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2024-11-08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通用10篇)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篇1

三年级新版教学规划:

第1课 我爱祖国,我爱家

编写意图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的总目标中写到“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本课在编写思路上是以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为主要目的。从作品的选择上看,《小朋友爱祖做》是爱“大”的家——国家,《温暖的家》是爱“小”家——自己的家庭。通过两首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小家,也要爱祖国这个“大”家的情怀。在歌曲学唱的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与爱家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本课目标

(1)唱会歌曲《小朋友爱祖国》,让学生通过演唱,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

(2)唱会歌曲《温暖的家》,让学生在歌曲优美的旋律演唱中去感悟和表现家庭的温暖。并培养学生爱家,爱自己的亲人之情。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

有表情地演唱这两首歌曲,背唱歌曲《温暖的家》。

郑秋枫简介

郑秋枫(1931--),作曲家。辽宁丹东人。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先后毕业于中南军区部队艺术学院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历任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副团长、总艺术指导;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届主席。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主席。1987年被列为中国十大音乐家,举办多次个人作品音乐会。

从1959年参加创作舞剧《五朵红云》开始,陆续写出许多为战士和群众欢迎的抒情歌曲,并为影片《海外赤子》写了音乐。其中《毛主席关怀咱山里人》、《颂歌献给毛主席》、《拖拉机开进苗山寨》、《女话务兵》、《十月里响起一声春雷》、《我爱梅园梅》和影片《海外赤子》的插曲《我爱你,中国》等甚为流传。

第2课 五个朋友在一起

编写意图

本课是对第1册、第2册学过的“do、re、mi、sol、la”五个音的总结复习。三首作品均是用do、re、mi、sol、la、(do’)五个音写成,学习方法同一年级的学习方法一样,以“音乐台阶”辅以手号相结合,让学生在玩玩、唱唱中通过三首作品的学习,巩固do、re、mi、sol、la五个音的音高观念。

本课目标

(1)唱会歌曲《五声歌》,在歌曲出现唱名的地方,学生能慢速地跟随老师一起打手号唱准由这五个音组成的旋律乐句。(2)能随录音一起演唱歌曲《箫》,在学习歌曲中初步感受和建立@的音高概念。学生能自己打手号唱出歌曲中的部分乐句。

(3)欣赏箫独奏《箫》初步熟悉和了解箫的音色。

(4)学唱歌曲《鲤鱼风筝》,通过找出组成歌曲音,并演唱这些音,以及唱歌谱来巩固do、re、mi、sol、la五个音;能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3课时完成。

教学重点

通过三首歌曲的学习,不断加强、建立、巩固do、re、mi、sol、la五个音的音高观念。

第3课 感知音的高低

(五)编写意图

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音符和手号——4(fa)。在学唱《闪烁的小星》;听唱《海鸟的家园》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新的音高4(fa),并体会这个音与其它音高的关系。本课中与4(fa)组合形成的旋律音程有4→3、3→2、5→4、4→6。在本课《闪烁的小星》的学习中还要求学生在学会演唱歌谱之后去感受ABA的曲式结构,这是结构要素系列学习中的一个新的内容。

 本课目标

(1)唱会歌曲《闪烁的小星》,在歌曲学唱过程中感受4的音高观念。通过为歌曲加小乐器伴奏的方法进一步巩固学生对“X、XX、X—”三种节奏的掌握。音乐的结构要素——ABA。

(2)随录音演唱歌曲《海鸟的家园》,并能唱出歌曲中的跳音与f、p与歌曲结束时渐弱的力度记号。

(3)欣赏器乐曲《海鸟的家园》,感受夏威夷琴的音色。

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2课时完成。

 教学重点

在歌曲的学习中感知、体验、建立4(fa)的音高观念。

第4课 认知音乐节奏

(二) 编写意图

”四种节奏的基础上,本课是节奏要素的学习,在原来学习的“本课新增加“”节奏的学习。在节奏的引入上,本套教材采用了奥尔夫教学法中以语言节奏为起点,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的方法。本课采用读童谣的方法,使孩子们在朗诵中感知节奏。再运用柯达伊教学法中口读手拍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 模仿节奏,最后回到歌曲或乐曲的学习中,让学生在歌曲学唱的实践中学会去如何运用这些节奏。填空式的二声部合唱学习。

本课还是对上一课学习的新的音符4(fa)的巩固和提高。本课中与4(fa)组合形成的旋律音程有5→4、4→5、3→4、4→3、2→4、4→2。

 本课目标

”节奏,并(1)小动物联欢会:让学生在读、拍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认知“尝试对这个节奏进行拍读。

(2)通过学唱歌曲《恰利利、恰利》,感受“”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同时巩固学生对音乐力度的掌握,并能通过两个声部合作演唱这首歌曲。

(3)欣赏歌曲《掀起你的盖头来》,通过跟唱的方法进一步感受和巩固4(fa)在歌曲中的音高观念与“ 课时安排”节奏。并尝试用新疆舞蹈律动为歌曲伴舞。

本课内容建议2-3课时完成。

 教学重点

掌握“”节奏的拍、读与奏法,巩固4(fa)的音高观念。

第5课 到这里来参与音乐

 编写意图

为更好地体现“音乐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材特别开辟了“到这里来参与音乐”这个栏目,让学生们尽情地投入到经典的、富有美感内涵的音乐中,感受音乐的美感,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互动。同时在陶醉音乐中进一步巩固已经学习过的音符——1、2、3、4。尤其是4这个音的音高观念,是本课的重点巩固和复习内容。

