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背山观后感

2024-09-19

断背山观后感(通用8篇)

断背山观后感 篇1

《断背山》观后感

很早就想看这部电影来着,也许是知道有个悲伤的结局,从电影一开始,眼泪就在眼睛里打转,看到泪点的时候泪水哗啦啦流个不停,为他们无法守护的爱感到心痛,幸好室友都不在,可以痛快地哭一场。一直都很理解同性恋,也没有谁定义爱情的主角一定要一男一女,人类的情感本来就很丰富复杂,不能因为多数人的行为习惯就歧视甚至迫害和自己不一样的群体。

多希望他们生活在现在,而不是那个不给同性恋足够包容的年代,在我看来,Jake的死因并不是他妻子给出的轮胎爆炸,实际就是Ennis脑海中浮现的情景。Jake是同性恋的事实应该被旁人察觉到了,他和Ennis说他和工头的女人有了外遇,其实是和那个工头,因为他们在聊天的时候就提到工头有一座木屋和小船可以使用,还对Jake发出暧昧的邀请,Jake的父亲也在见Ennis的时候说Jake之前梦想着和Ennis住在一起,经营小牧场,后来和另一男人去了山上,那个男人应该就是那个工头,而且他的父母都知道了他是同性恋,Jake参加牛仔竞技赛的时候还主动搭讪比赛中的小丑,()因为Ennis伤心时还去了墨西哥召男妓,很容易让大家知道他喜欢男人。而那个时代对同性恋的歧视在Ennis讲述小时候看见男同性恋残忍的死状时就能深深地感受到了。而Ennis也是因为这个阴影一直回避自己喜欢男人的事实,和Jake吵架时也是脱口而出“你们这种人”,可见Ennis并不想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加上本身就内向的性格,让Jake每次的热情都被被他的理智和冷静态度浇灭。

Jake一直在期待他们去山上经营牧场不用再躲躲避避的生活,可惜最终并没有等到。那两件衬衫的出现应该是公认的泪点,Ennis看到衬衫的时候应该很懊悔自己不善表达感情的性格,他总是有各种理由拒绝Jake的请求,一次次让Jake失望,后面甚至都有点绝望,居然和另外一个男人去山上过自己期盼的生活,可见Jake已经对Ennis失去了信心。等到Ennis想来好好珍惜自己真正爱的人的时候,那个人已经不在了,Ennis剩下的只有那两件代表他们美好回忆的衬衫、那张断背山的明信片和无限的思念,现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看感人的电影这么难受还总是要看,唉!

断背山观后感 篇2

国画与油画最大的差异就在于意境上的不同, 国画往往是寥寥数笔就能勾画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 让人们流连忘返。中国绘画传统, 以“形神兼备”为主, 强调“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 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与把握, 由表及里, 强调其精神特征的理解, 将画家的主观精神因素与客观世界相融合, 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的境界。而《断背山》这部影片的美也恰恰正在于此, 它用一种西方人熟悉的演员、生活场景、生活语言、故事, 几乎没有一样属于东方人的东西, 却用东方独有的美作为载体向我们展现出来, 就赋予了这部影片一种西方人的脸庞、东方人的灵魂的唯美感受。很难说到底李安是依托于以西方文化生活为背景的故事获得最终的成功, 还是依靠东方文化身后的文化底蕴问鼎奥斯卡的, 只能说李安站在了文化的交会处, 而他巧妙地处理好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西方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体文化, 按照梁漱溟的说法, 西方社会是以“个人本位”为主的社会。那么西方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个体性特性, 它强调个体的自由, 因此我们把西方文化称为“个体文化”。处理冲突的核心是达到观念的共识, 西方社会强调民主与自由, 重视人权, 不要求整个社会的一致性, 认为那会束缚个人的发展。但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断背山》的题材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来源于西方的, 因为东方电影一般来说不太敢直接触碰这么敏感的题材, 可见这部作品的导演既很大胆同时也是很有眼光的。

相比较而言, 东方文化则是一种整体文化, 是一种“伦理本位”的社会, 它强调社会人的一致性、秩序性。东方文化的核心在儒家文化的传播上。虽然儒家文化历经了上千年的变迁, 但是文化核心始终没有改变, 包含了对国家、社会、家庭、自然及人的基本看法和要求, 以“仁”为核心, 以“德”为基础, 以“礼”为规范, 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 重视“仁、义、礼、智、信”。因此, 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 “和”的境界是“和而不同”。主张不是为“和”而“和”, 而是“和而不流”, 必要时还可“求同存异”。因此, 当我们进电影院看国产的电影时, 我们不难发现, 到处是潺潺流水, 处处是鸟语花香。这在《断背山》中可以看到, 影片在音乐的选择和音效的处理上都是隽永含蓄的, 吉他弹出了主人公朴实和闲散的心境。而电影中的叙述基本上是以温情脉脉的含蓄情感, 平淡中蕴藏的波澜, 即便是对于不可避免的激情情节在处理上也是比较委婉而不失格调的。

