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诗词

2024-11-08

曹操的诗词(精选14篇)

曹操的诗词 篇1

曹操的诗

历史上,曹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军事家,他驰骋沙场,半生戎马,运筹帷幄,却可以在这样刀光剑影烽火不息的军旅生活中作文赋诗,可即便是身处这样尔虞我诈的乱世中,曹操能够登泰山观沧海,指点江山,挥斥方遒,以其慷慨悲凉沉郁顿挫的基调和激昂雄健恢宏阔大的气势奠定他在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

曹操一生除了他在历史上的政治地位,他还在文学、书法和音律上很有造诣,特别是他在诗上的成就不容小视。曹操生于东汉末年,他的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汉乐府诗歌的影响,因此曹操的现存的诗多为乐府诗,虽是如此,曹操并不沿袭古人的诗作,而是“旧瓶装新酒”借旧题另辟蹊径,将乐府诗提到另一个高度,所以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这在他擅长的五言诗和四言诗中有所表现。

作为一位卓越的政治军事家,因政治的因素,曹操的诗作的内容常常是围绕着三个方面,即反映了汉末政局动荡的社会现实、渴望一展抱负统一河山的理想壮志以及抒发内心忧思难忘的情绪。

曹操是“建安文学”的领航人物,是“建安七子”之一,他不仅开创先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名篇,而且还积极倡导文学,为建安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重要贡献。在他的名篇《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中叙述了当时军阀割据的战乱局面,借用两个个历史故事,古今对比,将自己对因战争**使人民遭受的苦难所感的悲痛和愤慨深刻的展现出来。而在我们朗朗上口的《短歌行》中这是体会到与此不同的情感志愿。这首诗并非一首普通的饮宴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岁月流逝不复返,人生苦短,应当及时行乐,建立功勋,才不会虚度。“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以诗经中《郑风·子衿》入诗,这本是写男女情爱,却被用为表现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反映出曹操正是一位惜才爱才之人。

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用华丽的辞藻修饰,他的诗以其感情深挚、气势沉雄取胜,如他的《步出夏门·观沧海》以雄健的笔力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海景图,以大海的宽广无际来比喻诗人本身博大的胸襟,也表达了他渴望如这苍茫大海一般气吞山河一统天下。在建安文坛里,曹操的诗歌不乏感时伤乱,抒写怀抱的内容,将诗歌慷慨悲凉的基调发挥的淋漓尽致,写出诗歌清新刚健的一面。

曹操的诗词 篇2

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 二人小酌了几杯, 席间, 曹操一句“今天下英雄唯君与操耳”, 吓得刘备把筷子都掉落在地上。曹操问何以掉落筷子, 刘备答曰刚才天上打了个响雷而吓了一跳。刘备说完, 躬身拾筷时忽然放了个响屁, 十分尴尬。正窘迫时, 只听身后赵云坦然说道:“诸位莫要见怪, 天上打雷, 屁从云中来!”赵云话音刚落, 一旁的关羽跨前一步说:“诸位莫见怪, 屁从羽 (雨) 中来!”关羽刚刚说罢, 张飞又接着朗声囔道:“方才一响屁, 屁是飞来的!”大家一阵哈哈大笑。唯独曹操没有笑, 他对此事深有感触。送走刘备等人后, 曹操对部下说道:“刘备的属下, 一见主公有个闪失, 都争先恐后地抢着承担和弥补, 真可谓忠心耿耿。此事要是轮到你们, 能够办到吗?”众人都忿忿不平, 深感委屈。

过了几天, 曹操又请刘备喝酒。席间, 曹操想看看部下的反应如何。憋了半天, 好不容易憋出个小屁。曹操的部下早已等候多时, 听到轻微的“咕”一声, 许褚连忙抢先道:“屁是褚 (猪) 放的!”曹操一听, 气得瞪出了眼珠, 其他人还以为曹操嫌自己反应缓慢, 就抢着往自己身上揽。典韦说:“屁是典 (颠) 出来的!”“不对!”徐晃听了大声反驳, “屁是晃出来的!”曹操早已听得面红耳赤, 正要发怒, 只听谋士郭图尖声叫道:“都不对, 都不对, 屁是图 (吐) 出来的!”大家哄堂大笑。

编者提示:凡事不可强求, 一切因时因势而动, 刻意为之, 只是徒增笑料罢了。

曹操的养生 篇3

从《曹操集》中可以看到,他很注意向老寿星请教,其中一封致皇甫隆的密信就很有意思,全文不长,照抄如下:“闻卿年出百岁,而体力不衰,耳目聪明,颜色和悦,此盛事也。所服食施行导引,可得闻乎?若有可传,想可密示封内。”(《与皇甫隆令》,第57页)曹操前后下过很多的“令”,态度从来没有这样客气过。

所谓“服食”(吃补药)“导引”(练气功)是当时大家都相信的长寿之道,曹操自己也曾根据方士们的意见实行过,大约效果并不明显吧,所以还是要向真正长寿的人请教奥妙。皇甫隆有没有将自己的妙法写成秘密文件向曹操报告,从《曹操集》里看不到,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以及裴松之注所引用的史料里也找不到,幸而张华的《博物志》记录了此事的下文:

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达,其论养性(生)法即可放(仿)用,大略云:“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去肥浓,节酸咸,减思虑,捐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夏施泻,秋冬闭藏。”详别篇。武帝行之有效。(卷五)

可知皇甫隆把自己的几条基本原则都传给了曹操,而曹操也确实照办的。大约老寿星并不觉得是什么秘密吧,所以后来的知识精英张华也知道这些,并且写进自己的著作里去了。

这几条现在看来仍然实用:一要经常活动,但不过量;二要节制饮食,但不过头;三要少吃脂肪,少吃盐,少瞎动脑筋,保持正常的情绪,不追逐名利,谨慎地安排好性生活;四要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状态,与自然同步运行。“除驰逐”这一条曹操大约做不到,其他应该是可以实行的。

曹操的“保健医生”华陀也有一套养生长寿之道,他曾经设计过一套保健操“五禽戏”,让人摹仿动物的各种动作做全身运动,据说非常有效。史称他的学生广陵(今扬州)人吴普坚持做这一套体操,活到九十多岁,仍然耳聪目明;另一个学生彭城(今徐州)人樊阿,则活到一百多岁(详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曹操不大佩服华陀,后来把他杀了;估计曹操没有好好做五禽戏,又一辈子忙于“驰逐”,自然终于成不了寿星而只能比较的长寿。

