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基础知识

2024-10-07

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共9篇)

应用化学基础知识 篇1

1.常见的气体单质。如:H2、N2、O2、Cl2、F2。2.常温、常压下常见的液态物质。如:单质Br2、化合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如H2OCaCO3。

3.化合价:单质化合价为0,化合物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

4.常见化学物质俗称:氯化钠(NaCl)食盐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氧化钙(CaO)生石灰

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碳酸钙(CaCO3)石灰石、大理石

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甲烷(CH4)沼气

乙醇(C2H5OH)酒精乙酸(CH3COOH):醋酸

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汞(Hg):水银

5.常见物质本身颜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综色);液体:Br2(红棕色);固体:CuO、FeO、MnO2、C、Fe3O4、Fe(黑色)。S、Na2O2(淡黄色)

6.溶液颜色。Cu2+(蓝色)、Fe3+(浅黄色)、MnO4-(紫红色)、Fe2+(浅绿色)。

7.沉淀颜色。Mg(OH)

2、Al(OH)

3、BaSO4、BaCO3、BaSO3、CaCO3、Fe(OH)2(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2AgCl(白色)。

8、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例如CO29、酸:电离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的化合物,例如H2SO410、碱:电离的阴离子只有氢氧根的化合物,例如:NaOH

11.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12:四大反应类型:化合反应C+O2点燃CO2S+O2点燃SO2

分解反应2NaHCO3 △2CO3+H2O+CO2↑

置换反应Fe+CuSO4=FeSO4+CuZn+FeSO4=ZnSO4+Fe

复分解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

13: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发生了电子的转移

例如:3Fe + 8HNO3 === 3Fe(NO3)2 + 2NO↑+ 4H2O

应用化学基础知识 篇2

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判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能力的活动, 也是认可机构加入和维持国际相互承认协议 (MRA) 的必要条件之一。寻求CNAS认可和已获准认可的机构必须满足CNAS的能力验证相关政策, 并按照CNAS能力验证领域、频次要求参加CNAS组织或承认的能力验证活动, 包括:能力验证计划、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审核活动。了解和掌握能力验证相关基础知识, 是有效开展能力验证活动的最基本要求。

1) 基本概念。

实验室间比对是指: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 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的物品进行测量或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

能力验证 (Proficiency Testing) 是指:利用实验室间比对, 按照预先制定的准则评价参加者的能力 (主要类型见表1) 。

测量审核:一个参加者对被测物品 (材料或制品) 进行实际测试, 其测试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 (测量审核是对一个参加者进行“一对一”能力评价的能力验证计划。)

2) 能力验证和室间比对的作用及关系。

从能力验证和室间比对的定义中不难看出, 实验室间比对是开展能力验证的基础, 而能力验证又是在实验室间比对的基础上, 对实验室的能力加以确认。两者之间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关系, 使他们存在如下共同的作用:

(1) 评定实验室从事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及监视实验室的持续能力;

(2) 识别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并启动改进措施, 这些问题可能与诸如不适当的检测或测量程序、人员培训和监督的有效性、设备校准等因素有关;

(3) 建立检测或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

(4) 增强实验室客户的信心;

(5) 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

(6) 根据比对的结果, 帮助参加实验室提高能力;

(7) 确认声称的不确定度;

在实际工作中, 某些检测、校准活动对比对结果的一致性和适用性要求较高, 对参与活动的实验室的能力有特殊要求, 如:参与的实验室必须处于同一水平。因此, 实验室间比对相对于能力验证有其特有的作用:

(1) 评估某种方法的性能特征——通常称为协作试验;

(2) 用于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赋值及评定其在特定检测或测量程序中使用的适用性;

(3) 支持由国际计量局 (BIPM) 及其相关区域计量组织, 通过“关键比对”及补充比对所达成的国家计量院间测量等效性的声明。

2 开展能力验证的作用及意义

(1) 能力验证是实验室能力拓展的主要客观依据

ISO17025是实验室评审活动的主要依据, 相关评审文件的要求基本是以定性描述为准。在实际的评审过程中, 评审专家通过现场评审活动对组织的管理体系与准则的符合程度予以判定, 因此评审结果受评审员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强。能力验证结果是判定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以及在某一领域技术能力的最主要客观证据。借助这一依据, 实验室可以在时间上有效分解技术验证工作, 降低现场评审的工作强度, 提高评审的效率。

(2) 有效开展能力验证活动是提高实验室能力的重要手段

检测结果是实验室的最终产品, 其准确性是体现实验室能力的最重要指标。积极参加能力验证活动, 有助于及时发现样品接受和传递、实验方法的研究等方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能力验证的结果是验证自身实力的重要指标, 也是发现自身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差距的有效途径。此外, 检测人员通过能力验证方法研究和结果分析工作, 可以在技术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也为实验室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人才资源。

(3) 参加能力验证活动对保障实验室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实验室能力验证是对实验室技术水平和管理状况进行考核的主要方法, 是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也是实现自我监控的有效措施。能力验证活动, 涉及检测流程的各个环节。因此, 开展能力验证活动, 可以反应试验室的运行状态, 便于及时发现实验室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和措施, 从而全面保障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室开展能力验证活动时的几点建议

我国能力验证工作起步较晚, 各实验室对于能力验证工作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了解和消化阶段, 目前还存在诸多困难和不足, 为了使能力验证工作起到预期的效果, 保证工作有序开展, 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 科学制定年度能力验证工作计划

实验室应对能力验证领域表和频次表进行系统的整理。甄选出实验室能力范围内的能力验证领域和开展频次, 为实验室确定年度能力验证计划提供参考。制定并实施年度能力验证计划, 便于检测室调配人员和资源, 协调检测和能力验证工作间的关系, 确保能力验证及日常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