二、在西方的影响力大的原因

责任编辑:陈贵娟

(一) 文化上的认同感不同

《断背山》在西方的影响大于东方社会。西方社会同性恋者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文学界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仅有描写同性恋现象和心理的畅销小说, 而且有很多出柜的同性恋文学家, 他们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主流文化, 多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也都以同性恋题材的小说而著称。有人说20世纪是被三个犹太人改变的, 这三个人便是达尔文、马克思、弗洛伊德。而这三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对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问题有过深刻的论述。达尔文使同性恋问题摆脱了神学时代的禁锢, 弗洛伊德使人们认识到了同性恋研究的科学性和存在的价值。美国性学界的先驱金赛教授在上世纪50年代末发表的《金赛性学报告》则更为惊人:在美国社会, 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男人表示, 在他们的一生中, 曾有过一次以上的同性性行为。这是统计学上的一次胜利, 它竟然将神圣的道德推翻。在当代西方世界, 对同性恋的看法和态度已经相当宽容, 同性恋被认为“既不是罪恶, 也不是病态”, 可见西方人在同性恋文化的认同上高于东方文化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也是《断背山》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的重要原因。

(二) 电影文化的差异

西方电影认为电影本质上是“真实的艺术”, 他们注重写实, 注重真实性和准确性。西方人特别注重逻辑思维和理性分析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呈现出与东方人迥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基督教信仰也深刻地影响着西方世界, 他们的影视作品散发着浓厚的人性关怀。而东方电影明显蕴含和折射出东方文化的意韵, 并非是对绝对客观景象的机械描摹, 而是经写实、传神而至妙悟的一种心灵境界的反映, 因此基于西方电影手法创作的电影当然也更加适合西方人的口味。假如把《断背山》看成是一桌大餐的话, 那么很显然西方料理是其中的主菜, 而具有东方口味的料理则使得这桌菜肴更加美味可口,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棣.《断背山》——上帝不能拒绝的情感[J].剧影月报, 2006, (02) .[1]唐棣.《断背山》——上帝不能拒绝的情感[J].剧影月报, 2006, (02) .

[2]徐重宁.三重冲突——看影片《断背山》[J].电影评介, 2006, (11) .[2]徐重宁.三重冲突——看影片《断背山》[J].电影评介, 2006, (11) .

断背山(节选) 篇3

以下是这个故事的梗概:1963年的夏天,为同一个牧场主打工的健谈的年轻农夫杰克与少言寡语的牛仔恩尼斯邂逅于美国怀俄明州西部人迹罕至的断背山。高山牧场的工作单调而艰苦,两人起初各自放牧,少有交流,然而久而久之,他们彼此相爱了。在断背山上,两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季节性放牧结束后,迫于世俗压力,杰克和恩尼斯依依不舍地分离,而后来两人亦有了各自的家庭。转眼四年过去了,饱受相思之苦的杰克终于给恩尼斯寄去贺卡,相约见面。重逢后,两人意识到了一直压抑在心底的炽热情感,于是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都定期约会。两人忍受着巨大的世俗压力。最终,两人厮守一生的愿望因杰克的意外身亡而落空。后来,恩尼斯在杰克的房间里发现了两件“相依相守”的衬衣,他潸然泪下……

1994年普利策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Annie Proulx(1935- )凭借着这部作品获得了1998年美国国家杂志奖以及欧·亨利小说奖,而由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改编自此书的同名电影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

What Jack remembered and 1)craved in a way he could neither help nor understand was the time that distant summer on Brokeback when Ennis had come up behind him and pulled him close, the silent embrace satisfying some shared and sexless hunger.

They had stood that way for a long time in front of the fire, its burning tossing 2)ruddy 3)chunks of light, the shadow of their bodies a single column against the rock. The minutes ticked by from the round watch in Ennis’s pocket, from the sticks in the fire settling into coals. Stars bit through the wavy heat layers above the fire. Ennis’s breath came slow and quiet, he hummed, rocked a little in the spark light and Jack leaned against the steady heartbeat, the vibrations of the humming like faint electricity and, standing, he fell into sleep that was not sleep but something else 4)drowsy and 5)tranced until Ennis, 6)dredging up a rusty but still useable phrase from the childhood time before his mother died, said, “Time to 7)hit the hay, cowboy. I 8)got a go. Come on, you’re sleepin’ on your feet like a horse,” and gave Jack a shake, a push, and went off into the darkness. Jack heard his 9)spurs tremble as he 10)mounted, the words “see you tomorrow,” and the horse’s 11)shuddering snort, 12)grind of 13)hoof on stone.

Later, that dozy embrace solidified in his memory as the single moment of artless, charmed happiness in their separate and difficult lives. Nothing marred it, even the knowledge that Ennis would not then embrace him face to face because he did not want to see nor feel that it was Jack he held. And maybe, he thought, they’d never got much farther than that. Let be, let be.

The bedroom, at the top of a steep stair that had its own climbing rhythm, was tiny and hot, afternoon sun pounding through the west window, hitting the narrow boy’s bed against the wall, an ink-stained desk and wooden chair. The window looked down on the gravel road stretching south. An ancient magazine photograph of some dark-haired movie star was taped to the wall beside the bed, the skin tone gone 14)magenta.

