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精选10篇)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篇1
第八单元 可能性
《不确定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95页、96页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
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过程与方法
创设抛硬币、摸白球及机智问答的情况,让学生亲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不之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猜想、分析、判断、推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和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懂得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活动情景中体验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教学难点:
能用比较规范的数学语言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进行分析描述。教具准备:硬币、若干个红白颜色的乒乓球、两个黑色袋子 教学过程:
一、回顾铺垫,游戏引入
1、师与生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2、导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来研究事情发生可能性的情况。(板书:可能性---不确定性)
二、学标展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要学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简单描述事件发生结果。
三、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抛硬币活动(研究不确定现象)a猜测:硬币落地后是正面还是反面向上? b学生分组进行抛硬币活动,观察并记录。c小组汇报抛硬币的结果。
d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并小结:我们把像这样的,可能 出现的结果不止一种,而使用人们事先不能确定的现象叫做“不确定现象”。
e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游戏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结果,并描述一下。
2、摸球比赛(研究确定现象)
a指名两位同学上台摸白球比赛,共进行6局,比赛3局后交换再摸。b引导学生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从两个袋子摸出白球的情况。c教师小结:像这样结果只有一种的情况,我们就用 “一定”、“不可能”来描述这种确定现象。
四、达标检测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描述。
2、联系生活,巩固认识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
五、拓展延伸,迁移应用
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些词语说一说生活中的事。
六、收获回顾 指名谈谈本堂课收获 板书设计:
不确定 可能
不确定性 一定 确定 不可能
《摸 球 游 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97~~98页。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以“自主探索”为核心,让“合作交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生活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具学具:
硬币、乒乓球、盒子、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T: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你们都玩什么游戏,谁来告诉我?
看来你们平时玩的游戏真不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游戏,高兴吗? 第一个游戏:抛硬币。
1、你能猜猜抛出的硬币是正面还是反面朝上吗?你能确定吗?
2、小结:我们发现,在抛硬币的游戏中,有的猜中了,有的没猜中,这是 因为我们不能确定会出现那一面,有可能是正面,也有可能是反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可能性)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二、摸球游戏,感受“可能”、“一定”、“不可能”。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好玩的东西不止是硬币,还有乒乓球呢,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先猜后摸球的游戏。
2、今天我带来两个空盒子分别是1号盒子和2号盒子,还带来了一袋白球,请大家注意观察,(把5个白球装进了1号盒子里面)
问:在1号盒子里面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 谁愿意来摸摸看.如果现在再请同学上来摸一摸会摸出什么颜色的球,(白色),你们为什么这么肯定的?一直摸下去,会怎样?
从只有白球的盒子里摸出的球是白球这件事是确定的,是一定发生的,像这种情况我们事先就知道事情的结果,我们称它为是确定现象。我们可以用“一定”来描述,因为盒子里面只有白球,所以摸出来一定是白球(板书:“一定”)
T:在这个盒子里能摸到红球吗?确定吗?能摸到黄球吗?能确定吗?从没有红球的盒子里面摸出红球这件事是不会发生的,这件事是确定的,由于它一定不会发生,我们就用“不可能”来描述。因为盒子里面没有红球,所以不可能摸出红球,也不可能摸出黄球。(板书:“不可能”)
三、感受“可能”
1、在2号盒子中放入9个白球和1个黄球。
谁来说说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球?一定能摸到吗?为什么?
2、现在老师来摸球,猜猜我可能摸到什么球?摸到什么球的可能性大?为什么?
a.学生猜测。
b.老师摸球,验证猜测结果。
3、你们喜欢这个游戏吗?现在我们大家一起玩。4.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5、小结:由此可见,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与不同颜色的球的数量有关,白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黄球少,摸到的可能性就小。
四、转盘游戏。
1、这个游戏好玩吗?咋们再来玩这个游戏好吗?
2、请同学们猜猜,转动指针后,指针最有可能指到什么颜色?为什么? 同桌之间先说一说。
3、汇报交流结果。
4、教师小结:涂色面大,指到的可能性就大,涂色面小,指到的可能性就小。
五、巩固强化,应用拓展。练一练第2、3题
六、回顾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生活中,我们要经历许多事情,你能用上“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来举例说说吗?
板书设计:
摸球游戏 一定、不可能、可能
多 大
数量 → 可能性
少 小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2、通过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生游戏互动——《报数游戏》。教师宣布游戏规则:从第一名同学起开始报数,当报到的数是5的倍数的时候,不能直接说出这个数,必须用字母m来表示。学生报数,教师适时询问m所表示的数字是几,并板书。当全部报完时,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数,引出课题《字母表示数》并板书。
二、出示儿歌,探索新知
1.儿歌接龙游戏。
出示儿歌:1只青蛙4条腿,2只青蛙8条腿……,让学生进行儿歌接龙。提问: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改怎样用一句话来表达这首儿歌呢?(学生畅所欲言)
2.如果用字母a表示青蛙的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这首儿歌吗?(学生组内探讨,集体汇报,教师点拨)
3.老师这里有三种不同的想法,你同意吗?并说说理由
出示三种说法:a只青蛙a条腿;
a只青蛙b条腿;
4只青蛙4a条腿.