 本课目标

(1)欣赏电影原声中歌曲《两颗星星》,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

(2)在老师的指挥下跟唱《两颗星星》(片段),并能歌谱中有手号的地方打手号随音乐一起唱出相应的唱名。

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1课时完成。

 教学重点

复习4(fa)的音高和手号。

第6课 名曲欣赏

 编写意图

本课安排了欣赏《狮王进行曲》与《在钟表店里》两首管弦乐曲的教学内容,相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对学生的欣赏层次要求不能太高,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听记音乐主题,综合感知音乐的要素,如音乐的速度、节拍、情绪等。从而初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 本课目标

(1)《狮王进行曲》:能哼唱主题旋律片段,能听出乐曲中模仿狮子吼叫的音乐片段共出现了几次?并通过感受与模唱体验这段音乐的旋律走向。

(2)《钟表店》: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速度、节拍、情绪,能哼唱与听辨一到两个主题。

 课时安排

本课内容建议2-3课时完成。

 教学重点

能记忆音乐的主题片段,在学生欣赏相应的曲目时,感知相关的音乐要素。

2014年9月12日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篇2

Module 5 Unit 1 一课教学设计

——《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四册

作者:沈阳市二经街第二小学

英语组 李 昕

通信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十纬路44号

邮编:110014 E-mail: xinli0125@sina.com muzi0125@163.com

Module 5 Unit 1 一课教学设计

Module 5 Unit 1 一课教学设计

——《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第四册

教材分析:Module 5 Unit 1一课是在第二、四模块的基础上,理解新的语言项目“What are they? They are …”并在课文所设计情景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句型“Where are they? They are in the lounge/dining room/bedroom/bathroom.”

教学重点:能理解并掌握句型“Where are they? They are in the lounge/dining room/bedroom/bathroom.”并能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难点:对房间名称lounge/dining room/bedroom/bathroom的记忆与运用。

教学用具:课文配套磁带、图片、每名学生一张大白纸、课前剪好的学生自己的小照片或画好的小的自画像、彩色笔。

教学过程:

T=Teacher

S=Student(A)Warming up.a.Listen and do.Teacher say some phrases of verb, students do actions.Module 5 Unit 1 一课教学设计

b.Sing an English song.Sing the song “Where is Betty? She is in the ….”(B)Teaching Steps.a.T : Boys and girls, I have a beautiful home.And I love my home very much.Do you want to visit my home ? S: Yes.T : But now, you can’t visit my home.Don’t be nervous ,I have a good idea , I will draw a picture of my house for you, through the picture you can visit my home.(教师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教师的家来引出本课学习内容,在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学习效果很好。)b.T :(教师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出房间图)Look, this is the entrance , this is the door.When you go into the door , you will see the dining room.(教师用手势说明这一房间的用途,讲dining room 教师做出吃饭的动作,使学生理解)

On your right hand , this is my lounge, I always watch TV at here.On your left hand , this is my kitchen , I always cook at here.(讲lounge,做出坐着看电视的动作,kitchen做出炒菜做饭的动作,同时教师多说几遍kitchen和lounge,以强化学生的记忆)

Module 5 Unit 1 一课教学设计

Look , this is my bedroom , and this is my parents’ bedroom.(教师做出睡觉的动作,让学生理解bedroom的意思)Between two bedrooms, this is my bathroom.(教师做出洗澡的动作加以说明)(在这时学生已经理解了教师家的房间图,并已初步了解了各个房间的名称)

c.在这时教师出示各个房间的图片,带领学生朗读单词。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单词的掌握,教师设计了这样几项活动。①Look and Say.First, teacher do actions, students guess the word of the rooms.Then , practice the words in pairs.One student do action, other students say the words.②Listen and point.Teacher stick the pictures of the room on the blackboard.Each group choose one student take part in the game.Teacher say the words , students point the picture as quickly as they can.Let’s look who is the fastest.This game play two or three groups.③ Find the words home.Module 5 Unit 1 一课教学设计

On the blackboard , teacher write the words ,teacher give Students the pictures.All the groups of the students come to the front , when teacher say begin ,all the students put the pictures in the correct place as quickly as they can.Teacher hold a watch and add the time ,at last ,look which group is the fastest.d.Ask students to draw a picture of their house on the paper.Each part use different color.(在学生动手画之前,我对学生没有什么信心,只想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实际上学生却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每一个学生都能将自己家的房子画在纸上,还有的学生画出了家具和装饰品,有小设计师的风范呢!在画后,每个学生都流露出自豪骄傲的神情。)When students finished their pictures, ask them to introduce their home to others, using the drill “This is …”

(学生在互相介绍时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同时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e.Teacher show the photo of herself.Put the photo in the bedroom.(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师先讲授句型:Where am I ? Where are you ? Where is he/she ?)

Module 5 Unit 1 一课教学设计

T : Where am I ? Look , I am in the bedroom.Now , where am I ?I am in the lounge.And I am in the kitchen.Teacher take a photo of a student.T:Where is * * * ? He’s/She’s in the …

Give students some time to practice the drill in pairs.学生分组用自己的照片与同学进行练习。

f.教师拿几名学生的照片,放在黑板的房间图上并且说:

Where are they ? They are in the bedroom.Where are they ? They are in the bathroom.教师将句型出示在黑板上,并领读几遍。

学生分组与同学用画好的房间图进行练习句型,“Where are they ?They are in the …?”

