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2024-09-13

重庆语文高考作文题目(精选7篇)

重庆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1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与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教学、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范文:如何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改的实施给每一位担负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艰巨任务的语文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怎样全面把握新课改的脉搏,借新课改的东风,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成为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提高语文素养,笔者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一种行动

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作为“知识群体”的教师,只有比别人学得更快、更多、更好,具备高人一筹的学习能力,才能担当得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只有具有终身学习理念,不断自我更新,拥有自主学习、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师,才能不断适应新的教育形势。它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更要学会计算机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不仅需要教师及时更新本专业的知识,成为具有精深的专业造诣的专家,更要更新与语文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政治的、经济的、科学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方面的知识;它不仅需要教师学会自我学习,更要具有美国教师的“油灯精神”;它不仅需要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成为一个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当教师的知识变成一条源源流淌的小溪时,才能做到把教学内容放到更为深广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上去认识,才能高屋建瓴地把握教材,取左右而逢其源,纵横捭阖,挥洒自如。

二、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指教案、教参、题典等的阅读,更多是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诵读。《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具体的阅读量和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背诵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率先垂范,而且要居高临下。新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比重也在不断加大,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所要求的。从童话、寓言、散文、小说、诗歌到科普类说明文,一应俱全。文学是艺术,它超越时空,把古今中外的各种故事、各种人物、各种情感展示给每一个阅读者。教师应该注意选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用心揣摩。在文学作品中思接千古、神入八荒,不仅能读到广阔而丰富的社会生活,增加阅历,更能从中体会到可以用来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受到美的熏陶,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获得心灵的充实。

三、让基本功的训练成为一种需要

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它包括“三字一话”等。“三字”指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一话”,除了指说普通话外,还应该包括语言艺术的锤炼。语文教师还应加上“一画”、“一课”,即教学简笔画和多媒体课件制作。

一手漂亮、工整、规范的字,一段或激昂或舒缓的朗读示范,一段幽默而富有启迪的连珠妙语,一幅看似简单而不失神韵的简笔画,一篇信笔而成却精彩之极的“下水文”,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故事,不仅是教学的需要,更是吸引学生必不可少的“硬件”。它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课堂上的精彩生成,它所带来的更是潜移默化的感染,是积极投身其中的激励,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追求。

基本功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的是教师的持久不懈的努力。尤其是语言艺术的锤炼是需要终身进行的,更要与时俱进。作为语文教师,语言基本功不单纯是把普通话说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并要以此来塑造融洽的课堂气氛。众所周知,于漪老师的教学语言词采丰美,充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而魏书生老师的课堂语言则折射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广博的知识面。而这一切的形成正是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精心“修炼”的结果,或委婉含蓄,或风趣幽默,或隽永诙谐,当语言艺术炉火纯青之时,当基本功的训练成为自身的一种需要的时候,便也是语文教学结出硕果之时。

四、让文品、人品、师品的统一成为一种追求

除了一般人应具备的文品、人品外,教师更应具备高尚的师德。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带给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春风化雨”的,是“桃李无言,下自成蹊”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永恒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社会上很少有哪一个职业像教师这样奉献得如此干净利落。而这一切是以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前提的。而只有这样,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观。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充分认识人生价值的多元化,才能做到不汲汲于贫困,不汲汲于富贵,才能力戒贪欲、浮躁与杂念,才能在淡泊宁静中求得事业的成功,才能在工作、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正所谓“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而只有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才可能具备健康的心理,培养出具有健康心理的新一代。

既然选择了语文教师这一职业,就应像于漪、斯霞那样执着地热爱,勤奋地进取,不一定成为她们那样的名家,却一定要有她们的品行。一个具备了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时时事事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其课堂才能充满尊重、关爱、期待、鼓励和赏识。

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能涵养人文性情,增长教育智慧,激励人生追求,也必将使其人生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

重庆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2

一、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文字, 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作家丰子恺说: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 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说: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 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 (材料有误, 应为“英国作家戈尔丁”, 作者注) 说: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一旦失去这个王国, 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 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自拟题目。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3.明确文体, 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二、试题解读

