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图片素材

2024-10-04

地理图片素材(精选10篇)

地理图片素材 篇1

一、建立地理素材库的方法

1. 利用多种手段, 搜集地理素材。

如从课本、地图册、画册、杂志、挂历上扫描部分地图、景观图片;利用市面上出售的相关光盘或在互联网上选择、下载部分有用的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及AVI格式的视频素材;还可自己制作、录制一些动画、声音等。另外, 地理教师还可以亲自到大自然、社会中去拍摄一些乡土地理素材。这样的素材, 学生看起来倍感亲切, 学习地理的兴趣也会油然而生。搜集素材这项工作比较烦琐, 素材库建立者可以发动全教研组成员共同参与, 也可以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师可先教会学生扫描、改图、下载、编辑、拷贝等基本技能, 然后要求学生搜集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图片 (旧挂历、画报、明信片、照片等) 、文字资料、视频等素材,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又加快了地理素材的搜集速度。

2. 整理加工素材, 建立地理素材库。

收集到的地理素材会显得比较零散、杂乱,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整理加工, 予以分门别类。首先, 把收集到的大量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影像等素材进行加工处理。然后, 把加工后的素材根据课本章节进行分类, 把与某一章节有关的各种素材内容编辑在一起。编辑时要注意素材的通用性, 尽可能使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 从而建立起一个实用的素材库。这样, 教师就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

二、建立地理素材库的意义

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通过利用丰富的地理素材库和自制的地理课件, 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新旧知识的理解。如讲《人口、资源和环境》一节时, 我通过播放“人口问题”、“物种灭绝”、“大气污染”、“水污染”、“臭氧空洞”等视频片段, 充分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加速和改善了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十分高, 不知不觉就完成了以往需要教师多次督促和提醒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 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2. 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素材库中悠扬的歌曲, 生动、逼真的视频片段等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 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 从而创设出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时的疲劳和紧张状况。

3. 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 提高了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利用多媒体对素材库中的相关图片进行动态模拟, 使静止图成为动态图, 其间, 学生边观察、边操作、边思考讨论, 这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 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4.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开拓学生的视野。

平时我就要求学生注意收集各种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视频录像等地理素材,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我还教会学生扫描、改图、下载、编辑等基本技能,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我的素材库的建立, 学生也品尝到了创造的乐趣。

5. 有利于资源共享, 提高资源利用率。

地理素材本身有着它的通用性, 尤其是那些普遍性的素材, 可以各学科通用;同一学科不同章节也可反复使用;一些优秀的素材还可以发送到互联网上, 让更多的用户使用, 这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6. 有利于制作出实用的教学课件, 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效率, 突出教师的教学特点。

素材库建成后, 教师就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从素材库里选取相应的素材, 以编辑、制作出实用的教学课件。这样编制出来的课件能把教师本身的教学经验融入进去, 充分反映每一位教师自己的教学特点, 而且内容更新, 针对性更强, 实用价值更大, 并且教师可以随时根据所教班级的学生特点, 对课件内容进行修改、补充或删除。同时, 这种自制课件可使教学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 使教学更具开放性。

地理图片素材 篇2

【关键词】地理图片 地理教学 应用

我国进行课程改革之后,地理图片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高中地理侧重于学生的理解和观察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文字知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过于枯燥无味,学习效率低下。地图的使用可极大的改善学生的学习状况。地图将必要的地理信息融入到图片中,以一种相对比较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能使学生迅速打开学习的思路,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可见,地理图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用途极大。中学在进行地理教学时亦需加大地理图片的使用。

一、地理图片的特性

1.准确呈现地理信息。地图将大量的地理知识融入到图片中,利于学生能从直观的地理图片中快速思考分辨,地形地势、植被分布、地势特征、地区河流概况等信息,以平面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地理空间,深化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

2.规整地理知识。高中地理知识点众多,稍显繁杂,有些相似或相关的知识点的重复记忆降低的学生学习的效率。地理图片或者图表可以将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使零散的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条理性,然后以对比的形式表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异同,便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3.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高中学生处在特殊的成长时期,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强,同时相对喜爱色彩多样的事物。单调的文字和色彩会使学生对课堂和课本产生反感情绪,不利于教学的进行。地理图片没有大量的文字,色彩比较丰富,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老师引导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向学生传输地理信息。

二、地理教学中地理图片种类

1.教材中的插图。翻阅新版地理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课本中包含大量的地理插图。由于地理知识涵盖范围极广,学生们不能亲身体验,实地考察。教材中的插图可以直观地表明地理信息,如显示标志性建筑物、地区特色人文风景、特色食物等内容的插图。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地理图片信息,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征。此外,教材插图还包括统计图表、表格等。

2.网络教学电化图片。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在高中教学应用愈加广泛。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可通过网络搜集地理图片,向学生展示地形、地势、风景、气候、人文等信息。而且网络地理图片渠道众多,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3.外出旅游照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一定渠道收集旅游照片并详细了解相关信息,进而向学生展示旅游照片,并结合自身体验和他人经历等,向学生介绍地理知识。

