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考试(共8篇)
旅游学概论考试 篇1
2012级 旅游管理 旅游学概论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旅游学概论出卷负责人 :龚绍方
一、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时间为两小时
二、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旅游学概论》的基本概念,系统掌握旅游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讲,使学生弄懂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了解旅游活动,认识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旅游的影响、,能够运用所学的原理分析问题,对我国旅游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1、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旅游的概念旅游构成与类型
基本掌握: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般了解: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2、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重点掌握:现代旅游的发展、中国旅游发展
基本掌握:世界近代旅游的产生
了解掌握:中外古代旅行
3、第三章旅游主体——旅游者
重点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
基本掌握:各类旅游者的特点
了解掌握:旅游者的形成条件和需要心理
4、第四章 旅游客体——旅游资源
重点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评价
基本掌握:旅游资源的开发
了解掌握:旅游资源的保护
5、第五章 旅游业
重点掌握:旅游业的概念
基本掌握: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业的作用
了解掌握:旅游交通、产品、娱乐和购物
6、第六章 旅游组织
重点掌握:旅游组织类型及其功能、中国旅游组织
基本掌握:国际性旅游组织
7、第七章 旅游市场
重点掌握:旅游市场概念、旅游市场的划分
基本掌握:国际旅游市场、中国旅游客源市场
了解掌握: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8、第八章旅游活动的影响
重点掌握: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和社会影响
基本掌握:旅游业的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及社会文化的保护
四、试题类型题型包括: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题
A卷结构: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简答题32%,论述题38%。
B卷结构:名词解释20%,填空题10%,简答题32%,论述题38%。{B卷可能是补考卷}
旅游学概论考试 篇2
一、课程内容体系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7门主干课程之一,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课程。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政府的旅游政策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懂得旅游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了解旅游者的类型,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原则,了解世界及国内旅游市场情况,世界及我国的主要旅游组织,以及旅游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掌握旅游业的构成、性质、特点及各旅游行业的业务范围及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目前高职《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内容体系大同小异,基本上围绕旅游与旅游学、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效应、旅游组织与旅游产业政策等内容进行叙述,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又具有基础性的特点,涵盖面宽,深度不够。
二、教学手段选择
(1)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根据《旅游学概论》的课程特点,理论教学要采用多媒体上课,制作电子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光盘或其他电子存储介质,为学生进行旅游业的实践演示,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2) 为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相对不足而提供的网上课件。网上课件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3) 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组织的实验室和网上模拟实验。《旅游学概论》应用性强,要想学好,只靠理论教学是不行的,必须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
(4) 为解决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而进行的课后答疑和网上答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并可能对后面内容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及时进行课后答疑是非常必要的。网上答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1) 专家教学法。在“旅游业”这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实际运作的基本情况,给学生多一些了解和接触行业成功职业经理人的机会,树立从事旅游职业的信心,专门邀请旅游企业高层管理者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授课。同时,每学期至少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校开设2~3次讲座。
(2)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旅游概论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本课程所选案例,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多种方式,既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主要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3) 辩论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保护旅游资源的责任意识,例如就“旅游开发重于保护,还是保护重于开发”论题,模仿全国大专辩论赛举办课堂辩论赛事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效果很好。
(4) 影视教学法。因旅游学涉及社会的许多问题,在旅游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引发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技术等共生影响的关系;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产业,而且对将来从事旅游职业的学生来讲,具有美学欣赏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讲授中将大量的信息直接、立体、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采取“看片子、评片子、谈想法”的启发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大量专业知识和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地考察法。因《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安排学生到旅游饭店或旅行社进行一定课时的专业认知实践学习。在本课程的开始与结束阶段,在校外实践基地可分别安排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
(6) 实景模拟教学法。利用实验室、多媒体等创设旅游活动的实地条件,模拟再现旅游业实践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旅游活动的过程,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层次从简单的理论认识上升到实践体验。
四、教学条件
1. 教材建设
(1) 教材编写。依据课程规划方案,进行《旅游学概论》的进一步修订工作。新修订的高职教材将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要求新修订的教材能够充分体现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新教材强化了教材的基础性,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删除以前教材中那些次要的、陈旧的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建立充分体现“应用能力第一”的知识体系。与《旅游学概论》配套的《旅游学概论习题与案例》、《旅游学实验指导教程》等系列教材也在完善中,形成《旅游学概论》立体教材体系。
(2) 教材选择与内容调整。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决定了课程内容体系、大纲基础以及和后续专业课的衔接。随着旅游业、旅游教育的发展,本课程的教材日益丰富,但各种教材都是编者根据本时代、本学校,甚至旅游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实际编写的,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因此必须首先抓好教材建设,选定优秀教材。本课程教材选择确定的标准是: (1) 符合本系旅游专业培养计划; (2) 能反映当代世界、中国旅游发展现实情况; (3) 得到教育部或国家旅游局批准、认可; (4) 集中了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
