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

2024-09-11

虚拟化(精选9篇)

虚拟化 篇1

二者概念相似,但属于不同的技术,服务器虚拟和存储虚拟化技术的设计目的都是将物理系统从具体的工作负荷中分离出来,都是为了通过整合和快速分配资源达到简化环境的目的。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一般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封装到虚拟服务器中,而存储虚拟化解决方案的目的则是通过存储池化、资源分区,或让磁盘系统仿真磁带系统来优化数据存储环境。

与过去相比,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方面,现在最大的不同就是参与者的队伍大大扩充了——从处理器层面的AMD和Intel到操作系统层面的微软的加入,从数量众多的第三方软件厂商的涌现到服务器系统厂商的高调,我们看到一个趋于完整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生态系统在逐渐形成。

“虚拟化正在从一个小市场向主流市场转变,尤其是在Microsoft进入该市场之后”,当微软宣布了其Virtual Server 2005计划之后,业内有这样的评价,

在介绍微软的这个虚拟化项目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做了这样的描述—与其他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一样,Virtual Server 2005允许用户对服务器进行分区,以使这些服务器能够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和应用。

存储虚拟化是指对硬件资源抽象化,以虚拟形式来表示它们。虚拟化可将物理存储系统从数据驱动的具体工作负荷中分离出来,从而使你能够随心所欲地按需分配存储资源。虚拟化包括将多个物理存储资源池化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资源,然后可对其实施集中管理或者以逻辑方式将其分区成若干个虚拟机。虚拟化还可用于使磁盘对应用程序呈现为磁带。

★ 存储虚拟化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存储解决方案

★ 天然气水合物存储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试论发电企业危化品的存储

★ 服务器存储:SCSI硬盘分析导购

★ 公司移动存储保密管理规章制度

★ Android数据存储方式之:文件存储

★ 存储结构之数据文件和表空间

★ CIO在数据存储领域面临哪些挑战?

★ 如何通过改进存储利用率来节约空间

虚拟化 篇2

一、资本虚拟化的前提是货币的虚拟化

在货币产生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黄金和白银作为货币材料为各国所接受, 商品世界因此被分为两极:一极是商品, 代表各种各样要实现价值的使用价值;一极为货币, 以黄金、白银等贵金属作为货币材料的使用价值来代表商品的价值。货币的出现是商品价值形式独立化的结果, 本质上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价值独立化的货币一旦摆脱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束缚, 不再以任何有价值的实际资产作为货币材料时, 就转化为虚拟货币, 并为资本的虚拟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中, 为了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实现,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在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 产生了代替金银及其铸币进行流通的信用流通工具, 这些信用流通工具首先在数量上摆脱了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束缚, 并代替金属货币完成流通和支付职能, 成为货币虚拟化的初级形态。之所以称之为“初级形态”, 原因在于这些信用流通工具还保持着与金属货币之间固定的兑换比率, 其价值取决于金属货币。这些初级形态虚拟货币的典型代表为商业票据和银行券。

商业票据是最初用来替代职能资本家之间商业信用的基本工具, 包括期票和汇票, 以汇票最为常见。汇票是商品销售者 (债权人) 向商品购买者 (债务人) 发出的支付命令, 要求债务人向持票者支付一定数额款项的凭证。汇票最初只是最为买卖双方债权、债务的凭证, 可以通过银行提前兑现 (贴现) , 但随着经济交往程度的扩展, 汇票逐渐开始代替货币成为一种流通和支付手段, 即开始作为货币为人们所接受。“汇票如果只被贴现而在到期前保存在贴现者得公事包中, 则不起货币的作用, 或者说, 它不代替货币, 而只是本身被人用钱买卖。它象公债或其他证券一样不是通货。可是, 如果开给某人的票据为了清偿债务或解除金钱要求权而付给另一人 (甚或付给同一人) , 它就做了假使票据不存在就要由货币来做的事, 就是说, 它起了通货的作用。人们常常这样使用汇票。”[1]因此, 汇票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用来替代黄金作为支付和流通手段, 具有了货币的部分职能。在贵金属本位制度下, 汇票的价值依然以其所能兑换的金银数量为基础, 但是由于在汇票流通过程中, 汇入、汇出的净额只占其总额的一个很小的部分, 这就使得汇票的票面价值总额, 即其所代表的金银数量的总额可以远远大于现实经济中的金银储备数量, 这意味着少量的金银就可以衍生出大于其价值数倍、数十倍的信用货币。商业汇票作为货币, 其票面价值额与实际贵金属储备数量之间的不一致, 使得货币的虚拟化开始出现。

由于商业票据的发行者为工商企业, 其信用程度受到工商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 因此存在信用方面的缺陷, 难以在较大的范围内流通, 也限制了经济交往的规模。为了满足资本主义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易规模和范围, 在商业票据流动的基础上, 部分银行家开始发行银行券来代替商业票据充当流通和支付的手段, 一种新的货币形式开始出现。由于银行券的发行者为信用程度较高的银行机构, 因此其流通范围和被接受的程度要远大于商业票据, 更能够满足商品交易不断扩大的需要。从表面上看, 银行券可以固定的比例与贵金属货币进行兑换, 其发行量最初也主要取决于商业票据流通的需要, 但是在经济不断扩张的过程中, 银行券的数量不断膨胀, 远远大于作为其基础的贵金属货币的数量。银行券的发行, 使得银行成为一个具有特殊职能的金融机构, 即货币创造职能, “在象我们那样的部分准备金的银行制度里, 银行当然并不具备与一美元存款相应的一美元货币。这就是为什么‘存款’是如此令人误解的一个术语。当你在银行里存放一美元的现金时, 银行可能在它的现金上加15或20美分。一元存款的其他部分银行将通过另一种业务形式借出去。借款者可以再把现金存入这个或那个银行, 这一过程可以重复进行。结果是:对于银行拥有的每一美元现金, 银行要欠几美元的存款。”[2]

