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节的儿歌

2024-10-18

关于母亲节的儿歌(通用7篇)

关于母亲节的儿歌 篇1

母亲节儿歌朗诵稿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朗诵稿了吧,朗诵者需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修养、社会知识修养,这是朗诵表情达意的基础。什么样的朗诵稿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亲节儿歌朗诵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献给母亲》

我惯于昂首阔步,两眼朝天,我的性情也有点执拗倔强;

即使国王跟我面对面相望,我也不会低垂下我的眼帘。

可是,慈母啊,我要对你直言:

尽管我的傲气是如此刚强,一到你的幸福的亲切的身旁,我常常感到自卑而畏缩不前。

你有渗透一切的、崇高的精神,光芒四射,直飘向日月星辰,是这种精神暗暗地征服了我?

回忆往事真使我感到难过,我做错许多事情,伤你的心,那样万分爱我的慈母的好心!

2、《永恒的妈妈》

当第一次睁开初生的双眸

最先看到的是人母的无比圣洁

慈爱的睇视和欣喜的泪流——

眼睛一眨不眨,仔细的盯着你

你朦胧无知的心本能地律动

却无法表述亲情只一阵四肢乱舞

急得你——忍不住大声啼哭

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抚育

终于坐直子你小小的身躯

在调整了情商和智商之后

决不等待,径直喊出了生命中

最珍宝的第一声——妈妈

这是最感人的`原始蕴蓄

无论世界上流韵着多少种语言

只有这一声呼喊绝对的相同

没有什么乐音,没有什么诗歌

能比这一声更动人

3、《母亲的爱》

母亲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在我迷失方向时,她会指引我、照亮我,走向光明,母亲,母亲像秋夜中的明月,在我孤独、无助时,她会陪伴我、支持我,给我充满信心。

母亲,她一天到晚为了我而忙碌,不辞辛劳,无怨无悔,所以,在这一年一度的母亲节

我要说,妈妈感谢您!我爱您!

4、《致我的母亲》

尽管长时间没有向你问安,没给你写信,可是,别让你心里

产生怀疑,好像你儿子应有的对你的深爱已经从我的胸中

消失。决非如此,就像那岩石,在水底深深扎下永远的万年根,它决不离开原处,哪怕是流水,时而用风浪,时而用柔波从它

上面流过,使人们看不到它,我对你的爱,也是如此离不开

我的胸中,尽管人生的长河,时而受痛苦鞭笞,汹涌地卷过,时而受欢乐的静静的抚爱,遭到覆盖和阻拦,使它不能

向太阳露面,不能映着四周围

返照的阳光,在你这慈母的眼前

向你显示你儿子是怎样崇敬你。

5、《母亲呀,母亲》

你银白的头发、佝偻身子、孤单的身影

你已老了。

你与乡邻村野为伍

你80岁的高龄、仍自己打水、自己做饭

你仍撕守着我儿时家园

梦的故乡

你一生养育我们四个儿女

四个儿女是你一生的骄傲

你放飞的鸽子是你一生的牵挂

生存的希望

每与人提起

慈祥的脸上总挂满了笑容

母亲

我历尽风霜

久经苦难的母亲

钝拙的笔怎能写尽万千话语

我缕缕情愫

6、《歌颂母亲》

——此文献给天下的所有母亲,不管贫贱或是富有。

母亲呵,你能否用枯树皮的手

拂去自己早已两鬓斑白的沉霜?我知道

红丝带的蝴蝶结漂白记忆中的黑发

已经久远了。母亲呵,你若无其事

还是轻轻蠕动一嘴松动的齿牙

不紧不慢。和着泪帘里的笑

吟唱童年犹新的曲曲歌谣

回忆是思念的蛇。划出一个字

蜿蜒行进在,我今生余痛的残墨

母亲呵,你仍不惜用这干裂的舌芯

舔尽我高傲的毒。我在你的面前

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所以,隐约一种叫做母爱的话题

无疑是游子们,最愚蠢的伤

母亲呵,曾经芳名如菊的人儿,你老了

白色瓷瓶的边缘有你剩余的药香

素绢深旧年华。操持中

拭透慈爱的心扉,至今却依然

掩映不住你关怀的疯长

秋风已起。即使孤影里,母亲呵

你也别着凉。无论何时何地

夕阳要紧依一种叫做儿女的拐杖

而你,所孕育的沃土上

植被覆盖的种子都在发芽,茁装成长

而我,此刻。只想听你呼唤一声

我的乳名。恍惚中,母亲呵

我好象回到院落,那幼时汲水的井旁

7、《母亲节献给母亲的歌》

小时候

母爱是一只摇篮

母亲哼着童谣

摇啊,摇啊

就摇到了外婆桥

长大后

母爱是一碗

热腾腾的鸡蛋面

和一件铺满新棉的御冬衣

热在心里

暖在身上

而后来

母爱是一些琐琐碎碎的唠叨

和临行前的千叮万嘱

儿啊,在家千般好,出门时时难

在外不好了,想家了

就早点回来

现在啊

母爱是握在手中的电话

和那牵引着的长长的电话线

家中的电话号码

游子夜夜往心里拨

关于母亲节的儿歌 篇2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是阿尔莫多瓦创作过程中较晚期的作品,与早期作品直接而尖锐地展示人类内心最黑暗的欲望不同,这部拍摄于1999年的电影在迎合主流价值观的同时,保持了他一贯的人道主义立场。片中人物很少有绝对二元对立的好与坏,而是以一种宽容的姿态冷静客观地表现人性复杂多变的一面,“他既不做政治是非的判别,也不做道德是非的判别。他只是讲人,讲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宽容与关爱。”在这部影片中,阿尔莫多瓦将镜头对准“母亲”这一特定的社会身份,热情地赞美片中每一个拥有旺盛生命力以及美好品质的“母亲”。

