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2024-07-13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共7篇)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神奇的自然奇观的好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组词,会运用,并流利的在课文中朗读。

2、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规范的书写课文中的10个生字,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了解陨石的有关知识,体会“我们”探索宇宙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3分钟)

1、师板书 “天外来客”:同学们,说起天外来客,你们想到的是什么?

2、师小结:在整个宇宙中,除了我们生存的地球,还有许许多多的星球,人类在不断的探索着宇宙的奥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名天外来客——陨石。

3、出示教学目标

二、引导自学: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桌互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交流释疑

1、自读课文,出示讨论内容: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天外来客”?分小组交流学习,质疑问难。

2、你从哪一句话中读懂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4、指导朗读,你发现这首诗是怎样押韵的吗?介绍有关诗歌押韵的知识。

5、学生质疑。

6、同学们展示收集到的有关陨石的知识。

四、延伸拓展: 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秘密。宇宙太大了,还有许多奥秘等着你们去探索。希望你们好好学习,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将来为人类探索出一个又一个关于宇宙、关于另一个星球的秘密。

六、课堂检测:

1、照样子,加一加,再组词。

由 宙(宇宙) 油(加油) 宗 — ( ) —( )

垂 — ( ) —( ) 黑 — ( ) —( )

2、把自己编的故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外来客———陨石

航行在宇宙

星星 穿过大气层会发光

含铁和镍

落到地上变石头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篇2

如今的教室里,黑板变成了一个大大的“i Pad”,这正是激励我们老师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实践研究的最好时机。推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更新,构筑新型的教学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探索一条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新路子,这将是我们未来不懈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选自苏州市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老师的文章

以上文字虽然只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但实际上语文课文涉及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只与信息技术联姻是远远不够的。看,这是我们在上学期测验中的一道题。

读学过的课文《装满昆虫的口袋》后填空:

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农活正要回家,却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 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妈妈,我在这儿呢!瞧, 我抓到了那只会唱歌的虫子!”妈妈一看,儿子的手里拿着一只全身翠绿、触角细长的纺织娘。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她,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到了这位“歌唱家”。

这位歌唱家指的是( )。

这道题是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答案很简单, 是会唱歌的虫子。但没想到的是,在学生的答案中出现了蟋蟀、蝗虫,甚至是蟑螂。如果这是一篇我们没有阅读过的短文,我们真是无话可说。而这是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书上的图片也至少是一个黑乎乎的小虫子,怎么可能是蝗虫或蟑螂呢?可见学生对于虫子有多“陌生”,他们是多么需要补上这一课啊!虽然法布尔的《昆虫记》没有记载它的“歌唱家”具体是哪种昆虫,但我们有过生活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蝗虫、蟑螂哪会唱歌哦!学生分不清虫子,更分不清是哪个学科的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样啼笑皆非的答案。

语文试卷上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在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这难道是语文课出现问题了吗?不,这需要我们扩充课堂,将课文中出现的昆虫知识进行普及,将 《昆虫记》中与文字相关的内容进行融合。这样的课堂是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为一体的,是一堂真真正正的大语文课了。仅仅在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12单元27篇精读课文中就能涉及历史、自然、生物、 绘画等不同学科的课文。如果我们将各学科的知识进行一些涉猎,每节语文课不仅在文学性方面变得厚重起来,在知识性上也不会只有白纸一张了。下面就是我们融合信息技术与科学设计的一堂语文课。

教材分析

语文姓“语”,小学语文课堂的根本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千万不能将这样一堂科学味儿较浓的课上成科普课。《天外来客——陨石》是北师版三年级下册奇妙的石头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全文以现代诗的形式,用流畅、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一些知识,并于结尾表述了作者的愿望——想知道它的过去。 以此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好奇之情,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但是作为本节课需掌握的重点,陨石的知识又不可能泛泛而谈。因此,如何将知识的严谨、情感的触发与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妙结合, 上出一堂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语文融合课,便成了此课的落脚点。

