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2024-07-14

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共9篇)

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篇1

《2009年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之品牌发展分析报告

焦虑、悲观,2009的第一个半年,这样的旋律挥之不去。《暖通空调资讯》在对2009年上半年,中国中央空调行业的发展做总结时发现,包括大金、约克、开特灵、麦克维尔、美的、格力、海尔在内的传统八大巨头品牌无一例外的出现下滑。其中,尤其在第一季度中,以多联机组的销售为主的品牌下滑幅度较大。这主由于第一季度,行业受房产市场的不景气和金融危机的滞后性、持续性影响所致。低迷弥漫在整个第一季度中,但从第二季度开始,在政策的拉动和房产市场迅速的拉升下,市场逐渐企稳回升。一些停建、缓建的项目开始启动,大多数企业从第二季度开始重拾信心。尽管半年结束时,行业整体仍未能完全逆转颓势,然而,焦虑和悲观的情绪从第三季度开始被一扫而空。

半年,中国的楼市出人意料的向又一个高点冲击,尤其在逼近年底的时候,国内大中城市的房价再创新高。中国的房产市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尽管房场不一定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然而,房产市场的回暖客观上促进了国内中央空调行业的反弹。国家4万亿的政府投资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拉动同样具有巨大的促进,作为建筑的配套,中央空调行业间接的受惠于政策。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相关政策在2009内对中国中央空调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比如2010年前必成的“全民医疗保障”工程在2009里带动了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区域上医疗项目的建设,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将给予示范城市数千万元的补

贴,这对地源热泵市场的发展推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这两个政策还将在2010中继续影响行业的发展。

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得益于房产市场、政府投资拉动力、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推动,在2009内继续延续了增长,尽管,相比2008,行业整体增幅仅为1%左在对2008的行业发展进行总结时,《暖通空调资讯》曾经分析道,2008中国中央空调行业的增长率水平达到了历史的最低谷,但这可能并不是最糟糕的一这一预测在2009中得到了印证,值得庆幸的是,从下半年开始的市场回暖已经让行业的整体预期从悲观变为乐观。在对全国的企业驻外人员和部分经销商的问

卷调研中,行业从业人员的信心得以提升的现象已经十分明显,大多数受访者认为2010年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将重回快速发展的轨道。(图1)

体而言,2009内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在品牌格局上延续了以往的三边形结构,即以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顿汉布什为代表的欧美系品牌继续在离心式和式冷水机组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市场份额;以美的、格力、海尔为代表的国内家电系品牌在中小型机组市场上继续扩大市场份额;以大金、海信日立、东芝、三星为代表的日韩系品牌则一如既往的推动多联机组市场的发展。国产品牌、欧美系品牌、日韩系品牌在中国中央空调行业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在品牌的形结构中各占一边,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国中央空调行业最稳定的品牌格局。因此,三边形的品牌格局在最近的几年内一直是中国中央空调行业品牌格局的最大特点,三边形品牌格局模型演变图中可以看出,最近的几年中呈现出来的趋势是,欧美板块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趋于减少,而国产板块及日韩板块品牌的市场占有份额趋加。(图2)本报告中共选取了55个品牌作为统计样本,其中欧美系品牌板块包括: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欧科、顿汉布什、欧威尔、美意、WFI、克莱门

博拉贝尔;日韩系品牌板块包括:大金、海信日立、广州日立、松下、三菱重工、三星、富士通、东芝、三菱电机、LG、三洋、三菱重工海尔、LS、荏原、新晃;品牌板块包括:美的、格力、海尔、同方、天加、盾安、国祥、劳特斯、贝莱特、扬子、富田、堃霖、东元、台佳、汇中、志高、奥克斯、新科、长虹、格兰仕、TCL、远大、深蓝、双良、中宇、申菱、吉荣、风神、西屋康达。(图

3、图4)

三大板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来看,以开利、特灵、约克、麦克维尔等为代表的欧美系品牌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并在较长的时间内垄断了中国冷水机组市场,他中国市场上除了以冷水机组的高端技术著称外,还拥有完善、齐备的产品线,因此,他们赢得了规模化的发展,并长期把持了高端市场的份额。而随着中国市场的,在最近的几年中,他们的市场份额也逐渐被价格和政策更为灵活的国内品牌所蚕食。包括克莱门特、美意等在内的欧美品牌则选择了用差异化的定位来避开广泛争,这种策略帮助这类企业在差异化市场上获得了成功。而包括欧威尔、欧科在内的,后进入市场的欧美系品牌则选择了用大规模进行市场推广的方式来抢占中国,在这种策略下,他们已经在品牌传播上初有成效。此外,还有一些游离在主流市场以外的欧美系品牌,如瑞姆、吉姆等专注于小型中央空调产品的企业,他们并

没有广泛的进行对市场的投入,因此,此类品牌在市场上大多成为区域型品牌。(图5)

除了包括LS、荏原在内的以溴化锂机组生产为主的企业外,日韩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以多联机组见长,这也是日韩系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优势所在。正是在日韩牌的推动下,多联机组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占有份额最大的产品类型。尽管如此,大多日韩系品牌在冷水机组产品上亦有涉足,包括大金、三菱重工等品牌在日本

本土市场上仍旧拥有强于美资冷水机组企业的竞争优势。但在中国市场上,报告中仍以多联机组为主,分析日韩系品牌的发展。(图6)

内品牌板块中,除了美的、格力、海尔等等为代表的家电系品牌外,近几年内,包括盾安、天加、申菱等等在内的国内传统冷水机组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中场的日趋成熟,国内传统冷水机组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营销模式上均不断提升和变革,《暖通空调资讯》认为,国内传统冷水机组企业也将逐渐抢占冷水机组市场份额,为市场竞争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随着国内传统冷水机组企业不断向包括离心机组在内的大型冷水机组市场进军,以及家电系企业不断加快在冷水机组市

场上的征程,国内企业实现在冷水机组市场上的突破只是时间的问题。(图7)

