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概论

2024-10-21

旅游概论(共7篇)

旅游概论 篇1

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和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这些传统上专门致力于旅馆经营管理的院校,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都已将《旅游学概论》纳入自己的课程设置。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各高等院校在开设旅游专业时,借鉴了国外旅游教育的成功经验,将《旅游学概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纳入自己的课程设置。现在,各院校的旅游类专业无一例外都开设了《旅游学概论》课程。然而,由于目前对旅游学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开设《旅游学概论》时碰到了许多实际困难,具体表现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条件及手段等各方面差异较大,《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很多问题尚有待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一、课程内容体系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也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7门主干课程之一,是旅游专业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课程。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政府的旅游政策等问题。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懂得旅游的性质、特点和类型,了解旅游者的类型,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开发利用的原则,了解世界及国内旅游市场情况,世界及我国的主要旅游组织,以及旅游对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掌握旅游业的构成、性质、特点及各旅游行业的业务范围及其在旅游业中的作用。目前高职《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内容体系大同小异,基本上围绕旅游与旅游学、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业、旅游市场、旅游效应、旅游组织与旅游产业政策等内容进行叙述,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又具有基础性的特点,涵盖面宽,深度不够。

二、教学手段选择

(1) 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根据《旅游学概论》的课程特点,理论教学要采用多媒体上课,制作电子课件,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光盘或其他电子存储介质,为学生进行旅游业的实践演示,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

(2) 为弥补课堂教学时数相对不足而提供的网上课件。网上课件可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

(3) 为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组织的实验室和网上模拟实验。《旅游学概论》应用性强,要想学好,只靠理论教学是不行的,必须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其学习热情。

(4) 为解决学生的疑点和难点而进行的课后答疑和网上答疑。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影响其学习兴趣,并可能对后面内容的学习造成影响,所以及时进行课后答疑是非常必要的。网上答疑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使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

(1) 专家教学法。在“旅游业”这章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掌握旅游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及实际运作的基本情况,给学生多一些了解和接触行业成功职业经理人的机会,树立从事旅游职业的信心,专门邀请旅游企业高层管理者结合教学大纲进行课堂授课。同时,每学期至少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校开设2~3次讲座。

(2)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旅游概论教学联系实际的特色形式,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本课程所选案例,是较为典型的、具有学生讨论与研究余地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采用多种方式,既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主要是对学生们的分析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

(3) 辩论教学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独立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对保护旅游资源的责任意识,例如就“旅游开发重于保护,还是保护重于开发”论题,模仿全国大专辩论赛举办课堂辩论赛事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口才,又加深了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效果很好。

(4) 影视教学法。因旅游学涉及社会的许多问题,在旅游发生发展的过程中,会引发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技术等共生影响的关系;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产业关联性极强的产业,而且对将来从事旅游职业的学生来讲,具有美学欣赏水平是十分必要的。鉴于此,为了能在有限的课堂讲授中将大量的信息直接、立体、生动地展现给学生,采取“看片子、评片子、谈想法”的启发式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大量专业知识和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实地考察法。因《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为了激发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安排学生到旅游饭店或旅行社进行一定课时的专业认知实践学习。在本课程的开始与结束阶段,在校外实践基地可分别安排为期一周的实践教学。

(6) 实景模拟教学法。利用实验室、多媒体等创设旅游活动的实地条件,模拟再现旅游业实践中的场景,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旅游活动的过程,主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层次从简单的理论认识上升到实践体验。

四、教学条件

1. 教材建设

(1) 教材编写。依据课程规划方案,进行《旅游学概论》的进一步修订工作。新修订的高职教材将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完整的做法,要求新修订的教材能够充分体现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新教材强化了教材的基础性,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删除以前教材中那些次要的、陈旧的内容,加强与现实生活、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注重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建立充分体现“应用能力第一”的知识体系。与《旅游学概论》配套的《旅游学概论习题与案例》、《旅游学实验指导教程》等系列教材也在完善中,形成《旅游学概论》立体教材体系。

