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通用10篇)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1
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Haha Laihongling
第二单元是线与角,属于图形与几何,与前一单元的学习领域不一样。虽然有了前面一单元的经历和反思,却有很多地方在教学形式上无法随意套用,可以说是又一个全新的挑战。本单元操作性的知识点较多,所以根本离不开投影仪展示,课件动画等能体现操作步骤的教学用具。另外,由于学生的亲身体验是掌握知识的必由之路,教学设计上我几乎课课要留较多时间供学生们自主实践,这比上一单元的课堂情况就有很大的不同,我想,会不会是这个原因,所以教材这样安排呢,或者只是巧合——第一单元面临的是初回课堂的孩子,还很不安分;而第二单元面对的则是有了一定上课状态的孩子,这时给点操作的活儿是不是意味着给点阳光更灿烂呢?——我越来越觉得学生状况跟知识授受有微妙的关系。从这点讲,我既是主动者也是被动者,我和教材都得顺着课堂的“原生态”施以改造。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是我的公开课,整体不理想。唯独有达到自己想法的只剩利用一根金箍棒解决三种线的认识这一点。为什么这么说?首先我发现自己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语言较匮乏,似乎总言之不尽,不由自主地啰嗦。另外准备的流程不熟练,一旦在生成的时候打乱就抓不到主线。练习来不及,课堂效率低。
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结果比较理想,但对于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个别学生误以为是线段,我本人也曾差点认为平行的关系适用于线段,其实不然。后面利用延长来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来说明了这一点,让学生和自己走出误区。
第三课时相交与垂直,是学生最有生活感知的一节课,但是学生时不时容易忘记直角标记来表示垂直,不能灵活发现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所形成的每个交角都是直角。个别学生不能很好地表达垂直关系,尤其是写出来。(线段有垂直关系,)
第四课时旋转与角,第五课时角的度量以及第六课时画角,都通过投影及PPT展现更多一点,这几课授课过程中,最为困难的是学生对于量角器的认识及应用,特别是“点对点,边对边”,有小部分的同学总是做不到而使得结果有偏差,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应该因为他们还只是四年级的孩子而放低要求。
另外,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有一个学生,到黑板量角度的时候,把60度的角量成了70度,我原本以为他不会量角,后来一问,并不是这种情况。他的量角器上一条刻度线的两旁出现了两个刻度,60跟70,他随意地选了其中一个数。这是完全在我意料之外的,我以为会量了,就会看,没想量角器还分这么多种版本的。我尽力用语言说明怎么看刻度,但发现学生都没办法理解,所幸我想到用投影仪说明,这才解决了问题。
这个单元让我发现了自己的诸多不足,不光是知识上的,还有语言教态方面的,但最让我吃惊的是我不能再以为自己读完了数学专业而渐渐淡却了对知识本身的严谨,就是小学的知识也是不容我掉以轻心的。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2
女儿上小学二年级, 一天我刚回到家, 女儿就跑向我, “爸爸, 今天课堂上老师讲了个题目, 我没弄明白, 6×5+10= () ×5。”
“那你一开始是怎么做这个题目的呢?”
“我用6+10=16, 写成16×5, 可是老师说我的错了。”
这个问题孩子问得太好了, 这不正是四年级将要教孩子乘法分配律的一个变式吗?我左思右想, 如何让孩子弄明白, 又为今后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知识铺垫呢?
正好茶几上摆了几个苹果和几个梨, 我顺势指着茶几, “茶几上有几个苹果和几个梨啊?”
“茶几上有6个苹果和2个梨。”
“6个苹果和2个梨一共是多少个苹果?”
“是8个, 不对, 苹果和梨不能相加。”孩子支吾道。
“如果把2个梨换成2个苹果, 可以说6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8个苹果了吧?”
“这样就可以了, 原来2个梨和6个苹果是不好相加的呢。”
“那6×5+10= () ×5, 我们可不可以换成数苹果数梨的方法呢?”
“能, 可以说6个苹果加梨=几个苹果。”
“那在这里你把谁看成苹果了?”
“把5看成苹果, 10看成梨。”
“6个苹果加梨=几个苹果, 算不出来, 那为了好数, 可以把梨换成苹果, 也就是把10换成5, 怎么换好?”
“我知道了, 10是2个5, 6个5加2个5等于8个5, 括号里填8。”
“爸爸, 您再出几个?”
“9×8+9×2=?”
“等于10个9。”
“4×5+5×3=?”
想了一下, “等于10个……不对, ……”
“像你刚才想的, 把哪个数看成苹果来数啊?”我小声提示道。
“5, 那应该是4个5加3个5等于7个5等于7×5。”
“那9×9+9=?”
出乎我的意料, 对于这个孩子会说出“9个9加1个9等于10个9”。
看到这, 想起我现在所要教的四年级的乘法分配律, 我决定尝试下。
“那99×99+99呢, 这可是我们四年级很多孩子都弄不明白的, 你能做出来吗?”
“99个99加1个99等于100个99。”
“太好了,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19×9+19=10×19, 29×9+29=10×29……”
我的思考:女儿在班级属于反应不是特别快, 但是给点提示能自己慢慢领悟的那种类型, 也就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的孩子吧, 在这个辅导过程我有意识地尝试渗透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孩子的回答尤其是孩子后面自己的举例, 表明她对乘法算式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理解, 并能尝试灵活运用了。在这个过程中, 提示孩子说乘法算式的意义, 再联系相加, 问题不大, 但是稍出现变化, 比如“4×5+5×3=?”的时候, 孩子往往不能很快到位说出“4个5加3个5等于7个5”, 有可能说出“4个5加5个3”的情况, 以致得不到结果;而对于二年级的孩子, 难以很快琢磨出“不同因数相加的和乘相同因数”的道理, 这需要给孩子在生活中找到具体情境和现实原型, 我利用数茶几苹果数量的情境, 给孩子理解提供了思维的现实材料。现在到了四年级, 乘法分配律成了一个学习难点, 是否与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乘法意义的理解不深或者是运用不多, 再或者是孩子经过一年多时间, 已经忘记有关呢?
