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精选8篇)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篇1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1.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越小,说明该感觉越(B)。
A.迟钝
B.敏锐
C.正常
D.低常 2.听到悦耳的歌声,这时人们的心理活动主要是(C)。A.思维
B.感觉
C.知觉。
D.想象 3.先前学习的内容对后辑学写内容所产生的干拉作用叫(A)。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超限抑制
D.侧抑制 4.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D)特点。A.直观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5.以下不属于诱导依从策略的是(D)。
A.登门槛放应
B.留面子效应
C.引诱法
D.示范法 6.冯特创立的心理学派是(A)。
A.构造心理学
B.机能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主张情绪是对机体变化的知觉的情绪理论是(A)。
A.詹姆薪—兰格理论
B.坎农一巴德理论C.沙赫特—辛格理论
D.腾斯伯格理论 8.世界上 C.热情
D.应激
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觉其臭”,说的是(A)。
A.感觉适应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调整 7.下面关于生理性动机说法错误的是(C)。
A.生理性动机除了受生理因素影响,还受心理因素影响。B.母性动机也是一种生理性动机。
C.古代被阉割的太监,体内基本没有性激素,所以就不再有性动机。D.厌食症患者强迫自己减少进食或者不进食。
8.心理旋转实验中被试在大脑中进行图像旋转,体现了表象的(D)特点。
A.直观性
B.稳定性 C.概括性
D.可操作性 9.个体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称为(A)。
A.认知风格
B.认知类型 C.认知过程
D.认知活动 10.以婴儿理解客体恒常性为重要特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C)。
A.前运算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感觉运算阶段
D.开式运算阶段
1.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A.华生与斯金纳
B.冯特与铁钦纳
C.詹姆斯与杜威
D.魏特曼与苛勒
2.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3.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BCD)。
A.邻近原则
B.连续性原则
C.闭合原则
D.同域性原则 4.下列关于短时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BD)。
A.短时记忆的保存容量为7±2个项目
B.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是组块
C.机械性复述无助于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保持
D.人们的知识经验会对组块产生影响 5.“美人鱼”的形象是下列哪种想象的产物(B)。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6.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CD)。
A.表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
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A)。7.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
A.一种交叉关系
B.一种线性关系
C.倒U形曲线关系
D.一种直线关系 8.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
A.尼科尔斯
B.平崔克
C.班杜拉
D.德韦克 9.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A)。
A.12岁之前
B.12—18岁
C.24岁以后
D.36岁以后 10.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BD)。
A.从众
B.合作
C.竞争
D.捐赠
1.在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计划、有系统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称之为(A)。
A.调查法
B.个案法
C.观察法
D.测量法 2.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B)。
A.冯特
B.铁钦纳
C.华生
D.苛勒
3.看见一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B)。
A.思维
B.知觉
C.感觉
D.错觉 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包括(ABCD)。
A.新颖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精致性 5.儿童获得语言的关键期是(C)。
A.0—1.5岁
B.1—3岁
C.1.5—5岁
D.3—5岁 6.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词汇的理解(ABCD)。
A.词频
B.词长
C.语义
D.语境
7.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这个观点是(C)提出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坎农—巴德
D.詹姆斯
8.正直、诚恳、认真、乐于助人等属于性格的(A)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9.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BC)。
A.艾森克人格问卷
B.罗夏墨迹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 10.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属于(C)。
A.急性应激障碍
B.应激后障碍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1.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C)。
A.华生与斯金纳 B.冯特与铁钦纳 C.詹姆斯与杜威 D.魏特曼与苛勒 2.心理学的主要功能(ACD)。
A.描述和测量 B.调节与预防
C.解释和说明 D.预测与控制
3.(A)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时间的长短。它是注意的时间特征。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心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4.关于如何骑自行车的记忆属于(C)。
A.陈述性记忆 B.外显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情境记忆
5.艾宾浩斯在遗忘研究中创造的两个重要的工具是(AC)。
A.无意义音节 B.组块 C.节省法 D.默读
6.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支持了(D)A.语言获得的条件反射学说 B.语言获得的强化学说 C.语言获得的社会学习理论 D.语言获得的先天因素说
7.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这个观点是(B)提出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坎农 D.詹姆斯
8.情绪的成分是(ABD)。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神经结构 D.生理唤醒
9.系统地提出了动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
A.海德 B.韦纳 C.赫尔 D.华生
10.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CD)。
A.弗洛依德 B.奥尔波特 C.马斯洛 D.罗杰斯
。1.格式塔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CD)。
A.佛洛依德
B.魏特墨
C.考夫卡
D.苛勒
2.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称为(C)。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分心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3.我们知觉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是因为(B)。
A.动景运动
B.诱发运动 C.自主运动
D.真实运动
4.(ABD)属于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
A.线条透视
B.相对大小 C.辐合D.遮挡
5.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是(B)。
A.短语
B.音位 C.语素
D.单词
6.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ACD)。
A.巴甫洛夫
B.乔姆斯基 C.班杜拉
D.斯金纳
7.“情绪。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是(D)的观点。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兰格
D.詹姆斯
8.独立、果断、勇敢、坚韧等属于性格的(B)特征。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理智
9.有些原本学习很好的学生在升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心情烦躁、无所事事,甚至出现想退学的想法,这种现象通常属于(A)。
A.适应性障碍
B.急性应激障碍 C.心境障碍
D.情绪障碍
10.下列运动中,容易出现沉浸体验的是(AD)。
A.运动
B.逛街
C.做家务
D.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
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A)。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2.我们回想儿时经历的事情,属于(D)。
A.陈述性记忆
B.外显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情境记忆 3.美人鱼的形象,是下列哪种想象的产物(B)。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幻想
4.下列关于表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BCD)。
A.表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B.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
C.表象往往不如知觉完整和稳定。
D.表象能够承接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操作,如“心理旋转”等。
5.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这个观点是(A)提出来的。
A.拉扎勒斯
B.阿诺德 C.巴德
D.詹姆斯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D)。
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描述的是人的不同的心境状态
B.“人逢喜事精神爽”描述的是人的激情状态
C.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D.研究表明,人可以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下,对健康影响不大。
7.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C)。
A.一种交叉关系
B.一种线性关系
C.倒U形曲线关系
D.一种直线关系 8.将成就目标概念引入成就动机领域的是(AD)。
A.尼可尔斯
B.平崔克 C.班杜拉
D.德韦克
9.个体智力呈直线式发展的年龄阶段是(A)特征的表现。
A.12岁之前
B.12—18岁 C.24岁以后
D.36岁以后
10.下列因素中,能够影响人际关系的是(ABD)。
A.相似性
B.互补性 C.差异性
D.熟悉性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1.韦伯定律:韦伯定律由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概括成一个公式:K=△I/I,即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
12.聚合思维:指把问题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一个方向,在一定范围,有条理地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活动。
13.复合情绪:在基本情绪的基础上,通过自我的认知评价所产生的。主要的复合情绪有:爱、焦虑、敌意和自我意识情绪。
14.刻板印象:是对某一社会群体的一个概括,认为这个群体中的人都具有某些相同的特征,无视成员之间实际存在的差异。
11.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它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12.依恋:婴儿与父母或其主要看护人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情感联系,这种强烈的、持久的社会一情感关系称为依恋。
13.情境智力: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作情境智力。
14.主我与客我: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认为,自我由主我和客我两部分组成。主我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和体验者,客我被主我觉察和体验的对象。
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12.精细加工: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运用己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的加工方式。
13.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4.社会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人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11.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
12.定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用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13.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
14.心理健康: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心理健康:从心理状态来理解,心理健康是一种认知和情绪的良好状态;从心理特质来理解,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障碍或人格障碍;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是一种享受生活和承受生活压力的能力。
(如果采用WHO的定义也正确,即:世界卫生组织(WHO)(2005)将心理健康定义为“一种良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有能力从事富有成效的工作,并且能够为自己所处的社区做贡献”)。
11.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12.电报式语言:1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进入电报式语言阶段,这种语言基本上是由实词构成的简单句,通常是名词和动词,没有介词、冠词等功能词。
1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也就是说,动机是由一定的目标引导和激发的原动力,可以推动个体的行为。
14.认知风格:也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习惯化的信息加工方式。
11.个体心理:个体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一般分为认知、动机与情绪、能力与人格
等三部分。
12.感觉的绝对阈限:心理物理学中将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13.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持续性的、比较平稳的情绪状态。
14.人格:是指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12.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13.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4.从众:是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而导致的行为或行为变化。也就是说个人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观点,转变为采纳大多人的看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从以下4个题中任选3个完成} 1.简述意识的含义并列举意识的几种不同状态。
从心理内容上讲,意识就是指个体所拥有的对现实生活的知觉体验,其中既包括可以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也包括难以用言语表述清楚,但是却是能够让人亲身体会到的。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意识的概念:
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它分为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能洞察与理解,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会出现诸多问题。自我体验是伴随自我认识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绪上的表现。当一个人对自己有积极评价时,就会产生自尊;当一个人对自己有消极评价时,就会自卑或内疚。自我控制是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它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
15.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根据例子分别阐述心理学的功能:(1)认识内外世界;(2)调控行为;(3)预测未来;
(4)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结合实例说明。5.简要说明情绪的功能。
情绪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适应功能。情绪是进行社会适应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根据别人的情绪采取适当的行为,进行社会交往。
(2)动机功能。情绪与动机的关系十分密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情绪能够激发和引导行为。其次,情绪能够直接反映个体内在动机的强度与方向,所以,情绪也被视为动机的指标。
(3)调控功能。情绪对于人们的认知过程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愉快的情绪会使人更有效率地学习和解决问题,也能激发出更富有创造力的想法。消极情绪,如恐惧、悲哀、愤怒等会通过缩小认知范围,干扰或抑制认知功能。
(4)信号功能。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的心理可以通过表情表现。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具有信号传递作用,属于一种非言语性交际方式。人们可以凭借一定的表情来传递情绪信息和思想愿望。6.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成5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上述五种需要,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可表示成金字塔形;一般来说,当低级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些需要便成为支配个体的主导型动机,只有当某低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之后,其上一级需要才能转为强势需要。但这种需求层次的等级顺序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人也会在低级需要尚未满足前,去寻求高级需要。7.简述群体极化产生的原因。
群体级化产生的原因有:
(1)责任分散是群体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2)社会比较。人们希望他人能对自己做积极的评价,所以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方式以与他人或社会的要求相一致,最终也造成了团体的决策趋于极端。
(3)说明性辩论。人们从他人那儿获得论点和信息,如果多数人支持这些论点.个体也会倾向于支持它;并且更多支持而不是反对的论点会出现,从而使得这种观点变得极端。
(4)文化价值观。倾向于对冒险性或者保守有较高的评价,群体的决策可能会受这样的文化价值观影响。8.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心理学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描述和测量。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
(2)解释和说明。心理学不仅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一般心理学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整合来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特点。
(3)预测和控制。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心理学家往往通过测量一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来预测他将要做什么或怎么做。例如,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学习策略,就可以预测他在学校学习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或提高学习水平等。
9.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另一方面,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征。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会用词语和句子来表征客观事物的过程。掌握了语言这一有力工具,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可以用一种更为经济的符号来表示。10.人格有哪些特性?狭义的人格结构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人格具有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独立性与整体性的统一等特性。
狭义的人格结构由气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心理现象构成。11.注意的特点及其外部表现。
(1)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2)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① 适应性运动。② 生理变化。③ 无关动作停止。
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1分)12.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简述复习时可遵循的策略。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现象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绘成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出,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即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人类的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时应遵循的策略是:(1)及时复习。
(2)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3)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13.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能力的类型差异。指构成能力的各种因素存在质的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的方面存在差异。它表明人的同种能力发展水平有高有低。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有的人在儿童时期就在某些方面显现出非凡的能力,有的人能力发展较晚,年龄很大时才达到较高的水平。14.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时间知觉因素包括:
(1)感觉通道的特性。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上,听觉最好,触觉次之,视觉最差。
(2)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越多,性质越复杂或越生动,人们就倾向于把时间估计得越短。
(3)人们的兴趣和动机。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的很快,对厌恶的东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
16.想象有哪些功能?(1)预测和计划的功能;(2)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3)代替的功能;(4)生理调节的功能。15.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1)宣传说服者特征。宣传说服者的可信性和吸引力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
(2)信息特征。信息本身的内容和组织对于态度的转变也有重要影响。首先容易诱发恐惧体验的信息会促进态度改变。其次,信息的组织是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3)渠道特征。宣传说服有许多渠道,其中包括个体间说服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说服。(4)信息接收者特征。它包括信息接收者的智力水平、原有态度和认知需要等都对态度改变有影响。15.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编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16.能力是如何分类的? 人类所从事的活动多种多样,完成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能力也各不相同。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能力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能力所表现的活动领域不同,可以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2)根据能力是否能够帮助人们创造出新事物,可以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3)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17.简述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过程。
(1)知觉到需要。(2)个人的责任。
(3)权衡成本和收益。(4)决定如何给予帮助。18.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描述和测量
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
(2)解释和说明
心理学不仅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一般心理学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整合来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特点。
(3)预测和控制
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心理学家往往通过测量一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来预测他将要做什么或怎么做。例如,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学习策略,就可以预测他在学校学习的表现。同时,还可以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或提高学习水平等。
19.如何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思维的工具。语言与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语言依赖思维。语言不是空洞的声音.而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心理现象,语言的意义主要来自于思维。
另一方面,思维需要通过语言来表征。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学会用词语和句子来表征客观事物的过程。掌握了语言这一有力工具,客观事物及其相互联系就可以用一种更为经济的符号来表示了。
20.格式塔学派提出的知觉组织原则有哪些?
