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蘑菇教学反思(精选5篇)
采蘑菇教学反思 篇1
本节课虽然只是跳来跳去,但幼儿很喜好这个游戏活动,而且能很快进入角色。活动一开始就吸引了他们的住意力!他们跳着采了一个蘑菇又一个蘑菇,乐此不疲,很有成就感。幼儿的体能不但获得了最大限度的锻炼,并且不感觉到累!
这节课的难点就是孩子们对规则的意识还不是很强。对于小班孩子,只用两条线标出的小路他们好像还不太明白这就是路,如果换成用垫子铺成的小路,孩子会遵守规则的。课后我试了一下,的确是好的多,孩子游戏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这节课我还应该增加一些难度,比如:让孩子绕着梅花桩跳着上山,到山顶要采一个蘑菇,再从呼拉圈跳过下山,增加孩子们游戏的兴趣。通过这节课,我看到了张可滢小朋友的进步,因为她是班级里最小的一个,但是她能坚持双腿跳,并且能按照游戏规则完成任务,非常棒。还有好几个小朋友都能全面的完成。但也有个别小朋友并不是双腿跳,而是一个一个的迈过去。
小班幼儿年龄小,想让他们完成某一个动作,并不能简单的教师做,孩子模仿。要设计情境,吸引孩子,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完成一个动作,达到欲期的目标。
采蘑菇教学反思 篇2
(2012.安徽, 29) A lot of language learning, ________has been discovered, is happening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 so parents should talk much to their children during that period.
A asB itC whichD this
在分析这一句子时, 我们首先对其句型结构进行分析。我在教学中的常规的做法是先将句子的主干进行提炼出来, 即对整个句子进行拆分。因为句子一旦经过提炼主干, 意思就会清晰很多。用此方法, 不难看出, 句子的主干是:A lot of language learning is happening in the first year of life.而我们看到句子剩下部分中, “so parents should talk much to their children during that period”这一部分我们可以不理会, 而中间的“_________has been discovered”这一部分是定语从句。根据定语关系代词的常识我们可以直接排除掉B和D。而仅剩的A和C两个选项, as和which均可以引导定语从句, 此时, 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as和which在引导于定语从句中的异同点进行归类拓展。
拓展1:as和which都可以指代主句中的一部分或者整个句子的内容, 有时可以互换。
He married her, which/as was natural.很自然地, 他和她结婚了。
但是, 就刚才的高考题来讲, 需要学生道出as和which的区别。因此老师要进一步引导拓展归类。
拓展2:as引导的定语从句可以置于句首, 而which不能。As is known to us all, China is developing rapidly.
众所周知, 中国发展迅速。
在此句当中的as就不能用which替代, 而由此类比, 我们又可以列出下一条。
拓展3:as有“正如, 正像”的意思, 而which却无此意。表达此意时, as从句中常有“know, expect, happen, point out, plan, suggest”等单词或短语进行搭配。
这一条正好符合我们最初列出的那一题安徽的高考题。当然, 同学们在刚接触这一题时还是有一些生疏, 不易接受, 因为“_________has been discovered”是一个被动形式的题目。此时老师可以慢慢引导, 设法把它变成主动形式的结构, 以求学生能够渐渐地接受并且理解。由此, 我们不妨可以把它加工成为“_____some scientists discovered”。这样一变通, 学生便很快理解为“正如科学家所发现的那样……”顺畅地完成此题。但此时, 老师不能就题讲题, 而应该让给学生继续像采蘑菇一样进行发散思维, 总结日常生活中类似的结构, 并要求学生熟记于心, 以达到触类旁通之效果。如:
as we all know, as is known to us
as we expect, as is expected
从这些简单的例子中掌握以下方面的技能:
(1) 融会贯通
如:as is often the case (经常是这个情形)
as is mentioned above (如上所述) as is announced (如宣布的那样)
(2) 举一反三
在学生对于上述情况有所了解及掌握之后, 老师可以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再列举出类似的形变而神不变的高考题:
(2012, 福建, 23)
The air quality in the city, ________is shown in the report, has improved over the past two months.
