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景观

2024-06-18

防洪景观(共4篇)

防洪景观 篇1

人类生活离不开水, 人类文明的发展与水息息相关, 许多古老而文明的城市都是依水而建, 便是很好的证明, 而河道是水的重要载体。近几年随着河道治理工程步伐的加快, 平凉市护岸治理工程建设也是如火如荼, 从近几年的护岸工程建设情况看, 多数工程位于城区段, 在规划设计上, 还是“大弯就势, 小弯裁直”, 在工程效益上还是突出“保护农田, 与河争地”, 忽略了河道的生态效益, 护岸的景观价值。建成的护岸工程多是河道生态脆弱, 河床裸露空旷, 城市污水横流, 河道自净能力退化, 夏季蚊蝇滋生, 臭气熏天, 两岸居民及游人怨声一片, 为什么一项惠及民生的防洪工程却招来一片骂声, 这是因为建设者片面重视护岸工程的抵御洪水、保护耕地和城市的防洪功能, 却忽视了河道治理的景观价值和生态效益。一个好的河道治理工程应如何规划设计建设好,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规划建设。

一、重视河道生态修复和补偿

以往河道治理单纯把河堤当成一道防洪墙裁弯取直, 治理后对河床不加修整, 甚至建筑废料乱堆乱放, 致使汛期河流对护岸顶冲严重, 甚至冲毁, 河流对河道冲刷严重, 主河床随意变迁, 甚至形成一边倒, 对河堤构成威胁。因此, 在规划设计时, 要重视河道生态的修复机理, 护岸规划应尽量随弯就势, 河堤治理后, 必须对河床进行修复整治, 严格按照河道原有的自然坡降修复整平, 不留垃圾和沙堆, 同时我国北方河流不同于南方河流, 一般径流量在汛期和非汛期变化非常明显, 汛期河道内洪水暴涨暴跌, 非汛期径流量急剧下降, 加之上游水库调节, 河道内径流量急剧下降, 甚至断流, 河床裸露, 河道生态遭到破坏, 因此河道治理规划中应纳入河床生态功能的保护和修复, 高度重视河道的整体性。以平凉市崆峒山景前区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规划设计时, 充分考虑河道的生态功能, 将行洪宽度80m的河床疏浚整平, 一分为二, 30m作为过流面, 50m作为汛期崆峒水库泄洪时预留泄洪区, 中间以沙梁分隔, 其中50m泄洪河道植以芦苇, 护堤上及保护区外栽植柳树、杨树等灌木, 平时30m河面河水潺潺, 50m行洪区芦苇郁郁葱葱, 蛙声不断, 两岸绿树成阴, 护岸随弯就势, 蜿蜒前行, 护堤上微风习习, 游人如痴如醉, 河道生态效应凸现, 遇有洪水, 河流漫过芦苇, 直泄而下, 洪水褪去, 芦苇复长, 又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重视护岸的景观价值

景观是一个生态的概念, 也是一个美学概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水以及承载水的水利工程观赏要求及品位越来越高, 人们的亲水天性, 包括对的亲近、接触、感受以及精神和心理的需求越来越得到重视, 人水和谐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河岸是人们接近河流水体的媒介, 是人们亲近自然和感觉自然的主要场所, 而从以往建成的护岸工程来看, 大都是钢筋砼的生硬面孔, 结构都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直墙式, 虽然起到了抵御洪水的作用, 但这样规划导致河道结构单一, 景观多样性消失, 破坏了河道所具有的自然美感, 毫无观赏价值, 更无亲水性。为了维护人们与河道之间的天然和谐的关系, 满足人们亲水、爱水的自然天性, 在河岸设计中的应该考虑河道的景观特性, 尽量利用当地材料, 比如块石、条石、卵石、毛石等生态材料, 改直墙式为坡度轻缓的斜坡式结构, 这样的材料和结构有利于水边植物的生长和鱼类栖息, 恢复河岸原有的自然环境, 有助于维护河道自然特征和生物的多样性, 同时具有缓冲消能、防洪减灾、水质净化等功能。从景观的角度出发, 除了石作岸外, 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还用土作岸、林作岸等, 都可以在防洪工程中加以应用和推广。

三、重视水文化元素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水文化指的是在人水关系中所产生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规律, 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曾这样说过:“未来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努力营造清新优美的水环境, 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重要支撑。水环境只有突出文化品位, 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水景观只有注入文化内涵, 才能展示水的个性与魅力;水工程只有发挥审美效应, 才能更生动, 更和谐, 更富有活力。”在河岸设计中一定要突出水文化元素, 使建成的护岸不仅具有防洪作用, 还要有水文化的品位, 即具有观赏性, 仍以崆峒山景前区治河为例, 在河道治理中, 河堤不再是按照单一护岸进行设计, 而是设计成砂质游步道, 护岸每隔一定距离修建宽度不等的踏步、阁楼、浅水步道, 河岸种植适合的水生植物, 还有小径亭廊供游人休闲玩耍。