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1)邻近原则:空间上比较接近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
(2)相似性原则:在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属性上相似的刺激物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3)连续性原则:具有良好连续性几条线段会被知觉为一个整体。(4)闭合原则:指人们倾向于将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的、完整的形状。(5)同域性原则:处于同一地带或区域的刺激物更容易被知觉为是一个整体。
四、论述题(20分} 1.试述主要的工作动机理论,并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运用工作动机理论激励员工的工作动机。
关于工作动机的理论有X理论、Y理论和双因素理论。
X理论的主要观点是:把人看做是“经纪人”,工作动机受外在刺激驱使,人们工作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人类本性厌恶工作,需要通过强制办法乃至威胁、惩罚,使来达到组织目标,唯一激励办法只能通过经济报酬。
Y理论认为人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外在的物质刺激,而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因此工作激励应该考虑如何创造空间发挥工作者的创造力,满足其工作的内在需求。
X理论和Y理论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两种理论都有不足之处,X理论低估了人的本性,Y理论过于理想化。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影响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给职工造成不满意感的因素,包括政策管理、工资发放、劳动保护、工作监督等方面。它们的改善能够解除职工的不满意感,但不能带来满意感并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只起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也被称为“维持因素”。
激励因素指那些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表现机会、工作本身的乐趣、工作上的成就感等。它们的改善才能使满意感增加。
因此在现实工作中仅仅有保健因素并不一定能带来满意感。例如有些员工工资很高,工作仍然不起劲。要激发员工对工作的兴趣还得考虑到激励因素,„„(结合实际做进一步阐述)。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如何运用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塑造行为。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咯夫最早用精确的实验(狗分泌唾液)对条件反射做了研究。将原本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铃声)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吃到食物)进行一次或多次的匹配,致使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唾液分泌)的过程。在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无条件刺激是无须学习,(1)回避和接近策略也叫情境选择策略。(2)控制和修正策略。(3)注意转换策略。(4)认知重评策略。(5)表达抑制策略。(6)合理表达策略。在实际生活中,一个成熟的个体还会选择更多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改变生活方式、活动方式、体育锻炼方式、倾诉方式等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这些情绪调节的方法与策略是非常有效的,不仅有益于增进个体的情绪健康,也有益于增进团体的幸福。
(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
19.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
(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
(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6)人格和谐完整。
(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4.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1)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2)树立学习榜样。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解决了一道难题,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
(3)设立短期、具体而富有挑战性的目标。研究表明目标应是短期的、具体的,下一次或下一周的要比6星期后或半学期的目标更能增强自我效能感及内在动机。
(4)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当粗暴训斥,也不要包办代替,而要耐心启发、循循诱导。
(5)培养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强化。进行自我强化首先需要建立自己的行为标准,然后根据设立的标准来评价、检查自己的行为及效果。当达到自己的标准或目标时,个体就会体验到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或增强自我效能感。
5.结合生活的实例,论述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友谊是一种自愿的、个人的关系,通常能够提供亲密和帮助,在友谊关系中,双方互相喜爱并寻求彼此相伴。
友谊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儿童提高社会技能,还能够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具体来讲,友谊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点:
(1)友谊可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2)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玩耍、交往和娱乐机会。
(3)友谊可以为儿童双方提供参照榜样,为儿童提供获得基本的社会技能的机会。(4)友谊可以为儿童提供社会支持和可靠的同盟。
注意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于以上四点作用进行论述恰当分析。
6.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与知识、技能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相互促进又彼此制约。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表现在五个方面:
(2)分析问题
提出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问题一般都包括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分析问题就是找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从而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分析问题的核心是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将有助于提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法。
(3)选择策略
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还要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能否提出合理的策略,一方面依赖于个体在该领域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提出合理的策略;另一方面,依赖于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越灵活,能够提出的策略就越多。
(4)检验策略
选择的策略是否可行,还必须通过执行策略加以检验,如果执行的结果达到了原来的要求和目标,说明解决方案是正确的,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执行的结果没有达到要求和目标,就说明原来的策略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就需要解决者提出新的策略,再进行验证,直至达到目标状态。
以上只是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可能并不会有意识的一步步的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将整个的解题过程知觉为一个整体。8.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内在动机是指在没有外在奖赏和压力的情况下,个体的目的指向活动本身,可以激发行为,使人们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内部动机包含着自我决定、胜任力和兴趣等成分。
内在动机的激发:
(1)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决定,就要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使用下面5种特定的教育行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
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将学习气氛建构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选择、优先权和独立工作的时间。在课堂中规则、约束和限制是的必要的。教师要与学生交流这些限制的合理性,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作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作批评的目标。
(2)培养学生胜任力
学生只有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成功,才能产生真正的成功和成就体验。学生只有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他们可能体验到成功与愉快,也可能体验到失败与沮丧。中等难度的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对错误和失败容忍,这种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人际信任和教师支持。
(3)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的策略,不仅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警觉度,而且要促进学习以及智力的提高。
9.试述影响人格形成的原因。
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1)生物遗传因素(2)家庭环境因素(3)早期童年经验(4)学校教育经验(5)社会文化因素
(注意每一条要展开论述。)
10.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1)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
(4)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去适应和改造现实(5)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人格和谐完整(7)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注意:对以上7个要点进行解释。并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针对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 以下理解中, 恰当的是 () 。
A.有限保证的审阅业务的风险水平高于合理保证的审计业务的风险水平B.有限保证的审阅业务对证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更为严格C.有限保证的目标是将审阅业务风险降至具体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 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 并对审阅后的信息提供低于高水平的保证, 这种保证程度不能增强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任D.在有限保证的审阅业务中, 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一个不断修正的、系统化的执业过程, 运用各种审计程序, 获取审计证据
2.职业怀疑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一种态度。下列说法中, 错误的是 () 。
A.注册会计师不应不假思索全盘接受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据和解释, 也不应轻易相信过分理想的结果或太多巧合的情况B.在怀疑信息的可靠性或发现舞弊迹象时, 注册会计师需要作出进一步调查, 并确定需要修改哪些审计程序或实施哪些追加的审计程序C.只要注册会计师在以往审计过程中认为管理层和治理层是正直、诚实的, 则可以在获取合理保证的过程中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D.注册会计师需要在审计成本与信息的可靠性之间进行权衡, 但是, 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 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3.关于责任方及其责任, 以下理解中, 不恰当的是 () 。
A.责任方是指对财务报表负责的组织或人员, 即被审计单位管理层B.管理层和治理层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完全责任C.法律法规要求管理层和治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 有利于从源头上保证财务信息质量, 因此, 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包括舞弊, 责任方承担财务报表不实的全部责任D.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而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没有能够发现, 也不能因为财务报表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这一事实而减轻管理层和治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4.为证实截至2013年12月31日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并能够了解该类固定资产目前的使用状况, 以下审计程序中, 最恰当的是 () 。
A.实地观察固定资产的状况B.以固定资产明细账为起点, 追查至固定资产实物C.以固定资产实物为起点, 追查至固定资产的明细账D.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归属
5.在审计计划阶段, 注册会计师需要确定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以下原因中, 恰当的是 () 。
A.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 具体项目计量具有固有不确定性B.错报发生的环境会变化C.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D.恰当考虑错报对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的影响
6.以下关于错报的说法中, 不恰当的是 () 。
A.累积错报包括明显微小的错报B.累积错报包括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C.判断错报是指管理层、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差异和对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判断差异D.推断错报是指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
7.在对被审计单位内部生成的订购单进行细节测试时, 注册会计师可能以 () 作为测试订购单的识别特征。
A.订购单中记录的采购项目B.订购单中记录的采购金额C.订购单的编号或日期D.订购单的供货商
8.在完成最终审计档案的归整工作后, 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有必要修改现有审计工作底稿或增加新的审计工作底稿, 以下记录的内容中, 不包括 () 。
A.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具体理由B.修改或增加的往来信件C.复核的时间和人员D.修改或增加审计工作底稿的时间和人员
9.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衡量和评价的最重要的目的是 () 。
A.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绩趋势B.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业绩是否达到预算C.将被审计单位的业绩与同行业作比较D.考虑是否存在舞弊风险
10.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验收单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从卖方发票追查至采购明细账, 目的是为测试已发生的采购交易的 () 认定。
A.存在B.完整性C.准确性D.计价和分摊
11.针对固定资产可能存在的错报风险, 如果注册会计师拟向生产负责人询问固定资产的相关情况时, 注册会计师最有可能了解到固定资产的相关事项是 () 。
A.固定资产的抵押情况B.固定资产的报废或毁损情况C.固定资产的投保及其变动情况D.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情况
12.以下关于销售业务职责分离控制中, 不恰当的是 () 。
A.主营业务收入账由记录应收账款之外的职员登记, 并由另一位不负责账簿记录的职员定期调节总账和明细账B.负责主营业务收入和应收账款的职员不经手货币资金C.企业应收票据的取得、贴现由保管票据的主管人员书面批准D.负责赊销审批的职员不涉及销货业务的执行
13.以下采购业务控制活动中, 与“完整性”最相关的是 () 。
A.已填制的验收单均已登记入账B.订货单、验收单、应付凭单均连续编号C.采购的价格和折扣均经适当批准D.内部核查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内容
14.如果银行对账单余额与该银行账户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不符, 为查找不符原因或证明银行存款不存在错报, 最有效的审计程序是 () 。
A.函证银行存款账户B.检查该银行账户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C.对银行存款进行截止测试D.检查银行存款账户是否属于被审计单位
15.A注册会计师发现2013年12月31日被审计单位某银行账户的银行对账单余额为178.5万元, 在审计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该银行账户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 注意到以下事项:被审计单位已收、银行尚未入账的某公司销货款30万元;被审计单位已付、银行尚未入账的预付某公司材料款25万元;银行已收、被审计单位尚未入账的某公司退回的押金5.5万元;银行已代扣、被审计单位尚未入账的水电费4.5万元。假定不考虑审计重要性水平, A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确认该公司的“银行存款”账户实有数额应是 () 万元。
A.182.5 B.183.5 C.177.5 D.179.5
16.下列审计证据中, 可靠性最强的是 () 。
A.管理层提供的书面声明B.提供的银行存款日记账C.销售产品时委托物流公司送货后, 由物流公司交回的顾客签收的送货单回单D.连续编号的销售发票存根
17.下列各项中, 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最相关的是 () 。
A.从销售发票存根中选取样本, 追查至对应的发货单, 以确定销售的完整性B.从固定资产明细账中选取样本, 实地观察固定资产, 以确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C.从应付账款明细账中选取样本, 追查至对应的卖方发票和验收单, 以确定应付账款的完整性D.函证银行存款, 以确定银行存款余额的存在
18.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与特定认定的相关性, 以下情形中, 最相关的是 () 。
A.从销售发票存根中选取样本, 追查至发出存货对应的出库单和装运凭证, 以确定营业收入的完整性认定是否存在错报B.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选取样本, 追查至销售发票存根, 以确定营业收入的发生认定是否存在错报C.从固定资产明细账中选取样本, 追查至其对应的实物, 以确定期末固定资产的存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D.对已盘点的期末产成品存货进行实地检查, 将检查结果与盘点记录相核对, 以确定存货的计价认定和分摊是否存在错报
19.在确定的拟实施实质性程序的时间安排和范围时, 以下观点中, 不恰当的是 () 。
A.在识别管理层串通舞弊嫌疑的情况下, 需要在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B.如果评估的控制环境薄弱, 则需要在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 而且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要广C.如果评估的控制环境薄弱, 则需要在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 而且实施实质性程序时以实质性分析程序为主D.如果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远远达不到注册会计师进行风险评估程序了解内部控制时的效果, 则应当扩大实质性程序范围
20.关于对询证函回函不符事项的评价, 以下说法中, 不恰当的是 () 。
A.不符事项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B.不符事项表明注册会计师应要求调整财务报表C.不符事项可能是函证程序的时间安排导致D.不符事项的存在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实施进一步调查
21.下列情形中, 最不适合采用人工控制的是 () 。
A.存在难以界定、预计或预测的错误B.大量重复发生的交易C.大额、异常或偶发的交易D.监督自动化控制的有效性
22.针对存货的存在, 下列细节测试方向正确的是 () 。
A.从存货明细账追查至存货实物B.从存货实物追查至存货盘点记录C.从财务报表到尚未记录的项目D.从尚未记录的项目到财务报表
23.以下事项中, 不属于对财务报表内容书面声明的是 () 。
A.在作出会计估计时使用的重大假设是合理的B.未更正错报, 无论是单独还是汇总起来, 对财务报表整体的影响均不重大C.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作出了恰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D.所有交易均已记录并反映在财务报表中
24.基于集团财务报表审计, 关于如何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 以下陈述中, 错误的是 () 。
A.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B.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 无需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按比例分配的方式C.对不同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的汇总数, 有可能高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D.组成部分层面确定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可能高于计划的重要性水平
25.接受委托后, 后任注册会计师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底稿时,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
A.后任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工作需要自行决定是否查阅前任审计工作底稿B.后任注册会计师必须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C.后任注册会计师根据审计客户同意与否决定是否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底稿D.后任注册会计师无法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时, 应终止业务
二、多项选择题
1.保持职业怀疑对于注册会计师发现舞弊、防止审计失败至关重要。以下保持职业怀疑的说法中, 恰当的有 () 。
A.舞弊可能是精心策划、蓄意实施予以隐瞒的, 只有保持充分的职业怀疑, 注册会计师才能对舞弊风险因素保持警觉, 进而有效地评估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B.有助于使注册会计师认识到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不会受到以前对管理层、治理层正直和诚信形成的判断的影响C.使注册会计师对获取的信息和审计证据是否表明可能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始终保持警惕D.使注册会计师在怀疑文件可能是伪造的或文件中的某些条款发生变动时, 作出进一步调查
2.以下原因中, 属于需要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的有 () 。
A.审计过程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B.审计项目组获取了新信息C.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 实际财务成果与最初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时使用的预期本期财务成果相比存在很大差异D.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 实际财务成果与最初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时使用的预期本期财务成果相比存在很小差异
3.在对舞弊风险进行评估后, A注册会计师认为甲公司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风险很高。对此, A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的审计程序有 () 。
A.测试与舞弊相关的控制运行有效性B.测试日常会计核算过程中做出的会计分录以及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做出的其他调整是否适当C.复核会计估计是否合理, 并评价产生这种偏向的环境是否表明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D.对于注意到的、超出正常经营过程或基于对甲公司及其环境的了解显得异常的重大交易, 评价其商业理由
4.注册会计师应当直接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有 () 。
A.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B.注册会计师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责任C.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D.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5.在设计询证函时, 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有 () 。
A.在函证应收账款时, 询证函中可以不列出账户余额, 而是要求被询证者提供余额信息, 可以应对评估的应收账款被低估的风险B.从被审计单位的供应商明细表中选取样本进行询证, 可以应对评估的应付账款被低估的风险C.对大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采用消极式函证, 对小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采用积极式函证D.如果被审计单位与应收账款存在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合理且运行有效, 可适当减少函证的样本规模
6.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上市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A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日期为2014年3月5日, 财务报表报出日为2014年3月10日。对于截至2014年3月5日发生的期后事项, A注册会计师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有 () 。
A.不专门设计审计程序识别B.尽量在接近资产负债表日时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C.设计专门的审计程序识别D.尽量在接近审计报告日时实施专门的审计程序
7.在极少数情况下, 如果被审计单位同时存在多项可能导致对其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 即使财务报表已作出充分披露, 注册会计师不可能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包括 () 。
A.无保留意见B.保留意见C.无法表示意见D.无保留意见加强调事项段
8.注册会计师应当就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困难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直接与治理层进行沟通。以下事项中, 属于需要沟通的内容有 () 。
A.管理层不愿意按照要求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估B.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需要付出的努力远远超过预期C.管理层不合理地要求缩短完成审计工作的时间D.管理层在提供审计所需信息时出现严重拖延
9.如果集团项目组认为对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信息执行的工作、对集团层面控制和合并过程执行的工作以及在集团层面实施的分析程序还不能获取形成集团审计意见所依据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集团项目组应当选择某些不重要的组成部分, 并对已选择的组成部分财务信息亲自执行或由代表集团项目组的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执行下列 () 一项或多项工作。
A.使用集团财务报表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计B.对一个或多个账户余额、一类或多类交易或披露实施审计C.使用组成部分重要性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审阅D.实施特定程序
10.注册会计师可能考虑在审计报告的意见段后增加“强调事项段”的情形有 () 。
A.异常诉讼的未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B.监管行动的未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C.提前应用对财务报表有广泛影响的新会计准则D.存在已经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大灾难
三、简答题
1.甲公司拟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2013年度的比较财务报表, 委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合伙人, B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相关事项如下:
(1) A注册会计师向审计项目组成员重申了会计师事务所以质量为导向的内部文化, 强调了以质量为导向的业绩评价、工薪及晋升的政策和程序, 由于B注册会计师担任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 因此大家都要及时与B注册会计师沟通, 协助B注册会计师, 因为B注册会计师对该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
(2) A注册会计师拟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信息技术专家C, 对甲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测试。专家C曾经亲自参与该财务信息系统的设计。
(3) B注册会计师由于事务繁忙, 已经向A注册会计师提出要求, 在审计报告日后对甲公司的2011年和2012年的比较财务报表进行复核, 在审计报告日前能够保证对2013年财务报表形成的重大判断和重要结论进行复核。
(4) B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就其执行的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作出以下记录: (1) 有关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政策所要求的程序已得到执行; (2)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在出具报告前业已完成; (3) 没有发现任何尚未解决的事项, 使其认为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及形成的结论不适当。
(5) 会计师事务所鼓励就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进行咨询, 并完整记录咨询情况, 包括记录寻求咨询的事项, 以及咨询做出的决策、决策依据以及决策的执行情况。审计项目组就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所形成的记录, 应当经B注册会计师认可, 至少经A注册会计师认可。
(6) 会计师事务所将原纸质记录经电子扫描后存入业务档案, 生成与原纸质记录的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扫描复制件, 包括人工签名、交叉索引和有关注释, 扫描了复制件, 扫描后的复制件能够检索和打印, 会计师事务所无需保存原纸质记录的审计工作底稿。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 则无需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槁。
要求:针对上述第 (1) 至 (6) 项, 逐项指出ABC会计师事务所或其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不恰当, 说明理由。
2.甲银行是A股上市公司, 系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XYZ咨询公司是ABC的网络事务所。在对甲银行2013年度财务报表执行审计的过程中存在下列事项:
(1) A注册会计师担任甲银行2013年度财务报表审计项目合伙人, A的父亲于2013年1月按正常程序从甲银行取得200万元房贷, 贷款利率比一般贷款人低0.8%。
(2) B注册会计师曾担任甲银行2009~2011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 2012年3月5日签署了2011年度的审计报告。B未参与甲银行2012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 甲银行2012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由K注册会计师负责, K于2013年4月2日签署了2012年度审计报告, 甲银行亦于2013年4月2日对外公布了该年度已审计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
B于2013年4月2日提出辞职请求, 2013年4月3日离开ABC会计师事务所加入了甲银行, 担任甲银行内部控制部部长。ABC会计师事务所对B 2013年4月3日离开事务所加入审计客户甲银行担任甲银行内部控制部部长的事项进行评价后认为, B 2013年的离职符合本所对“关键审计合伙人”冷却期的要求, ABC会计师事务所能够继续承接甲银行2013年度财务报表的审计业务委托。
(3) 乙银行和甲银行均属于丙集团的重要子公司。丙集团于2013年2月聘请XYZ咨询公司为乙银行和甲银行提供与财务会计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设计服务。
(4) XYZ咨询公司的合伙人C的儿子持有甲银行少量的债券,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这些债券市值为10 000元。合伙人C自2012年起为甲银行的全资下属某分行提供企业所得税申报服务, 且在服务过程中不承担管理层职责。
(5) 丁公司是中国境内主板上市公司, 丁公司持有甲银行51%的股权, 且对丁公司重要。甲银行审计项目经理D注册会计师父亲于2013年10月购买1 000股丁公司股票, 截至2013年12月31日, 这些股票市值近3 000元。
(6) 甲银行于2013年初兼并了戊担保公司, 戊公司占有兼并后的甲银行总资产的25%, 为了使戊公司形成与甲银行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 甲银行聘请XYZ咨询公司重新设计戊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
要求:针对上述第 (1) 至 (6) 项, 逐项指出是否存在违反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情况, 并简要说明理由 (表略) 。
3.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为100万元, 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为5万元。A注册会计师实施了银行账户和应收账款等事项的函证程序, 相关审计工作底稿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
审计说明:
(1) 对甲公司截至2013年12月31日存在银行存款余额的银行账户实施函证程序。
(2) 注册会计师在甲公司财务经理陪伴前提下前往该银行, 银行专员核对了注册会计师询证函信息后确认无误, 加盖银行印章, 函证结果相符。
(3) 差异金额1万元, 小于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说明该银行账户不存在重大错报, 无需进一步调查。
(4) 甲公司管理层建议不对该往来公司函证, 注册会计师认为该应收账款余额对财务报表整体影响不重大 (低于100万) , 实施了替代审计程序。
(5) 询证函回函的结果表明应收账款高估900万元 (差异) , 注册会计师提出了调减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和对应的财务报表项目 (差异) 的建议, 甲公司财务经理接受了注册会计师的调整建议。
(6) 采用积极式函证方式, 未收到回函, 注册会计师检查该批产成品完工验收报告和发出产成品的出库单。
要求:针对上述审计说明第 (1) 至 (6) 项, 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恰当。如果不恰当, 请指出不恰当所在, 并简要说明理由。
4.ABC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甲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 审计项目组在计划审计工作中评估的甲公司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是100万元, 请按照重要性审计准则的基本要求, 填写下表中的 (1) 至 (4) 项的数值区间 (比如, 0.1万元至0.8万元, 2万元至8万元, 类似这样的数值区间) , 并说明你所填写数值区间的理由。
5.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在审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 采用统计抽样方法实施控制测试, 以获取该控制活动全年运行是否有效的审计证据。A发现甲公司本年度银行存款账户数为66个, 甲公司财务制度规定, 每月月末由与银行存款核算不相关的财务人员针对每个银行存款账户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相关事项如下:
(1) A注册会计师计算了各银行存款账户在2013年12月31日余额的平均值, 作为确定样本规模的一个因素。
(2) 在对选取的样本项目进行检查时, A注册会计师发现其中一张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由甲公司银行存款出纳员代为编制, A注册会计师复核后发现该表编制正确, 未将其视为内部控制缺陷。
(3) 在对选取的样本项目进行检查后, A注册会计师将样本中发现的偏差数量除以样本规模得出的数值作为该项控制运行总体偏差率的最佳估计。
(4) 假设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10%, 样本规模为35, 可容忍偏差率是7%。测试样本后, 发现0例偏差。当信赖过度风险为“10%”、样本中发现的偏差率为“0”时, 控制测试的风险系数为“2.3”, 计算请保留到百分比的小数点后两位。
(5) 假设A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10%, 样本规模为45, 可容忍偏差率是7%。测试样本后, 发现2例偏差。当信赖过度风险为“10%”、样本中发现的偏差率为“2”时, 控制测试的风险系数为“5.3”, 计算请保留到百分比的小数点后两位。
要求:
(1) 计算确定总体规模, 并简要回答在运用统计抽样方法对某项手工执行的控制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时, 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
(2) 针对事项 (1) 至 (3) , 假设上述事项互不关联, 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做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 简要说明理由。
(3) 针对事项 (4) , 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 并说明该控制运行是否有效。
(4) 针对事项 (5) , 计算总体偏差率上限, 并说明该控制运行是否有效, 若无效, 后期审计计划是否需修改, 如何修改。
6.ABC会计师事务所通过招投标程序接受委托, 负责审计甲集团2013年度集团财务报表业务。甲集团由1家母公司、10家全资子公司、7家采用权益法核算的合营企业以及其他4家采用成本法核算的投资实体共22家构成。ABC会计师事务所委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集团项目合伙人。集团项目组根据所了解到的具体情况, 拟定了审计计划, 部分摘录如下:
(1) A注册会计师在确定组成部分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 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控制和被控制关系为基础确定集团的组成部分, 将甲集团中1家母公司和所下设的10家全资子公司作为集团财务报表的组成部分。
(2) 集团项目组以单个组成部分是否对集团具有财务重大性为标准来判断组成部分是否属于重要组成部分。
(3) 集团项目组在计划审计工作时向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沟通, 集团项目合伙人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对集团审计意见负责, 除非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没有发现组成部分存在的重大错报。
(4) 基于集团审计的目的, 集团项目组在计划阶段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重要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的重要性由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确定。
(5) 在制定集团总体审计策略时, 集团项目组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并按照比例分配的方式, 确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性水平。
(6) 集团项目组在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 决定对所有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审计, 对于不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集团层面实施分析程序, 若已经执行的工作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集团项目组应选择某些不重要的组成部分执行一项或多项审计程序。
要求:针对上述 (1) 至 (6) 项, 分别指出集团项目组所拟定的审计计划中是否存在不当之处, 如果存在不恰当之处, 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
甲公司是ABC会计师事务所的常年审计客户, 主要从事X和Y两类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A注册会计师和B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3年度财务报表, 按照税前利润的5%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为100万元。
资料一: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况及其环境,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 与以前年度相比, 甲公司2013年度固定资产生产线未大幅变动, 与折旧相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未发生变更。
(2) 甲公司于2013年年初完成了部分主要产品的更新换代。由于利用现有主要产品 (Y产品) 生产线生产的换代产品 (X产品) 的市场销售情况良好, 甲公司自2013年2月起大幅减少了Y产品的产量, 并于2013年3月终止了Y产品的生产和销售。X产品和Y产品的生产所需原材料基本相同, 原材料平均价格相比上年上涨了约2%。由于X产品的功能更加齐全且设计新颖, 其平均售价比Y产品高约10%。
(3) 为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甲公司于2013年6月支付500万元购入一项非专利技术的永久使用权, 并将其确认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最新行业分析报告显示, 甲公司竞争对手乙公司已于2013年年初推出类似新产品, 市场销售良好。同时, 乙公司宣布将于2014年12月推出更新一代的换代产品。
(4) 甲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排放的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周围居民要求给予补偿, 但甲公司考虑到现行法律并没有相关规定, 以前并未对此作出回应。为改善与周围居民的关系, 甲公司董事会于2013年12月26日决定对居民给予总额为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偿, 并制定了具体的补偿方案。2014年1月15日, 甲公司向居民公布了上述补偿决定和具体补偿方案。
(5) 甲公司在2013年6月份为了日常经营活动, 以其母公司担保的形式从银行借入5 000万元的短期借款, 借款合同中明确注明是流动资金贷款。
资料二: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甲公司财务数据,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
资料三: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已实施的相关实质性程序, 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 对固定资产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后, 重新分类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费用。
(2) 抽取一定数量的2013年度装运凭证, 检查日期、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销售发票和记账凭证一致。
(3) 计算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与存货账面价值比较, 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
(4) 对于外购无形资产, 检查无形资产权属证书原件, 非专利技术的持有和保密状况等。
(5) 根据具体的居民补偿方案, 独立估算补偿金额, 与公布的补偿金额进行比较。
(6) 查阅资本支出预算、公司相关会议决议等, 检查本年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全部得到记录。
(7) 检查利息资本化是否正确。复核计算资本化利息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率、实际支出数以及资本化的开始和停止时间。
资料四:2013年12月31日, 甲公司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为1 800万元, 未计提坏账准备。A注册会计师结合销售合同等因素确定了应收账款应计提坏账准备110万元, 并向管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管理层拒绝调整。
要求 (答案中的金额用人民币万元表示, 有小数点的保留两位小数) :
(1) 针对资料一第 (1) 至 (5) 项, 结合资料二, 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 逐项指出资料一所述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 简要说明理由, 并分别说明该风险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 (仅限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预计负债) 的哪些认定相关 (表略) 。
(2) 针对资料三第 (1) 至 (7) 项的审计程序, 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 逐项指出相关审计程序与根据资料一 (结合资料二) 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否直接相关。如果不直接相关, 指出与该审计程序直接相关的财务报表项目和认定。
(3) 针对资料四,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代A注册会计师判断应出具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 并续编审计报告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
审计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C 3.C 4.B 5.C 6.A 7.C 8.B 9.D10.B11.B12.C13.B14.B15.B16.C17.D18.C 19.C 20.B 21.B 22.A 23.D 24.D 25.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 3.BCD 4.ABCD 5.ABD 6.CD7.ABD 8.ABCD 9.BCD 10.ABCD
三、简答题
1. (1) 不恰当。具体情况包括: (1) 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在出具报告前, 对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报告时形成的结论做出客观评价的过程, B注册会计师作为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人, 不需要与各位项目组成员直接沟通, 主要是与项目合伙人就“重大判断和形成的结论”进行讨论; (2) 对质量控制制度承担最终责任的不是B注册会计师, 而是ABC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
(2) 不恰当。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制定政策和程序, 以合理保证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人员保持独立性。专家C曾经亲自参与该财务信息系统设计, 不能作为审计甲公司2011~2013年度的比较财务报表的项目组的专家来测试甲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 否则存在自我评价, 严重损害独立性。
(3) 不恰当。ABC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甲公司2011~2013年度的比较财务报表, B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报告日前对甲公司2011~2013年度的比较财务报表的重大判断和重要结论进行复核。而不是仅对2013年财务报表形成的重大判断和重要结论进行复核。
(4) 恰当。
(5) 不恰当。审计项目组就疑难问题或争议事项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所形成的记录, 应当经被咨询者认可, 而不是经A注册会计师或B注册会计师认可。
(6) 不恰当。具体情况包括: (1)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保留已扫描的原纸质记录。 (2) 为便于复核,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将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通过打印等方式, 转换成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槁, 并与其他纸质形式的审计工作底稿一并归档, 同时, 单独保存这些以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审计工作底稿。
2.