“正如崔子恩先生对阿尔莫多瓦的评论:‘阿尔莫多瓦影片的核心力量来自于女人或者变性而成的女人。与其说阿尔莫多瓦喜欢让女人或者变性人担当主角,不如说他喜欢让他的镜头在女人的身边徘徊。’”在这部长达105分钟的影片中,最值得关注的人物形象便是“母亲”,“母亲”几乎是片中所有女演员的共同属性,不论是天生的女性,还是后天“改造而成”的女性,在她们身上都可以看到伟大的母性情怀。其中,每个人物又以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体现出人性的转变,尤以主人公曼纽拉的性格塑造最为完整而立体。

17年前,为了逃避那个让人无法面对的“丈夫”,曼纽拉带着腹中胎儿独身离开巴塞罗那,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马德里独自抚养儿子埃斯德班成长,这期间经历多少苦难导演并未展示,但观众不难想象。作为主人公,曼纽拉在影片中经历了太多苦难,在一次又一次考验面前,阿尔莫多瓦始终在向观众展示曼纽拉从内而外的转变过程。

1 热烈的红与绝望的黑——曼纽拉的外在转变

就像热情奔放的西班牙国粹弗拉门戈舞蹈一样,整个西班牙都给人一种如火般热烈的气氛。“阿尔莫多瓦对色彩有着与众不同的品味,他随意搭配(通常是最不和谐的、极具冲突的两种色彩,比如红色和绿色),使影片浓烈瑰丽的色彩极具西班牙式的热烈激情,给观者以浓烈、鲜明及荒诞的直观感受”[2],片中五彩斑斓的画面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导演的民族特色。

本片中,色彩还具有丰富的表意功能,阿尔莫多瓦巧妙利用曼纽拉衣着颜色的变化反映出她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情绪,使观众更容易进入人物内心世界,为塑造人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火红——生命的热情

“红色是自然界中对人的视觉刺激最强烈的色彩。它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人产生强烈兴奋感和振奋感.[3]”红色一直以来都是最能够恰当表现女性心理特征的颜色,许多影片都利用红色表现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如《红高粱》里红红的高粱酒;《菊豆》中铺天盖地的红布;《黑暗中的舞者》里时常围绕在女主角身边的红色光线等。在影片开始段落,不论待在家中还是外出看戏剧,曼纽拉始终身着饱和度极高的红色外衣(工作时除外),此时的曼纽拉虽然远离丈夫但是她有挚爱的儿子埃斯德班,有神圣的工作相陪,所以整个人呈现出一种热情、炽烈的旺盛生命力,在与儿子一起观看电影《彗星美人》的场景中,身着红色毛衣的曼纽拉与温暖的橙黄色房间融为一体,共同包围着画面中唯一的“冷色调”——身着蓝色外套的埃斯德班,一位以自己积极而温和的态度守护儿子成长的母亲形象由此得以鲜明确立。

再如,片中经典场景—儿子与曼纽拉共同出现在剧场外的巨幅广告画前,一袭火红色风衣的曼纽拉与广告画中饰演白兰芝的嫣迷火红的双唇相互照应,仿佛将她过去的个人经历与现在的家庭生活巧妙融合在一起。同时,这个场景中满目的红色以及儿子险些被汽车撞倒的惊险情节共同传达出一种令人紧张不安的情绪,预示着接下来将要发生的悲剧。

1.2 暗黑——绝望的痛苦

“黑色在人们的心理接受上属于冷色中最极端的颜色,尤其是影视画面中黑色或接近于黑色的暗色,一般体现了画面情感上的庄重和严肃,也可表现画面中人物的凝重的心情。”在亲眼目睹儿子意外去世后,曼纽拉的外在形象塑造进入第二阶段,画面中再也见不到她穿着鲜艳的红色外衣,取而代之的是沉重的黑白灰色。比如,埃斯德班去世“三个星期后”曼纽拉违背纪律去追寻儿子的“心脏”,画面中她身着黑色皮衣,戴着黑色墨镜居于画面最右端的一片狭小范围内,立柱无情隔断了她与接受儿子心脏移植男人之间的空间,这些元素都令人感到悲凉与压抑。

虽然女性是阿尔莫多瓦镜头下的主角,他总是用最细腻的画面去讲述关于女人的故事,但是他并没有将女性的美好品质神化。在《关于我母亲的一切》中,曼纽拉身上虽然包含身为人母的众多优点,但是观众依然可以切身感受到,她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她可以坚强、独立地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当唯一的儿子去世后,曼纽拉整个人陷入了无限绝望和痛苦之中。儿子的照片她时刻带在身边,每每被人问及诸如是否有子女的问题,她都会掩面痛哭。对于一位母亲来讲,这种丧子之痛是一种使人疯狂的痛苦。

然而,对于曼纽拉而言,极度痛苦并未使她就此沉沦,而是在这份痛苦中凝聚着重新生活的希冀。“在绝望深处,曼纽拉反而更加帮助其他人,因为自己的生活已失去意义,她不再害怕什么,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4]”当曼纽拉重返巴塞罗那之后,她结识并帮助了阿悦、修女露莎、嫣迷等许多人。至此对于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再次发生转变并最终升华为对“母亲”所具有的高尚、博爱、宽容等美好品质的颂扬。