我的教学困惑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及乘法分配律, 这五条定律是“数学大厦的基石”,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明显难于前四条, 而且在学了乘法分配律后, 部分同学还会产生学习干扰。对于乘法分配律的特殊性与重要性, 我们在教学中往往难以把握, 难以取舍, 但又深知乘法分配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 于是会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训练, 以求学生掌握, 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然而教学反馈有时让人崩溃, 尤其是到了五六年级再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小数和分数运算的时候, 有的学生是一知半解, 有的混淆不清, 有的束手无策, 有的为了简便, 会拼出些令人费解的答案。学生难学, 教师难教, 乘法分配律教学可说得上是一块难啃的骨头。
那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到底存在哪些教学困难呢?
1. 学生对于交换律、结合律很容易从字面理解, 乘法分配律孩子们对分配二字难以感受, 用相对规范的数学语言概括甚至用字母表达存在一定难度, 甚至孩子认为“a×c+b×c= (a+b) ×c”这就是把a和b结合, 是结合律啊。
2. 乘法分配律是两种运算组成的混合运算, 标准的展开式是三个数变成四个数, 这种基本式还有章可循, 但一经变式, 学生就混淆不清了。
3.学生对于a×c+b×c= (a+b) ×c的类型比较容易理解, 但是对于 (a+b) ×c=a×c+b×c的理解难于前面一种情况, 甚至容易出现25× (200+4) =25×200+4, 还有部分孩子对于99×99+99如何运用一筹莫展, 对于一些变式如99×12= (100-1) ×12、39×101=39× (100+1) 难以区分加一个还是减一个。
我的教学思考
学生学习乘法分配律成为一个难点, 有很多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学法的选择, 我们能否走出让孩子单纯的模仿、反复的训练的一种常态教学手段, 系统把握教材内容, 年级教学前后衔接, 促进学生知识正迁移, 让孩子在理解算式意义的基础上去学习运用乘法分配律。我想从以下方面做好学习的前期准备。
1.让学生充分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准备。
2. 加强乘法竖式与横式的联系, 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做好铺垫。
在北师大版数学第六册《乘法》这单元的教学中, 教材第36页, 如下图 (图略) 。
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 北师大版第6册教材安排了让学生看图说说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其实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列竖式 (笔算) 与列横式 (口算) , 它们的过程一样, 只是书写方式不一样。在这里通过数形结合, 孩子能弄明白把12分成 (10+2) , 2个14加10个14等于12个14。如果在这个时段的教学与练习中, 我们始终坚持先让学生说横式 (口算) 的过程, 再列竖式, 相信到了四年级解决类似“25× (200+4) ”的问题, 学生能顺利实现知识正迁移, 就不会出现“25× (200+4) =25×200+4”的问题。
3. 呈现多种情境, 理解适时, 运用不滥用。
学生在学习完乘法分配律后, 会出现一种感觉, 就是什么题目都可以尝试运用乘法分配律。我想我们在学习乘法分配律的时候, 提供的情境都是运用乘法分配律能迅速解决的, 如果我们同时提供一个不同情境, 让孩子明白适时运用, 能用则用, 不能用还是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这样的教学从学的角度看, 会更完整。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
2.会比较两个以下温度的高低。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为学生理解正、负数的意义做铺垫。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地读写。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出发之前准备衣服的时候要考虑到什么问题呢?天气的冷和热实际上与温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讨有关温度的话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播放天气预报的音乐)师:这段音乐你熟悉吗?什么节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今年二月份的某一天我国几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谁愿意当播音员,给大家播报天气?
2.学生播报当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
3.认识零下温度。
师:观察北京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
认识零下温度。
师:“零下”是什么意思?什么是“零下3℃”?北京的最高气温是零下温度吗?为什么?
认识零上温度。
4.师:想一想,如果不用文字叙述,你还能用什么办法表示出零下3℃和零上3℃的温度?把你的方法记录在本子上。
展示学生作品,引出用正负号表示温度的方法。
用刚刚学会的方法表示漠河的温度:零下17℃,零下4℃。
5.认识温度计。
师:测量温度要用到什么工具?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种温度计:玻璃温度计、电子温度计、表盘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这些温度计的原理和用途各不相同,我们最常用的还是这种玻璃温度计。
师:观察这个温度计,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吗?
(刻度、数、红色的直条,温度的单位名称)
问题:为什么有两个10℃、20℃、30℃?
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
6.在温度计上找温度。
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北京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吗?
学生到前面指,总结找温度的方法:先找到0摄氏度。
指导学生完成第84页的第二个问题,在温度计上标出除北京外其余几个城市的温度。
7.温度的比较。
选择一个零上温度一个零下温度:哪个温度低一些?你是怎么比的?(两道练习)
零上温度和0摄氏度比。
零下温度和0摄氏度比。
两个零下温度比较。小组讨论并总结比较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85页练一练2。
2.笑笑从北京飞抵哈尔滨,你认为她应该增加衣服,还是减少衣服?(北京:-5℃,哈尔滨-20℃)
3.游戏:猜温度。
游戏规则:请你根据提示——“高了”或“低了”来猜温度,谁能用最快的速度猜出来,谁就获胜!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4
下午第一节课是科学课,我和张俊阳去科学教室的时候,看见校长在池塘那边,不知道在看什么,我和张俊阳也跑过去看看。
我和张俊阳去池塘的时候,校长已经走了,张俊阳走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地叫了起来:“哇,真是太美了。”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小池塘里养了好多美丽的小金鱼,有的小金鱼是红白相间的,有的小金鱼是黑白相间的,还有的小金鱼是金黄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五彩斑斓。它们都有一对圆圆鼓鼓的眼睛,像两颗玻璃球,在水里忽闪忽闪的,它们的尾巴像一把把小扇子,在水里游来游去,可爱极了!我看着池塘里的小金鱼,真令人流连忘返啊!
