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记录

2024-05-31

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记录(精选9篇)

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记录 篇1

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记录

1、“六•一”儿童节德育活动

5月12日

鼓乐队

指导教师: 李维汉 教育学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于祖国的富强,我们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为祖国的兴旺富强而努力读书,学习本领;来自于父母的辛勤劳动,才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无忧无虑的成长,快乐的学习,我们要孝敬父亲、感谢父母、尊重长辈们。

5月15日

旗队

指导教师: 邱玉臣

教育学生要吃苦耐劳,增强团体协作精神,集成先辈的光荣传统,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纪律整齐严明,要有集体荣誉感。

5月29日

集体集合拉练

校长讲话: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集体荣誉感教育,要有团队精神,展示少年儿童风采。

2、“七•一”党的生日德育教育

7月1日各班开展“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主题演讲活动。

活动地点为各班教室。

3、“八•一”建军节活动

①8月20日学校统一布置主题为“我爱解放军”的故事会德育活动,各班准备材料,并通过初选选出2名同学,参加全校举办的“故事会大王”主题活动。

②8月29日学校召开“我爱解放军故事会大王”演讲比赛。

4、“九•十”教师节德育活动

①9月3日学校发出“热烈庆祝教师节,我为老师做些什么?”的倡议。②9月10日学生自发的以绘画、手工制作、小作文、书法、诗朗诵等形式向老师表示节日的祝贺。创造尊重老师的氛围,培养学生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劳动的情感教育、感恩教育。

5、“十•一”国庆节德育教育

①9月28日学校召开“我为国庆节展风采”活动的启动大会,以班级为单位,以文艺表演、诗歌朗诵、绘画等形式,以展示学生特长为主,庆祝国庆节。

②10月8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西龙小学

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记录 篇2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的文化理念也逐渐增强了, 这就要求“三节”活动的文化水准要再上新高, 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层次和精神面貌以及地域风情。并且工作人员还要有活动中切实贯彻“双百方针”以及“三个代表”思想为准则, 积极吸引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来共同搞好“三节”活动。为此, 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每年都要精心筹备“三节”期间活动, 不敢有丝毫懈怠。要获得人们的真挚认可, 百姓的真正快乐也为了能使“三节”活动群众文化氛围更加浓烈, 群众文化工作者所发挥的特有的职责和作用以及体现的价值是不容乎视的, 为进一步认识我们自身的价值和责任, 更好的鼓舞我们的工作势气, 增加工作热情, 我们特别的要谈一谈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在“三节”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为了让“三节”活动内容精彩异常, 我们增到入计划搞的文体活动达十八项之多。为了给大家献上满意的“三节”大餐, 我们的工作做到细致入微的程度, 真正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 乐群众之所乐。

大家都知道我们东北这儿过“三节”恰缝是冬天, 所以要想让活动进行的顺畅, 我们首先要为广大群众文化爱好者着想, 有些活动内容还要在适当的时机去开展。如“三节”活动的“农民歌手大赛”就需安排在农闲季节, 即农民铲完地等待收获的时节。这时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深入到各乡镇去组织和预选歌手。抓住这恰当的时机进行这项活动深受广大农民歌手的喜爱, 然后再等到元旦这些农民已经收完庄稼的闲暇时间进行决赛。最后, 进入决赛的获奖歌手以最佳的状态准备在为广大市民观众在春节期间进行现场表演, 一展风采。这个比赛给了农民歌手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已的舞台, 使得他们能唱出自己的心声和梦想。让人们由此感受到新时期农民的精神风貌也是与时俱进的。

