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传美国文化

2024-11-03

阿甘正传美国文化(精选8篇)

阿甘正传美国文化 篇1

从《阿甘正传》透视美国文化

文化作为一国实力的象征,开始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的关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正处于发展上升起的崛起大国,于是软实力开始进入我国公众的视野。但是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国人至少很大部分青年并未意识到属于文化分支的影视文化对国人思想的影响。无疑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一部《阿甘正传》可以反映美国很长一段历史,折射出美国人的心理,尤其是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擘鲁迅曾以他的《阿Q正传》对传统中国“国民性”的深刻反思为现代中国竖立起了一块文化经典的丰碑。《阿甘正传》能够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化经典的原因之一,也正在于它对当代美国历史意味深长的回顾和反思。当阿甘飞奔着穿过抗议种族歧视的校园,穿过越南的丛林,跨过中美隔绝的屏障,当他在白宫的客厅中与肯尼迪握手,当他在演播室里与列农并肩而坐,当他“洞穿”了尼克松的“水门”以及当他从东向西几乎跑遍全美之时,他不仅在跑过一部长达30多年的美国当代的历史,也在代表着一代美国人对他们所走过那一段难忘的历史进行着反思。

一片羽毛,在风中飘曳,它划过汽车,落到某人肩头,最后停在阿甘的脚下,被他夹进书里。

“跑,福雷斯,快跑!”这句话可以说是解释了整个影片,阿甘确实在不停地跑,跑过孩子的追赶,跑过橄榄球,跑过死亡,跑过全美国。可以说跑是阿甘所能做的最拿手的事。上帝给了一个孩子75的智商同时也给了他一双好腿。跑给他带来的巨大的荣誉,战争英雄,明星球员。跑着前进是一种精神,面对命运,他从没担心过自己的智商只有75,他所做的,所关注的,只是做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事。

披着白袍的三K党,拉开了阿甘的历史之旅。第一个向我们走来的时代人物是猫王,留着长鬓角弹着吉他的猫王,阿甘从那里学来了独到的舞步。在街边的电视里,伴随着猎狗这首猫王的经典歌曲,猫王肆无忌惮的扭摆着自己的屁股,这是那个时代最过分的举动,也是猫王的招牌动作,然而阿甘却偷偷学习,即便是儿童不宜。这应该是1956年前后的事,战后成长起来的美国一代,开始了他们思想的解冻,迷茫也拉开帷幕,传统开始颠覆。

有一天,阿甘丢掉了自己腿上的赘物,越来越快的奔跑,于是,美国进入了汽车普及的时代。假若阿甘不是具有奔跑的天赋,恐怕美国的汽车文明还要推后,当然他也进不了大学,那样美国的历史恐怕也要做些更改。

大学里阿甘最先经历的就是黑人的解放运动,黑人要进入大学同白人一块读书,那个似乎厌恶棕熊的州长成为了影片中第一个死于枪下的与总统有关的人物。随后阿甘随球队进入白宫,有幸见到了深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肯尼迪。注意阿甘走进厕所小便时看到的梦露照片,肯尼迪的黑市夫人。据说和肯尼迪的弟弟也有染。曾经被其赶下床的梦露,同样是个苦命的人,落得个红颜薄命。

1964年,肯尼迪总统被刺,这在美国人的心里蒙上了一层浓厚的阴影。同时,也揭开了人类流行文化的新篇章,从此摇滚乐登上大雅之堂。

大学毕业,阿甘奔赴越南战场。这是场令美国历史格外出彩的战争,激发了美国社会的一场浩大的革命。反战运动伴随着嬉皮士与性泛滥充斥美国社会,引发了美国乃至西方各国家的思想解放浪潮,当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是个例外,虽然同时发生,同样属于思想意识范畴的革命。

性泛滥是嬉皮士的专利,与性解放并不一定等同。看过影片的一定记得阿甘返回美国后在纽约街头遇到了珍妮,她正掺杂在黑豹党中,他们要去旧金山的伯克利。性解放的思潮记得源自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兹,一个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主张通过解放性来升华的家伙,不想自己的言论成为一场文化运动的先导。当时的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有两个研究中心,一个是哥伦比亚大学,另一个就是旧金山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是当革命到来时,哥伦比亚大学的学子喜欢看热闹,而伯克利却是真刀真枪,旧金山成为了嬉皮士的据点,大家是不是注意到电影中的一个场景,珍妮在街头演唱,一个长发的年轻人跑过来问,要不要去旧金山?随之响起那首经典的嬉皮运动歌曲《going to sanfrancisco》,听到这首歌可以让人有流泪的冲动,那是青年时代追逐自由的乐章。嬉皮士,成就了美国6、70年代的历史,他们的自暴自弃、吸毒滥交换得人们的反思。当年的嬉皮士大多最终还是成为了中产阶级,融入了西方的主流社会,最典型的就是英国的首相布莱尔,曾经迷恋beatles的嬉皮士,至少他自己这样承认。

中美乒乓外交,美国人被淹没在红色的海洋之中。阿甘的中国之旅结束了世界两大国之间的冷战,而成就这一历史转折的尼克松,却因阿甘的无意之举毁于水门事件。

接下来这样一段场景出现了,阿甘同约翰·列侬一道出现的一档访谈节目中。当阿甘谈起中国时,列侬在一旁说,没有财产?没有宗教?只要你肯试着想象。这是列侬的《想象》中的歌词,简单的几句话道出了最简单的和平、平等的真理,道出了解除战争与争端的根源。列侬与猫王同样死于非命,不同的是,猫王死于糜烂生活导致的心脏衰竭,而列侬死于疯狂歌迷的枪下。列侬当时卷在潮流的漩涡之中,曾经将自己的长发剪下卖掉募捐给黑豹党。这个片断也许是导演向列侬的唯一致敬吧。