1.3 火红——包容与希望的象征

曼纽拉重新穿上红色外衣是在陪露莎做产检时,此时,她已答应做嫣迷的助手,对于这份应允,不仅可以视为她重新找到一份工作,也可以视为她对于嫣迷的原谅和理解。儿子冒雨去追逐嫣迷乘坐的出租车并因此丧生,但是当曼纽拉看到同样因为挚爱之人(妮娜)的离去而难过痛苦的嫣迷时,曼纽拉理解并原谅了嫣迷的无心之失。面对露莎,虽然此时她无法原谅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的已变性为女人的前夫“罗拉”,但当她得知露莎腹中怀有罗拉的骨肉时,便承担起母亲的责任,尽心照顾露莎和她腹中胎儿,“在这部献给Bette Davis、Rorny Schneider和Gena Rowlands的电影中,阿尔莫多瓦延续并‘通俗化’了自己所熟悉的主题——‘女性间的深刻理解和内在情谊’”,女性之间的理解是曼纽拉包容一切的心理基础,正因为曼纽拉具有包容和宽恕的秉性,在看到露莎腹中孕育着的胎儿(第三个埃斯德班)时,她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衣着也恢复为从前鲜艳的红色,此时的红色除了象征女性旺盛的生命力之外,更是对于重新振作起来的“母亲”的赞扬,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生活的憧憬。

通过曼纽拉外在服饰颜色的阶段性变化,导演得以将曼纽拉“希望一绝望一重新找回希望”的内在转变过程鲜明呈现。

2 三个“埃斯德班”—曼纽拉的内在转变

纵观全片,阿尔莫多瓦利用三个同名男人巧妙将本片的叙事结构进行合理划分,并且通过这三个埃斯德班分别与曼纽拉、阿悦、修女露莎以及嫣迷等人建立关系,使片中众多的人物形象统一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以下将根据这三个埃斯德班之于曼纽拉的作用分析曼纽拉人物形象的内在转变过程。

2.1 第一个埃斯德班——从逃离到原谅

原名为埃斯德班的罗拉是本片现实叙事时间序列中的第一个埃斯德班,他是后两个埃斯德班的“父亲”;然而,在影片即将结束时他才第一次正面出现在观众面前。作为曼纽拉的丈夫,他却拥有一对“比曼纽拉更大的义乳”;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却从未尽过身为人父的责任,可以说,罗拉带给曼纽拉的是心理上的伤害,为了避免儿子受到这位“变性人父亲”的影响,17年前曼纽拉带着腹中胎儿离开巴塞罗那,且没有告诉罗拉儿子的存在,这种看似无情的行为是曼纽拉对埃斯德班的逃离,通过逃离她希望保护儿子在一个比较正常的环境中成长。

但是,在儿子留下的遗物中,曼纽拉看到儿子亲笔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面对儿子的“遗愿”,曼纽拉重新返回巴塞罗那去寻找罗拉。寻找过程中,曼纽拉内心并没有原谅罗拉。她不只一次在阿悦和露莎面前用非常恶毒的话语咒骂罗拉,甚至在露莎的葬礼上,与罗拉重逢时,也以“你不是人,罗拉,你是害人的妖怪”评价罗拉。可是,当得知罗拉身染重病命不久矣时,曼纽拉却什么都没说便原谅了他。她抱着露莎的儿子给罗拉看,并且主动告诉罗拉关于儿子的事情,甚至将贴身携带的儿子的照片留给罗拉作纪念。镜头里,罗拉表现出的父爱及对亲情的渴望为影片平添几分温馨。

“曼纽拉和罗拉这对夫妻最主要的特征是他们没有仇恨,在孩子面前,他们彼此理解,曼纽拉懂得父与子相认是自然的事情,不应该阻挠。”曼纽拉重新赋予父子相认的权利给罗拉,这是她主动放弃内心对于罗拉长达17年之久的恨意的表现,正如阿尔莫多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生身之父不是可任意选择的,父亲就是父亲,血缘关系永不会改变,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否则太不近人情了。[5]”“原谅罗拉”是曼纽拉作为“母亲”最深沉的包容。

2.2 第二个埃斯德班——完全的爱与完全的痛

第二个埃斯德班是罗拉与曼纽拉的儿子,他是影片中唯一正面的男性形象,在曼纽拉的悉心教导下他如阳光般积极乐观充满梦想,“我已为你尽心尽力”,的确,为了儿子,曼纽拉倾尽所有,给予他百分之百的爱。在这一段落中,观众能够轻易体味到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凡而伟大的母爱。当曼纽拉送给埃斯德班一本《变色龙之乐》后,埃斯德班请她像小时候那样读书给他听,母亲给子女念一段睡前故事这个场景每个人都不陌生,导演拍这个场景,就是为了突出表现“是母亲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是她替你揭示了这个世界的秘密,看到本质的东西,真实的人生……出现在我影片中的母亲都是启蒙者”的意义。

虽然在不到20分钟处,埃斯德班便遭遇车祸身亡,但是在全片整体叙事过程中这一人物形象却不曾消失,他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关键点,也是曼纽拉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曼纽拉携带埃斯德班的一张照片返回巴塞罗那,这张照片对于伤痛中的曼纽拉是一剂抚慰心灵的良药,它安慰着一个失去孩子的母亲脆弱的心。同时,这张照片也是一把锋利的刺刀,深深刺痛着曼纽拉。影片画面不止一次在曼纽拉失声痛哭后给到埃斯德班照片的特写,照片中的埃斯德班仿佛在一旁冷眼旁观这一切。此时,曼纽拉无法舍弃这张照片象征着她无法释怀内心的痛苦。