3. (1) 不恰当。A注册会计师仅对存在银行存款余额的账户实施了函证, 没有对零余额账户、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以及账户借款等实施函证。理由: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银行存款 (包括零余额账户和在本期内注销的账户) 、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实施函证程序, 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银行存款、借款及与金融机构往来的其他重要信息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如果不对这些项目实施函证程序, 应当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
(2) 恰当。
(3) 不恰当。A注册会计师对小于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错报 (1万元) 不作进一步调查。理由:注册会计师应分析产生错报的原因, 明确错报的性质 (表明具有舞弊的迹象还是错误) ;同时, 银行账户余额的小额错报可能是由方向相反的大额差异相互抵消形成的。
(4) 不恰当。某一笔应收账款金额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100万元) , 因此不需要函证该笔应收账款。理由:函证应收账款的对象不是仅从金额大小来决定, 也不是从该笔应收账款金额是否大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100万元) 来决定。
选择函证应收账款的对象时可考虑的因素包括: (1) 金额较大的项目; (2) 账龄较长的项目; (3) 交易频繁但期末余额较小的项目; (4) 重大关联方交易; (5) 重大或异常的交易; (6) 可能存在争议、舞弊或错误的交易。
(5) 不恰当。对应收账款询证函回函的差异, 不能未分析回函差异产生原因前直接在账面调减。理由:对应收账款而言, 询证函回函的差异可能是登记入账的时间不同而产生的, 也可能表明存在舞弊。注册会计师应在确认了询证函回函的差异原因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不能针对所有的询证函回函的差异直接建议调减账面金额。
(6) 不恰当。未收到回函, 直接检查该批产成品完工验收报告和发出产成品的出库单。理由:对应收账款积极式的询证函, 如果未收到回函时, 需要第二次发函;如果再次发函未收到回函, 则需要检查与该批产成品销售业务流程有关的凭证, 包括检查客户订购单 (或销售合同) 、产成品出库单、装运凭证、销售发票、客户签收单以及收款证明等。
4. (1) 50万元至75万元。因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至75%。
(2) 低于100万元, 比如30万元。因为“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应当低于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 (100万元) 。
(3) 如果“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是低于100万元的某个水平, 比如30万元, 则其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为15万元至22.5万元 (即30万元的50%至3万元的75%) 。
(4) 5万元至10万元。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通常是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至10%。
5. (1) 总体规模为792个 (66个账户×12个月) 。当总体规模较小时, 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同向变动;当总体规模超过一定数量时, 总体规模对样本规模的影响可忽略。
(2) 事项 (1) 不正确。理由: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控制测试样本规模时, 不需要考虑各样本余额的平均值, 需要考虑的是信赖过度风险、预计总体偏差率和可容忍偏差率。
事项 (2) 不正确。理由:银行存款出纳员不能同时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违背了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原则, 故注册会计师应将其视为内部控制缺陷即偏差。
事项 (3) 正确。
(3)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2.3÷35=6.57%。理由:由于总体偏差率上限 (6.57%) 低于可容忍偏差率 (7%) , 说明该项控制运行有效。
(4) 总体偏差率上限=风险系数/样本量=5.3÷45=11.78%。理由:由于总体偏差率上限 (11.78%) 高于可容忍偏差率 (7%) , 该项控制活动运行无效。注册会计师应当降低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 增加将要实施的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6. (1) 不恰当。根据甲集团的组织结构规定, 其母公司、子公司、合营企业以及按照权益法或其他成本法核算的投资实体均应被视为组成部分。
(2) 不恰当。注册会计师应当从单个组成部分对集团具有财务重大性、单个组成部分的特定性质或情况 (可能导致集团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特别风险) 判断组成部分是否属于重要组成部分。
(3) 不恰当。集团项目组应当对整个集团财务报表审计工作及审计意见承担全部责任, 这一责任不因利用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的工作而减轻。
(4) 不恰当。基于集团审计的目的, 集团项目组确定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如适用) , 组成部分重要性以及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
(5) 不恰当。在确定组成部分重要性时, 无须采用将集团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按比例分配的方式。
(6) 恰当。
四、综合题
(1) 对资料一的事项分析:
(2) 对资料三中审计程序的分析:
(3) (1) 审计报告意见类型:保留意见。
(2) 续编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
甲公司全体股东:
引言段 (略)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略)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略)
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
甲公司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为1 800万元, 未计提坏账准备, 这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管理层结合销售合同等因素确定了应收账款应计提的坏账准备110万元,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将减少110万元。相应地, 资产减值损失将增加110万元, 净利润和股东权益将分别减少82.5万元。
四、保留意见
我们认为, 除“三、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段所述事项产生的影响外, 甲公司的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 公允反映了甲公司2013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以及2013年度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ABC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A
(盖章)(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B
(签名并盖章)
本期练习及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3
1. 薄铁片铁2. 磁化S(南)3. 地北4. 指南针不指南北 鸽子找不到回家的路5. C 6. C7. B8. C9. B10. B11. C12. 如图1所示.13. 如图2所示.
14. 将一枚小磁针放在火星表面,观察其是否有固定指向(或是否受磁力的作用)15. 可将铁屑撒在种子中,搅拌均匀,使铁屑吸附在杂草种子上,然后用磁铁吸附,将带有铁屑的杂草种子从混合种子中吸出来.这里利用了磁铁吸铁的性质.
《电生磁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流的强弱线圈匝数的多少有无铁芯 铁芯通断电电流的强弱电流的方向强
2. N负变大3. B4. B5. B6. B7. C
8. 如图3所示.9. 如图4所示(提示:两通电螺线管相互靠近的两极均为N极或均为S极,磁感线方向不同).10. (1)小磁针(2)让小磁针跟导线AB平行,且在AB的下方(3)若小磁针转动,导线AB中有电流,若导线AB不动,导线AB中没有电流11. (1)图略.提示:滑动变阻器金属杆右端(或左端)与开关左端相连(2)B(3)N或北(4)①右(左)变小(变大)②变大(5)越强多(少)强(弱)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电动机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通电导体(或通电螺线管)周围存在磁场切断电源2.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 3. B4. B5. A6. C7. D8. D9. A10. C
11. (1)线圈匝数(2)观察吸引大头针个数的多少 (3)电流一定时,电磁铁磁性随线圈匝数的增加而增强(4)A、C12. (1)改变滑动变阻器的电阻吸引大头针数量的多少
(2)如下表. (3)①铁芯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②将大小不同的铁芯分别插入同一线圈中,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观察这个线圈两次吸引大头针的数目
《磁生电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1. 电磁感应机械2. 切割磁感线导体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 电磁感应加快摇晃、增加线圈匝数或更换磁性更强的永磁体等
4. 机械能转化为电能5. B6. D7. 猜想:与磁体插入的速度有关(或与磁场的强弱、线圈的匝数、线圈的粗细、线圈的横截面积有关).实验设计:将电流表和线圈连接成闭合电路,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用不同的速度先后两次将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并进行比较.
8. (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磁感应(2)①转速②导线长度③磁性更强的磁铁
《电与磁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1. S负 N2. 电机械换向器(或换向片)3. 低压控制高压工作4. 鸽子是否靠地磁场来导航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
5. 调换电源正、负极(改变电流方向) 发电机6. 动圈式话筒、发电机电风扇、动圈式扬声器7. L2右
8. C9. C10. C11. D12. C13. B14. C 15. B16. D17. 如图5所示.18. (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2)电流(3)线圈停在平衡位置19. (1)磁性强弱(2)a、b(3)b、c (4)电流相等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4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活动中所传递的信息是(c)
A.教育影响 B.教育物质资源
C.教育内容 D.教育途径
2.人类自身再生产不仅指人的繁衍生存,还指(a)
A.个体社会化 B.人类的延续
C.社会的发展 D.知识的传播
3.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成为学前教育目标是(a)
A.工业社会初期 B.工业社会
C.农业社会初期 D.农业社会
4.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a)
A.文化 B.政治
C.经济 D.教育
5.认为儿童是民族和国家的财富,是家族传承和繁衍的工具是(b)
A.人本位的儿童观 B.社会本位的儿童观
C.神本位的儿童观 D.教育本位的儿童观
6.出生到3岁儿童的社会化主要是在(d)
A.社会机构中进行 B.托儿所中进行
C.幼儿园中进行 D.家庭中进行
7.个体发展是由头到脚、由中间向四周进行的,这表明个体发展具有(a)
A.规律性 B.个别差异
C.阶段性 D.社会性
8.教育史上第一个承认游戏教育价值的是(a)
A.福禄贝尔 B.卢梭
C.蒙台梭利 D.夸美纽斯
9.皮亚杰认为心理特点为“自我中心化”的儿童处于(b)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思维阶段
C.具体运算思维阶段 D.形式运算思维阶段
10.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教育方法是(b)
A.自然后果法 B.教学做合一
C.整个教学法 D.发现式教学法
11.教育著作《林哈德与葛笃德》的作者是(c)
A.戈尔曼 B.洛克
C.裴斯泰洛齐 D.加德纳
12.《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a)
A.基本活动 B.教育活动
C.主要活动 D.生活活动
13.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这是活动区之间的(b)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
14.积木、拼板、穿珠等材料应投放在(a)
http://
A.操作区 B.木工区
C.科学区 D.语言区
15.会选择和利用建造材料,正确地建造物体,这种结构游戏的要求是针对(b127)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学前班
16.我国学前教育中特有的一条教育原则是(b)
A.独立自主性原则 B.保教结合原则
C.发展适宜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17.教师在教学中出示实物或教具,进行示范性操作的方法是(c)
A.讨论法 B.语言法
C.演示法 D.环境体验法
18.让幼儿分析讨论和角色扮演“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方便,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这是移情训练的(c)
A.认知提示 B.情绪追忆
C.情感换位 D.巩固深化
19.在家庭中,人们调剂精神、消除疲劳、恢复体力,这是家庭的(c)
A.经济功能 B.教育功能
C.休息娱乐功能 D.繁衍后代功能
20.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这是家庭教育的(c)
A.率先性 B.丰富性
C.终身性 D.深刻性
21.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保证父母安心地参加工作,这是托儿所的(d)
A.保育性 B.教育性
C.社会性 D.社会福利性
22.能正确辨别基本颜色,但还不能正确命名颜色的是(d)
A.3个月儿童 B.6个月儿童
C.1岁儿童 D.3岁儿童
23.2个月的婴儿每天睡眠时间一般为(c)
A.8—10小时 B.13—14小时
C.17—18小时 D.21—22小时
24.处于发展的不平衡期,甚至出现“撒野”行为的是(a)
A.1—2岁 B.3—4岁
C.4—5岁 D.5—6岁
25.在刚入园时,当与家人暂时分离后,幼儿会出现情绪不安的表现,称为(c)
A.分离依恋 B.分离异常 C.分离焦虑 D.分离断乳
26.幼儿与同伴说:“我看到一条象牛那样大的狗”,幼儿的这种说谎属于(b)
A.夸耀式的说谎 B.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说谎
C.掩盖式的说谎 D.模仿式的说谎
27.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托儿所、幼儿园与家庭是(b)
A.合同关系 B.伙伴关系
C.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D.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
28.以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为主投入资金,由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家庭环境不佳的儿童提供负责的学前教育的“提前开端计划”是(d)
http://
A.日本 B.澳大利亚
C.法国 D.美国
29.毛毛对小朋友说:“昨天我爸爸带我去动物园了”,其实他爸爸、妈妈计划近期带他去一次动物园,他的说谎行为属于(a199)A.分不清事实与想像的说慌
B.夸耀式说谎C.掩盖式说慌
D.模仿式说谎
30.社区教育形式是多样的,应面向社区内的(d
A.学前儿童
B.青少年
C.成人
D.全体成员
31.“三优”工程是由全国妇联倡导的群众性活动,其宗旨是(d365)
A.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B.创造良好育人环境C.推动儿童社会化进程
D.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32.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a)。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33.我国社区学前教育的“三优工程”是指(b)。
A.优产、优生、优育 B.优生、优育、优教 C.优产、优生、优教 D.优生、优护、优教
34.我国农村不发达地区为了适应所在地区园舍缺乏、设备不足、适龄幼儿多的特点而采取的农村社区学前教育形式是(c)。
A.二部制幼儿园 B.完全幼儿园 C.学前班 D.巡回辅导班
举例论述题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答:答: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时应注意:
1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
开阔眼界是发展角色游戏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如散步、郊游、参观、看电影等来丰富儿童的知识经验,激发儿童的游戏兴趣。
2尊重儿童的意愿。
角色游戏的主题反映了儿童对周围生活的认识,主题应该由儿童自己提出,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对于年龄小的儿童,教师可以利用玩具以及富有情感的语言启发儿童,帮助他们确定游戏主题。例如,教师看到一个孩子在使劲地切菜,便可启发说:“你忙着切菜,给谁吃呀?”孩子说:“我给幼儿园切菜”。老师接着说:“那你是幼儿园的厨师了,你跟谁一起玩幼儿园的游戏呢,你还会烧饭吗?等。
在选择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儿童扮演各种角色,根据他们的经验自由表现。
3在游戏中善于观察儿童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角色游戏是按儿童的意愿进行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可以充分、真实地表现自己,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儿童的游戏活动,了解每个儿童的特点与表现,通过游戏教育他们。例如,一个儿童胆小、孤僻,很少参加游戏,教师观察到这一现象后,可以带领他去参加别的儿童的游戏活动,到“商店”买东西,到“娃娃家”做客,并鼓励他大胆与人交往,说话声音要大一些等。
根据儿童游戏的情况,参与到游戏中,促进儿童游戏情节的发展。
当儿童游戏出现困难,或者游戏内容单调乏味,以至于不能顺利进行等情况,教师可以适时地参加到游戏中,扮演其中的角色,可以起到示范榜样和指导作用。如,儿童在玩食堂游戏是,出现了混乱局面,教师可以扮演卫生检查员的角色,提 http://
出改进意见,使食堂工作变得有秩序了。
.试分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以及原因,并提出改革建议。
答: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危害: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前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迎合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2、师资力量薄弱
3、办学条件差
学前教育区别与学校教育,要杜绝学前班“小学化” 倾向。
1、以游戏活动为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的发展。
学前班的教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掌握知识不是学前班的主要目的,而应通过游戏活动来增强体质,增长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根据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差、社会适应能力弱等特点,抓好生活常规的培养和文明礼貌的教育。农村幼儿没有养成个人身体和服装清洁卫生的习惯,而且语言表达能力差,不爱说话,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重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及时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还要使幼儿逐渐学会与别人相处,待人有礼貌等行为规范。
3、根据农村幼儿知识面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读写算能力,为入小学打基础。
由于许多农村学前班附设于小学内,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小学生到学前班当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活动,既丰富了幼儿生活,同时使幼儿学到了许多知识。
4、充分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教育。
农村在自然条件上与城市相比有无与伦比的优势,有广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和丰富的自然材料,如各种豆子、树叶、石子、麦秆、黄泥等,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教玩具、布置环境,开展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生活,发展孩子的能力。
5、正确评价学前班的教育质量。
学前教育机构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测验与考试,应该纵合评价儿童的发展水平。学前班幼儿发展的评价主要通过幼儿在教育教学中的表现进行的,主要评价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前班教师的考评,更多地注重教师的全面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的是()。
A.睡眠不足
B.情绪低落
http://
C.经常感冒
D.人际关系不良
2.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智育的核心是()。
A.非智力因素
B.思维能力
C.记忆知识
D.掌握技能
3.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方面。
A.入学的适应性
B.幼儿身体素质
C.文化课学习
D.社会性培养
4.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要培养幼儿主动与同伴、老师交往,友好相处,这属()方面的适应能力。
A.主动性B.独立性C.人际交往D.规则意识
5.非智力品质主要是指影响智力活动的各种个性品质,不包括下列中的()。
A.兴趣B.意志C.自信心D.创造力
6.研究结果证明,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有效保证是()。
A.幼儿教师的素质B.园校的沟通C.家庭的配合D.社区的帮助
7.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
http://
A.主体的适应性问题
B.幼儿园小学化问题
C.小学幼儿园化问题
D.幼儿的读、写、算问题
8.下列不属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的是()。
A.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幼儿的兴趣
C.师资力量薄弱
D.办学条件差
二、名词解释
1.幼小衔接
2.过渡期
3.幼儿教育小学化
三、判断题
1.幼儿园课程的开设就是为了幼儿能顺利地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
2.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是由幼儿园和小学来完成。
3.幼儿阶段也需要让儿童养成阅读图书的良好习惯。
4.幼小衔接工作主要是在幼儿大班和小学一年级之间的事情。
5.儿童入学后如果不适应,容易发生睡眠不足、人际交往不良、学习兴趣下降等现象
http://
6.幼儿园与小学阶段教育的区别就是小学开始分科教学。
7.幼儿园向小学阶段过渡只要顺其自然,不需要老师花太多精力。
四、简答题
1.如何摆脱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或“小学化教学”,发挥儿童学习的自主性?
