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实习报告范文

2024-06-01

抚仙湖实习报告范文(通用12篇)

抚仙湖实习报告范文 篇1

关于开通抚仙湖旅游专线的调研报告

为了加强抚仙湖旅游市场的管理,规范旅游经营行为,市政府拟开通昆明至抚仙湖、玉溪至抚仙湖、通海至抚仙湖三条旅游专线,通过认真调查、研究,经2004年3月29日召开的处长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将抚仙湖客运市场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抚仙湖客运市场的现状

通过广泛调查和科学测算,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围绕抚仙湖经营的客运市场已存在明显运力大于运量的矛盾:

1、澄江至昆明的班线客车多达68辆,实载率为35 %,而在抚仙湖边发车的禄充至昆明班车有4辆,实载率仅为30 %。

2、玉溪至澄江加上通海至澄江的客运班车(随着昆玉高速公路的开通已与其同路直达)已达18辆,实载率仅为40 %。

3、通海至江川由30辆微型车运营,实行轮班制,有时一天轮不到一班,而且江川至江城有31辆车,江川至路居有20辆车,再加上违章经营的客货两用车,竞争已趋于“白热化”。

(二)开通旅游专线存在的困难

由上可知,昆明至抚仙湖、玉溪至抚仙湖、通海至抚仙湖三条线路上客车已趋饱和,并且存在着淡季“吃不饱”的现象,如果无视现状和矛盾,忽略逐年增加的私家车“自驾游”的影响,再增加旅游专线客车运营,竞争将愈演愈烈,势必出现不正当、不规范经营行为,造成客运市场秩序的混乱,最终影响抚仙湖旅游市场乃至整个玉溪旅游业的发展。

并且,按照交通部和省交通厅的规定,承担旅游专线客运的车辆必须由专业且具有二级经营资质以上的运输企业提供,而要成立专业企业并获得二级经营资质需要逐级申报和审批,可以说,在短时间内很难拥有一家达标专业运输企业。

(三)关于开通旅游专线的建议

为了充分开发抚仙湖的资源,快速发展玉溪的旅游,经深入探讨和利弊权衡,我们建议:不再成立新的旅游运输公司(车队),不再增加新的专线客车,不再开辟新的旅游线路,而是在目前现有线路、班次、车辆的基础上,采取延伸线路和优化组合手段,围绕抚仙湖建立一个开放、安全、有序的客运市场:

1、在禄充至昆明(即昆明至抚仙湖)线路上,可以根据季节性客流量变化,将部分运营澄江至昆明的班车线路季节性延伸,从而解决抚仙湖游客乘车的问题。

2、玉溪至澄江(即玉溪至抚仙湖)线路上,可以调整其中的一半车辆改变原来线路,经阳光海岸至澄江,将两块湖区有机的连接,增加游客的自由选择空间。

3、通海至江川(即通海至抚仙湖)线路上,首先通过集中更

新的办法,将30辆微型面包车更新为15辆12座金杯牌小客车,这样既解决了多年来遗留下来的无证经营问题,又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然后通过实行定班、定线、定点、定时管理,规定每3辆车有一辆车线路延伸至阳光海岸,为乘客提供便利快捷的优质服务。

4、尽快开通已批复的江川路居至昆明班线客车,从而开辟路居经海门桥、隔河、阳光海岸,沿孤山海边至昆明的旅游专线,既方便当地百姓的出行,也利于游客的观光旅游。

综上所述,作为行业管理部门,我们将继续加强玉溪客运市场的管理,规范玉溪客运市场的秩序,为抚仙湖的旅游和玉溪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经济保驾护航。

玉溪市交通运政管理处二〇〇四年三月三十一日

抚仙湖实习报告范文 篇2

一、报告文学是科普类文章吗

八年级学生在以往的语文学习和阅读活动中对报告文学相对接触较少, 在语文教材中是第一次遇到, 比较陌生。另据调查, 许多语文教师在把握这一文体时显得底气不足, 甚至不能梳理清楚报告文学与科普文章的区别, 竟然把《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归入科普类文章这个“大筐”, 只是意识到不能把报告文学等同于一般科普文章 (说明文) 的教学, 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其“文学性”而已。[2]究其原因, 源头在于我们的语文教材竟然也是莫名其妙地认为这么一篇文体特征明显的报告文学是“科学文艺作品”这个庞大家庭中的一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在第四学段的“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 “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 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 获取主要信息”, 报告文学正是对应于“写实作品”而与“虚构作品”相对举, 和“新闻”作品也有交叉重合之处, 只是关于“写实作品”“新闻”的具体目标内容, 课标在“目标内容”中却是语焉不详。

在教材方面, 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编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该单元围绕“关注自然, 保护自然”这一主题内容选编了五篇文体样式截然不同的作品, 分别是随笔《敬畏自然》、报告文学《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科普类文章《旅鼠之谜》《大雁归来》和小说《喂———出来》。这些课文“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教材单元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熟悉科学文艺作品特点的同时, 树立环保意识”。显然, 教材编撰者试图引导我们关注文本不同的表现形式, 引导教材使用者着眼于从文体样式切入选择与确定具体的教学内容, 发现每一篇、某个类文本在表达同类主题时独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在教材内容教学化即形成可操作的教学设计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没有呈现出相应具体的教学内容, 甚至背离了初衷。比如:我们需要知道某篇课文所代表的“不同的形式”是什么, 如何辨别这些“不同的形式”, 从而依据不同的形式采取不同的阅读取向, 运用相应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具体到《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这篇文章, 我们仅仅知道这是一篇报告文学是远远不够的。这仅仅是学习的起点, 我们还需要学会按照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进行相应的阅读活动, 即把“报告文学”当报告文学来读。

我们再来看《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课后研讨与练习设计”的四个活动:

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当今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二、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有的是直抒胸臆, 有的是引用数据, 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 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三、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 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 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四、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 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 呼吁人们行动起来, 制止生态恶化。

第一个活动设计是要求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训练概括、归纳能力;第二个活动抓住课文表达方式的特点, 提示引导学生揣摩文中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第三个活动要求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 要求学生在没有实地调查采访的基础上, 凭借想象“虚构”或者编造自己脑海中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样子;第四个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四个练习活动在凸显课文文体意识方面显然不够具体, 即活动设计过于抽象简单化, 缺乏针对性, 甚至出现了目标与内容的背离。尽管我们说高明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教师口中无术语, 心中有知识”, 但“潜藏式”的活动设计归根结蒂还须是课程指引下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报告文学的叙述性特征不适合采取“概括”“归纳”等适用于科普类文章的理解性阅读的阅读方式方法, 报告文学的“写实”和科普类文章的“真实”所指也并不相同, 感受报告文学“报告”中特有的“关注”“呼告”“唤起”“忧患”等意识以及冲击力、震撼性不是简单地找出“直抒胸臆”和“引用数据”的句子并体会之, 报告文学的“跨文体”特征也不能抽象化地等同于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议论、抒情、描写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而引导学生在没有实地调查采访的基础上, 凭借想象“虚构”或者编造自己脑海中的罗布泊的样子, 这已经和报告文学的“写实”即“非虚构”品格背道而驰了。

