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2024-10-17

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共5篇)

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篇1

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是应急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环节,信息报告渠道畅通与否、传递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等各项工作,根据《望都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指挥部》文件要求,现将我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范围

本制度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包括以下几大类:

(一)自然灾害类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洪涝、干旱灾害)、气象灾害(暴雨、暴雪、冰雹、大风、龙卷风、沙尘暴、大雾、雷电、高温、冻害、道路积冰等)、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山体崩塌、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生物灾害(是指发生或可能发生对人类健康、农牧林业生产、生态环境等造成重大损失的农牧业和林业病、虫、鼠、杂草以及其他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二)事故灾难类

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火灾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供水、供电、供油、供气、供暖等供应中断,道路交通中断,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辐射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大型集会等群体性活动踩

踏事故等。

(三)公共卫生事件类

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四)社会安全事件类

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重大刑事犯罪事件、重大社会治安事件、影响市场稳定的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等。

二、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内容和要求

突发公共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须按突发公共事件级别及时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对于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不受分级标准限制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一)信息报告内容

1、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信息和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

2、县政府领导作出重要批示或高度关注的事件信息。

3、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的事件信息。

4、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办)贯彻落实应急管理工作部署情况;结合实际,总结、探索推进应急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经验和新做法信息。

5、按照市政府应急办要求报送的信息。

(二)信息报告要求

1、报告要素。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内容要求简明、客观、准确,应包括以下要素:事发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类别、事件发生基本过程、已造成的后果(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已经采取的处置措施及救援情况、拟采取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意见、领导到场情况、请求上级及有关部门和单位支持援助的事项等。在报告中,应注明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具体联系人以及联系方式等。

2、续报和终报。对突发公共事件及处置的新进展、可能衍生的新情况要及时续报;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结束后,要进行终报。

3、事件的评估。较大级别以上的突发公共事件在处置结束后,事发地村(社区)、相关部门要对事件处置全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写出专项评估报告,上报市政府应急办。评估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应急处置过程、善后处理、信息发布、事件原因调查分析、经验总结等。

三、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责任主体

按照应急管理工作“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地人民政府是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

(一)县政府负责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突发公共事件信息。

(二)各部门(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有责任向市应急办报告相关类别的突发公共事件。

(三)发生或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等基层组织,有责任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四)建立信息报告员制度。各信息报告责任主体要指定专门信息报告员,负责应急管理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汇总、汇报。

四、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方式

(一)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一般采取电话、专送等方式上报县政府应急办。

(二)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现场指挥机构负责人或授权专人要及时与市政府应急办保持密切联络,及时、主动、准确、客观报告或通报有关情况。突发事件现场指挥机构也应设专职信息报告人员,具体负责对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报告等。

(三)经验做法或总结材料的报告方式视情况确定。

(四)涉密信息的报告应遵守相关规定。

五、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时限

(一)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报告时限最迟不得超过事发后 2 小时。同时,将情况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可能受事件影响的地区。

(二)对个别情况特殊,确实难以在发生后 2 小时内向市政府报告的突发事件,并说明具体原因。

(三)在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事态进展和应急处置情况,直至事件处置完毕。信息续报实行日报告制度,突发事件评估报告在一周内报送。

(四)有关法律法规对某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六、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程序

(一)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后,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立即核实。凡属于报告范围内的突发公共事件,报告的内容必须经县政府、有关部门责任人审定后,按上述规定报送方式、时限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

(二)发生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事件后,相关部门应迅速查明情况,及时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来不及详尽报告事件内容的可以先口头报告事件的大概情况。

(三)特殊情况下,对按规定需要向自治区级以上部门报告的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有关部门必须同步报告县政府应急办。

我办将严格按照《望都县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文件要求,提高全县应对各类突出公共事件的能力,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全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年 8 月 9 日

市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篇2

1.总则

1.1编制目的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建立统一、快速、高效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云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相关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工矿商贸等企业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以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往往是相互交叉和关联的,某类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和其他类别的事件同时发生,或引发次生、衍生事件,应当具体分析,统筹应对。

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I级(特别重大)、II级(重大)、III级(较大)和IV级(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分级标准是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分级处置的依据,具体划分标准按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确定。

1.4适用范围

1.4.1本预案适用于**市内涉及跨县级行政区域的,或超出事发地县级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或者需要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较大(III级)、重大(II级)、特别重大(I级)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

1.4.2本预案指导全市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市人民政府依照本预案组织、管理全市各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应急预案是本预案的组成部分。

1.5工作原则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坚持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依法规范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应急处置工作,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分级负责的原则。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影响范围等因素,分级制定和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指挥权限。

——资源整合的原则。按照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要求,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平战结合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常备不懈的观念,经常性地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

——广泛动员的原则。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以地方政府为主,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志愿者队伍参与,充分依靠军队、武警和民兵。

