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view常见习题解析(共6篇)
labview常见习题解析 篇1
默认标题-2011年7月31日
© 2011 菁优网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2、液化石油气的燃料之一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26个电子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7、(2011•滨州)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8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2009•芜湖)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9、(2001•上海)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得•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现象()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10、如图为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B、丙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的质量比为36:7:32:14 C、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11、(2011•天津)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22 D、4
12、(2011•沈阳)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中的粒子数: 原子 氢 碳 氧 钾
质子数 1 6 8 19
中子数 0 6 8 20
核外电子数 1 6 8 19
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3、(2011•南京)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环境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31 B、127 C、78 D、53
14、(2011•娄底)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15、(2010•重庆)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1 B、2 C、3 D、4
16、(2010•湛江)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17、(2010•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18、(2010•乐山)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19、(2010•广安)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A、电子 B、中子 C、原子核 D、质子
20、(2010•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21、(2009•南京)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22、(2008•益阳)我市桃花江核电站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核电站常用的某种核原料的原子中含一个质子二个中子.对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核电荷数为2 B、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C、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
23、(2008•青岛)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24、(2008•江西)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25、(2008•来宾)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容量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某种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3 B、4 C、5 D、7
26、(2008•广州)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
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27、(2007•台州)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氚可用“表示(其中“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28、(2007•上海)化合物MCl2中,M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可能为()A、1 B、10 C、11 D、12
29、(2004•天津)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 B、49 C、66 D、164
30、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D、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水的组成;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概念;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概念关系型。
分析: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正确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并且它们都是纯净物.正确
D、氢氧化钠含氧元素也是化合物,但却是由Na、O、H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
故选D.
点评: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不至于犯下把概念扩大或缩小的错误.氧化物是化合物中的一种,所以定义氧化物时使用的是“化合物”而非“物质”这一概念.
2、液化石油气的燃料之一是丙烷(分子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丙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烷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26个电子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由图可写出丙烷分子式:C3H8.丙烷分子中含有碳、氢原子,属于有机物.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3+1×8=26. 解答:解:A、多数有机化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丙烷分子中含有碳、氢原子,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1个丙烷分子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丙烷由大量的丙烷分子聚集而成的,但是不能说丙烷由3个碳原子和8个氢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丙烷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9:2.故正确; D、一个丙烷分子中含有的电子数为:6×3+1×8=26.故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信息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都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抓住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原子的结构.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但在非化学变化中,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及有关原子的结构的指示,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4、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构成一切物质的微粒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可以根据原子的特征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B、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C、原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
D、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极小,但所占原子的质量很大.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原子的特征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并不是都由分子构成;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解答:解: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说法错误,有些物质由原子或离子构成,故A错误;
B、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说法正确,故B正确;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说法错误,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以再分,故C错误;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说法错误,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不变
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本身还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物质的三态中都存在间隔,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本身还能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是最小粒子是错误的;
B、中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可能变可能不变,一定不变是错误的; C、因为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C是正确的;
D、物质的固液气三态中都存在间隔,所以D也是错误的; 故答案选C.
点评: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7、(2011•滨州)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无机物 B、一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8个质子
C、乙醇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 D、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物质的元素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乙醇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乙醇的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所构成,乙醇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2H6O;根据乙醇的化学式,完成对该物质的判断.
解答:解:A、根据乙醇的化学式C2H6O,可知该物质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而非无不含C元素的无机物;故A不正确; B、每个乙醇的分子由2个C原子、6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所构成,每个C原子含6个质子、每个H原子含1个质子、每个O原子含8个原子,则每个乙醇分子中含有26个质子;故B不正确;
C、乙醇C2H6O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3:2;故C正确;
D、由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2):(1×6):16=12:3:8,可判断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非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中所含的质子数为分子中每个原子所含质子数的总和.
8、(2009•芜湖)以下四位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分子运动而原子不运动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C、分子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微观粒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C、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原子的构成方面的内容.
9、(2001•上海)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得•泽维尔(Ahmed H•Zewail),开创了“飞秒(10﹣15秒)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现象()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反应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本题要弄清分子和原子的内部构成.