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还针对特殊群众进行了特别的辅导, 如:我们去特教学校进行辅导。帮助那些有听障和智障的儿童准备在春节前举办《首届残疾人歌曲才艺大决赛》, 我们都知道辅导残疾儿童的工作是有些难度的, 但是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辅导人员必须首先与特殊学校老师密切配合好, 这样才能排除勾通障碍, 使这项工作开展好。从而使那些有艺术天赋和可塑的残疾儿童与社会上正常儿童一样可以展示自我, 与人勾通, 通过此次比赛活动我们也希望能增强残疾儿童的自信心和面对社会的勇气, 经及更好地增强他们与社会的联系, 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尊重残疾人和儿童。此项活动经多方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最终使这次举办的《首届残疾人歌曲才艺大赛》获得了非常成功的社会效应。通过比赛, 这些残疾人和残疾儿童们证明了他们也是最棒的。他们同样可以做得这般精彩。这个特殊比赛为春节期间的活动又增添了一道与众不同的色彩。与此同时, 少儿舞蹈大赛的组织工作好在进行, 我们考虑由于冬季天冷, 孩子的家长都会舍不得孩子进行舞蹈训练, 于是我们工作人员就耐心地与家长进行勾通, 并鼓励孩子参加比赛, 并且还把比赛场地设在了新落成的市体育馆内, 这里无论取暖还是环境设备都非常好, 这样孩子的家长就少了许多顾虑。并且放心地将孩子送来交给辅导员进行辅导, 经过大家的努力, “少儿舞蹈大赛”也获得圆满成功。

春节期间少不了我们安排的精彩的节目。从初三到初六每天上午在大众剧场露天广场都有群众喜爱的节目上演。如最具有地方特色的东北大秧歌和二人转表演, 京剧、歌舞表演。此外还有请获奖的农民歌手、社区演出队、残疾人等分别登台为市民演出。人们冒着严寒为百姓进行演出, 着实地吸引来了大批观看的热心市民, 我们工作人员虽然站在演出台旁进行服务很冷, 但是我们看到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几岁孩童等多方群众都来观看演出, 而且脸上还露出开心的笑容, 我们就都觉得暖意充满胸膛, 心里感到特别的欣慰。

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更是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火树银花, 沿街上千大红灯笼高挂, 各路秧歌此起彼伏, 空中还有五彩缤纷的烟花时而闪现。这更给正月十五的夜晚增添了许多亮丽的风景。我们特邀一些文艺爱好者, 在大众剧场露天广场进行一台综合的文艺演出, 为广大市民祝兴, 台下有灯谜爱好者兴致勃勃地猜着灯谜竟相展示着他们的智慧, 整个市区都沉浸在快乐的节日气氛中。总之通过我们尽心尽力的工作, 我们看到了异常火爆的元宵之夜, 如果说元旦前后的各种歌舞比赛是拉开“三节”活动的序幕, 那么春节期间的精彩献礼就是将“三节”活动推向了高潮, 而元宵节的盛况更是将“三节”活动取得的效果推向了顶峰。

让德育在节日活动中焕发新活力 篇3

营造氛围,认识传统节日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登峰说,每一个中华传统节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

中国传统节日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其中保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节日民俗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道德教化力量。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有充分认识,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和过节方式、传统习惯等,如:端午节所张扬的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及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情怀;清明节、重阳节所尊奉的“五伦之孝,推家及国;以孝齐家,以孝治国,达至和谐大同”的传统美德等;中秋节所洋溢的对家庭团圆,至真亲情,家庭和睦和谐美满的纯朴愿望。在学校,教师通过言传身教,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对于尊崇人伦观念,规范言行礼仪,调和人际关系,调适群体生活,提升道德水准具有重要作用。

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不同的环境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整洁优美的校园,健康向上的校风、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对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规范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对传统节日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教师需要独具匠心地营造节日氛围,让学生知道传统节日背后所蕴藏着的文化内涵。如清明节,教师可结合班级实际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诗歌文章组织学生学习,诵读从古至今以清明为主题的佳作:从杜甫的《春夜喜雨》到朱自清的《春》,联想到清明踏青的喜悦;从毛泽东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到邓颖超的《海棠花祭》,感受到清明寄托的思念;从冰心的《谈生命》到臧克家的《有的人》,感悟人生的价值。文以传情,以文载道,诗歌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中秋节,可在校园显著位置悬挂标语、张贴灯笼,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教师还可以举行“月是故乡明,人月两团圆”的中秋节庆祝活动,让学生感同身受,领悟其中的深沉含义。教师精心营造的节日气氛,犹如绵绵春雨一般,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种下了善良的种子。

