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河方案及防洪评价

2024-05-26

涉河方案及防洪评价(共3篇)

涉河方案及防洪评价 篇1

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资质要求

《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由《涉河建设方案》和《防洪评价报告》两大部分组成。

1.涉河建设方案

《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中的涉河建设方案原文引用项目设计单位的设计报告,无实质性修改或者补充的,可在《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中只署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名,不署设计单位名,但须注明涉河建设方案从何单位何著作中引用。如果主体工程设计报告对涉河部分的建设方案标注不清、情况不明,防洪评价单位认为有必要进一步细化涉河建设方案,从而在《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中对设计报告中的涉河建设方案有补充或者有修改的,应当由原设计单位对涉河建设方案进行补充或者修改,在《涉河建设方案与防洪评价报告》中应当署设计单位和防洪评价单位两家单位的名字。

2.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资格和等级

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 行)》(办建管[2004]109号)规定:“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渝府发[2003]23)规定:“建设项目的行洪与河势影响评价报告和水土保持方案应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编制。其中,长江、嘉陵江、乌江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市级审批权限以上的建设项目,其行洪与河势影响评价报告应由乙级以上水利水电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

由于国家目前尚无明确规定,根据我市具体情况,在国家和市政府未对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前,在我市辖区内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资格暂按以下规定执行:

(1)市级审批权限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其防洪评价报告由乙级以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或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以上资质单位编制。

(2)区县审批权限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其防洪评价报告由丙级以上水利水电工程设计资质的单位或者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乙级以上资质单位编制。

涉河方案及防洪评价 篇2

关键词:深圳,河道,建设项目,防洪评价

洪涝灾害频繁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防洪安全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我国在大力发展防洪工程措施的基础上,施行了一系列涉水法律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了防洪减灾体系。其中,《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要求涉河建设项目开展防洪评价。

近年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全国稳步推进了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工作[1],并开展了大量防洪评价研究分析[2,3],为避免洪灾损失起到十分重要的预防作用。

深圳市在上层要求的基础上施行更细、更具特色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包括《深圳经济特区河道管理条例》[4], 《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若干意见(试行)》[5]以及正在编制中的《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管理技术规范》等,为涉河建设项目的规范、有序开展提供了法制保障,并开展了大量涉河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有力保障了深圳特区的防洪安全。已有深圳水务工作者就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河道行洪能力、 冲刷影响计算分析进行研究[6],但少有针对深圳特色的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总结分析。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简要介绍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主要规定,重点以两个不同类别的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为例展开探讨并提出若干建议。

1 主要依据

国家、水利部及有关部门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提出了普遍性的要求,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行多年,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本文不再赘述。本节简要介绍深圳市在上层规定的基础上,结合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颁布的现行河道管理规定。

1.1 深圳经济特区河道管理条例

1998年12月4日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11年2月28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2011年3月10日深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公布,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明确了保障防洪防潮安全,发挥河道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基本目的,适用于深圳特区内河道(指流域面积大于1km2的自然水流)的规划、整治、维护、利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活动,人工水道、蓄滞洪区、防洪防潮海堤同样适用。条例规定河道管理范围为:1有堤防的河道,为堤防外坡脚线两侧外延8~15m范围内;2无堤防的河道,为河道两侧上口线外延8~25m范围内;3防洪防潮海堤, 为堤防内、外坡脚线外延每侧30~50m范围内。

其中,条例第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覆盖或者填堵河道。因公共利益确需覆盖或者填堵的,应当经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其建设方案的必要性和唯一性进行科学论证,由市水务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和国土、人居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审查同意,报市政府批准。进行水系调整确需覆盖或者填堵河道的,应当符合河道行洪、输水、航运和环保要求, 不得危害堤防等水工程安全,不得妨碍行洪和航运畅通,不得影响水资源的保护和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经批准覆盖或者填堵的河道,覆盖单位应当承担防洪排涝、水质保护、工程安全、 日常清淤维护责任和费用;填堵单位应当承担改道后河段的防洪排涝、工程安全、日常清淤维护责任和费用。除因市政交通需要在河道中设置桥梁等跨河构筑物外,其他构筑物需通过河道,原则上应采用下埋穿河方式通过河道。

1.2 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若干意见(试行)

2009年9月29日深圳市水务局为进一步规范河道管理范围内跨、穿、沿河等涉河建设项目的管理,根据河道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结合深圳实际,制定了《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若干意见(试行)》。