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想法。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解第一种说法没有关注数量之间的不同及关系;第二种说法注意到了数量的不同,但是没有将它们的关系表达出来;第三种说法用字母表示出了两个数量间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4ⅹ啊可以写作4·a或4a,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板书)
4.出示儿歌,让学生试着用字母来表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
请学生自主完成,并全班汇报,教师点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性。
5.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还用到字母表示数。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1、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4×b= x×5= ɑ×c=
1×x= ɑ×b= x×x=
2、手势判断对错。
(1)b×2可以写成b2 ( )
(2)b+b=2b ( )
(3) ɑ+5可以寫成5ɑ ( )
(4)6-c=6c ( )
(5)d÷7=7d ( )
3、用线段把左右相等的数连起来。
比ɑ多2的数 ɑ2
比ɑ少2的数 2ɑ
2个ɑ相加的和 ɑ+2
2个ɑ相乘的积 ɑ-2
4、在括号里填写含有字母的式子。
(1)一件上衣ɑ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
(2)小刚每天看课外书15页,a天共看了( )页。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有35人,到新站下去x人,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 )人。
四、课堂小结,加深理解
在数学中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数,在生活中字母表示数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大家以后要灵活应用。
五、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63页试一试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篇3
可能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巩固本单元知识。教学重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
1.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3.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4.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以。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篇4
单元教学内容:
1、数铅笔(数百以内的数);
2、数豆子(读写百以内的数);
3、动物餐厅(比较数的大小);
4、小小养殖场(用语言来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5、练习一。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
2、会数、会读、会写百以内的数。
3、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4、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学习重点:
数数、读数、写数、比大小及数感的形成和发展。单元学习难点: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单元学习时间:5课时
第一节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从数铅笔的具体情境中认识百以内的数,体验数量与物体的对应关系。
2、会数、会读百以内的数,还能根据一定的规律数数。
3、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数数、读数。教学难点: 有规律的数数。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1、小朋友刚过了一个愉快的新年,大家都到长辈那儿拜年,你在春节里有什么收获吗?
2、今天,老师也准备了一些礼物要送给大家,看„„(出示铅笔)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呢?
二、数数、读数
1、我们来数一数,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2、学生活动:
(1)一支一支地数、两支两支地数、五支五支地数。(2)把10支捆成一捆,一捆一捆地数。明确10个十是100。
(3)活动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不同的形式数)
3、圈一圈,数一数。(第2页)并说说是怎么数的。
4、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5个数来。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5、读数、拨数。
师写出一个数,生读,并在计数器上拨出来,说说是怎么拨的,表示什么。如43,十位上拨4,表示4个十;各位上拨3,表示3个一。
三、练一练
1、数数(顺数、倒数)
2、看谁数得快。(第3页)
主要让学生明白十个十个数的方法。
3、接力赛。(第3页)
四、课外活动
数一数自己小组同学的铅笔一共有几支。
第二节 数豆子
教学目标:
1、通过“数豆子”的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在“数豆子”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物体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体验数的实际意义。
3、会写百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的活动理解位值意义。教学难点: 位值意义。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出示一杯豆子(内装28粒)。
2、请学生估计一下有多少粒。
3、师生共同先数10粒放入另一杯子中,再估计一下。
4、谁估计得比较正确呢?为什么?我们来数一数吧。
二、数豆子
1、指名几生来数,其他学生跟着数。(用不同的方法数)
三、知识学习
1、智慧老人:这个数怎么拨?怎么写?
2、学生试一试,说说怎么拨,怎么写。(每个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在纸上写,再指名拨、写)
3、小组合作:说说这个数的各数位上数的意义。
4、汇报交流。
5、小结: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几个一。
6、摆一摆。摆出26根小棒,说说是怎么摆的。
7、讨论:22的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8、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说说意义。(第4页)
2、填空(第5页)
补充:根据老师的表述写数。如:6个十和3个一是()。
3、看计数器写数。(第3题)
4、写门牌号,理解序数的意义。(第4题)
5、游戏:抓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说一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第三节 时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在动物餐厅的情境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探索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2、掌握百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会比较。教学重点、难点: 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森林里新开张了一家动物餐厅,小兔当任经理,小猴和小狗都跑去当了服务员。这一天,餐厅来了许多客人,经理说:“快,快,拿盘子,比谁拿得多。”小猴和小狗急急忙忙用双手去拿盘子。小猴说:“我拿了21只盘子。”小狗说:“我拿了18只盘子。”请你来当当裁判,谁拿得多?
二、知识探索
1、小组合作学习:
比一比,谁拿得多?说说你是怎么比的。
2、汇报交流。
3、小结:十位上2比1大,所以21﹥18。
4、试一试:26、31、67、49、89、90。
5、二次小组学习:
比一比下列计数器上的数。(第6页填一填)
6、汇报交流。
7、小结:
十位上的数相同,就比个位上的数谁大就谁大。
三位数比两位数大(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大)。
8、比大小。(第6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三、巩固练习
1、连一连。(第7页第2题)
2、按规律填数。(第7页第3题)(1)按顺序填数。(说说表格有特点)
(2)读出个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3)说说有什么特点。
(4)根据填好的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实际是根据规律填数)
3、按规律画图。(第7页第4题)
四、小调查。
我们学校一年级有几个班?每班各有多少人?哪班学生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
第四节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教学重点:
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教学难点:
通过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等字眼,进行判断,助理建立数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比较数的大小。45、54、2、85、34、5、12、21
二、知识探索
1、设置故事情境
(1)播放《数鸭子》儿歌。
(2)这首歌真好听,唱歌的小朋友听说咱班的小朋友也非常喜欢小动物,想邀请你们去她的养殖场做客你们愿意吗?不过得帮助他解决一个问题才行,你们有信心吗?
(3)“姐姐比我,爸爸比我 ”(大得多、大一些)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你能帮帮她吗?(4)学生回答后说一说是怎么想的。通过故事情境的导入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2、课文主题图。
(1)我们来到了这个养殖场,出示图。(2)养殖场理由那些小动物呢?