创设情境,开展德育活动

中央民族大学陶立璠教授说:“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文化,这些文化自然会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节日的文化内涵。”传统节日能教化人心、匡正风气,弘扬传统节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乃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以前,在不少人的头脑中,传统节日被“吃喝玩乐”代替,至于这些传统节日有什么文化内涵,可能大部分人的答案恐怕都是清明扫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而对传统节日所包含的文化精髓则了解不多。为此,学校可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先让学生在校受到如何过好传统节日的教育,再引导家长一起过有意义的节日,在亲情浓浓的活动中,带动整个家庭真正过好每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要想让传统节日过得丰富多彩,最重要的还是重新挖掘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让大家重新学习并接受。教师可因地制宜,结合传统节日的不同特点,开展扎实有效的德育活动。如清明节,可通过祭扫烈士陵园,参观革命遗址,缅怀先烈的英雄事迹,讲革命故事,聆听先辈追忆那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等活动,让学生继承烈士的遗志,发奋学习,报效中华;端午节,让学生学习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追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崇高境界,明确自己的肩上担负着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中秋佳节是中国人团圆的大日子,团圆意味着亲情,意味着温暖,更意味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学校可开展征文、演讲活动,引导学生发奋学习,感恩父母,回报父母和社会;九九重阳节是登高望远的日子,是尊老爱幼的日子,学校可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或福利院和老人交流,开展敬老活动,树立尊老敬老的风尚。通过系列德育活动最终让学生既成人、又成才。

挖掘资源,扩展德育外延

充分利用本地乡土资源开展传统节日活动,既让学生了解本地乡土传统节日文化,又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还能增进他们对家乡的挚诚热爱,可谓一举多得。

首先,体验当地风俗,感受浓厚乡情。文化只有根植于日常生活中,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传统节日便具有这一特点。我校地处于珠三角地区,端午节裹粽子,吃粽子,划龙舟;清明节,每个家庭都会扶老携幼扫墓祭祖,缅怀先人;中秋节,一家人围桌而坐,边赏月边吃月饼……这些贴近生活的传统节日活动,学生兴致盎然,以此作为德育资源,不仅别有风趣,而且效果显著,比口头空洞说教如何爱父母爱家庭更有说服力。

其次,收集民间故事,感悟家乡变迁。学校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档案室、博物馆等地查找相关资料,还可以让学生组成“小记者采访队”采访当地的老人,了解本地的民间故事。从老人妙语如珠的话语声中,学生收集到层出不穷、妙趣横生、跌宕起伏的故事传说,大大丰富了他们的见闻,净化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明白了是非黑白,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但锻炼了学生搜寻资料、与人沟通交流、耐心倾听等各种能力,而且让他们感悟到本地独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情怀。

最后,游览名胜古迹,感激家乡的养育之恩。学校组织学生参观游览本地的名胜古迹,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引发他们内心的自豪感。到名人故乡去,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学习其高尚品质;到历史博物馆,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幸福生活;到风景区,亲近大自然,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公物……在参观游赏的过程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家乡的过去,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激发起对家乡的热爱与崇敬,坚定建设好家乡的信心。

马克思有句催人奋进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学校德育也是如此。如今,清明等传统节日被确立为法定假日,这为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前进道路上总是困难与希望共存,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抱定坚如磐石的信心,披荆斩棘,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才能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长安镇第一小学)

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记录 篇4

主要内容:根据节日和纪念日确定教育内容、活动形式,体现思想性、趣味性、教育性。

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组织形式:学校集体组织或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如:学校每年清明节前后中年级学生去虞山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

负责人:分管德育的负责人

分工负责人:学生会大队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要求:.重大节日、纪念日都要组织教育活动。如:妇女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九九老人节、国庆节、新年以及环保日、助残日和政治领袖、科学家、教育家、英模人物生日,及配合国家有关政治事件组织教育活动。

2.班级活动每学期不少于四次。

3.学校集体组织时,每次可控制在 10 分钟到一节课时间。

小学德育活动记录3 篇5

一、活动时间:2009年3月10日——2009年3月25日

二、活动主题:我健康、我快乐

三、活动目的:

通过班会使学生克服掉自己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方法,引领学生走出困境地,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班级的学习生活中。

四、活动内容:

一、宣布此次活动的意义:

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健康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人身体的、心理的、社会的完全良好状态。它已经超出了疾病的范围,而是把人体的健康与心理和社会的关系紧密地联系起来。

