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计划科学

2024-06-03

六年级计划科学(通用13篇)

六年级计划科学 篇1

(2014—2015学第一学期)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崆峒区兴合庄小学易金玲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而不善于设法自己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够深刻,运用能力差。

2.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事物,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是:

1.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2.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

3.充分反映我国小学自然改革的成果,并积极融入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精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上说法是我们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

全册教材以学生有系统的观察活动为主线展开,尽管各个单元的学习内容、观察对象不同,但在活动的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观察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

三.教学目标

1.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索活动的设计;.追求效率,能够体现整体效益的结构;

3.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因此,本学期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

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考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身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索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指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以赛促学

崆峒区兴合庄小学易金玲

2014年8月26日

六年级计划科学 篇2

一、羞于面对的文本, 应正面引导

(一) 面临的阅读“症结”

苏教版六年级 (下) 第一单元第二课是要让学生知道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变化。在与学生的交流、调查中, 我发现学生们对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已有不少了解, 但他们的先前经验很多是不完整的。因为长期缺乏一个公开的氛围来探讨、质疑, 一种成长的神秘感、羞涩感笼罩在每个孩子的心头。以致于当面对教材中“青春期身体发育表”、“青春期的心理特点”等文本时, 学生们都掩嘴“嗤嗤”笑, 可见其复杂的阅读心理。

(二) 尝试解决的办法

1. 诚邀家长共同关注。

课前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 让家长和学校一起针对孩子的发育情况进行调查问卷。此举有两个作用:其一, 初步打消学生的顾虑, 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其二, 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2. 男生女生“特别一课”。

学习此课时, 男女生分开单独进行。通过“敏感话题聚集”、“秘密花园图片介绍”、“青春期自我保护”等环节, 引导学生科学地面对成长。

3.“知心QQ号”引领成长。

课将要结束的时候, 我还将自己的QQ号向学生公布, 告诉他们关于青春期成长的烦恼还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交流。

(三) 引领效果及后续思考

在我的引导下, 学生能理性地对待教材文本以及身边媒体中相关文本。他们在学习收获中写道:“曾经, 生理上的变化让我变得很困扰, 我对生理上的变化很讨厌。现在才知道, 只有经过这些才会成长, 现在我并不讨厌了, 能抱有一个很好的心态。”“现在我能对自己的成长持平静的态度。原先, 我觉得成长十分讨厌, 有些害羞, 不想提起这些事。上了这课后, 我还明白了:成长是十分平常的, 每个男孩子都要经历, 所以我们一定要正视成长。”

学生们的一番学习感悟使我深深认识到:人类是大自然最成功的杰作, 人类机体的每一项功能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在孩子们即将或已经进入生长发育的阶段, 适时、适度地将有关正确的生长信息带给他们, 不敷衍了事, 这是对孩子们的成长负责任。同时, 通过科学地解读, 让他们产生对身体和生命的敬畏感, 为幸福成长打下基础。

二、人人皆知的文本, 应放开手脚

(一) 面临的阅读“症结”

关于恐龙的问题常常成为学生们讨论的热点, 学生通过各种媒体的学习, 已经对恐龙的知识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将要学习苏教版第二单元《消失了的恐龙》一课了, 学生们似乎很兴奋, 他们好像准备好了要参加一场“恐龙的盛宴”。但是短短的40分钟时间如何才能让学生有条理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呢?

(二) 尝试解决的办法

第一阶段:提前布置任务, 成立一个个“恐龙知识报告团”。我让学生自由申报并形成小组, 围绕一个或多个感兴趣的问题, 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备课”, 并作好PPT。根据学生小组讲述的内容, 我给他们排了一下讲课的次序, 然后从讲课的形式上作了一些指导。

第二阶段:利用科学课和向班主任老师争取到的时间开展“小老师讲恐龙”活动。对获得认可的“小老师”进行奖励。

第三阶段:我从同学们都没有触及到的一个新的角度 (经历科学家发现恐龙化石到复原的过程) , 再次和学生们学习研究恐龙。使学生感受到科学阅读的多面性。

三、意蕴深远的文本, 应因材施教

(一) 面临的阅读“症结”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时期, 因此, 教材中呈现的阅读内容比较浅易, 即使不得不涉及诸如“遗传的规律”、“进化的原理”等较深奥的方面, 也只是一带而过, 而且教学参考中有时还强调不要涉及复杂的概念和原理。但是, 学生是有差异的, 有的学生特别热衷于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 也很想作深一步的学习与探索。如果跟着“大部队”走, 他们显然觉得在“浪费时间”。

