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雷锋在心中作文二年级(精选10篇)
写雷锋在心中作文二年级 篇1
二年级作文写人:我们身边的雷锋
今天,我们上完晚自习,要到食堂吃点心,忽然,狂风大作,不一会儿噼里啪啦地下起了大雨。我没有带雨具,只能眼睁睁看着同学,撑着雨伞,穿着雨衣走去食堂。
我站在酬勤楼下,急得团团转。这时,莉蓉从后面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说:“靖雯,等什么?还不快点去吃点心。”我叹了叹气说:“雨这么大,我过不了,急死我了。”莉蓉二话不说,把我拉到她的雨伞下,才说:“我有伞,我们一起走吧!”我高兴地拉起莉蓉的手说:“谢谢你,我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莉蓉扮了个鬼脸说:“不用谢,我们是同学要互相帮助,快走吧!”
雨仍一直地下,好象在弹奏一首雷锋赞歌……
写雷锋在心中作文二年级 篇2
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 其前身是仪征化纤公司于1981 年创办的职工子弟中学, 1987 年开始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 学校坚持“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的办学思路, 谨遵“立志、博识、超越”的校训, 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的舞台, 努力让每个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学校的作文教学注重序列化训练, 明确作文的学段目标与训练重点, 避免了随意性;注重学生的互帮互助, 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自改与互批;注重读写结合,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刚性阅读”制度, 强调读书笔记的撰写, 引进“源头活水”。 学校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来, 李泽健、高雅儿、陈静溪等学生先后获得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 (初中组) 特等奖或一等奖。
【习作巡诊】
人生剪枝
大家都知道, 果园里的园丁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剪去过密的、枯黄的枝条, 果树们都显得格外精神干练, 它们不会再过多地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了。如此一来, 它们便可以一心一意地结果了。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浪费养料做无用功,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成长。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 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 他曾经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会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可是, 有些人的心里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可能都实现的梦想。 为了达到两个目标, 他必须摒除杂念, 艰苦地奋斗, 却总达不到更好的层次。 为什么呢? 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定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就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理应是造福百姓, 却给黎民百姓和华夏文化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增加赋税、焚书坑儒……他听信了奸人之言, 却不听好言劝告,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秦始皇的下场和托尔斯泰的成功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我们的人生需要“剪枝”, 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不旁逸斜出, 用正确的“姿势”奔向理想。
课前导学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题目出自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部分。 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 按要求作文。 “一个孩子到果园去, 看见爷爷正在梯子上咔嚓咔嚓地把果树上的一些枝条剪下来, 他拿起一根枝条, 说:‘爷爷, 它们长得好好的, 你把它们剪掉多可惜! ’爷爷说:‘傻孩子, 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爷爷剪枝条的事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 确定一个议论中心,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人或事, 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自拟。
请大家阅读上面的习作, 看一看命题有哪些要求?该习作是否符合写作的要求?同时想一想, 本文存在哪些问题? 哪些地方需要再加工?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交流对材料的理解, 以及课前“初诊”的意见
洪老师:这则作文命题有哪几个要求?小作者的文章做到了吗?
生1:材料中有四大要求:一是根据故事的启示确定写作的中心, 二是联系实际, 三是写一篇议论文, 四是题目自拟, 这篇作文都做到了。
洪老师:不错, 从基本要求来看, 本文没有大的偏差。 作为一篇材料作文, 我们必须首先仔细品读材料, 在对材料的斟酌中找到写作的突破口, 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对材料主旨的把握往往决定了你的写作思路。小作者是怎样理解这则材料的呢?材料可不可以给我们其他启示?
生2:小作者的文章表达了她的见解:文中的果树象征着人生, 而结出硕大香甜的果实就是人生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 必须学会 “剪枝”———剪掉那些影响我们成长的坏习惯、 坏毛病或是各种杂念。 不过我以为还可以有更丰富的理解。 比如果子象征远大的理想, 枝条则是为了理想不得不舍弃的东西。 那些枝条可能就象征着分散精力的不良的兴趣爱好。
洪老师:很好, 正如材料所说的“剪掉它们, 果树才能长得更好呢”, 为了实现目标, 我们也应该学会放弃。 不过, 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是既不能脱离材料, 又不应完全被材料束缚。 大家认为这篇习作做得如何呢?