曹操的故事 篇4

孟德献刀、捉放曹、望梅止渴、煮酒论英雄、华荣道、割须弃袍等

曹操少年故事

少时,曹操就机警过人,喜欢飞鹰走狗,围猎比武,不拘礼俗,放荡不羁。他叔父看不惯它的所作所为,经常向他的父亲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斥责,决定寻找机会对叔父进行报复。一天曹操看到叔父走过来,就马上到下,口吐白沫,一副中风的样子,他叔父立刻跑去跟他父亲说,等他父亲慌忙跑过来,曹操却安然无恙,于是问他病是不是好了。曹操说;“我根本就没有病,可能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才诬陷我”。此后,父亲不再相信兄弟的话了。

曹操借刀杀祢(mí)衡

东汉名士祢衡,有才学,而狂傲不羁,但在当时的文人学者中间很有影响。连大文学家、孔子的后人孔融也十分尊重他,说:“吾的朋友祢衡,当世奇人。其才学是我的十倍!”

曹操闻听,很生嫉妒之情,他难能容忍在魏国境内,竟有名声超过他的人!哪怕只在一部分文人范围之内!

于是,曹操便派人把祢衡叫来,想当面侮辱他一 回,打下他狂傲的气焰。然而,在席间狂妄不羁的祢衡却大骂曹操,边击鼓边历数曹操的罪行。

曹操气得七窍生烟,面目青紫,切齿咬牙。曹操怒视祢衡良久,忽然笑了笑:“我马上派你到刘表处,作为我的专使说他来降。你有才华,曹某也最重天下人才。等你完成这个任务回来,我可以让你做公卿,以示我求贤若渴之诚意。”

众人不解,纷纷问曹操:“他痛骂主公,为什么还委以重任,还预封官爵?!” 曹操笑而不答。

祢衡到了荆州刘表处,仍是一派名士风度,狂妄自大,对刘表也讽讥、责骂,一如既往。刘表想道:“侮辱曹操,而没遭杀害,是由于曹操怕影响世人的好感,失去自己成就大业的重要支持。所以想借我之刀杀这狂妄的家伙,让我承担杀贤人、害名士的罪名,而为他出气解恨。我为什么干这傻事呢?!”于是他就将祢衡派到另一个地方军阀黄祖那里任官。

黄祖粗蛮身负,当祢衡对他稍有冒犯时,就大发雷霆,立刻把祢衡砍了。

曹操听到祢衡终于死在黄祖刀下,轻松又轻蔑地一笑:“这迂腐不堪的书呆子是自已找死,根本用不着脏我的刀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痛打恶霸

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管理京城北部治安的官员)。他一上任,就叫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要是犯了禁,不管他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

那时候,蹇(jiǎn)硕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那个恶霸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大家都称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一名县令。

神医之死

曹操带兵驻在洛阳,自从埋葬关羽之后,每天晚上他一合上眼便见到关羽。有一天,他从梦中惊醒,感觉头疼欲裂。曹操连忙召神医华佗给自己治病。华佗诊断后说:“大王头脑疼痛,是因为患了风疾。痛根在脑袋中。只有请您先喝麻药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就可以除掉病根。”曹操一听,勃然大怒,说:“你要杀我吗!”华佗说:“大王没听说我给关羽治病的事吗?关羽中了毒箭,伤在右臂,我为他刮骨疗毒,关羽一点都不害怕。现在大王只是患了一点小病,为什么多疑呢?”曹操说:“臂疼可以刮骨,脑袋能随便砍吗?你肯定与关羽很熟,想趁此机会报仇。”于是命令左右把华佗关到监狱中,严加拷打审问。十天以后,华佗屈死狱中。后来曹操病情愈来愈重,不久也气绝身亡,死时六十六岁。

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有一爱姬陪曹操午睡,曹操枕着爱姬,对她说:“过一小会儿叫醒我。”她见曹操睡得很熟,便没有叫醒他。等到曹操醒来,发现自己睡过了头,便怪罪爱姬,把她活活打死了。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佑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译文: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佑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囊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译文:

写曹操的成语 篇5

心如铁石

成语心如铁石的意思是心象铁石一样坚硬。比喻心肠硬或意志十分坚决。

对酒当歌

成语对酒当歌的意思是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屯粮积草

成语屯粮积草的意思是储存粮食和草料。

无懈可击

成语无懈可击的.意思是没有一点弱点可以让人攻击。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悲从中来

成语悲从中来的意思是悲痛的感情从内心涌出来。

掌上观文

成语掌上观文的意思是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击其不意

成语击其不意的意思是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名实相符

成语名实相符的意思是名声与实际一致。

口出不逊

成语口出不逊的意思是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意思是指有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仍不衰减。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成语让礼一寸得礼一尺的意思是比喻以礼相让,事虽微而获益必大。

封金挂印

成语封金挂印的意思是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形容曹操的诗句 篇6

魏武帝颂

千古奸雄数曹公 天下枭强当孟德

义伐黄巾初建功 诛讨董贼奉天子

进身丞相执黄牌 从此号令从诸侯

扫灭群雄显霸气 稳固中原施仁德

三分鼎足已成势 创立曹魏开新风

海纳百川招智勇 深谋远虑汇英才

治乱四方有文武 威镇八面是相将

严肃军纪强士卒 整理政令安百姓

纵横一生不称帝 乱世谁人谓天子

后人不知时势趋 硬将正邪论刘曹

沙场明中飘烟火 权谋暗里战刀枪

煮酒谈笑诗词意 执戟论兵机势谋

《短歌行》里展文才 《观沧海》上见坚志

兵将中军威令严 歌舞相府风流乐

骄霸懦雅盖世才 非凡乱世真豪人

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豪气万古观沧海,漫漫长路短歌行。千秋霸业传百世,唯有英雄堪比君。