(2) 广泛搜集能力验证计划

根据国际惯例, 能力验证不能重复开展。结合我国现状可以理解为能力验证不能由CNAS和其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重复开展。因此, 从未来能力验证计划的开展趋势来看, CNAS将会逐年较少能力验证计划, 能力验证活动将逐步依靠CNAS认可的能力验证提供者开展。因此实验室应该尽早认清这一发展趋势, 放宽视野, 对我国PT试验实的分布及认可范围进行系统的梳理, 编制PT实验室能力范围图谱, 为能力验证的报名和信息搜集工作打好基础。

(3) 加强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能力验证结果分析是能力验证整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是实验室能力水平评价及定位的重要依据。理想的能力验证结果评价工作应该是在实验室收到能力验证结果后, 系统总结整理出检测样品的特征, 所用的检测方法、重复次数、被测次数、参与能力验证的组织数量, 组织机构用于评价参加者能力的准则等方面的信息。基于上述信息认真分析能力验证结果, 例如能力验证项目结果统计分析及能力的评定、技术分析和技术建议等。对于有问题的结果应给予重点关注, 采取逐一排除法, 进行原因分析和试验, 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确定改进措施。

4展望

可以预见, 随着我国实验室评定工作不断与国际接轨, 能力验证工作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认可机构对实验室参与能力验证活动的要求也将逐步提高, 积极参与和开展能力验证的相关工作, 不断积累经验, 总结不足, 是实验室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

摘要:实验室能力验证作为外部技术措施, 是证明实验室能力的重要客观因素。在我国, CNAS将能力验证结果作为判断实验室能力和获准认可实验室维持其技术能力的重要客观依据, 其在认可活动中所占比重也将逐年提升。作为检测机构, 应该充分认识能力验证的相关政策和要求, 并有效利用能力验证这一技术手段提高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质量,能力验证

参考文献

[1]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准则》, 2010

化学基础知识集萃 篇3

1.红色:

Fe(SCN)3(红色溶液);

Cu2O、HgO(红色粉未状固体);

Fe2O3(红棕色固体);

红磷(暗红色固体);

液溴(深红棕色液体);

Fe(OH)3O(红褐色固体);

Cu(紫红色固体);

溴蒸气、NO2(红棕色气体)

品红溶液(红色);

在空气中久置的苯酚(粉红);

石蕊遇酸性溶液(红色);

酚酞遇碱性溶液(红色)。

2.紫色:

石蕊在中性溶液中(紫色);Fe3+与苯酚反应产物(紫色);

I2(有金属光泽紫黑色固体)

KMnO4固体(紫黑色);

MnO4—(紫红色溶液)

固态O3(紫黑色)

钾的焰色反应(紫色)

I2蒸气、I2在非极性溶剂中(紫色)

3.橙色:溴水(橙色)

K2Cr2O7溶液(橙色)

4.黄色:

AgI(黄色固体);

AgBr(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固体);

FeS2(黄色固体);

Na2O2(淡黄色固体);

S(黄色固体);Au(金属光泽黄色固体);

I2的水溶液(黄色);

碘酒(黄褐色);Na的焰色反应(黄色火焰);

TNT(淡黄色针状);

工业浓盐酸(黄色)(含有Fe3+);

NaNO2(无色或浅黄色晶体);

Fe3+的水溶液(黄色);

久置的浓硝酸(黄色)(溶有分解生成的NO2);

浓硝酸粘到皮肤上(天然蛋白质)(显黄色);

5.绿色:

Cu2(OH)2CO3(绿色固体);Fe2+的水溶液(浅绿色);

FeSO4•7H2O(绿矾,淡绿色晶体);

K2MnO4(黑绿色固体);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

CuCl2的浓溶液(蓝绿色);

6.棕色:

FeCl3固体(棕黄色);

CuCl2固体(棕色)

7.蓝色:

Cu(OH)2(蓝色固体)、CuSO4•5H2O(蓝色晶体)、Cu2+在水溶液中(蓝色);

石蕊遇碱性溶液(蓝色);

硫、氢气、甲烷、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淀粉遇I2变蓝色;

Co2O3(蓝色固体);

O2(液态—淡蓝色);

Cu(OH)2与多羟基化合物(如甘油、葡萄糖等)反应后的水溶液(绛蓝色);

Cu(OH)2溶于氨水后(深蓝色溶夜);

O3(气态—淡蓝色;液态—深蓝色;固态—紫黑色)。

8.黑色:

金属氧化物:FeO、Fe2O3、CuO、MNO2等;

金属硫化物:FeS、CuS、PbS、HgS、Ag2S等;

单质:碳粉、多数金属粉未等黑色或灰黑色。

9.白色

呈白色固体、无色晶体的物质有很多

常见金属化合物:

NaCl、Na2O、NaOH、Na2CO3、NaHCO3

CaCl2、CaO、Ca(OH)2、CaCO3、Ca(HCO3)2

MgCl2、MgO、Mg(OH)2、MgCO3、MgSO4

BaCl2、BaCO3、BaSO4、Ba2(PO4)3O

AgCl、AgOH、Ag2CO3、Ag2SO4

Fe(OH)2、CuSO4等。

所有铵盐:三溴笨酚、SO3固体。

铵盐(白色固体或无色晶体);

10.常用试纸和指示剂

干燥时呈黄色;中性时呈淡绿色;酸性时呈红色,酸性越强,红色越深;碱性时呈蓝色,碱性越强,蓝色越深。

红色石蕊试纸:遇碱溶液变蓝色

蓝色石蕊试纸:遇酸溶液变红色

KI—淀粉试纸:白色(用于检验氧化性物质)

石蕊:pH<5时呈红色;pH介于5~8时呈紫色;pH>8时呈蓝色。

酚酞:pH<8.2时呈无色;pH介于8.2~10时呈粉红色;pH>10时呈红色。

甲基橙:pH<3.1时呈红色;pH介于3.1~4.4时呈橙色;pH>4.4时呈黄色。

甲基红:pH<4.4时呈红色;pH介于4.4~6.2时呈橙色;pH>6.2时呈黄色。

二、各种“水”汇集

1.纯净物

蒸馏水—H2O重水—D2O

超重水—T2O水银—Hg

2.混和物:

