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2024-05-25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精选11篇)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篇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晋城四中 王 芳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晋城四中的化学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燃烧与灭火》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背景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和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中的位置】:课标的一级主题“科学探究”下的二级主题“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中要求完成“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二级主题“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要求“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的内容。本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是对化学变化的继承、丰富和完善。本节教材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等知识,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以前所学的知识是一种补充,对以后要学的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我们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燃烧的定义,了解着火点的概念。

2、理解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的条件。

2、能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依据

《课标》要求完成“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和“认识燃烧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由此,我们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

教学重点:

1、实验探究和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

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燃烧条件。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很多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而且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经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的条件。本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2.初三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多次接触到实验探究、对比、讨论和归纳等方法,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们的自觉探究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应对措施:

①让学生在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加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亲身体验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③针对部分学生不太喜欢主动参与课堂的特点,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让学生互相讨论,积极参与,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④及时练习反馈,让学生学以致用,“做中学,学中会”。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针对本节内容特点,从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角度出发,我们选取了这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探究教学法、教师演示教学法、分析归纳法。

根据这些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学情,我们准备让学生在以下方法中完成学习: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四、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根本任务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在解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这两个重点问题上,本课教学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营造一个开放、自主、创新、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们主要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壮观场面的同时,也放松了心情。同时了解火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接着通过展示火灾图片使学生了解到火还会带来的巨大的灾难,使学生产生一定要利用好火为人类服务的信念;最后很自然的引入课题。

环节二:重走科学路,完成体验探究活动

1、回顾旧知识,建构新知识。

设计意图:新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是以旧知识为基础的,反复引导学生从燃烧的反应现象分析得出燃烧反应的特征,从而归纳出燃烧的定义;及时的练习是对燃烧的定义复习巩固。

2、自主学习,增强信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轻松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关注实验细节和实验安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工合作精神。

3、分组活动,培养探究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从生活中总结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善于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创新留下空间。

4、教师演示实验7-1(改进后),问题提升。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指出改进实验的原因,进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的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顺利突破难点。环节三 合作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想象,通过熄灭蜡烛参与现场灭火。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各种灭火的原理自然生成。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化学的乐趣。

环节四 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根据知道的灭火原理,分析掌握生活中常见火灾的灭火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遇到火灾自救的图片,了解火灾自救常识,防范于未然。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如何学会自我保护,学会生存。知道化学是面向社会,面向生活。

环节五 达标检测,及时反馈。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回顾与梳理、质疑与解惑,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基础,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使学生最终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的,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环节六 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基础,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在作业设计上,做到了少而精,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五、说课小结: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展示、及时反馈达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

另外:关于实验课后的废弃物处理,我有话要说。处理原则:及时对各种不同的实验废弃物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进行处理。一定要做到能回收利用的回收利用,能无害化处理的尽量无害化处理。

以上,就是对这节课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篇2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方案设计、动手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 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最近发展区, 最大限度地放开课堂。本节课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通过分工合作、自主探究, 从实验中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再让学生由燃烧条件得出灭火原理的过程中学习推理的方法, 然后在利用各种方法熄灭蜡烛的灭火竞赛中归纳各种方法背后所涉及的灭火原理;最后通过火灾模拟实验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火灾自救的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树立安全用火意识, 学习简单的灭火和逃生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 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2.在由燃烧条件推出灭火原理的过程中, 学习推理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 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改造自然”;2.树立防火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1.学生探究燃烧的材料:小石块、棉花、纸片、小木棒、木炭、火柴、蜡烛、烧杯、镊子。2.学生灭火竞赛内容:用剪刀、水、湿抹布、沙土、镊子等熄灭燃着的蜡烛。3.学生做火灾模拟实验:点燃高低不同的蜡烛后用烧杯罩住, 看哪支先灭。4.教师演示: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 (习题教学时用)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场景: (1) 神舟七号载人火箭点火发射成功的视频; (2) 生活中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有益的燃烧; (3) 山林火灾用飞机喷洒灭火剂的画面和听课学生所在地近期发生火灾的画面。

师:燃烧是一把“双刃剑”, 要想让它为人类造福而不引发灾难, 就需要学习“燃烧和灭火”的有关知识。请看学习目标 (投影学习目标, 学生看学习目标时教师板书课题) 。