——依靠科技的原则。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和指挥能力,避免发生次生、衍生事件。

1.6应急预案体系

1.6.1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由五个层次构成:

(1)市级总体应急预案。该预案是全市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规定了市政府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原则、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公布实施,用于指导各县区政府和各部门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2)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此类预案主要是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涉及数个部门职责的应急预案,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制定,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市级专项应急预案见附件7.1n

(3)市级部门应急预案。此类预案是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市级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职责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预案,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印发,报市政府备案。

(4)县区应急预案。此类预案是各

县区政府及其基层政权组织为应对辖区内突发公共事件而编制的应急预案,具体包括县区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部门应急预案和基层政权组织应急预案。县区应急预案在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县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县级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报市政府备案。

(5)企事业单位应急预

案。此类预案是企事业单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的应急预案。有关企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和工作需要,及时制定相应的预案。

(6)举办大型会展和文化体育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报当地人民政府备案。

各类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构成种类将不断补充、完善。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成立**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应急委”),作为我市常设的协调指挥机构,统一领导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市应急委主任由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市长、市政府秘书长、**军分区司令员担任,委员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级有关部门、武警**支队、消防支队和各县(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协助市人民政府领导处理有关工作。市应急委组成人员见附件7.3。

市应急委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制定全市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大措施和指导意见,统一领导各县区、各部门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督促检查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宣布启动和停止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或有关专项应急预案,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控制、救助工作,承担国家和省应急领导机构安排的其他应急工作。

2.2办事机构

市应急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应急办")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我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日常工作,具体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总值班室承担。

市应急办主任由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兼任,副主任由分管副秘书长兼任。

市应急办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修订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指导、督促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县(区)制定、完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和县级总体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和预测预警系统,发布预警信息和重要新闻,建立全市统一的信息技术平台,协调全市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指导、协调各县(区)、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理工作,承担省、市应急领导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2.3工作机构

市应急委统一领导市级各专项指挥部、领导小组和委员会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等作为市应急委处置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门应急工作机构,对专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挥和协调。其他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指挥和协调,由市应急委和相关部门负责。

各专门应急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应急领导机构的决定,负责全市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警,及时向市应急委报告重要情况和建议,制定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应急预案,负责启动和停止实施专项应急预案,组织指挥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向市应急委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情况,承担处置专项突发公共事件的日常工作,指导和协助各县区政府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承担市应急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2.4地方机构

各县区、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各县区人民政府要做好本行政区域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其办事机构、工作机构及其职责可参照本预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2.5专家组

市人民政府和各专门应急工作机构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3.运行机制

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各县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恢复重建及调查评估等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指挥水平。

市级各有关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及其应急工作机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快速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按事件的类型,自然灾害类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市民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地震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置;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经委、市煤炭工业局、市公安消防支队、市公安交警支队、市交通局、市环保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置;公共卫生事件类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市卫生局、市农业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置;社会安全事件类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市公安局、市外侨办、武警**支队、市国土资源局、市移民局、市粮食局、市商务局等部门牵头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部门,要配合牵头部门做好有关工作。

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分别由市级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任务承担。一旦宣布启动本预案或有关专项预案,各相关部门在预案中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也随之自动生效。上一级预案启动后,相关的下级预案也随之启动。

市应急办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与中央、省属驻昭单位和**军分区、武警**支队等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及时通报有关情况。

3.1预测与预警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信息监测与预警系统,负责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日常监测和初步研判,及时、客观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预测分析内容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和可能涉及的因素,如发生的时间、地点,所处的气候条件,周边的建筑、交通和人口密度情况,以及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灾害等;事件的危害程度,如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的危害;事件可能达到的等级,以及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预测信息确定后,应按照信息报告的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应急办在接到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相关信息的报告后,应立即予以复查、核实,对可能发生较大(111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的,立即向市应急委报告,同时提交专家组进行研判。

3.1.1预测预警系统

依托110系统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通讯中心,改造、整合现有110、120、122、119、防洪、防震以及水、电、气等公共事业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建立全市统一指挥协调的应急处置平台。110是全市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报警电话。

依照突发公共事件性质、发生地域的不同,事发地的县(区)人民政府和事件涉及的行业归口管理部门为预警的第一响应队伍。各响应部门、单位应将预警基本情况、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可能达到的等级以及需采取的措施等信息迅速上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并提供持续信息支持和保障,做好接警、处警各项准备工作。

3.1.2预警级别和发布

各级政府根据专业监测机构、下级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的报告,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发生、发展的趋势和危害程度,经报请批准后,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级别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和发展势态,一般划分为四级:I级(特别严重)、II级(严重)、lII级(较重)和IV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1)县(区)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并实地了解情况后,经市人民政府报请省应急办同意后,发布蓝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