双氧水—H2O2的水溶液

氨水—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H+)

氯水—分子(Cl2、HClO、H2O);离子(H+、Cl-、ClO-、OH-)

王水—浓HNO3:浓HCl=1:3(浓溶液的体积比)

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水

暂时硬水—溶有较多Ca(HCO3)2、Mg(HCO3)2的水,用加热煮沸法可降低其硬度(软化)。

永久硬水—溶有较多Ca2+、Mg2+的盐酸盐、硫酸盐的水,用药剂或阳离子交换法可软化。

软水—溶有较少量或不溶有Ca2+、Mg2+的水

生理盐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卤水—海水中提取出食盐后含有MgCl2、CaCl2、NaCl及少量MgSO4的水

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水晶—高纯度二氧化硅晶体

烟水晶—含有色金属氧化物小颗粒的二氧化硅晶体

水泥—主要成份是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3CaO•SiO2)、铝酸三钙(3CaO•Al2O3)

三、各种“气”汇集

1.常见的无机气体:

非金属单质及氧化物:O2、H2、N2、Cl2、CO、CO2、SO2、NO、NO2

爆鸣气—H2与O2氨气—NH3

水煤气—CO与H2光气—Cl2O

笑气—N2O碳酸气—CO2

高炉气(高炉煤气)—CO、CO2、N2

空气—N2、O2、稀有气体、少量CO2、水蒸气以及其它杂质气体

2.常见的有机气体:

小于4个碳原子的烃:CH4、C2H6、C2H4等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通常含有H2S等有毒气体杂质。又名沼气、坑气、瓦斯气。

裂化气—C1~C4的烷烃、烯烃。

裂解气—主要是乙烯、丙烯、丁二烯、H2等。

木煤气、焦炉气—H2、CH4、CO等。

炼厂气—C1~C4的气态烃又名石油气、油田气。

电石气—CH≡CH,通常含有H2S、PH3等。

四、重要物质的俗名

1.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

消石灰、熟石灰(主要成份是Ca(OH)2);

水垢(主要成份是CaCO3和Mg(OH)2);

石灰石、大理石、白垩、蛋壳、贝壳、骨骼中的无机盐(主要成份是CaCO3);

波尔多液(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的混合物);石硫合剂(石灰水与硫粉的悬浊液)。

碱石灰(NaOH和CaO的混合物);

漂白粉(Ca(ClO)2、CaCl2的混和物)

2.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苛性钾(KOH)

3.苏打、纯碱、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海波(Na2S2O3•5H2O)

纯碱晶体(Na2CO3•10H2O);

泡花碱、水玻璃、矿物胶(Na2SiO3的水溶液)。

4.芒硝(Na2SO4•10H2O);重晶石(BaSO4);

石膏(CaSO4•2H2O);熟石膏(2CaSO4•H2O)。

5.胆矾、蓝矾(CuSO4•5H2O);

明矾(KAl(SO4)2•12H2O或K2SO4•Al2(SO4)3O•24H2O);

绿矾(FeSO4•7H2O);

皓矾(ZnSO4•7H2O)。

6.菱镁矿(主要成份是MgCO3);

菱铁矿(主要成份是FeCO3);

磁铁矿(主要成份是Fe3O4);

赤铁矿、铁红(主要成份是Fe2O3);

黄铁矿、硫铁矿(主要成份是FeS2)。

7.磷矿石(主要成份是Ca3(PO4)2);

重过磷酸钙、重钙(主要成份是Ca(H2PO4)2);

过磷酸钙、普钙(主要成份是Ca(H2PO4)2和CaSO4)。

8.光卤石(KCl•MgCl2•6H2O);

9.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10.萤石(CaF2); 电石(CaC2);

冰晶石(Na3AlF6) 水晶(SiO2);

玛瑙、石英(主要成份是SiO2);

硅藻土(无定形SiO2)

宝石、刚玉(Al2O3);

金刚砂(SiC)。

11.草酸HOOC—COOH硬脂酸C17H35COOH

软脂酸C15H31COOH油酸C17H33COOH

石炭酸C6H5OH 蚁酸HCOOH

蚁醛HCHO福尔马林(40%HCHO的水溶液)

木精CH3OH酒精CH3CH2OH

醋酸、冰醋酸CH3COOH 甘油(CH2OHCHOHCH2OH)

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

TNT(三硝基甲苯)

肥皂(有效成份是C17H35COONa)

火棉——含氮量高的纤维素硝酸酯。

胶棉——含氮量低的纤维素硝酸酯。

粘胶纤维——由植物的秸秆、棉绒等富含纤维素的物质经过NaOH和CS2等处理后,得到的一种纤维状物质。其中长纤维俗称人造丝,短纤维俗称人造棉。

12.尿素CO(NH2)2硫铵(NH4)2SO4碳铵NH4HCO3

13.硫酐SO3硝酐N2O5 碳酐、干冰、碳酸气CO2

14.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按体积比1:3的混合物)

五、重要物质的用途

1.干冰、AgI晶体—人工降雨剂

2.AgBr—照相感光剂

3.K、Na合金(l)—原子反应堆导热剂

4.铷、铯—光电效应

5.钠—很强的还原剂,制高压钠灯

6.NaHCO3、Al(OH)3O—治疗胃酸过多,NaHCO3还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7.Na2CO3—广泛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等工业,也可以用来制造其他钠的化合物

8.皓矾—防腐剂、收敛剂、媒染剂

9.明矾—净水剂

10.重晶石—“钡餐”

11.波尔多液—农药、消毒杀菌剂

12.SO2—漂白剂、防腐剂、制H2SO4

13.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燃烧弹

14.红磷—制安全火柴、农药等

15.氯气—漂白(HClO)、消毒杀菌等

16.Na2O2—漂白剂、供氧剂、氧化剂等

17.H2O2—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氯剂、火箭燃料等

18.O3—漂白剂(脱色剂)、消毒杀菌剂、吸收紫外线(地球保护伞)

