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通用10篇)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1
在“连钢创新团队”的努力下,中国自动化码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站上了港口自动化领域世界最前沿,一起来学习他们的优秀事迹吧!下面小编整理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5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1
“‘连钢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力量。”在看完“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副院长、半导体量子点量子芯片研究方向带头人郭国平给记者发来了这样一段文字。
12月30日,本报报道了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自主创新故事,他们面对全球工业4.0给港口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从一张白纸起步,经历十几万次的流程测试,终于建成了全球领先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现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蝶变。报道刊发后,在全社会特别是制造行业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同样是每天与技术创新打交道的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波海天驱动有限公司运控部总监陈钢深知创新不易。“我也是从基层车间里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我知道张连钢他们多年如一日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创新是很不容易的。他们的行为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只要胸怀理想、心有家国、执着专注,就能持续不断地超越自己,甚至超越世界。”
“‘连钢创新团队’一连串的全球首创表明,中国智慧和中国创造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法宝’。”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2018年“大国工匠人物”朱恒银说,任何时候,工匠精神和家国情怀都是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初心、使命和担当。朱恒银研制的国产装备,在深部勘探中创造了我国小口径绳索取心钻探最深纪录,对推动我国深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他认为,科技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自信”才有底气,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2008年进入中车青岛四方公司,主要工作是高速动车组的焊接工作,那时正好是动车组高速发展时期,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再到‘600公里高速磁悬浮’,我参与和见证了中国高铁的持续创新和蓬勃发展。”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焊工高级技师张合礼说,“‘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成功还得靠自己!’这句话也是我们高铁人常说的一句话,只有自主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赢得世界。”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裁吴毅告诉记者,在“连钢创新团队”身上,他看到的是那股子勇担当、敢拼命、求创新、善钻研、争一流的进取精神。“展望‘十四五’,永钢铆定了更远大的发展航向,我们将把‘连钢创新团队’那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矢志报国的家国情怀、奉献社会的责任担当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坚持产业报国,勇担时代责任。”吴毅说。
而在年轻人眼里,“连钢创新团队”带给他们的思考是该如何传承这种时代精神,担负起新发展时代的新使命。
“古人讲‘惟精惟一’,一个团队能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就是创新。但现在有很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喜欢追求新事物,不愿意把心思定下来,更不要说好几年很专注地去干一件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级学生董亚文对记者说,“连钢创新团队”的故事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这本书其实没必要写得太复杂,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平庸地做一万件事。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她也要做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宣传部干部、90后宣讲员胡晓岚则表示,要用实际行动为“连钢创新团队”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鼓与呼:“我在接下来的宣讲中,会把这个团队作为案例,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让年轻人从中吸取营养和力量,不断奋进,书写中国华章。”
“‘连钢创新团队’生动诠释了新发展格局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和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青岛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彭建国总结说,当前,青岛正在全力打造“工匠之城”和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需要培养更多像“连钢创新团队”一样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我们国家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2
12月3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敢闯敢试、砥砺奋进,这支创新团队书写了世界集装箱码头行业一个又一个奇迹……“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经宣传报道后,在山东引发热烈反响。
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近日,青岛市委和市政府下发《关于向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学习立足岗位大力创意创新创造的决定》。“要上下一心发扬他们‘奋力拼搏、勇争一流’的创造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让青岛成为企业家和创业者创意创新创造的热土。”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说。
“连钢创新团队”建成中国自己的自动化码头,极大鼓舞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的信心。他们纷纷表示,一定要攻坚克难、勇挑重担,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连钢创新团队’立志自主研发,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们要继续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培育出更多的‘连钢创新团队’,助力山东从经济大省向科技强省转型升级。”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张佐军说。
“我们科研人员要再接再厉、奋发向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让技术在更深层次上惠及人民。”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研发人员刘春华说。