(2)市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进一步核实情况后,报请省应急办同意后,发布黄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较大(Ⅲ级)突发公共事件。

(3)市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对可能发生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的,由市应急委向省应急办报告,经省应急委同意后,由省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和省应急办发布橙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

(4)市人民政府根据接报信息和专家分析,进一步核实情况后,对可能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的,由市应急委向省应急办报告,经省应急委报请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同意后,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人民政府发布红色预警,表示可能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的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批准机关和发布机关等。

预警信息发布后,县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展势态,预警信息需要调整和解除的,由原同意发布预警信息的机关批准。

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公告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讯、网络、防空警报、宣传车或组织人员逐户通知等方式进行,对老、幼、病、残、孕、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以及学校、医院等特殊场所和警报盲区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公告方式。

新闻、通讯、人防等部门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有义务按照市应急委或市应急办要求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

3.2应急处置

3.2.1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送以政务值班系统为主渠道。各县(区)人民政府的应急工作机构、各有关部门的监测机构、其他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有密切关系的单位是受理报告和向上级报告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

各级政务值班部门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报告工作按照国务院办公厅《重大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标准》执行。

(1)发生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在接报后2小时内将有关情况报县(区)人民政府,由县(区)人民政府在2小时内向市应急办和市级有关部门报告。根据工作需要,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同时直接向市应急办报告。

(2)发生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县(区)人民政府必须在接报后2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和采取的措施报市应急办和市级有关部门,市应急办和市级有关部门视突发公共事件轻重程度将基本情况和采取的措施上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级有关部门。

(3)发生重大(Il级)突发公共事件,市应急办接到报告后,根据本预案和相关专项预案,在l小时内提出处理意见报市应急委,并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在接报后2小时内将事件基本情况和处理意见上报省政府办公厅和省级有关部门,同时抄报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

(4)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市应急办在30分钟内提出启动本预案和相关预案的意见,报市应急委主任或副主任审定后,由市人民政府在2小时内将基本情况和处理意见上报省人民政府,抄送省级有关部门,并向市委报告、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通报。

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严重程度、存在的隐患、采取的措施和请求帮助解决的问题等。信息报告分为基本情况报告和后续情况报告。应急处置过程中,要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期间,应坚持重大信息即发即报制度,并可视情况或按上级要求执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迟报、漏报。

市应急办要及时汇总上报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信息和情况,同时将有关领导同志作出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批示或指示传达给相关县区和部门,并跟踪反馈落实情况。

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对一些事件本身比较敏感或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突发公共事件信息的报送,不受《分级标准》的限制。

各县区、各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共享机制,在可能发生或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除另有保密要求规定的以外,要及时互通情况,通报所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突发公共事件中有外籍人员或港澳台同胞伤亡、失踪、被困的,由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外事部门报告。

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报告工作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2.2分级负责

市内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按照以下规定分级负责处理。

(1)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启动本级预案并负责处理,市级有关部门进行指导。

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超出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事件发生范围跨县(区)的,由市人民政府责成市级有关部门启动市级相关专项预案或部门预案进行处置。

(2)较大(III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

较大(Ⅲ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超出市人民政府处置能力或事件发生范围跨市(州)的,在做好处置工作的同时,由市应急委迅速向省应急委报告,请求省级有关部门援助、支持。

(3)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置,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协助、指导,同时报请省应急委启动省级预案进行处置。

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范围涉及与我市毗邻的其他省的县(市)的,在做好处置工作的同时,市人民政府迅速向省人民政府报告,由省人民政府报告国务院进行处置。

(4)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先期处置工作,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有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市应急委主任率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动用全市力量,采取应急措施,全力处置,同时迅速报请上级人民政府启动上级预案,加强处置力度。

3.2.3先期处置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或即将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得到确认后,在尚未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之前,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本级相关预案,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要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公安、武警、民兵、医疗救护等有关应急救援队伍进行先期处置,并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在对事件的性质、类别、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进行初步评估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下列必要的应对措施:

(1)立即实施紧急疏散和救援行动,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

(2)紧急调配辖区内应急资源;

(3)划定警戒区域,采取必要管制措施;

(4)实施动态监测,进一步调查核实情况;

(5)向社会发出避险警告或预警信息;

(6)向可能波及或受到影响的其他县(区)通报情况;

(7)迅速向市应急办、市级专项应急工作机构报告。对无力处置或需要上一级政府支持、帮助的,同时提出明确的建议。

(8)其他必要的先期处置措施。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达到一般(IV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处置,市级各专项应急工作机构进行指导和协助。

3.2.4应急响应

对于先期处置未能有效控制事态,或者需要由市人民政府协调处置的较大(III级)以上突发公共事件,应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的请求或市级有关部门的建议,市应急办提出处置建议向市应急委报告,市应急委视情况,由市应急委副主任宣布启动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或由市应急委主任宣布启动本预案及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并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1)抽调人员到市应急办集中办公。