(3)你能不能用“多得多”、“多一些”来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些漂亮的小动物,当一把小导游?
(4)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说出“多得多、多一些”使学生通过描述数量之间的关系,将逐步建立数感。还可以怎样说?
(5)让学生通过同桌互说、小组交流的形式讨论。
3、运动会情况。
(1)刚才小朋友们参观了养殖场。在运动会上,老师做了一个统计,跑跑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这里还有88人、12人、76人这三个数据,你能帮助老师判断一下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吗?
(2)学生先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集中交流。可以分小组汇报,第2、3题有争议,只要学生能说清理由,就加以肯定。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
2、数学游戏
这个游戏可以魔方“幸运52”中的游戏环节进行。
老师在纸上写了一个两位数,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猜出这个数是多少,当然在菜的过程中,老师会给你一定的提示。请一名学生与教师一同做这个游戏。让学生弄清游戏的规则及方法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游戏。
第五节 练习一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和写法,加深理解两个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熟练地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重点: 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数数、数的组成和写法(组织学生口答)
(1)1层放10个桃子,2层放____个,放5层有____ 个。70个放______层,100个放____层。本题让学生弄清十进制计数法。(2)接着数。
25,30,35,。64,62,60,。33,36,39,。本题让学生有规律地数数。(3)独立完成书本第1题。(4)我拨你写。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写、读,说说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二、数的大小。
1、指导第1题。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2、最多与最少。
出示啄木鸟挂图,说说图意,再比较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并说说理由。
3、小组合作学习完成第3题。(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4、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5、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6、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篇5
说明文教学是一大难题,作为语文老师,我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一问题,无法处理好知识的介绍与语文能力的培养的关系,不能在教学中体现语文阅读教学的语文性。
《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一、说明文的情感“朗读”
科学性说明文虽然不像其他文本那样可以深入地体会文本蕴藏的情感,但是同样有不少感情因素在里面。如《飞向蓝天的恐龙》这一课的第一自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倪老师抓住重点词:笨重、迟钝、迟钝、敏捷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并在朗读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这一情感体验,把科学性的说明文也引出了学生的情感。
二、说明文也要上出语文味
纵观我们的说明文教学课堂,很多教师将大量的时间花在研究说明方法上了。以为不这样教,就不能达到说明文的教学目标。殊不知正是这样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正如一位教育者所说:当你把学生的思想、情感、兴趣从课堂上剥离,只剩下干巴巴的说教时,还有多少效率可言呢?我们老师总习惯以为,教一篇说明文,就得讲说明的方法,否则就没有紧扣文本的特点,就没有完成教学目标,这样一来,本没有故事情节的说明文,被老师肢解得只剩下条条杠杠;本来叙述简洁没有多少感染力的语言,被老师分析得只剩下概念化的“写得生动而准确。”„„这样知识是落实了,方法是渗透了,但是一旦学生厌倦了,讲再多的说明方法由什么用呢?抓住知识要点只是科普说明文学习其中一小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语言文字,表达方式,作者思考的问题,细心观察的科学态度以及知识所折射出来的人文情怀与科学光辉,而感悟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而是让学生潜心读书,通过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达到的。
我在教学中,并不是把科学性说明文的特点:语言的准确性强加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体会中学到这一点。教学结果也证明,学生能自己找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现语言准确性的字词。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也感受到了科学性说明文的特点。
三、说明文中的语文训练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篇6
1、本单元以“风雪”为题,包括两篇主题课文和两篇自读课文。《瑞雪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大雪的喜悦之情。《下雪的早晨》写作者在雪后宁静的早晨,想起了夏天树林里的小孩天真、活泼,抒发了作者喜悦和期盼之情。《深山风雪路》记叙了邮递员在冬天的风雪里,仍在古长城旁的荒凉险峻的山间邮路上,为人民送书报信件的事迹,赞扬了老吕二十五年如一日,为邮递事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的无私奉献精神。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阅读课文和谐的唱出了一曲雪瑞人美的颂歌。说明文《雪》,对雪的形状、重量,雪的形成及雪对农业生产的作用等,做了较详细的介绍。
2、本单元语文天地中的摘录笔记和错别字检阅,主要是复习以前的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读一读”介绍了两句与雪有关的古诗,主要是由今而古,领略雪的意味。
3、口语交际中布置了说雪或想象中雪景的内容,旨在启发同学把平时所见、所想与本单元所学结合起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4、笔下生花布置了写学期总结,既是对总结这种形式的学习,又是同学对自身语文学习的总结,可与金钥匙的内容结合起来。学情分析
同学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局部同学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局部同学却不善于表达自身的感情。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写14个生字。
2、学习一些朗读技巧,做到有感情的朗读(朗诵)。
3、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及给人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联想与想象。
4、学习整理资料。学习写个人总结。
5、“开卷有益”让同学自身品味,培养同学多读自悟,品词赏句。重点难点
学会生字。记准读音,分清字形,了解意思。能够正确、工整、美观的进行书写。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同学掌握有条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描写的方法。教学战略
先让同学自读课文、自同学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 教学过程: 1《瑞雪图》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瑞雪 胶东半岛 骤然 彤云密布 簌簌 万籁俱寂 咯吱 嗬 眺望 粉妆玉砌 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 端;眺 挑 逃 桃;掷 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考虑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考虑课文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4、师总结:课文依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局部,一、下雪前;
二、下雪时;
三、下雪后;
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偏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第二课时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局部?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1、指名读课文,考虑: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局部。
1、齐读课文,考虑: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干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 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测,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局部。
1、师范读课文,生考虑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干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示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局部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局部。
1、齐读课文。说说作者向我们描写了哪些“图画”。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安排作业:根据自身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第三课时:开卷有益 雪
一、谈话引入。
学习了《瑞雪图》以后,大家对雪有了不同的感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介绍雪的知识的文章——雪。
二、读课文,找找有关“雪”的信息。
1、自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师生释疑。
2、分小组学习课文,收集信息。把同学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学习课文的一局部。学习完了,要求把收集到的关于雪的知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
3、分小组汇报。其他成员相机补充。
三、体会古诗、谚语的妙处。
1、找一找,文中有哪些古诗和谚语,说说它们有什么用。
2、我所知道的有关雪的古诗和谚语。2《下雪的早晨》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
同学汇报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做适当补充。
二、读诗。
1、教师范读。同学注意正字音。
2、同学自由读。要求:流畅。
3、指名分小节读。师生评议。
4、全班齐读。
三、品诗,再读诗。
1、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说说诗人在第一小节写了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来读第一小节?(轻、美)(3)试着背诵第一小节。
2、学习第二、三小节。
(1)老师读第二、三小节。同学们考虑:这两小节写了什么?它发生在什么季节?(2)人们经常在冬天想着夏天,在夏天想着冬天,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3)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男孩?你觉得他会是谁?
