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继新先生读书报告会主持词

2024-10-16

陶继新先生读书报告会主持词(共3篇)

陶继新先生读书报告会主持词 篇1

陶继新先生读书报告会

主 持 词

尊敬的陶继新先生,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的作者——全国著名教育专家陶继新先生为我们作报告。首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陶老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陶老师是山东教育社总编辑、编审,《创新教育》执行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孔子基金会传统文化分会副会长。《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十大推动读书人物。陶老师还是网络名人,被网友认定为“网上最引人注目的‘新闻专家型’人物”。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上发表具有很强影响力的长篇通讯、教育教学论文、评论、散文500余篇。近年来,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开放讲座上千场。

以读书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高境界成就教育卓越品牌,始终是我们昌乐外国语学校努力和追求的方向。开学第一天学校送给老师们的第一份礼物是《学生第一》这本书,一进11月份送给老师们的第二份礼物还是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完这本书,老师们交流了心得,谈了体会,收获很多,触动很大。

今天,我们能够当面聆听陶老师的教诲,感受大师的风采,吸取名家的精华,这是我们全校教师的一大幸事!让我们把更多的时间交给陶老师,有请陶老师为我们作报告。

结束语:

让我们再一次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陶老师,感谢陶老师给我们作的精彩报告!刚才,我们零距离地感受到了陶老儒雅的风度和渊博的学识,大家无不沉醉在报告的博大和深邃之中。此时此刻,大家都会感受到陶老人格的魅力——他丰富的思想内涵、高品位的文化修养,他的博学、谦和、乐观、真诚。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是一种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

正如陶老师在他的书中多次写到,在他的报告中多次提到的,读书不单单是为了教学,而是要为自己的终生幸福奠基。不读书,工作就没有思路,精神就没有寄托,灵魂就没有定位。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不读书不行;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不读书不行;要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不读书更不行。读书,引领我们成长;读书,引领我们提升生命质量。所以我们讲,要始终把读书放在第一位,要始终如一地推动教师读书,要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让读书声、歌声、笑声荡漾在我们的校园。借用陶老的一句话:经典为伴,幸

福一生。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者对话,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最好的精神愉悦,在读书中成长自我,在读书中提升生命质量,在读书中寻找快乐,远离浮躁,激情工作,幸福生活。让我们用毕生的精力,遨游在书籍的海洋;用智慧的头脑,汲取经典的精华;用一生的储备,激活我们的每一节课堂。

最后,再次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陶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报告!

祝愿陶老师青春永驻!幸福永驻!

祝愿老师们舒心工作,经典为伴,幸福一生!

谢谢大家!

2011年12月14日

聆听陶继新老师的报告有感 篇2

聆听陶继新老师的报告是8月25日的上午,由于最近一直在听报告,所以有了拖延的借口。陶老师本来准备讲的是《与经典同行》,《高校教学方略与品质》是他自己临时做的调整。其实,陶老师的调整对我更有利,因为我在去年听过陶老师关于读《论语》的报告。

陶继新,山东教育报刊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曾荣获《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05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和人民教育等几十家报刊和数十本图书上,发表万字左右的长篇通讯近百篇,教育教学论文、编辑业务论文百余篇,访谈、评论百余篇,撰写散文二百多篇。个人专著有《人生的亮点》(知识出版社)、《洒落教苑的思索》(华文出版社)、《面向未来的事业》(新华出版社)、《教育先锋者档案》(教育科学出版社)、《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非常父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做一个幸福的老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等。听专家报告,我都是无比虔诚和专心的,因而首先还是把自己的记录奉献给博友们!希望您也能从中得到一份收获。

一.师生回归本位

陶老师首先给我们展示了三组词语:教记----学记;教室----学堂;学生----主人。呵呵!您看出三组名词的不同了吗?