新材料作文, 是考生依据命题者给出的材料和要求, 来写作考场作文的一种作文形式。新材料作文的特点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 材料反映的中心就是考生所写文章中心的依据, 所以读懂材料是审题立意是否准确、优劣、高下的关键。

今年的新材料作文题, 引用了三位作家的话, 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

第一句中国作家丰子恺的话是对孩子“童心”“童真”的赞赏, 强调了“童心”“童真”的可贵。他用比喻的手法, 通过形象的语言对“童心”“童真”作了生动具体的阐释。“直线”含义是纯洁、纯真、直率、朴真等;“不会转弯”含义是孩子童言无忌、心无城府, 孩子无需包装, 孩子无需面具, 孩子眼里直射的光芒能穿透一切。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 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丰子恺从正面赞扬了孩子的优点:孩子们真诚、直爽, 用童真、率直来观察世界、评价事物, 不拐弯抹角、虚情假意、尔虞我诈、阳奉阴违等等。

第二句英国作家赫胥黎的话是对世界的拷问, 拷问少男少女们心灵提前硬化的原因。“硬化”是比喻的说法, 意谓“功利、世故”等。赫胥黎的话揭示了童心、童真、童趣丧失的既定事实, 又对现实社会发出了沉重的拷问———“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 而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为什么昨天的儿童血脉里流动着天真活泼快乐, 流动着绵绵不断的天真和火热之情, 弹指间, 当他们成长为少男少女时, 动脉就硬化, 心理即僵冷。为什么人类尚未苍老却失落了那一颗最可爱的童心, 早早出现了童心硬化、青春硬化、灵魂硬化的现象。人类的童年正在缩短, 人们正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孤独,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隔膜、越来越冷淡。

第三句美 (英) 国作家菲 (戈) 尔丁的话是对社会的反思, 反思“伟大的孩提王国”的重要性与失去后的严重后果。为什么社会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就会沉沦?因为“孩提王国”的本质是天真、质朴, 单纯、活泼、快乐、阳光、无忧无虑、敢想敢做、富于想象, 不世故, 有活力。菲 (戈) 尔丁从一个更广阔、更深刻的视角去审视童心的存在价值与社会意义:童心并不只属于童年, 而属于一切年龄。面对功利、浮躁、纷繁、快节奏的社会生活, 无论谁, 一旦失去童心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黑暗深渊。菲 (戈) 尔丁强调了人类永葆童心与童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返回你的童心, 保住你的童真, 延续你的质朴, 走进你那阳光普照、清泉流淌、熏风和熙的童真世界。

综上解读, 这三位作家的话既相互独立又有一定的内在指向, 其内在指向可以归结为童心童真早泯。总观三段文字, 命题者的主旨意向非常明显, 就是让考生思考当今社会青少年童心早泯的问题。孩子们过早地失去童真, 这其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它反映了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世界进入信息社会后, 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率发生了很大变化, 通过电影、电视和网络, 成人社会的生存压力过早地传导给了孩子;同时, 我们的教育体制、方式中存在的弊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让他们日益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三、试题立意

按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可以以三段话的中心主旨为依据立意写作, 也可以以每段话的中心主旨为依据立意写作, 那本题究竟应该怎样立意写作呢?考场作文的审题立意必须按照命题者的要求。本题要求里有这样一句话“综合上述材料”, 这句话非常重要, 实际上是限定了考生立意写作的方向。所谓综合, 就是要求把三段话联系起来看, 就是要以三段话的主旨指向为依据立意写作。如果像媒体上有些人所说, 只要根据三位作家中任何一位作家的话意写作成文都算切题, 显然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 偏离了命题者的本意。

所以本题的立意写作, 必须以三段话的主旨指向“童心童真早泯”为基点进行, 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追忆童年的率真纯净、天真无邪、质朴善良、美丽心灵、自然天性, 歌颂“童心童真”的纯洁、伟大、美好, 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如《遗失的童真》《童心的美丽》《守望纯真》《谨怀童心, 拥抱世界》《炽热童心, 纯真本质》等。