二、报告文学首先是“报告”

报告文学是有着独立文体品格的文本样式。报告文学中的“报告”是其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体现其文体特征的关键, 报告文学中的“文学”是其区别于其他实用文体并最终脱离新闻母体独立门户的标志。从其发展历史来看, 报告文学文体特征的关键在于“报告”, 也就是说, 报告文学首先是“报告”, 其次才是“文学”, 而不是其相反。什么是报告?报告是通过调查可以证实的, 所以叫报告, 所以报告文学要坚守“写实”即“非虚构”的文体规范, 因此有人质疑文本中“罗布泊, 向‘西’还是向‘东’”[3]就是解读、学习这篇文章时一个有语文教学价值意义的问题, 是可以教也应该教的内容, 而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考察讨论《陈太丘与友期》中“日中不至, 太丘舍去”之“日中”到底是否科学, 以此判断友人是否迟到, 却是不适宜于文本体式特征的学习内容。

但报告文学的“写实”并不等同于科普文章的“真实”:前者的“写实”是为了显示“真实”的力量, 其美学追求主要是冲击与震撼;后者的“真实”是为了体现科学的精神、科学的魅力, 其美学追求主要是探索与发现。在遵循同一个“真实”的文体规范之下, 二者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不相同, 这也正是不能把报告文学归入科普类文章的主要原因。另外, 报告文学的“写实”也和一般文学性散文的“写实”有所不同, 后者的“写实”更倾向于作者主体在“写实”中所灌注的情绪情感, 倾向于个性与分享, 因此我们也不能以一般散文的姿态来教读报告文学。

我们知道, 由于要恪守“写实”的规范要求, 所以“报告”的核心主要不应该在于“谁在报告”“向谁报告”, 而是在于“报告了什么”以及“怎样报告”, 具体到报告文学也是如此。“报告文学的主要线索就是主题本身”, 所以, 报告文学的教学可以不去关注这篇文章是谁写的, 作者写作的详细背景资料也可以忽略不计, 其教学重点是要理解文本中的事实信息, 即“报告了什么”, 而理解文中事实信息即“报告了什么”并不简单地等于知道或获取文中的事实信息, 知道一个事实信息与理解这个事实信息是有一定联系但又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写了罗布泊从有到无、从美丽的仙湖变成恐怖的沙漠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和过程, 批判指责了人们对大自然的随意破坏, 事实上文章的标题也已经既形象又非常明确地透露给了我们这些信息, 同时报告文学的实用文“报告”属性也决定了该文没有晦涩难懂、微言大义之处。八年级的学生从课文中读懂并获取这些事实信息是根本不需要教的, 或者说即使学生不学习这篇课文, 也是可能或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电视广播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等途径获取这些信息的, 所以从适合文本体式特征这一角度来考察,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个活动设计 (见上文) , 是学生已经会的、已经懂的, 可我们还要去教, 这样的状况需要认真反思。

三、报告文学是在以“文学”的手段进行“报告”

报告文学需要教的是什么呢?我们认为, 要探讨报告文学教什么, 需要从报告文学这一具体的体式特征出发, 要从其“报告了什么”来看, 而最终还是要归结于“怎样报告”。概括地说, 报告文学是在以“文学”的手段进行“报告”, 所以有人称之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艺术的文告”。“报告”, 是指其内容“写实”“非虚构”;“文学”, 是指其表现手法的艺术性, 而且“更多地体现为读者的一种阅读感受”[4]。也就是说, 读写报告文学, 我们要看其“写实”“非虚构”的文体规范, 要看报告者在坚守“写实”“非虚构”的文体规范前提下以文学的手段跨越文体局限把事实的真相表述给我们, 要看报告文学所追求的震撼冲击效果, 最终要达到理解“报告者的意识”。

报告文学脱胎于新闻母体, “写实”即“非虚构”是其一直以来恪守的文体规范, 以真实撼动人性、以事实警醒社会是报告文学的写作诉求, 客观真实地报告是报告者主体的自觉选择, 由此形成了报告文学独特的文体品格, 也是其文体独特“力度”之所在。这具体体现为引用历史文献、注重田野调查、记录人物对话以口述或转述为主、描述人物心理或肖像行为大多通过现场直击, 不作任意主观想象虚构, 避免使用众多形容词等写作手法。

报告文学与小说以及散文等文体比较相似, 有时候甚至难以区分, 事实也的确如此, 这是因为除了“需要排除虚构、想象、夸张、变形、荒诞等艺术个性元素”[5]之外, 其他一切属于表现形式的文学手法都可以在报告文学中充分调动。但它们又是完全不同的文体:在小说里, 人生是反映在人物的意识上;在报告文学里, 人生却反映在报告者的意识上。夏衍在谈到自己创作《包身工》时说:“调查结束之后, 我反而觉得小说还不足以反映包身工的境遇。将他们的生活情况如实地报道出来, 就足以说明问题。所以, 我将当时我能够调查到的材料, 力求真实, 不带虚构和夸张地写成了《包身工》, 那就是一篇报告文学。”夏衍的这段话颇耐人寻味, 它凸显了报告文学与小说文体的差异, 也让我们从多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

作为一种“写实”叙事性文体, 报告文学的“跨文体”特征比较明显, 突出体现在其叙述视角和叙述结构的精巧设计以及叙述语言极其丰富与个性化。无所不知的第三人称旁观者外视角、受限制的第一人称见证人内视角、第二人称视角在报告文学作者的笔下可以自由变换使用, 诗化语言、小说化语言、新闻加政论式语言、电影分镜头式语言等叙事性话语, 独具特色的旁白、抒发、揭示、解析、衔接等非叙事性话语, 使得报告文学的表达异彩纷呈, 极具个性化。比如《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一文的叙述穿插使用小说化语言、诗化语言、新闻加政论式语言等叙事性话语, 表述生动, 富于变化, 文中多处旁白、抒发、揭示、解析等非叙事性话语也是不可忽视的。

