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产品专项整治方案(共10篇)
建材产品专项整治方案 篇1
建材产品专项整治方案
为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服务民生和重点工程,切实加强建材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提升我县建材产品质量。结合我县产品质量提升活动和行评工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建材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现将有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整治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建材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建材生产企业的质量监管,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建材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强化行业自律。严厉打击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确保我县“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等建筑工程质量,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整治内容
(一)开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砖等生产加工企业全面检查。
对本辖区内的所有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砖等建材产品生产企业进行一次全面整治,检查重点为以下四个方面内容:一查企业原辅料进厂把关。重点检查企业加工原辅料进厂是否进行登记,查验相关合格证明(钢筋、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必须具备生产许可证、检验报告)、主要原料是否建立进厂检验制度;二查生产条件。重点检查企业是否应当具备相应的检验能力和条件,满足质量检验要求。企业是否按标准组织生产,是否建立了生产记录台帐;三查产品出厂。重点检查企业产品是否经检验合格出厂,产品标识是否符合有关要求,是否建立销售台帐;四查企业技术资料。产品标准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合格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
(二)开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砖等产品监督抽样检查。
1、检查时间:20xx年7月15日――10月30日。
2、抽样要求:
一是监督抽样一律凭本文件、质量技术监督抽样单实施抽样,所抽样品按《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办法》第七条执行,由受检单位提供。抽样人员不得少于2人,抽样单必须逐项准确清晰填写,由抽样单位和被抽样单位双方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是各有关企业应积极配合检查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检查,对拒绝检查的将依据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3、检验费用
专项监督检查的检验费用按《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关于制定我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有关标准执行,由受检企业承担。
三、实施步骤
专项整治从20xx年7月15开始至10月底前完成。分为三个阶段:
(一)调查摸底、制定专项整治方案阶段(7月上旬)
质计所调查摸底,提供建材生产企业名单。结合全县建材企业特点,质量监督科负责制定建材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重点、步骤和要求。
(二)检查、抽样与查处阶段(7月中旬至10月底)
稽查分局在质计所调查摸底的基础上,依法对重点建材产品
的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开展全面检查,进行集中整治。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加大后处理查处力度,严厉查处违法生产经营单位,彻底取缔劣质建材的生产窝点。质计所根据本方案要求实施监督抽样,并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监督抽样结果。
(三)总结阶段(11月上旬)
质量监督科做好本次专项整治工作总结,通报活动情况和案件查处情况,完善建材产品质量档案。
四、结果处理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砖产品专项监督检查结果,由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公布。县质监局根据专项检查结果,对检查不符合要求的企业,要求企业立即整改,严格复查,对抽检不合格、产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企业,将立即责令停产整顿,并责令企业限期召回不合格产品。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领导,加强配合。
根据市级文件有关要求,重点建材产品专项整治工作列为本局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局成立建材产品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稽查分局、质量监督科、质计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质量监督科,负责此次专项整治活动的`协调工作。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配合,全面完成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明确责任,狠抓落实。
根据本局实施方案的要求,各部门依据各自工作职责,按照具体实施计划,明确责任,共同配合,把专项整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密切联系,加强协作。
要加强与各乡镇政府、工商等部门联系,加强协作与配合,加强信息交流,保障工作渠道畅通,共同开展好建材产品专项整治工作。
(四)加强宣传,营造声势。
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开展情况,曝光违法行为突出的大要案,公布建材产品质量抽查信息,引导消费。在开展建材产品专项整治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报送,做到信息畅通。要认真分析、及时研究解决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推动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材产品专项整治方案 篇2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 强化执法监管, 严查大案要案, 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使用农业投入品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 查办一批大案要案、公布一批典型案例, 切实做到惩处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 案件查处率达到100%, 举报受理率达到100%, 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民参与, 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二、整治任务和措施
㈠农药及农药使用专项整治 在农药市场监管上, 以农药产品质量和标签监督抽查为重点, 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非法添加隐性农药成分、捆绑销售未经登记农药的行为, 确保农药产品质量, 维护市场秩序;在农药使用管理上, 以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等鲜食农产品生产用药为重点, 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甲胺磷等禁用农药及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灭多威、三氯杀螨醇等限用农药的行为;以农药经营单位、蔬菜水果茶叶生产企业、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为重点整治单位。强化农药质量经营管理, 严查农药生产企业生产经营档案, 加大市场监督抽查力度, 深入生产企业进行重点抽查, 依法查处非法添加隐性农药成分的行为, 大力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制度, 积极探索经营许可或备案管理制度, 鼓励发展直供直销、连锁配送等现代营销体系, 坚决取缔无证生产销售农药的黑窝点, 严厉打击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毒农药行为, 加大农药残留监测力度, 规范用药行为, 从源头确保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㈡“瘦肉精”专项整治 在饲料生产经营环节上, 以生猪、肉牛和肉羊育肥用饲料产品为重点, 严厉打击饲料生产中非法添加“瘦肉精”和非法经营含“瘦肉精”饲料的行为;在养殖环节上, 以生猪、肉牛、肉羊为重点, 锁定问题多发地区, 严厉打击养殖场 (户) 饲喂“瘦肉精”的行为;在收购贩运环节上, 严厉打击兜售“瘦肉精”、教唆养殖场 (户) 使用“瘦肉精”、收购贩运含“瘦肉精”活畜和贩运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的行为。全面加强饲料生产经营、养殖、收购贩运等各个环节的监管, 加大抽检力度,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违法犯罪行为, 确保畜产品“瘦肉精”监测合格率保持平稳, 饲料产品监测率稳中有升, 养殖环节的“瘦肉精”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 生猪收购贩运环节规范有序, 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㈢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 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为重点, 以庆阳、甘南、兰州、白银、张掖、武威、临夏、定西、酒泉、天水10个主产市 (州) 奶牛养殖大县为重点区域, 严厉打击生鲜乳的生产、收购和运输过程中各类违法添加行为, 重点治理奶贩子非法收购散奶、倒买倒卖不合格生鲜乳、恶意争抢奶源、恶意哄抬奶价、恶意散布谣言的行为, 严打非法收购运输“黑窝点”。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督执法, 加大抽检密度, 增加抽检频次, 监测覆盖所有生鲜乳收购站, 检测指标覆盖卫生部公布的三聚氰胺、皮革水解物、碱类物质、β-内酰胺酶和硫氰酸纳等5项违禁添加物。婴幼儿配方乳粉奶源基地质量安全监测样品检测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β-内酰胺酶、碱类物质、硫氰酸钠、黄曲霉毒素M1、铅、汞。强化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日常监管, 重点对奶站和运输车标准化管理, 切实落实奶畜养殖者、奶站开办者和运输车经营者首负责任, 明确经营主体责任和各级行政监管责任, 继续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 提高一批, 建设一批, 淘汰一批, 坚决取缔不合格收购站和车辆, 大力推进奶牛养殖标准化、规模化进程, 进一步提高乳制品行业的生产集中度, 围绕生鲜乳生产、收购、贮藏、运输关键环节, 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查力度, 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
㈣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 在兽药生产经营上, 严厉打击生产销售禁用兽药、假劣兽药以及不按兽药国家标准违规生产的行为, 特别是擅自改变组方、违规添加禁用兽药、人用药品或其他药物的违法行为。严肃查处无兽医处方擅自销售兽用处方药行为;在兽药使用上, 以兽用处方药的使用为重点, 严厉打击超剂量超范围用药、违规使用原料药、不执行休药期、无兽医处方使用兽用处方药等违法行为。加强兽药生产经营环节监管, 严厉查处擅自改变组方, 违规添加禁用兽药或人用药品的违法行为, 严禁兽药经营企业擅自增加产品有效成份、扩大适应症、改变用法用量及说明书内容的违法行为。加强养殖环节用药监管, 重点加强对兽用抗菌药, 特别是兽用处方药的使用监管, 保证养殖业在兽医指导下安全用药, 建立建全兽药使用记录, 完善兽药使用档案, 加大督查指导和巡查工作力度, 严厉打击超剂量超范围用药、违规使用原料药、不执行休药期、无兽药处方使用兽用处方药等违法行为, 加强抗菌药物残留监测和宣传力度, 确保养殖业健康发展。
