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金蝉脱壳 教学设计

2024-05-20

7 金蝉脱壳 教学设计(共9篇)

7 金蝉脱壳 教学设计 篇1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全文结构清晰,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二自然段,主要写叔叔们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第二部分是三至六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整个过程分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三步。第三部分是第七自然段,主要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3.通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

4.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更需要有务实的精神,这一课时要解决最基本的“语文”,书需要正确流利地读,文本内容需要整体地把握与理解,字需要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其工整地写。想在40分钟内完成这些基本任务,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必须干净、利索、有效。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划出陌生字词,能结合课文自学。

3.初步感知文本的结构,理解课文的内容。4.指导学生写字,完成习字作业。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 竞猜谜语:

a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

b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

c长相俊俏,爱舞爱跳,春花一开,它就来到。

d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

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2.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妙趣横生。今天我们一块走进金蝉家族,了解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现象。板书课题——金蝉脱壳。3.指名读题,纠正读音:

谁能把读题目念准确?(提醒:“壳”这个字是个多音字,在课题中读qiao,在课文其他句子中读ke。)

4.咱们这个课题其实也是一个成语,你在哪里曾用过或者见过这个成语?(《三十六计》和《三国演义》)金蝉脱壳是指寒蝉在蜕变时,本体脱离皮壳而走,只留下蝉蜕还挂在枝头。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你知道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吗?你知道哪些巧用金蝉脱壳之计的历史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故事一: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但一直未能成功,终于在第六次北伐时,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死于军中。为了不使蜀军在退回汉中的路上遭受损失,诸葛亮在临终前向姜维密授退兵之计。姜维遵照诸葛亮的吩咐,在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他带着灵柩,秘密率部撤退。司马懿派部队跟踪追击蜀军。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模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并派杨仪率领部分人马大张旗鼓,向魏军发动进攻。魏军远望蜀军,军容整齐,旗鼓大张,又见诸葛亮稳坐车中,指挥若定,不知蜀军又耍什么花招,不敢轻举妄动。司马懿一向知道诸葛亮“诡计多端”,又怀疑此次退兵乃是诱敌之计,于是命令部队后撤,观察蜀军动向。姜维趁司马懿退兵的大好时机,马上指挥主力部队,迅速安全转移,撤回汉中。等司马懿得知诸葛亮已死,再进兵追击,为时已晚。

故事二: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败无疑。毕再遇为了保存实力,苦苦思索如何蒙蔽金兵,转移部队。这对,只听帐外,马蹄声响,毕再遇受到启发,计上心来。

他暗中作好撤退部署,当天半夜时分,下令兵士擂响战鼓,金军听见鼓响,以为宋军趁夜劫营,急忙集合部队,准备迎战。哪知只听见宋营战鼓隆隆,却不见一个宋兵出城。宋军连续不断地击鼓,搅得金兵整夜不得休息。金军的头领似有所悟:原来宋军采用疲兵之计,用战鼓搅得我们不得安宁。好吧,你擂你的鼓,我再也不会上你的当。宋营的鼓声连续响了两天两夜,金兵根本不予理会。到了第三天,金兵发现,宋营的鼓声逐渐微弱,金军首领断定宋军已经疲惫,就派军分几路包抄,小心翼翼靠近宋营,见宋营毫无反应。金军首领一声令下,金兵蜂踊而上,冲进宋营,这才发现宋军已经全部安全撤离了。

原来毕再遇使了“金蝉脱壳”之计。他命令兵士将数十只羊的后腿捆好绑在树上,使倒悬的羊的前腿拼命蹬踢,又在羊腿下放了几十面鼓,羊腿拼命蹬踢,鼓声隆隆不断。毕再遇用“悬羊击鼓“的计策迷惑了敌军,利用两天的时间安全转移了。

今天我将和大家一同观察大自然的中的金蝉脱壳,相信你不仅仅会被吸引,更重要地你会金蝉脱壳的过程所震撼!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读读课文,出示要求: a划出自己感觉陌生的字词,读准,并结合课文理解。b一句一句朗读,读准每一句,达到流利通顺。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字词。

搜索 枝丫 配合 枝繁叶茂

协调 恢复 抽搐

依依不舍 秘密 折叠 颤动

金蝉脱壳

颜色 趴下 配合 躲藏 生涯 五彩缤纷 聚精会神

柿子树

花椒籽

(2)有这样三段比较难读,谁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抽查?(师选择345重点段进行抽查。这些段落生字多,句子长)

3、同学们,哪几自然段讲的《金蝉脱壳》的过程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1、2自然段

1.那么课文作者用了2个词概括了金蝉脱壳过程的特点,默读课文,画出这两个词。

神奇有趣”、“奇特动人”。(板书)2.指名读词语,读了这两个词你想到哪些词语?(生动、震撼、奇怪、不可思议„„)什么让我们感到如此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3.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期待、迫不及待„„)

是啊,所以当叔叔告诉我每当(出示)引读——“夜幕降临„„新装。”

4.对于爱捉蝉的我来说,我多么期待,急切地想揭开金蝉秘密呀!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决心)把你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我决心„„秘密。”

就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在这份迫不及待中寻找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吧。四.学写生字,完成习字册

1.这课有8个生字,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因此你想提醒同学注意?(搜)哪个字的间架结构比较难掌握需要老师给你示范?(椒、趴)

2.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范写,学生仿写并完成习字册。3.课后阅读关于蝉的资料信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教学重点:

1.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让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成语,(一齐读)——金蝉脱壳。

二、对比辨别蝉虫蝉儿。

1、过渡: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金蝉,你们看:

2、(播放音乐)师述: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在一棵高大的柿子树下,我们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们发现了一只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同学们,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蝉虫?课件显示图片。谁来说说?

3、那文中的小作者是怎样形容它的?

课件显示: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预设:

a我觉得蝉虫脱壳时全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非常漂亮!(因为蝉虫脱壳通身发着金黄色的亮光,所以被称为——“金蝉”,真漂亮!那请你来读一读)

b我从“金黄色亮光”,“肥肥的”这两个词语体会出蝉不仅漂亮,而且可爱。(你来读读蝉的可爱、有趣。)

c我从“紧紧抓住”“停在那里不动了。”可以想象金蝉脱壳时一定很用力,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你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这是学习语文的很好的方法之一。)

d我们一齐来边读边想像,让金蝉脱壳前的情景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4、同学们再看,这又是什么?(蝉儿)你能找出书中描写它外形的句子吗?

5、课件显示:

它是那样的五彩缤纷,好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

6、蝉儿又给你什么印象?(美)一起读,读出蝉儿的美。

三、扣题披文,感悟奇特。

1、过渡:蝉虫是怎样变成蝉儿的?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5自然段看看它的变化吧!