(2) 教材选择与内容调整。教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决定了课程内容体系、大纲基础以及和后续专业课的衔接。随着旅游业、旅游教育的发展,本课程的教材日益丰富,但各种教材都是编者根据本时代、本学校,甚至旅游业在本地区的发展实际编写的,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因此必须首先抓好教材建设,选定优秀教材。本课程教材选择确定的标准是: (1) 符合本系旅游专业培养计划; (2) 能反映当代世界、中国旅游发展现实情况; (3) 得到教育部或国家旅游局批准、认可; (4) 集中了我国旅游高等职业教育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

2. 实践性教学条件

为突出实践技能,要创造较好的校内外实践性教学条件,建设条件一流的校内实训客房、实训餐厅、模拟导游实训室、形体房等实训基地。校外有稳定的产学基地:我学院已与北京昆仑饭店 (五星级) 、福建大厦 (四星级) 、齐齐哈尔的天马、中信等三十几家旅行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通过与各种类型的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签订实习实训协议,为学校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性教学条件。另外,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施,保证所有专业课程均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专业实训室都拥有多媒体设备,较好地满足了课程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五、考核办法

(1) 平时考核 (20%) 。主要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水平和程度;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和问题的态度等进行评价。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听课情况、在小组和全班讨论时是否积极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其他同学相互协作,以及情景设计现场模拟时的操作情况等。

(2)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50%。

(3) 实践考核。采用教师、单位共同评价的方法,给出学生的实践成绩,占30%。

最后,综合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计算出本学科的总评成绩。

参考文献

钟先丽.对发展高职旅游教育的几点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32) :13.

旅游概论 篇2

就旅游活动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

旅游活动基本要素有:

旅游活动主体

旅游者 旅游活动客体

旅游资源

旅游活动中介体

旅游业

一、关于旅游者的界定

旅游者的技术性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1981年出版《国内与国际旅游统计资料收集与提供方法手册》对罗马定义作了补充和完善。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4)“游客”称谓用于所有纳入旅游统计的来访者

(二)、我国对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1、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2、来华海外游客是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长住国(或长住地区)到我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12个月,并在我国大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3、海外游客分为:海外旅游者海外一日游游客

4、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三)、关于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下列人员不在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以上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到外地务工的农民。

【小结·巩固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活动的要素之一:旅游者。一起探讨了国际上对旅游者的解释,着重介绍了我们国家对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的界定,这些概念、规范以后将在我们专业经常听到,多以请大家及时掌握。

【布置作业】

名词解释:国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国内一日游游客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旅游者的国际组织解释,重点学习了我国关于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界定,这其中也涉及到对长住国、长住地的规定,经过大家课后的温习,我们应该熟练的掌握了这些技术性概念。那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旅游者呢?今天我们将更深入地探讨旅游者这一旅游的主体。

【讲授新课】

第二节

旅游者

一、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 成为旅游者的三个基本条件:

1、足够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全部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需的消费部分之后的余额。

对旅游者个体来说,要实现旅游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1)旅游需要是在其基本物质资料得到满足后而产生的精神需要,首先是物质需要必须得到满足才可能产生旅游动机。(2)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的消费。

2、足够的闲暇时间

一般地说,人的时间可以分为工作时间、生活时间、余暇时间三大部分。工作时间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出外工作以赚取货币的时间。生活时间是为了满足人们生理需要如吃饭、睡觉以及处理日常琐事等而花费的时间。

余暇时间是可用于自由支配从事娱乐、社交、消遣或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间。

余暇时间有四种分布: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我国从1995年5月1日开始实行5天工作制,从1999年开始实行五

一、国庆七天长假制,大大带动了我国旅游的发展。雾里看花的带薪假期

3、旅游动机

动机是激发个人行动的内在驱动力。

这是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需要。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需要。(2)安全需要。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前两者属于生理的、物质的需要。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4)受尊重需要。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一个人在家时,一切均需要自理,而作为旅游者则全程有人为你服务,可以享受到受尊重的感觉。(5)自我实现需要。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抱负或谋求自我发展而外出旅游考察,从中获取信息或启示,以寻求发展机会。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跨越某大洲等,以此展示其成就,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