四、结语

在今后的防洪工程建设中, 要避免河道渠化单一, 过分强调河道行洪功能, 而忽视其河道的自然生态特征及护岸的美学价值, 重视生态景观及水文化在护岸工程建设中的保护和应用, 促进防洪工程向生态化、景观化方向发展。

防洪景观 篇2

在水利工程防洪和景观的融合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尊重自然,避免对河道造成破坏,在满足防洪需求的同时提高水利工程的观赏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

2.2 综合考虑生态环境因素

水利防洪工程涉及复杂、多因素、多变量的综合因素,因此在水利防洪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气候因素、地势因素和水文因素,考虑生态群落的水体相互关系,充分研究水体的系统关系,考虑完整的生态系统,统一进行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建设要重视河流形态的多样化,重视河流周围的生物群落的存在,重视建设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除了在规划设计环节外,施工也应因地制宜充分考虑水文条件、特征等进行建设。

2.3 统筹兼顾原则

水利防洪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应统筹兼顾、综合治理,按照工程的程序分期实施,合理适度的开发生态环境资源,突出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注意环境优化,采取清障、疏浚治理、合理调配等综合措施,全面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和标准,并且达到合理治导河流延伸方向,统一安排延伸布局,保持河态稳定,达到安全泄洪、改善水环境的目标.并使河道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修建生态河堤,增加河边湿地及河滩面积,恢复河岸边植物群落,维护生物的多样性为河流流域地区防洪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 生态护坡概述

在河道防护工程中,生态护坡是指利用适宜的植物对河道边坡进行生态防护,以便在河道边坡因受到侵蚀而产生变化的时候,植物能够依据坡面变化情况作出调整,从而降低河道边坡受到的侵蚀,避免河道坡面出现过大的运动。在利用植物对河道边坡进行防护的时候,因植物是持续生长的,再加上坡面的不断变化,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从而致使生态护坡的效果无法受到有效地控制。在河道生态防护过程中,利用植物为河道边坡提供防护,能够使河道坡面的土壤流失情况受到有效地控制,也能够有效降低河道边坡地貌因发生变化而导致危险系数增加的几率。同时,在河道边坡防护过程中,植物的使用还有利于提升河道边坡的土木结构,对增强边坡环境的控制能力很有帮助。在河道生态防护过程中,生态护坡的实施是为了降低河道坡面的水土流失情况,并减轻水流对河道堤岸造成的冲刷问题,对保护河道边坡的环境极为有利。在河道防护工程实施过程中,传统的防护方法是以石块护坡或混凝土护坡为主,即以浆砌或干砌的.方式在河道边坡修筑石块,或是在坡面浇筑混凝土,从而起到对河道边坡提供防护的作用。在河道边坡防护中,这类护坡工程不仅施工成本比较高,而且施工难度大,不利于后期的维护,对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造成一定影响。生态护坡则不同,这种护坡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避免边坡出现水土流失,也能够减轻水流对堤岸造成的冲刷和侵蚀情况,同时也不会破坏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改善河道边坡的景观效果。

4 生态护坡建设要点

4.1平铺草皮护坡

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铺设天然草皮来对坡面进行保护,这是一种普及程度比较高的护坡绿化技术,相比较于其他一些护坡绿化技术来说,平铺草皮技术工程造价低,使用范围广,因此很多种情况下坡面的护理都会采用到这项技术。比较常见的会出现在发生风化岩层较多的地方,但是这种技术的实施会有一定的限制性: ①由于是平铺草皮技术,因而会受到一定的地形限制,一般只能选择在边坡坡度较缓,还有高度较低的地方。②平铺草皮技术虽然铺设方法简单应用范围广,但是后期养护工作十分的繁杂,种植草皮需要适量的水,对于缺水的地区不适合大规模种植草皮。此外,草皮的成活率不高,维护起来比较麻烦。

4.2 人工种植护坡

人工种植草护坡技术是传统的护坡方式之一,其特点是不需要很大的工程量就能完成对坡面的绿化。这种护坡绿化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的方法对坡面进行草种的播种。这种方法同平铺草皮方法相同也需要在相对平坦利于草种生长的地面进行铺设,通过大规模的种植草来保护坡面,使其不会造成水土流失。由于是人工种植的原因,虽然这种方法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廉的特点,但是往往也会存在人工播种不均匀,草种存活率低的缺陷。这种方法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施工的成本,对于低预算的护坡施工可以采取这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来的护坡面植被高低会不平影响坡面的美观,同时因为植被的成活率不会太高,进而造成后期维护和修复植被的工作比较繁杂。