过了一会儿,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回到了班上。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5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二单元
观察与测量
单元学习内容:
1、观察物体;
2、桌子有多长;
3、我又长高了;
4、估一估量一量。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单元教学重点:
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单元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和估测。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时间:4课时。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单元教学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一节
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教学难点:
辨认物体。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是不同的。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
桌子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
(1)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2)请学生进行测量;
(3)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2)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3)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节
我又长高了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 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
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间的关系。教学难点: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准备引入
1、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说说课桌、数学书、铅笔盒大约有多长。
2、估计一下黑板大约有多长。
3、说说自己的身高大约是多少。
4、引出单位“米”。
5、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二、米的实际意义
1、设问:1米有多长呢?
2、操作: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把尺子就是1米长。用它量讲桌,大约是1米。
3、估一估:
(1)1米长的物体有哪些?并让学生实际量一量。(2)量一量:1米到我身体的什么位置?(3)找一找:卷尺上的1米。
三、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1、1米有多少厘米?
2、看看米尺,知道1米=100厘米,即1m=100cm。
四、选择合适的单位
(1)1米和1厘米相差很多,平时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乱用,否则会出洋相。比如:一座房子高3厘米,小明1分钟走60厘米,一支铅笔长15米,蜗牛1分钟爬10米„„
(2)独立完成“试一试”,反馈。
五、巩固练习
1、先让学生估一估实物,再动手量一量,然后选择哪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位小朋友的答案比较合理。(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一下4厘米、90厘米、7米、65厘米的实际长度。)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说说自己的想法。
3、第3题先观察题意,然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反馈。
4、画一条3厘米的线段。(因为有画1厘米的经验,所以不难)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四节
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点:
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1厘米和1米在你的印象中是多长。(2)1厘米和1米间有什么关系?
(3)估计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4)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用厘米作单位。
二、试一试
小组合作完成测量讲桌、板报、门的高或长,填入书本。
三、练一练
1、第1题,先估计,再量一量。(同桌之间互相量)交流反馈时说说有什么发现。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亿库教育网
http://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⑴身高和两手侧平举时两指尖的距离差不多。⑵当没带尺子时,测量不太长的物体可用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来量。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可用步距来量。
2、第2题,仔细观察图意,然后独立完成,交流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发现淘气的身高大约时门高的一半,机灵狗的身高大约是淘气的一半。
3、第3题,课件出示,让学生理解提议,再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
4、第4题,独立完成,先估计再量一量,填一填。
5、第6题,让学生在操场上量出10米,估计、实际做一做,并记录下来。
亿库教育网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6
教材分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8页。
2、《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学习认识了长方形,了解了长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使学生会测量长方形的周长,并会计算周长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预习,做练习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及问卷调查学生对长方形的知识了解情况。
2、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摸课本,等面的边线,量长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3、学生对长方形对边相等不太掌握。教学目标
1.动手操作,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概念
2、学会了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问题导向
1`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过什么新知识吗? 谁能说一说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 2`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行的,一张是正方行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短一些?(生自由猜)
师: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其实,我们要比较“两张卡片需要的彩带的长短”,就是要比较“两张卡片的一周的长”(用手演示指一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两张卡片的周长吧!(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以一定的“抽象概念”独立于生活。因此,为了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在数学教学时就应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为数学概念的过程。这节课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自觉地养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思维习惯,调动学生自主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这一过程,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学习“长方形周长”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十“有用的”。)
二、目标导引,自主学习
(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出示目标:
(二)、活动一:量一量,算一算。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然后用5+5+3+3算出周长是16厘米。
5+5+3+3=16(厘米)
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5厘米和3厘米。我用5×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3×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0+6,也等于16厘米。
5×2+3×2=16(厘米)
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5+3=8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8×2=16厘米。
(5+3)×2=16(厘米)
(3)`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真了不起!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长方形周长=(长+宽)×2(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方法的多样是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在众多策略中总会有一种策略是最方便、简洁、是最优的。比如这里的三种策略,虽然实质都一样,但第三种显然简洁、方便得多,而且思维层次是最高的。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比较、运用,在与其他同学对比的过程中,完成了对策略的优化、思维的提升,主动地变“要我优化”为“我要优化”。)活动二:学生自己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师: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生:动手量正方形的边长,并计算正方形的周长。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结合汇报,演示课件。
生1:我可以把4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就是3+3+3+3=12(厘米)生2:因为正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就是3×4=12(厘米)
师: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板书:正方形周长=边长×4 比较总结。师: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已经知道两张卡片的周长了。现在,谁能说说哪张卡片所需的彩带的长度更长些?
生:正方形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些。
师演示用彩带围卡片,从直观上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所需彩带的长短。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我们知道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很多,归纳观察这些方法,我们发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一条边长就可以了。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四、目标检测,巩固提升
1、练一练1、2题。相机检查
2、达标检测:(1)填空:
长方形的指周长是指(),其中它的两个长()、两个宽也(),所以长方形的周长等于();由于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所以正方形的周长等于()。
(2)一个长方形的网球场,宽是8米,长是宽的4倍,如果要在四周围上栏杆,共要跑多少米?
