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2024-05-28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精选15篇)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篇1

记一次家务劳动叙事作文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中午,我自告奋勇帮妈妈做炒米饭。

这可是我人生第一次做炒米饭,不过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已经先炒好菜,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步—把米饭放进炒好的菜里。此时的`我心情好极了。于是原本那一大碗米饭愣是被我咬着牙吃力得倒进锅里。

我心里暗想:妈妈,你就等着吃大餐吧。我又努力地用铲子翻炒了几下,可是那几大块米饭疙瘩却舍不得分开,任凭我翻来炒去,还是没有变成一粒一粒的。我生气了,用铲子使劲戳了几下,可哪知劲儿使得太大了,好多饭粒从锅里射了出来,甚至直接飞到了我的脸上、衣服上。这可把在一边指导的妈妈逗坏了,她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恼羞成怒,撅着嘴,挥舞着铲子继续和米饭斗争。妈妈好不容易忍住笑,对我说:“你拿铲子把那几个疙瘩在锅边压一下试试。”我半信半疑的照着妈妈说的方法试了一下,没想到那几个“顽固分子”居然被“消灭”了,锅里都是一粒粒金灿灿的饭粒,看着让人直流口水。

那一次的炒米饭是我吃过最香的,我也深深体会到了妈妈每天做饭的辛苦,以后我要多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篇2

随着微博、微信的层出不穷,人们也进入了微时代。学生的视野、思维、接触新事物的途径方式更为现代,学生展现自我个性、追求独立自我的愿望更加强烈。初中生就像一棵棵苗子一样,需要老师用爱的温泉去浇灌,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爱是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因素之一,不断地给学生关爱,能使学生从老师的爱中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更树立了自信心和自尊心。当然这种爱不是一味的包容,有时也是师生平等关系下的“智斗”,通过这互动的过程,让我们看到学生的智慧,也让老师更得到学生的尊重。

二、【案例描述】

“阿花,别忘记刷二维码!”这是我下课走到楼梯口时,二(1)班张晓宇同学在我身后大喊的话。阿花,是他对我一向的称呼,他说是因为我爱穿花衣服的缘故。我没有理他,知道他又要开始“耍宝”了。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但特别爱搞恶作剧的孩子,可能也想凭借这一点引起老师的关注。条形码这件事还要追溯到上周的作文。

两周前,同学们上交了作文本,可当我批改到他的作文时,呈现在我眼前的一幕让我很是气愤,只见在本子这一页的最上面有个题目:“爱,在我身边”,题目的下方位置画着个方框,上面有“账号、密码、忘记密码”等字符,俨然是我们平时在电脑需要登录界面时的样子,全然不见一个正文。我知道他又在恶作剧了,想想他平时的坏样子,我更加火冒三丈,新账老账一起算。我把他拽过来,质问他:“作文在哪?没写就把本子拿过来在我的监督下写。”只见他笑着说:“输入账号和密码就会知道。”我哪里会有功夫和他闲扯呢,把他的本子丢在一边。这时,他突然拿起笔,在账号的后面写上“花姑娘”三个字,在密码的后面输入几个数字,然后煞有介事地把作文本翻到最后的几页,然后得意地说:“那,那,你看,这不是作文啊,输入之后你不就看到了啊?”好像他有多委屈,多受冤枉一样。接着他受到了我的训斥,告诫他下次注意,可心里暗觉得好笑,这个娃,鬼点子太多。还把这件事和办公室的老师交流了一下,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孩子太能折腾了,不过也暗自佩服他的想象力。

又到了第二次交作文本的时候,我的心里又在打鼓,他不会在搞出什么花样来吧?可令我没想到的是这次他在本子上画了个时下流行的二维码,有模有样,我知道这个娃又在恶作剧了。这不,走到楼梯口还提醒我扫二维码,不行,我一定要治治他。这不,我前几天刚学会了如何制作二维码,我从电脑上下载了制作二维码的软件,这下可好了,终于派上用场了。最近一段时间的作业,我每次都是提前制作好二维码,然后贴在他的本子上,当我把作业本发回去的时候,别人都是带评语和批改的痕迹,唯独他的本子有个孤零零的二维码躺在那里,极为显眼。他每次跑过来都问我没改他的本子,我每次都回敬他一句:扫扫真奇妙。他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然后我得意地离开。下次“外甥打灯笼——照旧”,一个二维码留给他作为评语。有一天,他实在是忍不住了,跑到教室来问我为什么不改他的作业。原因是这几天同学们都让他扫一扫,他成了同学们的笑柄了。

迫于压力,他实在忍受不了,来办公室要问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我故作玄虚地说:“看到你本子的二维码了吗?你扫了吗?”他很惊诧的说;“啊?还真扫啊?”我点点头。“可我没手机,怎么扫啊?”“那就回家扫吧!你当时也是让我扫的啊?”他的脸涨的通红。我接着说:“要不这样吧,我用手机帮你扫一下。”他很好奇地看着我,我想他一定是有所怀疑的,也想探个究竟。我趁势帮他扫了一下,果然通过手机的链接他看到了作业的等第和批语。他很意外,也很震惊。接着我板起脸对他说:“以后我每次的作业都用二维码的形式发给你,你回去自己研究吧。省得你喜欢耍老师。”他立马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错了,我不胡闹了,我以后一定把作业工工整整地写好交给你。”我故意装作生气地说:记住教训了吗?要扫就扫真的二维码,扫扫更精彩。”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他做了个鬼脸,对我说:“老师,你真是厉害啊!”我得意地说:“那是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其实心里在感谢高科技,高科技真的太管用了。