生3:我认为材料作文应该能“推而广之”, 小作者主要以托尔斯泰改正错误终成文豪, 以及秦始皇不愿放弃贪念以致国破家亡的悲剧这两个事例, 论证了“人生需要剪枝”的观点。 我认为补充的材料比较得当, 论证有力。
生4: 文章还运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 更严密, 更有说服力。
洪老师:看来大家已经充分发扬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的精神 (生笑) 。 下面, 我们还是来个“批评与自我批评”吧。
生5: 我觉得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会将文章的论点确定为“学会选择”。果树放弃了多余的枝条, 选择了果树的责任———结果。 好比农民工选择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到都市打拼, 是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之一的藏族人格桑德吉主动申请去大山脚下给门巴族孩子上课, 十三年如一日, 他选择了清贫与奉献…… (掌声)
生6:小作者的论点正确, 但未必是唯一的, 我们在品读材料的时候可以多角度立意。 品文悟理, 每个人的感悟未必相同。我以为果子可以象征一种精神, 如“坚守”, 那么枝条就可能象征“惰性”。
洪老师: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未必能说服我们, 但这种求异的思维值得赞赏。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子吗? 看起来简单的问题, 其实不简单。 从果农的角度看, 结果子固然是目标。 但公园里的桃树每到春天繁花似锦, 不同样是一种美吗? 果农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子, 选择剪去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像是我们为了学业也许放弃了很多……被放弃的枝条或许也有话说, 当然这未必正确…… (学生沉思) 这些其实是对材料的反思甚至是否定, 可以作为打开思路的另一种尝试, 仅供同学们参考。
2.医学档案:经典文段阅读, 范例分析与对比
语段一: 古代有一个穷人, 饿得快死了, 有人丢给他一碗饭, 说:“嗟, 来食! ” (喂, 来吃! ) 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 不吃这碗饭, 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 传说了千百年, 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那人摆着一副慈善家的面孔, 吆喝一声“喂, 来吃! ”, 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吃了这碗饭, 第二步怎样呢?显然, 他不会白白施舍, 吃他的饭就要替他办事。 那位穷人是有骨气的:看你那副脸孔、那个神气, 宁可饿死, 也不吃你的饭。
不食嗟来之食, 表现了中国人民的骨气。
(摘自吴晗《谈骨气》)
语段二:一个人的脑子, 容量总是有限的。 这方面想得多, 那方面就想得少了。 脑子里过多地想着一顿佳肴、一件漂亮衣服、好表、 好无线电收音机之类 (我说的是过多, 并非根本要不得) , 就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考虑工作和劳动的问题。
鲁迅的一条裤子穿了好几十年。 孙伏园受周老太太之托, 劝他换一条新棉裤。鲁迅说:“我岂但不穿棉裤而已, 你看我的棉被, 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 我不愿意换。 你再看我的铺板, 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 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 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
是鲁迅连一条棉裤也穿不起吗? 当然不是;是鲁迅吝啬吗? 当然更不是。 鲁迅对青年, 对革命, 向来是十分大方、慷慨的。鲁迅深刻地领悟到这一真理: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物质的追求和安逸的生活可以分散人们在工作、劳动、学习上的精力;还可以养成人们拖拉懒散的作风。
(摘自马铁丁《俭以养德》)
洪老师:“品文悟理, 缘理而发”, 从材料中品出的“理”是议论的基础。 为了证明这个“理” (论点) , 就必须利用有效的材料 (论据) 进行严密的论证。 这两段文字给我们哪些启迪呢?
生7:语段一的故事语言精练, 处处突出穷人的“骨气”, 从而有效地论证了观点。叙说故事之后加以分析, 叙议结合, 重点突出。
生8:语段二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有事理有实例, 始终从人的精力的角度, 论述节俭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十分有说服力。
洪老师:对于这篇习作, 在“论据”与“论证”方面有可以再斟酌的地方吗?
生9:我认为秦始皇的例子与“剪枝”没有太大关系。
洪老师:如何修改才能贴近材料、贴近论点呢?
生9: 秦始皇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生10:也可以换一个材料, 比如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老一辈科学家的情怀。
洪老师: 习作中的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不足吗?