“‘连钢创新团队’敢于突破常规思路,攻克技术难题,这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山东永正建筑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窦霆表示,他们将继续深耕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研发应用领域,为我国建材行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连钢创新团队”用实干树立了榜样。
“从‘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中,我看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作为制药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我们要严把质量关,追求高品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化药制剂分厂员工李向南说。
“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在网络上引发热议,网友们纷纷留言:“他们的精神催人奋进,可歌可赞”,“坚持自主创新,才是发展的硬道理,向‘连钢创新团队’致敬!”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3
“要干,就要占领世界自动化码头技术的制高点;要干,就要引领世界未来港口的发展趋势;要干,就要干出百年不朽之作,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要干,就要让梦想在我们的手中变成现实。”这是张连钢在二期码头建设动员会上的话。在建设自动化码头的过程中,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弄潮儿向涛头立,精诚协作、追求极致、众志成城,打造了一支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钢铁团队、胜利之师。尽管自动化码头一期已经是世界最先进、最高效的自动化码头,但在二期工程建设中,“连钢创新团队”没有简单复制一期方案,而是握指成拳、勠力同心,始终瞄准持续领先的目标持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
2018年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的号角。靠着众志成城图强、誓立时代潮头的团队精神,2019年11月28日,短短15个月,集合了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全球首创运用5G+自动化技术等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投产运营,领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水平,再次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将世界高科技码头的王冠揽入怀中,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德国工业4.0提出者门蒂斯参观后表示,“4.0的精髓是系统整体的自动化,人与系统之间要能无缝对接,系统与系统之间能有效交互,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主席约翰·沃尔特表示:“ISO希望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标准化推广到全球。”
一次又一次攻坚,一轮又一轮超越,让这座码头的存在,拥有了远远超越码头本身的意义。“时代创造楷模。每一个脱颖而出的楷模,一定是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滚滚的时代洪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连钢创新团队’就是这样的楷模。他们顺应时代要求,勇担历史使命,依靠自主创新,攻关核心技术,打破西方技术垄断,建成了全球领先、亚洲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副书记、青港国际总经理王新泽说,这个码头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拥有了港口集装箱装卸的世界最高端形态,体现了国家的港口综合科研实力和现代化水平,装卸效率全面超越传统人工码头,连续5次刷新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运营更为全球“智慧生态港口”建设贡献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可复制的“青岛模式”“中国方案”。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4
此前在自动化码头领域,四家欧美工业巨头形成了行业联盟和技术垄断,世界上所有的自动化码头,都是这“四大联盟”联合提供技术,并且,必须是捆绑销售。当年为建好码头,项目组曾到国外考察,但国外同行们拒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甚至连到现场近距离观看都不让。
面对核心技术的封锁,“连钢创新团队”表现出了精益求精的志气和改为天下先的勇气,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和钻劲,翻烂了一本本行业书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打响了一场自主创新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攻坚战役,他们锐意推行流程再造,对项目组织设计大胆实行“并行协同”,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把国外常规设计工时压缩了三分之二,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码头系统集成创新,彻底_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也因为掌握核心技术,开港作业至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根据生产实际几个主要系统累计升级173次,优化功能2000多项,已经成为一个有灵魂、会思考,可智能决策、系统管理的“最强港口大脑”。
与此同时,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还首创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世界最轻、自动充电、续航时间无限制的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最新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如,ECS设备控制系统是码头的“小脑”核心,为了彻底摆脱国外技术垄断掣肘,“连钢创新团队”毅然放弃与国外唯一供货商的合作,自主研发,历经数月封闭攻关、艰难探索,最终成功上线运行,被业内称为“彻底改变了全球自动化码头的行业格局”;在全球率先创出AGV自动导引车充电新模式,打破了之前全球通用的铅酸电池方案技术垄断,被业内誉为“自动导引车充电模式重大革命”等等,实现了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创造核心科技”。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07项,其中发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43项;发表论文70篇(核心期刊14篇);软件著作权4项;科技成果15项。获评“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航海学会等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海内外大奖30多项,赢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5
自动化码头建设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或者说“贵族码头”。在建设之初,全世界投入运营的全自动化码头整个亚洲一个也没有,对于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大胆尝试,业界充满了质疑。