二、在日常生活中,你有哪些问题感到束手无策或让你背上思想包袱?学生写在纸条上。

三、生出谋划策,老师作以总结,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

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每天都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成长。如果你们有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随时向老师倾诉,老师会帮助你们走出困境,并且会为你们保密,请大家相信我。

寒假德育实践活动记录心得感悟 篇6

——寒假德育实践活动记录心得感悟

时光匆匆逝去,我又度过了小学一年级的寒假。想想父母亲每天不辞辛劳地上下班,忙家务活,我的内心充满感恩。在这过去的一个假期,我还记得父母将我捧在手心,含在嘴里,更记得父母把无私的爱奉给我们,这一切都是因为我是父母手心里的宝,是父母的结晶,是爱的延续。

我不是诗人,也不是歌唱家,既不会用精湛的词藻来赞扬父母,也不会用唯美动听的音乐来歌赞父母,我只能用点滴行动来感恩父母。生活中,为父母做的每一件小事,其实都是在感恩父母。因此,从现在起,当父母为我呕心沥血时,我会对父母道上一句“谢谢”。当父母疲劳时,我会为他们倒上一杯浓茶,帮他们捶捶背,当父母病时,我一定会在病床前陪陪他们,陪他们多说会话。

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记录 篇7

第一学期德育活动记录

时间:10月9日 地点:小二班活动室 德育内容:自己吃饭真能干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要独立进餐。

2、懂得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要自己用筷子,自己吃饭。

活动准备:

1、图片。

2、筷子、各种小点心。

活动流程:

一、童年的回忆

1、以“大风车俱乐部”节目形式展开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导入活动:让我们看看你们小时候是用什么吃饭的?

3、幼儿观看图片。

4、教师有意识引导幼儿讲讲不同的年龄时期分别是怎样进餐的。

二、自己吃饭真能干

1、利用点心时间开个“大风车餐厅”,准备各种食物和餐具。

2、餐前,请幼儿讲讲:文明用餐的常规和礼仪。

3、在游戏中学会一首简单的儿歌《自己吃饭真能干》

小朋友,来吃饭,坐端正,手扶碗,小筷子,本领大,吃饭夹菜全靠它。

不剩饭,不挑菜,自己吃饭真能干。

白城幼儿园2015——2016学

第一学期德育活动记录

时间:11月3日

地点:中三班活动室

德育内容:尊老敬老

活动目标:

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做好“尊老敬老”工作:

1、我园在周一的升旗集会上,布置了此项工作。明确要求我园全体幼儿,要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为老爷爷、老奶奶,为烈军属、五保老人,为伤残老人、有困难的老年人做一件好事、做一件实事,献出自己的一片真情,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利用国庆节长假期,对幼儿进行家庭礼仪教育。

2、每日起床后,向父母问“平安”,上学前梳头、整装,离开家时向父母告别,放学回家向父母打招呼。

3、在家孝敬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家庭成员有病时,要探望问候。

白城幼儿园2014——2015学

第一学期德育活动记录

时间:12月18日 地点:小二班活动室 德育内容:爱护图书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护图书和其他纸制品的情感。

2、培养幼儿整理图书和修补图书的能力。

3、教育幼儿爱护图书,轻拿轻放,不破坏、不乱扔、学会正确看书,收拾图书。

活动准备:故事磁带,录音机,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头饰,新书和旧书若干、胶水、胶带、订书机、油画棒、小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整理图书角中的图书,并进行谈话:哎,小朋友,(老师选出一本旧书)这本书怎么了?(书皮掉下来了„„)那怎么办呢?(用胶水把它粘上就可以了。)是呀,这么好的一本书,没有了书面,看书的小朋友想找这本书也很麻烦,还有放在咱们的图书角上也不美啊,对不对?那我们小朋友以后要怎样保护我们的书呢?(幼儿自由发言)依次来引出课题——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

二、基本部分:

1、故事《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看图片,仔细观察画面上有什么?待会看哪个小朋友看的最仔细!说的最好!

引导幼儿回答以下问题:(1)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2)旧书姐姐为什么哭了?(3)新书妹妹为什么不见了?(4)最后是怎样做的?

2、刚才小朋友们回答的很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完整的听一遍故事录音。学一学故事中的姐姐和妹妹是怎样来对话的。

3、启发幼儿根据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的对话,让幼儿戴上头饰分角色来表演旧书姐姐和新书妹妹。

4、让幼儿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做的?以后应该怎样做?