(学生自由读书)

这个过程都看过了吗?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过程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2、课件显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统领全文,令教学目标更加简明,教学内容更加简约。同时,诱发学生了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感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3、脱壳时

(1)品读金蝉脱壳的顺序。

此时的作者已经悄悄地跺在树背后,准备观赏这奇特动人的一幕了。请快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看看金蝉脱壳的顺序。

出示:“蝉的()露出来了,接着()钻出来了,而后()出来了,最后是()脱壳而出。”

背—→头—→脚—→尾 指名回答——齐读。

设计意图:现代阅读教学论研究专家刘守正先生指出:“阅读心理发展是一个整体认识的心理发展过程,即浏览语言文字,形成整体,然后揣摩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整体上,获得发展了的整体印象”。整体阅读的语文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纷繁的材料中分清主次,在众多的现象中看出本质,在复杂事件中把握主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发展学生健全的认知结构。我们的这部分设计体现了这样的一种理念,放手让学生去阅读思考,从整体上感知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的过程,这样,学生一下子就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轻松地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大概内容。

(2)下面让我们默默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画出你认为金蝉脱壳最“奇特动人”的情景的句子,反复地读一读,也可以圈出关键词语,写写自己的感受,开始吧!(5-6分钟)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阅读中第三阶段的对默读的要求是: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本环节设置的两次自由读文,有目标,有梯度,让学生和文本的接触显得充实而有效。

(3)同学们,交流的时候,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然后再抓住关键词语谈谈你的感受,明白吗?学生交流:

a背的变化:

(我觉得蝉背露出来的情景奇特动人,因为蝉儿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我觉得太有趣了。)(我觉得这是其它动物不会的本领,很奇妙。)

师问:什么叫抽搐?你做个动作看看,你能不能也把背露出来? 从“立刻”这个词你感受到什么? b保护甲颜色的变化:

生:我觉得保护甲的颜色变化很奇特,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就变成了深绿色,变化的太快了。

生:我觉得蝉儿脱壳后颜色的变化奇特动人。在我眼里,蝉儿就像一个魔术师,它肚子的颤动好像是障眼法,蝉就在它的掩护下不停地变换着颜色,让人感觉非常神奇。

c头钻出来的情景:

“钻”字写出了蝉的灵活、调皮,而“透明发亮”、“大眼睛”、“像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让我感受到蝉的可爱,一种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d尾出来的情景: 课件显示:

你圈画出蝉虫此时的动作了吗?你看,一抖,一伸,腾空向后仰去,又向前扑来,再一抓,一抽,蝉尾就出来了。小作者扣住这些动作,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蝉尾出壳图。同学们,如果刚才读这段话时,你的眼里它只是蝉虫,那么通过评读、细读这些动词,你觉得这里的蝉虫像什么呢?(孩子、运动员、舞蹈家)

e师激情引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个天真的孩子,你看它正高兴地嬉戏呢!(生齐读)

此时这只蝉虫是位运动员,你看它高难度的动作完成地潇洒、协调。(生齐读)此时这只蝉虫更像位舞蹈家,它的舞姿轻盈优美。(生齐读)六个动作一气呵成,配合得自然协调。

出示(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怎能不让人兴奋、高兴呢? f补充阅读: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特别喜欢蝉尾出壳的情景,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他这样细致描绘到:(找一位同学,捧着书读)

“最后,蝉虫要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了。它先以尾部为支点,垂直翻一个跟头,让脑袋朝下,身体腾起在空中,这时胸甲胀裂,花纹满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紧跟著,它又用一种差不多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头朝上,前爪钩住它的空皮,把身体的尾端从壳中轻轻拉了出来。”

你自己读完后有什么感受?

是啊,“蝉尾出壳”就是一门艺术,一种展示,这是 再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齐读)

g终于出来了!师引读: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蝉儿是有灵性的,那你知道此时的它在想什么吗?

请大家结合老师提供给你的补充材料一和《昆虫记》节选,想象一下此时蝉儿的心理活动。

(补充材料一:幼蝉的生活期特别长,最短的也要在地下生活2—3年,一般为4—5年,最长的17年。幼蝉长期在地下生活,经过4—5次蜕皮后,钻出地面,爬上树枝进行最后蜕皮(金蝉脱壳),成为成虫。

补充材料二:四年的地下苦干,换来一个月在阳光下的欢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要再责备成年的蝉儿发狂般地高唱凯歌了。整整四年,它再黑暗中,穿着羊皮般坚硬的肮脏外套;整整四年,它用镐尖挖掘着泥土;终于有一天,这位满身泥浆的挖土工突然床上了高贵的礼服,插上了能与鸟儿媲美的翅膀,陶醉在温暖中,沐浴在阳光里,享受着时尚至高无上的欢愉。无论它的音钹有多响,也永远不足以颂扬如此不易、如此短暂的幸福。

——《昆虫记》〔法国〕法布尔 是啊,想到这里,脱壳的蝉儿(引读最后一句)它还会想什么? 是啊,太不容易了,于是蝉儿(再引读最后一句)、4.脱壳后:

(1)刚脱壳的蝉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蝉还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它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会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蝉一样。仔细读读第五小节,看看作者介绍了蝉在那几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互讨论并完成下列表格。

(2)重点理解:“奇迹般的变化”:变化如此之快,真是罕见、奇特!(3)谁想读读这段话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

(4)金蝉脱壳是多么奇特呀!难怪作者看完后激动万分、欣喜若狂,感叹道出示生齐读: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倡导自 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还要能达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因此,我们在进行这部分的教学设计时,紧扣“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这一中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关键词------体会理解------朗读感悟”展开教学,着重帮助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与文本对话。在教学中,我们也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畅游在科学的殿堂,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我想这样的教学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诗意诵读,情感升华

1.刚才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感受了金蝉脱壳的奇特动人,你们想亲眼观赏一下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吗?

播放课件,教师诗意描述: 每个夏夜,都会有蝉虫从土里面爬出来,这个洞,就是它爬出来时留下的生命痕迹。如果蝉有神经,应该也会有蜕变的阵痛吧? 或许这种阵痛是避免不了的。你瞧,它用尽全身的力气 一挺腰,再挺腰„„ 好累啊!先休息一会。好了,继续努力。

准备好,用力将全部的血液,灌进翅膀„„

当清晨的第一道曙光亮起,经历了五次蜕变的它已经爬上高处,准备起飞!想来,它是快乐的!

为了这一季的飞翔,它在土壤里度过了少则两三年,多则十几年的漫长的黑夜!飞了,飞起来了!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2.同学们,学到这里,老师相信你一定会对“金蝉脱壳”有着更新、更全面地了解,能用一句词,一句话,一件事或者一份感慨说说你此刻的心情吗?