解答:解:由于该题中观测到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可观测到分子和原子,而看不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故选D 点评:掌握分子和原子的构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如图为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关于丙氨酸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丙氨酸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多原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B、丙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的质量比为36:7:32:14 C、丙氨酸是形成蛋白质的一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丙氨酸分子结构模型,找出构成丙氨酸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及数目,再根据原子的种类及数目进行各种原子的质量比的计算,判定质子数与电子数得出关系.
解答:解:A、丙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A正确;
B、丙氨酸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的质量比为:(12×3):(7×1):(16×2):14=36:7:32:14,B正确; C、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极为复杂的化合物,丙氨酸是氨基酸中的一种,每个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C错;
D、丙氨酸分子是由不同种的原子构成的,在每种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D正确. 故选C
点评:在判定丙氨酸分子中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比时,不需要将每个原子的质子数或电子数加起来求和,这样就麻烦了.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每个原子中,质子数都等于电子数,分子中质子数的总和一定等于电子数的总和,所以,质子数和电子数比为1:l.
11、(2011•天津)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22 D、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 故选C.
点评:物质的结构是化学考查热点之一,明确分子、原子、离子的概念,原子内部各种粒子间的质量、电荷、数目关系,是解题的基本要求.
12、(2011•沈阳)下表列出了几种原子中的粒子数: 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氢 碳 氧 钾
19
0 6 8 20 6 8 19
分析表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B、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原子只有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此题可通过表中所提供的信息对相关选项做出判断即可,可用相关的反例进行说明.
解答:解:A、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氢原子,故此选项错误.
B、氢原子内无中子,故此选项错误.
C、绝大多数原子内既含有质子与电子还含有中子,故此选项错误. D、由信息可知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图表的数据对选项进行分析.
13、(2011•南京)2011年3月,日本近海强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件,导致环境出现碘131超标,碘131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31,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31 B、127 C、78 D、53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利用此知识解决即可.
解答:解:由于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及核外电子数,所以碘131的核电荷数是53时,其核外电子数也等于53. 故选D
点评:此题是对原子内部微粒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利用了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14、(2011•娄底)2011年3月,受里氏9.0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反应堆震后发生异常导致核蒸气泄漏.其中放射性元素碘﹣131数月后才会完全消失,通过受污染食品在甲状腺内聚集,引发甲状腺疾病甚至甲状腺癌.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88 B、核外电子数为53
C、核电荷数为131 D、1个该原子的质量为131g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的质量,不是实际质量.
解答:解:A、已知碘﹣131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131,则中子数是78;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外电子数是53;故B正确;
C、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再根据题意知其核电荷数是53;故C不正确;
D、由题意知1个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31.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较大,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提炼、加工、运用的能力.
15、(2010•重庆)核能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能源,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氚原子的核电荷数是()A、1 B、2 C、3 D、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则氚原子的核电荷数应和氢原子的一样.
解答:解: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氘和氚都是未来生产核能的燃料.氚是氢元素的一种原子”,则氚原子的核电荷数应和氢原子的一样,则为1. 故选A.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6、(2010•湛江)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易失去电子 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 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元素与化合物。
分析: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因此该粒子不显电性;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7、(2010•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解答:解:因为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可知正确答案.
A、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叙述正确,故A正确;
B、原子由原子核和中子构成,叙述错误,应原子核和电子,故B错误;
C、原子由质子和电子构成,叙述错误,应原子核和电子,故C错误; D、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叙述错误,应原子核和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18、(2010•乐山)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为34 B、核电荷数为79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中子数、核电荷数等信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
核外电子数为
34、质子数为
34、中子数为79﹣34=45,核电荷数为34. 故选B.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熟记规律“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19、(2010•广安)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首先发现某些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
A、电子 B、中子 C、原子核 D、质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故可知答案.
解答:解: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由题意可知“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些固定的粒子.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而元素种类的改变与核内质子数有关,则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一定是质子.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掌握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0、(2010•常州)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成和带电情况,原子和分子的联系来回答本题. 解答:解:A、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所以原子呈电中性,故A正确; B、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核外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所以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B错误;
C、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以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故C正确;
D、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原子的构成,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分子和原子的联系.
21、(2009•南京)原子序数为94的钚(Pu)是一种核原料,该元素一种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239,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45 B、核外电子数为94 C、质子数为94 D、核电荷数为239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以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判断.
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判断.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判断. D、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判断. 解答: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其中子数为239﹣94=145,所以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外电子数为94,所以正确.
