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2024-10-26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通用15篇)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篇1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这个学期,我们班开展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调查研究》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几个对中秋节特别感兴趣,所以成立了一个小组,选择了研究子课题《瑞安民间中秋节习俗的调查研究》。经过大半个学期的调查研究,我们查找收集了许多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对瑞安民间中秋节的习俗有了许多了解,现在,我们的调查研究活动即将结束,经我们组里成员的讨论,我们将调查研究的过程和自己的收获总结如下。

组长:陈天乐;副组长:陈彤瑶;组员:缪群翔、蔡亚兴、郭舒怡、缪镇远、吴奕墨、虞舒雯、王彦超、郑林亦心、李深涵、黄瑞荣、谢尚栋

了解中秋节起源;了解各族中秋节的习俗;了解中秋节饮食习俗;了解人们在中秋节期间还进行哪些其他活动;了解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和传说故事。

第三周到第五周:确定研究子课题,确定小组人员;明确小组分工、商量研究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根据研究内容组成研究小小组,确立小组长。

第六周到第十一周:根据研究内容分头进行研究;小组定期开展研究情况交流;小小组分头自查资料,分析不足之处,再继续研究。

第十二周到第十五周:各小小组整理资料;组员写研究活动的心得体会;各小组长写研究报告;小组在组内交流(每人都发言)。

第十六周:写小组研究报告。

我们小组通过上网,上图书馆、书店看有关书籍、问家长老师以及有经验的老人等方式进行研究,收集相关资料,实践中,我们还用照相机记录了我们部分研究活动内容。

经过我们组成员上网、上阅览室上书店查阅课外书,了解到了有关中秋节的起源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有人则认为,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至明清时,中秋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成了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唐代,宋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但人们最主要的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唐代,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吃着月饼,共同赏月叙谈。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现在的中秋节被各种月饼填满了。月饼越做越好,包装越来越豪华,月饼的种类越来越多。节日前夕,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月饼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增添了不少节日的气氛。

中秋节这一天,妈妈和我拎着月饼早早来到了外婆家。晚饭时分,外婆外公在家里摆开八仙桌,接着在桌上面放置了十只高盘,分别盛放花生,柚、五味香糕,绿豆糕,杏仁酥、苹果、桔、梨等果品。听外婆说有的家庭还将收藏的古玩、花卉、盆景、玲珑奇巧的玩具摆放出来,俗称“小摆设”。瑞安城关中秋节小摆设在温州是出了名的呢。此外“炒粉干” “吃番鸭”“吃芋头”也是咱瑞安人过中秋的传统习俗呢。可是现在,大家不兴吃这些东西了,而是喜欢摆一桌酒席,大家聚一聚。

不一会儿,大家都放下了手头的事情赶来了,家里变得好热闹。一家人围在一起,一边吃着外婆准备的丰盛的酒肴,品尝着精美的月饼,一边说说笑笑,其乐融融。只是遗憾的是这天是阴天,没有月亮,否则,那“分外明”的中秋圆月,一定会给我们的聚会增添许多诗情画意。

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如了解了中秋节的起源,知道了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个传统节日,又称“八月节”“团圆节”“拜月节”“月夕”等等,还知道了中国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的中秋节习俗。此外,我还收集了不少中秋节的传说和诗词,发现古代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对月” 独酌,写下许多不朽的诗篇,如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月下独酌》《关山月》,王建的

《十五夜望月》,苏轼的《中秋月》等。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还提高了我们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同时还提高了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中秋节风俗调查报告 篇2

中秋节临近,又是一个国人表达感恩情感的日子。数字100市场研究公司近期完成了一份关于礼品消费的调研,希望在下一波的中秋营销中,能够给企业的产品开发和定制带来一些帮助,也让送礼的人脱离月饼的千篇一律,送出更多的创意。

调查范围: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武汉、长沙

调查方法:在线调查

样本量:个人消费者500样本

送礼的四大时机和四大节日

中国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家,礼尚往来是中国人的传统,数据表明,中国人送礼的四大时机是看望长辈、逢年过节、亲朋生日和情侣之间,这些都是企业在礼品定制可以精准切入的送礼时机。(图1)

具体到逢年过节,春节、中秋节、情人节、圣诞节送礼的比例都超过50%,是中国送礼的四大节日。其中春节送礼比例最高,达到91%;中秋节紧随其后,达到68%。对于企业来说,开发针对这四个节日的定制礼品或礼品装具有较大的市场机会。(图2)

特色创意礼品有很大潜力

月饼是中秋节最常选择的礼品,但有中秋特色的创意礼品也有很大的市场,包括有创意的中高档礼品,实用的物品也有一定比例的人选择,这给中秋送礼的方式带来了很多可能性和想象空间。中秋礼品市场也不再是月饼的天下,企业可以只要有创意,都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中秋节日获得自己的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利用中秋节日,给自己的产品赋予中秋故事和创意特色,完全有可能在礼品市场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图3)

什么是好的中秋礼品?