在这一环节,教师设计了Guessing Game.这一活动可以在小组间进行。一名同学将同学们的照片放在任意房间中,同组的其它同学将眼睛闭上,用句型来猜测。(C)Homework.用自己的照片和画的画与父母进行交流,同时使用本课所学句型。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篇3

二、调查内容和对象 1.调查内容 我们设计了有关目前初中英语教师学历、继续教育和教学成绩的统计表以及三个调查问卷。统计表由随机确定的西安、渭南临渭区的七所中学负责人填写问卷。问卷(1)和(2)设计有20个句子,每句表述英语教师应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问卷(3)设计有14个句子,调查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评价 情况。问卷(1)、(3)由七校初中英语教师填写;问卷(2)由调查学校的教务主任、教研组长或教师代 表填写。为了尽可能获得真实材料,调查表的填写者均不署名,也不注明校名。2.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由三部分组成:1)西安、渭南西地区各随机选一所重点中学、一所普通中学、两所条件较差的城镇中学或乡镇中学的英语教师;2)陕西各县来我院进修的初中英语教师;3)来我院进修 的民办英语教师。调查对象的三个成分涵盖了我省九个地区,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先对使用新教材之后的教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研究适应性的前提。我们对随机选择的七所初中96年2月和5月的自考成绩和统考成绩进行了统计。表1 西安、渭南地区七所初中英语考试成绩统计(附图 {图})从表1看出,5844名学生自考(由任课教师命题)平均成绩为59.85分,及格率为58.61% ;统考(由区、县命题)平均成绩为61.27分,及格率为62.4%。自考和统考的平均分在59—61 之间,及格率在58.61%—62.4%之间。两种考试都含有不同形式的听力题。这说明新教材在该七所 学校使用后,听说能力有所提高,教学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但西安和渭南是我省文化、教育较发达的地区,如 果把陕北、陕南偏远山区的英语教育水平考虑进去,我省初中英语新教材教学质量无疑会处在中等水平之下。问卷(3)的第七个问题是“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教学____。A.学生学英语的口语能力比较好;B .读写能力有较大提高;C.不及格率明显减少;D.其效果与旧教材一样”。被调查的104位教师的选答 情况是:A—93人,B—11人,C—15人,D—4人。从A项看,有90.38%的教师认为新教材的 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英语的听说能力。但从B项和C项看,多数人并不认为读写能力以及考试及格率比旧教材 有明显提高。根据以上考试成绩统计和有关答案分析,似可认为,我省使用新教材后的教学质量除听说能力有明显提高 之外,总体水平仍处在中等或中下。这说明我省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适应性还欠缺一些必要的素质。在调查中 发现有些教师对新教材的教学方法体系持怀疑态度,更有个别人认为新教材不如旧教材。新教材产生理想效果 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具备适应新教材教学的素质,即对新教材有足够的适应性。我们在问卷(3)中设计了这样 一问题:“为了发挥新教材的优越性,当务之急是____。”被调查的104位教师中有76人认为是“提高教 师的英语交际能力”。可见他们已认识到用新教材先得提高自己在专业素质上的适应性。以下根据调查结果分 五个方面分析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1.教师学历方面对新教材的适应性 表2 西安、渭南地区七所初中英语教师学历情况统计 英语专业学历 本科 专科 中师 自学 教师人数 学校类别 重点 8 19 1 4 32 普通 5 19 4 1 29 乡镇 — 6 1 7 14 合计 13 44 6 12 75 百分比 17.33 58.67 8 16 — 从表2看出,七所中学的教师中有24%(中师8%,自学16%)的人未达到学历(大专)要求。另外,达标的专科还包括函授和电大生,这些教师的听说能力大都比不上正规专科毕业生。由此可知,陕西还有相 当一部分教师在学历、学力方面还不具备使用新教材的适应性。2.教师在受继续教育方面对新教材的适应性 表3 西安、渭南地区七所初中英语教师受继续教育的情况 继续教育 英语短训 新教材教法培训 教师人数 学校类别 重点 — — 32 普通 — 20 29 乡镇 8 8 14 合计 8 28 75 百分比 10.67 37.33 — 新旧教材属于不同的教学法体系。教师要从旧法转到新法,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而更新的最好 途径是对教师进行“新教材教法培训”。但从表3看出,七所中学的75名教师中只有37.33%的教师受 过这种培训。这说明我省教师所受继续教育还不能适应使用新教材的需要。3.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方面对新教材的适应性 这集中反映于问卷(3)的1—4题,其选答情况如下表。表4 有关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问卷结果统计 问卷内容 选答项(按所占答案总数的百分比高低排列)1)新教材对听说读写 B.听说领先兼顾读写,占51%。四项技能的要求是: A.突出口语,占41%。C.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占39%。D.突出阅读兼顾听说,占1%。2)新教材训练四项技 A.听音会意入手,逐步过渡到说、读、写,占 81%。能的顺序和教法是: D.先教生词和句型,然后进行读听说写训练,占13%。C.先教会生词,再进入句型听说读写训练,占13%。B.阅读理解入手,逐步过渡到听、说、写,占 6%。3)新教材的教学法体 A.