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二上6一封信

2024-10-11

部编语文二上6一封信(精选4篇)

部编语文二上6一封信 篇1

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课

《一封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借助微课、扩词、字理、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信、封、刮、灯、胡”等5个生字,在语境中了解“逗我玩”、“冷清”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一沓纸”等量词,会写“信”、“封”、“电”、“灯”等4生字。

(二)借助 “不开心”、“很冷清”等关键词语,联系生活经验,体会到露西对爸爸的思念。用合适的语气朗读第一封信。

(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取并整合信息,了解两封信的内容。

通过对比初步感知写信人的心情和收信人心情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微课导入认识信,识记“信”

1.揭示课题

2.读准“封”的后鼻音和“信”的前鼻音。3.读好课题,齐读课题。

4.通过微课《一封信的旅行》了解信是什么。

5.信就是用来传达信息的。用领读的方式,齐读在微课中出现的关于信的词语。“信纸、信封、信箱、短信、微信”。

(二)初读感知,认字读句,积累数量词短语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词句圈出来,多读几遍。2.学生领读,圈读生字,正音识记。3.积累文中数量词短语(1)读准“一沓纸”。

(2)看图辨析“一沓纸”和“一张纸”区别,了解“一沓”的意思(3)联系生活拓展“一沓**”

(4)读一读文中出现的数量词“一封,一支,一大束”

(5)在量词的基础上加上物品再读一读。掌握量词和物品之间稍稍停一停的朗读技巧,读好“一

封信”、“一支笔”、“一大束鲜花”。(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标自然段序号。2.反馈交流校对自然段序号。

3.整体感知课文,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

交流反馈,提取信息

(1)认读“露西”“爸爸”,信是露西写给爸爸的。(2)引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露西给爸爸写信的原因。(3)露西给爸爸写了两封信。

(四)聚焦第一封信,借助关键词句,读懂第一封信 1.聚焦重点段,划出第一封信的内容

(1)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露西写了什么?找一找,划下来。(2)反馈,她写了什么呢?

预设:辨析“露西写到”是不是信的内容

2.再读第三段发现露西的不开心。读好句子“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3.什么事让露西不开心呢?自读第一封信的内容,找一找,用波浪线画出来。4.逐句读懂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露西的不开心 ●以前每天早上,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1)读句子,联系生活理解“刮胡子”,识记“刮”。

(2)联系生活,说一说:以前爸爸一边刮胡子,一边怎么逗你玩呢?了解“逗你玩”的意思。(3)对比从前和现在的生活,感受露西的不开心。读好句子 ●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1)根据字理识记“灯”。

(2)联系生活,积累有关灯的词语。“油灯”、“电灯”、“红绿灯”、“台灯”。(3)联系生活,如果爸爸在家。感受思念,读好句子。●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1)那以前爸爸在家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呢?听录音。(2)反馈,你听到了什么?联系场景认读词语:热闹。

(3)对比现在,还有歌声吗?还有笑声?还有爸爸和露西愉快地谈话声吗?理解读好词语:冷清

(4)通过个读,齐读的方式读好句子。5.读好第一封信,体会收信人的心情。(1)引读,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2)生配乐个读露西写给爸爸的第一封信。

(3)如果你是爸爸收到信,你的心情是?想到的是?(五)找出两封信的内容,读一读,比一比。

1.自读课文的7到14自然段,找一找露西写的第二封信,用横线划下来。2.交流反馈:

预设辨析1:13自然段。这是露西想对爸爸说的吗? 预设辨析2:10自然段。联系课文读懂这也是信的内容。

3.把学生画出来的内容变成信的格式。

4.出示露西写的这两封信,读一读,比一比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5.交流反馈,发现露西写第二封信时愉快的心情。

总结质疑:那么爸爸收到她写得第二封心情又会怎么样呢?下节课再来学习。(六)写字教学“信封”、“电灯” 1.读好词语。

2.比一比,发现“信”“封”“灯”三个左右结构的字宽窄、高低各有不同。3.师范写“信封”。

(1)“信”左边窄,右边宽。言字一横长,两横短,口字藏在横下方。(2)“封” 左边宽,右边窄,左边两个土,最后一横变成提。右边是个寸。4.生练写,师通过书写正确、结构匀称、笔画到位三个方面进行评价。5.生对照讲评要求再次练写。

6.发现“电”的重要笔画:竖弯钩。通过教具,演一演,让生自主发现竖弯钩不能写得太长或太短。

7.“灯”要注意火字旁的捺收收腿变成点。8.生自己练写“电灯”。

9.根据书写正确、结构匀称、笔画到位这三个方面要求,生互相评价。

部编语文二上6一封信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等

个生字和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

个偏旁;会写“在、后”

个字和斜钩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借助生活经验,理解影子与人形

影不离的特点。

3.借助情境,辨别前、后、左、右

个方位,并用这

个词来表达方位。

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识记“前、后、左、右”,在生活情境中辨别这

个方

位,并用这

个词来表达方位。体会“我”对影子的喜爱之情,理解影子与人形

影不离的特点。对生活中的事物感兴趣。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难点】

1.辨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2.我是用方位词表达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影、前”等11个生字,会写“在、后”等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谜语:有个好朋友,跟你不分离,你走他也走,你停他也停。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猜出来了吗?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影子)

2.导入:你对影子感兴趣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认识一下吧!

(板书课题:5影子)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影子

背影

前方

门前

背后

后面

黑暗

黑夜

花狗

黄狗

左手

左边

右面

右手

它们

打它

好处

好吃

朋友

高朋

友谊

朋友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前”,后鼻音“影、朋”,平舌音“左”等。)

②学习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

个偏旁

“宀”,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宀”的字多与“家、房子”有关,含有“月”的字多与“肉、身体的部位”有关。含有“女”的字,多和“女子”有关。指导写好偏旁“宝盖头”、“月字旁”和“女字旁”。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形象的方法识记。如,“黑”,就像一只小黑猫,睁着两只眼睛,四条腿并拢蹲在那里。

熟字相加。如:“月

+

=

朋”“女

+

=

好”等。

编口诀。辨析“左”和“右”的字形,可以利用口诀“左下有个工,右下有个口”。

熟字组成新词:黑影、前天、后来、大狗、左耳、右手、好朋友

(2)学习多音字:着(zhe

zháo

zhāo

zhuó)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影子常常跟着我。

这里的加点字“着”读轻声“zhe”,意思是“助词,动词后面”,还有一个读音是“zháo”,意思是“感受、受到”。还有一个读音是“zhāo”,意思是“办法、着数”。还有一个读音是“zhuó”,意思是“穿、接触”。组词分别如下:

zhe(看着)(听着)

zháo

(着急)(着凉)

zhāo(着法)(着数)

zhuó(穿着)(着想)

②读一读:

他做事这么慢,看着(zhe)都让人着(zháo)急。

:为人民利益着(zhuó)想。

这真是一着(zhāo)儿好棋。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朋友

物体挡住光线后,映在地面或其他物体上的形象。

文中指自己的影子。

影子

(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

且时间相隔不久。

常常

彼此有交情的人。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鼓励学生多元识字,为学习打下基础,为课文的学习扫清阅读的障碍。】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在后

我好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认识新的笔画“斜钩和卧钩”

师范写讲解:从左到右,起笔

时稍重,折时顿笔,轻轻往左下方撇。

注意“斜勾”的写法:起笔后向右下弧直行笔,弧度不宜过大,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

本课新学笔画斜钩,与卧钩比较相似,两者的主体部分都是斜的。斜钩取纵势而弧度比较小,卧钩取横势而弧度较大。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在”,撇在竖中线上起笔。“土”的一竖靠近竖,中线,第一横靠近横中线。

“后”横稍长,写在靠近横中线的上方,在第二撇的上部起笔。

“我”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稍往上斜。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略高于左边。

注意“斜勾”的写法:起笔后向右下弧直行笔,弧度不宜过大,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

“好”左边略高于右边。“女”做偏旁时横变提,右边不出头,从横中线上起笔,稍往上斜。“子”中的横稍长,要写平直,写在横中线上。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指导细致入微,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初读课文后,学会了生字新词,记住它们的音、形、意,会正确书写;还知道了影子和“我”经常在一起,我们是一对好朋友。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4)

(5-6)

(7-18)

(19-23)

(24)

(25-26)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的生字宝宝,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影子是怎样与人形影不离的?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的出示,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品读第一小节。

出示: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狗。

(1)

在这小节里,影子在什么位置?(前、后)(板书:前、后)

(2)

为什么说影子像一条小黑狗?(说明影子和我是好朋友。)

从“小黑狗”,你读出了什么?

(既写出了影子的颜色,又写出了影子的调皮可爱。)

仿写:()常常()。

示例:我常常在上学的路上遇到胡老师。

(3)指导朗读:朗读时,可以想象影子像小黑狗一样在自己身边跑前跑后地情形。边读便动作,读出活泼、俏皮地感觉来。

3.品读第二小节。

出示: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1)在这小节里,影子在什么位置?(左、右)(板书:左、右)

(2)为什么说“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说明影子与人相伴相随,形影不离的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辨别了方位,了解影子和人互不相离的特点。】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影子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因为光的关系,光在前面,影子就在后面;光在后面影子就在前面……

2.上课间操时,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是谁?