“能建设中国自己的一流全自动化码头,此生不算虚度!”在“连钢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张连钢就对自己这样说。“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他的整个团队也始终秉持着这种信念执着前行。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不怕难的勇气,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一遍遍地试,一点点地改,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从不气馁,从未妥协,越挫越勇,向难题挑战,向权威叫板,把国外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不断实践中登上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最高峰。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拼命”确实到了“忘我”的地步。“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被抛在了脑后,党员领导干部实干在先,他带领整个团队忘我拼搏、奋勇向前。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每天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为了方便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曾连续一年多的时间经常下半夜起来工作;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连续一个月顾不上回家,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中,一直在上演着这样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深刻诠释着“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靠着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他们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起点、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先河,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了云端,变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平民码头”。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2
作为山东港口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吕向东是山东港口劳动者的代表,是奋进新时代的典型,他用创新、奋斗、坚守展现了新时代山东港口劳动者之美。
今年49岁的吕向东现为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工程技术部副经理、轨道吊经理,是“连钢创新团队”核心成员之一,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并建设了自动化码头一、二期工程。
入港28年来,吕向东一直从事集装箱大型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他工作认真负责,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对技术勤于钻研、精益求精,自主创新,把岗位当成责任,把工作当成事业,先后荣获青岛港集团“自动化码头建设杰出贡献奖”、青岛港集团“创新先进个人”、山东省港口集团“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完成的成果获得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港口协会等行业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以及青岛市创新成果等多个奖项;获得19项国家专利,发表论文7篇。同时,结合自动化码头建设和设备运维方面的经验,参与完成了《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远程控制系统技术条件》团体标准,正编写企业标准8项,用实实在在的创新业绩践行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3
设计之初,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状况。“码头要用什么设备、怎么布局、怎么控制运转、运行后有什么问题,我们统统没概念,所有细节都要一一设计。”李永翠说。
在“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中摸爬滚打,自动化码头轮廓在连钢团队的图纸上一点一点成型。仅仅是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他们就设计了40多稿方案,有时已敲定方案,因为一个细节调整,所有数据都要重新核算。
一个个通宵达旦,一次次推倒重来,连钢团队仅用15个月就完成了码头的设计方案,这项工作在国外至少需要三年。
在码头建造和设备研发上,连钢创新团队同样是从零起步,而且要做到比国外自动化码头更好。以自动导引车(AGV)为例,连钢创新团队打破全球通用的铅酸电池技术垄断,研发了基于钛酸锂电池的小容量、长寿命、高功率的动力系统和循环充电模式,AGV电池重量从13吨减为2吨,寿命从2年延长为10年。
解决世界性技术难题的一连串自主创新,组成了“中国大脑”的自动化码头:
首创港口大型机械“一键锚定”自动防风技术及系统,_了港口大型机械防瞬间大风的世界性难题;
采用物联网感知、通信导航、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码头作业的全流程智能调度和智能化高效管理;
……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4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1
在全自动化码头立项之初,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连钢创新团队”先后奔赴荷兰、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但国外同行并不展示核心技术和关键数据,团队成员只能走马观花地远望。
当时,国外企业也曾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但却开出了天价,并且附带有系统不开放等条款,拒绝提供核心技术,一旦接受,就会陷入国外企业的掣肘。
“真经”难求,核心技术买不来,成功只能依靠自己!“连钢创新团队”决定,自主设计建设全自动码头,给中国港口人争口气。
怀揣着为国争光的情怀,团队成员千方百计搜集信息,如饥似渴“恶补”相关专业知识,夜以继日地苦干,不到两年累计召开了3000多个专题分析论证会,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论证报告。
他们仅用了3年半时间,完成了国外码头近10年的研发建设任务,还先后攻克了10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为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如果没有“连钢创新团队”咬紧牙关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不会有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走向全球领先。
我国一些关键产业近年遇到的瓶颈已充分说明,自力更生才不受制于人,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各行业“卡脖子”技术的突破,需要各行各业不懈奋斗、勇攀高峰。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2
2017年5月11日,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青岛港诞生,开港作业便达到单机效率26.1自然箱/小时,之后这个世界纪录被6次刷新。2020年年底,单机效率已增至47.6自然箱/小时。
2019年11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二期“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开港运营,再次以“中国速度”震惊世界航运界。
“我们从零起步,靠的是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和群策群力的团队协作,每一次突破都值得铭记。”张连钢说:“世界纪录不是任何人施舍给我们的,是全体队员不断超越自我、拼命干出来的!”