(4)指名读第二、三小节。说说作者在诗中透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我们应该怎样来读这两小节。
(5)自身再读这两小节。(6)同桌互读,互评。(7)全班齐读。
四、背诵全诗。第二、三课时:畅所欲言 说说你见过的雪或想象的雪。
一、看。出示挂图或课件,指导同学观察。
1、留心观察雪花的形状、大小、颜色,体会雪花的外形特点。
2、确定观察的顺序,注意屋顶上、树上、马路上、旷野中下雪后的不同情景。
二、议。小组内议论,体会留给自身印象最深的情景。
1、在组内展示自身收集的资料或图片,大家说一说。
2、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观察所得,并进行补充或合理的想象。
三、说。全班汇报。
1、一组派代表汇报,大家从以下几方面评议。;(1)说的顺序。
(2)是否运用了适当的修辞手法。(3)是否生动,具体。(4)有没有感情的表达。
2、师生介绍其他描写雪的段落。
四、写。整理自身的思路,自拟题目,写成一段话话或一篇文章。《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我的摘录笔记 读一读
一、我的摘录笔记。
1、总结近一段摘录笔记的情况。褒扬坚持做摘录笔记的同学。褒扬动脑筋作摘录笔记的同学。
2、交流摘录笔记。
(1)读一读他人的摘录笔记,学习他人的优点。
(2)协助同学查找笔记中的问题。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3)把检查的结果告诉同学。
二、读一读。
1、读诗句。
2、介绍全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梅》。
3、领会两句诗的意思。说说诗人是怎样来写雪的。
4、誊写诗句。
第二课时: 开卷有益 深山风雪路
一、课前谈话,交代学习目的。
今天,我们学习《深山风雪路》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依靠同学的自学,二、默看课文,弄懂生字词。
1、同学默看课文,划记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找同学老师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三、理清脉络,理解课文。
1、出示考虑题:
(1)课文写了谁,一件什么事?
(2)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你要推荐哪些词语或句段。
2、带着考虑题,再看课文。解决这些问题。
3、看看自身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教老师或同学。
四、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好词好句。
五、总结学法,举一反三。
刚才我们自学时经历了哪些步骤。你在哪个步骤花的时间最长? 第三、四课时:笔下生花 写学期总结
一、看例文,明白什么是学期总结。
1、同学看例文,说说它和我们平时见过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总结:(1)内容比较单一;(2)没有对过程的描述;(3)分条列出。
二、指导总结的写法。
1、专题总结和综合性总结。
2、突出学期的概念。
3、想一想,自身本学期在哪一方面或哪几方面进步最大,确定写的内容。
4、分析自身为什么会有进步或做过哪些努力,取得了什么经验,分条列出。
5、找出在此方面存在哪些缺乏或今后努力的方向,奋斗目标等。
三、写总结的格式。
四、动笔写总结。
五、交流自身的总结,师生评议。
六、誊写总结。第一课时
一、日积月累
1、你都摘抄了哪些优美词语,读一读。
2、写摘抄笔记
3、读成语、名言
体会锲而不舍、培养习惯的重要性。你还收集了哪些?
二、阅读
1、《大龙邮票》
进行默读练习,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你的感想是什么?