4.3 土工网固土护坡

土工网是一种立体式的边坡防护措施。将草种种植在编织好的土工网当中,能通过将坡面施工技术与绿化施工及时相结合的方法来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的作用。土工网草护坡这种三维立体式的设计,能够对边坡进行有效的加固,在防止冲刷,保护边坡上也会起到明显的效果。在土工网和植物的作用下,边坡既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又能使边坡外观变得美观。在护坡绿化技术当中土工网草护坡技术经常被用到,其主要被运用当公路和堤坝的边坡施工当中。

4.4 植被护坡与混凝土结合护坡

植被护坡与混凝土结合护坡方式,先进行多孔混凝土的配置,浇筑后在混凝土上方进行表层土的处理,并在表层土上方再进行植被种植。一定时间后,植被种子生根发芽,穿过混凝土空隙可进入坡面,保证植被、混凝土与坡面充分融合,实现了二者结合的目的,具有抵抗冲刷的目的,同时具有提高边坡稳固性,增加其保护功能的效果。

4.5 三维网护坡

该技术将土工合成材料与植物根系结合,在坡面实现了自身防护体系,具有良好的抗冲刷效果。三维网护技术借助多层聚合网状物质处理,可增加边坡的稳定性,网包中包括植草、根系发达的植物,可充分借助茎叶植被实现对雨水的抵抗作用。三维植被网从结构功能上分为抗拉纤维层和固土网包两个部分,根据上下边坡不同的物理特征,选用其抗拉能力、抗剪能力和固土能力的不同的层网使用,通常是薄层应用于下边坡,厚层应用于上边坡。

4.6 厚层基材喷薄护坡

厚层基材喷射法一般是在坡面进行操作处理,在表面涂层进行喷涂处理一种类似土壤结构的材料,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模仿,实现良好的水分、养分供应,便于对植物基层的有效控制。包括粘结剂、纤维、材料的处理控制,对应厚层基材喷射方法较为多样丰富。总体上讲,从实际工程应用看,该生态护坡技术方法已可应用于坡度<1:0.5 的软岩、中硬岩、硬岩边坡及强酸性土质边坡的坡面绿化。除此以外,该法也有被应用于混凝土面及片石挡墙面的实例。

5 生态护坡建设实例

某河道,其上游两岸用地严格受限(一侧为市政道路,另一侧为学校建筑物),留给河道及其岸坡的范围仅 50m。既要保持河道一定的过流断面,又要河道具有一定的视觉效果,据此设计经综合考虑采用直立式生态护岸,即设计在亲水平台以下两岸及一侧亲水平台到坡顶部位均采用砌块式加筋土挡墙护岸,另一侧亲水平台以上在约 1:3 的自然缓坡上采用植物护岸。在该河道的中游地段,两岸用地有所改善,用地宽度不少于80m,则设计在亲水平台以下两岸均采用砌块式加筋土挡墙护岸,而亲水平台以上在约 1:3 的自然缓坡上采用植物护岸。在该河道的下游地段,两岸用地相对充足,设计结合下游布置的湿地工程,多将岸坡设计成缓于 1:3 的自然缓坡,采用植物护岸即可,局部点缀大卵石、木桩等自然型护岸,以增加河道的亲水和视觉效果。

6 结语

防洪景观 篇3

广西简称桂, 地处我国大西南沿海。南宁是我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结合部, 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金融和科技信息中心, 是我国大西南出海通道的枢纽和南部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 是具有民族特色、亚热带风光的园林化城市;南宁自古称邕, 坐落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邕江河畔上。现城市建设沿邕江两岸形成江南、江北“一城两片加外围组团”的形态。

柳州坐落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柳江河畔, 是一个北、东、西三面为低山丘陵, 南面张开的岩溶盆地, 柳江蜿蜒曲折穿市而过, 是一座山水相依、临河靠山的城市。铁路和公路四通八达, 交通便利。

梧州地处广西的东部, 是广西及我国西南地区出入广东、港澳地区的水上门户和广西东部地区经济、金融、文化中心, 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浔江、桂江及西江的交汇处。

南宁、柳州、梧州被列为国家重点防洪城市, 正按50年一遇洪水标准建设, 其主要城区已基本具备防御50年一遇洪水能力。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今天, 做好广西南宁、柳州、梧州等城市沿江景观风貌规划, 对构建独具特色的“山水园林式”城市和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 为了更好地经营城市, 特别是构架好广西大西南东南亚出海通道, 创造好广阔的经营空间和增值空间, 综合利用好沿江景观和防洪工程资源十分重要。

二、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沿江景观相结合的实践体会

(一) 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设计的特点

在迅猛发展的城市工程建设实践中, 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这就是城市防洪工程究竟与一般土建工程项目有哪些区别?又有哪些相同?有人把城市防洪工程混同于城市沿江景观项目, 也有人把城市防洪工程视为完全独立的工程项目, 亦有人把城市防洪工程列为单一的水利项目, 其结果, 都不利于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沿江景观相结合建设的开展。因此, 笔者以多年参与广西国家重点防洪城市南宁、柳州、梧州等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 分析城市防洪工程建设设计特点:

1.城市防洪工程均面江临水, 堤轴线紧靠岸坡坡顶布置, 地处城市边缘, 地质、水文、气候条件复杂, 一般为线性工程, 分区保护堤段线路长, 有些保护区的堤段长达10km;既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及水利水电有关规程规范, 又要满足建设部有关建筑设计规范。

2.城市防洪工程技术专业多, 覆盖面广, 主要的专业有工民建、水工建筑、水文水能规划、地质、机电、金属结构、工程管理、水保和环保、概预算、经济分析等。

3.城市防洪工程包含的项目较多, 主要分为堤防和排涝两大部分。堤防部分有:堤身、堤基防渗处理、堤外护岸、堤顶交通 (包括抢险道路) 、穿堤建筑物 (包括交通闸) 、堤路景观绿化等;排涝部分有:排涝涵闸、泵房主体、泵站厂区 (包括管理房、机修间等) 、机电设备安装、厂区变电站安装、市政排水管网接入口、厂内外消防, 等等。各部分之间需要合理组织, 否则会产生严重干扰。

4.城市防洪工程不仅要求其具备防洪功能, 还要考虑与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旅游开发等有机结合。既要保证防洪安全, 又要综合整治水环境、营造水文化,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提升城市品位, 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所以, 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涉及到水利、市政、城建、园林、环保等多个部门。从这个意义上讲, 城市防洪工程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 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

(二)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沿江景观相结合的现状

1995年大洪水以后, 广西经过近12年的防洪工程建设, 尤其是国家重点防洪城市南宁、柳州、梧州, 目前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 大大提高了城市的防洪减灾能力, 改善了城市的人居环境, 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由于当时城市总体规划没有很好地将城市防洪与城市景观结合起来, 防洪意识和生态环境理念差。防洪工程建设的初期, 过多地强调防洪和排涝的单一功能, 过多地强调“裁弯取直”, 堤线布置平直单一, 堤防断面和岸坡断面多为规则的直立面或放坡斜面, 堤型大多数为堤路分开的土石混合堤、重力式砼堤、重力式浆砌石堤、钢筋砼悬臂型堤、钢筋砼空箱堤等五种“硬处理”的堤型, 如柳州市的河西堤、白沙堤、鸡喇堤, 南宁市的江北中堤、沙江堤, 梧州的富民堤、桂江堤, 详见表1。防洪工程建设的后期, 随着人们对沿江景观和生态环境意识的不断认识和重视, 城市防洪工程的建设也不能脱离城市沿江景观和生态的保护, 后期建设的堤型大多数采用堤路园结合的土石混合堤、堤商结合堤、土堤等“软处理”堤型, 大大改善了城市沿江景观风貌, 如南宁市的江北堤、江南堤, 梧州市的龙新堤、角嘴堤, 详见表1。

(三) 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沿江景观相结合的实践

1.堤路园结合堤, 有利于城市道路的连接和发展, 堤路之间的沿江景园便于行人休闲娱乐, 堤外亲水景园有利于市民观江游览, 亲水性最好, “山、水、路、城”四者协调性好, 沿堤路园道路的周边建筑连续界面较好, 沿江景观结合较好;建议大力推广这种堤路园堤型方案。

2.堤路分开的钢筋砼或浆砌石防洪墙形象生硬、直立, 单一强调防洪功能, 沿江绿化广场空间明显不足, 绿地偏少, 没有供市民休闲娱乐活动的空间, 缺乏亲水性, 不利于沿江城市道路和景观的规划发展, 沿江景观结合差。该堤型方案是在地形地貌受限制、征地拆迁难以实施、河道狭窄、无法实施堤路园结合的情况下才采用的办法, 一般不宜推广采用。

3.钢筋砼悬壁堤商结合堤是贯彻防洪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以堤养堤的原则而修建, 其主要目的是供市民购物、休闲娱乐, 堤商与抢险道路之间留有供市民步行游览活动的广场空间, 给城市景观增添一道建筑风景。该方案不利于沿江城市道路和景观的规划发展, 缺乏亲水性;但为了满足城市繁华地段购物市场群落的自我维持、更新和调节, 建议在城市繁华地段适当考虑堤商结合的方式是可行的。

4.土堤是城市沿江景观与城市防洪工程相结合较好的“软处理措施”, 是采用天然的粘土料填筑而成, 有利于沿江城市道路和景观的规划发展, 有利于堤型的改造, 亲水性好。在堤防跨越支流入口冲沟段或堤防挡水高度不高的堤段建议采用土堤, 有利于沿江景观的规划布置。

5.由于受城市用地和拆迁征地的限制, 大多数堤防离自然岸坡较近, 堤外没有足够的亲水景园给市民观江游览, 不利于沿江景观的规划发展。现有的堤外岸坡处理, 主要是对局部不稳定的岸坡采取工程措施, 大多数采用“硬处理”, 也就是采用传统的干砌石、浆砌石或砼护坡, 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防护措施, 因岸坡工程正处于水陆过渡区, 是水生动物的栖息地。为保护沿江的生态环境, 满足生物群落的自我繁殖, 建议堤外岸坡尽量保留自然植物、自然资源, 保护好沿江两岸的绿地。