进一步探讨“照片”这一意象的叙事意义。影片中出现过很多照片,曼纽拉给埃斯德班看的照片全部只有一半,“这少一半的照片正是埃斯德班失去的另一半身份”,是曼纽拉逃离罗拉的表现,也是曼纽拉对罗拉恨意的外化。当曼纽拉把埃斯德班的照片留给罗拉的那一刻,我们知道她真正原谅了罗拉,也让儿子的临终心愿得以实现,埃斯德班的照片对于罗拉来说是一份最好的宽慰。虽然罗拉已变性,但是他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儿子,非常渴望能够感受亲情的温暖,他的心中对于露莎和小埃斯德班是有愧的,对于这个从未谋面的儿子也是有愧的,曼纽拉将照片留下,无形中缓解了罗拉心理的负罪感。

罗拉死后,将照片转交给嫣迷。影片结尾,在嫣迷化妆室的镜子上再次出现这张照片,它与妮娜的照片一起被固定在那里,也与妮娜一起成为嫣迷心中最重要的人。一方面,对于埃斯德班的意外,嫣迷心里始终有一个难解的心结,曼纽拉决定将照片赠送给嫣迷既能够宽慰嫣迷,也是彻底放下丧子之痛的表现。另一方面,嫣迷正在表演以埃斯德班的故事为原型改编的戏剧,埃斯德班虽然没有亲自参演,但是这部剧也是属于他的。

2.3 第三个埃斯德班——生命的希望与博爱

第三个埃斯德班是罗拉与修女露莎的孩子,露莎临终前将他托付给曼纽拉抚养。孩子是希望的象征,是生命的延续,虽然罗拉已逝去,可他给曼纽拉带来陪伴17年的埃斯德班,留给曼纽拉生活的希望。露莎希望曼纽拉不再对第三个埃斯德班有所保留,这是对生命本身给予最广泛的平等与尊重,孩子有权利了解给予他生命的父母是什么样的,更有权力了解自己体内流动的血液中是否有病毒。带着小埃斯德班,曼纽拉第二次从巴塞罗那离开,与17年前的不同在于,这次她不再是逃避,而是为小埃斯德班寻找一个“更加自由的生活空间”。此时的曼纽拉已经由最初的自己儿子的母亲升华为全人类的“母亲”,她的自信、博爱、坚强等品格使她为“母亲”这一身份赋予了更广泛的涵义。最后,小埃斯德班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奇迹般地消失,正是曼纽拉这份伟大的母爱,保护了这个初生的幼小生命,捍卫了人们内心坚守的希望。

3 结语

虽然女性是本片的叙事主体,但不同于其他女性电影,本片对于男性的态度并不那么尖锐,虽然导演偏爱女性,但阿尔莫多瓦对于片中的男性角色同样怀有悲悯之心一—露莎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他甚至认不出自己的女儿,可导演依然安排一条忠厚老实的狗关心照顾着这位“无力”的老男人;罗拉给曼纽拉、阿悦和露莎带来伤害,弥留之际依然得到了谅解和短暂的亲情。多年来,阿尔莫多瓦的创作实践积累,“他在电影中逐渐将男性形象放在一个相对平等的位置上”如同片中不断发生转变的曼纽拉一般,阿尔莫多瓦创作上的细微转变可以“让我们看出阿尔莫多瓦对两性世界的思考,这是阿尔莫多瓦自身不断求新求变的结果。[6]”男女之间不应是二元对立的关系,他以自己的镜头向世界呼唤一种更加和谐健康的男女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啸涛.佩德罗·阿尔莫多瓦[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10,19,21,63.

[2]冯岭,祝佩.阿尔莫多瓦成熟时期的电影节奏[J].韶关学院学报,2010(4).

[3]赵智,彭文忠.影像解读[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88,92.

[4]弗雷德里克·斯特劳斯.欲望电影——阿尔莫多瓦谈电影[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222-224.

[5]施歌.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纪事[J].世界文化,2000(4).

母亲的儿歌 篇3

在讲座中,常常有孩子问我:“你为什么喜欢写诗啊?”我告诉他们:“因为小时候母亲给我唱的儿歌,深深地影响着我。”我的母亲嗓子很好,是很尖、很亮的那种。小时候,我家住在农场,我常常像野孩子一样跑得没影。有时候在田野里捉蚂蚱,有时候在树林里粘知了。每当吃饭的时候,母亲只要站在屋山头亮开嗓子叫一声:“丫头,回来吃饭咯!”无论多远,我都能听到,比广播喇叭都响。

母亲虽然嗓子好,但很少听她唱歌,或许是因为家里孩子多,生活艰难,没有心情唱吧。不过,每到晚上,她哄我们睡觉的时候,便会哼几句:“毛头好,毛头乖,毛头不睡狼会来……”刚开始还是唱,到后来便没了词,只有“噢噢噢”缓缓的调子,我们便在这调子里,慢慢合上眼皮,睡着了。

母亲很少训斥我们,每当我们犯了错,她就用儿歌来教导我们。有一次,母亲让我去喂羊,我正在看一本小人书,着了迷,就让二妹去,二妹噘着嘴不想去,就对一旁玩的小妹说:“你去喂羊好吗?”小妹刚刚四岁,就颠颠地拿着几棵青菜跑去羊圈了。母亲一旁见了,摇着头说:“大懒使小懒,小懒使扁担。”我们听了都很惭愧。以后母亲让我们做什么,再不偷懒了。