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制度确立以前, 各银行都有权发行自己的银行券, 因此市场上就有多家银行的银行券在流通。伴随着经济的发展, 银行的货币信用业务迅速扩张, 银行数量增加, 这种分散的银行券的发行就越来越暴露出其严重的不足: (1) 如果各家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能够与贵金属货币保持随时兑换, 那么各种银行券之间的比价关系就只需要简单地根据各自所代表的贵金属货币量进行计算, 在相互兑换时不会产生任何困难。但是, 由于银行券的虚拟化性质, 使得很多银行券无法与贵金属货币进行随时兑换, 尤其是一些小银行由于其信用能力较低, 其银行券常常不能兑换, 导致其以低于面值的价值进行流通和交易, 这就使得各银行券之间的兑换比例难以确定, 货币流通出现混乱, 进而影响正常的经济交往。 (2) 很多中小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 受到发行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 只能在有限的地区内进行使用, 在这些区域之外难以被人所接受, 这大大限制了商品流动的范围和规模。 (3) 大量不同种类的银行券在市场上流通, 使得交易双方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辨别它们的真伪, 也给许多不法之徒的欺诈行为提供了方便。上述缺陷表明, 由一家统一的机构来垄断银行券的发行将更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适应这一需求,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设立本国的中央银行, 并统一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法定货币, 即“法币”。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以垄断货币发行权为标志, 英格兰银行在1844年依据《皮尔条例》成为具有银行券垄断发行权的银行, 奠定了其最早的中央银行的地位;美国国会在1913年通过了《联邦储备条例》, 从而宣告了美国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3]

由各国中央银行统一发行的法币, 在金本位制度下依然规定单位货币所包含的贵金属数量, 但是并不承诺可以兑换黄金。因此, 法币制度下, 货币开始与黄金之间真正脱离关系, 其数量也不再受到商业票据流通需要的限制, 而是越来越多地渗透了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和政府的货币政策意图。法币的出现是货币虚拟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货币的产生与法律有关。商品货币具有内在的使用价值, 即使非货币化后也是如此。法币如被非货币化, 则只剩下印刷中所使用的纸张那么一点微不足道的价值”。[4]银行券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 而法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 二者之间虽然存在差别, 但都逐渐远离了贵金属, 体现了货币的虚拟化发展。“不兑换纸币是一种表征货币 (即物质材料的内在价值与其货币面值分离的东西) , 现在除了硬币意外, 一般都用纸币印成。这种货币由国家制定发行, 但依法不得兑换成本身以外的任何东西, 也不具有以客观标准表示的固定价值”。[5]

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使得货币的虚拟化进程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则使得货币最终完全与黄金之间脱离联系, 成为完全虚拟化的货币形式。它基本运行规则是美元与黄金挂钩, 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各国货币之间采取固定的兑换比率。这样的结果是, 各国国内货币不能与黄金之间进行兑换, 只有美元可以依据一定的条件与黄金之间进行兑换。美元因此取得了和黄金一样的地位, 可以充当各国的国际储备。美元本身作为一种法币已经是初步虚拟化了的货币, 而以美元储备为基础而发行的其他国家的货币, 则更进一步地虚拟化了。当然, 由于美元还保持着与黄金之间名义上的兑换比例, 这时的货币虚拟化还是一种不完全的虚拟化, 还没有达到虚拟化的完成形态。

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由于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使得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体系得到了暂时的稳定, 从而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但是,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美国经济地位的衰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在缺陷开始显现, 最终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以1973年美国宣布各国中央银行停止用黄金兑换美元为标志, 货币被彻底地虚拟化了。各国货币与黄金之间完全脱离了关系, 黄金的非货币化得以完成,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也由固定汇率转为浮动汇率, 货币符号所表明的价值是不断变动的, 这表明货币本身的虚拟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完成。虚拟资本的出现就是以货币的虚拟化为前提而产生的。

二、社会信用制度是虚拟资本产生的基础

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制度的发展, 直接推动了货币的虚拟化。换言之, 没有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的保障, 货币的虚拟化无法完成。同时, 货币的虚拟化也可以视为银行制度发展的重要动力, 两者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在货币虚拟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资本虚拟化, 同样离不开社会信用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产生和膨胀必须以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存在为基础。一方面, 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信用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借贷资本是通过资本使用权的有期转让, 凭借资本所有权来获取利息的, 即靠资本所有权的产权证明书来获取定期收入。生息资本借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 参与职能资本创造的平均利润的分割获得利息这样一个事实, 逐渐使得“资本是一个自行增殖的自动机的观念被牢固树立起来了”。[6]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 借贷资本成为独立的收入来源, 任何源于资本所有权的确定性收入, 都可以视为利息, 并且把收入资本化, 即任何一笔收入都可以幻想成一定资本带来的利息。自然地, 股票、债券等一切资本所有权证书, 虽然只是现实资本的纸制副本, 但可以籍此获得定期收入并可以在证券市场自由买卖, 实现价值增殖, 也逐渐被视为可以独立地获得收入, 成为具有不同于现实资本存在形式的虚拟资本。借贷资本本身不是虚拟资本, 它以现实资本作为生息资本, 而股票、债券的虚拟资本不仅依托于现实资本定期获得收入, 还可以独立运动, 在自由买卖中获益, 从而成为虚拟化的资本形式。从上述过程来看, 虚拟资本的产生首先要归功于借贷资本信用制度的存在。另一方面, 股票、债券等虚拟资本的大量发行, 必须依托于庞大的社会信用体系, 尤其是银行信用的参与和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通过股票、债券的成功发行并从投资者手中获得现实资本, 以投入生产过程满足产业资本发展的需要,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 依靠单个产业资本家是无法完成的, 即使能够实现, 也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而通过银行信用体系的介入, 依靠银行的庞大信用网络和良好的信用保证, 这一过程才能得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同时, 股票和债券等虚拟资本的成功发行, 还依赖于证券交易市场的存在。股票、债券作为企业与投资者之间信用工具的发展, 使得同一资本取得了双重存在:一是投入生产经营过程发挥作用的实体资本, 企业获得了其使用权或法人财产权;二是以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所有权证书, 作为实体资本的纸制副本, 它们本身没有价值, 但可以定期获得收入。与借贷资本关系下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同, 股票没有到期日而且售出不退, 债券虽然到期还本付息, 但在到期之前投资者想要将其变现也可能相当困难。因此, 必须为股票和债券提供一个顺畅流通和变现的渠道, 才能使它们对投资者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从而保证它们的大量发行。于是, 证券交易市场便应运而生, 股票、债券的持有者不仅可以凭借资本所有权定期获得收入, 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易, 规避风险、较少亏损以及获得更多的收益。股票、债券等基于企业与投资者之间的信用关系, 在银行信用的介入和证券市场的发展的推动下, 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 甚至成为另一种独立收入的源泉, 虚拟资本最终得以形成。[7]