二、新课

1. 燃烧条件的探究

任务我们要想充分利用和控制燃烧, 就必须知道物质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燃烧起来?下面我们就通过“玩火”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在“玩中学”“做中学”。供同学们选用的仪器和药品有 (也可自寻用品) : (1) 火源 (热源) :火柴、蜡烛; (2) 可供点燃的材料:棉花、纸片、小木棒、木炭、小石块、蜡烛; (3) 仪器:烧杯、镊子。

指导活动前进行安全指导和方法指导, 提醒4点:1.要安全“玩”火, 避免烧伤自己!吹灭后的火柴棒等物放在纸杯 (有少量水) 里。蜡烛下面垫一张硬纸以使桌子清洁 (本实验所用纸片、纸杯及硬纸均为废物利用) ;2.探究“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基本过程:大胆猜想、设计方案、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得出结论, 准备汇报;3.小组分工:操作、记录并汇报;4.设计方案若有困难, 可询问老师、同学或阅读下列提示: (1) 可以用发现法, 把几种物质放在火上烧一烧, 看有什么不同, 对不同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 可以用对比法, 让可以燃烧的物质分别在猜想的条件充足和不充足 (或不具备) 的环境里同时进行燃烧实验, 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供学生使用的探究实验报告单 (部分) 如下:

探究学生开始探究, 教师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生的探究情况, 帮助设计实验有困难的学生。教师选择部分小组将他们的实验情况用数码相机拍照, 拍后立即输入计算机并投影, 做好汇报前的准备。

交流小组以投影幕上的照片为顺序, 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汇报猜想、方案、操作及结论等, 其他小组认真倾听并积极补充。

预设学生说出燃烧与物质的材料有关 (师板书:材料) , 并引出可燃物与不可燃物, 点明燃烧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学生若说与加热时间有关, 教师追问:加热时间不同说明了什么?或说明了“物质燃烧所需要的什么因素不同”, 引出“着火点”概念。若有物质必须干燥等出乎意料的猜想,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 看能否归纳到三个条件之中。

介绍出示着火点概念及下表:

小结燃烧的概念及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教师将这三个条件板书成“火”字形状, 如图1) 。问:这三个条件只具备其中一个就可以吗?如果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火就形成了 (教师把“火”字的笔划分成“三个部分”用彩色粉笔描边, 黑板上展现出一个大大的“火”字, 形象地说明了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如图2) 。

评价让学生对教师的“火”字板书进行大胆的评价 (从内容到形式, 注意引导学生, 认识到把“火”字处理三部分是为了强调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 以避免“火”字是三个笔画的误解) 。

2. 灭火原理的学习

过渡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如果缺少一个, 情况会怎样?

推理教师和学生一起用推理的办法, 得出灭火原理, 边推理边出示下面的电子板书 (点击后擦除一个燃烧条件并显示出一条灭火原理, 随后再复原) 。

预设学生可能在从“燃烧需要可燃物”推理出灭火原理“清除可燃物”时, 会感到困难。教师可让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或投影液化气燃烧的画面得出“关闭阀门, 清除可燃物”。

小结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关系 (板书:把灭火的三种原理放在“火”字的上方, 成一行, “火”字变成了“灭”字) 。和学生一起分析“灭”字所体现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原理, 继而欣赏和领会我国的汉字造型艺术。

过渡学了灭火的原理, 下面我们来一个灭火竞赛。

活动灭火竞赛内容:点燃一支蜡烛, 利用所给仪器、用品, 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熄灭它 (仅供选用的仪器用品:烧杯、胶头滴管、水、湿抹布、沙土、镊子、剪刀) ?你甚至可以不用上述物品, 只要能灭火就算成功。

结束师:让我们一起用最简单的方法熄灭蜡烛, 什么方法?我们一起吹灭蜡烛。

交流小组汇报方法:用嘴吹灭、用书本扇灭、剪去烛芯、用湿抹布盖灭、用水浇灭、烧杯罩灭、镊子夹灭…… (学生汇报的同时, 教师及时把学生汇报的灭火方法板书成一竖行) 。

分析各种方法所体现的灭火原理 (教师将三种灭火原理也板书成一竖行, 并把灭火方法和对应的灭火原理用斜线连起来) 。

过渡我们已经知道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回想探究燃烧条件时, 我们曾把一支蜡烛用烧杯罩起来, 蜡烛熄灭了, 我们认为是氧气耗尽了, 但是蜡烛燃烧还会生成CO2和水蒸气, 究竟是氧气被耗尽了还是氧气被隔绝了呢?我们通过下面这个有趣的综合性实验来探究。