另外, 报告文学比较重视文章标题, 命题力争产生一种吸引力和震撼力。“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 选择“消逝”而非文中使用的“消亡”“消失”, 标题的痛惜、警示的感情色彩使得“报告者的意识”跃然纸上。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的作者是怎样把事实的真相一步步地推送到我们面前。

文章前半部分的8~14 自然段, 叙述者以“更多不是一个主观的思考者和行动者, 而是一个冷静客观的观察者和记录者”[4]的身份打开了一个无限开阔的视野, 像一个无所不知的“报告者”或者说一个演讲者伴随着幻灯片或纪录片进行展示一样, 平和的叙述背后为我们呈现出极具画面感的诸多片断。在一开始的1~3 自然段, 作者开门见山地说出了事件的主角———罗布泊, 从罗布泊的现在———“神秘”“荒凉”开始讲起, “有个”“闯入”“为人所知”“失踪”“遇难”“没有”“不见”, 叙述姿态朴素明晰, 笔调引人入胜, 颇具悬念性, 符合听众的心理习惯, 读者读起来也觉得轻松。然后自第4 自然段的“可是……”, 作者笔锋一转, 带领我们回到罗布泊的过去 (4~8 自然段) , 通过巧妙地间接描述史书文献而不是直接引用, 使得我们与历史上的张骞、斯文·赫定一起, 置身于美如仙湖的罗布泊, 文本在“写实”中开始呈现出生动的气象。接下来的9~14 自然段, 作者解说罗布泊消亡的原因和过程, 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据, “水从哪里来?……”的设问句式, 引人注意, 启发人们思考, 四个“盲目”的排比句式更是强化了报告的震撼冲击效果。

文章的后半部分更加凸显报告文学的文体品格, 报告者不再是也不能是事件开始以来的“冷静客观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不再满足于自己“讲解员”的身份限制, 他已经自觉地意识到这样的表述缺少腾挪跌宕, 听众也已经感到封闭呆板, 甚至有读者还会质疑报告者所讲述事件的真实性, 于是我们看到了文本形式的一个较大变换。“金秋十月, 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勒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桥上……”, 作者转换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 表明他要主观参与事件, 要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 要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进行直接描述和发表议论了。“我”“我们”作为见证人同时又是叙述者, “更多是一个主观的思考者和行动者”, 进入到事件和场景之中, 讲述亲历或转述见闻, 作者目之所及即行文所到之处, 情不自禁直抒胸臆, 忧患意识溢于言表。至此, 读者的情感意识与叙述者即“报告者的意识”达到高度一致, 读者主体与文本客体之间得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对话。

摘要:语文教学要有基本适当的文本体式意识, 不仅要“明体”, 更要“辨体”。报告文学是以“文学”的手段进行“报告”。读写报告文学, 我们要看其“写实”“非虚构”的文体规范, 要看报告者在坚守“写实”“非虚构”的文体规范前提下以文学的手段跨越文体局限把事实的真相表述给我们, 要看报告文学所追求的震撼冲击效果, 最终要达到理解“报告者的意识”。

关键词:《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报告文学,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荣生.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5:43.

[2]王荣生.实用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47, 104-129.

[3]高洪江.向“西”还是向“东”——《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一文质疑[J].中学语文教学, 2004 (7) :35.

[4]郭志云.论《包身工》的报告文学特征[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2 (3) :32-35.

游抚仙湖作文 篇3

在去抚仙湖的车子上偶遇两个澄江人,问他们风景如何,答之

禄充是抚仙湖边一个蛮成熟的风景区,花花绿绿的太阳伞,叫卖小吃饮料、招揽生意的当地村民在岸边来来往往,喧嚣吵闹的景象让我有点失望。沿着湖岸向北走,绕过一座小山,我们找了好久,才找到波息湾度假村住下,这里特别安静,整个度假村似乎只住下我们两个人,除了湖水拍打堤岸的声音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夕阳中湖水变幻着色彩,还有沙滩,都让我感觉好象身处海边。这个宛如碧玉的湖泊四面环山,唯有冬日的阳光温暖着它的清幽和寂寥。因为度假村餐厅装修,我们还要绕过山丘回到禄充景区吃饭

葱姜芫荽薄荷尖调成鱼蘸水,铜锅土豆火腿脚烹成洋芋饭,说的就是本地有名的铜锅鱼和洋芋焖饭,我们点了一条体量最小的抚仙湖鲭鱼,也足有四斤重,正在发愁难免浪费,店家却说吃不完可以留着明天中午吃。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湖边的鱼洞可以看到捕鱼的木车,这是当地渔民车水捕鱼的绝活。他们用木制水车把泉水车出,经过沟道流入湖内,泉水与湖水的温差和流速恰好迎合了喜争强、有洁癖的抗浪鱼的

吃完饭我们回度假村,小路沿山而行,没有路灯,黑漆漆的,脚下是鱼洞,湖水在洞穴里荡漾,发出汩汩的声音,天已经黑了,人们在湖边放烟花,璀璨的烟花照亮夜空,应合了春节的喜庆气氛。湖水的声音轻柔温和,抬眼看去,夜空繁星一片,璀璨闪亮,多麽美丽幽静的世界。

第二天我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窗外已是一片桔黄,朝霞在山那边涌现,湖水是一片青黛色,我匆忙起床,架起脚架,调相机……,房间的阳台正对着日出的东方,窗下湖边停泊着一叶扁舟,随碧波荡漾。我和瑛都很享受这清晨的美景,到此时就觉得多花一点钱、多走一点路住在湖边非常值得,就算仅仅为了一瞬间的朝阳。

我们看着太阳从山后一跃而出,光芒耀眼,坐在阳台上看着清澈明净的湖水,或者躺在床上晒晒脚丫,都特别舒服写意。懒够了,我们爬上湖边的笔架山,从山顶的亭子俯瞰抚仙湖,碧波浩淼,一片幽蓝,绿芽在大树枝头摇曳,透亮的嫩绿,把

游抚仙湖作文 篇4

一到抚仙湖,我就被那美丽的景色惊呆了:好大的湖泊呀!如果不是已经知道它是湖泊了,绝对会以为是海。一望无际的湖水蓝得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闪闪发光。碧波荡漾的水浪一排一排地拍打着湖岸,对面的山在蒙蒙的、薄薄的雾里若隐若现。

傍晚,我和爸爸去坐皮划艇。平静的湖面上,水是蓝的,衣服也是蓝的。那幽蓝的空间中,如果没有救生衣那亮丽的橙色,皮划艇那金黄色的柠檬色,就好像整个世界都沉淀在了这宁静的冷色调里,宁静的夜空不时传来知了和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叫声。那声音划过寂静的夜空,真好听。看着夜空,我的心不知不觉地飘向了远方……在这人间仙境般的地方,我们要怎样美美的度过第一晚呢?