19.石膏—制模型、水泥硬化调节剂、做豆腐中用它使蛋白质凝聚(盐析);

20.苯酚—环境、医疗器械的消毒剂、重要化工原料

21.乙烯—果实催熟剂、有机合成基础原料

22.甲醛—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农业上用作农药,用于制缓效肥料;杀菌、防腐,35%~40%的甲醛溶液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等

23.苯甲酸及其钠盐、丙酸钙等—防腐剂

24.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

25.葡萄糖—用于制镜业、糖果业、医药工业等

26.SiO2纤维—光导纤维(光纤),广泛用于通讯、医疗、信息处理、传能传像、遥测遥控、照明等方面。

27.高分子分离膜—有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把另外一些物质分离掉。广泛应用于废液的处理及有用成分的回收、海水和苦咸水的淡化、食品工业、氯碱工业等物质的分离上,还能用在各种能量的转换上等。

28.硅聚合物、聚氨酯等高分子材料—用于制各种人造器官

29.氧化铝陶瓷(人造刚玉)—高级耐火材料,如制坩埚、高温炉管等;制刚玉球磨机、高压钠灯的灯管等。

30.氮化硅陶瓷—超硬物质,本身具有润滑性,耐磨损;性能稳定不易与酸碱反应,抗腐蚀能力强,高温时能抗氧化,能抗冷热冲击。常用来制造轴承、汽轮机叶片、机械密封环、永久性模具等机械构件;也用来制造柴油机。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篇4

第一节立意

立意的含义:

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性:

1、阐明写作者的主张、观点、意图。

2、下达指示、传达政策、布置工作、通知事项。

3、传递信息、交流情况、总结经验。

应用文的主旨:应用文的主旨就是写作者(或个人单位)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观点和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贯穿全文的写作意图。

2、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观点。

3、应用文的主旨是写作者通过全篇内容表达出来的公务活动的行为意向。

应用文的立意:立意就是确立应用文的主旨。立意是写作者酝酿、斟酌的过程,主旨就是立意的结果。主旨在应用文写作中的地位决定了立意的重要性。立意直接影响主旨的质量优劣和成败。

立意的特点:

1.客观性:立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确立的主旨是作者从现实生活、工作实践等客观材料中提炼出来的,是具体材料中产生的。

2.主观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虽然来自现实生活,出生于全部材料中,但它的形成又自始至终受作者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统一的产物。

3.观念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作者写作的核心意图。

4.时代性:立意所确立的主旨是时代精神的产物,与当前政治、经济、文化等密不可分,也是与人民群众所关心而亟待解决的问题分不开。

立意的要求:

1.准确:是指应用文主旨要符合四项基本原则,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符合客观事物的真实性情况,符合客观规律,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态度和要求,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并能经的起实践和实验。

2.深刻:是指应用文在主旨准正确的基础上,抓紧矛盾的关键环节,揭示客观事物的深层本质,阐明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使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丰富的内涵。

3.鲜明:是指文章的基本思想、基本观点十分明确,毫不含糊;对问题的知识,对事物的评价,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应该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4.集中:是指一片应用文一般只应有一个主旨,材料使用,谋篇布局,表达方法,遣词造句,都要为突出主旨服务。

5.新颖:是指应用文主旨所反映的作者思想、观点、主张、意见、不落俗套,有自己的独特性,给人以新鲜醒目之感。

立意的依据:

1.具体工作的需要:应用文的写作往往都是出于某一具体工作的需要,不管是主动写作还是被动写作。

2.客观实际需要:社会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单位、集体与国家之间,总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利益冲突,作为总结和指导具体社会实践的应用文章,确立应用文的主旨时,必须根据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自觉服从全局的、长期的利益需要。

3.以材料为基础:一篇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应用文,总是要正确回答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提出的某些问题。

立意的方法:大体有以下几种

1、对比筛选:材料具有客观性和多义性,对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要去要全面把握,然后加以

对比筛选,摒弃其中一般化的,平庸肤浅的意义,择取其精辟、独到,最有价值的意义作为

主旨。

2、分析归纳:对所获得的材料要进行一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鉴别和筛选工作,然后进

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深入分析。

3、集思广益: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认识问题也往往有所局限,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因此

要实地调查,集体讨论,也可以主动征求他人的意见,尤其是领导者的意见。

4、选准角度:任何事物都是多侧面、多层次的,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发生事物的不同特

点、意义和价值。

第二节谋篇

谋篇的含义:是指作者组织材料,设计、安排结构的过程。通常,谋篇又叫安排文章的篇章

结构。

谋篇的内容

一、材料的组织

1.材料的含义:材料是指为写作而搜集。准备的具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资料。

原始材料:平时有意识采撷和积累而未写入文章的材料,称原始材料。

资料:可以为应用文写作服务的那些文书、档案、报刊、图书、文献材料,称为资料。

(1)、材料是提出问题的依据

应用写作过程,就是作者通过思维活动对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

合加工,进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主旨依靠材料加以说明和支撑

应用文作者总要在文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拿出具

体的办法和措施,而这些,都要有充分合理的事实依据和理论依据。

2.、材料的搜集

占有材料,多多益善。占有的材料丰富、充分,认识才有可能达到与之相应的广度与深

度。

(1).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作者在深入生活、工作实践中亲自观察、体验、感受和经历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

间接材料是作者从现成的书面文字材料和别人转述的材料中得到的又称二手资料。

(2).历史材料和现实材料

(3).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

(4)具体材料和概括材料

具体材料是多指反映局部问题、个别事例、特殊情况的个别性材料。

概括材料是指反映全局的问题、整体概貌、一般情况的综合材料。

3、搜集出来的方法

(1).观察与体验。

观察就是在思维的参与下,对事物进行游牧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

体验是置身于事物所处的环境之中,身体力行,从生理、心理方面深层次的体察事物,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和各方面的联系。