——实用、创意、高品质

从消费者对中秋礼品的需求和期望看,月饼仅仅在高品质方面能够得到满足,在实用和创意方面则表现的较弱,特别是实用性。这就给中秋礼品市场留下了很大的空白机会,什么样的礼品能够同时满足消费者对实用、创意、高品质的需求,同时能够具有一些中秋节日的特色和文化,就具有取代月饼成为中秋礼品新宠的机会。(图4)

“网络+直销”是礼品销售的新方式

据说,微信名人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准备开始卖月饼了。

虽然是一种互联网思维的试水,但从我们的调查分析看,我们比较看好这种营销方式,虽然他的本意并不是卖月饼。首先,这种方式很有创意,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其次,罗胖的个人品牌对产品的品质会有加分,同时这样私人定制的产品精美性并不会落后于其他产品;再次,月饼的销售渠道很符合消费者期望,网络购物和直销(虽然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直销)。

从数据可以看到,百货商场和超市虽然比较坚挺成为购买礼品的主要渠道,但从消费者的期望来看,他们更倾向于在网络和专业礼品店购买。因此,在今年的中秋节,企业们可以大胆地尝试网络营销,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粉丝营销来推广自己的礼品产品。(图5)

启示

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企业的产品能够符合中秋或其他节庆的氛围,都可以在礼品市场中加大投入,像加多宝、六个核桃、QQ星等产品,礼品消费都是其重要的收入贡献来源,但这些产品都有进一步在中秋市场更有作为的机会。如何提升产品的中秋创意、品质感是类似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会。同时,在销售渠道上,如何做到创新,也是自我突破的挑战之一。

2014年的中秋,我们会看到什么?依然是奇葩月饼独霸天下?亦或是不同创意的百花齐放?是传统商场超市继续独孤求败?亦或是网络营销的百花争鸣?拭目以待。

编辑:思旋jiangbao2006@163.com

中秋节风俗作文 篇3

在我国,一年之中与岁时有关的节日非常多,而中秋节是人们最喜欢的节日之一,也是最富有诗意的节日。中秋节还有八月半、团圆节、月夕待一些别名。因为中秋节在八月十五,正是八月二分之一,俗称“八月半”。因为中秋节人们有邀请亲朋好友夜饮玩月的习俗,又有媳妇归省至此日必还家的俗规,且以圆月为象征,称中秋为团圆节。又因为传说唐明皇在这一天夜游月宫,便称中秋为月夕。至于什么时候才开始有中秋节,文献上找不出答案。古时专门记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中唯独没有关于中秋的记事。就连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中也不见关于“中秋节”的文字。

关于中秋节的来由,前人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中秋与秋社有关。周云锦、何湘妃合撰的《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中说:“或许是因为我国是个农业国家,家事和季节有很大的关系,古人在播种的时候,就祀土地神祈求丰收,而在收成时也祀土地神报告丰收,答谢神祗的护佑。前者叫做春祈,后者叫做秋报。八月十五是稻子成熟的季节,这一天各家拜的也是土地,很可能中秋节,就是秋报的遗俗,经过后人踵事增华而渐渐盛大起来。”另一种说法认为中秋与古代的祭月风俗有关。今人徐杰舜、陈顺宣合著的《中国的风俗》一书中说:“中秋节的起源可能与古代对月的原始信仰有联系。我国古代神话中有女娲捧月的故事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礼记·祭法》中就有夜明,祭月也的记述。秦汉之前的礼仪中,就已经有秋分之夜,天子到国都西郊月坛祭月的规定,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场所。从唐诗写中秋的诗中,已看到当时已经把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了。到宋朝,节日活动已很盛大,南宋时杭州因为中秋赏月,此夜天街买卖,直到五鼓,玩月游人, 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中秋节风俗习惯 篇4

灯谜妙趣

制作灯谜的方法

吃月饼 吃月饼

燃灯 燃灯

月谜 诗情画意说“月谜”玩兔儿爷 玩兔儿爷

月亮中的兔子与民俗

祭月赏月 玩月

中秋祭月赏月的习俗

各 地习俗

北京 老北京的中秋习俗 长安一片月(一)

长安一片月(二)

浙江 观潮

八月十五洗井节

江西婺源 江西婺源堆宝塔潮汕 潮汕中秋风俗

云南傣族 傣族的拜月

湖南侗族 侗族的偷月亮菜台湾高山族 高山族的托球舞广州 广州的树中秋

晋江 晋江的烧塔仔

曼谷华人 曼谷华人中秋夜改风俗苗族 苗族的跳月

宁波 宁波人为啥八月十六度中秋 嵊泗八月十六民族大观厦门 厦门中秋风俗

中秋节的风俗作文 篇5

拜月,也称祭月、礼月和供月,是一种礼拜月亮的信仰风俗。作为中秋节俗的拜月活动大体形成于唐代,但秋夕礼月则是古之有之。秋夕礼月即是在秋分的晚上祭月。民间信仰以月为月神,称月神、月姑、月亮姑娘。道教尊称月神为“太阴星君”,其圣号全称为“月府结磷皇君妙果素月天尊”,其宫阙为垣下、素曜大宫。农历八月十五为太阴圣诞。是月夜月升时,道教宫观要设坛祭月。

崇拜太阴星君,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 太阴星君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个。传说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后来,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此后,太阴星君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古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太阴星君。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太阴星君祈求团圆。

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风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动,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寻求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永结同心。关于月亮的神话由来已久。

据《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月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文中说帝俊之妻常羲生下了十二个月亮。其实更多的则是关于嫦娥(妲娥)、蟾蜍、白兔、吴刚、桂树的传说。《归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淮南子・览冥训》曰:“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妲娥(羿妻)窃之奔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又据《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月,阴也;蟾蜍阳也,而与兔并,明阴系于阳也。”除了蟾蜍外,又有一兔。据《拟天问》曰:“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可见月中月兔已为当时人们达成共识。后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把酒问月》中就曾吟道:“白兔捣药秋复春,妲娥孤栖与谁邻?”说妲娥与玉兔共栖于月中。到了唐代,又有吴刚伐桂之说。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曰:“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于是月亮在人们的心目中已为神仙境界,中有雄伟的月宫,美丽的嫦娥,可爱的白兔,高大的桂树,英俊的吴刚 。后来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将其与太阳、金星、木星、火星、土星等并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太曜星君” 。封月神为“月府素曜太阴皇君”,俗称“太阴星君”。