探究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 然后用烧杯罩住, 如图。

猜想学生先猜想哪支先灭, 尝试说出理由。

验证学生动手做验证实验。

交流实验后,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释疑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 让学生初步理解高蜡烛先灭的原因: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温度比较高, 会上升到杯底, 然后下沉, 高蜡烛首先接触到它们, 而与氧气隔绝, 所以先灭 (使学生初步明确烧杯中的上层空气中含氧量较少, 这对下面的火灾自救的教学很重要) 。

预设学生往往认为上层的蜡烛先耗尽氧气从而先熄灭, 教师可追问:低蜡烛不也是以同样的速度消耗氧气吗?

过渡高蜡烛先灭的原因既浅显又深奥, 值得我们课下慢慢研究。现在我们重点来研究这个实验的结果有什么用?让化学服务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把实验中的烧杯看做是着了火的房间, 这个实验就成了火灾模拟实验, 实验的结果对我们在火灾中自救有何启示呢?

3. 火灾自救

联想学生思考:该实验对我们在火灾发生后逃生自救有何启示?

交流可能的答案:着火的房间里烟尘弥漫在中上方, 贴近的地面的空气较清新, 所以有浓烟的房间内应躬腰或匍匐前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过滤有害的烟尘……

讲述师:发生火灾无法控制时立刻报警, 拨打火警电话119 (教师请两位学生分别扮演拨打119电话报警和消防队接线员的角色, 然后播放视频《如何拨打火警119电话》并比较评析,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

三、学以致用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 如何处理? (可能的答案:用锅盖盖灭, 将切好的菜放入锅内, 关闭液化气阀门等) 这些方法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2.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把白磷放入约80℃的水中, 白磷会燃烧吗?如果不能燃烧, 根据所学知识你能使它在热水中燃烧吗? (学生回答通入氧气可使白磷在水中燃烧后, 教师将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 放入导管, 问学生:现在没有制氧装置和药品, 怎么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然后教师演示向热水中的白磷吹气, 结果吹气也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制造了一个认知冲突, 深化学生对人体呼出的气体的认识:吹出的气中氧气虽然较少但仍约占17%左右, 还能支持燃烧。)

说明此方法经实践检验是可行的, 吹气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水温越高越好, 白磷的量要多, 这样吹出的气与白磷接触面大, 不会出现熔化的白磷随着气流到处游动难燃烧的现象。此外, 实验后的白磷可回收, 并不浪费。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和疑惑, 并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留在课后探究, 以保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 (人教版教材)

课内:课本第131页的第2题和第3题。

课外:阅读课本第127页的“资料”。

《燃烧和灭火》的课堂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教学反思 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发展为本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教学反思一方面,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改进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与解决的办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反思的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回顾过去,更重要的是指向未来。那么,在平常的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呢?现以《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为例谈谈有效教学反思的开展。我先是通过多媒体展示日常生活中有关燃烧的新闻资料和图片,使学生了解燃烧的功与过,激发学生对燃烧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一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灭火的方法,亲身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一、本课的主要优点

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

开始导课时,我出示了浙江衢州一栋楼房发生火灾的图片,引起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强烈欲望。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假如突发这样的火灾,该如何迅速逃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紧接着学生交流讨论了什么是燃烧,怎样迅速灭火,等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起到了引导作用,大部分活动都是让学生合作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2.通过实验的方式突破重点与难点

在讲解燃烧的条件时,我设置了一组学生探究实验。如“粉笔的燃烧”:把讲台上的粉笔拿去燃烧,观察到无论多高温度,粉笔都不会燃烧,学生一下子就总结出物质必须要有可燃性;“烧不坏的手帕”:手帕是可燃物,容易着火,可在该实验中酒精烧完了,手帕却安然无恙,原因是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被手帕上的水吸收,从而降低了手帕的温度,低于手帕燃烧的最低温度;“水中生火”即开水中白磷的燃烧实验:水可以灭火,那么开水中的白磷为什么可以燃烧呢?白磷是可燃物,刚开始水中的白磷无法燃烧是因为缺少氧气,后来往水中通入空气后,白磷就燃烧起来,这是因为满足了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使用身边常见的物质进行简单而有趣的化学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让学生在实验中去体验、去感受,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轻松地得出燃烧必备的三个条件。