接下来,丹中尉出场了。他代表了越战后老兵遗留给美国的社会问题,失业,伤残、精神崩溃。在越南战争中,阿甘救出了丹中尉,可是他双腿中弹,成了一个没腿的怪物。他怨恨阿甘,因为他觉得自己应该带着荣誉死去,而不是苟延残喘。嗜酒,嫖妓便成了他麻痹自己生活的方式。其实在丹中尉的心里,他想改变自己糟糕的状况,不想被人骂作废物。当他的妓女朋友骂阿甘是傻瓜的时候,他发怒了,但从那句:“阿甘,新年快乐”中,我们也能能体会到他深深地无奈。就在这个时候,丹中尉与阿甘一起捕虾,最后他们幸运的躲过风暴,发了大财。就在这时,丹中尉对阿甘说:“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没有对你说一声谢谢。”可以看出,正是因为阿甘,使得丹中尉学会了面对自己,他从阿甘那里学来的使他能够微笑着面对上帝,从容地在大海中游泳。当他感激阿甘时,道出了时代的声音,越战的阴影似乎终于可以从美国的上空挥去。

最后,历史尘埃落定。阿甘有了儿子,他的儿子将有崭新的生活,一切都不会重演。

珍妮,阿甘生命中重要的女人,始终象是只试图摆脱命运牢笼的小鸟,从被父亲性骚扰虐待开始。她的出现,让阿甘的生命真正开始,他开始意识到生命的美好,这美好伴随了他的一生,他从未怀疑过。而珍妮,似乎用牺牲了自己一生的代价来经历那一时期的美国。虽然有理想,却止步现实。面对生活的残酷她不得不去酒吧当一名脱衣歌手,卖弄的是肉体而不是歌声。越南战争期间,嬉皮士运动兴起,珍妮无疑可以说是他们的一个代表。低头屈服,甘心堕落,同时自己也鄙视自己,就像她打算自

杀时,从阳台上下来失声痛哭一样,这么做又能怎么样呢,她还是需要活着。珍妮与阿甘之间的爱情,也注定是悲剧的。虽然影片后半部分阿甘与珍妮度过了一段美好时光,这是悲痛的种子。珍妮与阿甘并排坐在湖边,阿甘说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就在这个时候,美丽的烟火出现了。烟火的美转瞬即逝,预示着珍妮与阿甘如同烟火一样的幸福。嬉皮士运动过去之后,珍妮选择回到了阿甘的身边,他们一起漫步到珍妮以前与父亲居住的老房子面前,她忍不住的大声喊道:“你怎么能够这样!”其实更多的不是愤怒,而是对于命运的残酷,和现实的无奈的呐喊,她质问上帝为什么给她这样的一个人生,珍妮用石头发泄心中的愤怒,最后无力的倒在地上哭泣。最后只留下阿甘在她的墓前对她说:“我失去了一生中最好的朋友。”珍妮的墓碑下埋葬了一个时代。阿甘在向一个过去的时代告别,也在每一个今天的美国观众内心中唤起着对于充满美好、纯洁生活的渴望。阿甘的人生,有一半是他母亲缔造的,而另一半是阿甘自己创造出来的。他注定不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而上天又是如此的公平——往往会令起点不高的人比天生优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认识到生活中的真实。

阿甘的母亲给阿甘的是一笔精神财富,这样的哲学理论在母亲给他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转化成他自己的东西。就如他坐路边的长椅上和不相识的路上讲述他的传奇,他在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

妈妈说,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比如我这辈子做了你的妈妈,这是我无法选择的事,上帝把你给了我,我的孩子,我就必须尽力做好你的母亲,我做到了。

母亲的教育给阿甘的人生有非一般的触动,或许阿甘的人生在就从母亲教他的第一个单词开始的吧。或许,这样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是深刻熏陶的吧。有了母亲的引导,然后便是阿甘自己的努力。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纯洁的形象,对于所叙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终都是以一种温情和善意的态度来表现的,甚至还加入了诗意化的成分,这使得影片显得柔和而无伤害性。在影片的结尾,出现了一个让人深刻的镜头:在广阔的蓝天下,那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飞啊飞,最终还是缓缓地降落在坐在长椅送儿子上学的阿甘脚下。我想,这是影片中的一种暗示,暗示着阿甘的人品的纯洁平淡而美丽,暗示着一种回归。

阿甘的一生都在奔跑。

阿甘与别人相比的傻,正是当时美国社会所缺少的东西。

或许正是阿甘这份别人做不到的执着,和美国历史的扑朔迷离相结合,才有了这部不平凡的电影,和我们心中,永远奔跑的阿甘。看,他的奔跑人生……

阿甘正传美国文化 篇2

美国梦及乐观主义

众所周知, 美国是移民大国, 许多欧洲人为了寻求美好的理想生活, 怀揣着美国梦而移民美国。如今大量的亚洲人和拉美人依旧把美国看为实现梦想的黄金之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美国梦?在影片中, 阿甘虽然智商很低, 有些迟钝和愚蠢, 但是他顺利的大学毕业, 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大的历史事件, 获得过“优质勋章”, 参观过白宫, 还是个体育英雄, 最后还成为了百万富翁。他就是实现了美国梦的一个典型个例。所谓的美国梦 (American Dream) , 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 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 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对很多人来说, “美国梦”意味着接受良好的教育, 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以及拥有自己的房子。而阿甘即是传统美国梦的守望者。影片中, 经常有人会问阿甘:“Are you stupid or something?”他的回答也总是那么一句:“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蠢人做蠢事) 他永远都牢记妈妈所说的话:“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ll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get until you try and try your best.”他用妈妈的逻辑做人, 用珍妮的方式奔跑, 用巴布的理想努力, 他不去奢求什么, 却总是因为执著而收获;他诚实守信, 做事认真, 勇敢无畏, 重情轻财。无论你是白人还是黑人, 聪明还是愚蠢, 你只要做到最好, 然后取得成功。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样的美国梦也体现在了美国的军人世家丹中尉身上。他将战死沙场当作自己的归宿, 为国捐躯则是自己的荣誉, 反之就是人生的耻辱, 他残疾后的自暴自弃恰恰又是一种迷茫中的堕落状态。然而阿甘固执的实现对布巴家人的誓言而有些盲目的开起了补虾船。丹中尉的一句玩笑话“你要是当了船长, 我就给你去当大副”变成了事实。阿甘执著的心给了自暴自弃的丹中尉极大的震动, 也终于激活了丹中尉倔强、好胜的本性与曾经属于他的那颗雄健的心, 成为了捕虾大王, 造就了百万身价。这种成功的方式具有十足的美国味道, 是真正的美国梦的实现, 是真正的美国民族精神。