结构—功能法,占66%。系(路子)是: C.听说法,占38%。B.意念—功能法,占9%。D.语法翻译法,占3%。4)新教材要求的课堂 A.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为主,占80%。活动的特点是: D.学生间的交际性练习活动为主,占26%。B.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为主,占15%。C.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回答为主,占7%。从表4可以看出,多数英语教师对新教材具有初步正确的,但却是感性的且欠全面的认识。例如,他们都 认识到新教材突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听说领先兼顾读写”仍是旧教材的特点。第2题中,选A项最多,但不了解新教材并不要求必须听→说→读→写的顺序。又如,在第3题的答案中,大多数知道新教材采用结 构—功能法,但仍有38%的人认为是听说法。对于第4题,答案都提到学生活动,但活动形式仍是旧教材常 用范围。据此可见,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4.教师适应新教材教学所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为了解教师在专业素质方面对新教材教学的适应性,我们设计了问卷(1),问卷共20个句子,每句表 达一项专业素质,提出20项专业素质的根据主要是国家教委92年颁行的三年制大专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的培养要求,以及我们对英语教师素质和新教材使用经验的研究。表5 适应新教材教学必具的20项专业素质统计 问题内容——专业素质 答案统计(按所占答案总数的百分比排列)1)掌握英语语音、语 A.非常必要,占63% 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 B.必要,占36% 识,语音、语调正确,C.有点必要,占2% 语法概念清楚。(英语 知识)2)领会式掌握630 B.必要,占51% 0个英语单词和一定量 A.非常必要,占28% 的词组,复用式掌握其 C.有点必要,占18% 中4000个英语常用 D.不大必要,占3% 词的主要用法。(词汇 量)3)具有听说读写译英 B.必要,占42% 语的基本技能。(英语 A.非常必要,占40% 技能)C.有点必要,占10% 4)对主要英语国家的 B.必要,占42% 社会文化知识与习俗有 C.有点必要,占29% 一定了解,与该国人民 A.非常必要,占25% 具有初步的语言交际能 D.不大必要,占4% 力。(英语文化)5)具有英语语言学基 B.必要,占43% 础知识和了解该学科发 C.有点必要,占22% 展的新成就。(语言学 A.非常必要,占17% 理论)D.不大必要,占17% E.不必要,占2% 6)了解英美文学的概 B.必要,占43% 况并具有初步的阅读和 C.有点必要,占30% 欣赏能力。(英美文学)A.很有必要,占13% D.不大必要,占6% E.不必要,占4% 7)具有汉英互译的基 B.必要,占54%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A.非常必要,占25% 英汉翻译)C.有一点必要,占13% D.不大必要,占7% 8)懂得教育和教学的 B.必要,占46% 基本规律,能运用中学 A.非常必要,占44% 英语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C.有一点必要,占6% 和基本方法组织课内外 D.不大必要,占3% 教学活动。(教学能力)E.不必要,占1% 9)有使用电教设备的 B.必要,占54% 能力。(运用现代媒体)A.非常必要,占32% C.有一点必要,占13% D.不大必要,占1% E.不必要,占1% 10)汉字书写规范,B.必要,占52% 钢笔、毛笔字和粉笔字美 C.有一点必要,占22% 观。(汉字书写)A.非常必要,占21% D.不大必要,占4% 11)普通话标准、流 B.必要,占49% 利。(普通话)A.非常必要,占45% C.有一点必要,占4% D.不大必要,占1% 12)英文书写规范,B.必要,占50% 钢笔字和粉笔字美观。A.非常必要,占45%(英文书写)C.有一点必要,占5% 13)会英文打字。(B.必要,占37% 英文打字)C.有一点必要,占35% A.非常必要,占14% D.不大必要,占11% E.不必要,占2% 14)具有较强的汉语 B.必要,占51% 口、笔语表达能力。(A.非常必要,占26% 汉语表达)C.有一点必要,占16% D.不大必要,占4% 15)能用英语写教案 B.必要,占50% 和进行课堂教学,课外能 A.非常必要,占34% 用英语就学校生活与学生 C.有一点必要,占14% 和同行进行交谈。(用英 D.不大必要,占3% 语教学和交流)16)能识谱、教唱英 B.必要,占49% 语歌曲、编写和导演英 C.有一点必要,占33% 语小话剧。(用英语唱 A.非常必要,占9% 歌、演剧)D.不大必要,占8% 17)能绘画,制作教 B.必要,占46% 具,利用简笔画辅助教 C.有一点必要,占23% 学。(绘画和制作教具)A.非常必要,占19% D.不大必要,占11% E.不必要,占2% 18)掌握学生的心理 B.必要,占50% 规律和心理特征,具有 A.非常必要,占30% 班级教育和管理的知识 C.有点必要,占16% 和能力。D.不大必要,占4%(教育能力)19)具有人际交往的 B.必要,占57% 知识和能力、道德品质 A.非常必要,占18% 好。(教养与道德)C.有一点必要,占18% D.不大必要,占5% 20)善于总结工作经 B.必要,占51% 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A.非常必要,占31%。(教学研究)C.有一点必要,占16% D.不大必要,占1% 表5中20项素质的高频答案的90%是必要,10%是非常必要,有12项素质的选答率占第二位,选 答率占第三位的答案只含非常必要和有一点必要。选答不大必要和不必要者极少。由此可见,初中英语教师在 实践中已认识到这20项素质是适应新教材教学所必需的专业素质。