“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5000多个,反复测试十几万次。”“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经理窦亮说。在一次测试中,他们发现某处系统功能出现异常,但疑点有数百个,大家按流程一点点回溯,连续一周每天干到凌晨,最终找到了问题点。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有段时间,AGV(自动导引车)“死锁”情况频繁出现,李永翠和同事们用了几个月,分析了上万条工作日志,从中归纳了十几种“死锁”类型,最终成功“解锁”;负责操作的朱文峰、王吉升、隋晓等对100多个流程反复修改十几稿;负责作业的李波、管廷敬、耿卫宁等做了40多个闸口方案……
开港至今,“连钢创新团队”推出了一连串耀眼的“全球首创”:全球首次研制成功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全球首次研制成功轨道吊防风“一键锚定”装置;全球首创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技术;全球首个氢+5G智慧码头……而且,经过173次的动态优化,自动化码头管控系统已经越来越“聪明”。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作业组负责人李波清楚地记得,自动化码头运行后不久,鹿特丹世界门户码头的考察团来到青岛港,提出要到自动化码头作业现场看看,并且要求拍照、录像,很明显就是想检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成色”。
“给他们拍,让他们看!我们的技术,仅凭拍照和计算是学不走的。”李波向张连钢汇报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自动化码头行云流水般的作业征服了曾经世界第一大港的同行。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124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核心技术掌握在团队自己手中,这就是张连钢自信从容地让国外同行随意拍照的底气所在。
2018年,从不邀请亚洲港口参加的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主动邀请“连钢创新团队”分享建设经验,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同时获评“全球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自码头运营以来,已接待来自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的4万余人次,成为展现中国智慧的亮丽名片。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3
时间回溯到2013年7月,山东港口青岛港提出了自己的时代之问:能否打破国外几十年的垄断,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自动化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是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也被称为“贵族码头”。2013年10月,青岛港经过反复遴选,任命了既有专业技术功底,又有一线实践经验的张连钢,担当“自动化码头筹建小组”组长。
“我23岁大学毕业就进入青岛港,37年来一直在码头上摸爬滚打。建设全自动化码头是我多年的梦想,而这一天终于来了!”接到任命时,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张连钢兴奋得像个孩子。
2013年10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吹响了“集结号”。李永翠、李波、张卫、吕向东、周兆君、潘海清、修方强、王延春等8个核心成员加上其他骨干共25人,其中党员21人,成立了攻关团队,在张连钢的带领下,开始了冲击世界港口科技制高点的艰难跋涉……
立项之初,项目组成员连自动化码头是什么样都没见过。抱着虚心求教的态度,张连钢带领大家先后奔赴荷兰、英国、德国等国外自动化码头考察“取经”,但国外同行“连捂带盖”,技术壁垒让项目组备受煎熬:不准下车,不准拍照,不提供任何数据。
“他们说凭咱们现在的技术,做出这个码头至少10年,建议我们直接购买他们的成熟技术!”随行翻译板着脸低声对张连钢说。
“仅仅一个口岸业务的小小模块,外国供应商就报了5000工时,折合人民币780万元,如果全部用国外方案总花费更是不可想象。”团队信息技术组负责人徐永宁回忆。跑了一圈,没求到“真经”,却让项目组清醒地认识到,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还得靠自己。
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是ECS系统,当时全球自动化码头设备控制系统的唯一供货商是荷兰TBA,不仅技术不开放,还有捆绑销售等问题。掏钱买人家的东西,只能用不能动,“生病”了都不知道咋治,张连钢决定:摆脱垄断掣肘自己干,与上海振华联合开发ECS系统。
“最艰难的时候,是我们对ECS研发进行阶段评估后,发现功能根本达不到需求,几十亿元的投资可能转不起来了,开工时间也得拖后好几年。”团队IT组负责人李永翠告诉记者,那天的会议室一片死寂,最后,张连钢打破沉默:“做不好,我们就排队跳海。我第一个跳!”
从那天起,项目组办公室的灯就没在晚上10点前熄灭过。10个月后,当GE资深专家Simon看到项目组整体方案时大为震惊:“不可思议!我必须说,你们的模式才是最符合自动化码头建设方向的模式!”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4
“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个数字,‘3000’。大家知道3000代表了什么吗?”李永翠说,“这是在自动化码头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开过的技术研讨会的数量,而每一个研讨会的背后都是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我们的开局——很难。”
截至2013年,全球已经建成了三十多个自动化码头,但我国,乃至亚洲,却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
2013年10月23日,青岛港成立了以张连钢为组长的自动化码头项目组,正式开启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征程。
当时,整个项目组陷入特别焦虑、特别迷茫的状态。最后还是“连钢创新团队”的主心骨——连钢组长拍了板儿:我们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而且,一定要建成世界上最好的自动化码头!