形格局,报告将上述的三大类品牌称为三大板块品牌阵营。在对三大板块品牌选取样本的时候,根据以往的经验,《暖通空调资讯》认为,欧美系品牌更多的代表了冷水机组的市场发展,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有约克、开利、特灵、麦克维尔、顿汉布什,因此在做对比的时候,报告中仅以上述五个品牌作为样本品牌;而日品牌则代表了多联机组市场的发展,在类比时,报告中剔除了几个以溴化锂机组的生产为主的企业;在选择国产品牌样本的时候,考虑到国产品牌板块中尽管数量,但在规模上都偏小,同时,国产品牌真正能够在行业中占据较大份额的品牌只有美的、格力、海尔三大品牌,他们代表了从单元机开始逐步成为行业中重要力量电系品牌的发展历程,因此,报告仅选择了这三个品牌作为样本品牌。需要指出的是,以美的、格力、海尔为代表的家电系品牌在2009中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的、格力、海尔被定义为以单元机为主导的国内家电系品牌,然而从2009开始,这一定义变为以单元机为主,在中小型机组市场上拥有广泛竞争力的国内系品牌。这个变化源于美的、格力两个品牌逐渐强化了对多联机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弱化了对单元机产品的增长要求。《暖通空调资讯》认为,在未来的几年中,机产品将不再是美的、格力、海尔等国内家电系企业成为行业品牌格局中主导力量的重要原因。随着他们在中小冷量的冷水机组市场及多联机市场上越来越多的获争优势,以及盾安、天加等企业在传统冷水机组市场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未来的品牌格局中,国内企业品牌板块中会逐渐引入更多的品牌,而对国内品牌板块的定义也必然随之改变。(图

8、图9)

根据

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篇2

相对于传统的分散式家用空调型式而言,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具有节能、舒适、容量调节方便、噪声低、振动小、不破坏建筑外观等突出的优点。因此, 它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和生产厂家的重视。国外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较早, 美国和日本早在七、八十年代即已开始大量地应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 我国开始了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并已有成功的工程应用。许多国内知名的空调企业都逐渐认识到这一市场的重要性, 加大力度进行相关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本文在介绍目前家用小型中央空调行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国情特点特别是家用空调行业特点, 提出了我国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思路。

二、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型式

中央空调是集中处理空调负荷的系统型式, 其冷/热量是通过一定的介质输送到空调房间里去的。按照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输送介质的不同, 常见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可以分成以下三种主要型式。

(一) 风管式系统

风管式系统以空气为输送介质, 其原理与大型全空气中央空调系统的原理基本相同。它利用室外主机集中产生冷/热量, 将从室内引回的回风 (或回风和新风的混风) 进行冷却加热处理后, 再送人室内消除其空调冷、热负荷。

相对于其它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型式, 风管式系统初投资较小。如若引人新风, 其空气品质能得到较大的改善。但风管式系统的空气输配系统所占用建筑物空间较大, 一般要求住宅要有较大的层高。而且它采用统一送风的方式, 在没有变风量末端的情况下, 难以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的空调负荷要求。而变风量末端的引人将会使整个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大大增加。

(二) 冷、热水机组

冷、热水机组的输送介质通常为水或乙二醇溶液。它通过室外主机产生出空调冷、热水, 由管路系统输送至室内的各末端装置, 在末端装置处冷、热水与室内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产生出冷、热风, 从而消除房间空调负荷。它是一种集中产生冷、热量, 但分散处理各房间负荷的空调系统型式。

该系统的室内末端装置通常为风机盘管。目前风机盘管一般均可以调节其风机转速 (或通过旁通阀调节经过盘管的水量) , 从而调节送人室内的冷、热量, 因此该系统可以对每个空调房间进行单独调节, 满足各个房间不同的空调需求, 同时其节能性也较好。此外, 由于冷、热水机组的输配系统所占空间很小, 因此一般不受住宅层高的限制。但此种系统一般难以引进新风, 因此对于通常密闭的空调房间而言, 其舒适性较差。

(三) VRV系统

变制冷剂流量 (Varied Refrigerant Volume, 简称VRV) 空调系统是一种冷剂式空调系统, 它以制冷剂为输送介质, 室外主机由室外侧换热器、压缩机和其他制冷附件组成, 末端装置是由直接蒸发式换热器和风机组成的室内机。一台室外机通过管路能够向若干个室内机输送制冷剂液体。通过控制压缩机的制冷剂循环量和进入室内各换热器的制冷剂流量, 可以适时地满足室内冷、热负荷要求。

VRV系统具有节能、舒适、运转平稳等诸多优点, 而且各房间可独立调节, 能满足不同房间不同空调负荷的需求。但该系统控制复杂, 对管材材质、制造工艺、现场焊接等方面要求非常高, 且其初投资比较高。

除了风管式系统、冷、热水机组、VRV系统这三种基本的系统型式以外, 还可以互相交叉, 衍生出一些新型的系统。例如, 将冷、热水机组和风管式系统进行组合, 往室内送冷热水处理房间空调负荷, 而新风统一由室外机处理后分别送人各个房间。

此外, 在燃气利用便利的地区, 冬季由燃气炉提供热量的方式使用得也较多。燃气炉可以集成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里, 也可以单独设置。

三、家用小型中央空调行业分析

对于国内众多的空调企业来讲, 相对于成熟的家用空调器市场,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市场还是一个新的话题。如何分析它的市场潜力, 把握它的发展方向, 对于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决策都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家用空调发展的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增长, 居民居住条件的日益改善, 人们对家居环境的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舒适性和健康性的研究是空调行业一直致力进行的课题, 同时也是决定家用空调产品品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家用空调器由于其会导致较差的室内空气品质, 因而用户抱怨甚多。而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具有良好的舒适性, 因而在国内市场上一出现即引起了众多的关注。

此外, 家用空调对节能性的要求也很高。目前, 建筑能耗在社会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而空调的能耗又在建筑能耗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据统计, 我国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的比例约为20%, 而空调能耗又占建筑能耗的85%左右。如何开发节能技术、降低空调能耗, 是行业内的重要课题。由于家用小型中央空调采用的是集中处理房间空调负荷的形式, 因此其制冷系统的能效比较高, 是一种比较节能的家用空调型式。这不仅可以降低住宅能耗, 而且可以为用户节约运行费用。

(二) 住宅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住宅业的发展十分迅速, 这对我国近10年来空调行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住宅业仍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大量的新建住宅投入使用。而随着住房贷款等政策的进一步完善, 个人购房的规模将继续增大, 这也将促进家用空调行业的继续繁荣。同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支付能力的上升, 尤其是随着东部大城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以上, 一系列适合于中高收人家庭使用的中高档住宅纷纷出现, 包括许多豪华的别墅型住宅。100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在新建住宅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在这种类型的住宅中,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显得十分适用。因此, 住宅业的飞速发展为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另外, 从房地产开发商的角度来讲, 在新建的中高档住宅中布置家用小型中央空调, 不仅可以提升住宅的档次, 而且其初投资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并不高, 因而目前许多开发商对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抱有浓厚的兴趣。