(2).调查研究。

即使指综合运用观察、体验、查询、阅读等手段,采用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了

解、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所需材料,从中探求事物的性质、特点和规律。

(3)积累、查阅资料。

内容包括报刊资料、图书资料、档案文献资料,单位、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书面

文字质料,各种文件、法规汇编、统计报表、音像资料,个人笔记、日记等。

4、材料的选择

(1).以主旨为中心:材料与主旨有直接对应的关系,要选择那些能有效说明主旨的材料,根据主旨需要决定材料的数量、类别和详略。

(2)鉴别真伪,选取真实准确的材料:要严格符合客观事物的原貌和实际情况。不能杜撰、也不能夸大或缩小、还要能从本质上反映事物的真实面貌,而不是一些偶然现象。

(3)挑选能反映事物本质与特点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和强大的说服力,能

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我们又把这种材料称为典型材料。选择典型材料时,要注

意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多和少的关系。二是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的关系。三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四是一般和典型关系。

(4)、要选择新颖的材料:所谓新颖材料,一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二是虽非新近发生却为新近发现而鲜为人知的事实;三是虽为人知因被变换视角而具有新意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是具有新鲜性和感染力,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5、材料的组织

(1).要主次有序:直接说明表现主旨的重要材料,应置于主要核心地位;配合或间接说明、表现主旨的材料,应置于次要。

(2).要详略得当:骨干材料、核心材料,要注意详尽;过度材料、交待性材料或意义有所

重复的材料要相应从略。

(3)要归类使用:所谓材料的组合,即根据材料的性质及相互关系将材料归类使用。

二、结构的安排

1、结构的含义:“结构”这个词,原来是建筑学中的术语,指建筑物的骨架或内部构造。后

人借用来称文章的组织构造,又称谋篇布局。

应用文的结构内容包括:一是确定文章的基本格式。二是安排好正文的组织结构。

结构具有两方面的作用:(1)可以根据主旨的需要,把全部内容纳入恰当的结构形式中,使主旨得到正确体现,材料有所依附,文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2)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把观点和材料加以适当地组织,使文章有条理、有层次,纲举目张,和谐有序。

2、结构的特点:(1)格式化:应用文实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文文具有固定的、惯用格

式,这就是结构的定型性。(2)单一化:由于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已经定型,哪一种文体如何

写,都有一定的程式,较少的变化。比之文学作品的结构要稳定、单一得多。(3)条理化:

应用文的实用性决定了文章结构的条理性。(4)严密化:一篇好的应用文,应该做到结构严

谨,格式统一,组织周密,转接自然。

3、结构的安排:写文章必须讲究结构,因为只有按照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加以精心的组织,妥帖的安排,文章才能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前后连贯、主旨鲜明,才能有好的表达效果,使文章发挥应有的作用。

开头:文章的开头千差万别,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表明行文目的、援引行文依据、表

明成文程序、概述基本情况、提出问题等。

结尾:结尾是文章正文主干部分的自然延伸 和归结,是对全文的收束。从形式上看,主要有固定结尾和自然结尾。

应用文的结尾又几种形式:

1.总结式:在结尾对全文进行简要概括,增强读者对文章完整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

2.强调式:在结尾对文章主旨加以强调说明,以引起读者重视,便于贯彻执行。

3.呼应式:在结尾照应开头或题标,一方面,可进一步揭示主题,另一方面,可增强文

章的完整性。

4.请求式:在文章结尾作出请求主送机关对所反映的情况、问题作出答复的意思表示,这种结尾一般出现在格式固定的应用文中。

5.倡议式:在结尾配合主旨表达,提出要求,发出倡议、号召,增强文章感染力、号召

力。

6.展望式:在结尾着眼未来,对今后的工作前景作出展望。

层次:又叫意义段,它是应用文章思想内容的有序体现。其层次间的结构形式不外乎有

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主从式等几种形式。

段落:段落也叫自然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应用文的段落表现形式有两种:条款

式和提行式。

条款式:以数字符号标明条款项目,秩序清楚,内容一目了然。

提行式:以提行式的方式显示段落。

过渡:过渡是承上启下衔接文字的一种手段。应用文的过度方式主要有三种,即词语过

渡、句子过渡、段落过渡。

4、结构的形式

常见的应用文结构的形式主要有: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条款是结构、一

段式结构。

三、谋篇的原则

1、服从文章主旨的需要:主旨是文章的灵魂、统帅,是作者的目的。意图的体现。

2、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部联系:应用文既然是对现实生活、客观事物的反应,那

么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也必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3、适应不同文体的要求:文体不同,结构的样式和要求也会不同。

4、为读者着想:应用文是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文章,大多具有特定的读者。

第三节语言

语言含义:是思想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使应用文文章内容得以完美表达的文字符号。

应用文语言的特点:

一 规范性:应用文语言应符合社会的、时代的、科学的语言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是,应用文语言要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言标准。.文字必须用简化字

2.词汇必须遵守现代汉语普通话词语规范

二 专门性:应用文在长期实践中逐渐成为人们所沿用的规范性的语言。

1.事务性词汇:多数应用文都要用来处理事务,这就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用法较为固定的食物性用语。

2.专业术语:应用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用性,它无法回避各行业的大量的专业术语。

三平实庄重:是指应用文语言的平直朴实。

应用文语言的要求

1.精确:所谓精确,是指语言形式要准确、恰当、无误地表达出所要表达的内容,用词

用语含义清楚,概念恰当明确,不产生歧义,不引起误会,无溢美之词,无隐恶之嫌。

2.正确:应用文语言的正确性,要求用词造句要规范,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律。

3.简练:简练是指文字简洁、明白。

4.平易:是指文章语言浅近易懂。

应用文语言的表达方式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中,当主旨已确定,材料已齐备,结构已安排好,接着就是运用语言

文字的手段以及不同的方法,将它们充分、具体、完美地表达出来。这个手段和方法就称为

表达方式。

叙述:又称记叙,是陈述事件的来龙去脉,记述人物的活动、经历、行为的一种表达方

式。

叙述有三个作用:一是在应用文中常用来介绍人物的经历和事迹,记述生产、工

作的过程。二是在论证中用来引述事实,提供论据。三是在说明中,用来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形态,提供典型事例,以具体说明事物的特征等等。