The closet was a shallow cavity with a wooden rod 15)braced across, a faded 16)cretonne curtain on a string closing it off from the rest of the room. In the closet hung two pairs of jeans 17)crease-ironed and folded neatly over wire hangers, on the floor a pair of worn 18)packer boots he thought he remembered. At the north end of the closet a tiny 19)jog in the wall made a slight hiding place and here, stiff with long suspension from a nail, hung a shirt. He lifted it off the nail. Jack’s old shirt from Brokeback days. The dried blood on the sleeve was his own blood, a gushing nosebleed on the last afternoon on the mountain when Jack, in their 20)contortionistic grappling and wrestling, had slammed Ennis’s nose hard with his knee. He had 21)staunched the blood which was everywhere, all over both of them, with his shirtsleeve.

The shirt seemed heavy until he saw there was another shirt inside it, the sleeves carefully worked down inside Jack’s sleeves. It was his own 22)plaid shirt, lost, he’d thought, long ago in some damn laundry, his dirty shirt, the pocket ripped, buttons missing, stolen by Jack and hidden here inside Jack’s own shirt, the pair like two skins, one inside the other, two in one. He pressed his face into the fabric and breathed in slowly through his mouth and nose, hoping for the faintest smoke and mountain 23)sage and salty sweet 24)stink of Jack but there was no real scent, only the memory of it, the imagined power of Brokeback Mountain of which nothing was left but what he held in his hands.

Bumping down the 25)washboard road Ennis passed the country cemetery fenced with sagging sheep wire, a tiny fenced square on the 26)welling 27)prairie, a few graves bright with plastic flowers, and didn’t want to know Jack was going in there, to be buried on the grieving plain.

A few weeks later, on the Saturday, he threw all Stoutamire’s dirty horse blankets into the back of his pickup and took them down to the Quik Stop Car Wash to turn the high-pressure spray on them. When the wet clean blankets were stowed in the28)truck bed he stepped into Higgins’s gift shop and busied himself with the postcard rack.

“Ennis, what are you lookin’ for rootin’ through them postcards?” said Linda Higgins, throwing a sopping brown coffee 29)filter into the garbage can.

“Scene a Brokeback Mountain.”

“Over in Fremont County?”

“No, 30)north a here.”

“I didn’t order 31)none a them. Let me get the order list. (If) They got it, I can get you a hundred. I 32)got a order some more cards anyway.”

“One’s enough,” said Ennis.

When it came—thirty cents—he pinned it up in his 33)trailer, 34)brass-headed35)tack in each corner. Below it he 36)drove a nail and on the nail he hung the wire hanger and the two old shirts suspended from it. He stepped back and looked at the 37)ensemble through a few stinging tears.

“Jack, I swear—” he said, though Jack had never asked him to swear anything and was himself not the swearing kind.

Around that time, Jack began to appear in his dreams, Jack as he had first seen him, curly-headed and smiling and 38)bucktoothed, talking about 39)getting up off his pockets and into the 40)control zone. And he would wake sometimes in grief, sometimes with the old sense of joy and release; the pillow sometimes wet, sometimes the sheets.

There was some open space between what he knew and what he tried to believe, but nothing could be done about it, and if you can’t fix it you’ve got to stand it.

在断背山上度过的那个已远去的夏天,有一段记忆令杰克念念不忘,那股渴望既难以压抑也无法理解。当时,恩尼斯走到他身后,把他拉近,无言的拥抱满足了某种双方都有的无关性爱的渴望。

两人如此在营火前站了许久,红彤彤的火焰摇曳着,他俩的影子如一根柱子,合映在岩石上。恩尼斯口袋里的圆形手表滴答作响,火堆里的树枝渐变成碳,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星光穿透了营火上方的层层热流。恩尼斯的呼吸平静而缓慢,嘴里轻轻哼着什么。杰克靠在他身上感受着那稳定而有力的心跳,恩尼斯的低哼带来的震动仿若一道微弱的电流,令他似睡非睡,如痴如醉,直到恩尼斯道出童年时期,母亲在世时常对自己说的那句老套却在这场合仍适用的话:“该睡觉了,牛仔。我得走了。快,你都像马一样站着就睡着了。”说着,他摇了摇他,推开他,便消失在黑暗之中。当他跳上马时,杰克听到他那马刺的颤抖声,他那句“明天见”,那马儿颤抖的鼻息,和那马蹄踏过石头的声音。

后来,那个让杰克迷醉的拥抱在杰克记忆中凝结成他们各自艰难生活中朴实无华而又魔幻般美好的唯一瞬间。那是完美无暇的一刻,即使他知道,恩尼斯当时不愿面对面地拥抱他,是不想看到或感觉到拥抱的对象是他。或许,他想,他们之间的关系永不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了。就这样吧,就这样吧。

……

杰克的卧房在一段险陡的楼梯顶端,上那段楼梯,步伐节奏与别不同。他的房间狭小闷热,下午的阳光从西边的窗倾泻进来,照在杰克那张靠墙的窄窄的床、沾有墨水的书桌以及木椅上。窗外,一条碎石路向南延伸。床边贴着一些从旧杂志上剪下来的照片,照片上某个黑发影星,其肤色泛红。