三、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地理图片的使用有益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大篇幅文字的讲解比较笼统,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接受。正确结合书中插图或者网络地理图片,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地理图片可将地理知识化繁为简,指导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最后,地理图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地理图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1.以地理图片为指导,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以图片为指导,引起学生对某知识点的探索欲望,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是综合各种地理知识的学科,而且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某一知识点的掌握会引起学生对其他问题的探索欲望,促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运用地理图片指导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高效获取知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从地理图片中获取地理知识,并与其他知识相结合,达到整体地理信息的融会贯通。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理知识点繁多,有些学生解决问题时找不到切入点,如盲人摸象,耗费很大精力却达不到满意的效果。地理图片可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地理问题,化整为零,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而一举攻破地理难题。了解学习方法后,学生举一反三,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地理图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多地理知识是与平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城市地图的使用、时差的判断等。学生在进行郊外活动或者外出旅游时,同样会用到很多地理知识。而这些地理知识可以通过图片的展示完整的传达给学生,以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利用地理图片向学生讲解大自然中的动植物分布、可食用的野生生物、大自然中存在的隐患等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野外旅游时可发挥重要作用。例如,遇到野外求生或者迷失方向时,可参考学到的知识做出思考和判断,保护自身安全,寻找出路或发出求救信号。

4.合理使用地理图片,提高教学效率。互联网技术发达,教师可免费获得大量优质的地理图片,省时省力又能获得极佳的效果。需注意的是,教师在选用地理图片时要综合考虑图片的适用性,不能盲目选图,错误的图片会给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另外,图片要健康向上,来源合理,质量良好,只有这样,地理图片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结束语

我国教育政策不断改革,社会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愈发提高。因此,教学制度和教学方式亟待优化。地理图片是优秀的信息载体,它携带大量优质地理知识,以清晰生动的形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国家教学改革政策也加强了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本文概述了地理图片的特点、种类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最后探析了地理图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这些知识能给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周云峰. 提升高中地理课堂效果的策略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7期.

[2] 林炳灶. 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1年19期.

[3] 向建华. 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图教学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9期.

[4] 陈小云. 灵活运用生活实际,提升学生地理思维能力[J]. 考试周刊,2010年02期.

关于地理教师自荐信素材 篇3

姓名:_x

手机:1883__x

邮箱:_@

性别:男

教育背景

.09-.07五百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本科)

主修课程

高等数学、地理教学论、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地图学、地质学、地貌学、第四纪环境学、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遥感原理与方法、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普通物理、无机化学等。

工作经历

2012-04至今重庆市地理中学地理学科(实习教师)1、深入高中课堂参与教学设计,教案分析,课堂教学工作。

2、训练成绩分析,试题解析,心理辅导,危急情况处置等班主任管理工作。

.03-2012.03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团委副书记

1、团委工作处理,出色完成上级交付工作;

2、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反复锤炼。

.9月-2014.1月东北师范大学厚普公益学校地理组教师1、教案书写、课件制作、课堂教学设计得到实战锻炼;

2、训练地理绘图能力,锤炼地理绘图功底。

奖项荣誉

2014-地理科学学院第二届团委副书记聘书

2014-2015校骨干培训班(高级班)结业证书

2014-2015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证书

2012-2013校”优秀学生干部“奖学金

自我评价

我的优点——进取,不忘脚踏实地,我的资本——年轻,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我有健康的身体,成熟的心理,我认为教师是一个神圣、高尚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技能证书

CET-4,优秀的听说写能力

计算机二级,熟悉计算机各项操作

地理图片素材 篇4

摘要:在地理课程标准中有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那些与当下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就是有用的地理,比如说地图(包括电子地图)的使用,天气或气候变化的分析,环境的变化与保护??地理是与社会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我们要试着让地理知识走入生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将那些包含了地理知识或与地理学相关联的新闻素材适当适时地融入到教学中来,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地理 教学 新闻素材 时效

地理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及人地关系的学科,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是地理新课改的关键所在。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能应用基本的地理知识、原理或规律去解决考试中的问题,还要学会用地理知识去解释、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学会借助地理思维去更客观全面地看待社会生活问题。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体验中的地理素材出发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新闻素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时事新闻不仅向社会民众传达了社会发展的最新信息,且涵盖了社会经济、日常生产生活及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由于许多时事与我们地理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时事新闻成为最具有时代气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课程资源,可以说是我们的地理 “活教材”。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高中地理教师,要想使课堂变得具有时代意义,必须学会挖掘和利用新闻素材中的地理课程资源。

在目前中学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学教师如果能适时适当地用好地理时事材料,对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提高地理高考复习效果、提高学生地理素养都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新闻素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一、新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刚参加工作时,对课堂教学把握得不好,也不好有什么创新,课堂教学就是按照教参的指导循规蹈矩地进行,新课的导入环节有时候也是照搬,后面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对新课的导入做了一些新的尝试。之前新课导入的方法主要是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设置问题导入、复习旧知识导入,有时候通过展示图片或者小故事导入。后面发现利用新闻素材导入新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因为高中生对新闻还是很感兴趣的,新闻素材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方法能有效创设学习情境,从而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

例如,我们在进行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内容的地理教学活动时,为了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生活,我就上网搜集了近几次联合国关于气候变化大会的资料,引用如下的一则新闻作为新课导入材料。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2012年11月2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来自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将围绕如何确保《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和减排目标的实现、如何落实德班气候大会成果,以及发达国家对发展

中国家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承诺何时兑现等重要议题展开谈判与商讨。开幕式上,资金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中国将敦促发达国家缔约方为履行承诺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提供足够的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经济日报 2012年11月28日)

自然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不太好学的一部分,关于气候方面的知识是重点又是难点,对于地理基础和兴趣都一般的学生而言,这一部分知识显得有点枯燥乏味,通过引用当时社会关注热点新闻-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导入新课,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同学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教学主题-《全球气候变化》,事实上全班同学听得都很认真,课堂参与度也很高,课后学生还想了解更多的一些相关知识。能用地理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认为这就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至少当文科生和理科生谈到这个话题时,文科生显得更专业更有发言权。这样的新课导入贴近生活实际,且富有时效性,对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起到了明显效果。当然在用新闻素材进行新课导入时要注意:一方面新闻素材要有针对性地与课题结合,另一方面教师要适时而收,回归到教学主题。