㈤畜禽屠宰专项整治 围绕生猪私屠滥宰的高发时段和地域, 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行为、收购和屠宰病死畜禽行为、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行为、宰前使用“瘦肉精”的行为, 特别是以增重为目的使用沙丁胺醇的违法行为。加强生猪定点屠宰许可管理, 严格执行生猪定点屠宰的准入条件和标准, 加强小型屠宰场点设置的管理, 严厉打击生猪定点屠宰场 (厂) 出借、转让定点证书和标志牌的违法行为, 落实屠宰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督促落实进场检查登记、肉品检验、“瘦肉精”自检等制度, 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 严厉查处私屠滥宰、冒用或者使用伪造定点屠宰证书或标志牌的违法行为, 取缔私屠滥宰黑窝点, 没收涉及的肉品和屠宰工具。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㈥水产品违法添加禁用物质专项整治 以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三品一标”水产品生产企业、渔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国家级和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及2011年以来省部级监测中发现的阳性样品生产单位为整治重点, 严厉打击养殖者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药物、孔雀石绿等违禁物质的行为。加强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管和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 加大日常监管, 强化执法检查, 引导落实养殖生产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积极开展2014年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 继续开展渔用物资打假治理行动, 严厉查处水产养殖过程中特别是苗种生产阶段违法使用禁用药物的行为, 完善记录档案, 建立执法台账, 强化宣传培训, 形成强大声势, 规范水产品养殖行为, 确保水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㈦农资打假专项治理 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等产品为重点, 围绕春耕、三夏、秋冬种等重点农时, 在农资主产区, 小规模经营聚集区、区域交界处等重点区域, 突出农资批发市场、集散地、农资展销会、重点企业、流动商贩、严厉打击无证照生产经营、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源头治理, 狠抓农资市场监管, 加强农资生产、经营的许可管理, 严格市场准入, 建立建全生产经营档案, 实现农资产品质量全程跟踪和可追溯管理, 加强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 制定抽查方案, 扩大抽查范围, 提高监督抽查覆盖率, 严查大案要案, 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 推动农资信用体系建设, 强化宣传服务, 加强信息共享, 提高农民科学使用农资的水平。
三、重大活动安排
2月份, 组织召开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 全面部署2014年农资打假工作。
3月份, 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
4月份, 组织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 总结上一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成效, 全面部署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3月份~5月份, 组织各市、县开展渔用物资打假专项治理和水产苗种专项整治行动。
4月份~10月份, 组织开展农药市场专项检查。
5月份~10月份, 组织开展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5月份~11月份, 组织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督查行动。
6月中旬, 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7月份~8月份, 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监督检查。
12月份, 对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四、工作要求
㈠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牧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根据当地实际, 尽快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 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畜禽屠宰监管职责已移交的市州, 要按照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还未移交的, 要加强与商务等部门的沟通衔接, 做好过渡期的监管工作, 确保屠宰环节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㈡加强检查和监测 各级农牧部门要结合实际, 有针对性的开展风险隐患排查, 对于排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 要及时预警, 主动设防, 防患于未然。在此基础上, 要加强巡查和执法检查, 不给违法违规行为留有生存空间, 坚持例行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 加大日常检测力度, 及时发现问题。
㈢严查大案要案 要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 要做到有案必查, 一查到底, 查不清源头的决不放过, 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 对涉嫌犯罪的, 要在第一时间移送公安机关, 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要完善大要案查处工作机制, 采取挂牌督办、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 查办一批大案要案, 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 曝光一批典型案例, 有效遏制违法犯罪行为。
㈣加强协调配合 各级农牧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 建立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对专项整治中发现涉及其他部门监管环节的问题和线索, 要立即通报情况, 移交掌握的证据, 对于其他部门通报的问题, 要迅速调查核实, 及时反馈查处结果, 形成合力, 齐抓共管, 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㈤建立长效机制 各级农牧部门要将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要注重总结整治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准出准入、质量追溯等方面, 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加强提升转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加大专项整治成效的宣传, 适时曝光典型案例, 形成强大宣传声势,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㈥完善应急处置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健全各部门联动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建立畅通、快捷的信息报送渠道, 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要做到反应快、定性准、处置依法、程序规范。
建材产品专项整治方案 篇3
生产经营形成追溯机制
强化农药、饲料市场整治,水利、农业、畜牧部门负责,工信、工商部门配合。对农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核准新入市主体;严格依法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消除安全隐患。
强化生产经营行为整治。建立健全农药、饲料生产经营单位监管档案,落实驻场驻店监管制度,明确专人指导监督生产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和销售记录制度,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追溯机制。
多部门加强市场监测
强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源头整治,由水利、农业、畜牧部门负责。强化蔬菜种植户监管,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蔬菜产地准出制度。对畜禽养殖场(户)进行专项检查,建立健全饲料采购、药物使用和产品销售记录,严厉打击购进、使用不合格饲料,向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不法行为。对畜牧、水产养殖场(户)监管实施分类监管。对食用农产品质量监测由水利、农业、畜牧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
案件及时向工商部门移交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整改方案 篇4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县级种植生产基地部分无产品质量安全自检能力,同时又不能出具委托检验资料及委托检验报告;二是部分
农产品生产基地生产记录不完善。
二、整改内容
1、各县(区)农业部门对照生产基地名单附表对本县(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归档检测报告。
2、各县(区)农业部门对照生产基地名单附表对本县(区)农产品生产基地按照农产品生产过程完善生产记录。
三、整改安排1、11月10日—25日,各县(区)农业部门负责本县(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整改工作。
2、11月26日—30日,市农业局将抽调有关人员组成两个督查组对五县两区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整改要求
1、各县(区)农业部门对照生产基地名单附表对本县(区)农产品生产基地要做到每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或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有归档的检测报告、有完善的生产记录。
2、各县(区)农业部门要对本县(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基地的检测记录和生产记录进行复印存档。
建材产品专项整治方案 篇5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不受损害。根据《灵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赋予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管职责,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农产品消费安全为目标,按照“全面检查与重点整治相结合”的工作原则,突出重点,靠实责任,完善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专项整治,逐步增强广大农业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生产、经营行为,促进农产品生产和经营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整治重点