如果把对20项专业素质作出必要和非常 必要的选答数相加,并从高到低地排作四档,则一档的素质是:英语知识,教学能力,运用现代媒体,普通话 和英文书写;二档的素质是:词汇量,英语技能,用英语教学和交流,教育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三档的素质 是:英语文化,英汉翻译,汉字书写,汉语表达,教养与道德;四档的素质是:语言学理论,英美文学,英文 打字,用英语唱歌、演剧,绘画和制作教具。这种分档对使用新教材教师的继续教育和高师英语专业的教学都 有参考价值。5.当前教师专业素质对新教材教学的适应性 在测定使用新教材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我们又用问卷(2)调查了当前教师是否具有这2 0项专业素质及其程度,问卷的问题同问卷(1),而四个选择项只表示各项素质的达到情况。此卷由教研组 长、教务主任或教师代表作答,选答者共60人。其结果如下表。表6 当前教师20项专业素质达到情况统计 问题摘要(素质要点)答案统计(按所占答案总数的百分比排列)1)B.多数达到,占67% C.少数达到,占17% 英语知识 A.全部达到,占15% D.无人达到,占2% 2)C.少数达到,占45% B.多数达到,占42% 英语词汇量 A.全部达到,占12% D.无人达到,占2% 3)B.多数达到,占45% C.少数达到,占35% 英语技能 A.全部达到,占20% 4)C.少数达到,占55% B.多数达到,占28% 英语文化 D.无人达到,占12% A.全部达到,占5% 5)C.少数达到,占55% B.多数达到,占27% 语言学理论 D.无人达到,占12% A.全部达到,占7% 6)C.少数达到,占52% B.多数达到,占28% 英美文学 D.无人达到,占15% A.全部达到,占5% 7)B.多数达到,占47% C.少数达到,占38% 英语翻译 A.全部达到,占13% D.无人达到,占2% 8)B.多数达到,占53% A.全部达到,占30% 英语教学能力C.少数达到,占15% D.无人达到,占2% 9)C.少数达到,占40% B.多数达到,占23% 运用现代媒体A.全部达到,占18% D.无人达到,占18% 10)B.多数达到,占47% C.少数达到,占40% 汉字书写 A.全部达到,占13% 11)C.少数达到,占40% B.多数达到,占35% 普通话 A.全部达到,占20% D.无人达到,占3% 12)B.多数达到,占52% A.全部达到,占28% 英文书写 C.少数达到,占18% D.无人达到,占2% 13)C.少数达到,占45% D.无人达到,占37% 英文打字 B.多数达到,占8% A.全部达到,占7% 14)B.多数达到,占52% C.少数达到,占38% 汉语表达 A.全部达到,占10% 15)C.少数达到,占40% B.多数达到,占32% 用英语教学 A.全部达到,占17% D.无人达到,占10% 16)C.少数达到,占55% B.多数达到,占23% 英语演唱 D.无人达到,占18% A.全部达到,占2% 17)C.少数达到,占55% B.多数达到,占30% 绘画及制教具D.无人达到,占8% A.全部达到,占7% 18)B.多数达到,占52% C.少数达到,占27% 教育能力 A.全部达到,占20% D.无人达到,占2% 19)B.多数达到,占63% A.全部达到,占18% 教养与道德 C.少数达到,占15% D.无人达到,占3% 20)教学 B.多数达到,占47% C.少数达到,占28% 研究 A.全部达到,占23% D.无人达到,占2% 此表比率最高的答案中,认为多数人具有和少数人具有的专业素质各有十项,而认为全体教师都已具有的 专业素质只在比率次高的答案中出现三次。据此概括:当前教师具有的专业素质的总体水平还呈不足状态,因 而难以适应新教材的教学。本表数据还可进行多种分析。在被认为多数人具有的素质中,有三项属于一档素质,说明我们的教师在语 言知识、教学能力和英文书写三方面适应性最强,但仍仅“多数达到”。再从各项素质的内涵进行对照,更可 发现当前教师在业务素质方面的弱点。比如,认为英语知识已为多数人达到者占67%,而与知识相关的英语 技能、用英语教学、理解英美文化以进行得体的交际和英汉翻译基本上被认为只有少数人达到;因为英语技能 和英汉翻译被列入“多数人达到”进行统计,而其答案只占45%和47%,实质上仍属少数人达到。这说明 我们教师英语运用能力弱。又如,教学能力被认为“多数达到”(占52%),而教研能力只有47%的人认 为“多数达到”,这说明我们在教师在新教材教学上还只能照搬,而未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再如,63%的人 认为教养与道德品质已“多数达到”,而认为教育能力已被多数达到者仅只52%,且其选答率低于教学能力,说明我们的教师在育人方面还没有发挥出潜能。此外,英文书写和汉语表达,有52%的人认为“多数人达 到”,而汉语书写、用英语教学都相对较差,也说明我们的教师对带机械性的英语能力(书写)较好,而活用(表达)较差,汉语能力则相反。我们再把表6中“少数达到”和“无人达到”选答人数之和从高到低分为四档。在一档中有66.7%至 81.7%的选答者认为“4、5、6、13、16”诸项多数或全部教师未达到。在二档中有43%至63 %的受试者认为“11、2、9、15、17”项多数或全部教师未达到。这些也是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和高师 英语专业教学值得参考的资料。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篇4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及基本经验,深刻体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1949年成立的新中国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具有双重性,即有社会主义的因素,也是资本主义的因素。同时,又具有过渡性,是一个资本主义因素不断缩小,不断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社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演变的自然规律。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中间社会环节,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前提和社会基础。也就是说,中国不可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形态。