3.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创设情境

通过多媒体展示“火场逃生自救七十二字口诀:熟悉环境,出口易找;发现火情,报警要早;保持镇定,有序外逃;简易防护,匍匐弯腰;慎入电梯,该走楼道;缓降逃生,不等不靠;火已及身,切勿惊跑;被困室内,固守为妙;逃离险地,不贪不闹。影片的引入,直观、形象、生动,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逃生的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4.充分体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展示古代钻木取火、奥运会火炬的燃烧及“神九”发射图片,分析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利用燃烧为人类服务;消防队员灭火片段的放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学生对灭火的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二、不足之处及改进设想

1.未能充分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探究燃烧的实验,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设计的思路进行操作,就可轻易得出燃烧的必备条件,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如果只提供药品和仪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和讨论,自行去设计实验,从燃烧现象探究燃烧需要的条件,让新知识建立在对实验的直观感受上,效果可能会更好。

2.实验设计的改进

做热水中白磷燃烧的实验时,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操作较困难,如果先用集气瓶收集好氧气,然后用盛氧气的集气瓶将其扣住,既可以满足白磷与氧气接触,又能防止白磷燃烧的产物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或者把白磷和红磷装在试管中,用气球套住试管口,然后将试管下端浸泡在热水中,这样,白磷燃烧的有毒白烟就不会扩散到空气中,避免空气污染。改进实验既可以增强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3.课件多插入一些火灾自救图片或录像

课堂上通过视频演示灭火器的使用方法,课后,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灭火演练及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演练,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燃烧与灭火说课稿 篇4

青峰初中 蔡友超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为大家展示的是《燃烧与灭火》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1.教材地位 《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的燃烧。同时,本课题对下一节“燃料与能量”的学习以及高中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可以起到铺垫作用。

2.学情分析 随着新课改的层层开展,学生已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而且学习了一些物质的燃烧,对生活中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实验探究更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究的过程及知识的实际运用。

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防火安全,珍爱生命,报效祖国。(放在首位)(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②能解释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3)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培养防火和自救能力。4.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着火点的理解

二、我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法 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参与、合作;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增大课的信息量。

(二)说学法 一是实验探究法:在实验探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取长补短,在小组竞争中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三)说设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将课堂结构创新设计为“消防之星”小组评选活动,具体分为四个活动环节。同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围绕小组评比活动展开,让每组同学轮流答问,答对答全者每题加10分,总分最高的组评为“消防之星”小组。力争达到课堂结构环环相扣、课堂气氛高潮迭起的效果。

三、我的教学实践 活动一:消防员知识培训——燃烧条件的探究

环节1:创设情景,激情引入。展示图片引入: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但使用不当,火,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了解火,用好火重于泰山,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环节2:复习旧知,解释燃烧。各组分别指一名同学上台写出硫、磷、镁、铁等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并说说此燃烧的现象。通过回顾以前学的旧知识来建构新知识,得出“燃烧”的概念。环节3:魔术激趣,条件探究。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先请前三组的同学做三个分组对比实验:①水与酒精点燃对比,引导学生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②蜡烛燃烧与被烧杯罩住的燃烧对比,得出燃烧要与氧气接触;③木条与煤块点燃对比实验,得出燃烧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接着,播放实验7-1,让学生观察分析白磷与红磷的燃烧演示实验,对燃烧的条件有进一步明确、清晰的认识。再请第四组的同学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并在具体的化学方程式中指出这三个条件。

此环节先从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实验探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环节4:出示教具,强化条件。教师通过对象征燃烧条件的火三角教具的拼合演示,让学生认识到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为后面的灭火原理作好铺垫。

环节5:新闻回放,激励灭火。让学生观看身边火灾的一些图片。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自然想到,应该如何来灭火?引出活动二。

活动二:消防员技能培训——灭火的方法和原理的探究 环节1 :教师引导,模拟灭火。教师出示八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每组推选2名同学,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生活中有类似的运用吗?然后进行成果交流,评分。此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

环节2:小结原理,突破难点。综合学生的方法和实验7-2,归纳总结出灭火三种原理。在归纳中,教师应强调:不是降低着火点。以进一步突破难点。

环节3:自主学习,火灾自救。让学生观看录像及图片,自主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报效祖国。