2. 实践性教学条件
为突出实践技能,要创造较好的校内外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条件一流的校内实训客房、实训餐厅、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房等实训基地。校外有稳定的产学基地:我学院已与北京昆仑饭店 (五星级) 、福建大厦 (四星级) 、齐齐哈尔的天马、中信等三十几家旅行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与各种类型的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条件。另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保证所有专业课程均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专业实训室都拥有多媒体设备,较好地满足了课程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五、考核办法
(1) 平时考核 (20%) 。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和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小组和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以及情景设计现场模拟时的操作情况等。
(2)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50%。
(3) 实践考核。采用教师、单位共同评价的方法,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占30%。
最后,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计算出本学科的总评成绩。
参考文献
旅游学概论考试 篇3
【关键词】旅游概论;教学;素质教育
人的发展已成为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词,而职业教育则是其中一座桥梁,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道路。旅游专业的学生如何通过3年的学习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早适应这个行业,作为学生知识和技能传授者的我们,除了需要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时代性外,更应注重在教学形式上的改革,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态度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具备所任岗位的职业能力,如表达、应变、交际等。在众多的专业课程中,《旅游概论》所涉及的知识很广泛,有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国际的等方方面面,由于学生没有很好地接受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教育,历史知识又较匮乏,所以,在教学中想让学生充分理解是有难度的。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自身的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本人有以下心得:
一、充分作好課前准备
1.对教材的科学处理。我们教学的主体——学生,是一个能动的个体、变化的个体,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是学生主体发展与主动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必须要主动参与才能获得成功感。在时代的发展中,观念在不断的更新,使得个别知识滞后,在章节的编排上有时又不符合知识的系统性,所以在必要的时候,在不违反知识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对教材进行处理。教师在此应该做的是对教材熟悉的情况下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如国家旅游局对外国旅行社进入中国的准入制度,中国大型旅游公司的上市等等,这些在课本上都未出现,但在市场经济下的旅游市场又客观存在的,所以就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熟悉;在有些章节的编排上也可以适当地重新调整,尽量使每一节课上下串联,一环扣一环,达到知识的连贯性和深入。让学生通过前一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寻找下一课的内容资料。如在教材中,在讲完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之后可以将生态旅游这一章提到此章之后讲,不仅可以使知识点的讲授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而且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深度和广度上可以循序渐进和步步深入。
2.加强教师自身知识积累。《旅游概论》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都需要阅历与日常生活的积累。教师要经常观看相关的经济类、旅游类及文化类电视节目,阅读相关报纸书籍,加强自身的文化积淀,以辅助教学。如课堂上讲述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旅游学家徐霞客、谢灵运、郑和、汪大渊等的资料,我国旅游业近年来的经济效益,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名单等等。通过一些耳熟能详的资料的介绍,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也对他们理解课堂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引导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1.课堂讲解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旅游概论》课程涉及到较多的概念性问题,而这些往往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感到最乏味的。比如在讲到中国古代旅游的类型时,如果单纯将“士人漫游”、“帝王巡游”的概念拿出来讲可能学生很难接受,但是如果先从让学生通过回忆学过的描写景物的诗句入手,让学生通过回忆将诗句背出来,然后指出作者以及诗句描写的景物或描写景物的所在地,这样许多学生都可以顺口背出一两句、一两首。最后再将学生回答中有代表性的人物诗句拿出来通过历史背景或写作背景的介绍,自然的引出“士人漫游”的概念。又如魏晋时期的陶渊明因为政治上的不得志而追求适意娱情、消遣排忧而走上寄情山水的漫游道路。他写的《归田园居》表达的就是一种追求闲静,隐居田园的生活;唐代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描写的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这是他在开元十三年也就是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之后的作品,是一首单纯写景的诗;另外像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他在被贬出任杭州刺史时描写西湖早春景色的一首名诗。因此,士人漫游是文人学士为了各种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游览活动。像帝王巡游的概念,同样学生对秦始皇、乾隆、康熙等人物已通过对历史课的学习、电视剧的欣赏非常熟悉,让学生自己来讲这些皇帝出游通常所去的地方以及出游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基本上都知道不管是乾隆六下江南,还是秦始皇泰山祈福、祭天拜神,除了饱揽祖国大好河山外,最后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江山。如果能举出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学生就会愿意听、愿意思考,这样不仅课堂气氛会非常活跃,而且通过理解后学生对这些概念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
2.课堂讲解的方式要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形成意识。《旅游概论》中讲到许多宏观的概念,像生态旅游、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等,如果按照课本的编排只讲概念、特点、意义,学生会感到非常的空洞。所以讲到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就拿学校边上的环城河的开发与保护为例,通过治理前与治理后要展现的八大景区(稽山园、鉴水苑、治水广场、西园、百花苑、迎恩门、河清园,都泗门)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谈论所见所闻;谈污染了如果不治理的后果以及治理后的现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然后由此引到鲁迅故里、越王城等绍兴著名的旅游风景名胜区的开发、保护以及由此而来给人类带来的利益。这样以学生身边的事例入手,以小见大,由此及彼,无形之中让学生感受旅游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生态意识。