陶老师认为今天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教育人或学校(如:魏书生、钱梦龙、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东路中学等)都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学大于教!陶老师的三组名词其实是告诉我们:在古代,我们的先人一直就是强调学生的学。由此陶老师提出了六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学生是否具备学习能力?

2.美国小学生为什么可以写出长篇论文?

3.是谁泯灭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4.是谁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的主体与对象是单一的还是多维的?

6.学生能否与教师一争高下?(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教材不等于教科书

关于这一点,陶老师主要是举例说明的。如:李升勇的课程文化、锐意课改的韩兴娥、李先启的八岁能读会写等。

三.启动师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这一点,同样是举例说明,如:魏书生、打造教师幸福人生的周奎齐(为教师设计人生发展目标)、播种积极文化的夏青峰、河北衡水中学的张文茂、李志猛的考试改革(取消教师监考,学生资助命题,学生自己阅卷,尝试取消考试,自我检测评价)

四.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五.高尚人格的诗外功夫

陶老师首先展示的是一组词语:担当与良知,做人与学文,坚持与成功,道德与高效,接下来依然是举例:朱闩根的师德十条、异军突起的王品木、赵勇的建立信任型人际关系。

六.合作才能共赢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陶老师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两大优点:一是:使学习充满生趣:人人都要话语权,人人都要展示机会,人人都要探索的欲望,拓展视野和胸襟。二是:让学生富有责任:一荣俱荣,一耻俱耻,为组争光。

七.以制度促高效

以法治校(陶老师用的是“制”),心里认同,高度自觉,无为而治。陶老师在这里强调“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强调“制度五步曲”:制定、推行、提醒、跟进、评价。举例:刘隆华的41条军规。

八.健康与内力

锻炼与学习,休息与工作,健康与疲劳,状态与效率

九.启示与思考

目标与预设,模式与超越,课程与文化,情感与高效,失败与成功,速成与躁动。天道与人道,学技与近道,过程与结果,无敌于不争,上天与入地,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陶老师在这里主要是强调读书,修身,做人,推荐阅读《经典教育让生命有根》。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 篇3

对正在从事教育工作的绝大多数教师来说,“教师”将是与他们一生相伴的一个称呼。如何从“教育”这一职业中寻找到“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应该是所有教师都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作者是一位优秀的青年教师,他的这番披肝沥胆的陈诉,相信会对许多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前听到的,多的是教师春蚕蜡烛式的奉献,多的是教师获得了某某奖励或荣誉;而对教师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状态很少关注。印象里,教师好像不食人间烟火很少有媒体或者个人去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幸福感觉,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感受。

在人类滚滚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教育是谱写不完的诗篇。教育促进个体更好地发展,教育赋予人类以智慧和美德,教育赋予社会以进步的力量,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乐章。教育应该属于幸福。因此,教师要甘于做绿叶,也要敢于争红花;教师要以培育人才为荣,也要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精彩起来!

在我看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最适合它,这就够了。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抑或多么无奈。我只要这个,这个最适合我,我想你就可能获得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是从教师这一专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在的欢乐。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这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一、给自己一个梦想

1.人生应有梦

不能不说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三位工人正在工地上砌转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一个说“砌砖”,一个说“赚钱”,而第三个则自豪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后来,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那两位工人一生默默无闻(并不因此否定他们的人生)。每每读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太像故事了,但也不得不承认,其间蕴含的,正是世间最简单的、也是最深刻的道理。用米卢先生的话就是:态度决定一切;用心理学家的话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用文学家的话是: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托尔斯泰语)。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境界中去,寻求一种生命的意义、追求的乐趣呢?

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我甚至认为,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惊天动地”真的就与“平凡普通”距离遥远吗?

对一位教师来说,有没有梦想,为自己设置一个长期乃至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尽可能地锁定在这个梦想上,这往往成为优秀和一般之间的最大区别。换句话说,一位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2.关于教育梦想的建议

一是坚持的梦想。梦想其实很脆弱,如果有100个梦想,很可能99个都不能实现。很多人会在99个梦想实现不了的情况下,开始天天打麻将。这时如果谁不打麻将,谁不得过且过,谁不满足于因循守旧,谁就可能得到幸福,就会圆梦!