爱及纯真

爱是所有文学, 艺术永恒的主题, 爱也是最明显的美国主流价值观之一。我们在电影中体验了不同的爱, 有家人之间的爱, 朋友之间的爱, 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情。

首先是阿甘的母亲之爱。阿甘的母亲在缺少丈夫的同时, 上天又赐予了她一个残疾智障的儿子, 然而这一切的不幸似乎又是幸运的———造就了一位坚强、智慧的伟大母亲形象。正是阿甘的母亲面对生活的种种大智慧:积极乐观的心态, 坚强进取的精神, 坦然率直的态度, 虔诚忠实的信仰才让阿甘学会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也继承了母亲坚毅的性格, 他教条式的对母亲的话的背诵与贯彻, 丝毫不让人感到生硬晦涩, 更多的则是对阿甘母亲的赞叹与感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才使得阿甘生活得比普通人更精彩。

其次是朋友之间的爱。阿甘一直爱着他身边那些善良正直的人们。在战争中逃生路上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布巴, 他一遍又一遍的回到杀机四伏的雨林里为了寻找并救出布巴, 结果好像是战争的不幸在嘲弄两人的命运一样, 他一次次救出他的战友, 包括断了腿的丹中尉, 直到最后才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布巴, 目睹布巴死去之后的阿甘将捕虾当作了自己实现与布巴的承诺的唯一方式。后来, 他又帮助丹中尉走出精神上的困境, 重新站立起来。

最后就是阿甘对珍妮纯真的爱情。这种爱情是真挚而永恒的, 不管珍妮变成什么样子, 在他看来, 她始终是那个当自己在校巴上饱受别人的白眼时让自己坐下, 和自己说话的“天使”。他不允许别人伤害她, 他总是会不时地想起她, 他只希望她能过得快乐……“I'm not a smart man, but I know what love is.”这句话不仅说出了阿甘的心声, 同时也是代表了先天存在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向全社会发出一声呼喊:所有人, 生来是彼此平等的, 都应该平等地享有爱与被爱的权利, 因为:爱是人类共有的美德。

垮掉的一代

作为一部时代感相当浓厚的影片《阿甘正传》几乎涉及美国从战后到80年代的所有大事, 而其中尤其以60年代为主线, 回顾60年代, 人们常说那是一个充斥着“暴力”、“性”、“毒品”的时代, “青春与代沟”“垮掉的一代”, 影片中珍妮则是这一时代人物的典型代表。她的童年是痛苦的, 也许这也正是她当时能够理解并接纳阿甘的原因, 在父亲的怒吼声中祈祷上帝帮助她变成一只鸟, 体现出了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和渴望。酗酒、暴力、猥琐的父亲带来的心理上与身体上的双重折磨则塑造了影响她一生的性格——叛逆与逃避, 而这种性格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她历尽磨难的人生。

童年的不幸促成了她的传统价值理念的全面崩溃, 取而代之的是对任何传统道德理念的全然叛逆。如当着室友的面引诱阿甘;认为刊登裸照是出名的前提;赤身裸体的在小酒馆里弹奏唱歌;和一个所谓的黑人运动领袖实际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一起过着酗酒、鬼混的流浪生活, 吸毒是她排遣寂寞的唯一方式。与她的叛逆一样不可逆转的性格就是她的逃避, 她一开始逃避暴力与伤害, 后来却逃避着幸福与爱;她一边追求真正的自己, 一边却不断的否定自己。小时候和阿甘一起逃进田里作祷告是她的第一次逃避, 然而在两人的成长过程中则发展为逃避阿甘给她的爱:当她赤身裸体地在小酒馆里弹吉他受到流氓的骚扰时, 她逃避了挺身而出的阿甘;越战中逃避着阿甘的来信;在和阿甘在反战集会上的相遇之后她依然选择了和打了她的所谓“运动领袖”一起流浪而逃避为她可以放弃一切的阿甘。

她的叛逆, 她的逃避都象征着那个时期的美国青年一代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厌倦。她是那一代美国青年人的缩影:迷茫、混乱并且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 在经历了不断的新思想、新主义的幻灭后成为潮流的生活方式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张奎武.英美概况.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2]赵英男.英文影视赏析.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4]董力燕, 刘铭.《阿甘正传》中的成功哲学[J].文教资料, 2007, (5) .

透过《阿甘正传》浅谈美国文化 篇3

关键词:阿甘正传;美国梦;乐观主义;爱;垮掉的一代

《阿甘正传》于1994年上映之后,人们开始了对于影片有关的二战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美国历史与文化的重新思考,使得这部电影成为当代电影中最受欢迎也是最受争议的电影之一。《阿甘正传》是一部“反智电影”,是对美国历史的调侃式的反思,更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展示。

一、美国梦及乐观主义

众所周知,美国是移民大国,许多欧洲人为了寻求美好的理想生活,怀揣着美国梦而移民美国。如今大量的亚洲人和拉美人依旧把美国看为实现梦想的黄金之地。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美国梦?在影片中,阿甘虽然智商很低,有些迟钝和愚蠢,但是他顺利的大学毕业,参与了几乎所有的美国大的历史事件,获得过“优质勋章”,参观过白宫,还是个体育英雄,最后还成为了百万富翁。他就是实现了美国梦的一个典型个例。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透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他身上一直洋溢着一种美国人所特有的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样的美国梦也体现在了美国的军人世家丹中尉身上。他将战死沙场当作自己的归宿,为国捐躯则是自己的荣誉,反之就是人生的耻辱,他残疾后的自暴自弃恰恰又是一种迷茫中的堕落状态。然而阿甘固执的实现对布巴家人的誓言而有些盲目的开起了补虾船。丹中尉的一句玩笑话“你要是当了船长,我就给你去当大副”变成了事实。阿甘执著的心给了自暴自弃的丹中尉极大的震动,也终于激活了丹中尉倔强、好强的本性与曾经属于他的那颗雄健的心,成为了捕虾大王,造就了百万身价。这种成功的方式具有十足的美国味道,是真正的美国梦的实现,是真正的美国民族精神。

二、爱及纯真

爱是所有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爱也是最明显的美国主流价值观之一。我们在电影中体验了不同的爱,有家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以及男女之间的爱情。