“开局决策难,决策之后开始的码头设计——更难。”
设计之初,团队面对的是只有一条海岸线和一片待平整的土地,成员几乎天天熬夜,白天讨论、晚上“恶补”相关领域的知识,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分析报告。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一点成型。
“仅仅是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我们前后总共设计了40多稿方案,”李永翠说,为了确保生产流程能够顺畅运转,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十万多次。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通宵达旦,是一次次挑战极限。就这样,“连钢创新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码头的方案设计,要知道,在国外,这项工作至少需要三年。
“设计完成了,码头开始建设,又是——难上加难!”
15个月历经千辛万苦孕育出完整方案。2017年5月11日,团队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的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一期开业!不同于欧美,“连钢创新团队”的自动化码头,不仅创出了开港效率全球最高纪录,而且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第一次走下云端,成为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中国方案”。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5
“中国有句老话,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连钢创新团队”成员李波说:“效率,一直被看作是港口的生命线。在传统的人工码头上,青岛港的‘振超团队’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振超效率’;在建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时,我们同样满怀信心,要创造世界一流的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
“在自动化码头创造世界纪录的路上,我们经历了三次亮剑。”李波表示。
第一次亮剑:
开港时桥吊单机效率突破每小时25自然箱
自动化码头从1993年在荷兰起源,到“连钢创新团队”项目组成立时的2013年,已发展了20年。但开港的桥吊单机效率始终没有突破每小时20自然箱。
“那个时候,我在项目组负责业务流程设计和集成测试工作,这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始由于没有经验,第一个堆场的集成测试用了整整15天,”李波说,“当时整个人都傻掉了。”
为了赶进度,整个“连钢创新团队”都拼了,连续十几天吃住在单位,白天在现场测试、记录问题。晚上就聚在一起查看系统代码,逐项讨论测试案例和测试方法,全速推进测试工作。第二个堆场53个流程、1200个测试案例他们只用了7天,第三个堆场仅仅用了3天。接下来,就开始多线作战,多个堆场同时开展迭代测试。
2017年5月11日,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运营,在船长366米、载箱量13000箱的“中远法国轮”作业中,所有操作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桥吊单机效率达到了每小时26.1自然箱,一举打破了自动化码头开港作业效率不过20的魔咒。
第二次亮剑:
自动化码头作业效率勇创世界纪录
“自动化码头开港后,我们不断完善系统功能,不断优化作业流程,让这个码头更加聪明和健壮。”李波介绍,比如,为了压缩桥吊作业循环时间,将最普通的抓箱、放箱两个操作,又细分出十几个环节,然后来到现场,拿着秒表,站在50多米的高空,在海边零下10几度的环境中,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测算,一秒钟一秒钟地细抠,一点一点地优化,不断提升作业效率。
2017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连钢创新团队”一举创出单机平均效率每小时39.6自然箱的新纪录。
第三次亮剑:
将“中国速度”提升到全新高度
一次次的加速,一次次的超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成为世界单机作业效率纪录的“粉碎机”。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5
“我们的开局——很难。”
截至2013年,全球已经建成了三十多个自动化码头,但我国,乃至亚洲,却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码头。
2013年10月23日,青岛港成立了以张连钢为组长的自动化码头项目组,正式开启了自动化码头建设的征程。
当时,整个项目组陷入特别焦虑、特别迷茫的状态。最后还是“连钢创新团队”的主心骨——连钢组长拍了板儿:我们要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建设属于我们自己的自动化码头!而且,一定要建成世界上最好的自动化码头!