以前一、二年级学习的诗歌多是琅琅上口的儿歌或是故事性强、形象鲜明的叙事诗,而《天外来客——陨石》是一篇类似于科普文学的小诗。作者向学生们讲述了许多关于陨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并不是直接告诉读者的,它通过儿童化的语言和文学表现手法将知识融入文学之中。因此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这些知识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学情分析

(1)我校在三年级开设了i Pad课,因此在技术上学生的操作有一定的基础。

(2)在上学期的家长大课堂活动中,我们特意邀请了北京市天文馆馆长朱博士为我们上了一节关于陨石的拓展课,孩子们兴趣盎然。

(3)本班学生男生多,非常活跃。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知识类、竞技类的活动。

(4)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初具规模。小组的分工明确、在不同的学科都较为出色。

我们的思考:

(1)在设计时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开放的学习观,注重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基本技能,特别是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2)答疑解惑是本课想凸显的主要环节,本着问题从学生中来,再通过引进资料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来解决问题,以此来体会陨石的神奇。为了加深学生对石头的认识,不论从科学角度,还是语文的角度,能够打开孩子的思路,打破年段的局限,延展到课外。

(3)在形式上希望能通过过关的游戏形式,展示课堂的不同板块,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新媒体技术,老师要不断地摸索,而一拨又一拨的学生是需要训练的,尤其对于不受控制的学生,需要关注。因此我认为不能一股脑儿都给他们,需要在适时适度的基础上再加载。所以引进了加锁的设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理解诗歌内容,结合陨石的特点理解“旅程、 行踪、轨道”等词语的意思,感受陨石的神奇。

(3)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培养同学们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媒体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打开链接网页利用i Pad或家中电脑,预习《陨石》相关的课内外内容。在这个平台上既有适合中年级学生欣赏的陨石图片、视频以及相关的文字介绍,也有课文的朗读、生字笔顺笔画的指导,还有一些延展到课外的小文等,在这个平台上最有效的互动是老师可以在第一时间看到学生质疑的问题,这样在上课时就可以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教学过程

(一)检验预习成果

1.在家或在校通过课前预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开始汇报针对第一关的内容。预设汇报:

(1)曾、沿、默、派这四个字的部首、笔顺、易错笔画。

(2)谈自己的对陨石的了解。

(3)有的学生介绍韵脚。

(4)对平台上的几道检测预习题的反馈。

……

2.这位天外来客什么样?让我们走进小诗。

指名读一读这首小诗,学生边在纸上听边记录一到两个描写陨石的词语。

设计意图:检查读书预习情况、用倾听的方式反馈掌握课文内容,随后贴在黑板上。

通过这些关键词语,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客人吗?(神奇、奇怪、奇特、不可思议……)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

(1)进行统计后发现集中在……(老师展示同学们预习时提出的疑惑)

(2)这个问题谁能帮他来解决……(简单的问题学生互相解答)

(3)这个科学性问题由科学老师为我们解答……(科学性强的问题由专业人士通过视频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让梳理问题的同学来区分科学与语文的问题。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 不易混淆。

(二)解决学生疑惑

利用平台第二关的资料(教师要解锁),使学生明白“旅程”“航行”“坚硬” “熄灭的灯”“信使”在诗句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小组喜爱的方式(朗诵、示意图、表演等)进行展示。对汇报的小组给予奖励。

设计意图:第二关平台上标题性的问题其实就是学生的提出问题,根据问题引导学生走进相应的链接查找资料,再运用自己的语言或其他方式进行输出。

总结:随着同学们进一步地了解陨石,我们又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位天外来客,你是不是对这位客人有了更新的认识?(奇妙、不同反响、充满神奇色彩等)。

(三)平台课外延伸

1.同学们利用资料完成的任务非常出色,为了奖励大家,更多地了解石头,我在平台上还带来了一些关于奇妙石头的小文章和视频。请你们走进第三关(解锁)。

设计意图:在小学阶段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有石头这个主题,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对石头的思考,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在三关最后,学生都读完后点击打开,里面是一道探究题:石头的种类有哪些?我最想给大家介绍一种。