2、《邮票是怎样诞生的》
在规定时间内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复述文章的大意,同学评价。
三、巩固复习。1 选择正确的读音 提供(ɡōnɡ ɡònɡ)顾问(mào móu)琢磨(zhuó zuó)秦俑(yōnɡ yǒnɡ)2 选词填空。采用 采取 采用
班主任()了同学们的意见。
罗斯福()了普及集邮的许多措施。我们的书本是()再生纸浆制造出来的。歌颂 赞扬 赞美
美丽的集邮册()了伟大的祖国。游客禁不住()江南秀美的风光。老实守信的行为应该得到()。第二课时
一、综合实践 在邮票展览会上,我做了准备 我的发言是 开卷有益中的文章,我最喜欢 因为 在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件事物时,应当真实假造,因为
二、金钥匙
1、你了解到什么,大声读一读。
2、评价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复习
1、读片段完成练习
罗斯福曾经以总统的名义,采取了一些普及集邮的措施。他让人把一部邮票印刷机装在一辆巡回车上,开到各地作示范扮演,车上陈设着美国的各种邮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开展了一个捐献邮票慰问伤员的运动,罗斯福积极参与,不间断地把自身的重复的邮 票捐献给伤员,一直到他去世。这段讲了罗斯福为了 做了许多工作,包括
2、给下面的词语找个近义词。不间断 捐献
3、罗斯福做为一位总统,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我对此的看法是 第三课时(大显身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举行邮票展示会,这节我们继续举办邮票展示会
二、同学上台谈我最喜欢的邮票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篇7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利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与第一学段不同的是:在方向方面,从8个方向发展到任意角度的方向;在路线方面,则从单一的路线发展到几个点的路线;同时,又将方向与路线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综合。所以,学习这些内容的可能比较大。为减轻学生学习的难度,教材中设计了多次动手操作的活动,目的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积累硬性认识的经验,以便于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描述路线图的方法,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能准确地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难点:
体会同一段路往返的方向具有相对性。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61页情境图。提问:小小从家去图书馆,怎样说清楚她要走的路线?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活动二:探究新知。
1.明确描述路线所需的条件。讨论:只明确行走的方向,就能准确地描述行走的路线吗?
2.组织学生选择一条路线,画一画笑笑从家去图书馆的路线图。
3.描述简单路线图的方法。
4.提问:你能描述从自己家到学校的路线吗?你需要做哪些工作才能描述的清楚、准确?
活动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62页练一练1题。2.62页第二题。活动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
去图书馆 描述路线的方法:
走;
弯
路要走多远。教学反思
1.先看朝哪个方向
2.要说清楚在哪里转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50——51页)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交换律验算加法和乘法。
3、会用乘法交换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1。
师:观察下面的算式,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仿写。讨论、交流。
生:我发现了、、、、、、二、探究新知
1、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
2、出示主题图2 师:观察下面的算式,请你照样子再写一组,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仿写。讨论、交流。
生:我发现了、、、、、、3、师: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就是乘法交换律。
4、你能利用生活中的事例解释你的发现吗?(1)、出示主题图3 生:从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是42+35=77米,从学校到电影院的距离是35+42=77米,所以从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是从学校到电影院的距离是一样的。
42+35=35+42交换了35和42的位置,和不变,都是77。(2)横着看,每排6把,有5排,一共有6×5=30把,竖着看,列5把,有6列,一共有5×6=30把。所以说不管怎么算,椅子一共多少把是不变的。
6×5=5×6交换了6和5的位置,积不变,都是30。
5、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数,写出上面发现的两个规律吗?想一想,说一说。
a+b=b+a 加法交换律 a×b=b×a 乘法交换律
6、你能结合今天的学习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吗?(1)竖式计算358+276=637 3 5 8
6 + 2 7 6
验算:
+ 3 5 8 6 3 4
3 7 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验算时,就是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因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5×107=535 1 0 7
× 5
3 5
生: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情况下,列竖式的时候,将数字多的数写在上面,计算起来方便。并且积不变。因为两个数相乘时,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练习:
1、根据加法、乘法交换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70=270+80
34×71=()×()
44+56=()+()
45×()=55×()()×()=()×()()×()=()×()
2、用竖式计算(并用交换律进行验算)
918+395
35×27
四、拓展延伸
刚才我们认识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那么在减法和除法中也有交换律吗?
1、学生猜想
2、小组讨论、交流(举例讨论)
3、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减法和除法中没有交换律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其他补充。
a+b=b+a 加法交换律 a×b=b×a 乘法交换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且学会了用字母来表示。还学习了用这两个运算定律来验算加法和乘法。
五、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篇9
2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体会到学习要练习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体会到学习要练习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重点难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则寓言,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2.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要勤奋、有毅力的道理。教具准备
纪昌勤奋练习眼力的句子。教学过程 一 解题导入
1.板书题目:纪昌学射。
2.导入:我们读过许多寓言故事,从中学习到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纪昌学射》这篇寓言。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描写纪昌学习射箭的事。)还想知道什么?(跟谁学,怎样学,结果怎样。)二 自读课文 1.学习提示:(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准生字,记住字形。
(2)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2.学生自学,同桌交流。三 全班汇报 1.生字。
“妻”第三笔右边出头;“刺”第四笔是“竖”。
2.主要内容。
(1)可以用题目扩展法。(纪昌跟谁学,怎样学,结果怎
样。)(2)可以用六要素的串联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纪昌想学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使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照做后,飞卫才开始教他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3.学生带着疑问进行交流讨论。
(1)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习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引箭? ①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读读有关的句子。(出示相关句子,读、说、体会。)②纪昌练习眼力,与射箭百发百中有什么关系? 小结:练眼力是射箭的基本功。学射箭如此,学习其他技能也要练基本功,你能举例谈谈吗?如:游泳、骑车、使用电脑……
(2)纪昌成为神射手,除了基本功扎实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纪昌学习的恒心和毅力,有名师的指导。)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二则寓言,认读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教具准备 准备例文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板书题目:扁鹊治病。
2.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古代名医扁鹊吗?请说说对他的了解。(扁鹊: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姓秦,名越人,字扁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四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的一个故事。二 初读课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2.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样? 3.提出疑问或写下对自己的启示。三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读准“蔡(cài)桓(huán)公、敷(fū)烫(tànɡ)、骨髓(suǐ)”等词。
2.指名交流课文内容。3.学生交流疑问。
(1)扁鹊是名医,蔡桓公为什么不相信他?读蔡桓公的话
体会。
(2)明知蔡桓公不信,扁鹊为什么三番五次地去提醒?(3)扁鹊为什么在蔡桓公病发的前几天就跑到秦国去了?(蔡桓公根本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根本不相信扁鹊的话。扁鹊出于医德一次次去提醒。蔡桓公已病入骨髓,扁鹊知道自己无法治好,跑到秦国是出于安全的考虑。)4.指导学生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5.得到的启示。
蔡桓公怎样才不会死呢?(听取别人意见、提前治疗、不固执等。)四 拓展延伸
如果跨越时空,你就面对着蔡桓公,你想对他说什么?请以“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下来。
出示例文幻灯片:
我说:“蔡桓公,你现在病入膏肓,不后悔吗?扁鹊那么有名的医生,几次劝你治病,你却固执己见,丝毫不听从。现在造成这种不可收拾的局面,真是让人叹息呀!”