预设:我觉得蝉脱壳的整个过程是如此艰辛。虽然出壳时的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没想到蝉在黑暗的泥土中忍受了如此长痛苦艰难的。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蝉创造奇迹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生命的超越。这是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

3.人的长大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树的成长也要三年五载,可是蝉脱壳后的翅膀的长大,颜色的变化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面对这样一个瞬间,千言万语融成了这一句:出示: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再一次仔细地看看这蝉儿吧,它是那样(引读)——五彩缤纷,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透明发亮,闪着金光!至此,整个金蝉脱壳的过程就完美地结束了,而留给我们的印象却是无比深刻的。

设计意图:《文心雕龙·情采》中写道:“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样的设计旨在用诗一般凝练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华美在于经历苦难而无所谓惧;生命的永恒在于将生命中最光辉的刹那奉献给了人类;生命容不得我们等待,宁可冒险去死,也不要安逸地活。

四、拓展延伸,活学活用。

1.刚刚我们一起看了蝉的整脱壳的过程,我们感觉这个 过程如何――奇特。是的,脱壳的过程敏捷,自然协调这很是奇特,翅膀的变化如此之快也是很奇特,脱壳后的蝉和壳像艺术品,这也很奇特。其实蝉还有很多奇特的地方――

2、蝉还有很奇特的地方 A、蝉的鸣叫很奇特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用的声调激昂高歌。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雄蝉每天唱个不停,是为了引诱雌蝉来交配的,雄蝉的叫声,雌蝉听来像一首美妙的乐曲,在交配受精后,雌蝉,就用像剑一样的产卵管在树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产在小孔里,一周之后雄蝉和雌蝉就死了。

B 全世界蝉的种类繁多,有3000多种,我国目前已知的有200种左右。在我国,土地辽阔,一年四季均有蝉鸣。

春天有“春蝉”,鸣叫时大喊“醒啦——醒啦”;

夏天有“夏蝉”,鸣叫时大喊“热死啦——热死啦”、“知了——知了”; 秋天有“秋蝉”,鸣叫时大喊“服了——服了”; 冬天有“冬蝉”,鸣叫时大喊“完了——完了”。

3.同学们,其实每个夏天,我们都听到蝉在树上欢快地唱歌,可是金蝉脱壳的情景,我们却很难看到,今天我们有幸跟随小作者,透过他真实而富于感情的文字,领略了大自然给的神奇动人。学完了这篇文章,你有没有想过小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生动的文章?(喜欢蝉、喜欢观察、对事物充满好奇„„)

4.作者能将这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那课文中哪些词语能看出作者在“观察”?

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5.师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是多么的重要啊,因为有了作者的仔细观察,我们今天看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一个惊鸿一瞥的绚丽,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过程。

五、作业设计:

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会像小作者,像法布尔一样发现大自然中许许多多的奥秘。今天我们的作业就以“观察”为训练点,请看——

出示:

1、制作动物明星卡,进行展示。对你观察的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2、继续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

3、背诵课文4、5自然段。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奇特动人

脱壳时

生命赞歌

脱壳后

教学构想:

教学时,采取以“脱壳过程”为一条内在的主线,对文本进行重新的组合。一节课时 间是有限的,而文本的内容又非常地多,所以教学时我集中精力让学生感悟脱壳时的情景。而对前面的1-2两节,只是提取了“肥肥的,……”这一句,让学生感知了脱壳前蝉的样子即可。然后就细致地引领学生感悟脱壳时,让学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这复杂的脱壳过程映在自己的脑中。接着又有重点地感知“翅膀的变化”以及整体地感知颜色的变化。最后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脱壳后的变成成虫的蝉及壳。

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主线进行的同时,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尽可能引领学生感受“奇特”突出“自然的神奇”。到最后拓展延伸时,我采用了两个反映蝉的奇特的资料,即“寿命长”、“鸣叫奇特”,更突出蝉的奇特,自然界的神奇。

在教学这个过程中,采取的读书方法是:让学生读懂文字――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描写的情境――试着用读表达出这种情境――在表达中更加清晰看到这情境。在让学生读懂文字时,先采取整体的读,用一个又一个有“信息差”的问题,引领他们读,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分析脱壳的顺序。在理性分析的同时,也获得了感性的认识、较为形象脱壳场面。这时学生有了初步的脱壳印象时,就引领他们用读来表达这脑中获得的初步形象。在表达这初步形象的同时,他们又会进一步内化这初步形象,而获得更完整,更形象的、更真实的、更有艺术性的“脱壳情境”。

在近一段时间,专家们告戒我们要“整段整段读,不要搞零碎的分析”,对这一论断,在教学中我们不太好把握,对于高年级段,我们往往需要的是对个别重点词深入地感知,及体会用词,用句的妙处等,这些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句,都离不开零散的分析。对这个矛盾我仍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发现有些老师教学对重点小节的文字只敢整体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读,而不敢走入这节之中,让学生获得更近距离的感知。这样虽然好像是整体性感知,显得很整块,可是我感觉这样的感知太模糊,太遥远了,没血没肉,不够生动与深刻,是绝对不可取的。

现在,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不必在意形式上的零不零散,不必在意是搞整段的分析还是短距离的拉锯战,而应把整个教学精力放在寻找教学主线上、教学的主体形象上。一节课应围绕一条主线(也可以再有一条内在的隐线),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重组,为了获取这一完整的艺术形象,对文本进行高度的融合,对于与主线关系不大的小节,完全可以不理睬(在第二课时中),对于课外有利于深化这一条主线的资料,我们也可引入进来。这样一来,教学就好设计多了,这个疑难的问题也不攻自破了。

7 金蝉脱壳 教学设计 篇2

一、把握核心语境, 深入脱壳之实

文本情境是教学情境的核心要素, 本文题为“金蝉脱壳”, 自然脱壳这部分应该是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 作好取舍, 摈弃芜杂信息的干扰, 力避“面面俱到”, 集中力量出重拳。在教学时, 要时刻不忘语言的内容和形式, 让知识和情感相依相生。

1. 扣住一叹, 给脱壳以情

(出示课文第四节的开头一句“开始脱壳了!”)

脱壳后面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除了小作者期待已久的兴奋外, 是否还能体会出脱壳对于一只蝉的特殊意义?

这样的追问是“由表及里”的, 从人的角度过渡到蝉的角度, 更利于学生切己体察:

为了这脱壳, 蝉经历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漫长等待, 才由卵变为幼虫终于从泥土里爬出!为了这脱壳, 蝉虫必须用纤弱的前爪挖穿厚厚的一层土, 然后爬上高高的树干!为了这脱壳, 蝉虫得小心翼翼地躲过众多天敌的眼睛, 这一过程险象环生!这是新生命的开始, 是何等的神圣!这是兴奋, 更是骄傲和敬意!

这样一来, 脱壳已经被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 此时学生的读书也已经饱醮了感情的圣水, 心灵里面已经萌生了敬意。打动学生是有效教学的最佳开始!