活动三:“消防之星”知识技能竞赛

教师尽可能多准备一些选择、填空、情景简答、成语解释、中考链接等题目。采用分组依次答、指名答、抢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赛,为小组加分。此环节会使课堂活跃起来,再次掀起课堂气氛的高潮。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运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活动四:消防预案设计

根据自己住宅及周边环境特点,简单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然后进行交流,评分。此设计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学以致用,提高自己适应生活的能力,为学生终身的科学发展服务。

四、我的板书设计

1.课堂总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并评出“消防之星”小组,掌声鼓励。2.评价板书:我设计的板书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具体的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结合起来,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记忆和强化。

“燃烧和缓慢氧化”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初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主要反映氧气反应的某些物质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的方向,量化了教学的标准。因此,教学目标既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又是教与学的归宿。因此,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分为三类:

1、知识目标:(1)说出通常所讲的`“燃烧”的涵义。(2)记住可燃特燃烧的条件,知道着火点的涵义;(3)记住灭火的原理,并知道它是由燃烧条件推导出来的;(4)知道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懂得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几个概念之间的主要区别和联系;(5)知道生活中一些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现象,知道常见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德育目标:通过介绍自燃的实质,破除“天火”的迷信说法;使学生体验到“利”和“害”的辩证关系,能力目标:能够准确识到、判断具体体变化是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并记住它们的区别、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本节课肉容所列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指物质跟氧气化合,只是条件不同而发生了不同的现象。

二、教法: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

2、演示实验法

3、比较法

三、学法:

1、观察法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2、归纳法 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知识点,并将知识,并将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把握清楚。

3、阅读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培养自学能力。

四、教学程序

本节计划安排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志学达标、对照目标课堂总结、达标测评,布置作业等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前提测评

1、燃烧时常伴随有哪些现象?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现象一样吗?

2、食物腐败、铁生锈等变化与燃烧在反应速成率上有何不同?

第二环节:认定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

第三环节:导学达标

(一)引导学生阅读、自学、导达目标(1)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P18第一、二自然段,在阅读的基础上,用电脑再现“燃烧的现象”过程,引导学生归纳“燃烧”的涵义。然后,提问回答,教师讲解。

第一步:演示实验得感知

为说明燃烧的条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课本[实验1――10]白磷的燃烧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中铜片上的红磷在实验进行不久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铝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的现象。化学实验能以鲜明,生动、直观的现象与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探究的动机。

第二步:讨论归纳明实质

在前述实验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P19有关内容,同时展示思考讨论题(屏幕显现知识目标(2)(3)),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之后,利用屏幕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法原理,加以证实学生的结论。

(三)指导学生,导达目标(4)(5)

在学生懂得“燃烧”的涵义,燃烧的条件后,直接展示目标(4)(5)要求同学们边看书这思考目标上的问题,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接着利用屏幕讲解(影响可燃物现象产生的几点因素:与可燃物本身性质有交;与氧气浓度的大小有关;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解面积有关。

第四环节:对照目标,课堂总结

第五环节:达标测评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1、课本P21――22、#2、3、4

2、复习课本P1――21参考本章小结的知识脉络。

五、板书设计

《燃烧和灭火》 篇6

姓名:李彦单位:晨曦中学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整册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燃烧和灭火这一重要知识点,经常在考试过程中出现,并且还经常是以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的升华的能力和条件。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以后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本节主要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火灾中的正确处理方法。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为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难点为灭火的原理正确应用。

2、课标相关内容分析:

课标中的内容《燃烧和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所以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重点要放在燃烧条件上,难点饭放在灭火原理的应用上。

3、学生分析:燃烧与灭火是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化学现象。但是现代的中学生因为家庭人口结构和学习压力的双重影响,对这些化学现象的实际认识是比较缺乏的。

在思维方面,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认识的直接支持。本次授课的班级处在初二学期末阶段,正是处在从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的关键年龄,所以本次课在这种转变的过程中将在思维的引领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燃烧现象和原因;

2、学会在火灾中自救;

3、通过燃烧条件的视频,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4、通过对假设火灾的处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燃烧的用途和危害使学生形成“燃烧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