曹操的诗词 篇7

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相比, 三国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间。然而, 正是这不到百年的历史, 却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和回忆。“人才莫盛于三国”, 人才辈出, 智慧谋略层出不穷, 是“三国热”高烧不退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认为, 三国之战, 其实就是一场人才争夺战。在这场战争中, 曹操是一个大赢家。曹操是三国时期真正的创业者, 他从一个朝廷要犯, 到“挟天子以令诸侯”, 为其子建立曹魏, 平蜀灭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主席曾称赞曹操为“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 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的成功, 在于他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有成功的人才之道, 在于他深知“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 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懂得“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的深刻道理。但曹操重才轻德、多疑残暴、不守规矩, 不仅导致了后期司马懿的叛乱, 整个江山落入他手, 而且落得“白脸奸臣”的千古骂名。两个极端的结果确实值得当今的管理者深思。

二、曹操用人的成功之道

(一) 择人策略:唯才是举, 兼收并蓄

东汉末年, 群雄逐鹿。当时论综合实力, 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等人远在曹操至上, 而最后的赢家却是曹操。很重要的一点, 就是曹操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 把人才问题看成是赢得最后战争胜利的根本问题。“吾认天下之智力, 以道御之, 无所不可。”道出了曹操成功的真谛。

曹操对人才没有门第偏见, 不拘一格, 唯才是举。为了尽可能的网罗到更多的人才, 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公元210年, 曹操第一次发布求贤令, 曰“今天下尚未定, 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以搜集天下英雄为其所用;公元214年, 曹操二下求贤令, 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 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 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 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 士有偏短, 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 则士无遗滞, 官无废业矣。”公元217年, 三国鼎立之势已成, 曹操也早已封为魏王, 但仍重视人才, 三下求贤令, 希望“其各举所知, 勿有所遗”。虽然现在很多学者对曹操当时三下求贤令的动机有所争议, 但不可否认, 这是同时期其他诸侯都不曾做到的。

曹操的择人之道还讲究兼收并蓄, “就才于敌”“、楚才晋用”。按照当时的情况, 靠“百年树人”的思想来培养人才肯定是不行的。曹操很好的做到了人力资源的整合、优化, 其身边的文成武将来源广泛, 途径各异。“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 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曹操身边的人才, 有主动投效之人, 如郭嘉、贾诩、荀彧等名臣;有投降叛将, 如张辽、徐晃、张邰等大将;也有各种途径推荐得来的人才, 如荀攸、华歆、司马懿等;还有曹操的政敌, 如陈琳、魏种等。甚至刘备、关羽等都曾在曹操帐下打过短工。人才来源的多样化, 既壮大了自己, 也削弱了竞争对手。

正因为曹操唯才是举, 兼收并蓄, 所以他的身边始终人才济济, 最终形成“猛将如云, 谋士如雨”的壮观场面, 奠定了曹操事业的重要基础。

(二) 用人策略: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有识才之能, 知才之智。只有做到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 才能最大的发挥人才的作用, 而曹操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者。

首先, 曹操善于考察人才。要做到知人善任, 首先要知道谁是人才, 有什么才能, 应该放到什么位置。对于网罗到的各种人才, 曹操并非一律给以高官厚禄, 委以重任, 而是先进行有效的了解和考察。比如文官通常先安排在自己的丞相府工作, 经过了解后, 再根据人才所长授予具体职务, 派往基层锻炼, 经过历练后再提拔;对于武将, 一般也是先从基层将领做起, 根据战功进行提升。这样既有利于形成公平的用人氛围, 对人才也是一种保护和培养, 还避免了像蜀汉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人才“青黄不接”的局面。

其次, 曹操喜欢选将量敌, 人尽其才。曹操曾说“计者, 选将, 量敌, 度地, 料卒, 计於庙堂。”在符合组织整体利益的前提下, 曹操使用人才时尽量的照顾下属的偏好, 下属们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 就让他们做什么, 真正做到了“量才而用”。郭嘉就评价曹操的用人是“唯才所宜”。曹操懂得能岗匹配原则, 很是注意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比如崔琰等人清正廉明、作风正派, 曹操就让他们从事人才选拔和考核工作;司马芝等人铁面无私、为人耿直, 曹操就叫他们担任行政执法工作;枣祗等人有老黄牛的精神, 任劳任怨, 曹操就让他们去从事“屯田”管理工作。因此, 《三国志》称曹操“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

(三) 激励策略:褒亡厚往, 不以成败论英雄

曹操除了广泛选材, 知人善任, 其激励手段也十分高明。三国演义记载的望梅止渴、赤壁大败之后的曹操“三笑一哭”都充分体现了曹操高明的激励策略。而笔者认为, 曹操最出色的激励策略是褒亡厚往, 不以成败论英雄。

从管理学上来讲,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 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 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曹操曾说“势有不得已也。陷之甚过, 则从计也。必殊死战, 在亡地无败者。”当士兵没有退路, 陷于绝境时就会听从指挥, 拼死战斗。而褒亡厚往是激励下属士气的关键因素。曹操说“褒亡为存, 厚往劝来也。”也就是说, 奖励死者其实可以鼓励活着的人, 厚赏前人可以激励后来的人。曹操用这种方法激励下属, 使整个部队从上到下, 在战争中能不怕牺牲, 没有后顾之忧, 奋勇杀敌。这也是曹操能屡败屡战, 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原因之一。

曹操在员工激励中, 还能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 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曹操集团在当时地盘最大, 作战次数最多, 如果以成败论英雄, 估计很多将士都要斩杀于阵前。事实上, 曹操一生, 败仗甚多, 但他并不过分计较, 而是及时总结经验, 以备再战。当打了胜仗时, 曹操总会把功劳归于下属, 进行奖励。更重要的是, 当打了败仗时, 曹操会首先做自我检讨, 不会因此惩罚下属。比如大将曹洪、李典在驻守南郑、进军新野等地时被刘备集团打的一塌糊涂, 损兵折将, 但曹操并没有按军法处置他们, 而是让他们戴罪立功, 继续信任、使用他们。大将夏侯渊、徐晃、张邰等人都曾吃过败仗, 犯过类似的错误, 但曹操对他们都是宽大处理。这也使得这些下属对曹操忠心耿耿, 鞍前马后一生。