2.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怎样做好幼小衔接教育工作?
3.列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4.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有何意义?
5.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6.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经常感冒属于疾病范畴,不属于适应性问题。
2.B.思维能力是智育的核心成分。
3.A.幼小衔接的工作重点是要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
4.C.人际交往能力可以帮助幼儿结交新朋友,取得教师的帮助。
5.D.创造力属于智力范畴。
6.A.幼儿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
7.A.幼小衔接根本上是解决生理、心理等的适应性。
8.B.幼儿的兴趣不属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二、名词解释
http://
1.幼小衔接:指幼儿园与小学直接过渡的特定阶段。学前阶段与小学阶段存在不同的教学特点,主导活动、作息制度、师生关系、环境布置、社会期望等都存在差异,导致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都出现不适应状态。幼小衔接是个长期的、整体性的工作,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
2.过渡期:指幼小衔接的特定阶段。在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前后发展阶段之间存在一个兼具两个阶段特点的交叉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既保留了上一阶段的某些特征,又拥有下一阶段刚刚出现的某些特点。
3.幼儿教育小学化:指幼小衔接工作中的一种误区。是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表现在两种情况中:一种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等,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学习中只能较多使用机械记忆和死记硬背的方法,体会不到学习乐趣;一种是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小学化,如教师长时间用言语方式教学。
三、判断题
1.×。幼儿园的教学是符合幼儿年龄阶段需要的,而不是专门为人学做准备。
2.×。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小学、社会等多个方面相互配合完成。
3.√。
4.×。幼小衔接工作是长期的,贯穿多个年龄段。
5.√。
6.×。幼小两个阶段的区别包含多个方面,分科教学只是学习方面。
7.×。幼小衔接阶段对幼儿身心发展影响很大,需要各个方面的关注。
四、简答题
1.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或“小学化教学”,不但扼杀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还彻底摧毁了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力和想像力。而活动教学法、发现教学法等强调学习以主动认知建构为主的教学方法,则能够给儿童以足够的空间和 http://
环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学习的满足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从而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
2.幼小衔接教育的实质问题是主体的适应性问题,为解决这一实质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培养入学意识。通过参观了解小学的生活情况,减少幼儿对小学的恐惧感。
(2)培养社会适应能力。要在认识兴趣、学习积极性、意志力、自信心等个性品质方面,以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对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这样才能缩短进入小学后的适应期。
(3)培养学习适应能力。引导幼儿从小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做事情认真的习惯、注意力集中听老师讲课的习惯、保持文具和书本整洁的习惯等。同时,对大班的幼儿需要适当加入一些基本的认字、算术知识的学习。
(4)培养生活适应能力。小学有许多新的规则和任务,因此,必须通过游戏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规则,有意识地学会调节自我控制能力。
3.幼儿教育小学化危害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时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常会使他们不停顿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果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几小时静坐,将会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思维的形式主要靠表象,而非抽象的词语或概念。幼儿思维的这种具体性和形象,就决定他们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地与人、与物直接接触,在动态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智力才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可能。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幼儿期是各种心理过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个f!生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喜欢与同伴交往,喜欢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夸奖。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是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变换活动方式感到疲劳的,相反,往往由于活动过 http://
于单调或重复而引起厌倦。幼儿园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没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而这些被挤掉的活动,却正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所不可缺少的。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幼儿园提前进行知识教育并没有达到为人学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入学之初,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显得较为轻松,但事实上使幼儿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他们会以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已经掌握的,没有必要再认真听讲,儿童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这种不良的学习习惯,为儿童以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学前教育有别于学校教育,有其特有的教学目标、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要注意杜绝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4.幼小不衔接造成了幼儿入学后各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发展。儿童入学后的适应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在身体方面,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在心理方面,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降低;在社会性方面,人际交往不良,人际关系紧张,有的学生甚至还出现怕学、厌学的情绪。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的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幼儿园与小学共同配合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非常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小学生在中高年级以及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更为顺利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厌学、辍学等问题,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因此,幼儿园与小学都要认真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共同做好衔接工作。
5.在幼儿园方面,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性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 http://
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适应性的内容包括: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应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6.有关教育机构在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需要通力配合,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旧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各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于当地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过渡中的最主要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
一、单项选择题
1.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
http://
A.社会环境
B.精神环境
C.城市环境
D.局部环境
2.物质环境是学前教育存在与发展的()。
A.必备条件
B.主要条件
C.次要条件
D.生活条件
3.我国最早提出并回答先天与后天关系问题的是()。
A.孟子B.荀子C.孔子D.老子
4.现代教育认为,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是环境、教育和()。
A.遗传B.社会C.家庭D.学校
5.导致儿童个别差异的物质性基础是()。
A.后天环境B.教育C.遗传素质D.成熟
6.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体现了()原则。
A.开放性
B.经济性
C.发展适宜性
http://
D.参与性
二、名词解释
1.精神环境
2.物质环境
3.环境的界限性
4.环境的相容性
5.环境的转换性
6.幼儿常规
三、判断题
1.幼儿园环境所具有的教育性与可控性是相互独立的。
2.参与性原则就是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与教师需要共同参与整个过程。
3.环境创设中的开放性原则就是幼儿园要多搞活动,让外界多参与幼儿园的各种建设。
4.教师要尽量让幼儿感受到环境是由幼儿自己决定的。
5.在调整环境的时候,教师只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变化,而不是环境的发展性和教育
四、简答题
1.什么叫幼儿园环境?
2.什么叫发展适宜性原则?如何具体体现这一原则?
3.幼儿园内环境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http://
4.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一、单项选择题
1.B.环境分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A.物质环境是发展的基础。
3.C.孔子最早提出先天与后天关系。
4.A.遗传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有重要的影响。
5.C.遗传因素是个体差异的物质基础。
6.B.少花钱多办事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二、名词解释
1.精神环境又称非物质环境或社会环境,它的内涵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信息。
2.物质环境由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所组成。气候、山、河、海洋、空气、水等为天然环境;城市和农村的建设、工作劳动环境条件、个人居住条件等为人工环境。
3.环境的界限性指各活动区要划分清楚,界限明确,便于幼儿开展活动和教师进行管理。
4.环境的相容性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5.环境的转换性指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
6.幼儿常规即幼儿的行为常规。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按照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有顺序地制定一系列的行为规范,让幼儿经常固定地执行,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三、判断题
http://
1.×。教育性与可控性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2.√。
3.×。开放性原则是指将大、小环境有机结合。
4.√。
5.×。环境也应该是动态发展的过程。
四、简答题
1.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
2.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从年龄的一般特征来看,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的特点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相应的发展环境。比如:设计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提供合适的教学器具;开展有层次的游戏。同时,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为不同的幼儿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
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宽松的、自由的、和谐的,并且是安全的和多样的。
3.幼儿园内环境的特点表现为环境的教育性和可控性。
http://
(1)环境的教育性。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重要中介,教育者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说话,让环境去引发幼儿应有的行为。
(2)环境的可控性。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相比具有可控性,即幼儿园内环境的构成处于教育者的控制之下。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各种儿童用品,在进入幼儿园时必须经过精心的筛选甄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及幼儿的特点,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之始终保持在最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
环境的教育性与可控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决定了环境的可控性,使可控性有了明确的标准和方向。反过来,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影响幼儿园内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包括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1)物质因素。如前所述,物质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会对幼儿园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应结合幼儿园的各级教育目标,科学合理地选择材料与安排空间,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2)精神因素。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幼儿园教育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各种精神因素中,人的因素、幼儿园文化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①人的因素。在人的因素中,幼儿教师是幼儿园中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在一定的物质条件具备后,教师的观念和行为是影响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决定因素。②幼儿园文化。相对于人与物等可见的因素而言,幼儿园文化比较抽象,但对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来源:中师教育
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篇5
下面是一段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访谈过程,请据此回答问题。心理咨询师:你来这里有什么题,请谈谈吧!
求助者:我最近一个多月心情很烦,什么事都不想做,也不想见人,压力很大,不知道应该如何应付,你能帮帮我吗?心理咨询师:你能详细谈谈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求助者:一个月前,我和谈了三年的女朋友分手了。本来我们上个月就要结婚了,可是,我却在婚检查中检查出乙肝,虽然是小三阳,她和家人却很在意,我也害怕传染给她。她先是提出扒迟结婚,要我先治疗,而且也不也再见我,只是接我电话。我就决心和她分手,可是,分手以后,我很痛苦,觉得活着没意思,我宁肯得癌症也不想得乙肝,现在单位也不让我上班了,说是让我休息,其实他们还不是害怕 吗?你说我该什么办?我的前程全给这病毁了!唉!
心理咨询师:哦,听了你的遭遇我也很为你感到难过,本来要结婚,动因为乙肝分手,而且单位也不让上班了,这让你感到心情烦恼痛苦,前程涉茫,生活没意思,不想见人,是吗?
求助者:是的,可是医生说我的乙肝没有传染性,坚持治疗俞后很不错,我的肝功能也很好。我却很害怕医生是在安慰我,将来万一严重了,怎么办呢?家人和医生都说我想的太多,让我来心理咨询,我也觉得自己给别人不一样,世界上那么多乙肝病人,人家怎么就活的好好的呢,所以就就来求您了?
心理咨询师:我想告诉你一件事,也许你会惊讶,我也曾经是乙肝患者,现在还是携带者,所以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求助者:啊!你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吗?
心理咨询师:我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你的情况,然后,再共同讨论一下怎么办。单选:
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提问方式不包括(A)
A 间接询问 B 直接逼问 C开放提问 D封闭提问
单选: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是(B)
A 间接询问 B 直接逼问 C开放提问 D封闭提问 单选:
3、求助者的咨询问题最可能属于(C)
A器质性心理问题B心理性生理总是C一般性心理问题D严重性心理问题 单选:
4、求助者的感知症状不包括(D)
A感到前途渺茫B觉得生活没意思C不愿意出去见人D认为都因为乙肝 单选:
5、求助者的情感症状不包括(D)
A感到痛苦B感到烦恼C感到害怕D感到恐怖 单选:
6、求助者的行为症状不包括(B)
A生活退缩B行为失控C工作困难D社交减少 单选:
7、求助者的求医行为主要表现为(A)
A主动求医B被动求医C家人强迫D医生转介 多选:
8、求助者的自知力表现为(CD)
A对身体疾病判断正确 B对心理问题判断正确 C对内心感受判断正确 D对生活现实判断正确
多选:
9、求助者心理总是的最主要原因(ABCD)
A严重躯体疾病 B缺乏女友支持 C缺乏社会理解 D认知评估偏差
多选:
10、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使用的技术包含(ABCD)A情感表达B情感反应C内容反应D内容表达
多选:
11、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使用的技术是(CD)
A自我开放B具体化C面质技术D指导技术
单选:
1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没有表现出来的态度是(D)
A完全接纳B一视同仁C通情达理D积极关注
单选:
1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做的不够到位的地方是(B)
A表达共情不够B表达热情不够C表达真诚不够D表达尊重不够
多选:
14、心理咨询师在这次咨询结束时应该(DC)
A明确地表示态度B介绍求助者权利C介绍保安的原则D给出具体的指导 单选:
15、心理咨询在这次咨询中还应该(C)
A设定咨询目标B制定咨询方案C评估自杀危险D纠正歪曲认知
案例二
一般资料:男性,25岁,在读研究生。
求肋者自述:大学时曾经结识一位女友,本来计划毕业后结婚,但是,对方父母反对,要求我必须考上研究生,因此才没有领结婚证。考上研究生以后,学习比较紧张,而且分居两地,结婚的事再次耽搁。导师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儿和我同一年级,虽然不同专业,彼此经常见面,而且她也表达出喜欢我。导师经常请我到他家吃饭,并多次暗示我将来可以留校工作。我也比较喜欢导师女儿,故意隐瞒了我有女友的事实,我们已经开始悄悄约会,而且,多次以学习紧张为同拒绝女友来看我。但是,最近女友再次提出春节结婚,可是导师也婉言挽留我在寒候帮他整理资料。我想向女友坦白,可是又担心女友来学校闹事,想继续隐瞒,可是女友坚持要回家结婚。想向导师坦白,又害怕失去他的照顾和他女儿的爱。最近一个多月,开始失眠,食欲下降,虽然能够坚持学习,但效率很低,经常出现惊慌,出汗,恶梦,心情烦躁不安,偶尔觉得活着没意思,有时还会出现离奇的想法,比如,想像自己要是能分身就好了,还曾经错把别人看成未婚妻,以为她悄悄来学校了。有时很内疚,觉得对不住未婚妻,有时觉得自己道德败坏,欺骗了导师和导师的女儿。随着春节临近,越来截止紧张不安,担心我会得精神病,因此来寻求帮助,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够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到底选择哪能个女孩比较好。
单选:
16、求肋者的自知力程度属于(A)
A自知力完全存在 B自知力部分存在 C几乎没有自己知力 D该资料难以判断
单选:
17、求肋者的心理状态主要属于(C)
A 强迫状态 B抑郁状态 C焦虑状态 D恐惧状态
单选:
18、求肋者的生理症状不包括(B)
A失眠 B厌食 C心慌 D出汗
多选:
19、求肋者的感知症状包括(AD)
A错觉 B幻觉 C妄想 D自责
单选:20、求肋者的求肋动机不包括(D)
A请心理咨询师替他选择女友B请心理咨询师给予他指导 C请心理咨询师帮助判断病情D请心理咨询师协助自己成长
单选:
21、求肋者心理总是最可能属于(D)
A焦虑性神经症B神经症性心理总是C严惩心理问题D一般心理问题
单选:
22、求肋者心理总是的主要原因是(D)
A心理压力B女友压力C导师压力D道德压力
单选;
23、针对求肋者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应该(C)
A帮助求肋者选择哪个女友 B 帮助求肋者如何应对导师 C帮助求肋者分析解决部冲突 D帮助求肋者彻底改邪归正
多选:
24、对于求肋者的交友行为,心理咨询师应该(AD)
A仍然完整接纳求肋者 B严厉批评他这种行为 C帮助消除他的内疚感 D严密保护他的隐私 多选:
25、求肋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属于(AD)
A心理正常 B心理不正常 C心理健康 D心理不健康
多选:26求肋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ACD)
A有现实刺激因素 B有人格障碍基础 C病程相对比较短 D症状无明显泛化
多选:
27、为了帮助求肋者,心理咨询师有必要了解(AD)
A求肋者的成长经历 B求肋者所持爱情观 C他和女友的性经历 D他与家庭成员关系 单选;
28、制定咨询目标时,心理咨询师应该(C)
A满足求肋者要求 B消除他所有焦虑 C帮助他接纳自我 D指导他批判自我 多选:
29、从求肋者自己述中应该关注的积极方面是(ABCD)
A替他人着想 B仍坚持学习C有自我觉察 D道德感很强
多选:30、针对求肋者失眠问题,心理咨询师应该(AB)
伦理学试题及答案 篇6
人生是个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整个生命历程,是一个人一生全部实践活动的综合。2.拜金主义
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或观念,它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3.人生目的
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生主体,在人生实践中提出的关于自身行为的基本指向,是人生命历程的根本追求,是对“人为什么而活”这个问题的总体回答,它体现了人的最高社会需求。4.人生价值
指人的生命、生活的价值。从人本身的主观性上讲,人是价值主体;从人能创造价值上讲,人又是价值客体。5.道德行为
所谓道德行为就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为有利或有害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6.伦理学
1.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 伦理学也是一门万古常新的,有着广阔前途的科学 7.行为
所谓行为是在改造周围环境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8.道德品质
所谓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9.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为提高自己道德品质的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的活动。10.环境伦理
指的是人们对自然环境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或者说人们在对待自然环境时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11.生命伦理学
它是对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行为实践中的道德问题进行综合研究的一门应用伦理学。12.人工受精
人工受精是用人工技术将精子注入母体以达到受孕目的的一种方法。13.代理母亲
代理母亲,又称“代孕母亲”,指按照委托协议代替别人妊娠分娩的妇女。14.克隆人
它是指用无性繁殖手段制造出与供体细胞遗传上完全相同的人。15.网络伦理
网络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16.道德规范
道德规范指反映一定社会关系,体现一定社会,一定阶段原则的行为准则 17.公正
公正指为社会成员所认可,保障他们彼此间形成的权利及利益的关系的合理性原则 18.幸福
幸福指个人在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19.享乐主义
是把物质上无止境的个人满足作为享受的全部内容和生活的唯一目的。20.荣誉
荣誉是指社会或行为当事人对于一定义务和相应行为具有的道德价值给予的肯定性和赞美性的态度 二.简答
1.享乐主义人生观的危害:
享乐主义给人的危害,小到个人,它会导致一个人贪图安逸,意志消沉,缺乏进取精神,一事无成。大到国家,它会导致社会停滞不前、腐败没落。2.拜金主义的实质:
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 把金钱作为生活的惟一目标 把拥有金钱当作人生的最大幸福
把金钱作为评判人生价值的惟一标准
3.道德行为的特征
第一,道德行为一定出于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某种自觉的态度。第二,道德行为必须是行为主体自主选择的结果。4.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的联系
第一,在特定意义上为非道德行为,在广泛的范围内往往具有道德意义。第二,道德行为往往是同其他社会行为相伴发生并相互结合的。5.道德的本质
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调节方式 3·道德是一种把握世界的特殊方式
6.为什么说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总结历史经验,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科学成果
2、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估计
3、对社会主义长期性的认识
7.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8.为人民服务伦理思想的内容
第一,把人民的利益、民族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 第二,发扬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做到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 第四、发扬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9.道德的社会作用 1·道德能够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道德对社会意思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3·道德在维护社会生活的相对稳定,保证人们日常生活和交往的正常进行中有重要作用
10.“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涵义
涵义:一指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方向; 二指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未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 网络伦理建设
一、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网络道德意识。
二、建立和健全对网络行为的监督、管理机制。
三、加强对网络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四、提高人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加强网络伦理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兼顾
(1)三兼顾原则是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目的的基础上提出来的;(2)三兼顾原则中,个人利益要兼顾。
(3)三兼顾原则中,长远利益高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4)为贯彻三兼顾原则,应当对群众进行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精神教育。
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1)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增强国力,接受时代的挑战。(2)才能促成社会主初级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3)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此核心的基本内涵
核心:为人民服务 基本内涵:1.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立身处世
2.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3.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作为大学生党员的我们应怎样去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一、大学生党员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首要的一条,就是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
二、明确服务的对象
学校里因其特殊的环境,所以我们接触到的都是学生多一些,所以要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用到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为老师服务上。
三、具体如何做
(一)主动关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尽自己所能热心帮助同学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为同学服务;
(二)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凡事不可斤斤计较;
(三)身边小事做起,凡有利于社会的都可以做,坚决抵制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的态度。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
1、论规范的他律性与自律性的内在关系
道德规范的直接内涵就是指人或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活动机。首先受制于外力,受外在的根据的支配和节制。道德规范的他律性就是指这种外在的对于行为动机的力量与作用,是超出道德主体和道德主体之外的。他律阶段的道德规范是外在于道德主体的,只有道德主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格,道德规范才从他律阶段转化至自律阶段。道德规范如果不转化为道德主体的自己的自律,那么,对道德主体是无道德意义可言的。
道德规范他律性表明,人在道德领域没有绝对的行为自由,总要受制于某种外在的必然性,在这种必然性的前提下来行动。因此,道德的自由也在于对道德领域里必然性的认识。
只有在自我立法的意义上,我们才可说规范成为了自己需要的内在准则。因此,他律性的道德规范,都必经转换成自律的道德规范,成为道德主体自己的行为准则,成为道德主体内在的品格、内在的德性,才具有内化为道德主体的行为的意义和塑造道德主体的心灵的意义。
2、论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
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不简单的等同于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的关系。法律义务是法律权利相对应的,履行了相应的义务,也就享有相应的权利。但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并不是简单的相对应的。从结果上看,道德主义在履行了一定的道德义务之后,通常也应当享有相应的道德权利。因而,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从动机上看,道德主体履行道德义务确实不以获某种权利为前提,权利并不是履行道德义务的诱因。
强调道德义务的无偿性,强调道德义务的非权利动机性,并不意味着有德的人无幸福可言,并不意味着尽义务的人没有权利可言。只是从主体内在动机而言,并不应以此为条件,在一个公正合理的社会,道德义务的无偿性和非权利动机性,恰恰应该用道德主体的幸福欢乐来作为最起码的酬报。因为这才意味着有德的人才有福,无德的人将无福。
此外,“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在语言用意上具有同一性,这种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直接同一,可以看作是道德义务本身的表现形式。这种权利只是要求尽义务,而不是索取。
3、试述道德良心的功能
道德良心首先是一种能力,一种当下道德判断的能力。如果不听从良心的指导,人们在事后会出现良好的谴责,即自己感到痛心和内疚。
良心能够进行判断,表明良心具有这样的能力。当我们作出一个判断时,我们总应根据已有的信息来分析某些具体情景,从而作出我们的判断,在这种意义上讲,良心也具有一种认知能力,是一种发现道德真理的能力。我们不应否认道德判断中包含着对事实的认知。但对道德判断进行分析,不应忽略了其情感的成分。在这个意义上,良心既具有认知成分,也有情感成分。
通过良心进行的道德判断,其主要功能是对道德主体的行为进行调节作用。良心的调节作用主要在这们三个阶段上表现出来。在第一阶段,即在道德行为前,良心对道德主体起到鼓励或禁止的作用。在第二阶段,即在道德行为中,良心对道德主体起到监督作用。第三阶段,即在行动后,对道德主体的行为进行“法庭审理”。
4、实质义务论伦理学与形式义务论伦理学的区别?
