂寞的青春期里找到一个永远可以放心依靠, 也可以放肆倾诉的沉默的朋友, 她就是, 语文。是的, 原谅我用的是“她”, 而不是“它”, 因为语文, 这个如此熟悉的词语, 在我的眼里, 是有生命、有温度的存在。她存在于生活里的每个角落, 存在于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纸张里, 存在于深蓝色墨水笔的笔尖下, 存在于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里, 存在于清丽婉转的歌声中。语文是一种对生命的体验, 而这种生命的体验是如此宝贵, 如此难得, 犹如那秋日里甜蜜蜜红彤彤的柿饼上凝结的一层薄薄的晶莹的白霜, 需要有一颗柔软安宁而细腻的心灵才能体味到。
而在这个科技发达、高速运转的社会里, 一切都似乎被加快了, 慢, 似乎变成了落后的代名词, 我们走得越来越快, 而心灵却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 快餐文化逐渐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时间, 只要有一台电脑, 一个手机, 连接上网络就能查阅到所有需要的资料, 不过也只是节约了时间而已, 就如同那五颜六色的维生素胶囊, 人们无需再慢慢品尝新鲜水果的味道来补充营养, 一口温水就送下一把维生素。我们的生命不再缺乏营养, 然而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的灵魂却逐渐失去了味觉, 生活失去了味道。
所以对于先进的科技设备, 我是持有保留意见的。刚开始接到电子书包的课题的时候, 实话实说, 我内心并不能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改变, 不解甚至是略微排斥的, 先抛却要克服技术上的难关不说, 这种教学模式就真的比传统教学模式好吗?如果用传统教学就能解决的问题, 干嘛非要换一种形式处理呢?这个小平板能带来什么不同?带着疑惑, 也带着好奇, 我与学生们一起开始了这段学习的旅程。
首先是与小平板的第一次近距离接触, 在技术老师的指导下, 我和学生们逐渐知道了它的很多功能, 比如可以在线发布作业, 可以上传资料, 可以互动讨论, 可以查阅资料等等, 功能强大。刚拿到手的小平板把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了过去, 爱不释手, 开始探索怎样使用。学生们学得很快, 很快就掌握了使用方法, 然而刚开始, 学生们新鲜劲儿还挺足, 利用互动讨论聊天啊, 可是聊的内容并没有什么“营养”, 依然是比较平乏的内容。
接下来, 又尝试了一些功能, 比如通过拍照的功能展示学生们的作业, 然后通过投鲜花的功能评出最工整最优秀的作业, 通过这个平台学生们可以看到每一个人的作业, 平时不认真写的同学这下子也不想丢脸, 也想认真写作业了, 这是一个小小的进步, 感觉还有点儿用。还有投票的环节, 平时班里边选优秀班干部, 还得手写投票, 然后唱票。用平板之后, 老师把待选的同学名字输入进去, 学生只要点击, 瞬间就可以生成了投票率柱状图, 快速简洁明了。还有很多功能在教学环节中都可以使用。
但是接下来又一个问题出现了, 一节课里究竟展现那些功能呢?上什么内容呢?此时对于用电子书包上课, 虽然初步接触, 感觉不错, 但是依然没有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 似乎还是在往传统的课堂里强行塞入这个环节, 感觉有点无奈。
这时候, 在一次其他学校的听评课过程中, 顾德希老师的一席话给我了深深的思考。他说:我们不要把顺序颠倒了, 我们不是为了使用电子书包而上课, 它是一个工具, 并不是目的。我们的课堂的内容才是重要的, 把这节课上好, 是最终的目的。我开始反思, 我是不是被局限住了, 搞错了内容和工具的关系。这个思维上的结点打开了, 索性, 我就先想选择什么内容是学生们所需要的, 先不想怎么怎么体现使用电子书包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内容, 传承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而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内容丰富,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所以初步确定把端午节作为这次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
通过电子书包的自主学习, 同学们打开了视野, 获得许多丰富的材料。对于端午节有了初步的了解。我在课前预习的版块发布了主题:请每位学生做一份有关端午节日的ppt, 为大家介绍端午节, 谈谈你的感悟。上传到互动讨论的版块, 大家一起分享。学生们的动作倒是很快, 利用课余时间很快做好了就传了上来。学生们传来的ppt的确很多, 内容很全面, 版面做得很漂亮, 可是最大的问题出现了, 这些内容如此泛泛而谈, 差不多就是端午节是什么时候, 可以吃什么, 玩什么, 祭奠的是谁, 简简单单的介绍, 大同小异, 随便上百度一搜都可以出来, 根本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 应该说很大一部分是是鼠标动一动就可以完成的。学生的思考在哪里?学生的感受在哪里?这样的学习只能停留在第一步———了解中。如何让学生真正地静下心来, 去探索去体会端午节的精神内涵, 也就是屈原的精神内涵, 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感悟, 是关键的一步。
