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

2024-12-05

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共7篇)

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 篇1

专题片解说词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了天地万物,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显得绿意盎然。忙碌的人们为拥有这样一片美丽的沃土而欣喜,更为生活在这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家园而自豪。它就是有着“皖北姑苏、蔡楚江南”美誉的——安徽省凤台县桂集镇。

打造优美环境、共享碧水蓝天

——桂集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纪实片解说词――安徽省凤台县桂集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纪实(字幕)

桂集镇位于安徽省凤台县西北部,省道凤利公路、凤蒙公路、阜淮铁路以及淝河航道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利。辖区内水能、林业资源丰富,政策落实、规划有序,村村通水泥路,农田林网化,村庄错落有致。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与丰富的生态资源奠定了桂集生态经济大镇的基础,镇域内环境优美,物产丰富,种植、养殖业发达。近年来,凤台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桂顾马尚”民营经济走廊发展战略,桂集镇处于龙头位置,规划为县城副中心,桂集中心镇的优势日益凸显。

桂集镇国土面积65.5平方公里,人口4.3万人,耕地面积

4.8万亩,辖14个村,5个社区。先后荣获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植树造林先进单位、省级水利建设评比一等奖、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镇、市级农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诸多省市荣誉称号。

桂集镇属于亚热带与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自然植被广泛分布于丘陵岗坡,人工植被主要通过人工造林植于道路和沟渠河道两旁。镇域内的西淝河、永幸河、东风沟、柳沟等众多河流纵横交错于田园与道路之间,与两旁的林木形成了林水相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各种鸟类栖息于此,展翅于碧空白云间。形成了独特的田园风光魅力和生态景观特色。

在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中,镇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是促进乡镇环境建设的重大举措,始终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工作重要位置,紧紧围绕“生态立镇”这一主题,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林业、旅游业。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生态资源和在发展中促进保护的原则,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0年初,桂集镇成立了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干部配合抓,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创建工作格局。党委、政府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创建动员大会,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创

建方案,累计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和人居环境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近年来,桂集镇抓住机遇,城乡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公益事业长足发展,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基础设施再加大,构筑城镇大框架,投资环境再改善,实现桂集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全镇共修筑乡村道路104公里,主干道宽度在25米以上,使全镇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网。与道路相关的供水、路灯、绿化、排污等配套设施一次完成。

在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镇党委、政府还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镇成立了环境保护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环境卫生监督员,建立了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要求各村与镇直各单位必须配备专职卫生打扫工作人员,在村庄集中的地方建立了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实行集中投入、统一收集,做到日产日清。大力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全镇共有水冲式厕所128座,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7%。在加强农村节能减排建设方面,镇党委、政府大力推广太阳能、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全镇共有沼气池226座,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6%。

为贯彻国家环保局、农业部等六部委颁布的《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防止大气污染,保护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镇党委、政府加强对秸杆禁烧工作的力度,对农民群众进行积极的宣传与教育,并明确责任,加强监管,把责任落实到各村委会,各村民小组组长身上。还积极探索秸杆还田、为沼气提供原料等综合作用措施,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通过一系列的创建活动及

在广大群众中的有力宣传,达到了环保机构工作得力,人民群众自觉配合的良好效果。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给桂集人民带来的不仅是山清水秀的环境,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生态经济已成为全镇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桂集镇板埂湖贡米种植基地位于桂集镇殷岗一带,板埂湖贡米中蛋白质含量普通大米的数倍,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含亦高于普通大米,堪称米中极品。2008年6月板埂湖贡米被中国中鉴认证有限责任公司评定为有机食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

淮凤牌酥梨种植基地坐落于桂集镇勇敢村境内,占地面积300余亩,有果树10000余棵。该酥梨果树品种于2005年由桂集镇分管农业副镇长带领镇农技员前往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在勇敢村引种成功,目前已向全镇进行大范围推广。2007年4月,淮凤牌酥梨种植基地向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了绿色食品申请,2008年,经该中心审核,淮凤牌酥梨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桂集镇还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着力抓好基础教育工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资源的整合和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不断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完善农村卫生服务功能,着力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民参保率达100%,有效减少了因病致贫的发生率,提高了生活质量。同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了全民体质,并与2010年获得国家级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通过创建,全镇的生态环境更加优良,植被逐年茂盛,动植物种类也在逐年增加,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地表水质、空气质量更加优良,乡村面貌更加美丽,绿化面积逐年增多。通过创建,农村面貌、村民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有线电视,村庄道路实现全面硬化,生活污水实现了暗沟统一排放,村庄主要路段实现了亮化,各村都有了保洁员,做到按时保洁,及时清运。村民的收入、保障制度逐年完善。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态创建带给他们的实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参与环保的意识越来越强。

如今的桂集蓝天映衬,碧水拥抱,白鹭翩飞,鸟语花香,满目葱茏,环境日益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休闲绿地、健身广场、社区公园都成了大家娱乐休闲的好去处,老人们舒活筋骨,孩子们追逐嬉戏,中年人翩翩起舞,享受生活,怡然自乐。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街道流光溢彩,乡村小镇也有了城市不夜天。优美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城镇布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夯实了桂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让桂集插上绿色的翅膀,创建工作使桂集收获千年的希望。桂集人民深刻地明白,生态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桂集镇党委、政府更要以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起点,把生态建设做为最大最长久的民生福祉,继续保护好原生态、创建绿色生活,使人民群众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喝到最放心的水,吃到最安全的食品,看到最生态的美景,拥有最有幸福感的生活。