衣柜不深,里面横支着一根木挂杆,一块褪色印花棉布由绳子串吊起来成了衣柜的帘子。衣柜里的铁衣架上挂着两条被熨出摺边,整齐折好的牛仔裤,柜底有一双破旧的牧人靴,他隐约有些印象。衣柜北端墙壁有个小小的凹陷处,可以藏些东西。那里挂着一件衬衫,因长久挂在一枚钉上而显得僵直。他从钉上取下它,那是杰克在断背山的那段日子里穿的旧衬衫。衣袖上的血迹是恩尼斯的鼻血。在断背山的最后一个下午,两人扭打时,杰克用膝盖狠狠撞击恩尼斯的鼻子,弄得他鼻血四溅,溅得他俩全身都是。杰克用他的袖子止住恩尼斯的鼻血。

那衬衣拿在手中感觉很重,他这才发现里面还套着另外一件,袖子被仔细地塞在外面杰克那衬衣的袖子里。那是恩尼斯自己的一件格子衬衣。那件脏衬衣口袋裂开了,扣子也不全,他很久以前就以为是在某个该死的洗衣店里弄丢了,却是被杰克偷了,藏在他自己这件衬衣里。两件衬衣宛若两层皮肤,一层裹住另一层,合为一体。他把脸埋进那两件衬衣里,用嘴和鼻子缓慢地呼吸,盼能嗅到微乎其微的烟味与高山鼠尾草,以及杰克咸咸的汗香味,然而气味早已消散,唯有记忆中的气息,来自凭空想象的断背山的一种力量。关于断背山的一切都已消逝,剩下的仅有他手里的这两件衬衣。

回去的路上,恩尼斯开着车颠簸着经过村里的墓地。那只不过是连绵起伏的草原牧场里用松垮的铁丝网围成的一小块广场。有几座墓前搁着塑料假花,显得格外突出。恩尼斯不愿知道杰克就埋在那块伤心地上。

几周后的一个周六,他把斯图特埃米尔家那些鞍褥扔进卡车尾箱,拉到快捷洗车店用高压水枪冲洗。在工人们将洗干净的湿毯子往车尾箱里搬的那空当儿,他走进了希金斯礼品店,忙着挑选明信片。

“恩尼斯,你把明信片都翻了一通,你在找什么呢?”琳达·希金斯一边问,一边把一张湿透了的褐色咖啡过滤纸扔进垃圾桶里。

“断背山的风景明信片。”

“在弗里蒙特县的那座?”

“不是,北面那座。”

“我没进这种明信片,不过我可以把它列在进货单上。如果他们有,我可以给你进上一百张,反正我也得进点儿明信片。”

“一张就够了。”恩尼斯说。

明信片到了,三十美分。他把它钉在自己的拖车屋里,四个角用黄铜大头钉钉住,又在下面钉了枚钉子。他把那个挂着两件旧衬衣的铁衣架挂在钉子上。他后退几步,端详着两件套在一起的衬衣,炽热的泪水夺眶而出。

“杰克,我发誓……(编者注:恩尼斯发誓要一辈子守护杰克,守护他们之间的感情)”他说。尽管杰克从没要求过他发什么誓,杰克自己就不是那种会发誓的人。

从那时起,杰克开始出现在他的梦里。他还像恩尼斯初次见到时的那样,头发卷曲,微笑着露出虎牙来,说着他要起身,去放牧区干活。一觉醒来,他有时伤心,有时像往常一样喜悦舒心;有时枕头会湿,有时床单会湿。

电影《断背山》观后感1500字 篇4

就像金庸大师一样,我相信两种爱情:一种是青梅竹马;一种是一见钟情。所以杰克和艾克斯的第一次见面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觉得杰克对艾尼斯一见钟情,作为一名男性,当杰克从后视镜里偷偷打量艾克斯并拿出了自己的刮胡刀开始整理仪容的时候,我分明看见了一个心动的青年。然后,因为某些原因,想要努力养活自己的两个人一起去了那个他们用一生来回忆的地方——断背山。

一个人的性格很容易从他的语调和行为看出来,大多数的时候,艾尼斯说话总是漫不经心的,声音似乎永远没有起伏,尽量做好份内的事;而杰克的声音似乎充满了他个人的情感,喜欢在艾尼斯面前抱怨,喜欢直接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杰克初给我们的感觉甚至是有些浮躁的,年轻充满活力甚至有点任性,而艾尼斯总是隐忍,努力,宽容,有责任心。他似乎包容了杰克很多小缺点。不用说的,拥有孩子心性的杰克在和艾尼斯相处的过程中慢慢的陷入艾尼斯的温柔里,艾尼斯的温柔是隐性的,他在杰克讨厌豆子的时候问送食物的人要了汤;在食物丢失后,陪杰克去猎了鹿;在杰克抱怨通勤又冷又累时,艾尼斯主动和杰克换了班,而当艾尼斯提出换班时,我想杰克是惊讶的并且有点开心,也许他觉得没有喜欢错人,艾尼斯是个体恤人的男子汉,懂得这一切只会让杰克更深的陷入爱情。