在中国民间,至今仍保存了八月十五(中秋节)拜月的风俗。一般以月饼、瓜果、豆腐作为供品,一些地方在祭拜时还要念《太阴经》和《太阳经》,以祈祷月神保佑全家兴旺平安。

民间拜月的方式很多,或者向月亮跪拜,或供月光神杩,还有以木雕月姑为偶像者,但都是把神像供(或挂)在月出的方向,设供案、摆供品,拜祭之。《帝京景物略》、《帝京岁时纪胜》、《梦粱录》等古籍均有拜月风俗的记载。至清代,拜月仍是一项国家祀典。

趣谈美国风俗 篇6

蓝色用于男孩,粉红色用于女孩

Since all babies look alike, boys are usually dressed in blue and girls in pink, simply to identify the sex. In ancient times, girl babies were regarded as inferior to[次于] boy babies, so the color blue, which was believed to have the power to ward off[避开] evil spirits, was reserved for the boys. The color pink was introduced for baby girls in accordance with[按照] a legendary European tradition that suggested girls were born inside a pink rose.

因为所有的婴儿看起来都一样,为了分辨他们的性别,人们通常给男孩穿上蓝色的衣服,给女孩穿上粉红色的衣服。在古代,人们认为女孩的地位比男孩低,所以把能够驱走恶魔的蓝色留给男孩。给女孩穿粉红色衣服则是源于欧洲的一个传说,人们认为女孩出生于粉红色的玫瑰花之中。

Singing Happy Birthday唱生日快乐歌

The original title of the song was “Good Morning to You,”and it was written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by two sisters involved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They composed a song with a simple melody[旋律] and lyrics[歌词] that even a child of three could sing without hesitation[犹豫].

这首歌原来的歌名是《早上好》,是由从事幼儿教育的两姐妹在19世纪晚期创作的。她俩用简单的旋律和歌词创作了这首歌,连三岁小孩都能脱口而出。

Bar Mitzvah犹太男孩成人礼

The bar mitzvah (a Hebrew[希伯来语的] term referring to the ceremony of making one as a son of the commandment[戒律]) occurs on the day after a Jewish boy’s 13 birthday. According to Jewish law, 13 is considered the age of responsibility[责任] for boys. At the bar mitzvah, the boy is required to give the congregation[圣会] a public address to emphasize[强调] his coming of age. The opening line for such a speech is, “oday I am a man.” similar ceremony, the bat mitzvah, marks the passage of a girl to womanhood.

Bar Mitzvah是希伯来语,指的是男孩开始承担宗教义务的仪式。该仪式在犹太男孩13岁生日过后的那一天举行。根据犹太人的法律,13岁被认为是男孩开始承担责任的年纪。在成人仪式上,这个男孩要在圣会上当众发言,强调自己已经成年。这种演说的开场白通常是:“今天我已是一名男人。”相似的成年仪式bat mitzvah标志着一个女孩成为成年女子。

The Sweet Sixteen Party

美好的16岁晚会

Since the number sixteen is said to represent[象征] the midpoint[中点] of the teen years, a weet sixteen“arty has served as a kind of puberty[青春期] initiation rite[仪式], particularly for girls. The expression “sweet sixteen and never been kissed,”lthough perhaps not as true today as in earlier times, is still alive and serves as a theme[主题] for many parties celebrating the teen years.

潮汕的中秋节风俗作文 篇7

八月十五中秋节,有许多有趣的活动,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堆、烧瓦塔、观神。

荡秋千,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的绸花带。

当银盘样的月亮(俗称月娘)升上中天,穿着节日盛装的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这里的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

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向月娘抛出一道道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讶讶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这天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男人在一旁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

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篇8

赏月和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2、民间拜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3、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十里飘香,沁人肺腑,古人赞云:“虽无艳态惊群目,却有清香压九秋”。

4、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中秋节的禁忌事项

1、中秋节禁忌:男不拜月

旧时汉族中秋节的拜月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秋节“惟供月时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师谚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谓月亮属于太阳,而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拜月活动只能女性参加。

2、中秋节禁忌:忌刚刚搬家,又没“闹房”的人赏月

最近刚刚搬家,而搬家后没有“闹房”的人最好不要赏月,或者感觉搬家后自己的身体,运势不好的人,最好谨慎赏月。

3、中秋节禁忌:忌身体弱、体质差的人赏月

中秋节的时候,身体很弱的人不建议去野外赏月,拜月。特别是最近流产过或者刚生育过宝宝的妇女,也不宜赏月,就算在自家阳台也最好不要看月亮。

4、中秋节禁忌:忌失意、运势弱的人赏月

如果最近的运势比较低落,情绪差,比较失意者,比如官场失利,情场不顺,工作不顺心,家庭不顺心,考试考砸,生意亏本的人等,最好不要赏月。

5、中秋节禁忌:忌果饼不圆

送“寒衣”风俗 篇9

据《礼记·月令》记载,农历十月“天子始裘”,“腊先祖”。天子以穿冬衣的仪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经来临,天子率百官到北郊举行迎冬礼,祭祀先人。此时又值秋收完毕,按古代流传下来的礼仪,地方官和乡正都要安慰劳人,允许出猎禽兽,安排饮食,庆祝丰收,更换衣服,准备过冬。《诗经·豳风·七月》即记载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送寒衣的风俗,恰恰融合了换衣与祀祖的古礼,所以至少在汉代时,民间就已形成十月一日秋收尝新、合聚饮食、庆祝农事完毕、上坟祭奠祖先的习俗。