(3)一块木板,长和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扎实双基中第一道题意在为后进生理清思路;拓展延伸旨在提高性练习。两种练习结合,保证所有学生“吃得好”“也吃得饱”)
四、课堂回顾,整理思路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生:齐声回答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新课标”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节课过后,可以从“学到了什么”——知识与技能、“有什么感受”——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落实教学目标。)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 边长 × 4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教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上,教师将制作的两张卡片出示给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下来,提出问题:为了使卡片变得更漂亮,把卡片四周镶上彩带,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更长一些?这时,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了证实自己的见解是对的,学生都能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去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整节课始终围绕着这两张卡片展开教学,学生以这条主线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探究的能力。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得到,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在这节课里教师能把握这个契机,让学生进行独立探究,鼓励学生动手量一量每条边的长,再动笔算一算,求出卡片的周长这样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利用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充分发挥自主性,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包办代替,恰到好处的进行引导。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7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根据要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对称、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
学生已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于图形的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进一步学习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活动中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1.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及有几条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3.欣赏生活中的图案,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等变换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在探索图形变换及设计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5.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和平移的特点,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
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轴对称和平移后,就会形成一幅美丽的图案。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同学欣赏,然后鼓励学生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图。
轴对称再认识
课时 轴对称再认识
课时
平移
课时 欣赏与设计
课时
平面图形的对称轴。
.在观察、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确定轴对称图形及有几条对称轴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能用折纸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难点:会用折纸的方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多媒体、教材附页中的图形。
.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2.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说出几个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
.判断轴对称图形。
师:请同学们动手操作,把教材附页1中的图1剪下来,这些都是什么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学生动手操作,剪下平面图形。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你能用什么方法判断?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我可以观察能不能把图形分成两部分,并且两部分的图形完全相同。
用折纸的方法,看折痕两侧的图形能不能完全重合。
师:用你自己的方法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分组进行折纸活动。
汇报:经过对折的方法可以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边三角形和最后一个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图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1:左右两边的图形和大小都一样,它是轴对称图形。
生2:这个图形无论沿哪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都不能完全重合,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老师小结: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3.判断平面图形有几条对称轴。
师: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你能找出几条对称轴?在图中画一画,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第一个图形是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第二个图形是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第三个图形是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第四个图形是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第五个图形是菱形,有2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最后一个四边形有一条对称轴。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1.平面图形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条数不同,判断有几条对称轴,就看这个图形能沿几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轴对称再认识
轴对称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 菱形 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
.在折纸的活动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轻松掌握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学生画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A类
.指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每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有几条?
B类
2.下列三角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哪一个?
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
有一个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为30°,一个角为120°的三角形。
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指出对称轴略 对称轴条数:1条 2条 4条 5条 8条
B类:
2.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材第22页练一练
.左边三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
2、3.略
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比较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能熟练地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难点:在画图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积累图形运动的思维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多媒体。
.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来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
.画小房子图形的另一半。
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
生:是小房子的一半。
师: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了整座房子,他画得对吗?
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淘气画好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淘气画的房子不对。
师:如果要你画,你在另一半里都要画什么?
生:画屋顶、房体、门。
师:怎样画出小房子的另一半?
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房子下边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也应该到对称轴有2格;房子的门左边到对称轴有1格,右边到对称轴也应该有1格。
学生在图上画出轴对称小房子的另一半。
2.画出轴对称图形树的另一半。
出示,方格纸上画了轴对称图形的一半。
师: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借助我们学过的轴对称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怎样画得又快又好?
小组讨论,汇报。
生1:想象左边的图形是沿对称轴对折后的图形,把对折后的图形展开。
生2: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看每个端点到对称轴是几格,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按照左边图形的形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小组汇报中,教师边听边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如果有说得不到位的地方,提出质疑。
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出的方法画出小树的另一半。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醒学生画图时用直尺。
师: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
小组讨论,教师总结:先画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3.以虚线为对称轴,画出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师:下面第一幅图中左边是什么数字?如果要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需要注意看什么?怎样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第一幅图,对称轴左边是数字“2”,最右边距离对称轴1格,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数一数这些端点到对称轴是几格,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顺次连接各点,画出轴对称图形。
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师:第二幅图的对称轴在哪儿?图形在对称轴的哪个方向?怎样画出这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独立画出。
怎样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和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找到每条线段的端点,再找到和这些点对称的点,把这些对称点按顺序连接起来。
2.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轴对称再认识
.从已学过的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入手,让学生自己探究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方法。
2.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3.需要更好的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住步骤。
A类w
.画出下面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B类
2.把下面的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观察一下这个图形是什么。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略
B类:
2.画图略 箭头 大写字母m 王字 古字
教材第24页练一练
略
平移。
.结合具体实例,从观察、讨论、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判断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将图形平移的过程。
2.能判断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能判断图形的平移。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按要求平移。
多媒体。
.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知道这是一些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图中第一幅图国旗上升的过程是平移,第二幅图柜子上的推拉门的运动是平移,第三幅图缆车的运动是平移。
2.在以前我们学过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你能用手做一做平移吗?
学生用手做平移。
原来我们都是研究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要从数学的角度来深入研究图形的平移。
.出示,请你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应该怎样画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不同的学生讨论出的方法不一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总结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怎样找到图形平移后的位置,二是怎样使画出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一样。
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怎样找出4格的位置?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先在小旗上确定一个点,然后把这个点向左平移4格,做上记号。
师:找到点不一定能画出和原来的图形一样的图形,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总结出:确定点后还要看原来图形中每条线段的长度各是多少格。
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没其他方法平移小旗。
生:找到图形上所有的关键点,把关键点平移后,再顺次连接各点。
2.引导学生讨论:笑笑移动后的结果怎么和淘气的结果不一样?