(一)加强产地环境整治。一要进一步加大对蔬菜等鲜食农产品和畜、水产品生产环境的土壤、水域环境的监测和整治力度,确保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无水污染。对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进行监测和抽查,对不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产地,要先行责令停止生产,同时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避免生产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二要对农产品生产者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防止对农产品产地造成污染。
(二)加大农业投入品整治。一是加大对化肥、农药、兽药、植物生长调节剂、动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营销管理,重点是检查经营单位是否合法,进货验收记录和销售台帐是否完整。对违规经营高毒、剧毒农药及禁用、限用农药的企业或个人要从严查处。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的行为,防止不合格农业投入品进入农业生产环节。二是监督检查农产品生产者(尤其是基地农户、养殖小区和农业企业)的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和销售记录。种植业重点检查高毒、高残留农药,特别是高毒有机磷农药在蔬菜、水果上的违规使用等;畜牧业重点检查违禁药物、兽药残留、检疫以及养殖、经营场所的防疫条件等;水产业重点检查渔药残留、激素类添加剂、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等,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三要大力推广无化验室农产品生产技术。教育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积极采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与产品标准,自觉采用无毒、低毒和低残留的农(兽)药,实行清洁种植,健康养殖。四是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推行农资连锁经营、农资直供等多种模式,加快推进农资信誉体系建设,完善农资监管长效机制。
(三)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一是引导农户、农业企业自觉建立健全生产记录,特别是对农药、兽药的使用品种、数量、时间要作详细记录,妥善保存,以备查验;二是引导农户和农业企业自觉转变生产方式,积极推动种植业“联户联保”和养殖业“小区养殖”,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提高农民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实行行业自律;三是推行农产品标识管理,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在自己生产的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上加贴标识,标明农产品的品名、数量、产地、采收日期和生产者等内容,以方便实施质量安全追溯。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一是加强对调入农产品的市场准入管理。以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为重点区域,以外地调入的鲜食农产品为重点品种,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人员,加大例行检测和抽检力度,严防不符合质量安全要求的农产
技、畜牧等单位要明确监管目标与重点,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
(二)加强学习培训和舆论引导。一要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增强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结合农民技术培训、绿证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向农民广泛宣传农产品安全生产规定和要求,提高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在例行检测和抽检的基础上,定期不定期地对本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保障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要加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舆论引导,对虚假的和片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要及时澄清,特别是在发生农产品安全事故或其他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产品安全事件时,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及时做出反应,采取得力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减少负面影响,确保全乡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群众消费安全。
建材产品专项整治方案 篇6
为贯彻落实xxx[2011]1号关于转发《关于加强食品食品调味料管理和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 》的通知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集中处理不合格产品,对于规范农产品生产经营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安全生产、放心消费,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坚持查种养殖生产与市场相结合、查农产品与农业投入品相结合,突出以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食用农产品和认证农产品为重点产品,实施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查处农业投入品违规使用为重点环节,通过对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问题的集中整治,规范农业生产用药、规范农产品经营行为、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建立健全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到今年年底,全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获证农产品生产、经营、包装标识等进一步规范;将凤凰山农产品批发市场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保证不在我区发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杜绝违规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 5 种高毒农药以及各种禁用兽药。
二、行动内容
(一)开展农产品生产记录检查。重点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按规定要求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情况。农技部门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内容,以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合理使用为重点,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做好法律法规和国家禁止、限用和淘汰的农业投入品目录和范围的宣传工作,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化学物质。引导和指导农产品生产主体按照统一格式要求,严格记录管理、规范记录内容,对未按规定记录的务必予以纠正。到今年年底,全区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农民安全生产的意识明显增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二)开展农业投入品检查。结合全市农资市场执法检查行动,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例行检查、监督抽查,强化市场监管、查处违法案件,规范市场经营秩序。一是以禁用兽药为重点,开展兽药专项检查,坚决打击生产销售非法兽药产品行为。二是以三聚氰胺、“瘦肉精”“蛋白精”、孔雀石绿等违禁化学物质为重点,开展饲料专项检查,坚决查处饲料生产企业在饲料生产中添加三聚氰胺、“瘦肉精”及其它违禁化工产品的行为。三是以禁用农药为重点,开展农药专项检查,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农药行为。到今年年底,使我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农资市场经营秩序进一步规范,基本不发生坑农害农事件。
(三)开展农产品基地检查。以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及认证农产品基地为重点,查处蔬菜、水果等种植环节使用禁限用农药,食用菌生产、包装使用荧光增白剂等行为;查处畜禽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苏丹红、禁用兽药等化学物质的行为;查处水产品养殖过程使用氯霉素、硝基呋喃、孔雀石绿、己烯雌酚等禁用药物行为。到今年年底,基本解决主要农产品种植基地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
(四)对凤凰山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检查。重点检查凤凰山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制度建设和落实情况,推动其切实做到“四有” :即 “有一位市场领导分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一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联系人,有一个市场设立或委托的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配备符合规定的检测设备与经过培训的检测技术人员,有一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组织管理与运行制度”。同时,加强对其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监督与管理,对市场内的农产品开展动态抽检,及时处理检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检查,明确市场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网络,使凤凰山农产品批发市场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
(五)开展认证农产品检查。以认证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为重点,检查获证单位的生产操作规程和相关标准执行情况,生产记录是否规范、完备和真实;农业投入品使用是否符合相关准则和规定的要求;认证农产品证书是否有效,包装标识是否合法。通过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法查处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建立健全监管长效机制。
(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检查。以贯彻落实xxx[2011]1号关于转发《关于加强食品食品调味料管理和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 》的通知文件要求,以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为重点产品,以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凤凰山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加强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和监督抽检。加强生猪产地检疫和耳标管理,推进动物疫病标识追溯体系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查无耳标和无检疫证明生猪。组织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认证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态检测。加强问题较为突出农产品的监督抽查,依法查处生产经营不合格农产品行为。以专项整治为契机,建立健全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执法检查、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制度,构建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保证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发生任何事故。