设计意图:课外延伸至下节课,为开展石头的研究和比较做准备。

教学思考

教育需要高效,简便的课堂,原来我们总觉得不可能实现,离我们的工作太远,但短短的一两年里,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充斥着我们的头脑。 在多次的电教培训中,我们发现他们的技术可以跨越不同的系统,他们的理念越来越接地气,在电教的研究团团队中也不乏教育教学的专家和高手。

话说“天外来客”——吉林陨石 篇3

关键词:吉林陨石;形成;结构;科学价值

中圖分类号:P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044-02

著称“世界之最”的吉林陨石,于1976年3月8日15 时,带着她的神奇来到了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这是一场世界罕见的陨石雨,在我们所收集到的共138块标本陨石中,最小的完整陨石仅重17 g,吉林一号陨石重达1 770 kg,成为世界石陨石之最,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

1吉林陨石的形成及陨落

1.1陨石的形成

早在47亿年前,我们的太阳系还是一个很大的尘埃云,随着星云旋转,引力收缩,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中间形成了光芒四射的太阳。太阳以巨大的能量影响着周围的星云内部的物质运动,经过了1亿年漫长的演化过程,终于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各个星球。在太阳系除了九大行星和卫星,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有许多小行星,组成了一个星带叫小行星带。由于这些小行星的大小和运行速度不同,经常发生碰撞,致使一些小行星脱离了小行星带,便有可能成为陨石。

陨石是从宇宙空间穿过地球大气层落到地面上的天然固态物体,亦即流星体,又称陨星。通常以降落处或发现处命名。陨石在大气层中高速下降时,受高温高压气流的冲击,有的陨石会发生爆裂,陨石碎块散落地面,这种现象称之为陨石雨。

1.2吉林陨石的由来

吉林陨石原是一颗有近47亿年年龄、直径约有440 km的小行星的一部分。大约800万年前,在一次剧烈的天体撞击事件中,吉林陨星从距母体表面约20 km深处被撞出来,改变了运行轨道,形成了一个新的椭圆形运行轨道,近日点1.4亿 km,远日点4.1亿 km,同地球轨道有了交叉。使其与地球相撞成为必然。由于这场陨石雨降落地处吉林省吉林地区,故称之为“吉林陨石雨”。

1.3吉林陨石的陨落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时刻。1976年3月8日15时2分36秒,一颗重约4 t的陨星从地球公转轨道的后方以每秒15 km~18 km的相对速度追上地球,在高速穿过大气层时与空气摩擦燃烧,形成了一个耀眼的大火球,强烈的冲击波传到地面,产生了巨大的轰鸣声,受到高温高压气流的冲击,吉林陨星不断地发生破裂,当它飞临吉林省吉林市北郊19 km高空时发生了一次猛烈的主爆裂,万千陨石纷纷而落,形成了一场蔚为壮观的陨石雨。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吉林陨石雨”。这场陨石雨数量之多,共收集到138块标本;重量之大,总重量超过2 700 kg;分布之广,陨落在东西长72 km,南北宽8 km,分布面积达500 km2之多,世之罕见。其中最大的“吉林一号”陨石重达1 770 kg,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单块石陨石。

随着“吉林一号”陨石的落地,轰天巨响,落点附近翻滚着升起一股黄色的蘑茹状烟云,高约50 m。浓烟散尽,地面出现一个直径2 m、深6.5 m(穿透1.7 m的冻土层,又砸入地下4.8 m深,共计6.5 m深)的陨石坑。陨石撞击地面,溅起的碎土块最远达150 m,造成的震动相当于1.7级地震,这个震波被吉林市和市丰满区的地震台记录下来,使得吉林陨石雨的陨落有了准确的时间记录:1976年3月8日15时2分36秒。