送寒衣见于史籍记载的时间比较晚。但是唐代的文献中已出现“荐衣于陵寝”的记载。《旧唐书·礼仪志》云:“天宝二年八月制,自今已后,每至九月一目,荐衣于陵寝。”《唐大诏令集》云:“天宝二年八月,制曰:袒祀者,所以展诚敬之心;荐新者。所以申霜露之思。自流火届期,商风改律,载深追远,感物增怀。且《诗》著授衣,令存休烷。在于臣子,犹及恩私:恭事园陵,未标典式。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贻范千载,庶展孝思。”顾炎武《日知录》中评价说:“今关中之俗,有所谓送寒衣者,其遗教也。”清人王应奎《柳南续笔》言道:

“唐天宝二年八月,有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之诏。亭林谓关中之俗,有所谓送寒衣者,是其遗教也。而吾乡祭扫,则用十月一日。”

按《唐六典》卷二“吏部郎中员外郎”条及敦煌文书P.2504《天宝令式表》之《假宁令》中均有“十月一日”休假的记载。而“九月一日”却不是法定的节日,其中原因,大概官方与民间祭奠先人、烧送寒衣在时间上存在一个时间差。唐朝官方依据《诗经》中“九月授衣”的古例,诏令九月一日“荐衣于陵寝”;而民间百姓却多在秋收完毕、寒冬来临十分明显的孟冬十月,才给逝去的先人上坟祭奠、焚烧寒衣。随时光流转,相沿成习,“十月一日”成为在民间盛行的节日,其影响越来越大,自然也就慢慢上升为全国的法定假日,在民众的信仰中扎根发芽。

到了宋朝,随着假宁制度的变化,“十月一日”不再是法定的节假日了。《天圣令》之《假宁令》条云:“天祺、天贶、人日、中和节、春秋社、三月上巳、重五、三伏、七夕、九月朔授衣、重阳、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诸大忌日及每旬,并给休假一日。”此《假宁令》中已经没有了“十月一日”,而其中的“九月朔授衣”则是宋朝政府对于官员的赐衣假,其来源也必是根据《诗经》中“九月授衣”的古例。虽然“十月一日”不再是法定的节假日了,但送寒衣风俗却在民间更为广泛地流行起来,大量见之于笔记小说、稗官野史。孟元老撰《东京梦华录》卷八云:“(九月)下旬,即卖冥衣、靴鞋、席帽、衣段,以十月朔日烧献故也。”卷九云:“(十月三日)士庶皆出城飨坟。禁中车马,出道者院及西京朝陵。宗室车马,亦如寒食节。”南宋吴自牧撰《梦粱录》卷六:“士庶以十月节出郊扫松,祭祀坟茔。内庭车马,差宗室南班往攒宫行朝陵礼。”市场上已经有成品寒衣出售,可知烧寒衣已成一时之风俗,如果声势不众,在繁华的东京城内是不会引起作者注意并记载于书中的。另外,可以看到上至宗室,下至黎庶,都参与到送寒衣风俗中来了。甚至在《宣和画谱》中也记载道,燕肃有《送寒衣女图》一幅。

元朝时期,将十月一日祭先上坟称之为“送寒衣节”。熊梦祥《析津志辑佚》记载:“是月,都城自一日之后,时令谓之送寒衣节。祭先上坟,为之扫黄叶。此一月行追远之礼甚厚。虽贫富咸称家丰杀而诚敬。时思风俗,人伦之重者也。”此时期送寒衣的时间不再固定在十月一日这一天,而是在十月一日之后的任何一日,都可称为送寒衣时节。

明人沈榜《宛署杂记》卷十七云:“十月送寒衣:坊民刻板为男女衣状,饰文五色,印以出售,农民竞以是月初一日,鬻去,焚之祖考,名日送寒衣。”据此可知明朝时期已经出现雕版印制的“寒衣”了。既然是雕版印制,一定会有大量“寒衣”生产出来,说明社会上有大量的需求,送寒衣在当时的民众生活中是流传极广,声势极众的。刘侗《帝京景物略》则云:“十月朔日,纸坊剪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日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日送寒衣。”

《帝京岁时纪胜》一书,反映了清代的北京风俗,其中记载十月朔:“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吴景旭《历代诗话》云:“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日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日: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日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随着送寒衣风俗的流传,清代又出现了一种变化了的送寒衣方式,即“烧包袱”。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云:“今则以包袱代之,有寒衣之名,无寒衣之实矣。包袱者,以冥镪封于纸函中,题其姓名行辈,如前所云。”

各地的送寒衣风俗大同而小异,有的地方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甚至有的地方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焚烧得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了,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据民间传说,十月一日为孤魂会,人们在送寒衣时,除给祖先焚烧外,还要烧给无主的孤魂。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奠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虽然是为了避免自己亲人的衣物被别人抢走,而要给无主的孤魂送些衣帛,但是这也是古人感情细腻、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一种体现。

中秋节的风俗和讲解 篇10

在中秋节,中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2、拜月

拜月由祭月而来,中国的拜月仪式从周代起就有,拜月时间是在中秋月出时开始祭祀,中秋拜月,关键是向月神示敬,中秋无月甚至下雨,都可以拜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处,都可以举行,如遇阴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