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的产生和发展更离不开社会信用制度的支持。商品期货虽然以现货市场的存在为基础, 但是商品期货的买卖双方的交易完全是建立在交易者对商品价格未来走势判断基础上的一种投机或赌博。这种不需要实际交割的交易占到商品期货交易的90%以上, 商品期货与现货不同的卖空和卖空交易方式, 是以双方的信用关系为基础的, 这种信用关系是以期货交易所为中介而形成的。商品期货交易中特有的保证金制度也是一种特殊的信用制度, 是支撑期货交易的一种重要手段。期货合约的交易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内公开竞价成交, 价格随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 但与股票交易不同, 在期货交易中, 期货合约的购买者不是马上向其出售者交纳现金并获得相应资产, 而是买卖双方都在各自的经纪商那里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同时, 经纪商必须在交易所所属的结算所存入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因此, 期货交易者不是交易了一笔资产, 而是签订了一个未来交易的合约。对于投资者来说, 保证金可以分为初始保证金和维持保证金, 初始保证金是投资者开仓时应存入的保证金, 它一般只占投资者所买卖的期货合约价值的5%-10%, 维持保证金是指投资者平仓以前, 其保证金账户上的最低金额, 一般占初始保证金的75%。因此, 商品期货交易很明显地是一种以信用关系为基础的杠杆式交易方式, 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以小博大”的避险或赌博机会。

金融期货的产生和发展是货币虚拟化的结果, 其交易与商品期货一样离不开社会信用制度的支持。最早出现的金融期货是外汇期货, 它产生于1972年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这一年该交易所分部的国际货币市场 (IMM) 正式开业, 对英镑等8种主要外汇开展期货交易。[3]外汇期货是为了适应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之后的汇率波动而产生的, 是货币虚拟化发展的结果。到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货币虚拟化在全世界范围内得以完成, 世界进入浮动汇率时代,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通过外汇期货市场来进行套期保值或者投机, 外汇期货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同时带动了其他金融期货的发展。其他金融衍生物的出现和发展, 也同样离不开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因此, 货币的虚拟化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 而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股票、债券、商品期货以及金融衍生物等虚拟资本形式得以产生和发展。

三、资本虚拟化对信用制度的多重影响

虚拟资本的本质是其本身的价值相对于其价格可以忽略不计, 或者说其价格的决定已经远离其价值, 虚拟资本越来越远离实际生产过程的约束, 获得相对独立的运动。虚拟资本的发展对信用制度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是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使得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约束大大缓解。信用, 特别是银行信用虽然可以充当借贷中介, 把闲置的货币集中起来供给需要货币资本的商品生产者使用, 因而具有资本创造的职能。但银行信用作为一种企业的间接融资形式, 对资本所有者而言只是拥有了到期归还并获得一定利息的权利, 而对货币实际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增殖却没有直接的索取权利;而对于使用银行借贷资本的企业而言, 贷款的使用不仅要到期归还还要支付利息, 同时还要受到银行的监督和制约。而在股票、债券的形式的虚拟资本产生以后, 货币资本的所有者就找到了一条直接投资、直接分享投资收益的渠道, 更主要的是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买卖以实现价值增殖;企业则可以通过虚拟资本工具的发行, 把投资者的货币资本转化为企业的实体资本加以自主地运用。银行信用和虚拟资本的共同存在, 使得资本主义企业因资本不足而发展受到约束的可能性被降低到最低程度。虚拟资本拓宽了公众的投资渠道, 以分享高增长行业和地区的价值增殖, 同时也促进了这些行业和地区的发展。[7]

二是资本虚拟化促进了银行资本本身的虚拟化。随着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出现和发展, 其相对独立的运动规律和高收益、高流动性的特征, 受到了不少银行的青睐, 很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逐渐同意借款人用这些有价证券来担保获得贷款, 而这又进一步促进了有价证券的发行, “人们尽可能多地认股, 这就是说, 只要有钱能够应付第一次缴款, 就把股份认下来;至于以后各期股款的缴纳, 总会有办法可想……人们不得不求助于信用”。[6]通过以虚拟资本为抵押获得贷款, 使得银行资本结构产生了很大变化, 现在银行的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现金, 二是有价证券。其结果是银行资本的绝大部分成为虚拟的, 即由各种虚拟资本组成。

三是资本虚拟化引发了“泡沫经济”等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新问题。对于“泡沫经济”,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但几乎所有的界定都涉及到虚拟资本的价格问题, 如“泡沫经济指的是以资产 (股票、房地产) 价格超常规上涨为基本特征的虚假繁荣, 其直接原因是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普遍的投机狂热”, [8]“泡沫经济指银行、企业和个人将货币资本大规模用于投机目的, 结果导致股票和土地的价格上升, 并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 [9]“泡沫经济, 按现代经济学的一般解释, 是指背离现实的经济实体, 人为地或投机性地追求高额非劳动收入和利润, 形成了资产价格的狂热上涨 (这里的资产是指股票、土地、不动产等保存经济价值的手段) , 并由这种狂热上涨的虚幻的资产价格所构成的经济现象”, [10]“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的股票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价格迅速的膨胀, 是虚拟经济的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11]很明显, 泡沫经济产生直接原因在于过多的货币资本用于虚拟资本的投机, 使得虚拟资本的价格极度膨胀, 以致于其价格不仅脱离了个别实体资本的运行状况, 也脱离了整个实体经济的运行状况。导致这一结果的客观条件无疑在于货币的虚拟化以及在此基础上银行资本的虚拟化, 以虚拟资本为抵押获得银行贷款, 以银行贷款购买更多地虚拟资本, 从而导致银行的过度放贷, 最终形成泡沫经济。

四、结语

泡沫经济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 泡沫经济是资本虚拟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适度的泡沫经济对于提高经济系统的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 过度的泡沫经济则是有害的, 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缺乏资本的支持, 助长过度的机会主义, 并且一旦泡沫破裂, 将使银行信用出现危机, 进一步引发整个经济出现危机。