生11: 托尔斯泰为何失败又为何成功, 似乎都与“剪枝”无关。 可以联系我们身边的人好高骛远, 目标过多导致失败的例子。
洪老师:“目标过多”说得很准确。一个人有两个目标算多吗? 不一定, 如果能实现的话, 一百个都不多。 反之, 我想“摘下星星” 这样的目标一个也嫌多。 托尔斯泰的例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议论语言不够准确、严密, 而且未能抓住要点。 议论文要求叙述语言言简意赅, 议论语言切中要害。当然, 大家众说纷纭, 可不能迷失自我。我笔写我心, 材料作文重在品文悟理。 自己悟出来的“理”, 表达清楚, 论证精当, 才不是人云亦云, 也更容易说服读者。
【诊疗方案】
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 决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立意一般, 但无大错, 个人可以有不同见解;
2. 文章的几则论据未能紧密联系论点, 需要强调“剪枝”———必须剪去的具体内容;
3.论据比较单薄, 可以再充实;
4.着眼细节, 推敲叙述与议论语言, 力求简洁而严谨。
【手到病除】
针对会诊方案, 合作小组交流研究。随后, 师生共同研讨修改。 以下是修改后的习作。
剪枝·人生
也许大家都知道, 果农有个重要的工作, 那就是“剪枝”。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不把养料浪费在枝条上。
果树需要剪枝, 我们当然也需要。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 常常会滋生一些坏习惯和坏毛病, 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 于是, 老师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他们就像园丁一样, 教育着、感染着、熏陶着我们, 帮助我们剪去多余的、长着蛀虫的枝条。经过剪枝的我们才不会迷失目标, 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茁壮地成长。 所以, 我们要把自己“剪”干净了。
列夫·托尔斯泰是19 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但是他也曾有过一段轻狂的年少岁月。他曾经梦想做军事家、哲学家、外交家, 他热心研究法律, 却又流连于贵族交际圈, 不能自已。 他曾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 被学校强制退学。 不过, 他并未因此消沉, 而是不断反思, 自我“修剪”。一旦他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就立即改正, 最终成为一代文豪。 莫泊桑在投到福楼拜门下的时候, 曾自豪地说自己足球、篮球、厨艺、插花无一不精。 福楼拜却告诉他, 必须集中精力, 才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 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是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心里同时存在着过多的追求, 就必须摒除杂念, 勇敢地剪去不切实际的梦想。 为什么呢?世界上没有完美, 你想要做这一件事情, 就不应该想另一件, 因为西瓜和芝麻不会都给你。 如果你想要果树多长些果子, 就得适当剪去妨碍果子生长的枝条。 否则, 果子则会又小又酸。 既想多长好果子, 又想要枝繁叶茂, 这是不可能的, 正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一个道理。
也有些人没有及时为自己剪枝, 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错误和遗憾。 秦始皇统一六国, 应该算是功在千秋了。 可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 刚刚遭受战火蹂躏的百姓正渴望休养生息, 秦始皇却做起了“千秋万代, 一家天下”的迷梦, 他好大喜功修建阿房宫, 为了蒙昧天下焚书坑儒……他不能及时剪去贪念、权欲, 最终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托尔斯泰改正缺点、 莫泊桑削减爱好获得成功的故事和秦王朝的悲剧结局令我们深思。 我明白了, 我们要懂得“剪枝”的学问, 明晰目标, 认真地为自己找出不足, 并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 不自负, 不贪心, 专心致志, 从而获得不断的进步。
现实生活中那些贪图享乐的人, 一边做“啃老”“月光”族, 一边妄图一步登天, 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 同学们, 人生需要有剪枝的勇气, 这样, 才能保证主干的发展, 不走“歪门邪道”。 让我们用正确的姿态奔向理想吧!