(2)发布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的指令。

(3)对事发地人民政府作出具体指示,责成市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4)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成立现场指挥部。

(5)调集专业处置力量和抢险救援物资增援,必要时请求驻昭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给予支援。

(6)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级别和发展势态,市应急委副主任赶赴事发地现场指挥。必要时,市应急委主任到现场指挥。

(7)向市委和省政府报告,必要时请求省政府或省级有关部门给予援助、支持,向周边市、县、区通报情况。

(8)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指示,及时将有关领导指示传达到事发地各级政府和市级有关专项应急工作机构。

(9)保持与事发地的联系,跟踪了解事件发展动态,及时反馈工作进展情况。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报告的情况,达到重大(II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同时向省人民政府请求援助、支持或报请省应急委启动省级预案进行处置。

在采取先期处置措施的基础上,根据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报告的情况,达到特别重大(I级)突发公共事件标准的,市应急委启动本预案或相关专项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市应急委主任率有关部门赶赴现场,成立现场指挥部,调集全市力量,采取应急措施,全力处置。同时,迅速报请上级应急机构启动上级预案,加强处置力度。

本预案或市级有关专项预案启动后,市应急办和市级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要立即组织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按预案要求研究部署有关行动方案,责成各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立即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应急处置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组织指挥机构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保障物资到位。

本预案或市级有关专项预案启动后,市应急委和市级专项指挥机构负责人到达事发地后,要认真了解先期处置的情况,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现场指挥部,研究制定各种应急处置方案,指挥协调现场抢险救援,组织指挥人群疏散安置,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保障和支援。现场指挥部可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立以下工作组:

(1)综合协调组: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对现场情况进行统计、综合、传递和上报,协助现场指挥部指挥长工作。

(2)抢险救援组:由公安、国土、交通、供电、水利、煤炭工业、地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民兵组成,组织专业抢险和现场救援力量,进行现场处置。

(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农业等部门组成,负责医疗救护、疾病控制、心理救助和人畜间疫情控制等工作。

(4)交通管制组:由公安、交通、铁路、民航、水运等部门组成,负责事发地交通管制工作,确保运输畅通。

(5)治安警戒组:由公安等部门组成,负责实施现场警戒,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6)人员疏散和安置组:由民政、公安、教育、人防、建设等部门组成,负责人员紧急疏散和安置工作,必要时可采取强制疏散安置措施,领取和发放生活必需品,保证被疏散安置人员的基本生活。

(7)物资和经费保障组:由发展和改革、财政、民政、粮食、供销等部门组成,负责应急工作经费,调集、征用应急物资、设备、房屋、场地。

(8)应急通讯组:由信息产业、人防部门和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组成,负责保障现场应急通信畅通。

(9)生活保障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组成,负责应急工作人员必需的食宿等生活保障工作。

(10)社会动员组:由事发地人民政府、宣传、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组织组成,负责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11)调查与评估组:由安监、公安、监察、民政、地震、保险等部门组成,负责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评估,确定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原因和责任,提出处理意见。

(12)新闻报道组:由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单位组成,负责制定新闻报道方案,请政府新闻发言人适时向媒体发布事件进展情况和处置情况,组织新闻媒体向公众做好自救防护等知识宣传。

(13)涉外工作组:由市外侨办等部门组成,负责涉及外籍人员和港澳台同胞的有关事宜,接待外国及港澳台新闻媒体的采访。

各工作组之间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其协作关系如下:

抢险救援组——疗救护和卫生防疫组.

交通管制组——安警戒组人员疏散和安置组——活保障组

物资和经费保障组——活保障组应急通信组——合协调组

社会动员组——闻报道组新闻报道组——涉外工作组

突发公共事件事发地各单位和个人均应服从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现场指挥部各工作组应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工作中要做到互相联动,互相支持,密切配合。

在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过程中,现场成立的专家组要迅速对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并提出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市应急委、市专项应急指挥机构和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3.2.5应急结束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者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现场应急指挥机构予以撤销。

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状态解除,根据市应急委领导同志指示或者实际需要提出,或者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或市级有关部门提出,经市应急办审核后,报市应急委或者市级专项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由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状态解除,按上级人民政府或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办理。必要时,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应急结束的信息。

3.3恢复与重建

3.3.1善后处置

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突发公共事件中伤亡人员、紧急调集或征用的安置场所、应急物资的所有人,给予相应的抚恤、补助或补偿,敞好救援物资的保管、登记、发放、使用等工作。

在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受灾人员安置及转移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饮水、食品、衣物的调集和发放工作,保障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有关部门或专业机构对事件发生现场及时进行清理,防止发生次生事故,积极做好疫病防治和环境污染消除工作。

