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化发展

2024-09-30

虚拟化发展(共12篇)

虚拟化发展 篇1

一、虚拟化的概念

虚拟化 (Virtulization) 是一种IT资源优化技术, 它通过软件、硬件构成虚拟化层并对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物理资源进行管理, 将物理资源映射为虚拟资源, 对外提供标准的接口来接受输入和提供输出。采用虚拟化技术后, 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映射为虚拟资源, 上层软件的运行不再独占底层的物理资源, 而是依据不同的需求分配有限的物理资源, 虚拟化通过对计算资源虚拟化的过程达到简化管理、优化计算资源的目的, 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1]。

二、虚拟化的分类

目前虚拟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分类:应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

2.1应用虚拟化。应用虚拟化技术可有效解决应用软件数量增多带来的管理压力、应用软件配置冲突、部署困难等问题, 有利于增强应用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兼容性、有利于增强底层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利于降低企业用于系统集成和管理应用软件的费用[2]。

2.2桌面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借用虚拟机技术将用户桌面的镜像文件存放在数据中心。每个桌面镜像就是一个带有应用程序的操作系统, 终端用户通过一个虚拟显示协议来访问他们的桌面系统[3]。桌面虚拟化可以实现在任何地点, 任何设备实现对桌面的访问与操作, 桌面虚拟化给企业和用户带来了巨大方便和效益, 虚拟化桌面可以降低采购成本、维护成本, 提高用户的安全和效率。

2.3服务器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可以降低企业IT运营成本, 用更少的硬件提供更多的服务, 还可以减少数据机房的能耗, 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提高日常维护的灵活性。

三、虚拟化的产品

在虚拟化这个大的市场背景下, 众多IT企业及科研单位实现了相应的虚拟化软件产品, 如:剑桥大学的Xen、VMware的v Sphere、微软的Hyper-V等。

3.1Xen。XEN是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开发的一个开放源代码的虚拟化项目。Xen通过硬件虚拟化抽象出多个虚拟机 (VM) , 多个VM透明地复用物理主机资源且在逻辑上严格分离。XEN是一个基于X86架构、发展最快、性能最稳定、占用资源最少的开源虚拟化技术, 它特别适用于服务器应用整合, 可有效节省运营成本, 提高设备利用率, 最大化利用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 已被国内外众多企事业用户用来搭建高性能的虚拟化平台, 并获得了IBM、AMD、HP、Red Hat和Novell等it巨头的认可和支持[4]。

3.2v Sphere。VMware v Sphere是VMware公司推出的一套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核心组件是Vmware ESX/ESXi, 可以独立安装和运行在裸机上的系统, 支持硬件虚拟化。v Sphere将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从底层硬件分离出来, 从而简化了IT操作, 为用户提供操作简单, 运行稳定的虚拟化环境。

3.3Hyper-V。Hyper-V是微软提出的一种系统管理程序虚拟化技术, 能够实现桌面虚拟化, 微软的Hyper-V是伴随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所推出的一种服务器虚拟化解决方案。Hyper-V有强大的兼容性, 凡是能安装Windows Server2008的硬件设备, Hyper-V虚拟机就可以操作这些硬件设备, 无须安装第三方软件产品或者驱动程序支持, 因此在硬件支持上Hyper-V与其他虚拟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5]。

四、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服务的几何式增长, 虚拟化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遍, 虚拟化技术可以高效整合硬件资源, 提高资源利用率, 降低数据中心运维压力, 降低运维成本, 提升数据中心的服务保障能力, 虚拟化技术将会成为数据中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

摘要:本文介绍了虚拟化技术的概念;虚拟化技术的三个分类:应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及服务器虚拟化;最后简述当前虚拟化技术的三种具体产品Xen、v Sphere、Hyper-V。

关键词:虚拟化,概念,分类,产品

参考文献

[1]陈小军, 张璟.虚拟化技术及其在制造业信息化中的应用综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23) :25-30.

[2]陈靖, 黄聪会, 孙璐, 龚水清.应用虚拟化技术研究进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3 (6) :54-58.

[3]潘松柏, 张云勇, 陈清金, 贾宝军.桌面虚拟化研究及应用[J].电信网技术, 2011 (5) :5-8.

[4]边晋炜.XEN虚拟化部署方案[J].信息通信, 2013 (8) :234-235.

[5]陈晓平, 刘聪颖, 张鹏.Hyper_v虚拟化技术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视界, 2014 (5) :132-133.

虚拟化发展 篇2

虚拟企业是在消费需求多样化、市场竞争白热化、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违景下发生的1种全新的企业组织以及运行模式。

实践证明,虚拟企业将计算机“虚拟世界”技术利用于企业管理,能够将拥有不同优势的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实现共同目标,在高度分工的同时实现低交易本钱,从而极大晋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效力。

“无界经济”催生虚拟企业

“虚拟”(virtual)1词原出自计算机术语,指的是“虚拟技术”,后被利用到企业管理中,其实是1种借用外部气力、整合外部资源以到达内部效果的策略模式。一九九一年,美国国会以及拜托里海(Lehigh)大学的艾科卡(Iacocca)钻研所进行1项旨在树立较长时间的制造技术计划基础结构的课题钻研,该所的3位学者普瑞斯、戈德曼以及内格尔提交了1份名为《210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钻研:1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讲演。在这篇讲演中,他们在总结现今世界胜利企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1种新的出产模式――以动态同盟为基础的麻利制造(Agile Manufacturing),并创造性地概括出1种称为“虚拟组织”(Vitrual Organization)的新型企业模式。这1理论1经提出,就引发了广泛关注,可以说,虚拟企业理论是对于210世纪末期企业实践的理论概括,是企业理论的最新发展。

虚拟企业是1种从最大限度施展以及晋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着眼,以“双赢”为目的的全新的企业合作模式,它强调充沛应用各企业已经有的资源优势,通过组织动态同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掌控市场机遇。虚拟企业战胜了传统企业的.封锁性、局限性以及设计、制造能力的不完备性,减少了资源的重复投入,缩短了出产周期,提高了产品从设计、制造到销售全进程的总体柔性以及麻利性,增强了企业(群体)的竞争能力。

虚拟企业有助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某种意义上说,虚拟企业是市场格局深入变化、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跟着经济全世界化,企业间竞争越发剧烈,企业的利润率趋向于社会平均化;同时,产品市场异变性增强,顾客购物愿望的个性化以及多样化,使企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剧烈的产品质量以及差异性的竞争。这类变化使出产灵便性的首要性大大提高,企业的范围化以及标准化发展到必定程度上遭到遏制,转而趋向激励对于外部范围经济的依赖。企业必需不断设计以及加工新产品,不能不依托项目的创意以知足个性化请求,以适应市场需求,求患上生存以及发展。另外一方面,愈来愈多的企业通过互联网、MIS、CAD、ERP等技术获守信息优势,电子商务日趋兴起,并且呈现了工人雇用的弹性化,传统的“单1就业模式”开始让位于“补钉模式”。这时候,不同市场主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各自本来扩散的人力、资产、技术甚至思想动态地连接起来,在同1商务平台上同享信息、合作完成任务,从而结成1种有机的、能自适应的企业网络组织,虚拟企业便发生了。

虚拟企业的呈现,令人们原先对于企业的1些最基本的认识遭到了革命性的冲击。

传统企业的工作是由许多不同的专业化职能部门完成的,它在管理上采取的是金字塔式的多层管理模式,因为职能的过分细化,中层管理人员的过于庞杂,组织运行本钱高、效力低。虚拟企业由许多以任务为中心、能够充沛施展个人能动性以及多方面才能的动态团队组成扁平化网络经济组织。通过社会化协作以及契约瓜葛,使患上企业的管理层以及1线的员工乃至顾客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双向式的交互沟通,大量的中层管理被计算机网络所取代,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

传统企业的管理强调纵向性以及层级负责制,虚拟企业强调成员间的信息沟通以及对于信息的共同处理能力。针对于市场的风云变化,虚拟企业成员间互通有没有显患上尤为首要。跟着视讯系统、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患上虚拟企业成员间的沟通变患上简单以及有效,但同时也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知识以及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请求。

虚拟企业是1个包括多重文化,需要互相信赖才能胜利合作的经济组织。虚拟企业能比传统企业更不乱,就是由于各成员企业之间、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之间的这类亲密联络已经经把各自的命运牢牢拴在1起。对于虚拟企业来讲,与供应商、经销商、顾客树立紧密而又融洽的瓜葛是以及先进技术平等首要的因素。

如在我国的服装行业,传统的运作方式普遍存在于众多的企业中,加工厂出产出来的货物发送到公司的物料中心,然后再向全国的各个配送中心或者分公司配发。而在每一个仓库或者物流中心都会有周转库存,也就是说如果只有1件货,可能为了这1件货要备五件货品。因而,如果运作不好,库存积存就成为了企业的大包袱。而虚拟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加强供应链管理,就能大大改善这类情况。比方1家服装企业有专门的人员每一天盯着各个专卖店的销售情况,并依据这些数据随时变更出产定单。当公司原本预计出产二0万件某类产品,然而从市场患上知二0万件的数字其实不公道可以很快让工厂休止出产,减少损失。目前,从出产厂发货到产品面市大概只需要1周的时间。在这期间公司负责人所要抓的只是资金以及信息两项工作,所致于实际的产品可能从头至尾都没有见到过。这家企业二00一年销售额较二000年上升了七四%,但自有资金的占用比例却反而有所降落。

