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天下感悟文化(通用3篇)
游学天下感悟文化 篇1
游学成为时尚,但不要变成噱头
时下,游学成为国学教育和培训的一种时尚的教学方式。很多机构都开设了长短皆有的游学班。而身处高压力的企业家们也乐于接受这种寄学于游、游学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在山水之间放松身心,又可以参访古迹圣地以提升人文素养。然而,“游学”也不是我们的新发明。古代的圣贤、达人的成就之路也多于游学有关。司马迁《史记·春申君列传》中提到春申君的成长就是“游学博学”,春秋战国之所以形成诸子百家争鸣,那时的圣贤创造的后人至今无法企及文明高度,都与“游学”之风有着莫大的关联。张之洞《劝学篇》提到“游学”的益处:“游学之益,幼童不如通人,庶僚不如亲贵,尝见古之游历者矣。晋文公在外十九年,遍历诸侯,归国而霸。赵武灵王微服游秦,归国而强。春秋战国最尚游学,贤如曾子、左丘明,才如吴起、乐羊子,皆以游学闻。其余策士杂家,不能悉举”。古人游学求博学,今之游学重景观
著名史家吕思勉也曾就秦汉时期的游学现象做过考述,他指出:“游学二字,初见《史记·春申君列传》,曰„游学博闻‟,盖谓其因游学所以能博闻也。学术初兴,散布未广,受业者不免拘墟,故虽极精深,而阙广大,言之似通,行之时窒,非有君人南面之学,无以用之。及杂家兴,„兼儒、墨,合名、法,知国体之有此,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弊祛矣。故杂家之兴,实学术之一大变也,此惟游学可以致之,故游学实于学术大有裨益者也。然古之游学,所以求博闻,及汉世,学术既一于儒矣,离乡背井,所闻不过如此,而其好游反甚于古人。此则又使人惊叹于事势之迁流,有非拘于常理所能测度者也”。
他认为儒学定于一尊前国人游学以求博闻于学术意义重大;奇怪的是,汉代儒学一统后,游学意义不大,好游之风反甚于以前。唐代科举之风渐起,科考士子自助往京城达官贵府之间穿梭游走,以结交名士为荣。此时的游学的目的就带有了很强的功利色彩。
当下,很多的国学培训机构的游学就只注重游学的外在形式,把游学当作一种时尚来做。轻视游学的博文广见以求古之道术之真的初衷。他们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如何哄着学员玩的开心,更多的是满足学员的五色之欲,缺乏挖掘景观所蕴含的人文底蕴、人文精神。这种状态下的游学,是学与游的貌合神离,与真正的寓学于游相距甚远。
国内某国学培训机构在05年就推出课程形式近似全国游学的课程。在不同的城市授课,授课的形式是前面安排国学课程讲解、后面是在授课所在城市的参观旅游。但最大的问题是在课程授课点的选取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其本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的彰显。
如果只是让学员在一个稍具特色的城市感受一下地方美食、地方民俗就算是游学的话,那么这样的游学就显得有些肤浅。
还有一些游学机构在授课地点选取上颇有用心,但是在开发人文游学的道路上似乎是剑走偏锋,以满足学员猎奇,挑逗学员冒险为出发点,将授课地点放在人迹罕至的丛林、大漠之中,这样的“游学”直接就等同于“旅游”。游学只是他们装扮出来用来吸引学员的“噱头”,他们的作用更像是倒卖文化的“高级导游”。玩到深处是文化
新加坡《联合早报》资深记者杨永欣对游学发表过看法,他认为:“游学,未必要追求景点,有些时候,随意去感受一个地方的真诚,也是一种享受。” 就是这份真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敬畏,才是学习国学、游学的正确态度。一些企业家学员花了大把的钱报班,却因为“不差钱”把学习国学当作一种时尚消费,跟风而已。国学游是在形式上对古圣先贤的求学问道的一种情景再现式的体验。通过参访圣人遗迹,读古人书,与古人谋,想象将自己置身其中,追慕圣人先贤求真悟道的精神之所在,为自己提升管理智慧、人文素养蓄积精神动力。不如此,不足以对历史、对中华文化有一个同情式的了解。因此,有学者说“玩到深处是文化”。
文化是厚重的,经过千年的积淀,成为蕴含着流动生命的精神遗存。后人欲在传统几乎断绝的当今中国实现国学的复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国学经典不但要讲究时间、更要得其地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责其善者而从之。”游学的过程也是学员之间、学员与老师之间思想碰撞的机会,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创建绝不是闭门造车的结果。宋明理学在哲学高度超越汉儒经传训诂,原因之一就在于宋明知识分子阶层间的学术交流、学术碰撞的机会多。在游学要有浓郁的人文学习特色环境,在学习原味经典的同时,感受原生文化的魅力,真正做到习道证德的知行合一。朝圣曲阜意在唤起学员对古圣先贤的敬畏、对古人求道精神的习染;讲武敦煌则是让学员学习在金戈铁马、大漠黄沙的古战场制胜谋略的同时,能够体味到一代兵圣“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善之善者”的良苦用心。让您在风物揽赏间养颐身心,历史钩沉中触摸文化!