3.课堂讲解方法要能拓展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个性。旅游的内容包括食、宿、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其中旅游购物品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节。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课本中旅游购物品的定义、特点之外,还可以结合绍兴当地的实际拓展学生的思维。比如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思考“外地朋友来绍,你会向他推荐什么有特色的旅游购物品?你会带他去那里购买?”,尽管学生知道绍兴有特色的购物品有很多,但很难说出可以到哪里购买,让学生带着这一遗憾继续思考和回答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许多学生讲“宣传的力度不够,客人不知道,不知道就不买,不买了商家就不卖了”;也有说“商家不懂行,不知道一些小玩意也能赚钱”……针对学生提出的原因再进一步提出“购”作为旅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何保护和开发绍兴的旅游购物品,激发旅游购物品市场的生机?学生会针对以上提出的原因找到许多解决的办法如“加强宣传力度”、“提高产品质量”、“突出‘特’字”等等。学生能在讨论、合作中学习,既利用了集体的智慧,又能使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了发挥。
三、课后作业的延伸
除了让学生完成课本中的练习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和跟专业有关的时事,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附加的题目,像小的调查报告、小课题、小论文。学生可以借助媒体、网络来完成。如:绍兴被评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针对绍兴市政府提出的“全城游”战略,你有何设想?鲁迅文化是绍兴的精髓,如何保护和开发鲁迅文化?收集有关绍兴镜湖湿地的资料等等。让学生带有目的的去收集资料,不仅可以增加知识量,还可以将课堂的知识得以延伸。
总之,中职《旅游概论》课程必须在“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之下,教师应该从备教材转变成备教材和备学生相结合,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转换为引导者角色,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和表现空间,让学生真正能够通过专业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促进实现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目标。
旅游学概论论文 篇4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但由于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较差,因此在旅游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相应的问题。本文将就旅游热潮带来的景点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泰山旅游问题
引文: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外面的世界也就会更向往,外出旅游便是必备的选择之一。但是,在旅游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对景点造成一定的影响。而泰山则是其中典型的例子之一。泰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是五岳之首,因此,在泰山中 更是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
正文:
一:泰山景区中的环境问题。
景区的商业化,城市化日益严重。常驻的管理人员多达数百,生活垃圾、污水严重污染生态环境;过多过乱的店铺地摊、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体量巨大的商业广告牌等,使得泰山有着浓重的商业气氛,这与泰山的自然景观及其不符。相应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多。
白色污染。游客自带食品、饮料、洒水等游山,用后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随地乱扔,特别是节假日、双休日游人如织,工作人员来不及收拾,方便袋等废物满地皆是,严重影响了泰山景区的秀美风光。
水体污染。泰山溪流源头清澈见底。水质良好。其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过多的餐饮服务业的开发。没有建设相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有的甚至直接或间接地想水体排放生活污水,对水体造成污染,二是部分居民在水溪中洗涤衣物的旧习,影响了溪流的水质。
火灾隐患加重。森林火灾多因人为用火引起,泰山禁止砍伐树木、拾材或和放牧,山上的可燃物增加,加之天气干旱少雨,有的游客不执行景区防火的有关规定,私自带火种进山,随意吸烟、用火,极易引发火灾。
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导致山林地貌的破坏。在泰山建设必要的基础、服务设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必须适度,宁缺勿多。在泰山上很小的人为建设都会对山体、植被、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二:针对暴露的问题进行治理。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在泰山的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暴露出如此多的问题实在是令人担忧。
首先,当地的旅游局对此要进行合理的整治。不能将店铺摊贩进行一网打尽,但是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安置,使其不影响到泰山整体的景观质量,同时也要保证好能够满足游客的要求。
设置规范的卫生引导服务。在道路沿途的两旁设置一些个性化的垃圾桶,使游客感到舒服的同时,也可以尽量的集中管理废弃垃圾,也减少了泰山清洁人员的工作量,从而提高泰山的环境质量。
要合理确定旅游容量,制定适当的旅游规模。根据泰山的环境制定合理的旅游容量,可以开辟泰山周边新景点、新的旅游线路,实行浮动票价,尽量使得旅游人数合理,不至于使得泰山负荷过多。
要明确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发展方针。要坚决拆除泰山景区内的违章建筑,铲除那些毫无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没有文化内涵的建筑垃圾。对不符合自然遗产保护标准的建筑物,即使有合法手续,也要坚决拆迁。对景区内的常住居民要逐步妥善迁移到景区外围外围地带。严禁破坏景区内的一草一木,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抓紧实施治理污染的生态工程,景区内实行环保车辆运营,加强社会车辆管理。
同时,游客也高自身的素质,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杜绝不良行为的出现,共同保护泰山这个悠久的自然文化遗产。
三.由泰山引发的思考。
像泰山这样的景区,并非个例,在我国的著名景点中,很是普遍。在旅游景点的开发过程中,一些矛盾、问题渐渐地暴露出来。
如何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够尽量保持景区的原貌?如何能够使GDP和景区的开发保持平衡?如何治理因此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先开发后治理显然是不可能的,西方国家为此也付出了代价,因此我们不可能再走这条路了。因此,开发过程中的治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但是治理不能只是口头上说一说,下达几个文件就能够做到的。相关部门必须落实到实处,严格监控,例如对水质,空气,森林实行日监测,要做到相关人问责制,对景区进行划区域治理,并进行流动治理,保证实时监控。
参考文献:
李尚森 王伟文物古迹保护法研究[A]
宁奉菊,史同广;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0年03期
旅游学概论复习要点 篇5
旅游是人们在具备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前提下,借助一定的交通工具,前往异地,利用旅游资源与设施,以满足精神与物质需求的活动。
2.旅游活动产生的背景因素
旅游产生的因素有:经济因素(社会分工的产生、商品交换行为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公众高层次生活需求的出现)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的稳定、地区差异性的存在、生活方式、观念的变化)其他因素(政治、宗教、地理交通)
3.旅游者的特点
旅游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群体和经济活动群体,表现出了一些共同的特点。异地性、消费性、休闲性、体验性
4.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客观条件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概括为以下几类:(1)接触自然的动机
(2)追求身心健康的动机(3)猎奇求知的动机
(4)维系和扩展社会关系的动机(5)宗教归属的动机
(6)完成公务商务工作任务的动机 5.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依托知名景区、中心城市开发、便利交通、名胜古迹、文化习俗、旅游资源集群效应开发
6.旅游资源的特点
满足心理需要性、区域差异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永续性与稀缺性、时间动态性、文化依附性
7.旅游资源保护的原则
可开发性原则、突出特色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形象塑造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原则
8.旅游资源保护的途径
(1)实施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2)运用科技保护旅游资源
(3)协调好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4)加强管理,发挥政府在旅游资源保护中的作用
9.旅游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1)旅游资源开发是发展旅游产业的战略性基础
(2)是维护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内容
(3)旅游资源破坏现象严重的现实要求重视旅游资源保护(旅游资源自然衰败、人为破坏)
10.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序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可行性分析、市场定位、开发模式选择、制定开发计划、实施开发方案、实施效果论证和优化方案