(三) 家用空调企业产品结构调整

目前我国的家用空调行业以生产家用空调器 (包括分体机、窗机和柜机) 为主, 去年年产量在1200万台左右, 生产能力约2000万台, 生产能力大大过剩。家用空调器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从去年开始的“价格战”上可见一斑。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 是每一个家用空调企业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和家用空调器一样都是属于可以高度集成的产品, 其生产组织与家用空调器类似。因此, 从管理和组织上来讲, 各家用空调器生产厂家转型生产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难度并不大。而且, 与家用空调器市场已经处于成熟期不同的是, 目前国内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市场还处于上升期, 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基于上述种种分析, 可以预见, 在未来的数年内, 国内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市场将出现较快的增长, 这就要求我们的空调企业对此加以足够的重视, 切实把握机遇, 加大在这方面的开发力度, 树立起自己的品牌, 在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市场上占领优势地位。

四、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方向

(一) 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趋势

1)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地理、气候条件极为复杂, 拥有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性大, 在不同的地区人们对家用空调的需求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区, 由于人们的收入水平不一样, 住宅形式也千差万别, 而且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 因此对家用空调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如何根据不同的气候特征选择合适的空调型式, 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设计不同型式的家用空调, 这是我们在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时应当考虑的问题。2) 从能源的角度来看, 我国虽然能源总量很大, 但由于人口众多, 人均能源拥有量不高, 能源供应相对较为紧张。而住宅空调在当前的能源消耗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这就要求我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发展必需注重节能性, 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机组本身的能效比, 另外一方面应当注重能源的综合利用。这样也就对变流量技术、蓄能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从环境的角度来看,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的问题较为突出, 许多城市出现了诸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现象。考虑上述问题, 一方面是要求所开发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必须具有环保的特点, 把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小到最小;另一方面是要充分考虑到环境污染对空调系统本身的性能带来的影响, 针对它进行一些相应的设计。例如, 在使用风冷热泵作为室外主机时, 目前我国大城市中污染较为严重的空气对机组换热性能的影响就应当充分考虑。4) 从技术研究的角度来看, 由于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技术含量相对较高, 而目前我国许多空调企业研发实力不足, 众多的技术人员集中在高校和研究所内, 因此企业应当加强与各高校和研究所的横向合作, 积极地引进技术。而高校和研究所也应当充分利用雄厚的科技实力, 促进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5) 从营销和安装的角度来讲,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与家用空调器有了很大的区别。家用空调器由于其体积小, 安装方便, 因此生产厂家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但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由于其安装相对更为规范, 需要专门的施工队伍, 而且很多情况下是与土建施工同时进行的, 因此生产厂家需要更多地与房地产开发商、设计单位等打交道, 其销售体系要有所改变。

(二) 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关键技术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要很好地研究和开发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系统, 首先应当发展一些关键技术。只有掌握了这些关键技术,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才能够真正达到节能、舒适的目的。这些关键技术主要包括:1) 热泵除霜技术;2) 压缩机变容技术;3) 变流量技术, 包括变制冷剂流量技术, 变水量技术, 变风量技术;4) 家用空调的蓄能技术等。

五、结论

1)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是一种节能、舒适的家用空调系统, 主要有风管式系统、冷、热水机组和VRV系统等3种型式。2) 分析我国的具体国情特点可以看出, 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在我国的市场需求很大, 市场前景广阔。3) 研究和开发家用小型中央空调要求我们尽快掌握多项关键技术, 以开发出更加舒适、节能的家用小型中央空调。

摘要:介绍了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基本原理和系统型式。在分析我国家用小型中央空调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国情特点, 特别是家用空调行业特点, 提出了我国发展家用小型中央空调的思路。

空调行业分析报告 篇3

中国家用空调生产开始于 1978 年,当年产量只有 223 台。随后,由于中国生产水平的限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制约,直到 1980 年产量尚不足 2 万台。进入上个世纪 90 年代,空调行业发展迅猛。据统计, 2002 年全国空调产量达到 3135 万台,比 2001 年增长 30 %。

1998 年以来,空调在中国居民家庭中逐步普及, 2003 年全国 30 个城市居民家庭中空调的保有率达到了 55.9 %,和 1998 年相比,增长了 15 个百分点。

第一阶段( 1978 年以前):空调需求小 洋品牌一统天下

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对空调的需求几乎为零,中国也没有自己的空调生产企业。中国为数不多的空调均来自国外进口。

第二阶段( 1978 — 1997 年):春兰一枝独秀 日资品牌强劲

春兰空调的问世,改变了中国空调市场主要依靠进口产品的局面,从此也奠定了春兰在中国空调业的龙头地位。 1997 年,春兰的市场保有率达到 18.9 %,成为中国空调市场的第一品牌。而以日立、三菱、松下、夏普、三洋为代表日资品牌立足高端,占据了中国空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CMMS98 数据)。

第三阶段( 1997 — 2000 年):国产品牌扩张迅速 日资品牌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以格力、海尔和美的为主要代表的国产品牌不断扩展,春兰的优势地位逐渐减弱,日资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

第四阶段( 2000 年至今):国产强势品牌雄霸市场 韩国品牌成长迅速

进入 21 世纪,一大批二三线品牌逃离空调市场或被并购,国内空调市场已由众多品牌“鱼龙混杂”的阶段发展到如今以海尔、格力、新科、美的等几大品牌主导市场的局面。一份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 2003 年格力、美的、海尔、新科等行业前十强空调厂家占据了整个市场 85 %份额,而剩下 15 %的份额则被 200 多家小企业所分割。

日资已弱,“韩流”乍起。据有关资料显示,2003冷冻年LG空调因为“中国本土化”的策略而获得了迅猛的销售增长,产销量已突破150万台。

二、 2002 — 2003 年度品牌竞争格局

(一)整体市场竞争分析

1、 领导品牌优势明显:

以海尔、格力、美的为领导品牌,其市场份额大并且消费者忠诚度高。领导品牌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概念创新→高频次传播”的市场路线。一方面,在 2002 年均推出以数码智能感温的空调产品, 2003 年推出了氧吧、杀菌、健康空调。同时,对服务升级,使产品综合质量多方面领先其它品牌。另一方面,适度运用媒体传播策略,高频次广告投入、口碑宣传塑造品牌亲和力。从而保持在产品和品牌两方面的领先优势,牢牢占据中高端市场,以保证自身适当的利润空间和发展后劲。

2、 细分市场国外品牌占优:

细分市场品牌虽然市场份额较小,但消费者忠诚度高,说明其在某一细分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如区域细分市场或人口细分市场)。在空调市场中,我们发现,在图二中,位于 B 区域的品牌大多是外国品牌,这些品牌在中高端人群中具有竞争优势,在细分市场上,这些品牌成为上述领导品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3 、跟随品牌充当补缺者:

位于 C 象限的品牌,市场份额小,并且消费者忠诚度低,缺乏竞争力,难以和领导品牌直接竞争,处于市场补缺者的地位。

3、 问题品牌市场地位下滑:

位于 D 象限的品牌,市场份额大,但品牌的消费者忠诚度低,说明其在产品生产、产品定位到营销策略等一系列环节上可能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注意。在空调市场上,春兰是最早进入空调市场领域的国内品牌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中国空调市场的第一品牌,高居各品牌之首( CMMS2003 秋季数据),但近几年来,其市场地位日益下滑。

(二)市场竞争深度分析

1、 品牌成长力分析

空调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为品牌的成长提供了平台,在空调市场上,海尔、美的、格力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空调市场向品牌产品集中的趋势已经显现出来。国际著名品牌 LG 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拿下了 5.4 %的市场份额,仅次于海尔、美的、格力和春兰四大品牌,并且凭借其较高的品牌忠诚度,在品牌竞争力上跃居第四位。国内企业也纷纷涉足空调领域,如彩电巨头 TCL 、微波炉霸主格兰仕、 VCD/DVD 巨头新科等都来抢占空调市场,以期占有一席之地。

A 区域:强势品牌 市场份额大并且成长指数大于 1 ,市场份额继续扩大;在空调市场上,三大品牌的市场份额继续扩大,空调市场上的名牌效应已经显现。

B 区域:成长性品牌 市场份额小但成长指数大于 1 ,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强势品牌。在空调市场中, LG 、海信和奥克斯如果能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则很可能成为强势品牌。

C 区域:衰退品牌 市场份额小并且成长指数小于 1 ,如果不采取有效策略,则可能被挤出市场。

D 区域:问题品牌 市场份额大的成长指数小于 1 ,通常是由强势品牌转变而成的,如果采取恰当的策略,该区域的品牌可能重新成为强势品牌;否则,则有可能落入 C 区域,成为衰退品牌。

2、 消费区域特征分析

1. 华北区:

空调发展最为成熟的市场,其典型特征是:空调的保有率高,但最近两年内的购买率和未来一年的购买率均比较低。在华北市场上,品牌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海尔、 LG 双雄争霸。二者占据了 4 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LG 成为海尔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2. 东北区:

空调还处于市场导入阶段,其典型特征是:空调的保有率低,从绝对值来看,最近两年内的购买率和未来一年内的预购率在 6 大区域中均最低,但从相对值看,其基数小,成长性较大。在该市场上, 海尔一支独秀,占据东北空调市场 30 %的份额, LG 超过格力成为第二大品牌;

3. 华东区:

华东区是空调市场容量最大的一个区域,乃“兵家必争之地”,虽然其空调的保有率已经达到 65.6 %,但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最近两年购买率和未来一年购买率均较高。在该市场上,品牌竞争激烈,没有处于明显优势地位的品牌。其主要原因是华东区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多个市场,在不同市场上,各主要品牌的地位不同:夏普在上海( 16.5 %),海尔在济南( 22.1 %)、大连( 39 %)、福州( 19.4 %),春兰在南京( 15.7 %)、杭州( 12.1 %)和苏州( 15.6 %),海信在青岛( 59.3% ),奥克斯在宁波( 17.3 %)的市场份额均位于第一。

4. 华中区:

空调在华中区的发展状况与华东区相似,空调仍然处于增长阶段,保有率较高,并且增长势头强劲。在该区域内,格力领跑空调市场,其市场份额接近 25 %,美的和海尔跟随其后,但对格力的优势地位尚未形成强力冲击。

5. 华南区:

华南区位于空调发展增长阶段的中期,其典型特征是:空调保有率中等,发展势头较好。在该区域内,美的处于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并且没有其他的品牌足以动摇其优势地位。

6. 西南区:

空调在西南区的发展状况与华南区类似,空调处于市场增长阶段的中期。在该区域内,格力具有相当的竞争优势,海尔、美的尚未对格力形成强力冲击。

三、主 要品牌竞争手段分析

1、 海尔 凭借“海尔”冰箱的坚实品牌基础,从 1992 年到 1995 年,海尔品牌逐步延 伸到电冰柜、空调等制冷家电产品继而向其它家电产品延伸,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海尔家电王国的形象。 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构成了海尔品牌市场竞争力的两大基础。

2、 格力 格力电器是唯一一家坚持专一化经营战略的大型家电企业。 格力在成立之初 由于自己实力较弱,所采取的是 “ 农村包围城市 ” 战略,集中开发中南、华东等地区。 格力始终坚持两个“坚决”信念:一是坚决不打价格战;二是坚决走专一化道路。

3、 长虹 1996 年涉足空调领域,截至 2002 年末,长虹在空调研发制造领域已累计投 入资金近 10 亿元,建成了中国西部最大的空调研发生产制造基地。 2003 年 3 月,长虹投入 3800 万元巨资打造长虹博士团队。

四.空调市场未来发展走势

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篇4

中央空调末端产品在高端市场中的竞争态势相对较为缓和,这主要是由于末端产品作为主机设备的附属,通常会采用捆绑的方式进行整体招标或销售,而在招投标项目的竞争中,主机设备和工程安装金额占据了项目的绝对多数资金,所以,项目竞争的焦点并不会围绕末端产品展开,这便在实际上造成了末端产品在高端市场中的竞争较为缓和。

中央空调末端产品属于较成熟的产品市场,技术差异小,产品同质化比较明显,由于用户在采购此类产品时对品牌要求不是太高,进入市场的门槛较低,此前的市场竞争较为混乱,厂家众多。山东德州和江苏靖江经过几十年的历史沉淀,成为了国内重要的两大中央空调配套设施集散地。

总体来看,三种类型的企业构成了末端市场中的主要力量:四大美资品牌由于在绝对值上领先,他们成为末端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末端产品在他们的定位中永远占不了主导地位;以新晃、西屋康达、风神为代表的专业化、规模化末端产品生产企业,他们将成为末端市场中的中坚力量,由于他们目标清晰、操作规范,所以将逐渐主导末端产品市场;众多的作坊型小企业广泛存在、队伍庞大,然而尽管他们在眼下支撑了全国末端市场的规模,但他们对行业的整合没有足够的抵御性。

目前,我国空调末端行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日渐成熟,也涌现出了一批优质企业,市场潜力的巨大更是毋庸置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适度停下脚步来观察自身的不足,不断的反思和借鉴,才能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取得和国际大鳄博弈的资本及行业话语权。

专家指出,中央空调效能的充分发挥不仅依赖于系统的设计与安装,也依赖于末端产品的功能与工艺设计、制造品质、安装与维护等关键因素。未来空调末端的优化设计及附加功能的发展,将成为创造不同行业所需的个性化、特殊化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

