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卫生管理组织职责

2024-10-17

放射卫生管理组织职责(共10篇)

放射卫生管理组织职责 篇1

逸和酒店卫生管理组织及管理制度

一、卫生管理组织构成: 组长:刘文

组员:宋玲 马银利 孟改萍

二、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卫生知识培训及个人卫生制度(具体负责:刘文)

(一)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1、新上岗的服务员必须先体检后上岗,取得体检合格证后,进行卫生知识教育,并经考核后才能上岗。

2、服务员必须每年体检一次,并进行卫生知识培训。

(二)个人卫生管理

1、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

2、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

三、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具体负责:宋玲)

1、供顾客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应严格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

2、清洗消毒应按规程操作,做到先清洗后消毒,使用的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消毒设备(消毒柜)应运转正常;

3、清洗的饮具、盆桶的设施应分开,清洁工具应专用,防止交叉传染;

4、清洗消毒后的各类用品用具应达到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并保洁存放。清洗消毒后的茶具应当表面光洁,无油渍、无水渍、无异味,符合《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规定;

5、洁净物品保洁柜应定期清洗消毒,不得存放杂物;

6、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7、宾馆的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由单位负责人督导。

8、各种饮具、用具要放在固定位置,摆放整齐,清洁卫生,呈现本色。

9、上岗工作时必须穿戴工作服,上岗前必须先洗手和消毒。上班不准带戒指、手镯,也不能涂指甲油。操作时不许吸烟,不得随地吐痰。

10、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须使用工具,不得用手直接拿取食品;

四、卫生检查奖惩考核管理制度(具体负责:马银利)

1、自查由专职的卫生管理人员组织计划,每月不少于一次,定期对本宾馆从业人员开展卫生考核工作。

2、检查内容主要是服务过程中的卫生状况,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并做好记录。

3、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相应责任人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以后每次罚款20元并通报批评: 1)健康检查合格证明过期,进行卫生操作时未穿工作服或工作服不洁的;

2)客用饮具表面不光洁、有油渍、水渍和异味;

3)供顾客使用的一次性卫生用品超过有效期、重复使用一次性卫生用品;

4)卫生间有积水、积粪、有异味;

5)防蝇、蚊、蟑螂和防鼠害的设施损坏未及时报告的; 6)地面有果皮、痰迹和垃圾的;

7)发现健康危害事故与传染病未及时报告的。

五、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及通风系统清扫管理制度(具体负责:孟改萍)

1、室外公共区域应随时保持干净整洁。

2、室内公共区域地面、墙面、门窗、桌椅、台面、镜面等应保持清洁、无异味。

3、废弃物应每天清除一次,废弃物收集容器应及时清洗,必要时进行消毒。

4、定期进行病媒生物防治,蟑螂密度、鼠密度应符合卫生要求。

5、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室内空气、用品用具等定期进行检测。

放射卫生管理组织职责 篇2

1 美国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历程

美国应急管理的相关立法历史悠久, 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可以追溯到1803年的《国会法》。1950年制定的《民防法》, 是美国应急管理目前最重要的法律之一[1]。《灾难救济法》首次授权总统可以宣布灾难状态以及要求联邦部门向州和当地政府直接提供援助。《全国紧急状态法》对紧急状态的颁布程序、颁布方式、终止方式、紧急状态的期限以及紧急状态期间的权力作了明确规定;美国各州也都有州紧急状态法, 州长或市长有权根据法律和危机事态宣布该州或该市进入紧急状态[2]。1988年出台的《斯坦福法》, 对联邦政府救助的内容、对象、范围和条件等方面做了明确界定[1]。《联邦应急计划》 (FRP) , 是最早出台的应对灾害的操作性文件[3]。2001年通过《反恐怖主义法》修正案, 加强了美国联邦执法机构的权力[2]。2002年《国土安全法》出台, 设立国土安全部。《国家应急反应框架》是美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作出应急反应的行动指南, 专门为政府执行部门、私营机构、非政府组织领导人和应急管理从业人员制定[4]。

美国防范传染病的法律主要是1994年通过的《公共卫生服务法》[5], 2006年修订后的《公共卫生服务法》, 将其中的《全国生物恐怖及其他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子目录修订为《全国公共卫生应急的全方位灾害准备》, 全面提升了公共卫生应急的等级, 并于同年发布《 (流感) 大流行和全方位灾害准备法》。美国统一州法律全国委员会运用特别程序于2007年制定《卫生执业人员的应急志愿者统一法案》[6]。

美国制定的行政命令包括12148号、12656号和12580号行政命令及国土安全第5号总统令和国土安全第8号总统令[7]。各地方政府还有相关的法规, 例如, 加利福尼亚州的《应急服务法》[1]。这样通过议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以及地方性法规形成比较健全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 通过法律完善应急处理主体、紧急行政措施和应急处理法律后果等构成的应急处理机制。例如:在整个应急反应过程中, 事件的每一个细节、步骤均应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和规定。包括事件的报告、接报、处置行动程序、事件指挥系统、哪个部门参加、参与处置人员的安全和健康保障、事件的等级和分类、资源的组织调配、支援帮助部门职责、资金来源、司法介入、紧急事件管理标准系统、事件评估系统和专家组织等等。法律还规定每一个公民在面对紧急事件时的职责和行为规范[8]。可见, 美国通过法律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各项工作的程序, 实施全过程、全危害管理。

2 美国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职责

应急事件始于地方, 地方政府采取最初响应行动。当事态发展超出当地应急能力时, 由地方政府向州政府提出援助请求。在事件的应对中, 州政府帮助协调和整合资源, 并提供给地方。当突发事件超出州政府的应对能力, 州政府负责向联邦政府发出援助请求。美国公共卫生建设已有200多年的历史[9], 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分为纵向援助体系及横向合作体系。在纵向上按照“国家-州-地方”三级设置, 在横向上按照预警、信息等系统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网络[10]。

2.1 纵向三级应对体系

(国家) 疾病预防控制系统 (CDC) - (州) 卫生资源和服务部 (HRSA) - (地方) 城市医疗应急系统 (MMRS) 。

2.2 CDC是国家卫生部 (DHHS) 的一个部门

其主要职能包括:制定全国性的疾病控制和预防战略、公共卫生监测和预警、突发事件应对、资源整合、公共卫生领域管理者和工作人员的培养。CDC是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系统的核心和协调中心[11]。