“开局决策难,决策之后开始的码头设计——更难。”
设计之初,团队面对的是只有一条海岸线和一片待平整的土地,成员几乎天天熬夜,白天讨论、晚上“恶补”相关领域的知识,每个专业都形成了上万字的分析报告。
随着信息的汇总和无数次碰撞、讨论,经过反复不断地推倒-重建-再推倒-再重建,码头轮廓一点一点成型。
“仅仅是出入集装箱卡车的闸口布局,我们前后总共设计了40多稿方案,”李永翠说,为了确保生产流程能够顺畅运转,仅流程测试案例就编写了7000多个,反复测试达十万多次。
这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一个个通宵达旦,是一次次挑战极限。就这样,“连钢创新团队”仅仅用了15个月就完成了码头的方案设计,要知道,在国外,这项工作至少需要三年。
“设计完成了,码头开始建设,又是——难上加难!”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感悟 篇6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1
“每一个孤儿背后都有一个悲剧性的母亲,有杀死家暴丈夫获刑的母亲,有因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在担任“儿童之家”院长过程中,张桂梅对女孩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愈发深刻。
这让她意识到,贫困的女孩成为贫困的母亲,贫困的母亲又将养育贫困的下一代,“恶性循环一直存在。”
班里女孩本就不多,张桂梅发现,总有女孩读着读着就不见了,她去大山里找,发现有的女孩十几岁就嫁人了。
“只要母亲的素质高,孩子的素质就高。要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就必须从提升妇女素质入手。”由此,张桂梅萌发了创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开始为这个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而四处奔走。
“要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张桂梅的“宏伟蓝图”遭到不少人的质疑,但张桂梅没有放弃,为此饱尝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酸。
为筹集资金办学,张桂梅求过很多人。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办女子高中的构想说完,企业的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见我不走,保安就放狗咬我。”看着被狗撕破的裤腿和流血的脚,想到自己的委屈,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更多的时候,疲惫、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根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2008年1月7日,姐姐从哈尔滨打来电话,说哥哥病危,一直喊着我的名字,盼着见我最后一面。恰好当时宣传部通知我9日到中央电视台录制节目。我想北京离哈尔滨近,可以去看看哥哥了。”但到了中央电视台后,热情的编导找了位企业家和张桂梅对话,争取帮她解决女子高中的困难。
一边是山里的娃,一边是弥留的兄,张桂梅艰难抉择。当她把节目录完,等来这位企业家承诺给女子高中提供50~100万元资助的同时,也等来了哥哥已经火化的消息……
那种锥心之痛,张桂梅至今难忘。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2
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01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
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3
办校12年后,不断有学生为争取读书机会涌向这里。有女孩背着包站在校门外,恳求来这读书,许久不肯离去,张桂梅年年遇到这样的女孩。也有外市来求学的,学校不能收,她就送5000元钱,嘱咐对方,没钱再找她要。
张丽(化名)初中时,父母离婚,被判给父亲。但父亲长期酗酒,常常责骂她。她独自一人住进镇上120元一间的出租屋中,房费由改嫁的母亲支付。
初中毕业,她想着去打暑假工,家里再凑些钱就能读书。但母亲坚决不让她读,说家里供不起。她天天哭,中考成绩未达到女高分数线,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
她不甘心辍学,去年暑假,她壮着胆,拿着贫困证明、独生子女证明、父母离婚证来到女高门口,申请一个读书机会,办公室老师收下她的材料。没想到,几天后,她的妈妈接到女高的电话,女儿被女高录取了。妈妈说孩子走了“狗屎运”。
学校不仅送张丽一张高中入场券,也为她支付了生活费,免除她经济上的担忧。
不过,像张丽一样因交不起学费而来到女高的越来越少。2019年,华坪女高一本上线率40.67%,排名丽江市第一。今年,学校成绩依然可喜。159人参加高考,一本线以上70人,本科线以上150人。
但今年9人未上本科线的高考成绩让张桂梅不太满意,她觉得,今年受疫情影响,山里的孩子与城市孩子进一步拉开差距。
上网课在大山里很不便,风一刮,信号就没了。她让老师和各级村委会联系,让家中没有网络的学生去村委会上课,并给没有手机的学生买了手机。
张桂梅希望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心愿也没能实现。
学校最缺的仍是资金。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由县财政负担,工资水平低。华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胥国华告诉记者,华坪女高最初按18个教学班、900人办学规模设计,但因资金有限,每年只能招收100到160人。
除了教师工资,学校水电费、学生的所有支出均由学校负担,每当账户剩下100万元,张桂梅就进入新一轮的忧心,她要继续为钱奔走。
名气能为学校带来钱。张桂梅因此在乎每一次出名。第一次被全国聚焦在2008年,新闻联播报道她的第二天,她正要起身去人民大会堂作报告,汶川地震来了。第二次时,媒体宣传她,片子还没播,鲁甸地震来了。
这一次,赶上了疫情。她以为又没了音讯,自己却突然火了。
社会各界的捐款让张桂梅暂时免于为钱发愁。但代价是每日数不清的媒体约访和陌生人的问候电话,有人请她去给干部讲道德课,有报纸请她跟全国优秀教师写几句话。以前没钱看病,如今,她身体的每个器官都被医生关注,有人给她开中药,有人对她问诊。
她对每位到访者客气。多家媒体到来前,她特地去医院打了一针,以免中途倒下。今年春节,她坐在椅子上接受视频采访,身后有县长和一名医生保驾护航。
这位强势的校长逐渐发现,自己能做的越来越有限。对于这所学校的未来,她多数时候表示乐观,觉得学校名气大了,自己即使不在了,政府也会管。
以前,有洁癖的她不喜欢别人摸她的手,如今,她身体愈发虚弱,要靠别人搀扶。半生教书育人,每次放寒暑假,看到空荡荡的校园,她终于可以停下来一会,想想自己的事,以后养老怎么办,但找不到一个可倾诉之人。
脆弱的时刻很短暂,很快,她又以健谈精干的形象面对每一个到访者。她说,只要她能动,女高就不会倒。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4
扎根云南丽江深山12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作为边远山区乡村教育的“点灯人”,为1600多名偏僻山区的女孩插上腾飞的翅膀,帮助她们飞出大山,跨进大学校园的知识殿堂。这就是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张桂梅。近几年她的事迹被央视等全国各大媒体广泛报道,已经家喻户晓。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天职。“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张桂梅同志始终把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执着追求,她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献给了党、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贫困山区人民,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境界,她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