神奇的是,陨石雨降落时,有络绎不绝的行人,有来往奔跑的各种车辆,有倘佯大街小巷的家畜家禽,而且在陨石陨落的范围内居住着25个村屯,几十万人口,但雨点般的纷多的陨石在其降落之时却没有伤及一人一畜一物,令人震撼。

2吉林陨石的内部结构及科学价值

2.1吉林陨石的内部结构

目前,全世界共收集到4万多块陨石标本,依据这些标本所含化学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石陨石、石铁陨石、铁陨石。

吉林陨石属石陨石,学名橄榄石——古铜辉石球粒陨石或高平衡铁(H群)球粒陨石。石陨石的主要成份是硅酸盐,含铁量一般是17 %~27 %。在高倍的显微镜下,我们看到,吉林陨石的内部是呈球粒状结构的,包括炉条状球粒、撞击球粒、错动球粒、重叠球粒、粒状球粒等。

中科院的科学家组织了30多家科研单位,对吉林陨石进行了综合的化验分析,在陨石内部找到了42种矿物质和38种化学元素。其中,主要有二氧化硅、氧化镁、金属铁等。更为惊喜的是,在陨石内部结构中发现了16种氨基酸和有机化合物,说明这里有生命的痕迹。

2.2吉林陨石的科学价值

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表明,吉林陨石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有关太阳系起源,太阳星云的分馏与凝聚、行星的形成过程、小行星的演化、行星际空间的辐照历史和陨石降落过程的物理化学环境等科学信息,是研究天体演化、生命起源、元素起源、空间技术以及其他多种学科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是极为珍贵的宇宙考古标本。

通过对吉林陨石的研究,使我国在这一领域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吉林陨石的研究成果已被公认为地外物质研究的范例。

3吉林陨石的鉴别及珍藏

3.1吉林陨石的鉴别

鉴别吉林陨石,即石陨石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外表熔壳:在陨石的表面上有一层深褐色的壳,厚度为0.1 mm~0.3 mm,是由于陨石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和地球大气的剧烈磨擦形成的,我们称之为熔壳。

(2)表面气印:在熔壳上有许多像手指印一样的小坑,称之为气印,是由于陨石与大气流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

(3)内部金属:陨石内部有金属铁的含量为17 %~27 %,在断面上可以看到金属颗粒。

(4)内部结构:陨石内部呈球粒状结构(占陨石总数的90 %),在断面上可以看到毫米大小的圆形硅酸盐球粒。

(5)内部磁性:吉林陨石内部有金属铁的含量,所以大多数的陨石都能被磁铁吸住。

(6)比重:吉林陨石的比重为3.54 g/cm,远远大于地球上一般岩石的比重。

具备以上几大要素可基本鉴定为吉林陨石,亦即石陨石。

3.2吉林陨石的珍藏

吉林陨石刚一降落,就受到省、市领导及中科院组织的高度重视,立刻组织了联合调查组,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陨石降落现场,进行挖掘、调查、收集和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草拟了《吉林陨石雨展览方案》,吉林市文化局立即组织吉林市博物馆针对陨石雨展览进行形式设计和制作。1976年5月23日,吉林陨石雨终于同广大观众见面了。展出内容除突出实物标本外,还有许多照片、图表、绘画。此后,为了丰富展览内容,提高展览质量,先后于1978年、1980年、1985年3次进行修改陨石雨展览形式及内容。

为了让“天外来客”——吉林陨石在吉林这块风水宝地安家落户,1990年,政府投资专门成立了中国唯一的陨石博物馆——吉林市陨石博物馆。1995年吉林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陨石雨博物馆,组织专业人员编写新的《吉林陨石雨陈列大纲》。经过两年的努力,一部反映九十年代最先进的陨石学、天文学成果的新大纲问世,并且得到了国内相关专家的肯定。1998年6月,在吉林省、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该馆业务人员的努力,随着吉林市博物馆的重建,一个体现当今最先进展示技术的陨石雨展览正式与广大观众见面。而今年,在举国庆祝祖国六十华诞之际,吉林市政府为适应本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高层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拉动吉林陨石旅游业的发展,投资巨额扩建该馆面积达15 800 m2,使吉林市博物馆总面积达25 000 m2,其中,陨石博物馆面积达2 000 m2。