首先是阿甘的母亲之爱。阿甘的母亲在缺少丈夫的同时,上天又赐予了她一个残疾智障的儿子,然而这一切的不幸似乎又是幸运的——造就了一位坚强,智慧的伟大母亲形象。正是阿甘的母亲面对生活的种种大智慧: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强进取的精神,坦然率直的态度,虔诚忠实的信仰才让阿甘学会了许多人生的道理,也继承了母亲坚毅的性格,他教条式的对母亲的话的背诵与贯彻,丝毫不让人感到生硬晦涩,更多的则是对阿甘母亲的赞叹与感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母爱才使得阿甘生活得比普通人更精彩。

其次是朋友之间的爱。阿甘一直爱着他身边那些善良正直的人们。在战争中逃生路上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布巴,他一遍又一遍的回到杀机四伏的雨林里为了寻找并救出布巴,结果好像是战争的不幸在嘲弄两人的命运一样,他一次次救出他的战友,包括断了腿的丹中尉,直到最后才发现了奄奄一息的布巴,目睹布巴死去之后的阿甘将捕虾当作了自己实现与布巴的承诺的唯一方式。后来。他又帮助丹中尉走出精神上的困境,重新站立起来。

最后就是阿甘对珍妮纯真的爱情。这种爱情是真挚而永恒的,不管珍妮变成什么样子,在他看来,她始终是那个当自己在校巴上饱受别人的白眼时让自己坐下,和自己说话的“天使”。他不允许别人伤害她,他总是会不时地想起她,他只希望她能过得快乐…… “I'm not a smart man , but I know what love is.”这句话不仅说出了阿甘的心声,同时也是代表了先天存在这样或那样缺陷的人向全社会发出一声呼喊:所有人,生来是彼此平等的,都应该平等地享有爱与被爱的权利,因为:爱是人类共有的美德。

三、垮掉的一代

作为一部时代感相当浓厚的影片《阿甘正传》几乎涉及美国从战后到80年代的所有大事,而其中尤其以60年代为主线,回顾60年代,人们常说那是一个充斥着“暴力”、“性”、“毒品”的时代,“青春与代沟”、“垮掉的一代”,影片中珍妮则是这一时代人物的典型代表。她的童年是痛苦的,也许这也正是她当时能够理解并接纳阿甘的原因,在父亲的怒吼声中祈祷上帝帮助她变成一只鸟,体现出了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和渴望。酗酒,暴力,猥琐的父亲带来的心理上与身体上的双重折磨则塑造了影响她一生的性格--叛逆与逃避,而这种性格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她历尽磨难的人生。

童年的不幸促成了她的传统价值理念的全面崩溃,取而代之的是对任何传统道德理念的全然叛逆。如当着室友的面引诱阿甘;认为刊登裸照是出名的前提;赤身裸体的在小酒馆里弹奏唱歌;和一个所谓的黑人运动领袖实际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一起过着酗酒,鬼混,的流浪生活,吸毒是她排遣寂寞的唯一方式。与她的叛逆一样不可逆转的性格就是她的逃避,她一开始逃避暴力与伤害,后来却逃避着幸福与爱;她一边追求真正的自己,一边却不断的否定自己。小时候和阿甘一起逃进田里作祷告是她的第一次逃避,然而在两人的成长过程中则发展为逃避阿甘给她的爱:当她赤身裸体的在小酒馆里弹吉他受到流氓的骚扰时,她逃避了挺身而出的阿甘;越战中逃避着阿甘的来信;在和阿甘在反战集会上的相遇之后她依然选择了和打了她的所谓“运动领袖”一起流浪而逃避为她可以放弃一切的阿甘。

她的叛逆,她的逃避都象征着那个时期的美国青年一代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的厌倦。她是那一代美国青年人的缩影:迷茫、混乱并且找不到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在经历了不断的新思想、新主义的幻灭后成为潮流的生活方式的牺牲品。

参考文献:

[1]张奎武.英美概况[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赵英男.英文影视赏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阿甘正传》影评 篇4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尔斯特·甘

[1]的脚下,阿甘把他夹进自己最喜欢的书中,他正坐在 萨凡纳Savannah州的一个长椅上,向同坐等公车的路人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亚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而上帝也并没有遗弃阿甘,他不仅赐予阿甘一双疾步如飞的“飞毛腿”,还赐给了他一个单纯正直、不存半点邪念的头脑。在上学的校车里,阿甘与金发小女孩珍妮[2]相遇,(珍妮是一个受父亲“虐待”的女孩)从此,在妈妈和珍妮的爱护下,阿甘开始了他一生不停的奔跑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

。在中学时,阿甘为了躲避同学的追打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在大学里,他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大学毕业后,在一名新兵的鼓动下,阿甘应征参加了越战。在一次战斗中,他所在的部队中了埋伏,一声撤退令下,阿甘记起了珍妮的嘱咐(你若遇上麻烦,不要逞强,你就跑,远远跑开)撒腿就跑,直到跑到了一条河边,这时,他才猛的想起自己的好朋友巴布还没跑出来,于是他又奋不顾身地跑回去救巴布,同时还救起了许多的同伴,可是,当最后阿甘终于救出巴布时,巴布却再也没能醒来。战争结束后,阿甘负伤救了战友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在一次反战集会上,阿甘又遇见了珍妮,而珍妮已经堕落,过着

阿甘正传有感 篇5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口味是什么。

——《阿甘正传》 广阔的天空下,一根轻盈而洁白的羽毛从天而降,缓缓的落到阿甘的脚下。我在想,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洁白、平淡而美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弱智,智商只有75,而他的妈妈却是一个性格伟大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告诫阿甘他和别人没什么不同,要他自强不息。就这样,阿甘一步一个脚印的踩出了属于自己生后的奇迹。

因为专注,阿甘与众不同。阿甘的爱情道路上,只有一个女主角,那就是珍妮。无论珍妮是陪伴在他的左右,还是一度的离开他或者躲着他甚至跟过别的男人,他都从未放弃对珍妮的爱。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默默地守护着珍妮,守护着他们之间的感情。阿甘对待爱情的专一,让人感动。这是一种无私的爱,一种至死不渝的伟大,更多的,是一种人性的光辉。阿甘的爱,拯救了珍妮堕落的灵魂,是阿甘,让珍妮重生。