学生讨论后汇报:笑笑将小旗向左平移了7格。
3.出示小旗向上平移图。
师:请你画出小旗向上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
学生讨论后汇报,引导学生说出先确定一个点,把这个点向上平移4格,再从平移后的点开始,照原图画好。
4.出示小船图。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后独立解答。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在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老师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认识了平移,理解了平移的基本含义,并探索了平移的特点。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每个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平
移
确定点→平移点→照原图画好
大小和形状不能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掌握简单图形的平移画法。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中体会平移的特点和画法。
2.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简单的平移,本节课通过复习旧知识掌握平移的特征,为后面的拓展平移省下足够的学习时间。
3.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体验成功,建立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A类
.填一填。
小房子向平移了格。
2.画一画。
图1向右平移7格。
图2向上平移4格。
B类
3.画出下面图形先向上平移5格,再向右平移8格后的图形。
4.画一画。
图形A向右平移5个方格得到图形B。
以直线a为对称轴,画出图形B的轴对称图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右 6
2.略
B类: 3、4.略
教材第26页练一练
.略
2.右 4 下 3 右 9 上 4
小房子先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4格;梯形先向上平移4格,再向右平移9格。
3.左上图先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2格;右下图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2格。画图略
4.画图略 长方形 正方形
通过轴对称和平移,创造美妙的图案。
.经历欣赏图案,综合运用轴对称与平移的知识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图形的轴对称与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认识到许多图案都可以借助图形变换来设计,感受图形变换的美,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重点:欣赏图案,感受图形变换的美。
难点:能灵活运用图形的轴对称与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多媒体。
.怎样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怎样画出经过平移后的图形?
.轴对称和平移是图形的两种变换方式,通过图形的轴对称或平移可以创造出什么图案呢?
出示教材插图,上面各幅图案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讨论后汇报:
生1:图①是一只蝴蝶的图案,左右两边完全一样,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①是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得到的。
生2:图②可以看作是一个基本图形经过平移得到的。左上角的一个基本图形向右平移3次,成为第一行,然后把第一行向下平移3次,就成为这个图案。
生3:图③这个图案中既有平移又有轴对称。把左上角的一个基本图形向右平移1次,成为两个基本图形,把这两个基本图形向下平移1次,成为4个基本图形,向右作这四个基本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成为上面的两行,然后把上面的两行向下作轴对称图形,就成为这个图案。
师:从上面几个图形来看,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创造出美妙的图案。
2.运用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画图。
出示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图形的。
师: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
生:第二幅图和第一幅图完全一样,是通过平移得到的。
师: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仔细观察后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
学生讨论后回答:向右平移了6格。
然后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画完第一行后,教师提问:第二行的第一个图形应该怎样画?是由哪个图形向哪个方向平移几格?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个图形向下平移6格得到第二行的第一个图形。
师:你能画出第二行后面的图形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面的图形。
师:现在我们看到,把一幅图形连续平移几次后,方格纸上出现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3.运用轴对称或平移的方法,设计图案。
出示。
师: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两幅图形是怎样得到的?运用了哪些图形的变换方式?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幅图可以看作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从中间竖直地画一条直线,先画出左边的图形,然后以直线为对称轴,画出右边的轴对称图形。
第二幅图先找到第一个基本图形,再向右平移3次,就可以得到这个美丽的图案。
学生在回答中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教师给予指导或提示。
师:你能从一幅图形中找到图形的轴对称或平移现象吗?能根据轴对称或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出一幅美妙的图案吗?
学生讨论。
师:学完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跟大家说说吧!
学生讨论。
老师小结: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可以创造出美妙的图案。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是通过轴对称或平移得到的。如通过轴对称的原理可以剪出美丽的图案,地板砖上的图案可以通过平移的方法得到。
欣赏与设计
轴对称
平移
创造出美妙的图
.组织学生欣赏图案,使学生有亲切感,再组织讨论,就教材中的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思维方法及思维进程,通过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合作交流中,学生应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欣赏,增强合作意识,提高探究能力。
3.本课要展示许多精美的图案,没有,学生很难观察,这些复杂的图案要是靠手工作图,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使用进行展示,既能提高效率,又能突出难点。w
A类
.这是什么变换,有什么规律?