在吉林市博物馆恢宏建筑及其他综合展览的衬托下,吉林市陨石博物馆以其凝重、深沉、磅礴及强烈的时代气势,令“天外来客”——吉林陨石在这里彰显着瑰异的风采。

《吉林陨石雨展览》以吉林陨石雨这一宇宙奇观为主体,采用集声、光、电为一体的多媒体3D现代动感演示技术,突出展示吉林陨石的瑰奇与魅力。特别是“吉林一号”穹幕演示大厅气势宏大,全视场超大画面展示,倾斜式银幕演示吉林陨石雨形成的神奇过程及其降落的壮观景象,令观众仿佛置身于宇宙之中,遨游太空。

“吉林陨石”以其特有的神秘和珍奇,吸引着大量的海内外宾客,接受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观赏。1991年1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看完吉林陨石雨展览后说:“吉林陨石不仅是中国之宝,也是世界之宝”。

The Words Said “The Day Foreign Visitor”——Jilin Meteorite

Jin Taish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said narrated was famous “the world” the Jilin meteorite formation and falls from the sky,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he scientific value, as well as Jilin meteorite distinction and collection.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篇4

是的,它就是来自太空的陨石!

在今年的10月4日,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正值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在彩南之南的香格里拉,本来那一夜的主角——月亮,是应该按时到场的,可这里这天晚上却是乌云密布,空中一片漆黑,看不见一星半点儿月亮的影子。

正当人们看着天空,遗憾地想要离去之时,空中突然闪过一道亮光,并伴随着一声巨响,随后在空中出现了一个宛如足球大小的不明物体。这个物体在空中时隐时现地飞了大约5秒后就不见了——竟然又不见了!

人们个个都瞪大了眼睛,再揉揉后又都发出一声声惊叹!后来,他们一致认为刚才空中的不明物体肯定是陨石!

这事情很快就传开了。当地居民,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和陨石猎人们都千里迢迢赶来寻找散落在香格里拉的陨石残骸。

这大概都是冲着钱来的吧?要知道1克陨石就可以炒价将至20万元人民币。20万元人民币!那得多少叠红色毛爷爷呀!

可是,真正能够在香格里拉找到陨石的人又有多少呢?我们在那呆了大概有两个多月,发现去寻找陨石的人们都一无所获,个个都空手而回。

但是,还是有些人按捺不住贪财的欲望,便在网络上标明广告:“货真价实的香格里拉陨石!赶快前来订购吧,联系电话:192××××……”!

有个业内专家知道这些情况后,叹了口气说:“其实真正能够找到香格里拉陨石的人一个也没有。要知道在茫茫的广袤的原始森林中寻找指尖大小的陨石,要比大海捞针还难!陨石从外太空降落时,受地球表层的大气摩擦所影响,燃烧成小块,甚至气化消失了。所以,真正的陨石是十分难找的。”

如此神秘的陨石,我也真想见一见你的真面目。

老师评语:思路清晰,叙述流利,陨石坠落的过程写得特别精彩。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篇5

陨石,在没有落入地球大气层时,是游离于外太空的石质的,铁质的或是石铁混合的物质,若是落入大气层,在没有被大气烧毁而落到地面就成了我们平时见到的陨石,简单的说,所谓陨石,就是微缩版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而留下的残骸。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陨石最早的国家,远至新石器时代,后经历朝历代,直到20世纪末均有文字记载,并有不少标有“落星”的地名,如“落星山”、“落星湖”等。