她是信念坚定的优秀代表。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张桂梅之所以为党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锲而不舍、坚定不移、无私奉献,就是因为她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虽病魔缠身,遭受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却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把党的教育事业放在心上。她把所有捐给她治病的钱和奖金、工资,共70多万元全部捐献出来修建乡村校舍,2015年,她把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获得的所有荣誉证书,毫无保留的全部交给了组织,全部保留在了县档案馆里。她说:“是党为她指引了一条光明的人生路,是党为她铺满了鲜花盛开的路,她所做的算不了什么,她就是要以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全部。”
她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榜样。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可以说,正是这种强烈的教育情怀,才成就了今天的张桂梅。张桂梅的办学校,她的目的是“让大山里的女孩能够飞出去”,为这个目的而付出努力,不辍追求,这就是她的教育情怀。“我想让山里的(女)孩子也能走进最好的学校。”这是张桂梅的办学初衷。她创办免费的华坪女高,就是出于改变山里女孩命运,改变其家庭的目的。在她看来,山里的女孩子如果能考上大学,就可以改变三代人。如此,我们看到她长期拖着病痛的身体,“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是她的诺言,为了办好学校,她带着老师,拿命在拼。比如,在华坪民族中学工作时,常常有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她就拿出自己的工资,给他们交学费,她不让自己班上有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读不了书。这就是张桂梅,她成为全国所有教师的楷模,实在是当之无愧。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先进就是一个榜样。今天我们致敬张桂梅同志,就是要以她为榜样,学习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学习她情系群众、一心为民的真挚情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学习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大力弘扬“跨越发展、争创一流;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精神,立足本职岗位作贡献,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学习她坚毅执着、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攻坚克难,善作善成,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见行见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5
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
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
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
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共产党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
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所以,即使遇到再多的挫折,她也没有放弃建立女子中学的决心。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7
勤学习、善积累,这是工作应有的态度
在余元君的办公电脑里,一幅幅洞庭湖水系、堤垸、工情、水情图片及说明,分门别类,整齐明了,是他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从大量烦琐的基础资料中分析整理出来的。他整理完成的《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适用文件汇编》,被同事们誉为“洞庭宝典”。他的工作态度,让我深深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可能会把自己的忙碌而作为借口没及时进行资料的归档;也可能会因为自己忘记而没有及时完成公司要上报的资料;也可能会对工作群中的消息过多而把某些信息忽视。综合办公室是一个纽带部门,平时工作会有些杂,但我学习了余元君同志的事迹后,我相信他给我带来的触动,会让我更加进步,在工作中学习积累,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就像他在最后一次党课上说的:“功成不必在我,但建功必须有我!”我要努力成为那个对团队有价值的人。
守规矩、遵程序,这是工作应有的原则
规矩和干净,这是大家对余元君为人最重要的评价,规矩得近乎刻板,干净得有些“无情”。他主持了洞庭湖区数百个项目的技术评审和招投标工作,经手的合同资金不下百亿元,没有一例举报和负面反映;没有一位亲戚朋友承揽洞庭湖治理工程;对家人的工作他没有任何举荐,有的只是鞭策和鼓励。在他的工作生涯中没有一个污点,他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本色,以求真务实作风把工作落到实处,始终坚守自己的初心和本色,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纯洁了一生。我们同样如此,在工作中要守规矩,遵程序,保持原则,不让自己触碰红线,做一个有信仰的人。
有计划、有落实,这是工作应有的精神
余元君,他踏遍了洞庭湖3471公里一线防洪大堤、11个重点垸、24个蓄洪垸。完成了《洞庭湖治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适用文件汇编》,规划“数字洞庭”的全面建设。他把全部心思都用在“真干事”上,把全部本领都用在“多干事”上。我们应该学习他那样发扬士君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学习他敢于克服“不容易”,勇于挑战“不可能”。攻坚克难,没有捷径可走。我们要激发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自身优势,不停地从书本里汲取知识,再在实践中摸索重建。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我们应该带着这样的精神去学习和工作,让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亮。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8