三、【案例反思】

《礼记,学记》中说“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大致意思是:教师受到尊敬,然后学问才能受尊敬,学问受尊敬,才能使人重视学习。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对学生要严加管束,而学生必须对教师绝对服从,这种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教师的权威的关系,就是一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正是因为受“师道尊严”的影响,现在的部分教师把维护自己的威信,体现教师的权威看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从而把自己摆在至高无上、不容侵犯的地位。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压制的手段,迫使学生承认错误,致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这样的教育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了。确实不错,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墨守成规,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权威不可侵犯,不注重平等教育,以各种形式在学生面前施展自己的权威伎俩,还谈何师道尊严呢。如今的学生思维更加开拓,急于展示个性,创新能力强,这时候老师千万不能认为这是学生对老师权威性的挑战,但也不能一味妥协退让,应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方面不能让学生有战胜老师的得意,另一方面也不要迁怒于他们,造成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应该想出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佩服,进而增进了师生的关系,慢慢的他们乖张的行为也会有所收敛。初中的孩子是调皮的,其实他们有时并无恶意,只觉得好玩。那么,就需要老师开动脑筋,发挥智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己之矛攻己之盾”,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自由中创造,这才会更有利于他们成长。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篇3

记得在我小时候,好朋友郑一诺给我介绍了一个软件,名叫“手工客”。 “手工客”里有许多人做手工,用教程供我们学习,有活动我们每个人都能参加, 我们也可以发教程、发手工圈。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软件。

起初,我只是看教程一步步往下做。后来,我也开始发教程了。我最早的教程是教做粘土小蛇。我把制作过程中的小蛇放在婆婆的床单上,这大概是我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背景了。还要跟着制作步骤一步步摆拍,写文字,真累人!但这毕竟是我第一个教程嘛!我的`粘土也好久没用了,做小蛇用的粘土干干的,小蛇也不怎么好看……没关系,下次再改进!

渐渐地我发现,手工教程像写作文一样,要与别人发的不雷同,尽可能地出彩。如果我发的教程和别人的教程一样,又或是每个人都会做的手工,就一定只有很少人阅读我的教程。所以,我决定发藏族人民的传统主食——糌粑的制作方法。因为我的妈妈喜欢藏区,我们有许多藏族朋友,所以他们会给我们带一些只有藏区才有的原材料,比如藏茶、青稞粉、奶渣、酥油……我还特地拿来了珍贵的一套瓷杯、瓷茶壶,就是为了有人能喜欢我的教程。我每做一个环节都拍一次照片,然后细心写上制作的过程。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教程一发出去,就有十几人的阅读量,他们纷纷表示喜欢!我还把我的教程发到了微信朋友圈,得到了许多朋友的称赞。

我还发现,好的背景也是关键。我到现在的最后一个教程是教做折宝塔。我用前一个学期数学书剩下的绿色方格纸,把红色纸放在绿纸底下作衬底,画面十分简洁。这个教程也有几千的人气,我最喜欢这个教程了。

记一次活动叙事作文 篇4

我们出发啦!我们先去香喷喷的面包店,看到各种各样的面包,我的眼睛都发光了。我们买了3袋不同口味的面包,然后我就带着我的小黄队去观察店里的三文治,我想看一下别人是怎么做三文治的。看完三文治后我就去结账。

我带着我的小黄队走过一条又一条的小马路,又走上了一个电梯来到超市。我的小黄队拿了3辆篮子车去买东西。我是队长,帮一个小男孩拿了沙拉酱,有一个姐姐买了个鸡蛋,我告诉她买错了,5个鸡蛋就够了。还有帮一个小妹妹找到了红通通的番茄,还拿了袋子给她装。我的小黄队买齐了材料就去结账,我在超市还看到五彩缤纷的糖果,也看到了我爱吃的汉堡糖。可是,我是队长,我记住自己的任务,没有停下来看就去结账了。

接着,我来到了一个小朋友家。我的肚子就像被人抢光东西一样,好饿阿!终于等到做三文治了。我往4块面包中间放鸡蛋、青菜、沙拉酱、番茄就变成美味的三文治。我觉得我做的三文治比外面的.面包店好看还好吃。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篇5

就在今天,10月22日。我们金师附小就要去秋游了。这次秋游不仅很有意义,而且也是小学生涯中最后的一次秋游了。

昨天下午,班主任马老师就对同学们说:明天我们就要去秋游了,我们的目的.地是万象花卉,还没等马老师说完,班里一片沸腾。可是我心里暗暗地想:明天千万不要下雨啊!如果老天跟我们对着干,我们全校都完蛋。

回到了家里,二话不说拿起了三根香拜了拜如来佛,对他说:您一定要显灵,帮帮我们吧,时间过得可真慢啊,总算到了9点我准备休息了,夜里醒来3次一看天还黑的也看不出来,再睡睡吧。这几个小时如同过了“几个世纪”啊。天终于亮了,太阳公公露出了可爱的笑脸。我早早的来到学校看到同学们有的在玩游戏机,有的在聊天……

出发了同学们各自拿起背包冲向车站,一路上欢声笑语,总算到了,这里真是美不胜收,老师说解散的这一刻起,同学像一匹匹饥饿的狼,开始大口大口的狼吞虎咽起来,有些同学玩悠悠球,老师们在一旁看着我们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我们马上就要出发回校了。真是有些恋恋不舍。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篇6