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 篇2

2004年,咸宁市委、市政府作出“把咸宁建成山水园林城市”的决定,咸宁城市绿化建设的步伐开始逐年加速;2008年元月,咸宁以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荣获湖北省园林城市称号;2009年8月,淦河中心城区改造项目,喜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进入2010年,咸宁市更是着眼于建设适宜人居和创业的特色生态园林城市,紧扣地域特色,以大武汉“1+8”城市圈建设为契机,坚持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城同创”,高起点编制城市规划,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高质量管理市容市貌。

深化认识,整体联动

记者了解到,咸宁市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起步较晚,建国至改革开放之前的近三十年间,城市园林绿化几乎为零;改革开放以后,园林绿化建设才开始起步,但步伐缓慢。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滞后,归根到底是因为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直到近年来,咸宁市委、市政府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视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情况才得到了根本扭转。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工程,也是造福全市人民的一项民心工程,市委、市政府对此思想认识高度统一。

自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咸宁市抢抓国家中部崛起和建设的机遇,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与加快城市化步伐、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努力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带动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彰显城市特色,并提出了建设“鄂南第一桂花之乡、温泉之乡”的奋斗目标,在全市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动员,全员参与”的创建格局,做到了领导力度不减、工作措施不松、建设步伐不停,保障了创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咸宁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及时成立了咸宁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指挥部,由任振鹤市长担任指挥长、王汉桥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下发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意见,并定期召开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分解落实任务,签订目标责任书,开展督查和考核,研究制定工作推进措施,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也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措施,做到了思想认识到位、任务分解到位、责任明确到位、管理落实到位、检查督办到位。各新闻媒体也纷纷通过开设专版、专栏、专题等形式,进行全过程、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的宣传报道。市创建办开专栏,及时传递创建工作信息,并在城市重要地段制作了大型公益广告。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扩大了创建活动的影响力,从而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人人关心创建工作、人人参与创建工作”的创建氛围,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

一项行政举措,只有在制度上得到保障,才能真正走上正轨。近5年来,咸宁市出台了《城市山体、水体保护办法》、《咸宁市古树名木保护办法》、《咸宁市湿地资源保护办法》、《咸宁市文物古迹保护办法》、《咸宁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并完成《咸宁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使园林绿化建设正式步入法制化轨道。

咸宁市在规划部署上,采取市区总体用地布局结构与城区自然山水生态特色,突出“生态、节约、个性”三大主题,充分利用城中的山体水体组织城市绿地,朝着营造城市绿洲的美好前景,形成“点、线、面”相互渗透、网状结构的绿地系统模式,规划绿地系统结构形式由“水脉纵贯、一心三楔、十园镶嵌”组成“丰”字型景观格局。

在工程建设上,引入城市建设特色创新理念,加快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步伐,累计投入4亿元,按照“山在城中,路在林中,人在画中,景在水中”的发展思路,按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要求,以淦河游憩带为重点,以道路绿化为框架,以街头绿地广场建设为抓手,以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为基础,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市区在春季、秋季、冬季,分别组织实施了大面积的绿化建设工程,对道路、广场、街头绿地、居住小区、公园、风光带等进行全面绿化,立体式、全方位地构筑了“山在城中”的绿化格局。

几年下来,市区园林绿化工程共完成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广场3个,治理城区河道1条,新建、改造绿化带近50公里%小游园和小景点20余个,新增绿化面积185公顷,全市公共绿地总面积达1162.8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42%,绿地率达37.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34m2。其中,道路绿化总面积88.83万平方米,道路绿化普及率95.3%,道路绿化达标率达80.39%,主干道绿化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比例为29.73%;公园绿地面积占总面积71.42%,广场绿地率达到69.8%。城区已建成42个绿化住宅小区,经市政府命名的有30个园林式居住区,占居住区总数的71%;城区有182个庭院绿化单位,已有129家绿化达标,园林式单位106家,园林式单位占城区单位比例的58%。现有生产绿地103.2万平方米,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3.3%,培育了一大批乡土树种,现有苗木品种190余种,苗木存量800余万株,苗木自给率达90%,基本满足了城市绿化的需要。

狠抓养护管理,保护绿化成果

取得了一定成就后,如果不能加强城市绿化的维护管理,严格执行城市绿化管理规定,园林绿化成果就无法得到有效保护。

咸宁市通过认真执行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湖北省城市绿化实施办法》和《城市绿线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城市绿化的维护管理,搞好园林绿化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反规划侵占绿地、砍伐树木等破坏城市绿化成果的不法行为,加大了城区山体和水体的保护。近年来,处罚违反“绿线”管理规定单位近百家,处理和纠正违反城市绿化管理规定的行为逾千起。通过严格执行建设工程与绿化工程必须相配套的规定,做到两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绿化规划达不到标准的,坚决不办理开工或验收手续。