后三者属于心理的、精神的需要。

对于大多数消遣性旅游者来说,其旅游动机产生出于两大 类需要:一类是逃避紧张的需要,一类是探新求异的需要。

【小结·巩固新课】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一起回顾。今天我们讲到主观动机的时候讲到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这个理论在本知识点似乎不能全面解释人们出游的主观动机,但这个理论在我们专业后面的学习中将多次用到,请大家做好理解。

【布置作业】

旅游概论 篇3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62-02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自2012年我国教育部启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以来,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高校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将旅游学概论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可带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提升,为提高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的课程基础。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也是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入门课程,该课程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解、后续开设课程的了解及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等方面。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将该课程作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来建设,不仅可以引导旅游管理专业新生系统了解旅游学科的基础知识,全面认识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业,也可以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并能对旅游管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其他课程的改善和提升。

一、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标准体系不明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通过对高等院校申报课程的审批而立项的,目前存在三个级别的类型: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在申报过程中必须依照相应级别的标准进行规范建设,确保各项内容符合建设标准。笔者所申报的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从级别上来讲是院级的(独立学院),但是在课程建设时要求按照《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中提出的标准来进行,这样使得初次申报的教师在具体的建设中要面临重重困难,在项目进行中期检查时有几门课程的负责人认为当初申报是院级的,课程建设执行时却要按照国家级的标准建设,在实际进行中难度较大,所以在中期检查后经审批同意后取消项目立项。

(二)课程建设资源较缺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中,课程资源是核心,丰富的资源可为有效开展教学工作和保障教学质量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资源的缺乏制约着建设进度,主要表现在缺乏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及答疑系统等。

(三)课程组的师资队伍梯度不够合理。优良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保障。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的建设都要通过师资予以开发和实施,这就要求必须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优良的课程团队。精品课程申报时,笔者所在教研室总共只有4名教师,当时一起作为项目组成员参与到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项目中,但是在项目开始不久,其中有一名老师就辞职,而另一位老师则转岗到行政部门,致使项目组成员减少,就算剩下的两位老师也均为刚进校不久的职称为讲师的教师,而此时又没有适合的专业教师来补充,这就导致项目建设的难度再次增加,而且也缺乏有经验的和高职称的教师来做引导,无法实现师资结构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更谈不上多样化的教学。

(四)课程建设项目中教学方法单一。虽然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技术打破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传统的教学方式,但是教学方法单一、呆板或缺乏灵活性同样是影响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中,主要是依靠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采用的是由教师构建学生知识体系,以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好。

二、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质量提升策略

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在建设中虽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实际上也有相关建设成果,如课程网站的完善、《旅游学概论》教材的出版、建设中经验的积累等,这些都将为申报高一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提供基础条件和经验帮助。后期建设质量具体提升如下:

(一)明确申报标准体系,规范课程建设和发展。由于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积累了相关经验,下次在申报过程中,要按照相关级别的标准指标,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和投入,避免建设中出现手忙脚乱,确保各项内容按照标准要求建设。在项目获得批准后,从专业师资、建设资金等方面对原先已经建设好的进行完善和优化,以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也确保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良好。

(二)丰富课程建设资源,提高教学质量。首先,丰富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主要是补齐原先缺失的反映教学活动的必需资源,如推荐书目、前沿和热点问题等;开发能反映旅游学概论课程特点,可应用于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在线测试系统、答疑系统、互动交流、本土化教学资源等。其次,实现校企合作,整合优秀教育资源。一是邀请旅游企业人士参与课堂教学,拍摄教学视频;课程建设团队成员进入旅游企业进行理论讲解,拍摄实践学习视频,逐步建立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电子教学视频资源库。二是可借助桂林市旅游局或旅游协会的力量,通过旅游企业项目委托或邀请旅游专家进行讲座,以专业教师和学生为主体,收集桂林市在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中和本市旅游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实践经验,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编写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案例库,开展案例教学。