师生点评
修改后的文章能够从材料出发, 所引材料言简意赅, 得出的结论明确而又能使人信服。 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 尤其是正反对比, 使观点更加鲜明。 最后联系生活实际, 也使得文章的议论有的放矢, 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
【杏林春暖】
下面为大家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 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
品味舍得
刘奕羚
“智慧人生, 品味舍得。 ”一句经典的广告词如是说。 这应了一句老话: 有舍才有得。
果农剪枝正是这个道理, 他们剪下一些枝条, 即使于心不忍, 也要为了减少养分的分散而忍痛割爱。最后香甜饱满的果实, 莫不是用部分枝条的舍弃换来的。 果树如此, 人生亦是如此。
人的一生正是一个品味“舍”与“得”的过程。 它像是一棵果树, 会生出优枝, 也会生出劣枝。 它需要修剪, 需要除去无用、多余的枝杈, 需要聚集精华结出丰硕的果实。若是一味地追求数量的多, 做出不理智的怜惜, 一根枝条也不舍抛下, 最后只能结出小而青、酸而涩的果子, 到底是白忙一场。
人的一生需要面对无数的选择。 你得到财富, 或许会牺牲健康。 你收获事业, 或许需放弃爱情。 在一时的安逸和未来的精彩中你将如何抉择? 在个人利益和集体荣誉中你又会放弃哪个?在人生的分岔路口, 谁能总是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分清轻重, 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才是舍弃的智慧。
“我放不下, 舍不得啊! ”这是影视作品中常有的悲伤台词。 然而生命中又有何放不下? 若你犹豫再三, 终究是捡了芝麻, 丢了西瓜; 若你不肯放弃, 最后负担越来越重, 只能止步不前;也许你双手紧攥的, 末了竟是一把流沙, 从指缝泻去, 终将一无所有。
热气球抛了沙袋才能飞得更高, 船减少负重才能行得更快, 人卸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只有学会“剪枝”, 才能真正得到, 才能欣赏这世间的旖旎风光。
我爱每一片绿叶
洪国成
据说果农为了防止果树过多的枝条分散营养和水分, 为了让果树多结果实, 常常会剪除冗枝。 我不是农民, 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但想来是正确的。 果农种植果树, 其目的就是为了结出既大又多的甜美果实, 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从这点出发, 果农的做法不仅无可厚非, 甚至还是一种智慧, 有那么一点壮士断腕的味道。
然而, 细细想来, 道理似乎并非如此简单。 这中间还包含目标定位, 以及价值取向的问题。
果树真的就是为了结果实吗? 被剪去的枝条真的一无是处吗? 请看公园里的桃树, 花枝摇曳, 娇柔艳丽, 引得游客或拍照留念, 或徜徉流连。 那里的桃树可曾见过硕果累累? 果农为了结果子可以放弃多余的枝条;公园管理者为了风景, 通过科技手段选择了“精神的繁花”, 放弃了“物质的果实”。 这就是不同的目标定位而产生的不同的取舍。
再举国人熟知的银杏树为例。 它不仅可以结出富有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的果实, 还会因为满枝金黄的秋叶而蔚为风景。 同时, 也许你不知道, 银杏树还是造纸的上等原料, 抗风沙、减噪音的功臣。 不同的价值取向或许会使人们对同一棵果树产生不同的态度。 这样看来, 剪枝也并非必做的功课。
枝条或许原本想着花枝招展, 供人赏鉴;或许渴望叶茂成荫, 方便路人;又或者它也曾做过硕果累累的梦———谁能说它注定不能结果呢? 然而一剪之下, 枝条原有的芳香梦、绿荫梦、硕果梦就此魂断! 多么可悲的弃枝啊! 只是因为人们对目标定位的单一、对成功内涵理解的狭隘, 就丧失了存在的权利、奋斗的机会。
由此, 我想到了人, 想到了教育。 学生的个性特征是丰富多样的,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千差万别的, 然而我们对于学生的评价的“尺子”, 却往往是单一的。 学业成绩成了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判断标准。 果农为了果实, 剪去了看似“没有前途”的枝条;我们教育工作者可以为了升学率, “剪去”“没有前途”的学生吗?