二、丰富学生地理背景知识

地理教学除了教学生一些考试必考的知识,还应该传授一些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用信息,比如一些地理常识,这是提高地理素养必要的。我们当代的学生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全球意识及环保意识,这样才能为未来社会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还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用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最新一些数据或者科技成果作为教学材料,这些时事新闻的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还能感受到时代发展。

例如在学习或者复习必修3 第五章《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这样一则新闻:

截止到今年8月6日,西气东输二线在粤投入管道运营已达824公里,累计输送天然气突破20亿立方米,替代标煤288万吨,相当于减少12.5万吨有害物质和450万吨二氧化碳酸性气体的排放。广东省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中亚天然气到来,给广东能耗大省送来了„福气‟,对缓解能源供应紧张,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保压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拉动作用”。另外西气东输二线供气后,居民用气有望比现有管道液化石油气便宜至少四分之一。(南方日报 2013/8/7)

通过这则新闻可以加深学生对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了解,丰富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的背景知识,同时促进同学们对本地区社会发展的关注,并结合实际思考天然气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影响。

例如,在《区域地理》复习中,我们会按照一定次序重点复习世界地理13个区域,欧洲部分包括我们关注最多的是西欧,而实际上许多学生对欧洲整体上认识还不够全面,在介绍北欧国家特点的时候,可以引用一些素材来加以补充,加深同学们对这些平时了解或关注并不多的地区或国家的了解。如下新闻材料:

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公布了2013年度全球幸福指数报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报告显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为丹麦,第2-5位依次为挪威、瑞士、荷兰、瑞典。

此次报告指出了全球最幸福国家的5个共同点,具体如下。【 1 】富裕国家的幸福指数(整体)较高

这些国家的税收都很高,支出巨额来支持社会福利政策,并且医疗体制完善。此外,不是战争当事国,也没有疟疾传染。加之贪污受贿事件极少。

【 2 】富裕国家存在诸多问题。

此次报告的合著者Jeffrey Sachs先生指出:富裕的本身也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压力等诸多问题。基本上,在理应幸福的西方发达国家中,幸福指数下降的原因被归结为忙于创造富裕生活的来自社会的压力以及无法满足欲望的失望心态;而另一方面,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特别是拉丁美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其幸福指数有所上升。

【 3 】欧洲贫困国家的幸福指数特别低。

据此次调查,保加利亚的幸福指数特别低,在全球排名仅为第144位,落后于阿富汗(第143位)、也门(第142位)、伊拉克(第105位)。就连在这10年间经历过平均近1200%的极端通货膨胀的津巴布韦,也排名第103位,国民的幸福指数高于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是欧盟(EU)的同盟国,在此次排名中,是与其他国家拉开巨大差距的最贫困国家,被整个社会蔓延开的贪污受贿的不良体制所困扰。

【 4 】气候条件与幸福无关。

在考虑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指数时,似乎气候条件的好坏不会加分。

除了第10位的澳大利亚以外,幸福指数排名前10位的国家,均在长期忍受严冬的地方。排在澳大利亚前一位(即第9位)的国家冰岛,在寒冷的冬季几乎看不见太阳。

【 5 】在幸福指数高的国家中,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发达国家居多。

丹麦(幸福指数位居榜首)与荷兰(第4位),在全球是屈指可数的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的发达国家。此外,幸福指数排名靠前的其他国家中,也有知名的崇尚自行车运动的国家。

(来源:环球网2013-9-11)通过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公布了2013年度全球幸福指数报告,使同学们了解到北欧国家的幸福指数几乎全都位居前列(丹麦居榜首,挪威、瑞典也位居前五)。新闻补充材料(此次报告指出了全球最幸福国家的5个共同点)还可以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北欧国家在幸福指数排行榜中基本上位居前列。学生经过综合思考分析可以得出,北欧国家经济水平高,人口少,公民素质高,社会福利保障好等,这些都是北欧国家的人文地理特点。那么在自然地理方面北欧国家还有哪些共同特点呢?森林密布是北欧的突出特点(芬兰的森林覆 盖率高达69%,人均5公顷,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瑞典达59%,挪威60%,),湖泊多是北欧国家另一个共同特点(芬兰有“千湖之国”之称,全国有18.8万个湖泊,水面占国土总面积的 10 %)在这里,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由于这些新闻时事具有实效性,与生活有比较紧密的联系,在地理课堂上加以利用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关注地理热点启发思考

对于地理学而言有些知识是固定的,这一类主要是自然地理,而有些地理知识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这一类主要是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识。我们的教材虽然在更新,但是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变化,于是出现了课本上的知识滞后于社会实际发展的情况,比如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状况,再比如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科技状况,工农业生产状况等。

2014年足球世界杯将在巴西举行,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巴西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联越来越多,已经使巴西成为一个热点,这意味着巴西不只是新闻媒体的关注热点,也是地理热点,各地高考的热点。而据一些教育界权威人士对最近这4年广东地理高考的情况总结来看,省考试院命题小组并不会有意避开热点,试题即使不直接考察热点地区(已经被各地师生猜测到并模拟训练过)也不会完全不涉及到。因此复习热点地区的时候加入一些有用的素材对提高复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复习拉丁美洲区域地理的时候,发现课本资料上巴西人口的数据,城市化水平等数据都明显滞后(巴西统计部门每年都进行人口统计工作,其结果将用于全国各市的一项预算依据。),于是本人根据新闻材料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了及时更新。