无论虚拟企业未来的情势如何,和它将在何种程度上扭转咱们对于企业的认识与理解。跟着适于虚拟企业生存的经济技术前提的日益成熟,虚拟企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

应大力发展虚拟经济 篇3

传统经济学认为只有生产劳动才能够创造财富,服务业自己不能创造财富,要靠生产劳动养活。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中国的服务业特别落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只有40%,连印度都比我们高十个百分点。最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加强实体经济。在这个政策指导之下,中国已经被培养成了世界工厂。而我们的弱项正好是服务业和虚拟经济。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认识到,虚拟经济是创造财富的。在财富创造方面,它和实体经济并无不同。在一个国家中,财富是如何创造的?固然我们要有实体经济,把“物”生产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把物用好,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如何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回答是通过改善资源配置,或通过交换。有的交换涉及到“物”,或涉及“物”的形态改变,这里有劳动的参与。也有许多交换不涉及形态的改变,更有一些交换根本与物无关。比如金融业就和“物”不发生直接的关系。金融业所处理的只是一些数目字,就是所谓的“虚拟经济”。但是金融业创造巨大的财富。因为它使得“钱尽其用”。钱可以不“尽其用”,或者说,把钱用错了地方。如何让钱发挥作用,这就要金融业起作用。

我们长期以来被劳动价值论误导,以为只有生产劳动才能增加财富,因此虚拟经济是无用的。甚至认为虚拟经济所赚的钱是剥削,或是靠欺骗赚来的。不光是金融业,劳动价值论认为一切的服务业都不创造财富。那时候银行职员的工资待遇和理发师一样,都属于服务业。计划经济完全不管如何改善资源配置,只知道多生产,结果造成巨大的浪费。三线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把工厂建在交通不便、生活困难的山沟里,改革以后只能放弃重建。今天我们的经济理论还没有完全改过来,还继续被误导。轻视虚拟经济就是一例。

什么是虚拟经济?可以说,账面上的资产就是虚拟经济。在正常情况下,账面资产能够和实物资产相对应。但是也有可能二者相脱离,这时候就有可能发生金融危机。这是要避免的,但是不等于就不要发展虚拟经济。

虚拟经济和实物经济脱离有各种原因。比较普遍的是债务不能兑现,该还的钱还不出来。还有一块钱用了两次,“一女二嫁”。这是金融业常用的杠杆放大功能,它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是放大的倍数越高,风险也越高。如果两个用钱的人同时要用那一块钱,“一女二嫁”的毛病就会暴露。但是只要风险控制得好,这样的事发生的概率很低。严格讲,违约或“撞车”的事每天都会发生,但规模很小,不会造成金融危机。由于某个宏观经济的原因,使得大批违约的事例同时发生,危机就变现了。这是我们要防止的。

中国在钱的配置上有巨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一方面银行实施超低利息率,可是中小企业不能从银行借到钱,只好去借高利贷,利息率高到50%,甚至80%这就证明资金配置不当。应该把低利息的钱移到高利息的地方去用。更多的钱进入高利息的地方,资金供给充足,利息率就会下降。最后就是利息率的市场化。由市场配置资金是效率最高的用钱方法。所以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提高一切钱和物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财富。

反对高利贷是不懂得金融业如何创造财富的。利息率高说明钱尽其用了,没有理由禁止它。是的,我们也不赞成高利贷,但是消灭高利贷的方法恰好不是禁止它,而是鼓励大家都去放高利贷。资金市场上资金充足,利息率自然会下降。可惜的是我们反高利贷用错了方法。越是禁止,放高利贷的人越少,利息率就越高。

我相信成千上万在银行有存款的人,拿3%多一点的利息,都会愿意改放高利贷。如果都这样做,高利贷的利息率就下降了,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财富创造极大地增加了,因为放贷所赚的钱和种粮食所赚的钱是相同的,都一样能买到任何商品。金融业和其他服务业所赚的钱都是财富的创造,不是剥削,更不是欺骗。

作者系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发展与探讨 篇4

1 虚拟化技术的概念和类型

所谓的虚拟化指的是一个抽象层概念, 它实现了将物理硬件同操作系统的分离, 从而使得IT资源的利用率以及灵活性均得以提升。虚拟化技术指的是计算机内部的元件操作是在虚拟化的基础环境中完成的, 而并非实际真实的基础环境。举例来说, 虚拟出一整套完整的计算机硬件, 从而可以完成系统操作的安装, 以现有的操作系统为原型, 可以虚拟出若干个相同的操纵基础环境以供其完成整个应用软件的安装操作[2]。让一台服务器变成多台相互隔离的虚拟化的服务器, 从而使整个系统操作彻底摆脱传统的物理上的服务器数量的限制, 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还简化了整个系统的管理, 实现了服务器的整合。

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提升了IT技术对业务系统变动的适应能力, 同传统的多台服务器同时运行的技术相比, 虚拟化技术不仅在运营费用上更低,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整个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复杂性。正是这种虚拟化的存储技术将企业中的各项存储资源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用户通过统一的逻辑管理完成对各个设备的访问。虚拟化技术存在多种不同的分类方式, 按照事先层次进行划分包括:虚拟化硬件以及虚拟化操作系统和虚拟化应用程序;而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进行划分则可以分为虚拟化服务器、虚拟化存储以及虚拟化网络和桌面虚拟化。

2 服务器虚拟化的相关技术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指的是在CPU虚拟化以及内存虚拟化和设备同I/O虚拟化等多方面并行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虚拟化。

2.1 CPU虚拟化

所谓的CPU虚拟化是指将物理CPU抽象成为多个虚拟的CPU, 这些虚拟CPU同样可以完成在物理CPU上的运行操作。这种虚拟化技术实现了在单一CPU中模拟多个CPU并行的技术, 整个操作系统能够实现在虚拟的CPU之上进行正常可控的运行, 这就相当于在同一个平台上同时完成了多个操作系统的运行工作[3]。此外, 整个系统中的各个应用程序还能够实现相互独立运行而彼此互不干扰, 系统中计算机的工作效率便由此得到大大提升。

2.2 内存虚拟化

内存虚拟化的工作原理同CPU虚拟化相类似, 在这一技术中, 由虚拟化的工具统一管理真实的物理内存, 按照配置需求对各个虚拟机进行单一的任务分配, 这样便保证了每个虚拟机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内存空间, 同时也让各个虚拟机在物理内存方面有了相对独立的无力内存访问性。包装成的多个虚拟物理内存提供出了若干个虚拟的机器供分配使用, 将原本由主机单独承担的内存消耗平均分配给多个虚拟机, 并且针对额外多出的消耗开销部分内存用于虚拟机的运转中去。

2.3 设备与I/O虚拟化

设备与I/O虚拟化技术指的是把物理机之中的真是设备同虚拟化技术进行真实统一的管理, 划分出多个不同的虚拟设备分配出来供单独的虚拟机进行使用, 并对每一个虚拟机设备的访问请求做出及时的响应[4]。在设备与I/O虚拟化技术中, 虚拟机完全可以通过虚拟的I/O实现同物理设备的共享, 而不需要再额外安装专业的I/O设备。设备与I/O虚拟化技术大大降低了虚拟机对底层物理设备的依赖性, 实现了在统一的虚拟化平台上的平行迁移, 目前这一技术已经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操控。

3 虚拟化技术的优势

3.1 降低运营成本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使得企业在IT化技术中的运营成本得以降低, 系统管理员能够彻底摆脱繁复的物理服务器管理工作, 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系统应用程序研发控制中。通过实现自动化来获得更好的信息管理服务, 从而中央管理对公共管理的控制任务获取到更多的实际操作信息。企业在物理设备上的投入得到大幅度下降, 从而在成本管控上节省出更多的空间。

3.2 提高应用兼容性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将硬件平台设备和应用进行了分离, 并且对平台进行了封装, 从而时代的多个虚拟化的设备能够独立运行于各种不同的环境中, 管理人员无需频繁复杂的对各种底层环境进行调整控制便可以构建出一个应用版本进而将其发布到一个虚拟化之后不同类型的平台中去。

3.3 提升资源利用率

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是伴随着资源低效率的应用而产生的, 它集合了资源管理等多种新的使命。以虚拟桌面中对计算资源池的服务器进行管控为例, 通过对服务器进行虚拟化的整合, 计算机的虚拟桌面运行效率也得以提高,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如图1所示。

3.4 增强信息系统的稳定性

虚拟化技术同样解决了物理机冗余的想象, 多台虚拟机可以通过集群的方式各自高效运行, 而一旦某一台机器出现故障便可以快速切换至备份机器上去。虚拟机之间的快速切换增强了整个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 虚拟化过程中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

4.1 超额配置的困境

由于虚拟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较短, IT管理人员对虚拟主机和物理主机之间的管控仍旧处于较为初级的水平。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大多数IT管理员都喜欢把每台主机的利用率控制在50%以内, 或者是在物理服务器中进行固定数量的虚拟机的部署。殊不知, 这种虚拟化的部署需要综合考虑整个环境的情况, 而不仅仅只是对服务器或者应用程序的关注。在传统应用程序中, 一般的资源消耗配置能够达到物理机消耗资源的两倍以上, 这主要是为了满足高峰时期系统设备运行的充足。