(三)完善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保证课程建设持续发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教学团队的建设,课程建设的效果也依赖名师高效的教学质量,更要依托教学团队力量合理完成,才能保证课程顺利进行,持续发展。一是合理配备教学团队人员,完善教学团队结构,在提升现有教师的职称、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的同时,既要为旅游管理专业专任教师提供去旅游企业实践的机会,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要支持和鼓励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学习进修,参加相关教学会议和学术交流,掌握旅游学概论课程所涉及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动态,了解最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二是由知名教授担任课程负责人,发挥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引导和师范作用,定期召开教研室活动,共同研讨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交流教学心得;也可与优秀旅游企业人士实现旅游学概论课程共享共建,将其吸纳加入课程团队,形成以本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任教师为主体,以旅游企业、行业专家为补充的高度复合型教学团队,增强团队综合实力。

(四)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和丰富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如果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必然会相差悬殊。在旅游学概论的课程建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在充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同时要开发和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和教学效果趋于最佳。一是举办讲座,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邀请工作经验丰富的旅游企事业中高层管理者以专题形式开展讲座,可以让学生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及相关问题,增加学生对旅游业现实和热点问题、行业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了解,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指明方向。二是项目教学法,可以尝试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协作为方式来进行教学安排与课程设计,可以由教师提出具体项目,让学生自由组成团队,完成项目从始至终的整个过程,最终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材料并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对内容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课堂内容多样化,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语言表达、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旅游学概论所处地位极其重要,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更是一个不断完善的系统工程,课程建设虽有得有失,但既可以为其他课程提供示范效应,带动其他任课教师积极组建团队申报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也对旅游学概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效果有极大帮助,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孟秋莉.独立学院“旅游学概论”精品课程建设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9)

[2]鲍富元.论《旅游学概论》本科精品课建设与创新[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2)

[3]王纯阳.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与实践——以《旅游学概论》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5)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2013年院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2013JPK05)

【作者简介】翟丽蓉(1980— ),女,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讲师。

《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篇4

《旅游学概论》课程从旅游学科的形成及旅游发展史的研究入手,对旅游学中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者、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等基本问题的若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便于学生全面和深刻认识旅游及旅游业。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入门课程,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实践性、理论性,它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目标,有助于学生构建该专业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1,2]。有必要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该课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实际困难,比如教学方法等方面。

1《旅游学概论》的特点

1.1 基础性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基础入门课程之一,它以旅游活动的要素和内容为主线,研究旅游活动的基本规律。该课程的知识面广,重视基础概念,强调应用性,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掌握旅游学科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关于旅游学和旅游产业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并具备运用旅游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从事旅游职业的道德。

1.2 前位性

一般来说,《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前位课程,对于学生把握和后续课程的衔接,具有重要作用。实践也证明了该课程的设置,对于激发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旅游业的了解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利用《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旅游职业意识培养,符合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有助于学生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2 教学内容

《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该课程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旅游学科的认识和理解。而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影响着教学质量。《旅游学概论》的教材虽然经过30多年的不断完善,但是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在众多的旅游学教材中,李天元和王洪滨编写的教材,内容丰富,影响很大。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老师来说,选用什么教材作为参考,主要应该侧重于选择能够体现大学教育目的,符合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最好是能在上课过程中以该教材为参考,结合旅游管理职业岗位的实际任务、工作项目,不断地扩充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的新动向,追踪相关的热点,逐渐完善本身的教学内容。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服务一线需要的“职业能力突出、理论知识适度、素质全面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教学内容需要应该突出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基础理论的教学应该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原则,以讲清定义和加强应用为教学重点。通过《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总结了该课程主要内容有7个知识模块,其中,该门课程的核心主要是旅游活动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旅游者、旅游业等知识模块;该门课程的基础是认识旅游的知识模块,包括认识旅游的产生和发展、旅游的概念、特点、性质、分类;外延是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的影响等知识模块。在具体教学中,也应该处理好《旅游学概论》和后续课程之间的关系。

3 教学方法

3.1 多媒体教学方法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旅游资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图片比较等多媒体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性地总结出旅游资源的分类和定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讲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巩固学习内容,使课堂形象具体和生动有趣,这样的教学效果要好于老师口头上的表达。