直面当下少男少女心灵过早“硬化”的现实, 探讨“童心童真早泯”的原因:工业文明过于注重物质而忽略人的内心, 人容易成为物欲的奴隶, 忽视对自身的反思、内省和道德自律;成人世界中的世俗、功利、权术、机诈等人性之恶, 有意无意地影响了孩子, 使儿童的心智过早“成熟”;应试教育将儿童异化为学习和考试的机器, 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陷入了对长辈的盲从依附。如《童真之逝》《长歌当哭惜沉沦》《我所失去的东西》《卧剥莲蓬何处觅》《“被数字化”了的我们》等。

展望未来如何使人类保有伟大的“童心童真”, 怎样避免“童心童真”早泯?人类应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 而非单纯地追求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 “等一等我们的灵魂”;教育应注重对学生的灵魂塑造, 去功利化, 避免人的“异化”;成人 (父母、老师、成功人士) 应该注重言传身教, 向孩子多传播真、善、美等正能量, 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美好;学生 (儿童) 自己应该学会独立思考, 避免盲从。如《为赤子之心保险》《童心, 归去来兮》《为童真筑道围墙》《找回“孩提王国”》《孩子, 你慢慢走》等。

也可以对命题材料反弹琵琶, 阐述少男少女心灵过早“硬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少男少女心灵过早“硬化”未必是坏事。如《“提前硬化”未尝不可》《孩子并不令人失望》《童真也需要“转弯”》《适时成长》《“孩提王国”没有失去》等。

总之, 只要能围绕材料的主旨指向“童心童真早泯”做文章, 无论是诠释内涵、阐释作用、探讨原因, 抑或反弹琵琶, 都属切合或符合题意。

四、试题评价

今年的浙江高考作文题是一道探讨人生的大题目。其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直面社会现实

试题所提供的三则材料, 可以概括为“童心”“童真”“纯真”“质朴”等同一话题。这个人文性的命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纠正了对宏大价值的过度追求, 体现了一种命题导向, 引导学生直面社会现实, 关注现实世界, 思考生命的意义, 思考存在的价值。在信仰缺失、精神困顿的当下, 考的是学生自己必须面对的东西。这道题显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 直击学生心灵

“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 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没有哪一次的考试题目像这一次这样直接关注少男少女的心灵世界。三则材料无论是分拆开来还是综合起来看, 都是要引导考生思考当今社会青少年童心童真早泯的问题。面对纷繁芜杂的成人世界, 少年男女的眼眼花缭乱, 少年男女的心迷茫困惑。他们在人生的青春阶段都会面临各种不同价值观的选择, 都会面临人生的困惑。在困惑面前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安放无依的心?这是青春成长的必修课, 也是每个人都需要去学的。命题者引领考生去思考:在这功利物欲的时代, 在这浮躁困扰的当下, 什么才是生活的真正意义?什么才是人生的最终幸福?自己的心灵如何更好地发育成长?同时也警示成人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健康。

(三) 直指教育弊端

毋庸置疑, 我们的教育是功利化色彩极浓的教育。学习过程演化为分数和名次的竞争, 学习目的蜕变成找好工作、赚大钱, 功利之心充塞着教育的各个场所。少男少女们失去了学习的快乐与心灵的满足。正如考场作文《青春需要奋斗》描述的:“我们活在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中, 我们活在望不到边的题海里, 我们跑步在千万人想过却只能少部分人能过的独木桥上。”试题直指这样的社会似乎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教育现状, 警示我们迫切需要反思学校目前的教育弊端。一位名人说过, 一个没有童话的世界, 将使儿童失去人性的慰藉。