艾尼斯与杰克第一次发生关系时,大部分是因为情欲,只有少数的情感,第二天一早艾尼斯一句话没说去了山上,他在逃避;杰克的欲言又止,他在害怕,就杰克来讲,是极不愿意因为昨天晚上的事情而和艾尼斯形同陌路的,艾尼斯对杰克说自己不是同性恋,也许他不是在和杰克辩解,而是和自己的内心。可是晚上艾尼斯却走进了杰克的帐篷,他是挣扎的,可是杰克对他说了“没关系”,用安抚的语气。也许正是因为那句没关系,让艾尼斯有种被包容的,被接纳的感觉,在断背山,他们什么也不用担心,没有禁忌。于是,他们相爱了……

记得杰克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这种人末日将临的时候得下地狱”,杰克虽然有勇气承认自己是同性恋,但是对于社会的歧视却看得很清楚。那个时期的同性恋面对的也许不仅是歧视甚至还有死亡,曾经有部影片《少年同志杀人事件》就是由那个时期同性恋被仇视同性恋的暴徒杀死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

而在《断背山》这部电影本身,也插叙了一段艾尼斯幼时曾经看过的牛仔被虐杀的惨案,所以艾尼斯对于自己是否爱杰克,从来就不敢深入去思考,他害怕成为一名同性恋,更害怕遭受世人的歧视和虐杀,不愿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却又和杰克保持千丝万缕的关系;不想承认自己爱上杰克,却因为杰克去找男妓而气的发疯,于是他就这样躲在自己的甲壳里,直到杰克去世。但是从影片中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出艾尼斯是非常喜欢杰克的,在断背山分离时,他痛恨杰克无所谓的态度,于是两个人打架了;在杰克的车消失时,躲在巷子里痛哭;四年后看见卡片,立刻跑去邮局回信,坐在窗前寸步不离的等;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想念,一见面激烈的拥吻;对于杰克去墨西哥找牛郎的愤怒;直到最后听说杰克要离开自己,让艾尼斯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崩溃了,他失声恸哭。

断背山电影的鉴赏 篇5

我这个人果然挺冷的,只要电影里稍微提到一点爱的故事我就开始置身事外了,即使里面有我喜欢的男猪脚,好久以前的泰坦尼克号,现在的断背山,完全不能投入感情地看,一直在理性思考……

个人判断电影的好坏,无非是有没有共鸣,我只对那种猪脚受委屈的电影哭,对各种感性的无缘无故的爱表示不理解(吾果然是个自私的人QAQ还是喜欢男演员们拍到不想拍的青春脑残片,罗密欧与朱丽叶,我恨你的十件事之类的

片子的节奏很慢,倒也不至于慢到需要快进,船戏开始前的生活状态我挺向往的(叶公好龙了又,单纯得毫无信息量的生活,他们好上也不觉得突兀,可是我以为一旦走出这个情境,感情就淡了

Jack一直在努力,对Ennis念念不忘,断背山找他,一次次开车见他,对父母提起有他们的`未来

矮妈,下班了

Ennis一直屈从于现实与过,Jack在下山前邀他一起走,他说有未婚妻,Jack对他说两个人的未来,他想起小时候看到的惨剧,Jack劝他离开,他说他有赡养费要付,后来Jack死了,他终于只有一个人了,他说I swear ,swear什么呢?本可以属于你的,不属于你的都已经不在了,按他的作风,连个倾诉的地方也没有

Jack对Ennis是很珍惜的,原因我想不出来,大概是因为爱他,大概是因为家庭生活过于压抑,他藏在心里的都说给Ennis听了,Ennis也许很爱Jack,也许只是屈从于当时的情境,他什么也不争取,好像什么人对他都不重要,连妻子为什么和他离婚他也不知道,一切都不过是顺从而已,当然争取也未必能得到,好比Jack的农场梦

断背山影评 篇6

“杰克,你去过墨西哥吗?”要搞就去墨西哥。他听说过风言风语。此刻他动手割开禁区的围篱,进入格杀勿论区。

“去过啊,怎样没有?你到底想他妈的怎样?”多年来不断准备迎接此刻,来得迟却不期然。

“杰克,这件事我非跟你说一遍不行,而且我不是说着玩的,”恩尼斯说,“我不懂的东西很多,万一懂了,可能你的小命也没了。”

“试试这一次你能不能懂,”杰克说,“而且我只说这一次。告诉你,我们本来能够一齐过不错的生活,好得不得了的生活。你却不愿意,恩尼斯,结果我们此刻只有断背山。所有东西都以断背山为基础。断背山是我们拥有的一切,他妈的一切!如果你不明白别的部分,我期望这一点你至少能懂。二十年来,我们在一齐的次数,你给我算算看。量一量你套在我身上的狗绳有多长,再来问我有没有去过墨西哥,然后再告诉我,想得到却永远摸不着,会害我送掉小命。 我有多难受,你根本一点概念都没有。我不是你。我没办法靠在高海拔一年干那一两次过活。你对我太重要了,恩尼斯,你这个贱货婊子养大的杂种。要是我明白怎样戒掉你就好了。 ”