(二) 尝试解决的办法

以《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密》一课为例, 教材中的阅读资料中提到:“当孟德尔用同一种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 发现豌豆花的颜色始终是同一的;但当他用两种不同颜色花的豌豆进行人工授粉后, 在第一代中, 所有用紫花和白花配种的豌豆花都是紫色的, 而在第二代中, 既有紫色花, 也有白色花。孟德尔对这个现象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对大多数的学生, 我采用图解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尝试对孟德尔的实验作出自己的解释。这其中, 有个别同学爱思考的同学又提出:如果将子二代再杂交, 子三代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将子三代再杂交, 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面对他的好学, 我课后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 设计了一份阅读提示单, 请他自主阅读后将自己的发现和问题记录下来。

六年级计划科学 篇3

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找拱形》。这一课是在前面一课研究了拱形的特点之后,进一步发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认识圆顶形和球形等具有拱形相似特点的弧形结构。2、认识生活用品中的拱形。3、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本课就紧紧围绕这三个活动,扩展学生对拱形的认识,提高学生过程与方法的能力。

◆ 说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学习,其科学探究的意识已经较为清晰,探究过程已基本掌握,探究方法更为实用灵活,这已经为其在方法论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时,在前面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拱形承重的特点已基本掌握。学生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这是其认知上的储备,为今天的探究成功奠定了知识上的基础。六年级学生,在实验室学习常规的不断熏陶和影响下,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品行,能充分调动小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团队的力量,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行为上的储备。

◆ 说目标:

正是对于上述教材的理解和学生实际的分析,特制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所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

(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的影响

◆ 说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圆顶形、球形以及各种弧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教学难点:能用已有的知识对弧形结构的物体作合理的解释。

◆说用具:

1、分组准备:(1)完整的和对半剖开的乒乓球,完整的和剪开的塑料饮料瓶。

(2)若干根相同的硬纸条。每组一个圆环(主要在实验时能更好地起到抵住拱足的作用。)

2、教师准备:拱形、圆顶形和球形的实物、课件等。

◆ 说教法、学法:

根据这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探索”法。

刘默耕先生的“引导——探索”教学方法,有利于布鲁纳的“发现法”,也不同于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引导——探索”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学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大自然秘密的探索者。

2、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他们乐于交流,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

根据新教材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作启发式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增强自身的科学素养。

◆说理念:

《小学教育学》告诉我们:直观形象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为学生所接受,本课教学中我通过直观生动的语言,图片,实物,课件等,把静态的课本教材转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一次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研讨方法——实验证明——分析现象——获得结论”的完整的探究过程。组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讨论,积极交流,探索研究,使他们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演绎科学概念构建的完整思维过程,从而有效构建科学概念,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

◆ 说设计: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教后学”,主要依靠老师在课堂上大量的教,甚至是满堂的灌,来使学生获取知识,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得到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因而课堂学习效率不高,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件很难的事。

近几年来,我试行了一套符合小学科学课堂的“五自”教学模式,来实施“先学后教”,并做了课题研究。现在我就《找拱形》这课是如何实施“五自”教学模式的,谈谈我的设计。

(一)激趣设疑,自主学习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欣赏课件中的圆弧形、圆顶形等建筑物和周围熟悉的物品(如安全帽等)的图片。让学生在观察中自主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有类似拱形的结构。在此,我引导学生回顾拱形结构承重的特点,并让学生找找身边的拱形结构。同时板书课题来揭示新课的学习。

这个导入,我用知识铺垫,以旧引新,设置悬念,学生则回忆知识,引起期待,思考质疑,提出“它们与拱形有相似的特点吗?”这个问题展开自主探究活动。

(二)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之后,接下来是讨论研究方法。在这个环节上,让学生明确,科学探究中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性。虽然,探究方法有很多,但是有的方法还受现场材料的限制,针对材料的特点和實验效果,选用更合理的方法和材料进行实验,是学生有效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学生探究品质的一种培养。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认为合理的方法去实验,能锻炼学生的选择能力,也同时蕴含问题。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对于其探究的质量无疑是一种考验。