第二天早上,太阳出来了,湖面金光闪闪,那金黄的颜色使人很容易想到金黄的稻子,湖旁的树上。一只歌唱啼啭的鸟儿以箭一样的速度掠过湖面。一条小鱼悄悄浮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但它仍然难以逃脱那只鸟儿锐利的眼睛。只见我眼前银光闪过——一条小鱼儿已经在那只鸟的鸟爪下挣扎了。

关于抚仙湖的作文 篇5

“娘生九子,九子不同”,云南湖泊家族中,抚仙湖不像洱海般张扬,那么风花雪月,也不像滇池一样内敛,一样杨柳芙蓉,湖就是湖,是坐不改性,行不改名的主。

我生长在山区,离抚仙湖比较远,所以小时候唯一一次到过的美丽抚仙湖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映像。记得那一次,我独自一人坐在湖边,看着平静的湖面幻想:湖中一定有个明亮美丽的水晶宫,那时金鱼的家园,不然它们怎么整天会那么欢快?而且,没有水晶宫,湖水怎么会这么银光闪闪呢?我凝视湖面,偶尔投一颗小石子,让它激起一圈圈涟漪。静静的湖是美丽的,但波光粼粼的湖更是生动的。

每到春夏,抚仙湖两岸都是花红柳绿、垂柳丝丝。它风景如画,附近的山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花齐放。就像少女在梳理着长发。花儿笑盈盈的,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点头。早晨,抚仙湖水更是清澈见底。湖水蓝蓝的,看起来象

到了孤山岛上一看,它群山环绕,我觉得它不比西沙群岛差。往山上走,四周全都是树木。所以,人呆在里面很舒服,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上面有一无名的寺庙,庙宇很高,里面香火很旺。我觉得只是比

阳光海岸可不是浪得虚名的,那个岸上真的有金黄似的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海滩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玩法,老人也有老人的玩法。小孩子们正在追逐游戏,大哥哥大姐姐在打沙滩排球。爷爷奶奶们有的晒太阳,有的在看大哥哥大姐姐打沙滩排球,有的正在打扑克,还有的在看文艺节目表演。

用抚仙湖水煮抚仙湖的鱼,吃了铜锅煮的洋芋焖饭,可惜没能把文字煮沸,闻一闻它的芬芳;看了抚仙湖水底油油的青荇,可惜没有寻一支长篙,在柔柔轻波上漫游,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抚仙湖实习报告范文 篇6

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全省94%的土地面积属于山地,在城镇建设中难于利用,而高原湖泊滨湖地带及周边平坝地区适宜人类集聚,滨湖城镇建设强度高,大量工农业发展及人口增长迅速,无限制地索取湖泊资源,加之长期无序不合理的开发,使得滨湖城镇的发展同湖泊保护的矛盾激烈。一方面,城镇发展严重破坏和污染了湖泊生态环境;另一方面,生态恶化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双方已陷入恶性循环。因此,滨湖城镇寻求可持续发展策略已迫在眉睫。

1现状分析

1.1云南高原湖泊现状及特点简要

云南省属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地貌区,大小湖泊40余个,汇水面积约9000km2,蓄水量近300亿m3,其中九大高原湖泊水面面积大于30km2(包括:滇池、洱海、抚仙湖、程海、泸沽湖、杞麓湖、星云湖、异龙湖、阳宗海)[1]。大部分湖泊存在生态问题,包括生态环境脆弱、面积萎缩、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严重等。具有湖区土地开发程度高、绿化率低、农业生产集中、工矿企业发达、城镇建设规模大、人口稠密等特点。

1.2抚仙湖湖泊特征简要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间,是中国第二深淡水湖,淡水蓄水量居国内第三位,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南盘江水系。抚仙湖平面呈南北走向,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m,湖面积216.6km2,蓄水量206.2亿m3,湖水平均深度95.2m,最深可达158.9m[2]。抚仙湖属于典型的深水湖泊,湖岸陡峭,水生生物数量少、种类单纯,自净能力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1.3抚仙湖北岸澄江县城镇分布特征

澄江县地处抚仙湖北岸,东与宜良交界,西与呈贡、晋宁接壤,南与江川、华宁为邻,北与宜良毗连。全县辖凤麓、龙街两个街道办事处和阳宗、右所、海口、九村四镇。截止2014年底,澄江城镇建成区面积4.5km2,全县常住人口为17.4万人,总户数56442户,户籍人口142592人,城市化水平41.5%。

2滨湖城镇发展与湖泊保护间矛盾

2.1滨湖城镇开发强度大

2014年底,澄江县城镇建成区面积4.5km2,人口规模近17.4万人,城市化水平41.5%,人均纯收入10532元[3],远超玉溪市和云南省平均水平(表1),城镇建设速度加快,造成严重污染。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村人口及畜禽粪便污染、水土流失、旅游污染、湖面干湿沉降污染等[4]。

2.2抚仙湖保护难度高

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在补给水源的同时携带大量污染物主要从南北两端注入,而唯一的出水河流(海口河)位于湖泊中部东岸的海口镇,污染物从两端进入后下沉,优质水资源被置换从中部流出,形成“纳污吐清”的特性,据相关专家测算,抚仙湖换水周期为200年,一旦受到污染,将难于治理[4]。虽然抚仙湖水质综合评价为I类,但沿湖局部区域和主要入湖河道水质已达III、IV、V类甚至劣V类水质(表2、3),星云湖作为抚仙湖的补充水源,水质综合评价已达劣V类,保护形势严峻。

2.3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城镇化水平达到30%后的很长时期,该城镇将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澄江县在2014年城镇化水平已达41.5%,面临着快速城镇建设与保护湖泊生态两难的局面,在传统发展理念的束缚下,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一方面,当地政府要发展经济,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民众要利用当地资源进行美丽家园的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又必须要对抚仙湖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而且只有在民众参与的条件下保护才会取得预期结果[5]。

3滨湖城镇可持续发展策略对策

滨湖地带由于地势平坦,环境优美,吸引了人类在此聚集,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需在发展与保护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可遵循“在保护中运用,通过运用对其更好的保护”。主要措施包括:强化中心城镇职能、撤村并点、集中治污、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引入清洁能源、修复生态敏感带、城镇上山、走生态旅游之路等。