在虚拟化技术看来, 这种应用程序占据的资源过多, 由于资源的分配是依照其如何能够满足整个虚拟化环境的需要进行看待的, 一味的通过将虚拟资源“移植”到资源池之中, 无法根据具体的环境需要对其进行高效合理利用。然而虚拟技术经过合理的规划, 其在整个环境中的持续利用率可以提升到60%甚至更多。

4.2 虚拟机溢出隐患导致安全问题蔓延

虚拟化技术实现了物理硬件资源的解放, 允许用户根据自身允许的实际需求进行资源的快速分配调用。尽管如此, 虚拟技术的灵活性仍旧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在整个网络中蔓延开来。如果服务器的管理程序发生问题, 很快便会出现虚拟机在整个网络中造成的故障。虚拟机的溢出所造成的安全隐患指的是在管理程序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会在同台物理主机的虚拟机上进行彼此反复传染, 这种现象被称作是“虚拟机溢出”。

现如今许多的工程师大都会采用隔离虚拟机的方式对虚拟环境的安全性进行保障, 在数据库和应用程序之间设置一层防火墙。使得程序在网络脱机的情况下能够对虚拟化环境中的数据进行快速存储, 从而缓解了虚拟机溢出对整个系统造成的损失。

5 企业中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近年来, 虚拟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众多厂商也将越来越多的虚拟化产品推向了市场。虚拟化技术为对信息系统依赖性较高的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良好运营环境的支撑, 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生产力, 并且在提高企业资产的利用率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一个机构或者企业是否需要引入虚拟化技术要结合自身信息系统的规模和数量以及所承载的业务量来决定。就服务器的虚拟化技术而言, 把一台服务器虚拟成多台是其发挥作用的一个核心技术。然而虚拟化技术还存在另外一个研究应用方向——网络技术, 所谓的网络技术是指将众多分散的资源快速高效合理的组织起来共同协作完成某项特定任务。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虚拟化技术也会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进, 从而应用到更多的领域为我们服务。

6 结语

总而言之, 虚拟化技术作为信息领域备受关注的新型技术, 其应用于大型复杂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并正在信息技术中引发着一场技术变革, 伴随着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 虚拟技术必将成为改变企业的个人使用信息资源的一种新型方式。

参考文献

[1]武博文.浅谈虚拟化技术及服务器虚拟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2, 14 (11) :80-82.

[2]白国靖.虚拟化技术在网络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世界, 2011, 33 (9) :52+60.

[3]于淼.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消防信息中心的应用[J].武警学院学报, 2011, 27 (4) :91-93.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 篇5

计与规划、教育与训练、遥作与遥现、医学、艺术与娱乐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几个典型的应用例子。

用于遥控机器人的遥现技术

遥现技术〖4〗是指当实际上在某一个地方时,可以产生在另一个地方的感觉。虚拟现实

涉及到体验由计算机产生的三维虚拟环境,而遥现则涉及到体验一个遥远的真实环境。遥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虚拟环境的指导。例如,在遥控宇宙空军站的开发计划中,从安全性以及费用的角度考虑,我们有必要使用空间机器人。这种空间机器人的特点是由地面上的操作员进行遥操作,或进行部分自主操作。对于像零件更换的固定操作可以完全自主进行,而对于故障检修等难以预测的操作则有必要依赖于遥操作。这时,虚拟现实技术和遥现技术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新一代空间机器人的遥操作技术,日本开发了宇宙开发地面实验平台。该实验平台有人-机交互、计算机系统以及机器人系统所构成。现在,在该实验平台上进行了零件更换等空间机器人的典型操作实验,实现了实验平台的基本功能。

仿真技术

虚拟环境是计算机生成的具有沉浸感的环境,它对参与者生成诸如视觉、听觉、触觉、

味觉等各种感官信息,给参与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虚拟环境是一种新发展的、具有新含义的一种人机交互系统。

飞行仿真系统

飞行仿真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飞行员的操纵舱系统显示外部图象的视觉系统产生运动感的运动系统计算和控制飞行运动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是飞行仿真系统的中枢,用它来计算飞行的运动、控制仪表及指示灯、驾驶杆等信号。视觉系统和运动系统与虚拟现实密切相关,其中,视觉系统向飞行员提供外界的视觉信息。该系统由产生视觉图象的“图象产生部”和将产生的信号提供给飞行员的“视觉显示部”组成。在图象产生部,随着计算机图形学的发展,现在使用称为CGI(Computer Generated Imagery)的视觉产生装置。在CGI中利用纹理图形驾驶可以产生云彩、海面的波浪等效果。另外,利用图象映射驾驶可以从航空照片上将农田以及城市分离出来,并作为图象数据加以利用。视觉显示部向飞行员提供具有真实感的图象,图象的显示有无限远显示方式、广角方式、半球方式以及立体眼镜和头盔式显示器等四种方式。

作为飞行仿真系统的构成部分,运动系统向飞行员提供一种身体感觉,它使得驾驶舱整体产生运动,根据自由度以及驱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万向方式、共动型吊挂方式、共动型支撑方式以及共动型六自由度方式等。利用该运动系统,飞行员可以感觉到实际飞机一样的运动感觉。

与虚拟生物对话

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与虚拟生物对话的仿真系统。在该系统中,虚拟世界中的虚拟生物和现实世界中的生物一样,可以决定自己的行动,并且能够动态地应付周围的情况。对于人的挑逗也能够根据情况的不同作出各种复杂的反应,甚至能够进行对话。通过引进虚拟生物,可以实现系统的自主性、交互性及其自然的魅力。

作战仿真系统

各个国家在传统上习惯于通过举行实战演习来训练军事人员和士兵,但是这种实战演练,特别是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将耗费大量资金和军用物资,安全性差,而且还很难在实战演习条件下改变状态,来反复进行各种战场态势下的战术和决策研究。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军事演习在概念上和方法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即通过建立虚拟战场来检验和评估武器系统的性能。例如一种虚拟战场环境,它能够包括在地面行进的坦克和装甲车,在空中飞行的直升机、歼击机、导弹等多种武器平台,并分别属于红、兰交战双方。图(4)为一多机空仿真系统,它除了多台有人驾驶的飞机模拟器和“数字”飞机外,在网上还连着地面威胁环境、空中威胁环境、背景干扰环境等结点。该系统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对飞机的飞行、火控、航空电子系统进行综合研究,同时研究多机协同空战战术。

图(4)多机空仿真系统

对象可视化技术〖5〗

虚拟风洞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总会面对大量的随机数据,为了从中得到有价值的规律和结论,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分析。例如,为了设计出阻力小的机翼,人们必须详细分析机翼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因此人们发明了风洞实验方法,通过使用烟雾气体使得人们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气体与机翼的作用情况,因而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机翼的动力学特性的了解。虚拟风洞的目的是让工程师分析多旋涡的复杂三维性质和效果、空气循环区域、旋涡被破坏时的乱流等,而这些分析利用通常的数据仿真是很难可视化的`。

虚拟物理实验室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有许许多多的疑问有待解答。虚拟物理实验室〖8〗的设计使得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D做、看、听来学习的方式成为可能。使用该系统,学生们可以很容易的演示和控制力的大小、物体的形变与非形变碰撞、摩擦系数等物理现象。为了显示物体的运动轨迹,可以对不同大小和质量的运动物体进行轨迹追踪。还可以停止时间的推移,以便仔细观察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数据手套与系统进行各种交互。

虚拟电力控制室

在现行的电力控制室的设计中,控制台以及显示器的设计一般是用和实物同等大小的模型。研究人员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研制了一个辅助设计控制室的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自由地改变控制室内的配色、照明、报警、显示器的画面构成,以及各种仪表的配置等室内环境。另外,用户还可以在室内移动,以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室内情况。

现在人们正在研究将图形与实际图象进行融合的系统。使用该系统可以用虚拟空间监视远方的现场,也可以给用户一种自由往返于虚拟空间和远方现场的感觉。但是,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输出装置。相信这种需要必将会促进虚拟现实技术中硬件装置的研制。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

近几十年来,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同步发展和相互促进成为全世界信息技术与产业飞

速发展的主要特征。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崛起,使得信息应用系统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DVR)即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实例〖6〗。所谓DVR是指一个支持多人实时通过网络进行交互的软件系统,每个用户在一个虚拟现实环境中,通过计算机与其它用户进行交互,并共享信息。下面我们分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分布式虚拟现实的研究开发工作可追溯到80年代初。如1983年美国国防部(DOD)

制定了SIMENT的研究计划;1985年SGI公司开发成功了网络VR游戏DogFlight.到了90年代,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开展了对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研究工作,并陆续推出了多个实验性DVR系统或开发环境,典型的例子有美国NPS开发的NPSNET(1990)、美国斯坦福大学的PARADISE/Inverse系统(1992)、瑞典计算机科学研究所的DIVE(1993)、新加坡国立大学的BrickNet(1994)、加拿大Albert大学的MR工具库(1993)及英国Nottingham大学的AVIARY(1994)。

模型结构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是基于网络的虚拟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位于不同物理环境位置的多个用户或多个虚拟环境通过网络相联结。根据分布式系统环境下所运行的共享应用系统的个数,可把DVR系统分为集中式结构和复制式结构。集中式结构是只在中心服务器上运行一份共享应用系统。该系统可以是会议代理或对话管理进程。中心服务器的作用是对多个参加者的输入/输出操纵进行管理,允许多个参加者信息共享。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但对网络通信带宽有较高的要求,并且高度依赖于中心服务器。