A thatB itC asD what
综合以上所述的理由, 我们不难推出此题的答案是C。并且与刚刚安徽的那一题如出一辙。
其实, 在这节课中, 讲到此处, 本人意犹未尽, 兴致大发, 及时的又以采蘑菇的方式让学生继续联想as在定于从句中的其他重要用法。
拓展4:在定语从句中当先行词被the same, such修饰时需要的引导词。来看下面两个例子:
(1) He wears the same coat________as I did yesterday.由例题 (1) 笔者又可以让学生归纳并掌握以下内容:在定语从句中, 当先行词被the same修饰时, 既可以用as也可以用that来引导, 只不过意义有所不同, 如刚刚第一句中既可以填as也可以填that, 只不过the same...as指代同样或同类的事物。The same...that指代的同一个事物。
如:This is the same watch as I lost.这块表与我丢的那一块一样 (不是那一块) 。
This is the same watch that I lost.这就是我丢的那块表 (就是那一块) 。
(2) It is such a difficult problem_______none of us can work out.
在让学生给出这一题的答案时, 很多学生按照思维定势很顺畅地喊出了答案应该是“that”, 并且很有信心地回答出“如此…以至于”的so...that和such...that句型。借此机会, 笔者迅速在黑板上写出另外一个题目, 让同学们进行比较;
It is such a difficult problem_______none of us can work it out.
看到第二个例句, 同学们眼里有疑惑, 但比较之下, 又通过相互讨论, 同学们很快看出区别, 并且了解到这两个题目, 虽然一字之差, 题目的意图和答案就大相径庭了。仔细分析定语从句的概念及关系词的三大作用之一:“充当成分”。可以看出, 这两个句子中, 先前的句子空格处缺少宾语, 而后来补充的句子不缺失成分, 因此可以判断, 第一个是定语从句, 而先行词前又有the same修饰, 因此应该用as, 而后来补充的句子则是一个状语从句, 表达“如此……以致”之意, 应该用that, 即:so...that...或者such...that的句型。
此时, 笔者有鼓励学生趁热打铁, 随便举出一些类似的简单例子, 如:
He is such a kind man that we all respect him.
He is such a kind man as we all respect.
其实, 在实际教学中, 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 我们在进行强调句型的类比归纳时, 也可以通过这些类似的方法把强调句型的一些变式通过某一个典型例题, 通过“采蘑菇”的方式进行“备课, 研究, 教学”的方式, 以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由此可见, 通过类比, 让同学们采取同样的方法, 多举例子, 尤其是在理解一种用法之后能自己举出类似的例子, 并仔细推敲, 掌握以不变, 应万变的基本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在这节课当中看到同学们脸上表情的变化, 他们从开始给出答案 (错误的) 的得意, 到意识到自己答案错误时的疑惑, 又到他们理解过后的那种豁然开朗和满足, 看到这一切, 本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以上对于as的用法的归类及变通形式, 是高考中及模拟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并且也是老师反复强调, 而又时常抱怨学生掌握不了的易错点。通过这种类似于采蘑菇式的挖掘发散的思维方式进行教学, 老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从貌似“不变”的题目中发现“变”的规律, 帮助学生使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让学生在不尽的变化中语言的学习并非向所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 反之, 英语的学习也是妙趣横生的一门学科。总之, 在新课标下的教师, 要不断更新观念, 因材施教, 继续完善好“变式”教学模式,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尤其在高三复习中, 学生的学习时间甚是宝贵, 老师更应该不断钻研, 进行有效教学, 让学生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求其在分数, 能力方面的双丰收。
摘要:在高三一轮英语复习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把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也就是要由点到线, 再由线到面的结合。通俗一点, 也就是通过针对一个知识点进行“采蘑菇”式的剖析、联想、类比来进行发散, 使我们平时学到的类似的点能够成串的进行归纳、汇总的方式, 让学生对于以前似是而非, 或者一直很模糊的概念有一个更加清晰、清醒的认识, 以求在高三的模考过程中能够快、准、稳地进行解题, 最终能够通过逐步完善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求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采蘑菇教学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
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
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最好。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钻过去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语: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树林采蘑菇了,小兔们出发!