游学感悟作文 篇2
看着窗外,除了绿色,还是绿色,成片,成群的都快速的向后移动着,一缕缕阳光洒在了叶片上,树冠上,数根上,闪闪发光,他们像是风,一溜烟儿地就和我道别。似往事,不曾回头。
回首往事如烟,这次经历,似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改变了自己,受益匪浅。
在这里,每一天的那一篇带有自己思考的作文,都是对生活的悟。
什么是悟呢?
束心旁加一个吾组成了这个字,那就是我要用心去思考一个问题,必须是用心思考,如果没有用心,那作文里的语言便显得毫无生机。有了悟,生活才会变得五彩斑斓。
悟,为何而悟?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有哪一个不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也就是所谓的“悟”呢?
我们不仅要认识“悟”,同时还要学会这样“悟”。
悟,是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我们只要经过不断地悟,不断地自我更新,才能站在一个崭新的台阶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在这路上行走,无法停顿。穿梭过无数的迷障险阻;亦看遍沿途的动人风景。浩瀚的岁月长河里,埋没过多少的壮美情怀不能计数。我们不过一粒尘沙,在大浪淘去后,归于沉寂,归于那海的彼岸。
游学天下感悟文化 篇3
科技不断地在发展和进步,一些旧事物在时光中慢慢流逝,但我们不能忘却,我们也需要去弘扬传统文化。
然而,这个暑假,我们参观了三民文化村。我们收获颇多。
三民村简介
江南三民文化村位于崇明岛中北部。拥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优势,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景区以江南地区传统的民间、民俗、民族元素为主题,按衣食、住、行、艺、玩、商分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展示和传承的重要基地。具江南代表性的五十六个物品展示馆,融文化性、科普性、史料性、趣味性于一体,其中四大特色展示馆:“中华龙宫”、“崇明土布博物馆”、“绿岛美术馆”“崇明长寿馆”彰显传统文化特色,富含传统文化韵味,深深吸引中外游客。
我们刚刚踏进三民文化村,迎面而来的便是清新的田园生态和传统文化气息。进入“崇明土布博物馆”,那充满乡土气息的传统老土布,听到叽叽的织布声,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带人进入传统的农耕时代;进入“长寿博物馆”,分享到到崇明岛人长寿的秘诀,产生心旷神怡、健康延年的感觉;进入其它展馆,就像穿越到祖父、父亲的年代,增加阅历和认识的能力,许多旧时代的杂志、牌、碗陈列于此,甚至连古代的橱、床、轿都有,让人目不暇接。还有,你是否知道崇明扁担戏?这是个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像变戏法一样将一个个扁担变为小戏台,咿咿呀呀的木偶反仿佛活了一般的栩栩如生,大家看得目不转睛,生怕错过什么。
三民文化村的历史
三民者:“民俗、民间、民族”之谓也。在濒临东海的荒土之中,有五十六间展室,陈列着泱泱大观的中华传统文化,其中不乏特具创意的精品,令人观后十分感慨。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当下,竟有如此诚者以个人之精力和财力,收集和保护了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守望者岂不令人崇敬!
这个三民文化村的创建者是一位有着诗人气质的根雕艺术家和商人,名叫范敬贵,是闽北人。他在从事根雕艺术致富后,投身崇明岛,耗资千万,历时六年,耐得寂寞,乐于奉献,终于使这个文化村初具规模,成就了一段旷世佳话。
三民文化村成了崇明的一个文化旅游景点。文化村的匾额是由原文化部党组书记高占祥题写的。
在这样一个富有浓郁文化气息的村子里,一样又一样新奇的东西不停地吸引着大家的眼球,仿佛纵身跃入历史的海浪中,探索着我们未知而有有趣的东西。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先进的高科技,便捷的网络,丰富的设备,将历史的轨迹慢慢淡化,作为00后的我们,又有谁能拍着胸脯说我认识里面好多东西?有时候,时代的飞跃是一把双面刃,即开拓了未来崭新的道路,又撕碎了历史密集的信息。那么,怎样保护我国的传统文化呢?为什么要弘扬历史文化呢?
一、传统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化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像这些文化精神和行为规范,比如,礼仪,仁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秀文化精神。
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有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不止这些。还包括传统文化精神,比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知行合一观,重视人的精神生活,有爱国主义精神,尊老爱幼,团结互助,勇于奉献的精神,追求真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有的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简单地从四个角度讲一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 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从这四方面可以看出不管是对个人还是社会还是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不是排外,而是认真对待古代的、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善于利用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公众推介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东西。在这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在校学生,我们还要做到,学会在批判中吸收,不管是自己民族的还是其他民族的,只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多多汲取有益的精神食粮。宣传革命精神,而不是改革精神。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注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积极学习,的职能。总的来说,在传承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
下面总结一下。
一,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游学天下感悟文化】推荐阅读:
集团游学感悟10-28
【游学圈】游学教育的意义所在06-06
澳洲游学日记10-03
日本游学签证09-08
假期游学心得作文07-22
游学合同书08-18
洛阳游学活动总结08-19
游学计划怎么写10-04
第4课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08-02
国际游学的阅读答案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