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篇5

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讯

实施一年成效显著,中央财政延续节能空调补贴政策并做出适当调整

“绿色风”劲吹空调市场

在运用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能效空调11个月后,5月5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调整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高效节能空调补贴标准从原来的300-850元调整为150-250元,推广时间从2010年6月1日起再延长一年。新政篇幅不长,信息量却不小。

“扶上马,送一程”

除了惠民补贴政策再续一年以外,新政策中引人关注的是,空调新能效标准的实施对政策调整带来的变化,及由此带来的补贴标准调整的问题。财政部发布的通知上也称,此次调整是“为进一步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空调,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成效,与新修订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新能效标准”)相衔接”。据了解,新能效标准将定频空调能效等级由之前的五级,重新限定为三级,现行的一、二级能效标准分别将成为新标准中的二、三级能效产品,能效指标提高了20%以上,高于除日本以外的其他所有国家空调能效指标要求。更加节能的产品则定为新的一级能效产品。而此前的三、四、五级产品将全部退出历史舞台,“绿色”空调成为当仁不让的市场主角。按照国家节能惠民工程的相关规定,新能效标准将于6月1日同步施行,届时只有一、二级的空调产品可获得补贴。

我国空调能效准入门槛是否已具备由原来的五级提升到二级的条件?记者就此采访了业内相关权威人士,该人士表示,空调行业对房间空调器能效标准升级换代问题的争论长达五年,普遍认为其中存在较大困难。他表示,通过近一年财政补贴政策的实施推动,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由此前的5%一跃达到了50%,彻底改变了我国低能效空调消费占市场主导的局面,迫使低能效产品退出市场,带动空调产品整体能效水平提高了15%。企业对节能技术和先进工艺的研发明显加强,技术环境逐渐升级,产品能效指标不断提升,能效标准升级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内、外部条件。

该人士还表示,由于近一年政策推广已经大幅拉动了企业高能效空调的生产和销售,高能效空调在得到规模生产后,企业提高了整体技术水平,落后产能得到了淘汰,生产成本已经大幅下降。实施新能效标准后,每一级空调档次之间成本差别也不会很大。因此,调整后的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仍然能有效分担企业为落实新能效标准而面临的生产、研发成本增加的压力,以保持各能效等级产品结构均衡,保障企业“不吃亏”。可以说是“扶上马,送一程”。政策调整中还提到,2010年6月1日后,将推广产品额定制冷量调整为7500W(含)以下的分体式房间空调,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调整取消了原来额定制冷量的上限为14000W的补贴标准,7500W的制冷量完全可以适应普通消费者的使用需求,可见政策调整完全是符合实际,呼应低碳、惠民主题的。

来自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初步测算,随着高效节能空调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若用5年时间实现在用的低能效空调全部更换为高效节能空调,每年将节电450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万吨。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在《通知》中首次提及推广变频空调,不禁让人猜想到,也许变频空调的补贴政策也将随后推出,“研究适时推广变频空调”让国内一些已经在变频推广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摩拳擦掌。相关人士则认为,定速空调补贴力度的减小,也让变频空调与定速空调的价差得到进一步缩小,因此,此次政策调整本身对变频空调的推广销售就是重大利好。相关人士也透露,受之前政策带动,属于市场高端的变频空调销售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变频空调在国内将迎来一轮新的发展良机。

“小手推动大转盘”

对于能效标准和补贴政策的调整,相关企业大多表示出积极态度。他们认为,在财政补贴的推动下,目前企业生产已经基本转向高能效空调生产领域,生产条件成熟,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得到极大化解,同时认为这是产业升级带来的必然反应,经调整后的补贴标准完全可以弥补成本变化。

苏宁电器集团副总裁凌国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节能空调惠民工程以后更重要的考量在于“促进节能减排和拉动产业升级”。

据了解,长期以来,我国空调行业始终以价格和产量为竞争点,以外观、外围辅助功能为卖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倡导节能为主流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促使企业改变研发方向,推动节能技术不断创新,提高了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迫使企业改变了营销策略,一些主流的空调生产企业已经停止生产四、五级能效的空调,主推高效节能产品,使高端消费转变为大

众消费,优化了产品结构,有力推动了我国空调产品转型升级,促进了行业升级,这正是发挥了财政补贴“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这一政策撬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主任助理曹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补贴促使节能空调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企业也纷纷在国家补贴基础上进行了让利,双重价格优惠使得多年来限制高效节能空调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价格瓶颈被一举打破。高效节能空调的平均售价由每台3000-4000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与四、五级能效产品价格基本持平。空调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为能效标准升级创造了环境,整个行业呈现出良好的技术升级换代态势。

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激励政策的引导下,去年下半年国内空调市场迅速回暖,行业走出了“先抑后扬”的趋势,其中高效节能空调的销售井喷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兑付高效节能空调补贴近40亿元,推广高效节能空调近1000万台。

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仅去年推广的高效节能空调,就可以使老百姓年节约电费7.5亿元,空调寿命周期内节约电费75亿元。

曹宁表示,“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充分证明了其成功的政策设计和高效的推广思路,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曹宁所指的是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企业的补贴方式,这使企业和地方政府生产和政策配套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在国内,地方积极制定了配套补贴政策,如上海市实施的地方补贴政策,并参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变频空调给予了财政补贴。同时,“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是由国家组织实施的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政策实施使全社会形成了生产、购买、使用高效节能产品的良好氛围,增强了消费者节能减排意识,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篇6

为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国家实施了2011-2013年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央财政出台了系列政策,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发展学前教育。近期,我们以河南省为例,对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完善政策的建议。

一、现行政策成效显著

(一)计划目标基本实现。

截止2013年底,河南省共有幼儿园14,485所,在园幼儿347万人,幼儿园教职工21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43%。与2010年相比,新增幼儿园6,787所,在园幼儿增加150多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22.6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入园难”问题在全省范围初步得到缓解。

(二)体制机制逐渐完善。

一是制定《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项目实施提供制度保障;二是成立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理顺了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签署目标管理责任书,逐级分解,层层落实;四是建立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定期对各地行动计划进展情况、重大项目实施和资金落实等进行督导检查。

(三)资源布局趋向合理。

一是把学前教育布局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结合,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某市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的校舍完成改建幼儿园25个;二是通过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增设附属幼儿园等多项举措加快扩充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如某市三年来已建设公办幼儿园近300所,较快缓解了幼儿园的供需矛盾;三是采取保证合理用地、适当补助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办园,三年来,全省新增民办幼儿园5,000多所,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初步形成。