二是持续改进。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持续改进:梦想应当设置多个分阶段目标。一个阶段后,对自己的所做所得进行反思,明确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下阶段的目标是什么?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本田一,曾多次获得国际马拉松比赛冠军。对于自己的成功,他三缄其口。直到退役,他才道出其中的秘密。原来,每次比赛前,他都要沿比赛线路走一遍,记下每一个有明显特征的地方,比如,这儿有一座桥,前面是一个学校,再前面是一家商场,后面不远又是一家医院„„这样,在比赛途中,他就想着,经过这座桥,下面就是学校,过了学校,就是商场,然后是医院„„直到终点。山本田一巧妙地把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使自己不觉得梦想与终点的遥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梦想的“苹果”放在自己努力一下就够得着的地方,以此不断推动、改进工作。

三是全身心投入。我们都有一种体验,当看部精彩的小说,听一曲喜欢的音乐,玩电脑游戏,从事体育运动等时,你沉醉其中,而其他的一切似乎都无关紧要。《管人的真理》作者斯蒂芬博士把这种完全投入的状态称为流畅。据研究,流畅最有可能在工作中体验,而不是在家中与休闲时。当我们投入工作时,比如组织孩子参加夏令营,上一堂教研课,并不一定愉快,这时候需要聚精会神;但是,当这个阶段结束以后,回首这个阶段,我们就会从这种状态中获得满足感,使我们更快乐。

四是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领导的关心。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必然会受到影响。

五是交一批朋友。朋友的好处,当然不仅仅在增见闻,长见识。坚持梦想,往往孤独与寂寞;真正的朋友,因有着相同的志向,而更能理解你;真正的朋友,因有着同样的操守,而更能支持你。朋友,不但活跃你思想,激化你思维,还能给予亲人、长者、领导与同事不能给予的东西。朋友不要局限在身边,可以从教育在线寻找,可以通过培训活动、会议寻找。我感觉,哪个地方教育改革很活跃,那里就一定活跃着一群人。

六是找几位导师。导师一般在教学经验上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长于自己。所以更多的是道路的指引和为人的影响。去年8月,我在上海听于漪先生报告,她说:选择了教师,就选择了高尚。教育生活的源泉,就是教师的人格。边上正好坐着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贾志敏老师。我觉得这两个人很相似,他们都把教育当作生命,把梦想寄寓在自己的工作中。跟贾老师共事时,常有一些小事使我深受教育。印象很深的是开学初要抓教学常规,贾老师从他的包里拿出了好几个作业本和日记本,这是1978年时他教的学生的作业,本子虽有些破烂了,但翻开本子,整洁的卷面,漂亮的字迹,流畅的行文,就是今天年轻的老师们

都有不少差距啊!巧的是,这一批学生中有5人考了师范,现在又都在浦东做校长。贾老师藏着很多这样的宝贝。从这份收藏,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名师,什么叫“教5年,想50年”!

二、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

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的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只有停下来,慢慢地品味,细细地欣赏,才能让你内心的那双眼睛看见风景。

最重要的,我以为是每天要有阅读的时间,要有思考的时间。阅读,让我们归于平静,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锤炼教育的智慧。

读书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觉得过。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关于读书,我的建议是:

1.建立自己的书房

台湾作家痖弦认为:书房在人生命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个坐拥书城的人是最坚强的人;书房的生活就是知识、文化的生活,是最后的阵地,也是供自己调养生息的最好所在;因此在书房中工作的人,其人生最丰富。我在上海认识了一位朋友,叫朱煜。朱煜家里有两间房间,一间当卧室,另一间做书房,他的书真是够奢侈。我在吴江也有一间书房,稍小一些,现在在外工作,每次看到自己的书房,才感到是真正的回家。