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官网2013年8月30日消息,巴西地理统计局(IBGE)在国家公报发表数据指出,截至今年7月1日,巴西人口约达2.01032714亿人,较去年增加708.5828万人。65岁以上老人占7.4%,育龄妇女人均生1.77个孩子。

另外,此次人口普查显示,过去10多年巴西人口城市化更加明显。2000年时,巴西有约81%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而现在这一比例已升至84%。目前,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仍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圣保罗市,约1180万人。

这则新闻材料不仅让学生了解到巴西最新的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同时可以启发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对巴西的人口、城市、经济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例如:巴西当前城市化水平很高,和欧美等国家高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这会让学生意识到一个问题:首先巴西人口城市化先于经济城市化,尤其大城市人口非常集中;由于巴西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是很协调,超前城市化造成大量失业人口,而超前城市化所带来的贫民窟是巴西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

四、编制地理试题

地理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有些新闻常常涉及到一定的地理专业知识,我们可以在这些新闻素材的基础上编制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基本原理、规律去分析这些问题。因为这些练习题是建立在身边真实地理现象的基础上,学生对此更有体会,也更有兴趣。

例如,比如2011年3月11日下午发生在日本本州附近海域的9.0级地震,这是全世界关注度很高的新闻。上课之前,发现有不少同学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有人问地震发生的地点,有人问地震发生的原因,有人担心地震会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区,有人甚至有点惊恐:快到2012年了,是不是地球板块活动会越来越剧烈,自然灾害将会越来越频繁。(当时有一部有关自然灾害毁灭地球的电影叫《2012》引起大众的关注)这些现象说明学生对此有很大的兴趣,那么在高二区域地理复习阶段或高三全面备考的过程中,可以将有关日本地震的知识融入到教学中,进行有关练习题的编制。

材料:据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测定,2011年03月11日13时46分(北京时间),日本本州东部海域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38.2°N, 142.5°E),震源深度20公里,当时东京(35.42°N,139.46°E)有强烈震感。这次地震引发海啸及核泄漏,福岛第一核电站6座反应堆不同程度被损坏,核扩散引发世界各国民众高度关注。至3月25日,日本警察厅宣布,截至当天18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0066人死亡,17452人失踪。

根据上述材料我结合学科知识编制了下列一些地理试题:

1.震源中心在日本首都的 方向,计算发生地震时,东京的地方时 ? 2.估算一下日本地震震中与东京之间的距离?

3.为什么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地震(里氏震级9.0级)比2008年得汶川地震(里氏震级8.0级)震级高,造成的直接破坏损失却比较中国小,分析其原因和给我们的启示?(参考思路:这次日本地震震中位于日本本州东部的太平洋洋底,方圆一百多公里都是无人区。而汶川地震震中方圆一百多公里内,人口高达两千多万;日本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频繁,日本房屋建筑等抗震性能好,沿海房屋有许多为木质结构;日本人防灾教育开展较好,民众的地震防灾意识强。不仅要对比分析两次不同地震的差异,还要学生分析日本地震给我们带来的启示。从地震中我们可以向日本人学习一些怎样的防灾知识,这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可以加强对学生安全的教育。)

4.结合日本的地形气候等说明除了海啸,这次地震还可能带来哪些自然灾害,分析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点和条件?(可能引发滑坡、泥石流等。)

5.这次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比地震本身要大,原因是什么?

6.日本9.0级地震引发核泄漏,福岛第一核电站6座反应堆不同程度被损坏,核扩散亦引发部分中国民众过分紧张,但目前局势已得到控制。请你结合地理知识分析一下核泄漏对我国的影响如何?

(在分析核泄漏对我国的影响时可以结合大气环流,季风环流(此时盛行西北风)、洋流等综合分析。)

这一系列地理试题,从多方面考察了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不仅考查了与地震相关知识、还涉及到区域地理相关知识、地方时的计算、地球表面两点间距离计算等,包括了自然和人文两大块知识。这种涉及时事新闻练习题不仅加深了学生相关知识,培养了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从这场巨大自然灾害中认真思考和审视防灾减灾的问题,对全民防灾和安全教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地理教学工作而言,时事新闻素材是一种很值得我们重视也很有用的资源。平时我们怎样才能获得这些具有时效性的资源呢?其实途径很多,关键一点是我们要养成一种意识,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平时在阅读报纸、刊物时,在看电视或者上网时,要保持一定的专业敏感度,遇到一些热点新闻素材,如果对我们地理教学工作有帮助,就及时进行收集,经过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到了你想用这些资源的时候就有备无患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将时事新闻这个重要资源在教学中真正利用好,起到满意的效果,另外一个关键点还在于不断更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邓剑华;把地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J];知识窗(教师版);2013年第05期 凌德生;时事热点对高三地理教学的作用分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年第19期

宋君武;余志娟;地理中的生活化教学刍议[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第01期 谢征;论地理时事新闻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7年

地理图片素材 篇5

喜马拉雅山的地层和化石记载了它的海陆变迁史。1975年,我国科学家考察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 000多种生物化石。地质学家们经过对已发现的化石和地层构造的全面分析,认为:距今4 000万年的时候,这里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壳不断下降,沉积了厚达30 000多米的海相地层,以及各地质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距今约2 000多万年前,地壳发生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海区抬升为陆地,从此,喜马拉雅地区结束了海洋史。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时候,喜马拉雅地区已经抬升变成了海拔约1 000米左右的热带草原。其后,地壳迅速抬升,直至全新世,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终于形成了。至今,喜马拉雅山脉仍在继续抬升。