11.旅游业的性质与特点
旅游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产业,经济性是其根本性质。作为一项产业,其在推动和促进旅游经济法杖、增加国民收入以及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发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经济产业,同时也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与关联带动性 2.服务性3.劳动密集性4.敏感性与脆弱性 12.旅游交通与设施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游交通与设施决定旅游业发展水平2.交通促成旅游景点的兴起与发展 3.交通是旅游活动的一项重要形式4.交通在旅游业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5.交通本身影响客源数量13.旅游饭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饭店是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是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其建设状况如总数量、床位数、硬件、软件水平等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接待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1.饭店是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基地2.饭店是创造旅游收入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部门3.饭店是创造就业的重要途径4.旅游饭店水平影响当地旅游景区整体形象14.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交通方式的主要因素
1.旅行目的2.价格因素 3.距离因素
4.旅行者的偏好和经验15.旅游景区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1.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是由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要素的众多部门组成的综合性产业,其中旅游景区(点)是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导致游客产生旅游动机并做出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2.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创收的重要来源3.旅游景区质量优劣直接影响旅游效果。旅游景区本身的质量直接影响旅游者外出旅游的动机,优秀旅游景区以及较好的配套基础设施,能够吸引大量的游客。若景区质量差,旅游的旅游感受和体验效果就差。16.影响旅游供给的主要因素。A、旅游生产要素的价格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旅游环境容量
D、科学技术发展水平E、旅游经济方针和政策 17.旅游产品的特点
1.综合性。旅游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物质、精神等多方面的需求。2.无形性。旅游产品的价值不是凝结在具体的实物上,而是凝结在无形的旅游服务之中。3.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就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消费过程,二者在时空上不可分离。4.不可储存性与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使它无法像其它商品那样储存起来。18.旅游市场营销与一般市场营销相比较的特点
1.旅游市场上提供的产品是一种服务产品
2.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 3.旅游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4.分销渠道不同于有形产品 5.更加依赖多部门的协作
19.旅游产品策略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策略是根据旅游产品本身的特点和性质所制定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包括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旅游新产品开发策略和旅游产品组合策略。20.旅游价格策略的主要内容
企业常用的旅游产品定价策略包括旅游新产品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和折扣定价策略等。
1.旅游新产品定价策略
旅游企业需要根据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制定不同的价格,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产品开发初期通常可以采取渗透定价策略(低价策略)、撇脂策略(高价策略)和满意价格策略(折中定价策略)。2.心理定价策略
心理定价策略是为了刺激和迎合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的心理动机的一种定价策略。旅游者,尤其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旅游者,在制定购买决策时,往往主要考虑的是价格因素,因此,企业要根据人们行为的心理过程模式:需求——动机——行为——满足,围绕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心理反应而进行有效的定价,来刺激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常见的心理定价策略有:尾数定价策略、整数定价策略、习惯定价策略、声望定价策略、分级定价策略和招徕定价策略等。
3.折扣定价策略
折扣定价是指对旅游产品的基本价格做出一定的让步,直接或间接地降低价格,以争取顾客,扩大销量。折扣的形式有数量折扣、现金折扣、功能折扣和季节折扣等。
21.旅游渠道策略的主要内容
旅游产品分销渠道是指旅游产品的使用权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途径,也就是由旅游产品从旅游生产企业向旅游消费者转移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而形成的通道。一般而言,旅游分销渠道策略包括旅游产品分销渠道决策和旅游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策略两部分内容。
22.旅游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旅游的发展要以良好的环境为前提,一定的环境所能容纳的旅游流量也是有限度的。另一方面,旅游的发展又会给环境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而这种影响是不可逆的。那些未被开垦的自然风光、沙滩绿地对游客都是颇具吸引力的。为此,旅游企业将这些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这种开发过程既可能是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过程,同时也可能是破坏环境、干扰生态系统平衡的过程。一旦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超出了环境的承载力,其损失是相当严重而且无法弥补的,会导致资源的容纳量下降、恢复速度放慢,留给旅游者的空间越来越少,进而旅游资源的价值就会逐步下降。因此,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国家的政府和国际性组织和都提出和制定了环境保护政策、法律
和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生态系统和优质环境的恢复,也为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23.旅游对社会文化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提高民族素质
2、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3、有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4、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5、有助于促进目的地生活环境的改善
24.旅游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平衡国际收支
2、回笼货币,平衡国内供求
3、调整产业结构,带动各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
4、增加就业机会
5、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
6、推动口岸城市和中心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创造经济新增长点
25.旅游规划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
1、旅游规划的对象是旅游系统
2、旅游规划是面向未来的筹划和安排
3、旅游规划是一种寻求最佳决策的经济技术行为
旅游规划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前瞻性、系统性、层次性
26.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
(一)任务确定阶段
1.委托方确定编制单位
2.制订项目计划书并签订旅游规划编制合同
(二)前期准备阶段 1.政策法规研究 2.旅游资源调查3.旅游客源市场分析 4.旅游业发展竞争性分析
(三)规划编制阶段
(四)征求意见阶段
27.旅游规划的实施与控制。
评审、报批、贯彻落实、日常管理、修编
28.旅行社的职能:
旅行社是连接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组织完成旅游活动的中间机构,在旅游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职能:生产职能、销售职能、组织协调职能、分配职能、提供信息的职能