适度的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一是大量的货币资本投资于虚拟资本, 使得经济的虚拟部分成为货币的“蓄水池”。当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资本投入时, 可用随时获得从虚拟资本中转移的货币资本;同时, 当实体经济出现多余投资时, 相应的部分可以转移到虚拟经济中, 从而提高了资本的使用效率。二是可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度的泡沫经济不仅可以在总体上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 还可以促进资源在实体经济不同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优化配置, 并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通过财富效应拉动消费的增长, 对于出现消费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的经济来说, 存在一定程度泡沫是有益的。四是泡沫经济的存在更有利于国家从宏观上对经济进行调控。由于虚拟资本的价格和流动更容易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 尤其是货币政策, 因此, 国家可以通过利率、汇率以及信贷政策等, 对虚拟资本的价格和流动进行主动干预, 从而间接实现对实体经济的调控。

过度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消极影响。一是货币资金过度投资于虚拟资本从而挤出了对实体经济的投资。资金总是流向投资收益率更高的部门, 而泡沫一旦形成并快速膨胀, 对泡沫资产的投资往往会就获得比一般投资更高的收益率, 在这种情况下, 资金不仅会从银行, 而且会从实体经济领域流向泡沫资产。加之对于虚拟资本的投资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 对资金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如果大量资金流入泡沫资产, 必然造成实体经济领域投资的不足, 对实体经济造成损害。二是引发过度的投机行为, 人们热衷于追求短期收益而损害了经济的长期发展。三是可能导致财富占有不公程度的加剧。由于虚拟资本已经成为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是富有的家庭, 投资于虚拟资本的比例越大, 因而当虚拟资本价格的过度膨胀时, 这些家庭的财富数量会急剧增加, 社会财富占有的差别将增大;同时, 因财富而获取的收入差距程度也会增大。四是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严重威胁和破坏。[12]当泡沫经济不断膨胀时, 整个经济会表现出一种繁荣景象:虚拟资本价格不断攀升, 交易规模不断增加, 政府税收不断提高, 企业融资更为方便, 居民个人虚拟财富也会因价格的上升不断增加, 消费信心上升, 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乐观的情绪。但是, 价格泡沫不可能永远膨胀, 当某种因素导致人们对市场预期发生逆转时, 泡沫会破裂, 虚拟资本价格迅速跌落, 大量投机的企业、机构和个人的资产迅速缩水, 企业纷纷破产, 银行不良债务迅速增加, 使金融系统陷于困境。由于金融系统是宏观经济运行的心脏, 当金融系统不稳定时, 宏观经济的稳定性是难以维持的。

综上所述, 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 必须对金融发展的节奏进行适度控制, 防止资本虚拟化的过快和过度增长, 但同时又能够保持资本市场适度的活跃状态。唯有如此, 才能取得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互协调, 使得实体经济在稳定中不断发展。

摘要:货币的虚拟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是资本虚拟化的前提和基础, 而资本虚拟化在大大缓和资本约束的同时, 也产生了泡沫经济等现象, 对经济的稳定运行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因此, 必须对金融发展的节奏进行适度控制, 防止资本虚拟化的过快和过度增长。

关键词:资本虚拟化,货币虚拟化,泡沫经济,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 (下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49.

[2][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出版社, 1997:40.

[3]易纲, 吴有昌.货币银行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193-194, 175.

[4]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339.

[5][英]凯恩斯.货币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9.

[6]资本论 (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29, 459.

[7]逄锦聚, 洪银兴.政治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99, 102.

[8]史仲文, 庞毅.泡沫经济---透视中国的第三只眼睛[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1996.

[9]李长明.中国要警惕泡沫经济[J].中国工业经济, 1995 (5) .

[10]姜建清.海外经济风潮解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23-24.

[11]杨琳.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增长[M].北京:中围金融出版社, 2002:4.

虚拟化技术 篇3

虚拟机软件安装

虚拟机软件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有vmware、xen、virtual pc/server、qemu等,而且有些软件已经免费向用户提供。本文以vmware server版(已经完全免费)为例,介绍其安装与应用。

①下载和安装:地址http://www.vmware.com/download/server/,下载vmware server for windows。安装完毕,启动vmware server console,连接到local host。

②建立虚拟主机:在home标签下,点击new virtual machine即可启动新建向导。根据向导提示,依次选择虚拟机操作系统类型如linux、windows等,虚拟机名称和保存的位置,网络连接类型,磁盘空间大小,设置完毕后vmware就会建立虚拟机,同时,在左侧inventory栏中显示已经建立的虚拟机名称。

③编辑虚拟机设置:由于默认建立的虚拟机是最基本的设置,可以在inventory栏中选择虚拟机,在右侧commands标签下点击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在对话框中调整或添加其他虚拟硬件设备,如光驱、USB设备、软驱、声卡、内存和硬盘等,甚至可以将虚拟设备和真实设备混合使用。

④启动与安装软件:设置完毕后,虚拟机就和新电脑一样,可以使用了。

虚拟机应用实例

◆ 建立服务器,提高投入效益

虚拟机建立后,我们通常把它当成网络中独立的机器使用。最典型的应用是作为新服务器使用。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用平台不断涌现,需要新的服务器安装新平台,如某学校有2台服务器,A为p3服务器windows 2003系统,安装了数字化教学系统,B为p4服务器redhat linux系统,安装了学校网站系统。目前,根据教学要求,需要安装运行在NT平台下“新课标资源管理平台(www.51ziyuan.com)”,A服务器已经不堪重负,因此,考虑使用B服务器,下载vmware server for linux版本,可以下载源码或者rpm文件直接安装。这样,1台服务器当2台使用,大大提高了投资效益。

◆ 虚拟网络备份,保障数据安全

虚拟化的风险探讨 篇4

除了以上这些传统因素驱动着企业的虚拟化进程外,业务连续性逐渐成为虚拟化的另一个动力。业务连续性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既昂贵又耗时的项目。虚拟化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看法,它使业务连续性成为服务器整合过程的一部分,为企业带来更为真实和直接的价值。

风险定位:真正的风险在哪里?