本意见适用于深圳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跨、穿、沿河构筑物,包括桥梁、箱涵、码头、隧道、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口等构筑物。海堤上的新、改、扩建的跨、穿、沿堤建设项目管理参照执行。

意见指出涉河建设项目应符合河道防洪标准、整治规划、 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应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 不影响河道水质和景观效果,不影响已建其他水务工程设施及构筑物的使用和安全。应满足规划防洪(潮)标准,充分考虑河道现状和今后综合整治工程措施的实施。原则上不得在河道行洪断面中 设置碍洪 构筑物,不得降低 河道现有 防洪 (潮) 标准。

除因市政交通需要在河道中设置桥梁等跨河构筑物外,其他构筑物需通过河道,原则上应采用下埋穿河方式通过河道。 跨河构筑物下部净空须满足机械清淤、河道保洁管理的需要。

本意见规定:桥梁建设时,其垂直投影面内及上下游各30 m河道两岸堤防由桥梁建设单位同步按规划要求建设。穿河管线工作井的布置不应影响堤防安全及河岸美观,并应满足河道整治及维护 管理的需 要,距离规划 河道上口 线不宜小 于10m。

2 河道覆盖类防洪评价实例

根据《深圳特区河道管理条例》,河道覆盖是指将明河改为暗渠形式,但跨河兴建的公用路桥必须结构形式的除外。

2.1 基本资料

2.1.1 建设项目概况

深圳市某商业建设项目位于民治街道民治河河滨,其建设地块为商业用地,1992年即已向国土部门申报地块使用手续, 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该项目一直未能兴建。直至2006年办理复工手续,2010年5月着手项目施工准备。该项目的建成对民治街道商贸业发展、经济模式的转变以及群众生活的改善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该建设项目拟配套改造现有河段,将涉河段明渠调整为箱涵。根据其施工图,箱涵工程位于民治街道民治村内,在民治河中的位置为桩号1+937~2+052.85,总长115.85m,采用双孔箱涵,由8节标准节段和1节异形节段组成,箱涵内净高5.10m,标准节段 长为12 m,净宽2×7.20 m;异形节段 长19.85m。但无本箱涵工程相关的前期评审意见和批复意见, 防洪标准不明确。

2.1.2 河道基本情况

民治河发源于大脑壳山,是观澜河的上游支流游松河位于民治街道境内的河段,长4.336km。现状民治 河起点接 民治水库溢洪道(另有民乐水库和雅宝水库泄洪亦泄入民治水库), 沿程有支流牛咀水、樟坑水汇入,终点河口位于下游松村北侧, 与坂田河合流后汇入观澜 河。河道上游 纵坡较大,下游较平 缓,河道大部分为已建浆砌石挡墙,多为矩形、梯形断面,下游河段以暗涵为主。

根据资料,民治河历史上较少发生洪涝灾害,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挤占河道、覆盖河道及大量的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洪涝灾害频繁。特别是现状箱涵段河道所在的沙吓村地势低洼,小雨小涝、大雨大涝,2008年沙吓村段河水两度漫溢到路面上,并造成民治大道交通中断。

2.1.3 河道规划设计概况

本箱涵段河道现状断面为浆砌石矩形明渠,淤积较严重。 根据《深圳市防洪(潮)规划》、《深圳市宝安区防洪排涝规划》和 《深圳市观澜河流域(民治河)综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等相关规划设计资料,建设项目河段近期将展开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河道纵坡基本沿现有河底确定,开展河道清淤、箱涵及桥梁拆除重建、堤防河岸整治、沿河截污和生态边坡等。整治后左岸拓宽并修建直立式挡墙,右岸挡墙保留,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2010年4月整治工程初步设计通过评审,实际开工时间为2012年10月。

2.2 防洪评价情况

2.2.1 结 论

(1)箱涵工程建 设依据不 足,覆盖河道 依据不足,不符合 《深圳经济特区河道管理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

(2)由于箱涵无防洪标准,本次防洪评价拟定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经计算分析,现状河道 不满足设 计防洪标 准。在上、下游河段按规划整治后,可满足设计洪水过流要求,但箱涵不具备洪水超泄能力。