为保护绿化成果,园林管理部门成立了绿化养护工作专班,建立了养护管理量化考核机制,按月进行考核机制,奖优罚劣,确保了养护质量;与此同时,还组织开展了绿地认建、认养,组织和发动全市种植“青年林”、“三八林”、“成人仪式纪念林”、“新婚纪念林”等活动,加强宣传,鼓励单位、个人参与到城市绿化建设管理中来,不断扩大绿化管养的影响力度,充分发动广大城市居民爱绿、护绿、保绿意识、确保了绿化树木的成活率和完好率。如今,咸宁市民出门500米见绿,绿草如茵,花香怡人、奇石林立。

苏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篇3

一、高度重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把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确立了环境优先的城市发展战略,通过环境建设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建设布局、优化人居环境,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举全市之力,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苏州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十分重视,切实把生态环境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早在2004年建设部下发通知后就提出明确要求,列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的奋斗目标,加大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力争“十一五”期间苏州市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基础

认真实施《苏州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不断加大推进力度,以积极的环境建设和生态恢复优化经济增长努力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营造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环境,促进形成高增长、高质量、高效益、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的增长方式。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生态型居住小区建设力度,努力构建循环经济链和产业集团,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比例达100%,规模型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比例达到20%以上。全面推进省级以上开发区实施生态工业园建设。三是严格实施生态功能区划。依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和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全市水源地、湿地、湖泊水面、山地、森林和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等区域是禁止开发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生态敏感区、具有一定生态敏感性和历史保护价值需要适度保护的区域为限制开发区域,实行优先保护、限制开发。沪宁和苏嘉杭高速公路、苏虞张公路沿线非生态敏感区以及沿江部分乡镇为优化开发区域。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等建设用地比重较高的区域,主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推进苏州“绿色行动计划”,构建“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的绿色生态系统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城市绿化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彰显了名城特色,提升了城市形象。

(一)城市绿化规划彰显导航作用

以《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修编完成了《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依托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内涵,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加以精心打造,构筑“五片、八园、四楔、三带、一环九溪”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绿地系统框架。加强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编制,先后编制了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的8个景区和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编制了《苏州市三角咀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构建绿量适宜、分布合理、特色明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稳定安全的绿色生态系统。

(二)城市绿化建设体现区域特色

一是古城内绿化突出园林特色。运用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完成了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文庙公园等市区级公园,实施了“百园”工程,城区基本达到350米的公共绿地服务半径。二是新城区绿化体现现代特色。运用现代造园手法,大手笔建设大型绿地。工业园区以金鸡湖为中心,建成融现代理念与自然风貌于一体的城市绿地新景观。高新区借助自然山体规划公园绿地。吴中区挖掘太湖丰富的山水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营造环太湖生态湿地公园,相城区则积极打造“水相城、绿相城、花相城”。三是城乡绿化共同发展。我市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了城乡一体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高速公路两侧生态防护林工程,实施了太湖、阳澄湖沿线绿化造林工程和湿地生态恢复保护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富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型城镇和村庄。

(三)城市绿化管理科学有效

2003年市政府下发了《苏州市城市绿线管理实施细则》,积极推行“绿线”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2005年市政府出台了《苏州市市区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暂行办法》、《苏州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和《苏州市城市绿地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按照“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运作模式,建立了绿化养护管理市场化、专业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

(四)依法治绿巩固绿化建设成果

我市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城市绿化条例》和《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并结合苏州实际情况,先后颁布了《苏州市城市绿化条例》(1995年)、《苏州园林管理和保护条例》(1997年)、《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2002年),同步制订了《苏州市区移、伐城市树木、占用绿地申报、审批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性文件。建立起层级齐全、内容全面、科学系统的法规体系,为我市园林绿化的健康发展提供法规保障。

(五)创新模式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

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理念,大力实施节约型园林绿化。充分保留城市中的自然山坡林地、河湖水系、湿地等宝贵的生态资源;因地制宜,研究推广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和普及,科学配置园林植物;大力推广立体绿化,对高架道路柱体、桥体、以及墙体等实施垂直绿化;保护古树名木,对古树名木进行普查、建档、挂牌,并通过《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进行立法保障。

四、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苏州重视历史文化传承,古城、古典园林、历史街区的保护,昆曲、古琴、评弹、苏绣等非物质遗产的弘扬,使历史文脉得以延续。近几年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制订实施了《苏州市古建筑保护条例》、《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办法》、《苏州市城市紫线管理办法》、《苏州市古村落保护办法》等一批文物保护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编制了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市政府加大了文物古建筑保护和修缮力度,我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9处。市区还有310处控制保护古建筑和790处古构筑物,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35家,馆藏珍贵文物2万余件,文物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我国以古典园林群列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城市,我市始终围绕“保护”这个中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并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苏州园林的科学保护达到了国际标准”的高度评价。为了提高管护科技含量,建立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测中心,研究制定古典园林建筑、设施等监测标准和管理办法,启动建设了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管理、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开展建筑、假山、陈设、植物、水体等各类要素的实测研究。历时两年的国家“十五”863科技公关项目——“苏州园林水体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研究与示范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组织的验收。2004年成功承办了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进一步提升了苏州城市的国际知名度。

五、统筹协调、整体推动,多方面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我市结合创建生态市、节水型城市等活动的开展,全面实施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城市生态环境、城市生活环境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

(一)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营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结合苏州市绿地系统规划,着力推进中心城区公共绿地和周边风景防护绿地的建设,形成覆盖城市的绿色网络和城郊一体的绿化体系。加大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重视人工湿地的保护。建成区绿地率达38.2%、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4.8平方米。城市热岛效应得到了有效控制,热岛效应值为0.5度。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了85%。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自然的植物群落和生态群落的保护,划定国家重点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综合物种指数达到0.611,本地植物指数达到0.744。