忠诚担当、听党指挥是永葆先进本色的生命源泉
二十多年来,“漳州110”之所以永葆时代的先进性,始终以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烙印在民众的心中,关键得益于组织在精心培育中塑造了这支队伍的优良品格,在科学管理中铸就了这支队伍的严明纪律,在严格训练中锤炼了这支队伍的过硬本领和坚强意志。漳州市公安局党委和“漳州110”党支部始终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筑牢忠诚警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领导带头,严格纪律规矩,健全正向激励,从而锻造了队伍的忠诚信念,磨砺了队伍的本色特质。特别是紧紧抓住筑就忠诚警魂这一根本,组织广大民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广大民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强化民本理念和使命担当;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处突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从而确保队伍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
不忘初心、人民至上是践行神圣使命的价值追求
二十多年来,“漳州110”一直以“人民的保护神”著称,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戴和支持,源于一代又一代“漳州110”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忠实践行“人民的保护神”神圣使命,时刻把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把服务和改善民生作为不变的价值追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赤诚为民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服务民生的新途径,不断为群众提供更贴心更入微的民生服务,拓展转型升级为“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勤务新机制,为人民群众创造出更好的生活体验。“漳州110”从人工服务到网上网下联动服务,从自身助民于风雨之中、救民于危难之际到牵引推进60多个部门社会服务联动,从公安110到社会110对接融合,推动形成了民生服务保障的社会联动大格局。
改革创新、科技应用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9
二是善于思考,用积极创新的心态对待工作。有些人觉得反复的工作索然无味,而有些人却乐此不疲,这主要取决于工作的态度。陈立群老师在教学事业上一次又一次的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主要是他具有乐教施教、思维创新的工作态度。不管是任何职业或工作,如果一味的重复操作自然会觉得毫无意义。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都要学会思考,要拥有一颗积极创新的心态去对待,社会需要的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人才。
三是坚守初心,勇担时代使命。陈立群老师在退休后,毅然拒绝了多家民办学校高薪聘请,纵然远离家乡来到了边远的黔东南州台江县支教。放在大部分人身上,可能会选择安享晚年或选择高薪就业,但陈老师坚定自己的初心,把光和热洒向了更需要的地方。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力量,脱贫攻坚工作迫在眉睫,乡村振兴需要我们大力推进,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时刻学会鞭策自己,学会自我反省,学会自我提升,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回顾初心,勇担使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做新时代勇但使命的使者。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 篇10
1月4日,共产党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为救坠入冰窟的5岁男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近日,英吉沙县检察院党支部组织开展“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英雄事迹感受榜样力量”主题党日活动,并以多种方式表达了深切哀悼和崇高敬意。
主题党日上,院党支部书记肖吉松领学了《关于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喀什地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和《关于在全地区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全体干部再次聆听了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英雄事迹,部分干警被他的英雄事迹所触动下不禁湿了眼眶,为失去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痛心,进而更加坚定了干事创业的决心。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我院全体检察干部纷纷表示:通过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使我们备受触动,特别是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话音犹在耳边。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树立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我们要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为标杆,认真学习他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格,扎根群众、为民服务、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将榜样精神化为工作动力,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检察工作贡献力量。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学习感悟】推荐阅读:
学习时代楷模孙景坤事迹个人感悟10-24
“时代楷模”吴蓉瑾个人事迹感悟与收获05-14
学习时代楷模王红旭先进事迹11-27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学习心得07-20
时代楷模黄大年优秀事迹学习心得08-09
学习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榜样精神心得12-10
学习时代楷模张富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12-27
时代楷模刘永坦个人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2-04
学习"时代楷模"张黎明先进事迹心得体会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