3、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4、烧塔

烧塔,部分地方又称之为烧塔仔,是南方诸如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在过中秋节时开展的一项民俗活动。

据传烧塔起源于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也有说烧塔之俗,源自元末刘伯温于月饼里藏字条,约以八月十五举火为号,实行武装起义,至今民间流传的“三家养一元,一夜杀完全”的故事,即由此而来。

举火为号传衍至今已成为烧塔民俗,并且多表达“中秋节是丰收的节日,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的含义。

5、祭月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作文 篇11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我一大早和妈妈拎着月饼﹑水果﹑牛奶等去外婆家。外婆家住在航头,那里依山傍水,环境很优美。我一到外婆家,就看见她在厨房里忙前忙后,给我烧了很多美味的佳肴,我们大家吃的津津有味。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观赏月亮,今天的月亮格外的圆,就像一个圆圆的方向盘,我突然想起古人的一句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们一边观赏月亮,一边吃月饼。月饼圆圆的,甜甜的。我们有说有笑,我们的心里也想月饼样甜甜的。

风俗是暴露吗? 篇12

关键词:乡土小说 风俗 暴露 乡愁 以破为立

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由鲁迅首先倡导的乡土文学在小说创作领域内蓬然兴起,成为小说创作的主流。所谓“乡土文学”,根据鲁迅的观点,主要有两方面的特定内涵。一是“乡土文学的作家”多是“侨寓京城”,远离乡土,先前有着乡土农村生活经历的赤子。他们怀着对记忆中的乡土的依恋,不断做着遥远而深沉的故乡梦。所以他们的作品多展现故乡的生活、风土和人情,笼罩着一层浓淡相宜的怀旧的乡愁。二是“乡土文学的作家”在艺术的整体风貌上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钱理群也认为“乡土小说”主要是指:“靠回忆重组来描写故乡农村(包括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1]总的来说,乡土小说必然具备三个基本特征:回忆故乡、隐现着乡愁和展示乡间习俗。乡间习俗的展现在乡土小说中通常经由风俗描写来实现,它也是当时乡土小说描写的主要内容。

乡土小说的作家们大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远离故土,侨居北京。他们在崭新的社会环境中接受了大量的西方新思想,有了自己独特的理性认识。当他们再以全新的理性目光回眸故乡时,他们看到的是满目的愚昧与落后,所以在描写故乡风俗的时候他们通常都是以批判讽刺为基调,寻找这些风俗中落后、愚昧、丑陋的一面,然后进行抽丝剥茧,随即将其赤裸裸地暴露在广大读者的面前。这样的创作手法的目的究竟是不是仅在于对封建愚昧的风俗进行暴露呢?笔者认为不尽然是这样,它是暴露,又不仅仅是暴露,而是在暴露中蕴含着作者浓浓的乡愁。

一、无情地暴露

“民族风格的第一个特点是风俗画——作品所反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事态习俗,也就是历来强调的采风内涵。文学作品要表现社会生活,也要表现社会情绪,离不开富有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世态习俗。”[2]所以,乡土小说家们要表现他们对故乡封建、愚昧和宗法制乡村生活的批判,最佳的着眼点当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风俗描写成了乡土小说作家炙手可热的题材,而“暴露丑恶”也成了风俗描写的第一要务,他们立足于以往的人生经验,结合现代的创作手法,叙述一种独有的乡村风俗,并由此揭露封建主义余孽的罪恶,反映了处于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双重压迫下,农民物质和精神双重贫困的生活面貌,展现了农民的生存状况、婚姻状况、精神状况和命运状况的不幸、悲哀和痛苦。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许杰的《赌徒吉顺》、鲁彦的《黄金》和彭家煌的《怂恿》。

《赌徒吉顺》讲述了吉顺由于好赌欠下一身债务,最终答应把妻子典给别人的故事。许杰细致地描述了吉顺先是拒绝典妻,后来又答应典妻的痛苦、矛盾的心理转变过程,也十分细腻地刻画了吉顺妻子温柔、软弱和被人典当的悲剧命运。作者以此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村在资本主义金钱势力的入侵下,社会心理的某种变化和封建宗法制生活下妇女的悲惨境遇。

《黄金》讲述了陈四桥村的史伯伯家道中落后,陈四桥人的刻薄与冷漠。“你有钱了,他们都来了,对神似的恭敬你;你穷了,他们转过背去,冷笑你,诽谤你,尽力的侮辱你,没有一点人心”[3],陈四桥人这样的性格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农村从钱眼里窥人寡情炎凉的社会世态。小说没有停留在单纯的苦难生活的叙写上,而是深入地开掘了这一社会现实背后的社会心理,并对深埋在国民内心深处的势力、鄙俗等旧习俗进行了有力地鞭打。

《怂恿》讲述了谿镇封建乡绅牛七与冯财主斗法,却将一对老实农民夫妇当做棋子任意摆弄,最终演出一场闹剧的故事。牛七的形象代表了中国农村地痞恶霸的野蛮和凶残,族人只是他倾轧斗法逞威的工具。而政屏娘子则愚昧无知,在族人和丈夫的操纵下,为两头猪寻死觅活,她的形象充分地表现了旧中国女性地位的卑微。这篇讽刺小说通过富有喜剧色彩的情节,表现了封建宗法制度下乡人的愚昧无知,基层统治者的刁钻狡猾、虚伪冷酷,以及人性与兽性交织在一起的乡风恶俗。