复制式结构是在每个参加者所在的机器上复制中心服务器,这样每个参加者进程都有一份共享应用系统。服务器接收来自于其它工作站的输入信息,并把信息传送到运行在本地机上的应用系统中,由应用系统进行所需的计算并产生必要的输出。它的优点是所需网络带宽较小。另外,由于每个参加者只与应用系统的局部备份进行交互,所以,交互式响应效果好。但它比集中式结构复杂,在维护共享应用系统中的多个备份的信息或状态一致性方面比较困难。

3.DVR的网络通信

我们在设计和实现DVR系统时,必须考虑以下网络通信因素:

带宽 网络带宽是虚拟世界大小和复杂度的一个决定因素。当参加者增加时,带

宽需求也随着增加。这个问题在局域网中并不突出,但在广义网上,带宽通常限制为1.5Mbps,而通过Internet访问的潜在用户数目却比较大。

分布机制 它直接影响系统的可扩充性。常用的消息发布方法为广播、多播和单

播。其中,多播机制允许任意大小的组在网上进行通信,它能为远程会议系统和分布式仿真类的应用系统提供1-多和多-多的消息发布服务。

延迟 影响虚拟环境交互和动态特性的因素是延迟。如果要使分布式环境仿真真

实世界,则必须实时操作,从而增加真实感。对于DVR系统中的网络延迟可以通过使用专用联结、对路由器和交换技术进行改进、快速交换接口和计算机等来缩减。

可靠性 在增加通信带宽和减少通信延迟这两方面进行折衷时,则要考虑通信的

可靠性问题。可靠性由具体的应用需求来决定。有些协议有较高的可靠性,但传输速度慢,反之亦然。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多协议模型

由于在DVR系统中需要交换的信息种类很多,单一的通信协议已不能满足要求,这时

就需要开发多种协议,以保证在DVR系统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换。协议可以包括:联结管理协议、导航控制协议、几何协议、动画协议、仿真协议、交互协议和场景管理协议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程序类型,组合使用以上多种协议,图(5)即为一个例子。

图(5) 不同的客户需要使用不同的协议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

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在远程教育、科学计算可视化、工程技术、建筑、电子商务、交

互式娱乐、艺术等领域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它可以创建多媒体通信、设计协作系统、实境式电子商务、网络游戏、虚拟社区全新的应用系统。典型的应用领域有:

教育应用

把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用于建造人体模型、电脑太空旅游、化合物分子结构显示等领域,由于数据更加逼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想象力、激发了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十分显著。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等多种学科的相互结合、促进和发展,系统因此能够提供更加协调的人机对话方式,

工程应用

当前的工程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图形工具,以便直观地显示各种产品,目前,CAD/CAM已经成为机械、建筑等领域必不可少的软件工具。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应用将使工程人员能通过全球网或局域网按协作方式进行三维模型的设计、交流和发布,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并削减成本。

商业应用

对于那些期望与顾客建立直接联系的公司,尤其是那些在他们的主页上向客户发送电子广告的公司,Internet具有特别的吸引力。分布式虚拟系统的应用有可能大幅度改善顾客购买商品的经历。例如,顾客可以访问虚拟世界中的商店,在那里挑选商品,然后通过Internet办理付款手续,商店则及时把商品送到顾客手中。

娱乐应用

娱乐领域是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它能够提供更为逼真的虚拟环境,从而使人们能够享受其中的乐趣,带来更好的娱乐感觉。

虚拟现实技术的进一步展望

正如其它新兴科学技术一样,虚拟现实技术也是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

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电子学、传感器、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控制、心理学等〖7〗。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这个领域的技术潜力是巨大的,应用前景也是很广阔的,但仍存在着许多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尚未克服的技术障碍。客观而论,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取得的成就,绝大部分还仅仅限于扩展了计算机的接口能力,仅仅是刚刚开始涉及到人的感知系统和肌肉系统与计算机的结合作用问题,还根本未涉及“人在实践中得到的感觉信息是怎样在人的大脑中存储和加工处理成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这一重要过程。只有当真正开始涉及并找到对这些问题的技术实现途径时,人和信息处理系统间的隔阂才有可能被彻底的克服了。我们期待这有朝一日,虚拟现实系统成为一种对多维信息处理的强大系统,成为人进行思维和创造的助手和对人们已有的概念进行深化和获取新概念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汪成为,高文,王行仁。 灵境(虚拟现实)技术的理论、实现及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

2.Earnshaw R A,et al, Virtual Reality System Academic Press,1993

曾建超,俞志和。 虚拟现实的技术及其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Bejczy A K Virtual Reality in Robotics. ISBN:0-7803-3685-2/96 1996 IEEE:7-14

5.Jacobson L. Garage Virtual Reality. Sams Publishing,1994

6.Wodaski R Virtual Reality Madness. SAMS Publishing, 1993

7.Wexelblat A Virtual Reality:Applications and Explorations. Boston,MA:Academic Press

Professional, 1993

8.Wickens C D Virtual Reality and Education. In:Proceedings of IEEE International

虚拟经济的利弊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篇6

关键词:虚拟经济 特点 发展 对策

0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对虚拟经济一直都是持否定态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虚拟经济的不断壮大,同时对虚拟经济的议论也日益活跃,大家褒贬不一,各持己见。

1 虚拟经济的利弊分析

1.1 对虚拟经济持肯定态度,主张支持鼓励的人认为,它是市场信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对实物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1.1.1 动员储蓄转向直接投资。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储蓄额在攀升,过高的储蓄率又会限制生产投资的增长,许多生产过程因缺乏投资被困在没有经济效益的规模上。但动员分散储户的储蓄具有较高的成本,虚拟经济以其高流动性和高获利性吸引着大量暂时闲置和零散的资本投入到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上。

1.1.2 有助于分散经营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虚拟资本可以使很多有风险的实物资产转换为可更安全保有的金融资产,而虚拟资产的多样性、可转换性和高度流动性,又使企业能以较低的风险成本实现资本存量的积累。

1.1.3 便利资本流动和产权复合。实体经济中资产的产业转移和重组存在两方面的障碍:一是不同产业部门因其产品不同,生产技术、生产工艺及相应的生产装备也不同,这使专业性实物资产难以实现产业转移;二是资产的产业或企业转移会受到进入障碍。

1.1.4 加速了国际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巨额的国际游资是现今虚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便利了国际贸易融资,尤其是短期贸易融资,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则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金融一体化的进程。

1.1.5 传递投资信息。评价实体经济的效果依赖于可靠的信息,而搜集和整理企业、经营者及经济运行的信息需付出高信息成本,这可能妨碍资本流向最有效率的项目。而虚拟经济活动可以迅速传递经济信息,改进资源配置的效率。

1.1.6 调节国民经济。虚拟经济通过资本、产权的证券化运动调节实际资本的流动,使资金和社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造就合理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的发展。

1.1.7 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加强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虚拟经济日益发挥出对实物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虚拟经济自身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2 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其只要表现是:

1.2.1 虚拟经济使国民经济发生动荡和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虚拟经济独立于实物资本之外,流动性很大,是投机家的乐园。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使虚拟资本同实物资本脱离得更远,流动性更强,更可以供持有者突然大数额、远距离运作,从而对一国、一个地区甚至全球经济造成冲击。

1.2.2 虚拟货币的过量发行和银行信贷呆坏帐的大幅增多,会动摇实体经济正常运行的秩序和信用基础。自从纸币特别是后来的帐面货币、电子货币产生后,人类便进入了虚拟货币时代。虚拟货币的出现虽然使货币的供应具有足够的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弹性,但也使货币的过量发行和货币膨胀成为可能。尤其是当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现代商业银行,脱离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大量通过创造存款提供信用时,整个实体经济将不可避免地遭受通货膨胀之害。

1.2.3 虚拟经济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农业、工业等实物经济的发展。在泡沫经济兴起阶段,投资于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可以得到远非实体经济能够企及的很高的回报率。同时,股市、汇市和房地产业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经济领域,使劳动成本因人力资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产成本的过度膨胀会降低实物经济部门的国际竞争能力。

1.2.4 虚拟经济破坏金融系统运作,降低银行抗风险能力,引发金融危机。泡沫经济基础中投机活动盛行,资金需求剧增,诱使银行不断提高利率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1.2.5 虚拟经济过度增长客观上要求重新分配国民收入,而众多投机商的加盟,势必会加剧贫富两极分化,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并酿成政治动荡。

2 促进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对策

发展虚拟经济的目的是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实体经济有效的延伸,为实体经济提高效率提供有效的空间。无论是发展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还是发展以网络交易为标志的成熟形态的虚拟经济,都要从现实经济需求出发,根据现实经济的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等特点,明确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对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积极性予以保护,适当发展虚拟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要发展虚拟经济,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既要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又要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2.1 发展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提供有益的设施。对于可以代替实体经济运行的虚拟经济部分要有条件地发展,力求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要转变宏观管理的观念,逐步取消金融管制,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增强透明度,确保虚拟经济健康运行。

2.2 根据虚拟经济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加强系统性风险管理。虚拟经济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其价格变化更多地受心理预期所影响,因而具有比现实金融交易的风险更大的风险,因此,其系统性风险日益突出。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风险管理,如在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好防火墙设置,要有确切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其有效性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而有所降低。在加强风险管理中,要针对虚拟经济中存在风险投机交易行为,对虚拟经济的风险重组适当加以限制,不仅要对虚拟经济的风险性加强管理,而且要对风险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予以防范,并实现技术上的保证。