三、建筑师的“城市沿江景观与城市防洪设计观”

(一) 以人为本观念

城市防洪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在城市环境中的存在与发展需求, 使人们在平安、和谐的城市环境中参与各种活动。城市沿江景观规划必须考虑沿江两岸市民及游人的活动需求及环境感受, 创造良好的可达和可驻留空间, 重视人与自然的互动, 体现“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二) 尊重自然、尊重历史, 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观念

尊重自然, 强化背景, 塑造沿江区域景观, 把城市防洪堤、自然山水环境引入城市沿江景观, 河流岸坡绿化植被、名木古树等要素是构成城市的宝贵景观资源, 尽量保留, 以满足生物群落的自我维持、更新和调节, 维持良好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充分利用国有固定资产, 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堤防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 因地制宜, 突出“山水城园林”民族特色, 提高城市旅游品位观念

南宁市有青秀山、柳州市有鱼峰山及马鞍山、梧州市有白云山, 均为山水相依的城市, 充分利用既有山体及沿江的自然资源, 构建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公共开畅的城市沿江生态景观带, 突出“显山、露水、秀城”的民族特色, 提高广西城市旅游品位。

(四) 延续文脉, 综合整治, 协调发展观念

广西城市沿江景观规划不仅涉及自然景观及人工景观, 还涉及到地方民族历史文化、交通、防洪、污水治理及土地开发等社会、经济问题, 必须采取统筹考虑、综合整治的手法, 兼顾社会、经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整体效益, 使沿江环境景观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韵味, 尽可能满足不同地段和和不同代际人群的发展需求。城市防洪堤是城市沿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沿江景观风貌的规划离不开城市防洪堤, 两者必不可少。

四、城市沿江景观规划与城市防洪工程相结合的对策

(一) 构建城市沿江景观的元素

1.“一江”:即珠江流域的邕江、西江、浔江、桂江及柳江等河道。目前珠江流域存在水源冬季枯竭、水位低、污染重以及一些地段河床淤积等问题;柳州市的柳江虽然有下游红花电站的常年景观水位, 但作为广西工业城市的柳州, 柳江水仍然受到严重的污染, 应进行综合整治, 达到岸绿、水清、路畅。在两岸下游集中处理排放污水, 清理整治河道, 建设亲水生态防洪堤, 在下游建设梯级蓄水坝或电站, 如柳江下游的红花水电站, 提升上游水位, 并在重要景点设置游船码头, 满足市民亲水要求。

2.“两园”:即建设沿江生态居住园和沿江生态旅游度假观江园。

3.“山体”:沿江山体是沿江景观天际轮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对山体进行严格保护, 并对周围建筑进行严格控制。

4.“桥梁”:沿江上的桥梁也是城市沿江景观的组成部分, 采用各具特色的桥饰和灯光照明, 在沿江上形成靓丽的风景线和景观节点。

(二) 沿江道路及绿化的规划

沿江道路布置主要体现其亲水性, 这种亲水性只有将堤路 (园) 结合才能实现。调整纵向 (顺江) 和横向 (直江) 道路的交通组织, 改善车流、人流关系, 局部地方禁止机动车通行, 以提供延续的沿江步行区;在步行区附近设置停车场和公交车, 提高交通可达性。只有增加亲水性空间的设置, 拉近人与江的实际距离, 创造供人驻留的空间, 加强游船码头的规划;将有规模的公共活动场地延伸至江边, 提升沿江的知名度, 并注重无障碍设计, 体现对残疾人的关爱。

城市沿江两岸绿化结合防洪堤、沿江道路及建筑物设置成带状、群状或分散性布置, 沿江生态旅游度假观江园的绿化带控制在50~150m之间为宜。通过开放堤路园, 有效地为不同层次的市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 对临江山体和绿化不足的地方, 大力植树。

(三) 沿江土地利用规划

在满足城市防洪功能的基础上, 经河岸线的整治, 通过土地置换, 增加公共空间及观江休闲活动的吸引点, 完善沿江商业及生活居住区的功能。搬迁影响沿江景观的工业、仓库、加油站及小型砂场码头, 保留并改善必要的公共港口码头, 建设沿江生态居住园和沿江生态旅游度假观江园, 以提高沿江建筑群的景观质量。