一、时代进步速度加快

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是紧跟时代的律动成长的,而生活在固定的氛围、固定的环境,加之有“固定的职业”的我们——教师,显然跟不上学生的脚步了,我们是一路跌跌撞撞努力紧靠学生,却还是常常被学生以一句“你OUT了”远远地拒之门外。

二、数十年不变的“对立”关系

做过班主任的老师们都知道,我们的“誓言”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并以此为我的座右铭。作为“老鼠”身份的学生,当然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捉弄着我们这些“猫”们。这中间的冲突当然也绝不像表面看上去那么风平浪静。

三、双方的沟通流于形式

都说要架起沟通的桥梁,可谁知道桥梁的材料何在?我们是工程师,学生呢?是砖?是瓦?还是混凝土?所以,我们的桥梁也许真的能够架起来,但是上面却只有孤单的我们。孩子们呢?回头看看,他们却在我们的脚下!

五月,美丽的五月,却让我觉得是一个不舍的五月。因为还有十几天,孩子们,我们的孩子们就要高考了。我与孩子们绷得不能再紧的弦上轻轻地被撩拨这一下,却给了孩子们的心灵些许安慰与平复。之前我很自信我了解班上这40名学生,但今天我却不自信了。

为了给学生们放松, 也为了给我们的高三留点什么可以纪念的东西, 我们一起包了饺子。包饺子前的准备工作让我吃惊孩子们的能力。他们仔细而认真地完成每一个环节。一千二百九十七个饺子!是一千二百九十七个!我也认真地用相机记录着孩子们的点滴。我突然发现, 我已经在他们中间, 成为了他们中间的一份子!原来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不设防的, 是我们, 我们这些老师把孩子们想复杂了, 想对立了。他们用沾满面粉的手, 你抹我一下, 我抹你一下, 连我也没能幸免。一个孩子的话再次拷问了我的心灵。她说:“你胆可真大, 我在班主任旁边这么半天都没敢抹一下, 你过来就抹了。”我的心为之一震, 孩子用了个“敢”字, 我们根深蒂固的对立关系可见一斑。我对这举动丝毫没有反感, 之后孩子们更“大胆”了, 与我已没那么顾忌了。玩得更疯了。我的体内一股莫名的热力循环了周身, 最后直入心灵, 绽放出了碰撞后的美丽火花。

原来问题不只出在学生身上,而是我们没有走近他们的心灵。在最后一次分别之前,孩子们哭了,泪水模糊的是他们的双眼,却也模糊了我的误解。一大捧玫瑰花真诚地递到我手中,教室里回荡着:老师,你就是我们的妈妈。你是太阳,我们就是你照耀的小草,你是月亮,我们就是围绕你的星斗。临别的相拥再次撞击我的心灵,原来孩子们那么爱我这个班主任。第一次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最幸福的班主任。

记一次劳动作文 篇7

今天把水池的.水放干了,要清理池底。我来到池边,把梯子先放下去,再慢慢从上面往下爬。因为今天下着小雨,所以我戴了草帽。

我带着铲子、扫把、竹条来到了池底。铲子是用来铲泥巴的,扫把是用来扫泥巴的,竹条是用来疏通管道的。

我到池底一看:“哎呀!为啥这么多泥巴和石子儿呀?”爷爷逗我说:“哦!张梓柔喝水时把泥巴也喝了。”“呵呵!爷爷您也不喝了池子里的水吗?”我边说边把手表取下,撸起袖子,把双手伸进恶心的泥土里,一下子就摸到了一块拳头大的石头,于是爬上楼梯把它丢了池外,再继续摸石头……然后我用小铲子铲泥巴,最后用扫把泥巴扫走。刚扫到一半,发现水不流了,我连忙拿来竹条去疏通,可我怎么也弄不动呀!我想,该怎么办呢?我找了根差不多三米长一厘米宽的竹条来疏通,我试了一会没有成功,所以就请爷爷来帮忙。爷爷拿着竹条使劲往里面来回捅了几下,终于把管道疏通了。

记一次劳动作文 篇8

一天,我吃完饭,便想出去玩,我的一只脚刚踏出家门,妈妈便来了,大声说:“站住,你要干什么去?”

我嬉皮笑脸地说:“吃饭吃太撑了,出去溜达溜达。”

妈妈说:“来吧,我有办法让你活动活动,肚子消化消化。”

我瞪大眼睛问:“干什么?”

妈妈一字一顿地说:“洗,碗!”

“NO!”我尖叫了一声。可是无论我怎么说,妈妈都是回答四个字加上一个逗号,那就是——不行,洗碗。最后,我知道无论怎么挣扎都不行,只好乖乖去洗碗,不过在那之前,我又悲伤地叫了一声:“NO!”