2.3 卫生资源和服务管理部 (HRSA)

HRSA隶属于美国卫生部, 与CDC是平行关系。HRSA为每个州的卫生保健人员提供财政支持和指引, 接受HRSA资助的人员要为未保险人员、与HIV/AIDS共同生活人员、孕妇和母婴等提供卫生保健。HRSA项目遍布美国各个角落, 每年有70亿美元预算。其目标之一是提高卫生保健系统能力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HRSA医院应急准备系统主要通过提高医院、门诊中心和其他卫生保健合作部门的应急能力, 来发展区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该系统在全国实行分区管理, 共设10个区, 区内以州为单位实现联动。除了州和地方卫生部门外, 其他参与者还包括:州级应急管理机构、州级农村卫生保健办公室、退伍军人卫生保健部门和军方医院、基本医疗保健协会等[11]。

2.4 城市医疗应急系统 (MMRS)

是地方层面以响应为主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作系统。MMRS是由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FEMA) 应急准备办公室出资建立的, 于2003年加入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基于突发事件始于地方、止于地方的认识, MMRS主要致力于提高地方应急准备系统能力, 建立一个综合应对系统。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完善的医疗反应系统, 具有详细的应急预案, 具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反应队伍, 具有专门的突发事件响应设备, 具有专门的医疗设备和药物储备, 具有高效的医疗运输和治理能力。MMRS通过合同签约, 使现有的应急反应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医疗和精神卫生医生、公共卫生部门、执法部门、消防部门、紧急医学救援部门 (EMS) 和国家卫兵等整合在一起应对突发事件。

3 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横向合作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一般由地方和州政府首先做出反应, 因此地方和州卫生部门的应急能力建设是重中之重, 建设内容包括疾病监测、实验室检验能力、信息沟通、人才、地区间协调及利用国家战略储备的能力等。美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横向合作包括以下内容:

3.1 全国公共卫生信息系统

CDC的主要职责是卫生预防, 有效的监测体系是预防和控制的基础, 为此, CDC建立28大类101个监测系统, 如与慢性病和伤害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 (BRFSS) 、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监测系统包括全国法定报告疾病监测系统 (NNDSS) 和霍乱与其他弧菌疾病监测系统 (COVIS) 等。众多监测系统构筑了强大的公共卫生监测网, 为调查、干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基线资料。监测信息也是提供早期预警的证据之一。

3.2 全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

美国公共卫生系统实验室自成体系, 按联邦、州、基层分为三级。该系统专长于实用检验, 在人员设备资金方面与大学临床实验室各有所长。工作人员没有发表论文的压力, 全国上下互通有无, 统一为现场调查服务, 很少有各自为政的现象[12]。

3.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

CDC的疫情情报服务培训班 (EIS) 通过50多年的运行, 已建立了一支精良的机动队伍和全国网络。此外, “9·11”后, 拨专款建立了一支地方流行病学专职队伍, 上下呼应, 效率很高[13]。

3.4 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

美国的国家医药和用品应急系统以大集装箱的形式, 在美国几个保密的战略地点储备应急医药和急救用品, 包括疫苗、抗生素、抗体、解毒剂及输液设施等, 可在12 h内为美国任何受灾区一次提供50吨以上的医药和急救用品, 保证了重大公共卫生和灾难事件处理无后顾之忧[13]。

3.5 全国健康教育网络

美国公共卫生系统从地方到州和联邦政府都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健康教育队伍。健康教育的工作不局限于专业技术人员。1998年开始的反生物恐怖健康教育, 采用训练培训者的方法, 分级训练, 将反生物恐怖的意识和知识普及到社区组织和个人, 并充分利用多种现代高科技信息技术进行教育和培训[12]。概括起来, 横向结构包括: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准备和监测预警、科学研究和实验、公共卫生领域的危机沟通和信息传递。

4 美国卫生应急中的其他参与部门

虽然公共卫生应急工作主要职责归属于公共卫生部门, 但是其他部门的密切合作非常关键。“9·11”事件以及“炭疽邮件”事件的发生, 迫使公共卫生机构、公共安全机构和司法机构等共同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2006年5月, 美国白宫发布《全国流感大流行防治策略实施方案》。该方案要求“如果美国暴发流感大流行, 各级政府机关必须继续提供基本的公共安全服务并保持社会治安, 州和地方执法机关和公共安全部门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必须全力支持公共卫生工作, 并应对疫情中可能出现的其他挑战, 这是他们的主要职责。”2006年9月, 美国司法部制定《治安执法人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职责》, 内容包括提供后勤支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等。可见,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并不是卫生部门单枪匹马独立作战, 公共卫生危害已经超越了州界、国界, 需要全社会合作, 共同应对。

5 借鉴与启示

目前, 中国应急管理在“一案三制”统领下正在走向成熟和完备。法制建设方面已相继颁布了35部应急管理相关法律, 36部行政法规, 55部部门规章, 紧急状态法和部门应急法律法规正在起草制定中[14]。组织机构建设方面, 从中央一级到省、市一级设立了专职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协调与管理工作。SARS之后, 中国不断健全“国家-省-市-县”全国统筹、4级联动的应急机制, 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决策机制、组织协调机制、监测预警机制、应急响应机制、信息发布与通报机制、社会动员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等[15]。中国在应急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令世界瞩目的, 但依然存在不足:法律法规不健全, 预案体系不完善, 行动主体单一化, 地域及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内容粗略机械, 无快速、灵活式的应对程序[16]。对照美国应急管理模式, 以下几方面值得借鉴和加强。

5.1 法律赋予下的组织结构健全、应急体系职责明确

美国拥有法律框架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应急组织体系。应急无小事, 用法律手段将处置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机构和关键人员的职责明确化、规范化, 真正做到各司其职、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应而不急。该套管理体系强调地方应急处置为主的“分级响应”原则, 对不同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响应主体和彼此之间的工作关系做出明确规定, 切实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过程中政出多门、责任主体不清、相互推诿、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发生次数。中国虽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 但是缺乏可操作性, 一旦发生灾害后, 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没有通过法律确定下来, 这样就造成在救援过程中的混乱无序。现阶段, 需要强化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应急管理的法律责任, 明确政府部门在突发事件管理上的职责, 通过追究各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在应急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去除地方政府依赖思想, 督促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加强突发事件管理工作, 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公共卫生法律对保护人民健康、促进公共卫生发展将起到巨大作用。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 大量的公共卫生法律问题需要处置, 大量的公共卫生应急法规需要制定、修订。公共卫生应急法制化建设具有保障性、关键性和基础性作用, 因此, 可借鉴美国, 制定中国的《公共卫生服务法》, 适时更新公共卫生应急法律制度。美国的经验启示我们,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的多部门有效合作机制, 必须以法律为基础。