乡土小说的作家们通过对故乡陋俗的描写,暴露了封建宗法制乡村的愚昧、冷酷与丑陋,那些乡土风俗就像是精神的枷锁一样钳制在农民的身上,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他们逐渐变得冷漠、市侩和麻木不仁。总的来说,这些风俗描写展现了宗法制乡村农民的不幸和他们所遭受的精神的奴役和创伤。

二、浓浓的乡愁

但是,乡土小说的作家们对乡土风情的描写又不仅仅是为了暴露,他们在文章内外、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他们浓浓的乡愁。这份乡愁不仅包含了对故乡的深沉眷恋,还包含了他们对故乡未来的慎重考虑。也就是说,乡土小说作家对故乡的情感具有双重性:当用“乡下人”的眼光看故乡农村的人和风景时,作家积极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带着无限的眷恋和温情,多描写少年时的天真、快乐,并将其与故乡的自然美景合二为一,浑然天成;而当作者以一个“城里人”的眼光理性地打量芸芸众生,其主观上表现的就是对于封建愚昧的民族文化心理无情地抨击。所以,在他们的作品中,我们总是能感觉到他们那浓浓的乡愁。

(一)温情的眷恋

乡土小说的三大特点之一——“回忆故乡”的形成,是因为乡土小说作家大都是远离故土,侨居北京。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们怀揣梦想,来到北京。但是北京在古代多是政治文化的中心,思想统治程度比较高,人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完全清除封建思想的遗毒。而刚刚脱离农村来到城市的乡土小说家们,在他们的眼里就只是“乡巴佬”或者是“下等人”。乡土小说家们只能用对梦想的热情来抵抗人世的冷漠,但是,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他们还是会想起那生他养他的故乡。他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后来身份、地位和生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他们却始终魂系乡土,他们在心灵深处都无法割舍与乡土乡亲的天然联系,都无法磨灭那纯朴真挚的农村生活回忆。endprint

在长期的侨居生活中,他们不得不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尤其是看到了大都市在资本主义金钱势力的侵入下,到处都是金钱至上、纸醉金迷,人们为了虚荣和名利趋炎附势,投机钻营,处处都充斥着尔虞我诈和人情冷漠,他们不禁想寻找一个纯朴、自由的精神家园。故乡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自然成了他们最佳的归处,因为那里充满了亲人的温情和童年的欢乐,这种寻求慰藉的心情直接引发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正如严家炎所说的:“乡土文学在乡下是写不出来的,它往往是作者来到城市后的产物。……对城市生活的厌倦与格格不入,也会引发、加深乡土之情,极易造成对乡村生活的反顾,导引作者去写乡土小说。”[4]离开故乡时间已经久远,一些细枝末节已经逐渐模糊,但是在记忆中沉淀最深的总是那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风习俗,他们就借着对这些习俗的描写,深深地思念着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

(二)灵魂的期盼

当乡土小说的作家们抱着寻求理想家园的信念回眸故乡时,他们看到了一个满目疮痍的宗法制农村。看着曾经最亲近的乡亲们在堕落的边缘无知地生活着,他们的内心在无声地流泪。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爱之深,责之切,乡土小说的作家们就是以这样深沉的爱,站在历史的高度,撕裂故乡的伤口,使一切的丑陋与肮脏瞬间无所遁形,赤裸裸地暴露于阳光之下,然后进行无情地讽刺和鞭挞。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6]估计他们也是在这种为人父母的感情基础上,为了故乡的长远发展,对故乡的旧思想、旧风俗进行无情的暴露,直指其存在的社会根源——宗法制生活,他们希望以此引起疗救者的注意,同时更渴望唤醒沉睡的乡亲们,正视现在的生活,打破旧体质、旧思想的统治,除去封建的遗毒,建立全新的、独立自主的新农村,开始全新的生活。以破为立的决绝渗透在小说的字里行间,甚至可以说,小说的每一个字都渗透着作者灵魂的企盼。

(三)因为软弱,所以暴露

光怪陆离的城市生活与愚昧无知的乡土风俗的压抑使得乡土小说家们在精神归属上困惑不堪,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形成的理性观念与长期侨居他乡的乡恋情结使得乡土小说家们在心灵选择上徘徊不定。他们在不安、孤寂、困惑、理性中游移慌乱,他们找不到精神的依靠,也找不到心灵的港湾,此时的他们非常的软弱,就像失去水源的鱼儿,在干涸的滩涂上艰难地挣扎,又像娇小的刺猬,不能改变外面的世界,只能竖起坚硬的刀枪,保护那柔弱的心房。弗洛伊德认为,文学是被压抑的欲望,文学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些在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欲望。[7]乡土小说的作家们就像是自我防卫的刺猬一样,不能从政策制度上决策乡亲们的生活,他们就以笔代枪,在小说中尽情地挥洒他们的雄才伟略,破旧立新,帮助乡亲们正视生活,改善生活,也为自己找到灵魂憩息的家园。

乡土小说家们对故乡陋俗进行了大胆暴露,但是暴露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一种手段,是作者们为了抒发浓郁的思乡情结,呼吁社会关注,引导乡亲们破旧立新的有力举措,也是作者寻求精神家园的必经之途。他们从探讨人生的要义,追求生活的真理这个原点出发,逐步地把眼光转向生活实际,关心最下层的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尤其是对极具地方特色的风俗描写,去再现乡村农民的真容,带有浓郁的泥滋味和土气息,也使我们看到了作者那凛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如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唐弢.西方影响与民族风格[J].文艺研究,1982,(2).

[3]刘绍棠,宋志明编.中国乡土文学大系.[Z].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1996.