2.3 加强对虚拟经济的宏观管理。不管是对新的金融工具,还是对提供虚拟服务(虚拟社区、网页、邮箱等虚拟服务)虚拟场所,都要加强宏观调控,适时制定有效的虚拟经济法规,颁布相关的税收和会计准则,确保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挥积极作用。

2.4 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管理。虚拟经济的发展可能会给现实经济提供经济金融犯罪的可乘之机,为此,要加强对虚拟经济的监督管理,防止通过虚拟经济进行非法金融交易、盗窃资金、"洗钱"等金融犯罪。

2.5 建立和完善实体经济结构调整。虚拟资本的发展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形成竞争和替代。例如虚拟经济的发展将使银行业面临新的重组。原来,电子商务和电子货币的普遍使用,银行办公大楼开始出现减少,并相应增加网络化建设。

虚拟包装未来发展研究 篇7

信息时代对包装功能的要求发生了哪些变化

传统包装最主要的功能即为其物理功能。在各环节保护产品, 方便运输、销售与使用。传统包装存在的意义, 是其他功能的基础。而其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功能则是促销功能, 包装是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 又是进入市场的第一步, 不仅对产品进入流通领域起保护其价值的作用, 还能起到促进销售、提高附加值的作用。在信息时代, 随着虚拟世界的不断发展, 产品的意义也发生着变化。虚拟产品与虚拟交易的产生, 促使仅有传递产品信息达到促销目的的虚拟包装也应运而生。进而, 使包装的功能也发生微妙变化, 其信息传递的功能更为凸显, 有些包装甚至失去了其物理功能。

虚拟包装分类展望

无实物虚拟包装

无实物包装, 即为那些虚拟产品提供的收纳与信息传递达到销售目的的虚拟产品包装。例如, 网络产品、数字产品、程序软件、电子娱乐产品等通过虚拟方式达成交易, 这种产品需要一种能够传达产品信息、收纳整理产品内容, 凸显产品概念的包装。这一类的无实物包装是针对无实物的虚拟产品产生的, 并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同时, 随着基于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那些有形的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上的销售也需要虚拟包装来提供商品信息、互动展示、产品促销理念的传递。这一类的无实物包装在当下的电子商务领域是可见的, 并随着竞争的需求、消费者消费品位的提高逐步从单纯信息展示到能够互动操作个性化灵活化转变, 向着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发展。

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式虚拟包装是以用户的参与为中心的, 围绕用户的需求, 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人性化的虚拟环境, 顺利自主地完成对产品功能、外观颜色材质等直观的了解, 以及诸如使用评价、生产制造、企业与消费信息等其他产品信息的掌握, 个性化地完成订单、查询、取消等消费活动。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式虚拟包装其主要技术环节包括包装装潢设计和网络交互两方面。利用三维软件建立模拟产品包装, 交互软件使用户可以利用熟悉的web用户界面来了解产品外形、颜色、功能等, 并且可以组合拆分、更改。通过网络集成技术将产品搜索、在线展示、产品定制、客户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帮助等功能集成。通过三维可视化展示和交互, 实现产品客户化订购和信息管理的过程。

这一类的无实物包装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包装设计领域的界定, 使其促销和产品信息传递的功能占主导。同时又融入了销售信息管理等新内容, 成为新形式的产品促销载体。

部分实物虚拟包装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 虚拟交易成为了商品交易的新形势, 并且发展迅速,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销售成本、减少实体展示销售的资源消耗、提高效率, 具有积极意义。但虚拟交易的产生并不能使产品虚拟化, 绝大多数的产品还是有形的现实产品。就这部分产品而言, 需要实体包装来保护、方便运输实现产品展示, 包装的实体部分不可能消失。那么,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新技术新产品的出现, 实体包装的虚拟化将如何发展?部分实物的虚拟包装正是未来包装概念的发展方向。

部分实物的虚拟包装, 既有包装实体, 又有信息载体。传统包装改良, 是未来包装发展方向。包装实体完成传统包装的物理功能, 这是实体产品不可或缺的保护;信息载体打破传统包装信息传递方式, 从传统包装印刷转变到电子信息。电子信息显示的实现可为广泛地重复利用包装提供可能。实物载体可单纯围绕包装机构进行设计, 可在同类容器间相互转化使用、重复利用, 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包装资源。这种包装上的信息方式的改革可以以多种方式进行, 条形码信息录入的方式仍可沿用, 亦可发展电子显示方式。见图一, 未来包装设计实例, 为虚实结合的传统包装发展提供方向。

实体包装与虚拟信息的结合是这类包装的特点。其虚拟的部分还可拓展, 不仅仅是外观显示, 还可以是诸如声音信息、触摸信息等各种感官的虚拟信息传递。这些都会随着各种新材料的产生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包装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而不断产生和发展变化的。

全实物虚拟包装

在虚拟信息载体无法应用到包装实体的情况下, 实体包装如何实现虚拟化呢?试想, 如果包装能够灵活变换形式, 能够被反复地重复利用, 包装的信息部分亦可更改变换, 那么这样的包装就实现了全实物的虚拟变换, 从外形结构到信息传递的虚拟变换。

全实物虚拟包装概念的提出看似是矛盾的, 但其概念是可以通过实体的形式变换来实现。实体包装可整体或局部转换信息、变换包装结构, 来体现虚拟成分。全实体包装, 信息可实物转换、变更;包装结构亦可通过模块化设计来实现结构变换, 从而实现虚拟包装的信息转换功能, 最大程度地实现再利用。全实物的虚拟包装可以引进模块化设计理念, 通过模块化来实现变换无穷的包装载体形式, 是当前包装设计发展的可见方向, 是未来包装形式的过渡。

虚拟包装的现实意义

虚拟包装的现实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虚拟包装能够降低产品成本。通过虚拟实现产品信息传递, 产品销售, 节省产品实物包装、宣传成本。降低生产制造成本、降低销售成本。为产品提高竞争力, 为企业增加利润空间。

其次, 虚拟包装的发展也在配合着电子商务的建设发展, 为生产、销售、购买、使用等各个环节提供便利, 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潮流的。

而虚拟包装更为深层次的意义则在于, 能够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在包装领域中实现低碳排放。其虚拟的意义除了便捷的产品信息传递以外正在于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包装资源, 打破传统的包装方式降低包装成本, 减轻日益产生的消费需求对环境的压力。

结语

虚拟化发展 篇8

关键词:经济虚拟化,依附关系,智猪博弈

当今世界, 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并掌控着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美国经济高度虚拟化给改革和开放双重背景下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大挑战。

一、美国经济虚拟化发展

20世纪80年代, 以资产证券化和运用金融工程技术为内容的金融创新, 大大推动了虚拟资本在美国的发展。由此为起点, 杠杆活动在经济交往中逐渐泛化, 美国实体经济日益萎缩、虚拟经济越发膨胀。麦金农提出美国经济“去工业化”的论断, 实质上指出了美国实体经济的衰落。二战后到现在, 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已发生了重要变化:依托于物质产品和服务生产的实体经济日益萎缩, 依托于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炒作的虚拟经济逐渐膨胀。美国的支柱产业, 已由汽车、钢铁和建筑业变为金融和房地产服务业。甚至其制造业本身也越来越依赖虚拟资本炒作和虚拟经济运行。从虚拟资本高度发展到虚拟经济充分膨胀、再到整个经济虚拟化, 美国经济已经高度虚拟化。

伴随金融创新带来的虚拟经济蓬勃发展, 以及美元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地位不断得到巩固, 美国经济的运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即主要依赖于资本化收入的增加和美元在世界市场的购买力。刘骏民 (2008) 将其概括为“为人们能保持购买力来生产货币收入”。因此, 美国与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特殊的实物-资本循环流, 如图1所示。通过国际贸易, 美国“生产”美元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大量产品相交换, 产品由发展中国家流向美国, 美元由美国流向世界, 主要在发展中国家积累成外汇储备。而通过国际资本市场, 美元以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的形式从美国涌向发展中国家, 再经由发展中国家购买美国国债流回美国。这样, 价值完成它了在美国和发展中国之间的运动, 实现了增值。由于价值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 在这种运动并最终增值的过程中, 形成了发展中国家对美国新型的依附关系。

二、发展中国家对美国虚拟化经济的新型依附关系

美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特殊的实物-资本循环流表明, 与美国经济高度虚拟化相伴相生的是世界市场价值运动方式的转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 一方面, 美国凭借巨大的经济实力及其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优势与发展中国家发生贸易、金融交往, 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现代市场经济的价值系统中谋求发展, 就不能脱离与美国的价值运动循环流。另一方面, 美国掌控着美元这个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货币, 通过国内的货币政策和虚拟资本运作影响美元的币值, 不仅可以分享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成果, 也便于其将国内的风险转嫁到发展中国家与之共担。在这个特定的意义上, 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形成的是一种新型的依附关系, 它必然处于被支配和被剥削的地位。

三、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经济虚拟化的应对

发展中国家要在这种价值依附关系中谋求发展, 有两点现实不能在短期逾越和改变:第一, 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实力悬殊, 即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化;第二, 美国经济虚拟化运行使市场经济的价值关系本质进一步凸现。以“智猪博弈”的视角审视美国和发展中国家个体间的价值依附关系, 可以找到双方之间的一个合作均衡。

“智猪博弈”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合作博弈:小猪“搭便车”, 大猪的策略选择增进了这个集体的福利;所以, 差异化个体之间实现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相统一的均衡。美国经济规模庞大、虚拟化程度深, 可以视为吃得多、理应多付出的大猪。不论各个发展中国家怎样选择, 美国都应该为世界经济的价值增值运动承担更多, 大猪的策略选择才能增进这个集体的福利。所以, 在美国经济实力依然强大、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尚难动摇的条件下, 美国不仅要继续为全世界“生产”美元、维持当前的国际货币体系, 更要致力于寻求全球经济发展的基本平衡。而作为小猪的发展中国家个体, 不论已经和正在获得多大的发展成就, “搭便车”是其占优策略, 即要始终把握改革和开放的本分、循序渐进。即使是“金砖四国”, 也不应该盲目寻求与自身实力和货币地位不相适宜的国际角色, 奢求虚有其表的利益。根本上, 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还是发展。随着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发展中国家国内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必然产生难以预料的变化。市场经济的虚拟化使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经济的依附性加强, 也使其国内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可避免受到外部的影响。所以, 发展中国家要未雨绸缪, 特别要在与经济高度虚拟化的美国进行国际贸易和虚拟经济交往过程中, 确定并保持适度的负债规模、调整好资本与负债的期限结构和币种结构。

参考文献

[1]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经济学[J].开放导报, 2008, 6 (141) :5-11.[1]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经济学[J].开放导报, 2008, 6 (141) :5-11.