保险公司要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根据投保合同及损失情况,及时做好理赔工作。对拒不履行保险合同、不承担给付义务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3.2调查与评估

市级有关主管部门要会同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进行调查,突发公共事件的责任单位和涉及的相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突发公共事件调查组应当及时、准确地查明事件性质、事件原因和责任,提出防范和改进的措施。属于责任事件的,应当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提出处理意见;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应急工作结束后,负责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机构要及时将应急工作的全过程记录整理后,形成系统的书面材料上报市人民政府和省应急办,为今后的应急处置工作积累经验。

市应急办负责组织有关部门于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度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全面评估,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3.3.3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工作由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负责。

根据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恢复重建经费由事发地县(区)级财政安排,市财政视情况给予补助,必要时申请省和中央财政补助。同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鼓励并支持社会公益组织、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和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建立健全经常性的救助捐赠工作机构、工作网点和仓储设施,接受各种社会捐赠。

3.4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一般、较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根据事发地县(区)人民政府或现场指挥部新闻报道组提供的情况,在省政府新闻办的指导下,由市人民政府发布。

信息发布形式主要包括授权发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通过各级主要新闻媒体、重点新闻网站或者有关政府网站发布信息。

信息发布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或损失情况、采取的应急措施,救援进展情况,存在的困难以及下步工作打算等。

新闻报道应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做到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讲究方式、注重效果、遵守纪律、严格把关。各新闻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纪律,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严格把关,不炒作,不扩大,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正面引导作用。

4.保障措施

4.1通信与信息保障

由市信息广、业办,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系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网络系统,维护管理好通信设备和线路,制定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现场指挥部及其他重要场所的通信保障方案。

4.2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保障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调查、掌握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现状,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的维护、保养和调用等制度,建立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信息数据库,并确定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等。执行应急任务时,必须对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服务。

4.3应急队伍保障

由市公安局、市地震局、市卫生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煤炭工业局、市供电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等部门依各自职责分别牵头做好应急队伍保障工作,高危行业、企业组建的专业或预备应急队伍负责配合。充分依靠军队、武警和民兵,充分发挥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作用,建立各类专业应急队伍,并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先期处置队伍、后续处置队伍的组织保障方案,制定保持应急能力的措施。

4.4交通运输保障

由市交通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做好交通运输保障工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动态数据库,确定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建立应急期间调用或征用交通运输工具等制度,制定交通管制和线路规划、道路设施受损的抢修保通等保障措施。应急期间,有关责任单位必须全力以赴,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器材和人员能按时输送到指定位置。

4.5医疗卫生保障

由市卫生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疾病控制监测网络的优势,根据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资源分布、救治能力和专业特长,建立动态数据库,制定相应的应急准备措施、医疗卫生队伍和医疗卫生设备、物资调动等方案,认真研究、整合院前急救网络,合理布设和建立急救站。

4.6治安保障

由市公安局牵头,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制定应急状态下维持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集结、布控方案、值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加强社会面控制,在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周围区域开展治安巡逻控制。对重要场所、设施和目标采取严密的警卫措施,严防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乘机捣乱和破坏,及时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

4.7物资保障

市发改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等有关部门要做好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制定物资调拨、紧急配送和组织生产方案、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方案,建立市和县(区)物资储备库,加强物资储备,确保处理突发公共事件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用品的应急供应。

4.8经费保障

由市财政局牵头,确定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以及日常经费保障措施,相关部门根据职责积极配合。

4.9社会动员保障

各级政府要发挥政府的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具体情况,确定社会动员的范围、程序,制定相关的保障制度。

4.10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由市建设局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规划和建设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紧急避难场所,城市可将场所的建设与公园、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农村可结合本地地形、地貌特点,在方便生活并较为安全的地区开辟临时避难场所。

4.11其他保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工作特点,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处理的实际需要,认真研究,积极做好相应的保障工作。

5.监督管理

5.1预案演练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演练、演习并及时进行评估和总结,不断完善和修订相关专项预案和应急处理措施。演习场所、范围、要求、组织等内容应在演习前30天报市应急办(市政府办总值班室)备案。

5.2宣传和培训

宣传教育部门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危机意识和防范、自救、互救能力。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要定期组织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进行常规性培训,并将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5.3责任与奖惩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对在处理突发公共事件中信息准确、预警及时、预案周密、处置有力、措施得当、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对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突发公共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中有其他失职、凄职行为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6.附则

6.1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市人民政府制定,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市级有关部门和县(区)人民政府按照本预案的规定履行职责,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适时对本预案进行修改、完善。

本预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7、附件

7.1**市市级专项应急预案构成及指挥部指挥长

7.2**市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组织体系

7·3**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委员会组成人员

主任:市长

副主任:副市长,**军分区司令员,市政府秘书长

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篇3

为了提高我校师生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成立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3、及早发现,及时上报 建立每日晨检、午检制度,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三、学校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各班主任