三、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自即日起至6月30日。
四、工作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上下联动。为确保本次专项整治行动的顺利、有序开展,成立相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由区农水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站负责人为成员。由专项整治领导小组确定具体的整治任务和目标,将各项职责任务明确到具体责任人,确保领导组织到位和责任落实到位,各具体站相互要加强沟通,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切实履行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
(二)强化抽查,严格执法。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凤凰山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监测和监督抽查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率,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对专项整治中查出问题的生产者、经营者及产品要依法予以处理,并追溯问题的源头。加强农业行政执法,做到事实没有查清的不放过,不合格产品的源头和流向没有查明的不放过,相关责任人没有依法处理的不放过,确保执法力度到位。
(三)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和科学消费知识的宣传,充分利用举办培训班、发放资料等各种手段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专项整治工作措施和成效,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安全生产、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组织邀请新闻媒体到农业生产基地和检验机构采访,树立我区农产品优质品牌形象。
(四)及时报送整治进展情况。为推进整治工作,加强沟通联络,及时掌握整治工作动态,各相关站要及时将整治行动中出现的重大情况、最新信息等上报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同时要认真做好此次专项整治的总结工作。
海南开展畜禽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篇7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 海南省食安办、省农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卫生计生委、省食药监管局六部门在海南集中开展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行动。
此次行动, 一是严厉打击畜禽水产品中违规使用抗生素以及非法使用“瘦肉精”、硝基呋喃、孔雀石绿等禁用化合物的行为;二是严厉查处生产经营单位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兽药等不规范用药行为;三是清理违法违规销售兽药和禁用化合物的网站;四是查办一批违法生产经营者, 并曝光典型案例;五是解决和消除畜禽水产品领域违规使用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 规范兽药使用行为, 全面提高
整治行动从2016年9月20日开始至2017年12月31日结束, 分四个阶段进行:2016年9月~10月为动员部署宣传阶段, 要通过各类媒体发布启动联合整治行动的信息, 广泛宣传整治行动内容,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016年11月~2017年3月为自查自纠阶段, 市县各监管部门要全面履行告知义务, 将有关要求及时传达至本行政区域的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 畜禽水产品生产者及集中交易市场、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销售单位、餐饮服务单位, 督促各生产经营主体落实法律责任, 履行法律义务, 规范生产经营行为;2017年4月~10月为集中整顿阶段, 市县各监管部门要采取联合执法、专项行动、监督抽检等形式组织力量对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大中型养殖场 (小区) 、散养集中区域等进行集中监督检查, 要做到检查对象全覆盖, 问题整改全覆盖, 违法行为立案查处全覆盖;查处通过网络违法违规销售兽用药和禁用化合物等各类违法违规案件, 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2017年11月~12月为检查总结阶段, 各市县食安办及各监管部门要认真总结此次整治行动, 海南省食安办将组织相关单位对重点市县、重点场所开展监督抽查, 对整治行动工作进行总结, 并适时予以通报。
2009年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方案 篇8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兽药全程监管,提升兽药质量,规范兽药市场秩序,促进养殖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加大假劣兽药查处力度,提高兽药产品合格率;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净化兽药市场;加大违禁药物查处力度,保证用药和畜产品安全;加大违反兽药GMP查处力度,规范兽药生产行为。
二、整治任务
(一)重点产品
1.禁用兽药(品种见农业部第193号公告、第560号公告)及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产品;
2.2008年以来被通报的假劣兽药(包括非法企业生产的假兽药、合法企业生产的套用文号产品等假劣兽药);
3.兽药标签违规产品,包括改变组方、规格、用法用量、夸大疗效的产品。
4.非法改变兽药标准产品,经检测涉嫌添加兽药标准以外药物成分的产品;
5.兽药标准已被废止且其产品已超过市场流通期的非法产品;
6.未取得《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或未办理《进口兽药通关单》或未按规定完成批签发手续的非法进口兽药产品。
(二)重点环节
1.生产环节
加强兽药GMP后续监管。各地要对兽药生产企业GMP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本辖区内的生产企业,检查覆盖率应达到80%。对重点监控企业、兽药质量通报中被通报的生产企业,检查覆盖率应达到100%,检查次数分别不少于2次。对执行兽药GMP不规范的,要监督整改。对违法违规的,要依法严肃处理。性质严重的,要立案查处,并上报我部兽医局。
2.经营环节
加强兽药经营秩序治理。各地要将经营企业作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对辖区内经营企业,检查覆盖率应达到70%,对兽药质量通报中被通报的经营企业,检查覆盖率应达到100%。要建立专项整治活动与行政执法联动制度,发现违法违规行为,按照《农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依法立案查处,当场收缴假劣兽药产品。发现非法企业产品时要启动追踪机制,收集证据,立案排查,捣毁造假窝点。对跨省作案的,要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涉案省份,并上报我部兽医局。
3.使用环节
加强兽药使用监督指导。各地要加强动物养殖场(户)、兽医医疗机构和宠物医院等兽药使用单位的监管工作,对本辖区内的兽药使用单位检查覆盖率应达到50%。重点检查所使用兽药的合法性,发现假劣和违禁兽药要依法处理、收缴销毁。同时,积极指导用药单位建立用药记录制度,执行休药期规定。
三、组织实施
(一)农业部兽医局负责《整治方案》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参与重大案件督查督办工作。各省、区、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整治方案》的组织实施工作,并承办省际间违法案件的协查、协办工作。
(二)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承担兽用生物制品及重大动物疫病疫苗批签发、飞行检查、驻厂监督等监管工作,参与兽药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省级兽药监察所承担本辖区内兽药检测和协助兽药监管及案件查处工作。
四、总体要求
(一)细化方案,明确责任。一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地要成立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二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工作方案,保证方案合理、可行。三要严格执法、务求实效。各地在整治活动中要采取专项检查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交叉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法规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把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四要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各地要积极会同公安、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加大整治、查处力度。五要加强宣传,正面引导。积极组织开展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的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养殖者安全用药水平和维权意识,增强从业者守法观念和责任意识。六要及时总结经验,着力构建兽药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七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大专项整治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投入,为开展兽药整治活动提供必要条件,确保整治工作深入进行。
(二)建立报告制度。1.报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统一要求(见附表“兽药市场专项整治执法工作季报表”),于每季度末后第5个工作日前,将前一季度的整治工作进展情况电子版报我部兽医局(网址:yzc@ivdc.gov.cn);2.重大案件。各地发现兽药重大案件时,应立即报我部兽医局,电话:010-59192829,传真:010-59191652。
五、工作安排
(一)3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细化工作方案,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
(二)4月至12月,按照《整治方案》总体部署和细化方案开展整治活动。
(三)6月20日和12月10日前,各地分别将阶段性、年终总结材料及《兽药市场整治情况汇总表》(见附表)上报我部兽医局。
(四)我部兽医局根据情况适时组织重点区域执法检查或交叉执法检查活动。
建材产品专项整治方案 篇9
方案确定工作目标为:进一步巩固近年来专项整治成果,有效遏制重点地区、重点产品突出问题,我省食用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杜绝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案件查处率达到100%。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端掉一批制假售假黑窝点,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其中,蔬菜水果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农资打假等项目被列入重点整治项目。
详见:2012年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鄂农函〔2012〕94号】