(四) 管理策略:严于法令, 赏罚分明

曹操虽然不以成败论英雄, 但却非常注重法令。“善人不赏而暴人不罚, 为政若此, 国众必乱”。曹操充分认识到, 要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政稳国安, 必须做到法令严明, 赏罚分明。曹操认为“恩不可专用, 罚不可独任;若骄子之喜怒对目, 还害而不可用也。”事实上, 曹操很早就以严于执法而闻名。他在洛阳任北部尉时, 就“造五色棒, 县门左右个十余枚, 有犯禁者, 不避豪强, 皆棒杀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终于形成“京师敛迹, 莫敢犯者”的良好局面。曹操不仅不能容忍别人触犯法令, 而且对自己也是严格要求。有一次曹操的军队经过麦地的时候, 其马受惊, 驰入麦地, 曹操要求主簿治自己的罪。主簿说“罚不加于尊”。曹操却说:“制法而自犯之, 何以帅下?然孤为军帅, 不可自杀, 请自刑。”于是曹操“割发代首”。这在发肤受自父母的年代是十分难得的。

曹操在人才管理中还非常注重赏罚分明。曹操认为, “赏功而不罚罪, 非国典也”, 所以其令“诸将出征, 败军者抵罪, 失利者免官爵。”虽然曹操希望赏罚分明, 但总体来看还是慎于刑罚而重于奖赏, 曹操说“夫刑, 百姓之命也, 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 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 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 使持典刑。”这种态度也有利于减轻下属的畏惧之心, 敢于直言进谏。更难能可贵的是, 曹操能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奖励的方式, 以满足人性的需求。如在关羽斩了颜良和文丑后, 曹操对其进行了物质奖励, 上表朝廷, 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而此时的关羽没有任何名分, 被授予皇家许可的汉寿亭侯多少能满足关羽内心深处对成就功名的需要。而对徐晃等人, 曹操却经常使用精神激励, 多次夸徐晃“有周亚夫之风矣”。此外, 曹操在奖励的时候还注重等级, 明码标价, 如在与马超作战时, 马超败退, 曹操为了鼓励众将追赶马超, 规定“得首级者, 千金赏、万户侯;生擒者封大将军”。曹操在实行奖惩时还主张“赏不逾日, 以达明赏罚, 呈用众, 若使一人。”

三、曹操用人的失败之道

(一) 重才轻“德”, 后患无穷

曹操在招贤纳士之时, 提出“不忠不孝之士, 只要有才, 一样不可错过”, 这在三国乱世的特殊时期, 因曹操势力的弱小, 迫切需要人才强盛起来的前提下, 对曹操的政权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作用, 然而却也给曹魏政权埋下了隐患。曹操掌权因其特殊的执政才能, 残酷高压的手段, 手下的将领都不敢妄自行动, 然而, 在曹魏第三代政权时期, 曹爽执政, 曾被曹操重用的司马懿叛乱, 终结了曹魏政权。这正是曹操过度重才轻“德”的结果。

(二) 性情多疑, 用而不信

在三国演义中, 曹操一代枭雄, 性情多变, 待人多疑。赤壁之战, 曹操的战败皆因周瑜把握住了曹操致命的性格缺陷, 使用了离间计。曹军南下, 军队不谙水性, 在面对孙权以水为护的领土时, 十分为难。蔡瑁、张允本是刘表的部下, 刘表战败后, 投靠曹操, 因其卓越的水师才能, 被曹操委以重任, 然而, 曹操并不全信他们, 因故, 在赤壁战前, 斩杀二将,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直接导致了赤壁之战, 曹军大败, 丧失了一统中国的机会。

(三) 唯从是用, 残害人才

曹操曾说“宁教我负天下人, 莫教天下人负我”, 清晰地展现出曹操自私自利的枭雄形象。在人才的选拔方面, 曹操一方面提出“唯才是举”, 另一方面, 对于不能够为我所用的人才, 实行高压、残害, 令后期曹魏集团, 军中人人自危。比如曾为曹操立下显著功劳的荀彧, 后来因发现曹操没有匡扶汉室之心, 只是一心想建立自己的政权, 而与曹操意见不和, 曹操南下征讨孙权时, 下令其自杀。

四、曹操用人之道对当今管理者的借鉴意义

(一) 树立全面的人才观

曹操用人提倡“不拘小节”, 认为对于人才的录用应该要善于利用人才的长处, 避免人才的短处, 知人善任, 从观念上颠覆了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人才观, 树立了新的人才概念, 也因此吸引了大批人才的集聚, 为曹操集团的胜利积累了雄厚的基础。但也正是这种人才观导致魏国的江山易主。因此, 在当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 要把人力资源视为最宝贵的资源, 提高人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良好氛围, 既要注重人的能力, 又要关心人的道德。如蒙牛的用人理念:有才有德, 提拔重用;有才无德, 谨慎使用;有德无才, 培养使用;无才无德, 坚决不用。

(二) 建立全面的激励机制

曹操用人十分注重人才的激励, 既提倡实行严格的法治, 又提倡大兴奖励, 赏罚分明。曹操“二哭典韦三哭郭嘉”是其激励才能的代表事件。当前, 我国许多企业的激励机制比较单一, 主要是靠薪酬激励。当代西方的人性假设研究表明, 不同时代的人具有不同的心理诉求, 所以企业要尊重员工的需求, 采用多元化的激励方式, 甚至可以让员工自主的选择激励方式, 做到真正的个性化的奖励, 从而激起员工的认同感, 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管理不单单是一门学科, 同时也是一种文化, 文化对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有重大的作用。在曹操的管理中, 实际上提倡的是导狼性文化, 为了结果不择手段。这种管理文化在一定时期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但长期来看危害极大。西方企业文化研究结果表明, 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 坚强的正确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 企业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对内可以统一员工的思想, 加强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 最终激励员工奋发进取, 提高士气,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外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提高企业的声誉和知名度。当然, 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 它必须经过不断地引导、灌输、示范, 先融入制度里, 继而融入员工的思维中, 并最终通过员工的行动表现出来。

摘要:“人才莫盛于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 故得众力相扶, 以成鼎足之势。”三国时的地盘之争, 实际上是一场人才之争, 人才的贮备决定了各个诸侯事业的兴衰荣辱。一代枭雄曹操, 在择人方面, 唯才是举, 兼收并蓄;在用人方面, 知人善任, 人尽其才;在激励方面, 褒亡厚往, 不以成败论英雄;在管理方面, 制度先行, 赏罚分明。由于曹操善于网罗人才、使用人才, 终成就一番霸业。但曹操重才轻德、多疑残暴又落得“白脸奸臣”的骂名。审视曹操用人的成败之道, 对当今企业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曹操,用人之道,策略,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作耀.曹操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

[2]梁龙.曹操十讲[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 2007.