2. 理出一线, 给脱壳以序

课文第四节重在叙述蝉脱壳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有顺序的。让学生默读课文, 用笔画出蝉脱壳步骤的词语, 然后交流。

背———头———脚———尾。

这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能力的有力举措,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敏锐地发现文章语言的叙述特点, 为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打下了基础。同时, 教师要适时地进行点拨和总结, 培养学生读文章时抓关键词语来理清文章顺序的好习惯。

3. 品味一句, 给脱壳以美

作者在叙述“背”、“头”、“脚”、“尾”等四个部位脱壳的时候, 重点写了“尾”, 这同样也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出示句子:“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 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 又敏捷地向前扑来, 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 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

(1) 读出作者的“趣”。作者认为蝉尾出壳是最有趣的, 你读读看, 觉得有趣在什么地方?

(2) 读出文本的“趣”。作者在写蝉尾出壳的时候, 用上了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抖动着, 伸着”、“向后仰去”、“向前扑来”、“抓住”、“用力一抽”, 这几个词语用得有趣吗?如果把“向后仰去”和“向前扑来”交换一下位置, 再联系一下其他的动词, 读读看合适吗?从这里面我们会发现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是连贯的, 是浑然一体的, 是和谐的。让这些动词“动”起来, 是让文本“活”起来的“催化剂”, 学生从中感到了兴趣, 理解了语言, 品味了和谐。

(3) 读出自己的“趣”。好的语言应该积累下来, 在这个时候及时引导学生把这段话背诵下来、积累下来, 会让这些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动词在学生的语言结构上生长起来, 实现语言的高效内化。

二、组织生命追问, 浅出脱壳之义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语文教学要实现深刻, 就是要在别人止步的地方再多走那么一两步。”我们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 不仅要直面“脱壳”, 而且还要透过“脱壳”去寻求生命完整意义的构建。这不是在刻意地追求深刻, 而是让我们的教学生长出思想和高度。

1. 给出一个选择

多媒体出示蝉虫和蝉的图片。

师描述:蝉虫经过了漫长的等待、长途的跋涉、险恶的环境, 最终一个华丽的转身, 由蛹变成了成虫, 实现了飞翔和歌唱的梦想。当我们面对这个渺小而又伟大生命的时候, 如果给你一个生命的选择, 你愿意做蝉虫, 还是蝉?为什么?请你慎重地告诉我。

蝉虫, 它忍辱负重, 坚持不懈, 默默追求, 永不言弃;蝉, 它纵情歌唱, 自由飞翔。凤凰涅槃, 烈火中重生!金蝉脱壳, 坚持后歌唱!选择什么都无关紧要, 只要你选择了追求和信念、隐忍和付出, 即使你现在还是“丑小鸭”, 但是终有一天你会成为漂亮的“白天鹅”!

2. 读出一个新生

这个时候, 我们面前的蝉, 还是单纯的我们眼中的蝉吗?它的一生不啻于一曲生命的赞歌———音乐响起, 出示文章最后一节:

“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 它是那样五彩缤纷, 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而留在一旁的蝉壳, 透明发亮, 闪着金光。这阵儿, 蝉儿长久地趴在树上, 恢复着体力, 准备开始它的歌唱生涯。”

学生伴着音乐轻轻地朗读, 进行着生命的碰撞、洗礼和新生!

三、围绕多义语词, 拓展脱壳之延

课文的题目为“金蝉脱壳”, 这一题目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但是能够表达主要内容的语言形式应该还不止于此, 如“一次奇妙的发现”、”蝉虫是如何变成蝉的”等等也应该是可以的, 似乎还更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心态, 可为何偏偏选择了这样一个题目?

这恰恰反映了编者对这个题目的良苦用心。“金蝉脱壳”到底是什么呢?它是一个成语, 一个来自于“三十六计”的成语, 同时还会勾连出几个人物、一段历史, 当年诸葛亮用了这一计谱写了今天为世人所知的历史。历史是什么?历史是文化!这个时候, 我们就会豁然开朗, 语文教学要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而这往往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忽视的。

那么, 教师在教学中应作哪些拓展呢?

首先, 语言的拓展。“金蝉脱壳”这个成语中含有表示动物名称的字, 搜集一下还有哪些成语中含有动物名称。其次, 活动的拓展。“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其他计分别是什么呢?每一计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 请搜集一下并在班内交流。最后, 习作的拓展。仔细观察我们生活的世界, 你会发现有许多神奇而又有趣的现象。请以“我发现……”为题把这一过程写下来。

《金蝉脱壳》重点段语用设计 篇3

1. 提炼。金蝉脱壳的情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能用最简单的词语表达出来吗?(神奇有趣、奇特动人)

2. 读薄。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蝉虫脱壳的?如果让你把作者的文字变得简单些,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蝉虫脱壳的过程,你会怎样写?(蝉儿开始脱壳了,先是露出背;接着头钻出来了;然后六只脚出来了;最后蝉尾也出来了。)

3. 质疑。将长长的一段文字读成一句话,这是一种很强的概括能力。同学们看,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可以将金蝉脱壳的过程写得一清二楚了。但如果给你读这样干巴巴的文字,你喜欢吗?为什么呢?

4. 明旨。作者是怎样把金蝉脱壳的过程写生动,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的呢?让我们去课文中发现吧!

二、 步步探究,习得方法

1. 习得方法:细致观察。

(1) 你觉得课文哪里写得最细致,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2) (出示句子:“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颜色的细微变化,带给读者真实感,增加文本可信度。

(3) 还有哪些词句让你看出作者的确是经过了一番细致的观察?

(4) 出示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

(5) 我们在写小动物的行为时,也要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然后再把它描写出来,这样才能吸引读者。

2. 习得方法:用词准确。

(1) 我们来看看蝉尾出壳的描写。(出示句子:“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你认为哪些词用得最妙?这些词的使用有什么好处?“腾空,仰去,扑来,抓住,一抽”,这一连串的词语都是描写蝉虫动作的,蝉虫的一举一动尽在读者眼中,让语言表达动感十足,活泼有趣,也让蝉虫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拓展。还记得吗?《变色龙》一课中也有一段对变色龙捕食动作的经典描写,我们再来欣赏一番。(出示句段:“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看,一“伸”、一“卷”,两个动词,将捕食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让人难忘。

3. 习得方法:联想丰富。

1. (出示句子:“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有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和课文原文比一比,你更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 点拨引领:看到某种情景,能想到另外一种情景或事物,可以让语言表达更鲜活更灵动。

3. 文中还有这样一处,(出示句子:“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也是作者的联想,你觉得妙在何处?蝉儿为什么“依依不舍”?它静静地看着自己脱下的壳,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呢?