蔡桓公说:“你批评得很对。我快要死了,没有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能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不要讳疾忌医,重蹈我的覆辙。”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子 针 捆 精会神
2.给下面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纪昌(不仅)能盯着一个目标,眼睛一眨不眨,(而且)能把极小的东西看成很大的东西。
(2)(因为)纪昌勤奋刻苦地练习眼力,(所以)才成为百发百中的射手。
3.扁鹊多次劝蔡桓公治病,是怎样劝的?蔡桓公又是怎样说的?结果如何? 第一次,扁鹊说:“您皮肤上有点儿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第二次,扁鹊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
会加深。”蔡桓公很不高兴,没理睬他。第三次,扁鹊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第四次,扁鹊远远望见蔡桓公,掉头就跑,后来告诉蔡桓公派来的人: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4.读了这两则寓言,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纪昌学射》:学习做事要先练基本功,要刻苦努力,持之以恒。
《扁鹊治病》: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5.猜字谜。
(1)一边有水一边干。(汗)(2)两人同在土堆上。(坐)(3)千张口(舌)。(4)一休(体)。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2.认识本课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认识本课生字,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重点难点
了解故事内容,简要讲述故事,激发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文成公主的资料,准备文成公主进藏图。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谁能说说自己对文成公主的了解? 2.导入:(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你们知道吗?文成公主知书达理,她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内地与西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的合作关系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 读提示自学课文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自读要求。(1)了解故事的经过,简要讲述。(2)读了课文之后的感受。(3)把疑问记录下来。2.自学课文。三 汇报交流
1.指名读故事,读出自己的理解。2.理清思路: 求婚:试使臣智慧,答应求婚。
↓
进藏:出发搭桥过河撒羊毛过沼泽住石屋写血书神鸟报吉祥背乃巴山进藏
↓
贡献:来往密切,促进发展。
3.提出疑问:(1)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①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暗示了真假公主。
②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的鲜花不一样,这也是唯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③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贵美丽。(2)文成公主怎能背得动乃巴山呢? 人们喜爱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拜,因此故事中的文成公主被神化了,有了超乎寻常的能力,展示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及丰富的想象力。文中有许多这样的小故事,快来找找。(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的变化。)4.结合课文内容,按故事发展顺序练习讲述课文。(注意思路要清晰,重点讲清进藏途中的几件小事。)5.指名讲述评价。
6.谈体会。(为汉藏两族团结而不畏艰险,精神可敬;为内地与西藏的经济交流作出的贡献令人佩服,值得学习。)四 拓展延伸
1.请同学讲述其他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2.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吐蕃(fān bō)
沼泽(zhǎo zhāo)即使(jì jí)可恶(wù â)耕种(zhîng zhǒng)既然(jì jí)
2.给下面的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文成公主到了达尤龙真这个地方的时候,可恶的乌鸦飞来说了坏话。
它问:“公主,你要到哪儿去呀?” 文成公主说:“我要去找松赞干布。”
3.简要回答。
(1)文成公主进藏途中,经历了哪些事情? ①用树干搭桥过河。②撒一把羊毛,走过沼泽地。
③修石屋纪念松赞干布。④遇神鸟,动身前往拉萨。⑤乃巴山挡路,把它背到旁边。
(2)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文成公主的贡献是什么? 文成公主不仅使西藏和内地的往来更加密切,而且促进了西
4.给“王”字的两边或上面加上三画,使它变成新字。汪 呈 住 玛 藏经济文化的发展。
普罗米修斯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他勇于献身的精神。重点难点
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 课外读物有关希腊神话。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教具准备 资料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人是女娲造出来的,她用泥捏成人形,给人以生命。为了人类的幸福,女娲还历尽辛苦,炼石补天。而在古希腊的神话故事中,也有一位带给人类幸福与光明的神,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题目:普罗米修斯)二 初读课文
1.普罗米修斯是怎样为人类带来幸福与光明的呢?请自读课文。
2.出示自读提示。
(1)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生字、新词。(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疑问,准备和同学交流。
3.学生自学。三 班内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读通句子。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写普罗米修斯为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
规,勇敢地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但遭到宙斯残酷惩罚,他没有屈服,与宙斯进行了顽强的斗争的故事。
3.提出疑问。
(1)为人类取了一颗火种,宙斯为什么要给普罗米修斯如此严酷的惩罚?(2)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3)火神和大力神为什么想帮助普罗米修斯?(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读以下资料,解决第一个疑问。)神话传说中,最初的人是和众神在迈孔奈平原上幸福地共同生活的。一段时间以后,宙斯决定将人和神分开。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普罗米修斯,要求他将双方彻底分开。于是,普罗米修斯在祭祀的时候,将事先涂了厚厚一层白油的骨头献给宙斯,却将较好的部分藏在看上去不太诱人的内脏里给了人类。宙斯觉察到这一骗局,他为报复人类,拿走了人类的火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他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具准备
《大力神的故事》的幻灯片。教学过程
一 交流感兴趣的问题
讨论:普罗米修斯最让我们佩服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普罗米修斯是个英雄?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会普罗米修斯的正义、善良、勇于牺牲、无私无畏。
1.宙斯是众神之王,阴险狠毒,谁也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如火神,尽管他同情、佩服普罗米修斯,但他决不敢违抗宙斯的命令。)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违抗了宙斯的命令,并始终不肯屈服。
2.尽管受到非人的折磨,永无尽头,他却一直不屈服。3.火神敬佩他,大力神救了他,可见他的行为是正义的,是令人敬佩和值得人们援救的。
4.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
(1)宙斯用这种方式惩罚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想的?(2)普罗米修斯受折磨时,他内心又是怎么想的?(3)大力神救普罗米修斯时,普罗米修斯心里会怎样想?你从哪儿看出的?