接下来, 得激活学生的思维,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先找到突破口深入进去。首先分为两组:
(一) 可爱“吃货”组
可以就你喜欢的端午节的食物展开描写。
(二) 文艺青年组
1.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 联系所查阅的资料, 体会屈原的情感, 请你以“屈原自传”为主题进行创作。
2.三字诗, 打油诗。
3.多种方式展示, 可以诵读屈原的作品, 也可以以书法作品展示。
学生们可以自由选择加入哪个组, 进行自己的创作。
吃货小组的同学们对美食展开了丰富多彩的描写, 写完了传到互动讨论上互相评比, 看谁写得生动形象。借助电子书包平台, 我适时地参与其中, 为同学们的赏析送鲜花、盖印章、做赏析示范……通过不断的交流评论, 同学们的创作和赏析渐入佳境。有的同学为别人提出了自己的赏析, 比如有的同学描写包粽子———原句是“然后再放一把糯米把馅都盖住, 现在这个粽子已经变得很饱满了, 然后用粽叶将他们包的紧紧的, 不要露出它的小尾巴哟。”别的同学在电子书包的评论栏里给她写到“把个别的字如:“放”换成“抓”, “盖”换成“遮”, “包”换成“裹”会更好吧?”经过他们的赏析和修改, 越修改越带劲, 描写越发生动了。由于能力有限, 可能他们改的也不是很完善, 但是这个“字斟句酌, 咬文嚼字”的过程, 对孩子们的写作是很有意义的。还有的同学不仅仅写了美食, 还联系了自己的生活。比如“大黄”同学。他平时是一个写作能力比较弱的学生, 基础比较差, 病句错别字比较多, 有点自卑。可是这次他写得很认真, 写的是与姥姥和妈妈一起在端午节包粽子的故事, 不仅仅写出了粽子的美味, 更是透露出一股浓浓的亲情。他把这篇作品传到电子书包的互动讨论里, 获得了同学们的好评。有的同学还给他送了鲜花, 这下他找到了自信, 笑容洋溢在他的脸庞, 他跟我说:老师, 我还要继续修改。
文艺青年小组的同学们也不甘落后, 开始创作“屈原自传”、诗歌等。刚开始创作“屈原自传”的同学们最大问题是, 没有办法融入到这个角色中去, 依然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 知道但是体会不到屈原的情感内涵。这时候我适时地加以帮助, 或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或补充创作背景, 同学们的思路逐渐打开了, 情感逐渐被带入进去, 有的同学写了文言文版本的, 有的写出的“海燕”版的, 还有的联系现实, 写出了穿越版的。一次次地创作, 一次次地推翻, 一次次地修改, 终于, 他们对屈原的精神把握得更加到位, 充分地融入了进去。
还有的同学对朗诵情有独钟, 反复练习, 饱含深情地朗诵了屈原的《离骚》《天问》《东君》, 由于生僻字很多, 他们就回家查字典, 用电子书包录下来, 然后传给我听。我再加以指导。对文本从陌生到熟悉, 再到动情地朗诵, 孩子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进步着。
在展示环节中, 学生们非常踊跃, 我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不想冷落了哪个孩子, 所以在选择作品的时候, 考虑了不同层面的孩子、不同形式的作品。只是想让他们知道, 只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就是好的作品。
正如顾老师所说, 这个过程是辛苦的, 但却是值得的。
展示课结束了, 但是学习并没有结束。学生依旧在论坛里创作交流, 有的同学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发到上面, 与大家分享;有的同学把自己写的小诗发到上面, 一起赏析。这不是结束, 而是开始,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家点评
贾老师刚参加工作一年多, 作为教师队伍的新兵, 选择这样一节传统节日的课来开展教学活动, 对学生的组织还是很成功的。这样一个课程内容, 学生首先很感兴趣。利用电子书包提供的讨论和展示的平台, 又能激发学生想要用心学习, 将自己最好的学习成果表现出来的心理, 这种良性竞争激励着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 这也是利用互联网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优势体现。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要组织引导学生多读多写, 这在本节课体现得就非常不错。比如说有学生用文言文写了《屈原自传》, 就是仿照之前课文《五柳先生传》写的, 这说明这个学生已经充分阅读并研究了《五柳先生传》;还有一些学生的文章中引用或借鉴了高尔基的《海燕》、郭沫若的《雷电颂》等, 足以可见学生为了这次写作自发地打开了阅读的视野。学生利用电子书包提供的平台充分地进行了生生互动, 互动讨论上客观的发帖量和回帖量都可以说明学生习作量增长的变化。
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教学, 教师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点。通过这节课的成功, 更加可以说明以下两点:
第一, 语文课的成功是能够达到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目的。