三、 梳理方法,有效训练

1. 要细致观察,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最真切的体验,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要巧用动词,将小动物的表现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才能吸引读者;要合理联想,将小动物的行为写得活灵活现,才能生动有趣;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小动物的表现写得有层次、有条理,才能给读者留下完整清晰的印象。

2. 我们现学现用,也来写写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行为表现,可以借鉴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瞧,一群蚂蚁在搬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

3.理解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

教学准备:

1.文内容的投影片。

2.蝉的资料。

教学时间:2时

第一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3.了解金蝉脱壳的起因。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

教学难点:

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题:金蝉脱壳。齐读题。

2.设问:听说过“金蝉脱壳”这个成语吗?说说你的理解。

3.讲故事:三十六计“金蝉脱壳”。

二、初读文

1.听文录音,思考:文中“金蝉脱壳”主要讲什么?

2.生自读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①出示生字词。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读。

3.默读文。

第一部分(1-2)写叔叔的话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决心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写金蝉脱壳的过程奇特动人。

第三部分(7)写蝉儿趴在树上,准备新的歌唱生涯。

三、学习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出示:“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齐读。

3.哪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①指名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

.齐读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

1.搜集蝉的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文。

第二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我们学习了《7.金蝉脱壳》。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

2.交流蝉的资料。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小组学习。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脱壳前

7.金蝉脱壳

脱壳中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 篇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生字新词。

2、透过对重点段的品读感知,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特点,理清表达顺序,感知课文的表达方法,能准确地背诵4、5两个自然段。

3、透过有感情地品读,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以及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潜力。

二、教学重难点:

透过品读脱壳的过程,感受自然的神奇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

共2课时第2课时

四、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复习导入

PPT出示:

1、金蝉脱壳

2、本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如果用文中的话来解答金蝉脱壳的意思,就应是第1节中的。

3、全文写金蝉脱壳全过程的特点是扣住这两个词语:、。

4、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5、为了奖励大家的精彩表现,此刻给同学们看一幅十分漂亮的图片,(PPT出示蝉幼虫的图片),仔细观察并说说这幅图上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PPT出示:

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

大家必须个性想明白,蝉儿究竟是怎样“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的吧。让我们边读边想象,一齐来感受金蝉脱壳中,那神奇搞笑的情景吧!

第二板块:合作探究,展开研读:

1、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蝉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脱壳的?找一找,把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圈出来。

蝉脱壳时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我们一齐来看。

相机板书:

背—→头—→脚—→尾

2、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相信大家最喜欢蝉尾出壳这一部分。

PPT出示:

最搞笑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

(1)默读思考:这段围绕哪句话来写?请在书上用“____”标出来。

(2)这一段是怎样表现出蝉尾出壳这个过程的神奇搞笑的呢?请同学们读读整个的过程,圈圈关键的词语,想想当时的情景。

(3)同学们注意到“使劲地抖动着、升着”、“腾空向后仰”、“敏捷地向前扑来”、“抓住蝉壳用力一抽”、“蝉尾就出来了”这些描述动作的词了吗?不妨自己模仿蝉儿试一试。

(模仿蝉儿演一演)

(4)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将蝉尾出壳这一神奇搞笑的过程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情景描述生动,用词精确,和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是分不开的。我们一齐来读蝉尾出壳的句子。

3、同学们,亲眼看到蝉背、头、脚、尾出壳的过程,作者的内心也充满了惊喜。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完整地感受蝉脱壳时的奇特动人,神奇搞笑,争取背下来。

过程中相机板书:看全面、有重点、按顺序、

4、读读最后一句,你体悟到了什么?

PPT出示:

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a、费力——“使劲”“过了好一阵子”

b、“依依不舍”——拟人,有感情。

相机板书:有感情

5、习作修改,读写结合

PPT出示:

贝贝(狗)本领很高,一块骨头从几米远的地方扔给他,他准能接住。但是,贝贝最拿手的还是捉老鼠。因为有了贝贝,所以奶奶家再也没有老鼠了。

——《我最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1)、说说这篇习作的优点;

(2)、对照写作特点板书,说说这篇习作的不足。你打算提醒他怎样改?

6、金蝉脱壳后,身体各部位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五小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部位

变化

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脱壳后的蝉儿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真是奇迹啊。让我们齐读第5自然段。

7、演示过程,直观感受:

(1)光光读课文,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金蝉脱壳的神奇搞笑、奇特动人,如果亲眼观察到蝉出壳的完整过程,你会有什么感受呢?想不想看一看?

(2)看,这就是立刻要脱壳的蝉,它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开始脱壳了,来回抽搐几下,蝉背露出来了,背上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变化。之后,头钻出来了,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最搞笑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过程是多么的神奇搞笑,奇特动人啊。

PPT演示金蝉脱壳的完整过程,加深学生对金蝉脱壳过程的理解。

8、经历了千辛万苦最终羽化的蝉怎样样?用你明白的词语形容一下。

PPT出示:

课文中说“(蝉)就像雕刻家,给自己的艺术品涂上了油彩一样”。根据蝉的生活特点,也来写一写你心中的蝉:

蝉又像,;

蝉还像,。

从一个样貌笨拙的蝉虫,最后变成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这又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呢?我们从中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第三板块:课文小结,了解引申义

9、课文小结:

课文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受到有益的启示。

10、PPT出示蝉壳小图片蝉壳大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金蝉脱壳的引申义

第四板块:学法指导,课外拓展:

1、课文记录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述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呢?

2、对,靠的是仔细的观察。大家看,课文中这些词语表现出作者在仔细“观察”。

PPT出示:

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前苏联著名的生物学家巴浦洛夫以前说过这样一句话:“观察,观察,再观察。”由此可见,观察是一切发现的基础。

4、处处留心皆学问,透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观察的重要性,当我们进行观察时应注意什么?

(1)看全面

(2)有重点

(3)按顺序

(4)有感情

5、我们生活在农村,能够观察到许多动物,比如说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小羊吃草,猫捉老鼠等等,这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观察的方法,请同学们选取你最感兴趣的小动物,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描述,配上图片,制成动物明星卡。

第五板块:布置作业

10.11家庭作业:

1、听写课后练习3。

2、继续背熟课文第4、5小节。

3、再搜集写蝉的诗歌两首,熟读成诵。

4、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觅食或游戏等情景,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描述顺序,抓住动作特点写一写。

(200字左右)

《金蝉脱壳》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反思:

《金蝉脱壳》一文,紧紧扣住一个“脱”字,按照“脱壳前”——“脱壳中”——“脱壳后”的顺序,运用细致生动的语言描摹了金蝉脱壳这一神奇搞笑、奇特动人的景象。读文本知过程,课堂教学的重点不是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透过抓住具体的描述,品味生动的语言,感受蝉脱壳过程的神奇才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在导学过程中引导的比较详细。同时由于“脱壳中”这部分,观察和表达顺序十分好,所以抓住这个契机,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文章这部分的写作特点,并出示一个习作,引导学生运用本部分所领悟出的写作特点进行评价,分析优劣以及改善办法,较好地完成了读写结合的导学设计。