(3)水流对箱涵本身及上下游河段的冲刷影响较小,但箱涵内底高程低于河道设计底高程,存在淤积问题。另外,明渠河道与本两孔箱涵衔接处会引起垃圾阻塞,影响河道行洪。

(4)在防汛抢险方面,箱涵的平面布置不会影响汛期的防汛抢险车辆、人员及物资的正常通行。但箱涵的超泄能力差, 如遇超标洪水,本片区及上游将受到洪涝威胁。此外,箱涵的定期清淤、清堵加重了防汛任务,增加了河道运行管理的难度, 且施工期的围堰施工会影响工程进度安排。

2.2.2 建 议

(1)不宜在本段河道上新建箱涵。新建箱涵将原开敞河道覆盖,失去了明渠原有的超泄能力,增大洪涝风险,在超标洪水下将加重上游的洪涝灾害。同时,箱涵的实施会引起淤积和进口阻塞问题,增大河道运行管理难度,并可能造成沼气、污臭等生态问题,不符合生态治河的理念。

(2)以架空层作 为消防通 道。考虑到本 建设项目 紧邻河岸,布局紧凑,沿河布置消防通道的空间不足,建议利用建设项目的架空层,与现有市政道路相连通,以满足消防通道的布置要求。

(3)加快推进民治河综合整治工程。现状河道防洪标准较低,存在污臭现象,可能影响到本片区的防洪安全及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建设单位应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加快推进民治河综合整治工程。

3 穿越河道类防洪评价实例

3.1 基本资料

3.1.1 建设项目概况

深圳市某输水管道工程规模为50万m3/d,输水工程总长12.93km。本建设项目是龙岗区乃至深圳市的重要水量储备工程的组成部分,承担猫仔岭水厂和中心城水厂的供水任务。 本输水管道在基本农田段桩号DQⅠ2+894~ DQⅠ2+930, 在靠近支流的河口处穿越黄沙河支流桩号ZH0+187.6处(相交处管 道桩号为DQ Ⅰ 2 + 907.35),穿越段管 道为DN2200Q345钢管,壁厚24 mm,外包300 mm厚的C20混凝土。管道采用大开挖方式从河底穿过,对应河道的现状地面高程27.00~29.67m。DQⅠ2+894处管中心高程为25.20m, 河床水平段DQⅠ2+900~DQⅠ2+918管中心高程为21.20 m,DQⅠ2+930处管中心 高程为26.10 m。其中,DQⅠ2+ 900处布置放空阀1个。

穿河段管道段施工在 枯水期 (10月15日 ~ 次年3月15日)时段抢修。输水管道施工采用全断面围堰法明渠导流,管道所在部位上、下游用横向围堰拦截断流。导流明渠长159.39 m,底宽14m,渠道进出口渠底高程分别为26.67、26.59m,两侧边坡均为1∶2,坡高2.4m,两侧采用干砌石护坡,出口采用抛石护坦,厚400mm。上、下游围堰均为V级围堰,最大堰高分别为3.6、2.8m,堰顶宽度4m,基础清基0.5m。围堰以残坡积土料填筑,围堰迎水面铺设300mm编织袋装土。导流渠进、出口存在燃气和成品油管线,施工时注意保护,防止破坏, 沿出口管线3.0×20m范围,用干砌石护砌,以防冲刷破坏。

本输水管道工程2014年7月已经进场,开工在即。

3.1.2 河道基本情况

黄沙河左支流为跨界河流,发源于惠州大石王顶,在金焕岭下谭公庙跨河行人桥上游汇入黄沙河。流域面积14.7km2(其中深圳市境内面积9.27km2),河长7.4km(其中深圳市境内4.5km),平均比降0.37%。

管道穿河处ZH0+186.7的现状河 宽约15 m,两岸均为1∶1.75浆砌石护坡,左岸及右岸局部为基本农田。下游河道 桩号ZH0+000~ZH0+150现状河槽宽约14m,现状堤防曾进行整治。上游河道桩号ZH0+150~ZH0+670现状河宽约8~17m,主要为自然岸坡。

现状河道行洪能力不足,洪灾经常发生,经复核,现有行洪断面远达不到50年一遇的防洪安全要求。

3.1.3 河道规划设计概况

《龙岗区水务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黄沙河在2020年前防洪满足50年一遇,“十二五”期间完成前期相关工作。

《龙岗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黄沙河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2014年5月编制完成,已报市发改委审批。 其中,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施工洪水标准为枯水期5年一遇。该综合整治工程任务主要为:对现状不满足防洪要求的河道进行拓宽改造,改建阻水桥梁,新建挡墙,新建生态护坡。 沿河道内新建截流系统,截流污水在黄沙河河口接入龙岗河干流截污系统。对现状岸墙覆绿改造,打造景观节点,提高河流自净能力,修复自然河道绿脉和生态系统,打造区域生态河道。