我来到厨房,先烧水。我把茶壶里装满了水,再把它放到炉子上,等待它烧开,过了一会儿,水就烧开了,我把盆装了些冷水,又兑了些热水,然后试水温,我试了好几次,才试好水温,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哪个才是洗碗的抹布呢?想了想我随便选了一个看起来较干净的抹布,开始洗碗了。我把碗放入盆中,我一边洗碗,一边唱自己创造的洗碗歌:左刷刷,右刷刷,我要把碗洗干净呀,不然又要被妈妈骂了呀。

所以,我也是左刷刷,右刷刷,我洗呀洗,终于把碗洗完了,我休息一会儿,不到一分钟,妈妈就回来了,问:“你用的哪个抹布呀?”我指了指刚用过的抹布说:“这个。”妈妈说:“那请你重新洗吧,你用的可是擦桌子的抹布呀!”我惊讶地说:“神马?”妈妈不耐烦地说:“快点去重洗!”我的天啦,这是我亲妈吗?我连忙去,妈妈帮我拿好了洗碗的抹布,我快速地又一次把碗洗了一遍,“啊,真累啊!”我躺在床上有气无力地说,想想妈妈每天都是这样在做家务,我突然觉得妈妈好辛苦啊。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篇9

面对这种情况, 笔者时常陷入沉思:怎样才能使学生放下玩游戏的想法, 对课堂内容产生兴趣呢?曾经, 试图删除学生机中的所有游戏, 但是正所谓“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学生会利用U盘等一些存储工具从外面拷贝他们喜欢的游戏到学生机上 (平时没给学生机接上互连网) , 有时甚至把自己电脑中的游戏, 通过机房局域网共享给其他同学。也曾试图用比较巧妙的引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虽然开始时看到了点成效, 但是当部分学生在完成所布置任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又不知如何是好时, 就又会退却, 打起了游戏的主意。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 在笔者为此感到很苦恼的时候,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

一、情景再现

那天, 像往常一样, 学生安静地来到电脑房, 悄悄地坐在了自己的座位上。突然, 笔者听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声音。

学生:老师, 给我们玩游戏吧。

然后, 班上像炸开锅一样, 更多调皮的学生跟着起哄。

这种情况以前也遇到过, 当然被笔者“无情地”拒绝了, 这种“混乱”的局面似乎只有“镇压”才能见效果, 可当再次听到这个“请求”时, 就会心头一热, “镇压”, 多么消极的一个动作, 在孩子们尚处在青春叛逆的时候, 这种强硬的做法势必要适得其反。一个想法油然而生:既然同学们觉得玩游戏是“福”, 那就应该深究其“福”, 而不是夺走其“福”, 与其让学生偷偷摸摸地玩游戏, 不如让学生大大方方地玩。游戏中也有许多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 从游戏的制作方面来讲, 包括动画的效果制作, 色彩的调配制作等, 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来引发他们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 这未尝不是一种有效的做法。于是, 笔者改变了往常的做法。

教师:可以呀!

学生感觉很惊讶, 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教室一片寂静。

教师:不过, 我们要有几个前提条件。在这个前提下, 你们就可以大大方方地玩游戏, 而不必偷偷摸摸, 我想这也是你们所希望的吧。

学生:太好了。那你快说说约法三章的内容吧。

教师:第一, 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任务;第二, 必须严格遵守课堂纪律;

学生:好, 老师, 我们答应你。那老师你快上课吧。

这时学生热情高涨, 不管他们的这种热情最初的目的是什么, 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 只要他们能够充满热情的上好课, 并且有信心完成任务, 我们的课堂就是一个比较和谐的课堂, 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已经实现了一半。

教师:好, 下面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

本节课的任务是创建一张图文并茂的网页。这节课的效果出奇的好, 班上每个学生都很认真地听讲、完成任务, 没有一个学生未完成作业就玩游戏;而有些做得慢的同学, 在下课时才马马虎虎地将任务完成, 他们虽然没有玩到游戏, 但是他们脸上没有丝毫的抱怨, 相反却带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情境的分析与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是笔者对初二 (3) 班的一种尝试。对于此种做法, 曾经也有所设想, 但由于种种顾虑一直没敢付诸行动。经过这次实践, 发现这种方法确实有它的可行之处, 以下是笔者对本次成功的因素分析:

1. 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当代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人具有实现的倾向, 通常地说就是在本性上有向上的倾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认为人不仅有得到他人尊重与理解的需要, 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中学生虽然尚未成年, 但他们的这种需要并不比成年人弱, 甚至更强, 他们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同和认可。所以, 不管是哪个学生, 他们都希望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出色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

但在另一方面, 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惰性心理。他们希望在信息技术课堂上能够有机会玩自己感兴趣的游戏来放松自己。由于有些学生本身就带着“我要玩游戏”这种想法进入课堂的, 听课的效果可想而知。在自己动手做的时候, 这部分学生会想方设法地偷偷摸摸地游戏, 这样对班上其他同学也产生一定影响。

允许学生在任务完成的前提下, 适当地玩一些指定的游戏, 既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又可以让学生在剩余的时间里接触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进而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学生在练习操作新知识时, 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在困难面前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迎难而上的。这时, 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 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 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和责任感, 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去评价学生, 鼓励他们或通过自己看书、或通过与同桌讨论、或通过向教师求助这些办法来克服操作上的困难, 从而提高学生继续完成任务的决心。

当然, 学生毕竟还未成年, 他们对学习的目的并不是特别的明确, 有时只是寻求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为此, 对于做得好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 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肯定, 从而使学生从内心感到一种满足, 正是这种满足感进一步激发学生成功的渴望。如果学生在完成任务后没有得到及时的表扬, 那么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会越来越觉得无趣, 认为教师根本不看好自己的作品, 做好做不好都一个样, 这样以后的课就很难进行下去。

学生对游戏有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上课内容中的乐趣, 而错误地认为上课内容肯定是比较枯燥的。将游戏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 寓教于乐, 使学生一门心思完成任务时, 游戏的娱乐性已经成为其次, 在游戏中挖掘新内容, 学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能反而成了同学们真正的乐趣, 真正的“福”之所在。

2. 充分信任学生

笔者以前没有实施这种想法的顾虑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怕学生鱼目混珠, 在没有完成作业的前提下, 就玩游戏。