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2年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县(区)农业(畜牧兽医、水产)局(委),厅直有关单位:
为扎实开展2012年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按照农业部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2012年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2012年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2012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农质发〔2012〕4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围绕“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为目标,以我省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进一步规范食用农产品生产行为,切实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进一步巩固近年来专项整治成果,有效遏制重点地区、重点产品突出问题,我省食用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杜绝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行为,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案件查处率达到100%。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端掉一批制假售假黑窝点,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生产过程进一步规范,人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确保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进一步提升。
三、整治重点
(一)蔬菜水果茶叶禁限用高毒农药专项治理。
1、重点产品。白菜类、绿叶类、豆类蔬菜,突出豇豆、菜豆、芹菜、韭菜、菜心、普通白菜等蔬菜。草莓、柑橘、梨、葡萄、桃等水果。绿茶。
2、重点农药。甲胺磷等禁用高毒农药和克百威、氧乐果、水胺硫磷等高毒限用农药。
3、整治任务。一是强化高毒农药源头管理。继续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管理和实名购药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引导高毒农药生产企业公开向社会承诺合法生产经营,认真落实农业部199号、1586号公告规定。二是加大执法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大农药生产经营单位执法检查力度,依法查处生产、销售禁用农药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销售农药的“黑窝点”,严厉打击无资质的单位和个人擅自从事研发、生产、销售高毒农药的行为。组织开展高毒农药市场检查和农药质量监督抽查活动,严厉查处非法添加禁用高毒农药成分的行为。三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加强农药使用技术指导,引导生产者科学用药,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农药使用记录、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建立健全产地准出制度。加大安全用药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鼓励使用低毒和生物农药,严禁违规使用禁限用高毒农药,提高蔬菜水果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此项整治由省植物保护总站负责。
(二)“瘦肉精”专项整治。
1、重点产品。生猪、肉牛、肉羊。
2、重点环节。养殖、收购贩运和屠宰环节。
3、整治任务。一是加强养殖环节整治。健全养殖场(户)日常监管制度,推行标准化养殖技术,强化监督检查,督促养殖场(户)完善养殖档案;建立养殖场(户)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实行《无“瘦肉精”承诺书》制度;组织开展养殖场(户)“瘦肉精”清缴行动;会同公安部门严厉打击养殖环节非法使用“瘦肉精”和自配料中添加“瘦肉精”的行为。二是强化收购贩运环节整治。会同工商等部门加强对收购贩运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和活畜交易市场监督管理,督促建立《无“瘦肉精”承诺书》等证明材料查验制度和收购贩运信息记录制度,建立购销台账;加强对销售和运输过程中活畜的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强化出栏活畜“瘦肉精”筛查,对发现含“瘦肉精”的活畜,要监督实施无害化处理。三是深化屠宰环节整治。实行驻场监督制度,严把生猪入场关。督促屠宰企业建立“瘦肉精”自检制度,做好进场和自检记录。对确证检测呈阳性的生猪,要严格控制自检或监督抽检发现阳性样品的同批次生猪移动,会同商务部门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将涉案线索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此项整治由省畜牧兽医局负责。
(三)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
1、重点地区。以饲养有奶牛的市(州)、县为重主,其中以武汉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黄冈市、荆门、孝感市、咸宁市、恩施州等辖区为重点。
2、重点对象。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辆和奶牛规模养殖场。
3、整治任务。一是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按照《2012年湖北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方案》要求,对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运输车辆进行现场监督抽查。重点抽查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皮革水解物、碱类物质、硫氰酸纳、B—内酰胺酶等5种违禁添加物,加强生鲜乳中黄曲霉素M1监测。二是加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监管。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把许可准入关,严格审核资质条件,坚决取缔未经许可的非法收购站(点),严厉查处违规收购运输生鲜乳的行为;按照《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要求,开展生鲜乳收购站、运输车现场检查和达标评判,加强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建设。三是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政策检查与培训。对奶畜养殖与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5项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结合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补贴、良种补贴等建设项目,做好政策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奶业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
此项整治由省畜牧兽医局负责。
(四)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
1、重点品种。假劣违禁抗菌药物与假劣饲料产品、未经批准使用的抗菌药物。
2、重点环节。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和养殖场(户)。
3、整治任务。一是整顿和规范抗菌药生产经营行为。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落实兽药生产质量监管责任,监督检查兽用抗菌药生产企业执行兽药GMP情况,严厉查处非法添加未经批准使用抗菌药成分、生产禁用兽药的违法行为,坚决捣毁无证生产的“黑窝点”;结合兽药 GSP清理和规范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清缴未经批准使用的抗菌药物。二是整顿和规范畜禽养殖抗菌药物使用行为。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场安全用药监管,督促养殖场(户)建立健全养殖档案和用药记录,落实休药期制度,指导养殖场(户)科学使用兽药,依法查处养殖环节违规使用原料药和抗菌药的行为。
此项整治由省畜牧兽医局负责。
(五)水产品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专项整治。
1、重点品种。斑点叉尾鮰苗种、鳜鱼、乌鳢等问题突出的重点品种。
2、重点对象。氯霉素、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磺胺类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
3、重点区域。以武汉市和荆州等地区为主的鳜鱼、河蟹主产区,以孝感为主的乌鳢主产区,以咸宁为主的斑点叉尾鮰苗种主产区以及近年来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检出率较高的部分地区。
4、整治任务。一是举办全省深入推进水产品市场准入启动仪式。全面推进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二是重点加强水产苗种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水产苗种生产单位数据库。在繁育季节针对重点苗种生产单位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查处无证生产、销售水产苗种和违法用药行为,督促苗种生产单位建立生产、用药、销售档案,建立苗种附证(生产许可证)销售制度。三是全面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举办全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训班,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月活动,加强渔政执法队伍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及技术培训,改善现场执法条件,加强质量安全督导检查,强化检打联动。四是整顿和规范水产养殖抗菌药物使用行为。加强对水产养殖场(户)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督查水产养殖场(户)建立健全生产记录,严格执行休药期,严厉打击超量、超范围、不执行休药期等滥用抗菌药行为,积极开展安全用药宣传培训活动,提高水产养殖场(户)科学用药水平。
此项整治由省水产局负责。
(六)农资打假专项治理。
按照《省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2年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农办发〔2012〕30号)文件执行。
此项整治由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总队负责。
四、重点活动安排
(一)2月,组织省级有关部门和市、州、县农业部门参加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全省2012年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
(二)3月,组织开展 “农资打假保春耕”、“农资打假夏季百日行动”等活动,组织对全省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督查。
(三)4月,召开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安排部署2012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省政府与市、州政府签订《2012年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状》。
(四)3-12月,组织开展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督抽查活动。
(五)3-12月,组织开展“瘦肉精”拉网式监测活动。
(六)3-12月,组织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活动。3月份和9月份开展定期监测和现场检查。