[2]陈雨露, 马勇.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J].中国人民大学报, 2009, 3:45-52.[2]陈雨露, 马勇.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J].中国人民大学报, 2009, 3:45-52.

[3]张云, 刘骏民.金融危机、美元危机与世界货币体系[J].财经问题研究, 2009, 2 (303) :60-66.[3]张云, 刘骏民.金融危机、美元危机与世界货币体系[J].财经问题研究, 2009, 2 (303) :60-66.

虚拟企业发展模型探索 篇9

虚拟企业这个概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被正式提出后, 理论界一直争议颇多。就其定义而言, 也是各家论述不一。其主要观点有:

1. 虚拟企业是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竞争对手以商业机遇中的项目、产品、服务为中心, 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能力, 广泛利用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以合作协议、外包、战略联盟、特许经营或许可, 甚至以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所构建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动态的、网络型的经济组织。

2. 虚拟企业是一种运用技术手段把人员、资产、创意动态联系在一起的新型的组织形式。

3. 虚拟企业是一种介于市场和完全一体化企业之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机制。

4. 虚拟企业是指一些独立的经济实体组织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 实现共同的利益目标, 以信息网络为技术基础, 借助外部资源而建立起来的临时性的网络企业组织。

从上述定义看, 主要都是从虚拟组织的形式上进行描述, 很少涉及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本质。不能从理论研究方面给与说明, 亦不能对构建虚拟虚拟组织的实践给与指导。

本人认为虚拟企业的定义为:核心企业通过有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源控制有大量有形资源而无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而形成的动态、松散、无边界的企业联盟。

二、虚拟企业实践背景

管理理论的出现必定滞后于管理实践, 一般发展过程是管理行为→管理思想→管理理论。那么, 在虚拟企业、虚拟经营、虚拟战略等虚拟管理理论尚未成熟的今天, 我们有必要从源头开始探索这个问题, 即从管理实践中找出规律。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 创业企业在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自发形成了一些企业模式, 有传统的, 亦有非传统的。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下, 幸存并壮大的那些企业, 必定有它们的道理存在。其中那些创业初期无自有资源、无后台背景的那些所谓“草根”企业, 尤其应该引起理论界的注意。

在草根企业中, 最杰出的代表有两个, 一个是“美特斯邦威”, 一个是“谭木匠”。美特斯邦威集团由董事长周成建于1995年创办, 投入5 0万元资金, 自创洋味十足的“美特斯邦威”品牌, 业务外包, 逐步发展, 迅速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和特色的休闲服饰企业, 年销售额达到30亿元。谭木匠集团由董事长谭传华同期创办, 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生产民间传统的木制梳子, 创立品牌“谭木匠”, 业务外包, 年销售额上亿元。分析这两家企业, 其经营的产品大相径庭, 但是在创业初期, 两个企业都缺乏资金, 没有技术实力, 更没有什么官方背景和垄断资源, 是同时期创业的草根企业的典型代表。

三、虚拟企业创业模型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虚拟企业在形成初期, 组织起虚拟企业的那个核心企业并无核心资源, 然而通过协调和控制手段, 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形成最初的松散联盟。本人称之为“糖葫芦模型”, 见图1。即那些联盟前有各种资源的企业为“山楂”, 虽有有形资源, 但无活力和竞争力。那个核心企业没有多少资源, 就像一根小木棍。但是这根小木棍把那些山楂穿起来后, 就有了很大的价值, 实现了1+1﹥2的整体效应和协调效应。在此“糖葫芦模型”中, 起最大作用的不是那些山楂, 而是那个小木棍。因为作为发起者的小木棍事实是这串山楂的核心, 充当着盟主的角色。它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山楂的表现随时更换山楂, 形成新的“糖葫芦”来适应市场的变化。

那么, 作为盟主的小木棍用什么手段来控制那些作为随从的山楂呢, 除了前期的市场远见、策划手段和信息不对称优势外, 要达到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让山楂为令是从, 必须打造核心竞争力。上述两企业均采用名牌战略, 使山楂自愿受到小木棍的控制。当然, 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 比如特有技术、设计能力、信息手段等, 这样就实现了无形资源对有形资源的有效控制, “糖葫芦”型发展模式就在盟主小木棍的主导下形成了。

四、虚拟企业壮大模型

随着“糖葫芦模型”虚拟企业的发展壮大, 更多的随从企业加入这个松散的联盟组织, 尤其是目标市场的扩大, 顾客、随从企业在地域和空间上的分布越来越广, 核心企业对随从企业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和控制就变的越来越重要。显然, 这时候, 核心企业要想作为一根小木棍把山楂穿起来, 就变的不容易, 这样就进入了虚拟企业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本人称之为“渔网模型”, 见图2。

在此模型中, 盟主企业自身也随着虚拟企业的壮大而壮大, 已经拥有了大量有形资源, 但是不表示它就要完全靠自有资源去发展。恰恰相反,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目标市场的扩大, 更强大的竞争对手必然出现, 这时候更需要更多更大更强的随从企业加入虚拟企业, 来应对新的挑战, 创造新的辉煌。

这时候, 对随从企业的挑选、控制, 对市场变化的探知、应对, 就成为盟主企业的工作要点。这就要求盟主企业必须做到两点:

1. 继续保持发展强大的无形资源, 如技术能力、设计能力、品牌优势、标准制定、市场把握等, 这样才能吸引更多随从企业加入。

2. 发展现代化的通讯手段, 这样才能对市场的变化及时应对, 对随从企业能及时指挥、沟通、协调和控制, 真正形成无边界组织。

上图中企业间连线, 既表示控制链, 说明了无形资源对有型资源的控制。也表示信息沟通链, 由现代化的沟通工具构成, 如办公电话、手机、互连网、ERP等。

这样, 庞大、结实、实用的渔网就形成了, 可以在市场的大海里有效捕鱼。而且盟主企业可以随时根据鱼 (目标市场) 的大小通过增减随从企业调整网 (虚拟企业) 的大小, 达到投入最小而获利最大的结果, 机动灵活的把虚拟企业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五、结束语

本人提出虚拟企业新定义以及虚拟企业发展模型, 是希望能给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壮大提供一些思路, 为虚拟管理理论作些探索。构建虚拟企业来进行扩张, 在今后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战略, 将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叶小玲等:关于虚拟企业的企业核心能力提高的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 (3月下旬刊)

[2]徐世伟:草根企业的虚拟经营与信息化建设[J].经济管理2007, (12)

[3]GEORGANTZASN C.V irtual enterprise networks the fifth element of corporate]J].Human Systems Management, 2001, 20 (3) 171~188

虚拟货币产生发展研究 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虚拟货币,交易成本

1. 引言

虚拟货币是指网络世界中使用的虚拟金钱, 用于计算用户购买IT产品或使用网站各种增值服务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等的一种统计代码。狭义的网络虚拟货币具有支付功能, 由各网络机构自行发行, 不能实现现实的价值, 不能通过银行转账, 没有形成统一的发行和管理规范。

虚拟货币具有一些特殊属性,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1 从发行主体看, 传统的通货由中央银行或货币局垄断发行;虚拟货币由各网络机构自行发行。

1.2 从风险和使用范围看, 而虚拟货币由于是由不同的发行机构设计, 风格各异。其担保主要依赖于发行机构的信誉和实力, 风险不一。是否选择某一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由消费者和商家自行决定。

1.3 从流通范围看, 虚拟货币的流通打破了地域限制, 依托于Internet, 消费者可以很容易获得不同国家的发行机构发行的虚拟货币。只要商家愿意接受, 消费者就可以选择使用不同机构发行的以本币或外国货币标值的虚拟货币。

1.4 从防伪技术看, 传统的货币的防伪主要依赖于物理设备, 而虚拟货币的防伪则主要采取加密算法或者认证系统来实现。

2. 虚拟货币的产生

从1987年9月20日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 走向世界”拉开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到今天中国的互联网的空前繁荣只有短短27年。但是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 互联网彻底的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短短数年虚拟货币的高速发展也引人注目。

2.1 类Q币的产生

所谓类Q币是指网站门户提供的一种商品, 目的是提供需求者服务, 并从中取得收益, 但是这类产品在局部的范围内充当着货币的功能, 这些货币与Q币极其相似, 所以称之类Q币。