如果说对第四小节的学习是扶的话,第5小节的学习,主要是在第4小节指导学习的基础上的放。在这部分的导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表格,透过学生自学完成表格,引导学生了解第5小节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再透过多次朗读来体会变化的神奇。

最后,引申义的导出是透过小图和大图的变化来实现的。透过对小图大图的观察结果的比较,自然引出引申义。

然而,在教学过后,才发现,本节课的设计还有许多的不足:

1、课堂容量较大,原本较多思考的学生活动,由此而被压缩的太少,学生的课堂自动明显不足,尤其是课堂上的悟读部分太少,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以致于教师的主体过分突出,喧宾夺主。

2、语速太快,少数学生还没有回过神来,就很快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学生走进文本,主动揣摩,获得体验的过程不够明显,教学的生成落实不够。

3、课堂评价不充人且比较单一,整个课堂中,主要是老师的评价,而且不多。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资料比较简单,标准也缺少维度。学生的用心性比较难以调动。

4、与《导学案》的切合度也不够,对课堂的学习资料,应当进行一次有针对性的,多层次的当堂检测,以了解学生对文本资料的感知深度。

《金蝉脱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段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志向。

2.在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训练,边读边思,边读边想象。

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了解表达方法、理清表达顺序、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颂。

4.学习作者观察细致的好习惯,描述细致的表达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学习中学会默读,初步掌握边读边想,谈自己感受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这一课。这篇课文讲了什么?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啊!(抓住“多么”“神奇”“!”)指导学生朗读第一段体会作者的心情。

2、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么揭示金蝉脱壳这一奇特的秘密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

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

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杆上”相比较。

⑵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

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

⑶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子”,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

3.总结全文:

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的细致入微呀。

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

四、抓“观察”,进行学法指导

1.师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顺序及蝉尾出壳)

2.师:作者能将这一难得一见的情景描写得如此具体、生动,靠的是什么?课文中哪些词语能表现出作者在“观察”?

幻灯出示:搜索——发现——聚精会神地盯着——仔细地看着

3.出示这个单元的关于观察的三句名言:

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

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来。——伽利略

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苏霍母林斯基齐读,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1其实我们生活的世界很精彩,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留意过你周围有趣的事物吗?

7 金蝉脱壳 教学设计 篇7

“电视悬念”是指电视制作人在处理情节、设置冲突、展示人物命运时,利用观众对未来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关切和期待心情,在节目中所做的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是信息处理的手段和叙事性作品的结构技巧之一。从广义上讲,电视节目传递的所有信息性内容都含有悬念的成分。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中但凡叙述一件事情,总会被人问“后来呢”,这“后来”就是人物、故事、情节、命运的结果。其对于受众的不可预见性和收视心理期待构成了电视节目悬念的必要条件。即便不是有意设置,也会让人关注。兵法计谋其实就是一种战略运筹与战术运用的完美结合,是求异思维与实务操作的优美组合。它起源于战争,却可以出离战争,而成为一种思维方式或行为方法应用于政治、外交、商务、人际、传媒等诸多方面。

如前所述,“悬念”是一种叙事手法,是结构内容的一种手段;而“兵法”则是认识问题、解决难题的思路和招法。在电视悬念中,“悬念”被作为叙事手段应用,可视为电视悬念之“术”;“兵法”则是谋略电视节目的计策和操作,可视为电视悬念之“道”。当悬念以兵法的形式在电视节目中呈现时,可以更巧妙地传达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完成叙事意图,达到叙事效果,使宣传通俗化。从这个角度上说,悬念与兵法有着共同的目的:丰富了电视节目内容形式,提高了电视节目传播效果。两者都是可以进可“道”,退可“术”,进退自如,张弛有度。否则,电视悬念也只是好谋无断或有勇无谋。

二、“金蝉脱壳”在电视悬念中的运用

“金蝉脱壳”属兵法三十六计中混战计,这一套中的计策,既可利用已有的乱局乘胜追击,亦可制造乱局伺机取胜。如今,电视行业在大混战的背景下,多少节目使出撒手锏,在节目中设置多种悬念,示人以“混”而实则“清”,使观众摸不着头脑,然后引诱观众按照节目给出的提示信息保持收视兴趣,从而实现节目的制作价值,大有密室中寻求出口之感。

“金蝉脱壳”一计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其意是:为了脱离危险,表面上保持原来的态势,暗中却脱身而去,让友军不生怀疑,让敌人不敢轻举妄动,这就是《易经》所说的,隐蔽自己的企图,迷惑并且摆脱对手的办法。大自然中,壁虎断尾舍小保大,却是一种自残;“金蝉脱壳”留虚保实,是一种无损的机智。“金蝉脱壳”的机智在于既可脱身于险境,分身于另一领域;又可升级换代,强大自身力量,可谓是金身不败。若在电视中出现,节目的故事主体有了多种发展轨迹的可能:为何脱身,怎样脱身,脱身后又会生成怎样的分身形象,等等,一系列的悬念与疑问会让观众有着更多的期待。只是这脱壳的时机要有所把握,绝不能真假之身同时曝光于观众面前,那岂不成了脱衣露怯的不堪之举。

(一)“金蝉脱壳”之脱尴尬

电视悬念的一大魅力就在于其不可预知性。虽然电视节目是经策划后依照脚本行事的产物,但是节目过程中内置元素的主观性和随机性的出现会导致意外场景的突发,从而出现尴尬冷场的情况。这时节目的最大看点莫过于巧脱尴尬之窘,如何应变、化解尴尬也就成了观众的最大期待。

2010年出品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中,毛豆豆(海清饰演)与余味(黄海波饰演)是一对经相亲认识的情侣。在两人相恋到结婚的过程中,余味遭遇了情敌李若秋(冯嘉怡饰演)的“偷袭”,李若秋是毛豆豆的前男友,他对毛豆豆打感情牌、打资产牌,希望把余味比下去,重新赢得毛豆豆的芳心。好在毛豆豆是个出色的“公关型”好媳妇,虽然会因余味误会自己与李若秋的关系而与余味吵架,但是面对前男友的纠缠,她是能躲就躲,能闪就闪,甚至辞职、换工作单位,绝不给李若秋任何机会,用真心给自己的丈夫吃下定心丸。面对毛豆豆的无动于衷,外加余味的真情诉说,李若秋退出了余氏夫妇的生活。毛豆豆正是一计“金蝉脱壳”,才得以退得了前任,稳得住夫君,给电视机前的观众上了一课:巧化尴尬,便可两不败,俱不伤。