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质子数为94,所以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钚的原子序数为94,则其核电荷数为94,所以错误. 故选D.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和朝核问题成了国际焦点,因而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认识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性、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22、(2008•益阳)我市桃花江核电站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开展前期工作.核电站常用的某种核原料的原子中含一个质子二个中子.对于该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原子核电荷数为2 B、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C、该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 D、该原子核带3个单位正电荷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因此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故A错误;
B、根据含有一个质子必定是H元素,所以说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故B正确;
C、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外有1个电子;故C错误;
D、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原子核带1个单位正电荷;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知识理解与与应用.
23、(2008•青岛)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专题:标签图示型;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根据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中有体积很小,质量大的原子核;故A正确;
B、根据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含有带正电荷的微粒;故B正确;
C、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故C正确;
D、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理解原子的构成,及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24、(2008•江西)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A、质子、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构成解答本题.
解答:解释: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只有一种氢原子不含中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质子和中子. 故选D.
点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原子核中一定由质子,不一定有中子.
25、(2008•来宾)锂电池具有质量轻、容量大、不含有毒物质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知某种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A、3 B、4 C、5 D、7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原子结构中各量之间的关系回答本题,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是相等的且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解答:解:在原子中存在以下关系: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由于锂原子中含有3个质子,所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熟记并能灵活运用它们.
26、(2008•广州)在原子的原子核里,质子数等于()A、核外电子数 B、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判断. 解答:解: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对原子来说,对外不显电性,所以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故选A.
点评:日本核泄漏事件引起了人们对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关注,这会对中考有导向作用,对原子结构及其原子内部构成粒子间的数目和电荷关系的考查将会成为热点中的热点.
27、(2007•台州)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氢的同位素原子﹣﹣氚.氚可用“表示(其中“l”表示核电荷数),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的粒子是()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表示的意义考虑,1表示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3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解答:解:因为3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所以中子数=3﹣1=2,核内质子数为1,核外电子数也是1,由图可知最外层运动着的是一个电子,由前面的推断知道了原子核内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在图中原子最里面黑圆圈有一个,白圆圈有两个,所以图中“●”表示的粒子是质子.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元素左下角数字是质子数,左上角数字是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28、(2007•上海)化合物MCl2中,M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可能为()A、1 B、10 C、11 D、12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由题意“化合物MCl2”,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M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解答:解:由题意“化合物MCl2”,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M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再结合选项中的质子数,结合“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画出各原子的电子层排布,故知质子数为12. 故选D.
点评:了解原子的定义和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其中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9、(2004•天津)1991年,我国化学家张青莲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原子质量为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115 B、49 C、66 D、164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本题,并要结合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对这些关系要灵活运用. 解答:解:由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 故选B.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在原子里: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0、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中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相遇会产生“湮灭”现象,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在能源研究领域中前景可观.请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氢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反氢原子的结构中粒子所带的电荷正好相反.
解答:解: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氢原子的构成,故错误.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氢原子的构成,正确.
C、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不正确,因为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正电荷.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不正确,原子不显电性,不能都带负电荷. 故选B
点评:要排除定向思维模式,善于改变课本上一些定性的知识. 菁优网 版权所有
仅限于学习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labview常见习题解析 篇2
本题是人教版物理选修3-5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二节动量和动量定理课后练习题第四题。课本12页。
质量是40 kg的铁锤从5m高处落下, 打在水泥桩上, 与水泥桩撞击的时间是0.05s。撞击时, 铁锤对桩的平均冲击力有多大?