断背山还是断袖山? 篇7

这不过是一部符合奥斯卡口味的美国影片顺理成章地拿到了美国电影界的最高荣誉而已,与“华人导演”名号之下寄托的中国思维、东方情结之类的词汇恐怕关系尚远,而众人的兴奋也不过是又一次一厢情愿的文化胜利想像。

在李安的《理智与情感》及《与魔鬼共骑》等英语片中很难觅到东方气息,成为今年奥斯卡大热门的《断背山》显然应该排列在这个谱系之内。中国思维、东方情结并非这位台湾导演获此殊荣的神秘武器。相反,正是其中的美国味将李安推到了荣誉的巅峰。

公路、汽车、灿烂的阳光、路边的原野、清新的吉他弹奏……《断背山》以典型的美国公路片场景出镜。影片开头和快到结尾处都有一个画面是山路之中行驶的汽车。看到此处,不禁大喜,塔科夫斯基的《乡愁》也是以类似场景开头,只是画面中意大利山野的雾气更重。却回头又想《洛丽塔》中也有相似情景,可见是公路片的老把戏,并无“向大师致敬”之意。

辽阔的景观、骑马的牛仔、艰苦的牧羊生活、男子气概的打斗、喧闹的小酒吧和热情奔放的邂逅女郎……这些西部牛仔片的经典元素无疑在时时暗示着《断背山》纯正的美国血统。永不疲倦的蓝天和哼唱不已的乡村民谣在诉说着,这一些与《黄土地》、《红高粱》无关。

所谓“淡淡的压抑与无奈,有意无意之间的感情流露,平淡表面下暗藏的张力”组成的隐忍爱情也并非中国人表达情感的专利,相信老外谈起恋爱来也不会冲上来就表白,不行就拉倒。否则的话,恐怕得考证一下终生爱恋克拉拉的勃拉姆斯先生身上是否攜带着某位中国祖先的特殊基因。

然而,如果为李安卸下“中国文化推销员”的重担,以更为广阔的视角来看《断背山》,我们会发现,AngLee能以美国社会中边缘敏感的同性恋题材夺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决非浪得虚名,而是实有过人之处。

李安对以往影片做出实质性超越正在于同性恋影片的平常化叙述。当被问及如何塑造和看待这段同性之爱,李导说:“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爱老婆与爱男人是一样的,在观看本片时,不妨把性别撇在一旁。”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拍的。

在勿论性别,只谈爱情的思想指导下,《断背山》整部电影将同性恋情在表现形式上做了“非异端化”处理。娓娓道来的叙述调子赋予影片一种内在韵律,镜头中,生命的河流讲述着断背山下的爱情。

《断背山》没有以往同性恋影片中边缘人群的主动自我异化和疯狂,断背山下和断背山以后,一切皈依于日常生活。JACK与其岳父开关电视的一段情节尤为经典。没有娘娘腔,没有兰花指,依然是严厉的父亲,与岳父争夺家中领导权的女婿,是gay,也是普通男人。

也是在平常心态下,《断背山》的画面明亮、干净、漂亮,与《春光乍泄》、《蓝宇》等同性恋影片昏暗光线下暖昧的恋情纠葛大为不同。乡村民谣为主的音乐也清新流畅,不怪异不张扬,这恐怕也是宗教保守的美国民众对《断背山》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宽容和喜爱的重要原因。

电影《断背山》中爱的艺术视角 篇8

[关键词] 李安《断背山》音乐 爱情

华人导演李安蜚声国际影坛,取得骄人的成就。他的近悯断背山>濮扫国际各大奖项,使其成为华人电影导演中焦点人物。从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奖到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的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奖,从美国电影学会(AFI)年度十大佳片榜首到波士顿影评人协会的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奖,从美国国家评论协会评论最佳导演奖到金球奖的最佳剧情片以及最佳导演,最后还荣获美国第78届奥斯卡导演奖。

《断背山》不仅仅是一部不寻常的爱情电影,更是一门艺术。华美圣洁的断背山,清新柔和的蓝天白云,两个孤寂无助却有渴望真爱的年轻人,吸引了亿万人的眼球,牵动着亿万人的心。李安结合中西两种文化,以其独到的艺术敏感和文化眼光刻画人物,细腻委婉地表达人物的情感,从一个别样的角度揭示了全人类永恒话题——爱情。

一、纏绵纠葛与反世俗的爱情故事

1963年夏天的一个清晨,美国怀俄明州的西部,为同一个牧场主打工的年轻牛仔杰克与恩尼斯邂逅于人迹罕至的断背山深处的牧场。牧场的工作单调而艰苦,随时有遭遇野兽袭击的可能。最初,两个牛仔赶着地毯般的羊群在旷野中相对无言,各怀心事,一次偶然的促膝长谈,他们互敞心扉。恩尼斯说起父母的车祸,自己被兄长抚养长大的经历,还有未婚妻艾玛,杰克则回忆父母和在马戏团的日子。