5.2 突发事件全危害、全过程管理模式

美国关于重大突发事件种类的划分尽管与中国有差异, 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流行病、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均包含在其中。美国经历了从单一灾种管理到全危害管理的发展历程, 现行的法律也是从全危害角度制定的, 全危害管理适用于特定种类的突发事件的管理。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 突出了全程管理的理念。全程管理包括:预防准备 (事前) 、响应 (事中) 、恢复和重建 (事后) 3个阶段。特别要指出的是, 美国特别重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的有序性, 通过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突发事件事前、事中和事后各项工作的程序。美国之所以拥有全球一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就是因为他们重视全程管理, 针对每个阶段的特定任务及管理重点, 制定相应的机制, 特别是事前阶段的预防准备工作。在中国可看到一个现象, 轰轰烈烈地表彰突发事件处置中涌现出来的忘我无私的工作者, 却无人问津在预防准备工作中的默默奉献者。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 反映出中国应急管理理念未与发达国家接轨。

5.3 全民参与机制

美国的应急管理, 不仅政府积极参与, 而且民众也通过非政府组织介入管理, 形成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社区自愿者和居民个人组成的应急管理网络。全社会共同努力比任何个人、单一部门都更加有效。联合国国际减灾组织总结十年减灾活动 (1990-2000年) 的主要经验之一, 就是与社会建立合伙关系, “发展以社区为核心的减灾战略”。中国群防群治的成功经验也为政府应急管理中扩大社会参与提供了重要启示[14]。

5.4 强调基层是“根”, 注重监测系统建设

美国的城市医疗应急系统是突发事件处置的接地气者。美国对基层的响应者都是由中央政府投资建设, 提高其应急能力。在传染病监测等方面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分别建立各自的预警系统, 一旦某种新型病毒产生或突发事件发生, 可以在短时间发现, 并迅速采取措施, 及时遏制可能造成的危机。中国的分税制改革, 相应削弱了地方财力, 而卫生事业支出主要由地方政府负担, 在转移支付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使得地方政府对卫生的支持力度更弱了[17]。这是中国基层传染病救治和基层卫生防病体系弱化的主要原因。基层是“根”, 提高基层应急能力与基础设施、监测体系、实验室检测、人力资源和后勤保障等系列工程的建设, 中央政府义不容辞。此外, 美国的基层有高度自治权, 有充分的处置自主权, 处置突发事件时, 各职能部门协同运作, 是多领域、多维度的综合、协作联动体系。任涛等人主要对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资源整合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建立一个“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和综合性的应急管理网络”, 包括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管理、执法、医疗服务、科研力量和应对人员的综合系统[18]。效仿美国, 将该综合系统根植于县区, 并立法确认, 授权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最大限度地调集地方各方面力量, 协调地方各部门统一行动, 提高地方政府应变能力。

5.5 重视协调机制

一个事件的发生, 往往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生事件, 这就需要多个部门综合协调, 共同应对。故突发事件处置涉及多部门参与, 各部门之间及时、高效的沟通与协调是有效应对和处置的前提。美国的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负责从中央到地方的协调, 进行跨部门的综合性决策和指挥。实践证明, 专设的协调机构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要:目的 从文献复习美国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责入手, 体会发达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 为中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美国卫生部网页、PubMed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上与各种新发传染病、传染病暴发、食物中毒和自然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有关的管理体系信息, 归纳、总结美国应急管理的特性。结果 美国将健康保护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应急管理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拥有法律框架下的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组织体系。该体系对其中的部门、机构和关键人员的职责均做出明确规定, 强调地方应急处置为主的"分级响应"原则;全危害、全过程管理是美国应急管理的主导模式。结论 中国在应急管理中, 应将各组织机构及个人的必要权责和行为纳入法律范畴, 更好地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应对突发事件, 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走向制度化和高效化。中国要从重事后处理轻事前预防, 向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重建全过程管理理念转变, 加强基层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放射卫生管理组织职责 篇3

简称世卫组织,是联合国负责协调有关医药卫生事务的一个专门机构,其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最高水平的健康”。它的主要任务是:承担国际卫生工作的指导与协调、协助各国加强卫生业务以及促进消灭流行病、地方病和其他疾病等。WHO的日常业务工作主要可概括为下述8个方面:①研究和制订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向会员国提供咨询和建议;②组织卫生工作的国际协作、技术合作和经验交流;③根据会员国政府的申请,提供技术援助与技术协作,如派遣专家、顾问、培训卫生人员,建立医疗预防与科研机构,提供奖学金,帮助会员国派科技人员出国考察、进修或进行合作研究等等;④编辑、出版医药卫生书刊、情报信息和统计资料等,如《世界卫生》(World Health)杂志、《世卫组织汇报》(WHO Chronicle)、《世卫组织通报》(Bulletin of the WHO)、《疫情周报》(Weekly Epidemiological Record)以及《国际卫生立法》、《世界卫生统计年报》和其他各种医药卫生丛书、技术报告、专著等。所有这些书刊均与各国有关部门进行交换并广泛发行;⑤制订、修订有关疾病死因及公共卫生方面的国际命名,统一专业词汇名称;⑥进行传染病的国际监督和监测;⑦制订药品、生物制品等的相关国际标准,促进其质量的不断提高;⑧组织与协调各会员国医药卫生科学研究的国际协作。为了使各会员国便于活动,WHO除设在日内瓦的总部外,在全球又划分为6个地区办事处,它们是:①西太区办事处(设在马尼拉);②东南亚办事处(设在新德里);③东地中海区办事处(设在亚历山大);④非洲区办事处(设在布拉柴维尔);⑤欧洲区办事处(设在哥本哈根);⑥美洲办事处(设在华盛顿)。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于1948年6月,我国是该组织的创始国之一,当时在日内瓦举行第一届世界卫生大会时,旧中国蒋介石政府的代表出席了会议。新中国成立后,我外交部即致函该组织要求恢复我国在该组织的合法席位,但由于美国等少数国家的百般阻挠,直至1972年第25届世界卫生大会时才通过了驱蒋和恢复我合法席位的决议,因此1973年5月第26届世界卫生大会时,新中国的代表团在卫生部原副部长黄树则的率领下出席了大会并被选入该组织在大会闭幕期间的执行机构“执行委员会(Executive board)”。在由此至今的30年中,我国不仅每年出席大会,而且在执行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最近举行的第56届世界卫生大会于2003年5月在日内瓦召开,会议着重讨论SARS肆虐全球及人类面临的其他卫生防病问题。出席本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部长吴仪女士。WHO自1948年6月成立至2003年5月第56届大会时的55年中,会员国已由当时的55个增加到192个。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中文等6种语言均被规定为世界卫生大会和执委会的正式语言。