(2) 怕学生得寸进尺, 以后会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

其实, 以上顾虑主要源于笔者对学生的不信任。

笔者一直错误地认为游戏是对学生的最大诱惑, 学生 (特别是那些调皮的学生) 不可能自觉地做到先完成课堂任务再玩游戏的。既然已经选择了信任学生, 那么就没有理由再去怀疑学生。其实, 如果教师给学生一点信任, 他们会以更大的真诚、热情来回报教师的。尊重每一个学生, 用我们真诚的爱心感染孩子们, 贴近孩子们的心, 这样的课堂才能收到它最大的效益。

三、对游戏教学的一点思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 将游戏融入到课堂中,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游戏是一把双刃剑, 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充实利用好游戏, 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教学。

1.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游戏

在课堂教学, 借助游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 让学生的精神得到兴奋, 注意力得到集中, 它能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例如:在学习鼠标的时候, 可以安排“连连看”游戏;在学键盘的时候, 可以安排“吃苹果”游戏;在学Word自选图形时, 可以安排“搭积木”游戏;在学习Photoshop图层的时候, 可以安排“给雪人化妆”的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学习内容,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对于这部分游戏, 应该将它们放在教学中, 让学生边学边玩。但是, 这部分游戏时间的设置不能太长, 最好安排一些学生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过关的小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学习内容。

2. 作为学习任务完成后奖励的游戏

对于这部分游戏的选择, 应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性, 只要他们选择的游戏不带有不健康的元素, 不会使他们太过于上瘾的就行。对于这部分游戏, 个人任务时间安排上有两个前提:

(1) 最好安排在最后15分钟内。

(2) 课堂任务已经保质保量地完成;学生在这两个前提下, 谁先完成任务谁就先玩、多玩。

总之, 信息技术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 多多动脑, 根据教学需要安排适合的游戏环节, 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游戏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它本身所具有的优势, 避免它的负面影响, 做到游戏学习两不误。

参考文献

[1]王俊梅.兴趣引入培养能力[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 2010, 6

[2]李家斌.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课兴趣的策略[J].新教育 (理科教学) , 2008, 11

记一次劳动作文 篇10

出发之前就听“小道”消息说,我们这次劳动就是去栽树,劳动量和难度都不太大。可等我们来到“任务区”定晴一看,才发现这里满山野草丛生,“这么荒的一片地,怎么栽树?”正当我们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笑着对我们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只要把这块地翻松,然后做成规定尺寸的田埂,就算任务完成了。”接着,老师在给我们讲解田埂“制作”标准的基础上,又把我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我很荣幸地被分到第一组,因为我发现这组同学有相当一部分都是高个头,而且多数在农村干过活,我便暗自思谋着完成劳动任务不会太难!果然,不到一堂课的功夫,我们把本小组任务区的荒地翻得又松又软。老师看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叫我们休息一会儿再做田埂。

“趁-胜-追-击!”不知是哪位同学的提议,不仅使我们消除了劳累后的疲劳,反而更增添了一鼓气完成任务的斗志,继续接着做田埂!本以为很简单的劳动,但做着做着,我们便犯难了,“怎么别的单位大人们做的田埂又直又平整,而我们就做不直做不平呢?”这时走过来一位叔叔(事后才知道是县上专门派的技术员),风趣地对我们说:“你们这些小精灵,怎么停下来不做了呢?……噢,我知道了,你们不会做了吧!”“来,我教你们怎样做!”随说着,他便拿起一把铁锹给我们做起了示范……就一支烟的功夫,技术员叔叔已做成了好几个田埂,我们这才注意到,他做的田埂不但长、宽、高度把握得一模一样,而且表面看起来十分平整!之后,我们也跟着“照猫画虎”,你们可别说,我们“画”得还蛮不错的,尽管刚开始做的几个田埂有些不尽人意!当然,有我们好学的态度,再加上哪位叔叔的耐心指教,我们组便很快完成了“田埂”任务,开始了“大会餐”……“一小组,快过来帮帮我们呀!”我们这才发觉,我们班还有几个小组没有完工呢。“来了!”有了刚刚学来的经验,我们又投入了田埂制作“大会战”,终于在下午五点钟左右全班超前完成了劳动任务。

记一次游戏叙事作文四年级 篇11

童年里走过的一串串脚印就如一串串绚丽多彩的贝壳。其中最耀眼的要数9岁时“打水仗”这一颗了。

当天下午,我放学刚回到家,老天爷突然来了个大变脸,瞬间乌云卷地,雷声轰鸣,再“劈啪劈啪”地大哭起来。风声、雨声、雷声交织在一起,绝对是一首最最自然、最最绝妙的交响乐。

半小时左右,老天也逐渐收起他的哭腔。我打开家门,哇!雨水“野心勃勃”地“统治”我们的村庄,放眼望去,到处流水成河,积水成塘。此情此景,就算咸鱼也想翻身,就算淑女也想疯狂。左邻右舍的伙伴们不约而同地扎进水的世界疯狂起来。