因为执着,阿甘与众不同。在学业上,愚笨的阿甘坚持读完大学并获得了好成绩;对待一颗刚开始只是当做玩耍的小小乒乓球,他以专注的精神玩的出神入化,从而获得了进入国家队机会,还参与了中美两国的友谊赛,受到了美国总统的接见。从军队退伍后,他又以执着的信念完成了对巴布的承诺,买一艘捕虾船,开虾仁饺子店,经过风雨之后,他终于成功。还在丹中尉的帮助下投资其他行业,赚得了毕生花不完的金钱。在人生的追求上,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执着与专注。所以我们总是在不自觉中发现,我们的梦想不是一天天向我们靠近,而是一天天离我们越来越远。

因为率真,阿甘与众不同。阿甘承认自己笨,但他并不因为这个变的不快乐,而是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阿甘面对众人的时候,永远保持着率真的态度。甚至当总统给他发放勋章的时候,问他伤在哪里,阿甘就当众脱下裤子显示他屁股上的伤疤,毫无忌讳。人总是具有两面性,我们的优点有时反而成了缺点,我们的缺点有时又成了我们的优点。我们在得到的时候正在失去,我们在失去的时候可能也正在得到。正是阿甘的“愚笨”和率真造就了他的专注﹑坚定、执着也成就了他的成功。

因为坚强,阿甘与众不同。阿甘的内心是孤独的,尤其是成年之后的阿甘。小时候阿甘很弱小,经常受到大家的欺辱,受到种种威胁,但是这个时候他至少还有珍妮,他并不孤独,他的内心有自己深爱的人的陪伴。成年后的阿甘,珍妮一度的离开他,在世俗的世界里越走越远,他自己一个人默默的承受着所有的一切,却一如既往的坚持着对珍妮的爱,无论她在他身边还是已经离开他。在珍妮同阿甘有过一夜之后再次离开的时候,阿甘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他以三年的孤独的长跑方式来让自己的心境逐渐清醒。也正是这种长时间的默默忍受,显示了阿甘强大的内心。

因为友善,阿甘与众不同。越南战争中,阿甘因为记住珍妮的那句“如果遇到危险,你什么都不要管,只要跑”,于是在遇到轰炸的时候他拼命地跑,最后脱离了危险。但是当他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跑出来的时候,他义无反顾的冲进森林去救自己的战友。只是巴布却死在了这场战争中。阿甘救回了丹中尉,但是这个才华横溢的中尉却永远的失去了自己的双腿,他对自己不能为国捐躯而是以

残废的身躯苟且偷生而羞愧恼怒,他视荣誉为一切。是阿甘用自己的友善换回他对生命的信心,让他重新找到了生命的航向,当了捕虾船大副,赚了很多钱还为自己安上了一副假肢开始新的生活。是阿甘,让太多人从迷雾中走出来。

因为信守承诺,阿甘与众不同。巴布是同阿甘一起参加越南战争的黑人,在参军的公交车上,巴布宛如童年时代的珍妮,带给阿甘温暖和光明。当别人都厌恶阿甘时,只有巴布,把自己身边的座位,让给了阿甘。从此他们成为好朋友。巴布最大的梦想就是当捕虾船船长。他每天说的话几乎都与虾有关。他跟阿甘有个约定,就是退伍以后一起买一个捕虾船去捕虾。但是他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了,因为他死在了越南战场上。但巴布的这个梦想阿甘却一直记得,在退伍后,阿甘用自己的钱买了捕虾船,就算艰苦,他知道,他要完成巴布的梦想。就这样,阿甘靠捕虾赚了很多钱,这些钱给了巴布的家人,捐给了教堂、学校。这就是阿甘,内心永远那么的纯洁,没有一丁点的杂念。

阿甘虽然傻,却活的比我们都要幸福。在他的心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善良的,干净的。他的心灵没有一个被社会丑恶所感染的污点,只是一片如孩童般纯真美好的花地海洋。

阿甘是简单的,他通常会按照别人的吩咐去做事,他会牢记妈妈的教导,顺从珍妮的嘱咐,服从长官的命令。在阿甘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他内心都会有一个目标指引他,他也只为此而踏实的、不懈的、坚定的奋斗,知道目标达成,新的目标出现。阿甘心无杂念。他一生中只有一种爱支撑,那就是母爱。他一生只爱一个女孩珍妮,除此他永远心如止水。

阿甘一生都在不停的跑,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是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球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最终,阿甘跑出了性命,跑出了荣誉,跑出了人格和尊严。

阿甘正传影评 篇6

很多时候我们就象阿甘一样找不到做一件事的理由,很多时候我们都远不及阿甘,那些不知为何而做的事情总是非常轻易地半途而废

了。人的一生往往就是这样,就象片头和片尾中那片随风飘浮的白色羽毛,大多数时候,我们也许都在随波逐流,这种飘浮没有具体的方向,平淡到令人厌倦。可是,一个腾挪一个转身,总还是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你只须尽力将它做得完满,不要计较你究竟得到了多少,那么,你就可以越飞越高,你会发现,越往高处的地方,越接近天堂,所以我相信阿甘的成功并不是偶然。

你不得不承认,其实很多事情的成功是有其偶然因素的,它并不会因你的处心积虑而更接近终点,却会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给你的努力以一个最恰当的褒赏。他忠诚,所以在战场中他独自脱离了危险的时候,他仍然跑回丛林中去找他的战友。他守信,他答应了战友要共买一艘捕虾船,但战友死了,他却在旁人不可思议的眼神中为他实现了遗愿,也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他执着,所以他会在珍妮离开后一跑三年,穿越了整个美国,一直不停,他告诉你,他只是想跑,他用跑步丈量人生,这不需要以和平自由或任何冠冕堂皇的东西为理由。他友善,在他救回中尉的性命后,失去了双腿的中尉一直对自己不能战死在战场上却仍以残废之躯苟且偷生而羞愧,而恼怒,因为中尉是这样一种人:他视荣誉高于一切,他不能忍受平凡,是阿甘用友善唤回他对生命的信心,使他发现,即使没有双腿,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