台湾海峡的变迁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 000万年左右,海峡地区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第一次上升为陆地,成为台湾山脉和福建山地之间的带状山间平原。以后,海峡地区的地壳时升时降,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连时分,海峡地区时而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陆桥,时而变成被海水淹没的海峡。尤其是第四纪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为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由于海峡地区几度成为陆桥,所以,台湾岛上发现了许多与大陆类似的同时代的生物化石。

地壳运动的证据

地壳自形成以来,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这种运动引起地壳结构不断地变化。地震是人们直接感到的地壳运动的反映。更普遍的地壳运动是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也是人们不易觉察到的,必须借助仪器长期观测才能发觉。例如,大地水准测量资料证明,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地球在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虽然不能通过直接测量得知,但在地壳中却留下了形迹。在山区岩石裸露的地方,沉积岩层常常是倾斜、弯曲的,甚至断裂错开了,这都是岩层受力发生变形的结果。在我国山东荣城沿海一带,昔日的海滩现已高出海面20~40米。福建漳州、厦门一带,昔日的海滩也已高出海面20米左右,说明这些地方的地壳在上升。我国渤海海底发现了约达7千米的海河古河道,这表明渤海及其沿岸地区为现代下降速度较大的地区。再如,美丽的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这些夹有美丽花纹的光滑的卵石,是古河床的天然遗物。雨花台大量堆积着卵石,说明这里过去曾有河流,以后地壳上升,河道废弃,才成了如今比长江水面高出很多的雨花台砾石。

大陆漂移说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1880~1930)在1912年系统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他认为古生代后期全球只有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泛大陆”。中生代由于潮汐摩擦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挤压力,泛大陆开始分裂,较轻的花岗岩质大陆在较重的玄武岩质地幔上漂移,逐渐形 1 成今日的海陆格局。他认为地球上的山脉也是大陆漂移的产物,科迪勒拉山和安第斯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滑动时,受到太平洋玄武质基底的阻挡,被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亚洲东缘的岛弧群,是大陆向西漂移过程中留下的残块;格陵兰的南端、佛罗里达、火地岛等弧形弯曲,都是向西滑动摩擦脱落的结果;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等各大山脉,是大陆从两极向赤道挤压的结果。魏格纳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从地质、地形、古生物、古气候和大地测量等方面,详细论证了大陆漂移说。这个假说当时引起了地质学界和地球物理学界的重视。但是对于大陆漂移的机制和规律,则有很多学者表示怀疑。20世纪50年代以来,古地磁学的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磁极的移动,只有用大陆漂移说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大陆漂移说又获得了新生。

板块构造学说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1961年和1962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在此基础上,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

板块学说认为地壳是有生有灭的。由于海底扩张,大洋底部不断更新,大陆则只是随着海底的扩张而移动。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3亿年前,欧、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相连,以后出现大西洋海岭,新的洋壳不断形成并以它为中轴向两边扩张,才使上述各洲分开。而在近7000万年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则正处于非洲大陆开始张裂,处于产生新洋壳的雏型期。红海亚丁湾则是两侧地壳张裂扩张的结果,处于大洋壳的幼年期。现在的地中海,则是代表大洋发展的终了期,它是广阔的古地中海经过长期演化后残留下来的海洋。

关于板块的驱动力问题,有人认为是地幔对流,也有人认为是地幔中的“热点”和“热柱”把岩石圈拱起,而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推挤板块运动,还有其他的一些主张,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

对地理课本中图片的几点认识 篇6

(1) 展示型图片。这类图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展示, 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获得感官上的认识, 变抽象为具体。如课本在介绍地球上的自然带的时候, 分别展示了不同类型自然带的景观图片, 加强了对具体自然带景观的认识, 这类图片强调的是直观的感知。

(2) 对比型图片。通过同类的完全不同的图片的展示, 进行对比, 帮助学生理解关键知识点。如教材在介绍聚落时, 分别展示了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图片, 在授课过程中要进行分析对比, 这两类图片最大的区别是两幅是远景 (城市聚落:一幅是规模较小的中国中小城市, 另一幅是美国的大城市) , 一幅是近景 (乡村聚落)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这两类聚落在规模上的区别, 在城市聚落的图片中, 分别展示了一个中型和大型城市的外观, 高楼大厦林立, 可以看出城市聚落的规模比较大;而在乡村聚落的图片中展示了肯尼亚一个小村庄的一角。通过这种不同角度的选取, 充分体现出了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在规模上的明显区别。当然,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加强引导, 进行启发式教学, 如“同学们分析这两类图片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图片的选取角度有什么差别?”通过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 对于学生地理思想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分析型图片。实际上, 分析是各种地理图片中都要具备的, 前两种类型中也用到了地理分析法。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实现透过现象看本质, 这也是地理教学中自始至终坚持的思想。但这类图片中更多的强调的是综合分析。如课本在介绍航空港建设时, 展示了一幅“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图片。这是一幅远景的图片, 可以从全景观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可以看出: (1) 地势平坦开阔, 这符合机场建立的原则:要求地势平坦, 有利于排水; (2) 位于城市的郊区, 机场附近没有林立的高楼, 防止了对城市造成噪音污染; (3) 交通便利, 机场附近有便捷的交通干道, 可以方便乘机者由城市迅速地到达机场。通过对这幅图片的分析, 就使学生对于航空港 (机场) 的选址原则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也使学生在引导性的分析过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地理图片素材 篇7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67-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地理教育不仅仅只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求在老师的激发下,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并且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新课程的要求,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和任务。经过了几年的教学总结,得出的经验是在地里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在乡土地理的学习中产生极大的兴趣,来引导学生把地理学懂,学以致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高中地理课堂中融入向土地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讲解区域地理知识的,这讲解到相关那模块时,就以本土区域为例,将自然知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知识渗透到所学内容里面。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乡土地理是以学生熟悉的环境来讲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学习分析自己家乡的地理区域特征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学生对自己家乡比较了解,学习中会产生强大的兴趣和特殊的感情,巧用乡土地理材料能使学生将高中地理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简单化。通过这种兴趣来学习全球区域地理时就简单不过了。