3.2 防洪评价情况

3.2.1 结 论

(1)输水管道工程DQⅠ2+907.350穿越黄沙左支ZH0+ 187.6处断面输水管道外 包混凝土 顶立面上 与设计河 底净距3.51m,与截污管道底座净距2.88m,满足相关规范 要求,与河道建设不冲突。由于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EPC总承包已启动且短期内将实施,穿河段管道施工完毕后对河床、护岸等按原状恢复即可。

(2)本建设项目施工期河流暂时改道至导流明渠,过流断面发生改变,对行洪产生一定程度壅水影响,但由于项目在非汛期施工,河道水位较低,项目建设处能安全过流。项目施工完成后,输水管埋于河底,不占用河道行洪断面,运行期不影响行洪。

(3)输水管道穿越断面河段在防洪评价标准下的冲刷深度为0.72m,远小于管道外包混凝土顶部与河 底净距或 截污管道底座与河底 净距,对管道自 身安全及 河道河势 变化不产 生影响。

(4)项目采用大开挖方式施工,施工期将对护岸进行开挖, 对现状河道护岸造成影响,施工完成后应做好护岸恢复工作。 黄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后,河段的堤防和护岸将进一步整治重建,输水管道项目运行期对整治后的河道堤防、护岸安全没有影响。

(5)建设项目采用大开挖穿河,施工期会占用部分河岸并明挖导流渠,可能造成原有交通受阻,阻碍防汛抢险车辆、物资及人员的正常通行。工程完工后,交通将得到较大改善,不影响防汛抢险。故汛期施工中应开辟防汛抢险绿色快速通道。

3.2.2 建 议

(1)本工程应与即 将实施的 黄沙河综 合整治工 程全面衔 接。项目施工期应尽量减小施工对河道护岸造成的影响,工程施工完毕后应对河床、护岸等进行原样恢复。

(2)项目施工导流明渠布置在河道右岸基本农田内,建设单位应办理临 时用地许 可;当申请用 地有限时 可考虑分 期导流。

(3)管沟回填工作建议采用原土填埋,回填需保持原河床标高,维持河势稳定。

(4)施工完成后,应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相应位置设置输水管道的永久性的识别标志,注明类别及埋深等信息。

(5)项目应在枯水期(10月-次年3月)施工。施工前应将施工组织方案(含水土保持方案)报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建议施工时开通防汛抢险绿色快速通道。如在汛期施工,还应编制施工度汛方案报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6)建议将DQⅠ2+900放空阀布置在河道右开口线以外且不占用右岸基本农田。

4 有关建议

针对深圳市河道覆盖类和穿越河道类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在满足行洪安全的基础上,提出管理性的建议如下:

(1)尽量避免覆盖河道。河道覆盖是洪涝灾害多发的重要因素,如确需覆盖河道,应充分论证覆盖的必要性和唯一性,突出项目建设的公益性,准备充分的依据资料并办理审批手续。 防洪评价技术人员不仅应提醒业主覆盖河道的操作难度,而且要坚持原则,慎重地给出客观、合规的评价结论。

(2)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应协调用地要求,遵照《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若干意见(试行)》合理布置涉河构筑物。如放空阀井、排气阀井等相关构筑物,距离规划河道上口线不宜小于10m,实际操作中必要时可适当减小此距离。同时,尚需注意与基本农田等其他用地的关系。前述实例中的放空阀,最终布置在河道开口以外10m以内,以避开基本农田。

(3)充分协调建设项目与规划的关系。防洪评价技术人员应告知建设项目业主关于按规划要求同步建设上下游30m两岸堤防,相应费用需纳入建设项目的规定。前述的实例,输水管线与河道整治属同一业主,建设间隔时间短,可不按规划建设堤防。

(4)建设项目的施工导流方案应充分考虑河道防汛、交通和用地等的要求。导流方案设计时宜比选全断面法导流和分期导流方案。为确保防洪安全,要求建设项目必须在枯水期施工,报批施工组织方案(含水土保持方案)并开通防汛抢险绿色快速通道。

(5)建设项目应尽量不影响河道综合功能的发挥。除了满足传统水利的安全要求,建设项目在高程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等方面注重生态、景观等综合效益,不应影响河道水质和景观效果。