第二, “在虚拟课堂发动学生, 在现实课堂展示成果”的“双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具备雏形, 老师们可以共同探究探索, 来完善巩固这个模式。
在利用信息化的过程中, 传统教学能够很好进行的环节, 依旧采用原来的方法进行, 要用信息化手段去优化传统教学难以开展的环节。教师也要学会放手, 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体的位置上, 要用教师的火来点燃学生的火。这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需要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让学生在“双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激情持续下去, 让这种教学模式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北京四中顾德希
难忘的端午节作文随笔 篇12
吃过早饭,我一再追问,妈妈没有告诉我去哪里,只是告诉我到了就知道。我晃悠悠地跟在妈妈后面,一路上浮想联翩。渐渐地我看到了一个郁郁葱葱的草莓园,我喜出望外,就像考了100分一样!原来妈妈是要带我摘草莓呢!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篮子走进大棚。一排排草莓苗整齐地排好了队伍,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再仔细一看,绿绿的草莓苗中间还挂着一颗颗红红的草莓,就像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我赶紧摘了一个红红的草莓,又红又大的草莓可是摘下来后,草莓的皮都破了,也变的软绵绵的。这可怎么办呢?哎,只好去请教妈妈。妈妈看到我摘的草莓,无奈地摇摇头,亲切地说“儿子,不要太心急。”妈妈一边说,一边做示范,她告诉我摘草莓的时候先用左手固定住草莓藤,要用右手轻轻的握住草莓的柄,再用右手轻轻转动,草莓就完好无损的摘下来了。听了妈妈的指导我便兴冲冲地去摘草莓了。草莓越摘越多,我情不自禁地放进了嘴里,一股甜甜的草莓汁流入了我的肚子里,我感觉太好吃了。我们又摘了一阵子,我发现妈妈的草莓虽然没有我的大,但是都十分新鲜,看了都叫人忍不住想流口水。于是我又仔细看妈妈摘草莓,我看见她只摘吊在空中的草莓,这让我很受启发。观察一段时间后,我觉得我能掌握其中的技巧了,试着摘一个草莓,发现完好无损,就这样我摘了满满一篮子新鲜的草莓。
妈妈付了钱,我们愉快地回家了。我把草莓分给小区里年纪大的爷爷奶奶吃,他们都夸我草莓摘得又好又甜,当然他们的夸奖让我心里乐开了花。以前,我一直认为摘草莓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可是今天,我发现任何事情都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简单的背后蕴含着很多的道理,我告诉自己以后一定仔细的观察,多多的请教,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
难忘的端午节800字作文 篇13
XXXX年的端午节,是一个难忘的节日,不仅因为它是我国法定节假日的第一个端午节,更是因为我过了一个别开生面而又非常开心的“网络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节日,一定有它迷人的传说和多彩的庆祝活动。于是,我带着满心的`好奇,早早的就打开电脑,游乐于端午的喜庆和神话境地。在这里,我了解了,二千多年来中华各族人民欢庆节日的“龙舟竞渡”、“吃粽子”、“佩香囊”、“悬艾草菖蒲”、“挂钟馗像”等传统习俗。我还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良伍子胥的忌辰。
其实,让我最挂心的,不知不觉当中推着我的思绪走的,还是想知道汶川灾区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小同学小朋友们,他们的端午节有粽子吃吗?过得快乐、幸福吗?带着这个牵挂,我再次走进网络。在网络上,我看到了琳琅满目的活动场景:有“情系汶川——端午节爱心交友活动”,有的人通过电话交谈献上一份关怀,有的人悄悄为灾区小朋友送上端午节文具、励志书籍、粽子等礼物,献上心中的一份爱;有“牵手灾区同龄人——端午创意活动”,万名学生向灾区同龄人发出了“抚慰信”,在千纸鹤上写上自己对灾区同龄人的美好祝愿;废墟边上、帐篷里,有做取名叫“传递爱”的游戏的,大家齐动手,开展包爱心粽子的比赛活动……风雨后彩虹依旧灿烂,这些来自远方充满爱和希望的祝福,通过节日把全国人民与四川灾区人民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同欢乐、同悲伤、同坚强。“同样的节日同样的爱”,看到这些,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安了下来,开心终于战胜了忧心。
是啊,端午节寄托的是一种哀思,是对家国的眷念和对生命的关爱。“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人性之美、同胞之情,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传统美德,在这次传统节日中再次得到集中的体现和升华。我欣喜,我自豪,仁爱之心得到无限传递,宝贵精神永驻人们心间!