实质性义务论伦理学认为,行为正当性或责任性的标准在于行为本身或行为发生的背景条件。如遵守诺言,不杀人等,其本身就是正当的,履行它就是义务。而在一种责任,规定条件下的行为,也是一种义务行为,如上帝的命令,这是人权等,其行为的正当性来自于一定的背景条件而不是履行这个行为的后果。
形式义务论的伦理学强调行为正当的标准在于,履行行为时所依托的准则规范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不同道德判断之间的必然联系,例如一个人的前后行为在价值立场上不同,因而必然表现出一个人在道判断的逻辑上前后矛盾,这样的行为,也就难说是正当。
5、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特定关系时应遵守的最一般、最具体的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
(1)尊重人的价值与尊严,任何一个社会成员作为成员而言,其价值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尊重的,对于那些在社会处境中处于不幸境地中的社会成员,社会有责任关心帮助他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坚决反对以人的出身、地位、职业来评价人的价值的错误的价值观。
(2)目的与手段统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强调人作为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广大劳动者既是手段,又是目的。作为手段,人人需要劳动,作为目的,劳动者享有社会财富。在这里,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是统一的。
6、义务论伦理学与目的论伦理学的区别?
义务论伦理学与目的论伦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义务论的伦理学诉诸其本身为义务性的道德概念,而目的论伦理学诉诸价值方面的考虑,其不同可作如下进一步区分;第一,义务论的伦理学主张人们应该依据道德原则或义务规范来履行某些行为,把道德行为的正确性看作是因为合乎一定的准则规范,而目的论的伦理学则主张人们的行为正当与否应主要从后果来考虑,而不是考虑行为过程的合规范性。第二;议务论的伦理学总是提出绝对责任,而且目的论伦理学则提出有条件的责任。第三,义务论的伦理学理论提出形式的或关系的标准,而目论的伦理学则提出实质性的标准。
7、行动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的区别。功利主义可以分为行为功利主义与规则功利主义。
行为功利主义根据具体情况下的具体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来确证一个行为是否正当,而规范功利定义则是根据某类规则来加以确证的,当然这些规则本身又需要经过功利原则来加以确证。对于行为功利主义者而言,正确的行为是在该情况下能够产生最大功利的行为。但是行为功利主义没有将各种情况的不确定性和社会事情的复杂加以充分的考虑,对于许多行为的结果,特别是间接后果是我们难以判断的,因此根据行为功利主义一是容易产生差错,其次是计算在某些情况下,将变得非常困难。
规则功利主义者强调规则在道德中占有核心地位,规则不能因为特殊情况的需要而被放弃,它认为,这些规则之中的每一条之所以被人们所接受,正是因为普遍地遵守这些规则会比遵守任何可以替换的规则能产生更大的功利。功利主义经常要受到如何比较。计算和确定的问题的困扰,它也不能为如何防止不正义的分配提供有力的防范,但它确实又具有单纯明晰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是足敷应用。(《伦理学是什么》何怀宏,P72)
8、试述元伦理学的特征。
元伦理学是一门以语言学和逻辑学为依托来研究道德现象的逻辑分析科学。元伦理学在诸种道德现象中仅仅抓住道德特有的术语和判断,从而把道德的语言与逻辑问题当作自己全部或主要的研究对象,并借助于逻辑和语言学的方法对道德进行纯形式的分析研究。其基本特征如下:
(1)以逻辑分析为道德研究的方法。元伦理学家认为,道德问题和道德危机的根源在于伦理学在逻辑和语言方面的混乱,伦理学要摆脱危机,只有向语言学和逻辑学求得方法论的帮助,以逻辑分析为伦理学的研究方法。这是一种纯粹逻辑的分析方法,不涉及这些概念,判断及道德本身所反映的社会历史内容。
(2)“科学主义”的“中立性”和“超规范性”。元伦理学最根本的宗旨和任务就是,打破传统伦理学的束缚,建立一种所谓的“中立的”,“超规范”的“科学的”伦理学。在元伦理学那里,科学的伦理学只能是反对道德进行语言逻辑分析,不制订任何道德规范,也不提倡任何价值,而且对任何道德规范、价值标准都采取宽容、容忍的态度,保持所谓“中立”的立场。
(3)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元伦理学仅仅关心道德语言本身,过分热衷于探索道德概念最恰当的定义和道德判断的科学性问题,但避而不谈道德与人们实际生活的关系之类更为重要的问题,不仅不提供而且反对提供给人们行为以正确指导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使道德和伦理学丧失了其实际的价值,丧失了它所特有的约束作用和导向工能。(《新伦理学教程》魏英敏,北京大学出版社P23)
9、论规范伦理学的三个基本问题。
规范伦理学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其理论形式:⑴关于道德上的善和恶的问题即道德价值问题;⑵关于道德上的应当问题即道德义务问题;⑶关于做人的标准即道德品德问题,据此可以把规范伦理学分成价值论、义务论和德性论。
⑴价值论主要探讨的是道德善恶即道德价值及其标准问题,义务论着力研究的是道德义务或道德规范问题,德性论重点阐发的是人应该具有的秉性,品质或品格即道德品德问题。
⑵在同一规范伦理学体系内部,三者是有机联系的。如果说价值论和义务论侧重于行为或原则的善恶,那么德性论则更为重视那些具有动机的,遵循原则的行为者本身;如果说道德义务是道德善恶一般标准的具体化,那么道德品质则是道德价值标准和义务规范在行为个体身上的内化和凝结。(《新伦理学教程》魏英敏,P29)
10、试述元伦理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元伦理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以及情感主义衰退后,以规定主义为代表的语言分析阶段。
⑴直觉主义的一般意义是指这样一种伦理学理论观点:它认为道德的价值不能靠经验或理性的方法来把握,而只能凭直觉(intuition)来把握。一般认为,是摩尔开创了语言分析哲学的直觉主义流派,而西季威克则是摩尔及追随摩尔的传统的先行者。摩尔认为,近代功利主义把“满足欲望的东西”或“快乐”这样具有自然属性的事物看成是善,从而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误,这是因为他们力图以自然属性的事物事给善下定义。摩尔批驳“自然主义的谬误”,从而提出他的直觉主义的观点。在摩尔之后,普里查德、罗斯等人发展了摩尔的直觉主义观点。
(2)情感主义是元伦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情感主义是这样一种伦理学理论,它认为道德命题是不蕴含知识真假意义的命题,道德语言和道德命题的功能只在于表达情感态度或唤起情感而刺激行动。在情感主义的伦理学家中,艾耶尔和史蒂文森是两位最著名的代表人物。艾耶尔的基本哲学立场是逻辑实证主义。史蒂文森是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情感主义理论的总结。如同所有元伦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一样,伦理学的语言分析,是史蒂文森的伦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3)普遍规定主义。黑尔是元伦理学发展史上重要的伦理学家之一。一般认为,黑尔的规定代表着伦理学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也就是最后阶段。黑尔以他独特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道德语言、道德判断、价值词语、道德思维等重要的元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提出了他的普遍规定主义的道德理论。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表明了元伦理学的质的突破。它从元伦理学的路径,得出了传统规范伦理学的普遍性命令的结论,从而使得他的伦理学具有向传统规范伦理学回归的特征。(大纲P503)
11、试述史蒂文森的情感主义伦理学。
史蒂文森是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也是情感主义理论的总结。如同所有元伦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一样,伦理学的语言分析,是史蒂文森的伦理学的中心内容和探讨的主题之一。他认为,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描述性的,主要用来记录、澄清或交流信息;二是能动的用法,其目的在于发泄情感、产生情绪。在史蒂文森看来,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情感性功能。道德概念的主要意义是情感性意义。那么,当我们用这些术语、概念构成某种道德判断时,就绝不是仅仅在用它们来描述,记录或揭示事物的现象或其本质性规定,而主要是通过运用它们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态度。
史蒂文森认为,道德判断的主要用途,不是指出事实,而是创造影响。道德判断不仅具有表达判断者的情感的功能,而且具有引起、改变、接受判断者的情感、态度的功能。也就是说,通过判断来影响他人的道德态度与情感,使之改变或增强。(大纲P505)
12、论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
(1)道德行为是基于自觉意识而做出的行为,道德行为是自愿、自择的行为,、道德行为不是孤立的个人意志表现,而是与他人意志有着联系的行为。
(2)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通常也称为品德或德性。道德品质是一个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性情或道德人格的要素。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道德人格内外两个方面的体现。成熟的道德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相对稳定性表现为道德品质的定性化与道德行为的习惯化。道德品质不是人的个体生理特性,而是体现一定社会或某种理论所要求的道德的个人意识和行为总体的特征。
(3)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关系是密切的。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一定的道德行为总是以一定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而人们的道德品质又总是由一系列的道德行为所铸成。一般而言,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的关系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道德行为积累,也就不可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第二,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在道德主体那里,是内外统一的。第三,道德主体的道德品质更突出地体现在道德行为的选择之中。
(4)一般而言,善良的道德品质会表现出善的行为,而恶劣的道德品质会表现出恶劣的道德行为。但是,在实际道德生活中,往往存在着矛盾的情况。一个人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也可能出现偶然性的不良的道德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并不能因为道德主体的某个行为,一时的表现就否定了他的整个的道德素养或道德品质。因为一时的表现并不能代表他的整个的人格,他的道德品质的本质。明确这种偶然性的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的关系,对于正确进行道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大纲P563)
13、如何认识道德行为中的知行关系。
(1)“知”的两种涵义。理智与行的关系,也就是知与行的关系。这里的“知”,一是指关于对象、事物、关系的知识。但是还有另一种“知”,这就是作为道德行为的“知”。道德行为的知,主要是社会规范、道德价值的知识。
(2)应当之知与行为。道德的行为就是出于“应当”的行为,所谓出于“应当”,就是按照普遍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指导和约束自己的特殊行为,把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对应当的认知,是道德行为的主观条件,没有对“应当如何”的认知,对自己应当如何行为无知或半无知,就不可能产生真正自觉的道德行为。但是,有了知,也不一定会产生行。从认知到行为是一个由内到外、由知到行的过程,实现这个转化的中介、动力就是行为者自己的选择。知和行的关系就是志与行的关系。
(3)知行的辨证统一 道德之注重自觉、认知、仅仅是因为它能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认知,只是在内心自赏而不实行,那么这种认知再正确,也没有实际意义。道德行为中的知与行,是在行为实践的基础上的统一。
14、论道德品质的形成。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通常也称为品德或德性。道德品质是一个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道德性情或道德人格的要素。
首先,道德认识是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的首要环节,是整个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一般而言,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在自己的道德成长过程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吸取自己的道德观念,积累一定的道德知识。
其次,道德品质的形成又不仅是与认识过程有关,而且与道德意志有关。道德主体的道德意志对于道德行为的选择、控制与持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使道德行为坚持不懈,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再次,道德行为作为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语言和行为习惯。在道德品质的构成中,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它们都属于意识领域。如果离开了实践,道德品质就失去了存在的客观基础和表现形式。只有在道德实践中,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形成,并得以巩固下去。道德品质得到巩固、成熟、从而成为人生整体行为的一贯倾向和稳定特征。
15、论道德冲突。
(1)道德主体的内在冲突的特征。所谓道德冲突就是行为主体身上所具有的不同的社会义务、职责、使命之间的冲突,是社会的不同的道德要求在主体身上的矛盾冲突的体现,是不同的道德价值体系的不同要求之间的冲突,这种道德价值冲突把行为主体推向两难境地,强迫人作出非此即彼的道德选择。
任何一个具体的社会道德主体,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道德角色,承担着不同的道德义务。在一定条件下,它总得要牺牲某种它所承担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
(2)主体内道德冲突的形式。道德冲突表现在个体行为主体身上,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由于社会或他人对同一角色的期待和要求不一致时,所引起的该角色内心的矛盾。二,由于个人改变角色而形成的新旧角色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三,多种责任义务在一个主体身上的冲突。当然,要作出选择,不仅取决于一定的社会条件,而且取决于个人的道德境界。(3)同一价值体系内的道德冲突。社会价值冲突还表现在一个价值体系内部,不同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
(4)不同价值体系之间的道德冲突。如对立阶级之间的道德价值冲突。
16、论道德选择中的意志自由。
(1)意志自由从消极意义看,就是先天的不正确性,从积极意义上看就是主体自主自觉的能力,是主体具体的,现实的自由。
(2)意志自由是特殊性普遍性的统一,又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前者指意志是个人的意志,是特殊性;自由代表着意志中的普遍规定性,反映着普遍的规范。道德自由就是主体行为体现着普遍性的成分。而后者是指:意志作为主体个人的意志,意志活动在扬弃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矛盾,使其目的由主观性变为客观性,把主体内要求变为客观要求而使之统一起来。
(3)意志自由的上述特性充分表现在人在面临道德冲突时,出于责任、义务、和良心而作出自由选择的活动上。
在这种活动中,意志自由首先表现为主体的认识能力。道德生活必然存在着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正确认识这种关系,深刻理解这种利益关系中包含的客观必然性,就为道德选择的自由打下了基础。在这种活动中,意志自由又表现为主体的选择和决定能力,主体不仅能够分辨善恶是非,而且能够以自己的行动来择善与恶。
然而,道德认识只是意志选择的前提,意志是现实中的意志,它是受现实利益影响的,要通过意志自由实现道德自由,使知行统一,还必须提高道德主体自身的道德境界。
17、黑尔的普遍规定主义。
普遍的规定主义用黑尔的话说,就是一种普遍主义(它认为道德判断是普遍的)与规定主义(它认为道德判断在任何典型的情况下都是规定性的)结合。黑尔认为,道德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其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实际使用功能和意义的差异性,而“道德语言是最重要的用法之一便在于道德教导之中。”这一特征决定道德语言有一种特殊的“规定性”,属于规定性语言一类。道德判断应具有规定性和描述性的双重意义。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行为,只有当它具有规定性或命令力量时才能履行这一功能。同时,道德判断要完成自身的调节功能,还必须使自身具有普遍化的特征。一种道德判断表达着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它必须兼备普遍必然性和严格的规定性的双重品格,才能实施其实际的功能。“可普遍化性”即是指在理性(逻辑规则)的基础上可以使道德判断达到普遍化的实现。
18、论道德的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及其统一
社会评价与自我表现评价是道德评价的两种形式。作为道德评价的内外两方面,两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1)自我评价 指个体或群体对自己行为所作的一种善恶上的自我认识,是依据自身的价值取向,对自身行为所作的道德判断。它的最主要特点,就是行为当事人既是评价的客体,又是评价的主体。由于道德评价是一种价值评价,它总是同评价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有着重要关系。道德上自我评价的目的,主要是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了解自己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由于人们对自己的道德行为的评价,总要受自己的利益、感情等影响。因此,在道德的自我评价中,要使“我”能够站在他人、整体或社会这个立场上,从他人、社会或整体的利益出发,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客观分析。因而,道德上的自我评价,主要就是主体把自己的某些道德行为同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进行对照。
在道德的自我评价中,“良心“扮着特别重要的角色。”良心“是对自己道德行为的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统一体,“良心”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总伴随着一种对自己行为的价值导向。因而,提高“良心:在自我评价中的作用,就可以使人们在善恶选择、行为指向、境遇取舍、自我控制等方面,为人们指明正确的方向。
(2)社会评价主要是指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等形式。
社会舆论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社会和个人总是要对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人的行为和品质发表各种议论、看法和意见,表明自己的倾向态度和褒贬情感。社会舆论具有大众化、普遍化的特征,因而,社会舆论对于形成某种社会道德气氛,无形地影响社会成员的言行举止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定社会群体的传统习俗往往揭示出这个社会群体中的人们认为值得尊重的、比较稳定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态度。对于传统和习俗的遵从,已被人们视为不言而喻的常规,它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起着有力的约束作用和评价作用。社会评价是一种外在于于个人的评价力量,对人的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凡是有人的地方,任何人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舆论和传统习俗的支配和制约,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它们的约束和激励,同时,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他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各种评价活动中去
(3)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的统一关系
①两者是道德评价的不同形式,各具特点,各有所长。社会评价主要是借助于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的力量,对行为主体者来说,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而自我评价主要借助于内心信念或良心的作用,来认识、评价和调节自身的行为,因而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因此,强有力的良心较之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更具有道德评价的威力。就其可能达到的深度,自我评价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考察人的欲望、动机、意图、观念等等,并对此作出评价。诚然,社会评价也能考察和评价人的动机,但却没有内在评价这样直接。在广度方面,自我评价优越于社会评价的地方,就在于当个体独处,无人在场时,也能发生作用。这是社会评价所不能比拟的。
②两者又是一种统一的关系。自我评价的准则和标准不是天生的而是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化,这种内化正是借助于社会评价的形式得以实现。据此也可认为,个体对自身的内在评价也反映着社会的评价。
19、论道德评价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善与恶是人们进行道德评价时所运用的最基本的范畴。一个行为或事件的道德价值是借助于善恶范畴来表达的,所以善与恶是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分析善恶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也就是分析道德评价的统一问题。
(1)善恶标准的绝对性 善与恶这对范畴所表明的是道德与不道德的分野,或者说,善的即是道德的,恶的即是不道德的。也就是说,善的是合乎道德规范的,而恶的,也就是违反道德规范的。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意义的行为,而行为具有普遍性意义,也就是自我的利益合乎道德的要求或超出了自我的利益,从而体现了社会利益或整体利益的要求。从主体的立场来看,凡是有利于自己或社会的行为,都称之善;反之,则称之为恶。因而,善恶是具有一般性内涵的概念。在这一点上是绝对的。(2)善恶标准的相对性 ①善恶不仅具有一般性的内涵,同时也具有历史性的内涵。善和恶是一对历史范畴,其内涵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变化而变化。②善恶的相对性还表现为评价善恶的标准的多样性。如阶级标准、生产力标准、历史标准等便有不同的善恶标准。
这种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并不必然否定确定性的标准。相对性是与绝对性相联系而存在的,具体性总是和一般性相对而言的。两者统一的基础就在于人类社会的生活实践。
20、论历史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的关系。
历史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是关于社会历史事件评价的历史评价和道德评价的问题。就一般而言,两者是一个相互补充,又相互区别的关系。
(1)从总体上看,两者都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的实践精神的体现。两者所依据的,是人类主体的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这一内在价值尺度,通过这样两种评价,使人类的实践活动趋向价值理想态(善或至善)的作用。因此,对于两类评价共同指向的对社会历史领域的评价本身,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终极意义上看,应当是一致的,是没有根本冲突的。
(2)就具体的社会历史时期而言,两者却呈现出背反的情况。恩格斯经典地论述了历史合理性与道德合理性的背反,认为:第一,恶是是社会发展的辩证否定环节,从陈旧的、日渐衰亡的社会秩序与道德体系立场上,把社会进步看成是“恶”的。第二,恶是道德生活内部的否定性要素,就它作为恶而言,它既可能与一定时期的被压迫阶级的道德标准不相符合,也与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人类共同生活的起码准则不相符合。