《陨石》阅读答案 篇6

众所周知,月球和所有太阳系天体都是有许多细小碎屑物质聚集而成的。在大约40多亿年前,地球和它的卫星就达到了现在的状态,但还会有一些残存天体撞击它们。只是现在这种碰撞的频率减少了很多。

我们从存留在许多天体上的陨石坑中看到了这种碰撞的迹象。在地球上这种迹象已经大部分被擦毁掉,但在月球上,碰撞的痕迹未受影响,表面布满了陨石坑。每个陨石坑都是一个流星体以每秒20英里左右的速度撞击月球造成的。这样的碰撞,会在月球表面造成巨大的爆炸,并溅射出月面物质。

同样的过程在地球上也发生过,不过,地球引力使得被溅射出的物质要离开地球必须具有每秒7英里的速度,甚至一颗大陨星的碰撞也不能产生这样的速度。于是爆炸物质又落回到地球上来。月球是个小天体,吸引力较小,物体要逃逸出去仅需要每秒1.5英里的速度就可以离开月球了。

地球经常受到小陨星的轰击,这些陨星的大多数是原初的太阳系物质,另外一些陨星是已死亡的彗星的残余,只有少数陨星是月球碎屑。

陨星中至少有90%是岩石性的物体,从地球本身所有的岩石中辨别出这些陨星并不容易的,除非这些石质陨星降落是被实际看到,否则很难判定其陨落的位置。即使它们是陨星,也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被地球本身物质所污损。

由于地球南极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完整的冰层,人类不可能带去岩石,更不能用其他方式使一块岩石平躺在冰上,因此探险家们在南极的冰面上碰到的任何一块岩石,都必然是陨石。正是这种例外,才使得人们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研究陨星。

我们怎样辨别出一颗陨星来源于月球呢 化学分析告示我们,地球和月球虽然是由相同的化学元素组成的,但是这些元素出现的比例是不同的`,因为两个天体大小不同而且有不同的历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同元素的比例代表着行星的一种指纹。

1、下面关于月球碎屑来到地球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球被撞击的频率高,所以撞击后的碎屑逃逸出来的机会较多

B 月球质量轻,引力小,所以撞击后的碎屑能以较低的速度逃逸出来

C 月球的物质细小轻微,所以撞击后的碎屑很容易逃逸出来

D 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撞击后的碎屑很容易落到地球上来

答案: B

2、下列有关辨别地球上陨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地球上很少留下陨石坑,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B 因为来自月球上的陨星很少,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C 因为大多数陨星是太阳系中的原初物质,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D 因为陨星很容易被地球物质污染和损坏,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答案:D

3、对人们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研究陨星的原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A 因为在南极得冰面上很容易看见岩石

B 因为在南极发现的岩石保存得最完美

C 因为在南极发现的岩石一定都是陨石

D 因为南极探险激发了人们科研的热情

答案: C

4,对文中指纹一词的理解或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指纹是一种比喻的说法

B 指纹加上引号表明要重点强调

C 这里的指纹是指独特的化学构成

D 这里的指纹要靠化学分析来鉴别

天外来客 篇7

七仔老弟就是最先降落的,我是第二。看到你这么辛苦,我才决定去你家的。”我仿佛听了个故事。

“对了,七仔能变电视,修理电风扇……六仔,你能干什么?”我问它。

“我是老六,自然要比老七厉害。你随便提。”

“你给我把家里‘短路’的电视修好。”一阵蓝光闪过,家里的电视立马正常运行起来。

“不要只给我来这些小儿科的。”七仔依然精力充沛。

“那就给我来辆劳斯莱斯吧!”那可是一辆高档次的汽车。

“没问题!”六仔信心十足。

又是一阵蓝光,一辆崭新的劳斯莱斯出现了。我看了又看,摸了又摸。这是真的吗?太神奇了!我拍了拍它的头,向它竖起了大拇指。

“儿子,快醒醒,快醒醒。”妈妈在旁说着,原来只是个梦。

上一篇:团委书记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鸣机夜课图记阅读答案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