[3]罗贯中.三国演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4.

[3]赵建军.曹操用人之术的万花筒[J].领导科学, 2011, 9 (下) :48-49.

[4]魏颖.《三国演义》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及其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D].贵阳:贵州大学, 2006.

[5]付来侠、高茂兵.论曹操用人思想中的“重德”[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 , 2007 (6) :68-71.

曹操的炼精养生法 篇8

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同时,曾招揽一大批当时的养生名家在其左右,这些养生名家中最著名的有左慈、华佗、甘陵、甘始、封君达等人。曹操经常向他们请教气功锻炼的方法与宜忌,并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养生保健的经验。孙思邈在其《备急千金要方》中,详细记载了曹操向养生大师皇甫隆求教的一封信:“我听说您已年过百岁,而体力仍甚强壮,且耳聪目明、脸色红润,请问您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皇甫隆在回信中将自己的养生功法传授给了曹操:“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遍,名曰炼精。”曹操在接到皇甫隆的回信以后,便长期使用此法锻炼,在坚持一段时间以后果然感觉精力旺盛、思维敏捷。“炼精”的动作要领是:闭目端坐,保持心神宁静,排除一切杂念,舌抵上腭,口唇微合;在入静后,唾液会渐渐从舌下涌出;待唾液盈满后,将之缓缓咽下,并用意念将其送入下丹田;然后宁神闭口,先叩齿14次,再用舌头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14次;此时口中津液较多,用之漱口14次,再分3次咽下。中医认为,“炼精化气”是道家气功修炼法的基础。古人把人体的丹田比作炉子,把唾液等精血津液比作药料,将药料放于丹田中即可将其凝练成气。传说将此功法练至极境后可将精气在丹田内凝结成丹。这里所指的气和丹,即是能量,代表着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等各种功能。因此,将唾液“炼精化气”,正是增强和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的过程。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水分,同时还含有球蛋白、黏蛋白、氨基酸、淀粉酶、溶菌酶以及多种免疫球蛋白。因此,坚持吞咽唾液可以起到洁口固齿、促进消化、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曹操除了坚持“炼精”之外,还善于从生活中的细节着手,努力追求健康。曹操常对身边的心腹将领说:“人若想得长寿,一是要经常锻炼,但不宜过劳;二是要节制饮食,少食鱼肉,少食盐巴;三是要保持心境恬淡;四是要合理地安排好房事;五是要根据四季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顺应自然”。

养生不仅仅是养身,还包括养心,即对情志的养护。曹操虽然生性多疑,但他也是十分注重养心的。曹操的养心秘诀就是装糊涂。在官渡之战后,曹操从袁绍处缴获了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以及书信,他发现其中有自己的将领写给袁绍的信。按照常理,这些信件都是一些人通敌的证据,应该把它们挑出来,一封一封按图索骥,把那些有二心的动摇份子统统揪出来。而曹操却没有这么做。曹操发现这些书信之后,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将之全部烧毁。当时有很多将领对曹操此举十分不解,纷纷询问曹操,为什么将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曹操心里却十分清楚,他是以弱胜强。老实说,此役的胜负连他自己都心里没底,何况是手下的将领呢,而且,从信件的数量上来看,勾结袁绍的将领并不是三个五个,而可能是几十个、上百个,所以说这个人情,曹操送得很漂亮。曹操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这些证据全部烧毁。他想告诉手下人得是:跟着我曹某干,只要你们今后忠诚为我即可,以前的事我一概不予追究。曹操很清楚,装糊涂、宽容他人,能让手下的人感激自己,这于己有百利而无一害。《黄帝内经》中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正常的七情变化是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的,但若情志的变化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导致脏腑的阴阳失调、气机紊乱,造成“内伤”。此时,必须将这些不良的情绪释放掉,才不至于损害健康。曹操生性乐观豁达,又善诗赋、通音律,不论心境是悲是喜,他都能将不良的情绪通过赋诗等渠道宣泄出来。

此外,曹操还善于以酒养生。据史料记载,曹操曾将家乡亳州产的“九酝春酒”进献给汉献帝刘协,并上表说明九酝春酒的制法。他在《奏上九酝酒法》中说:“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清曲,正月冻解,用好稻米,漉去典滓,便酿法饮。日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石米止。臣得法酿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献帝在饮过此酒后顿感神清气明,啧啧称赞:“真乃天赐美酒”,于是将此酒的制作方法小心地保存在皇宫内,后来几经波折此酒才流传至今。“九酝酒法”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酿酒方法之一”,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当代的古井贡酒以及茅台等名酒都是以“九酝酒法”为根源发展演化而来的。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曹操所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言志诗。诗中不仅展现了曹操在垂暮之年那种积极进取、壮志不衰的雄风和豪迈的胸襟,也体现了他的养生思想以及他对生老病死所持客观唯物的科学态度。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曾追求长生不老之术,惟有曹操能直面人生:“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客观地体现了他对于死亡的旷达心态。连龟蛇一类的“灵物”尚有生命的极限,更何况人呢?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界生态发展的必然。因此,曹操认为,人的寿命并不是上天的安排,也不仅仅取决于先天的禀赋和素质,而后天的积极调理和保养才是最关键的。

曹操生活在1800年前动荡不安、烽烟四起的战乱时代。他饱经离乱,日夜操劳,东征西讨,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仍活了66个春秋,这在那个年代已算是高寿了。曹操的长寿与他的养生之道是分不开的。

致曹操的一封信 篇9

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也是您的铁杆粉丝,在此,我要献上我对您所有的赞誉,请耐心阅读。

现今,许多人认为您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并没有什么特别才能,而我却不敢苟同。我则认为您是古今中外难得的人才,正值生于乱世,文笔脱俗,血欲沙场。破袁军、败马超、降张鲁、斩张绣,其之机敏也是古今罕见。

您一生征战,心系国家,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为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您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第观念,抑制豪强。在您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您治军严明,马踏麦田以发代头受刑,以德服人,实是令人佩服。您严于法纪,因灵帝宠幸的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违禁夜行,您豪不留情,将其处死。您清正廉洁。不愿迎合权贵,曾遂托病回故里,春夏读书,秋冬弋猎,暂时隐居,令人折服。

而您为我们后人留下的豪壮诗句,无不是令人叹服。在《观沧海》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生动地表现了这么“时露霸气”的盖世英雄心中那一股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您那气贯长虹的文采,朴实无华的散文,气冲山河的诗歌,更是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曹先生,您一生驰骋沙场,气魄雄伟,临险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是其谁的政治抱负,豪迈壮阔的诗词实,是古今中外的奇才啊!