以自己为中心,身体正面所对的方向为前,后背所对的方向为后,左手一侧的方向为左,右手一侧的方向为右。

3.推荐阅读《影子》。

听读《影子》,了解儿歌内容,明白小猴子的烦恼和喜悦,试着读一读,背诵下来。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深入探究影子的由来,巩固对方位的认识。】

五、阅读方法解密

认识方位词

概念:方位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词。准确使用方位词,能清楚地描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能清楚地交代物体、景物的方向。

运用:学校在我家的前面。

六、学习写法

学一法:学用方位词

方位词是指表示方向和位置的词。如:东、西、南、北、左、右、前、后等。本文的方位词前、后、左、右使用恰当,概括性强。使用方位词时,要明确是以什么物体为“点”进行观察和描写的。文中是以“我”为点描写的。如果没有这个点,影子的位置就不固定了。所以使用方位词时找好点是关键

举一例:走进校园,前面是教学楼,左边是办公楼,右边是多功能大厅。

练一练:选择两个方位词练习写一句话。

示例:小弟弟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跑到西,活泼极了。

七、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影子和“我”形影不离,说明了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板书: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八、课堂小结

《影子》这篇课文采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影子和“我”形影不离,说明了影子是“我”的好朋友。

九、主题延伸

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前?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后?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左?什么情况下影子在右?然后画一画。

示例:光在前,影子在(后);光在后,影子在(前);光在左,影子在(右);光在右,影子在(左)。

十、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一、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2)

(3-9)

(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板书设计

(课件19)

影子

我右

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趣味识字,激发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课堂教学的重点,然而识字过程又是十分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教学时,学生自读课文后,要学习生字,出示生字,便说:“谁能读准它们?”孩子们一听,学习生字的热情高涨,大家纷纷举手,要认读生字。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得愉快,学得有趣。在识字形式上设计了让学生自己找识字的规律:如形象的方法、熟字相加、编口诀、熟字组成新词等。小老师带读,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加深印象,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达到高效识字。

2.拓展训练,辨别方位

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为了分清方位“前后左右”,我提问:“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然后同桌说一说:“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们很兴奋,马上左看看,右瞧瞧后,同桌就互相进行说话训练,然后指名说。学生说的都不想停下来,每个人都想说,在玩中,学生分清了方位词语,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也为课文的背诵奠定了基础。

不足之处

1.在朗读方面要下功夫,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达到抑扬顿挫。

2.自己在课堂评价语方面还需要加强,评价语还需要更丰富,更有特色,更让贴近学生。

《影子》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则谜语。(每个学生桌上发放好谜语的纸)上面都有拼音,你来自己拼一拼,猜出谜底是什么了吗?猜出来了请举手。读一读,猜一猜。(生拼读谜面)

师:猜出来了吗?

生:猜出来了。

师:告诉盛老师。(指名)

生:影子。

师:是影子吗?

生:是。

师:没错,就是影子。

(评:采用小朋友很感兴趣的谜语导入,能激起学习的兴趣,进入课文情境。可是,才学完拼音不久的学生,不可能个个能借助拼音把谜语念正确。既然劳师动众地把谜语打印出来了,可以把这则谜语当成很好的课外拼读材料,老师指导学生一起拼拼读读,让部分独立拼读还有点困难的学生跟着练习,读懂谜语到底在写什么。或者,就不用拼读谜语这一环,让老师自己直接背诵谜语,让学生猜,简单又干脆地揭示课题。)

师:看老师来写“影”字。你看,右边有“彡”,就像是影子。昨天我们玩了踩影子的游戏,有趣吗?

生:有趣。

师:这“彡”是影的偏旁,叫做三撇,跟我读。

生:三撇

师:伸出手,写一写。

师:“影”是后鼻音,小朋友来读一读。

生:影

师:好的,你读得很认真,还有谁愿意读?

生:影

师:今天你的声音特别响,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影

师:跟“子”连起来怎么读?谁先来试一试。

生:影子

师:读得快一点,影子

生:影子

师:轻一点

生:影子

师:好,再来一次。

师:再请一位同学

生:影子

师:你觉得影子有趣吗?

生:有趣。

师:那怎么来读?女同学来一遍

生(女):影子

师:男同学来读

生(男):影子。

师:小朋友,你知道影子是怎么样跟着一个小男孩的?总是跟着他的吗?我们到课文当中看看。请你们打开课本,看一看,读一读。课文里有很多生字,把这些生字从课文中圈出来,这是第一步。第二步,看看有什么方法把它记住。

(评:每次读书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初读课文应该要求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

(生没有自由读,在齐读了)

师:你们都一起在齐读,刚才要求没听清楚,课文中有很多生字,请你们看小小诗当中一个一个圈出来。你我们学《四季》一样。圈一圈,读一读,再记住。待会儿要把这些生字请出来,考考你是否还会读。(生自由读课文,圈生字。)

师:老师来报,大家来圈,第一个生字“影”,第二个“前”。(逐个报好生字)

师:你们圈好了吗?没圈好的赶快补一补。圈好的小朋友,马上把它们来读一读,再用小眼睛看看把它们记在心里。(生自由读)

(评:大多数学生都忘记要圈出生字。老师的用意可能是:让学生圈圈找找文本中的生字,也是让学生与生字多见了一次面;在课后读课文的时候,看到圈着的字,也会提醒他们更注意认。可是,此操作过于急,违反了学生识字的规律。才读一遍课文,还没来得及好好认一认,马上要学生听着字音,看着字形,在那么多鱼龙混杂的字里跟住老师报的速度找到字并圈起来,是不容易的。的确,有几个学生无从下手。建议这项工作要么在预习的时候做好,让学生慢慢认慢慢圈。要么,在做这一项工作之前,让学生看着生字卡片,好好拼一拼,读正确读音;多种方法识记字形,学学新偏旁,说说记忆小窍门;有些字还要顺便渗透一下它的大概意思,比如“前、后、它”等。)

师:谁愿意来当小老师,带大家一个一个把生字读完。

生:影、前。

师:第二声要读得干脆点,前(范读)

生:后、长、跟……

师:好的,谢谢小老师,读完了,你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遍好吗?每个小朋友自己读。

师:我听出来一遍已经读完,请你再读一遍,这回不但要把样子记住,待会盛老师拿出卡片把拼音去掉,看看你们是不是还能把它读对。(生读)

师:好了吗?

生:好了。

师:(用卡片指读)谁来试一试,谁来授受挑战,没有拼音了,能把它认出来吗?

生:(一时读不出来,“常”)

师:这是什么字呢?他要翻一翻才能念。

生(其余同学齐读):常

师:你常常会念就会把它记住了。

师:“跟”前鼻音,一起来。

师:“朋”后鼻音,再来一次。

师:刚才几个同学读得非常好,全班一起来。(生齐读生字)

师:老师把拼音去掉(指读)

师:不要把声音拖那么长。(范读“后”,不要拖。)

生:后

师:着  跟着  看着  穿着

(领读)

师:长,第二声。

生:长

师:这几个字里有两个偏旁是今天新的要学的。“狗”字的偏旁有个名字叫反犬旁。有3笔跟老师一起书空。

师:它叫什么名字?

生:反犬旁

师:看谁最快拼出来,fǎn

quǎn

pánɡ

师:fǎn

quǎn

pánɡ记住了吗?在桌子上写一遍。

师:还有一个偏旁是在上面,我们是叫什么头?叫宝盖头,像盖子一样。

师:它怎么写呢?bǎo

ɡài

tóu(范写),手伸出来写一写。

师:叫什么名字?

生:宝盖头。

师:狗狗狗它的偏旁是谁呀?

生:反犬旁

师:狗的偏旁是——这样回答

生:狗的偏旁是反犬旁。

师:它它它的偏旁是谁呀?

生:它的偏旁是宝盖头。

(评:识字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能化大力气,让学生读准字音,教给新偏旁,帮助学生识记字形。但是,在识字方法的指导上还有所欠缺。应该引导学生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师:请小朋友看,它是一只小黑狗,用“它”来表示小黑狗。小动物用这个“它”来表示,植物用这个“它”,桌子呀,椅子呀都用这个它来表示,你记住了吗?

师:还有两个他(她),以前学过,(指卡片)这个也是他,这个她,他——你知道,这个他是——?

生:男的。

师:她呢?

生:女的。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影子一直跟着他。这个小朋友叫他是哪个tā,应该是哪个tā送给他呢?这个小男孩。(生上台贴“他”)

师:对吗?

生:对

师:他是男的,所以用“他”。

师:这个小朋友下面还有个影子,影子是哪个tā?(生贴“它”)

师:对不对?

《影子》片断赏析

拓展创新,发展语言

1、游戏激趣

师:同学们,咱们来放松一下吧!看,这是什么?(师在屏幕上投放手影)

生:是大燕在飞。

生:是小鸭子。

生:是小狗在叫。

生:小兔在蹦。

师:刚才的手影游戏有趣吗?想不想学?

生(齐):想学!

(学生跟着教师学习玩手影游戏。学生兴趣浓厚,兴致勃勃。)

2、拓展思路

师:手影游戏真好玩,你还看到过影子的哪些现象?

生:我发现有太阳的时候,上午影子长,中午影子短。

生:河边柳树的影子倒映在水里,风吹过水面,影子就动了。

生:晚上,我走在路灯下,看到了自己长长的影子。

生:我在照镜子时,镜子里也有我的影子。

生:人的眼睛里也有影子。

……

3、编写谜语

师:小朋友们真是有心人。是啊,生活中的影子可多啦!那么,你们能不能根据影子的现象编个谜语?

(生思考后交流)

生:有个小黑人,全身穿黑衣,不哭也不闹,默默跟着我。

生:有个好朋友,整天跟着我,和我一个样,就是不吃饭。

生:我不走,它不走,时时刻刻陪着我,掉进水里淹不死,摔在地上它不痛。

生:有时长,有时短,有时在前,有时在后,有时在左,有时在右,常常跟着我,就是不说话。

生:月下伴我走,沉默不开口,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

……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不仅学会了《影子》这篇课文,而且还编出了这么多有关影子的谜语,回去后把谜语说给你的好朋友和你的爸爸妈妈听,让他们猜一猜,你一定会得到夸奖!