(四) 直显思辨色彩

思辨是思维的一种方法, 其基本的特点就是全面地分析问题, 避免片面地看待问题。高中生应该具备这样一种思维能力。试题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浅层次思维把“童心”理解为“儿童的天性, 如活泼可爱、无忧无虑, 自由快乐的玩”。深一层挖掘可以把“童心”理解为“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真诚坦率、敢于幻想、执着探索、自由的心性”等。更深挖掘, 可以把“童心”定位在“并非专指儿童天性, 它是一切愿意以最真的眼光看待世界的人的心灵”。正因为考生对“童心”内涵挖掘的层次不同, 所以试题能够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优秀作文体现出很强的思辨色彩:永葆童心并非反对成熟的心智, 更不是提倡青少年儿童无知和懵懂, 而是反对故作成熟。童真是成熟而不世故, 内心丰富却欲求简单, 看穿世俗却热心热肠, 以入世之心做事, 以出世之心待己。

从理论上说, 这个作文题对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 这样的题目比较适合站在18岁节点上的孩子们去思考、去论述。因为高中生“有限”的生活中却有着这份“独特”的生活考察, 这个阶段正是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成熟的时期。2012年的考题是关注人生经历中的态度选择, 而今年关注的是人生经历中有可能缺失的部分, 而这些都关乎“成长与生活态度”,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认识和感悟, 只要平时多思索, 能很容易就自己的成长经验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 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对写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吻合的, 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反省, 从而调动起他们的情感思维, 写出有生活气息的、鲜活的文章。可以说这是近几年来最能区分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道题目了。

但从阅卷实际看, 试题没有达到命题者想要达到的目的。原因一是学生没有看准命题者设下的“综合上述材料”这个限制条件, 没有依据三段材料主旨指向来立意构思写作, 而是抓住一个材料或一个材料中的一个关键句抑或关键词立意构思写作, 产生了许多偏题甚至离题的文章。如从第一位作家的话中得出的“要学会转弯”此类立意, 从第二位作家的话中得出的“保护孩子的心灵”此类立意, 从第三位作家的话中得出的“成人世界应保有童心”此类立意, 等等。

重庆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3

一、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句子类型

由于衔接语段多选用科普文或文艺理论性论文,一般都思路清晰,层次明确。所以快速划清文章层次很关键。 而划清层次前提是明确这类文章中常出现的四种句子类型及其功能。观点句多处于句首或句尾,简明扼要地陈述作者观点,告诉读者段落线索和范围。阐述句是用来支持或说明观点句的,是观点句的延伸和发展。材料句常常是一些事实、数据或者某个人的议论。过渡句就是观点和层次之间的衔接句,它是划分文章层次的重要标志。明确四种句子类型,层次一目了然。

例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①。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②,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显然,③。

例1中,“美国有一种蝉,……像①” 是观点句,“这种蝉为什么……就死定了”是阐述句,“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 17年蝉则是96%”是材料句,“显然,③”是观点句。提示学生做题时快速区分句子类型,用“//”将文章自动依据句子类型划分层次,这种层次划分是为下一步做准备。

二、依据上下文暗示,寻找关键词

这种题型重在考查语意连贯,文段一般都逻辑严密。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线索,所空缺语句的内容一定可以在上下文中寻找到蛛丝马迹,所以思维运转到这个阶段,不要急于求成,先通过上下文的暗示锁定“关键词”——即空缺处最有可能出现的词语,找到采分点。寻找关键词要关注句子类型,如果空缺处是观点句,其关键词最有可能在下文的阐述句中出现,或者是材料句的核心词。如果是阐述句,关键词一般在观点句中。如果是过渡句,其关键词可能会有两个,上下文各一个。如果是材料句,就是变相的仿写题目。

如例1,①是观点句,其核心暗示词是阐述句中的“周期蝉”,②是阐述句中的过渡句,上下文出现了“冷夏”“低温”,暗示关键词为“温度”。③句明显是观点句,承接材料句,是对材料的总结概括,其核心词一定在材料句中,锁定“周期”“成活率”。