讨论之后,我们最终选用了前几课中用过的材料:硬纸条。我在这时向学生出示这样的“探究活动记录表”。

探究活动记录表

许多同样的拱条可以组合成一个圆顶形。测试不同数量的拱条组合在一起时能承受垫圈的数量。

实验方法

预测能承受的垫圈数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能承受的垫圈数

一个拱形

二个拱形

三个拱形

更多拱形的组合

我们的发现:

先让学生作出假设:随着拱形数量的增多,承受的垫圈数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预测这样的问题。一是源于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要求,让学生经历一次完成的探究过程。二是从中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水平,为学生后续的重难点解决做好认知上的铺垫。三是,与上节课《拱形的力量》的场景再现,以求建立起心理和思维的对接,有利于学生探究思维的构建。

(三)归纳提炼,自觉巩固

有了方案,又做好了预测,接下来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在尝试的过程中,有的小组会成功,有的小组则不会成功,这就有方法上或材料把握上的问题,是对前面小组确定实验方法、材料数量使用的反思。从某种角度上将,需要部分小组不成功,只有这样,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探究中,方案规划和考虑的更加周密。个人认为,实践中构建思维和构建思维之后再实践,在学生的思维培养中同等重要。关键在于,在什么样的环境和什么样的需要。

合作探究之后,自觉地去整理数据,分析现象,汇报交流,最终获得这样的结论:拱形越多的组合,承重力越大。就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四)反馈矫正,自行提高

有了前面的理论作支撑,引导学生继续探索:半个乒乓球有多大的承重力?以及对塑料瓶形状的分析,那就轻而易举了。学生通过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放上重物试一试等方法,当堂检测了“圆顶形有拱形承载压力大地特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的事实。接着就顺理成章地学习“球形”的受力特点。

紧接着,让学生认识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分析,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形状对它们自身有什么意义。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学生想到:眼皮、鼻子是拱形的,指甲是拱形的,屁股是拱形的,鸟类等动物的蛋也是拱形的,甚至有孩子会说“我们在妈妈的肚子里也是由球形的子宫保护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此环节的设计,还能提高学生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教育就应该让儿童结合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来学习科学,通过观察、试验、综合及运用,在掌握科学概念原理的同时,获得对社会、自然的真切了解,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兴趣,积累社会生活经验。

(五)课后延伸,自由发展

前面的“认识生物体中的拱形”,学生兴致非常高,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地交流着、讨论着。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因此,我就顺势设计了这样的课堂延伸“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建筑物、生物体上有拱形结构?请课后继续收集资料,下节课在一块分享。”

作为探究的延伸,学生绝对有这样的兴致去进行探究。这就是,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素养提升,串成一个整体,一个过程,努力营造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的有机结合。

◆ 说特色: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里一次较为完整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尤其是对实验有效性的探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跨出了坚实的一步,学生思维构建为主体的探究活动在本课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生成,尊重学生的选择,是本课一个显著的特点,如何做到既尊重又不放羊,主要体现在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帮助,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提供策略支持。

我力求从上课到下课都在真正地全面放手——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自我总结,自我提升,自我发展。在这种充分期待与信任之中,学生就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但为了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同时做到“自主而不自流,放手而不放任,互动而不浮动”,也就是我们教师要切实做个问题的发现者、指导者、引领者。

六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篇4

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有些同学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大自然,可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的最后一册,包括了五个单元,共23课,从人的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实验结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结论,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科学的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5

教学计划

新密市大隗镇孙沟中心小学

2018年3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的学生具有更多的独立思想,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心,使科学课程更加有吸引力,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兴趣,喜欢提问题,科学课程根据学生兴趣,联系生活,使科学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有些同学的科学知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不强,很多学生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大自然,可是学生自身的特点,使得学生更加愿意接触科学,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科学的最后一册,包括了五个单元,共23课,从人的发展,地球,宇宙等方面探讨科学的奥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的科学角度出发,重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学习,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依靠自己的能力进行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作出解释。