一个特别寒冷的夜里,两个人依偎取暖,偶发的激情与寂寞让彼此相爱了。在断背山中,两人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夏日时光。在只有山川河流、蓝天白云、羊群和马,以及他们真诚而又纯粹的情感中,放牧结束了。迫于世俗,杰克和恩尼斯依依不舍地分离。留在牧场的恩尼斯迎娶了自幼相识的艾玛,有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杰克到了德州,在妻子萝琳家族的帮助下,事业蒸蒸日上,还有一个儿子。

四年过去,饱受相思之苦的杰克终于给恩尼斯寄去贺卡,重逢后的两人意识到心中炽热的情感,于是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都定期约会。每一次的约会后,两人之间的爱与心中面对现实的无奈和压抑与日俱增。然而这一切又被恩尼斯的妻子艾玛发现,知情的艾玛痛苦不堪。最终,艾玛决定与恩尼斯离婚,这让杰克兴奋不已,而恩尼斯却陷入了痛苦的自责。

二十年过去了,恩尼斯仍旧单身,而杰克的事业也渐渐下滑。这时候他们幻想着能一起离开这个地方,到一个谁都不认识的地方厮守终生。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望却因为杰克的意外身亡而落空,去杰克家报哀的恩尼斯在杰克的房间里,发现了那件杰克曾在断背山穿过的衣服,而那件衣服居然一直没有洗过,伤心的恩尼斯潸然泪下,他毅然带走了这件衣服。他把杰克的衣服小心收好,眼里充满还未滑落的泪珠,衣柜里用同一个衣架挂着两人的旧衬衫,旁边是断背山的明信片……

二、音乐的巧妙配合,烘托气氛

《断背山》的电影音乐是整个影片中颇具闪光点的一个部分。《断背山》的配乐由阿根廷的一位配乐家GustavoSantoalalia(GS)制作,恬适通俗,平易近人,有种纯爱电影的感觉,呼吁电影主题——爱是与生俱来的力量。配乐家巧妙的用美国乡村音乐中常见的原音吉他,几乎每轨都有的踏板钢棒吉他和管风琴,来捕捉西部原野的开阔,人物内心的寂寞,烘托感情氛围。

《断背山》的主题音乐突出,贯穿整个影片,从开篇到结束。旋律简单,舒缓而安静。主奏乐器原声吉他,稀稀的数个拨弦,再配上弦乐在底层的铺垫。开场的配乐只有吉他一件乐器,主题旋律还为出现,只是隐隐约约可以听到主题的引子。吉他的音场很广,饱满而通透,就好像一把巨大的吉他漂浮在大山中弹奏的情景。由此画面把观众带到了上尉开垦的美国西部,故事发展的环境。真正的主题音乐的进场是在杰克与恩尼斯来到断背山时一起生活的时候,音乐声部分明清晰,旋律简单而美妙,透彻并有些空的感觉,很好地呼应在断背山上两人的孤独和空虚感。

主题音乐随着两个牛仔之间情感的发展而出现,反复。主题音乐在这部影片中一共有两个变奏。其中一个色彩是较为阴霾的。例如当杰克与恩尼斯承认彼此的感情的时候,主题音乐的变奏出现,弦乐由小调先入,然后吉他跟进,这也预示着他们两人的情感发展的种种危机及悲惨命运。同是导演将一只被狼食剩下的羊的尸骨作为主角悲惨命运的预示。在影片中,主题音乐可以象征性表现了杰克与恩尼斯之间美好理想化的爱情,同时夹杂着无以言喻的痛处;当某一方思念对方时,因无法和对方在一起而感到痛苦时,主体音乐就会想起,很好地烘托了气氛。另一方面,这种简单、平静的主体音乐很适合来表现男人间内敛且压抑、豁达而大气的感情,很好符合了男人情感的风格。

音乐伴随着剧情的起伏发展及人物内心的变化。杰克是一个活泼、冲动、外向的大男孩,喜形于色。当杰克得知恩尼斯离婚的消息后,以为从此可以和心爱的情人长相厮守,他兴高采烈地开着车去找恩尼斯,一路上想起充满激情地爵士乐可是到了恩尼斯家里,知道恩尼斯不得不照顾女儿一个月,他感到家庭的重任牵绊着两个人的爱情,觉得自己还是不能自由地和恩尼斯在一起,他伤心地开车离开。沿途中又响起深沉忧郁的女中音,杰克再次泪流满面。

另外说说电影中的插曲。为了结合影片中的场景,我们可以听到许多美国西部本土化的东西——乡村音乐。其中的插曲有不少是影响美国文化至深,耳熟能详的曲目。通过GS的重新编曲和数名成功乡村音乐歌手来翻唱,所以更近一步拉近了电影与观众的距离。通过音乐的陪衬,把观众带入了一个身临其境的牛仔遍及美国西部的环境中。