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和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一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也具有两重性。

4、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也就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可能作为一个稳定的社会形态一直存在下去,它一系列条件的规定下、推动下,它必然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党对过渡时期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焦点问题:过渡的时间、转变的条件、过渡的步骤和方式

建国前夕,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即提出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用10年至15年时间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建议。

1953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2月,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1953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党根据新中国的历史条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实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原因

(1)必要性

第一,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原因——

第二,必须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第三,必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2)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达1.17亿户,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数的87.8%,中国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

第一,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指经过合作社的形式,把个体手工业的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第二,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阐明和制定了手工业改造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到1956年,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改造的方法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原因、作用。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2)改造的步骤

第一,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个别企业的公社合营。

第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改造的经验

第一,坚持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把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改造结合起来;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既完成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又避免了社会的动荡;

第三,用和平方法改造资产阶级,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

2、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1955年夏天之后,由于突然加快了过渡的步伐,出现了时间过短、改变过快、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问题。有指导思想、工作方法问题,也有当时历史条件限制所引起的认识上的问题。

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依据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2、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已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

3、政治领域的重大变化

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基本建立的同时,我国的政治领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初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了宪法。

4、阶级关系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矛盾。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4、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5、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复习思考题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篇5

教材简析

《阳光》这篇短文以抒情的笔调,描绘了阳光给万物带来了生机与美丽,说明了阳光比金子更宝贵。朗读课文和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也往往是多元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独立理解和感受的空间,让学生以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来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1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能力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长、山、出”4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1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

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识字,写字。

教学方法

朗读感悟法 朗读理解法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太阳从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冉冉升起,由红彤彤逐渐变得亮晶晶。你们看,红红的太阳照亮了什么地方?

2.板书课题,学习“阳”字,认识双耳旁。

--1--

二、初读课文

1.小组自由学习课文。2.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评议。

3.同桌读。(能读准安音,读通课文就给同桌画上一个红太阳。)

三、识字

这些生字娃娃排着队走遍了阳光照射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我们看看,它们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一读。2.同桌互读生字卡片。

3.交流:哪个生字最难记?给小朋友们提个醒。游戏:登山看日出。(用生字铺成的山路。)

四、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A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联系实际理解“阳光像金子”,给学生增加感性认识。理解“洒遍”一词。B指导朗读。

2.学习2、3、4、自然段。A教师范读。

B小组自读后,选择在家喜欢的段落进行学习、讨论、交流。C汇报、展示、质疑。随机出示句子: 田里的禾苗,绿了。山上的小树,高了。

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小组派代表说说对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组可以竞争朗读,评议。●指导朗读。

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小组代表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感受河面上波光粼粼,像绿色锦缎般美丽。并思考:你觉得它(小河)还像什么?

--2--

●汇报,评议,指导朗读。

早晨,我拉开窗帘,阳光就跳进了我的家。

●指小组读,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话。(着重理解“跳进”一词)●观察插图中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阳光的美好。●指导朗读。

谁也捉不住阳光,阳光是大家的。●齐读句子。

●小组派代表质疑解疑。(重点理解“捉不住,大家的”。)●指导朗读。

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A学生朗读、评议。

B小组讨论: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交流、评议。

五、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齐读课文,注意有感情。(配乐)2.评选朗读能手。3.背诵全文。

A出示课文插图,教师指插图,指导背诵。B想象画面,同桌互背,指正。集体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学生观察后,自由说怎样才能写好这些字,其他同学补充。教师范写,生写。

2.展示学生作业,点评。

七、读读说说

1.开火车读带有“日”字旁的字。

2.教师随意指一个字,学生组词,比比谁是“组词大王”。

八、扩展活动

1.说说阳光可爱吗?为什么?

阳光可以帮人类做些什么事?如果地球没有阳光,那会怎样? 2.画一幅图,表现阳光的美好。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篇6

pencil, book, eraser, box, pencil case, schoolbag, dictionary,mine,yours, game, bag, some, ask, classroom, help„.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The blue cup is his.(变一般疑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is is my book..(改为同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These are erasers.(变单数句)_________ is _______eraser.(4)Bob is my good friend.(变一般疑问句并作肯定回答)Is Bob _________ good friend? ________,____________.(5)The girl is Jim’s sister.(对划线部分提问)_________ _______ the girl? Step2.课堂呈现

(1)Is that/this„?意为“那是/这是„„吗?”,读时用升调。它是在陈述句“That/this is„”的基础上,把be动词is 提到句首得来的。

this和that的区别:

this和that都是指示代词。this表示“这,这个”,用来指代较近处的人或事物;that表示“那,那个”,用来指代较远的人或事物。肯定回答:Yes, it is.否定回答: No, it isn’t.(2)no 和not 的区别:

no作形容词时表示“不,没有”置于名词前。eg.I have no sister.作副词时表示“不”。用于回答一般疑问句。可单独使用,它的反义词是yes.-----Are you Jack?----No, I’m not.not是副词,表示“不”。常用于be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之后,帮助构成否定句,不恩能够单独使用。eg She is not a teacher.(3)Excuse me 意为“对不起,打扰一下”,是英语国家的人常在口边的话,可用于很多场合,如指原谅一个人的过失,或提出不同的意见时的客气语。在美国,它常常用于与陌生人开始谈话或打扰别人时表示礼貌的用语。

eg.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nearest bus stop is? I’m sorry 和Excuse me 的区别:

I’m sorry 用于对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感到抱歉,难过。eg.I’m sorry, I’m late.Excuse me用于麻烦或打扰别人时,主要用于提醒别人,或唤起他人的注意。eg.Excuse me, where is the menu?(4)thank you for„意为“为„„而感谢”是用于表示感谢的表达方式。后面接for短语,是说明感谢的原因。

eg.Thank you for your pencil.=Thanks for your pencil.Step3.随堂练习

根据汉语提示完成句子。

This is _____(我的)pen.That pen is____(她的).--Is this _____(你的)pencil?--Yes, it’s _______(我的).(3)This book isn’t ______(他的).That is ________(他的)book.(4)______(我)am your teacher.You can call________(我)Miss Wang.(5)What are these? They’re _________(手表).Section B 一.教学步骤: Step1.课前预习句子翻译。

这是你的手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我的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海伦的文具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典怎么拼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2 课堂呈现

当询问某个东西是什么时,用what引导的疑问句提问。回答这种疑问句时,是什么,就答什么。回答时,常用it指代所询问的东西。

eg, What’s her QQ number?