(6)涉河建设项目设计和防洪评价时,尚需关注现正编制中的《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管理技术规范》。

5 结 语

本文简要介绍了与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有关的两大地方性法规和规定,以河道覆盖类防洪评价项目和穿越河道类防洪评价项目的实例探讨了两类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情况,强调了在防洪计算满足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其他政策性要求,并提出了开展涉河建设项目设计以及编制防洪评价报告的有关建议,可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涉河建设项目提供决策参考,并为涉河建设项目设计部门和防洪评价报告编制者提供借鉴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庆磊.穿河管线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方法[J].水利规划设计,2011,(2):57-60.

[2]陈能志.涉河项目防洪评价方法与指标探讨[J].水利科技,2010,(3):8-9.

[3]叶新霞,程建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工作的几点体会[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8-10.

[4]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深圳经济特区河道管理条例[Z].2011.

[5]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涉河建设项目管理若干意见(试行)[Z].2009.

防洪防汛及地质灾害工作方案 篇3

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PLTJ-1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7防洪、防汛 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平塘至罗甸高速公路PLTJ-1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7年5月11日

2017防洪、防汛 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

为做好我项目部2017年汛期的防洪、防汛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项目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本项目部正常安全生产,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本项目部防洪、防汛及地质灾害基本情况(1)地形、地貌

场区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向桂西北山区与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峰耸峙,沟壑纵深,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升高,相对高差较大,山坡坡度较陡,属罗甸县沫阳镇董当社区大小井风景区,总的特点是: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面破碎、山地特色明显,海拔在400-700米之间,岩溶发育,多溶洞、溶丘、暗河。

(2)气候及气象条件

本合同段所在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春早、夏长、秋迟、冬短的特点,日照为1350-1520小时,年平均温度达20℃,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年均降雨量为1335毫米,无霜期长达335天左右

二、重点防范期的划定

罗甸县每年汛期主要集中在6—8月,这期间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将2017年的6月至8月即汛期定为重点防范期,其它时间为一般防范期。

三、主要灾害点的分布、影响范围、威胁对象及防治措施

1、拱座基坑下方便道,遇连续降水或强降水极易发生滑落,威胁过往运输车辆和行人安全。防治措施:

1汛期加强监测,设立警示标志; ○2清除破碎岩石,减小山体坡角; ○3对体积较大的岩石进行加固支撑,防止因雨水冲刷造成○崩落。

2、K71+535-840段路基高边坡,遇连续降水或强降水极易发生崩落,威胁T梁预制场施工人员安全。防治措施:

1汛期加强监测,设立警示标志; ○2设置监测标识,对山进行沉降监测。○3如果测得变形突然加大或监测数据持续增大,必须对○量预制场施工人员进行撤离。

3、K71+535-840段路基弃土场遇连续降水或强降水极易发生崩塌,泥石流等,威胁下方百姓安全。防治措施:

T1汛期加强监测,设立警示标志; ○2设置防汛标识,对临边进行位移和沉降监测。○

4、项目部后方冲沟,如雨量过大有可能爆发山洪,威胁职工住地安全。防治措施:

1加强雨天值班和巡视观察,注意雨量的变化。○2增加预警通知措施和设备,一旦发生山洪能有效通知全○体人员安全撤离和避险。

3增设排水沟、对预埋的涵管进行清理,确保无堵塞,在○山洪来临时能保障急时分流,疏导山洪。

四、积极筹措防治经费

根剧我项目部目前所处位置进行防洪、防汛和地质灾害应急设备采购。准备充足的应急物资,以免在灾情发生时能有效的应对。

五、突出重点,加强汛期防治工作。我项目部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在汛期,集中强降雨为主要诱发因素,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极为重要。

1、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巡查,在重点防范期内,因地制宜进行避让或应急治理,对于地质灾害隐患点,要设立警示标志,一旦发生险情,要及时划定危险区域,设置警警戒线并予以公告。

2、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巡视记录,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警示和处理。让职工第一时间了解所处位置的地质灾害变化情况。

3、切实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灾准备工作。严格按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做好应急求援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求援物资、设备、资金、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应急求援和应急处置。

六、加大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特别要加强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监测和预防水平。要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落实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贵州路桥集团联合体

上一篇:送单身朋友的七夕短信_情人节祝福短信下一篇:优秀店长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