点评:

教学此环节,教师胸怀大语文观,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课堂方寸天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内容,把语文学习营造成培育创造力的土壤。教师先用玩影子游戏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然后趁势拓展思路,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再运用语言创造性地描述生活经验,编成谜语。最后在课外猜谜语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享受创编的乐趣。

《影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影子》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儿歌形式出现,借助形象的比喻,写出了影子的特点。

二学生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读书的一年级学生,对朗朗上口的儿歌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量的汉字,求知欲比较强,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三主要设计理念

1.注意从生活现象入手,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量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就越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进行教学,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影子是黑色的这一特征。在学完课文之后,我又让学生在教室里做“找影子”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生活中验证光、物体和影子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教学,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资源,在课堂中营造了浓厚的生活氛围,把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同桌看图互相读准确课文,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3.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知识。激发起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力系统,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如在学生学习完了课文之后,出示不同站姿的小狗图片,并在小狗的前后左右放上不同的物品,让学生说说:小狗最喜欢它左边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题一提出,引起了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与动作尝试。虽然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很明确地弄对,但至少这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形式的运用,对于他们分清方向是一个很好的样板。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善于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现实生活情景,使学生见景生情,在生活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主动发展。

《影子》和我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子,我认为影子就是“隐行人”,但要在阳光下、灯光下才会出现。

《影子》是一首童诗,也可当成儿歌看待。它的内容、形式都很简单,文字也很浅自,又押韵;但它的押韵,不是我刻意安排的,应该说是语言的自然流露。

这首诗,参加第一届洪建全儿童文学创作奖征稿,获得佳作奖。

回想这首诗的写作。已经是33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写现代诗已经有了十多年的基础,基本上已养成随时想诗、写诗的习惯。当时,我的大女儿、大儿子已上幼稚园.我会送他们上学。接他们回家,有时是早晨,有时是中午,有时是黄昏。中午或黄昏有强烈的阳光照射。影子比较明显。带着孩子走路时,我喜欢牵着他们的手.一方面避免跌倒或被往来的车子撞伤。一方面也能感受亲情的温馨。我会在走路的时候,跟他们讲话,尤其正午大太阳底下走在发烫的柏油路上,为了鼓励他们加快脚步。消除他们疲累厌烦的心理,我便利用机会为他们寻找一些轻松的话题。记得这首《影子》,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和他们边走边说,随口念唱,唱唱玩玩下完成的。纯粹是为了好玩。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机,也无特别的用意。不过,事隔三十多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选用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接着又有广西、山东等省份及香港地区的出版机构选编为教材,我自己再仔细审视它,的确发现了它的一些“特别意义”。

我前面提到,这首诗内容、形式都很简单,文字也很浅白,又押韵,就是因为有了这些要件。正适合低幼儿童学习语文时作为教材使用。尤其是诗中有“前”“后”“左”“右”等方位词.有“朋友”“小黑狗”的形象语言,对小朋友来说。也正是他们这个年龄所应该学习和认识的。

我说《影子》也可以当儿歌看待,不仅因为它可以琅琅上口,还应该是它可以拿来做游戏的。让孩子认识影子的存在.孩子们可以自己和自己的影子玩,也可以和别人的影子玩,而且玩的方式很多,“踩影子”就是其中一种。会玩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玩法,教师们可以动脑筋设计相关的教案.以“游戏”为前提,把学生带进快乐学习的情境中,体会感受“朋友”的情意之美。

《影子》和我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引以为荣的一部分,特别是它能让我回忆起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想到有千万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会读到它.我就会感到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它会激励我更努力地为孩子们写诗。

小纽扣

小时候,我喜欢弄脏衣服,要常常换洗;

妈妈缝在我身上的那些小纽扣,就一颗颗地脱落。

哦!童年

已经找不回来了,像妈妈缝在我身上的那些小纽扣。

夜晚的天空

夜晚的天空,藏着好多好多的小猫咪;

他们好像很怕冷,躲在妈妈的怀里。

只露出小小的眼睛。

我很喜欢看看他们,他们也喜欢看看我。

6比尾巴(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尾”等

个生字和提手旁、八字头

个偏旁;会写“长、比”等

个字

和竖提

个笔画。

2.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必备品格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喜爱动物、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的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笔画“竖提”。(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几张有关动物的图片:

教师口述:1.教师引导:小朋友,上面的小动物你认识吗?

2.导入:说一说,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6比尾巴)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导入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尾巴

嘴巴

谁的谁家

长城

长江

长短

短了

把手

扫把

雨伞

打伞

白兔

兔子

最高

最好

公鸡

公共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短”,后鼻音“公”,平舌音“最

伞”,翘舌音“谁、长”等。)

②学习提手旁、八字头

个偏旁

“公”的偏旁是八字头,上面是个小八。容易和“伞”的人字头混淆。注意“伞”的偏旁是人字头。

“把”的偏旁是提手旁(扌),带有这个偏旁的字和手有关。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字族识字:“把和巴”

找反义词:长——短

组词法:“巴、伞、兔”分别组词为:尾巴、雨伞、兔子

熟字相加的方法:“尾”是“尸+毛”;“谁”是“讠+隹”,“最”是“日+耳+又”。

(2)学习多音字:长(cháng

zhǎng)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谁的尾巴长?

这里的加点字“长”读“cháng”,意思是“长度大,与‘短’相对”,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意思是“生长、增加”,组词分别如下:

zhǎng(长大)(长高)

cháng(变长)(长处)

②读一读:

等他长(zhǎng)大了,腿就变长(cháng)了。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好看

有些像;像。本文指松鼠的尾

巴好像一把伞。

好像

看着舒服;美观。本文指孔雀的尾巴好看。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学习生字新词,鼓励学生多元识字,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为课文的学习扫清阅读的障碍。】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认识新的笔画“竖提”

师范写讲解:书写时,注意与“竖钩”的区别。(“竖提”的“提”的方向是向右。)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长”,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提略靠左,在竖中线上收笔。

“比”左窄右宽。短撇略高于短横。竖弯钩从竖中线写起,起笔略高于竖提的起笔。

“巴”横折收笔靠近竖中线。短横在横中线上起笔,略上扬。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把”左窄右宽。“巴”要写得略小些,横折起笔略低于提手旁的横,竖弯钩从竖中线起

笔。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写好笔画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书写,指导细致入微,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课我们解决了生字新词障碍,初读课文后,了解了几种动物的特点。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3)

(4-5)

(6-15)

(16-21)

(22)

(23-2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出示动物图片: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的生字宝宝,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看看这些小动物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3.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的导入,学习目标的出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品读第一小节。

出示: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在这小节里,是三个什么句?(问句)

(2)什么是问句?(就是带问号的句子。)

(3)找出本小节的一对反义词。(长-短)

(4)阅读方法解密

如何读好问句

疑问句就是带问号的句子。读这样的句子时,表示疑问的词(如:谁、什么等)要重读,最后一个字的语调要上扬,声音适当拉长。

3.品读第二小节。

出示: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这个小节的内容和上一个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本小节回答了上一小节的三个问题。)(板书: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一把伞)

(2)“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松鼠的尾巴比作一把伞。)

4.品读第三小节。

出示: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1)和“弯”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弯-直)

(2)“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还可以说“鸭子的嘴巴扁”)

(3)指导朗读:朗读时,语气要上扬。

5.品读第四小节。

出示: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这个小节的内容和上一个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本小节回答了上一小节的三个问题。)

(2)本小节分别写出了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什么特点?

(公鸡的尾巴是弯弯的,鸭子的尾巴是扁扁的,孔雀的尾巴最美丽。)

(板书:公鸡:弯

鸭子:扁

孔雀:最好看)

(3)你从“最”字读出了什么?

(突出了孔雀尾巴的美丽超出了其他的动物,是位居第一的。)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做问答游戏,朗读时注意读好问句。

背诵时可以认真看图,想象动物尾巴的样子,这样背起来就轻松多了。

2.照样子做问答小游戏。

谁的尾巴最好看?

谁的样子最可爱?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兔子的样子最可爱。

示例:谁的手儿巧?丽丽的手儿巧。

谁的字写得最好看?明明的字写得最好看。

3.仿照课文写一写,你也是小作家。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松)?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桨)?

(老虎)的尾巴(长)。

(小马)的尾巴(松)。

(小鱼)的尾巴(好像一支桨)。

4.推荐阅读《比嘴巴》。

听读比嘴巴,了解动物的嘴巴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诵下来,给爸爸妈妈或者别的小朋友听。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仿写课文,训练学生说写的能力。】

五、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讲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告诉我们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

(板书:动物们的尾巴

各具特点)

六、学习写法

学一法:问答式写作方法

这篇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采取三问三答的形式,写出了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让我们仿佛看到两个小朋友正在做拍手游戏。运用这种问答形式写作,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举一例:谁的鼻子长?大象的鼻子长。

练一练:练习用一问一答的句式说话。

()

示例:哪里景色美如画?西湖景色美如画。

七、课堂小结

《比尾巴》这篇课文讲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我们知道了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

八、主题延伸:

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你知道它的尾巴有什么特点?画一画,写一写。

猫的尾巴是保持其身体平衡、调整体位、配合身体其他部位完成某些动作的器官。猫尾巴的动作也常常表达某一感情,如乞食时,尾巴向上笔直翘立,尾尖向一旁或向前微弯;尾巴温和轻柔地摆动,是亲昵和高兴的表示,亦是思考时的动作;如尾巴猛力地拍打,则表示生气;当尾巴出现痉挛性活动,则大多表示愤怒和受惊。

九、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3)

(4-10)

(11)

(12)

(13)

(14)

(15)

(16-17)

(18)

板书设计

(课件19)

猴子

比尾巴

兔子

一把伞

松鼠

动物们的尾巴

公鸡

各具特色

鸭子

最好看

孔雀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以读为主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以演练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鼓励学生自读自悟,避免老师讲的多,提问多,大力提倡“以读为主,以读代讲,以讲带动读、以问促进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终追求的教学境界。本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游戏。因此,在安排全文的朗读时,除了让每位学生自由读外,还安排了同桌、师生问答、小组等不同形式的对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让学生在充分的读中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学中注重学生词汇的积累、说话的训练、语感的培养,体现“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原则。注意体现读书的层次性,读熟课文,读懂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不足之处

1.学生的主动性还是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学设计上缺乏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环节。

2.教学调控不够灵活有效,教学机智有待提高。

《比尾巴》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比尾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小动物是孩子们最亲近的朋友。这篇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课本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比、尾、巴、长、短、伞、鸭、鸡”11个生字,并能新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认识部首鸟字旁,指导书写生字“把、比、巴、长”。

2、朗读课文,做到借助拼音读正确,不加字、不漏字。读好一问一答的语气。

3、知道动物的尾巴各有特点;练习看图抓住动物尾巴的特点把话说完整。

4、引发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感情。

三、说学法: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在朗读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同桌合作朗读,大组赛读,既是展示孩子们才能的时候,也为学生创造了向他人学习的机会,在引导、组织他们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导入课题时,我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比尾巴的比赛,让小朋友也去参加。这既导入了课题,又很好地引领了接下来各环节情境的创设与展开。

(二)随文识字,降低识字难度。

我把生字分散在各个语言环境中,学生在读课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降低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先出示图片与小动物的名称请小朋友说说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学习生字。又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语,通过学生的回答,随即识字。生字学习贯穿课堂始终,在大量复现、说话中落实会读会认的生字学习目标。无论是识字、记字,还是课文学习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学习,或两人讨论,或独立思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然后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集中复习生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巩固识字。

(三)抓住重点,读中探索。

问句的教学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学习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老师范读。范读前,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2、领读问句。提醒学生我们读这样的句子时声音向上扬,就像问读第二声一样。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3、练说问句。同桌互相交流说问句。4、对答练读。分男女生对读、同桌两人对读,小组比赛读。最后鼓励学生看板书试着背诵课文。分步骤使学生在对读中掌握问句的读法。