北京电视台《国际双行线》栏目于2001年11月12日播出了《谭盾来了》,邀请作曲家谭盾做客,而在没有预先告知他本人的情况下,又请上另一位嘉宾指挥卞祖善。卞与谭水火不容,各自理念南辕北辙。直至演变为卞对谭的单向打压和冲击,谭先赔笑,再喝水,后起立,终辞而别之,才避免了一场不必要的尴尬。瞒“谭”请“卞”,对“谭”不公道,虽然双方会给观众带来意想不到的辩论,但这主观上就预示和期待着一场不宣而战的冲突,好在当局者“金蝉脱壳”,临危智退。否则,节目组真是骑虎难下。

1991年9月19日,第九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颁奖文艺晚会现场,主持人杨澜在报幕到“中场”准备下场时,不小心被台阶绊了一下滚倒在地。面对如此尴尬的突发情况,杨澜淡定地站起来对观众说:“真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呀。我刚才的狮子滚绣球的节目滚的还不熟练吧?看来这次演出的台阶不那么好下嘞!但台上的节目会很精彩的。不信,你们瞧他们。”本来的一场尴尬,如果径直下台而去倒也未尝不可,但那就坐实了尴尬。而用“狮子滚绣球”来抖包袱,实际上就是一种自嘲,弄拙成巧,化尴尬为智幽默。这种方式不仅让自己“脱”了摔跤之“壳”,还自然引出了下面的节目。

(二)“金蝉脱壳”之脱束缚

在电视节目中,人物对于各种束缚的摆脱往往是节目内容最引人注目的环节。如魔术师在密闭的箱子里不得逃脱或者密室逃脱里突如其来的陷阱等。只是这类节目不仅很惊险、很刺激、很诱人,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的危险因素。这类束缚是人类挑战自我的极限运动,“金蝉脱壳”;如果没有脱开,难以承担的意外将会发生。

有一类魔术叫“逃脱术”,魔术师从封闭的水箱、冰箱或绳索、锁具、手铐、脚镣中逃脱。河南卫视《魔亦有道》在2012年6月5日的节目中,魔术师张云峰、佳子为观众带了一幕惊心动魄的“死亡逃脱”。张云峰双手被佳子用铁链拴住并锁住,整个人被关在一个狭小的密箱内,只有被锁的双手露外面。此时的佳子手中拽住一根锁链,锁链的另一端是被削尖的钢管,一旦落下会直插关在密箱中的张云峰。就在现场观众为佳子放开手中的锁链而倒数到一的时候,张云峰大喊等一下,可是佳子已经放开了手中的锁链,钢管精准地插进了箱子,而张云峰露在外面的手消失了。观众们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儿,担心张云峰出了意外。当佳子打开密箱,里面除了钢管并无他物。张云峰突然出现在嘉宾席,现场一片惊呼。

《DERO!密室解谜逃脱》是日本NTV电视台2010年4月开播的一档解密逃脱类娱乐节目,挑战者使用自己的智力与体力,通过正确回答问题,逃出各式各样的装置及陷阱的密室。挑战者会被困在各种不同主题的密室里,如生命之棒的密室,挑战者需要站在长和宽都有一定限制的木棒上答题,在思考过程中木棒就开始缩短。如果挑战者及时且正确地回答完题目,挑战者便可进入下一密室;如果失败,挑战者会随着木棒彻底消失,掉进密室内的深坑。其他密室的闯关要求随主题而异,但奖罚方式都大同小异。DERO,在日文中的意思是“出去”。只是在密闭的空间里,“出去”就不再是简单的动作,而是对智慧的一种检验。挑战者在密室中只可智谋,不可强攻,就像“金蝉脱壳”的一瞬间,在有限的时间里集中注意力,爆发自己的能量。

(三)“金蝉脱壳”之脱危难

于危机重重中,“金蝉脱壳”,以退为进谋得东山再起。有了“金蝉脱壳”,节目发展的线索就是“一切皆有可能”。正是有可能才会给人们更多的期待,如此才有了解决之道甚至是惊喜。只是怕“脱壳”只是溜之大吉的无为之举,毫无看点,那就不足称道了。

1998年出品的根据金庸同名武侠小说改编的香港电视剧《鹿鼎记》最后一集,天地会众人捉了韦小宝(陈小春饰演)的几个夫人,要挟他带领去寻宝并掘去鞑子的龙脉。韦小宝设置了一个假宝山,令康熙信以为真,带大炮轰击。废墟之下,没有发现韦小宝的尸体。康熙命人寻找他赐给小宝的金饭碗未果,他据此判断小宝未死。当然,小宝只是诈死。更由此演绎出康熙六下江南的原因之一是为了寻找韦小宝的踪迹。

从1996年开始出品的共播出4季的美国电视剧《伪装者》塑造了一个神童杰拉德(麦克·特里·维斯饰演)。从小被从父母身边带走,在“中心”受训,成为一名“伪装者”,他能在很短时间内学习伪装成任何人。当他发现中心利用他做了一些坏事,他就从中心逃脱。中心开始“追逃”。但是,他总是能先中心人员一步逃脱,每次都能巧妙地从中心人员视线消失。而这些技能也都得益于在中心的训练。可见,仍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幸福来敲门》是天津卫视2012年推出的一档情感类电视节目,节目将婚恋和达人两种当下最火的节目元素相结合,邀请最热门的明星夫妻、全国范围内遴选各类达人共同参与。每期节目将会完成两个“委托人”的幸福委托,通过讲述、专家分析和沟通、签署幸福协议等方式让委托人达成愿望。在节目中签署的幸福协议有专业律师在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节目将欢乐和温情进行巧妙结合,通过荧屏把家庭矛盾和摩擦摆到桌面上,寻求家庭和谐,带领大家一起叩响幸福的大门。当许多情感节目还在为“冤冤相报何时了”而纠结时,《幸福来敲门》杀出重围,以幸福的名义化解危机,以温馨与幸福示人,让情感节目不只是苦大仇深的情感纠结,也有了传递正能量的可能。

悬念构建好以后,总是需要以一定的手法和方式把悬念这一叙事技巧所背负的主题表达出来,让受众得以领悟。说到底,无论是“悬念”还是金蝉脱壳之计,都是因电视而结缘,“悬念电视”是“悬念”作为叙事手段应用;电视中的“金蝉脱壳”则是谋略电视节目的计策和操作。从这个角度上说,可谓“不约而同”,为了一个共同目的——电视;而在这其中,又“约而不同”,角度、方法、思维都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摘要:在大众传播时代,悬念设置在电视节目结构和叙事方式中被普遍重视和使用,故事化和悬念设置成为人们最乐于接受的叙事方式。因此,分析电视悬念的设置和方法也就成了当务之急。以兵法为研究方法,去分析、解读、归纳电视制作人在节目中所做的悬而未决的处理方式。以“金蝉脱壳”一计为切入角度,归纳出电视悬念多种发展轨迹之效。并将“金蝉脱壳”一计在电视悬念中的应用划分为脱尴尬、脱束缚和脱危难三类。

关键词:悬念,兵法,电视悬念,金蝉脱壳

参考文献

[1]陈璐.浅谈电视节目策划与造势[J].新闻传播,2012(6).