特殊疑问句的特点:

句型为“特殊疑问词+be(am, is ,are)+主语”或“特殊疑问句+do+主语+动词原形” 特殊疑问词包括who, what, when, where, why和how 用助动词帮助提问,构成问句时,主语后的谓语动词必须是实义动词。

当主语是he, she, it时,则应该用助动词dose帮助提问。特殊疑问句应读降调。How is your brother? Ask the teacher for it.该句使用了ask sb.For sth.句型,意为“向某人要某物”,介词for后面跟名词或代词。

eg.Tony asks his dad for a digital camera.(3)E-mail me at„用的是“E-mail+人+at+电子邮件地址”,意为“用电子邮件联系某人。”句中at为介词,引导短语说明联系方式。

eg This is his E-mail address.Please E-mail him at May Yahoo.com.cn.(4)I must find it.句中must是情态动词,意为“一定,必须”,它后面必须跟动词原形。I must keep it secret.I must do it today.句中find意为“发现,找到“是及物动词,后面要跟(找到或发现的)”物品、人。I find my pen.Step3.随堂练习

1.根据汉语意思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你的金戒指吗?

Is _______ your ________ __________?(2).今天晚上你能给我打电话吗?

Can you _______ ________ this ________?(3).把你的笔记本放在你的背包里。

Put your _________ _________ your backpack.(4).你的棒球在书桌里吗?

________ your _________ __________ the desk?(5).让我们一起去玩电脑游戏吧。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j、q、x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掌握ü上两点省写规则。

3、学会j、q、x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准确拼读j、q、x开头的三拼音节。

4、认识5个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学会j、q、x三个声母,认清形、读准音,能正确书写。学会j、q、x与ü相拼两点省略的规则。教学难点:

难点是j、q、x与ü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声母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

出示学过的声母ywbpmfdtnlgkh,我们一起来把它们读出来。

二、借助图片,学习jqx

同学们,今天又有三个声母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但是这三个声母有些害羞,它们就藏在这张图中,看哪位细心的小朋友能把它们找出来?

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

(一)学习声母j

1、出示图片大公鸡

讲解发音:大公鸡的“鸡”读的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j的发 音,跟着老师来读一遍。

谁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一遍,点名读。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老师编了一句顺口溜,母鸡捉虫j j j跟着老师来读一读。

2、出示音节

J带来了它的好朋友i和大家见面了,你能把它们正确的拼读出

来吗?指名读,老师要增加难度了,带上声调你还会读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第 1 页

(二)学习声母q

1、出示图片气球

讲解发音:气球的“气”读的轻一些短一些就是声母q的发音。跟着老师读声母q,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老师也给q编了一句顺口溜左上半圆q q q,跟着老师来读一读。

2、出示音节

Q也带来它的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跟着老师 来读一读。多种方式读。

(三)学习声母x

1、出示图片西瓜

同学们读的有点累了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西瓜,西瓜的西读的

短一些,轻一些就是声母x的发音,再跟着老师来读一读,我看谁读得好,一会请他来当小老师领着大家来读。

2、出示音节

小i又来和大家打招呼了,你能正确的读出来吗?指名读,加上 声调后你还能正确的读出来吗?排火车读。

三、学习jqx与ü相拼规则 1出示ü

jqx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今天也带来和大家见面了,我们一起 来叫出它的名字:ü。

师:ü先和j见面了,你要仔细观察了。看看ü有什么变化?出示动态图

学生观看并说说你观察的结果,谁来说一说,学生回答。依次出示q、x与ü的动态图学生观察并总结。

师:老师编了一句顺口溜,小ü 小ü真礼貌,见到 j q x,帽子就摘掉。来听老师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游戏巩固

请同学来带上代表jqx与小ü 的帽子,当jqx与小ü 在一起时,ü 的帽子要摘掉。

第 2 页 3出示音节,填空

刚才我们做了有趣的游戏,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了,谁来回答。j—ü→(ju)q—ü→(qu)x—ü→(xu)

四、学习儿歌

1、出示图片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张图,先来看第一张,你能说说图中有谁它 在干什么吗?学生回答,出示词语,你能借助今天学的声母把它们拼读出来吗。

2、出示儿歌

我们学习了声母jqx,下面这首儿歌你会拼读了吗?自己试着来 读一读。不认识的字圈出来。自由读。

小手指着听老师来读一读,齐读。学生认读

五、学写声母

同学们认识了声母jqx,也学会有jqx来拼读音节了,下面我们就来写一些这三个声母。

1、出示声母jqx

请同学们来观察j如何书写,写到四线三个的哪个格中。学生回答

2、书空

教师讲解,学生书空。

3、练写

学生进行书写,教师巡视,评议。

六、游戏巩固

第 3 页 今天我们学了三个声母,也学会了用这三个声母来拼读音节,小猴子送来了许多桃子,我们一起来把桃子上的音节和字正确的读出来吧!

七、作业布置

今天我们学习了声母jqx,课下请把今天学的儿歌读给你的好伙伴听吧。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俱、拄”等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群体的美好心灵。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孩子们,每年的十月一日是我们的国庆节。现在请同学们看图片,图上画的是发生在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场面,一队少先队员正经过主席台前。请你们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回答

(预设:走的整齐、昂首挺胸、第一排有一个拄拐的少年……)

师:在这一群孩子中发生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一起学习《检阅》。

二、预习检查:

1、幻灯片展示生字词,多种形式朗读。

2、书写指导:

观察“羡慕“两字。生指出结构、书写注意的地方,生观察——师范写、生书空——生练写——同桌点评——修改写。

师:解决了拦路虎,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三、课文学习: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这么快就把生字难关解决了,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思考课文围绕几件事写的?