虽然自然灾难的确有可能发生,但大多数情况下,IT设施或设备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远比洪水、飓风、地震或恐怖袭击大得多。数据中心的一个冷却单元故障导致邮件服务器崩溃将令企业的收入、生产和声誉受损。这种情况很常见,却往往在企业的业务连续性规划中被忽视。企业需要正确地平衡应用的高可用性和灾难恢复成本。一直以来,针对个别应用的连续性解决方案需要极高的成本,而虚拟化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

企业应该对应用的重要性进行划分,一些应用可以容许长时间的停止,而另一些则要求7x24小时运行。虚拟化的最大优势是,它能够在合适的成本和资源需求下满足企业的业务连续性需求。

在实施虚拟化时,对于风险的考虑仍然很重要,不仅需要预防设备发生故障,还需要选择恰当的技术来保证应用的高可用性。当然,将虚拟化看作打开业务连续性之门的“ ”是完全错误的。

实现业务连续:混合物理和虚拟化配置

关于虚拟化业务连续性,IT专家们讨论地最多的是许多虚拟主机之间的切换。不经常讨论的则是虚拟化业务连续性的基础设施。虚拟主机之间的切换依赖于共享存储,当物理服务器出现故障时,业务连续性是很脆弱的。因此,这一模式依赖于对虚拟化运行场地的保护。很多管理员仍然对虚拟环境的内存、CPU和输入/输出要求持怀疑态度,但是比较一下风险与回报就会发现,对重负载的邮件和数据库服务器进行虚拟化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考虑基础设施的成本和风险虽然比较麻烦,但虚拟化却可以立刻为类似Exchange的应用提供业务连续性。

一个运行少量关键应用的独立物理主机可以进行虚拟化以作为Exchange的备份服务器,这一措施即可保证现有的邮件服务的连续性。在Exchange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只需要切换到该备份服务器并允许用户接入就可以了,唯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能够管理数据复制和监控的切换软件。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本地和异地灾备,

消除风险:保证虚拟化后的高可用性

企业在某种程度上自信地认为自己的虚拟化基础设施已经可以满足应用的最高需求。这些基础设施往往已经配备了大型的服务器和专业的IT管理人员,虚拟化帮助他们减少了物理服务器使其不会受限于有限的机房面积。

然而,在实现虚拟化业务连续性时,仍需面对以下一些挑战:如:必须要注意迁移过程中出现宕机的可能性,要求7x24小时可用性时更应如此; 必须随时应对迁移后出现的不可预见性因素;必须随时留意应用的高可用性等。

幸运的是,通过以下方法至少可以解决以上挑战中的一个。首先,在迁移之前需要对应用在虚拟化环境下的运行程序进行测试;其次,在预防规划后还需要准备好切换机制,以保证服务不会中断;最后,在整个过程中保留回退至原有系统的可能。

虚拟化技术一个明确的好处是帮助企业提高了硬件利用率,但是不能忽视虚拟化管理基础设施存在的内在风险。虚拟化的基本设计方法是在一个物理主机上运行多个虚拟服务器,这会带来新的IT风险。将支持各种不同关键功能的多个服务器集成在单个物理主机上,必然会导致该物理主机的可用性成为一个明显的风险点。

不过,现在已经可以通过高可用性产品来保护虚拟化应用的物理平台。这些产品能够保证所有的虚拟服务器能够在整个物理主机发生故障时进行切换,还有一些工具能够检测到某一 立的虚拟服务器的故障,并可单独对其进行重启。

BCM(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既昂贵又耗时的项目,虚拟化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看法,它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更为真实和直接的价值。

虚拟化基础设施:服务器与应用可用性并重

对可能的故障点的了解能够更直接地验证虚拟化实施架构和工具是否满足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很多配合管理的简单工具无法真实地检测出故障,例如,某虚拟服务器发生蓝屏故障,这些工具可能仍然认为该服务器是正常的,因为它们还能响应“ping”,并且也在使用资源。这种情况下,企业无法获得业务连续性的真实情况。

当一台虚拟机占用的资源越来越多时,企业会考虑将其转移到另一个物理服务器上,但企业可能不会考虑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被简单地转移而不是被解决。一个有问题的应用,即使被转移了,其问题还是会继续存在的。

因此,当检查基础设施管理工具的工作能力时,要注意其中存在的问题对业务连续性、应用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BCM(业务连续性管理)项目一直被看作是一个既昂贵又耗时的项目,虚拟化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看法,它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更为真实和直接的价值。

虚拟化整合:风险不容忽视

被散乱的物理服务器折磨了那么多年后,虚拟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将各部门的服务器集中到一个场地。工作变得更容易,终端用户们不用担负管理服务器的职责。不过问题也随之浮现,从前散乱的物理服务器所带来的IT弹性没有了,因为很多“鸡蛋”被放在了一个篮子里。

虚拟化 篇5

服务器虚拟化是使用虚拟软件控制,将单个或多个服务器虚拟成更多的处理单元;集群是通过软件与硬件的相应配合,将许多完整的服务器整系统融合成一个更大的系统,以实现单个服务器承受范围外的进一步性能提升。

以上四个概念的应用,除了虚拟化以外,目前所涉及的范围相对都不是特别广泛,基本都是在高端或特定行业中,但事实上,如果深入挖掘、设计得当,在各层次各行业满足TCO锐减、管理有序、维护便利等,也不是多么奢侈的愿景,大有广泛推广的可能,

值全球融合与有序管理大潮之际,大兵把这四者的相关概念与原理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愿与各位共同探讨并推动技术应用的发展。

刀片服务器与无盘系统篇

一、概念对比

刀片服务器,以其相对传统服务器轻薄的外观和犀利的性能而成名,各刀片之间对应单一的处理器、主板、内存、硬盘。

无盘系统,以其大容量硬盘的服务器主控端与无硬盘客户端的组合而成名,服务器主控端与客户端之间都具有独立的处理器、主板与内存。

二、平台对比

刀片服务器相对无盘系统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结构上。

刀片服务器平台如果是一个单刀片,其可实现的结果与传统服务器毫无二致;如果是多个刀片,则是通过模块式的设计,将多个具有独立软硬件的服务器系统组合起来,建立一个庞大的服务器系统平台,这在很大意义上与集成相似,但总地来说,还可以看做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系统。

无盘系统实际上是一个C/S的结构布局,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服务器系统,只是因为考虑到成本因素,在各个客户端省去了硬盘这一大部件。

三、适用对比

刀片服务器的优势在于其对空间、管理、整合、能耗的控制,可以帮助许多用户实现大型关键应用的整合。

虚拟化 篇6

如今,很少有整合行为是在没有虚拟化的情况下完成的,虚拟化是利用软件创建一个处于硬件和应用之间的抽象层。虚拟化允许企业用更少的设备处理更多的工作。借助虚拟化,一个物理的服务器将可以被分出多个逻辑服务器,从而更好地利用可用的CPU,内存和I/O资源。