四、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结合新课标要求,将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的特点,用一种探究和轻松的氛围进行课堂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3、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分组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并找出实验结果,增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实验现象或结果得出结论,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走进科学、运用科学,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的行为习惯。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科学的方法,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6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不足之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的学生发言不积极,表现欲望差,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科学知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1、《工具和机械》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2、《形状和结构》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3、《能量》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生物的多样性》单元让学生知道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5、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和用法的好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科学概念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原因,并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教学重难点

1、把握这部分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五、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开封市刘满岗小学

教师:韩莎莎

消化系统科学大揭秘(六) 篇7

按体积与形状,有人把胰腺比喻成一条大狗的舌头。它长15~20厘米,重85~100克,位于腹部深处,在胃的后面,肝、脾之间。它被腹膜紧紧地包裹起,紧贴腰椎的椎体。严格地讲它是在腹腔之外,穿了一套紧身衣(腹膜)。众所周知,胰腺腺体与腹膜上的神经支配都很发达,一旦急性胰腺炎发作,或是患了胰腺癌,胰腺一肿胀马上会让人痛得昼夜不安,甚至在床上打滚!

难以想象,一个不到二两重的胰腺,一昼夜能分泌1~1.5公升的胰液。“工厂”很小,还要高产,只有加大原料供应和加班加点提高产量才行。正因为如此,胰腺的血液供应很丰富,绝不亚于心、肝的血供,胰腺不大,而动脉、静脉却很粗,特别是胰的毛细血管组成的微循环很发达。另外,收集胰液的胰管系统也相当发达,腺体内胰管像叶脉一样,从细到粗逐一地合并,最后合成胰总管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在这里胰液与胆汁合并成一股涓涓细流,通过壶腹部注入十二指肠。一旦这里被炎症或癌症所压迫阻断,马上会导致临床急症,病人会痛得要命。当然如不及时抢救,也真会要人命的!

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发现了人体中那么多的奥秘,这当然要归功于一生磨一镜的列文虎克先生(详见本刊今年第8期)。过去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小小的一个胰腺中,竟然有外分泌(分泌胰液,帮助人体消化)和内分泌(产生胰岛素等激素,调节人体代谢)这两家,能完成那么多种功能。

在显微镜下,人们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所在:放眼胰腺组织的切片,真是美不胜收啊!在染色的作用下,胰腺的腺泡细胞像汪洋大海一般,有趣的是在这大海中间竟然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岛屿。这些不显眼的只占全部细胞总数仅1%的细胞群,就是胰岛。别小看胰岛,人的胰腺中有100~200万个胰岛。

用高倍显微镜,再配合组织化学的高科技研究才发现这星星点点的胰岛细胞并不完全相同,竟然可以分为A、B、D、D1及PP等各种不同类别的细胞,其功能也完全不同。在胰岛的细胞中,胰岛B细胞占总数的75%,而A细胞只占20%,其余的各型细胞合起来才占5%。

现在你可以理解人体是一个多么协调的有机体。当你进入餐厅或食堂,在开始狼吞虎咽之前,食物色、香、味对我们的刺激,加上进食者早已有了的以往的进食经验,胰腺就开始了胰液的分泌。而后食物在胃里消化变成了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液就会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来。胰岛A细胞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B细胞的胰岛素生产大大地增加。需知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一旦胰岛B细胞出了毛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时,就会患1型糖尿病。有许多胖子,虽然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还相当多,但是由于外周效应器上的胰岛素受体出了毛病(不听胰岛素的指挥了),那么,就会产生更麻烦的2型糖尿病。

真要痛死人的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是剧烈的腹痛,常突然起病,疼痛多在中上腹。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常持续性疼痛,并有阵发性加剧,真是痛得要命!且不能为一般胃肠解痉药物所缓解,进食更加剧疼痛。腹痛产生的机制是胰腺的急性水肿和炎症强烈刺激了神经末梢。

其次是恶心与频繁呕吐,可吐出酸臭食物和胆汁,但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还持续发热3~5天不退。

重症胰腺炎常发生低血压或休克,休克可突然发生,甚至发生猝死。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的病因很多:

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胆石症、胆道感染和胆道蛔虫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其中胆石症与急性胰腺炎关系密切。一旦结石嵌在十二指肠的壶腹部,可造成胆汁逆流进入胰管,损伤胰管,常引起急性胰腺炎。