四、学校职责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各项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因病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午检制度,及时掌握师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师生,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保证学校厕所及其他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卫生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存等工作。

7、传染病流行时要加强对发热病人的追踪管理;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教室、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必须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肠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对厕所、粪便、食堂及饮用水应加强消毒,并加强除“四害”工作。

8、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9、对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体育馆、厕所等场地使用期间定期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一)突发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应急预案

1、做好传染性、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公共卫生工作,宣传防治知识,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制度,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及时向卫生防疫部门和区教育局报告,听取卫生防疫部门的处理意见。

3、对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师生交叉感染和扩散。

4、在校园、教室内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对可能受到危害的该班学生和任课老师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5、坚决杜绝染病学生带病来校,必须由医院出具诊断证明已康复并不再存在传染危害后方准来校上课。

6、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共同配合预防和诊治。学生病愈回校后,任课老师要做好补课辅导工作。

(二)食物中毒事件的应急预案

1、凡就餐后,师生出现不明病因的肚痛、胸闷、恶心、乏力昏沉、呕吐、水泻等症状,各班主任、值周值日教师、完小负责人应马上报告校长室。

2、迅速与医院联系、诊治,采取救护措施,并向教育局、镇政府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包括:时间、地点、中毒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可能引起中毒的食物等)。

3、保护现场,做好预留食品、蔬菜的取样工作,食品用工具、容器、餐具等不急于冲洗,以备卫生部门检验。

4、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查询他们的身体状况。

5、根据事态发展情况,迅速与家长联系。

6、如实汇报有关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工作。

(三)预防接种炎症反应或事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迅速报告卫生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请求派遣专业人员进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事件原因。

2、及时将受害师生送医院接受救治。

3、尽快采取各项措施,消除危害,制止事态的发展。

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 篇4

一、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一些传染病疫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时有发生。为全面提高我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臵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xxxx卫生监督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下称预案)等有关规定,决定举办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模拟演练。为此,特制定本方案。

二、演练目的和原则

1、演练目的:

检验我所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准备情况。检验我所的应急组织、指挥协调能力。

检验我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臵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的掌握程度,重点在应急响应能力、事故处理、流调、个人防护四个方面。

2、演练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

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三、参演单位和人员

1、办公室、监督二科、三科、四科。其他科室组成一个综合科,配合演练工作。

2、根据需要抽调其他科室人员加入到演练科室参加演练。

四、演习时间、地点及场景 时间:2010年xx月xx日 地点:——

五、演练方式

各科参演科长和机动队员在规定的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演练,其余非参演成员参加考评。

演习现场模拟某卫生院报告,有30多名某学校学生因为发热、畏寒、腹痛、腹泻前来就诊,怀疑为伤寒病人。各科室接到报告后开展实施各项应急程序和处臵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后的响应程序、现场指挥调度;现场调查取证;事故的控制与处理;疫区疫点的消毒隔离、医疗废物处理方面的内容。

六、演练内容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1、演练科室:监督二科、三科、四科、办公室

2、演练要点: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接报人应向报告者详细询问、核实并记录,同时按照规定报告。结束后交评价小组。

3、演练要求:

⑴、收集疫情信息及时、完整; ⑵、各种信息要有电话记录; ⑶、上报疫情信息及时、内容完整; ⑷、接到报告后的处理符合要求。

3、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二)、应急处臵现场

1、演练科室:监督二科、监督三科、四科

2、演练要点:抵达现场后,立即行动开展各项疫情调查、控制工作。

3、演练要求:

[1]、现场处理的程序:(监督二科按学校发生公共卫生事故处理;监督三科按照出现集中供水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监督二科、三科负责事故现场调查取证、现场实施紧急控制措施、监督责任单位整改;监督四科负责疫区(点)消毒工作监督、疫情信息报告监督、病人转运及医疗废物处理监督等工作。

[2]、现场处理井然有序。

3、评价指标:详见附件。

七、演练的工作步骤:

现场布臵:8时30分,技术评判组在演练预定场所处布放各标志;宣传组布臵会场。

场景1:9:30点总指挥宣布模拟演练正式开始。(演讲词见后)

(一)、公共突发事件的发现与报告

场景2:XX长洲中心卫生院报告,近期某学校多名学生因为发热、畏寒、腹痛前来就诊,怀疑为伤寒病人(病人由非参演人员模拟),向卫生监督所报告(分四人向各参演科室报告,疫情报告词见后);各科室接到疫情后向各分管领导报告,办公室接到疫情经初步核实后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及向梧州市卫生局报告并作好电话记录。应急领导小组紧急集中,启动我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按预案迅速部署各项工作(后台自演,报告词见后)。