虚拟化也可以池化来自整个数据中心的存储,允许来自不同存储平台的硬盘表现为一个单一的存储资源。这些存储资源可以被分配、供应、移动、复制和备份,而不需要考虑它的物理位置。虚拟化不仅使跟踪和管理存储变得更加简单,它也更加有效地利用可用空间,防止不必要的磁盘或存储平台的采购花费。

尽管如此,虚拟化有它的不足:

企业需要应对另一个软件层。

软件必须与整个基础设施,同时在修补和更新出现时进行维护

虚拟化必须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进行。

存储操作,如复制和备份,将需要进行修改,以适应虚拟化环境。

我们已经涵盖了为一个存储整合项目,而购买相应策略时所涉及的问题。这里有一个清单,列出了购买虚拟化软件的规范,这些软件来自DataCore软件公司,EMC公司,IBM公司,Symantec公司,VMware和其他一些卖家。

软件将在哪儿运行?存储虚拟化可以实现基于主机、基于阵列或者基于光纤的产品的实现。基于主机的虚拟化软件运行并安装在主机服务器上,例如Symantec公司的Veritas Storage Foundation。专用设备,如Emulex公司的765型号智能服务平台,为基于网络的虚拟化软件提供硬件加速。基于主机的产品是花费最少的,而且最容易部署,但它们的可扩展性最差。

基于光纤的虚拟化,软件运行在智能交换机设备上,如Cisco directors。基于光纤的存储虚拟化通常能保证最大程度的异构性和可扩展性,但是可能需要在基础设施中新添一个交换机。

基于阵列的虚拟化整合了存储阵列自身的技术,例如日立数据系统的TagmaStore阵列。但是,基于阵列的虚拟化通常使用存储供应商提供的软件,而且一般不具备不同存储系统的异构性。

与您现有基础设施的互操作性。互操作性是虚拟化技术的关键因素。一个虚拟化产品应该与所有你已有的存储硬件兼容,并且应该能够满足将来的存储系统的需求,

不被虚拟化产品支持的存储系统将经常存在于服务中,沦为了二级存储。遗憾的是,非虚拟化的存储“孤岛”往往被荒废,这种现象浪费了虚拟化尝试去组织的宝贵空间。供应商支持矩阵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评估互操作性的地方,但在内部测试也可以使用。

什么支持虚拟化软件?为了支持虚拟化软件,你将需要主机设备驱动,路径管理,代理和垫片。IT员工可能会在硬件更换或者新版本发布的时候,陷入为大量存储虚拟化服务安装补丁和更新的困境。没有对维修给予足够的重视,将导致版本不一致,引发不稳定和性能问题。从管理和维护的角度评估任何存储虚拟化产品,并确定它所解决的问题是否超过它将引出的新问题。

如何扩展虚拟层?一个虚拟化产品只能管理x量的存储,同时存储性能可能会下降随着存储容量的增长。你应该理解规模与性能之间的权衡,尤其在对整个企业进行部署之前,以实验或者试点部署方式开始的虚拟化行为。规模问题也许并不会出现,直到部署周期的后期。从一开始就考虑规模问题,以帮助识别不能满足需求的产品。

你的存储过程将如何改变?存储虚拟化的目标是将多个存储资源整合成一个独立的,普遍存在的池。这样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存储的组织,置备,迁移和保护方式。例如,一个虚拟化产品可能提供自动配置,这个自动配置可能是IT企业的一个重大转变。一旦虚拟化到位了,存储管理员也将需要改变备份或复制目标。这是实验室测试和供应商可以在问题发生之前进行预防的另一个领域。

分阶段部署存储虚拟化。在整个企业一次性部署虚拟化是有风险的。预先对任何存储虚拟化产品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验室评估。这需要包括对撤出虚拟化的审查。一旦你决定购买哪一种产品,就可以在系统地建立虚拟化之前先实现一个小规模虚拟化。这种传统的方法给管理员足够的时间来熟悉虚拟化管理,防止不可预见的问题导致整个数据中心瘫痪。

检查资源管理功能。存储虚拟化产品引入了不断升级的资源监控和管理功能。例如,一个虚拟化工具可以看到每一个存储I/O,允许这个工具跟踪磁盘使用,查看性能并监测路径配置。极少的虚拟化产品在存储资源管理包中提供这个范围和复杂程度的功能,但是使用者可以获得资源管理和自动化的见解,而不需另一款复杂的软件。

如何撤销虚拟化?性能问题,可扩展性限制和互操作性等问题是使一个存储虚拟化产品被淘汰的所有原因。一个企业也可以决定中断一个产品,并使用一种更好的产品。遗憾的是,一旦部署了虚拟化,就没有简单的方法撤销它。撤销一个有问题的虚拟化部署非常费时,而且具有破坏性的。在承诺购买某一个虚拟化产品之前,与供应商讨论任何撤销的备选方案。

虚拟化技术浅析 篇7

随着互联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发展,虚拟化技术正在从日趋成熟的主流的服务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技术蔓延到网络的各个角落。

2 虚拟化的意义

2.1 虚拟化的优势

虚拟机具备物理硬件所没有的很多独特优势。包括:

效率:虚拟化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达到资源的最大利用,虚拟化将原本一台服务器的资源分配给了数台虚拟化的服务器,减小服务器规模,动态调用空闲资源,确保应用程序发挥出最高的可用性和性能。

隔离:用户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模拟多个系统,它们彼此之间是完全隔离的,即使一个子系统遭受攻击而崩溃,也不会对其他系统造成影响。

可靠:虚拟服务器可以通过改进灾难恢复解决方案提高业务连续性,在使用备份机制后,子系统可以被快速的恢复且不影响整个集群的运作,在整个数据中心实现高可用性。

成本:只需要更少的服务器就可以实现需要更多服务器才能做到的事情,降低了部署成本,同时,应用执行环境简单易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总体投资成本。也间接降低了安全等其他方面的成本。

便于管理:传统的IT服务器资源是硬件相对独立的个体,虚拟化系统将资源整合,提高了服务器/管理员比率,在升级时只需添加动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虚拟化的发展趋势

2.2.1 从IT市场角度看虚拟化发展趋势

在2009年,国际知名信息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一份有关虚拟化趋势报告指出,在未来五年内,将有60%的服务器部属虚拟化解决方案。