[4]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

[5]艾青著,李怡编.艾青作品新编[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6]刘向著,缪文远编.战国策[M].中华书局,2006.

[7]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潮汕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篇13

拜月娘

潮汕人称中秋为八月半,拜月为拜月娘,月属阴,叫太阴娘,民间管叫月娘,民间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拜月者一般为女人和小孩,拜月一般都在露天场所,吃过晚饭后,妇女们便换上新衣,带领孩子们安好香案,摆上供品,等候月亮升起。人们就将这些当令物产和月饼、糕点、水果、茶酒等奉献给月娘,求月娘保号全家平平安安,家庭和顺,姿娘嫁好安,奴仔读书读欠欠!拜月娘的时候,记得要向月娘许下心愿。

游月娘

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材蔑,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满月。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深巷中。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烧瓦塔 燃烟堆

除了拜月娘,有的农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由富有经验的大人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一丈余,塔围一人不能合抱,下面还留出塔门,只是上面没有造塔刹。然后把各家各户派来的稻草柴片都填在里面,等祭完月娘时,就将塔内的东西引燃。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柴块分别在村里较为空旷的场地上堆成堆,拜月结束后点燃,火焰冲天。

中秋节祝福问候语

1、月饼甜甜,直甜到人的心底;月儿圆圆,照亮每一张笑脸;美酒飘香,记录欢庆的瞬间;祝福多多,幸福时刻,愿你中秋节快乐,生活像今天的月亮一样圆满!

2、丹桂飘香中秋到,花好月圆心情妙;合家欢乐大团圆,其乐融融聚一堂;品茶赏花乐无穷,遐想无穷人陶醉;举杯望月心欢喜,欢歌笑语乐逍遥;吃口月饼福运长,送份祝福情谊浓;祝愿你中秋快乐,幸福如意笑开颜!

3、如果苍天给我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祝父母有健康的身体、第二个愿望祝父母有乐观的心态、第三个愿望是美满幸福地生活。祝父母亲中秋节快乐!

4、中秋之夜月亮之上,思念亲情泪水流淌:生活艰难背井离乡,亲情亲人留在家乡。亲爱的爸爸妈妈,每逢佳节倍思亲,儿在异乡祝福:中秋佳节平安幸福!

5、八月十五不送礼,发条短信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中秋快乐!

6、幸福,是一种发自心底的给予,我给不起一个太阳,给不起一片蓝天,但我可以给你一抹微笑,送你一个祝福;明天中秋,祝你节日快乐,一生幸福!

7、中秋佳节,轻轻送上我的祝福,道一声我心中的`感谢,感谢你曾经付出的辛酸苦累,合作的路上我们好好总结,共同迎接我们的美好明天,祝你中秋快乐。

8、中秋佳节即将来临,送你一尊白观音,愿你清静无染;送你一尊红文殊,愿你照彻法界;送你一尊黄财神,愿你妙手金银;送你一尊黑护法,愿你金刚摧魔。

9、琼楼玉宇,高处不再寒;霓裳羽衣,乘风舞翩跹;嫦娥玉兔,送福到人间;吴刚捧酒,陶醉如蜜甜;桂花飘香,芬芳满心间;花好月圆,祝福到身边:中秋佳节,愿你日子美,快乐好运永相伴。

10、佛曰:中秋到了,要善良,要学会待人好,尤其是现在给你发短信的这个人!要经常请他吃饭!特别是中秋节!要把你身上所有罪恶的钱都给他!善哉!善哉!

11、每年中秋夜见明,又是中秋又是圆。穿越灯笼快乐夜,祝君健康永团圆!

12、中秋节短信:仲秋佳节 欲与君团圆,独守空楼月圆人难圆。妾思君意缱绻,妾盼君心焦灼,祈君早日归共补月缺庆婵娟!

13、中秋到了,月儿圆了,一群猴子捞月去。一只小猴在偷懒,拿着手机看短信。一会从下往上捞,一会从上往下捞。中秋快乐哦!

14、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丝丝顾虑。释放所有的压力,感受难得的情趣。中秋节来了,给心灵一把靠椅,给忙碌一丝喘息,给自己一抹笑意。祝你中秋假期满心欢喜!

15、一塘荷叶一丝藕,一片心海一叶舟;一扇芭蕉一点愁,一杯淡酒一朋友;一句祝福一挥手,一盘水果一轮月;一声叮咛一问候;祝中秋节快乐!

16、月亮的中秋,你是否感觉到了我的爱,为黄总准备了中秋节的月饼,甘甜的果汁,今年的中秋,你能陪我一起过吗?中秋快乐!

17、十五的月亮圆,口中的月饼甜,短信的祝福缠绵绵。中秋佳节,愿所有的祝福与问候伴着你一年又一年。中秋快乐哦!

18、明月挂空中,中秋喜相逢;佳肴对美酒,团圆喜盈盈,快意聚心头,欣慰露笑容。彩信无限情,祝福在其中,好运永相随,婵娟千里共,幸福伴一生,祝您中秋快乐!

19、亲,中秋节到了,别减肥了,多吃点月饼吧!你没人要不是因为你胖,到底为什么其实你懂~~中秋快乐!

20、秋风吹,斜阳照,菊花朵朵对你笑;月儿圆,月饼甜,短信祝福送祝愿。愿你幸福甜蜜乐无边!健康平安到永远!中秋快乐!

21、送您一篮水果愿您萍安富贵,橘详如意,梨想成真,杏福快乐,心得体会柿事顺利,核家欢乐,莓有烦恼,甜如甘蔗,幸运如葡萄!中秋快乐!