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
三.结束部分
1.兔妈妈表扬认真学本领的小兔,小兔们把蘑菇送给兔奶奶吃。
2.复习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
附《采蘑菇的小姑娘》歌词:
采蘑菇的小姑娘
背着一个大竹筐
清晨光着小脚丫
走遍森林和山冈
她采的蘑菇最多
多得像那星星数不清
她采的蘑菇最大
大得像那小伞装满筐
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
噻箩箩箩
噻箩箩箩哩噻
谁不知这山里的蘑菇香
她却不肯尝一尝
攒到赶集的那一天
赶快背到集市上
换上一把小镰刀
再加上几块棒棒糖
和那小伙伴一起
把劳动的幸福来分享
噻箩箩哩噻箩箩哩噻
噻箩箩箩
噻箩箩箩哩噻
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噻箩箩箩哩噻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游戏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我也和孩子们融入在一起,不断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走小路。当然也存在不足,在活动当中,没有很好的督促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致使个别幼儿走小路时,不是从开始就踏上小路,而是从中间插入队列。在日后的活动中,我会加强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采蘑菇教学反思 篇4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中班上学期主题三《落叶飘飘》中的一节数学活动,此活动是在幼儿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的基础上开展的,同时又为进一步学习10以内数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4-5岁是幼儿数概念初步形成的阶段,而中班数概念发展的关键经验就是运用序的观念排出10以内的自然数列,理解数列中数的顺序和数差关系。此次活动,我引导幼儿观察两组物品数量上的不同,并通过思考和操作,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相邻两数的数差关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4-5岁的幼儿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结合中班幼儿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必须借助于具体事物和形象的特点,在活动中我创设了有趣的小兔采蘑菇情境,让幼儿在情境的交互中,在与操作材料充分接触中,动手动脑,自己探索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乐于动脑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2.能够用多种途径解决数学问题,尝试逆向思维能力。
3.学习6的形成,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能动脑、操作解决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习6的形成。
活动难点:区别5、6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掌握5以内数的形成。
2.物质准备:情境PPT,小兔卡片、筐子卡片、蘑菇卡片每人6个,小筐、有问题小红花每人一朵。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5的组成(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指导语:小兔们相约一起去采蘑菇,瞧,一共来了几只小白兔啊?
PPT出示草地上4只小兔,树后面一只小兔。
(二)引导幼儿复习5的组成小结:4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5只小兔,4添1是5.二、初步学习6的形成,感知5添1是6
(一)迟来的小兔,初步感知5添1是6
1.指导语:正当小兔们要出发时,小蓝兔又匆匆忙忙的赶来了,那现在有几只兔子了?。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你怎么知道的?
2.幼儿回答。
3.师引导幼儿小结:5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6只小兔,5添1是6。
(二)小兔分筐,加深对6的形成的认识
1.指导语:小兔们要提着篮子采蘑菇去了,请你们帮他们分一分篮子吧。
2.幼儿操作。
3.指导语:小朋友们发现什么问题了?那怎么解决呐? PPT出示6只小兔,5个篮子。
4.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5个篮子添上1个篮子是6个篮子,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
三、听音取物,进一步感知5和6多一少一的关系。
(一)听音取物,帮小兔分蘑菇。
指导语:许老师也帮小兔采了许多蘑菇,你们猜猜我采了几个蘑菇啊?咱们做一个听音取物的游戏,我拍了几下手就是采了几个蘑菇。提问:我采了几个蘑菇?小兔和蘑菇一样多吗?怎么样能让它们变得一样多?
(二)幼儿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小结:5个蘑菇再添上1个蘑菇是6个蘑菇,就和小兔一样多了,5添1是6,也可以用另一种方法6只小兔有1只去别的地方采蘑菇了,就和蘑菇一样多了,6去掉1是5。
情境结束:小兔们采到了蘑菇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四、自主操作,巩固5和6的关系。
(一)送红花
指导语:小朋友们真厉害,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帮小兔解决问题,小兔子送给你们每人一朵小红花。
出示有问题红花:5片红色花瓣,1片黄色花瓣。
指导语:这朵小红花有什么问题吗?我们怎么样才能把它变成一朵真正的小红花呐?