(二)保护与治理并重,优化城市生活环境。

苏州,“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投资环境金牌城市”,这些称号的取得,得益于《苏州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计划》等四大行动计划的实施,得益于苏州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共同推进。苏州优化产业结构和建设布局,节能减排,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清洁环境建设,大力开展“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苏州市生态环境逐年改善。空气污染指数每年小于等于100的天数达320天,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100%。

(三)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生态园林城市人居环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苏州市城市道路、供电供气、供水排水、交通设施以及医疗卫生、教育体育等公共服务网络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不断完善和优化,为市民创造了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完好率超过85%,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城市管网水质年综合合格率达10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6.5%,建成区道路广场用地透水面积比重达68.69%,主干道平均车速平峰期41.8km/hr。

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促进了我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推动了城市和谐发展。

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 篇4

——甘浚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宣传片解说词

片长:10分钟左右

诉求:反映甘浚镇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及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活动一系列成就

制作:素材、图片、动画、视频(合成)

音乐:具有现代感、节奏感,整体联贯(视具体内容而定)语言:中文普通话配音

结构:开篇;实力与形象展示;展望

一、开篇

片头场景:清晨薄雾、鸟语花香,太阳缓缓升起、运输车辆在张肃公路上穿梭,学生、职工、机关干部上班路景,群众晨练,在成片的制种玉米场景中导入“甘州明珠,生态甘浚”,附标题:甘浚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工作纪略。

二、实力与形象展示 场景1 地图显示甘浚镇地理位置,航拍绿色田野、张肃公路、黑河大桥、甘浚滩各制种企业、丹霞、四角墩烽火台等古迹。

解说词

在广袤的甘州大地上,正在崛起一座新型的小镇,这就

是著名的金张掖制种基地、农业大镇---甘州区甘浚镇。这是一方古老的土地,大自然赋予了她得天独厚的资本,它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资源,境内有回、裕固、土、藏、蒙古、东乡和维吾尔等7个少数民族。在这里,有昔日狼烟缭绕的四角墩烽火台、古汉墓群、海家寨土塔、东寺庙、魁星楼、城隍庙、西洞堡战役遗址等诸多文物古迹和红色革命遗迹,更有“闹春牛”等多项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数百年来在在本地民间保留和传承。

甘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张肃咽喉、甘州门户”,历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甘浚又是一个年轻的小城镇,自2005年合乡并镇以来,刚刚走过8年的成长历程。仿佛一夜之间,甘浚镇悄然兴起一股国家级生态乡镇创建热潮,这里面凝聚着甘浚镇2万多人对家园生态文明的企盼,展示出了一方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众志成城的激情。

场景二

镇政府大门、办公楼、院内绿化,街道绿化、道路绿化、甘浚北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西洞设施农业等项目建设场景,农民春耕场景、制种玉米抽雄场景、群众在镇文化广场休闲场景。解说词

近年来,甘浚镇在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始终围绕“绿色甘浚、生态甘浚”的总体目标,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组织落实力度。2013年确定创建为国家级生态镇以后,甘浚镇 更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与环保并行、发展与生态齐步”要求,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该镇先后被评为省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市级民族团结模范镇等诸多荣誉。

场景三

动画集镇总规动画、主街道绿化改造动画、立面改造动画,甘浚中心村、祁连中心村、金立禾养殖场、祁连村养殖场、垃圾中转站建设现场、污水处理站建设现场。

解说词

规划是建设的灵魂,决定了集镇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全面推进国家级生态镇建设,甘浚镇于2013年初,及时对2008年修编的集镇总规、集镇详规和环境保护规划进行再次修编。修编过程中,按照“城镇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对照国家级生态镇的要求,安排好各类用地分配。同时确立了“生态立镇、项目兴镇、制种强镇、畜牧富镇”的总体思路,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围绕张掖丹霞景区兴建民族风情园、旅游度假村等游客接待地,逐步壮大旅游经济;依托发达的商贸物流业,在张肃公路沿线兴建二层商铺150户,快速发展通道经济,依托金张掖国家级肉牛养殖基地建设,强力推进草畜产业,进一步调整优化区域功能定位,做大城镇规模,精心打造生态文明特色小城镇,使镇区呈现出交通便捷,各项 3 基础设施配套,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风貌。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甘浚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吸收先进规划理念,完成了村庄布局规划和祁连、甘浚、中沟等13个中心村的详细规划,让中心村成为当地群众生活的福地、宜居的天堂。

场景四

镇文化广场、镇级污水处理站、中心村、垃圾斗3个,垃圾中转站、农贸市场建设、沼气池建设、祁连村村级主干道

解说词

小城镇连接城市与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近年来,甘浚镇重点针对国家级生态镇创建的5个基本条件和15项考核指标,由点到面,进行逐一量化分解,促使生态镇建设的工作稳步推进。该镇按照“建好一个城镇,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群众”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在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该镇先后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2500平方米的较高标准群众健身广场;投入1200万元,开发了集镇中心居民小区;投入300万元,实施了集镇主街道绿化和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投入100万元,新建了日处理污水50Td的镇污水处理站和垃圾中转站;投入300万元,实施了集镇农贸市场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四化”示范村建设,先后投入1500万余万元,实施了甘浚村、祁连村17栋51个单元的小康住宅楼建设。该镇紧抓张肃公路扩建工程的实施,先后投入1100余万元铺设农村四 4 级水泥路50余公里,并初步形成了“四纵四横”的道路格局,甘浚的内外交通优势将更加凸显。目前,全镇呈现出生态发展良好、经济发展迅速的稳定格局。