《国际卫生条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

是WHO各成员国须共同遵守的、关于国境卫生检疫的一个正式协议。其中规定各成员国必须及时通报的3种检疫传染病(Quarantinable Infectious Diseases)鼠疫、霍乱、黄热病和6种监测传染病(Surveillance Infectious Diseases)斑疹伤寒、回归热、流感、脊髓灰质炎、疟疾和天花(天花1980年已正式宣布被消灭),其目的是在最大程度上尽早制止这些传染病的爆发(Outbreak)或流行(Epidemic),并尽可能确保其他国家或地区不发生同样事件,使这些病对商贸、旅游、文化交流、交通运输等诸多方面造成的损失减少至最低限度。2003年1月至今WHO对SARS所采取的要求与具体对策,基本上是按本条例有关条款的精神实施的,尽管SARS尚未正式列入该《条例》。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流行病学一词按其原意是一门涉及“Epidemic”的学科,而Epidemic可以译之为“时疫”、“疫病流行”或“流行病”,所以流行病学的传统定义应该是“一门研究有关疾病流行的科学”。由于人们都认可只有传染性疾病才能在社会人群中引起流行,因此这里所讲的“疾病”自然是指那些能在人群中引起流行的传染病、特别是指急性传染病而言,甚至将其称之为瘟疫。但随着全球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在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下降,作为社会性极强的流行病学的研究领域则不仅扩大到传染病之外的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原因未明疾病,而且还涵盖到包括精神卫生、健康促进、伤害、中毒、甚至异常生理状态、卫生事业管理等在内的更为广泛的领域中去。所以现阶段所谓流行病学,应该是一门研究疾病、健康、卫生事件(Health Events)等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科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层次研究,提出合理的、针对性更强的预防、保健对策和措施,并评价它们的实际效果。可以认为,它既是一门方法学,又是一门从群体角度来研究疾病与健康关系的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学模式向生物的-社会的-心理的模式转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超大型城市不断增加、人口爆炸性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社会动荡、恐怖、毒品等现象日益突显,以及国际商贸、旅游、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和现代化交通速度的日益增快,使流行病学在新形势下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等也随之与日俱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爱国卫生组织管理 篇4

一、基本情况卷

1、辖区概况:含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口、行政区划、地域范围(建成区)。

2、创建工作基本情况:创卫各项指标达标对照统计表。

二、爱卫工作卷

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1、爱国卫生工作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2、爱国卫生工作各种标准、规章、制度、决定、办法。

2、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工作报告、爱国卫生工作长远规划,计划、总结。

3、爱国卫生月等各项大型活动方案、总结。

4、爱国卫生工作相关文件、会议通知、纪要(全体委员会议、专题会议、工作会议)。

5、爱卫工作目标责任书

6、爱卫工作简报。

7、检查评比表彰(含各类卫生审评的本底名单和命名文件)

三、创卫工作卷(可与爱卫工作卷合并)

1、创卫工作规划、方案、分解表、目标,计划、总结。

2、创卫工作相关文件。

3、创卫工作目标责任书

4、创卫工作简报。

四、组织机构建设管理与资产管理卷

1、爱卫会机构文件、成员名单、职责分工、联系电话。

2、爱卫办机构编制文件、人员名单、职责分工、联系电话。

3、创卫指挥部机构文件、成员名单、职责分工、联系电话。

4、创卫办机构编制文件、人员名单、职责分工、联系电话。

5、爱卫、创卫办固定资产名单,爱卫、创卫工作经费投入情况。

五、投诉平台卷

1、市民卫生建议或投诉,含投诉登记和处理结果。

六、创卫宣传卷

七、领导讲话、参加活动卷

健康教育宣传专卷

1、健康教育长远规划、计划、总结。

2、健康教育领导机构、专兼职人员名单。

3、健康教育组织管理工作情况统计表。

4、健康教育考核办法。

5、健康教育宣传资料、活动记录

6、控烟宣传活动计划、小结。

7、控烟工作制度。

8、创建无吸烟先进单位资料。

除四害专卷

1、除“四害”领导机构、工作职责、专兼职人员名单。

2、除“四害”计划、总结。

3、春秋季除“四害”活动方案、小结。

4、四害孳生地调查资料、治理情况统计。

5、除“四害”综合防制设施情况汇总表。

6、除“四害”工作考核制度。

5、除“四害”工作监测制度。

6、“四害”密度监测表。

6、除“四害”培训及药物经费投入统计表。

7、除“四害”检查记录。

8、投药、消杀员队伍名单及投药、消杀登记。

9、上级考核达标文件

社区和单位卫生专卷

1、单位居民区卫生工作计划、总结及相关文件。

2、爱国卫生工作“门内达标”和“卫生竞赛”检查评比制度。

3、社区居民楼院卫生整治标准。

4、驻区单位爱卫、创卫领导机构名单。

5、单位居民区卫生评比、检查记录。

6、开展创建卫生社区、卫生先进单位活动资料。

7、区爱卫办收集办事处及乡镇爱卫组织机构资料。

8、办事处收集社区及辖区单位爱卫组织机构资料。9除四害资料。

10、社区爱国卫生大型活动资料。

11、爱国卫生宣传品。

农村爱国卫生工作专卷

一、农村爱国卫生创建活动资料。

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1、农村改水改厕经费投入情况

2、农村改水改厕统计报表

3、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总结

三、农村除四害资料。

四、农村爱国卫生宣传品

城中村及城郊结合部卫生专卷

1、爱卫组织机构、专兼职人员名单。

2、城中村整治工作方案、总结。

3、爱国卫生工作计划、总结、宣传品。

4、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总结、传播材料。

5、卫生管理制度。

6、爱国卫生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

7、基础设施调查表。

卫生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 篇5

本公司为维护员工健康及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特订定本准则。

1、凡本公司卫生事宜,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准则行之。

2、本公司卫生事宜,全体人员,须一体确实遵行。

3、凡新进入员必须了解卫生的重要与应用的知识。

4、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关心店面的利益,严格店面保洁责任制,在清洁过程中,如发现设施设备有损坏或异常情况应及时向上级主管或工程维修人员汇报,负责管理店面卫生器具,认真做到卫生器具整洁、布置合理,随时保持清爽、美观,保证店面内外的清洁卫生,不留卫生死角。保洁人员应随时巡视卖场,发现污物杂物应及时处理,随时保证店面内的清洁卫生。