(3)另一方面,即或以恶为动因的社会进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也应当具有善的成分。道德合理性与历史合理性虽然在社会历史领域表现出背反性,但在深层次上却是内在的统一的。所以二者的冲突、差异、矛盾、对抗、背反都是暂时的、局部的、阶段性的,其统一、一致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1、康德动机论及其评价。
(1)康德的动机论 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康德是最著名的动机论代表。在动机与效果的问题上,他明确主张,对一个行为的评价依据,只能是他的“善良意志”。他认为,一个行为,只要是从善良一直出发的,无论其是否能够达到目的,也不论其是否产生效果,都不能使它的道德价值因之而受到任何影响。康德所说的善良意志,是出于尊重道德规律的一种必然性
(2)对康德动机论的评价 康德强调要把出于责任的“善良意志”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确实看到了道德价值的特殊本质,认识到了道德评价与一般评价的区别,基本上弥补了以往历史上动机论的许多缺陷,把动机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康德动机论最深刻的地方,就在于他既强调“善良意志”是出于责任的,又强调为实现这种动机的一连串行为。善良意志的因其主观性而导致的不能证实性,是康德的“善良意志”在道德评价上的致命弱点。
康德的动机论,在道德评价上还有另一方面的意义。这就是一切不是从“善良意志”出发的行为,不论其效果如何,都不能认为是善的。康德特别憎恶并反对那些从利己主义出发的把个人幸福作为判断善恶标准的伦理学说。康德并不一般地反对幸福,但他把幸福从属于“善良意志”,并认为,只有从“善良意志”出发和尽了自己的应尽的责任后,人们感到的那种欣慰才是真正的幸福。
22、论动机与效果的辨证统一观。
(1)动机与效果的概念。动机和效果是道德评价的根据。所谓动机,就是指行为主体在同社会和他人的关系中,自觉追求一定目的的自觉愿望或意图。所谓效果,则是指行为主体的个别的或一系列的行动,给社会或他人所带来的实际后果。
(2)动机论和效果论的错误。以康德为代表的动机论者强调,评价行为善恶的根据是或主要是行为的动机,而不管行为的效果如何。以功利主义为代表的效果论者认为只有行为的后果才是评价行为善恶的唯一根据。以上两种说法都把过于复杂的善恶问题简单化,因而是错误的。
(3)在实践基础上动机和效果的辨证统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要正确解决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必须了解动机和效果的善恶在行为过程中,是怎样通过复杂曲折的关系,而达到对立统一。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互相联系的方面来认识。
首先,在道德行为总体上,动机和效果的善恶是相互贯通或相一致的。任何动机都包含对某一种效果的预测和追求,而任何效果都是受某种动机的支配所造成的。某种动机引出某种后果以后,这种后果又会强化人们原来的动机,或激起人们的新的动机。
其次,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充满着复杂差异和矛盾的统一。这就是说,从每一个具体行动,或某一行为过程的某一阶段来看,动机和效果的相互关系,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情形。有动机和效果一致;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等几种情况。所以,我们在总体上承认动机和效果统一的同时,又应当看到这种统一是包含各种差异和矛盾的。
再次,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曲折过程。动机和效果相统一的这种过程性,是与社会和个人的实践相关联的,或者说,是由社会和个人实践的过程性所引起的。实践是动机和效果由此及彼的桥梁。因而,动机和效果之间任何性质的统一,也必然有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
总之,在动机和效果的相互关系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上述基本观点,不仅同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动机论”和“效果论”相区别,同时,也为人们处理道德行为种的动机和效果的关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答案来源:罗国杰《伦理学教程》P389—391)
23、什么是应用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兴起的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有人把应用伦理学定义为分析一些具体的、有争议的道德问题的伦理学分支。有人则把它定义为是研究如何运用普遍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去解决具体道德问题的学问,是一种使伦理智慧通过社会整体的行为规则与行为程序得以实现的智慧,还有人强调应把应用伦理学定义为研究如何运用道德原则规范去分析解决具体的、有争议的道德问题的学问。还有人认为,应用伦理学应当有它自己的学科特性,有自己的基本原则、规范,而不是简单地“应用”某种成熟的理论观点。总的说来,应用伦理学是应对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对伦理学所提出的挑战,它是二次大战后民主社会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新型伦理学的研究类型。应用伦理学的任务在于面对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涌现的紧迫伦理道德问题,从现存的各自立场出发,通过理论性的话语或交谈,以期达到一种理论的共识或最终无可争辩的基本原则。应用伦理学就是这样一种话语交往平台。应用伦理学主要涉及到整个社会的行为关联,如国际关系伦理、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性别伦理、生命伦理、生态伦理等。(《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哲学学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4、什么是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是人类最初摆脱因生产力低下而受到大自然困扰后逐渐产生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根据《韦伯斯特第三次新编国际词典》记载,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曾在三个意义上使用:①人是宇宙的中心;②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③根据人类价值和经验解释或认识世界。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人的利益和需要为基础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坚持人类是一切价值的焦点,一切价值例证都可归结为对人类价值的贡献,自然界的一切组成部分,充其量只有满足人类利益的工具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又可分为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和弱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两种。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以个人感情意愿决定价值,以感性的意愿为价值参照体系,关心人的需要价值,人们能够根据某一客体有人类需要的价值,来评价这种人类偏好的客体,并检验该客体是否能为人们感性的意愿提供满足。他们的利益表明,他们利用自然界,只能采取索取的方式。在其价值体系中,不存在对个人感性的意愿的检查。弱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其价值的确定取决于理性的意愿的活动结果,理性的意愿有两个要素:一是感性的意愿;二是对感性的意愿过滤的评价体系。这种对感性意愿的评价有两个伦理根据:①选择某种世界观或某种哲学观念并创造一种相应的价值判例,并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②人类的经验是建构价值的基础。因为弱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不仅认为感性的意愿有价值,而且也认为用更合理的意向评价和取替感性的意愿的价值形成过程也有价值。无论是强化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弱化的人类中心主义,其共性在于都是人类中心主义的表现形式,都否定把内在价值赋予非人类自然,都只承认自然的工具价值,其差异性在于这种工具在类型上的不同。(叶平著,《回归自然——新世纪的生态伦理》,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7-164页)。
25、试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1)道德和法律都是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规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调节作用,二者是既相互联系,又彼此区别。首先,道德与法律在内容上相互吸收,在各个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法律体系和道德规范体系,有许多内容是互相通用的。法律规范的实质合理性应从其道德规范的权威性中去寻找。一般来说,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就是道德规范所谴责的。第二,在社会功能上相互补充。在阶级社会里,同一统治阶级的法律和道德,归根到底,都旨在把人们的行为纳入一定的秩序范围。某些行为不能够和不便于进行法律制裁时,便采用道德手段来加以理解。道德不能加以调节,就需要进行法律裁决。第三,在实施过程中相互凭借。法律规范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它的实施是强制性的,而道德规范倡导人们应当遵守,它的实施是不带强制性的。不论哪一个统治阶级,都总是一方面借助本阶级的道德来为他们的法律规范及其实施进行辩护。另一方面,又借助本阶级的法律维护和推行他们的道德规范。
(2)在认识功能上,两者有区别,法律是从被奉为国家统一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愿望出发,来反映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道德并不都是作为统治阶级意志。法律对经济关系的反映必须经过国家机关的批准,道德则可以自发地做出相应的反映。另外,法律主要是确认和维护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道德对于现存的社会关系和秩序,既可能表示认可和赞许,也可能表示鄙夷和谴责。道德还往往表现对过去时代的某些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依恋和尊重,以及对未来某种社会秩序的向往和追求。
(3)道德和法律在调节功能上有不同特点:
首先,它们凭借不同的力量来实现,法律所凭借的是有组织的惩罚机关和系统的惩罚措施;道德则诉诸于社会舆论和个人觉悟、良心。其次,二者调节的社会生活范围不一样。法律只能在它所规定的范围内对危及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的行为进行干预。道德不仅要干预法律范围的行为,而且干预法律不能触及到的行为,一切与他人、社会有关的行为。第三,二者对同一行为的态度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法律所要惩罚的行为,道德上既可予以谴责,也可能予以认可或赞许。最后调节的形式上各有特点,法律调节一定要专门的机构来实行,而道德调节则由每个社会组织、每个人来实现。(罗国杰,马博宣《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版)
26、试述道德与政治的关系。道德与政治的关系联系紧密。(1)政治变革和道德发展相互促进。道德领域内的重大冲突常常是政治变革的前奏,而重大的政治变革运动又是道德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2)政治制度和道德体系相互影响。政治关系制约着各种道德体系的社会地位及其某些行为规范,而不同道德体系对当时政治制度或政治秩序的巩固和发展,也起着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3)政治路线,政策是否正确,与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相互影响。政治路线,政策是否正确,对社会的道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而社会道德风尚的好坏,对于一定的政治任务的完成,以及为此而制定的路线和政策的实施也有相当的影响。(4)个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相辅相成,政治觉悟高的人,道德境界往往也比较高,道德境界高的人,政治觉悟往往也比较高。
道德与政治想比较而言,它们反映的角度和范围不同。政治主要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生活中的关系,道德则不仅反映对立阶级或势力之间的关系,它还反映个人对他人,特别是从个人对整体的义务和责任这个角度加以反映。它们反映的途径和程度不同。政治是经济关系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并建立国家制度和各种政治设施,保障新经济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而道德则只能通过对当时生产关系所造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的谴责或赞许,来间接表明当时生产关系的状况。政治干预社会经济关系,总是直接运用国家机器,或以国家机器为后盾,往往是强制性的。相反,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干预,则主要凭借舆论、教育和示范等,不是强制性的。政治的干预往往是直接而迅速的,道德的干预则往往是缓慢的。(罗国杰,马博宣《伦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版)
1、下列哪些关于道德起源论观点是错误的(ABC)。
A、道德来源于天 B、道德是根源于人类固有的“纯粹理性” C、道德根源于上帝的启示 D、物质利益是道德产生的基础 E、追求个人利益和幸福,是一切道德根源的企图。
2、下列否定到的社会作用的代表人物有(BC)
A、孔子B、老子 C、庄子 D、孟子 E、墨子
3、道德教育的过程是(ABCDE)。
A、提高大的认识的过程 B、陶冶道德情感的过程 C、锻炼道德意志的过程
D、确立道德信念的过程 E、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
4、一般可以把道德境界划分为以下几个境界(ABDE)。
A、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 B、公私兼顾的道德境界 C、悲观虚无的道德境界 D、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 E、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
5、历史上人们对道德本质的认识始终争论不休,下列观点哪些是正确的(ACE)
A、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 B、道德是一种善良意志 C、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解体系
D、道德是一种绝对理念 E、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6、下列哪些观点符合道义论(CDE)。
A、立足于道德他律 B、强调道德评价的根据在效果
C、立足于道德自律 D具有理性主义特点 E、强调道德评价的根据在动机
7、道德评价有(ACDE)的作用。
A、评判作用 B、强制作用 C、教育作用 D、调节作用 E、导向作用
8、边沁功利主义学说的主要观点是(ABDE)。
A、个人是唯一现实的利益
B、利益在社会生活中起支配作用 C、注重人的快乐质量
D、快乐就是最大的善 E、增进个人利益和幸福就是增进了社会的利益和幸福。
9、道德规范的实施主要是靠(ABCDE)来实现的,不是靠强制的手段。A、社会舆论 B、内心信念 C、宣传教育 D、新闻媒体 E、传统习惯
10、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ACE)的总和。A、原则规范 B、价值观念 C、行为活动 D、理论体系 E、心理意识
11、人道主义的基本内涵有(ABCDE)。
A、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 B、肯定人的“自由”、“平等”的权利-C、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 D、重视与促进人的自由自觉的全面发展 E、倡导“博爱”、“公正”的义务
12、美德论主要代表人物有(AC)
A、亚里士多德 B、培根 C、麦金太尔 D、普里查德 E、卢梭
13、道德评价的方式方法主要有(ACE)
A、社会舆论 B、社会的政治制度 C、内心信念 D、法律法规 E、传统习惯
14、当代中国对人生价值观的评价标准是(BE)。
A、社会地的高低 B、自身发展和完善的程度 C、人际关系的好坏 D、拥有财富的多少 E、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15、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认为(BCD)
A、义利是绝对对立的 B、义利是统一的 C、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D、见利思义 E、复杂性
16、道德冲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ACE)。
A、同一道德体系内不同道德原则、道德要求之间的冲突。
B、不同层次的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C、个体道德心理上的冲突。D、不同国家和民族道德体系之间的冲突 E、不同道德体系之间、原则规范之间的冲突
17、动机一般可以划分为(ABDE)
A、利他的动机
B、一般利己的动机 C、不损人也不利人的动机 D、损人也不利己的动机 E、损人的动机
18、道德选择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BCD)。
A、量化原则 B、权重原则 C、等级原则 D、优选原则 E、价值原则
19、元伦理学可以分为(ACD)三大派别。
A、价值论直觉主义 B、存在主义 C、情感主义 D、语言分析 E、功利主义 20、道德建设对市场经济的理论支持主要表现在(ABD)
A、对经济动机的论证 B、对经济技术的论证 C、对经济规范的论证
D、对经济制度的论证 E、对经济形势的论证
二、简答题 人生价值观及其含义
所谓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在对人生目的和行为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点和观念,反映了客体的人的社会行为与主体的人的物质或精神生活西药的肯定与否定关系。如果客体的人的行为能满足主体的人的物质或精神生活需要,那就是有价值的,值得肯定的,否则就是无价值的或负价值的,应该否定的。人生价值观在价值观念体系中居于深层次的、核心的地位,对主体的行为有根本的导向作用。在现实生活中,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
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2、在价值体系上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中心,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3、反对权威和对个人的各种各样的支配。这一概论不是比较确切的。个人主义以个人为最核心的价值标尺定点,从实质上看,它与利已主义具有不可忽视的亲缘关系。个人主义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它以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为理论基石。世上不存在先验的、抽象的人性,人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性是人性最基本的特征。其次,它以唯物史观所揭示的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指南,科学揭示了人性的本质及其发展机制,实践性和社会性是现实的人的真正本质。再次,它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实践目标。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公正的含义和主要原则。
社会公正本质含义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时,遵循不偏不倚的原则,给有关的每个社会成员以均衡的条件和机会,从而实现权利与义务的最佳统一。主要原则:基本权利的保证,亦即保证的原则;机会平等,亦即事前的原则;按照贡献进行分配,亦即事后的原则;进行必要的一次分配后的再调剂,亦即调剂的原则 效果论。
与“动机论”相对,是一种片面强调效果的道德评价理论。该理论学说认为,人的行为善恶取决于效果,判断和评价行为的善恶,无需考察动机,只要看它的效果。效果论者重视在道德评价中考察行为的结果,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否定了动机的考察,把原先只有在主客观的相互联系中才能确定的品行善恶,分割为简单的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动机,陷入了把行为效果直接与品行善恶相等同的歧途。
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爱国主义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爱国主义基本要求就是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热爱祖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热爱自己的国家。义:爱国主义是一种对民族和祖国的深厚感情,是一种具有巨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民族精神,是调整个人与民族和国家之间的道德规范。罗尔斯的正义论。
罗尔斯在完善传统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以社会基本结构的正义为最高理想、以正义的合理性为基本视角的义务论伦理学。他提出了两个原则:一是平等自由的原则。二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第一个原则优于第二个原则,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
确立道德标准的基本原则。
道德标准是道德选择的依据,是道德行为的原则,是道德评价的基本原则: 第一,主体性原则。其一,道德标准要确立主体为道德价值存在的目的的尺度。“其二,道德标准的主体性原则要求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需要的发展为目的。第二,科学化原则。合理的道德必须是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适合特定时代经济、社会整体发展需要与趋势。第三,普遍化原则。其一,道德标准内容上的普遍性。其二,道德标准对对象的要求和规范的普遍性。内心信念及其作用。内心信念是人们的一种道德自觉表现,伦理学意义上的内心信念,主要是指道德信念;它决定和制约着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自身行为在善与恶、正当与不当之间作出选择,在评价上进行判断。个体内心信念的道德评价,是一种自我反省,是自我道德认识的深化,也是行为个体最重要的道德评价。
内心信念以内在法则、内在权威的方式来”裁决“自身言行的对错,从而阻止人去有意作恶或劝导人积极为善,而且促使人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进行深刻检讨,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或悔改意愿。
道德修养及其基本含义
道德修养是指个人在道德品质上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以及再此达到的道德水平和境界,是道德活动的形式之一,是个人自觉将一定的社会要求和规范转变为内在道德品质的过程,是完善自己道德人格的道德实践.一 人们道德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过程是依照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所进行的学习体验 对照完善等一系列的道德实践过程.二 经过长期的道德培养后所达到的道德水平和境界是一个较为稳定的境态.道德选择的涵义
答案、评分标准:所谓道德选择,是指道德行为者在面临特殊场合时,根据对某种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的认识,选择某种方案的行动,是道德行为发生之前的思维过程,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在不同的道德价值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的道德活动。从根本上说,道德行为选择是人类对利益的一种自我让度,是精神自律的表现。在人类道德领域中,没有选择就没有道德活动。慎独
所谓”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自在无人监督自己言行的时候,也能够谨慎地、自觉地注意自己内心活动和行为举止,防止有违背道德的思念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慎独,体现了高度的道德自律意识,既是道德自我评价的方法,也是人在道德修养中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辨析题
1、慎独为入德之方。