2、使学生树立可燃物是燃烧的根据,氧气和温度是燃烧的条件, 氧气和温度只有通过可燃物才能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灭火的原理正确应用

突破重点难点策略:利用大量的视频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结构图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燃烧的条件

二、灭火的原理

缺 一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七、课后总结与反思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当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本节课中,我从实际出发,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并学会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积极钻研、探索。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同时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内涵,也反映了《新课程标准》理念。通过上课我也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处理教材上总想追求探究活动的影子而忽略了教材编写时的科学安排,造成时间没少用学生掌握并不理想。还有就是在制定目标时比较空泛没有落实到实处。

选其一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

火柴的成分

安全火柴中的成分分别是:火柴头主要由氧化剂(KClO3)、易燃物(如硫等)和粘合剂等组成。火柴盒侧面主要由红磷、三硫化二锑、粘合剂组成。当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火柴盒侧面摩擦发热,放出的热量使KClO3分解,产生少量氧气,使红磷发火,从而引起火柴头上易燃物(如硫)燃烧,这样火柴便划着了。

打火机的结构

练习:

经典战役回顾:

②料 ①压电陶瓷(产生电火花)

③通风口

④铁皮

⑤燃料(丁烷)

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右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成语中的化学知识:

釜底抽薪(釜;指古代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薪:指柴火。)这一成语与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有关。请简述其中的化学原理。

智力比拼: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军事目标进行了多轮狂轰滥炸,导致了附近的几百口油井被炸,大量石油向外喷射,燃烧造成冲天大火。

(1)同学担心,如果熊熊大火烧到地壳内产生大量气体和巨大热量,可能会使地球爆炸,你认为这种担心必要吗?试说明理由。

(2)时委派你奔赴伊拉克,去扑灭正在燃烧的油井,你认为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口温度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篇7

2011年扶绥县教育局在全县推广扶绥县扶绥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根据“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实情,本人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受益匪浅。

这节课让学生认识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学会运用燃烧所需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认识到通过火能造福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体会科学利用燃烧的重要性。

课前教师掌握学生学情,课后学生则在学案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学习心得或教学建议、意见等内容,教师在学案的相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教学反思,用于下次集体备课时用于小组交流,使经验得以积累,把经验教训和不足提炼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更好地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教学时笔者把本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小组间PK,课堂气氛“活”了起来,真正让学生“动”了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燃烧和灭火教案反思 篇8

保亭思源实验学校 庞君 2011年6月29日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校内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燃烧和灭火》。从总体上看,我认为本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预期目标,即:充分利用各种生活资源,挖掘教材,发展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知识体系,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发展,课堂活而有序、教师起着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等作用。

我的教学思路是:通过探究的办法让学生证实燃烧的条件,同时加强练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和思维。再讨论知道了燃烧的条件后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得出两点:一是如何利用燃烧的条件使燃烧更旺?二是根据燃烧的条件想想有哪些办法能进行灭火?最后讨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办法及其原理再做练习巩固和提升本课相关的知识及其应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为,不仅采用独立、小组或团体的形式,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反思,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和活动成果;更在学习结束后,自我反思探究过程的活动表现,对自己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进步与发展,以达到学生自我激励发展的目的。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

1、课前演示了“魔棒点灯”的实验,很让学生开眼界。

2、用课件展示了白磷在水下燃烧的探究实验,学生观看效果良好。这样比教师课堂上实际操作方便很多,毕竟实验室里没有白磷,而且该实验做起来并不方便,花费时间会较长。

3、采用提出问题,学生开展4人一小组讨论的方式,更能开动学生的思维效果教好。

不足之处:

1、在教案设计时,对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设计不到位。由于课前受停电和仪器短缺等问题影响,导致耽误了点开课的时间,所以一上台我就比较心急,做演示实验和说话都太快了,很多话没仔细经过大脑分析就说出来了,没什么分量,缺乏斟酌,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就像是在下棋,前面的关键棋子没好好下,导致后面的棋子举步维艰了。

2、教学设计环节与实际不搭。在开始做 “活动与探究”时,由于实验器材过少,学生没能好好动手进而动脑,光知道探究的环节了,但具体该怎么着手却摸不着头脑,就像是要他们去证明“1+1为什么=2”这类简单但不好用理论证明的问题似的。所以学生很苦闷。而我也过于纠结在这块,没能清醒地及时调整教学步调,导致这段课堂气氛比较冷场,也耽误了较多的时间。