有一幅很有趣的漫画:幼儿园入学时, 校门口的孩子的脑袋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中学毕业后走出校门的孩子, 头全是圆形的了。 是什么力量让孩子由各具特色到整齐划一的呢? 原因不说自明:依然是园丁 (更有社会) 的价值取向与目标定位的问题。
一个班级想来有人学业优秀, 有人擅长音乐, 有人体育突出, 也许还有虽没有特长, 但品德高尚、劳动积极的学生。 如果只有一把衡量的尺子, 那么, 优秀的只是少数人;但如果多一些尺子, 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获得认可和发展的机会。 正如果树的使命未必是结果子, 学生也未必都要成为学者。社会还需要音乐、体育人才, 还需要勤勉踏实的普通劳动者。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 这应成为教育工作者的行为准则。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 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 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 ”如果你爱教育, 就请爱每一个学生;如果你爱绿树, 请谨慎地举起你手中的“剪刀”, 多给“枝条”一点成功的机会!
写雷锋在心中作文二年级 篇3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可雷锋却做了一辈子好事。
俗话说的好: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换车时,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那个单位的?雷锋回答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雷锋曾说过: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点,多帮助大家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是啊!我们在生活中不也应该这样吗?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济南,车到半路的时候上来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怀中还抱着一个小孩。这时车上已经没有空余的座位了,我看见了急忙站起来将座位让给了老奶奶。老奶奶感激的说:谢谢你,好孩子。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二年级雷锋的故事作文 篇4
在团山湖农场防汛抢险中,工作量的要算排渍和挑堰峰。为了使防汛、生产两不误,我没有安排雷锋上堤防汛,只要他和师傅们继续垦地开荒。但雷锋一下班就来到河堤,不是挑土,就是车水,忙个不停,像个不知疲倦的人。他很活跃,同志门很爱逗他唱歌。他也不推辞,说唱就唱。他唱的歌词,有的是“捡”来的,有的是自编的。我记得他曾经唱过一首:
垅中清水似汪洋,
英雄排渍日夜忙。
稻田绿遍水排尽,
活活气死老龙王。
这首歌对大家鼓舞很大,激发了同志们战天斗地的劳动热情。
小学二年级学习雷锋的作文 篇5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看,这些是雷锋的至理名言,不仅这些名言让我印象深刻,雷锋的精神更让人感到赞叹!所以我们要学习雷锋叔叔的好榜样。最近,我也学习了雷锋叔叔的精神:前几天我在我家门口看见了一只小猫,它好像受伤了,所以我把它抱回家了,我找了消炎药小心翼翼的把药敷在它白色的小脚上,它好像叫了几声,是不是我弄疼它了,我轻轻的摸了摸它,然后比刚才更小心的帮他包扎。它好像跟我说谢谢,这几天我经常帮他洗澡、梳理毛发,它还时不时地发出叫声。
写学雷锋为题的六年级作文 篇6
观看校园微电影后,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小故事,让我更加深厚的理解了“雷锋”二字的意义。
一则微电影是这样的:一个扫地阿姨不慎跌倒,路过的学生前来帮她,然后跑去教室上课,途中也得到别人的帮助——这种素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平凡人间的互助,说明了一个道理:爱,可以传递。
另一则微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无偿捐献眼角膜的故事:一个远渡重洋的交换学生来到中国实现自己的钢琴梦。她酷爱“梁祝”,在比赛演奏时突然失去了光明。黑暗折磨着她,没有角膜,钢琴梦成了天方夜谭,她的导师见她如此心焦,暗暗下了一个决定——捐出自己的角膜。他是胃癌患者,只能以药物保命,他的无私告诉我们:爱,需要传递。
不仅是这两则故事,在生活中有许多事例也能说明传递与雷锋精神之间的关系。它们的关系就像:点与线的关系,点连成线,无点不可成线。如果没有人传递爱,“雷锋精神”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被发扬光大。你看,那公交车上,街巷之中“学习雷锋”的标语比比皆是。为老人让座、随手捡起脚边的垃圾的人亦越来越多。