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说明个人与集体是辩证统一的双向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总是集体中的个人,集体总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不能离开集体利益来谈个人利益,也不能离开个人利益来谈集体利益。真实的集体把社会普遍利益与个人利益真实地统一于自身,它是一种人的“自由联合体”,真实的集体绝不是个人发展的桎梏,而是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
2、一个有德行的灵魂是幸福的。
说明人的幸福是与道德相关联的。
1、对一个道德境界比较高尚的人,德性虽在物质上、肉体上没给自己带来什么直接的利益、好处,却使他获得了道德愉悦,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感。
2、如果一个人能够树立毕生为实现人类的道德理想,就能够在为之而奋斗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
3、一个有德行的人,它会受到社会和他人的赞誉而建立起长久稳固、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从而使他的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得以施展、获得成功和幸福。
3、众口所毁,虽金石犹可销也。
社会舆论是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群体对某一客观对象的带有主导性或倾向性的评判或议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借助于先进的媒体,社会舆论在道德评价的意义将越来越显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基本道德原则和要求的行为,进行鉴赏;第二,对违背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和损害群体利益的行为,则进行谴责,进而在社会上形成上抑恶扬善、激浊扬清的良好风气。
4、在现代社会,“商人追求金钱和财富不再是罪恶,而是上帝赋予的天职”。答案、评分标准:正确。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经济动机建立在求利的基础上是合理的。伴随社会变革,人们在经济动机评价的道德观念将经一步解放,计划经济时代被视为“不道德的、不正常的”经济动机以逐步转为正当的。市场经济时代,个人的经济动机的合法性被得到了肯定,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对金钱和财富的追求在事实上已得到了可定和鼓励。
5、“慎独为入德之方”
“慎独”是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所谓“慎独”,就是指一个人独自在无人监督自己言行的时候,也能够谨慎地、自觉地注意自己内心活动和行为举止,防止有违背道德的观念或不符合道德要求 的行为。慎独,体现了高度的道德自律意识,既是道德自我评价的方法,也是人在道德修养中追求的最高境界。
6、人拥有了金钱和财富就拥有了幸福
这个观点的是错误的。它对幸福真正的含义缺乏正确的了解,在伦理学看来幸福是人们内心渴望的人生境界的极限,是人追求终极目标的实现,是人生价值得到肯定时的满足或是创造力得以实现而获得的一种心里体验。幸福是由健康 长寿 财富 心灵的宁静 爱好 美德 思辨活动等不同时代 不同文化背景 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 不同生活环境中的人对幸福的感受不一样,但金钱和财富却不能代表幸福的全部.幸福的价值标准有六个维度.感性的 理性的 物质的 精神的 个人的 社会的 四,论述题
1、论述道德教育及其特征。
所谓道德教育,就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人们接受和遵循其合乎自己需要的道德规范的要求,自觉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的活动。道德教育可以使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转化为人们的内在道德品质,使道德的原则规范成为人们内心的个体准则。(1).道德教育内容的广融性。在内容上包含各种道德关系的要求。(2).道德教育环节的同时性。在实际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各个环节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3).道德教育起点的多端性。进行道德教育可以因人因时选择最亟需解决又最能奏效的环节作为道德教育的起点。
(4).道德教育进程的重复性。要使一个人形成完美的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次性劳动就可以奏效的,必须迸行长期、反复地教育。(5).道德教育效果的渐进性。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6).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2、阐述社会公正的内容
社会公正是指社会所有的人在人格上的平等,每个人在生存权和发展权上的平等。公正的基本涵义——均衡与合理。均衡与合理,即在处理人与人只见各种关系时,遵循不偏不倚的原则,给有关的每个社会成员以均衡的条件和机会,从而实现权利与义务的最佳统一。
(1).基本权利的保证,亦即保证的原则。切实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以人为本位发展的基本理念。
(2).机会平等,亦即事前的原则。从总体上来说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大致相同的基本发展机会;社会成员之间的发展机会不可能完全相等的,应有着程度不同的差别。
(3).按照贡献进行分配,亦即事后的原则。根据每个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所差别的分配,也符合市场经济的现实原则。
(4).进行必要的一次分配后的再调剂,亦即调剂的原则(或称校正原则)。立足于社会的整体利益,对于一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使社会全体成员普遍的不断得到由发展所带来的收益,从而使整个社会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率,实现一种相对稳定的正常运转。
3、运用道德选择理论论述
人们在进行道德选择时,不仅需要在多种可能性之间进行,而且又在道德冲突中进行。有时需要为国家利益而做出必要的牺牲。
道德是外在于人、内在于心的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规范,因此,在道德行为选择过程中,道德主体对道德规范的选择和遵循经历着由他律——外在于人到自律——内在于心的阶段,体现了道德行为的主体意志自由由消极走向积极的过程。相应地,道德行为选择自由也有“被动性自由”和“主动性自由”两个方面。被动性的道德自由——通常表现为个体在做符合自己的愿望和兴趣的事情时,遇到外来的、体现社会群体意志的道德规范的阻碍,个体迫于群体的压力而放弃或改变自身愿望和兴趣,从而按照道德规范要求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个体的行动似乎是“被迫的”,因而也是“不自由”的。行为主体不管是否自愿,最终能够自觉地放弃自身的某些利益,按照社会的要求进行行为选择,从而服从社会整体利益。主动性的道德自由——通常表现为行为主体主动克服各种力量对自身行为的牵制,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选择。因此,主体在社会道德面前不是被动地顺应、服从,而是主动地按照社会道德的要求进行自由的选择和采取自由的行动。行为主体能够凭借高度自觉的道德认识、道德责任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战胜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重重障碍,最终进行正确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才是真正的道德自由——积极主动的道德自由。
4、运用所学的伦理学知识分析下面材料:
材料1:在南北战争期间,有一位姑娘请求林肯总统为他开一张去南方探亲的通行证。林肯说:“那你准是个北方派,可以去那里劝说你的亲友。”姑娘说:“不,我是南方派,我将去鼓励他们坚持与你战斗,不要悲观失望。”林肯不悦。姑娘镇静地说:“总统先生,我在学校读书时,老师就给我们讲诚实的林肯的故事,从此我下定决心要学林肯,一辈子不说谎。我当然不能为了要获得一张通行证而改变自己说话做事都要诚实的习惯。”林肯觉得姑娘言之有理,不仅答应给她开通行证,还在一张卡片上写道:“请让持本卡片的姑娘通行,因为她是一个信得过的姑娘。”
材料2:陕西咸阳蓝马啤酒厂是2000年成立的,因为当时生产的啤酒口感不适合陕西人口味,工厂一直亏损。2002年底,多数蓝马啤酒经销点出现产品积压、啤酒过期的问题。当时厂里的账面只剩下30万元,职工工资可能发不出来,买原材料都有困难,在镇种情况下,工厂还是下决心,先给经销商退货,销毁了30多万元的过期啤酒。厂里的损失很大,但也维护了工厂在经销商中间的信誉,为下一步的销售打开了局面。渡过难关之后的蓝马啤酒,充分考虑到陕西人的口味特点,生产的啤酒很快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更得到了广大经销商的鼎立支持,2004年销售收入达到1.4个多亿,企业开始赢利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取得他人信任。诚,既真诚、诚实;信,既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诚信是一种规范,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式,是协调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诚信是一种制度。“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他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树立起公正、公平处事态度和大公务实的道德观念。诚信制度化才能持久,才有力量;诚信是一种品格。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诚信”所内涵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是保证自己获得真正利益的根本。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基本准则。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实守信的基础上的。因此,企业拥有良好信用,能提高客户和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程度,给企业以丰厚的利润回报。对于一个国家,诚信是立国之本;对社会而言,守信则能够使社会人际风貌得到改善,提高办事效率,是社会交往成本下降。诚信首先是避免各种矛盾、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神会发展的一种道德资源。
5、道德选择及其特征。
所谓道德选择,是指道德行为者在面临特殊场合时,根据对某种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的认识,选择某种方案的行动,是道德行为发生之前的思维过程,是人们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在不同的道德价值之间进行取舍的一种特殊的道德活动。在道德行为具有以下特征:(1)、自知性。所谓自知性,是指行为者知道自己行为的目的、意义和价值,也指行为者在行为之前就有对人我、己群关系有所认识,明白其行为对他人、社会将产生的影响及后果。行为者的动机和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并且能够为其行为承担一切道德责任。
(2)、自主性。自主性是指行为者在自知基础上所进行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是发自内心并非出于强制的行为。因此,道德行为是行为者主体精神的自律,是自己对自己立法,是意志自由的行为。这种自主性不仅表现在行为者本人为其所为,非其所非,而且还表现在”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如果行为主体不是根据内在的道德动机和个人意志而自觉自主地行为,他的行为则不属于道德行为。
(3)、自择性。道德行为是经过行为者比较鉴别、思考反省而自觉选定和择取的,因而自择性是自主性的重要表现。在同一道德环境下,人们行为的发生不只是一种可能,而是有多种可能,起码有”做“或”不做"的两种可能,但究竟如何取舍是行为者自己所决定的,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强迫。
(4)、相关性。凡是道德行为都是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集体的行为,反之就是不道德的行为。总之,道德行为是出于明确的目的和本人的主观意志的,是指自知、自主、自择地并有利于他人和社会集体的行为
6、述社会公德基本内涵和特点。
所谓公德,是指人们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共同生活的客观需要和历史的优良道德积累而形成的,为社会中每个成员所应当遵循。
公德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1)由国家以法律形式立法并要求全体国民或公民遵守的行为规范,如“五爱”。(2)为社会的公共生活所必须,并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所公认的公共生活准则。
中级财务管理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1.可以节约信息传递与过程控制等的相关成本, 并大大提高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利用效率的财务管理体制是 () 。
A.集权型 B.分权型 C.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型 D.M型
2.下列应对通货膨胀风险的各项策略中, 不正确的是 () 。
A.进行长期投资 B.采用宽松的信用条件 C.取得长期借款 D.签订长期购货合同
3.在协调所有者与经营者矛盾的方法中, 通过所有者来约束经营者的方法是 () 。
A.解聘 B.接收 C.股票期权 D.绩效股
4.某公司2014年1月1日投资建设一条生产线, 投资期3年, 营业期8年, 建成后每年现金净流量均为500万元。该生产线现金净流量的年金形式是 () 。
A.普通年金 B.预付年金 C.递延年金 D.永续年金
5.当股票投资必要收益率等于无风险投资收益率时, β系数 () 。
A.大于1 B.等于1 C.小于1 D.等于0
6.下列各项中, 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的是 () 。
A.折旧费 B.长期租赁费 C.直接材料费 D.广告费
7.财务预算管理中, 不属于总预算内容的是 () 。
A.现金预算 B.销售预算 C.预计利润表 D.预计资产负债表
8.在下列预算方法中, 能够适应多种业务量水平并能克服固定预算法缺点的是 () 。
A.弹性预算法 B.增量预算法 C.零基预算法 D.流动预算法
9.在下列各项中, 能够同时以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分别反映企业经营收入和相关现金收支的预算是 () 。
A.现金预算 B.销售预算 C.生产预算 D.产品成本预算
10.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 合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所产生的筹资动机属于 () 。
A.创立性筹资动机 B.支付性筹资动机 C.扩张性筹资动机 D.调整性筹资动机
11.企业向租赁公司租入一台设备, 价值500万元, 合同约定租赁期满时残值5万元归租赁公司所有, 租期为5年, 租费率为12%, 若采用先付租金的方式, 则平均每年支付的租金为 () 万元。
已知: (P/A, 12%, 4) =3.037 3, (P/A, 12%, 5) =3.604 8, (P/F, 12%, 5) =0.567 4。
A.123.8 B.138.7 C.123.14 D.108.6
12.以下事项中, 会导致公司资本成本降低的是 () 。
A.通货膨胀率提高 B.企业经营风险高, 财务风险大 C.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改善了股票的市场流动性 D.企业一次性需要筹集的资金规模大、占用资金时限长
13.下列各项中, 运用普通股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时, 需计算的指标是 () 。
A.息税前利润 B.营业利润 C.净利润 D.利润总额
14.指公司授予经营者的一种权利, 如果经营者努力经营企业, 在规定的期限内, 公司股票价格上升或业绩上升, 经营者就可以按一定比例获得这种由股价上扬或业绩提升所带来的收益, 收益为行权价与行权日二级市场股价之间的差价或净资产的增值额, 这种股权激励模式是 () 。
A.股票期权模式 B.限制性股票模式 C.股票增值权模式 D.业绩股票激励模式
15.某企业计划投资一个项目, 初始投资额为100万元, 年折旧率为10%, 无残值, 项目寿命期10年, 预计项目每年可获净利润15万元, 公司资本成本为8%, 则该项目动态投资回收期为 () 。
已知: (P/A, 8%, 5) =3.992 7, (P/A, 8%, 6) =4.622 9, (P/A, 8%, 7) =5.206 4。
A.3年 B.5.01年 C.4年 D.6年
16.下列属于证券投资非系统风险的是 () 。
A.变现风险 B.再投资风险 C.购买力风险 D.价格风险
17.在下列方法中, 能直接用于项目寿命期不相同的多个互斥方案比较决策的方法是 () 。
A.净现值法 B.年金净流量法 C.内含报酬率法 D.现值指数法
18.某企业固定资产为800万元, 永久性流动资产为200万元, 波动性流动资产为200万元。已知长期负债、自发性负债和权益资本可提供的资金为900万元, 则该企业 () 。
A.采取的是期限匹配融资策略 B.采取的是激进融资策略 C.采取的是保守融资策略 D.资本成本较高
19.按照随机模型, 确定现金存量的下限时, 应考虑的因素是 () 。
A.企业现金最高余额 B.有价证券的日利息率 C.有价证券的每次转换成本 D.管理人员对风险的态度
20.与短期借款筹资相比, 短期融资券筹资的特点是 () 。
A.筹资风险比较小 B.筹资弹性比较大 C.筹资条件比较严格 D.筹资条件比较宽松
21.某企业2013年的实际销量为2 110件, 原预测销售量为2 117.5件, 若平滑指数=0.6, 则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公司2014年的销售量为 () 件。
A.2 110 B.2 113 C.2 114.5 D.2 113.75
22.在两差异法中,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是 () 。
A.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与实际产量下的实际工时的差额, 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B.利用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 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C.利用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的差额, 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D.利用实际制造费用减去预算产量标准工时, 乘以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计算得出的
23.公司采用固定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发放股利的好处主要表现为 () 。
A.降低资本成本 B.维持股价稳定 C.提高支付能力 D.实现资本保全
24.下列属于构成比率的指标是 () 。
A.不良资产比率 B.流动比率 C.总资产周转率 D.销售净利率
25.甲公司2013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10 000万股, 2013年3月1日发放股票股利, 每10股送1股。2013年6月1日增发普通股4 500万股, 12月1日回购1 500万股, 2013年实现净利润5 000万元, 则基本每股收益为 () 元。
A.0.2 B.0.37 C.0.38 D.0.42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 。
A.对环境和资源的责任 B.对债权人的责任 C.对消费者的责任 D.对所有者的责任
2.下列关于货币时间价值系数关系的表述中, 正确的有 () 。
A.普通年金现值系数×投资回收系数=1 B.普通年金终值系数×偿债基金系数=1 C.普通年金现值系数× (1+利率) =预付年金现值系数 D.普通年金终值系数× (1+利率) =预付年金终值系数
3.在编制生产预算时, 计算某种产品预计生产量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 。
A.预计材料采购量 B.预计产品销售量 C.预计期初产品存货量 D.预计期末产品存货量
4.与负债筹资相比, 股票筹资的特点有 () 。
A.财务风险大 B.资本成本高 C.信息沟通与披露成本较大 D.分散控制权
5.确定企业资本结构时 () 。
A.如果企业产销业务稳定, 则可适度增加债务资本比重 B.若企业处于初创期, 可适度增加债务资本比重 C.若企业处于发展成熟阶段, 应逐步降低债务资本比重 D.若企业处于收缩阶段, 应逐步降低债务资本比重
6.企业正在讨论两个投资方案:A方案寿命期10年, 净现值为400万元, 内含报酬率为10%;B方案寿命期10年, 净现值为300万元, 内含报酬率为15%。据此可以认定 () 。
A.若A、B两方案是互斥方案, 则A方案较好 B.若A、B两方案是互斥方案, 则B方案较好 C.若A、B两方案是独立方案, 则A方案较好 D.若A、B两方案是独立方案, 则B方案较好
7.下列属于控制现金支出有效措施的有 () 。
A.运用坐支 B.运用透支 C.提前支付账款 D.运用浮游量
8.某公司生产销售甲、乙、丙三种产品, 销售单价分别为50元、70元、90元;预计销售量分别为50 000件、30 000件、20 000件;预计各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20元、35元、40元;预计固定成本总额为400 000元, 若企业采用联合单位法,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 。
A.联合保本量1 750件 B.甲产品保本销售量8 750件 C.乙产品保本销售量3 381件 D.丙产品保本销售量2 254件
9.某公司非常重视产品定价工作, 公司负责人强调采用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 则可以采取的定价法有 () 。
A.保本点定价法 B.目标利润定价法 C.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 D.边际分析定价法
10.当公司存在下列哪些项目时, 需计算稀释每股收益 () 。
A.股票期货 B.可转换公司债券 C.认股权证 D.股票期权
三、判断题
1.利润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以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等各种财务管理目标, 都是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基础。 ()
2.根据财务管理的理论, 必要投资收益率等于期望投资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和风险收益率之和。 ()
3.企业调整预算, 应当由财务管理部门逐级向企业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 提出预算指标的调整幅度。 ()
4.如果企业在发行债券的契约中规定了允许提前偿还的条款, 则当预测年利息率下降时, 一般应提前赎回债券。 ()
5.甲企业上年度资产平均占用额为5 000万元, 经分析, 其中不合理部分700万元, 预计本年度销售增长8%, 资金周转加速3%。则按因素分析法预测年度资金需要量为4 504.68万元。 ()
6.投资长期溢价债券, 容易获取投资收益, 但安全性较低, 利率风险较大。 ()
7.在存货的ABC控制法下, 应当重点管理的是虽然品种数量较少, 但金额较大的存货。 ()
8.作业共享指利用规模经济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 ()
9.代理理论认为, 高支付率的股利政策有助于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 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 ()
10.一般来说, 市净率较高的股票, 投资价值较高。 ()
四、计算分析题
1.东方公司拟进行证券投资, 目前无风险收益率为4%, 市场风险溢酬为8%的备选方案的资料如下:
(1) 购买A公司债券, 持有至到期日。A公司发行债券的面值为100元, 票面利率8%, 期限10年, 筹资费率3%, 每年付息一次, 到期归还面值, 所得税税率25%, A公司发行价格为87.71元。
(2) 购买B公司股票, 长期持有。B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每股9元, 今年每股股利为0.9元, 预计以后每年以6%的增长率增长。
(3) 购买C公司股票, 长期持有。C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每股9元, 预期未来两年每股股利为1.5元, 从第三年开始预期股利每年增长2%, 股利分配将一贯坚持固定增长股利政策。
(4) A公司债券的β系数为1, B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1.5, C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2。
已知: (P/A, 10%, 10) =6.144, (P/F, 10%, 10) =0.385 5, (P/A, 12%, 10) =5.150 2, (P/F, 12%, 10) =0.322。
要求:
(1) 计算A公司利用债券筹资的资本成本 (按一般模式计算) 。
(2) 计算东方公司购买A公司债券的持有至到期日的内含报酬率。
(3) 计算A公司债券、B公司股票和C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 并为东方公司作出最优投资决策。
(4) 根据第3问的结果, 计算东方公司所选择证券的投资收益率。
2.假设某公司每年需外购零件4 900千克, 该零件单价为100元, 单位储存变动成本400元, 一次订货成本5 000元, 单位缺货成本200元, 企业目前建立的保险储备量是50千克。在交货期内的需要量及其概率如下:
要求:
(1) 计算经济订货批量、年最优订货次数。
(2) 按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 存货水平为多少时应补充订货?