场景五

甘浚滩经济开发区面貌、金立禾农蓄品有限公司标准化厂房、陈立国恒茂环保建材公司石料筛选车间、金泽木业木材加工车间。

解说词

工业经济的发展是扩大一个地区经济总量,提升群众生活水准的坚强后盾,为此甘浚镇在狠抓招商引商和项目建设的同时,将环保理念融入在企业发展、园区规划、招商引资、环境监管等工作中,为生态工业预留发展空间。在引进项目时,注重土地利用率与企业产出率之间的关系,宁缺勿滥,确保新引进企业的“亩产高效益”。目前,全镇年纳税总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3家,其中年纳税总额突破200万元的达2家。该镇严格执行环保标准,杜绝污染企业进区,对新建、扩建的工业企业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安排专门人员定期巡查,严禁未建排污设施直接排放的污染事件发生以实际行动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为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同时也避免可能产生的工业污染,给村民一片蓝天和一个清静的生活环境。

场景六 中沟村无公害韭菜种植、谈家洼村土地整理项目区,星光开发滩林网建设,道路绿化,速展王兴军卯盈养殖专业合作社良种肉羊养殖区,巴吉荒漠实验示范园区农民打药施肥场景,速展孙培山经济生态林中散步情景、农民在高校日光温室内进行蔬菜瓜果采摘场景。

解说词

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农业生产条件,甘浚镇通过向上争取等方式,先后投入300多万元,实施了谈家洼村土地整理项目,改造农田120公顷。项目区内农田道路、低压管网工程全部配套,并实施了防护林、绿化带和防洪堤坝建设,不仅美化了环境、保持了水土,又涵养了水源,提高农田抵御风害的能力,使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真正形成了“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的农田生态系统。

在农业生产过程,该镇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严格按照无公害和绿色农产品生产标准,积极培育生态高效节水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努力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农业种植过程中,积极引导群众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避免了农药污染、土壤生态条件恶化,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场景七

保洁制度牌、集镇卫生保洁现场,垃圾中转站现场,小城镇管理,改厕现场、沼气现场、西干渠河道、头号支渠等农田水利设施、绿化造林现场、秆秸还田技术现场、道路绿化与保 6 洁等

解说词

为确保国家级生态镇创建圆满成功,甘浚镇在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投入的同时,坚持长效管理,消除污染源头。该镇进一步充实了环卫队伍,添置垃圾桶,配备垃圾压缩车,实行了“社收集、村集中、镇转运”的保洁运行机制,全镇生活垃圾收集率、处理率达100%。同时,加大了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为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该镇积极做好农村改厕工作,对目前存在的旱厕全部改为水冲式厕所,做到粪便无害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减少粪便污染。进一步推进沼气建设,推行沼气池、畜禽舍、厕所“三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完善了水利配套设施,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先后对沟边、河堤边全面实施绿化造林工程。加大秸秆综合利用,午秋两季,实行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杜绝了空气和水体污染。初步实现了“路畅、水清、村净、景美”的目标。

三、展望 片尾场景

集镇全貌,人蓄安全饮水建设现场,西洞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现场,集镇温州服饰城、经典家具,江苏客商木业加工车间,甘浚村居民小区一角景头拉长、小城镇全景。

解说词

良好的环境,引来了众多商家和投资者的青睐。“十二五”期间,甘浚镇先后引进了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到位资金800万元,2012年甘浚实现工业产值5.2亿元,同比增长25%。财政收入达4729万元,同比增长0.6%,是 “十五”末的10倍,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甘浚坚持科学发展、生态发展的结果,目前甘浚正在驶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树立生态文明意识,不断强化生态建设,注重强化环保管理,甘浚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 篇5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三次、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园林城市发展,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国家园林城市系列标准及申报评审管理办法的通知》(建城〔2016〕235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习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二次、市委十一届三次、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天山绿洲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遵循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全面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按照“规划建绿、工程造绿、见缝插绿、社会增绿、均衡布绿、标准建绿”的工作思路,科学规划,精心建设,高效管理,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为各族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确保XXXXXXX早日创建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人民政府决定成立XXXXXXX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人员如下:

长:XXXX、县长

副组长:XXXX 县委常委、纪检委书记

XXXXX·县委常委

成员:xxxxx 委办主任、司法局党组书记

xxxx 县政府办主任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决策部署、组织协调、推进落实和资金安排,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整合项目资金,健全投入机制。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xx兼任,常务副主任由xxxxx兼任,副主任由苏建新兼任,成员由相关单位抽调。

各乡镇也要成立领导机构,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抽调专人负责本乡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及与上级对接落实工作。

三、目标任务

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和要求,2017年要做好迎接国家住建部评审的各项工作,确保验收成功。