叙述六要素:即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因、何果。

1.叙述人称:这是叙述人的立足点。叙述人称又第一人和第三人称之分。

2.叙述方式:叙述按叙述的顺序划分,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

3.叙述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1)叙述要客观:应用文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因此,表达事物时,要作客观的叙述,力求真实、准确,不带主观感情色彩。

(2)叙述要完整:人物的活动、事情的发生又一定的时间和地点,人物的成长、新事物的出现又一定的原因,事物发展到最后又一定结果。

(3)叙述线索要清楚:叙述线索是作者在叙述人物经历或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脉络,它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想的反映。

说明: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阐述的表达方式。它具有解说、剖析事物的状态、性质、内容、成因、规律、关系、功能等作用。

1.常用的说明方法

(1).介绍说明法:就是对说明对象做一般性的扼要的解释,其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所介

绍的对象有个概括的、比较全面的了解,并不是给对象严格的定义。

(2).定义说明法:定义说明是简明、准确的语言揭示某种事物本质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3).解释说明法:解释说明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4).分类说明法:分类说明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被说明对象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

解说的一种说明方法。

(5).比较说明法:比较说明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彼此又一定联系和相同点的事物,在某

些方面加以比较,使读者了解某事物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6).举例说明法:举例说明是选取某种事物、现象中最有代表性的实例,用以说明该事

物、该现象的共同点和共同规律的一种说明方法。

2.在运用说明的方法时的注意事项

(1).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即准确地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2).要注意表达的客观性。客观性即尊重客观存在,准确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

貌,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更不允许歪曲。

(3).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明晰。准确、朴素、通俗易懂。

3.议论:一轮就是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事物进行分析、议论,已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的一种表达方式。

议论三要素:论证:是运用论据证实论点的逻辑过程。

论据:是用来证实论点的根据。

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和基本态度。

(1).议论的基本形式有以下两种:

立论:作者为证明自己中心论点的正确性,从正面加以论证的形式叫立论。

驳论:作者以反驳对方的观点为宗旨,证明对方的观点、主张。意见是错误的或片面的,叫驳论。

(2).议论的类型又以下两种:

述评性议论: 这种议论是通过对人或事物的叙述、评价来阐明观点,说明问题。主要的方法有先叙述后议论,先议论后叙述,边叙述边议论。

证明性议论:这种议论是通过论证得出结论。主要方法有:归纳论证法、演绎论证法、比较论证法比较论证法包括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喻比论证。因果论证法。

第四节修改

修改的含义:修改是立意的深化和继续,也是运用增、删、调、补等手段,加工初稿,完善文章的过程。

修改的范围

修改文章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在内容方面,可以从标题。主旨、材料方面进行修改;在形式方面,可以从结构、语言、以及行款格式、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修改。

1.标题的修改2.主旨的修改3.材料的修改4.结构的修改

5.语言的修改6.性款格式的修改7.标点符号的修给

修改的方法

1.出头梳理,理清思路2.注意细节,字斟句酌3.冷处理法

第二章营销类文章写作

高中化学入门基础知识 篇5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按顺序背诵) 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

1.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4.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二、金属+酸→盐+H2↑中:

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三、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水银不是银是汞;铅笔不是铅是石墨;

纯碱不是碱是盐(碳酸钠);塑钢不是钢是塑料。

四、物质的检验

1.酸(H+)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红,则证明H+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如果蓝色试纸变红,则证明H+的存在。

方法3: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小于7,则证明H+的存在。

2.碱(OH-)的检验

方法1: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石蕊试液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2: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红色石蕊试纸上,如果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3:将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盛有少量待测液的试管中,振荡,如果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OH-的存在。

方法4:用干燥清洁的玻璃棒蘸取未知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照,便可知道溶液的pH,如果pH大于7,则证明OH-的存在。

3.CO32- 或HCO3-的检验

将少量的盐酸或硝酸倒入盛有少量待测物的试管中,如果有无色气体放出,将此气体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如果石灰水变浑,则证明原待测物中CO32-或HCO3-的存在。

4.铵盐(NH4+)

用浓NaOH溶液(微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五、金属+盐溶液→新金属+新盐: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3.在金属+酸→盐+H2↑反应后,溶液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六、物质燃烧时的影响因素:

1.氧气的浓度不同,生成物也不同。如:碳在氧气充足时生成二氧化碳,不充足时生成一氧化碳。

2.氧气的浓度不同,现象也不同。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是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是蓝色火焰。

3.氧气的浓度不同,反应程度也不同。如:铁能在纯氧中燃烧,在空气中不燃烧。

4.物质的接触面积不同,燃烧程度也不同。如:煤球的燃烧与蜂窝煤的燃烧。

七、影响物质溶解的因素:

1.搅拌或振荡。搅拌或振荡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2.升温。温度升高可以加快物质溶解的速度。

3.溶剂。选用的溶剂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也不同。

八、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1.同一周期中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至右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依次递增。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三 篇6

41.向上级领导机关写报告汇报工作时,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或要求上级机关答复的事项。标准答案: 对

42.下列语句叙述有错误的有()

A、除公交车和轿车外,其它机动车辆白天一律不得进入市区 B、车辆停放一律要在指定地点,途中临时停车不得超过5分钟 C、严禁在道路两侧摆摊设点 D、服从交通执勤人员管理 标准答案: abc 43.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的公文是批复,它是专门用于答复请示的一种下行文。标准答案: 对

44.意见在上行时,要体现出决断的作风;在下行时,要体现出毫不含糊的气度;在平行时,要体现出谦逊平和的态度。标准答案: 错

45.可使用主副标题的文种有()A、通知

B、会议纪要 C、公告 D、调查报告 标准答案: bd 46.简报要求“全”,即要素齐全,格式规范。标准答案: 对

47.对某项工作或某方面问题进行总的回顾,用以记载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教训的总结称为专题总结。标准答案: 对