3.2 情景模拟教学方法

在《旅游学概论》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普及是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可以大量使用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普及可以提供了情景模拟教学法大量使用的时间保证。与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具有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等优势,但它的缺点是占用课堂时间多。授课任务多和授课时间少的矛盾使得很多老师对情景模拟教学方法不敢问津,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普及便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钥匙。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体素材也能够为学生模拟出逼真的背景环境,为观众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感受。

3.3 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是通过对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该特殊情景进行辩论、讨论、演绎、推断、总结和归纳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老师应该有充足的时间从书籍、网络、电视、报纸上去搜集与课堂有关的案例。

根据教学要求选择案例和精心设计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如果希望通过案例使学生进入角色和积极思考,可以在各个章节或者每节课程前设计引导案例,帮助理论知识的顺利导入。对于某些需要进一步说明和引发学生深思的问题,比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等可以安排在讲授基础理论后再进行分析。

当老师在讲授一些彼此对立的观点内容时,可以设计辩论案例。比如,在对某些拟开发旅游资源类型进行综合评价时,有的人主张利用社会标准,即是否体现今天社会的成就和发展风姿,有的人主张利用历史标准,即以是否体现地区历史文化发展,可以采用黄河游览区开发遇到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

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案例,在进行选择案例教学时,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1)典型性。设置的案例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够反映相关的旅游学理论知识,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2)真实性和客观性。只有真实的案例才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所以应该在选择的每个案例所描述的事件时,案例内容是真实的,不是随意杜撰的;客观性是指旅游案例只是对某个旅游活动进行实事求是的描述,而不能作出主观性的评论。(3)时代性和地域性。选择的案例应该新颖,尽量是最近最新的材料,同时要就地取材,尽量选择学生生活的案例。

3.4 现场教学方法

现场教学方法是指在校内外实习基地或者与校外的企业联系,让学生到旅行社、旅游饭店或者是旅游企业中参观和考察甚至承担工作任务,适当地安排学生与业界人士面对面地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得到深化。该方法有助于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旅游管理专业,给学生提供接触工作岗位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5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就是指在教学中,以完成具体的教学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该教学方法需要老师大量阅读材料、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每个任务都有适量的新知识点,而且每个任务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老师只是该过程的组织者,而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该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变成课堂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然后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比如在认识旅游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如什么是真正的旅游者),而后按照6-8人一个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汇报,最后老师总结和点评,得出结论。这样也为下一步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 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一般都是在该课程结束后通过试卷来考核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成绩,不太注重学生平时的成绩,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临时抱佛脚,只是在临近考试前,才对之前所学内容加以突击,导致专业知识并不扎实,没有学到真正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我们应改革这种考试方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可以与期末考试成绩按照30%和70%的比例分配,比如增加课上讨论成绩、回答问题成绩、作业成绩等,而平时成绩不仅包括出勤成绩,也应该包括平时学习的成绩,这样会提高学习气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使学生能够重视平时的学习,将基础知识更加牢固的掌握。

5 总结

《旅游学概论》在旅游管理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应该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教育观念的转变应该落实在教学活动中。在掌握培养目标与特点的同时,结合该专业特点,以培养学生具备学习和创新等综合能力为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旅游学概论》课程因其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专业的基础性,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更具意义。我们只是在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教学方法的应用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上作了初步尝试,《旅游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还将会继续。

参考文献

[1]陶卫宁.旅游学概论教材体系建设的现状[J].旅游学刊,2005,10:98-103.

旅游学概论 篇5

1旅游(艾斯特定义):人们离开住地到其他地方短暂停留引起的关系和现象的总和。异地的界定,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会从事任何赚钱活动。

工商事务及出席会议代表的差旅性和事务性外出访问活动也归纳入旅游。

2旅游的本质: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最基本活动之一。

3旅游者(理论性定义):离开住地以寻求改变精神状态,获得最大的身体和心理满足,以达到精神愉快过程的人。

4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者其它任何客观事物,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其分类:分类标准:常见的旅游资源表现内容的属性:自然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其他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评价:评价的目的:分析资源的开发价值,以确定其开发后的吸引方向和开发的规模。评价标准:美学标准,社会标准或历史标准,市场标准。