“哈哈哈!冲啊!”我们直奔水多的地。趁伙伴们不备,我提起大象腿一踏,“哗——”一声,一串串珍珠直溅四周,把他们的衣服都弄湿了,他们立马活蹦乱跳地围攻我,大战拉开了序幕。“哎呀!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一边跑,一边踏。“看你往哪儿逃!”只见曹光头伸长扫把脚,来了个“连环扫”。“哈哈哈!”正当他得意之时,范不说也不敢示弱地缩起两条弹簧腿,不断地“青蛙跳”。有名淑女——罗点子也不顾形象地奋力演练“仙女散花”。哎呀,好劲的“旋风腿!”威震四方啊!李白也用上独家秘诀“降龙十八掌”。看,张三的“打狗棒”也出场了!嘻嘻嘻——哈哈哈—— 路上的一群落汤鸡,头上、脖子上、衣服里、鞋子里,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没有一处是干的。从头到脚,也没有一个细胞、没有一根毫毛是不兴奋的。水声、叫打声、笑声响成一片,传遍村庄内外,传遍长江南北。

童年是美好的,是快乐无比的,是多姿多彩的。“打水仗”是我童年里最闪耀的一颗贝壳,足够我回味、快乐一辈子。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篇12

本学年我们学校数学教研组安排的教研活动是各数学教师轮流上课、说课、评课, 其中一位老师上的第三册的《角的初步认识》 (人教版) 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找一找角、做一做角、玩一玩角、画一画角等操作活动, 使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具体感性认识, 从而轻松理解并掌握角的特征, 实现了学习目标。在巩固拓展中教师设计了剪一剪的题:“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 还有几个角?”学生纷纷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手工剪刀和长方形纸认真地剪起来。

在独立尝试后与大家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剪法。 (阴影部分表示已剪去的)

生1:老师, 我剪去一个角, 还有5个角 (学生边说边展示自己剪出的图形, 如图1所示) 。

生2:我剪去一个角还有4个角 (如图2所示) 。

生3:我剪的还有3个角 (如图3所示) 。

生4把小手举得老高, 等不及地站起来:老师, 我剪的也还有3个角, 但跟他的剪法不一样 (学生出示自己的图, 边用手做动作边说:“我是这样弯弯地剪”, 如图4所示) 。

师如恍然大悟面露惊喜:哦, 这样弯弯地剪, 那能构成角的只有这样3个了, 你真聪明!老师原先以为还有3个角的剪法只可以像刚才的小朋友那样剪呢, 谢谢你这么有创意的剪法!

……

[讨论]

以往教参中及教师的教学中都认为只有三种答案, 即图1、图2、图3的剪法。虽然题目并没有要求必须直线型地剪, 而是只要求剪去一个角, 但大家都默认教参中直线型的剪法。当这位二年级的学生说出他曲线型的剪法后, 让上课及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耳目一新:多么有创意的剪法!

在评课讨论时, 上课的老师说:“我觉得这节课的最大收获就是这位学生创新的剪法, 我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所有听课教师也都因为这个问题而热情高涨, 一个个脸上都挂满了“丰收”的喜悦, 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出了更多的新剪法, 曲线型地剪、阶梯型地剪、转着弯剪等等, 使得本题从1个角到无数个角的答案都成为可能。答案举例如下:

……

[思考]

这次教研活动使我对课堂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1.“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左右着什么?

如果我们认为: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相信各教师都会认同这一观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众多论述, 这些论述共同统一的是“问题”能启发学习个体与学习共同体的思考。当然, 不可否认同一事件用不同的问题来叙述, 所带来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案例中的问题“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 还有几个角?”是一个好问题。更深入的讨论就是“好在哪里?”。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案例中的问题从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来看, 都是有意义的, 富有挑战性的。本堂课最根本的学习目标是:初步感知、体验怎样的图形是角。学生的思考也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这也是生4的创意所在。从另一侧面看, 这个问题的分析、思考、解决、反思都融合于数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生活经验 (日常数学) 与知识性质 (学科数学) 之间的关联性。生4的思考方式就是紧紧抓住“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从而来辨析日常生活中的“角”与学科数学的“角”。在这里值得我们一提的是, 生4的思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变式教学的范例。他的剪法激发了其他同伴把原先没有注意非本质属性与本质属性的区别加以澄清, 让同伴尽可能避免非本质属性泛化的错误。

2. 在“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干些什么?

在课堂教学中, 随着学习共同体 (教师、学生组成) 不断的对话, 有许多教师无法预设的课程资源自然流淌, 这就是所谓的动态生成。这无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活力。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许多困惑, 如这与我的预设不相符合, 我该怎么办?如果想利用这些资源, 我从哪些角度去参与对话等。数学教育家张奠宙教授提出的一个课题:“双基教学”与开放教学, 很是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强调完成“双基基础”, 更要强调从更高的纬度去认识、理解知识的“数学本质”。作为我们教师怎样去发现这些资源, 并运用这些资源呢?我们认为, 首先, 我们要学会倾听。倾听什么?倾听学生的妙想、倾听学生的童心、倾听学生的错误、倾听“弱势”学生的声音、倾听学生的一字之差、倾听学生的离经叛道。其次, 我们要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在案例中, 如果教师没有很好的认识, 这种创意剪法可能会被扼杀。在紧张的课堂对话中, 学生提出的有许多问题, 连老师都感到解决的困难。这样我们该怎样办?我们可以从知识的本位意义 (本源化) 加以分析思考。案例中生4的回答, 我们应该思考“曲线与直线组成的是角吗?不是;剪去一个角后, 还有几个角?3个”。或者我们把学生的解决方法是否可行这一矛盾转向其他学生, 让他们参与讨论。最后, 老师与学生的共同讨论一定能引发新思考与新知识。

3. 教师怎么理解课堂教学中的创新?