29.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与职能 旅游行政组织的模式主要有:旅游委员会、旅游部、混合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下设旅游局、旅游局、非中央机构 旅游行政组织的职能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旅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编制中短期发展计划,监督和协调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
2、制定与组织实施旅游业行政法规、行业标准和规范并,拟定发展旅游业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协调各部门的利益和关系。
3、促进和引导旅游行业的投入。
4、进行国际市场的促销与开拓。
5、负责国内旅游市场的宏观管理。
6、制定与管理出入境旅游政策和事务。
7、管理与指导旅游教育培训与就业。
8、承办国家的其他相关事项。
30.旅游产业政策的类型
(一)基本政策
(二)特殊政策
(三)保障政策
31.世界旅游业发展基本模式
(一)美国模式, 美国模式是指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所推行的旅游业模式,该类国家经济发达,旅游业也发达(1.旅游发展路线是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旅游,国内旅游是国家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2.实行地方政府主导型旅游管理体制。)
(二)西班牙模式
1.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西班牙等国的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大多数国家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旅游创汇能力强,国际旅游收支呈顺差。
2.注重旅游产品多样化及旅游服务质量。
(三)以色列、土耳其模式
以色列、土耳其两国旅游业发达,是实行政府主导型管理体制,进而推动旅游业走上发达之路的典型代表。
(四)印度模式
以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国家,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主要地位,工业化水平低,第三产业处于欠发展程度。
(五)资源型国家旅游模式
32.我国的旅游产业政策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年里,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跨越,旅游业全面发展起来。当前,又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思想,结合本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确定了未来20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转变。为此,我国制定了适度超前、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其他一些小型发展战略,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综合开发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旅游业发展战略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指明了基本要求、指导原则以及发展方向。
33.在职人员余暇时间的含义与类型 除去为维持个人或家庭生存而或非的工作时间以及为满足生理需要日常琐事而花费的生活时间,拥有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即余暇时间。余暇时间可分为: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34.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旅游学概论试题1范文 篇6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旅游资源的纯经济剩余是指:旅游资源所带来的旅游收入在扣除__开发__和__经营__所需费用之后所剩余下来的纯收益。
2.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___利物浦之行手册__》。
3.引起旅游点发生生命周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该处旅游资源的_吸引能力_的变化,而其实质是_旅游者兴趣_的变化。
4.在旅游统计中,旅游接待地计算来访活动人天数的方法是:来访旅游人次乘以_人均停留天数_。
5.根据旅游学的常识,我们知道:旅游活动的主体是____旅游者____;客体是____旅游资源____;媒体是旅游业。
6.旅游学中,“旅游资源”的定义是指:凡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__自然___因素、__社会__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7.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的__收入__中扣除全部__纳税__后的收入部分。
8.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提出的影响旅游动机的心理类型模式指出,心理类型为__多中心_型的旅游者,往往是新旅游地的发现者和开拓者。
9.目的地旅游组织部门由国家旅游组织(NTO)、地区/州旅游组织、_地方_旅游组织和__旅游__协会组成。
10.旅行社组织旅游的方式主要有二种:_包价_旅游和_散客_旅游。
11.水路客运业务主要可划分为四种,即远程定期班轮服务、海上短程渡轮服务、游船_服务和内河客运服务。
12.国际旅游市场根据__宏观_标准可划分为世界大区、国别或地区。
13.可支配收入或可随意支配收入是决定旅游___需求__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
14.我国的地理位置距离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客源市场较 远__。
15.人们在旅游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旅游乘数类型共有___四_____种。
16.为了满足旅游者对旅游___纪念品__的需求,当地的工艺品被大量生产。17.197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___中国____旅行社。
18.1983年10月5日,世界旅游组织在__印度新德里__举行第五届全体大会,一致通过决议接纳我国为该组织正式会员国。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外出旅游季节性弱、出行次数频繁、对目的地基本无权选择、对价格最不敏感的旅游者是(D)
A.家庭事务型旅游者B.消遣型旅游者
C.个人事务型旅游者D.差旅型旅游者
2.下列旅游资源中,哪一项不属于人文旅游资源()
A.阳光B.古战场遗址C.江南园林D.昆明世博会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旅游业三大支柱的是()
A.旅游景点B.旅游饭店C.旅游交通D.旅行社
4.PATA是下列哪个国际旅游组织的英文缩写()
A.世界旅游组织B.国际社会旅游协会
C.太平洋地区旅游协会D.国际旅游联盟
5.世界上最早使用“航空包价旅游”概念的旅游公司是()
A.地平线假日旅游公司B.麦克·唐纳旅游公司C.劳动者旅行协会D.喷气旅行俱乐部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申请评星的饭店必须要有()的营业历史。
A.一年以上B.二年以上C.三年以上D.四年以上
7.我国的旅游进口市场中,旅游者的流动与旅游收入的流动是()A.同方向流出中国B.同方向流入中国C.反方向D.不确定
8.如果旅游接待国在经济上自给能力越强,则其旅游乘数就()A.越低B.不变C.越高D.不确定 9.我国历史上由中国人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旅行社是()A.通济隆洋行旅游部B.广州中国旅行社C.上海商业储备银行旅游部D.厦门华侨服务社 10.九十年代以来,国家旅游局确立了我国每年的国家旅游活动主题,其中()的主题是生态环境游。
A.1992年B.1999年C.1995年D.1996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现代旅游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2.潜在的旅游资源
指那些其本身具有某种诱人的魅力,但由于目前交通条件或其他接待条件的影响,尚不大为人所知或者暂时不能使很多旅游者前来观赏的吸引因素。它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开发,才能成为可供游览的现实旅游资源。
3.饭店连锁集团
一些饭店统一于某个集团公司的领导、监督、管理或指导之下,组成强有力的竞争实体。
4.收入乘数
它表示的是单位旅游消费同其所带来的接待国净收入变化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5.可持续发展
既要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以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发展的能力为原则。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消遣型旅游者具有哪些特点?
(1)在全部外出旅游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最大(2)外出旅游的季节性很强
(3)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出发时间的选择方面,拥有较大程度的选择自由(4)在旅游目的地的停留时间较长。(5)由于自费缘故,他们大都对价格较为敏感。
2.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突出独特性的原则
①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
②尽量选择利用带有“最”字的旅游资源项目,以突出自己的优越性,即所
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佳”
③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2)经济的原则
(3)注意保护环境的原则(4)综合开发的原则
3.饭店连锁集团有何优势?(1)资本优势(2)技术经济优势(3)市场营销优势(4)物资采购优势(5)管理方面优势 6)风险扩散优势
4.旅游产品具有哪些特点?(1)综合性(2)无形性
(3)不可转移性(4)时间性
(5)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
5.国际旅游客流具有哪些流动特点或规律?