例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人是群体性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群体而生存下去,尤其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脱离群体就意味着将被社会无情的抛弃。个体的梦想也必须在社会框架中才能有更多实现的可能性,所以对于每个人而言, ①,还应该是群体性的。我们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正义愤填膺,②,对道德沦丧痛心疾首,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越是社会有病,③,有了梦想才有奋斗的方向,才能促进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例2中“人是群体性的,……被社会无情的抛弃”是观点句,“个体的梦想……, ①,还应该是群体性的”是阐述句,“我们常常……②,对道德沦丧痛心疾首”是材料句,“因此,……更好的方向发展”是观点句,语段自动分为四个层次。阐述句从“梦想”角度论证观点句,①作为阐述句中结论性的句子之一,“梦想”是关键词,②在材料句中,上下两个句子结构一致,属于仿写。③是观点句中的过渡句,必须完成承上启下的任务,下句暗示“梦想”为该空关键词。

三、依据模板和关键词,整合句子

找到“关键词”只能保证找到部分采分点,将关键词融入句子,整合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的句子才是关键步骤,这个阶段有2点原则,依据从优选择原理排序。

首先,确认是否有句子模板,关注“关联词语”,依据模板替换个别词语即可完成任务。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不是、而是”“不但、而且”等关联词形成的句子群或对仗、排比结构中。先看例3:

例3.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①,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②。③,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是观点句,其余为阐述句,语段分两个层次。“①……②”是一组相对工整的对仗句,①的句子模板是“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只需替换“市”“流通”,依据层次关系推断①处关键词是“城”,“流通”的替换词语从下文“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中提取关键词“防御”,答案为“城市的主要功能是防御”。②的句子模板是“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只需要替换“封闭”,依据上文的句义暗示和两组句子对立的原则,会想到“开放”,带入原文符合语境,答案为“开放是其主要特征”。③句模板相对灵活,模板为“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基本确定为“**向**过渡(变化、转换、发展)” 上文寻找关键词,答案为“从城到市的变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防御趋向流通)”。

并不是所有句子都有模板,但是如果有模板一定要识别并做到精准替换。如例2中三句话都有模板。 ①的模板是“还应该是群体性的”,它应该是“**不只是**的”。②的模板是“对道德沦丧痛心疾首”,它应该是“对**-**”,前一个词是与“不公正”“道德沦丧”同一属性的词,后一个词是一个表示痛苦的“成语”。③的模板是“越是社会有病”,它应该是“**越是应该**”,结合关键词整合句子,答案为“①梦想不只是个体性的;②对贪污腐败愤恨不已;③我们就越要有梦想”。

其次,整合没有模板的句子时,注意提示点,尽量做到与上下文衔接紧密,因为这类题目还会关涉“表达准确、生动”,所以要注意嵌入句子与整个文段语言风格的一致性。

如例1中的“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①。”“像”提示这是一个比喻句,关键词暗示“周期蝉”,所以答案为“①钟表一样准确”。②的答案根据语义和“温度”整合为“成年蝉需要很高的气温(围绕“高气温”即可给分)”。③根据关键词“周期”“成活率”及语义整合为“周期越长,成活率就越高”。

例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前人有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此语当然有理,不过,在过去的时代里,不仅是国家不幸,①,才能写出血泪交迸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如果屈原得意于庙堂之上,李白沦为供奉之臣,杜甫也居画屋高楼,②,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柳宗元在政治上失败,生活也坎坷困顿,但为他的政敌所始料不及的是,他们把他抛向了生活的底层,陷阱与荆棘造就的,却是中唐第一流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和诗人。在“永贞革新”中,柳宗元是败军之将;但在精神领域,③,特别是中国的诗歌史与散文史,他都拥有黄金铸就的一章。