二 老师小结
通过读课文讨论,我相信普罗米修斯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正义、善良、勇敢、无畏,是真正的英雄!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文中的几个神各有什么性格特点,请把你喜爱的神的有关段落读出来,读出你的感受。
2.老师评议、重点指导。
(1)第4、5自然段。抓住“悄悄、只要、一定”等词,读出火神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佩和真心想帮他的心情;抓住“摇摇头、坚定、决不会、更不会”读出普罗米修斯的态度坚定,为人正直和无所畏惧的品质。
(2)第6~8自然段。抓住“戴着铁环、死死地锁、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等词读出普罗米修斯经受的痛苦,抓住“尽管……就是……、许多年、一直”等词,读出普罗米修斯的不屈不挠。
四 拓展阅读
出示《大力神的故事》幻灯片。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huǒ yàn(火焰)qū gǎn(驱赶)lǐng xiù(领袖)qì jí bài huài(气急败坏)pēn shâ(喷射)chãng fá(惩罚)jìng pâi(敬佩)qū hán qǔ nuǎn(驱寒取暖)2.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驱逐—(驱赶)严格—(严厉)嘱咐—(吩咐)宽恕—(饶恕)坚定—(坚决)忍受—(承受)3.读句子,体会人物心情。
(1)众神的领袖宙斯得知普罗米修斯从天上取走火种的消息以后,气急败坏,决定给普罗米修斯以最严厉的惩罚,吩咐火神立即执行。
我从气急败坏、最严厉的惩罚、立即执行这几个词中体
会到,宙斯非常凶狠,对普罗米修斯取走火种非常生气。
(2)普罗米修斯摇摇头,坚定地回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我从普罗米修斯的话语感受到他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品质。
(3)著名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经过高加索山,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接着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
我从“愤愤不平、搭、射、砸碎”等词看到了大力神的勇敢正直。
4.猜一猜。(1)见识零和一, 能算万和亿。软硬我都能, 猜我很容易。
打一机器名(计算机)
(2)四季它常绿, 寒冬也不怕。摊开一只手, 满手刺来扎。打一植物名(仙人掌)
渔夫的故事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2.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肖像、对话、心理等描写手法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点难点
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插图,投影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课文《渔夫的故事》,这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个关于渔夫和魔鬼的故事。看图(文中插图),渔夫见了庞大凶狠的魔鬼是怎样做的?故事会有什么结果?请同学们赶快读故事吧。
二 自读故事 自学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确,读流利。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渔夫救了魔鬼,魔鬼为什么却要杀害渔夫呢?你对渔夫有什么看法? 3.简要讲述这个故事。三 交流讨论
1.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2.交流思考的问题。
(1)魔鬼为什么要杀渔夫?(魔鬼是凶恶而狡猾的,它杀人的本性不会改变,魔鬼不懂得报恩。读第7~15自然段。)(2)交流对渔夫的看法。
渔夫战胜魔鬼凭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魔鬼如此狡猾,它怎么会上当呢?(读懂第16~23自然段,读出渔夫的冷静、机智。)小结:渔夫在庞大凶恶的魔鬼面前没有畏惧,他说得没错,人的智慧是能压制妖气的,人的智慧是能战胜邪恶的。从渔夫身上,我们领略到了智慧的巨大力量!