(1)在全世界国际旅游中,近距离的出国旅游,特别是前往邻国的国际旅游,一直
占据绝大比重
(2)在流动态势的分布上,特别是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从50年代至今,欧、美
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并且这两个地区互为重要客源地和目的地(或就远程国际旅游而言,其主要客流发生于欧洲、美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这三者之间)(3)随着亚太地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地区在世界国际旅游中的地位(无论是从客源产生量还是从接待来访人次上看)迅速提高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交通技术的进步对旅游业的影响。.①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后,商人凭借原始、简单的畜力交通工具开创了旅行的通路。②十八世纪末,蒸汽技术的发明和运用,使大规模、远距离的人员流动变成可能,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利用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从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这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③十九世纪末,内燃机的问世,使汽车的结构和速度产生了革命性的进展,还促
成了飞机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旅行的速度,促进了近代旅游的发展。④二战以后,喷气推进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现代旅游的产生。⑤展望未来,航天技术的民用,将使人类在太空旅行梦想成真。
⑥因此,旅游业从发端到壮大的每一阶段的发展,交通技术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组织和表达
2.试结合旅游发展实际,论述旅游对东道社会的影响。积极影响:
(1)旅游是积极的人民外交活动,因而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2)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3)推动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
(4)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活设施的改善 消极影响:
(1)环境污染
旅游学概论考试 篇7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基础课程, 被喻为旅游专业所有课程中的“宪法”。 《旅游学概论》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因此, 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必须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 因为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对教育的要求, 许多新问题、新观点需要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我在近几年的旅游学教学中较多地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法, 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旅游学概论》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参与, 使学生有积极性
通过对案例学习, 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之中, 使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 能够真正的从各个旅游主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变抽象的旅游理论为具体的模拟实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认真的领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 甚至在同学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 就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案例教学法富有挑战性, 使学生有成就感
在做案例分析的时候, 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充分的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或者错误, 加深了自己对该课程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每完成一次案例, 增加知识的同时, 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因此, 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 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教学的准备工作
课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所选择案例的题材要新, 要能够反映旅游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要紧扣教材, 因此, 我从网上、报纸上、书籍中、电视上收集合适各章节理论的最新例子, 然后, 按照章节进行分类, 基本上做到每个章节都有例子。所选择的案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老师主讲的案例, 要求具有趣味性, 比较经典。比如, 讲民族风情这类旅游资源时, 可以介绍云南丽江纳西族的民俗民风。中国家庭从古到今的传统思想都是“男主外, 女主内”, 但是纳西族的家庭却刚刚相反, 是“女主外, 男主内”。即女人在外面耕种, 而男人则在家里“相妇教子”。除此之外, 男人在家里还要做七件事, 即“琴棋书画烟酒茶”, 也就是说男人在家里学学琴棋书画, 抽抽烟, 喝喝酒, 品品茶。 (2) 课堂讨论的案例, 要求具有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由于这些案例属于描述型案例, 并且具有专题性质, 内容丰富, 能够让学生去观察问题, 探索问题, 加深对旅游概论知识的理解。比如, 讲到旅游法规时, 让他们讨论案例“魂断马尔代夫”, 案例讲述了一个游客“自由行”到马尔代夫潜水时发生意外遇难, 旅行社要不要赔偿?我把全班的学生分成7~8个小组, 每个小组有6~7个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 以便在班上进行案例讨论。在每章结束之后我都会布置一个案例, 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 搜集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课堂的讨论和辩论
案例教学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加有效, 是因为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兴趣, 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首先, 每个小组讨论分析, 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弥补独立分析问题时的缺陷和不足,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 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之中的来回巡查, 根据现场的情况加以点评, 并把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第二, 小组派代表发言, 同时开展质疑和争论。对于学生来讲, 全班在一起讨论是学习别人长处、吸收别人经验的最好时机, 同时也可以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演讲辩论能力。第三, 教师担任的角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角色也很重要, 对学生的活动既不能够过多的干预, 也不能够放手不管。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适时的诱导学生, 或提示, 或发问, 或充当争论的反面角色, 使得讨论能够不断深入, 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 发现问题, 多方讨论,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总结
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包括:对讨论情况的总结, 对案例讨论题的总结。在这里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教师注意的是, 教师在做案例讨论评价的时候, 应该充分的肯定各种见解的合理性, 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一些不足的地方,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再思考然后补充纠正, 切忌简单公布“标准答案”。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之中, 人们往往都很重视教师的总结, 不大重视学生的总结, 这是片面的。学生在案例讨论后, 应总结出自己在阅读案例, 讨论案例, 发言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最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针对学生的发言是否热烈踊跃, 争论是否展开、深入, 问题分析是否透彻, 有没有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凭此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 它对于我们来说, 还是一个比较新和生疏的方法, 因此, 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 应结合具体情况, 循序渐进, 合理有效地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要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不断探索, 不断改进, 创造出适合我们高职高专实际情况的案例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教学要做到“融”、精”、“透”
所谓的“融”, 就是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的时候, 要将案例同所讲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比如, 讲到宗教旅游时, 可以介绍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和道教四大名山。我们分析案例就是为了更好的, 更形象的, 更具体的说明和论证基本原理;同时也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 解决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所谓的“精”就是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的时候, 语言要简洁、精练、准确, 这样让学生较容易的通过案例来掌握课本中的基本原理, 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所谓“透”, 就是教师要把案例分析得透彻, 只有将这些理论分析得透彻了, 学生才有可能会深入钻研有关理论, 掌握重点和难点。
2.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的采用, 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教学方法的否定或者排斥,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先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 只有在对理论知识了解透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达到教学的目的, 而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能更全面, 更系统的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3.处理好案例讨论时“秩序”与“活泼”、“激励”与“约束”的关系
在进行案例讨论的时候, 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要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来。同时也要保证课堂的秩序, 因为秩序是为效果服务的。让学生从“要我说”变成“我要说”。在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 要多采用这样的话语, “你这个观念很好, 你是从什么方面想到这个观念的呢?”“这个注意不错, 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可能会更好。”通过这种方式,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也促使学生从别人的观念里面吸取一些精华,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念。
4.案例教学应有充足的时间
首先, 是教师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搜集、准备与课堂有关的案例。第二, 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要求提前把上课需要的案例发给学生, 让他们有时间去查资料和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便对问题做深入而全面的思考, 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第三, 应保证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案例的讨论和总结, 避免草草收场,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的入门学科, 也是一门理论较强的课程。长期以来, 其教学方法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方式, 因为理论比较的抽象和空洞, 所以整体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由于案例教学方法生动、形象、重视学生参与, 因此,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旅游学概论》的教学中,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有其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关键词:旅游学教学,案例教学法,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旅行社经营管理精选案例解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5.