3.1整合空间

湖区空间整合是自然、经济、社会三效益统一的过程,针对城乡空间协调发展,目标是要实现空间全方位协调并持续发展。其中,强化中心城镇职能、适度对村庄进行空间整合可促进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抚仙湖生态环境的特点要求其滨湖城镇发展只能走低密度城镇模式,强化中心城镇的职能并扩大其规模,充分发挥中心城镇的集聚效应,形成低密度、高质量的城镇群,不仅可以集中有限的资源进行建设,提升中心城镇的实力,而且可以保护抚仙湖的自然生态资源。

3.2综合防治

抚仙湖沿岸澄江县内的村落布局杂乱、分散,污染物集中治理难度大,通过空间整合后可加大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利用效率。通过修建污水处理厂、垃圾收集站,推广生态农业、引入清洁能源,合理规划、严格管控等措施来控制污染。

(1)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管理。澄江县城现有的污水和垃圾处理系统建设不够,建议加大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包括:对马料河西边的污水管网进行必要的修建和强化,尽可能减少或遏制污水从马料河排放;马房直沟和锁水桥沟链接县城和抚仙湖,将大量污水送入湖泊,必须对其进行改造,修建闸门、旁通沟渠等设施,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对马料河以东大部分城区的污水进行有效收集。建议规划新建2-3个规模至少100t/d以上的垃圾处理场和设施,服务范围覆盖抚仙湖北岸地区。

(2)绿化城镇,保护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抚仙湖湖水的收支平衡作用举足轻重,人类高强度的建设活动导致地表径流遭到严重污染和大量流失,从地表径流系数来看,公园和绿地的流失远小于硬化基质,因此城镇应增加公园绿地的建设,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同时还可有效减少地表径流。

(3)推广生态农业、引入清洁能源。建议推广生态农业,把发展粮食与种植经济作物相结合,在传统农业基础上使用现代科技成果,处理好各组矛盾,达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统筹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采取减少使用农药化肥的数量,推广有机肥,采用生物治理病虫害等措施,发展环湖生态农业,建立有机农业示范工程,调整产业结构,有效控制面源污染。

(4)对城镇建设进行合理规划、严格管控。应结合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三湖生态城市群规划、澄江县城市总体规划等上级规划,对澄江县各乡镇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控制、管理,严格审批建设资格,准确定位城镇功能及发展方向,进行配套基础设施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在给排水规划上应结合现状与城镇用地规划布局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安排集中治污、改善农业面源污染[6]。

3.3生态修复

生态复建主要是对己产生生态退化的地区进行环境保育、污染治理、生态恢复及重建。湖滨带、山林地带等往往属于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价值极为重要,不仅自身系统极为脆弱,其遭到破坏还会危及环境系统整体的平衡,导致生态退化。

(1)敏感地带复建的策略。1)将滨湖敏感地带原有居民迁出,分散安置到周边居民点,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敏感地带的破坏,部分居民点应改变产业结构,向无污染的第三产业转变。2)对己遭受生态损毁的滨湖敏感带,采用人工干预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手段修复生态系统,使其基本恢复原有状态,例如澄江县修建抚仙湖人工湿地工程,对入湖污水的拦截和净化效果明显。

(2)湖滨带的保护。在湖泊生态系统中,湖滨带具有多种功能,可采取以下方式保护:1)针对少量资源品味较好的地段可在严格管理的前提下适度开发,达到“在保护中开发,通过开发更好保护”的效果[7];2)对湖滨带的其余地段,进行退田还湖。按照《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的规定,将划定一级保护区内的全部居民点外迁,对保护区内的农田退出耕种,减少人类在一级保护区内的活动。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来安置退田居民。

4发展生态旅游

结合澄江县和抚仙湖的实际,只有开展生态旅游,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也才是资源永续利用的一条好出路。以保护抚仙湖为核心,建立抚仙湖生态旅游区,逐步置换一二产业,改善禄充、明星风景区周边的水环境。

(1)突出个性。湖泊生态环境是由多种生态系统组成的,必须保持相对平衡。而对于景点来说,必须使其个性得以鲜明的突出,以人类、城镇和湖泊的协同发展为原则,以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城镇良性发展为宗旨。澄江县在考虑生态旅游项目的时候,可以抓住抚仙湖的优越资源条件所包含的个性潜力充分挖掘。

(2)推出精品。抚仙湖资源丰富,澄江县在布局时应优中选优,抓住重点,打造属于自己的旅游拳头产品,不可贪大求全,盲目追随,避免一哄而上,须加强生态管理,使之持久协调发展。选择某些条件适宜的景点重点来开发,有选择地推出适应开展生态旅游的片区来重点营造,把研究生态旅游,制订相关旅游的详细规划提到议事日程。

(3)资源重组。对于生态旅游,能否对同一旅游区内的项目进行有效组合,是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生态旅游的活动项目要注意组合,尽量做到既有重点亮点又丰富多彩并富有刺激性。通过资源的重组,使抚仙湖的资源得到更充分更有效的配置利用,构成更具发展潜力也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丰厚内蕴。

5结论

云南高原湖泊滨湖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同湖泊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显现并尖锐,通过分析调查现状,认为云南高原湖泊滨湖城镇可通过强化中心城镇职能、撤村并点、集中治污、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引入清洁能源、修复生态敏感带等措施来改善湖泊生态环境,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来增加农民收入,减小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高原湖泊滨湖城镇建设同湖泊保护的矛盾日益尖锐。本文通过调查澄江县和抚仙湖保护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认为云南高原湖泊滨湖城镇可采取强化中心城镇职能、撤村并点、集中治污和发展生态旅游等发展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原湖泊,滨湖城镇,可持续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蓝红林.云南高原湖泊的治理与保护[J].水电站设计,2002.

[2]侯长定.抚仙湖湖滨带生态治理构想[J].生态经济,2001(12):38-40.

[3]云南省统计局.云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祁云宽,等.抚仙湖流域城镇污染分析及控制策略[J].环境科学导刊,2011.

[5]杨柳.云南湖区环境协调性城镇发展策略研究——以抚仙湖湖区为例[D].重庆:重庆大学,2002.

[6]朱坚强,韩狄明.可持续发展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7]王晓黎,马建武,等.云南省玉溪市抚仙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8.