(一)完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综合管理体系。1.制定完善城市园林绿化政策法规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 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修订完善全县园林绿化施工及验收、养护管理和绿地分级管理标准,养护管理检查考核办法等标准与规范。重视科学规划设计,严格把好绿地设计方案审查、论证关,将节约型、生态型、功能完善型园林绿化的具体要求落实到设计方案审查要求中;加强施工和验收,严格按照方案施工和验收,确保方案在建设过程中的落实到位;强化日常管护,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科学、规范、竞争的绿化养护体系。建立健全绿线管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养护管理、公示制度、“绿色图章”及控制大树移栽、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古树名木保护等各项管理制度。

2.落实全县园林绿化建设维护专项资金,争取市财政支持解决园林绿化建设及养护管理经费,并不低于当地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定额标准。养护管理资金要按照养护管理定额标准视财力情况安排并逐年增加,重大生态园林工程建设项目资金要予以重点保障。

3.修编完善全县绿地系统规划,加快乌板乌水三角地5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合理布局各类绿地,加快绿地建设。

4.加强依法治绿力度。落实《乌鲁木齐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强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规划审批和建设监管,做到不符合绿化规划的不批,不满足绿化指标的不批,不落实绿化资金的不批;绿化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设 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提高社会建设项目绿化指标达标率。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园林绿化联合执法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大对违法占绿、毁绿行为的查处力度。

5.提高全县园林绿化科研能力。加大对园林科研的投入,加强生物多样性研究,区域物种保护与开发研究,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植物的研究以及园林植物育种、引种驯化工作,为我县园林事业良性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

6.推进全县园林绿化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建立全县园林绿化数字化信息库、数字绿化管理系统平台,实施绿化养护监督、检查和考核机制,做到“栽管并重”,以养护考核的高标准体现绿化环境的高质量。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实施动态监管,保障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

(二)加大全县绿地建设力度,提升管护水平。1.实施公园绿地建设工程。继续推动道路绿化、街头游园、小水面及小绿地建设,提升道路绿化的生态性和功能性,建设环境优美、主题突出、健身休闲设施齐全的公园绿地,为外来游客和各族群众营造更便捷、完善的游憩空间。

2.实施景区生态景观提升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突出特色”的原则,全面开展全县各大景区生态景观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提升现有景区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艺术风格多样、文化底蕴深厚、植物景观丰富、服务设施完善的生态景区。3.实施xxx连湖生态建设项目。建设以板房沟河道治理、景观提升为重点的生态工程,打造十二处人工景观湖及防洪渠,通过梳理水系、水体护坡驳岸的生态化建设等生态恢复技术,运用园林造景艺术手法,对板房沟河流域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可供游憩的生态河道景观带。

4.实施xxxx万亩生态防护林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xxxx余亩,计划每年以xx亩的规模继续推进。

5.加强对创建“花园式单位”、绿化合格单位及花园社区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已命名的定期复查,对复查不达标的给予“黄牌警告”或摘牌处罚。

6.加大绿化管护经费投入,提高树木管养水平。参照乌鲁木齐市绿地养护的基本费用,完善绿地养护所需的各个环节,提高绿地管护质量,优化美化环境。

(三)深入开展城市节能减排工作。

1.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及市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施监管减排,对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杜绝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2.加强再生水利用。推进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统筹规划建设污水处理厂及配套中水管网,扩建水西沟污水处理厂,加快乡镇和景区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及排水管网建设,提高再生水利用率。在绿化、市政公用等方面大力推广 使用再生水。

四、保障措施

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各成员单位要成立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负责领导推进本单位的创建工作。各单位要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评审办法》,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研究制定部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分解方案,明确创建目标、工作步骤、工作任务和工作时限。要建立考核通报制度,各牵头单位每月将配合单位的工作进度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工作进度缓慢的单位将进行通报。将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创建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规划引领,有序推进。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创建要求,做好各个项目的规划方案和实施计划,保证城市生态绿化的先进性和超前性,确保并促进全县生态绿化建设朝着科学、规范、有序和人性化方向发展。

(三)加大投入,提供保障。建立以政府投入及社会投资共同筹措资金的保障机制,筹措园林建管资金,设立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专项资金。要根据实际加大对本辖区绿化的投入,安排园林建设资金,争取市财政补贴。大力组织开展认建认养活动,为广大首府市民和城区单位参加我县绿化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县财政部门要建立财政保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障机制,多渠道筹资,集中财力,支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重点项目,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创建文明单位专题片解说词 篇6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坐拥巍巍太行之雄风,偎依在魅力怀川的怀抱,当您涉足这片古老与现代交融的热土,会感受到铿锵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扑面而来。而今的怀川大地,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崛起”之声成为这块发展热土的最强音。xxx局在这崛起的方阵中,全面履行生产加工环节产品质量监管职能,狠抓四个文明建设,谱写了一曲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赞歌。