(四)拓展延伸,积累语言。

新课标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积累语言的能力。在课文结尾,我让学生观察这些小动物的特点,模仿课文的格式编一编儿歌《比尾巴》。这一作业的设计从同学们感兴趣的事物着手,使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新课标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整节课的设计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兴趣为前提,游戏为载体,朗读为主线,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自主实践中兴趣盎然地学习。

动物尾巴的功能

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尾巴,它们的大小形状有巨大的差别,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多千差百异、形态不同的尾巴呢?那就是动物为了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为了更好的生存,于是就演变出各种各样形态的尾巴,并且,不同的尾巴也具有各自不同的作用。

□ 大多数鱼类,为了适应水中生活,尾巴的形状都有点像扇子,用力摆动时,好像推进器一样,推动身体向前游,同时,鱼类的尾巴还能够控制方向,起着舵的作用。

□ 袋鼠的尾巴用处很大,运动时能使身体保持平衡,休息时,大尾巴支在地上,与两条后腿组成一个三角支架,稳稳地支撑住身体。

□ 在生在南美洲热带森林中的蜘蛛猴,有一条比身体还长的尾巴,用处比四肢还大,因此人们管它叫第五只“手”。在吃东西时,蜘蛛猴缠绕长尾,把身体稳稳悬在树枝上,和脚并用地进餐。休息时,它常常倒挂着睡觉,即使睡熟了,尾巴也不会脱落。在树与树之间跳跃游荡时,具有极强卷握力的尾巴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 号称“百兽之王”的老虎,除了有尖牙利齿之外,身后那条又粗又长的尾巴,是它另一个有力武器。当老虎攻击猎物扑空时,会抡动尾巴,像钢鞭似的扫向对方,把猎物击倒。

□ 松鼠有条特别大的尾巴,能起到的作用就更多了。由于松鼠经常在树上跳来跳去,很容易从高高的树上摔下,有了这条大尾巴起平衡作用,它就安多了。当然,万一有留神摔下来,大尾巴上的毛会蓬散松开,好像一顶降落伞,使下落速度大大减慢,保护它不容易受伤。寒冷的冬天,松鼠夜晚在树洞里睡觉,蜷起身于缩在大尾巴内,这样,大尾巴又成了御寒保暖流“被子”。最近科学家还发现,松鼠把摆动尾巴的变化,当做它们互相交流的“语言”呢。

狗什么时候摇尾巴

感情丰富的狗,用来传达内心想法的唯一工具,就是尾巴。根据尾巴,我们可以了解狗的心理及危险状态。比方说,它遇到喜欢的异性时,尾巴会竖立成直角,并且微微振动。生气时,尾巴就会下垂。而快乐时,尾巴会向左右做大幅度的摆动。恐惧时就把尾巴卷到腹下,就是俗话说的夹着尾巴而逃。一般的狗身体状况良好时,通常尾巴都卷的很紧,生病时就松松地垂下来。此时当猎犬闻到猎物时,尾巴笔直地伸展,指出猎物的所在。狗的尾巴是如此重要,为什么有些犬种却要遭到断尾之恨呢?这点非常不好。狗尾巴大约有二十个尾椎骨,周围是六条粗血管,并有无数的神经纤维分布着,通过脊椎直接和大脑联系。因此脑的感觉完全通到尾巴上并显露出来。如果纯粹只是为了外表或轻便的理由而替狗断尾,那你不过是封闭了狗表现感情的工具而一无是处啊。

《比尾巴》片段赏析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打开校门,走进社会,拓宽领域,开阔视野,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语文课程资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学生自身的直接体验、经验以及间接的认识(来自社会生活的各种媒体)也都应成为语文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这种资源往往比教材更真实,更丰富,更具情境性。下面两个案例不难看出学生对“动物尾巴”和“蔬菜”的认识是较为丰富、真切的。更为可贵的是,学生在获取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求知的欲望受到一次呼唤,主动的意识和进取的精神得到一次培植。

《比尾巴》教学案例师: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认识了许多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觉得十分有趣。现在,我们也来举行一个“动物尾巴介绍会”,请小解说员们准备好自己带来的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谁先上台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的动物尾巴的特点?

生:我带来了一张老虎的图片,老虎的尾巴长长的,上面还有许多花纹。

师: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他能用“长”来生动形象地介绍老虎尾巴的特点(板书:长)。大家在介绍时,要向他学习,看谁也能用上本课学到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如“短、扁、弯”,还可以发挥想像,用上“好像”这个词。还有哪位小朋友们想上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师:这么多的小朋友举手啊!这样吧,大家先在四人小组交流,等一下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介绍。

生:四人小组交流。

生:各小组选派代表上台介绍。发言情况举例如下:

生a托着小鱼缸上台:这是我养的小金鱼,金鱼的尾巴扁扁的,好像一把小刷子。

生b举着图片上台:这是我昨晚在电视栏目《动物世界》上看到的一只长颈鹿。我把它画了下来。它的尾巴又细又长,好像小辫子,又好像一根毛笔。

生c拿着玩具袋鼠上台: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袋鼠经常把它当作椅子坐。

生d带着一本《动物小百科》上台,翻开其中一页:锦鸡的尾巴五颜六色,非常美丽。

【评析】

这个教学片断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初步培养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长、短、扁、弯”等,让学生出示材料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过渡性语言,把学生带入“动物尾巴展示会”的学习情境;教师运用鼓励性评价,激起了全班学生上台交流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之中。

师:在没学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音节(出示音节,指名读)

师:同学们对音节掌握得很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下面,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生:(齐)喜欢。

师:今天,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想请咱们的同学参加当小裁判,你们想去吗?

生;(齐)想去。

师:那么,它们要比什么呢?老师来好诉你们(板书:比尾巴)。

(指名学生读课题)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都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比赛呢?先听老师读读课文。(师范读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边读边想:有哪些动物来参加比赛?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后汇报,教师随学生汇报随机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图片、名称及生字。)

师:黑板上有一些字是红色的,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生:因为这些是生字?

生:看看这些字,你你最想先学哪个字?

生:我想先学“把”字。“把”字的左边是“”(提手旁),右边是“巴”字,合起来就是“把”。

师:你的方法很好,谁还有其他方法?

生:比如我把文具盒打开,要用手,所以“把”字的左边是提手旁。

生:我发现“把”字和“爸”字很像,因为它们里面都有尾巴的“巴”字。

生:我给“把”找个朋友,车把。

师:同学们想的办法真棒!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其他生字,同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看谁记得快?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及时点拨,并及时指导新偏旁:矢、八、鸟。)

师:(装做听小动物说话的样子)刚才小动物告诉老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这么快就把生字记住了。小动物还说:谁能根据这些生字把我们尾巴的特点再说一说呢?

(学生自由汇报)

师:课文是怎么问的,又是怎么答的呢?谁能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节?

(指名读,指导问句的朗读方法,再指名读)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想给每一个同学的机会,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读一读,谁读的好,就请谁为大家表演。

(学生练读,指名读)

师:看到同学们这么起劲,老师也想参加,你们欢迎吗?

生:(齐)欢迎。

(师读问句,生读答句并不自主的加上了手势)

师:(装做小动物的说话)刚才,小动物们又夸奖同学们啦!它们说,咱们班的同学不但生字学得快,而且课文也读得好,不过,不知道你们生字写得怎么样,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把生字写好吗?

生:(兴奋地)有。

师:请同学们看书后生字表,有几个生字是需要我们写的?你们能读一读吗?(生读)

师:这三个字里都有一个笔画,也是一个新笔画:“”(撇折)

师;(指导书空)

(师逐个指导生字,先书空,再指导书写)

师:小动物对同学们写的字非常满意,他们想请你们参加一个游戏:安尾巴。

(把六种小动物的身子与尾巴的分割图片分别发给12名学生,其它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谁的尾巴长”时,拿猴子的图片的学生上台,拼成一个整体,其他以此类推。)

师:请拿着动物尾巴的同学向前走一步,同学们看一看,拼一拼,评一评,谁的尾巴最好看!

生: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师:我们完成了小裁判的任务,让我们和小动物说再见,回到课堂中来吧!

师: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它们的尾巴各不相同,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生:小猫的尾巴很长。

生:我观察到小狗的尾巴总是翘着。

生:马的尾巴也很长。

生:鱼的尾巴扁遍的。

师:除了你们说得这些,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种小动物。同学们可以看看《人与自然》这个栏目,或是到动物园中去看一看,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给同学和老师。

评析: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然后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利用集体的智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并且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整节课的设计充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代替整体划一的理解和指导,整个过程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

尾巴的功能

牛儿牛儿告诉我,你的尾巴有啥用?

我的尾巴常甩动,就像拍子赶虻蝇。

袋鼠袋鼠告诉我,你的尾巴有啥用?

我的尾巴当条腿,支撑身体保平衡。

非洲鳄,告诉我,你的尾巴有啥用?

我的尾巴是武器,挥舞起来力无穷。

响尾蛇,告诉我,你的尾巴有啥用?

我的尾巴能发声,引来田鼠和小虫!

你们的尾巴真正行,可惜我们没一根。

假如我也有尾巴,嘻嘻!你说多带劲!

动物们一听哈哈笑,你真是个小机灵。

人的手脑最灵巧,比长尾巴更有用!