关于抚仙湖的作文 篇7

 

到了孤山岛上一看,它群山环绕,我觉得它不比西沙群岛差。往山上走,四周全都是树木。所以,人呆在里面很舒服,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上面有一无名的寺庙,庙宇很高,里面香火很旺。我觉得只是比

阳光海岸可不是浪得虚名的,那个岸上真的有金黄似的沙,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海滩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玩法,老人也有老人的玩法。小孩子们正在追逐游戏,大哥哥大姐姐在打沙滩排球。爷爷奶奶们有的晒太阳,有的在看大哥哥大姐姐打沙滩排球,有的正在打扑克,还有的在看文艺节目表演。

用抚仙湖水煮抚仙湖的鱼,吃了铜锅煮的洋芋焖饭,可惜没能把文字煮沸,闻一闻它的芬芳;看了抚仙湖水底油油的青荇,可惜没有寻一支长篙,在柔柔轻波上漫游,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抚仙湖游记作文600字 篇8

今天我们离开了建水古城,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澄江抚仙湖。刚到澄江,远远就望见抚仙湖蔚蓝的湖水衬着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真是美不胜收。这时同行的小伙伴惊叹:“这是湖还是海啊,一眼望不到边!”妈妈告诉我们,抚仙湖是我国最大蓄水量湖泊、最深高原深水湖、第2深淡水湖泊。因抚仙湖的湖水非常清澈,很早以前,旅行家徐霞客就写过“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而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的诗句。

到了酒店,稍作休息,我们就去了抚仙湖玩水。一换好泳衣,我们就迫不及待奔向了大大充气滚轮。我们几个小伙伴争先恐后地想要进去,结果全部都卡在了洞口;等我们好不容易全部都挤了进去,却因为人数太多,导致大滚轮一直在翻滚;等我们好不容易全部都站了起来,却因为里面又湿又滑,又都摔倒了;最后好不容才从大滚轮里面滚轮连滚带爬的逃了出来。然后我们又来到了水上滑梯。乐爸帮我们拉绳子,我们踩着绳子,拉着把手就上去了。我第一个滑了下去,“嗖,纾 蔽腋芯跬Σ淮恚特别爽,特别刺激。于是我又爬上去想再来一次。可这次,不知道是谁在我没带好泳镜时推了一下滑梯,我就连泳镜都没带就滑下去了。“呜呜呜……”我怎么这么惨啊!后来我们又玩了弹来弹去的水上蹦床,怎么也爬不上去的充气船等游戏,最后还跑去抓了一会儿小鱼。

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没想到抚仙湖的水仍然很凉。大人们三番五次地催我们上岸,直到太阳西斜,我们才依依不舍地上来。刚上岸,一阵风吹过,我们每个人都冷得瑟瑟发抖。可即使是这样,我们仍然觉得这是我们这次行程最好玩的地方之一。

诗缘抚仙湖写景散文 篇9

还在很早的时候,我就读过明代状元杨升庵咏赞抚仙湖的一组七绝诗。诗很美,给我留下的印象也非常深。

四百多年前的一代才子杨升庵,如果不因“议大礼”而受廷杖被流放云南,那么,诗人就会错过美丽的抚仙湖。杨升庵的心间起伏着的不只是宦海沉浮的惊涛骇浪,更忐忑着前途未卜的内心焦灼。然而,当他踏入神奇秀美的抚仙湖时,迎接他的山水盛宴竟然让他抛开了世间的一切烦恼,诗人独立船头,放声吟唱:

通海江川湖水清,与君连日镜中行。

孤山一点横烟小,何羡霞标挂赤城。

海鳌江蟹四时供,水蓼山花月月红。

自是人生不行乐,莼鲈何必羡江东。

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

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

是的,一定是抚仙湖的大美触动了这位流寓云南的骚客,才会使其发出“天然图画胜西湖”的赞誉。而此时,当我面对抚仙湖缓缓涌动的碧浪清波,面对一会儿紧贴湖面亲昵,一会儿又直上云霄的翩翩白鹭,我的内心已如诗人一样奔涌着强烈的创作欲望,向着蓝盈盈的抚仙湖吟诵出这首《望海潮·抚仙湖》:

抚仙横卧,美人妆罢,芳姿隐隐轻纱。云淡日高,浮光跳耀,盈盈落浣飞霞。正绕岸谷花,过白帆点点,向晚晖斜。叠嶂苍茫,疏钟渔火几人家。涛声远近喧哗,看星光隐退,月上枝丫。空阔海天,幽深渺渺,孤山更起鸣笳。望不尽天涯,撂烦心世事,且自煎茶。把酒凌空,莫辜负此夜霜华。

每天清晨,我总爱坐在湖畔,看晨光熹微的抚仙湖。若逢晴天,抚仙湖水在朝阳的映照下,闪耀着万点金光,仿佛无数宝剑的锋芒在晨光中诗意地交响。在如梦如幻的湖空,传递出某种高古、幽深、神秘的气息,兼之群山拥日而出的.壮丽、渔家撒网晨捕的画面、群鸥绕湖飞翔的歌声,汇成了仙湖之晨的绮丽画卷。

而雨过天晴之时,抚仙湖则清波荡漾,万顷流金。湖面上空,隐隐地起些薄雾,像睡醒的少女呼出的气息,又似游春的少妇飘舞的纱巾,透着撩人的芳情。湖边的稻田、荷田一片清爽,此起彼伏的蛙声热闹了六月的季节。远山、近水,涛声、白云,飘飞的白鹭、停泊的渔舟,还有沿岸的依依垂柳、环湖人家的袅袅炊烟,不要说置身其间大快朵颐,即使无缘亲近抚仙湖的游客,单想想这些美丽的画面就足以让人心驰神往了。独享抚仙湖的这份山水大餐,难免又从心底涌出“莫道他乡风景好,此间山水胜蓬莱”的那份惬意和自豪。其实,对抚仙湖的这份美丽分享,我已远远迟于历代诗人。清朝在外做官的地方名士、湖南巡抚李发甲,他的一首《仙湖远眺》,至今读来依然唇齿留香:

湖面明如镜,淳泓净绝尘。

波光涵日月,水气浴星辰。

风定鱼龙寂,春回舟楫频。

四围山色好,荡漾数峰新。

我常常庆幸自己能生长在这样一种绝美的山水之间,徜徉在这样一种高雅的文化之内,并时时受抚仙湖的浸润和熏染。我在《抚仙湖咏叹调》的诗中这样写道:

一湖莲藕碧连天,鹭鸟时从水上旋。

久别乡村烟雨梦,蛙声又起稻田间。

每当皓月爬上东山的时候,我早已久候在湖中孤岛的峰顶,专待蟾宫嫦娥的光临。此时的湖面,一片祥和、宁静,四围的山峰只余些模糊的剪影,透出朦胧的美。清波也是,缓缓地来,又悠悠地去,一切都显得那么从容和淡定。“湖头一片月,皎洁独相亲。”夜幕下的那轮明月,随了柔柔波涛,甜甜地在我的诗里荡漾。姣好的容颜映在水里,银白的月光洒在湖面,明晃晃的月儿明明就在眼前、就在船旁,但我却动不得它、亲不得它,一动,它就化作满湖的银光,晃晃悠悠地一圈一圈地离我远去。明月多情沉碧水,今宵共月两相亲。月亮与我,我与月亮,谁也不须遮掩,谁也不须设防。这种时候,我有什么话就都说与湖听,对着月讲,累了困了,就枕着波涛、枕着月光美美地入睡。