(四)中央资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三年行动计划期间,中央累计拨付河南省专项资金33亿元,带动各级地方政府投入资金50亿元,带动社会力量投入55亿元。某市对新建、改扩建公办园,每增加一个班按照县10万元、市区2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家庭困难儿童入园给予每人每年1000元的资助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策方面。

1.类别项目多,地方自主权小。学前教育中央奖补项目包括校舍改建、办园扶持、师资、困难资助四大类七大项,涉及硬件软件两个补助方向,公办民办两种办园类型,项目人头两类补助因素,每一类资金都有具体的管理办法,地方具体执行时,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有效调剂。

2.客观环境变化快,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一是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学前教育的硬件条件已大为改善,闲置资源利用建设方面已基本饱和,后续跟进不够;二是学前教育资源的扩大,对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行政策对幼儿园教师的奖励投入不多;三是政策细化不够,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同时接收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园的话,可同时享受扶持城市和扶持民办两项奖补资金,容易造成重复奖补。

3.项目调整所需的审批程序不够明确。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型社区建设范围的扩大,地方申报的项目建设计划时有调整,但项目调整所需的报备或报审程序不够明确。如某县114个项目中,将46个项目的938万元中央专项资金合并到11个新建项目进行使用,只是报某市教体局进行了备案。

(二)执行方面。

1.资金使用存在偏离政策初衷的情况。一是有的地方等米下锅,有违“地方为主、中央奖补”初衷,如某市的12个校舍改建类项目、某县的14个校舍改建项目,均是按照收到的中央资金数进行改建施工,地方未投入资金;二是购置高档用具,有违“满足基本办园需要”初衷,如某县某社区幼儿园用中央财政资金购买了投影仪等;三是个别县将资金整合用于新建项目,有违“闲置资源改建”初衷,如某县将项目资金整合,集中用于了11个新建幼儿园项目。

2.民办园受到影响。一是新建公办幼儿园挤压民办园生存空间,如某县幼儿园2012年建成后,附近的民办幼儿园不久即亏损关闭;二是享受中央资金扶持的民办园数量不多,比例很小,如某区民办幼儿园共102所,仅有11家民办幼儿园享受了中央奖励资金,某县100家民办园,享受中央奖励资金的也只有9家。

3.个别政策执行效果不尽理想。一是被调查县区普遍存在享受资助的幼儿数量少、占比不高的情况,如某区2013年底拥有幼儿园136所、入园幼儿37,021人,而享受困难资助的幼儿园为24所,资助幼儿64名;二是民办园扶持力度较小,如扶持民办园奖补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促使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但实际上给予民办园的奖补资金很少,从资金投入效果看,难以达到政策目标。

(三)管理方面。

1.一些部门协调不力。调查发现,部分县区改建项目不能及时完工,原因在于当地规划、国土部门审批程序进展缓慢,协调不力。如某县县直幼儿园,因为项目微调更改规划,在相关审批单位前后报送材料数次,时间长达数月方予开工建设。

2.项目资格审核把关不严。如某市教体局将准备按照当地小学布局规划调整的拟搬迁的某三所小学列入了改建项目,目前该三所小学均正常上课,因地方财力困难,搬迁时间不确定,造成中央资金沉淀。

3.施工方垫资建设形成债务隐患。一些幼儿园建设项目采用施工方先行垫资、财政部门后续结算的垫资建设模式,形成了新的地方政府债务。如某市已完成的24个闲置校舍改建项目中,均或多或少由施工方垫资完成了改扩建。从调查情况看,财政还款资金来源均未列入地方预算,开发商垫资形成的学前教育负债也未纳入地方政府债务平台统计范围,形成潜在财政风险。

三、原因剖析

(一)地方政府投入不足,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三年行动计划期间,河南省的学前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量的4%至5.5%之间,投入规模偏小。从抽查情况看,部分县只是按照收到的中央资金进行项目实施,未予配套。另外,个别基层主管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如某市教体局对已完成的项目未积极组织验收,未及时完成的也没有加以督促检查。

(二)社会办园激励不够。

一是地方政府对于民办园的管理,更多的是规范和文件引导,缺乏实质性奖励和支持;二是目前房屋租金、教师薪金等办园成本较高,造成了普惠制的民办园生存难度大,如某区幼儿园,2011至2013年托费收入共453万元,而实际发生人员支出264万元、房租等公用费用支出245万元,入不敷出。

(三)政策执行过程监管不到位。

目前的财政支出监督仍然以事后专项检查为主,致使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同步监督缺位,对专项资金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调研发现,学前教育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对项目资金立项的分析、论证,以及资金使用的跟踪问效力度不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不多,有待于通过创新监管模式加以解决。

四、政策建议

(一)对现行支持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1.归并改建项目。不再区分农村闲置校舍和农村小学富余校舍资源,统一按照拟改建校舍面积进行补助。已改建完毕的以补充运转费用为主,未改建完毕的继续施行,考虑到目前人工成本和建筑成本的提高,每平方米补助标准提高可到600元。对于巡回支教试点补助项目,从调查情况看河南设点不多,投入资金不大,可不再由中央补助,转由地方承担。

2.取消综合奖补类项目,新设运转补助项目,对公办园、普惠制民办园的运转费用予以奖补。对公办园、普惠制民办园按照一定时点上的在园幼儿人数给予运转费用补偿,如以每个幼儿20元或30元的标准来配备玩教具;对于办园时间超过三年的民办幼儿园,考虑到园舍大都租赁而来,可按照租金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补助;目前尚未完全达标但社会需要的幼儿园,在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财政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支持。

3.理顺幼师培训政策和幼儿资助渠道。从调研情况看,学前教育普遍存在师资流动性大,合格师资缺乏等问题。因此,应将幼教的培训列入国培计划,增加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加大幼师教育和培训力度。同时,将资助政策列入国家教育资助系统,通过资助信息系统进行人头管理。

(二)建立边远地区幼师支教补助机制。

随着公办园建设速度加快和民办园迅速发展,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充与师资匮乏、队伍薄弱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尤其是边远地区。因此,应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对于到偏远困难地区施教的教师发放津补贴,补助标准可定为200-400元每人每月,增强幼师支教的吸引力。

(三)实行省定规划、市定计划、重心在县的管理模式。

一是以省为单位确立规划,以市为单位制定计划,能够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均衡发展;二是明确县为学前教育管理部门,同时明确县为中央支持项目实施责任主体,解决省市鞭长莫及和乡镇管理重心过低、难以统筹的问题;三是严格执行项目责任制,任务细化,真正做到责任到人。

(四)明确奖惩措施,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水平。

对于项目实施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地区,在确定次年的奖补金额时应相应提高奖补额度;对于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的,视程度于次年扣减相应的中央补助资金;对于中央资金已到位满一年而尚未开工建设的,将资金收归省级财政部门,由省里统筹用于其它地市学前教育项目建设;对于虚报冒领、挪用中央专项资金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列入行动计划黑名单,在行动计划期间取消该地区的奖补资格。