错解一:设平均冲击力为F
铁锤与水泥桩撞击前的速度大小
竖直向下的方向建立坐标轴。
撞击过程对铁锤由动量定理有:
铁锤对桩的平均冲击力为8000N, 负号表示与正方向相反。
解析:错因为动量定理中的F是合力, 不是铁锤对桩的平均冲击力这一个力。
正解为:解得F=-8400 N
错解二:设平均冲击力为F
铁锤与水泥桩撞击前的速度大小
竖直向下的方向建立坐标轴。
撞击过程对铁锤由动量定理有:
代入数值得:F=-7600N
铁锤对桩的平均冲击力为7600N, 负号表示与正方向相反。
解析:错因为动量定理是矢量式, 在化为标量是容易出错。
正解为: (F-mg) Δt=0-mv
解得F=-8400 N
错解三:设平均冲击力为F, 竖直向下的方向建立坐标轴。
铁锤下落时间
已知撞击时间Δt2=0.05 s
全过程用动量定理有FΔt2+mgΔt1=0
代入数值得:F=-8000 N
解析:错因合冲量理解不到位, 本题中重力冲量时间有误。
正解为:FΔt2+mg (Δt1+Δt2) =0:
小结:在处理用动量定理解题时要注意:
(1) 公式中每一个字母的物理含义;
(2) 矢量性;
病句练习题解析 篇3
17.他做事认真,待人诚挚,在生活和工作中,确实用自己的行动塑造了巨大的人格力量,感动和引导着周围的人们。
18.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19.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20.“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21.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早期及国家文物局近期分别主持的两项重大考古发现表明,永定河这条天然走廊是“古人类移动的路线”。
22.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23.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4.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25.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26.美国20xx年调整了签证政策,规定申请留学签证的申请时间要在所申请学校开学前的3个月到2个星期内进行。
27.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
28.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29.“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30.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31.法律专家的看法是,消费者当众砸毁商品只是为了羞辱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32.七彩瀑布群,位于香格里拉县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一条名为“尼汝河”的高原融雪河流和陡峭的山峰造就了这一旷世奇观。
33.哺乳期妇女如果仅仅依靠服用补品中的含碘量,就有可能缺碘,若不及时添加含碘食品,则有可能导致婴儿脑神经损伤或智力低下。
34.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35.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36.五一路乒乓球馆是经体育局和民政局批准的专门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团体。
37.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
38.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39.学校抓不抓青少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0.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答案
16.主语“主旨”与谓语“描写”搭配不当,可将“描写”改为“表现”。语序不当,“而不是用明白晓畅的文字直接揭示出来”移到句末。
17.“塑造”与“巨大的人格力量”不搭配,应为“塑造”“伟大的人格形象”
18.“看到……乡音”动宾不搭配。
19.主语“问题”与宾语“过程”不搭配,删去“问题”)
20.两处错误:一是介词结构“当……时”用错,应为“当……后”;二是“宽广”与“内涵”搭配不当,可改“宽广”为“丰厚”
21.定语“主持”与中心语“考古发现”搭配不当,可将“主持”改为“取得”
22.状语“由于……”与中心语“决定”搭配不当,应将“由于”改为“由”
23.句中“好坏”“优劣”“高低”均为两方面,而“健康发展”是一方面,犯了一面和两面不相应的错误,应在“健康发展”前加上“能否”
24.“好坏”为两方面,而“用了……用了……用得是地方”是一方面,前后呼应不当,应在后三句中加上表两面的“是否”,即“是否用了……是否用了……用得是否是地方”
25.搭配不当,“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不通,可改为“平均年龄仅20岁的年轻人的作品”
26.搭配不当,不能说“时间在进行”,可以删除“申请时间”或删去“进行”。
27. “要防……的重任”搭配不当,可改为“曼城足球队要防守住曼联队的‘恐怖左翼’,邓恩不行……”或“曼城足球队员要承担起防住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谓语残缺)。
28.“关于”用词不当,可改为“对手机质量的投诉……”或“手机质量方面的投诉……”。
29.“教师的角色”与“传统的‘满堂灌’”不搭配,可改为“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30.主语“歌声”与谓语部分搭配不当,改为“歌”。 (“焕发……芳香”搭配不当,应改为“散发……芳香”)