(二)、参演科室出动

场景

3、办公室接到疫情后向所领导报告。通知参演科室到现场调查。场景4:参演科室人员整装出发,进入现场,车辆停放在指定位臵。场景5:参演科室人员下车面向主席台列队。场景6:评判人员清点各参演科室的执法文书、取证工具等物品。

(三)、现场调查和疫情控制

现场指挥宣布参演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和疫情控制。

场景7:监督二科、三科到达某学校进行现场检查和事故调查取证、对事故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

场景8:监督二科、三科负责了解发病前1~2天的饮用水情况及饮食史,了解共同饮用人数、中毒或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可疑饮用水质等;并向病人及诊治医院调查,了解发病经过、临床表现、诊疗情况。

场景9:监督四科对XX长洲中心卫生院及相关医疗机构的疫情信息报告是否及时准确、消毒隔离、病人转运及医疗废物处理进行监督;对市疾控中心疫情信息报告、疫区疫点消毒工作、流行病学调查及疾病监测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

现场由一人模拟疾控中心人员负责通报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及水样检测结果。

场景10:各参演科室汇集各种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明确事件发生原因并控制消除传染源。各参演科室现场口头向指挥长汇报调查处理结果。

场景11:现场清理,撤队。

场景12:在演练结束一天后,各参演小组撰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总结报告;宣传组撰写出演练宣传稿件;技术评判小组对各组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办公室收集各组资料,召开总结大会,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八、演练组织保障

(一)、演练组织:

设立演练指挥部,演练总指挥:XXX。现场指挥:。下设技术评判组、宣传组、后勤保障组。

1、技术评判组:XXXXXX分别担任三个小组组长,负责对三个参演科室演练各个环节进行评价总结,并收集汇总观摩人员评价意见;

一组:组长XXXXX,组员XXXXX(模拟病人); 二组:组长xxxx,组员xxxxxx(模拟病人); 三组:组长xxxx,组员xxxxxxxx(模拟病人);

2、宣传组:xxxxx担任组长,组员xxxxxx、司机(xxxx)1人,负责对外宣传,对演习过程的全程摄录,及音响、横幅、标识牌的制作、布放;

3、后勤保障组:xxxxx担任组长,组员xxxxxx,负责交通等后勤工作,综合协调各种事务。

4、角色扮演组:xxxx模拟学校负责人,xxxxxxx模拟卫生院医生,林淳模拟疾控中心工作人员。

(二)、演练观摩人员: 市卫生局…

(三)、时间安排: 1、11月25日至12月5日,制定演练方案。2、12月17日上午9:30时,正式演练开始。3、12月17日进行演练总结。

(四)、经费预算:约1000元,主要用于标识牌制作,车辆的油费。注:

1、总指挥演讲词:

2、xxxxx长洲中心卫生院向xxxxx卫生监督所报告疫情词:

我是xxxxx市长洲中心卫生院,我们这里有30多名某学校学生因为发热、畏寒、腹痛前来就诊,怀疑为伤寒、副伤寒的病人,请你们尽快组织人员来我们这里调查处理。

3、xxxxxx卫生监督所向市卫生局报告词:

卫生局领导,我市卫生监督所于9时24分,接到xxxxx长洲中心卫生院疫情报告,该卫生院发现30多例疑似伤寒、副伤寒病例,现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请指示。

某某局领导答词:请你们迅速集合机动队,立即赶赴现场,进行疫情的现场调查和控制工作。

附件:突发公共事件演练主要技术评价指标。

二00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附件1:事件原因:

某初中学校位于长洲郊区,有300多名寄宿学生。学校所使用的饮用水为自备地下水源,在取水口附近为菜地。在2009年12月1日,该学校1名学生出现发热、腹痛,随后三天每天都有2-3个学生出现发热、腹痛、腹泻症状,到附近的长洲卫生院就医。12月5日有已有30多个学生出现上述症状。

附件2:突发公共事件演练主要技术评价指标

一、疫情报告评价指标:

1、基本情况:接到报告时间、报告的单位名称、报告人的姓名、联系电话;

2、报告内容: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地详细地址、涉及的人数、主要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结果;

3、接到疫情后按有关规定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报告情况(接报后2小时内,报告的内容要完整)。

4、有关科室及办公室的指挥调度情况。

二、物质准备评价指标:

(一)物质准备:

1、卫生行政执法文书:现场检查笔录、询问笔录、卫生监督意见书、职业禁忌人员调离通知书、证据先行保存决定书、卫生行政控制决定书、封条、调查记录等。

2、调查取证器材: 照相(摄像)机、录音机等。

3、交通、通讯工具。

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接报者记录内容、接报后处理包括:

1、发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时间、单位名称及地址;

2、发生人数、死亡人数;

3、可疑原因及时间、人数或范围;