曹操的作文600字 篇10

三国人物英雄辈出,但在我眼中能称得上一代枭雄的非曹操莫属。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年轻时身为典军校尉,他不满太师董卓把持朝政、祸害百姓,借献刀为名冒着生命危险孤身行刺董卓。虽然最终刺杀没有能够成功,但这种孤身赴险救黎民于水火的勇气,已初步显露出曹操枭雄的胆量与豪气。

之后发生的官渡之战更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袁绍自持兵多粮足,率十万大军南下攻击曹操,曹操只有两万人马,他以主力在官渡筑垒固守,相持数月后,曹操亲率精兵奇袭袁绍粮仓乌巢,烧毁全部屯粮。袁绍大军见粮草被烧军心大乱,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敌七万余人取得了全面胜利。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曹操不曾退却,以过人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一举击溃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充分地展露出一代枭雄的谋略与风采。

遥想当年铜雀台上建安才子们纵情挥洒,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第一个高潮,曹操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更是流传下众多名篇佳作。《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等传世佳作都出自曹操之手,曹操借诗文直抒胸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写出了自己奋斗不息的豪情壮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出了曹操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透过这些诗文我们能感受到曹操枭雄的志向与豪情。

美国曹操的北京爱情 篇11

2002年3月14日,北京市民政局。

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用歪歪扭扭的笔触在姓名一栏写下“曹操”二字,被工作人员紧急叫停——

“先生,请写下您的真实姓名。”

“这就是我的名字呀。”

“啥,曹操?”在场工作人员无不讶异。

身旁,北京媳妇李之茵笑得一脸春光。

如今,曹操已是京城影视圈里叫得响的名字,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参与演出的电视剧包括了《走向共和》《末代皇妃》等在内的大制作,走在大街上,也不乏眼尖的市民亲切地唤一声:嗨,曹操!

这是洋曹操在北京度过的第十二个年头。他爱北京,也爱上了北京大妞。媳妇李之茵为他生了个乖巧的女儿,如今刚满3岁。

北京成了家,越呆越踏实。

我们俩是介绍的

乔纳森·安德鲁·考斯雷德喜欢玩儿邪乎的。

按美国纽约大学表演系的规定,每个学生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他的同学大多去了法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偏他却为东方世界的红墙绿瓦着迷。不仅如此,他还取了个酷毙的名字。翻遍《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他发现“有一个人最是聪明,又是有点儿坏”。

曹操!好听、好记,名字就这么定了。

一下飞机,坏了。

语言不通可以学,工作没有可以找,可京城之大,一个人在异乡孤独寂寞可一点儿也不酷。好在他在花家地一带有几个美国朋友,他们也在那一片教外语。他让哥儿几个帮忙“瞧着点儿”,“要聪明的、有好奇心的、不太瘦的……”

这可比他平时在超级市场对着包装纸上陌生的汉字挑吃的要难。一年后,真命天女才姗姗来迟,细细的眼睛,鼓鼓的腮帮,白白的皮肤。美国曹操陷进北京姑娘清纯可人的眼神里。

就这么,通过介绍相亲,两人认识了。说起这一段经历,曹操到哪儿都挺自豪:我们俩是介绍的!在他看来,这是个很中国的路子,酷。

但曹操不是那种只要对方长得漂亮,就立马和她谈恋爱的人。他爱问女孩子三个问题:你最怕什么;你小时候做过的最丢脸的事儿是什么;你做过的最缺德的事儿是什么。他自认这是在一个小时之内就能了解对方的捷径。很多女孩听过这三个问题,“有的撒谎,有的压根不愿意回答,还有的抿嘴嘻嘻哈哈不好意思。”

她们都不像李之茵。只有她“傻乎乎”地将自己从小到大干过的那些邋遢事儿一股脑儿道给曹操,坦白得连外向大方的美国佬都颇为吃惊。

“从她的回答中,我嗅出了真相的味道。”那一刻,他真正喜欢上了这个纯真、大方、坦诚的北京姑娘。

自觉不添堵

结婚后,曹操拾起了老本行,表演。2003年,他接拍了一部叫《幸福陷阱》的电视剧,和人气如日中天的牛莉搭档。

可不巧的是,又有吻戏。

这对于干表演出身的曹操来说,不过是小case,可李之茵就不行了。尽管打从老公入这行起她就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可“看自己的老公和别的女人接吻,感觉总有些怪怪的”。

曹操知道老婆爱吃醋,于是他每次排演前都会打电话给她报备:“Honey,明天我要和某某女演员接吻,放心,只是蜻蜓点水。”

他说是,那肯定就是,“不敢撒谎,电视里她能看见。”好在曹操接的活儿当中,大多都属于比较清淡的戏路,倒也相安无事。

可猛料还是猝不及防地来了。一天,片场,一个镜头带完之后,导演越看越觉得不对味:“曹操,你是美国人,美国人都是激情四射的啊,你那种亲法儿怎么行,得摁住她狂吻!”