母亲识字不多,只上过两年学,但那些传统儿歌总是不经意间脱口而出,我常常怀疑,母亲的脑子一定装满了人间智慧。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过节才能吃到猪肉。每到吃肉的时候,或许是吃得太快,我们常常咬到舌头。我妈就说:“馋咬舌头饿咬腮,咬到鼻子遭大灾。”听到这,我们似乎找到了原因,舌头感觉也不疼了,并庆幸没咬到鼻子。

我们家小弟最淘气,因为是男孩子,也最受父亲宠爱,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耍赖,坐在地上哭鼻子,鼻涕流得老长,谁劝也不听。母亲也不去拉他,只在一旁逗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鼻子冒大泡。”我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弟弟见我们笑了,也咧嘴笑起来,鼻子真的冒出了两个大泡泡……我们笑得更开心了。

最盼望过年吃饺子。因为家里人多,母亲包的饺子摆满了几个竹匾。我和妹妹成了她的好帮手。忙了大半天,到了晚上,终于可以下饺子吃了。烧开了水,母亲抱起竹匾,将饺子下到冒着热气的锅里,边下边说:“从南来了一群鹅,扑通扑通跳下河。”弯弯的饺子像一只只洁白的小鹅在水里起起伏伏,快乐地游着。母亲用锅铲不停地搅拌,防止它们粘在一起。我们守在灶台边,饺子的香味弥漫了整个厨房。饺子熟了,母亲用漏勺开始盛饺子。“我要10个!”“我也要!”我们将碗举得高高的,各不相让,直到肚子里的“小鹅”装不下。

母亲对我们的教育常常是顺其自然。我爱读书,她就尽量让我少做家务。二妹学习不好,考试常常不及格,母亲也不责怪她。母亲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长处,将来生活方式也不一样,老天爷不会眼睁睁看着人饿死,总要给每个人一条活路。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癞蛤蟆,土里挨,有福自己来。”现在看来,母亲的教育方式非常有道理。一个人只有顺应了自己的天性去发展,才能扬长避短,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我们家四个孩子,每个人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这和母亲宽松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小时候,没多少课外书。我们对自然常识的认识,全赖母亲的儿歌。那时候还没有天气预报,夏天傍晚,母亲就教我们看彩霞。她常说:“早上烧霞,晚上沤麻。”意思是,若是早上彩霞满天,那么傍晚准要下雨,最好不要出远门了。有时候,母亲教我们看云识天气:“云朝东,一场风;云朝西,水滴滴;云朝北,一场黑;云朝南,水涟涟。”我们按照母亲的方法,判断天气,真的很准呢!

到了冬天,天气冷起来。那时候没有空调,即便穿着厚厚的棉袄,也不觉得暖和。进了腊月,母亲就开始教我们唱儿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河边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归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我们看着日历,盼望着冬天赶紧过去,期待着河边看杨柳,燕子早归来。日子在希望中变得快起来,不知不觉,春天就来了。

仔细品味母亲的儿歌,每一首都那么合仄押韵,朗朗上口,它们为我后来从事儿童诗歌创作打下了基础。在我的创作中,押韵成了我一直遵循的风格,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诗歌的韵律中体会意境,感受快乐。在我的文学道路上,母亲无疑是我第一个老师,她给予我的不仅是文学的启蒙,更是人生的启迪……

关于母亲节的儿歌 篇4

一、儿歌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儿歌的主要特点

儿歌具有鲜明的特征:语言简单、韵律优美、富有动感、表演形式多样等。英语儿歌主要是将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 运用简单的形式, 将其和优美的韵律相结合, 其不仅简单易学, 短小精悍, 节奏愉悦, 使得语言知识更富动感, 而且具有形象性, 将枯燥的英语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的语言材料;同时, 儿歌特有的反复的表现方式会让学生对儿歌所涉及的语言形式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儿歌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表演对话和歌谣, 能唱简单的英语歌曲, 说简单的英语歌谣。由此可见, 英语儿歌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同时, 英语儿歌具有鲜明的音韵性、口语化、愉悦性、表演性等特点, 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生动活泼的英语儿歌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明快的韵律节奏很容易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课堂的愉快有趣, 让学生迅速融入英语课堂;儿歌语言的反复性也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儿歌的创编, 也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二、儿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若能恰当运用儿歌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的性情, 同时将语言学习和这样活泼生动的形式相结合, 让学生乐于开口、大胆开口, 可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

1. 利用儿歌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

英语教学中不管是词汇、句型还是语篇的教学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情境, 只有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带进课堂,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的环境中, 学生才能真正关注到英语语言, 学习语言的表现形式, 了解英语的语言文化, 让学生真实、自然地感知、习得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恰当的情境,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扫除障碍。而将儿歌带入英语课堂, 在夸张的动作和富有节奏的韵律带动下, 轻松地让学生为之振奋。同时, 儿歌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为语言交流和学习创设了生动趣味的情境。例如, 在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On the farm的教学中, 笔者就通过两首儿歌巧妙地调动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 创设了农场这一主题情境。首先笔者通过一首《Good morning, Mr Rooster》, 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清晨农场的美丽景象, 然后通过一首自编的Chant:duck, duck, quack, quack, quack;dog, dog, woof, woof, woof...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说唱表演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有效地将学生的视线转移到农场这一课题主情境中去, 为学生新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语言情境, 促使学生在儿歌的帮助下迅速进入角色, 学生学习兴趣高, 对新知的理解也更快。