例如我在讲解区域是先以六盘水为例,让学生描述六盘水的地理位置、范围、气候特征、水文、土壤、地形、植被等。从这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探讨自己家乡的区域特征,学生是由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了解了自然地理特征之后,又让学生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分析六盘水的城市区位特征,工业区位和农业区位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工业区位方面,六盘水市属于重工业城市,主要依赖于当地丰富的煤矿资源。所以,六盘水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矿产。在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六盘水的土地薄弱,气候温凉,适合种植马铃薯和茶叶。这样将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能把高中地理教材中抽象的、复杂的地理专业术语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理解。

高中地理教材比起初中教材,重点不仅是知道是什么,还要分析为什么,这就增加了教学难度,有许多难以理解和教师不好讲解的概念、知识点、如何把这些难点讲解清楚,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能够理解,我在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利用乡土地理来解释这些难点就迎刃而解了,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抽象思维已经开始占有相对的优势。但是具体形象思维任然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当注意对于一切难以理解的地理概念,适当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例如我在讲在讲城市区位因素时,我展示了六盘水和深圳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区位因素有何差别。学生就从交通、矿产、政策、地形、水源、气候等几个方面总结出两地的区位特征并找出差别。从而轻易而举地把城市区位因素分析方法掌握了。比如在讲述地形对交通线路与聚落的影响时,以六盘水为例,先给出六盘水的地形图,以及三十年前的聚落形状图,让学生分析当时聚落分布和形状是手什么因素主导。然后又给出现在的城市聚落图,让学生分析,由于受地形影响,六盘水的城市形状主要是带状分布,又受到交通的影响,所以,城市在往郊区扩展的趋势。学生认识到了过去、现在。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城市规划者的角色,来预测六盘水未来空间结构发展的方向。这与学生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是很容易投入的。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

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来说有了一定的难度,好多的知识点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来完成的,把这些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并灵活运用。只要教师讲课时适时地加入学生熟悉的身边的地理事物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可以以六盘水的气候特点引入,让学生分析“凉都”的由来。就很容易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印象。再比如讲江淮准静止锋时,就从六盘水冬天多阴雨天气讲述,六盘水属于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范围。

学生了解了气候的来历,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运用到身边去,比如,用于指导家乡农民种植农作物的安排,养成出门能看云识天气来增减衣服,甚至根据太阳光线来指导邻里修建房屋等,等。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地理课堂融入乡土地理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发现身边的地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可以有好多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的效果和目的。我主要就是通过与乡土地理的结合来达到我的教学目的,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乡土地理材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它贴近实际,并且乡土地理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实际,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获取知识和素材就更加容易,教师讲解也就简单了。再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精心准备乡土地理素材进行有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特别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地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通过简单的道理来化解难题。

春节黑板报图片素材 篇8

春节黑板报图片素材

1春节黑板报图片素材

2春节黑板报图片素材

3春节黑板报图片素材

4春节黑板报图片素材

5春节黑板报图片素材6

春节黑板报图片素材7

春节黑板报图片素材8

【相关阅读:春节祝福语】

1、猴年我愿送你蟠桃,赠你灵丹,举荐你为御马大仙,再赐你一双金睛火眼,祝福你洪福齐天,等你千古美名传!

2、猴年送你五只猴:机灵诡秘如猕猴,健康快乐就像马猴,富贵悠然似金丝猴,无忧无虑比猿猴,聪明伶俐胜孙猴。

3、请用一秒钟忘记烦恼,用一分钟想想新年,用一小时与爱人度过,在新旧交替时用一个微笑来接收我提前传递给你的祝福!

4、猴年到了,愿你:快乐在心间荡漾,幸福在心田盛开,如意在心中徘徊,欢乐在心里发芽,猴年愿你心想事成,日子比蜜甜。

5、一份平安,一份健康,一份快乐,一份幸福就足够了。人生不需要轰轰烈烈,但求简简单单,春节到了,愿你拥有简单的幸福!

6、春节到,吉祥话必须到;短信带着问候到,心中祝福也送到。愿你:新年新气象,事业步步高,财神福神对你笑,生活顺利处处好

7、短信传,猴年到,送祝福,问候到,春节匆匆已走远,春节就要来到,短信问声好。提前祝你新年好,吉星高照,财神天天围你绕!

8、春节到了,祝福也到了。短信一条,问友平安,天气转寒,加衣保暖,合理膳食,记在心间。祝你在新的一年里好运连连,幸福绵绵!

9、新年之际祝你:东行吉祥,南走顺利,西出平安,北走无虑,中有健康;左逢源,右发达,前有福星,后有菩萨;内积千金,外行好运!

10、猴年,健康让你免单。猴年,心宽让你免费。猴年,快乐让你免税。猴年到了,请接受铺天盖地的幸福吧,猴年到了,请开心的笑笑吧!