创新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 因为一项创新往往能够给课堂带来难以估计的效果。但是创新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我们也很难事先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创新, 或是某个创新会在什么时间出现, 创新往往是因为一个意外的发现。

对创新的理解, 我认为创新的本质在于开辟新的课堂, 而不在于其具体形式。在对创新的理解上, 有两个关键之处:

第一:创新并不总是需要根本性的突破。当我们想到创新的时候, 通常习惯于把它理解为一个开创性的思想或是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就好像计算机的发明、人类DNA基因组的破解成功一样。的确, 这些创新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们给创造者带来的财富增长也是惊人的。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 实际上, 一个新的思考方法, 一种不同于其他的解题思路, 也是具有相当大的价值的。就像课堂上的这一位学生所说的曲线型地剪。由于他的创新, 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也给我们对于解这道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那他创新所带来的价值也是无可估量的。所以说, 创新实际上指一种带来变化的改变, 更多的是在强调一种变化, 而不在于变化的大小。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篇13

“铃!铃!铃”谢老师神采飞扬地走上讲台,脸上荡漾着笑容,“今天,我们来个成语接龙,看谁反应最快,积累最多,怎么样?”“好!好!”同学们大声地回答,心里美滋滋的。

谢老师让我们先润润喉,男生、女生分着读描写神态的成语“挤眉弄眼、眉来眼去、兴高采烈、聚精会神”“漫不经心。”当我们念到最后一个成语时,老师宣布:“用漫不经心开头。”话音刚落,一只只手举了起来,只见小嘉同学“蹬”地一下站起来,说:“心不在焉。”“焉,焉……”我满怀信心,不等其他人说,我笑着说;“嫣然自得。”“同音字也可以。”老师说。“得意洋洋”“洋洋得意”“哈哈,这样也可以。”“可以可以。”老师依然笑容满面。“意、意味深长”小俊答道,“取长补短”小童说,“不行不行,要用长开头。”大家纷纷说,一个个抓耳挠腮,这下被卡住了。老师看到我们被难住了,就说出了一大串“长命百岁、岁岁平安、安贫乐道、道听途说……”哇塞,不愧是博学多才的语文老师,我们一个个瞠目结舌。

老师说:“你们一时想不起来,也可以看出平时积累太少。好吧,现在谁来说说含数字的成语,看谁说得多。”举手的同学不多,有的同学无奈地挠挠头,智多星小俊的手举得老高,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一本正经、二话不说、三心二意、四季如春、五湖四海、六六大顺、七窍流血、八仙过海、十全十美……”我们的掌声如潮水般涌来。

最后一个环节,老师让我们默写成语,我们拿出草稿纸,我下意识地望了望他们,他们有的在偷偷翻书,有的在祈祷自己能夺下第一。我神态自若,在脑海中飞快地回忆,我快速地将第八单元的日积月累原封不动地默了下来,又将含有数字、神态、十二生肖、动物、以及刚才念过的成语写了下来。时间到,老师让我们停了笔,问班长小琪默写了多少个,小琪镇定地说“七十二个。”“我七十八个。”小胡附和道。“有没有超过七十八的?”老师问道,“八十个。”我的声音颤抖了。“超过八十个的有没有?”“八十第一次,八十第二次,八十第三次。”小甘搞笑地将我的成语拍卖,“没有超过八十的了,小欣获得第一名,掌声送给她!”

记一次家务劳动作文 篇14

我拿起一条牛仔裤,我该怎么叠呢?我想了想数学课上学过的对称,我照这个做,一定没错。我先把裤对折,变成一个长方行,再把裤口向内折两下,就变成了一个正方行,裤终于叠好了。

我又拿起一件衣服,先把两只袖子往中间折,变成了一个长方形,又把衣服的下摆往上折,成了一个小长方形。就这样,一件衣服又被我叠好了。剩下的袜子就更简单了,我飞快地动起手来。

记一次劳动的叙事作文 篇15

俗话说得好, 万事开头难, 英语学习也是如此。良好的故事背景是学生上课期待的场景, 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入, 既能增强学生对英语兴趣的培养, 又能在教学中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人文性而言, 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 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 丰富生活经历, 形成跨文化意识, 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创新能力, 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情感教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师就这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有待研究。

我校结合自身区域特色, 举办青年教师课件评比, 借此来增强青年教师业务水平和增加相互交流的机会。作为学校青年教师的一分子, 我也参与其中。学校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 (三年级起点) 》3A 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作为课件评比题目。本节课第一课时Story time中的场景如下:在公园里, 五位小朋友一起在野餐, Mike把自己的妹妹Helen介绍给大家, 孩子们各自拿出带来的食物招待Helen。其中, 涉及的交际用语有“Would you like...?/What about...?No, thank you./Yes, please.”以及食物类单词, 包括egg, cake, sweet, pie, hot dog等。

二、课程设计经历

1.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通过三个教学环节,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第一部分:故事前, 教师与学生交流, 营造和谐的英语气氛, 引入学生户外活动野餐场景, 让学生感受到身边有相同事情发生, 贴近学生的生活, 并以此为契机, 引导学生活动。第二部分:故事中, 要求学生观看动画, 并选择提供给Helen合适的食物, 目的在于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感知课本信息并了解故事大意。接着, 让学生跟读模仿, 进行小组表演, 通过小组活动展示生活场景并借此优化学生语音语调。第三部分:故事后, 完成相应的练习任务, 加强语言的拓展。

2.第一次课堂试讲

在本次设计后, 我先制作了一份多媒体课件, 主要依据以教材提供为主, 设计活动场景和问题。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师生交流, 讨论野餐话题。

上课开始, 师生互相问候, 我提出上次和学生一起综合实践出游的经历, 发现他们相互分享食物的小组很多,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T:Last month, We have a good time toghter in the park, remember?