2. 利用儿歌突破语言学习的难点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其主要学习方式, 枯燥的读背和讲解不适合小学生, 这只能严重挫败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中国学生课后缺少语言环境, 学生在课堂之外几乎没有机会练说英语, 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的教学就成了课堂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掌握不了, 一旦加大练读又怕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但如果老师能够结合学习内容将节奏明快、优美的儿歌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将难读的词汇和句子以儿歌的形式进行改编或创编, 让学生通过多重感官来体验语言, 给学生多方位的信号刺激, 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掌握语言学习的重难点, 帮助教师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2 At the zoo时, 笔者发现一遍又一遍的领读:What do you like?I like monkeys.学生不仅声音越来越低, 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消退, 同时教学效果也很差强人意。但是笔者灵机一动, 将B部分的词汇和这一句型进行了整合:Monkey, monkey, panda, panda, lion, lion, tiger, tiger, What do you like?I like monkeys.根据老师手中的图片, 不断变化答句。学生在这种生动的说唱形式中感到愉悦而满足, 不仅有效缓解了低年级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 同时这一生动的形式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

儿歌教学里的环保意识 篇5

关键词:儿歌教学,环保意识,日常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污染现象也日益严峻, 这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与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从幼儿入手, 做好儿童环保意识的生成与培养工作是当前幼儿教育中的热点。然而, 幼儿受年龄结构的影响, 思维方式偏向直觉性, 认知环节中又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这些都对其环保意识的生成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儿歌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环保教育资源。文章立足于此, 就儿歌教学里的环保意识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儿歌教学概述

儿歌是一种篇幅短小, 语言明快且极富生活情趣的文学样式, 它不仅能够丰富儿童语言、拓展儿童认知视野, 也能够有效地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儿歌教学就是将儿歌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 相比于一般教学资源而言, 儿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朗朗上口

儿歌是一种歌谣, 通常是押韵的, 学生读起来极富韵律感, 很容易沉浸其中, 如:地球我的家, 爱护靠大家, 你种树、我摘花, 一起装扮她。

2.通俗易懂

儿歌源于儿童的生活实践, 反映着儿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诸如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等, 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是写照, 因此, 儿歌在儿歌的学唱环节中不会存在陌生感、抵触感, 儿歌里的内容也就更容易为儿童所吸收消化, 如:你拍手, 我拍手, 果皮纸屑扔哪里?果皮纸屑扔到垃圾桶里。

3.富含道理

儿歌之所以能成为儿童教学资源, 就有由于每一首儿歌中有蕴藏着一定的小道理, 诸如尊敬师长、讲文明、懂礼貌、爱护环境等。总而言之, 儿歌兼具娱乐意义与教育意义, 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

二、巧用儿歌提升儿童环保意识的策略

如前所述, 儿歌中具备丰厚的教育资源, 其中不乏环保教育的内容, 因而, 巧用儿歌来提升儿童的环保意识也是当前幼儿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儿歌环保教学:

1.收集、制作环保儿歌

儿歌是对儿童日常生活的反应, 种类非常多, 按其功用主要可以划分为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语言能力训练儿歌, 而教诲儿歌又可以细分为文明教育儿歌、礼仪教育儿歌、安全教育儿歌等, 环保教育儿歌也是教诲儿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环保意识的生成也有赖于环保儿歌。对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从各个方面收集环保主题儿歌, 诸如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等, 并将之系统化, 构建一个儿歌资源库, 根据儿童的年龄、知识储备等选择最为适宜的儿歌来开展教学活动, 如刚入园的小朋友则可以学唱“小小垃圾桶, 肚子圆溜溜, 不怕脏和苦, 卫生全靠他”, 培养其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而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小朋友则可以学唱“小朋友们并排走, 饭前便后要洗手, 节约用水记心头, 争做环保小能手”, 树立其节约资源的理念。当然, 并不是所有环保教育的内容都有现成的儿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 自行制作儿歌, 笔者在爱护花草树木的教学中, 就自己制作了一首儿歌“花儿美, 草儿绿, 小朋友们都喜欢。只能看, 不能摘, 一摘花儿掉眼泪”。

2.举行环保儿歌活动

儿歌的教学对象是学前儿童或幼儿园以及小学低段儿童, 它们年龄幼小, 大都在9周岁以下。一方面, 他们求知欲较为旺盛, 对外界的未知事物充满了探索的兴趣, 因而, 对儿歌这种饶有趣味的教学资源的学习较为积极;另一方面,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又存在着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 容易开小差等行为, 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强化儿歌教学的效果。就环保儿歌的教学而言, 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教学活动来提升环保教育的效能,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 教师可以突破单纯的儿歌教学, 引入舞蹈的要素。笔者在儿歌教学中, 就经常根据歌词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小舞蹈, 让学生在边动手、边记忆, 如在“春天到, 栽树苗, 你松土, 我浇水, 树苗快长高”的教学中, 笔者就结合栽、松土、浇水等设计了一些舞蹈动作, 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又如,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举办一些环保儿歌歌唱比赛,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歌曲比赛, 看看哪个小组唱得多、唱得好, 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其环保意识。

3.将儿歌内容转变为日常行为

儿童环保意识的生成与培养归根到底还是要帮其树立起环保的好习惯, 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从环保的角度出发, 将日常行为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因此, 在环保儿歌教学中, 教师还要努力把儿歌里的内容转为儿童的日常行为, 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儿歌教学的预期目标。首先, 教师要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习惯, 环保儿歌中不少跟资源节约有关, 如“清清水, 欢乐流, 随手关掉水龙头”、“小水滴, 一滴滴, 汇成江河长千里。小朋友们要牢记, 一滴一滴须珍惜”,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记住这些儿歌, 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儿歌;其次, 教师要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 它既需要从国家层面的打针方针来抓, 也需要从个人行为来改进, 比如不乱扔垃圾、不攀折草木、尽量坐公共交通等, 儿歌里又少反映爱护环境的内容, 如“花儿美, 草儿青, 大家看了高声笑。不摘花, 不踏草, 环境才会更美好;废纸屑, 瓜果皮, 随手乱扔可不要。垃圾桶, 对你笑, 赶快让他吃个饱”等,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其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视频播放或肢体演示等来引导学生根据儿歌要求来保护环境。