例4“前人有诗说;……与苍生息息相通的诗文”是观点句,余下的是两组材料句。①的模板是“不仅是国家不幸”,它的形式应该是“而且是**不幸”,答案为“①而且诗人自己也有不幸”。②句“如果”暗示关联词语为“那么”,“如同夜空最灿烂的星辰宣告缺席”是比喻句,②句是他本义还原的一个结论性句子,答案为“那中国诗歌定将黯然失色”。③在对仗句子中,模板为“柳宗元是败军之将”,语义取其相反,应该是“他却是**”。很多同学的答案是“他却是大赢家”,被扣掉一分。 因为“大赢家”这一词汇口语化,与整个文段典雅的风格不一致,不符合“表达准确、生动”的要求,答案为“他却是可以高视阔步的王者”。

决胜此类题目要求思路清晰灵活,只要依据上文步骤,反复操练定会有所收益。

预测重庆高考作文题目:伤疤 篇4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唐顿庄园》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我们都有伤疤,外在的或内在的,无论因为什么原因伤在哪个部位.都不会让你和任何人有什么不同。除非你不敢面对,藏起伤口,让那伤在暗地里发脓渍烂,那会让你成为一个病人,而且无论如何假装,都永远正常不了。”

对于“伤疤”,你怎样看待呢?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伤疤】

伤疤,激励我们在痛苦中立志,在屈辱中奋斗。高大的石柱,裂开着疼痛的伤口,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目光凝望圆明园。荒草蔓蔓,透过荒凉看到了丝竹飘飘,锦衣如织的盛景。透过横躺在地上的残垣,看到那些所谓文明人的贪婪嘴脸。英法联军来了,携带着枪炮,抢走了珍宝,夺去了无数善良中国人的生命……别以为那一切的一切都被历史冲刷的毫无踪迹。圆明园就是美与恶的见证者,它就像一位老者用伤痕向后人娓娓道来。于是来的人记起了辉煌,记起了伤痛,更记起了我们的责任——重现辉煌的文明,保卫我们的文明。

伤疤,让我们的心灵接受爱的抚慰,在痛苦中幸福。房屋在无情的颤动,与生命赛跑一时间展开决逐。倾刻间好像天崩地陷,房屋倒了,全倒了,那里淹没了多少生的希望,刹那间化作尘土,卷入天空。解放军来,他们在危险中,争分夺秒,发现一个又一个生存着,给了他们第二生命。温总理也来了,他慈祥的面孔出现在人群,他的手与受灾群众紧紧的握在一起,那是情的牵手,那是爱的牵手。

很快很快,救灾物资发放到每个受灾群众手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各地展开爱心捐款。他们流泪了,灾难给他带来了身体和心灵上的伤疤,但他们获得最多的是痛苦中的幸福。

面对伤疤,有的人可以它当作生活的动力,奋斗的目标,在痛苦和屈辱中,找回我们的尊严,在痛苦中感受爱的抚摸,在痛苦中重拾昔日的辉煌。但有的人则不以为然,面对伤疤,这也许是对他的致命打击,时常选择逃避,在往事面前选择低头,选择放弃,就好像有负重山,永远选择低头。

历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篇5

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成绩与别人论成败,为此你收获了自豪和荣光。

我曾劝你不要比,因为成绩优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闻,认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骄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为我也有我的“短板”和自惭形愧,可你乐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龙,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会不懂,只是——

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最”,只有“更”。“最”是极限,是尽头,是止境;“更”是无穷,是进取,是新的希望。人类之所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绩,打破一项项的记录,不就是因为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记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吗?记得被誉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说的“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的真言吗?我们实在无需时时与人比成绩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看看民国时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便知,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因此,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钟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赏,而不是比较和责难。因为人生不是宫廷剧,更不是角斗场,非得要比得筋疲力尽,斗得你死我活。人生曼妙的风景就在高低起伏、峰回路转之间,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际。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而非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

重庆语文高考作文题目 篇6

那么, 该如何入手写好这篇作文呢?