48.无论是现实的还是历史的事件,只要材料典型,就应制发通报告知下属机关(单位)。标准答案: 错

49.会议纪录作为会议实况和主要精神的原始记录,其文献特征,决定了它在写作上要求具有()A、政治性 B、真实性 C、原则性 D、完整性 E、创意性 标准答案: bd 50.述职报告中引用数据用阿拉伯数字标识。标准答案: 对

51.简报的作用是收集内部资料,以便归档保存。标准答案: 错

52.演讲的选材很广阔,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毫无限制。标准答案: 对

53.批复的开头必须首先引述来文的标题并加文号,作为批复的依据。标准答案: 对

54.会议纪要不要加盖印章,但要由会议召集人署名并签发。在正文后应分别注明主持人、出席人和发送单位。

六安中公教育

http://luan.offcn.com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标准答案: 对

55.述职报告必须写明主送机关和称谓。标准答案: 错

56.经有关部门批准,某单位要改造某栋大楼,并封闭其周围道路,应提前将其事项用通告形式向相关地段群众和单位职工公布。标准答案: 对

57.领导讲话稿的语言要求()A、以书面语为主 B、以口语为主

C、介于书面语和口语之间 D、精练、准确、通俗、易懂 标准答案: cd 58.某单位对某一问题无权决定,也无力解决,要办理必须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标准答案: 错

59.欢迎词的写作要求一般是()

A、要了解欢迎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B、要认识欢迎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C、要分析欢迎对象、选择合适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D、要认识欢迎对象、选择正确的话题、具有热情的态度 标准答案:a 60.领导在表彰大会上讲话稿的要求()A、篇幅不能太长

B、主题相对可以长一点 C、不要喧宾夺主 D、不要夸夸其谈 标准答案: acd

六安中公教育

应用化学基础知识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法律基础知识应用,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 法律不断得以完善, 在各个方面都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在法律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注重对法律基础知识的利用, 而不是单纯的进行知识讲解。学生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对知识的具体利用一个有清晰的认识, 从而将法律条文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 做到活学活用。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知识课堂中的运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希望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帮助。

一、案例教学对法律基础知识学习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离不开的一种教学方式。法律基础知识是客观固定的, 是在国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 现实生活中一个案例往往会涉及到多个法律知识, 那么如何合理地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就成为了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关键性问题。案例教学正好补充法律知识运用的空白, 给了学生运用法律基础知识的空间。

案例教学法是在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知识点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针对案件的具体情况, 会做出自己的评析, 并从法律知识层面进行深入解读。案例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法律知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首先, 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单纯法律知识的学习, 切实体会到法律知识的作用;其次, 学生从案例中学到了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 提高了学生素质;最后, 案例将法律知识与现实情况联系到了一起, 锻炼了学生分析处理法律事件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选取案例的基本条件

在开展法律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对法律的了解以及教材的安排, 确定具体案例的选择。总的来说, 案例不可随便从电视栏目或是新闻中选取, 而应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案例教学法中所选择的案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第一, 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法律基础知识课程是按照教学要求开展的, 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应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于参考价值不高的案例应及时摒弃, 以免耽误时间。第二, 内容较为单一, 针对性强。教师选择的案例内容不能过于复杂, 以免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 应将一些难度适中、易于分析并且涉及知识点较为单一的案例选进来, 保证教学的质量。第三, 具有启发意义。教师选择的案例应具备启发性, 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不仅仅是案例本身, 还需要根据案例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因此, 对案例的选择需要格外重视, 要减少由于选择不当而造成的教学效果下降。

三、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讲授法律基础知识的关键方法, 也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应重视案例教学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从案例中积极学习、快速掌握法律知识的具体运用。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采用以下教学形式开展案例教学活动。

(一) 在课堂教学中加入案例视频分析

有关法律知识的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绝大部分时间, 同时也占据着学生的精力。案例教学应充分利用课堂时间, 将理论知识的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起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理解法律知识, 还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丰富课堂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播放案例视频的方式简单、迅速、省时, 优势十分明显。教师在对视频案例进行分析的时候, 学生可以放开思路, 积极思考, 进行多维层面的知识拓宽。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帮助。

(二) 采用适当的方式接入案例

每一个案例与教材知识都存在着差异, 没有为教学活动而特地发生的案例。因此, 教师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将案例接入课堂, 否则, 将起不到运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采用课前导入的方式或是课堂讨论的方式, 带动学生的听课兴趣, 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为法律知识的传授打下良好的基础。案例导入的方式不同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 由此, 教师应重视自己对案例使用时间和时机的把握, 争取将案例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使学生在案例学习中可以充分理解法律基础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系统, 以帮助其顺利解决现实问题。

(三) 组织室外活动, 深入社会实践

案例的来源比较宽泛, 可以是电视栏目中的内容, 也可以是开庭审理的实录。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开展室外活动, 带领学生进入社会实践, 比如法庭旁听和模拟法庭。从这些活动中, 学生会体会到法律制度的完善性, 增强法律意识, 做一名合格的守法公民。室外活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 使他们认识到了法律对实际生活的意义。

(四) 多种教学形式并用, 发挥各自长处

案例教学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 需要用其他的方式进行弥补。教师应充分运用不同的方法, 发挥出不同方式的优势, 进行优势互补, 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法与其他的教学方式并不是对立的,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不能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最重要的教学形式, 而应正确地看待其作用, 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 避免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 从而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案例教学可以快速提高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学生从案例教学活动中可以认识到法律基础知识运用与理论之间的差别, 认识到法律基础知识的具体利用方式。同时, 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教师和学生应认识到这种方式的短处, 利用其他教学方式进行补充, 以便达到教学大纲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山林.案例教学法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03 (Z2) .