三、结语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全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 环境污染尤为严重, 因此, 环保教育刻不容缓。儿童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承载着民族的希望, 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 促使他们生成环保意识, 不仅是其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环境保护的主要追求。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通过收集整理环保儿歌、举行儿歌活动等来生成儿童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略谈儿歌在拼音教学中的运用 篇6

一、看图编儿歌, 图歌结合识记字母

拼音字母的写法, 用语言描述起来总显得生硬、复杂, 这时不妨使用儿歌来帮助教学。如“圆圆脸蛋扎小辫, 张大嘴巴a、a、a, 太阳出来红彤彤, 公鸡一叫o、o、o, 清清池塘一只鹅, 水中倒影e、e、e。”“两个门洞m、m、m, 一个门洞n、n、n, 一根小棍l、l、l。a和i是姐弟, 它们紧紧挨一起。”……这些儿歌如一根无形的纽带, 有效地把教材中优美的情境图和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 既提示了字母的音, 又提示了字母的形。同时, 在编儿歌的过程中, 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从而达到快速识记字母的目的。

拼音字母本身就是一些抽象的符号, 有些字母特别容易混淆, 单靠死记硬背效果不是很好。对此我们不妨结合字母的形状特点, 和学生一起创编一些儿歌来区分, 就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如在教学声母“b、p、d、q”时, 学生自编了这样的儿歌:“帆板冲浪b、b、b, 小猴推车p、p、p, 铅笔座钟d、d、d, 汽筒打气q、q、q。”形象而直观, 把抽象的符号变成了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事物, 朗朗上口。运用儿歌法教学拼音,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根据发音方法编儿歌, 准确掌握发音方法

拼音字母的发音方法显得枯燥、深奥、难懂。例如, 最早和学生见面的是“a、o、e、i、u、ü”六个单韵母, 很多学生尽管会读, 但发音不到位。为了让学生领悟它们的发音要领, 我带着孩子们一起诵读儿歌:单韵母, 很重要, 发音口形要摆好, 嘴巴张大a、a、a, 嘴巴圆圆o、o、o, 嘴巴扁扁e、e、e, 牙齿对齐i、i、i, 嘴巴突出u、u、u, 口吹哨子ü、ü、ü。再如, 学生在练读汉语拼音四个声调的时候, 常常把握不准确调值, 教师除了多作示范外, 还可以用儿歌来帮助他们领会:一声高又平, 二声往上扬, 三声下又上, 四声往下降, 再配合着声调写法的手势运用, 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复韵母时编的儿歌:“看前音摆口形, 发完前音滑后音。”能让学生很快掌握复韵母的发音方法。

利用儿歌来区别音近字母, 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如, 区分声母“s”和“sh”, 可编儿歌:“四是四, 十是十。要想说对四, 舌头碰牙齿;要想说对十, 舌头别伸直;要想说对四和十, 多多练习十和四。”

音节拼读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时, 结合书上的拼读方法图, 再融入儿歌, 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如, 图上小猴子在推卡片, 表示“b”和“a”碰在一起就可以拼出“ba”这个音节来。教师告诉学生, 在拼读时, 声母“b”要读得轻短些, 单韵母“a”要读得响亮些, 把“b”和“a”快速连读就成音节“ba”。这时候再插入儿歌“前音轻短后音重, 两音相连猛一碰”, 并配合教师的动作演示, 辅以学生亲手操作, 学生就能有效地掌握拼读要领。三拼音节的拼读也一样, 用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 三音连读很顺当”帮助学生领会拼读方法。短短几句《音节拼读方法歌》, 简洁明了地概括出汉语拼音音节的拼读方法。

三、根据规则编儿歌, 化难为易, 牢固掌握标调拼写规则

单韵母i的标调有些特别, 孩子们容易受思维惯式的影响, 直接把声调标在i的头上, 进而出现标调错误。对于这个特殊的标调规则, 我也请出儿歌来做孩子们的小帮手——“小i戴花帽, 头发看不到, 小ü戴花帽, 不能把眼罩”。为更好地掌握这一标调规则, 我让学生结合表形图, 让学生表演小i戴帽子, 帽子不能漂在空中, 小ü戴帽子不能把眼睛遮起来。其他孩子结合他们的表演配以儿歌和手势。

字母“ü”在汉语拼音里非常特殊。“ü”和声母“y”结合成音节“yu”, “ü”上的两点怎么不见了呢?实际上, “ü”上的两点虽然不见了, 但依然是韵母“ü”。这个知识点非常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若辅以儿歌教学, 则会降低难度, 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教学中最常见的有三首儿歌: (1) “小ü很骄傲, 眼睛往上瞧。声母y来帮助, 摘掉骄傲帽。” (2) “小ü见到声母y, 去掉两点还读ü。” (3) “小ü见到y, 擦掉眼泪笑嘻嘻。”当然, 在教学中, 我们只需选择其中适合的一首, 达到教学目的即可。