(四) 沿江建筑控制

城市沿江景观规划与城市防洪堤相结合, 必须对沿江建筑在位置、高度、体量、风格及色彩的控制和规划。

位置上, 强调稀密有致, 在桥头、重要景观点、名胜古迹等地方要严格留有建筑空间, 留出江岸的山体, 建筑与绿化留出足够空间, 形成人工与自然发展的景观形象。

高度上, 以防过密及空间上的无序, 使沿江建筑错落有致, 空间虚实相间, 纵向层次丰富。

体量上, 避免修建超大体量的建筑。原则上, 高层建筑面宽不宜超过40m, 多层、低层建筑面宽不宜超过60m。

风格上, 以体现空透、明快的现代风格为主, 并延续民族建筑风格。充分利用建筑屋面, 增加沿江观景。对两岸原有特色的建筑尽量保留并加以保护修饰, 显示其固有文脉。

色彩上, 以浅色调为主, 基色调为白色、灰色、淡黄色。

(五) 沿江小品及设施

沿江两岸绿地、道路、防洪墙壁、栏杆、亲水景园广场中的灯饰、座椅、电话亭、垃圾箱等建筑小品设施要精心设计, 以创造宜人气氛、美化沿江环境。

严格限制在沿江两岸防洪堤、亲水广场、桥头、风景名胜区等附近设置与环境不协调的大、中型广告牌。

在沿江两岸的防洪堤、小游园、亲水广场精心设计反映城市社会生活和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雕塑和绿化小品, 且风格统一, 造型优美, 尺度适宜。

对沿江两岸的亲水广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游船等实施系统照明及亮化工程, 以形成蜿蜒曲折的光带。在标志性建 (构) 筑物特别是亲水广场和桥头形成规模不等的光点。

(六) 对已建堤防及岸坡作必要的生态改造

由于认识和技术的局限性, 已修建的现状堤防和岸坡对城市沿江景观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城市沿江景观风貌规划时可以采用必要的补救措施。

对堤路分开直立的钢筋砼或浆砌石防洪墙, 在堤身直立面种植攀附类植物, 并在堤内预留或扩大适当的过渡缓冲地带。

堤外岸坡的改造, 植物绿化措施是最为经济有效的。对影响面较大的硬质护坡, 可采取打孔种植固坡植物 (如香根草、蟛蜞菊等, 护坡不能种植高杆植物) , 覆盖硬质护坡, 使岸坡恢复原来的绿色状态。

(七) 对未设置防洪堤的河段景观规划控制

先实施防洪堤, 后实施河岸景观, 整治岸线。如由于资金或工作安排未能实施防洪堤时, 也要先绿化河岸, 避免在江岸布置新的工业企业, 对已有污染工业要限期治理、整改、达标排放。控制临江建筑, 在建筑布点、造型、色彩等方面, 合理布局。加强沿江山体及丘陵的保护和绿化, 禁止开石取土, 破坏山体丘陵、植被。

五、城市沿江景观规划与城市防洪工程相结合的实施建议

1.城市沿江景观的规划一般由城市规划局或建设局作为业主来实施, 而城市防洪工程由水利局作为业主来实施, 两者实施的行业部门不同, 难免有一些矛盾冲突。因此, 要达到两者完美的结合, 必须由政府部门在城市总体规划时将两者统一规划, 协调考虑, 加强一致性和完整性, 避免两个行业相互制约。

2.在实施过程中, 必须同时施工, 同时验收。对国家重点防洪城市, 要在重点完善防洪设施的情况下, 尽量保护好现有城市绿地、名木古树及历史文化古迹。

3.对未设置防洪堤的河段景观规划控制, 可以考虑在经济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 对项目进行分步实施, 建议先实施防洪堤, 后实施河岸景观, 最终使整个规划区成为一个整体。

4.实行项目谁实施谁管理的原则, 城市沿江景观和防洪堤必须加强日常性的维护和管理, 使城市沿江永葆青春美丽。

六、城市沿江景观规划与城市防洪工程相结合的思考

1.城市防洪工程是以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抵抗自然灾害为目的的功能性建筑, 城市总体规划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提供指导和框架, 城市防洪工程为城市沿江景观创造空间和形象, 为城市景观增添保护伞。因此, 两者不能分离, 必须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2.全面开放的堤路园、公共绿地、亲水广场, 其适宜的服务半径能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的使用, 具有良好的可达性和可驻留性。绿地和山水都是构成城市自然生态的重要内容, 人对绿色植物和水都有天然的亲和性, 生态防洪堤的建设真正实现了人、绿、水相亲近的目的, 使城市空间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把沿江绿地与休闲生态观江相结合, 能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摘要:文章以“广西南宁、柳州、梧州等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沿江景观建设”为例, 就城市在沿江景观规划设计中如何结合自身特色和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人文资源、水利资源等塑造鲜明的沿江景观风貌进行探讨, 从营造富有特色的山水园林式城市为基本出发点, 阐明如何将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沿江景观相结合的基本思路与做法, 并就其规划实施与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防洪工程,沿江景观,相结合,规划,生态环境,亲水性,广西

参考文献

[1]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南宁市防洪规划报告[R].1999.

[2]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柳州市防洪规划修改补充报告[R].1994.