尾巴的妙用

世界上大约生活着150余万种动物。动物身上大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妙用多种。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鸟尾在飞行时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向前推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方向而转向游泳。

牛把尾巴当作平衡器。牛有长长的尾巴,末端长着丛生的毛。当它奔跑时,尾巴竖起,起着平衡身体的作用。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品;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来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猫 爬树上墙时,利用尾巴左右摇摆可以保持平衡。捕鼠时可以靠尾巴的晃动积蓄力量,增加捕鼠的准确性。

狗 狗尾巴的主要功能是表达心态和情感,比如它在主人面前摇尾巴是表示亲昵。而在两狗相斗时,败者便会神情沮丧地夹起尾巴逃跑。

猪 猪的尾巴是其健康与否的标志。健康的猪,一边用嘴拱地,一边不停地晃动小尾巴;而生病的猪则耷拉着尾巴呆立。

绵羊 绵羊的尾巴是营养的储藏库,当食物充足时,它会把脂肪贮藏在厚实肥大的尾巴里;而青黄不接时,它又能靠尾巴里的脂肪度过饥荒。

牛、马、驴、骡 它们的尾巴具有奇妙的甩打功能,夏日牛虻、蚊子叮咬时,便可用尾巴把这些毒虫轰走,或将其抽死。

袋鼠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大,能和2条后腿形成一个三角支架,支撑住整个身体,便于休息。

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这个大火炉运转,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1、响尾蛇的尾巴摆动时会产生“嘎嘎”的声响,不但可联络同伴,还可威吓敌人。

2、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尾巴又长又粗,它们见到牛、羚羊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就会突然将尾巴一扫,把动物扫入水中,然后饱餐一顿。

3、袋鼠的尾巴不仅能保持身体远跳时的平衡,而且在休息时和两条腿形成三角形支撑,可以坐得稳当;当两只袋鼠打架时,则用尾巴支撑身体,空出后脚来踢打。

4、鱼在水里是靠尾巴的左右摆动得到水的反作用力向前行进的,鱼的尾巴还能起到舵的作用,在游动时控制方向。

5、鸟的尾巴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展开像一把扇子,能灵转动,掌握飞行方向。

6、老鼠又细又长的尾巴不仅是良好的散热器,还可用来偷油。偷油时,它用四肢攀登板壁,再把尾巴插进油壶拉出来,然后把尾巴弯进嘴里慢慢享受。

7、狗的尾巴可用来表示感情。高兴时不断摇摆着;恼怒狂吠时伸直翘高;当狗感到恐惧时,就把尾巴夹在后肢中间逃避。

8、狐狸的尾巴大而蓬松,在跳跃、急转弯时可用来稳定身体的重心;冬季睡觉时用它来暖身子;走路时用尾巴扫掉足迹,使追赶的敌人无迹可寻。

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长满肌肉。它既能在袋鼠休息时支撑袋鼠的身体,又能在袋鼠跳跃起帮助袋鼠跳得更快更远。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袋鼠在尾巴的帮助下能跳出10米多远。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带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

人们常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其实,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刹那间。

鸭嘴兽的尾巴毛茸茸的,并用又粗又壮,里面积蓄着很多很多的脂肪。当冬季来临时,充满脂肪的粗尾巴能帮助它御寒,并提供必需的营养。

草原上奔跑的骏马,尾巴向后飘逸,神气极了。在奔跑时,马的尾巴起了很好的平衡作用。平时马儿又将尾巴当作“苍蝇拍”,左抛右甩地驱赶对它发起攻击的蚊子、牛虻和马绳家鼠的尾巴是爬行的好帮手,可以帮助它沿着墙壁从这儿爬到那儿。家鼠甚至还能用尾巴勾出瓶子中的糖浆或奶油,然后收回尾巴品尝这些美味佳肴。

最有趣的是猴山上的猴子,尾巴是它的“第五只手”。猴子利用尾巴在树上窜来窜去,有时又用尾巴攫取食物。

小松鼠睡觉时用尾巴当作棉被盖在身上,啄木鸟用凿子样的嘴巴寻觅树干中的害虫时,用结实的尾巴作为重要的支撑物。最没有用的当数猪尾巴,又短又小,只能作为小摆设而已。

看了以上这些动物尾巴的故事,你对动物尾巴的用处能概括出几条来呢?

7青蛙写诗(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

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

个偏旁;会写“下、个”等

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必备品格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3.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笔顺动态演示

朗读音视频

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青蛙写诗呱呱呱,标点符号来帮忙。

2.导入:青蛙要写诗,大家来帮忙,快去看看写了什么诗。(板书课题:7青蛙写诗)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的好奇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入课文的教学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识记生字。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写字

写信

诗歌

写诗

两点

一点

不要

要钱

路过

过桥

给你

不给

当家

当官

烤串

一串

我们

你们

可以

以为

变成成为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点

们”,后鼻音“当”,翘舌音“诗

成”等。)

②学习秃宝盖、四点底

个偏旁

“冖”,书空笔顺,找出带有这个偏旁的字读一读,知道含有“冖”的字多与“家、房子”有关,含有“灬”的字多表示火的意思,“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

指导写好秃宝盖、四点底

个偏旁。

③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④多元识字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记住这些生字吗?

例如:

运用形象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如,可以出示一串糖葫芦的实物,让

学生建立“串”的形象,从而识记字形。并启发学生说说看到这个“串”字,还会想到什

么,可能会想到一串鞭炮、一串项链、一串灯笼、一串葡萄……让学生从图片和生活实际

中了解“串”的字形和字义。

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识记。如,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写字,回忆一下写字的过程,就可以理解“写”的意思。本课是一首儿童诗,让学生读一读课文,就能

体会“诗”的意思。

组一些词识记。如“写诗、诗句、只要、人们、我们”。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自主识字,激发识字乐趣,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学习多音字:笼(lóng

lǒng)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这里的加点字“当”读一声“dāng”,意思是“充当、担任”,还有一个读音是“dàng

”,意思是“合宜;吃亏、受骗”。组词分别如下:

dāng(当时)(当家)

dàng

(上当)(当铺)

②读一读:

狐狸用花言巧语骗走了乌鸦嘴里的肉,乌鸦当(dāng)时非常喜欢听狐狸的奉承,就上当(dàng)了。

【设计意图:多音字的学习,从字音、组词、造句,对多音字进行了非常前面的教学,使学生很快掌握“当”这个多音字。】

(3)摘苹果游戏。

每读对一个字,就得一个苹果,看谁摘得多。

(4)理解词语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蝌蚪

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比较浅。

池塘

蛙或蟾蜍等的幼虫。

(5)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四、学习“会写字”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下”,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

“个”撇捺要舒展;竖写在竖中线,对准撇与捺的交叉点起笔,但不能碰到。

“雨”第四画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为中间的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四点要分布

均匀。

“们”左窄右宽。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第四画的竖收笔要略高于第二画的竖。

第四画的竖靠近竖中线。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3.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写字的指导,实行一看二写三对照的方法,细致入微,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课堂小结

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本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后,我知道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写诗,小蝌蚪、水泡泡、水珠都来帮忙。

六、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七、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3)

(4-5)

(6-15)

(16-21)

(22)

(23-2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

2.感受儿童诗的语言特点,通过课文中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荣德基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青蛙写诗,水珠、水泡泡、小蝌蚪都帮了什么忙?一起走进课文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7青蛙写诗)

2.出示本课学习目标和重难点。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

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品读第一小节。

出示: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青蛙说:“我来写诗啦!”

(1)用“

”画出表示下雨声音的词语。(淅沥沥

沙啦啦)

你还能说出表示声音的词语吗?(哗啦啦

叮铃铃……)

(2)第二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青蛙是不会说话的,在这里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我要写诗啦”从青蛙所说的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青蛙很高兴)

(3)指导朗读:要读出小青蛙兴奋的心情,读出高兴的语气。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酝酿感情,进行朗读,使感情朗读变得那么生动、自然。】

3.品读第二小节。

出示:

小蝌蚪游过来说: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1)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小蝌蚪)

(2)小蝌蚪想怎样帮忙?

(小蝌蚪想把自己放到青蛙的诗中,添加逗号。)

(3)小蝌蚪有没有帮上忙?为什么?

小蝌蚪帮上忙了,因为小蝌蚪的头大大的,甩着一条长长的尾巴,非常像逗号(,)的样子。

4.品读第三、四小节。

(1)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又谁来帮忙了?(池塘里的小泡泡、一串小水珠)

(2)小泡泡、一串小水珠想分别怎样帮忙?

(小泡泡想把自己放到青蛙的诗中,添加句号;小水珠想把自己放到青蛙的诗中,添加省略号。)

(3)小泡泡、小泡泡有没有帮上忙?为什么?

帮上忙了,因为小泡泡圆圆的,非常像句号(。)的样子;一串小水珠,非常像省略号(……)的样子。

5.品读第五小节。

出示:

青蛙的诗写成了:

“呱呱,呱呱,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1)青蛙写了什么,诗的内容是什么?用“

”画出来。

(2)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

6.朗读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课文的学习把朗读指导和内容理解可以结合起来,通过讲、扶、放的方法,把句子读通、读顺,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从小培养学生正确、感情朗读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课文,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小蝌蚪、小泡泡、小水珠都来帮忙了。)

2.它们分别充当青蛙诗中的什么?

(小蝌蚪当逗号,小泡泡当句号,小水珠当省略号)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蝌蚪:逗号,小泡泡:句号,小水珠:省略号)

3.推荐阅读

听读阅读《青蛙歌》,了解青蛙的特点,试着把儿歌背给小朋友或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拓展阅读,巩固对逗号、句号的认识。】

五、阅读方法解密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本文通过蝌蚪、小泡泡、水珠等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和记忆。

六、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写诗的情景。我们从中直观地认识了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写法。

七、学会写法

学一法:学用abb式叠词

本文在写雨的时候运用了abb式的叠词,如“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中,通过“淅沥沥,沙啦啦”两个abb式的两个词语描写了事物的具体状态。

举一例:天上的星星笑咪咪,亮闪闪的。

练一练:下雨了,雷声,雨点。

示例:下雨了,雷声轰隆隆,雨点哗啦啦。

八、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知道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叫着写诗的情景。我们还认识了认识了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写法。

九、主题延伸:

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与逗号、句号、省略号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用自己的小手画一画。

十、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十一、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习题。)

(1-3)

(4-8)

(9)

(10)

(11)

(12)

(13)

(14)

(15-16)

板书设计

(课件17)

小蝌蚪

逗号

青蛙写诗

小泡泡

句号

一串小水珠

省略号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和学生互动自然,和谐。课堂上尊重了每一个学生,尽力体现了教师的爱,以情感人。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

2.识字教学落实得较好,巧妙地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朗读,创设多情境体验、想象、感悟,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读得有感情。

不足之处:

从这节课的教学来看,我认为合作学习没有引起我的重视,更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教学生字的过程中,可以让同桌互相考考认字情况,也可以共同讨论识字方法

《青蛙写诗》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能正确书写4个生字字,认识2个偏旁。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认识“逗号、句话、省略号”。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写字纸

教师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件;生字卡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以“诗”入境,激趣揭题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语文课。上课之前老师要认认真真地写一个字,请你们仔细看。(板书:诗)谁认识?(指读)我们把音注上。(注音)诗是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再读。(指读)你们都读过哪首诗?(生)给“诗”找个朋友吧!(生组词,师板书“写”字)今天,有一只小动物也写了一首诗,它是谁呀?(板书:青蛙)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落实字音

1、范读:老师给大家读一读,请大家听准字音。

2、自由读: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圈出来,再借助拼音把它读准。

3、同桌互读:同桌之间对一对圈画的字词,然后再互相读一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4、课件出词:①指读②强调“串”“珠”“泡”“省”“略”的读音③齐读。

5、课件出字:①指读②找到句子读

三、学文识字,指导朗读

师:刚才,同学们把字音都读准了。下面,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到课文当中,看看能不能把课文也读正确。(指读)

师:现在我要提高要求了。这一次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还要读得通顺、流畅,自己试一试吧。(自由读)

师:谁能行?(指读检查)

师:老师还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回请你一边读一边想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读并思考)

师:读懂了吗?我可要检验一下了,在你的桌子上有词卡,请你和同桌一起读一遍,要把它读正确,读完击掌坐好。(同桌齐读词卡)

师:同桌两个人结合课文内容把词卡按一定的顺序摆好,摆完击掌坐好。(同桌合作摆词卡)

师:找同学上黑板上摆词卡。

师:你们摆的和他们一样不?