5旅游产业:以旅游者为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型产业。

6旅行社:是以盈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7饭店连锁集团:一些饭店统一于某个集团公司的领导,监督,管理或指导之下,组成强有力的实体。

8旅游景点:专为来访公众参观游乐和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其特点:长久性,专用性,可控性。

9旅游产品:是通过交换以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和利益的有形物体和利益的有形物体和非物质的无形服务。

10旅游市场:1是指旅游产品的经常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2是一段时期内旅游需求的总和。3通常指旅游客源市场。

简答:旅游的类型1按地理范围划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中国特殊的“海外旅游”。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距。2按组织形式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组合旅游)*团体旅游:团体大于等于10人,预付费一次性。3按计价方式:包价旅游,全包价,半包价,小包价旅游(灵活包价旅游,选择旅游)零包价旅游

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性——大众化旅游增长的持续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其原因:1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改善等大的背景2团体包价旅游——大众型旅游模式的促进。3奖励旅游的促进,4社会旅游的促进

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指标:1旅游人数,2人均停留天数(人均过夜次数)3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

连锁集团长园饭店的类型:

连锁公司自己拥有产权并且自己经营的饭店,连锁公司从开发商或其他饭店业主手中租来经营的饭店。由连锁公司代管经营的饭店,连锁公司特许经营的饭店。

旅游交通的任务和作用:任务:解决旅游者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往返,2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在一个目的地内各地区间便利往来。作用:1从需求方面,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的先决条件。2从供给方面,旅游交通则是发展旅游业的命脉3旅游交通是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

旅游概论 篇6

关键词: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旅游管理

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是教学工作, 所以本科教学是“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 [1]课程建设是高校加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旅游学概论》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下面将对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做一深入探讨和研究。

一、《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要搞好旅游业, 既要对旅游有全面的、科学的认识, 也对旅游教育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学概论》力图从旅游现象中分析和总结旅游发展的逻辑性和合理性, 从而发现其活动规律。搞好课程建设, 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 能够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

2. 高等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爆,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欢迎, 这就要求旅游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改革创新, 以满足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作为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旅游学概论》也必须深化教学改革, 更新教育观念, 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等课题, 开展课程建设, 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稳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要求。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一年级的专业基础课, 对于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和进一步学习旅游类其他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在培养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该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科学, 不仅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对旅游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范畴及理论的掌握, 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对专业学习内容框架的清晰、合理认识和专业学习目标的科学确立。”[2]

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特点

1. 理论性。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学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和概括, 探讨旅游活动的一般规律”, [3]主要是对旅游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 如旅游、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产生、分类、性质、特点、影响等等, 并对各种现存旅游现象的分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对旅游学各分支学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 基础性。

《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类各专业的基础课程, 不仅介绍了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而且旅游管理专业的许多其他后续专业课程, 如旅游地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学、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史等专业课程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3. 综合性。

旅游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面极广的综合性社会文化现象。旅游活动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旅游者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 旅游内容是多种多样的, 这使得旅游活动具有复杂性和个性风格。《旅游学概论》的内容涉及到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化学、地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美学、文学等许多学科, 交叉性强、综合性强。

4. 实践性。

旅游活动有它的特殊性和时效性, 具有实践性强、应用性强的特点。《旅游学概论》课程内容涉及到旅游者的数量与分布研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旅游市场的划分、运行机制、目标选择、营销组合、定价策略、客源分布、旅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的业务与经营、饭店业经营管理、旅游交通、旅游产品等方方面面, 有着丰富广泛的应用研究和实践领域。