5、店面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对公司负责的觉悟,服从领导工作安排,遵守公司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擅自离岗,如有急事须向主管请假。当班人员不得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

6、上班时必须穿着清洁,按规定要求统一着装,并将工作卡端正戴在左胸前,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工作场所都不得穿短裤、背心、拖鞋。

7、店面员工在工作要坚持原则,团结协作,以礼相待,不准以个人恩怨懈怠工作,不准给同事设备工作障碍,不准以任何借口扰乱工作秩序

8、店面商品陈列区域内,均须保持整洁,不得堆积足以发生臭气或有碍卫生之垃圾、污垢或碎屑。

9、店面商品陈列区域内之窗口及桌面,至少须每日清扫一次,并须采用适当方法减少灰尘的飞扬。

10、工作场所内,应严禁随地吐痰。

11、饮水必须清洁。

12、凡可能寄生传染菌的原料,应于使用前施以适当的消毒。

13、凡可能产生有碍卫生的气体、尘灰、粉末之工作,应遵守下列规定:

(1)采用适当方法减少此项有害物的产生。

(2)使用密闭器具以防止此项有害物的散发。

(3)于发生此项有害物的最近处,按其性质分别作凝结、沉淀、吸引或排除等处置。

14、凡处理有毒物或高热物体的工作或从事于有尘埃、粉末或有毒气体散布场所的工作,或暴露于有害光线中的工作等,须着用防护服装或器具者,应按其性质制备。

从事于前项工作人员,对于本公司设备的防护服装或器具,必须善用。

15、各工作场所的采光,应依下列的规定:

(1)各陈列区域须有充分的光线。

(2)光线须有适宜的分布。

(3)须防止光线的眩耀及闪动。

16、各陈列商品区域的窗面及照明器具的透光部分,均须保持清洁,勿使有所掩蔽。

17、店面所在位置应充分使空气流通。

18、垃圾、污物、废弃物等的清除,必须合乎卫生的要求,放置于所规定的场所或箱子内,不得任意乱倒堆积。

19、本准则经呈准后施行,修改时亦同。

公司:广州富拉贸易有限公司厦门第一分公司

联系人:陈院

基本公共卫生组织管理 篇6

1、上级文件:要求要有收文登记,文件要有文件阅办单。

2、本级文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文件,要求登记,文件要下发相关科室及村卫生室。

3、项目实施:制定本级实施方案,各服务项目实施方案,院级绩效考核方案,村级绩效考核方案。

4、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领导组织:制定各项目领导组织及职责分工,服务模式方案设置,公卫网格图,各项目人员分工,村卫生室分工,组织机构设置(编制数,全员人员信息,全员人员资质,(包括村医)医疗人员和公卫人员要分开装订。

5、卫生资源、辖区人口、基础资料统计一览表,要求各村按照各项目管理达标。

6、人员培训:上级培训要有通知,计划,课件,照片、总结、学习笔记。本级人员培训要求有通知,计划,日程,签到,影像资料,课件,试卷,总结。照片要突出主题,不能成为万能照片,更不能做虚假照片。本院人员培训要求各项目培训一年至少两次,上级各类培训之后,本级要及时组织人员培训,本级培训要求把院级和村级的培训分开培训,形成县乡村三级网络培训体制。各项目培训完要求统一放到组织管理人员管理。

7、督导考核:包括上级卫生局和本级,卫生局督导考核要求各乡镇把相关材料分开归档,内容包括(督导方案,通知,督导整改通知书,督导整改报告,督导照片)。院级各服务项目督导考核内容包括(督导方案,督导制度,督导通知,督导整改意见书,督导总结,院级督导整改报告,各服务项目督导整改报告,督导照片)。村级督导考核内容(督导方案,督导制度,督导通知,督导整改意见书,督导总结,各村卫生室督导整改报告,督导照片)上级督导一季度一次,院级各项目督导一月一次,村级督导一季度一次。

8、协作机制: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及妇幼保健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协作指导(通知,整改报告,协作机制整改意见书,协作机制指导总结,指导照片)

9、绩效考核:村卫生室绩效考核内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通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通报,各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成绩单,各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成绩结果公示,各村卫生室绩效考核成绩结果公示照片,各村各项目绩效考核成绩汇总,各项目绩效考核表(评分表),各项目绩效考核记录表(抽查档案真实性表格),村级绩效考核细则(包括各项目完成钱数),各项目完成工作量表,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劳务补助表),财务凭证,绩效考核照片],院级绩效考核各乡镇卫生室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10、数据审核:村卫生室每月上报基本公共卫生月报表,医院汇总后按照规定时间上报基层指导科,要求各级报表要真实,有一项不符的不得分.10、各服务项目计划,总结归档。

11、各项目管理制度,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管理制度

12、信息化管理:建立本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的,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信息系统的指导意见,并实现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电子健康档案,随访服务信息录入。

13、财务管理:制定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制度,资金分配原则。

14、效果应用:各乡镇卫生院制定奖惩制度,实现有奖有罚机制,突出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

提出几点意见

1、各乡镇卫生院主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每个月要有计划如何开展工作。最好是每个乡镇主管公卫人员要把个项目工作都要懂,都要会。

2、头脑中要有所想,每个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个项目该干什么,怎么干,比如:13项工作

3、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落实工作尽快开展,可以先下放几个村所,逐步推进,6月底全面铺开,要手把手教村医如何掌握各项目工作的开展,每个月要有例会,要有督导,一季度一考核,形成长效机制,要有力度,不要随着村医要求去干,而是要让村医随着你干。