5、让幼儿检查班级的新旧图书,教育幼儿做错事后,勇于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并改正缺点,让幼儿知道:每个人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6、教师与幼儿一起,随着音乐边唱《小人书不要哭》,边修补上一活动中检查的被撕破的图书。

幼儿动手操作,修补图书。(分组进行)让幼儿在操作中注意安全和卫生。

幼儿每组选出一个小朋友进行评价:我们是怎样来修补图书的?用的什么工具?以后应该怎样来爱护他们?学习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结束部分

重大节日的饮酒习俗 篇8

1、春节

俗称过年。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春节期间要饮用屠苏酒、椒花酒(椒柏酒);寓意吉祥、康宁、长寿。

“屠苏”原是草庵之名。相传古时有一人住在屠苏庵中,每年除夕夜里,他给邻里一包药,让人们将药放在水中浸泡,到元旦时,再用这井水对酒,合家欢饮,使全家人一年中都不会染上瘟疫。后人便将这草庵之名作为酒名。饮屠苏酒始于东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有这样的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佗方也’。

元旦饮之,辟疫疠一切不正之气。”饮用方法也颇讲究,由“幼及长”。“椒花酒”是用椒花浸泡制成的酒,它的饮用方法与屠苏酒一样。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宋代王安石在《元旦》一诗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北周庚信在诗中写道:“正朝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吐随铭主,椒花逐颂来”。

2、灯节

又称元宵节、上元节。这个节日始于唐代,因为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是三官大帝的生日,所以过去人们都向天宫祈福,必用五牲、果品、酒供祭。祭礼后,撤供,家人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晚上观灯、看烟火、食元宵(汤元)。

3、中和节

又称春社日,时在农历二月一日,祭祀土神,祈求丰收,有饮中和酒、宜春酒的习俗,说是可以医治耳疾,因而人们又称之为“治聋酒”。宋代李在诗中写道:“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通,依稀巡到等三厅”。据《广记》记载:“村舍作中和酒,祭勾芒种,以祈年谷”。据清代陈梦雷纂的《古今图书集成·酒部》记载:“中和节,民间里闾酿酒,谓宜春酒”。

4、清明节

时间约在阳历4月5日前后。人们一般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为一个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始于春秋时期的晋国。这个节日饮酒不受限制。据唐代段成式著的《酉阳杂俎》记载:在唐朝时,于清明节宫中设宴饮酒之后,宪宗李纯又赐给宰相李绛酴酒。清明节饮酒有两种原因:

一是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吃热食,只能吃凉食,饮酒可以增加热量;

二是借酒来平缓或暂时麻醉人们哀悼亲人的心情。

古人对清明饮酒赋诗较多,唐代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难忘酒,朱门美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杜牧在《清明》一诗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端五节、重五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节。时在农历五月五日,大约形成于春秋战国之际。人们为了辟邪、除恶、解毒,有饮菖蒲酒、雄黄酒的习俗。同时还有为了壮阳增寿而饮蟾蜍酒和镇静安眠而饮夜合欢花酒的习俗。最为普遍及流传最广的是饮菖蒲酒。据文献记载:唐代光启年间(885—888年),即有饮“菖蒲酒”事例。唐代殷尧藩在诗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后逐渐在民间广泛流传。历代文献都有所记载,如唐代《外台秘要》、《千金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元代《元稗类钞》,明代《本草纲目》、《普济方》及清代《清稗类钞》等古籍书中,均载有此酒的配方及服法。菖蒲酒是我国传统的时令饮料,而且历代帝王也将它列为御膳时令香醪。明代刘若愚在《明宫史》中记载:“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也有记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由于雄黄有毒,现在人们不再用雄黄兑制酒饮用了。对饮蟾蜍酒、夜合欢花酒,在《女红余志》、清代南沙三余氏撰的《南明野史》中有所记载。

6、中秋节

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在这个节日里,无论家人团聚,还是挚友相会,人们都离不开赏月饮酒。文献诗词中对中秋节饮酒的反映比较多,《说林》记载:“八月黍成,可为酎酒”。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宝遗事》记载,唐玄宗在宫中举行中秋夜文酒宴,并熄灭灯烛,月下进行“月饮”。韩愈在诗中写道:“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到了清代,中秋节以饮桂花酒为习俗。据清代潘荣陛著的《帝京岁时记胜》记载,八月中秋,“时品”饮“桂花东酒”。