31.“羞辱”与“自己的不满”不能搭配。应改为“羞辱厂家或宣泄自己的不满”。
32.“造就……奇观”搭配不当,应把“造就”改为“形成”;“尼汝村的一个群山深处”应改为“群山深处的尼汝村”。
33. 动词“服用”和宾语“含碘量”搭配不当。可改为“服用含碘的补品”。
34.“具有…生态环境”是动宾结构,不能充当“已经不多了”的主语,可把“具有”去掉。
35.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6.主语“乒乓球馆”和宾语“团体”搭配不当,把“团体”改成“机构”或者“单位”。
37.主语“幸福”和宾语“评价” 搭配不当。删去“和评价”。
38.能否”与“具有重大的意义”前后不对应,应去掉“能否”。
39.“抓不抓”是两面,“后继有人”是一面,应去掉“抓不抓”。
《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篇4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设题意图:
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并能分析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重点,进而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答:⑴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①第一部分(第1段)写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②第二部分(第2-4段)写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③第三部分(第5段)写张衡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⑵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二、翻译下列各句。
设题意图:
积累常见重点实词,区别他们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常用义的不同。
⒈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结交。
⒉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⒊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⒋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译: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认为它没有应验这很奇怪。⒌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三、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设题意图:
燕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篇5
一、看拼音写词语。
jùn qiào jù lǒng lüè guò hén jì yìng chèn
( ) ( ) ( ) ( ) ( )
jī líng qīng kuài huó pō yuán yùn yì jiān
( ) ( ) ( ) ( ) ( )
二、填空。
1.翼尖”的“翼”是 结构的字。“翼尖”的意思是 。
2.聚”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画。“聚拢”的近义词是 ,反义词是 。
3.烂漫”在词典中有两个意思:
①颜色鲜明而美丽;
②天真自然,毫不做作。“烂漫无比的.春天”应选第 个意思。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这就是( )的小燕子。这段话主要描写了( )
2.在( )中,在( )下,燕子( )在天空中( ),“唧”的一声,( ),飞到( );还有几只( )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 )水面,那小圆晕便( )。这段话主要描写了( )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毛毛细雨从天上(洒落飘落)下来。千万条柔柳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飞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1.用“”划去这段话中用得不恰当的词,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3线性方程组典型习题解析 篇6
3.1 知识要点解析(关于线性方程组的常用表达形式)3.1.1 基本概念
a11x1a12x2axax2112221、方程组 am1x1am2x2a1nb1a2nb2amnbm
称为含n个未知量m个方程的线性方程组,i)倘若b1,b2,....,bm不全为零,则该线性方程组称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ii)若b1=b2==bm0,则该线性方程组就是齐次线性方程组,a1nc1a2nc2amncma11x1a12x2axax21122
2这时,我们也把该方程组称为 am1x1am2x2的导出组,(其中c1,c2,...cm不全为零)
a11
2、记A=am1x1b1a1nxb22,x,b amnxnbm
则线性方程组(*)又可以表示为矩阵形式
Axba1ja2j
3、又若记 j,j1,2,amjn
则上述方程游客一写成向量形式
x11x22xb.nn 。同时,为了方便,我们记A(A,b),称为线性方程组(*)的增广矩阵。3.1.2 线性方程组解的判断
1、齐次线性方程组Ax=0,(n=线性方程组中未知量的个数
对于齐次线性方程组,它是一定有解的(至少零就是它的解),i)那么,当r=秩(A)=n时,有唯一零解;