3、本节课我有较多的想法,思路也较清晰,但实际上课时状态不佳,心急,导致实际课堂效果远没有预期的好。此外,我在处理因课前无法预计学生的知识点的迁移方式和思维深度而暴露的问题时,未能时刻关注并追随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活动,及时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巧妙诱导。点拨的方式技巧性不够,不能很好的发挥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达到师生互动、主动建构的目的。

在探究时间控制上把握欠佳,讨论问题过细,花费时间较长。说明什么时候探究、什么时候讨论,要探究多长时间,讨论什么问题、讨论多长时间等需要调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方面: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2、把握已有经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前提;从教学过程与调查所见,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学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必要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主动构建抽象的概念和结论,理解化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加强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激励学生走向成功、改进我的教学方式的有利途径。

《燃烧和灭火》教案(本站推荐) 篇9

郭海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防火和自救的常识,培养自护自救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既可造福人类,又可能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的变化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发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要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同时补充:实验的改进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任满足其一

播放视频,分析蜡烛熄灭的原因

4、应用

5、谈一谈,遇到火灾自救的措施

6、理解简易灭火器的原理,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

7、小结

8、课堂练习

9、课外任务:调查与研究。

中考化学考点分析:燃烧和灭火 篇10

B.人们每天的饮食中都应有蔬菜、水果,其目的是补充蛋白质

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最适宜的灭火器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立即加水灭火

10.(10年云南玉溪9)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11.(10株洲)5.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或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A.剧毒品

B.爆炸品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吸烟 12.(10株洲)16.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自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13.(10哈尔滨2).下列图标中属于消防安全标志的是()

② ③ ④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

14.(10龙岩市6).燃烧反应是指一种物质快速结合氧气生产一种或多种氧化物的反

应。下列关于燃烧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有些燃烧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分解 D.有些燃烧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15.(10天津市11).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进入煤矿的矿井时用火把照明 B.到溶洞里探险时用火把照明

C.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D.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16.【10湖北十堰】9.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17.【10新疆】9.根据右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现象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 C.现象②③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80℃

D.现象①②③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填空简答题题

1.(10邵阳24)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1)可燃物

(2)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3)A(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2.(10贵港17)(5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用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邻居由于吸烟,乱扔烟头,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则烟头在引发火灾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__反应。

(1)使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2)将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3)Al(OH)3+3HCl=AlCl3+3H2O

3.(10大连52).冬季可用煤炉取暖,分析下列做法或现象中的原理。⑴生煤炉时,需先引燃木材。

⑵开始时煤燃烧较弱,过一会变得剧烈。⑶煤层上方有时会出现蓝色火焰。⑷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

答案:⑴提供热量使煤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⑵燃烧放热增多,大于了散热使更多的煤温度高于着火点,燃烧旺盛 ⑶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热的碳还原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 ⑷增加空气量,助燃

三、探究题

1.(10宁夏19).某学校化学学习小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而本实验中白磷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收集方法是 ;也可用于制取 气体,化学方程式是。答案:(1)2H2O22H2O+O2↑(1分);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1分);(2)可以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气(写出一条即可得分)(1分);温度达到着火点,同时又与氧气充分接触(1分);(3)二氧化碳(1分);向上排空气法(1分);

燃烧和灭火练习题40道 篇11

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3、下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4、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的是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5、下列各组混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 CH4和O2 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

6、下列有关爆炸的说法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A.只有点燃火药才能发生爆炸现象

B.只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后才可能发生爆炸

C.空气与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微粒混合,在有限空间中遇明火很有可能发生爆炸 D.只要将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就一定发生爆炸

7、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 B C D

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9、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0、向沸水中加入一块白磷,白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A、没有点燃 B、未与氧气接触 C、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的温度太低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 B.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 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

12、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A.甲烷、甲醇、CH4 B.乙醇、酒精、C2H5OH C.甲烷、沼气、CH4 D.一氧化碳、煤气、CO

1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4、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15、《人民日报》2007年5月28日报道:某市一酒楼因员工操作不当引发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下列措施不恰当的是()A.隔离可燃物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把棉被用水湿透,覆盖在可燃物上,防止火势迅速蔓延 D.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尽量让浓烟从门窗排出