目前, 我国的大额电子支付系统基本上已能够满足大众的需求, 为各企业间的资金流转提供了比较好的平台, 然而个人小额电子支付却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这却正是当前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不断演变过程中一个迅速发展起来的个性化需求。类Q币正是解决这个个性化需求。

2.2 类比特币的研究

类比特币又被人们戏称山寨币, 随着比特币被爆炒, 带火了中国国产虚拟货币, 它们在业内被统一称为“山寨币”我们可以把他们理解成金子, 总量有限, 量不断增多 (不断加工) 且全球通行, 可以看做是一般等价物。

3. 虚拟货币的现状

3.1 类Q币的现状

类Q币发展整体受众大, 法律限制少, 能满足用户更加方便和快捷的使用增值业务, 获得娱乐和体验需求。互联网企业提供的服务要求支付额度小、支付次数频繁, 导致用户支付的安全性和时间成本急剧增加, 影响消费欲望。互联网企业为了寻找解决办法, 推出类Q币, 一种能够“一次支付, 多次使用”的支付渠道和手段。随后, 更多的网游运营商和门户网站竞相推出不同的虚拟货币, 为用户搭建了一个消费自己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一种便利的支付渠道。目前, 在互联网增值服务、电子商务以及网络游戏的带动下, 市场上存在的“主流”虚拟货币有十几种。

3.2 类比特币的现状

目前我们可以消费比特币就像我们可以拿黄金去换东西一样, 除了稀有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比特币是人造的。像这样的货币高达30余种, 比如无限币、夸克币、泽塔币、红币、隐形金条等。目前国际市场口碑较好的类比特币有莱特币LTC、无限币IFC、质数币XPM、美卡币MEC、分子币MOL、苹果币APCCOIN、阳光币ssc。这些币种挖掘质量高、交易市场上抗跌性能较强。这类货币初始是为了解决现存货币所面临的超发贬值, 高成本等一系列问题。但是由于是新生货币, 存在着监管漏洞, 交易保密, 流通无迹可寻, 反而成为非法交易与洗钱的良好载体

4. 虚拟货币的发展趋势

4.1 发行集中化

当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实际需要, 对网络虚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时, 由于此时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利益必将牵涉其中, 这使得虚拟货币的发行主体对自己不利的相关政策有抵触情绪, 从而对有关货币政策执行和金融监管等可能产生消极影响。而解决这些问题必然促成发行统一化。并且这个发行权最好是由政府选择一家或多家具有较高技术支持的网络公司、电信部门等机构来统一掌握。

4.2 交易统一化

虚拟货币的交易统一化是伴随发行集中化的必然结果, 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点与当年的欧元类似。区域性统一的货币有利于减少交易摩擦和恶性竞争, 大大促进区域内经济的稳定发展, 有助于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再次, 从虚拟货币货币发展走向来看, 在商家之间合作关系日益紧密的今天, 在未来使用统一的通用货币已经成为可能。

4.3 流通规范化

不管是Q币还是比特币都将面临流通的规范化, 因为虚拟货币的功能从完全网络世界不断地延伸到现实, 多少对支付领域造成一定的冲击。有了虚拟币交易市场以后, 网络虚拟货币和人民币发生了联系, 虚拟币对于现实社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在虚拟币严格按照市场需求发行的情况下, 虚拟币交易不会对人民币流通产生影响, 在这过程中发生的只是虚拟币所有权的转移, 同时伴随着人民币的反向流动。这和一般商品在“二手市场”的交易没有区别, 流通就会在相关法律监管下规范运行。

4.4 价格稳定化

Q币的现实价格并不固定。比特币更是如此, 从2010年初一文不值到2013年突破1000美元, 价格通常会暴涨暴跌近百倍, 事实上任何一种货币都不可能如此的不稳定。这种不确定性将加剧经济结构的扭曲。

结论

虚拟货币的出现是为了减轻社会的交易成本, 基于这个角度去理解, 它一定不会被社会所排斥。类Q币的通胀贬值问题比当前的货币更严重, 而比特币的黑色交易, 投机催生的泡沫也不容忽视。所有的问题也只是新生事物诞生之初所面临的乱象, 最终将在市场的调和下被规避。类Q币的出现一定程度丰富了交易体系, 制度监管会让他更加健全, 更好地服务社会。比特币的出现是为了取代当前货币, 对货币体系的冲击巨大, 多数政府并不认可, 这让比特币随时面临夭折的风险。但是比特币的理念将会不断的被加工和深化, 应当能为当前货币体系弊端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参考文献

[1]贾丽萍.网络虚拟货币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及效应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9.8.

[2]柳龙涛.网络虚拟货币在迷雾中前进.网络专刊.

[3]包春静.网络虚拟货币的特性、成因及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J].上海金融, 2009.12.

我国中小企业的虚拟经营发展战略 篇11

一、前人提出的战略思想

根据我国中小企业现状,许多学者和企业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1.运用奇正战略。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有学者认为,在商战中,正者,是指常规产品、传统款式、已有市场以及通行的营销方式等;奇者,是不断推出新产品、翻换新款式、开拓新市场、变换营销方式等。因此,他们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发展,首先应当让有市场的常规产品形成规模,筑牢原有的营销网络,唱好自己的拿手戏。其次,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企业应该运用奇正战略,设立研发机构,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获得产品技术上的提高,不断推出满足市场需求、款式新颖的新产品,采取别出心裁、出人意外的新举措,开拓新兴的、有潜力的新市场。总之,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才能有生命力,才能发展壮大。

2.补缺产品战略。同一行业、同一领域,往往分布着大、中、小不等的企业。它们在同一市场中相互竞争。由于企业之间实力很不均衡,中小企业的势单力薄难以与大型企业相抗衡,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小企业是在大企业的巨大压力中生长的。因此,有人建议中小企业可以生产那些大企业不愿意或者说不值得去生产的补缺产品,以拾遗补缺者的身份进入市场,甚至还可以因补缺产品能与大企业进行合作。这既可绕开由现存者构筑的行业进入壁垒,也可尽量减少与大企业的正面交锋,规避风险。这样,中小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大企业的包围圈里找到生存发展的空间。

3.品牌打造战略。这种战略适用于那些怀揣精品且有一定资本积累的中小企业。因为它是建立在精品意识基础上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借助前期各项宣传活动的地毯式轰炸,企业可迅速提升其品牌形象,扩展其品牌知名度,累计其品牌资产。然后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的理念下,借助品牌效应将优质产品引领上市,形成消费者对其的追逐,赢得高额利润,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前人提出的以上战略从不同角度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目前存在规模较小、资金短缺、人才、信息不足等问题的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还存在很大的压力。因为在传统经营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要想发展,无论是运用奇正战略,补缺战略还是品牌打造战略,都需要有快速的研发能力、生产设备、生产流程的管理、成本的控制、品质的保证、销售网络的广泛完善和品牌的创立等因素来保证,而那些战略只不过是侧重点不同罢了。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到这些都需要有庞大的资金做后盾。对于资源有限,尤其是刚刚创业的中小企业来说,难度是很大的。要照顾到这些因素不仅会分散企业精力、提高固定及操作成本,还会因为组织规模的扩大而减缓企业对外界的反应能力,使企业难以应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虚拟经营——“借势战略”

虚拟经营打破了“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它是适应多变需求与竞争环境的一种动态的以品牌、商标、技术、网络、概念和信誉等现代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型经营模式。它的魅力就在于企业不必拥有在传统经营模式中应有的全部职能,仅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就可以了。在组织上,“虚拟经营”虽有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但在企业内却没有完整地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正如美国硅谷“创业投资基金的优雅绅士”约琴·戴拉博士认为,它仅保留企业中最关键的功能,而将自己不擅长的、实力不够或没有优势的部分分化给那些在这部分具有优势的企业,即虚拟化来突破有形的界限。其宗旨是以内外部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善用,其目标是以内部机构的精简和外部协作的强化,其精髓是充分运用企业最强的优势和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竞争力。可见,虚拟经营不仅使企业发挥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且通过将自己的优势和企业外部各种优势资源的整合,克服了阻碍企业发展的自身缺陷,能够保证企业的灵活应变和快速发展。

三、虚拟经营的可行性分析

从理论上分析,虚拟经营具有3种主要表现形式:人员虚拟化、功能虚拟化和企业虚拟化。虚拟经营的这3种形式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启示。

1.人员虚拟化。即借助外部的人才资源以弥补自身的智力资源的不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科学技术己成为决定企业未来经济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以及技术开发的复杂性显著增大,即使是大企业若要完全依靠自身力量赢得竟争优势也非易事,更何况是中小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许多问题,如智力资源不足、技术开发能力弱、自有资金有限、融资又难,使得企业也无力建立自己的研发部门,因而在竞争中总处于劣势,最终影响了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我国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人员虚拟化克服技术上的缺陷,促进企业的发展。

2.功能虚拟化。一般而言,任何企业的资源相对于整个市场来说都是有限的,因而企业内部总有一些部门的功能由于受到资源的限制而显得弱一些。所以我们可以借用外部力量来改善劣势部门的功能,使之能与企业其它优势部门相配合,避免由于某一部门的功能弱化而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例如有很多中小企业生产条件优越,但因没有完善的营销机构使得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要想让这类中小企业得到发展,企业可以实施功能虚拟化中最有魅力的虚拟销售策略,将自身的劣势功能虚拟化。