ii)当r=秩(A) 秩(A)<秩A(无解;)秩A()=有唯一解,n,秩(A)=A)秩=A()秩(秩A()<有无穷多解,且基础解系个数为n,-秩nA().秩(A)=秩A(不可能)秩(A)>3.1.3 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 1、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 (作为线性方程组的一个特殊情形,在根据其次线性方程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解的关系,我们这里首先讨论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 定理:对于数域K上的n元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W的维数为 dim(W)=n-秩(A)=n-r,其中A是方程组的系数矩阵。那么,当齐次线性方程组[(*)--ii)] 有非零解时,它的每个基础解系所含解向量的数目都等于n-秩(A)。 2、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 我们已知线性方程组的解与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的关系,那么我们可首先求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解0(称其为方程组特解);然后在求对应的导出组的解空间(设该解空间的基础解系为1,2,...n-r),则(*)解空间的维数为n-r,且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每一个解都可以表示为: 0+k11k22+...+kn-rn-r.................() 我们称其为该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3.2 经典题型解析 1x1112 1、已知方程组23a2x23无解,试求a的取值 1a2x031112 解:方程组的增广矩阵A23a23(初等行变换不影响线性方程组的1a20解) 2111进行一系列的初等行变换01a10a2311002101aa(3a)(11 1)a3由于方程组无解秩(A)<秩(A),秩(A)<3(a3)(a1)0a3 或a1 i)当a3时,秩(A)=2=秩(A),方程组又无穷多解; ii)当a1时,秩(A)=2<3=秩(A),方程组无解 综上可得,a1 易错提示:对方程组有解、无解时的条件把握不牢固;在把增广矩阵化为解提醒矩阵的过程中不仔细导致错误。所以,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总结,通过练习找到自己的不足点。对于关于线性方程组解的判定、性质以及解的结构失无必要进行总结的,已做到深刻的理解与领悟。 2、设A为n阶方阵,r(A)=n-3,且1,2,3是Ax0的三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则下面哪个是Ax0的基础解系() (A)12,2,3.,131.(B)21,32(C)221,132,1.(D)1 3,,22 .233132解:由r(A)=n-3Ax0的基础解系个数为nr(A)=n-(n-3)=3 又因为1,2,3是Ax0的解,所以四个选项中的向量都是方程组的解,而我们只要验证看其是否线性无关即可,现在我们利用矩阵这里工具来进行求解: 101,31,,)110(1,,2)A 3 (12,231)=(23011101(21,32,13)=(1,2,3)110(1,2,3)B 0111011(221,32,13)=(1,2,3)210(1,2,3)C 21102101(123,32,123)=(1,2,3)110(1,2,3)D 112因为:A20,BCD0 所以,向量组12,23,31线性无关,而其余三个都是线性相关的,故选A。 评析:本题解法颇多,只要验证选项中的向量组线性无关即可,但上述方法是较为简单的方法,且不易出错;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解决一些有关向量组和线性方程组问题时,有时把矩阵这一数学工具拿来运用也未尝不是一种简便! 3、设1,2,s是齐次线性方程组AX0的一个基础解系。而1t11t22,2t12t23,st1st21,其中t1,t2是实数,问当t1,t2满足什么关系时,1,2,解:显然,1,2,s也是方程组AX0的基础解系? ,s线性无关时,t1,t2,s为AX0的解,下证在1,2,应满足的关系。设k11k22kss0 k1(t11t22)k2(t12t23)ks1(t1s1t2s)ks(t1st21)0 (ks1t2k3t1)30(k1t1kst2)1(k1t2k2t1)2由1,2,3线性无关知 t1k1kst20tktk02112 t2ks1t1ks0由于1,2,s线性无关,此方程组只有零解,即 t1t2000t1t2000t10000t2t20s0t1s(1)s1t2 t1s故当t1s(1)s1t20时,即s为偶数时,t1t2,s为奇数时,t1t2,这时1,2,s为AX0的一个基础解系。 (1a)x1x2xn02x(2a)x2x012n4、设齐次线性方程组,(n2),试问a为何值时, nx1nx2(na)xn0该方程组有非零解,并求其解。解:方法一 对系数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 111a2a22A333annn11a11122aa0033a0a0B nana00a(1)若a0,R(A)1,方程组有非零解,其同解方程为x1x2xn0 故其基础解系为 11,1,0,,0T,21,0,1,0,,0T,…n11,0,0,1 T所以方程组的通解为 k11k22kn1n1(k1,,kn1为任意常数) (2)若a0,对矩阵B继续作初等行变换,有 1a111a2100B3010n0011n(n1)223n010001000 100当an(n1)时,R(A)n1n,方程组有非零解,其同解方程为 2x1x203x1x30得基础解系为1,2,,nT所以通解为k(k为 nx1xn012任意常数) 方法二 由于系数行列式 1a122aAnn12n(n1)n1aa 2na故当a0或an(n1)时,方程组有非零解。