一、注意要审清题目

审好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们可以抓住材料中的关键题眼“语文学习”。作文要求考生写倾向于课堂外的素材。大家要回顾自己的语文学习历程, 搜寻生活经历, 捕捉生活感悟。如旅途所见, 可谓是“一步一诗、一景一诗”, 从而把语文学习与旅途中的景致通过古典诗词的点缀而成。

注意, 如果考生疏于对文题的理解, 感悟不到出题者的要求倾向于课外的生活, 那么作文就有可能跑题。作文借助了“语文学习”、“是多种多样的”这两个词作开放与限制的暗示。“语文学习”限制考生不能写其他方面的学习, 要写出大语文的特点。而且, “语文学习”又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文学习, 是指课本。广义的语文学习, 则是在生活的大课堂里。如果考生信笔写前者, 一般就属于跑题作文。材料中的“是多种多样的”正强调了这一点, 表示这不是普通课堂的语文学习, 其开放度大, 人、事、物、景、理均可入文, 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本好书、一番思考等, 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 皆可入文。故开头材料启迪考生重新审视语文, 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到生活的广阔海洋中去采撷属于自己的那朵语文浪花。

二、注意标题的拟写

考题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开头点题, 是作文的基本技巧。既然开头这句话的主语是“语文学习”, 那么, 拟的题目, 无疑应该有“语文”两个字。比如《荷花香里语文课》、《街头巷尾学语文》、《新年里的语文课》等。当然, 此说法未必尽然, 譬如, 考生写篇《爷爷教我学甲骨文》、《身处深山品古诗》、《蒜头里藏玄机》都没有出现“语文”两个字, 但是, 无论是甲骨文还是古诗, 都在语文的含义范围内。可见, 考生自拟的作文标题, 应该与“语文”包含的元素紧密相连。

三、注意体裁的选择

作文试题进一步把语文学习引向课外。学生写作的空间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就题材而言, 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电视中的诗歌朗诵, 网络中的精彩博文, 都是语文学习的领域;学校组织的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等活动中的精彩发言, 都是语文学习的机会;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 布告栏、报廊等都是语文学习的场所;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人情、方言土语都是语文学习的内容;家人、同学、朋友等都是语文学习的老师。应该说语文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就体裁来说, 可记叙课外学习的经历, 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发表对课外语文学习的认识和看法, 写成议论文。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使学生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今年的作文试题写作内容广泛, 为考生展示写作才华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四、素材新颖才有亮点

作文题目中“它的天地是非常广阔的”, 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写好这样的文章, 必须要求考生要有丰富的语文知识积累。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 即使文笔再好, 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说社会是语文的大课堂, 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源头活水。可见考生们能写的材料可以信手拈来, 但要使文章出彩, 就必须选择独特新颖的材料。考生应树立“大语文学习”的意识, 感悟并体会多元化语文学习的乐趣, 从而激发热爱语文的情感。譬如考生中有的针对“玩电脑游戏”是学生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他在文中阐述自己的观点:怎样玩物不丧志, 并且做到玩中有收获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小作者确实是个有心人, 不仅在玩中获取乐趣, 而且还学到了大量的语文知识, 既松弛了神经, 又收到了益处, 可谓一举两得, 所以这样的素材就显得新颖独特。又比如走上街头找广告, 踏遍城市思语言;读万卷书, 读孔孟老庄, 与诸子百家一起争鸣;扣人心弦的球赛, 唇枪舌战的家庭辩论;师生同建QQ语文群, 聊的是语文, 聊的是师生情等。

五、注意作文的结构

这篇作文, 要求学生巧妙布局, 形式求新。要把写作重点放在“是多种多样的”, 写清楚“是多种多样的”的内涵。写议论文, 无非是总分总结构, 此处不赘言, 主要说说记叙文怎么写。

一是总分总结构, 叙事作文。讲述某件事给我带来了震撼, 激发了我学习语文的兴趣, 改变了我对语文课的认识, 抓住有特色的地方精雕细刻。如:中考作文《新年里的语文课》。

二是小标题作文。内容基本同上, 无非是突出语文学习的分类特点。这种写法, 需要考生起几个有文采的小标题, 使得文章行文上给读者一种一咏三叹、循环往复的韵味。如作文《情在左, 语文在右》。