2.2.2 从技术角度来看虚拟化趋势

今天的虚拟化可以用来进行服务器,存储,网络,桌面应用程序的整合,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提高管理灵活性,节省服务器空间和电耗成本,但下一步的发展趋势会是云计算。

2.2.3 从业界趋势来看虚拟化将从三个方面继续扩展

首先是基础架构服务,可以将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无缝聚合为“按需使用”云资源池,并将其分配给最需要它们的应用程序。其次是应用程序服务,可以充分确保所有应用程序的可用性、安全性和扩展性保持在合适的级别,无论这些应用程序是针对哪些操作系统、开发框架或架构所设计运行。还有就是云服务,可以混合多个内部云和外部云,形成统一的计算力资源池,实现基于计算力的按需使用,按需收费,最终实现云计算。

3 现有虚拟化技术分析

3.1 服务器虚拟化

服务器虚拟化是虚拟化技术最早细分出来,最成熟的领域。服务器虚拟化是一种方法,能够通过区分资源的优先次序并随时随地能将服务器资源分配给最需要它们的工作负载来简化管理和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为单个工作负载峰值而储备的资源。

3.2 网络虚拟化

随着数据中心业务要求发展可分为纵向分割和横向分割两大类概念,即:多种应用承载在一张物理网络上,通过网络虚拟化分割(称为纵向分割)功能使得不同企业机构相互隔离,但可在同一网络上访问自身应用;将多个网络节点进行整合(称为横向整合),虚拟化成一台逻辑设备,提升数据中心网络可用性、节点性能的同时将极大简化网络架构。

3.3 存储虚拟化

虚拟存储即是可以将多种、多个存储设备统一管理起来,为使用者提供大容量、高数据传输性能的存储系统。

3.4 应用虚拟化

应用虚拟化通常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应用软件的虚拟化:就是将应用软件从操作系统中分离出来,通过自己压缩后的可执行文件夹来运行。二是桌面的虚拟化:就是专注于桌面应用及其运行环境的模拟与分发,是对现有桌面管理自动化体系的完善和补充。

4 虚拟化建设

4.1 制定虚拟化服务策略

对虚拟化可实现的业务和IT发展策略目标适用性进行分析评估,确定虚拟化服务策略目标,策略远景和实现规划及演进路线。

4.2 虚拟化服务设计

根据确定的虚拟化服务规划策略,进行虚拟化服务的详细设计,根据虚拟化服务详细设计建立测试环境,进行原型测试,确定可虚拟化试点的业务范围和IT范围,对支撑虚拟化运维管理和服务交付的人员进行与其职能相对应的培训。

4.3 虚拟化服务的迁移

将经过测试的虚拟化技术架构发布到生产环境,根据虚拟化规划策略,实现业务备选对象的P2V迁移,按照服务水平协议,参照虚拟化服务目录和参考架构,面向客户交付和管理虚拟化服务。

4.4 虚拟化服务的运行和维护

基于整个IT运维管理框架,对虚拟化技术架构进行运行监控管理的统一集成,安全管理的统一集成以及虚拟化资源的申请、供给及回收利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虚拟化服务和资源管理的日常运行操作制度和流程,完善各种虚拟化运行手册和知识库,基于运维管理流程的统一运行维护管理。

摘要:文章论述了虚拟化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以及虚拟化技术的优势和虚拟化的发展趋势,并对虚拟化技术现有的较成熟的服务器虚拟化(也称为操作系统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应用虚拟化(也称为桌面虚拟化)进行了介绍分析。最后就虚拟化的建设做了分步说明,对于关心和有志于从事虚拟化技术运用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有益的。

虚拟化突入桌面 篇8

当“虚拟化”一词被IT厂商频繁提及,用户往往并不知道桌面虚拟化会带来何种改变,或者是否需要这种改变。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疑惑,“我的桌面需要虚拟化吗?”桌面虚拟化是把客户机软件环境与客户机硬件环境分开的产品和服务,对企业而言,合并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来提高利用率是使用虚拟化技术的一个根本目的。

对于像酒店、银行、电信营业厅等服务人员,日常工作主要是接触重要数据,要求机器运行速度快、易维护。“对于柜台工作人员来说,瘦客户机就是很好的选择,既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又能简化管理。”中国惠普信息产品与商用渠道集团,商用台式机业务部总经理周信宏表示,“中国企业面临的业务挑战越来越多,客户需要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并改进计算的管理能力和灵活性。”

10月23日,惠普与思杰(Citrix)推出了面向企业用户的远程客户端管理解决方案(Remote ClientSolution),意在推动下一代桌面虚拟技术的普及。惠普此次新推出的虚拟桌面基础设施和刀片PC解决方案是远程客户端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将通过瘦客户机为虚拟桌面基础设施提供支持。据IDC预测,到2010年,大约1/5的企业桌面客户机将被虚拟客户机解决方案所替代。

据周信宏介绍,惠普瘦客户机没有任何可拆卸零件或本地硬盘,因此几乎不需要维护,能耗比传统PC低60%。

可以说,这种远程客户解决方案可以说是对传统桌面电脑或工作站的颠覆。

首先,远程管理功能支持个人或团队成员从企业建筑设施、企业园区或任何区域及联网的遥远地方访问计算资源;同时,采用集中管理手段提高对客户端计算环境的IT管理和控制能力,大幅度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并且,此方案无需用户介入,就可以自动简化用户工作环境,减少单个或多台电脑或工作站系统的噪音、散热量和故障,提高解决问题、用户支持能力,因为每次只有一名用户使用一个刀片,因而可提高用户体验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

有数据表明,到2012年,桌面管理的支出将达到30亿美元。各大厂商纷纷采用虚拟化技术帮助用户的桌面“把脉”。

今年3月,微软宣布收购桌面虚拟化技术提供商Kidaro,促进Vista和虚拟机在企业用户中得到更广泛的使用。5月,CitriX大规模升级了其XenDesktop软件,以吸引更多用户使用桌面虚拟化技术,从而与对手VMware竞争。无独有偶,今年7月,VMware针对瘦客户机虚拟化月Sun达成一致,VMware将会推出针对Sun瘦客户机的桌面虚拟化软件,帮助提高Sun瘦客户机的性能。

“目前的市场目标不是大的订单”,周信宏说。不可否认的是,用户从认识到接受,再到采购需要一定的过程。惠普会先让企业先在一个部门试用产品,然后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让用户有充分的时间,根据安全性、管理性、成本方面等多方面进行评估,再进行投入。