生:一样!

师:为什么这样摆?(指第一行)你是从课文哪句话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指读)说一说想法。

生:小蝌蚪游过来说:“我来给你当个小逗号!”

师:怎么从这句话就能知道要这样摆呢?

生:因为小蝌蚪和逗号长的象,所以把蝌蚪和逗号放一行。(生说理由)

师:见过蝌蚪吗?什么样?说说。

生: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师:看,是这个样子吗?(指板书)

师:所以小蝌蚪游过来说——(生接句子)

师:看“蝌、蚪”这两个字都带有虫字旁,表义。科、斗分别表音。它们都是形声字,一起读。(生读词)

师:孩子们,现在小蝌蚪甩着长长的尾巴向我们游过来了,它们多可爱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谁想读?(指读)

师:你就像小蝌蚪真可爱呀!

师:再看这一行(指板书),把“水泡泡”和“句号”放一起,你是从哪知道的?谁找到这句话了?给大家读一读。

生:池塘里的水泡泡说:“我能当个小句号。”

师:你是怎么想的?说说吧。

生:水泡泡和小句号很像,所以把它俩放一起。

师:看(指板书)它们像吗?(像)所以,水泡泡说——(生接句子)

师:水泡泡,水泡泡,所以,“泡”是三点水旁。

师:水泡泡能当小句号,它多自豪啊,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自己试一试。(生自己练读)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指读)

师:你是自豪的水泡泡。

师:把“一串水珠”和“省略号”放一起,谁找到答案了?

生:荷叶上的一串水珠说:“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师:看(指板书)它们像吗?(像)

师:“串”字还有来历呢(课件演示“串”的字理演变)把东西从中间穿起来就是“串”。这是一串水珠吗?(课件)

生:不是,一颗水珠。

师:现在呢?(课件)

生:是一串水珠。

师:很多的水珠连起来才是一串水珠。

师:看,这又是一串什么?(课件出示“一串灯笼”)这又是什么?(课件出示“一串项链”)

生:一串项链。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项链,这是珍珠项链,像珍珠一样珍贵,像美玉一样美丽的事物常常用“王字旁”来表示。生活中,你还知道一串什么?

生:一串肉。

生:一串糖葫芦。

生:一串葡萄。

师:大家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能把这句话读好吗?(能)

师:老师也想读,咱们来比一比吧。(师范读,生齐读)

师:现在,看着你们自己摆的板书说说吧,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来帮忙了?(指导用“有…有…还有…”有条理地说话)帮了什么忙?(生接说)试着背一背(生自己练背)和老师一起带着动作背。(带动作背诵)

师:这是青蛙写的诗(课件出示)里面有了逗号、句号、省略号来帮忙,读起来就更有味道了。(指读并练读)。

小结:刚才,我们不但读懂了课文还试着把课文背了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和这么多生字宝宝成了好朋友,现在字宝宝跑到老师手里了,你们能叫出名字吗?(抢读字卡)

四、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句”:①观察②书空“勹”③生描一个④范写⑤生写两个

2、“泡”:①对比观察②生描一个③生写一个④范写指导⑤生再写(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指导学生认真书写)

3、给“泡”字找朋友。(生扩词)

五、扩展积累,总结延伸

1、师:“珠”带着它的朋友也来了,我们来认识一下吧!(课件出示“珠”的图片及词语)

生:读

2、师:这是谁的朋友?(出示“省”的词语)谁来领读?

生:(1人领读)

3、师:刚才,你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其他字宝宝都着急了,也想请同学们带他们找朋友。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方法)

4、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把给字宝宝找朋友的任务完成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点评:

这节课参加市里举办的长春版教材竞赛活动的课堂实录,荣获了特等奖。教学充分地展示了随文识字的基本方法,初读圈画在文中词里感知读音,强调读音重点,回文再现;放手理解课文进一步识记生字突出字形和义的重点,音形义结合体现了汉字的特点,同时指导感情朗读背诵课文,非常符合低年级的特点。反馈巩固适当拓展,水到渠成。写字指导具有实性。现场上课时,教师优美的语言,像一条流动的小溪,使教学流程充满灵动性,有缓有急,变化适中,让在场听课人享受其中,受到大家的赞誉。

《青蛙写诗》说课稿

一、依据特点说教材。

《青蛙写诗》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教材内容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这首儿童诗生动、有趣、语言优美,很适合低年级孩子阅读,对于训练孩子的想象、朗读的能力有一定的意义。依据儿童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感悟诗歌内容,拓展思维,发展语言、想象力和创造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课文,增强热爱自然的感情和审美情趣。

在这篇课文中重点是识记生字,难点是通过对逗号、句号、省略号不同语气的感悟,从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课文。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力图在两方面有所体现:一是营造轻松识字、快乐识字的课堂学习氛围,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利用多种方法识字。二是围绕我校的大课题“学、交、导、测、评”生本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意识与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基于此,我进行了随文识字教学,在课堂中创设了一个小青蛙写诗,它的好朋友“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来帮忙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这一情境中识字、学文、感悟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我主要运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谈话激趣法

在上课的开始就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课题,而在课中不断的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或指导,或点拨,或解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2)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扮演蝌蚪、水泡泡、水珠、青蛙的角色,感悟语言的优美。

(3)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在本课的教法中是用的最多的,在每一个层面都要求教师精心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读书感悟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的能力,低年级的孩子的合作探究能力较差,在此课中我设计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合作,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以生为本,说程序。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在这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以生的学为主,以教师的导为辅的教学策略。

(一)谈话激趣随题识字。

上课的开始,我以上半年学习的《雪地里的小画家》中的小青蛙为主人公问:当时谁没参加啊?学生马上就会想到小青蛙。进而我接着谈话激趣。春天到了,小青蛙呀,从洞里钻出来了,它经过一冬的修养啊,本领变大了。它今天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和你们见面了,它还做了一首优美的小诗《青蛙写诗》送给你们。你们看和它打个招呼吧。师板书课题,并教学生字“诗”。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并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并且要特别关注你书中划三角号的生字。

2、自由读文,学生练习读准字音,读准句子。

3、指读反馈,检查学生读文情况,纠正字音。

(三)设境学文,随文识字

1、练读诗歌的第一小节,感受小青蛙愉快的心情。

2、学习第二小节:

学习生字蝌蚪,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让学生自己拼一拼,并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蝌蚪两个字是形声字。并且发现小逗号和小蝌蚪长得非常像。运用儿歌识记“逗号”两字。并让学生带着蝌蚪帮助别人的自豪心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三小节

出示课件水泡泡,让学生观察思考,看到这水泡泡,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它。认识“泡”字。点明圆圆的水泡泡就像小句号。认识“句”认识包字头,并运用写字的四步“一看、二描、三写、四对照”引导学生进行书写“句”字。最后引导学生读好水泡泡的话。

4、学习第四小节

运用动画字理图学习“串”字,并进行“一串”什么的量词训练。学习省略,重点强调“略”字的读音。同样指导读好一串水珠的话。

5、学习第小节

重点发现省略号的用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不同用法,并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发现不同标点的停顿。

(四)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五)通读全文,回归整体。

五、简洁明了,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我力求简洁明了,以故事中的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以及与它长像相近的逗号、句号、省略号一一对应。让学生对本课的课文内容能够一目了然。更好的理解本课的内容。

青蛙的本领

1、捉虫能手

我家前面有一个水塘,周围长满了庄稼和野草。每年夏天,青蛙就在塘边安家,成了我的邻居。我常常去塘边看青蛙,慢慢地就熟悉了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青蛙爱吃小昆虫,它捕虫吃的动作真有意思。有一天吃过晚饭,我蹲在塘边看青蛙捉蚊子。一只青蛙趴在一个小土坑里,后腿蜷着跪在地上,前腿支撑,张着嘴巴仰着脸,肚子一鼓一鼓地等待着什么。突然有一只蚊子飞过来,在青蛙面前一晃,只见青蛙身子猛地向上一蹿,舌头一翻,又落在地上。蚊子不见了,它又原样坐好,等待着。听农民伯伯说,一只青蛙一年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它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2、歌唱家

青蛙嘴边有个鼓鼓囊囊的东西,能发出声音。它什么时候最爱放声歌唱呢?

炎热的夏天,青蛙一般都躲在草丛里,偶尔喊几声,时间也很短。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会随着叫几声,好像在对歌似的。青蛙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每当这时,就会有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呱呱”地叫个没完,那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像是一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仿佛在为农业丰收唱赞歌呢!

3、运动健将

瞧,一只青蛙正在草丛中,蹒跚地爬着。

它的眼睛鼓鼓的,头部呈三角形,加上爬行动作那么迟钝,也许你会以为它有点傻乎乎的。可是,当你稍一走近,它就猛地一跳,跳到那飘着浮萍地池塘里。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20倍距离呢!

然后,它以最标准的蛙泳姿势,向对岸游过去。

呵,青蛙竟是跳远健将,游泳专家!

4、伪装高手

青蛙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上面有些黑褐色的斑纹。有的背上有三道白印。青蛙为什么呈绿色?

原来青蛙的绿衣裳是一个很好的伪装,它在草丛中几乎和青草的颜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不被敌人发现。

青蛙看海

青蛙长期生活在湖边,很想看看大海。苍鹰对它说:“喏,只要登上前面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了。”

“天哪,这么高的山!”青蛙吸了口凉气,“我没有一双像你一样有力的翅膀,也没有四条善跑的长腿,怎么上得去呢?”