2、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大量饮酒引起急性胰腺炎很多见,常因乙醇刺激胃酸分泌,并促使胰腺胰液分泌增加,加之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水肿,胰液排出受阻或倒流,可使胰管内压增加。暴饮暴食使大量食糜短时间内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液与胆汁大量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立即引发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使胰管小分支和胰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胰腺间质,胰腺被自我消化,腐蚀坏死,引起急性胰腺炎。

4、创伤

上腹部受打击引起钝挫伤,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胰腺炎。

发现胰岛素救命的故事

早在百年之前,就有医学家发现胰腺与人体的糖代谢密切相关,但苦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而无法从胰岛细胞中提取出有效物质——胰岛素。

加拿大安大略医学院青年教师弗里达雷克·班廷在阅读医学杂志时受到启发,想用结扎狗的胰导管将其腺泡细胞萎缩后,从残剩下来的胰岛组织中分离出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

班廷通过米勒教授的推荐,恳求多伦多大学的糖代谢研究权威麦克劳德教授开展这一研究,麦教授认为班廷知识浅薄,年轻无知,设想再好但没有功底是难以胜任这一艰巨任务的。班廷却很有耐心,始终不死心,经几个月的周旋,麦氏终于勉强答应,同意利用暑假实验室空闲期间让他进行实验,条件是只给10只实验用犬,其余一切费用自理。

班廷找了白斯特(当时为四年级的医学生,后成为著名生理学教授)为其助手,并变卖了自己所有能卖的东西,破釜成舟,下决心要大干一场。

1921年5月两人进入麦氏实验室,从市场上又买了一大批犬。两周内,给实验狗都进行了外科手术。把狗大部分胰腺切除,使其成为糖尿病狗;把另一些狗结扎其胰导管,让其胰腺腺泡细胞萎缩。两个月过去了,研究结果却很不理想,做了手术的19只狗中因感染和创伤而死了14只(当时还没有发明抗生素,无法抗菌),而麦氏约定的暑期很快就要结束,因而焦急万分。

8月初的一天,奇迹出现了,一条切除了胰腺的糖尿病犬出现了昏迷,他俩小心翼翼地把从萎缩了的胰腺(剩下了胰岛)中的提取物注入它的静脉,几小时后,狗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而糖尿病犬的尿中竟不出现葡萄糖,而血糖也恢复了正常。两人欣喜若狂,相抱庆祝成功。

此时,麦教授恰从苏格兰休假归来,发现工作有了转机,立即命其助手考立普帮助提纯了胰岛素。并将其用于一个身患严重糖尿病的男孩身上,取得了明显疗效。于是胰岛素立即轰动了整个世界。1923年底,班廷与麦克劳德因此而荣获了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班廷为感谢共同投身研究的白斯特,把自己奖金的一半分给了他。麦克劳德鉴于当时的犹豫态度,且自己又出力不多,所以也将其半额奖金分给了考立普,以表彰其在纯化胰岛素工作中的功绩。

而今在临床上、药房里都有提纯的胰岛素结晶出售,全世界有近1亿的糖尿病患者,天天靠打胰岛素延长生命。胰岛素的发现为人类造福非浅。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篇8

本届六年级共任教3个班,三个班级都为新接手班级,总体上来说3个班在纪律可以,总体上的科学习惯较好。其中2班孩子发言上很被动,需要老师加以引导。4班的孩子差生不交或不写作业的情况比较多,课堂参与感不强。5班的孩子在生生互动环节上容易走神,变成小组内相互交流。总体来说,在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初步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足之处在于活动材料限制的原因,课堂时间的有限或者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为了结论而实验,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本学期要重点选择有效材料,整合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思维,根据每个班的优缺点去引导改进。

二、教才分析

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32课。

《工具和机械》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形状和结构》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能量》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生物的多样性》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

三、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工具和机械”单元: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形状与结构”单元:柱、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各有不同特点,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某些性能。知道拱形承受力的特点是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了解圆顶形、球形等有与拱形相似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可以加固框架结构。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能量”单元: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性质。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池数量等有关。能量有多种形式,能相互转化,储存在一些物质中。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生物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同种生物也会具有不同的个体性状。生物不同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赖以生活的环境。

五、教学措施

1、指导学生大胆利用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物和现象进行有根据的推测,作出假设性解释。比如推测小电动机转动原因,煤的成因,根据动植物的形态特征推测它们生活的环境等。