11、在新的一年里一家和和睦睦,一年开开心心,一生快快乐乐,一世平平安安,天天精神百倍,月月喜气扬扬,年年财源广进。春节快乐!

12、春节佳节兮,聚天地之欢乐,展山川之喜庆,于雪飞中送吉祥之问候,在风舞里赠平安之祝福,愿君新年出门遇贵人,行大运,恭喜发财。

13、拜年赶个早,一拜全家好,二拜没烦恼,三拜收入高,四拜乐逍遥,五拜六拜幸福绕,七拜八拜不变老,九拜十拜好运到,祝你春节愉快。

14、花好月圆风雨顺,良辰美景到永远,幸福生活来相伴!冬去春来光阴似箭,流年不复返,人生需尽欢!说一声珍重道一声平安,祝春节快乐!

15、许一个新年愿望,新年新气象,愿你永远健康,身体强健不怕天凉;愿你永远如意,生活顺利幸福吉祥;愿你永远快乐,小脸灿烂如花一样!

16、新出炉的短信,带着热腾腾的福气,滚烫烫的好运,香喷喷的吉祥,作为你团圆饭上的一道佳肴,吃了身体棒棒的,心里暖暖的。新年快乐!

17、友情不在长短,情真意切就行;祝福不在多少,时间恰好就行;短信不在长短,真心实意就行。春节,祝你平安顺心,新年,祝你快乐美满!

18、新年新气象,喜气争先来报道。除旧迎新真美妙,欢欢喜喜把舞跳,家中摆个招财猫,财气滚滚断不掉。更有福气来出鞘,一年好运不胜消。

19、新年到,财神到。正月初五敛财宝。幸福就是宝,健康就是宝,宝贝伴你一生到老。祝你:生活节节高升,钞票滚滚不停!恭喜发财,财源滚滚!

20、落日余晖,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柔柔的微风,传去春节的祝词,飘向远方的你。带去祝福的,讯息,愿你度过着美好的一切。

21、时光华丽丽地来到了20xx年底,友情的温暖一直存留在心底,把千般万种的祝福都浓缩到你眼底,愿快乐好运全握在你手底。提前祝春节快乐!

22、祝福信息看一看,日元、欧元或美元,元元都是你的钱;遇到幸福莫转弯,旦夕快乐到永远,信息读完笑开颜,记得祝福要传传。祝春节快乐!

23、猴年添新岁,生活很甜美,房价跌几倍,物价也后退,往上涨薪水,好事排成队,吉祥好运随,开心又如意,天天笑微微。祝你猴年快乐成堆。

24、春节又到,祝你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平安,生活充实饱满,事业步步高升,心情阳光灿烂,财运滚滚而来,家庭美满幸福,新年开心快乐!

25、新的1年开始,祝好事接2连3,心情4季如春,生活5颜6色,7彩缤纷,偶尔8点小财,烦恼抛到9霄云外!请接受我10心10意的祝福。祝新年快乐!

26、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你的将出现鹅毛般的祝福,你的心情将以晴为主,受气氛影响,笑声将席卷你周围,预计一周内将不断刮顺风!春节快乐!

27、春节即将到来,愿你在新一年里,对烦恼说:去;对开心说:留;对霉运说:滚;对好运说:来;对失败说:呸;对成功说:顶;祝你20xx,棒!

28、让祝福飞,正中你的幸福把心,让祝福飞,击中你的快乐中心,让祝福飞,击毙你的无奈愁心。新年到了,让我的祝福飞到你身边,给你带去快乐。

29、今年假期有盼头,喜庆气氛在心头;过完春节就是新年,美好祝福送不完;思念依旧藏心间,短信提前送心愿;愿你新年快乐,幸福绵绵,快乐依然!

地理图片素材 篇9

爱生命的作文1

生命是美好的,可也是短暂的,偶尔有几件不开心的小插曲,那是生命对你的考验。

每个人的生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想要过上好日子,就得自己去改变曲折的命运。生命是短暂的,没有人会给你后悔药,你在生命中走的每一步都是重要的,往往你走错一步,就会走错一生。我们要爱生命,我们的人生大道还有很长很长,还要面对很多很多的事情。当遇到时,我们不可以放弃生命,要鼓起勇气。因为人生的一条道路堵塞时,他总会给你留下另一条通道。知道单臂英雄——杜剑平吗?一个说过一句:“每次比赛,我都会竭尽全力,哪怕呛水、憋气。憋死也要死拼下去!”的英雄。知道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吗?一个说过一句是:“忘我就是快乐。

因而我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的奇人。他们都爱生命,爱自己的生命,爱别人的生命。他们理解生命的可贵,生命的重要。虽然他们的身体不自由,但他们的新是自由的。他们创造了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

我们爱生命!