(七)3-12月,组织开展兽药经营清理和规范行动。
(八)3-12月,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督查和交叉检查活动。
(九)4-12月,组织开展高毒农药和植物生长调剂专项整治,开展两次农药质量监督抽查活动,对禁用高毒农药和涉嫌非法添加的高毒农药集中销毁。
(十)8月,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督导检查,督促各地加大整治工作措施落实力度。
(十一)9-10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
(十二)2013年1月,以2012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为重点,对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进行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
各级农业(畜牧兽医、水产)部门要充分认识专项整治工作重要性,对原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小组和办公室进行确认,机构、职能、人员有变化的,尽快调整明确。要按照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监管责任。
(二)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方案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细化工作任务、进度和要求,做到有进度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整体提升。
各地要针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薄弱环节、突出问题,集中力量开展整治,从根本上、源头上采取有力措施。要认真排查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隐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四)强化技术服务,营造社会氛围。
各地要按照《省农业厅关于对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服务和监管活动的通知》(鄂农函〔2012〕80号)要求,结合“湖北省农业科技促进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促进活动,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生产经营人员培训教育。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适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五)及时报送信息,做好工作总结。
按照农业部要求,我省农产品专项整治实行月报制度。从4月开始,各市、州农业(畜牧兽医、水产)部门每月5日前向我厅对口的牵头单位报送上月工作进展情况,各牵头单位每月10日前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报送上月整治情况。发生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的,务必在第一时间上报当地政府和省农业厅,同时妥善处置。要及时做好阶段性工作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典型经验要做好宣传推广。
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办公室
联系人:王永德 027-87665821
电子邮箱:hbsnab@126.com
省植物保护总站
联系人:许国建 027-87381723
电子邮箱:xgj812@sina.com
省畜牧兽医局畜产品安全监督处
联系人:艾 青 027-87272218
电子邮箱:hbxac@yahoo.cn
省畜牧兽医局草业管理处
联系人:王 健 027-87317526
电子邮箱:1378960517@qq.com
省畜牧兽医局兽医政药政处
联系人:周昭明 027-87898563 电子邮箱:zhzhm@hbav.gov.cn
省水产局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
联系人:王大军 027-88861022
电子邮箱:571647926@qq.com
省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总队
联系人:张彦杰 027-87664862
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监管工作汇报 篇10
这次国家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督查组来江苏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我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帮助和支持。对于推动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进一步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此,我代表省整规办以及专项整治工作的成员单位发改委、经贸委、建设厅、公安厅、监察厅、质监局、工商局、环保厅、林业局、电监会向国家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督查组的来到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江苏省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周密计划,重点突破。
今年我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层层召开会议动员部署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全省各级都制定了实施意见和整治方案。根据我省建材市场存在的实际问题,将全省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定为:一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建材产品违法犯罪活动。重点查处关系国计民生、人身财产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各类假冒伪劣建筑用钢材、水泥、低压电器、电线电缆、涂料、胶粘剂、人造板、木器家具、壁纸和地毯等产品。重点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假冒或仿冒他人产品商标、名称、包装、装潢,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二是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重点整治辐射面广、群众反映大、假冒伪劣问题比较严重的建材市场,加大抽查力度,强化质量监督,确保建材产品质量,严厉查处欺诈消费者的不法活动以及利用广告或其他手段对产品质量做虚假宣传
等违法行为。对市场周边地区涉嫌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的仓储地进行严格检查,堵源截流,端窝挖点,确保假冒伪劣建材不流入市场。三是整顿和规范区域性建材生产经营活动。对建材生产经营违法活动突出的和相对集中的区域,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同时,区别不同情况开展集中整治。取缔一批无证无照、不具备产品质量保证条件或使用国家淘汰生产工艺生产建材、生产假冒伪劣及国家明令淘汰产品的企业和窝点;关停并转一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及污染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帮促一批具有合法资格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尽快提高产品质量。四是整顿建筑工地和重要基础设施工程违法违规活动。重点查处建筑工地不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采购和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行为;重点查处未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见证取样规定,对进入建筑工地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行现场验收和复验的行为;重点查处未经监理工程师签字,擅自使用或安装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行为;重点查处使用有害物质超过限量的装饰装修材料的行为。列出了整治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地区、重点工地和时间的安排,全省专项整治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和措施一目了然。
二.突出重点地区的专项整治,力争扶优扶强。
近年来,我省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等八部局关于“在人造板生产、销售企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开展区域性整治”的工作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坚持扶优扶强与打假治劣并举的基本方针,在邳州市组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而又讲求实效的人造板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活动,企业生产行为迅速规范,产品不断提档升级,人造板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具体主要做法为:
(一)整治融入政府工作,科学制订专项整治的规划
邳州人造板是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规划中徐州范围内主要发展的两大主导产业之一,为江苏省重点发展的集群产业,是全国最大的人造板生产基地。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邳州人造板产业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企业对产品质量认识不足,XX年,全市仅有22家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仅41.7%,甲醛释放量超标问题比较严重。邳州质监局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呈送了《邳州市人造板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的调查报告,建议把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从重视速度效益转变到重视质量效益上来,从源头抓质量,从根本上提高产品、企业、产业和地区竞争力。
邳州市委、市政府对整治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并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为期两年的以“创建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为目标的人造板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促使人造板行业提升整体质量水平,使邳州人造板企业和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既能“守得住’:又能“打得出’:市委、市政府把整治工作列入了月度、工作计划,作为政府重点工作进行部署、调度,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成立了督查组,不定期督查、指导各镇。
(二)落实监管措施,建立健全区域性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的新体制
在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中,紧紧抓住无证生产和甲醛释放量超标两大主要问题,拿出了最严厉的监管和处罚措施,探索了源头监管质量的新模式。
1、实行区域监管。成立6个监管分局,向各生产企业派驻产品质量监督员,使监管网络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两个档案,完善四项制度,落实五项措施,将监
管网遍布各个角落。