2.下面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B类
3.讨论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并与同学交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平移,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向右平移2格。
2.变换:平移;轴对称;轴对称和平移。是由哪个图形变换的略。
B类:
3.图A的轴对称图形是图B;图A左下角的图形向右平移到右下角得到图B。
教材第28页练一练
.经过平移得到。经过平移和轴对称得到。经过轴对称得到。
2~5.略
教材第29、第30页练习三
.第1、2、3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8
可能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巩固本单元知识。教学重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难点:
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教学过程:
1.掷骰子游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2.通过有趣的抽签游戏,让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3.让学生用“最不可能”和“最有可能”说一说其他两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4.开放题,学生会有多种涂法,只要涂色后正方体的红面比蓝面多就可以。
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实验情况,在全班交流。
北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9
篇一:北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有学生15名,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主动性较强,兴趣比较浓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听、说、读、写的能力都比较好,基本知道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不强,不习惯边读书边作记号边写下疑问感受;学生不善于合作,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自觉性有待提高。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做人、做事抓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共十二个主题单元,分别为:《师生》、《明月》、《民族之花》、《收获》、《桥》、《方寸世界》、《地名》、《规则》、《音乐》、《金钱》、《大与小》、《风雪》。其中,第七单元《地名》是一个开放性的单元,其余单元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这些单元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明月》、《桥》、《风雪》等单元从人和自然的维度设计,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建立起处理发展与保护环境关系的意识;《师生》、《民族之花》、《方寸世界》、《音乐》等,从人与社会的维度设计的,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爱亲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思考和文化选择能力,为处理好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不同文化的关系奠定基础。《收获》、《规则》、《金钱》、《大与小》等,从人与自我的维度设计,通过这些单元的学习,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个人意识,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某一单元虽然从某一维度设计的,但它很可能也涉及另外的维度。“语文天地”包括“日积月累”、“畅所欲言”、“开卷有益”、“初显身手”和“金钥匙”。
四年级教材的体例与前三个年级相同:仍然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每册共有12个单元(包括一个开放单元),每个单元分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个部分。四年级学生已逐渐趋向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学生字新词和句子,课本对这方面的自学能力要求比较明确。这个目标主要是通过记摘录笔记的途径来实现的。
四年级上册1—3单元“学写摘录笔记”。语文教学摘录的重点在于语言材料。摘录有用的信息资料是所有课程应该学会使用的学习方法,可以另设一个摘录本,从语文教材之内或者从语文教材之外摘录。
第4单元后的“语文天地”中,“日积月累”第一项“学写摘录笔记”改为“我的摘录笔记”,旨在培养学生写摘录笔记的习惯。教材对写摘录笔记的具体要求是:必须写,经常写,养成习惯。
对摘录的内容不应做统一的要求,但是应该通过交流给予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写摘录笔记,从激发兴趣、养成习惯、教给方法这三方面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1个汉字,正确书写257个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
3、学写摘录笔记,交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4、积累带“月”“明”等的成语。
5、记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6、熟练阅读28篇诗文,背诵四篇。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7、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使学生树立对错意识,提高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8、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开始练习写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四、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在阅读中,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
3、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5、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6、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
7、提升独立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8、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9、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
五、口语交际、语文综合性活动。
1、开展读书活动,每周至少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两篇以上,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成语或警句。把自己的摘录和同学交流,说自己的想法。
2、利用课堂上的一切机会,精心设计,为孩子创设说的环境,说的情景,实践活动与口语交际相辅相成。
3、设计好课前三分钟说话练习,可以演讲,可以介绍图书、风景,可以朗读背诵,让学生天天说起来,并且每周选择以此进行记录。
4、按学校重大节日、主题或班里实际出题目,发动学生定期给班里的板报、学习园地投稿,用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对班里的的事发表自己的意见,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
5、给学生收集资料,介绍资料的机会,让他们整理后有序的表达出来。
六、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如何学会读书、思考、质疑,如何查询资料、探究讨论、表达交流,如何与人合作,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新意识的树立。从关注过程的角度出发,就会容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会给孩子宽松和谐的足以成长进步的空间,会给孩子更多的方法的指导、思维的启发。
2、创设情境,进行口语教学,双向互动,体现交际,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首先,教师必须先“动情”,要用自己的激情来感染学生,以情激情。
3、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比较鉴别,学会质疑,学会带着问题阅读。
4、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按照规范严格要求、严格训练谨防时紧时松,出现“回潮”。
5、注重有目的、有计划的上好作文指导课,丰富学生的积累,调动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5、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大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6、在作业设计中,注意有多种多样的题型和不同层次的题型。
7、引导学生完成课标规定的阅读量。
七、辅导计划。
(一)优、中等生。
1、引导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宽知识面,学习摘抄自己喜爱的词句。
2、指导预习及自学,课堂回答有难度的问题;负责在小组学习帮教其他同学;每次练习比其他同学适当布置多点思考题。
3、鼓励多写话,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下来,告诉老师和同学。
4、定期为班里出黑板报和雏鹰小报,学习自己选择版式、内容,发展思维和想象力。
(二)学困生
5、课堂上特别提示专心学习,留意给予机会在集体面前发言。做练习前先指导读题、解题,待理解后才做,鼓励不怕困难,尽力而学。
6、作业有错面批面改,直至做对为止。
7、指定两个学习优秀的班干部每天带他们读书、帮听写,复习学过的知识,提高记忆,减少回生率。
8、有一点进步及时表扬,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八、习作计划。
第二周 写老师
选一件事,来记下和老师一起度过的时光。
第四周 写心中、眼中的月亮
观察月亮,直到月亮的相关知识。用不同的形式清楚有序地记叙,合理使用标点。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六周 介绍感兴趣的民族工艺
记述一个少数民族的故事。少数民族的大概和生活习俗。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习俗。有序地介绍物品,懂得写说明文的技巧。文章有内容,语句通顺。愿意将习作读给别人听,互相修改。
第七周 收获的成功,喜悦,或者收获的趣事。
懂得收获的辛苦与喜悦,记叙围绕中心,表现出重点内容。看图有顺序,想象丰富合理。
第八周 有关桥的习作。
了解各种桥的作用,在习作中用上积累的材料,写出 印象最深的地方。
第九周 邮票中的(历史、自然风光……)
我和邮票
为邮票写说明。了解邮票的知识,运用积累的材料进行创作,文章真实,不胡编乱造。
第十周 有趣的地名 地名调查报告
记叙时努力做到资料详实,写有情有意的文章。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第十二周 在规则面前,我……
第十三周 最喜欢的歌曲、乐曲、乐器
我和一支歌(一节音乐课、一次演出……)的故事
想象作文:一件神奇的乐器。
受到美的熏陶,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有创造性的习作。
第十四周 金钱
续写:金钱……有顺序地记叙人民币的相关内容,注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的压岁钱
第十五周 编故事:
小水滴与大海
难忘的一件小事 展开丰富的想象,尽量让故事生动,感人,具有新鲜感。
第十六周 写学期总结。学会认识自己,总结做到全面真实。
写雪。
篇二:北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教材仍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共有12个单元(包括一个开放单元),每个单元分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个部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学生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思想感情,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1 ~ 3单元学写摘录笔记。因为我们是语文教学,摘录的重点在语言材料。摘录有用的信息资料是所有课程应该学会使用的学习方法,可以另设一个摘录本记录,从语文教材之内或者从语文教材之外摘录。第4单元后,“语文天地”中第一项“日积月累”都是“我的摘录笔记”,旨在培养学生写摘录笔记的习惯。教材对写摘录笔记的具体统一保底要求是:必须写,经常写,养成习惯。用儿童的语言,在课文后面以小金钥匙的形式对阅读做指导,是北师大版教材做的一种尝试。通过这些小金钥匙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策略、方法和习惯。教材对四年级学生的自学水平通过这些金钥匙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要求。从培养表达能力的角度看,写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综合性劳动,不能简化为“制模——铸造”这样的过程。学生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能学会把话说通,既而把话说好。从学生的学习心理看,习作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已知经验、情感世界、想象世界出发,根据学生的意愿和能力,相机诱导,循循善诱。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32其中女生20人,男生12人,我班学生思维相当活跃,个性张扬,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差,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做人和做事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1、认识81个汉字,正确书写257个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