三是写景作文。考生可以用优美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 描述大自然给你的语文学习带来哪些启示。比如:《荷花香里语文课》。

续写作文在历年的中考中, 是比较少见的。河北卷出题者另辟蹊径, 使得题目有一定难度, 但学生又不会无话可说。看来, 出题者的思路里充满了智慧。只要考生细细感悟, 走进网络, 拥抱自然, 关注热点, 参加竞猜, 服务社会, 善待他人, 学做家务......总之, 生活有多广阔, 语文就有多广阔。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感悟语文, 才能发现语文的美。

摘要:作文一直是中考时语文试卷的得分大项, 今年河北省作文题出得非常新颖, 却让学生直呼“太难”, 无从下笔。本文就笔者自身经验和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写好一篇作文, 为学生提供一些思路上的帮助。

2014年高考作文题目之最 篇7

【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的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地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事后,相关的争论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答案只有两个:一个遵守规则,二是合作共赢。遵守规则当然可取,但合作共赢更具创意。两个人、两个企业、两个民族,直至两个国家,只有合作共赢才是最佳选择。当然,拒绝合作共赢者另当别论。新课标全国卷历年较少思辨性,今年新课标全国一卷是2014年命题最好的作文试卷,最值得称道

【最具现实性的题目】:北京卷

【真题】: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点评】:核心是传统的发扬与革新。老规矩有些需要传承,有些需要改造,甚至抛弃。

【最具个性化的题目】:湖北卷

【真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美与不美在于谁?在于审美主体。所以有人说山上风景美,有人说山上风景不美。其实,换一个角度来看,过程与目标谁更重要?如果我们重视过程,那么,登山的过程最美,最重要。如果我们重视目标,登山观景最美。到底目标重要还是过程重要?这也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我想强调一点: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过程。

【最具争议的的题目】:四川卷

【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

这句话引发了你那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标题自定,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用规范汉字书写。

【点评】:“站起来”应当是一种比喻,当指自立、成功。其实,世界不属于任何个人,世界属于全人类,虽然这个目标尚不能马上实现,但人们追求的是目标应当是世界属于全人类。当然,命题人“世界属于他”也是一种喻指。

【最具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题目】:全国大纲卷

【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疗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评】:这则选题希望引导学生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做到了选材贴近现实,突出时代精神,有利于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最具鼓励表达真情实感的题目】:江苏卷

【真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

也有人说,年轻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想法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点评】:这道作文题力图把握学生正值青春期的特点,引导考生永葆积极向上的心态,直面现实、关注人生、珍视生命,并对“时间”“历史”和“价值”等有个性化的认知。作文命题从考生熟悉的题材或社会文化热点切入,有助于引导学生激活人生体驗和知识积累,写出真我风采。

【最具激发考生多向思维的题目】:安徽卷

【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点评】:这个题目创设论辩情境,引领考生充分展开正面论述的同时自觉进行反向思维,更全面、更辩证地探究问题、表达思想。

【最具想象力的题目】:天津卷

【真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也许将来有这么一天,我们发明了一种智慧芯片,有了它,任何人都能古今中外无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比如说,你在心里默念一声“物理”,人类有史以来有关物理的一切公式、定律便纷纷浮现出来,比老师讲的还多,比书本印的还全。你逛秦淮河时,脱口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旁边卖雪糕的老大娘就接茬说“飞入寻常百姓家”,还慈祥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是刘禹锡,这时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女孩抢着说,诗名《乌衣巷》,出自《全唐诗》365卷 4117页……这将是怎样的情形啊!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点评】:很超前,很富有想象力,但我怀疑人类真有这种能力吗?

【最具最具思辨性的题目】:上海卷

【真题】: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点评】:只觉得“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是对“自由”的传统认识;又明了“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是对“自由”的时尚认识。传统和时尚在现实中发生碰撞,引发思考。试题力图引导考生直面“自由”“限制”“选择”“自我与世界”等既是思辨的、更是人生的命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上一篇:兴高采烈意思和造句下一篇:我国渔业资源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