难忘的端午节作文1000字 篇14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这是我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之一。
站在日历前反复确认,没错,今天是端午节。“耶!太棒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时,我闻到了从厨房里飘来的粽子清香。顺着香味来到厨房,妈妈正把糯米、红豆、绿豆、红枣和花生包到竹叶里,再用细线把粽子捆绑固定,一个好看的粽子便诞生了。
我看得心痒痒,也想动手尝试一下,于是满怀期盼地看向妈妈:“妈妈,我可以试试包粽子吗?”“当然可以啦!”妈妈微笑着回答。
我立马拿起两片粽叶,学着妈妈刚刚的样子包了起来。我先把粽叶围成漏斗状,然后往里面填充馅料,但就在最后一步的时候,里面的馅料却不听话地漏了出来。一次,二次,三次还是失败了。我既不解又不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为什么就是不能成功?妈妈仿佛看穿了我的心思,轻声说道:“先把一颗红枣放在最下面,把口堵住,就不会漏了。”我照着妈妈说的方法,先把一颗红枣放在最下面,再放入其他食材。成功了!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粽子,心里甜滋滋的。
我和妈妈火力全开,没过一会儿,我们的眼前就堆起了一座“粽子小山”。包好之后,妈妈把粽子放入锅中起火蒸熟。渐渐地,粽子的清香从锅中溢出来,直往我的鼻子里钻。“真香啊!”我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时间到了,粽子蒸熟了,妈妈把粽子拿出来,放在盘子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啊!好烫啊!”我大叫着,连忙把手松开。妈妈忍俊不禁,刮了一下我的鼻子,说道:“小馋猫,看吧,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挠了挠后脑勺,不好意思地笑了。过了一会儿,粽子放凉了一些,我拿起粽子拨开粽叶,晶莹剔透的糯米、软糯可口的红豆和绿豆、香气四溢的花生和红枣,咬下一口,清甜的滋味在口中散开,太好吃了!
吃着粽子,我问道:“妈妈,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妈妈满脸严肃地答道:“在战国时,楚国大臣屈原主张改革内政,但遭到贵族反对,受到诬陷、排挤,被流放到汩罗江。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把楚国消灭了,屈原听说后大为悲痛,便在五月初五这天抱着大石头投江自尽,以身殉国。当地百姓急忙划船营救,但始终没有找到尸体,为了寄托哀思,便把五月初五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后来,划船活动也发展为龙舟竞赛。人们又怕蛟龙和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还把米团投入江中,吸引蛟龙和鱼虾,于是形成了吃粽子的风俗。”听完了妈妈的话,我不禁对爱国诗人屈原肃然起敬,对端午节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难忘端午作文 篇15
这个星期天是端午节,我和爸妈要回外婆家吃饭。
到了外婆家,二姨小姨带着弟弟妹妹们都回来了,家里真热闹。外婆说超市的粽子没有粽子味,还不如自己包的吃着香。所以她提前买回来了粽叶打算我们自己来包粽子。有些好奇:以前都是吃包的好好的粽子,没见过它到底是怎么被“五花大绑”到餐桌上的。所以我搬了个凳子坐在外婆身边看着她忙活。她在包粽子之前,先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了一下;然后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葡萄干,花生分别洗一洗,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把两片叶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夹在中间,然后把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雉体的模样再往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夹几个枣或是葡萄干什么的,最后把叶子用线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个老佛爷在睡觉。等她把粽子包完后,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了一会儿就上桌了!虽然外婆包的粽子的原料极其简单,但是包出来的粽子却是香喷喷的。
开饭了!除了吃粽子,外婆还为我们准备了鸭蛋。爷爷说:今天除了吃你外婆包的粽子外还要统统都要喝点黄酒,因为是祛毒气的。我们一家人围着桌子一边吃着粽子和鸭蛋一边有说有笑地聊着天,别提有多热闹。现在爸爸妈妈上班都很忙,平时没有多少时间回来陪外公外婆,全家人能聚在一起吃顿饭,真是不容易。所以,我觉得过节的真正意义不是在于那天吃什么,玩什么,而是一家人能提热热闹闹的经常回家团聚!
【难忘的端午小学作文】推荐阅读:
难忘的端午作文300字08-27
难忘的端午节叙事作文摘选10-12
难忘的端午节三年级作文300字07-02
难忘端午节话题作文08-12
丑事难忘的小学作文07-10
难忘的活动小学作文09-07
难忘的童年小学作文09-16
军训难忘的小学作文10-13
难忘的经验小学作文11-19
介绍端午节的习俗小学作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