四 讲述故事 1.创设情境。
收服了魔鬼的渔夫,拖着渔网回到了家。妻子见他空手而归,就问:“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一条鱼都没打上来?”渔夫说:“你听我慢慢给你讲讲海边的故事吧。”
渔夫的妻子说:“说吧,可要简短点儿。我还要去织渔网呢!”渔夫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呢? 2.理清思路。
发现胆瓶——变成魔鬼——要杀渔夫——诱其回瓶——投进大海
3.自己练习,然后在组内、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
课堂作业
1.看拼音,写词语。
xiào zhú yán kāi(笑逐颜开)zì yán zì yǔ(自言自语)ēn jiāng chïu bào(恩将仇报)wú â bú zuî(无恶不作)rïng huá fù guì(荣华富贵)pī tïu sàn fà(披头散发)2.给多音字组词。撒 塞 恶
3.根据课文填空,再体会魔鬼的凶恶。
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
4.读《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与《渔夫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
语文园地八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口语交际,知道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和读好书的兴趣。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敏捷才思。
2.练习口语交际,介绍一本好书。进行自由习作,把话说明白。读“我的发现”;读背歇后语;熟读趣味故事。
3.学习概括课文的基本方法。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口语交际及写作指导。教学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把自己读过的一本好书,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他人。
2.通过互相介绍,了解什么是好书,激发读整本书和读好书的兴趣。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读一本好书,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的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 名言导入
1.对书,我们都不陌生,读书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呢?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说过读书的作用。
2.出示名言,师生齐读。
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3.交代任务: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自己读过什么好书,向大家介绍一本你喜欢的书。
二 准备介绍
1.说说自己都读了哪些好书。(只说书名。)2.介绍好书的要求。(1)把故事的梗概介绍清楚。(2)具体介绍一下最动人的地方。(3)语言生动,引起大家的兴趣。(4)自然大方,语速适中。
3.小组内练习,评出大家最感兴趣的一本或两本书。三 全班交流
1.老师介绍一本书,用语规范,起好引领作用。2.各组代表交流,并把书名记录在黑板上,师生根据要求评议。
3.再读名言,说说你对谁的话有同感。如果有新的感受,请写下来。
四 小结
这些好书,如同营养品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 五 拓展延伸
1.学生请家长为自己购买一本同学推荐的好书,并把内容介绍给家长。
2.利用课余时间,多开展几次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自主选择内容,自由习作,把自己想写的意思写清楚。2.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3.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用自己的慧眼寻找到身边许多值得敬佩和
学习的人,他们的闪光精神好像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这些人物写下来,好吗? 二 明确习作要求
读习作提示,看作文要求是什么。
1.通过人物的形象和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要认真修改。三 回顾疏理
1.你最敬佩的人是谁,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2.典型的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突出人物品质。3.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使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四 重点指导
1.请一个学生把自己发现的人物事迹说一遍。2.指导学生如何将语言、动作写具体。
语言:语言不在多,但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人物品质。动作: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动作要分解写。如“扫地”可以分解成多个动作:他拿起笤帚,弯下腰,一手扶着桌子,一手一下一下地扫起来。
五 学生习作
1.学生自己写草稿,老师巡视,个别指导。2.发现共性问题给予及时提示。六 评议修改
1.先轻声读自己的作文,把写得好的段落作上标记。2.同桌互换习作评议,写得好的地方写上评语。3.找出对方需要修改的地方,作上标记,并与对方交换意见。
4.自己再次修改,组内欣赏。
5.老师选择一两篇优秀的片段或全文,班上交流。七 抄写作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我的发现”,学习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2.读背歇后语,积累歇后语,初步了解歇后语的作用。3.读趣味故事,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奇妙,感受人物的敏捷才思。
教学过程 一 我的发现
1.从对话中,你知道小东有什么发现? 把课文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2.你自己还发现哪些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举例说明。(1)六要素连接法。(2)找文中的概括句法。
(3)题目扩展法。
学生自由谈,肯定学生学习中发现的总结方法。3.练习用自己掌握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 日积月累
1.读歇后语,说特点。(包含典故,寓意深刻。)2.熟读歇后语。
3.讲解“关羽失荆州”“王羲之写字”“周瑜打黄盖”三个典故,也可以让学生讲。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当时孙权想取荆州,叫吕蒙“速为孤图之”。吕蒙闻荆州军马整肃,无奈装病。陆逊对吕蒙献计:“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与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关羽闻听陆口守将吕蒙病危,换了陆逊,他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果然撤荆州大半兵马赴樊城,致使荆州失守。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唐代张怀瓘的《书断》中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板,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所谓“祝板”,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做“祝板”。后来改用纸写,但按习惯仍叫“祝板”。王羲之曾写过的“祝板”,是写在木板上的,由于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因此字迹渗透入木,竟达三分之深,这就叫“入木三分”。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故事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欲火攻曹军,为迷惑曹操,须先行诈降计。老将黄盖自愿请命诈降曹操。周瑜依计借故把黄盖打得皮开肉绽,黄盖随后写信假装向曹操投降,曹操中计,火攻成功。
4.背诵歇后语。
说说在读书过程中,使用歇后语有什么作用。(形象生动。)使用歇后语造句。
(1)我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这真是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啊!(2)王哲仔细研读这本书不止十遍,所以讲起里边的人物,那真是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3)李明的成绩一向很好,可这次升级考试因为大意而名落孙山,这真是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三 趣味语文
1.自读两个故事,读通顺。2.思考:趣在何处,巧在哪里? 3.读对子,反复吟诵,感悟趣味。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
生。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四 拓展延伸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篇10
本学期我所教的两个班有120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很好,孩子们很喜欢学习数学,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学生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因此成绩不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观察物体,游戏公平,认识方程等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领域
1.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包括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积商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循环小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
4.第七单元“认识方程”。包括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认识方程,等式的性质,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1.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梳理已学过的一些图形;三角形分类,各类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设计简单的图案。
2.第四单元“观察物体”。包括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图片及其先后顺序;体会到同一景物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画面不同。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第六单元“游戏公平”。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简单的游戏规则。
(四)“综合应用”领域: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中,都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除此之外,还安排了“数图形中的学问”、“激情奥运”、“图形中的规律”三个专题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整理与复习:包括整理与复习(一)、整理与复习(二)、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除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和的计算方法,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字母表示数;初步了解方程、等式性质,并能用等式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4.通过分类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5.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6.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7.通过游戏,使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加减乘除计算;图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小数四则运算方法的掌握。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5.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6.加强个别辅导,特别是学困生的辅导,对他们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六、教学课时安排
1.“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11课时;
2.“认识图形”:9课时;
3.“小数乘法”:10课时;
4.“观察物体:4课时;
5.“小数除法”:12课时;
6.“游戏公平”:2课时;
7.“认识方程”:10课时;
【《第八单元 可能性》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推荐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尹然龙10-28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06-05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02-26
二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反思03-0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文:未来的住宅03-31
可能性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0-03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06-02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01-23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八单元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