4、制定村卫生室奖惩制度,年末评比要有名次区分,可以处罚后几名,处罚款奖励给前几名,激励各村卫生室人员做好工作。

放射卫生管理组织职责 篇7

为全面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我会将于2009年3月织医院培训代表团赴新加坡著名医院参观培训,了解与学习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在医院的应用,望各相关单位积极报名参与。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09年3月22日至3月28日,7天

二、组织单位: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三、应邀考察对象

1、各级医院的院长、副院长

2、各级医院各科室的正、副主任

3、各级医院临床科室正、副护士长

4、其他与医院管理工作相关的人员

四、考察医院

新加坡亚历山大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SGH)新加坡竹脚妇幼医院(以实际人数确定医院)

五、培训课程

六、收费标准

每人收费:¥14980元,时间:2009年3月22日至3月28日

备注:

1、报价所含内容:签证费、公务活动、全程机票、保险、三星级酒店(双人标准间)、一日三餐(正餐以中餐为主)、新机场建设费、中文导游、景点门票、境外机场接送、小费每人6美元/天。

建设费、中文导游、景点门票、境外机场接送、小费每人6美元/天。

2、报价不含内容:护照、境外私人消费及自费项目,团队以外的个人消费及因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如罢工、大风、大雾、交通延阻、航班取消或更改时间等引起的额外费用)。

七、报名办法及程序

1、详细填写《报名回执》并传真或邮寄至北京;

2、报名者需在上交《报名回执》后的7个工作日内汇款至北京,并及时把银行底单传至北京,收款后24小时之内,我们将回传报名确认函;

3、需要上交护照原件及复印件4份(护照有效期至少为1年以上);护照照片4张(必须与护照上相片一致);

八、付款方式

银行转帐至:单位:欧亚启航(北京)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银行建外支行营业部

帐号:01091161300120105005140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魁利/王蕾手机:13910296072、13911699656

电话:010-58691261转11/862传真:010-58691267

邮箱:hmlkl707@126.com hmw1707@126.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建外Soho 6号楼3601室邮编:100022

收件人: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项目开发部

卫生信息管理科科长职责 篇8

卫生信息管理科科长在所领导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其职责:

一、带领全科同志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负责全科工作,上传下达,及时召开科务会,把上级的指示精神,所交任务及时传达到全科每一个同志,以便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各有分工,形成合力。

三、团结全科同志,努力做好全市卫生监督宣传教育工作,定期召开全科民主生活会,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加强科室凝聚力、战斗力。

四、负责并参与全市卫生监督宣传教育、新闻报道工作,及时报道宣传好卫生法律、法规,及时报道卫生监督战线上的好人好事,推广全市卫生监督好的管理经验。

五、指导相关人员,制定全年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和相关总结。

六、制定科室相关宣传教育制度和办事程序,督促检查科室人员贯彻落实卫生监督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科室办事程序和相关卫生法律、法规。

七、协助相关科室和社会上相关单位,齐心协力拓展我市卫生监督宣传教育渠道,扩大宣传教育效果。

放射卫生管理组织职责 篇9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为依托。但是, 当前村级卫生组织的弱化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调查, 我国农民工总数已经达到2.1亿。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外出打工人员一般要占全村总人口的25%~30%, 西部个别地区可能达到40%。鉴于农村地区人口的大量外流, 加上经费运转困难, 很多原本在农村基层工作的乡村医生不得不放弃农村地区, 进入城镇开办个体诊所。这样一来, 一方面造成农村基层医疗人才的流失, 另一方面也更加使农民看病不得不去乡镇医院。

很多地区的调查发现, 很多农民在生小病的时候, 去乡卫生院和县医院, 而不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原初设计中的“小病不出村”。村卫生室很少有人光顾, 失去了作为三级卫生网络“网底”的意义。在一些村医看来, 在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下, 惠及了定点的乡镇医院, 村级卫生组织实际上没有得到重视。农民常常在村级诊所免费咨询却不接受治疗。即使村级诊所开了药农民也认为村级诊所的药太贵而要到镇上的药房去买。

我们从这些事实看到, 村级卫生组织的发展面临种种问题, 其应有的功能出现不断弱化的趋势。而这有可能导致制度设计中的“网底”作用被虚置。

2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公共产品但缺少支持

2.1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公共产品

村级卫生组织, 指设置在行政村地域内, 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原则, 取得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机构。村级卫生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 承担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赋予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 宣传国家有关卫生法律法规, 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 依法及时报告并协助处理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开展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提供常见伤、病的初级诊治服务工作, 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负责有关卫生资料的统计上报等各项工作。

根据世界银行1993年所界定的公共卫生和基本临床服务的范围, 村卫生室提供的服务多属于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含义按萨谬尔森的经典表述就是, “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也消费该产品”。一般来说其范围包括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等。在我国农村地区, 村级卫生组织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事务, 截至2006年底, 中国村级医疗机构中有从业人员106.2万人, 其中乡村医生90.6万人。因此, 村级卫生组织应当得到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支持, 以便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而就当前村级卫生组织发展困难的主要原因来说, 主要来自于以下方面。

2.2 村级卫生组织缺少公共财政支持

在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国家权力从基层农村的撤出, 集体经济时代的农村合作医疗难以为继。经过近30年的积累和消耗, 农村地区村级卫生资源和卫生队伍的奇缺, 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一方面, 政府对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投入十分有限。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尤其是财政分权改革以来, 在县乡二级政府财政日益拮据, 又缺乏有效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情况下, 县乡政府把卫生筹资的责任不断转嫁给卫生机构。政府公共卫生支出严重不足, 使卫生机构财政资金来源逐年下降。政府对农村的卫生投入主要用于解决县乡卫生人员的劳务经费, 而用于县乡卫生机构业务发展和服务改善的资金越来越少, 使县乡卫生机构不得不依靠市场经营维持生存。在对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投入有限的情况下, 相比县乡, 村级公共卫生机构得到的财政支持则更少, 各级政府和基层组织基本没有将村卫生室纳入其资助范围。