2、以申办生产许可证促进企业规范化生产。积极宣传人造板产品生产许可证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免费为企业送去8000余套法律法规和标准文本,主动上门并组织人造板企业申报生产许可证。同时,严格按照《人造板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生产条件审查细则》的要求帮助企业改善硬件设施,指导企业新增生产设备300余台、检测设备4000余台(件),新建实验室1 87个,改造厂房20万平方米,硬化厂区35万平方米。全市规模以上人造板企业全部达到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水平,已有176家企业获得生产许可证,获证率90.3%。
3、实行分类管理。按照《邳州市人造板企业质量管理等级分类细则(试行)》的评分标准,对每一家人造板生产企业全面考核其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将全市27 1家企业划分为a、b、c三级,分类监管,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4、严厉查处质量违法行为。自XX年以来,我们开展集中行动22次,开展专项质量抽查5次,对全市具有成品生产线的人造板企业全面进行了检查,覆盖面100%,累计抽检产品500余批次,查处无证生产、不执行国家标准和伪造冒用他人厂名产地、名优标志的质量违法案件62件,涉案人造板产品标值200万余元,勒令120余家企业停产整顿,强制关停并转67家问题严重的企业。
5、建立全国性的监管网络。为切实打造优质人造板基地,向全国市场展示邳州人造板品牌,我们分别向苏南、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湖南等地193个市、县质监、工商部门发出了质量监控函,主动请他们加强对邳州人造板产品的监管,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反馈信息。
(二)优化服务举措,不断提高区域性产品质量专项整治的实效性
质监部门充分发挥人才、装备和技术优势,把整治工作作为“一号工程”,真诚为产业发展服务,真心为企业办实事。
1、积极开展“采标”工作。鼓励和指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2,开展免费培训活动。举办9期培训班,免费培训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特种设备操作人员959人次,推动人造板产业健康发展。
3、加强质量认证工作。指导人造板企业建立健全标准、计量检测、质量管理三大技术体系,对产品生产实行全过程监控,实现规范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
4、加大培育名牌产品的力度。大力宣传邳州人造板产业和骨干企业,提升邳州人造板品牌形象。全市已有1个江苏省名牌产品、2个徐州市名牌产品,有50多家企业计划在XX年申报国家免检和各级名牌产品。
目前-邳州人造板市场形成了“以质取胜、人人创优、诚信经营”的良好局面。企业普遍提高了法制观念和质量意识,充分认识到甲醛释放量超标等问题给消费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自觉追求质量,完善质保体系,创造优质吕牌,整个集群产业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人造板企业23个,生产线总计达到1100条,上半年产量420万立方米,出口量300万立方米,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1.8%、25.3%,并拉动了化工、包装、建筑、运输、面粉、机械、制胶等产业,扩大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安置了部分下岗职工,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强化复合地板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从国外引进的新型建材产品。常州市横林、崔桥镇通过不断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已成为全国强化地板三大生产基地之一,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部分企业特别是新办小企业采用低质低价的手段来牟取市场份额,少数企业生产的地板甲醛释放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最低限量要求,耐磨转数不符合国家标准规定,损害了崔桥地板的声誉,破坏了市场竞争秩序。常州市质监局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等九部委《关于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要求,坚持以促进和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为目的,创新整治模式,与横林镇政府共同开展了强化地板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做法:
l、与地方政府共同进行专项整治,落实政府和部门两个责任制。专项整治开始前,常州质监局与横林镇党委、政府进行了多次研究、协商、沟通,就这次专项整治的指导思想、组织领导、方法步骤等达成了共识,并专程到南京向省质监局领导作了汇报。横林镇政府专门成立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创新专项整治模式,全力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以往的专项整治,主要是以检查和处理为主。这次整治,他们没有采取以往的模式,而是以教育为主,着眼于帮助、提高,全力‘服务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横林镇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成立了地板协会。协会成立以来,始终以规范行业行为、维护行业秩序、树立行业形象为已任,在专项整治中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4、加强监管,确保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常州市质监局在一手抓服务的同时,另一手认真抓好监管。常州质监局和横林镇政府、常州市地板协会共同对近百家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整治检查,对三家故意违法的企业实施了处罚,对其余存在一些问题的均实行首查不罚,发出58份责令整改通知书和稽查建议书。又对被责令整改的企业再次进行了检查,绝大部分企业均按要求进行了整改。今年对新成立的一些小企业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加强监管,确保专项整治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l、强化地板的总体质量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专项整治前,有的企业生产十几个牌子的地板,但市场主打品牌少,专项整治后,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在逐步提高,“以质取胜“的观念已经渐渐深入到企业的心中,许多企业表示,他们深深体会到恶性竞争给企业发展带来的后果,渴望公正、有序的竞争环境,上规模的企业在主打自己的品牌,不愿沦为别人的加工场。
2、区域性、规模化、集约型的高速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目前,崔桥地区已有地板行业企业412家,其中强化地板终端生产企业130余家,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豪迈生产线5条、地板开槽线250条、浸渍线101条、压贴线142条、淋漆线21条、印刷线23条,已达到8000万平方米的年生产能力。今年产品已出口到英国、加拿大等2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比去年成倍上升。
三、突出重点产品专项整治,保持高压态势
“地条钢”的生产方式落后,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高,会对建筑工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国家将地条钢及其制品列入了淘汰产品目录,并要求对制售“地条钢”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但是,由于受利益的驱动,不少企业(个人)仍不顾国家禁令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镇江市质监部门了解到相关情况后非常重视,立即向镇江市政府汇报,由市政府牵头,成立了镇江市地条钢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开会,研究实施方案,部署整治行动,对镇江市制售“地条钢”违法行为进行了全面整治。通过近三年的努力,整治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曾经作为镇江整治的重点产品“地条钢”违法行为已得到基本控制。
(一)主要成效
根据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打击“地条钢“建筑用材非法生产销售行为的紧急通知》,镇江市政府牵头组织多部门联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击制售“地条钢”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按照摸底排查、督促整改、执法检查、复查验收、不断巡查五个阶段,三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XX余人次,联合检查8次,突击检查63次,曰常巡查200余次,对全市2l0家钢材生产销售企业(个人)进行了检查,立案查处“地条钢”及其制品案件140余起,查处“地条钢”生产窝点86家,其中取缔“地条钢”生产企业(个人)19家,捣毁“地条钢”生产窝点5 1家,查获“地条钢”1600余吨,货值300余万元,没收模具等生产设备近2200根(台),对70余家“地条钢”生产企业(个人)采取了断电措施,对其中已整改、转产的4家根据他们的申请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予以确认的事实恢复了供电。
(二)主要做法
1、政府重视,切实履行打假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镇江市各级政府对打击假冒伪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非常重视,在端正指导思想、创新工作机制、整合执法力量、发挥职能优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切实履行了打假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市政府召开情况通报会,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副秘书长任副组长、市质监、工商、经贸委、环保、公安、纪检监察、供电等七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镇江市地条钢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市政府办公室以特急电报形式,向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行为的通知》,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履行职能、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等方面,对开展地条钢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2、排查摸底,锁定整治的重点区域和目标。整治工作之初,首先将全市范围内曾经生产过“地条钢”的44家企业(个人)一一列出表格,并多次组织执法人员,深入一线调查摸底。经过精心组织和策划,在全市发布了300多份《关于进一步严厉打击违法生产销售“地条钢”行为的公告》,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了举报电话,出台了相关奖励措施,动员全市广大群众参与专项整治行动,提高了区域排查的效果。经过艰苦细致的摸底排查工作,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一些制售“地条钢”企业(个人)的名称、地址、规模、负责人、生产规律等,并将33家企业(个人)列入“黑名单“,为参与联合行动的各执法检查组稳、准、狠地集中整治,提供了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违法制售“地条钢”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纳入到监控范围。
3、齐抓共管,增强监管打击的合力。打击取缔“地条钢’:彻底铲除这一毒瘤顽症,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特别是各个职能部门的力量,进行联合监管,实施综合治理。在这次整治行动中,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镇江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统一共识。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各成员单位在整治过程中,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工作,广泛运用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向社会进行宣传,介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披露违法制售“地条钢”的行为,报道查处工作的进展情况,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氛围。