整部电影的背景音乐以原音吉他弹奏为主的抒情曲与几位乡村歌手演唱的西部乡谣交替而成,动听而浪漫。歌声温柔绝美,反映了人物间纯真朴实的爱情。

三、表达情感,手法细腻委婉

李安在导演以往的影片时,最擅长用细腻委婉的手法表达人物情感,在《断背山》中,处理杰克与恩尼斯之间情感也不例外。从两人在雇主门外第一次相遇,相互间若有若无的偷窥到慢慢靠近,又相互吸引,越过障碍走到一起,一路下来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从性格上来讲恩尼斯是内敛的,而杰克是外向主动的,从两人性格而言,恩尼斯必然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整个漫长的爱情历程中他数次退缩过,杰克在两人交往中更显主动,他在努力维系两人之间的关系。

李安在影片之中的视角是那种平和无半点倾向性的视角,影片中对杰克与恩尼斯之间同性之爱那种超越性别的态度之外,他对影片中每一个人物都用一种无责备的眼

光在看待,其中特别是恩尼斯的妻子艾玛。她是这部影片中最有戏份的女角色,她是最早的知情者,一直以来痛苦压抑着心中的秘密,终于让心中火山暴发,离开了恩尼斯。李安对于这个人物充满了同情,他用东方式的隐忍来诠释这个人物的痛苦,他认为这部影片中的每一位人物都是无过错的,或许正是这个社会的错误造成了每个人的痛苦。宽容是李安影片的态度,也是他的电影能被各方所接受的原因。

其实,说到宽容,杰克的妻子萝琳也绝对比我们大多数人更宽容。当她拿着电话与恩尼斯对话时,她已经猜出对方是什么人,那一刻,她流泪了。或许是为这么多年的无奈生活,或许是回忆起当初坠入情网的一刻,或许是怨恨……但无所谓了,萝琳是有理由恨的,咬牙切齿、大声咒骂,但她沒有,她很冷淡,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直到最后,她甚至告诉恩尼斯关于杰克另一半骨灰的下落,鼓励他去完成杰克未尽的心意。一个女人,一个在保守社会中与有同性恋倾向的男人结婚的女人,我们能强求她什么?她用最大的忍耐和宽容让杰克获得了相对平稳的生活。

影片中无处不在散发的是孤独和寂寞,杰克与恩尼斯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恩尼斯妻离子散,杰克魂飞天外,他们只想拥有对方但却不能够,所以他们虽然有家有室却只能一辈子守着孤独入睡。在恩尼斯的身上表现得最明显,他一直不快乐地生活,终于被妻子发现了真相。但他是个好人一直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不愿因为自己与杰克的情感而伤害到自己的孩子。但同样他也明白自己无力再去爱一个女孩,只能让女孩流泪离开自己的身边。当杰克离去后,他只能一个人孤独的终老,独自离群索居住在一个大箱柜中,默默地思念着天国的杰克,然后喝一杯酒回忆一下断背山的美好时光。当杰克打开衣柜,一张断背山的相片和两件带血的衬衣,含着泪说一句:“杰克,我穿……”

李安的细腻委婉,抓住了观众们的内心和灵魂,让人忍不住为之流泪。四、爱情是全世界人类永恒的话题

这部影片讲述两个美国牛仔相爱,却迫于社会压力,他们分别又结婚生子。他们从年轻演到中年,彼此的感情牵扯长达20多年,部分娱乐媒体更直接称呼本片为“西部同性恋史诗”。但导演李安并不赞成把《断背山》归为同性恋电影。因为“这是一部关注全人类感情的影片。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希望不要仅仅将它视为一部同性恋影片。”就连原创小说故事的作者,也认为“因为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如今爱已经部多见了。厌倦了分裂、仇恨、灾害、战争、死亡,人们都渴望知道,有时候爱会以强大而永恒的方式存在着,并且对谁都有可能。”

爱情本身没有错,它是永恒而纯美的。在李安导演的《断背山》中,断背山无疑象征着这永恒而纯美的真爱。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其实,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断背山’,有人正想回去,但有人永远也回不去了。”而对于这段不寻常的同性之爱,李安的观点更为坦白,“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爱女人与爱男人是一样的,在观看本片时,不妨把性别撇在一旁。”因此,爱情与性别无关,只与你爱的人有关,与爱情本身有关。

这部影片是演给那些向往真爱的人看的,也是演给那些灵魂相通的人看的。“我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时就被打动了,它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讲述了一段美国式爱情,故事结尾处,当读到沾有因年轻时打架而留下血迹的二人的旧衬衫套挂在同一个衣挂时,我流泪了。”这是影片的结尾,也是影片最催人泪下的一幕,升华人物感情,年轻的演员也将自己对剧中人物最为真实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尽管是同性的爱情,导演的真正目的却是唤醒埋藏在人类心底的那种被压抑的真实情感,而人物性别只是一个符号工具。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是全人类共有的,正如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这种感情超越时空,超越国籍,超越种族甚至是超越性别。这样的爱是唯一的,杰克和恩尼斯是唯一的,《断背山池是唯一的,杰克和恩尼斯不会回来,一直待在属于他们的“断背山”上。

上一篇:31平面设计构成要素下一篇:春节收心会讲话稿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