爱生命的作文2

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几篇关于生命的文章。这几篇课文让我常常想:如何做才是热爱生命呢?你知道力量最大的东西是什么吗?是种子。我给你讲个故事,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人的头盖骨的结构非常致密。科学家用尽了一切方法,都没有把它完整分开,最后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种子种到要剖析的头盖骨里,使种子发芽。当这颗种子一发芽就完整地把头盖骨分开了。种子里有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它这种力量令我震惊。这就是生命的力量,这就是热爱生命。

我在查询关于生命的资料时,阅读了一则《两只小狗》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有一天,两只小狗一起过马路,一只小狗被汽车撞倒当场死亡。另一只小狗看见了,立即向它跑去,一直在那只小狗身体旁恋恋不舍不忍离去。直到那只被撞死的小狗被人们发现并抱走,另一只小狗才悄悄地离开。小狗之间都对生命如此尊重,更何况我们人类呢?这就是真正的热爱生命。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热爱生命呢?我是这样热爱生命的:在课堂上我专心听讲并积极回答问题。回到家里我认真完成作业。练习一下美术特长班上所学的绘画内容。我还利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背一背英语老师要求背诵的英语单词和句子。而且,我在马路上不玩耍打闹,而是遵守交通规则,小心翼翼地过马路,注意交通安全、珍惜生命。这也是热爱生命。

我们要热爱生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地理图片素材 篇10

A.丰富 B.还可以 C.不丰富

这是笔者对本校教师一个问卷调查,这次收回的181份问卷中选C(不丰富)的是134份,占74.03%;选A和B分别是12份和35份各占总数6.62%和19.34%.由此看出,中学教师在用案例教学时还是普遍感到案例素材少,素材的来源不足。

从平常教学中搜集案例来看,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丰富案例素材的来源。

一、来源于中外寓言、故事

中外许多寓言、故事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包含深刻的地理知识,是地理案例的很好的素材来源。这种案例有很强的趣味性,在增强地理课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讲到地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知识时,笔者引入“马纬度”和“贸易风”的故事;在讲季风成因知识笔者引入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在讲太阳高度角时笔者引入“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在地球自转时笔者引入“傅科摆”的故事;在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时笔者引入“冤死的话务员”的故事;在讲日界线的知识时笔者引入“吕萨的商人和孪生姐妹”的故事等等。

二、来源于教材、教参、练习中的素材

人教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提供了许多案例素材,三个必修模块中提供有案例素材42处,必修(1)中有11个案例,必修(2)中有23个案例,必修(3)中有8个大案例,七个选修模块中要求运用案例教学也有多处,使得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这些新课程教材中选取的案例有很多是优秀、经典的,让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学习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明确问题的思路,进行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如:高一教材讲到混合农业时,就列举了一个典型案例——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包括其生产条件、显著优点、空间上的土地利用安排、时间上的农事安排、政府进行的“东水西调”工程等,内容生动、完整,即使是城市地区的学生通过阅读这一案例都会对那里的农业生产及安排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印象。同类的还有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鲁尔区的综合治理等等。这些教材案例材料是经过教材编写人员精心策划编辑而成的,不可轻易弃之不用,它与所学内容紧密相连,对理解教材内容,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

三、来源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等传播媒体的信息

图书馆的期刊、论文等文献资料有很多关于地理案例教学的内容,可以检索一些与高中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作为教学素材。

现代媒体中的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因特网,它们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势,可以为教学提供大量鲜活的素材,弥补了教材上一些图、文、数据少和相对滞后的劣势,平时要留心,养成随时搜集的好习惯,把这些媒体中出现的有科学性、典型性、时代性、教育性的与地理知识有关的信息精选出来设计为典型案

例。如:在讲城市区位时可引用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案例。

四、来源于学生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课题、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

学生的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地理课题、研究性学习等实践活动的内容收集、整理起来都是很好的案例素材。如:在講正午太阳高度时,笔者选用了一个课题研究的内

容——《明溪县住宅小区楼房布局与光照的研究》作为案例。某小组选择明溪县新明新村和珩城花园两个住宅小区进行对比,发现楼房都是东西走向、南北纵列,但新明新村的楼房南北楼距较远。据此,提出问题:依据正午太阳高度的知识,明溪县南北楼距至少要达到多少,才能使北楼第一层全年都能见到阳光。除了这两个小区的楼房布局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布局方式可获得较多太阳光?这样的教学,学生兴趣高,课堂气氛热烈,不但了解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而且认识了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五、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生活中的素材,与学生最为贴近,不仅具体、生动,而且易懂、真实可信,学生运用起来觉得饶有趣味,主动性强,便于理解课本中的概念、原理,并能根据所提供案例,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如:在讲“城市功能分区时,学生对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不易理解,通过展示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思考学校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和办公楼为什么集中成片分布,操场、室内球场、宿舍、食堂等为什么集中分布,这样的布局有什么好处?由于这些内容很实际,学生都有兴趣,发言的积极性较高,思维也比较活跃。通过讨论,很容易得出功能分区的概念和意义。然后再思考这些功能分区是不是每个学校都一样,进而引出比学校复杂得多的城市的某种活动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面积的土地,客观上也需要像教学楼与实验楼等设施一样,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一定的功能分区。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样引出功能分区要比直接讲城市功能分区效果好得多。

又如,在讲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知识时,笔

者以学生所在学校的高一幢和高二幢教学楼的不同朝向作为案例来分析它们冬天获得太阳光有很大不同的原因。

六、来源于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或个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

案例素材可以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教育学生、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从教师、学生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中等等方面收集。教师也可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或拍成照片,再经过加工和整理形成案例,这样的材料用起来最得心应手而且生动、形象。如:在讲到人口迁移的民工潮时,笔者把春节出外旅游时在火车站拍的民工候车的照片放给学生看。

七、来源于乡土地理素材

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地理案例,能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学生通过对家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来理解知识原理,提升学习能力,培育乡土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如:在讲河流补给来源时笔者以本县的鱼塘溪作为案例分析该河流有哪几种补给来源?与教材中的河流补给有什么不同?在讲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时,笔者以本县的化工厂、造纸厂作为案例来分析它们布局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对案例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搜集案例肯定还有更好、更多的方法和方式,笔者只不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有待同行们去完善和改进。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提一些想法和看法。

上一篇:排名前20的英国大学下一篇: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思想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