阿甘并没有远大的理想,他失去的也有很多,他很少有朋友,他总是被聪明人嘲笑,他最爱的母亲和珍妮先后离开了他......但对他并因为如此而沉没,爱还在延续,他还有自己的孩子,一个聪明的小

阿甘,他的人生还在继续,他不聪明,但他永远知道如何让生命充满希望。所以他也就赢得了荣誉,财富和爱,这些常人可能永远不能兼得的东西。

他是一个先天残疾的孩子,真是的生活中,这样人都能有什么作为呢。最后可能很多的孩子可能还是不会走路不能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我们都能看到阿甘想得很少。他说,笨人有笨人的作为。当珍妮叫他快跑的时候,他跌跌撞撞地跑了起来,跑散了他记忆中第一双神奇的鞋子,也发掘出了他的第一项潜质:跑。他一直在跑,开始是逃跑,后来他跑进了橄榄球队,再后来跑进了大学,跑得了学位。在战场上,他仍是牢记珍妮的话,跑回了自己的性命,也跑回荣誉和友情。

他虽然智力发育不全但是他却有很多自己的理论,他坐路边的长椅上和不相识的路上讲述他的传奇,他在每一个理论前面加上三个字:妈妈说。

----妈妈说,人生就象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尝到什么味道。 --妈妈说,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 --妈妈说,我只是告诉自己,当我做一件事的时候,我就要尽力去做好它。

这些话现在很多都是至理名言,我们做一件事情不能半途而废。有些人常立志。这样的话等到年老色衰最后却一事无成。到头来只有自己无尽我的后悔,回忆年轻的生活完全没有意义。活在回忆后悔的阴影里应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很有坑内一辈子都活在后悔的阴影里,那样的人生就完全失去了意义。

这就需要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颗坚韧的心。既然你决定了既然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那么你就好好地看着目标的那个点然后沿着只想冲向那个终点。直线一自己最快的速度冲过去。不管中间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我们只需要明确自己的终点就行了,沿途的一切一切诱惑都不管。当我们到达自己目的地的那一刻世界都为我们欢呼,为我们喝彩。能坚持下来就是成功!

生活在现代这个物欲极度膨胀的世界里,我们总是很容易迷失。所以很多人为了在大的城市生活就一步步沦为房奴、车奴。这么做有意义吗?人生的价值难道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二年活着吗?没办反追求自己的理想,为了金钱为了物质生活有意思吗?当有一天你真的有了自己的房子车子之后,回想自己的过往的十年甚至几十年都是在无边的忙碌中度过而从未享受过生活那么,不会觉得悲哀吗?这辈子活着就是为了实现这一点点价值吗?静静地想一想我们有时候不必要向生活所要的太多,我喜欢庄子的潇洒生活。爱上他得那份恬淡,清净。在自己能够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有空的时候出去旅游,陪家人好好地玩玩,好好地孝敬自己的父母在乎自己在乎的人,让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质量。这样幸福的生活难道不好吗?飞要把自己搞成奴隶干嘛呢?简单的生活简单的要求,最后回忆的时候肯定趣味无穷。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悔恨。

阿甘就是多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没有太多的心机。他只是怀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简简单单的机械做着他认为自己应该做得事情,对爱情的执着对友谊的执着对生活的执着让他一生都过得都很快乐,最后他得到的财富地位爱情都不是他对生活的奢求,这些对他来说都只是意外,生活给他得美丽的意外。包括他的爱情……

一个南阿拉巴马州的傻子阿甘,一辈子喜欢的一个女人就是珍妮,从小到大阿甘和珍妮就是好朋友,他们一起上学,一起长大,最后虽然相隔很远但是阿甘始终爱着珍妮,不管她做什么,不管她是谁,不管她变得多老多丑,不管她身在何方,阿甘始终在哪个南阿拉巴马的家里,日夜思念他的姑娘,日夜等待着珍妮的归来。这就是阿甘,这就是他的爱情,这就是他的珍妮。

我们回想第一个场景,阿甘在珍妮的宿舍,珍妮问他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阿甘楞了一下,说:我不是做我自己吗?珍妮说她想成为一个歌手,成名,阿甘还是不懂,说他只想成为他自己。我被这个场面深深打动,因为阿甘虽然是个傻子,但是他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成名,赚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做好自己,我们为什么值得让别人尊敬?是因为我们的职业?地位?还是家产?如果这样,那人的本身才成为这些头衔的附属品,我应该成为我,而且我只想成为我,对于阿甘来说,他只想做他自己,只想爱一个女人叫做珍妮。

在华盛顿的那一场,珍妮问阿甘为什么他对她这么好,土鳖一点的男人会拉着珍妮的手,含情脉脉的说因为我爱你。阿甘不是,他又摆出那个招牌一样的白痴表情,对这珍妮说: you are my girl(因为你是我的女孩)。为什么不是I love you ?为什么不是我爱你?因为我爱你已经无需多言,如果我爱你,而你不爱我,那么对于我来说这就不能承受,我可能会找另外一个女人去爱,但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孩,所以我可以承受你的背叛,你的逃离,我也可以忍受孤独,忍受没有你的日子,重要的不仅仅是我爱你,而是因为从我看见你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你是我的女孩,你是我的姑娘。 如果有人仔细想想这句话,看看阿甘那张单纯的脸,那双眼睛,就能体会到什么是爱一个人,什么是喜欢一个人,什么是认识一个人,什么是放弃一个人。 我常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恋爱中的男女,不管他们究竟为了什么恋爱,不管他们付出了多少,在付出较多的一方经常会抱怨,说自己付出的太多,或者回报很少。于是第三个声音就会告诉你:不要把男人(女人)太当回事,你越把他(她)当回事,他(她)越不把你当回事。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懦弱的人,愚蠢的人,因为你们其实根本没有在恋爱。你们只是在爱情的称呼下自我陶醉,却在付出回报的时候露出了真正的不足。 因为爱情本来就是奢侈品,你不能因为孤独寻找爱情,你不能因为贫穷寻找爱情。爱情的价值在于当你的生活本来就已经很丰富的时候,突然你想找一个人来分享这一切,在你本来幸福的时候,爱情会让你更幸福。所以这个时候的你根本不需要从对方身上获得什么,你有的就是付出的欲望,这才是爱情。没有束缚,不要求回报,在爱对方的同时能够承受住他的背叛和逃离。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爱一个人很容易,但是能想阿甘那样承受所谓的痛苦却非常难,因为这些不是爱,更像是对自我价值的证明。那个南阿拉巴马的傻子