虚拟化灾备确保数据安全论文 篇9

虚拟化技术灾备的核心思想是双向复制。数据在其他地方实时产生一份可用的副本,此副本不需要做信息安全数据恢复,即可投入使用。

当主服务器突然发生故障或者因其他损坏而停止工作时,和主服务器同步并做备份的虚拟主机开始启动,它将临时客串成为主服务器,同时向管理员发送邮件或者直接发送通知到管理员的移动终端上。当主服务器恢复后,虚拟机上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和其他相关数据都被无缝地迁移回原来的主服务器。完成这些操作只需要轻松地点击几下鼠标,用户根本感觉不到曾有业务中断。“这一切都是利用虚拟化技术灾备解决方案所带来的方便。”Novell公司工程师杨英宏说。

用户大量的业务系统依靠IT作为支撑,如果IT系统环境出现问题,将很难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同时带来较大损失。市场上流行着各种各样的灾备技术和系统,但是,由于传统灾备系统的安装、配置和复杂度比较高,价格也比较昂贵,用户80%的投入只保护了20%的服务器,而且并不能真正保证业务运行。

灾备的目的是当灾难发生后,要立即恢复系统,尽快投入使用,所以灾备采用的各种技术,无论是数据备份、数据复制还是其他技术,都将围绕着业务的连续来进行。衡量这些灾备技术的指标主要是RPO(Recovery Point Object,恢复点目标)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恢复时间目标)。

考察恢复时间

在虚拟化技术的灾备解决方案中,把要备份的目标定义为工作负载,这是指独立于硬件平台之上的一些应用运行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和应用。

虚拟化技术灾备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双向复制,数据在其他地方实时产生一份可用的副本,此副本不需要做数据恢复,即可投入使用,当中断恢复后再还原回去。数据复制的最大好处是副本数据立即可用,没有数据恢复时间,RTO非常好。因为是实时复制,RPO也非常好,几乎不会丢失多少数据。

看看虚拟化技术的灾备系统具体是如何工作的,方案如图1所示。对于安装了Novell自动化迁移技术的设备,比如是一台服务器,或者是厂商提供的一个灾备设备,第一步是通过P2V(Physical Server to Virtual machine,物理服务器向虚拟机迁移)技术,把物理服务器工作负载迁移到虚拟服务器上,或是用V2V(Virtual machine to Virtual machine,虚拟机向虚拟机迁移)技术,通过网络把被保护的.虚拟机将工作负载迁移到灾备系统里作为虚拟机集中运行。通过这样一个基于虚拟化的灾备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既支持本地容灾,又支持网络容灾的系统。

可根据策略进行设定。比如,物理服务器对外运营系统,可设置一个增量复制的时间,时间段的设置可以从分钟到周; 每当物理服务器(对外工作的服务器)有任何数据变化,通过网络就能有一个增量同步到灾备系统中相对应的虚拟机里,这样可保证服务器在运营的同时,它所有更新的数据也同步写到灾备系统里。一旦物理服务器,也就是被保护的系统发生故障时,灾备系统即可快速地接管服务。

因为虚拟机的环境和被保护的服务器环境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启动后,它可以对外提供服务。用户连接到灾备系统里的这台虚拟服务器上,保证被保护的服务器停机时间最少,数据丢失量也是最少的。被保护的物理服务器得到修复后,在灾备系统里运行V to P(Virtual machine to Physical Server,虚拟机向物理服务器迁移)的操作,也就是灾备系统里的虚拟机可以重迁移回物理服务器上,这就是整个灾备工作的流程。 在虚拟化灾备解决方案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是双向的迁移技术。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看到,P(Physical Server,物理服务器)、V(Virtual machine,虚拟机)、I(Image archive,映像)三者之间可以做到双向的、自动化的、基于策略的迁移。P2P是从一个物理机把工作负载迁移到另一个物理机; P2V是把一个物理机的工作负载迁移到一个虚拟化平台上; V2V和V2P是把虚拟机从一个虚拟化平台通过网络迁移到另一个虚拟化平台,或从一个虚拟机把工作负载迁移到一个物理机上。

了解了P、V、I三者之间的双向的、自动化的、基于策略的迁移,就很容易理解基于虚拟化的灾备解决方案了。杨英宏表示,当前包括Novell在内,有更多的厂商开始提供完整可靠的迁移产品。

传统的远程灾备一个重要的不足就是费用高。不仅是数据复制系统价格高,还需要增加硬盘存储空间和主机系统,再考虑到网络布线和远程机房的费用,数据远程灾备的成本大大增加,维护费用也远远高于数据备份。而虚拟化技术的成本较低,它在节能、降耗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虚拟化灾备技术的优势还包括: 在系统发生故障或灾难时,恢复工作负载的流程非常简单; 减少灾难恢复解决方案代价昂贵的缺点,通常需要1对1的冗余硬件和软件资源; 较好实现灾备并能方便完成持续测试,能够保护混合物理和虚拟机中的工作负载; 在做增量复制时,可以设定网络带宽,防止网络带宽耗尽,影响到其他业务运营。

如果物理服务器彻底坏了,可以直接更换一个新的服务器,让灾备系统还原到新的设备上。比如当升级主服务器时,服务器硬件配置发生变化时,从虚拟机仍然能够迁移还原到新的服务器上,或者从工作站还原到刀片服务器上。

省钱节能

随着IT与业务重要性和紧密性的提高,用户也都采用一些灾备解决方案,但还是有大量的服务器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因为现在的一些灾备服务器价格都是很昂贵,尤其是异地或跨广域网的灾备,对大多数用户来说都是不能够承受的。由于采用虚拟化解决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大多数中小企业,或者公司有一些分支机构都可以采用这项技术的灾备。

其次是一些服务器用户认为不太重要,如邮件服务器文件服务器、Web服务器。其实它们也是很重要的,也都包含了一些重要信息,如果这些服务器发生故障,也会对用户的业务产生一些影响。

适用于临时灾备。对于一些大的用户或企业,他们有自己的研发和测试系统,由于测试过程需要持续一段时间,也需要临时灾备,没有灾备很容易使测试中断且系统恢复困难。另一种客户是中小型客户,他们愿意选性价比高的系统。

上一篇:离别总是刚刚好作文下一篇:买菜的4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