(五)创新财政监督机制。

国内空调行业集中度分析 篇7

中国的空调生产开始于1978年, 当年仅生产了223台。经过三十年的发展, 到2008年达到内销2885万台。到2009冷冻年度国内零售整体市场规模为2320万台, 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46%, 销售额下降12.78%。其中主要品牌有海尔、格力、美的、海信、格兰仕、TCL、长虹和春兰等。

我国空调行业已由爆炸式增长进入缓慢推进期。在新的市场形式下, 空调行业的竞争格局与竞争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整个行业由最初的价格竞争等低端竞争方式走向了全方位的良性竞争道路。原因主要表现为三点:首先, 行业领军品牌对市场的主导、规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其次, 在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和重点企业的共同努力下, 一系列行业法规标准得以陆续推出和实施, 空调行业从技术、质量、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已走上标准化之路。再次, 随着我国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不断提升, 国内企业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 将市场竞争焦点转向国外, 国内市场的竞争相对缓和。

二、市场结构的集中度分析

1. 行业集中度变化趋势分析。

2000年我国空调品牌大约在400家, 而2003年却下降到140家左右。到2004空调冷冻年度结束时, 市场只剩下96个品牌。到了2007年, 只有52个品牌在市场上活跃。与2008冷冻年留下34个品牌相比, 2009冷冻年的整体品牌数又少了5个, 仅留下29个品牌。短短10年时间, 市场淘汰了近95%的品牌。在存活下的29个空调品牌中, 具备一定竞争能力 (零售量或零售额占有率高于1%) 的品牌由2008冷冻年的19个减少到14个;销售量占有比例低于1%的品牌共有15个;销售量占有率低于0.01%的品牌有2个。

2. 对2009年市场集中度的各项指标的具体分析。

(1) 行业集中度

0 9年空调行业的前9名为:美的 (2 4.9%) 、海信 (22.7%) 、格力 (12.5%) 、海尔 (12.4%) 、大金 (8.1%) 、三菱电机 (5.4%) 、松下 (4.8%) 、奥克斯 (2.6%) 、日立 (1.6%) , 而其他近20个品牌总共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计算可得:

可见CR1=72.5%在50%与75%之间, 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 空调行业属于寡占Ⅲ型市场, 而CR1=93.4%>85%, 又属于寡占Ⅱ型市场;根据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 CR1=93.4%>70%, 属于寡占型中的极高寡占型。因此, 空调行业市场高度集中。

(2)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 通过行业集中度这一指标并不能充分反映其他企业的规模分布。所以计算一下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 (其他近20个品牌总共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 所以将其看作一个企业) :

则HHI值为1597, HHI=1597在1000和1400之间, 以其为基准, 空调行业市场属于低寡占Ⅰ型, 市场集中度比较高但没有行业集中度两个指标所反映的高。为了更准确的看空调行业的市场集中度, 接下来计算熵指数 (其他近20个品牌总共的市场占有率仅为5%, 所以将其看作一个企业) :

由以上指标可知, 行业前三家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50%, 而且, 前9个龙头企业基本上占领了整个市场 (95%) , 依照市场集中度可知, 空调行业的市场集中度相对较高。但空调行业前2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差距不是很大, 且美的、海信、格力、海尔、几家的竞争很激烈, 前三名在不断交替变化。因此, 空调行业是一个没有巨头的行业基本上属于寡头垄断市场。

三、结论

1. 市场结构重新洗牌, 行业集中度高。

空调行业的市场结构也是在近几年由于美的和格力的崛起才被重新洗牌的。2003年, 中怡康的调查数据显示海尔空调市场占有率为23%, 名列第一, 比第二、三名总和高出3个百分点。从2004年开始, 这种格局逐渐被美的和格力的上升打破。到了2005年以后, 国内空调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 活跃品牌仅剩不足30余家。行业前三家品牌的市场份额超过50%, 海尔、格力、美的三足鼎立。到了2008年, 海尔空调业务收入下滑7%, 表现明显弱于同行业的格力 (增长9%) 和美的 (增长23%) 。

2. 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大, 外资企业很难做强做大。

从前九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排名可以知道, 国产变频市场占有率超过75%, 三倍于外资品牌。因此, 我们可以得到空调行业除了市场集中度很高外, 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很小。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美的的崛起, 美的已经在中国市场树立的行业标杆让外资企业看到了中国本土企业的高姿态;二是政府的扶植, 中国政府近日来对本土变频产品的优惠政策, 从侧面给与了中国市场“龙”之品牌大力支持;三是本土企业对国人的研究更具体, 研发的产品更具针对性;四是, 企业间的良性竞争加速了企业对各方面的升级。

摘要:我国的空调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逐步进入发展的稳定期。在此对我国的空调行业集中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空调行业集中度提高加上差异化的显著, 让该行业的竞争更加有序, 我国空调行业正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空调行业,行业集中度,市场结构

参考文献

[1]付般若:《空调行业走向良性竞争》《中国信息报》2007.09

[2]《2009年中国中央空调市场总结报告特别说明》《机电信息》2010, (04)

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中央空调;变频节能;工作原理;运用现状;发展趋势

1.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对中央空调需求的进一步增多,中央空调变频节能成为每一个地方都必须面临着的发展问题。可见,中央空调变频节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加强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研发的过程中,如何将中央空调变频节能同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改善人居环境等紧密结合,促进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央空调变频节能发展过程中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难题。“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完全符合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发展要求。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实际上就是科学发展观在中央空调领域的具体运用,本质上就是协调中央空调的节能减排技术同人文生活质量的提高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发展,在不断提高中央空调变频节能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全面促进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科学、快速发展,不断满足人们对中央空调的安全舒适、绿色环保、先进节约的要求。

2.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工作原理

中央变频空调根据介质的不同可分为冷剂系统、全水系统、全空气系统、空气-水系统等种类;按照设备的状况可分为半集中式和集中式;按照空气交换方式可分为混合式(一次回风二次回风)、直流式、封闭式等。人工制冷技术的系统性应用是中央变频空调技术应用的基础和前提,当前的人工制冷技术主要有吸附式、吸收式、蒸汽压缩式、蒸汽喷射式四种,而中央空调所采用的技术主要是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两种。普遍应用容积型的活塞式压缩机或螺杆式压缩机以及速度型的离心式压缩机。中央变频空调是拥有主机及末段系统的中央空调,采用变频电脑控制技术,利用变频压缩机和可控制的变频器,根据中央空调区域环境温度的变化对变频器的影响,自动选择除湿、制热或者制冷的运转方式,并且保持空调运转转速的稳定,在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前提下,在最短时间内是周围环境内的温度迅速达到若你们所需要的标准,从而满足人们关于中央空调舒适、节能、快速的要求。