“是啊,这山是太高了。不过你不登上山顶,怎么能看到大海呢?”苍鹰说完就展翅飞走了。

青蛙很失望。这时,一只松鼠跳到它面前:“你想看海吗?”

“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

“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松鼠说着,跳上了一个台阶。

“这有什么难的!”青蛙跟着也跳了上去。

“再跳一下!”

青蛙又上了一个台阶。

“好!你一定能看到大海。”松鼠说。

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地往上跳,累了在草丛中歇一会儿,渴了喝点山泉水。不知不觉,它们已经跳完了石阶,到达了山顶。

啊!大海就展现在它们眼前。

青蛙上天

有一只青蛙,在池塘里住得厌烦了,想到天上去逛逛。于是,它请求大雁把它带到天空去。

青蛙伏在大雁背上,在蓝天上漫游,穿过了一片片白云。

“咦,天空中还有波浪哩!”青蛙看到云层稀奇地叫了起来。

“你说什么?”大雁莫名其妙地问道,“这是云,天上哪来的波浪呀!”

“云?对,我知道,你们叫它作云,可我们把它叫作浪。反正一样。”青蛙很自信自己的见解。也许是因为客气吧,大雁没有再和它争论下去。

天色晚了,一轮明月升上了天空。

大雁望着那清辉皎洁的月亮,对青蛙说:“你看,天空的月儿多么美呀!有了它,黑夜就变成了银色世界。”

“你说月亮,那有什么希罕①的。我们池塘里也有。”青蛙不以为然地说。

“不对!”大雁纠正它的说法,“池塘里只有月亮的影子。”

“影子?我敢赌咒②,池塘也有月亮。那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一拳就能把它打碎。”青蛙不服气,固执地坚持它的看法。说到最后一句,还做了一个手势,好像真要把月亮打碎似的。

大雁着急了,不得不阻止它:“你别胡来,这不是在池塘里,当心自己摔死!”

“你真胆小。我不吹牛,我一拳就能把它打碎。我还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一口气打碎了十五个月亮。对,十五个,一拳一个,一拳一个……”

我们的青蛙这时候神气十足,越说越来劲,它终于站了起来,捏紧爪子,纵身向月亮扑去。可是,当它刚跃起的时候,就不能再控制自己,像流星一样,一溜烟地摔了下去……

词语解释

①稀罕:稀奇。

②赌咒:发誓。

为什么青蛙会改变体色?

陆宁宁

蛙类善于改变体色,巧于隐蔽自己,实在令人称奇。

不是吗?当你漫步池塘、溪边时,鸣叫的蛙类没声了,仔细寻觅也见不到蛙的踪影。其实,它们很可能就在你的眼前,只是它们的体色和周围和谐默契,融入环境之中,使你难以发现罢了。你看活跃于池塘的金线蛙和荷叶、浮萍一色;栖身树上并能借助有粘液的吸盘吸着在叶片上的大树蛙、雨蛙,其色和树叶难分彼此;蹦跳于地上的泽蛙,如同土色相仿……蛙就是利用体色的变化来防止敌害、捕捉害虫,保护自己的。

那么,青蛙为什么会改变体色?追根究底,那是皮肤上的“魔术师”──色素细胞玩的把戏。

蛙皮肤上的色素细胞有多种:有黑或棕色素颗粒的黑色素细胞、黄色素颗粒的黄色素细胞、红色素颗粒的红色素细胞、许多具有反光性的晶体小板的虹色素细胞等。这几位“魔术师”登场变色,蛙的皮肤就会显得非常精彩。

你也许会问,体色是怎样变的呢?原来,皮肤有表皮、真皮两层组成。几种色素细胞在真皮层中全有,而表皮层中只有较小的黑色素细胞,由于表皮层较薄,真层中的颜色可以透出。在变色中,黑色素细胞“魔术师”为主角,它简直可以掀起“呼黑唤绿”的风云,再加其他“配角”的配合,就会变出令人们称奇的颜色来。你看,当一只颜色绚丽的蛙到了深色环境中时,眼睛所感知的环境现象通过神经传递到脑下垂体中叶,使它分泌促黑色素,促黑色素起着“导演”的角色,它让黑色素扩散,红色素和黄色素收缩,这样一来,红、黄色就隐退了,黑色素却十分注目,蛙就是暗色的了,青蛙体色的改变,主要是由真皮层中较大黑色素细胞参与活动的结果。

当然,环境温度和肾上腺素等,也会导致蛙改变“时装”。温度升高,颜色变浅;温度降低,颜色变深。同时,体色浅,吸热少;体色深,吸热多,这对它们体温的调节是有利的。若将肾上腺素注入蛙体,随着血压升高,体色也会变浅。

蛙的变色,是适应环境的一种本能活动。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要下雨了

小白兔弯着腰在山坡上割草。天气很闷,小白兔直起身子,伸了伸腰。

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燕子,燕子,你为什么飞得这么低呀?”

燕子边飞边说:“要下雨了。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我正忙着捉虫子呢!”

是要下雨了吗?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

小白兔跑过去,问:“小鱼,小鱼,今天怎么有空出来呀?”

小鱼说:“要下雨了。水里闷得很,我们到水面上来透透气。小白兔,你快回家吧,小心淋着雨。”

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他看见路边有一大群蚂蚁,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一只大蚂蚁说:“是要下雨了,我们正忙着搬东西呢!”

小白兔加快步子往家跑。他一边跑一边喊:“妈妈,妈妈,要下雨了!”

轰隆隆,天空响起了一阵雷声。哗,哗,哗,大雨真的下起来了。

《雨点儿》课堂实录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以及电脑演示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

2、运用电脑网络学生自主认读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

3、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小雨点》伴奏带、录音机、生字卡(七套)、蘑菇生字卡、森林背景、装饰课题、“点”生字卡、找朋友游戏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近新学了一首歌《小雨沙沙》,我们一块儿来唱一唱、表演一下好吗?(配乐唱,可加上动作)

师:你瞧雨点儿多么可爱呀!种子喝了甜甜的雨水,直嚷道:“我要长大,我要发芽。”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出示课题)这哪一个字是生字呀?(点)请大家认读。(学生读,读好第三声)它的部首是:四点底。雨点儿可爱极了,所以我们加上个“儿”字,读起来既亲切又可爱,这叫儿化音,请大家跟我读(可加手势指导:读完点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雨点儿有大有小,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时说了些悄悄话,你想知道吗?请你听一听,看一看。(电脑演示并配有课文朗读)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自由答)

师:大家说的真好,可以看出你们对雨点儿有了一些了解。现在,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画上圈,再读一读、认一认。

师:大家都找到了吗?(找到了)

你都找到了哪些字?(我找到了清、飘……)

你找的真多,还有呢?(我找到了数,半、空……)

你真棒!……

师:瞧,我们刚才把生字都找出来了,现在请各小组组长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

学生小组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三)在游戏中识字、学词、读文。

1、识字

(1)出示课件(摘苹果,带拼音生字)师:我想你们应该学的不错,那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跟老师到果园里摘苹果。你们看,苹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想吃吗?只要你能带大家拼读出苹果上的生字,就能摘下苹果。谁来试一试?

(2)师:刚才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那现在请组长再带大家读一读、认一认生字卡,看一看是不是每一位同学都会念了,都认识这些字了,大家可以互相帮助。一会儿我们还要去采更大更红的苹果。

师:都读完了吗?走,我们去采更大的苹果。

(3)出示课件(摘苹果,不带拼音的生字)师:你看看这棵树上的苹果真大呀,苹果上的生字没有了音节,可有点难摘,你还会吗?

(4)巩固:老师出示不带拼音的苹果图,指名由学生当小老师带大家

生:请大家跟我读“清”(直呼)

师:你太厉害了。

师:这个“清”字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呀?

生(指名答):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青字。

师:好,我们接下去摘。

生读(直呼)。(读对了苹果就掉下来,及时纠正发音。)

依此类推。(当读到“清”、“飘”、“空”、“问”时,可以问学生:你是怎么记的?)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摘了这么多的苹果,高兴吗?(高兴)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件更开心的事。

(4)游戏巩固。师:今天,我还邀请了许多雨点儿来和大家做游戏,谁要?老师先把雨点儿分给大家。(雨点:大雨点12个,写生字;小雨点12个,写音节。把雨点儿分发给学生。)

师:请拿到雨点的同学都读一读,认一认手上的雨点儿。好,我们来玩找朋友游戏。

师:请拿到大雨点儿的小朋友快快站到讲台上来,(全班拍手唱找朋友歌,直到站好)好,开始找朋友。

生1“清”:(按顺序)我是“清”,我的朋友在哪里?(师拍手)

生2(小雨点):在这里,在这里。

生1、2:请大家跟我们读“清”

师:真好,请你们先下去,接下去找。

师:他们都找到自己的朋友了吗?(找到了)今天,老师发现大家认字的本领真棒,记字的方法也真不少。

2、学词

(1)师:大家还想玩游戏吗?(想)那我们去森林里的草地上玩游戏吧!看,草地上长满了什么?(蘑菇)老师把刚才学的字组成许多词藏在这些蘑菇里,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把他们找到。(出示蘑菇词卡,森林背景)

师:老师请8位同学上来采,采到的也要带大家读一读。

生采

生:请大家跟我读“数不清”。(全体跟读)

师把蘑菇放回原地。

(词:雨点儿、数不清、云彩、飘落、半空中、回答、问、地方〈轻声音〉)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呀,老师把字都藏在词里了,还能找到。

3、读文

(1)师:现在,我再把这些词藏在句子里,看你还能不能找到?

生:能。

师:请大家看课文,你能找到由“数不清、雨点儿、云彩、飘落”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师摆蘑菇)

生读第一段

师:你读的真好,谁还愿意给大家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1—2名。

师:你还能找到由“半空中、问”这些词组成的句子吗?(师摆蘑菇)

生读第二段

师:“空、中”是后鼻音,跟我读。不错,大家一块儿来读一读这一句吧!

师:(师摆)那“回答、地方”在哪呢?

生读第三段

师:他的问句读得真好,哪一组同学愿意像他这样读一读。

1—2

组同学读

师:课文中哪里还有“地方”这个词呀?

生读第四段。(读好轻声音)

师:你读的真不错,男女生来比一比谁念的好。

分男女生读

师:念的真好。还有没有找到“地方”这个词?