坏了,头天晚上自己给老婆交代的只是亲脸颊呀。于是他立马借口上厕所,躲进洗手间给李之茵打了个电话:“Baby,他们改戏了,改狂吻,我发誓我是刚刚才知道……”

正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的李之茵乍听一头雾水,过了一秒她回过神来了,扑哧一下笑出声来。如此坦白可爱的老公,如此在意自己的感受,狂吻就狂吻吧,咱忍了。

于是,那一回,李之茵愣是忍住没看丈夫的首次“荧屏狂吻”:“他自觉,我也得自觉不做给自己添堵的事儿不是?都不去影响感情。”

非典型性蜜月

的确,任何感情都是需要经营的,婚姻中亦如是。曹操和李之茵正是因着对彼此的关怀,将爱意逐渐升华。

2002年一个夏天的深夜,在酒店里睡得迷迷糊糊的李之茵突然接到剧组打来的电话,“曹操病了,急性阑尾炎,现在在昆明住院,马上就要开刀了。”

她立刻跳下床来,跳上飞机。

这一夜,对两个人来说都太漫长了。他本在云南瑞丽的一个小村子里赶戏,对身体不适没太在意,等实在熬不住向导演请假的时候,已经耽误了三天了。

三天后,昆明。痛得腰都直不起来的曹操坐在医院冰凉的椅子上用近乎绝望的声音对医生说:“大夫,全麻,快点儿,我实在是受不了了啊。”

在北京,在他们温暖的小窝,俩人是天天腻在一起一刻也不愿分开的甜蜜爱人。独自一人在异乡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这对这个美国大男人来说,还是头一回。

李之茵的内心同样承受着煎熬。那一年她刚刚跳到另一家公司,那是公司第一次单独委派她出差上海,负责一个大项目的商洽。然而她明白自己内心深处的焦灼来自何方,这个夜晚,她必须拼尽全力奔向爱情——丈夫病了,目的地:昆明。

清晨6点,昆明第一人民医院,曹操从全身麻醉中苏醒过来,身体还有些无法调试的僵硬。望着头顶白白的一片,迷茫之中不知怎么就冒出一个想法:我这不是上天堂了吧?

缓缓地环顾四周,第一眼,就望见了自己的爱人。

他哭了。孩子般坦露自己脆弱的一面,无所顾忌。在最爱的人面前,他不再强撑那个坚强、高大、强壮的美国男人形象,而是抵在她怀里喏喏地告白:你来了,真好,别离开我。

那个早晨,同时醒来的还有上海酒店里李之茵的一干下属,他们突然发现,头儿不见了踪影。

用短消息给同事们一一抱歉之后,她默默地将手机铃声调为静音,把就要送出口的“我一会还要回上海”硬生生给憋了回去。

为那句“别离开我”,她衣不解带地留在云南陪了他两个星期,直至他痊愈。

代价是被老总骂得狗血淋头,她轻描淡写:我们在云南度了最长的一个蜜月。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曹操的父亲想儿子了,打来越洋电话找他,李之茵接的,想都没想冒出一句:Jonathan is taking a dump.相当于用中文直白地说:他在拉屎。

这话糙得,糗大了,一时传为大洋彼岸那个家的笑谈,公婆为此乐了一个月。

谁叫她的英文都是他的言传身教呢?“你怎么不教我好听点的说法!”李之茵又气又羞,使劲捶曹操后背。曹操却乐呵呵地安慰害臊的老婆:“一家人嘛,没关系没关系。”

是啊,什么文化冲突那么尖锐,戳得破家人之间互相包容,宽厚的心田?冲突变了可乐的小事,曹操更在中国找到了全世界男人的共鸣,那就是:怕老婆。

可不就是嘛,除了挣钱和吃饭,曹操别的一点权力没有。李之茵是家中当仁不让的一把手,独揽家政、伙食、经济大权。“抠得她,一个月只给我100块零花钱。”曹操叫苦不迭。

“谁说的,你的信用卡呢。”当着《家人》记者的面,李之茵迅速而严正地纠正了丈夫的这一“诽谤”。

曹操是有张信用卡,可卡上设置的消费关联电话却是李之茵的号码,这意味着他每刷一次,就会有一条短信即时发到她的手机上……于是就有了以下对话:

“又一个古董花瓶?”

“这个价划算……我想过了,摆在我们家客厅,楼梯边儿上,正合适。真的。”

“退了。”

“哦……”

多可怜啊,可他不仅心甘情愿,还夸老婆管得有道理:“我就是那种身上藏不住钱的人,有一个子儿花一个子儿。她抠,节约,我浪费,所以我们俩是天生一对儿!”

说完他一把搂住老婆,亲了一口。这才像美国范儿,浪漫。

给曹操的一封信 篇12

您好!

您是《三国演义》里的大人物,自从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您充满了好奇。在没仔细阅读书事前,早就对您有所耳闻,听到别人对您的评价,大多是妒忌心强且老奸巨猾;有的人一提到您,甚至会破口骂上一两句。自从我认真阅读了《三国演义》后,觉得他们这样评价您,对您是不公平的,虽然您的确如大家所说,生性比较多疑,比如您当年在逃亡途中发现您的朋友一家在磨刀,就以为他们要杀您,就二话不说杀了他们全家,在面对朋友的质疑时,您放出来壮志豪言:

“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

说完这句话以后,您就杀了他,这种做法的确会让人产生误会,误会您忘恩负义,误会您残忍无情,这种做法甚至令人有些厌恶。但仔细琢磨琢磨,觉得也正是因为您有这样的决断,这样的不尽情意,才结束了董卓的暴政,宁愿自己违背天下的人民,也不想要像董卓那样被整个天下的人民厌恶。这样想来,您的很多行为其实也有助于您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您的朋友许攸去投奔您时,按照您一生生性多疑的习惯,照理说您应该把许攸斩了,因为他是袁绍手下的一名策划家,连周瑜的雕虫小技都让您斩了两名大将,这次您为什么没有斩许攸呢?这是我的疑惑,如果袁绍聪明点,让许攸去给您出计谋,在您出军的时候把您一下子歼灭,这样您不是就完蛋了吗?可您却仍然选择相信他。

您当初为了防止告密,竟然杀了你最好的朋友,可这次面对更大的威胁却无动于衷,反而相信他,难道您有未卜先知的能力,能知道他是来帮助您而不是来害你的?如果可以,您能帮助我解答这一疑惑吗?