22、八月中秋不送礼,发条信息祝福你,健康快乐长伴你,好运和你不分离,还有让我告诉你,财神已经跟随你。中秋快乐!

23、圆月挂在天上,温馨照在地上,真诚寄在微信上,感情放在心上,祝福写在手机上,吉祥围绕你身上,好运缠在你脚上,幸福飘在你头上。中秋祝你永向上!

24、祝你中秋佳节快乐,月圆人圆事事圆满!

25、食月饼,赏婵娟,合家欢乐庆团圆;月皎洁,风翩跹,幸福快乐满心田;秋虫鸣,情缱绻,微信祝您中秋节快乐美满。

26、悄悄为你降临的,是好运;静静为你开放的,是开心;默默为你祝愿的,是幸福;深深为你祈祷的,是平安;提前祝你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的作文 篇14

到了舅舅家,家里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亲戚,真是热闹非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聊着身边的趣事,好不开心。而我和妹妹则钻进了属于我们的私密空间,玩起了属于我们小朋友的游戏。突然,一股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把我和妹妹吸引到餐厅。哇塞!菜真丰富啊,有鱼,有虾,还有红烧肉......都是我喜欢吃的啊!舅妈笑逐颜开的招呼着大家,而舅舅则高兴的喊道:“大家快入座!”这可就把我和妹妹高兴坏了,因为我们的肚子早被小馋虫折磨的“咕咕”直叫了。大家觥筹交错,举杯畅饮,好不快活!

吃完午饭,我和妹妹又在躲进我们的空间,一边玩,一边等待夜晚的到来,等待明月的升起。

全球十大奇异节日风俗 篇15

节日时间:6月

这个节日也是蒙古国的国庆,也可以称做“男人的比赛”。它承袭于古蒙古人骁勇善战的传统,设置了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三个项目,同时也包含其它节日庆祝方式。节日期间,远道而来的游客可以住宿在当地牧人的帐篷屋内。

二、圣周(类似于复活节)(Semana Santa), 危地马拉

节日时间:复活节前一周

这是中美洲最刺激的节日之一,如果想了解危地马拉,来参加这个节日就行了。该节日持续7天,融合了天主教和地方玛雅传统文化特征。节日高峰期持续三天,在这三天内人们不睡觉,举着一个耶稣圣像游行。当然,这个节日也是很危险的,据新闻报道,有一年节日期间死亡人数达到了89人。

三、战车节(Chariot festival),印度

节日时间:7月1日

战车节是印度最隆重的节日了。节日期间,数不清的节日爱好者聚集到普里市的大道上拖拉一辆巨型“战车”。这时,空气中就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金属锣的叮当声,贝壳的呜呜声,喇叭声和圣人的歌声。所有的色彩和所有的声音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四、亡灵节(Day of the Dead), 墨西哥

节日时间:10月31日开始,11月1日是“幼灵”节,2日是“成灵”节

这是在墨西哥最让人难忘的以死亡为主题的节日,主要在墨西哥的殖民地城市瓦哈卡举办。虽然节日表面上看起来有点阴郁,但是参加节日的人们通常都很开心,甚至载歌载舞。节日强调的是庆祝死亡这个主题,同时表达对死去生命的一种尊敬和拜祭。人们用食品拜祭,在公墓里弹奏音乐,或者写“骷髅诗”相互取笑,此时公墓会变成集会场所。报纸上也会有相关的骷髅漫画。像西方万圣节的南瓜一样,亡灵节也有自己的代表物品,那就是骷髅。

五、申杜尔山口马球节 (Shandur polo tournament), 巴基斯坦

节日时间:7月

巴基斯坦北部的申杜尔山口马球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马球场,其高度超过海平面3350米。除了海拔高外,此马球节延续了800多年前的古老比赛规则,这个节日吸引了全世界大批游客。

六、藏历新年(Losar Tibetan New Year),中国

节日时间:藏历正月初一

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天早上,头戴黄帽的喇嘛们要做一场象征性的仪式,之后,人们或游行或放烟花,意在驱逐刚过去的一年里的恶魔。

七、京都艺妓节 (Kyoto Geisha Festival), 日本

节日时间:每年5月

这个节日始于1872年,是日本最著名的艺妓舞会之一。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当地居民都会到这里一睹斗町地区艺妓的优雅姿态。舞会的舞台搭建在Kamo-gawa河畔,100多年来已经吸引了包括卓别林和简·科克托在内的众多游客。

八、 卡尔加里牛仔节 (Calgary Stampede), 加拿大

节日时间:每年7月第一个星期五开始,历时10天

这个节日有号称世界最盛大的户外表演,同时也是西班牙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庆典。节日期间会举行国际公认的牛仔竞技比赛,同时也举办一系列舞台表演和音乐会,以及各种各样的比赛,比如农产品竞赛,篷马车运动(选手在公园内,必须控制马车在场内来回转八次,并保持在自己的跑道内)等。

九、比卡内尔骆驼节 (Pushkar Camel Festival),印度

节日时间:每年11月

这个节日的主角完全是骆驼,每年的这个时候从印度乡村赶来的人们蜂拥至此参加这个骆驼盛会。节日的前半部分主要是骆驼的交易会,骆驼主人们把自己的骆驼打扮得很漂亮,期望在交易的时候获得一个好价钱。除了牲畜交易,还有宗教庆典以及各种与骆驼有关的项目,比如骆驼赛跑,骆驼舞蹈,骆驼毛修剪等。

十、太阳节 (Inti Raymi), 秘鲁

节日时间:6月24日起一周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职场:学历和经验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