2.3 村级卫生组织缺乏基层组织支持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 85.6%的被调查村对村级卫生服务机构没有任何资金支持。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省, 集体经济对村卫生室的补助也仅占到其收入的0.9%。在农村集体经济欠缺的地区, 村级公共卫生机构的经费更是无源之水。公共投入的不足,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性缺乏, 使得村卫生室逐渐走向依靠服务收费进行补偿。根据调查, 86%的被调查村在预防接种是收费服务。预防接种收费的行政村, 在东部地区占到72.4%, 中部地区占到94.6% , 西部地区占到84.0%[1]。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集体生产组织解体, 保留村级公共卫生机构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就成了问题。村级卫生机构所服务的人群规模不大, 卫生服务收费不足以维持其正常运行。因此, 对村委会而言, 普遍缺乏公共卫生机构筹资能力, 很多村放弃了卫生管理工作而使村级卫生机构与个体诊所没有什么区别[2]。

众所周知,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 “看病难, 看病贵”, 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国家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 以及结构和资源配置不合理。近年来, 在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 也加大了对农村村级卫生组织的投入, 如开展乡村医生培训等。但是因为历年积累的欠账太多, 问题复杂, 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体系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建立和完善起来。

3 村级卫生组织发展中的普遍问题

3.1 服务条件亟待改善

由于缺乏来自政府和社区组织的支持, 很多地方的村级卫生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农民对于头痛发热常见病、多发病等, 需要在农村社区卫生机构救治。但是村级卫生室不仅基础设施破旧不堪, 而且医疗设备和器械陈旧、落后和老化, 甚至缺乏最基本的设备和器械。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几年前对22个省114个县的抽样调查, 21.5%的被调查诊所只有一间业务用房, 既是药房, 又是诊室, 还是医生的休息室。65.9%的被调查诊所包括房产在内的固定资产不足2万元。约有60%的被调查诊所所配备的医疗设备之和不足1 000元。

3.2 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的乡村医生, 一部分来自上世纪70年代的赤脚医生, 一部分来自前几年从县卫生学校毕业返乡的学生。他们拿起锄头是农民, 戴上听诊器就成了医生。在村级卫生组织中工作的人员, 相当一部分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东部城市天津为例, 从村卫生室人员配备情况看, 2005年, 平均每个村卫生室仅有2.2人,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占95%, 执业医师、助理医师仅占人员的4.9%[3]。在我国的贫困地区, 村卫生室人员的专业素质则更缺乏保证。一些从业医生没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另外有一些半医半农的“赤脚医生”因不具备基本的开业资格而被停业, 导致一些行政村缺乏合格的乡村医生。

3.3 布局设置有待调整

近年来随着一些地方撤乡并镇等改革的实行, 加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并村运动, 村级行政区划不断调整变更, 农村村级卫生机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重组, 由原先的2~3个村卫生室合并为1个村卫生室, 服务面积增大了好几倍, 按照一村一室的设置要求, 群众看病有的要跑十几里, 很不便利。就近看病的问题随之呈现。这对于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4]。

在一些地区, 一个行政村建立一个卫生室的要求还没有完全达到。根据天津市信息中心的数据, 2005年, 在全市3 821的行政村中, 仍有1 500个村没有建立卫生室。在已经建立的村卫生室中:私人经办的占45%, 村办、联合办和乡卫生院设点占55%。

4 加强村级卫生组织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合作医疗开展过程中, 如果不注意研究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支持和重建问题, 那么三级卫生网络的网底工作很可能无法继续和维持。而农村基层社会的医疗卫生, 并不单单是卫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关心的问题, 它还关涉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公共产品的提供, 农村社区资源的整合等。其复杂性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从实际状况来看, 现在的农村尚离不了村医。村级卫生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具有较好的经济、地理和感情可及性, 在保障农民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村级卫生机构因为衰落而退出村庄, 可能会使得农民付出比合作医疗以前更大的代价。村级卫生组织的弱化, 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因此,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过程中, 需要十分重视加强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工作。

4.1 加强对村级卫生机构的公共支持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既然要建设三级网络, 作为底线的村级卫生机构理应受到重视。强化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 增强公共财政对村级卫生机构的支持, 是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筹资、管理与支付一体化的根本保障。

政府应当把村卫生室纳入到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 通过资金补助, 改善村级卫生服务的条件, 同时, 对村医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使其享受一定的待遇。有条件的地区应为乡村医生解决社会保障问题。上海市有关部门制定的最新办法规定, 上海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 或曾执业满10年现已离岗的乡村医生, 都将纳入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4.2 规范农村医药市场和资源配置

当前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公共投入, 同样重要的是要整合农村卫生资源, 统筹规划, 积极探索卫生资源的重新组合, 合理配置, 优化卫生技术力量。要根据实际情况, 以药品原料成本为基础, 综合考虑市场供求以及药品治疗费用等因素, 给定一个合理的价格。对于这个价格, 不允许有非政府行为的浮动。这样除了起到限制药价稳定农村医药市场的作用, 还间接起到规定医院药品进货渠道, 减少药品流通环节等作用。应鼓励农村药品区域直接配送, 引导和支持有一定经营规模、配送能力较强、质量保证体系和服务体系健全、诚信度高的药品批发企业通过市场竞争直接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和零售药店配送药品。减少中间环节, 保证药品质量, 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5]。总之, 要保证村级卫生机构能够平等竞争和依法行医。

4.3 加强村级卫生组织人员建设

在集体时代, 农村合作医疗的全面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乡村医生队伍的建立。现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依然需要合格的乡村医生队伍。所以, 政府部门应增加对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经费, 针对乡村医生的实际需要开展在岗基本业务和技能培训, 做好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项目, 不断提高乡村医生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政府也可以与民间组织联合, 借助民间教育培训机构的人力和资金, 实现对村级卫生人员必要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与此同时, 要加强乡村医生的准入制度, 建立乡医聘任制。在推行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过程中, 也应鼓励医学卫生专业的毕业生到村级卫生机构工作, 给予政策优惠, 加强管理和落实相关保障措施。另外, 建议医疗技术人员晋升高级职称前必须先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一定时间。或者在大医院工作一段时间, 必须到乡镇医院、村卫生室 (站) 工作一段时间。在吸引人才和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培训的基础上, 确保每个行政村拥有卫生室, 配备必要的人力资源。

总之, 必须从规范农村医药市场、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保证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推动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

摘要:村级卫生组织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 肩负着为农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 村级卫生组织提供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功能有被弱化的趋势。这不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要求。应重视加强村级卫生组织的建设工作, 以保证农村三级卫生网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村级卫生组织,公共卫生,公共产品

参考文献

[1]冯占春等,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级卫生组织发展[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8) :22-24.