3、学写摘录笔记,交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4、积累带“月”“明”等的成语。
5、记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6、熟练阅读28篇诗文,背诵四篇。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7、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使学生树立对错意识,提高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8、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开始练习写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四、教学重点: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
3、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5、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五、教学难点:
1、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
2、提升独立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3、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
六、教学措施: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设宽松、和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节课均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学习。
5、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大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6、在作业设计中,注意有多种多样的题型和不同层次的题型。
7、引导学生完成课标规定的阅读量。
七、教学课时安排:
周 次 内 容 课时安排
第一至二周 第一单元 师生 六课时
第二至三周 第二单元 明月 八课时
第三至四周 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九课时
第五至六周 第四单元 收获 七课时
第六至七周 第五单元 桥 七课时
第七至八周 第六单元 方寸世界 七课时
第八至九周 第七单元 地名 五课时
第九至十周 第八单元 尊严 九课时
第十一至十二周 第九单元 音乐 九课时
第十三至十四周 第十单元 金钱 九课时
第十四至十五周 第十一单元 大与小 九课时
第十五至十六周 第十二单元 风雪 九课时
篇三:北师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1人,其中女生16人,男生25人,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非常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总之,在学习习惯上,还需要花功夫来培养。在知识方面,大多数孩子能在基础部分掌握比较牢固,但在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方面,很多孩子只能运用工具书去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的能力没有形成。在阅读方面,也有部分孩子练习题和短文根本就对不上号,不知道两者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造成了读不懂文章的现象,更不用说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了。在习作方面,有孩子写的东西,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可读性,美感差;有的孩子事无巨细,一一罗列,缺乏一个鲜明的中心。就个体而言,肖敏是班上最差的孩子,特别懒,从不做家庭作业,作业速度特别慢,做作业时注意力从来都集中不了,因此导致了语文各方面的能力都非常欠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1个汉字,正确书写257个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积累一定数目的名言警句、谚语和古诗词。
3、学写摘录笔记,交流展示自己的摘录笔记,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4、积累带“月”“明”等的成语。
5、记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整理自己需要的资料。
6、熟练阅读28篇诗文,背诵四篇。在阅读中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问题,会处理所提的问题,基本上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能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基本上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注意把阅读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及各种学习实践结合起来。
7、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使学生树立对错意识,提高分析、判断、综合的能力。
8、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还包括写发言提纲。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开始练习写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教给学生三种修改的方法——自己读、请人提意见和冷处理。
三、教学重点。
1、在阅读的同时,既教给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中,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决,通过讨论完善问题,提高阅读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懂得课文内涵。
3、大量阅读,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4、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力求学生做重点发言人,做讨论的主持人,分辨讨论中的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5、写有根有据(真实)的作文,写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四、教学难点。
1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完善。2提升独立阅读技能,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3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4写真实、有新鲜感的习作。
五、教学措施。
1、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维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敢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大胆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创设宽松、和谐,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学习氛围。
4、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每节课均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动脑、动口、动手学习。
5、引导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他们在大语文的学习实践中领悟、掌握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6、在作业设计中,注意有多种多样的题型和不同层次的题型。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10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暮江吟》。
2.我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编写教师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我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 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暮江吟》。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一)了解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暮:吟:残阳:瑟瑟:可怜:
3、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这两首诗也有不同之处:。
【学法指导】
读古诗不但要抓住诗句,而且要抓住课题来理解。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词语突出了“静”。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展示激励
1、朗读展示:
○1我用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静的情景。
2、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
○2我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温馨提示】
要一边读诗句,一边展开想象哦!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古今对译(连线)。
闲惊动
惊闲静
时鸣春天的山涧
春涧不停地鸣叫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我能独立学会诗中生字
2.我能朗读、背诵《鸟鸣涧》。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我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描写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学习重点 我能独立学会诗中生字。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自学导学
1.了解作者:
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唐代诗人。
2.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2我把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3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并把意思写下来:时鸣:闲:春涧:惊:
3初读
①.我又把这首诗认真读了两遍,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②.我说说每句诗描写的情景。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读古诗不但要抓住诗句,而且要抓住课题来理解。还要大胆说出自己都理解。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交流协作对学:
1.对子互读古诗,交流。
2.我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
1.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
3.讨论: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哪些词语突出了“静”。
1.朗读展示:
○1我用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我通过重读、停顿等方式读出静的情景。
2.感悟展示:
○1通过朗读,我仿佛看到这样的情景。
○2我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温馨提示】
要一边读诗句,一边展开想象哦!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描写的情景。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我能把这首诗工整地抄写下来: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默写古诗。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走月亮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一、自学导学
1、学生自读课文。
2、分段检查(开火车分段朗读课文)
二、交流协作
1、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2、认读生词。(自读,只读,开火车读)(教师此时特别注意指导“载”的读音,在这里是“运载(zài)”。)
3、让学生说说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通过读课文,谁能说说“走月亮”是什么意思?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走月亮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2.能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编写教师 张华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学习重点 能调动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一、复习检测
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然后找出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交流协作
1.第二自然段:秋天“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2.第四自然段:“细细的溪水,留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留着月光”。“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展示激励
第六、七自然段:当作者看到这么美丽迷人的景色时,内心会有什么感受呢?