三、旅游学概论课程的建设思路与举措

1. 课程建设的思路和目的。

课程建设以“三个面向”为指导, 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把握最新的学科成果和社会需求, 拓宽专业口径,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对旅游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形成逻辑体系清晰的旅游基础理论框架结构;关注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和旅游领域的热点问题, 着重培养和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旅游素养以及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和分析思考能力;加强教学管理, 强化实践教学, 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 确立整体发展思想。在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时,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 根据办学历史、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等, 合理定位, 注重课程的结构性调整, 强化特色, 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关联等, 推进教学改革, 构建有鲜明特色的新型课程体系, 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 选用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课程要选用一套适用的、水平较高的国家级优秀教材, 并在使用过程中找出该教材的优点、缺点。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和购置相应的教学参考资料及影像图片资料, 使学生能及时掌握学科动态, 并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阅读参考资料、查阅有关文件, 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3) 规范管理, 制定严格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针对备课、课堂讲授、辅导答疑、实践、作业、考核等主要教学环节, 制订明确完善的质量标准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健全规章制度, 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比如考试和作业的方式方法可以多样化, 重点考查“三基”内容和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建立健全课程教学文件, 有关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表、教材、教案、课件、试题、试卷分析等, 都应该归纳整理, 分类保管, 发挥教学文件在教学研究和改革中的作用。 (4) 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旅游学概论》课程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特点, 正确处理和把握《旅游学概论》课程与系列课程的关系, 既要减少重复, 又要为后续课程学习提供铺垫, 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践行讲授法、案例分析、讨论法、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 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5) 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课程建设围绕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建设的年度计划和落实措施等课题, 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坚持听课评课, 相互交流, 总结经验, 研究对策, 课程教师不断钻研业务水平, 通过进修学习和自修, 提高学历、职称层次, 增强自身素质。通过课程建设, 逐步形成一支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和水平。 (6)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旅游学概论》课程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 课程建设也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学术动态信息、专业考察、行业专题讲座及实验室教学设计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 组织研究性学习、学习性实践,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

四、结语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系统接受旅游学科基础认识、宏观认识和把握旅游活动、全面了解旅游行业, 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的重要课程。它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培养体系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掌握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4]通过规范化的课程建设和探索研究, 可以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推动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有助于提高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N].中国教育报, 2012-4-21 (1) .

[2]陶卫宁.旅游学概论教材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合理架构的建立[J].旅游学刊, 2005, (10) .

[3]苏勤.旅游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旅游概论 篇7

《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基础课程, 被喻为旅游专业所有课程中的“宪法”。 《旅游学概论》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因此, 高职《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必须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 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 因为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对教育的要求, 许多新问题、新观点需要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解决。我在近几年的旅游学教学中较多地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法, 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旅游学概论》中引入案例教学法,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案例教学法重视学生参与, 使学生有积极性

通过对案例学习, 促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之中, 使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 能够真正的从各个旅游主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变抽象的旅游理论为具体的模拟实践。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就要认真的领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内容, 甚至在同学之间展开激烈的讨论。这样, 就避免了学生的死记硬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案例教学法富有挑战性, 使学生有成就感

在做案例分析的时候, 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情绪, 充分的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或者错误, 加深了自己对该课程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每完成一次案例, 增加知识的同时, 都会有一种成就感。因此, 案例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 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1.教学的准备工作

课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 所选择案例的题材要新, 要能够反映旅游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要紧扣教材, 因此, 我从网上、报纸上、书籍中、电视上收集合适各章节理论的最新例子, 然后, 按照章节进行分类, 基本上做到每个章节都有例子。所选择的案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老师主讲的案例, 要求具有趣味性, 比较经典。比如, 讲民族风情这类旅游资源时, 可以介绍云南丽江纳西族的民俗民风。中国家庭从古到今的传统思想都是“男主外, 女主内”, 但是纳西族的家庭却刚刚相反, 是“女主外, 男主内”。即女人在外面耕种, 而男人则在家里“相妇教子”。除此之外, 男人在家里还要做七件事, 即“琴棋书画烟酒茶”, 也就是说男人在家里学学琴棋书画, 抽抽烟, 喝喝酒, 品品茶。 (2) 课堂讨论的案例, 要求具有综合性和现实针对性。由于这些案例属于描述型案例, 并且具有专题性质, 内容丰富, 能够让学生去观察问题, 探索问题, 加深对旅游概论知识的理解。比如, 讲到旅游法规时, 让他们讨论案例“魂断马尔代夫”, 案例讲述了一个游客“自由行”到马尔代夫潜水时发生意外遇难, 旅行社要不要赔偿?我把全班的学生分成7~8个小组, 每个小组有6~7个人,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小组长, 以便在班上进行案例讨论。在每章结束之后我都会布置一个案例, 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 搜集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课堂的讨论和辩论