[3]广西珠委南宁勘测设计院.梧州市防洪规划修订报告[R].1994.

[4]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4~2020) [Z].

[5]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3~2020) [Z].

[6]梧州市总体规划 (1993~2010) [Z].

防洪景观 篇4

大凌河是一条较大的入海河流,位于辽宁省西部,河道总面积23263km2,全长435km[1]。朝阳市城区段河道坐落于大凌河中游,总长9300m。2000年以前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左岸有防洪措施,但是防洪标准较低,然而右岸没有堤防。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左岸有两个污水口南北大沟和5处排污管,直接将污水排入大凌河,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右岸有2处排污管将污水排到大凌河[2]。在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上游水位有阎王鼻子水库,除了日常发电放水外,在非汛期不放水,水流量很小,有时候几乎断流,此时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几乎形成污水河,两岸杂草丛生、臭虫滋生、气味刺鼻,各种垃圾散乱各处,起风时沙尘弥漫,气味飘到居民区,严重影响环境和污染河道。

因此朝阳市城区的重中之重是最大化的优化城市资源配置,而大凌河位置独特,贯穿于整个朝阳市城区,必须采取先进的生态理念使这条珍贵的水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生态水文优势,为朝阳市人民带来经济效益。深化建设“经济—人文—生态”型城市是朝阳市的正确选择,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凌河朝阳城区段顺应自然生态发展,坚持人文和谐的生态理念,进一步满足朝阳市人民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经过长期以来对大凌河朝阳城区段的防洪治理与景观设计,着力打造综合性强、安全性高的防洪系统,这一重大举措不仅减少了一定的自然灾害,同时也为朝阳市人民带来视觉、休闲的水文空间,打造了一个山水环绕、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的美好家园。

2 大凌河朝阳市城区段防洪设计研究

大凌河干流是宫山嘴至凌海市大凌河入海口段,覆盖葫芦岛、朝阳、锦州3个市。阎王鼻子水库全面积9482km2,占大凌河干流流域面积的41%。阎王鼻子水库是以满足朝阳市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和防洪功能为主,同时担负着发电的综合大型水利枢纽。阎王鼻子水库防洪设计为100年一遇,防洪校核为1000年一遇,阎王鼻子水库总库容2.17亿m3。

本文主要涉及大凌河朝阳城区段的防洪设计研究,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防洪安全设计堤线的基础是实地考察现有堤线趋于合理而且堤线外围已经布置各类建筑设施,所以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左岸堤线保持不变按原来左岸堤线进行改造扩建。而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右岸没有堤线,经过设计推算,决定在左岸底线550m处重新建造长5km、洪水防护标准为20年一遇的防洪堤线。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的控制断面以原先的河道为基础,采用复式断面。因此改造完成后大凌河朝阳城区段左右岸堤防合计总长14.3km。大凌河朝阳主城区段左岸为哨口桥第四座橡胶坝,长度为7.8km;大凌河朝阳主城区段右岸为哨口桥第四座橡胶坝,长7.8km。左右岸堤防防洪标准不等。朝阳市规划城区左岸为第四座橡胶坝-金沟站,8.3km,防洪标准不等。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左岸扩建100年一遇防洪堤9.4km,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右岸修建20年一遇防洪堤4.9km,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宽400~600m。大凌河朝阳城市中心区段是在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左岸桩号3+814以下并修建复式断面作为控制断面。在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的主河槽上重新修建3座橡胶坝,高度为2.5m,其两侧按照5年一遇修建人行长道,为了防洪安全修筑10年一遇的2条混凝土挡护墙,并且在该挡护墙内侧修建公园以供游人观赏。在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进行防洪设计前委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河床模型研究,研究分析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的冲淤特性,对比研究决定采用C20钢筋混凝土修筑迎水坡,采用C10混凝土修护下面垫层,C20混凝土贴坡齿墙建造护脚,外面用铅丝石笼铺建。背水坡以植物景观为主,修建人行道。在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左岸桩下面的人工湖改造游道迎水坡,人行游道使用钢筋混凝土路面铺设花岗岩。为了保证公园的观赏性与防洪安全性选用以植物修建与加固工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修建,并在公园内铺设青石板等不规则的网状甬路,可以通向各处景观以便游人通行畅遍,并充分保障防洪安全。

3 大凌河朝阳市城区段景观设计研究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的西侧和东侧具有绿化区域,其中西侧临近居民区东侧毗邻两座山脉靠麒麟山、凤凰山,东侧绿化区域中有天然芦苇荡和农田区。根据史料记载,大凌河干流一代绿林茂密、绿水青山、有成群的牛羊,均与朝阳八景有关。朝阳市有多种世界奇观:化石闻名遐迩,世界第一只鸟、第一朵花均与朝阳市有关。朝阳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生物进化悠久等人文条件均为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条件。景观规划设计以防洪安全为前提条件,结合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本身固有的特征,对大凌河朝阳城区段的所有景观活动设施系统规划、设计创造出了具有大凌河朝阳城区段独有的景观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便利。