4、病人的表现、就诊医院或所处地点、救治措施及效果等。

5、接报后初步核实后立即报告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将情况报告市卫生局,听取指示。

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处理总结报告:书写一份初步调查报告: 基本格式要求:

1、题目:指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主要内容,有时为了简练、准确时间地点可省略。

2、前言:简要说明事件的发生、发展及采取的控制措施。

3、正文:详细介绍事件发生的情况、背景、地域和环境情况、主要的临床特征、流行情况、采样情况、处理过程,未来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可能的病因和针对此病因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

4、结尾:调查报告的结束语,主要是对资料细致分析的的基础上根据正文形成结论,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索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评估报告 篇5

一、基本情况

(一)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况。全镇目前已形成了设施和功能相对齐全的镇、村两级公共卫生工作网络和服务体系,有一支人员充备的卫生专业技术队伍。现有卫生技术培训中心、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门诊各1个、预防保健站1个。全镇有村医疗站16家,个体及社会办医疗机构7家。全镇医疗卫生机构有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专业人员30名。镇卫生院担负着全镇26个村(社区),近5.5万人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执法监督、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工作任务。一年来,基本能满足全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各项工作。

(二)实施《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况。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特在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紧急救助能力,及时、高效、有序地开展重特大自然灾害抗灾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依据国家、省、市、县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救灾工作方针、政策和原则,结合救灾工作实际,制定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使发生在辖区范围内的洪涝、冰雹、大风、雪灾、雷击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得到及时处理,把群众损失降到最底限度。

(三)实施《社会治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基本概况。今年全镇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无,大岩征地拆迁堵工堵路事件5起,西坪村堵路事件1起,高坡村堵路堵工事件一起,高坡村新云组堵工事件2起。为及时抓好社会治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结合实际,加强领导,多措并举,全力攻坚,积极投入到应急各项工作中。全镇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1件,调解成功34件,未发一起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全镇一年来没有发生因应急工作不力导致人员伤亡事故。

二、应急工作情况

2011年,镇党委政府把应急工作列为首要工作来落实,年初,认真拟订工作预案,明确应急工作思路、措施、办法、职责范围,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使组织领导工作到位、预案编制演练科学合理、应急队伍得到加强、物资资金到位、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防范处置及时、恢复重建和调查处理措施有力、科普宣传到位。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和群众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我们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宣传标语、设立咨询点等多种形式,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及相关法规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使《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防讯预案》和《社会治安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深入民心。据统计,一年多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890份,刷写宣传标语300多条,接受咨询4300人。通过宣传培训,增强了社会各界人士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了解和支持,进一步加强了我镇公共卫生工作,为顺利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我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面对突袭而来的公共自然灾害事件,镇党委、政府成立了关索镇自然灾害工作指挥部,镇党委书记亲任指挥长。制订了《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处理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确保了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并把贯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工作纳入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各相关单位和村(社区)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并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考核,年终兑现奖惩。

(三)强化措施,组织各单位认真开展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认真落实应急监测与报告制度,建立了以政府为龙头,镇和单位为枢纽,村(社区)委会为依托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监测报告网络,实行24小时值班,实行一日一报制度。对发现影响社会治安工作的事件及时处理,确保矛盾不升级、不激化,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加大投入,完善公共应急工作的配套建设。镇人民政府克服财政困难的实际,在确保应急车辆的基础上,不断加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经费投入,一年来,共投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各项工作的资金达10万余元,保证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问题的预防、预警、应急控制处理缺乏统一、科学的运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尚不完善。

(二)公共应急工作的相关的基础设施、设备配套严重滞后,如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缓慢,卫生技术水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低。

(三)经费紧缺,限制了公共应急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及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指挥和组织系统。成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重大突发事件的统一领导,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形成突发公共事件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联动机制,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建立统一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监测和报告制度。建成以镇政府为中枢,相关站所为依托,以村(社区)委会为延伸的突发公共事件监测报告和预警网络,进一步规范监测、报告和分工协作制度。三是加强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机制。进一步整合食品卫生安全、社会治安、重大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按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修改完善各类应急预防控制措施,科学分工,严格责任,使应急工作覆盖全镇。

(二)加强公共应急工作的基础建设,切实改善公共应急工作条件。一是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加大公共基础建设投入,改善镇、村二级应急工作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配置,同时确保政府对公共应急工作相关经费的必要投入。二是以农村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预防保健、社会治安和自然灾害工作的基本建设。三是建立突发事件的预警报告信息网络,为公共事件预警、指挥处理提供先进快捷的信息网络平台。

关索镇人民政府

【望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情况报告】推荐阅读:

望都辣椒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05-23

重庆市丰都县三元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7斑羚飞渡同步练习题(无答案)新人教版05-12

上一篇:三借钢笔的作文400字下一篇:报检员试题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