【出片名:耕耘文明收获辉煌——xxx局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纪实】

风雨兼程,岁月无痕。近年来,xxx把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队伍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的载体,从文明素质教育入手,转观念、抓作风、强服务、创环境、树形象,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全新机关,文明创建的勃发活力让xxx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单位,蝶变新生,迸发出炫目的辉煌:先后三次被国家人事部、xx总局授予全国质检系统先进集体,并被xx局表彰为全国xx先进集体、全国xx先进单位、全国xx先进集体。被xxx省政府授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先进单位、质量振兴工作先进集体、企业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市委书记xx专门批示表扬其服务企业工作,2010年全市质监系统全部成为省级文明单位......【出小标题:和谐之源:谁播文明动地香】

xxx在创建全国文明单位的坐标上,彩绘着最美丽、最耀眼的图画,不断地编织着和谐的诗篇。曾几何时,这是全市底子最薄、条

件最差、发展最慢的机关之一。为了改变质监形象,他们从建设政治文明入手,想方设法提高班子队伍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坚持不懈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干部职工的爱国热情和集体主义观念。他们致力于三支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公务员队伍;锤炼一支作风过硬、公平公正的行政执法队伍;培养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技术精的检验检测队伍。克服工作态度生冷硬,严治工作作风庸懒散,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使质监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市局机关连年被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先进单位”,被省质监局表彰为全省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

干部队伍合力的提升,促进质监事业健康快速发展,xxx固定资产10年间从不足千万发展到近亿元,成为全省质监系统第一个还清债务,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单位。2003年以来先后受到国家质检总局表彰6次,受省市表彰350余次。3次受到副省长徐济超批示表扬。涌现出了“全国质监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xx”、“全国质检系统执法办案能手xx”等一批先进典型。

【出小标题:文化之源:满园春色入眼来】

xxx把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单位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了以局长、党组书记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配备专职干部负责文明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深入人心。

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是促进机关工作规范运行的一项重要内容。他们在全市行政机关率先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积极推行机关工作标准化建设,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处处有法可依。机关工作标准化建设被xx市委定为全市示范单位之一。

“以人为本”是xxx的文化本质。他们坚持每天太极拳晨练,经常组织兴趣小组开展书法、棋牌、篮球等各项体育比赛,每逢重大节日在全系统组织开展文艺汇演。还与团市委联合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和打假志愿者在行动等活动,全系统有6个单位被评为省、市级青年文明号,20多名同志被评为省、市级青年岗位能手。在日常工作中,他们定期开展评比文明科室、文明家庭、文明职工等活动,增强了全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营造优美的工作环境,是提升干部职工文明素质的有效途径。他们按照“四净一整齐”的标准,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对办公楼进行了整修,对办公区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实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在机关大院和走廊里设立了固定宣传标语、宣传栏,放置了花卉,创建良好的质监文化氛围。他们建起了文明学校、荣誉室、活动室、健身房和多功能视频会议室,干净明亮的职工餐厅、图书室,为同志们提供了干净、舒适、温馨、优美的工作环境。

他们热心于各种公益事业,积极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先后派人到xx村、xx村、xx村开展帮扶工作,帮助打水井、架电线、修学校,捐款4万余元,争取项目资金30余万元;与当地驻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加深了军民鱼水情。在南水北调拆迁工作中,他们承担了83户居民的征迁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抽调两名处级领导和25名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83户居民全部按时搬迁。被市

委、市政府授予南水北调总干渠征迁服务工作先进单位。他们建立了“爱心基金”,救助慰问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xx县下岗工人王秋霞割肝救大姑姐的事迹在媒体上刊发后,他们第一时间自发捐款5000余元,送到北京她的病床前。汶川地震发生后,他们在捐款12万元的基础上,自发组织了全国唯一一支地市级的“抗震救灾特种设备技术服务队”赶赴四川绵阳灾区,市委书记亲自莅临xxx进行慰问。

温馨典雅、绿树红花,阳光下的xxx风景如画;一个文明的机关楼院,延伸着太阳的光辉,辉映着月光的美丽。

【出小标题:活力之源:服务固本耀星光】

因为现代文明的注入,今日的xxx,是如此多娇。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重要角色,他们始终把服务作为立身之本。以名牌战略为抓手,分阶段、分层次培育名优产品,构筑品牌产业集群,全市名优产品累计发展到104个。以传统特色产业“四大怀药”为突破口,主动服务“三农”工作。制定的“四大怀药”四项国家标准,填补了我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没有国家标准的空白,促进了怀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他们严格依法行政,寓监管于服务之中,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他们以服务焦作经济发展为目标,先后投入3500万元增强检验能力,2010年他们规划建设占地72亩的生产性功能服务型园区“xx市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基地”项目得到市政府同意,并列入市十二五规划之中。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两转两提”的要求,他们确立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实施了八项服务工作机制,建立了服务企业制度体系和企业联络员网络。在全市行风评议中,xxx从75个参评部门中脱颖而出,名列全市第三名,所辖六

县局也全部进入当地前3名。2010年2月,被河南省政府表彰为企业服务年活动先进单位。国家总局原局长李长江、书记李传卿,现任总局副局长蒲长城、纪正昆等领导先后到该局调研参观,称赞他们走出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

【同期声采访:局长谈xxx的发展、展望未来。】

延续着光荣,承载着梦想。xxx将以此次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契机,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勇往直前的豪迈激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再创辉煌。

【片尾曲,走职员表字幕】篇二: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专题片解说词

创建市级文明单位专题片解说词

【静音逐个打出字幕打字音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发扬人道主义,发展残疾人事业

【淡出】

【音乐起解说开始淡入】

在秦岭腹地、大巴山深处镶嵌着一颗闪亮的明珠——汉阴县。他是全国闻名的双拥模范县、绿化先进县,又是省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计划生育先进县、平安县。汉阴县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已经省级验收,汉阴县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被省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表彰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县。【验收会议、政府文件】