(PPT展出,以填空形式概括主要内容)生回答,师总结并板书:(1)、准备检阅(2)、检阅中

师:他们是怎么讨论的呢?找出这部分内容并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提示:注意语气、表情、神态。

小组展示——点评——加油

师问:他们有这样大胆的觉得,检阅时他们的表现怎么样呢? 读课文10—16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同学展示读。评:“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这个小伙子”指的是谁?棒在哪里?“这些小伙子”又指的是谁?棒在哪里?

生交流,师总结:

“这个”指的是博莱克,他自尊自强、身残志坚。

“这些”指的是全体儿童队员,他们互相理解、互相团结友爱。

四、总结:

师:现在我们回头来再看课题,这里这个“检阅”同学们有没有新的理解?他们检阅了哪些东西?

生谈自己的看法及感受

师:是的,除了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还检阅了孩子们美好的心灵。

五、拓展:

现在如果博莱克就在你面前,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自由回答

红蜻蜓_音乐教案 篇9

桃源实验小学 翦英霞

教学目标 :

1、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感受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3、让学生了解多元音乐文化,开阔视野。教学重难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夏天快来了,在池塘周围你们发现什么小昆虫没有,特别是要下雨的时候。请学生说一说。

播放中国新生代蹇佳成《红蜻蜓》---引起学生的兴趣。师:

1、蹇佳成的表现好不好?表演大方吗?(学生回答)

2、歌唱的好吗?你们想不想学?(学生回答)

师:这首歌,今后再学,今天我们来学另一首同样歌名的日本民歌《红蜻蜓》,希望学后,同学们能想想蹇佳成一样大方的表演。

二、新课教学

1、初次听歌,解释介绍作品,需要什么心情来学。

《红蜻蜓》是由日本作曲家山田耕作采用诗人三木露风的一首回忆童年情景的诗谱写而成.歌曲3/4拍,宫调式,主旋律起伏较大,曲调优美抒情.通过"我"在晚霞中看到红蜻蜓而勾起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2、下面我们请同学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

四、跟琴唱

1、教师范唱

2、教唱旋律

3、师弹琴学生跟唱。

4、你感觉哪一句自己掌握的不太好?我们一起唱一唱。(重难点句教师教唱)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5、我们一起带着对童年的回忆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乐谱上方的换气标记。

6、分组表演

7、全班一起唱

五、拓展活动

以《童年》音乐会为主题,回忆童年的往事、歌曲、旋律,相互交流,抒发对美好童年的回忆。

六、小结

2024年_音乐新教案__新教材 篇10

教学目标:

1.能表现整理自己东西的愿望。

2.初步掌握整理物品的一些基本方法或原则。

3.表现出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能以自己的方式爱父母长辈。

4.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父母做简单的家务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懂得整理的原则是方便、美观。

2.使学生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学用具:课件、整理箱、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服装、书籍、书包、书本。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想想自己整理过什么物品,自己回家整理一件物品。看看你是怎么整理的,说说为什么这么做,这么整理有什么好处?

2.如果自己不会整理物品,看看家长是怎么整理的。

3.自己曾经整理物品时的录像。

4.教学器材:衣物整理箱、床上用品、学生文具、学生服装、书籍、透明书包、书本模型

5.教学课件:录像机、学生录像带、计算机光盘

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过程:

一、游戏明理:

1.请你们从自己的书包中拿出音乐书、语文田格本,找好后摆在桌面上并起立。

2.教师计时: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差多长时间。

3.师采访第一名:为什么找得这么快?

4.根据学生的话总结:

(1)妈妈给收拾书包的,引出有条理。

(2)再问谁是自己整理的,引出自己会整理,板书课题:我自己会整理。

5.请自己整理书包的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收拾有什么好处?

6.比赛:

(1)老师准备两个大的透明书包,用泡沫塑料做的书本、铅笔盒等学习用具。

(2)指导两名学生分类表演收拾书包。

(3)学生观察、比较、评析。

二、激情:师导:会整理、有条理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1--

1.录像:消防员出勤前后

2.学生谈自己的体会

3.录像:杂乱的施工现场

4.学生谈体会

三、导行:整理自己的书

1.师出示当天课表,让学生把书包里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在桌上。

2.请学生对放在桌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并确定哪些该放进书包里。

3.说说你想怎么整理,其他同学有什么建议。

4.实践:学生自己收拾书包。师指导以整齐、分类清楚为原则。

5.师:一天玲玲到帅帅家串门,看到帅帅在整理书架,她也要帮忙。想看看他们是怎么合作的吗?出示53页第四幅图。他们合作得怎么样?(围绕方便美观说)

四、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为四大组:书籍组、衣物组、文具组、床上用品组。

2.整理原则:方便美观

3.学生自由选择,结合小组

4.学生分组整理

5.指两名介绍整理经验,让大家体会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

五、小组讨论:

1.除了自己已经做过的,说说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体会父母长辈的辛苦用自己的方式爱他们)

2.录像:学生在家整理物品的实录

3.评选谁是“棒棒小当家”,学生采访录像中的主人公,问技巧也可以,问这样做的好处也可以。

4.小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具有自理能力也是体谅父母、孝敬父母的表现。

六、检测: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55页,师边讲解生边涂色。

2.汇报

七、布置作业:练习收拾书包和摆放书本。

上一篇:斑驳的童年记忆下一篇:信息化国内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