2、指导学生认真收集数据,意识到要尊重数据,用严谨的态度得出结论,如研究杠杆尺的实验,研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

3、本册中的很多内容适于动手操作,材料简单易得,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保证学生能真正地动起手来进行探究学习,这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

4、建立能量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在学生三年学习的积累上进行的,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原有的知识,并帮助他们梳理、提升,形成概括性更高的科学概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简单机械(1--5课)、自然资源(6--10课)、浩瀚的宇宙(11--15课)、插上科学的翅膀(最后一页)。

在“简单机械”这一单元里,学生们将通过工人师傅常用的一些工具,来探索它们的原理,以激起他们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在“自然资源”这一单元里,将引领学生们关心有关地球整体的环境问题和节约能源的问题,并力图影响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在“浩瀚的宇宙”这一单元里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着他们去参与和努力;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插上科学的翅膀”,这一单元其实是本册内容的概括与总结。学生们通过本册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了解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体验要准确获得一个事实,除认真观察外,还须将想像、推理与事实区别开来,在交流中要学会倾听和准确表达。并从小树立科学的理想,在未来的科学世界里自由地飞翔。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面临的一些资源问题:缺水、矿产资源、土地荒漠化等。了解家乡资源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积极关注环境问题,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实际行动参与改善环境的活动;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培养资源意识。

3、了解宇宙方面的天体知识。

4、了解科学对人类的重要作用,增强科学探究的本领,学习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四、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猎奇心较重,其实他们的求知欲望也是很高的。但他们的特点是依赖性强,思维不够活跃。

五、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以教材为揽本,多了解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以拓宽知识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先增加感性认识。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10

本学期我教学六(三)、六(四)班的科学教学。

1、纪律、学习状况方面:六(四)班的纪律较好,课堂上注意力较集中,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作业基本上能认真完成。而六(三)班学生好玩,上课容易走神,作业部分学生能端正地完成,学生的成绩较平均,尖子生不多。总体来说,两班上学期的平均分相差不大。

2、实验方面:两个班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六(四)班学生实验时井然有序,有良好的实验习惯,自觉准备实验器材,善于发现和探究实验结果。而六(三)班学生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再加上受实验设备欠缺的限制,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教学计划完成,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大多不能自觉完成。

相信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解决以上的不足,提高科学的各方面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

本册教材包括了机械和工具、形状与结构、热和燃烧、能量、生物的多样性四个单元,共32课。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各单元教学要点:

●“机械和工具”本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2~7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8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由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8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手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支持者。

●“形状和结构”单元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7课)是探究形状结构的科学道理。其中,第1~6课是分别研究条形、拱形、框架等结构,第7课是认识桥梁的结构。

第二部分(第8课)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形状结构。

各课具体内容是:

第1课“抵抗弯曲”、第2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研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

第3课“拱形的力量”、第4课“找拱形”研究拱形承受力的特点,并从认识拱形拓展到认识圆顶形、球形、各种弧形;从对人造物体的研究扩展到生物体的研究。

第5课“做框架”、第6课“建高塔”认识框架结构的特点,研究加固框架结构的方法和物体稳定性问题。

第7课“桥的形状和结构”是认识桥多姿多彩的形状和结构,这课汇集和拓宽了前面几种结构的认识,并为下一课学生造“桥”作了铺垫。

第8课“用纸造一座‘桥’”安排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设计制作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教学材料简单易得,动手操作特点突出。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把制作和探究相结合,把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能量”单元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课),认识电流能够产生磁性,制作电磁铁并研究电磁铁的磁极和磁力大小,研究玩具小电动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感受电能转化成动能的奇妙。

第二部分(第6~7课),通过寻找电的用途,研究电的来源,认识电能和其他能量形式及其相互间的转化。

第三部分(第8课)探究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认识我们使用的能量几乎都源于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逐步上升发展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把过去学习过的声、光、电、热多种能量形式都联系在一起,在大量、具体的现象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抽象的能量概念。

本单元安排两节课进行的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并制作“强力电磁铁”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过程充分展开、全班合作探究的活动。通过这个探究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更加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所关注的是物种的多样性即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以及同一物种不同生物个体的多种多样。教科书共8课,包括引领学生认识生物种类的多种多样;认识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认识生物个体不同的形态结构与他们生活的环境的关系,认识多种多样的生物存在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一) 科学知识