2111111222000(1)当a0时,有A故方程组的同解方 nnn000程为 x1x2xn0 由此行基础解系为 1(1,1,,0)T,2(1,0,1,,0)T,…,n1(1,0,,1)T 通解为k11k22kn1n1(k1,,kn1为任意常数)(2)当an(n1)时,对系数矩阵进行初等行变换,有 1211a2a2Ann11a1122aa0 na0ana001a110210210 n01n01故方程组的同解方程为 2x1x203x1x30 nx1xn0可得基础解系为(1,2,,n)T,故通解为k(k为任意常数) 5、求下述数域K上的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 x32x4,4x13x25 -2x1x23x3x47,-x7x9x4x2.2341解: 第一步,求解方程组的特解。为此,先求出它的一般解公式,4105135247进行一系列初等行变换21317015179420001175531 5500所以,方程组的一般解为 4117xxx,34155(其中x3,x4都是自由变量) 731xxx,234555由式可以推出方程组的一特解: 1751 0.500第二步,求导出组的一个基础解系。 由于原 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与其导出组的系数矩阵相同,因此,我们只要把原方程组一般解公式的常数项去掉,就可得到导出组的一般解。 41xxx4,3155 (其中x3,x4都是自由变量) 73xxx,23455从而得到导出组的一个基础解系 4171,2 5005第三步,写出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 ,1k2K U0k1 1k22k评析:本题写出了求解一般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最一般的解法及其步骤,作为线性方程组的最一般解法,我们是必须掌握的。 1241156、已知向量1=,2=,3,0132411a1x12x2a3x3a4x4d1, 是方程组4x1b2x23x3b4x4d2,的三个解,求该方程组的解。 3xcx5xcxd.2234431解:即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A,则 i)由已知条件知:2-1,31时相应的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两个线性无关的解向量 由4-r(A)2r(A)2 又系数矩阵A有二阶子式110 3系数矩阵A的秩r(A)2因此,由*)与**)r(A)=2 ii)由i)齐次线性方程组基础解系由2(4-r(A)=4-2=2)个解向量构成,即 2-1,31是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基础解系 所以,该线性方程组得通解为:1+k1(2-1)+k2(31).易错提示:按常规思路,如果把三个解代入方程组先求其参数,再求通解,则计算是非常繁琐的,在限定时间内是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有时这种方法也是行不通的;而倘若我们对方程组的性质与其解的结构都能够很好的理解,那么当遇到相关类型的题目时也就不至于困惑了。 x1x2kx34, 7、问k为何值时,线性方程组-x1kx2x3k2,有唯一解,无解,无穷多解? xx2x4231并且,当有解时求出其所有解。 11k解:记线性方程组的系数矩阵为A,即A=1k1,则 11211k1(k4)(k,1)21k A11i) 当A0,即k1且k4时,方程组有唯一解,我们用克莱姆法则求之,k22kk22k+42kx1,x2,x3。 k+1k+1k+1ii) 当k=-1时,11-141114方程组的增广矩阵A1-111初等行变换0005,1-12-40238r(A)=2<3=r(A)因此,方程组无解; iii) 当k=4时,11441030方程组的增广矩阵A14116初等行变换0114,1-12-40000 r(A)=2=(rA),可知方程组有无穷多解,于是 3c03x3x13,令x3c,则通解为x4c,亦即x4c1。x2x34c01点评:本题属于含有参数变量的线性方程组问题,这类问题一直都是本章的一个重要考察点,务必要好好把握。 8、设有两个4元齐次线性方程组 (I)xxx30x1x20;(II)12 x2x40x2x3x40(1)求线性方程(I)的基础解系; (2)试问方程组(I)和(II)是否有非零的公共解?若有,则求出所有的非零公共解;若没有,则说明理由。解:(1)(I)的基础解系为 10,0,1,0T,21,1,0,1T (2)关于共公解有下列方法: 方法一 把(I)(II)联立起来直接求解,令 001111010101 A11100001110000101012000001000101 1200由nR(A)431,基础解系为1,1,2,1T,从而(I),(II)的全部公共解为k1,1,2,1T,(k为任意实数) 方法二 通过(I)与(II)各自的通解,寻找公共解。可求得(II)的基础解系为 10,1,1,0T,21,1,0,1T 则k11k22,L11L22分别为(I),(II)的通解。令其相等,即有 k10,0,1,0Tk2(1,1,0,1)TL10,1,1,0TL21,1,0,1T 由此得 k2,k2,k1,k2TL2,L1L2,L1,L2T 比较得 k1L12k22L2 故公共解为 2k20,0,1,0Tk21,1,0,1T Tk21,1,2,1 方法三 把(I)的通解代入(II)中,在为其解时寻求k1,k2应满足的关系式而求出公共解。 由于k11k22k2,k2,k1,k2T,要是(II)的解,应满足(II)的方程,故 k2k2k10 kkk0122解出 k12k2,从而可求出公共解为 k21,1,2,1T。 【labview常见习题解析】推荐阅读: LabVIEW平台07-23 LabVIEW系统11-19 LABVIEW编程12-17 labview总结12-11 labview课程设计程序12-25 labview实验方案设计08-19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LabVIEW的电子万年历的设计10-01 常见网络故障诊断解析07-16 塔机常见安全事故解析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