[2] (澳) .译.旅游研究方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8.
[3]刘伟.旅游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9.
旅游学概论练习题[推荐] 篇8
第一章 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
1、原始时代,人类迁移活动具有(被迫性)、(求生性)特点;
2、人类的早期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
答:不属于。
在原始社会的早期,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客观上没有开展旅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也不存在外出旅行的愿望。虽然当时的人们确有迁徙活动发生,但这些活动的被迫性和求生性说明它们既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更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第二节 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和发展
1、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芽是在(第一次社会分工即畜牧业和农业出现后)
2、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出现在(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制社会形成之际);
3、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活动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
4、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通路);
5、人类有意识的资源外出旅行活动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并在(奴隶制社会时期)得到快速发展;
6、在奴隶制社会,促发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产品交换)和(经商贸易);
7、(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品的交换,从而促成了(旅行活动的规模发展);
8、“观光”一词的由来是出自于(《易经》);
第三节 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
1、(隋朝)在发展水路交通的贡献最为突出;
2、驿站馆舍机构设置的目的是(方便传递官方文书,运送国家物资,为公务往来的人员提供宿舍、马车、船桥、人夫、饲料等);
3、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相对较快的因素是什么?
答:国家统一,政治相对安定;生产技术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水陆路路交通条件得到改善,为旅行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4封建时代,行迹几乎遍及整个西汉帝国的版图是(司马迁);
5、秦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公务旅行是(张骞通往西域),开辟了(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旅行
路线),成为后来历史上所称的的(丝绸之路),也是古代中国通往(中亚乃至欧洲)的最早旅行路线,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以及元代的(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也是沿着这条路线完成著名的旅行的;
6、漫游: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7、封建时代旅行发展的特点?
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状况有着直接联系;虽然旅行活动和规模有较大的发展,但商贸旅行占主导地位;就非经济目的或消遣性质的旅行而言,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及其附属品。
第四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
1、旅行和旅游的区别?
旅游一词是指人们出于消遣性目的而离家外出活动,而旅行则用于泛指人们包括商务在内的任何目的而发生的不同地点间的空间转移活动;旅游意味着旅游者在离家外出并完成外出访问活动后,需返回其出发时的惯常生活地点,而旅行意味着旅行者完成前往某地的访问活动之后不一定返回最初的出发地。
2、产业革命对旅游活动的影响是什么?
生活环境的变化、工作性质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运输条件的变化。
3、(詹姆斯瓦特于1769年)发明了蒸汽机,铁路之父是(乔治史蒂文森);蒸汽机轮船问世于(18世纪末);
4、首例定期铁路客运班次是(1830年利物浦于曼彻斯特之间路线);
5、火车旅行方式的有点是:费用低、速度快、运力大、通达范围广;
6、1841年7月,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团体火车旅游,根本目的是(参加禁酒大会),此次旅行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特点是(公众性、规模大、全程陪同);
7、1845年托马斯第一次商业尝试团体消遣旅游,从(莱斯特出发到利物浦);特点是(商业性、长途过夜、线路勘察、编写指南、导游服务);
8、与1841年活动比较,为什么说托马斯库克在1845年的组织活动是公司业务的开端? 答:性质不同,前者是非营利的业余活动,1845年的旅游活动属于有意识的商业活动;目的不同,前者是参加禁酒大会,后者是为了观光消遣;组织内容不同,前者只负责组织和护送,后者则包括了策划、勘查路线、提供全程陪同和导游工作;
9、(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法国巴黎)旅游活动,是世界上组织报价出国的开端;
10、(186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
11、(1872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世界上第一例环球旅游团;
12、托马斯库克创造性推出一种代金券,是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13、20世纪初,世界旅行社的三巨头是(英国托马斯库克公司)(美国运通公司)(比利时铁路卧车公司);
14、以托马斯库克为代表的旅行社行业的出现,标志了(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第五节 向现代旅游过渡期间的技术发展及其对旅游发展的影响
1、汽车旅行发展与普及的逐渐实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2、世界上第一架载客飞机是于(1903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试飞成功;(1919年8月25日),(英国伦敦与法国巴黎之间)客运航班首次开航;
3、早期飞机客运航线失败的原因是(飞机制造技术落后,人们对飞机了解甚少,机票价格缺乏竞争力);
4、(喷气推进技术)普及了航空旅行;
第六章 二战后的现代旅游
1、现代旅游的发展起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大众化旅游现象率先出现是在(20世纪60年代);
3、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世界人口增加、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程式化进程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4、二战后全球旅游活动的迅速发展是有(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两个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5、世界各地区国际旅游客源在人数上的差别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发达程度上存在的差距)
第七节 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
1、中国旅游业的出现是(陈光甫于1923年在上海设立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2、(1924年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首次组织国内旅行团赴(杭州)观光;(1942年秋)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组织了去(浙江海宁观潮旅行团);
(1925年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组团“观樱”赴(日本)游览;
(1927年春)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为培育需求市场,开始出版《旅行杂志》,专门宣传中国风景名胜和自然风光;
(1927年6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更名为(中国旅行社);宗旨是(导客以应办之事,助人以必须之便。如舟车舱之代订,旅舍铺位之预定,团体旅行之计划,调研研究之人手,以致轮船进出日期,火车往来时间,均在为游客所急需者);
3、1947年,在伦敦举办的首届世界旅游博览会上,中国旅行社曾以巨幅(中国名胜图)参展;
4、(1949年11月华侨服务社)是我国建国后成立的第一家国营旅行社,在福建省厦门市成立,专门接待海外侨胞归国探亲和观光旅游;
5、在周恩来总理提议下于(1954年4月15日)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
6、(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于1964年成立,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外国自费来华旅游者的接待工作;领导国内各地国际旅行社及其直属机构的业务,组织我国公民出国旅行;负责有关旅游事务的对外联络工作和宣传工作。)
7、发展我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的方针和目的首先是(为了学习各国人民的长处,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促进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其次才是增加外汇);
8、1971年,周恩来亲自部署召开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的旅游方针是(宣传自己,了解别人);
9、(1974年)中国华侨旅行社更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
10、改革开放之后的旅游业发展?