(3) 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是否恰当?
(4) 按合理保险储备标准, 企业的再订货点为多少?
3.某企业生产和销售甲、乙两种产品, 产品的单位售价分别为5元和10元, 边际贡献率分别是40%和20%, 全年固定成本为50 000元, 企业采用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法进行量本利分析。
要求:
(1) 假设全年甲、乙两种产品分别销售了20 000件和40 000件, 试计算下列指标:
(1) 用金额表示的保本点销售额 (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下同) 。
(2) 用实物单位表示的甲、乙两种产品的保本点的销售量。
(3) 用金额表现的安全边际额。
(4) 预计利润。
(2) 如果增加促销费10 000元, 可使甲产品销售量增至40 000件, 而乙产品的销售量会减少到20 000件。试计算此时的保本点的销售额和安全边际额, 并说明采取这一促销措施是否合算。
4.甲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 所得税税率为25%。2013年年末公司总股份为50亿股, 当年实现净利润为15亿元, 公司计划投资一条新生产线, 总投资额为40亿元, 经过论证, 该项目具有可行性。为了筹集新生产线的投资资金, 财务部制定了三个筹资方案供董事会选择:
方案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40亿元, 每张面值100元, 规定的转换比率为10, 债券期限为5年, 年利率为3%, 可转换日为自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结束之日 (2014年1月1日) 起满1年后的第一个交易日 (2015年1月1日) 。
方案二:平价发行一般公司债券40亿元, 每张面值100元, 债券期限为5年, 年利率为6%。
方案三:平价发行40亿债券, 票面年利率为4%, 按年计息, 每张面值100元。同时每张债券的认购人获得公司派发的10份认股权证, 该认股权证为欧式认股权证, 行权比例为2∶1, 行权价格为8元/股。认股权证存续期为12个月 (即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的1月1日) , 行权期为认股权证存续期最后五个交易日 (行权期间权证停止交易) 。假定债券和认股权证发行当日即上市, 预计认股权证行权期截止前夕, 每股认股权证的价格为1元。
要求:
(1) 根据方案一的资料确定:
(1) 计算可转换债券的转换价格;
(2) 假定计息开始日为债券发行结束之日, 计算甲公司采用方案一2014年节约的利息 (与方案二相比) ;
(3) 预计在转换期公司市盈率将维持在25倍的水平。如果甲公司希望可转换公司债券进入转换期后能够实现转股, 那么甲公司2014年的净利润及其增长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4) 如果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的1月1日的公司股价在9~10元之间波动, 说明甲公司将面临何种风险?
(2) 根据方案二, 计算债券的资本成本 (不考虑筹资费用, 采用一般模式) 。
(3) 根据方案三的资料确定:
(1) 假定计息开始日为债券发行结束之日, 计算甲公司采用方案三2014年节约的利息 (与方案二相比) ;
(2) 为促使权证持有人行权, 股价应达到的水平为多少?
(3) 如果权证持有人均能行权, 公司会新增股权资金额为多少?
(4) 如果2014年12月1日到2015年的1月1日的公司股价在9~10元之间波动, 说明甲公司将面临何种风险?
五、综合题
1.C公司只生产一种产品。相关预算资料如下:
资料一:预计每个季度实现的销售收入均以赊销方式售出, 其中60%在本季度内收到现金, 其余40%要到下一季度收讫, 假定不考虑坏账因素。部分与销售预算有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说明:上表中“*”表示省略的数据, 下同。
资料二:预计每个季度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均以赊购方式采购, 其中50%于本季度内支付现金, 其余50%需要到下个季度付讫, 假定不存在应付账款到期现金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部分与直接材料采购预算有关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资料三:预计公司的年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200 000元, 年预算产量为1 000件, 年预算工时为40 000小时, 其中第一季度工时为8 000小时, 第二季度工时为9 000小时, 第三季度工时为11 000小时, 第四季度工时为12 000小时。年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360 000元, 其中折旧费用为120 000元。
资料四:若该年度公司实际的年生产量为1 050件, 实际耗用的工时为40 000小时, 实际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400 000元, 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210 000元。
要求:
(1) 根据资料一确定该表中用字母表示的数值。
(2) 根据资料二确定该表中用字母表示的数值。
(3) 根据资料一和资料二, 计算预算年度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年末余额。
(4) 根据资料三计算预算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 填写表中空缺部分的数据。
单位:元
(5) 根据资料三和资料四, 计算该年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和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以及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2.已知:A、B、C三个企业的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A企业历史上现金占用与销售收入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资料二:B企业2013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 (简表) 如下表所示:
单位:万元
该企业2014年的相关预测数据为:销售收入8 000万元, 新增留存收益40万元;不变现金总额400万元, 每元销售收入占用变动现金0.05元, 其他与销售收入变化有关的资产负债表项目预测数据如下表所示:
资料三:C企业2013年末总股本为120万股, 该年利息费用为200万元, 假定该部分利息费用在2014年保持不变, 预计2014年销售收入为6 000万元, 预计息税前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为12%。该企业决定于2014年初从外部筹集资金340万元。具体筹资方案有两个:
方案1:发行普通股股票40万股, 发行价每股8.5元。2013年每股股利 (D0) 为0.5元, 预计股利增长率为5%。
方案2:发行债券340万元, 票面利率10%, 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假定上述两方案的筹资费用均忽略不计。
要求:
(1) 根据资料一, 运用高低点法测算A企业的下列指标:
每元销售收入占用变动现金;
(2) 销售收入占用不变现金总额。
(2) 根据资料二为B企业完成下列任务:
(1) 按步骤建立总资金需求模型;
(2) 测算2014年资金需求总量;
(3) 测算2014年外部筹资量。
(3) 根据资料三为C企业完成下列任务:
(1) 计算2014年预计息税前利润;
(2) 计算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
(3) 根据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法做出最优筹资方案决策, 并说明理由;
(4) 计算方案1增发新股的资本成本。
中级财务管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A 4.C 5.D 6.D 7.B 8.A 9.B 10.D 11.C 12.C 13.A 14.C 15.D 16.A 17.B 18.B 19.D 20.C 21.B 22.B 23.B 24.A 2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D 3.BCD 4.BCD 5.AD 6.AD 7.BD 8.CD 9.CD 10.BCD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计算分析题
1. (1) A公司债券的资本成本=100×8%× (1-25%) /[87.71× (1-3%) ]=7.05%
(2) 100×8%× (P/A, i, 10) +100× (P/F, i, 10) -87.71=0
设利率为10%, 100×8%× (P/A, 10%, 10) +100× (P/F, 10%, 10) -87.71=0=10%
所以债券持有至到期日的内含报酬率=10%
(3) 债券投资要求的必要报酬率=4%+8%=12%
A公司债券内在价值=100×8%× (P/A, 12%, 10) +100× (P/F, 12%, 10) =8×5.650 2+100×0.322=77.4 (元) 。
B公司股票投资的必要报酬率=4%+1.5×8%=16%
B公司股票内在价值=0.9× (1+6%) / (16%-6%) =9.54 (元) 。
C公司股票投资的必要报酬率=4%+2×8%=20%
A公司债券发行价格为87.71元, 高于其投资价值77.4元, 故不值得投资。
B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9元, 低于其投资价值9.54元, 故值得投资。
C公司股票现行市价为9元, 高于其投资价值8.19元, 故不值得投资。
所以, 东方公司应投资购买B公司股票。
(4) 购买B公司股票的投资
年最优订货次数=4 900÷350=14 (次)
(2) 交货期内平均需求=240×0.1+260×0.2+280×0.4+300×0.2+320×0.1=280 (千克)
含有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280+50=330 (千克)
存货水平为330千克时应补充订货。
(3) (1) 设保险储备为0, 再订货点=280 (千克) , 缺货量= (300-280) ×0.2+ (320-280) ×0.1=8 (千克)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持有成本之和=8×14×200+0×400=22 400 (元)
(2) 设保险储备为20, 再订货点=280+20=300 (千克) ;缺货量= (320-300) ×0.1=2 (千克)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持有成本之和=2×14×200+20×400=13 600 (元)
(3) 设保险储备为40, 再订货点=280+40=320 (千克) ;缺货量=0
缺货损失与保险储备持有成本之和=40×400=16 000 (元)
因此合理保险储备为20千克, 相关成本最小。企业目前的保险储备标准太高。
(4) 按合理保险储备标准, 企业的再订货点=280+20=300 (千克)
所以, 甲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208 333×20%÷5=8 333 (件)
乙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208 333×80%÷10=16 667 (件)
(3) 安全边际额=正常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额=500 000-208 333=291 667 (元)
(4) 预计利润=销售收入×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500 000×24%-50 000=70 000 (元)
安全边际额=400 000-200 000=200 000 (元)
利润=400 000×30%-60 000=60 000 (元)
增加促销费后虽然保本点销售额下降, 但固定成本上升幅度大于保本点下降幅度, 导致企业利润降低, 所以采取这一措施是不合算的。
4. (1) (1) 转换价格=面值/转换比率=100/10=10 (元)
(2)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节约的利息=40× (6%-3%) =1.2 (亿元)
(3) 要想实现转股, 转换期的股价至少应该达到转换价格10元, 由于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所以, 2014年的每股收益至少应该达到0.4元 (10/25) , 净利润至少应该达到20亿元 (0.4×50) , 增长率至少应该达到33.33%[ (20-15) /15×100%]。
(4) 如果公司的股价在9~10元内波动, 由于股价低于转换价格, 此时, 可转换债券的持有人将不会转换, 这会造成公司集中兑付债券本金的财务压力, 加大财务风险。
(2) 债券资本成本=6%× (1-25%) =4.5%
(3) (1) 发行附认股权债券节约的利息=40× (6%-4%) =0.8 (亿元)
(2) 为促使权证持有人行权, 股价=8+1×2=10 (元)
(3) 发行债券张数=40/100=0.4 (亿张)
附认股权数=0.4×10=4 (亿份)
认购股数=4/2=2 (亿股)
如果权证持有人均能行权, 公司会新增股权资金额=2×8=16 (亿元)
(4) 利用这种筹资方式公司面临的风险首先是仍然需要还本付息 (利息虽然低但仍有固定的利息负担) , 然后是如果未来股票价格低于行权价格, 认股权证持有人不会行权, 公司就无法完成股票发行计划, 这样便无法筹集到相应的资金。
五、综合题
1. (1) A=20 800元, B=117 000×60%=70 200 (元) , C=117 000×40%=46 800 (元) , D=70 200+46 800=117 000 (元) , E=117 000×60%=70 200 (元) , F=128 700×60%=77 220 (元) , G=70 200+46 800=117 000 (元)
(2) H=10 000+70 200×50%=45 100 (元) , I=70 200×50%=35 100 (元) , J=10 000 (元)
(3) 应收账款年末余额=128 700×40%=51 480 (元)
应付账款年末余额=77 220×50%=38 610 (元)
(4) 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00 000/40 000=5 (元/小时)
单位:元
(5) 标准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00 000/40 000=5 (元/小时)
标准的单件工时标准=40 000/1 000=40 (小时/件)
标准的固定制造费用分配率=360 000/40 000=9 (元/小时)
实际的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210 000/40 000=5.25 (元/小时)
实际的单件工时=40 000/1 050=38.10 (小时/件)
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5.25-5) ×40 000=10 000 (元)
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40 000-1 050×40) ×5=-10 000 (元)
固定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400 000-360 000=40 000 (元)
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360 000-1 050×40×9=-18 000 (元)
2. (1) 首先判断高低点, 因为本题中2013年的销售收入最高, 2009年的销售收入最低, 所以高点是2013年, 低点是2009年。
(1) 每元销售收入占用现金= (300-280) / (4 800-4 000) =0.025 (元)
(2) 销售收入占用不变现金总额=300-0.025×4 800=180 (万元)
或=280-0.025×4 000=180 (万元) 。
(2) (1) 销售收入占用不变资金总额a=400+228+600+1 800-120-156=2 752 (万元)
每元销售收入占用变动资金b=0.05+0.14+0.25-0.1-0.03=0.31 (元)
所以总资金需求模型为:Y=2 752+0.31X
(2) 2014资金需求总量=2 752+0.31×8 000=5 232 (万元)
(3) 2013年资金需求总量=4 800-600-300=3 900 (万元)
2014年外部筹资量=5 232-3 900-40=1 292 (万元) 。
(3) (1) 2014年预计息税前利润=6 000×12%=720 (万元)
(2) 增发普通股方式下的股数=120+40=160 (万股)
增发普通股方式下的利息=200 (万元)
增发债券方式下的股数=120 (万股)
增发债券方式下的利息=200+340×10%=234 (万元)
(3) 决策结论:应选择方案2 (或应当负债筹资或发行债券)
理由:由于2014年预计息税前利润720万元大于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息税前利润336万元。
模拟试题、大预测试题参考答案 篇8
一、1.A 2.C 3.B 4.C 5.B 6.C 7.A 8.C
二、11. 50° 13. 40°
14.2
三、16.原式=x-l,x不能取±1,答案不唯一.x分别取-2,O,2时代数式值分别为-3,-1,1.
17.(1)560(2)讲解题目的为84人,图略. (3)4.8万人.18.(l)证明略. 19.约为16.5米.20.点D的坐标为(0,8)。点E的坐标为 .21.(1)一台进口设备的价格为12万元,一台国产设备的价格是9万元.(2)方案一:进口l台,国产7台;方案二:进口2台,国产6台;方案三:进口3台,国产5台;方案四:进口4台,国产4台. (3)按方案四进口购买4台,国产购买4台的总费用最少.22.(1)①1 (2)补图略. (3)符合条件的点p有两个,分别是P1(2,2),P2(-2,6).
201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2)
一、1.A 2.D 3.B 4.C
5.B
6.C
7.A 8.D
二.9.4
11. 40
13. 240
'
514.-12
三、16.原式:因-2 17. (1)60.(2)补图略. (3)约480人. 18. (1)∠EBC,∠ACD. (2)证明略.19.约1229米.21.(1)甲、乙两厂单独完成此工程各需要20天、30天. (2)最多安排甲队工作12天. 22. (1)∠AHE的度数为30°或120°,GH=GE.(2)∠AHE的度数为22.5°或112.5°,AE的长为[提示:仿(l),分两种情况(HF在DC的左侧或右侧)讨论] (2)当t=2时,MN有最大值4. (3)(0,6),(0,-2),(4,4). 201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3) 一、1.D 2.A 3.C 4.D 5.C 6.B 7.C 8.D 二、10.3 12. 4:1 13.-2814. 30°15.①②③ 三、16. (1)3024 (2)5625 (3)2021.理由略.17.(1)证明略. (2)△DCE是直角三角形,∠DCE=90°.理由略.18.(1)“设乙车出发后x小时追上甲车”的说法有错误,因为本题要求用一次函数关系解决问题,所设应为变量,而“x小时追上甲车”中的x为追上所用时间,是常量. (2)设乙车行驶了x小时后,甲乙两车距离为ykm.根据题意得:y=60x0.5-(80-60)x.当乙追上甲车时,即y=0,求得x=1.5.答:乙车出发1.5小时后追上甲车.画图略.19.(1)600人. (2)补图略. (3)3200人.20.(1)约为6米. (2)结论:小树不用挪走,理由略.21.(1)310元. (2)p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p:200,当400≤x<600时,p随x的增大而减小.(3)当200≤x<250时,选择甲商场花钱较少;当x=250时,选择两家商场花钱相同;当250 2015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4) 一、1. C 2.B 3.C 4.A 5.C 6.B 7.B 8.A 二、9.-3 10.0 11.4 【心理学试题及试题答案】推荐阅读: 《学校管理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范文10-11 心理统计考试试题及答案11-29 2022年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08-07 心理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2008太谷10-27 中学生心理测试题及答案06-28 泛雅大学生心理健康答案及试题第七章09-11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完整版】08-29 懂心理学建设企业文化课后测试题答案06-01 心理测试题2-管理潜能测评(含答案)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