阿甘,最终娶了珍妮,生了一个小阿甘。他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在影片最后,当阿甘站在珍妮墓前,用南阿拉巴马的口音说:我爱你珍妮。这是我们的眼里才会闪烁着泪花,为的不是这个傻子终于娶了珍妮,而是因为这个傻子拥有许多聪明人没有的感情:爱情。而那些自以为拥有了爱情的聪明人其实并没有得到爱,也不知道什么是爱。

阿甘正传美国文化 篇7

一、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性

(一)价值观的差异

民族价值观来自于民族文化长久的历史沉淀[2],它随着社会意识不断发展,与民族信仰和民族宗教密不可分。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审美和道德伦理观中都存在差异性。如我国奉行集体主义,即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是实现个人价值,我们不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但西方文化却与我们相反,他们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在于他是否获得self-perfection或self-integrity,在《牛津字典》里以self为合成的词有近490条,可见西方人十分注重self。

(二)民族风俗的差异

风俗习惯包含了十分广泛的文化因素,对风俗文化的不了解容易造成对翻译现象的不理解。如了解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拜天地”容易被误翻译成“refuse to bow to heaven and earth”也容易让英国的读者摸不着头脑,若了解中国这一习俗的则可以翻译成“refuse to go through with the wedding ceremony”, 减去了意向,表达的意思也简洁明了。

(三)地域文化的差异

地域指的是不同地方的人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中国属于亚欧大陆,欧洲的一些国家属于大陆西部,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两个国家对“东风”和“西风”的理解截然不同。在中国东风象征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是温暖和煦的,在英文中,恰好相反,西风才是迎来万物复苏的春天。诗人雪莱的《西风颂》用西风比喻革命风暴到来,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乐观态度。

(四)历史背景的差异

历史背景包含了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等因素,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形成了文化间的差异。在汉语言文化和英语文化间由于历史文化存在差异,形成的社会准则也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形成了很多有特定含义的成语如 :为虎作伥、东施效颦、守株待兔等 ;而英语中很多习语和典故来自于希腊文化,如达摩利斯之剑、斯芬克斯之谜等。

(五)思维方式的差异

在两个民族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如中国人在被人表扬的时候,总是谦虚的采取否定的态度,西方国家则会坦然地对别人的赞美表示感谢。

二、字幕翻译的重要性

字幕的翻译要考虑到技术性和语境。技术指的是字幕翻译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语境就是电影的主题风格和视觉语境。在空间角度上来说,荧幕上的字幕不能多于两行,不超过33个字符,特殊情况可以放宽到40个,且字幕停留时间在2秒到7秒之间。这就要求字幕的翻译必须简明扼要,让观众一目了然的同时又不能影响观众的视觉享受,因此字幕翻译有很大的挑战性。

三、中西方文化差异视角下字幕翻译的策略

( 一 ) 采用浓缩法,方便观众理解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受制约的翻译,需要翻译者对观众的信息接受能力进行准确的判断,在不影响观众对电影理解的基础上,对一些无关紧要的语言进行删减,增加翻译语言的关联性。常见的浓缩法为压缩法和省略法。

1. 压缩法

如《阿甘正传》里,阿甘在部队组枪受到了表扬,训练官对阿甘说的一句话“if it wasn’t a waste of a fine enlisted man, I’d recommend you for O.C.S,Private Gump. 翻译成 :“如果不是要浪费一个当兵的料子,我真想推荐你考军校。”O.C.S是美国陆军候补学校的缩写,这里为了方便观众理解翻译为军校。

2. 省略法

有些时候由于每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造成有些字幕的不可译性,在翻译中在不影响观众理解影片的基础上,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文化信息给予适当的省略,反而有助于观众更好的欣赏。再以《阿甘正传》为例“tell me what,Gillgan. the day you are a shrimp-boat captain, I will come and be your fist mate. 翻译成 :“傻大副,你若是当捕虾船长,我就当你的大副”。Gillgan是喜剧电视里一个有些傻气的大副,翻译中为了方便观众的理解,省去了人名。再如“She lived in a house that was as old as Alabama.”翻译成 :“她住的房子十分老旧。”Alabama在1702曾为法国的殖民地,“as old as Alabama”通常用来形容东西的古老,要向观众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会显得篇幅过于冗长,因此译者干脆不译,反而有助于观众的理解。

(二)利用归化法保留句子的原汁原味

归化法的主要目的是要求译者从读者的角度出发,用读者习惯的方式进行表达,同时也要符合原文人物的语境。电影属于老少皆宜的新生作品,为了拉近同观众之间的距离,可采用归化法。再以《阿甘正传》为例,阿甘的母亲将他们的住所改成了旅馆,为一些旅人提供食宿,里面有这样一句台词“folks living out of their suitcases and hat cases, and sample cases”. 翻译成 :“家里总有人进进出出的,那些出差的、卖帽子的和推销员”。如果按字面意思直译为“那些整天提着行李箱、帽子箱、样本箱过生活的人”,观众会感到莫名其妙,folks living out of their suitcases是一句美式的俚语,合理的翻译应该为 :“屋子里进进出出的是那些出差的、买帽子的和推销员”。

(三)采用直译加注法保留与原文的相似性

该方法可以令字幕在表达上简介自然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与原文的相似性,如“Coons are trying to get into school.”翻译成 :“狗熊(黑人)想进校念书”。Coons原本指的是黑人的动物,如果直接翻译成狗熊可能会让观众感到一头雾水,翻译成黑人又让原本的殖民文化消失干净,所以在直译的基础上加上注解,既可以保留原文色彩,同时也便于观众理解。

(四)运用一定的创造力进行翻译

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转换工作,有时候要敢于抛开原句的形式和内容,以整体情节为主,另起炉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有文学家指出翻译是一种“创造性叛逆”,因为它没有参照物,同时还给原有作品塑造一个崭新的面貌,让它能与更多观众进行交流。如《阿甘正传》英文名称为《Forrest Gump》,在中文里保留了“甘”的发音,就正好符合中国人对传记的理解和思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中西方文化间存在的差异会给字幕翻译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要敢于正视这种影响,积极探索字幕翻译策略和艺术,将这种影响减小到最小,从而将最优化的字幕翻译献给观众,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效果。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今天,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从电影中我们发现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很多差异,这些差异给字幕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试图以《阿甘正传》为例,通过一些字幕翻译的实际案例,从文化差异视角探讨电影字幕翻译艺术。