生读第五段。

师:你读得真好,这一次我也想和大家一块儿读一读,我们一起来吧!

(2)师:你们可真是厉害的小侦察兵呀!眼睛可亮了。那我们来连贯地朗读一下全文。(生读)

(四)学习生字“半”

1、指导书空。

2、老师范写。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4、简单评价、展示。

(五)总结:今天我们很高兴认识了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我们不仅识了字、学了词、还读了句子。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写生字、有感情朗读课文。希望大家回去去找一找,查一查雨点们有什么本领、作用,下一节课我们在网络共享。

《雨点儿》设计说明

执教老师:福建省福州市师范第二附属小学 蒋春静

设计理念

一年级的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它以其全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眼前,向我们诠释着全新的教改新理念。今年的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倡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阅读的愿望。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本课教学设计在新教改思想的指导下,以识字教学为主,指导学生认读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连贯地朗读全文。同时学习一个生字“方”,并让学生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力求新的教学模式,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给予他们充分学习的自由空间、挖掘潜能的机会,以促进他们高效、愉悦地学习。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导入部分。这一部分我让学生配合动作表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同时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把学生带入童话般的世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备有饱满、激昂的情绪。

2、课文范读。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了相应的动画课件(如:下雨的情景,雨后的美景。)。生动的朗读,逼真的画面,将课文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助于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感悟。

3、自主学习。本课教学设计给予学生较大的学习空间。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找自然段,找生字,自学生字。其次以小组长带读的形式巩固生字的学习。在学习中,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过程,自由讨论、自由交流,使他们的学习更主动,更灵活。

4、游戏辅助。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那当属“游戏”了。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学词--读文为主干,以游戏为主要形式。例如:摘苹果游戏,苹果上写有生字,学生会读后,苹果就掉下来,以此来学习生字;找朋友游戏,一部分学生拿写有生字的雨点,一部分学生拿写有音节的雨点,然后找相对应的朋友,以此来巩固生字;摘蘑菇游戏,创设森林情景,草地上有许多蘑菇,蘑菇上有要认读的7个词语,学生摘到蘑菇后再带大家读一读,以此来学习词语。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认识了生字、学会了词语。

5、读文感悟,有感而读。以读促思,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再思考相关问题。如,课文最后,我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雨点儿有什么作用吗?让学生展开讨论,更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又如,教学中我提出: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还知道什么东西数不清吗?让学生发散思维,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从而去体会这一句该怎么读?

6、生字教学。一年级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要任务,因而在课程的最后学写一个生字“方”,采用学生观察后教老师写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知道:我现在是老师了,我不仅要教得好,也要写得好。这样使写字教学更有效率。

总之,给予学生宽松,愉悦的学习空间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

《雨点儿》片段赏析

《雨点儿》是一篇科普文章,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回家去向家长了解天为什么会下雨?学生大都去了解了,有部分学生能说出一些道理来。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学生知道雨点儿云妈妈的孩子,雨点儿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以下是我在教学这一课第五自然段时的课堂实录及反思。

1.师:过了不久,大地发生了神奇的变化,看,这是一片有花有草的地方,下了一场雨……。(CAI课件演示雨前到雨后的情景)

2.师:在没有花没有草的沙漠上,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渐渐的,雨停了……(课件演示情景)看着图画,你能说说下雨后的美丽景象吗?

3.书本是是怎么说的呢?学生自读课文。

师: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答1:因为雨把花草身上的尘洗干净了。

答2:因为下雨后花草的心情很好,所以更漂亮了。

师: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答1:因为花和草长出来要浇水,雨就是水。

答2:因为人长高要喝水,小花小草长高也要喝水,所以没花没草的地方就长出花和草来了。

4.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5.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

6.我们这儿有一首好听的雨点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欣赏乐曲《小雨沙沙》。

师: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答1:我会说可爱的雨点儿,谢谢你给水我喝。

答2:你帮助我长高了,谢谢你。

答3:你不但帮我洗干净身上的灰尘,还让我长高,你以后会经常来看我好吗?

答4:雨点儿,我想和你交朋友好吗?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教后反思]

在本段教学中,我运用CAI课件的动画效果,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学生通过CAI凭想象或一些课外知识对这问题有了一定认识,虽然是一年级刚人学的小学生,很也容易就悟到了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但语文教学不能像常识课那样教学,我觉得学生能有这样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已达到了目标。在课上关键还在于朗读的指导。美美地读一读,比赛读一读,由于学生课前对本篇课文不是很熟悉,读起来不能很好的表现他想要表现的感情,有些唱的味道,这是以后的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雨点儿》说课稿

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形象地指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学生的不是已投入千百年动荡的现成的大厦,而是促使他们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建造大厦,教他建筑”。这精辟的论述,强调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入知识之门,上科学之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让学生一辈子受用。

如何改革课堂教学,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呢?下在就《雨点儿》一课,谈谈我的粗浅见解。

我把说课内容分成六个部分:

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三、说学情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六、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雨点儿》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告诉学生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点,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情节性强,便于学生阅读。

2、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

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3、课时建议: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可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写字,读通读顺课文,粗知文章大意。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朗读感悟,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说目标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和关键,而合理的教学目标是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紧扣教材特点,切合学生实际的。为此,我按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条线,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本课制定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为: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更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动脑、动口等实践活动,达到对知识的内化,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运用。使整个过程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达到学科间的综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即一至二年级)的孩子,在阅读方面,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由此,我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了水,而更美好。

三、说学情

如今,班上的学生已入学三个多月,学习了汉话拼音,能借助拼音读通课文。但读书时有唱读、断词破句的现象,轻声读得较重,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年龄小,记忆力较强,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力还较差,有意注意的时间还较短,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老师之

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苦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课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在此,本课我采用情境法、发现法、质

疑法、朗读法,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自学、锻炼其自学能力,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掌握一定的字形记忆方

法,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形成能力,同时,倡导从老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不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如果发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为充分激起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教学开始,我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跟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并说一说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一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于是,在导入新课后,我马上提了自读要求:读准了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读通全文后,我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带有拼音和去掉拼音的生字。反馈检查时,让学生自由选择读。样做的目的是尊重学生的选择,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他们去发现它们,去独立掌握他们”。教学识字最终是为了让学生独立识字,为实现这个目的,紧接下来,我就让学生自主识字,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在第1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读,结合课件理解“数不清”和“飘落”,并依据课后作业的安排,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用“______从_______”的句式练习说话。

课文二至四自然段,是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耻,我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生质疑,用“为什

么”提个问题,比如说,为什么小雨点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为什么大雨点要到没花没草的地方?等问题在学生反馈时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并通过学生

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解疑,学生明白了,干旱的地方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去了那儿,相信小雨点长大后,也会去帮大雨点的忙,使那儿长出更红的花、更

绿的草。让学生感受到其中关心、友爱的情感。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进而取代了教师繁锁的讲解分析。之后,我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现学生的个性,又一次得以张扬。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为此,我积极挖掘教材,确立第五自然段,为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点段。

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雨娃娃到了哪些地方,那些地方有了什么变化?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用课件再现美景。媒体创设了情境,而情境又助燃了感

悟。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再读:……。学生读出了意境、读出了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此时,不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四)书写生字

识字要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和写字相结合,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地识好字,所以在最后环节,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本课的生字都是独体字。教学时,我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高低长短,把字写匀称。

六、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方式,即是对课文的一种再创作,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龄儿童的审美情趣。具体的板书如下:

花 红

绿

世界上两个多雨天的地方

智利有个地方名为巴西亚.菲利克斯,平均每年下雨325天(1961年更甚,全年只有18天无雨)。印度阿萨姆邦有一乡村,平均每年下雨10871.2毫米。该省是西南季风的通道,而该村则位于季风集中地一处狭窄山谷的谷口,故雨量特别多。夏威夷的维阿利阿利的山区更多雨,年平均降雨量是10344.4毫米,每年下雨的日子约有325天。

为什么说“春雨贵如油”

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雨量稀少、干燥。春季,在严寒的冬天几乎停止生长的农作物,开始进入“返青”时期,茎和叶由黄逐渐变青,有许多农作物开始播种。因此,春季特别需要充足的水分。这时,如果能多下几场雨,当然特别宝贵。

但是,春天暖空气的势力尚不能北上到黄河以北地区,冷暖气流多在长江以南地区交汇,导致主要的雨区在长江以南地区停留。而黄河以北地区下雨机会不多,雨量仍然很稀少。所以下一场春雨是非常可喜的,所以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至于南方,春天下雨的机会较多,这种说法就不适用了。

阳光

金波

阳光像金子,洒遍田野、高山和小河。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

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

雨是怎样形成的地球的表面,特别是江海湖泊里的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会升温变热,其中有一部分水因受热而变成水汽。这些水蒸汽随风飘拂进入空中,当上升到高空时,因为周围的空气温度比较低,此时水蒸汽就会凝结成微小的水滴。

打个比方,在煮饭的时候,锅里的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汽,水蒸汽上升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锅盖时,便变成水滴依附于锅盖上。

许多微小的水滴集中在一起,并悬浮在空中,这便是我们日常看到的云。由于空中温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的,所以,当水蒸汽被气流携带到比较高的高空时,它会变成冰晶。从地面上看,冰晶构成的云通常比较白、比较疏松,而水云的透明度就小得多,颜色也暗一些。云中的水滴或冰晶,在气流起伏的作用下,通过凝结、碰撞和合并,使其体积越来越大,到了空气的浮力再也承托不住它的时候,就会降下地面。同样,大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随着气温的变高而融化为水滴,降到地面也成为雨滴了。从空中下降的雨滴,它的直径一般均大于0.2

部编二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篇3

部编二上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敕勒歌》是北朝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雾在哪里》这篇课文通过不同地方的雾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然现象的奇妙,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留心观察自然的良好习惯。《风》这篇课文描写了风像个小孩子似的调皮捣蛋,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小作者对风的喜爱之情。《雪孩子》通过对雪孩子在危机时刻用自己的生命救出了小白兔,却化成了雪水的故事,赞扬了雪孩子舍身救小白兔的事迹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部编语文二上6一封信 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想象对韵歌中描绘的画面

2.借助图片或联系实际理解文中的词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一、揭示课题

1.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回忆《对韵歌》,理解“对”含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三、记忆字形。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四、课文详解。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2)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3)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上一篇:大学生团员个人总结书下一篇:栖息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