云南抚仙湖的导游词 篇10

抚仙湖是全国少数几个可以看到青鱼阵的地方。青鱼阵以每年的农历七月至十一月为高潮期,逢万里晴空,风平浪静之日,游人皆可大饱眼福,且近前鱼群不散,拍照不乱,悠游自如。最近几年由于抚仙湖水质维持在较高水平,所以每年夏天,幸运的游客都可以一睹青鱼阵奇观

当然,在抚仙湖附近还有被称为国际古生物学界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澄江帽天山古生物化石群。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向人类揭示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中国、云南、玉溪、澄江、帽天山声誉鹤起,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世界。

这里埋藏着距今5.3亿年的,该动物化石群再现了距今5.3亿年前达尔文进化论中“寒武纪大爆发”的猜想。并作为事实依据,有力的支撑了“寒武纪生物大爆发”的猜想。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0多个门类的80余种动物,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我们在这里,可以找到最早的脊椎动物,由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这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起源的地方。

云南抚仙湖导游词5

李家山古墓群为战国至东汉初期的墓葬。随葬品10多件至50多件出土的文物以青铜器为主,另有金、银、铁、玉、石器物;按功能分为礼器、乐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等,以“牛虎铜案”最珍贵,高0.43m、长0.76m。是云南古代青铜文物的杰出代表,并于1995年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专家组通过正式认定为国家级文物。案又称“俎”,是中国古代一种放置肉祭品的礼器。牛虎案就是用来放献祭牛牲的,是古代祭祀中最重要的献祭。因牛牲居祭祀“三牲”中首位。而虎在滇文化中具崇高地位,常立于滇人祭祀的铜柱顶端,为崇拜之对象。

此铜案为古滇战国时期青铜材料铸成的案祭礼器。其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而成。以一头体壮的大牛为主体,牛四脚为案足,呈反弓的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四爪紧蹬于牛身上咬住牛尾,虎视眈眈于案盘面。大牛腹下立一条悠然自得的小牛,首尾稍露出大牛腹外,寓意了大牛牺牲自己对小牛犊的保护。牛虎铜案中的大牛颈肌丰硕,两巨角前伸,给人以重心前移和摇摇欲坠之感,但其尾端的老虎后仰,其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大牛腹下横置的小牛,增强了案身的 稳定感。 此铜案是滇国青铜器中较大的一件,其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铜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均衡统一。也因其器奇特造型,新颖构思,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 征,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此铜案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观赏价值,是中国青铜艺术品的杰作,更为我国古代文化之稀世珍品。

此外出土文物中,还有各类贮贝器、各类铜鼓、铜编钟、立牛葫芦笙、曲铜锄、孔雀衔蛇纹锥、手执形銎 戈、铜柄铁剑及金鞘饰、鹿形金饰、金腰带、各类铜扣饰等精品。

抚仙湖实习报告范文 篇11

关键词

环境保护 淡水湖泊 现状 建议

一、抚仙湖水资源简介及我国淡水湖泊资源概述

(一)抚仙湖水资源简介

抚仙湖位于玉溪市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境内,属南盘江水系,湖平面呈南北向的葫芦形,流域径流面积1053km2(含星云湖378km2)。根据最新勘测结果,湖面海拔高程为1722.5m时,水域面积约216.6km2,湖长约31.4km,湖最宽处约11.8km;湖岸线总长约100.8km,最大水深约158.9m,平均水深约95.2m,相应湖容约206.2亿m3,目前水质为Ⅰ类。

入湖河道梁王河、东大河、马料河等52条,间断性河流和农灌沟53条,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6723万m3,其唯一出口海口河多年平均出流水量约9572万m3。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完成后,抚仙湖最高水位1722.00m、最低水位1720.50m。抚仙湖流域植被以草丛、灌丛、针叶林等次生植被为主,森林覆盖率27.03%。流域内植树造林合格面积约16.4万亩,退耕还林约9.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96.2km2。径流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208.8km2,占总面积的30.94%,年流失入湖的泥沙量达34.56万吨。

(二)我国湖泊资源简介及现状

我国的湖泊资源十分丰富,大小天然湖泊共24800多个,其中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 2800多个,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20多个,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13个。从分布上看,青藏高原、长江、淮河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湖泊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带。到80年代全国修建的大小水库(人工湖泊)约有9万个。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全国有监测的1200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污染正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下水和近海域每水也正在受到污染,我们能够饮用和使用的水正在不知不觉地减少。水资源污染,湖泊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开展湖泊环境保护,生态复原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一退、二优、三保护’带来的新希望

(一)水质的三大类污染源

水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

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据1998年中国水资源公报资料显示:这一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共539亿吨(不包括火直电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409亿吨,占69%。实际上,排污水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因为许多乡镇企业工业污水排放量难以统计。

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药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我国目前没开展农业面上的监测,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亿公顷耕地和220万公顷草原上,每年使用农药110.49万吨。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惩的国家之一,每年表土流失量约50亿吨,致使大量农药、化肥随表土流入江、河、湖、库,随之流失的氮、磷、钾营养元素,使2/3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造成藻类以及其他生物异常繁殖,引起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的变化,从而致使水质恶化。

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据调查,1998年我国生活污水排放量184亿吨。

(二)针对实际情况采取的措施

[1]根据《云南省抚仙湖保护条例》(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2007年5月23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7号公布 自2007年9月1日起施行)的各项规定,玉溪市政府采取了‘一退耕、二调优、三保护’战略思想。分别对抚仙湖先后采取了沿岸百米退耕还地,以及退耕还林,沿湖湿地建设,出流改道工程等重大保护措施和规划。现如今,从原来的含氮磷超标的污染水质,之后的总体保持一类水质的基础上,已经变成一类水质。