案例教学法比其他教学方法更加有效, 是因为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兴趣, 让学生保持学习的热情, 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首先, 每个小组讨论分析, 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弥补独立分析问题时的缺陷和不足,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 教师应置身于学生之中的来回巡查, 根据现场的情况加以点评, 并把学生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基本依据之一。第二, 小组派代表发言, 同时开展质疑和争论。对于学生来讲, 全班在一起讨论是学习别人长处、吸收别人经验的最好时机, 同时也可以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和演讲辩论能力。第三, 教师担任的角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角色也很重要, 对学生的活动既不能够过多的干预, 也不能够放手不管。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适时的诱导学生, 或提示, 或发问, 或充当争论的反面角色, 使得讨论能够不断深入, 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 发现问题, 多方讨论, 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总结

教师和学生都应对案例讨论进行总结。教师的总结包括:对讨论情况的总结, 对案例讨论题的总结。在这里有一点是值得我们教师注意的是, 教师在做案例讨论评价的时候, 应该充分的肯定各种见解的合理性, 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一些不足的地方,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己再思考然后补充纠正, 切忌简单公布“标准答案”。在进行讨论的过程之中, 人们往往都很重视教师的总结, 不大重视学生的总结, 这是片面的。学生在案例讨论后, 应总结出自己在阅读案例, 讨论案例, 发言的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最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针对学生的发言是否热烈踊跃, 争论是否展开、深入, 问题分析是否透彻, 有没有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凭此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三、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能够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 它对于我们来说, 还是一个比较新和生疏的方法, 因此, 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 应结合具体情况, 循序渐进, 合理有效地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要在教学实践中, 通过不断探索, 不断改进, 创造出适合我们高职高专实际情况的案例教学模式。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教学要做到“融”、精”、“透”

所谓的“融”, 就是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的时候, 要将案例同所讲的有关理论结合起来。比如, 讲到宗教旅游时, 可以介绍中国的佛教四大名山和道教四大名山。我们分析案例就是为了更好的, 更形象的, 更具体的说明和论证基本原理;同时也用所学的理论来分析, 解决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所谓的“精”就是教师在讲解分析案例的时候, 语言要简洁、精练、准确, 这样让学生较容易的通过案例来掌握课本中的基本原理, 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所谓“透”, 就是教师要把案例分析得透彻, 只有将这些理论分析得透彻了, 学生才有可能会深入钻研有关理论, 掌握重点和难点。

2.处理好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的采用, 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教学方法的否定或者排斥, 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先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 只有在对理论知识了解透彻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案例的分析和讨论, 达到教学的目的, 而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能更全面, 更系统的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3.处理好案例讨论时“秩序”与“活泼”、“激励”与“约束”的关系

在进行案例讨论的时候, 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要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之中来。同时也要保证课堂的秩序, 因为秩序是为效果服务的。让学生从“要我说”变成“我要说”。在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过程中, 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激励, 要多采用这样的话语, “你这个观念很好, 你是从什么方面想到这个观念的呢?”“这个注意不错, 如果你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可能会更好。”通过这种方式, 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 也促使学生从别人的观念里面吸取一些精华, 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观念。

4.案例教学应有充足的时间

首先, 是教师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去搜集、准备与课堂有关的案例。第二, 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预习和准备时间。要求提前把上课需要的案例发给学生, 让他们有时间去查资料和就案例中涉及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以便对问题做深入而全面的思考, 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第三, 应保证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案例的讨论和总结, 避免草草收场,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的入门学科, 也是一门理论较强的课程。长期以来, 其教学方法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师讲, 学生听的方式, 因为理论比较的抽象和空洞, 所以整体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由于案例教学方法生动、形象、重视学生参与, 因此,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旅游学概论》的教学中,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有其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关键词:旅游学教学,案例教学法,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旅行社经营管理精选案例解析[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5.

[2] (澳) .译.旅游研究方法[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8.

[3]刘伟.旅游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9.

上一篇:岗位机制下一篇:复合材料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