3.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现状

中央空调系统的应用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日益进步逐步发展起来的,截至目前,工业建筑领域和城市居民生活领域,如工业厂房、医院大楼、商业用房、商场、餐饮、住宿等领域广泛应用了中央空调系统。但是,中央空调变频节能技术却没有随着中央空调的广泛应用得到应用,中央空调系统的盘管风机系统、冷却塔风机系统、冷媒循环水系统、冷压缩机组、冷却循环水系统的容量虽然较大,却由于没有使用可调节的控制系统,处于全速运行状态,致使中央空调对能量的耗费巨大,随着用电价格的不断上涨,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急剧攀升。因此,大力发展节能型的中央变频空调,自动调节中央空调系统的运行状态,不断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水平,促进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充分体现中央空调系统经济性、节能性和优越性的推进路径。

4.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A.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未来发展目标是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是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首要的发展方向。“以人为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也是如此。每一种技术的发展都是围绕人们对科学技术的需要应运而生的,技术发展对人类需求的依赖和和衍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未来发展目标一定要紧紧围绕人们对生产、生活、居住环境的安全舒适、绿色环保、快速节约的要求开展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

B.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未来发展的基础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未来发展的基础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是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第二个发展方向。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初期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对此,人们已经有了深刻的体会,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正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致要求,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未来发展也必须服务和服从于这个大局,不断提高中央空调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进一步降低能源耗费,不断减少中央空调系统对大气的污染程度,全面提高中央空调压缩机系统和末段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促进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全面发展。

C.实现中央空调变频节能同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

实现中央空调变频节能同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是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第三个发展方向。循环使用,永续发展是中央空调变频节能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央空调变频节能同人居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建立在能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基础之上的,其发展要立足于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发展与人居环境的改善的和谐共存,真正实现中央空调变频节能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莫忠能.信源大厦中央空调能耗分析及水系统节能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03.23

[2]胡雪梅,任艳艳.中央空调的变频控制设计及节能分析[J]电机与控制应用.2011.07

[3]李令言.中央空调节能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08.15

[4]赵磊,朱海涛.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在公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05

[5]孔振华.中央空调系统变频节能改造分析[J]节能.2010.12

[6]陆伟中,王桐.智能变频调速控制系统在指挥中心大楼中央空调中的应用[J]现代建筑电气.2010.11

中央空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篇9

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水蓄冷空调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世界水蓄冷空调市场分析

一、世界水蓄冷空调需求分析

二、世界水蓄冷空调产销分析

三、中外水蓄冷空调市场对比

四、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五、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需求结构分析

六、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下游行业剖析

七、水蓄冷空调行业世界重点需求客户

八、2013-2018年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供给分析

一、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生产规模现状

二、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产能规模分布

三、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技术现状剖析

四、世界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价格走势

五、水蓄冷空调行业世界重点厂商分布

第二章 国内外水蓄冷空调生产工艺及技术趋势研究 第一节 当前我国水蓄冷空调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水蓄冷空调产品技术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中外水蓄冷空调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四节 提高我国水蓄冷空调技术的对策

第三章

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现状

一、水蓄冷空调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水蓄冷空调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 2008-2013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节 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分析

一、水蓄冷空调行业产销运行分析

二、水蓄冷空调行业利润情况分析

三、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利润增速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 对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水蓄冷空调市场特点

二、水蓄冷空调市场分析

三、水蓄冷空调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水蓄冷空调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水蓄冷空调产业发展的思考

第四章

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运行态势剖析 第一节 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动态分析

一、水蓄冷空调行业新动态

二、水蓄冷空调主要品牌动态

三、水蓄冷空调行业需求新动态

第二节 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运营格局分析

一、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二、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三、影响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进出口形式综述 第四节 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价格分析

一、热销品牌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五章

2013-2018年中国各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

一、2011-2012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3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华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华东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同上下略)第三节 2013-2018年华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 第四节 2013-2018年华中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 第五节 2013-2018年西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节 2013-2018年西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 第七节 2013-2018年东北地区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章 2011-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出口状况及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口情况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口量分析

二、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口金额分析

第二节 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出口情况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出口量分析

二、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出口金额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2009-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 第四节 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出口预测分析

一、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进口预测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出口预测分析

第七章

中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分析

一、水蓄冷空调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水蓄冷空调行业的需求情况分析

三、水蓄冷空调品牌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水蓄冷空调需求市场状况分析

一、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特点

二、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分析

三、水蓄冷空调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四、水蓄冷空调市场存在的问题

五、水蓄冷空调市场的需求方向 第三节 主要应用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

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调查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我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调查分析

一、主要观点

二、市场结构分析

三、价格走势分析

四、厂商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用户调查分析

一、整体市场关注度

二、品牌关注度格局

三、产品关注度调查

四、不同价位关注度

第九章

水蓄冷空调行业上下游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上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 下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意义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章

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五、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一、2011-2013年水蓄冷空调行业集中度

二、2011-2013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程度

三、2011-2013年水蓄冷空调企业与品牌数量

四、2011-2013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四节 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外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分析

二、我国水蓄冷空调市场竞争分析

第十一章

水蓄冷空调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水蓄冷空调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水蓄冷空调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水蓄冷空调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水蓄冷空调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水蓄冷空调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水蓄冷空调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危机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后危机后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水蓄冷空调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第四节 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风险分析

第十二章

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前景与机遇分析

一、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前景

二、我国水蓄冷空调发展机遇分析

三、水蓄冷空调的发展机遇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市场趋势分析

一、水蓄冷空调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市场发展空间

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产业政策趋向

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技术革新趋势

六、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价格走势分析

七、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水蓄冷空调行业的影响

第十三章

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水蓄冷空调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一、市场空间广阔

二、竞争格局变化

三、高科技应用带来新生机

第二节 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品牌格局趋势

二、渠道分布趋势

三、需求趋势分析

第三节 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 对我国水蓄冷空调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水蓄冷空调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水蓄冷空调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水蓄冷空调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水蓄冷空调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十四章

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水蓄冷空调需求与需求预测

一、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产品需求预测

二、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行业供需预测

一、2008-2012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供给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水蓄冷空调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水蓄冷空调产品进出口预测 第三节 影响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水蓄冷空调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水蓄冷空调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四节 水蓄冷空调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水蓄冷空调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附表略……

网 址:

上一篇:大学毕业生报社暑假实习报告下一篇:感恩老师的一段话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