16、在煤矿的矿井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A、进矿井时先做灯火实验 B、准备好灭火器材 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装有活性炭的面具

17、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的是()A、住宅着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烧菜时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方的小片树林砍掉

18、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9、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最确切的是()

A.燃烧一定是化合反应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0、某化学活动小组做了如下四条设想,你认为具有可行性的是()①工业上用制造不锈钢的方法来减少铁的锈蚀

②为了减少水体的污染,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当石油枯竭时,可用高粱、玉米来制造酒精代替汽油做内燃机的燃料

④加高燃煤锅炉的烟囱,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1、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 B.天然气 C.氢气 D.面粉粉尘

22、对下列现象或做法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洒到地面上的酒会使房间充满酒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D.膨化食品变得不再松脆,是因为食品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

23、下列实验中,描述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粉末 B.甲烷燃烧时,罩在火焰上方的冷而干燥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的火焰,生成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用CO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2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家用电器着火时用水扑救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用肥皂水检验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天然气管道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 B、缓慢氧化一定会引起自燃

C、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上车或登机 D、煤矿矿井必须通风良好,严禁烟火

26、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易发生“自燃”的是()A、木炭 B、铜 C、白磷 D、硫

27、燃烧柴禾时,通常把柴禾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聚集的热量增加

C.柴禾的着火点降低 D.柴禾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28、山茶油是绿色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 g柠檬醛在氧气流中完全燃烧,并用合适的试剂充分吸收燃烧后的产物,测得生成了220 g二氧化碳和72 g水,下列关于有机物的组成元素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B.一定含C、H、O元素

C.只含C、H元素 D.肯定含C元素,可能含有H、O元素 29、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为此,专家呼吁: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学会如何逃生,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①沿楼梯迅速下移 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 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④封闭房门 ⑤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 ⑥跳楼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30、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原煤的火力发电站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A.温室效应 B.白色污染 C.酸雨产生 D.农药、化肥污染

31、与可燃物燃烧时的现象有关的因素是()

①氧气的含量 ②可燃物的本性 ③可燃物的形状 ④燃烧空间的大小

A.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凡是发光、放热的变化都可以叫燃烧 B.氧化反应都伴随着燃烧现象 C.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 D.呼吸作用是燃烧现象

33、通常所说的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A.只要有充足的氧气 B.只要是可燃物

C.只要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 D.可燃物达到一定的温度并有充足的氧气

3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水能灭火,所以电脑一旦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C.点燃与混合气体可能爆炸,则点燃

与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35、根据化学实验常识,判断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高层住房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发现煤气泄露时,立即打开排风扇电源开关

36、日常生活中的灭火方法有多种,你认为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森林着火时开辟隔离带 B.电器着火时用水浇灭 C.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 D.炒菜油锅着火时用水浇灭

37、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布盖灭 C.白磷着火用沙土盖灭

D.电器着火切断电源后用湿棉被盖灭

38、小红在餐厅看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酒精火锅,该灭火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9、小李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0、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__________;(2)点燃可燃性气体时,都要先____________________,再点燃;(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应预先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A3、B4、C5、A6、C7、D8、A9、C10、B11、B12、A13、D14、B15、D16、C17、D18、B19、D20、B21、A22、B

23、C24、A25、B26、C27、D

28、思路解析: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是否含有氧元素需要计算。220 g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60 g,72 g水中含氢元素8 g,故该物质中应该含有氧元素76 g-60 g-8 g=8 g。答案:B

29、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安全自救常识。答案:A 30、思路解析: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有少量硫、氮等,它燃烧时产生CO2气体是温室气体,产生的SO2和氮的氧化物易形成酸雨。所以水电代替煤燃烧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答案:AC

31、思路解析:可燃物的本质、形状和氧气的含量决定燃烧反应的快慢;燃烧空间的大小对燃烧反应没有直接影响。答案:C

32、思路解析:A.白炽灯发光发热,但属于物理变化;B.缓慢氧化属于氧化反应但不伴随着燃烧现象;C,符合燃烧的定义;D.呼吸作用是氧化反应,但不属于燃烧现象。答案:C

33、思路解析:燃烧需要两个条件:(1)达到着火点;(2)有充足的氧气。二者缺一不可。答案:D

34、C35、A36、A37、A38、B39、C

二、填空题

上一篇:膨润土防水毯价格及市场分析下一篇:我爱你中国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