3.企业虚拟化。即功能虚拟化的扩展,也可以说是企业间的一种暂时的联盟方式。由于市场需求急剧变化,依照目前现状,中小企业单凭自身实力是很难赢得先导优势的,因而有必要与具有不同核心优势的两个或更多的企业合作,通过组建“虚拟企业”将各项优势结合在一起,发挥集体效应以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中小企业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可以避免在传统经营模式中出现的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而且可以借助企业彼此的核心能力创造出新的机会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互联网络的兴起,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末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使这种依附在计算机网络上生存的虚拟经营企业形式应运而生,也为中小企业实施虚拟经营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得身处各自专业核心领域的中小企业彼此之间通过网络联结成一体,完成过去由一个企业单独承担的市场功能。在瞬息之间联络、了解和洽谈业务来交流信息,共享技术,分摊成本,互相协调,并且最快地捕捉商机以便企业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快速发展。

四、对我国中小企业具体实施虚拟经营战略的建议

1.人员虚拟化——虚拟技术策略。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企业可以实施此策略,即将弱势的技术部分虚拟分化给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让它们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上的支持,因为那里群英荟萃,有一流的实验室,雄厚的研发实力,好比一个巨大的“智力宝库”,但是缺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和经验。所以如果将两者联合起来,对中小企业来说不仅可以大大节约自己的成本,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的科技含量,而且能够大大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样将最终摆脱那种由企业组建自己的科研部门去研发产品的既耗时间又耗资金的传统经营模式。

2.功能虚拟化——虚拟销售策略。自有资金有限,又面对融资难的中小企业不可能像大企业那样有实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立自己的销售网。但是可以虚拟销售借用外力,如委托代理、购买、联合等方式整合企业外部的销售力量或销售渠道为己所用。这样不仅可以获得销售方面的功能,也可以不用拥有众多与之相对的庞大的实体组织。例如我们可以将某产品的销售特许权转让给其它的企业或个人,让其开家特许连锁店来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从而占有更多的市场。

3.企业虚拟化——战略联盟策略。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势力单薄的中小企业应该和大企业建立起战略联盟,以创造竞争优势。仅就专业化配套方面看,大企业的发展可以拉动中小企业投资空间的增大,在某些方面的业务将会以“分包”的方式给小企业经营,如汽车、家电、机械等。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为大企业拾遗补缺、依托大企业而得到发展。我们可借鉴日本的“承包制”模式,也可实行“卫星”模式,即以大企业为龙头,周围从事专业化生产的中小企业为其供应零部件、配件,或从事某一工序的加工,由龙头企业负责最终产品的组装、关键部件的生产、技术开发与市场营销。不仅如此,中小企业之间也可以建立战略联盟来发挥众多企业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既体现了经营柔性,又体现了规模经济性。这样一来,中小企业群的成员企业既能保持中小企业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又实现了专业化生产,并获得了规模经济效益。

目前,对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低、总体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企业来说,虚拟经营不仅可以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还可以大大提高经营效率,保证企业的灵活应变和快速发展。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虚拟经营即“借势战略”不失为参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选择。

论虚拟物流在我国的发展 篇12

1.1 虚拟物流的概念

虚拟物流概念最初是由美国学者Stuart等人与1996年在阿肯色州大学物流协会报告中提出的, 后来Miles和Gregor等学者相继研究虚拟物流, 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GB/T 18354-2001物流术语将虚拟物流定义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物流运作与管理, 实现企业间物流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的物流模式。

1.2 虚拟物流概念的特征

1.2.1 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化和代码化, 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 物流信息管理的高技术化, 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 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 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等。物流信息化是物流虚拟化的基础。

1.2.2 自动化

物流自动化的设施有条码/语音/射频自动识别系统、卫星定位系统、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存取系统、自动导向车、货物自动跟踪系统等。物流自动化为虚拟物流的远程控制和自动信息上网传输提供了发展空间。

1.2.3 网络化

信息网络连结起供应商、制造商、下游顾客、以及货物流动中的各个环节;实体网络与信息网络的“无缝连接”。物流的网络化为虚拟物流提供了平台基础。

1.2.4 高效化

虚拟物流中, 销售方可以直接把商品从生产厂配送到二次批发商或零售商, 电子商务中的网上销售还可以直接配送至最终用户, 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 缩短了销售路径, 提高了商品流动速度, 向着零库存方向发展。物流的高效化是虚拟物流的价值实体体现之一。

1.2.5 动态化、暂时化

虚拟物流的运作中, 每一次的运作手段、运输手段、库存调配等等都是根据用户以及终端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每一次的运作方式都不尽相同。虚拟物流采用的是及时的信息沟通方式, 这就决定了每次的运作都是动态的、暂时的。

1.2.6 核心能力互补化

虚拟物流是采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的手段对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这就使各个企业之间的核心能力得到了互补。

2 我国虚拟物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理解的差异

物流业是一种新兴行业, 由于我国物流基础薄弱, 物流行业还处在功能单一、技术手段落后的发展阶段, 虚拟物流在我国还不是很多人理解, 对于虚拟物流人们存在着很多的误解。

2.2 信息化水平低

虚拟物流是通过网络技术来完成的, 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拥有信息系统的比例为77%, 但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程度不高, 功能单一, 很少物流企业能实现物流作业的全程信息化管理, 网络的遍布也不够广阔。

2.3 规模不够大

我国的物流业起步比较慢, 我国物流企业大多数是由传统的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运代理企业转型而来, 处于初创时期的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就很小, 我国物流企业所拥有的大多都是普通的货运车辆、普通库房等低端服务设施, 而立体自动化仓库、现代分拣设备、高层货架、冷藏库、冷冻库、保鲜库等高端设施缺乏。致使其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难以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3 我国虚拟物流发展的前景

3.1 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物流被看作企业除了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之外的第三利润源, 由于企业对于第三利润的普遍追求, 使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几年, 我国物流产业增加值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水平, 说明我国物流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我国物流业在加速发展。

3.2 我国发展虚拟物流业有优越的条件

从宏观角度来看, 虚拟物流是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必然趋势, 电子商务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为虚拟物流的出现、运行提供了理论、技术基础。目前我国当前形势下特别适合发展虚拟物流的原因:

(1) 我国物流行业起步晚, 物流技术水平低, 不能够满足物流服务需求多样化。

(2) 国外物流企业进入壁垒低,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强大的竞争压力。

(3) 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前景广阔, 虚拟物流发展空间大。

虚拟物流能够弥补我国物流企业的不足与差距, 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3.3 虚拟物流企业的联盟

物流联盟可以使分散的物流获得规模经济和集约化运作, 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与竞争对手的结盟, 可避免过度竞争, 提高整个行业的赢利水平。通过建立联盟, 各物流企业实现资源能力的共享, 既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同时还减少了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从而使得资源配置得到了优化。

物流联盟的作用, 一方面是通过联盟实现物流资源优势的互补, 形成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共同做大市场的基础上实现“双赢”、“共赢”;在另一方面, 通过联盟可以提高行业集中度, 降低竞争强度的作用, 并使行业内的竞争结构合理化、有序化, 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赢利水平。

4 我国虚拟物流企业的发展与物流业的发展

4.1 虚拟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协作发展

虚拟物流企业协作关系稳定性是指虚拟物流之间为了抓住外部环境提供的机遇, 获取所期望的经济效益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协作关系的状态。虚拟物流企业本身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临时性、敏捷性等特点, 因此虚拟物流企业协作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的、动态的、有效的稳定。只要成员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存在就认为他们之间的协作关系是稳定的。

为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当一个物流企业面对各大项目的投资与管理时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通过组建虚拟物流企业, 优势互补, 协同运作, 改变了单个企业面临所有风险的情况, 风险由各成员企业共同承担,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单个物流企业面临的风险。

4.2 物流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是虚拟物流企业运行的神经中枢, 它贯穿于虚拟物流企业的构建、运行、管理、控制等过程, 它是虚拟物流企业的外部核心, 信息技术的运用决定了虚拟物流企业运行效果。信息技术被称为现代物流业的神经系统, 它在物流领域的大量应用促进了现代物流高效化、自动化的快速发展, 如EDI、RF、GIS、GPS、条形码、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技术、仿真技术等技术已在物流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4.3 整合参与联盟

在虚拟物流组织多边联盟组织中, 虚拟物流组织将发挥整合物流资源的作用, 协调并控制虚拟物流组织的运作和管理。在物流整合中, 物流企业应有系统的发展战略, 要考虑硬件与软件的配合, 要考虑数量的发展如何与质量提高相适应。物流整合是形成一个物流要素紧密联系的物流系统, 这些要素在一个系统内相互协调和配合且被集成进来的这些要素应该是专业化。虚拟物流组织多边联盟结构中, 物流整合者可以作为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或联盟组织者这时虚拟物流组织将有物流需求、物流供给与中介者构成一个“生产者—中介者—消费者”的模型。

5 结语

我国的物流业发展起步比较慢, 虚拟物流企业的进入刚好弥补了我国物流业的不足和差距, 有利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虚拟物流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协作整合联盟, 恰恰开拓了我国的物流市场, 节约了物流成本, 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现代物流网络系统的[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2]戴勇.虚拟物流企业联盟的组建与结构探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3]赵婷婷.中国物流服务市场供求及前景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4]邢红艳.虚拟企业的形成动因解析[J].华东经济管理, 2003.

上一篇:最小化安全下一篇:单词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