以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至80年代中期);以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80年代中期至1997年);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年至今)
11、国家在(1991年)制定(《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将旅游业的性质界定为(产业),并将旅游业列为需要加快发展的第三产业中的重点。
12、(《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
第二章 认识旅游活动
第一节 旅游活动的界定1、1942年瑞士学者汉泽尔克和克拉普夫提出“旅游的定义”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采用为该组织对旅游的标准定义,在我国旅游学界被简称为“艾斯特定义”。内容是: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活动;
2、艾斯特定义特点是?
在定义中阐明《旅游学所研究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皆因“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非定居者”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不会导致定居”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而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不牵连任何赚钱活动”阐明了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反映出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了旅游者活动,而且重在研究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学研究内涵的综合性。
3、为什么要给旅游活动下一个科学且具有共时性的定义?
旅游学术的研究的需要;统一旅游统计口径;对旅游业的规划和管理具有实际意义。
4、1991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了一次关于旅游统计工作的国际会议,这是一次被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确定了“旅游”的概念,即旅游活动是人们处于休闲,商务以及其他目的,短期(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5、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
旅行与逗留的合成型;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和非就业性。
6、旅游活动的要素?
旅游活动内容的构成要素(行、游、住、食、购、娱);
旅游活动体系的构成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满足主体来访目的的旅游资源或旅游对象、旅游活动的中介体—帮助主体完成其旅游经历,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服务的旅游业)
7、什么是旅游学?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研究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管理活动,以及研究旅游者和旅游业双方活动的开展给旅游目的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所带来影响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
1、按活动开展所涉及的地理范围进行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洲际旅游,环球旅游,区域旅游)
2、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旅行距离划分(远程旅游,近程旅游,短途旅游)
3、外出旅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探亲旅游,修学旅游)
4、按旅游活动组织形式划分(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
5、按旅游主要活动来划分(观光旅游,民俗旅游,考古旅游,探险旅游,文化旅游)
6、国际学术界对旅游的划分?
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境内旅游(本国国内旅游收入与入境旅游收入的合称),国内旅游,国民旅游(本国居民的国内旅游消费与出境旅游消费的合称)
7、为什么国内旅游的发展总是先于出国旅游的发展?
答:国内旅游活动的旅行距离一般相对较短,因而旅途所需要的时间较少,旅游费用低,基本不存在文化语言障碍,不涉及办理繁杂的履行手续等。
8、为什么世界各个国际偏向支持发展入境旅游?
答:国内需求市场的旅游业发展起来比较容易,因而旅游业务的发展工作通常可由民间力量自行承担完成;国内旅游业务不能给国家带来外汇收入,并且国内旅游收入不能对本国经济的“注入”。
9、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之间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活动的开展是否跨越国界;
10、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比较?
消费水平(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水平普遍低于国际旅游的消费水平)
便利程度(国内旅游活动开展比较容易,国际旅游往往会遇到语言文化障碍的复杂的履行手续)
经济作用(国内旅游带来的财富只能在国内不同地区间重新分配,不能直接增加本国财富。国际旅游直接造成财富再不通国家的转移)
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性质
1、旅游活动是多种现象的体现?
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经济现象、政治现象。
2、旅游活动的性质?
旅游是个人的自愿行为,在本质上并非是经济活动,而是一种不同地区间人员流动为特征的社会文化活动,旅游活动的根本属性是它的社会文化性。
3.、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现代旅游活动的普及型(大众旅游、奖励旅游、社会旅游),规模发展的持续性,空间分布上的地理集中性,时间分布的季节性(该地的气候条件,人们的出游目的,放假时间传统习惯)。
4、为什么要了解和认识旅游活动的地理集中性特点?
答:有助于指导旅游经营者的营业地点选址工作(微观);有助于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规划工作,从而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宏观)。
第五节
1、旅游活动的发展状况的基本测量指标?
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停留天数;
2、在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国际旅游收入与支出的统计是(银行报告法)。
3、银行报告法的不足之处是?
【旅游学概论考试】推荐阅读:
旅游学概论课程见习报告07-05
旅游概论10-21
旅游学概论总复习资料10-02
高职旅游概论课程05-10
考试旅游08-19
旅游规划考试重点08-24
旅游心理学考试10-01
旅游文化学期末考试题06-27
旅游管理与服务----月考试题07-23
旅游管理系诚信考试活动策划书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