[2]杨敬宇, 王军.村级公共卫生机构与基本健康保障[J].中国卫生经济, 2006 (5) :16-20.

[3]天津市信息中心.天津市农村卫生资源配置实例研究[EB/OL].http://www.bh.gov.cn, 2007-6-2.

[4]谢长俊等.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巩固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6 (12) :59-60.

放射卫生管理组织职责 篇10

办公室工作职责

1、负责本乡镇卫生监督、免疫规划、妇幼保健、爱国卫生、地方病防治、健康教育、卫生应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规划、计划、总结、经验介绍等材料的制定、起草,有关表、册、卡、单等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上报。

2、负责开展本乡镇的卫生法律法规、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和各种健康促进活动。

3、负责辖区村级卫生组织的整顿、建设、管理和乡村医生的日常监督、管理、培训、考核、奖惩。

4、根据县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所的授权,负责开展辖区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卫生技术应用、公共卫生许可等方面的现场审查和监管,农村食品药品、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学校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医疗服务市场等卫生综合督查工作。

5、具体负责本乡镇疫苗管理使用,组织实施免疫、消毒、控制病媒生物危害,病原微生物和常见污染物的取样送检,疫 情和公共卫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调查与信息收集、报告,控制措施的落实等疾病控制工作任务。

6、具体负责辖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降消项目实施、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出生缺陷干预等妇女儿童保健工作任务。

7、负责实施本乡镇地方病防治规划、计划,组织开展地方病监测、病情调查、疫情上报等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务。

8、负责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创建卫生乡(镇)、村、户,指导开展改水、改厕等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改善本乡镇的人居环境、提高卫生水平。

三、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及职责 工作人员:

院长:司学文,负责公共卫生的全面工作

副院长:原团利,负责公共卫生工作的协调和运转,以及后勤保障。主任:宋有明,负责公共卫生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规划免疫、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等。

成员:王晓锋,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及规划免疫的有关工作。

张艳萍,负责妇幼保健工作。职责

1、疾病预防控制

(1)疾病预防控制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明确的人员分工和职责;履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卫生防病工作责任和义务,坚强对各级医务工作人员相关法律法规所的责任、义务、教育和技能培训,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评估、管理医院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完成各行行政部门下达的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指令性任务,制定、实施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方案。

(3)及时收集、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参与辖区突发刚刚卫生事件调查与处理。

(4)承担医院感染有关的危险因素监测以及责任区域内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收集、报告相关信息;开展或协助开展流行病调查处理。相关信息的报告、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加强医源性感染和医院内感染的管理。

(5)监测和管理医院内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卫生防护设施等。(6)承担辖区内的免疫预防工作,收集、报告相关信息,参与计免针对传染病及重大免疫接种异常反应及事故做及时事故处理。(7)协助县疾控中心在辖区内开展健康相关危险监测,开展消毒及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指导有关单位和群众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8)受县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和考核。

(9)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参与指导辖区疾病控制工作。(10)承担卫生行政部门临时交付的有关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

2、传染病管理

(1)医院对一类传染病及二类传染病中按一类传染病管理的疾病实行谁发现谁报告的制度,作好登记报告到防保科后,由张凌医生负责在规定时间内报告县疾病控制中心,并在网络上报告。

(2)如出现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丙类传染病大规模流行、不明原因的疾病暴发流行,罕见疾病、新发疾病及其他属于突发公卫事件的疾病的传染病疫情,立即由张林医生电话报告县疾控中心。并立即赶到现场协助县急控中心调查疫情。

3、传染病登记和报告

(1)公卫所对医院报告的传染病及时登记由张凌医生负责,项目必须填写完整、清楚。肝炎、菌痢、淋病、梅毒等 有实验室诊断的必须登记检验结果。

(2)网络直报工作:我院有专人张凌对传染病进行网络直报(包括节假日)。由宋坤医生负责德源片区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收集、录入及相关传染病的管理工作。

4、传染病报告控制

如接到暴发和重大疫情、群体原因不明疾病时,立即由院领导带头赶赴现场,并组织技术组进行会诊,对不能排除者,立即向市疾控制中心报告,并协助对重大疫情、群体原因不明疾病的调查和处理。

5、传染病质量控制

严格遵守传染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并进行传染病自查工作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工作。

9、免疫预防

完成计划免疫登记、疫苗以及资料管理,预防卡证工作以及异常反应工作管理,冷链工作以及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10、突发中毒等公卫事件及职业病的诊疗管理 突发公卫事件和急性职业病报告由院长直接负责。

11、死亡报告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与管理

(1)建立健全关于死因调查、报告以诚相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和管理的各项制度,严禁漏报、迟报、错报现象的发生。(2)每月从计生办收集死亡名单,公卫所进行死因调查登记及报告。

(3)非传染性疾病自查、登记和报告。

12、健康教育制度

负责对本院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理论与技巧培训,提高医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及自我防护意识。在院内建立固定的宣传场地,如宣传橱窗、宣传栏等,宣传内容定期更新。把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纳入到医院的整体护理中,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入院教育,治疗过程和出院教育。对就诊者有针对性的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积极开展指导和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完成卫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其他健康教育工作任务。

13、妇幼保健工作职责

制定本镇妇幼保健工作计划,并具体实施。每月定期召开例会,督促检查妇幼保健工作。负责培训妇幼人员的保健知识。按时参加县妇幼保健工作例会。开展妇女保健工作。

负责本镇孕产妇进行系统保健管理。作好孕前、孕期、产褥期保健,认真填写孕卡及各种登记。

进行妇女病查治及计划生育指导工作,提高妇女生殖健康质量。作好辖区内母婴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好妇幼及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母乳喂养及保健相关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知识。

作好“三网”监测及“两纲”监测工作。

对孕妇作到早发现、检查、早确诊、早建立孕产妇保健卡,对孕妇进行各孕期高危篩查工作,严格按照高危分类分级管理。上转高危孕产妇。全部列入孕产妇保健管理系列。(6)儿童保健工作

对0-6岁儿童进行系统管理,定期到农村卫生站、幼儿园了解情况,指导工作。对本辖区内托幼机构进行卫生保健及业务指导。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向儿童、保健人员和家长进行妇幼保健知识宣传。

上一篇:lanj2011年班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带着感恩心做人,责任心工作》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