还记得小时候与朋友玩捉迷藏时,因藏得太隐蔽而被人忘记,正当我在角落里哭时,一位放学路过的高年级姐姐天使般的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然后安慰我,我细细的眼泪被她擦去。那一刻,一股暖流油然而生,她那温柔亲切的笑容亦在我的脑海中刻上深深印记。后来我也学习她的乐于助人,做一些小事情帮助别人。爱,在我这儿传递。
一朵花儿虽小,但却可以播撒许多种子,来年会开出一大片的花朵。一传十,十出百,为他人传递美好。
写雷锋在心中作文二年级 篇7
今天一早,同学们人人都带来了要给敬老院爷爷奶奶们的东西。到了下午第三节课,Miss Li对我们说:“一半人去社区,一半人去敬老院。”我被选到了去敬老院的行列中。
我和一些同学来到敬老院,敬老院的院长带我们来到了二楼,我发现老人们住的房间都特别干净,床铺也收拾得整整齐齐的。老人们都很安闲,只见有的老人坐在走廊里晒太阳,有的在房间里聊天或看电视。我突然发现有一位很老的老人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只见她的脸上有许都皱纹,衣服的纽扣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扣好,看到这里,我赶忙走上去帮老人扣好了纽扣。那位老人一边向我点头一边向我道谢。
随后,我们走遍了敬老院的每个角落,把我们带来的食物分给了每个老人。最后我们向老人们和院长说了声再见,就回到了学校。
写雷锋在心中作文二年级 篇8
人间有一个名人,那就是“雷锋”,今天我闲着没事干决定帮助别的小伙伴,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我,妈妈拿出一只新书包给我没说什么就带我出发了。
不一会儿,妈妈带我到了一个我不识的地方,那里都是野菜野花。那里有一间十分破旧的屋子,一个姐姐弟弟从里面跑出来叫着:“阿姨,阿姨。”妈妈进了屋,我一眼就看出他是一个穷孩子,我不由自主地递上妈妈给我的新书包,心想:难道我傻了吗?竟然把我的新书包给一个素不相识的姐姐!那可是妈妈给我的新书包呀!当我正准备把书包拿回来的时候,妈妈从破旧屋子里走出来一看见
穷男孩手上的新书包就对我说:“宝贝你把书包给他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知道乐于助人。”我一听见妈妈的赞赏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并且对那个姐姐说:“这只书包就送给你了。” 他非常感谢我,我心里美滋滋的,帮助别人的感觉真好。
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的二年级作文 篇9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每当我听见这首歌,就想起雷锋叔叔。虽然他去世很久了,但是雷锋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积极进取、奋发图强。
先说说我的两位任课老师吧!她们每天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课、批改作业。还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正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就是雷锋精神吗?
再说说我们班长刘昱柯吧!别看她小,会做的事情真不少,她是老师的好帮手,也是我们的.好榜样。上一次,我生病了很难受,就是她打电话给我妈妈,接我回家的。我非常感谢她!她让我觉得“雷锋”就在我的身边!
还有我的组长郑静静,她关心同学、认真负责、热爱集体,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都是雷锋精神。
去年冬天,我也献爱心给山区的小朋友捐献了自己的棉衣棉裤。
妈妈也说:“你将来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把这份爱传承下去……”。我一定谨记妈妈的话。
怎么写作文二年级 篇10
前几天,妈妈 买回来了一只小猫。
小猫的眼睛可真会变,早晨像颗枣,中午就成了细线,晚 上就成了两颗绿灯泡。过了几天,小猫渐渐对我家熟悉了,胆子也渐渐变大了,我便和它玩了起来,它一开始不理我,每天自个在家里走来走去,目中无人,好像这个家里只有它自己似的。于是,我便买来了一个小小的跳跳球,我把跳跳球一扔,小猫见了,第一个箭步冲出来,用它那双锋利的爪子来抓跳跳球,我见它喜欢玩,就一个“龙爪手”抢了跳跳球,再把跳跳球往地下一扔,球又跳了起来,小猫马上来了个“小鲤鱼跃龙门”身子简直是腾了起来,可精彩了!就这样,我每天放学都会抽去一些时间拿东西来 逗它玩儿,渐渐的我,小猫就再也不怕我了,反而便得和我亲密起来了。
这就是我家的小猫,可爱吧!
【写雷锋在心中作文二年级】推荐阅读:
雷锋在我心中四年级的作文08-26
雷锋精神永在心作文11-11
二年级作文雷锋的榜样09-03
四年级写人作文:雷锋精神08-23
六年级学雷锋作文怎么写09-23
我是小雷锋二年级作文范文06-10
身边的雷锋小学二年级作文11-08
她我心中的雷锋作文07-11
【精华】我心中的雷锋作文07-15
二年级学雷锋作文优秀作文素材350字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