(二)幼儿操作并表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5片红色的花瓣再添1片红色的花瓣,就变成6片红色花瓣的小红花了。5添1是6;还有的小朋友说,6片花瓣,去掉1片黄色的花瓣,就变成5片花瓣的小红花了,6去掉1是5。
五、奖励红花,自然结束活动。
指导语:小兔们采到蘑菇回家了,那我们也拿起自己的小红花回到班里去吧!跟听课的老师们说再见。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为幼儿提供故事情境,以“采蘑菇一放蘑菇一请客”等情节贯穿整个活动始末,师生共同扮演故事角色,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全部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形象化,将实物、点子、数字三者之间的对应变得更加简单易学,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通常,数学活动中桌面操作活动比较多,孩子彼此之间很少有合作的机会。本活动跳出了这种形式,结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直觉行动学习,将个体的思考、学习放在集体游戏中加以印证、分享、调整。
采蘑菇_教学设计_教案 篇5
1.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
2、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复习单韵母i.u.v,读准四声。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采、草、地”三个生字。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熟读成诵。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采蘑菇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导入儿歌,学习生字“采”。
1、(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朋友,你看到图上谁?小白兔跑这么快要去干什么呢? 指名回答。
是啊,它要去采蘑菇。出示课题:采蘑菇 指名读。
2、读得真棒,把今天的生字宝宝“采”给请出来了,领读。指导笔顺,生书空。再来读读课题,注意“蘑菇”的“菇”在这个词中念轻声。
3、那么小兔是怎样去采蘑菇的?我们一起听听课文录音。
4、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二.听读儿歌,学习生字:
1、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一会儿老师听听谁学的最像。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师生合作读。
4、学习生字:出示:草、地(1)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2)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地”字中藏着一个新笔画:横折弯钩。(4)打开书本描一描“草、地”各描5个。
5、再读儿歌,指导背诵。
过渡: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儿歌,再来读读。(1)指名读,师生齐读,分组读,男女生对读。
(2)跟读词语:绕过、穿过,引导学生通过动作演示理解“绕过、穿过”二词。(3)表演儿歌。(4)背诵儿歌。三.复习巩固。
媒体出示游戏:采蘑菇。
过渡:老师这里也有很多蘑菇,这些蘑菇上有很多字宝宝,让我们的小组长带着大家一起去采蘑菇,把采到的蘑菇放在篮子里,我们来看看哪个小组采的蘑菇最多。
出示词语:草地 大地 采蘑菇 赛跑 四.学习拼音,认读i u ü 的四声。
1、复习i u ü,背诵儿歌:一二一二i i i,火车火车uuu,金鱼金鱼üüü
2、学习认读i u ü 的四声。引导自主发现i加上声调符号后,i上的一点不见了。1)做“听音取卡片”的游戏。
出示i u ü的四声卡片,老师读字,学生取出相应的字母卡片。
如:阿姨的“姨”,乌鸦的“乌”,下雨的“雨”,跳舞的“舞”,椅子的“椅”等。
2)找找儿歌中有没有带有i u ü这三个字母的字,找到后用笔圈一圈。五.课外拓展,朗读儿歌。
今天大家学的特别棒,现在让我们一起放松一下,我们舌头转转,跳个舞吧!可以找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读,一起表演。补充儿歌:小白兔,练跑步,跑过草地和大树,放下篮子采呀采,采了一篮大蘑菇。
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读课文,认读生字卡片。
2、练习书写笔画“横折钩”“竖弯”,练习书写“采、草、地”。
板书 采蘑菇
【采蘑菇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小兔采蘑菇教学反思06-20
幼儿园小班幼儿体育教案详案《小兔子采蘑菇》及教学反思08-23
《采蘑菇的小姑娘》教学设计11-24
露水蘑菇教学反思05-29
《蘑菇该奖给谁》教学反思07-21
中班采蘑菇08-15
采蘑菇杂文随笔11-16
采蘑菇日记两百字08-27
《采蘑菇》听课、评课记录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