(1).鸟此刻在做什么?
(2).你能想象一下果园的景色吗?
(3).作者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1、你有没有和妈妈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2、你有没有和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
【问题生成】
根据文本展开想象,月光还照亮了哪些地方。
描述自己通过文本所想象到的美景,并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要展开合理想象。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板书
设计
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然后写在小本本上。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飞向月球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3.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学习重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课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
2.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思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探究二:讨论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1.听写词语:训练有素、心驰神往、联络、研究、径直
2.给下列生字注音:嶙峋、研究、悬崖、船舱、
3.用“有时……有时……有时……”造句
4.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飞向月球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了解航天员飞向月球的经过和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再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问题。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学习文章第二部分,说说宇航员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的生活、工作状况,以及看到的地球和月球的美丽景象。
探究二:学习文章二至四部分,说说宇航员登上月球之后看到的真实情况,以及这次登月的意义。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1.自由读课文第七自然段,思考月球有哪些开发价值。
2.假如你是一位研究月球的科学家,你还想做哪些研究呢?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语文天地二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交流摘录笔记。
2.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能够运用流利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
学习重点 使学生学会做摘录笔记并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回顾本单元课文,整理好摘录笔记。
2.谈谈自己眼中的月亮或有关月亮的故事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
1.交流以前的摘录笔记,找出笔记中的优点和缺点。
2.读读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3.说说丁丁和冬冬教给了我们什么好方法
探究二:
1.找出规律。
2.集思广益,填写成语。
探究三:
小组交流自己眼中的月亮和有关月亮的故事,并作出评价。 【温馨提示】
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哦。
【学法指导】
认真做好笔记也是学好语文的方法.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相互交流写摘录笔记的体会。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语文天地二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读“开卷有益”中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写一写自己眼中、心中的月亮。
学习重点 能够运用流利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自读自学:找出不懂的字、词及问题问题自学解决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写一写有关月亮的故事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认真朗读有关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探究二:写有关月亮的故事时,怎样才能围绕这个中心把语句写通顺。
【温馨提示】
记得要带着感情去读哦!
【学法指导】
谈感受时要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语句要通顺。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1.围绕一个主题说一段流利的话。
2.读读自己的作品然后请小组或全班评价。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习作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1.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去探究月球奥秘的愿望。
2.通过写自己心中的月亮,提高学生用流利的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水平。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积累有关月亮的素材。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难点 通过习作,激发学生去探究月球奥秘的愿望。
学习重点 通过写自己心中的月亮,提高学生用流利的文字表达内心世界的水平。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根据自己的积累,把你眼中、心中的月亮写出来吧!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片段练习,最好20分钟内完成,限定习作时间是必要的。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小组互改底稿,并能指出习作中的优、缺点。
探究二:再次讨论应该怎样围绕一个主题将意思表达清楚。
【温馨提示】
注意修改符号的正确运用哦!
【学法指导】
修改时应从语句、用词、中心的表达等方面入手。
【问题生成】
鼓励学生再次认真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用另一种颜色的笔修改。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根据修改意见将自己的习作改好后誊写倒作文本上。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习作 课型 讲评课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习作修改的重要性。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2)课时
第(2)课时
学习难点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提高写作水平。
学习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习作修改的重要性。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并进行自评。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一:互相交换习作,找出对方习作中的优、缺点,并能进行整体评价。
探究二:小组推选优秀习作,进行全班讲评。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将讲评后的习作进行再修改后抄写到笔记本上,以备后用。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中国结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中国结的饰物以及相关资料。
课时 共(2)课时
第(1)课时
学习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们为什么喜欢中国结.
学习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1.我能熟练认读生字和短语:
2.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憧憬、巧夺天工、图腾、叹为观止
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知识链接】
有关中国结的资料简介。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探究学习一: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中国结特别受宠?
探究学习二:
为什么人们都喜欢中国结?
【温馨提示】
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喜爱的感情哦!
【学法指导】
能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中国结的喜爱。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1.我会填空:它或象征着(),或隐喻着(),或呼唤着(),或赞美着();有的是()的标志,有的是()的图腾;它烘托着(),燃烧着()……总之,它代表着(),代表着(),代表着()
2.学了课文,我知道了:。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写一写自己对中国结的喜爱.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课时
第()课时
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课题 课型 自学展示课
学习目标 编写教师 宋香萍
授课教师
学习准备 课时 共()课时
第()课时
学习难点
学习重点
预习
导学
自主
探究
【知识链接】
【学法指导】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合作
探究
精彩
展示 学习展示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温馨提示】
【学法指导】
【问题生成】
反馈
练习
归纳
总结
板书
设计
课后
反思
作业
日志 作业设计
应收(本) 实收(本)
批改情况
审阅签字
月日
改进措施
【北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四年级北师版上册数学08-29
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反思08-12
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2-18
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11-21
2015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05-13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教学反思12-17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课时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