1、掌握常用的机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设计和制作机械和工具。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热和燃烧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变化,并能在实验操作中亲自去感受。

(二)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小学六年级下科学教学计划 篇11

本学期任教六年级的科学。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大部分学生平时在科学学

一、基本情况分析:

习上态度较好,积极性较高。但是由于在家过于娇惯学生的动手实践能手较弱。少数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不够重视,导致科学意识淡薄,科学实验的操作不熟练。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第五册。全册教材包括了《微小世界》主要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物质的变化》主要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物质反应的规律。《宇宙》主要使学生了解太阳系,了解宇宙。《环境和我们》主要使学生了解垃圾的产生、分类、回收与再次利用,让学生爱护环境。

三、教学目标: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具体如下: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四、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 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教学措施和方法:

利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好科学。

1、教师提供材料和资料,提倡学生自带材料,引导学生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2、反思自己的教学,勤于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意义等问题。

3、钻研新标准和现有教材,充分利用现有教具、学具和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系统化的单元备课,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4、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5、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6、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7、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8、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9、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六、教学进度表:

第1周 第1章 第1、2节 第2周 第3、4节 第3周 第5、6节 第4周 第7、8节 第5周 第2章 第1、2节 第6周 第3、4章 第7周 第5、6节 第8周 第7、8节 第9周 第3章 第1、2节 第10周 第3、4节、第11周 第5、6节 第12周 第7、8节 第13周 第4章 第1、2节 第14周 第3、4节

第15周 第5、6节 第16周 第7、8节 第17、18周 复习

第19、20周 考试

教师:孙跃武

日期:2017年2月13日

学 期 五 年 级 科 学 教 学 工 作 计 划

孙跃武

六年级计划科学 篇12

吴坚文

一、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二、复习内容

“工具和机械”单元里,学生要学习选择使用工具并体会它们的作用,研究杠杆、轮轴、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和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通过研究认识工具和机械的功能和特点。

“形状与结构”单元里,学生要认识身边常见的梁、拱形、框架等形状结构,研究物体不容易倒的形状特点,探究怎样用纸做一座能承重的桥。通过研究认识不同的形状和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不同,能满足不同的需要。

“能量”单元里,学生要制作和研究电磁铁,探究玩具小电动机怎么会转动起来,研讨各种能量形式及其相互转化。通过研究初步建立起能量的概念,知道电可以生磁,能量可以相互转化,了解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

“生物的多样性”单元里,学生要调查校园里生物的种类和分布,给动植物分类,研究人的相貌差异,探究不同环境对生物种类和性状的影响。通过研究知道生物种类和差别是多种多样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知道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三、学生已有水平与存在问题

大多数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掌握比较扎实,基本得分在60至70分之间;实验设计的表述欠规范,表达不够清晰;数据分析、知识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欠缺;表现为达到优秀的人数不足。

四、复习措施与安排

1、采取单元清的方法,每单元结束,及时给出单元复习资料;单元测试后及时反馈补缺;使学生自查补漏有倚仗。

2、结合教学调研,对要求达标的内容进行过关测评与补缺。

3、考试前,进行答题指导训练,对共性问题针对性辅导。

4、提倡与鼓励学生对不理解或有困难的问题及时提问。

时间安排1、17、18、19周能量单元过关补缺、第二次课堂教学调研测试、补缺;六下《物质的变化》教学;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篇13

本册教材共有4个单元。第一单元是《无处不在的能量了》。第二单元是《追寻达尔文的足迹》,第三单元是《宇宙》,第四单元是《科技与未来》,在各个单元学习中均有过程与技能训练。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目的要求

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使学生进一步明白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初步学会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认识动物的周期性变化。

初步学会通过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对事物、现象的发展变化做出推论。

三、重难点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预测收和收集证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四、学生素质分析

六年级共有85名学生。经过三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对大自然,特别是对身边的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喜欢问个为什么,喜欢提问题,爱提问题,这将驱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究。但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对这门学科不是很重视,而且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强,不愿动手,这些都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五、教学措施

带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动手、动脑,做好探究实验。

上一篇:企业宣传部门工作总结下一篇: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