阿甘正传美国文化 篇8

“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ing to do.(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是什么口味)”

他有点迟钝,他的腿还在少年时期有点缺陷,他甚至对一些问题异于常人的认真和执着,他唯一的朋友就是珍妮。由于穿着机械的脚撑,他成为同学们嘲笑的对象,珍妮的一句:“跑,福利斯,跑!”让他执着的以最快的速度跑下去。他就这样跑进了大学,跑进了橄榄球队,成为了一名橄榄球明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他对待事情的那种特有的认真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其在参加越南战争时,从战火纷飞因救出了众多战友而受到约翰逊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在医院养伤期间,他由于精湛的兵乓球技巧而被选中到中国参赛。出院后,他为了完成好友布巴的遗愿,同丹中尉一起做起了捕虾的行当,最后赚了笔大钱。

(二)阿甘身上隐藏的文化内涵

爱默生说过:“我们生活在表象中,生活的真正艺术是在这些表象上顺利地滑行······完成每个瞬间,在路上迈出的每一步中寻找旅途的终点站,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这就是智者的行为。”阿甘身上乐观向上、坚持不懈、待人诚恳的精神是百年来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的浓缩。

我们不难发现,从阿甘的少年——青年——中年,这其中贯穿着他成长的十多年,都是以美国的发展为依托的。他的名字根据美国最早恐怖组织3K党的领头人来取的,肯尼迪总统的遇刺、中美乒乓外交、反战运动、水门事件等都是当时美国社会发展的大事记。从阿甘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灵魂的纯真和对生活的热爱,我们也能看到美国在这一时间段的社会变迁,为了解影片做了更加细致的装饰。

二、珍妮

(一)垮掉的一代

“You got to put the past behind you before you can move on.(你只有忘记以往的事情,才能够继续前进)”

珍妮的一生是与自身悲惨命运作斗争,从而获得重生的一生。她的经历同美国时代发展的特点相一致。珍妮从小受到父亲的虐待,她的心里逐渐产生一种叛逆和对男权的反感,以致于她后来在酒吧当脱衣歌手甚至放纵自己吸食毒品、滥交。越战结束,反战、反男权运动兴起,珍妮又加入其中,这实际上与她童年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反男权实际就是反对父权,是她压抑在内心许久的一种宣泄。可以说珍妮的前半生都走在歧路上。为了实现唱歌的梦想而到脱衣酒吧,选择反战领袖作为男友,却总是受其暴打。她对男人有着“双重人格”的选择,她依赖男人,从事只有男人才会捧场的职业,靠他们的金钱来满足自己的生活所需,对男友的打骂一向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同时,她又憎恨男人,参加反男权运动,把自己的父亲送进监狱。她渴望得到幸福,却又逃避阿甘能够提供给她的那种安全感。她想要自杀却最终放弃,她选择回到阿甘身边来得到短暂的安宁,但仅与阿甘相聚一天便匆匆离开,当出租车死机问她为什么选择逃避?她平静的回答:“我并没有逃避。”她只是去寻找一种新的生活,一个新的开始。她独自抚养她和阿甘的孩子,剪掉了一头桀骜不驯的金色长发,她住在一个能避风挡雨算作是家的房子里,她有井井有条的生活规律。这些都表明,珍妮同新生的美国一样,抛弃了过去的阴霾,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并多姿多彩。

(二)“珍妮”与60年代

珍妮这一形象在影片中完全与阿甘相反,她集所有美国社会的阴暗为一身,她被塑造成一个吸食毒品的瘾君子、滥交的随便女人、反战主义者和有艾滋病毒的单身母亲。她代表了美国60年代的堕落和盲目,青年人的激进,不愿踏实干事,是人们普遍认为的反主流文化的典型代表。

三、涅槃的战士——丹中尉

“You have to do the best with what God gave you.(你要凭着上帝所给予的做到最好)”

想到丹中尉,更多的是对其人格的钦佩和赞赏。他是一名热血、极具责任感的中尉,在越战中他失去了双腿。他怨恨阿甘将他救出,他认为他应该同众多战友一起,带着荣耀牺牲,而不是如废人般苟延残喘。他两次不辞而别,又两次突然出现。在养伤期间,看到阿甘的日益康复,看到他生活的有滋有味,他强烈的自尊心不允许他再待下去,他选择了离开,而再次出现时他显得更加落寞。满脸蓬松的络腮胡子,破烂不修边幅的衣服,与阿甘接受记者采访,穿着得体讲究形成鲜明对比。他沉溺于酗酒和嫖妓来填补他内心对生活的欲望和空虚,他嘲笑阿甘是个傻子,但当有人骂阿甘“弱智”的时候,他异常的愤怒。对他来说,阿甘代表的是他曾经想要的所有,坚毅的品格、勇敢、成功和荣耀,他不允许别人随意侮辱。

阿甘同丹中尉一起从事捕虾工作,丹中尉凭其以前作战中练就的指挥才能和遇事处变不惊的判断力,使捕虾船脱离了困境,并赚了大钱。对他而言,指挥着船只脱离险境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他放佛又找到了对生活的新的感觉。夕阳的余晖中,他用双手撑着上半身坐在船边,用平淡又哽咽的声音说:“阿甘,我从来没有对你说过谢谢。”随后他跳入水中,潇洒的离开。自始至终他都没有说出那句谢谢,或许在他心里,有更加深刻的情感和感慨,是一句谢谢无法完全涵盖的。丹中尉的再次出现,是在阿甘与珍妮的婚礼上,美国人总喜欢“皆大欢喜”的故事发展,此时的丹中尉就如同大家希望的那样,又焕发着以前的那种神采,装上了假肢,虽然行动依然不便,却已无碍他还有一颗坚强的心。他就像涅槃的战士,为自己不幸的命运创造传奇。

上一篇:政协纪念建国60周年征文:政协永远是家下一篇: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沿革及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