我国用桂花酿制露酒已有悠久历史,二千三百年前的战国时期,已酿有“桂酒”,在《楚辞》中有“奠桂酒兮椒浆”的记载。

汉代郭宪的《别国洞冥记》也有“桂醪”及“黄桂之酒”的记载。

唐代酿桂酒较为流行,有些文人也善酿此酒,宋代叶梦得在《避暑录话》有“刘禹锡传信方有桂浆法,善造者暑月极美、凡酒用药,未有不夺其味、沉桂之烈,楚人所谓桂酒椒浆者,要知其为美酒”的`记载。

金代,北京在酿制“百花露名酒”中就酿制有桂花酒。

清代酿有“桂花东酒”,为京师传统节令酒,也是宫廷御酒。对此在文献中有“于八月桂花飘香时节,精选待放之花朵,酿成酒,入坛密封三年,始成佳酿,酒香甜醇厚,有开胃,怡神之功……”的记载。直至今日也还有在中秋节饮桂花陈酒的习俗。

7、重阳节

又称重九节、茱萸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始于汉朝。宋代高承著的《事物纪原》记载:“菊酒,《西京杂记》曰:‘戚夫人待儿贾佩兰,后出为段儒妻,说在宫内时,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登高,《续齐谐记》曰:‘汉桓景随费长房游学’。谓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令家人作绢囊,盛茱萸,悬臂登高山,饮菊花酒,祸乃可消’。景率家人登,夕还,鸡犬皆死。房曰,‘此可以代人’。”自此以后,历代人们逢重九就要登高、赏菊、饮酒,延续至今不衰。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常饮菊花酒可“治头风,明耳目,去痿,消百病”,“令人好颜色不老”,“令头不白”,“轻身耐老延年”等。因而古人在食其根、茎、叶、花的同时,还用来酿制菊花酒。除饮菊花酒外,有的还饮用茱萸酒、茱菊酒、黄花酒、薏苡酒、桑落酒、桂酒等酒品。

历史上酿制菊花酒的方法不尽相同。晋代是“采菊花茎叶,杂秫米酿酒,至次年九月始熟,用之”,明代是用“甘菊花煎汁,同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亦佳”。清代则是用白酒浸渍药材,而后采用蒸馏提取的方法酿制。因此,从清代那时候开始,所酿制的菊花酒,就称之为“菊花白酒”。

8、除夕

俗称大年三十夜。时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人们有别岁、守岁的习俗。即除夕夜通宵不寝,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始于南北朝时期。梁代徐君倩在《共内人夜坐守岁》一诗中写道:“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除夕守岁都是要饮酒的,唐代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孟浩然写有这样的诗句:“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宴”。宋代苏轼在《岁晚三首序》中写道:“岁晚相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夕夜达旦不眠为‘守岁’”。

除夕饮用的酒品有“屠苏酒”、“椒柏酒”。这原是正月初一的饮用酒品,后来改为在除夕饮用。宋代苏轼在《除日》一诗中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来年七十岁”。明代袁凯在《客中除夕》一诗中写道:“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唐代杜甫在《杜位宅守岁》一诗中写道:“守岁阿成家,椒盘已颂花”。

重大节日德育活动记录 篇9

为进一步加强与部队官兵联系,密切关系,立足系统实际扎实开展“双拥”活动,制定本制度。

一、走访对象主要是策勒县人武部官兵。

二、走访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办法,走访年内不少于1次。

三、建立走访记录。指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于走访情况要及时记录,确保工作制度落实。

四、参加走访的人员不得少于3人,走访期间由经贸委领导带队,并与部队相互交流,促进工作。

五、在“八一”前夕,开展走访慰问,座谈,军民联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共话发展、共叙友谊,增进军民团结。

六、主动为军人及驻军干部家属提供便利条件,办理相关业务以军人优先。

七、主动配合县委、县政府,积极参与做好各项双拥活动。

八、本制度由“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监督执行。

策勒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初夏印象作文下一篇:巍山职中2009年军训成果汇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