4、重拳出击,保持打击的高压态势。为了躲避或规避检查,违法制售“地条钢“的企业普遍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产地偏远,进出隐蔽;二是白天关门,夜晚开炉;三是即产即销,不存现货;四是设施简陋,随处扎营;五是厂中设厂,交替生产。这些情况无疑给查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给大规模联合行动设置了障碍。为此,在整治工作的前后质监部门都作了认真的研究和缜密的部署,重点实施了“五查”措施:一是“拉网式”排查。二是突击检查。三是执法检查。四是不间断的巡查。五是督查验收。
5、标本兼治,实施长效管理。通过专项整治,虽然取得成绩,但离彻底清剿和取缔的目标仍有距离。目前,仍有一些不法份子还在继续零星生产、顶风作业,部分被查处过的企业(个人)也没有就此甘心罢手,还在四处观望、伺机“再生’:想弥补损失、谋取暴利。我局对近年查处“地条钢”情况的初步统计,在查处的80余家“地条钢“生产企业和窝点中,被查处过两次的有17家,查处过三次的有1 5家,查处过四次的有1家,查处过五次及以上的有4家,还有1家居然被查处过8次。XX年,镇江质监部门仍然查处了制售“地条钢”企业、窝点15家,查获地条钢产品30余吨,模具近200根。这些情况说明了我市违法生产“地条钢”的行为尚未彻底根除,整治“地条钢”的任务还远没有彻底结束。
四、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建材市场专项整治。
建材市场专项整治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更重要的是要发动广大消费者、新闻单位、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广泛参与,组成更广泛的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统一战线,确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全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加强了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有关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政策和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成果。同时,把整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对制假售假地区的曝光上,放在制假售假企业的曝光上,放在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的曝光上,选择典型案件进行曝光,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识别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的能力作为抵御假冒伪劣建材产品泛滥的重要一环,动员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加强对真假建材产品识别方法的广泛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中,省质监局、南京林业大学、现代快报在南京(金盛装饰城、金陵装饰城、南京石林广场、金桥装饰城、南京装饰大世界、南京红太阳商业大世界)、宿迁(开辉装饰大世界)、盐城(高力装饰城)开展了“来自质量技术监督的保障,家装材料免费检测专场"活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免费地板、细木工板检测服务,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各地各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的举报制度,设立了举报电话,认真查处人民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答复。这大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热情,全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开展以来查获的大案要案80%来自群众的举报。
尽管我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突出表现在:一是建材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问题仍然还比较严重,少数工地业主和施工单位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使用假冒伪劣建筑材料的情况还比较突出;二是少数重点地区、重点市场建材产品的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性制假售假情况时有发生;三是仍有少数地方的领导对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对专项整治工作采取消极应付态度;四是对制假售假违法犯罪分子打击的力度不够,查封假冒伪劣产品和窝点的多,对人的处理少;对违法犯罪分子行政处罚的多,追究刑事责任的少。
五、深入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工作打算
明年,是我省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关键时期,对照《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秩序(XX年一XX年)规划所确定目标,我省将以“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从源头整治的力度,深入开展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使假冒伪劣建材产品泛滥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建材市场的竞争行为和交易行为趋于规范,企业和消费者对建材市场的满意程度有较大提高,全省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强化组织领导,务求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认真搞好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成效,关键是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思想上要有位置,工作上要有路子。各级相关部门的主要领导对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落实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建立起逐级负责的责任体系,努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执法力度到位、管理合力到位,确保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继续抓妤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大案要案。
继续突出抓好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抓好关系国计民生、人身财产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建筑用钢材、水泥、低压电器、电线电缆、涂料、胶粘剂、人造板等重点产品的 专项整治;抓好重点地区的专项整治,总结和推广区域性专项整治的成功经验;抓好对建设工地的专项整治,加大使用建筑材料的检查力度,确保建筑材料优质安全。在下一步的整治行动中,我们将坚持除恶务尽的方针,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取缔一批制假售假企业,惩处一批首恶分子和惯犯,处理一批违法违纪公务人员,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坚决打击制假售假犯罪分子的器张气焰。同时,认真分析产生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
(三)坚持“整治、疏导、帮助、规范”的方针,认真抓好建材产品质量的源头管理。
积极贯彻《江苏省质量振兴实施计划》,继续坚持“打扶结合、标本兼治”的方法,在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和集中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强化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和非公制企业的基础质量管理工作,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保证制度,进一步实施名牌战略,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建筑材料行业、建筑材料产品质量上水平,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路子。
(四)建立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长效工作机制。
努力转变政府职能,适应市场经~--泳,ui条件下市场监管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建材市场整治的长效工作机制。包括部门之间、地区之间、执法部门与企业之间各方面协同作战、联合打假的机制;对生产、运输、仓储、批发、销售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督的机制;打假治劣与扶持引导相结合的机制等,提高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监管的有效性。在各级政府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充分发挥各级质监、发展计划委、公安、监察、建设、经贸委、“工商、环保等部门的作用,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形成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整体优势。全面实施标本兼治,进一步强化把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纳入法制轨道,完善监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建材市场主体守信、自律的机制。
六、几点建议
(一)从整顿和规范建材市场经济秩序的长期考虑,必须改变目前建材市场和建设工地行政执法权力过于分散的情况,往往市场上一出事,质检、工商、建设等部门悉数出动,造成人、财、力的无谓损耗,建议有一个部门来专管建材市场的打假工作,统一职能,简化手续,强化打击力度。
(二)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经费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了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希望国家能从财政渠道安排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经费。
江苏的建材市场专项整治的各项工作离不开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希望督查组对我省的建材市场专项整治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欢迎大家今后多来江苏指导工作。
【建材产品专项整治方案】推荐阅读:
建材产品07-21
建材产品委托销售09-08
2024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方案11-10
县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12-04
关于印发《安边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09-25
京建材〔2008〕690号关于加强建筑节能材料和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10-25
广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穗府办[2007]37号)12-01
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总结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