给音节标调, 也是拼音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们经常有给音节戴错“小帽”的时候, 《标调歌》能帮我们解决这个大难题。“标声调, 找a母, 没有a母找o、e, i、u并排标后头, 单个韵母不必说”。学生只需稍作思考, 就能理解:在一个音节里, 凡是韵母中有a的, 声调都要标在a上;没有a但有o或e的, 声调就标在o或e上;i和u并列时, 就标在后面一个字母上;音节中的韵母是单韵母时, 当然就标它上面了。

四、吟唱《字母书写歌》, 规范书写四线格

“拼音格, 四条线, 拼音字母住里面。住上格的不顶线, 住下格的不贴边, 中格写满记心间。”这首儿歌节奏感强, 韵律十足, 精准定位了每个拼音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让字母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浅谈儿歌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 篇7

一、儿歌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歌曲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主动力。在已会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歌曲, 不仅有利于幼儿更好地感受、更快地学习歌曲, 还能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兴趣, 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歌唱教学《我是小厨师》:活动前, 我先把歌曲的歌词编成儿歌教给幼儿, 而且在教授儿歌的时候, 还注意儿歌的节奏, 让幼儿在平常的学习中一直认为自己学了一首儿歌。当我再把儿歌变成一首有趣的“我是小厨师”时, 幼儿的兴趣顿时倍增。加上儿歌中小厨师做出的美味菜名, 幼儿联想到自己吃过的各种各样的菜, 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过去, 歌唱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时要花许多时间教歌词, 歌词简单的还好一些, 如果复杂幼儿就很吃力。有时一节课下来, 幼儿还未完全掌握歌词。由于反复学歌词, 幼儿对歌曲就产生厌恶感, 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 无论是从歌词掌握、歌曲学习, 还是从幼儿接受的心理看, 儿歌在培养幼儿对歌曲的兴趣方面, 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儿歌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儿歌之所以为幼儿所喜欢, 就是因为它富有节奏感, 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这种节奏又恰恰是歌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每首歌曲都有自己的节奏, 教师根据歌词编儿歌的时候, 就应考虑此歌曲应让幼儿掌握何种节奏。

和唱歌一样, 儿歌的朗读也可以表现出力度强弱、声音高低的变化。如《山谷回声真好听》这首歌曲, 在设计儿歌朗诵“叫一声大山公公好, 大山公公好, 唱一声小松树儿早, 小松树儿早。”我有意识地让幼儿大声朗读“大山公公好, 小松树儿早”, 轻声地朗读“大山公公好, 小松树儿早”使幼儿在朗诵儿歌时就能注意强弱、高低变化, 让幼儿探索为什么两句话相同, 但声音要注意高低变化。从而让幼儿了解山谷的回声。你唱得越响, 回声越轻。等到教唱歌曲时, 幼儿就很自然地注意到这些变化, 无需教师反复提醒, 就能表现歌曲的重点。同时可以在歌曲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游戏来进行歌唱。

三、儿歌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歌唱技能

歌唱人人都会, 可是要把歌曲唱好就没那么简单了, 尤其是幼儿。在以前的歌唱教学中, 一节课能让幼儿会唱就很不容易了, 要想让他们掌握一定的歌唱技能, 只有等到课后复习。自从把儿歌融入歌唱教学后, 这一难题就容易解开了。如让幼儿掌握如何在歌唱时呼吸、分句, 任凭教师如何解释或示范, 幼儿仍然难以理解。然而, 在课前让幼儿朗诵儿歌, 使他们逐渐感觉到在儿歌停顿的地方, 节拍还在继续, 就可以为学习休止符做好准备。为了使幼儿感觉休止气声处与朗诵有声处的区别, 我启发幼儿在儿歌节奏的休止拍中设计拍肩膀、拍腿等, 来加强幼儿对休止符的印象, 在唱歌时便会自然地“呼吸”、“换气”了。教师在指导幼儿练习休止符时, 可以先让幼儿从一首韵律游戏中来感受。如《头发、肩膀、膝盖、脚》这个音乐游戏是小班就开始学习的。那到了大班如何运用到休止符的练习呢?我们可以教给小朋友中间的一个词语不说, 只做动作。如“肩膀”不说, 唱的时候就是“头发、??、膝盖、脚” (?表示不发声) , 那么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 幼儿既不会觉得没有意思, 又能够学会休止符的唱法。对于歌曲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四、儿歌有助于发展幼儿对歌曲的创编能力

现代教学要求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不论是韵律、舞蹈还是歌唱活动, 都要求幼儿能够学会创造, 而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与儿歌的创编有内在的联系, 幼儿能够熟练地创编儿歌, 再配上旋律就是一首歌曲。随着幼儿经验的积累、语汇的丰富和会唱的歌曲数量的增加, 多数幼儿会产生一种自编自唱的冲动, 此时,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例如《颠倒歌》的教学中, 歌词是:“小小老鼠树林里面称大王, 大狮子害怕那个小老鼠, 蚂蚁扛大树, 大象没力气。事情全颠倒, 哈哈你说多可笑!小小鱼儿飞呀飞在蓝天里, 小鸟儿游呀游在大海里, 公鸡会生蛋, 母鸡喔喔啼, 事情全颠倒, 哈哈, 你说多可笑!”这首歌共有两段, 两段的结构完全相同, 而且两段的后半部分也完全一样, 前半部分都有四句, 而且都是两句两句对应着唱。对于这样的体裁, 最适合幼儿的创编。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第一段歌词, 我运用儿歌教学方法, 让幼儿先学会第一段歌词。在学习第二段歌词时, 我引导幼儿看图创编分别以“什么动物飞呀飞在蓝天里?什么动物游呀游在大海里?”这样的句式来激发幼儿创编歌曲的兴趣。

上一篇:大学生自我鉴定的样本下一篇:小雷锋事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