Ss:Yes!

T:We have lots of food and we share to each other!

Ss:Yes!

T:So, who know these food? (幻灯片呈现野餐场景, 出示一张垫子上摆放的相关食物)

Ss:Bananas/Milk/Hamburger/Egg...

注:在这一时段, 学生不容易说出所有食物的英文单词。教师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并且允许学生先说出中文, 碰到新单词, 教师将其写在黑板上, 并领读数遍, 加强学生的记忆。

T:Xiao Ming is coming, we have an egg for him.We can ask like this, “Would you like...?”

Ss:Would you like an egg?

X:No, thank you.

T:Now we can ask him like this, “What about...?”

Ss:What about a hamburger?

X:Yes, please.

接着, 教师领读新句型“Would you like...?/What about...?/No, thank you./Yes, please.”, 并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用制作好的食物卡片询问对方, 是否知道某张卡片上的食物英文单词是什么, 并询问是否想要这种食物。着重训练本节课重点句型“Would you like...?/Whatabout...?/No, thank you./Yes, please.”, 在学生活动后, 选出两组学生在全班展示活动成果。这样, 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加强真实情景的对话。

3.课后教研活动及思考

本次教学后, 我听取了听课教师的意见和对本节课的得失评价, 听课教师们普遍认为,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 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活动中引出课文的主要话题, 并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词句的构造。但是问题也是有的:首先, 教师引入时间太长, 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野餐这件事情上, 回忆更多的是当时的其他场景, 使用的也基本上都是中文对话, 花费的时间和收获不成比例, 对接下来小组活动的时间控制产生不利因素, 学生活动的时间相对较少。其次, 之前在野餐讨论中涉及的单词量比较大, 特别是在介绍完语句后, 学生觉得后面的活动显得比较枯燥, 任务型驱使感较强烈。在活动中, 有的学生在完成一次对话后就觉得非常无聊, 特别是对其中实物在语句中的应用, 在完成一次后就不愿意使用其他食物单词进行小组活动。学生的求知欲在此得不到充分的利用, 所以学生容易分心, 并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反感。

针对上述听课教师们的讨论和分析, 我觉得自身在教学设计中虽然依照教材进行上课, 但是内容如何呈现, 关键就在于特别是我所面对的是城镇学生和外来人口搭配的班级, 部分学生不愿意张口说英语, 那么预期的教学效果就不容易达到。而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课堂问题情境的体现, 如何带学生进入情境, 又能使其学习到新知识, 是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的对象。

4.课堂教学设计改编和应用

针对本次试课经历和同行们的建议, 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学生面前呈现不一样的场景, 因班级人数较多, 全班互动的环节会使课堂纪律较难操控, 也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为此, 我选用白板来重新设计课件。

场景介绍:过几天圣诞节要到了, 同学们, Jim提前约我们一起去公园玩, 你们说好不好?

任务驱动:教师让学生们带着问题, 跟着节奏唱一首歌, 让学生快速进入到英语的环境中来。

接下来, 让学生邀请Helen一起参加野餐活动, 并在公园内摆放的餐桌布上面放上很多食物, 但是需要学生自己来询问Helen想要吃什么。在此过程中, 笔者利用白板软件中“神奇墨水”效果将需要提问的食物用放大镜逐一呈现, 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 在学习并运用语句“Would you like...”时效果事半功倍。

接着学生可以针对课件中呈现的一些食物进行小组互动, 学生对较熟悉的单词会脱口而出, 而有些遗忘的单词也可以通过复习来巩固, 通过在句子学习中巩固单词, 在单词学习中复习句子, 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词。其中, 点击每个柜台中的食物, 右侧将放大呈现, 学生感到很新奇, 都乐于上台来演示。除此之外还加强了榜样的力量,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笔者将制作精美的食物卡片送给愿意上来表演对话的学生, 激发了学生大胆说英语的勇气和敢于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提供语句“Would you like…?/What about…?”的同时, 让学生学会如何回答也是很重要的。学生感受提问后, 学会用No, thank you或者No, thanks来回答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 让学生在学会分享的同时也要学会感恩。

在学生体会后, 设置一些其他情境, 如在自己的生日聚会上, 我们会怎样介绍自己的朋友, 并且请他吃东西。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互动, 以此让学生发现在生活的其他场景中也可以适当运用这些语句来对话, 借此增强记忆。

最后, 在结束的时候, 我将学生们的照片和Jim做在一起, 让大家学会分享, 学会感恩, 学会主动交朋友。

三、课后小记

经过改编后, 本节课得到了教师们的认可, 大家觉得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并且可以将其应用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故事是学生学习的好老师, 故事情景的特色呈现让这位老师更加具体和丰富。“教材文本只是给教师提供一种范例, 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文本, 拓展和延伸文本内容, 扩大文本的效应。” (陈剑, 2013) 合理利用学校资源, 针对学生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设计文本, 加强学生的小组交流的有效性, 这样, 学生的学习才会觉得有趣, 教师教得才会轻松。当然, 本节课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思考和回味, 在活动设计中, 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 我们还要想更多的办法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课堂学习的背景,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 学会合作。

摘要:笔者就情境教学及情感教育在教学中如何渗透这个问题, 通过对照自己参加课件评比的两次变化做出分析。本文从两次教学设计的场景入手, 旨在探究如何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教学设计,白板,情景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上一篇:什么是党委班子下一篇:公务员买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