2.读一些儿童读物

我曾在《小学语文教师》撰文发表过这样的想法,要让学生爱书,教师就要亲近学生,与学生同读,最好“走”在孩子前面。这几年因为自己的孩子从小班到大班,现在开始读小学,所以也买了不少儿童书,给孩子读,也给自己看,无形中对语文教学很有帮助。去年组织“我爱语文”读写活动,其中一项是给二年级小学生推荐必读书目,我罗列的都是自己读过的,《木偶奇遇记》《365夜故事》《柳林风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等等。我的想法是,老师带着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走了一个来回,你就应该有一套自己的书目,这份书目就是你的特色。我希望老师们通力合作,通过几年努力,完成一份自己学校的书目,这是给孩子的精神财富。这样的学校,永远不怕没有特色,学生就是你的品牌。

3.经常浏览书报杂志

这样做,可以了解信息,捕捉有价值的知识;可以获得灵感,促进自己的教学;可以得到教益,给人生充电加油。无论读什么,只要有心,都会有所发现。图片也好,文字也好,觉得有意义,今后可能有用,你就留下来。

4.多读教育经典

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这时我们就需要阅读经典,那些经过了岁月

冲刷和历史考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以下是改变了我的思想和行动的教育书籍要目:(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本百读不厌的、把教育当作生命的智慧之书;(2)《学会生存》,让你跳出教育看教育的思想之作;(3)《学记》,让我们清醒、猛醒并自豪的中国经典;(4)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一个用西方教育思想改造中国教育的大师;(5)燕国材《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第一个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教授的心血之作;(6)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肖川是少有的以“我”出现的充满激情和思想的当代教育学者;(7)袁振国《教育新理念》,学者型教育部官员著作;(8)于永正《教海漫记》,让高深的理论变得亲切的文字;(9)《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义教育论文选》,三位语文教育界前辈的思想精华;(10)朱作仁《小学浯文教学法原理》,一位元老级教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奠基之作;(11)《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语文卷)》,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实践的指南;(12)《阅读学新论》,一本关于阅读、关于汉语文阅读教学的集体智慧之作。读这些经典,让我在糊涂的时候,在浮躁的时候,能分清是非、看清方向;读这些经典,更使我觉得自己的浅薄,看到自己的空虚,也让我发现某些争论或者争吵的盲目自信与可笑。肖川先生在《与经典为友》一文中说:“教育的道理,其实都是些大道理、朴素的道理,都是些家常话。教育的智慧,大多是一些古老的智慧。这些年,泡沫学术、短命学科、虚假的理论、换汤不换药的改革见得多了,还是觉得‘老’的厚实、可靠。”这是说教育经典的价值。

5.找到百读不厌的一本书

我推荐《给教师的建议》。前几年,刚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很激动,我从来不知道教育可以这样做,还可以这样写。它激活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唤醒了我对教育的激情。古人说三十而立,我是三十读苏氏。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觉得找到了一些认识的源头。比如于永正老师认为“差生要靠读”,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又如“情境教育法”,也汲取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智慧,你看,“我带领他们到果园、树林、河岸边和田野里去。我们的‘课本’就是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太阳、树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种颜色和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复杂的音乐。我们每出去参观一次,就把大自然的书读上一页”当你领悟到这可以与情境教育联系起来时,你内心的激动就可想而知了。

6.四个“永远不要”

永远不要等有时间才阅读,见缝插针,想读就读;永远不要坐进书房才阅读,任何地方都可以阅读;永远不要有用才阅读,急功近利、立竿见影是妄想;永远不要嫌自己读得太晚,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对女教师来说,书籍足最好的美容品;对男教师来说,书籍是自己的一张挺刮的名片。所以热爱金庸先生的一句话:“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把它写得大大的,挂得高高的,当一面镜子,每天照着自己在语文之路上前行,照着自己的灵魂不要迷路。

上一篇: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下一篇:感恩母亲的小学四年级400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