“金蝉脱壳”脱掉婆媳矛盾 篇8

我曾和所有已婚的姐妹一样,希望婆家人像疼爱自己的女儿一样疼爱自己。可是结婚多年以后,我发现这似乎不太可能,我不得不承认,血液里面流动的亲情很多时候固执得坚不可摧。婆家人虽然平常日子里对我也会维持表面的友好,就像婆婆见人便说的“媳妇就是女儿一样”。可是我眼里心里都能看到能感觉到,他们是偏爱他们的儿子的。

仁(我老公)感冒了,婆婆会立刻紧张地跑去药房买来多种感冒药,附带温开水一起送到他手中。如果感冒的是我,她最多会佯装关心地问一句:“没事吧?要不要去吃点药?”烧饭时间到了,如果我在家,婆婆肯定是甩手掌柜,只顾悠哉地等着我去厨房。可是假如我不在家,她则会早早地精心准备仁喜欢的美味佳肴,生怕她的宝贝儿子吃得不满意。洗衣机桶里的脏衣服塞得满满的了,只要我在,婆婆就当没看见;可如果我出差了,她立刻就会卷起衣袖三下五除二洗得干干净净,生怕累着了他的宝贝儿子……

这一切,开始的那几年,我看在眼里,真的会特别生气,看着公公婆婆在我面前的那虚伪表情,甚至觉得十分恶心。于是免不了给他们脸色看,偶尔来几句冷嘲热讽,唇枪舌剑你来我往,有几次矛盾升级到几乎要撕破脸吵起来,幸亏仁及时出来调解。

时间一长,我能明显感觉到,我和公婆之间的亲情热度更低了,同住一个屋檐下,真是尴尬。我提议我们另外买房子单住,可仁说:“爸妈当时之所以卖掉三个小户型换了这套大房子,就是想和我们住一起,一家人热热闹闹。如果我们搬出去,他们岂不是很伤心,再说他们怎么舍得小五(我儿子)。还有,买房子需要大笔钱,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压力。”我一听,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作为晚辈,无论如何都应该考虑老人的感受。可是,难道我就活该是这个家的唯一保姆?我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上班本来就很累了,回家还得伺候一大家子老老小小,累得够呛不说,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同事们都说我像个黄脸婆,要彻底失去自我了。怎么办呢?请个保姆吧,就婆婆那么节俭的人,肯定不同意。

思来想去,我觉得还是只能发动公婆尽量力所能及地帮我分担点家务,因为公婆都还只不过刚到50岁,身体健康,又都早早没上班了,清闲得很,特别是我婆婆,整天无所事事,自打我嫁过来后她胖了十多斤,对于老人来说,太胖反而不好。如果她能适当做点家务,对我对她对我们这个家都有好处。

有天晚上,我要赶个方案,只好要老公帮忙洗碗,老公刚站起来准备去洗,我听到婆婆说:“我来洗,你干你的去。”我立刻灵机一动,对呀,公婆不是舍不得宝贝儿子做事吗?那我就要老公做,他们不忍心自然就要帮忙做了,这样一来我不就“金蝉脱壳”了吗?

老公听了我的想法后,觉得我说得在理,愿意配合我。从此,老公有时会在下班后主动说:“老婆,你这几天工作那么忙,我来烧晚饭吧。”某个周末,老公走在阳台上故意大声说:“老婆,一大堆脏衣服要洗了。”我就在书房里回答:“我等下还要去加班呢,亲爱的你帮我洗一下吧……”这招果然灵,婆婆只要是听说我老公要做家务了,马上抢过来做了。后来我又悄悄联合儿子帮我,比如我会以小孩应该锻炼之名要小五拖地,一则可以真的培养小家伙热爱劳动的习惯,二则也可以顺带把适当家务巧妙转给婆婆。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三大惊喜:首先,婆婆减肥了,而且人也精神了;其次,婆婆爱唠叨的毛病改掉不少了,因为她没那么闲了;第三,我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的事了,比如我偶尔可以跟姐妹们出去逛逛街联络联络感情了,看书写稿的时间也多了不少,在单位还提了职加了薪。

后来,我又把这招“金蝉脱壳”发展到家庭事务的决策上。比如我老公想辞掉工作自己开公司,我仔细考虑后觉得可行,便让老公先跟他爸妈谈,他们果然不同意。我悄悄地要老公每天在外面逗留到很晚,有时半夜里也听到上司电话要去加班,回来后很疲惫郁闷的样子,我则在一旁故意声情并茂地安慰。公公婆婆自然心疼,没多久就答应了老公的决策。

事实证明我们的决定是对的,老公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而他原先那单位由于不善经营效益越来越差。想想如果我当时公开和老公站在一起强烈要求父母答应,说不定他们又觉得是我的“馊主意”,态度强硬,现在我把这个“壳”脱给老公,自然好办多了。

一个女人,以婚姻为由闯入另一个家庭,成为这个家名正言顺的一份子,于是我们奢求得到和这个家的老成员同等的待遇。可是,血液纽带有时候就是这么残酷和现实,它具有牢不可破的凝聚力和本质上的排他力。这时候,一个真正聪明的女人不是强硬地去碰个头破血流,两败俱伤,而是会用巧力,避其锋芒,巧妙融合对方力量,比如他们之间强大的亲情,以此新生出和谐幸福、温馨美好的新局面。

金蝉脱壳教学反思 篇9

如何教学突破重点呢?我分了几步走:首先,我帮助学生理清了叙述顺序:蝉背——头——六只脚——蝉尾,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由此,暗示学生,作文这样写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写具体?接着我出示了一组动词:抽搐、裂开、露出、钻出、抖动、伸着、向后仰去、向前扑来、抓住、用力一抽。请学生边对照课文边描述整个过程。可这样描述还是不能写具体,我又出示了一组表示颜色的词语:金黄色、淡绿色、深绿色、灰白色、棕黑色。请学生在读课文时注意到颜色的变化,在进行描述。除此以外,课文对于动物的形态描写之感动也可以感悟一下,如以“蝉尾出壳”为例,可抓住“使劲”、“敏捷”“用力”、“又白又嫩”这些词语来感悟蝉在脱壳这一过程中的艰难与神奇。以上三步,层层设置,使学生逐渐感悟课文写具体的方法。最后,进行生动的复述训练。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感悟“神奇”与复述课文要进行重点训练。

课文为什么能写具体呢?教学课文时,可以紧紧抓住“聚精会神”这个词语,使学生了解到“认真观察”是关键。这一步可放在教学完“金蝉脱壳”整个过程以后。

上一篇:农农村人才创业成功下一篇:春夏秋冬歌词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