3.1 景观设计理念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景观规划是朝阳市全新的绿化象征,具有园林生态绿化的典范特征。景观规划布局以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生物进化和谐、代表性地域文化为总体目标。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为:从全局出发着重保护生态环境突出两山绕一水的核心理念,即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围绕两山(凤凰山和麒麟山)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充分保护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文化特色,保存朝阳市古有特色,再去进行绿色景观设计;绿色生态严谨的布局,大凌河朝阳城区段西岸红山和三燕为景观文化脉络称为“二龙戏珠”的鲜活生态布局;大凌河朝阳城区段东岸主要传承生物进化资源,称为“双凤展翅”的鲜活景观布局。

3.2 景观规划布局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景观设计文化主线有两条:西岸历史文化线和东岸生物进化线;主要游园景点有营洲斜阳、今朝辉煌、龙城古韵、太阳广场、鸽洞寻迹、南桥竞渡、东方曙光及古文展示,都位于大凌河朝阳城区段西岸;弄潮儿郎、龙腾鸟飞、百花争艳和画境观塔等四个景点位于大凌河朝阳城区段东岸。景点之间有人行绿化道相连,两岸隔岸相对。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西岸以太阳广场景点为首打开整个景观的大门。太阳广场景点主要以自然置石和日晷石雕布置衬托历史文化的演变,寓意朝阳市历史文化悠久。鸽洞寻迹景点带领游人溯回远古在鸽洞石屋中看见远古炊烟人家的痕迹,仿佛看见远古时代的生活情景。南桥竞渡景点的游船水岸、景观园林让游人可以追溯到古代大凌河以舟代桥、舟穿如梭的时代景观再现清朝八景实为惊奇。东方曙光景点主要承载了红山文化寓意东方的曙光。古文展示景点结合其他错落景观突出一剪梅设计,呈现了唐代墓志的古朴精致。营州斜阳景点主要面向中老年群体这只台地式露天广场以及其他健身休闲设施,为中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为中老年人健身、跳舞、休闲娱乐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凌河朝阳城区段东岸以“弄潮儿郎”为首,主要为儿童戏水、游戏提供场所,利用游船水岸设置水上娱乐活动设施,主力打造娱乐游玩设施来提升人气带动经济效益。讲究以柔和的曲线塑造空间,为各年龄层的游人提供舒适愉快的场地,打造丰富多样、生动活泼的水上乐园,“弄潮儿郎”发展成为孩子们的天堂并使得在忘我玩耍的同时兼顾智力的开发锻炼。“龙腾飞鸟”景观设计是在原来公园的区域,发挥保护森林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可以放养鸟类。设计景观场地,对应展示恐龙石雕、各种朝阳化石体现各种生物进化历史。

3.3 景观总体效果评价

大凌河朝阳市区段的整体规划设计不仅实现了朝阳市的防洪工程,也彰显了大凌河段历史人文传承的重大项目,凤凰组团、燕都组团等项目建成指日可待。大凌河朝阳市区段的整体规划设计丰富了朝阳市的生态文化底蕴,并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凤凰山、麒麟山、大凌河融为一体的生态风貌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幅生态画卷展示了大凌河的水面波澜壮阔,凤凰山、麒麟山两山的青山茂密使朝阳市人民的整体生活环境大大提高,更加凸显天人合一的生态情景。朝阳市形成了山水相绕、山水相依的鲜活生态景观,同时传承了朝阳市历史文化,凸显了朝阳市的文化底蕴,从根本上改善了朝阳市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如今已经打造成为朝阳市人民健身娱乐的主要活动场地,逐渐发展为朝阳市的主要景观、特色景观。

4 结语

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的防洪设计探索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思路,设计中打破了传统以来的防洪设计总体思路,在防洪设计时考虑到朝阳市水环境的治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效结合,防洪与治理污水的和谐统一。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河道的景观设计从全局出发通过细节彰显景观设计理念,秉承新的生态理念打造朝阳市的景观生态发展,吸引了各方企业投资落户,为朝阳市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鲜血液,打造出了朝阳市独特的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徐飞.沈阳地区水资源短缺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5(1):24-26.

[2]荆其敏,张丽安.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3]金云峰,徐振.苏州河滨水景观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4(2):150.

[4]张波子.岗南水库水源保护浅议[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1(7):74-75.

[5]郑孝燮.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八则[J].城市规划,1994,(6):11-14.

[6]张朝辉.观音阁水库输水工程供水能力分析[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5(10):31-35.

[7]朱汝堑,李虹枚,吴丽清.大凌河朝阳城区段防洪与滨河景观工程建设[J].东北水利水电,2005,(10):13.

[8]段俊虎,崔景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大凌河朝阳城区段整治工程中的实践[J].农业与技术,2005,25(5):97.

上一篇:机械力化学下一篇: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