抚仙湖旅游开发规划

目前,玉溪市政府确定的抚仙湖旅游度假示范区的控制和开发范围, 是以欧洲旅游研究所完成的《抚仙湖旅游规划与开发设计》为依据, 在满足环保与旅游开发建设要求的前提下, 由省旅游局进行具体指导并由 由玉溪市和澄江、江川、华宁三县共同实地勘测后协定的.这一方案拟把全部湖面和湖边距 1 722m 高程湖岸 线 1km 范围作为控制区域, 总面积约 350km2;开发区域为北岸湖滨娱乐运动区(矣旧至红山嘴, 约 15km2)、禄 充文化观光运动休闲自然体验区(尖山至立昌, 约 10km2)、孤山康体休闲高级度假区(明星渔洞至隔河, 约20km2)、下坝鲭鱼湾高尔夫球运动区(约 10km2)、东岸郊野康体旅游和自然体验区(路居至海镜, 约 20km2)、海口温泉度假区(约 4km2)、老鹰地高尔夫球运动区(约 8km2)等 7 个片区, 总面积约 87km2.此外旅游度假示 范区的建设发展, 将依据欧洲旅游研究所编制的《抚仙湖旅游规划和开发设计》的要求来进行.其总体发展目 标是: 把抚仙湖旅游度假示范区建设成为中国和亚洲一流的高原湖泊生态康体旅游度假胜地.其分阶段建设 目标为: 2005 年, 建成西部地区著名、中国知名的旅游度假地;2010 年, 建成中国著名、亚洲知名的旅游度假 地;2015 年, 建成亚洲著名、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地。

三、若干的建议

湖泊是重要的水域风景资源,它有四大特点:一是旷,水天一色,广袤无垠;二是静,平湖似镜,宁静安逸;三是丽,波光粼粼,亮丽迷人;四是秀,山青水秀,相得益彰。在风景构成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面对严峻的缺水、水污染问题,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等多种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2]

(一)、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

有关部门要划定水源区,在区内设置告示牌并加强取水口的绿化工作,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从根本杜绝污染,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二)、加大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于改善我市水环境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废水排放量正在不断地增加,而城市污水处理厂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导致水环境质量的下降。因此建设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是迫在眉睫的事。

(三)、加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改善环境不仅要对其进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方面的宣传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居民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破坏环境的行为就自然减少了。

(四)、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的废水排放量还要增加,如果只重视末端治理,很难达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状况目的,所以我们要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

参考文献

仙湖游记作文 篇12

出游的那天清晨,微雨新停,风里满是清凉的雨味儿。刚到山脚,清新的泥土芬芳和湿润的山野清气迎面扑来。广袤的天空怀抱着厚实的云气,一轮红彤彤的太阳正慢慢往上爬。

进了园门,我们乘园内大巴上山。山路如长龙盘踞,路旁树木丛生。在一片蔽日的绿荫中,雪白的火绒草以深深浅浅的绿为背景,张牙舞爪,肆意地“燃烧”了一路。早起的鸟儿也不甘寂寞,躲在叶丛中演奏欢快的迎宾曲,呼朋引伴,卖弄清脆的歌喉。

车在山中穿梭了约一刻钟,在寺庙前停下。或许是近日阴雨连绵的缘故,林间一派山雾迷蒙。寺庙整个裹在轻薄的晨雾里,一副睡意蒙的样子。踏入寺门,浓郁的檀香如潮般涌来,将我们淹没。远道而来的游人怀揣一颗风尘仆仆的心,在沐浴过山雨、洗涤过仙湖碧波之后,被清新的山风一路吹着,蓦然被这暖香一熏,心一下子就醉了。整个寺庙鲜闻人语,只有鸽子的“咕咕”声在寺中回荡,低沉浑厚,仿佛是在呢喃着不为世人知晓的玄妙天机。寺院被浓厚的檀香包裹着,隔离纷扰红尘,氛围宁静而祥和。

出了寺门,天空又飘起雨来。寺前根深叶茂的荔枝树像一把把绿色的伞,庇护着树下避雨的游人。山雨来得急但雨势不大,雨声嘈杂却不显喧嚣。雨丝如帘幕重重垂下,我独自撑着伞伫立风雨之中,雨点敲击伞面,点点滴滴,如敲心鼓……

雨慢慢小了,云却不甘就此收手,它鼓动着山风竭力维持雨势。我们撑着伞沿山路漫步。路旁的花儿、草儿、树叶都被雨水洗得鲜亮――翠绿的、黛青的、艳红的、嫩黄的、纯白的……各种颜色都随雨水一路蜿蜒着向前流动。林间不知何处传来“播谷、播谷……”的鸟鸣声,山愈发静了。脑海里一下子涌现许多念头,待要仔细分辨,却又空灵得什么都没有,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不一会儿,雨停了。新洗过的太阳重挂上天幕。蓦然回首,远处轻薄的白云悠闲地从这峰游到那峰,远山都融在深深浅浅的绿中,一望无际的高空渲染着水润的蓝色,沐浴后的`庙宇在新阳下熠熠生辉,金光灿灿……我仿佛走在缥缈、空灵的梦里。

又走了一程,空气中渐渐载满水汽,裸露的皮肤感受着水的滋润,全身的毛孔舒展开来。仙湖到了。

如镜的湖睡在群山的怀里,近处的阳光柔和得宛若初升。仙湖里满洒着如星的金光,这是九天的银河在人间的倒影吧?我们屏息,轻轻踏上沿湖而架的木板小道。正走着,前方的湖面突然漾起水波,一条锦鲤破水而出――是过客“哒哒”的足声惊扰了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仙湖住民吗?忽地,一抹白影在湖面上轻点,掠过,又戛然而止,停在“芦汀乡渡茶馆”黄色琉璃瓦的屋顶上――好一只神俊的大鸟!通体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晕,两只朱红色的瘦而有力的爪子紧抓着瓦沿。它悠闲地屈起一只长腿,半眯着锐利的红眸,长长的红色尖嘴回味似的咂了咂,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

走下湖滨小道,一排排笔挺的水杉整齐地排列着,如一座青翠的屏风阻了前行的路。但在拐过一个弯后,眼前顿现一番“柳暗花明”之景――满塘凝碧直逼你的眼!虽不抵六月西湖“碧叶连天,红花映日”的繁华胜景,却另有一番“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清雅风情。

此处的池塘虽不大但荷却不少。池中有荷,岸上也有荷,甚至水面上曲曲折折的石桥上也摆满了一盆盆翠叶红花:将残的,新放的,半开的,刚露尖的,挤满了水域。粉的像霞,白的似雪,红的像火,紫的如烟,婆娑多姿,亭亭净植。

荷塘中央,有亭翼然凌于池上。亭中,豆蔻少女俯身垂首,手扶怒放的红莲,笑靥如花。这让我想起了南宋那位如花的女子和她的词:“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花美,人美,词更美。

上一篇:校园网建设的实践、认识和体会下一篇:生产线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