[2]郑金洲编著.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应用化学基础知识 篇8

关键词:免疫 传染病 预防 安全用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93-02

研究表明,90%的疾病是与免疫系统平衡的破坏所造成的。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过大,也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个人的预防保健在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步加深了认识。目前医疗保健正在向“自助型”的方向发展,人们对怎样才能做到自我保健也有了进一步的要求。要想免除疫病、保持健康,首先就必须认识机体的免疫系统。

1 免疫系統

1.1 定义。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免疫功能的组织系统。

1.2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3个层次组成,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等功能。

1.2.1 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在人类包括骨髓和胸腺,是造血干细胞分别分化为B细胞和T细胞的场所。

周围免疫器官包括脾、淋巴结、淋巴小结及全身弥散的淋巴组织。它们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以及对抗原应答的场所。

1.2.2 免疫细胞。大体上分为免疫活性细胞、辅佐细胞和其它细胞三类。

1.2.3 免疫分子。免疫球蛋白:B细胞转化为浆细胞,分泌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蛋白,即免疫球蛋白,又称抗体(Ab)。

补体:用C’表示。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不稳定的能帮助抗体溶解靶细胞的一组蛋白,称补体系统。补体激活途径至少有三条:经典途径、替代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1.3 人体的三道防线。

1.3.1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能杀菌。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

1.3.2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1.3.3 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这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

1.4 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当第一次的感染被抑制住以后,免疫系统会把这种致病微生物的所有过程用具的记录下来。如果人体再次受到同样的致病微生物入侵,免疫系统已经清楚地知道该怎样对付他们,并能够很容易、很准确、很迅速的作出反应,将入侵致病微生物消灭掉。

1.5 免疫的功能。

1.5.1 生理防御。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

1.5.2 自身稳定。免疫系统能及时地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识别出来,并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从而保持人体的稳定。

1.5.3 免疫监视。免疫系统具有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称为免疫监视。免疫监视是免疫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2 免疫与传染病

2.1 传染病的概念及其特点。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2.2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就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2.3 传染病预防措施:若能完全切断基本环节中的一个环节,即可防止该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2.3.1 管理传染源包括对病人、病原体携带者及感染动物的管理。对病人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

2.3.2 切断传播途径虫媒传染病,采用药物或其他措施进行防虫、杀虫;呼吸道传染病,应开窗通风、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消毒也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一项重要手段。

2.3.3 保护易感人群。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注意合理的生活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健康水平,以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

预防接种:有计划地定期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等预防接种工作,以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力,降低人群对传染病的易感水平。

3 安全用药

3.1 防止滥用药物。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包括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

3.2 尽量少联合用药。家庭用药种类最好单一使用或最多一次两种药联合使用。

3.3 按药品说明书使用。由于大多数人都不是医生,只是对药物略懂皮毛,所以用药必须按照药物说明书写的要求来做。

3.4 防止药物过敏。药物过敏往往后果相当严重。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如去痛片等。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该种药物。

3.5 掌握剂量所以服药剂量一定要准确,若剂量不足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可能产生抗药性;而超过规定剂量,则可引起中毒。

3.6 禁服过期药品药品。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的贮存条件下能够保持质量的期限,过期药品有效成份降低,而毒性增强,应禁用。

4 保护自己的免疫系统

远离破坏免疫力的因素,注重充分、均衡的营养,适度运动及放松心情等,都可增强免疫力。另外,多食用胡萝卜、柑桔、坚果、鱼类与海鲜、茶与绿色蔬菜、乳制品、香菇等食物增强免疫力。

机关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 篇9

一、填空题

1、机关公文有四大特点即体式的规范性。

2、公文的制作程序包括号、登记、分发。

3、行政公文的体式,《公文处理办法》以形式作了统一的规定。

4、公文格式包括

5、公文一般在首页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部分和正文部分隔开。

6、公文的正文包括

7、正文的最后一页上如无内容,应标明“

8、机关应用文的行文规则为文方式、正确确定公文的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

9、公文用纸采用国际标准的A4型,它长297毫米,宽210毫米。排印格式为:标题用二号小标宋,内容用三号仿宋体 ,批示用三号楷体。

二、判断题

1、行政公文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实施和管理政务活动的权威

工具和有效手段。()

2、公文的作者是对公文负有法律责任的机关或机关的法定代表人。

()

3、凡公文都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

4、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是我国目

前关于公文处理的一份最具权威的文件。()

5、公文格式分为:文头格式、正文格式、文尾格式。()

6、密件应分别标明“特急”、“急件”,标于文头右上角。(ⅹ)

7、文件落款即:签署发文机关名称,也可加盖公章。(ⅹ)

8、联合行文时各方意见不一致,可单独行文。(ⅹ)

三、简答题

1、简述机关公文的凭据和凭证作用。

2、说说“主题词标引方法”及标引格式。

3、具体谈谈公文的行文方向。

4、公文选择主送机关,抄送机关的注意点有哪些?

四、预习题

1、试写出下列这些公文的概念。

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

2、说清下列问题。

A、请示的注意点B、公告、通告的用途C、通报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三、简答题

1、A、上级机关的行政公文,对下级机关具有行政约束力,是下级机关领会和贯彻上级机关有关精神和意图的主要依据;B、下级机关的行政公文,又是上级机关了解下情、研究问题、制定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C、平行机关和非隶属机关之间来往的行政公文,也是彼此之间互通信息、知照情况、商洽工作的凭据。

2、首先确定好公文主题;其次对照《公文主题表》查选最能准确表达公文主题的词目;一份文件一般不超过7个主题词。最后组配排序。标引格式为:类别词+属类词+文种。

3、A、处于领导或指导地位的上级机关向被指导的下级行政机关行文,叫下行文。B、反之叫上行文。C、同级平行机关或其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相互行文叫平行文。

4、A、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当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B、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当抄送被越过的有关机关。C、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其中一个负承办、答复责任的上级机关送公文时,应同时抄报另一个上级机关。D、公文内容涉及到有关机关的职权范围而需其配合的机关。

上一篇:16计应3徐明周工作总结下一篇:课件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