期待早日解开心中的迷惑!

xxx

曹操的作文300字 篇13

自从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后,同学们都以为曹操很愚蠢,是个傲慢大意之人,但我不这样看。我最敬佩曹操,他是一个机智聪明,博学多才的人。虽然他有时会失败,但胜败乃兵家常事。

我看过很多关于曹操的书,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并不是让你们常说的那么奸诈,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汉朝丞相。虽说是丞相,但相比之下,他的权力比汉朝的皇上还大。他掌管着北方。曹操治理北方时,他有与众不同的妙法。他在北方组织农田、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恢复和发展了北方的农业生产,解决了军粮严重短缺的问题。

曹操不记前仇,大胆任用和自己有过节的人表现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胸襟。

另外,曹操还十分喜欢读兵书,善于韬略,亲自为《孙子兵法》作注释。他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是建安文学的首要代表。他的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宏大。如他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历来为人们传颂。当年天下大乱时,军阀们特别无知,是摧残文化的侩子手,而曹操能成为杰出的诗人,真不简单!

曹操的生存哲学成全了谁? 篇14

为什么司马家族会终结曹魏天下,成为曹氏家族的克星?这要从曹操哲学对司马懿的影响说起。

司马懿的出山,与诸葛亮不同,他不是被请出来的,而是被逼出来的。刘备三请诸葛亮,曹操两逼司马懿。由此可见刘备与曹操的两种为人,也可见司马懿并非心悦诚服地想辅佐曹操,曹操胁迫司马懿“从了”自己。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不问出处,但是他行事没有道德的底线,把人才仅仅视为一种道具,从徐庶到许攸,由杨修至司马懿,只要是人才,都会得到曹操重用,但是,这些人才的命运也随着曹公的需要而跌宕起伏,甚至稀里糊涂地付出生命。救命恩人吕伯奢,无罪被斩的押粮官,用完就杀的许攸,“死在梦中”的侍者,恃才放旷的杨修,他们死不瞑目,纷纷成为曹操践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无理牺牲品。

许攸与杨修之死,司马懿或有所耳闻或看在眼里,一定会在心中激起强烈反应,虽然他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但曹公可从不可靠——大概才是刚出道的司马懿最最真实的心语。

司马懿在曹操身边,从“文学掾”一直做到“丞相主薄”,也就是“文联办事员”到“国务院秘书长”。耳濡目染如同言传身教,不能不在这个正在奠定人生观的年轻人心上打下深深烙印,“聪亮明允”的他一旦信奉起主公的生存哲学来,则青出于蓝胜于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成为同僚对他的公认评价。

曹操晚年,三分天下已成定局,他手下的智囊不是夭亡,就是退化,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状况。此时的司马懿,不时冒出高人一筹的谋略,经天纬地之才挡都挡不住。曹操实行的“军屯”创举就是司马懿的主意。这永久性地解决了军队的吃饭问题。再如魏吴联手围剿关羽之计,也始自司马懿。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时,吓得曹操直想迁都逃走,是司马懿看出关羽的软肋,力阻曹操退却,联动孙权施以合围,最后斩杀关羽。

这是晚年曹操取得的最后一次军事胜利,司马懿担当了“总策划”的角色。曹操早就应该看出,这个“总策划”的风格和自己如出一辙,但司马懿的利用价值远远大过腐儒许攸与杨修,新老交替的曹家正用得上,操杀之不得。

临终前的曹操,对长子曹丕道出对司马懿的评价,以及用与防的矛盾心情。“刚断英特,聪亮明允”是正面评价,负面评价则是“难眩以伪”。

延伸开来,就是“此人城府太深、野心太大、心机太多、手段太毒。”——这岂不正是曹操的克隆吗?晚年曹操虽然看出司马懿和自己一样,不是一个甘为臣下的人,但是犹如后来“唐太宗提醒儿子提防武则天”一样,始作俑者,其实正是他们自己。正是他们利用并开启了“潘多拉之盒”,才给后代埋下隐患。

曹丕废汉自立为帝后,虽然其父叮咛言犹在耳,但对“老师”司马懿还是重用有加,曹丕之后的曹睿曹芳阶段,已经达到不用司马懿就玩不转的地步。待到司马懿率领两个儿子发动政变时,曹家皇室业已无还手之力。

司马懿的成功,除了其经天纬地之才,就是因为沿用了曹操的生存哲学——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以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从生存哲学而论,可以说,司马懿是曹操的“升级版”。

而司马懿与他的军事对手诸葛亮的最大不同,也正是生存哲学的差距。诸葛亮学的是为臣之道,而司马懿谙习的是帝王之道。

《三国演义》讲述,司马懿临死前,嘱咐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吾事魏历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极矣。人皆以吾有异志,吾何敢焉。吾死之后,汝二人善事主人,勿生他意,负我清名。但有违者,乃大不孝之人也!”

这段描述,表明司马懿临死都无二心,却似对司马懿的美化,即便有之,也不过是掩人耳目而己。以司马懿的野心,决不会甘心“位极人臣”而已,司马氏以晋代魏,绝非儿孙之力所能及。真正奠定以晋代魏“主旋律”的,正是司马懿发动的那场政变。

所以,司马懿临死时对两个儿子说的“私房话”,一定少不了“帝王之道”的授予——走自己的路,握最高的權,让大臣们说去吧。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师出曹操哲学的司马家族上上下下更加信奉“真小人”生存哲学——轻视信义,只重实力。接下来的“司马二代”在把握最高权力上比老爹有过之而无不及,待到“司马三代”,魏国君臣已经只认晋王,不认魏帝了。

曹魏的末代时光,“真小人”历史大轮回。曹操的孙子曹奂领教了什么叫做“超级真小人”,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用逼他下跪禅位的方式来“反哺”,曹爷爷的“真小人”行径被司马孙子生生又演绎了一番!其“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的反治,岂非虎狼一般的血淋淋!

乌贼的最大本事是“喷墨”,乌贼的“墨汁”里含有毒素,谁的“墨汁”多,就愈显谁强大。曹魏之司马家族正可谓一代更比一代毒、一代更比一代强的“三代乌贼”。

“三代乌贼”司马氏,学习曹操好榜样,“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终于克死了曹操的后代,克掉了曹家天下。“真小人”的精神领袖曹操若在天有灵,会不会对司马氏的作为大加叹服,又会不会对自己人生观的负面影响有所悔悟呢?

上一篇:新理念心得下一篇:礼品简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