汉阴,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自然环境优越,交通条件便利,经济快速发展,人民殷实富裕,和谐稳定安康。当你踏进这片土地,迎面扑来的是一股和谐之风。给人以自信、踏实、稳健之感。在这里,有一支活跃于为残疾人服务的队伍——汉阴县残联领导及一班人。【县城全貌、单位外观】

【滚动推出片名淡出】

开拓求实奋进 谱写和谐华章

——汉阴县残联开展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活动纪实

成立于1990年10月的汉阴县残联,历经二十余载,残疾人

事业从无到有,队伍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建成了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网络。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恪守“仁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进一步加大残疾人工作力度,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近年来,汉阴县残联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为动力,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创建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和县级平安单位为抓手,以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加强理论学习,强化制度建设,狠抓干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文件、资料】。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赢得了高级领导的赞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位哲人说过,具有伟大的梦想,出以坚决的信心,施以努力的奋斗,才有惊人的成就。他们已强化基础入手,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重实效。【会议、制度、文件】在创建市级文明单位过程中,紧紧围绕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根本、制度建设为核心、道德实践活动为抓手、环境建设为基础,着力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深化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在全面提高整体工作水平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新的转变,道德素质和思想作风有新的提

升,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努力开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文明单位创建规划、方案】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干部综合素质。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的需要,是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坚持领导带头学,集体学习与干部自学,通读原文与观看电教片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树立了全体干部职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够认清并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增强每个人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学习实践活动资料】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改进干部工作作风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大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以党员队伍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身边干部职工,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推进整体的先进性,努力做到思想上确立先进性,能力上体现先进性,工作上展示先进性,作风上实践先进性,形象上维护先进性,真正使党员和干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纪律上作表率,不断提高有效预防腐败的能力,永葆共产党员的清廉本色,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发展。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模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制度。狠抓源头,健全制度,预防和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两个务必”,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着力塑造 “求真务实、团结协作、清正廉洁”的新形象。【党风廉政建设资料】

抓好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教育,努力培养爱岗敬业思想品质。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思想道德建设;干部职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整体素质良好。【荣辱观、二十字方针牌子】

加强机关管理,打造文明机关。以“内强素质”为主题,“外树形象”为主线,以“依法行政”为立足点,以优质服务为依托,着力抓好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一句暖心的话,一声深切的问候,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温暖了服务对象的心,化解了上访者的怨气,消去了办事人的积虑。《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绩效考评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务公开制度,禁止吃拿卡要,禁止不作为、乱作为,提倡文明服务,提倡规范服务,提倡诚信服务,提倡优质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了方便,提升了干部的素质。《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车辆及驾驶员管理制度》、《卫生及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了机关管理,规范了干部的行为。《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成为提升机关干部士气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狠抓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和培训,建成了一支“立场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廉洁型、高效型”队伍,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队伍,促进残疾人事业的顺利发展。【机关管理制度牌】

积极参与全县大型活动,丰富干部职工文化生活。组织机关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全县“双创”活动和庆祝“七一”、“国庆节”活动,积极参加赈灾救灾、慈善募捐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象棋等文化娱乐活动,陶冶了干部职工的情操,篇三:创建文明单位专题片解说词

在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活动中,来凤县纪委监察局强化组织领导,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部署上严格要求,工作上列入重点,力量上切实保证。委局先后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为文明创建提供了组织保证。尤其是新一届纪委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正式掀起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定位、高要求运作的创建热潮,制定了创建方案,召开了创建动员大会,大力营造了文明创建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为保证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县纪委监察局在健全完善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方面狠下功夫。加大制度建设力度,注重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理顺工作关系。在原有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了机关管理制度18项,对办公秩序、办案纪律、财务管理、车辆使用等作出明确规定,机关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创 建 教 育 篇

在创建活动中,来凤县纪委监察局不断强化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委局机关干部的政治意识、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始终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的基础工作,强化措施,常抓不懈。组织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纪委全会精神,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通过召开讨论会、座谈会、交流会,深刻领会精神实质,使全体纪检监察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了立足本职、服务全局的政治责任感。严格落实《湖北省纪检监察干部行为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管理体系,实行了以目标责任量化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实绩量化评估制度,用制度规范纪检监察干部的行为,促使纪检监察干部依纪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创五好班子、建一流队伍”活动和“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得到普遍提高。认真查摆并整改自身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纪检监察干部转变作风和依纪依法办案的自觉性,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落实考核责任,提高创建水平。来凤县纪委监察局在考核上坚持以考核促学习,以考核促素质提高,健全完善了考查、考试、考评“三位一体”的综合考评体系,确保了学习教育质量和委局机关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

创 建 践 行 篇

纪检监察机关是维护纪律、加强监督的专门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与腐败分子和消极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两年来,来凤县纪委监察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服务中心,深化监督检查。我们坚持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政治责任。围绕上级部署的监督检查项目及县委政府的重点工作,加强了对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特别是对县“五大产业”、“龙凤新区”、“艺术土家”、“地区枢纽”、“幸福民生”、“城乡共荣”六大任务,以及龙凤科教示范园、喳西泰水城、全民健身中心等一大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增强了监督检查的针对性。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强作风建设。今年,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正风肃纪”、“惩恶扬善”、“强基固本”三项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根据安排,“正风肃纪”活动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从狠抓干部队伍素质和作风入手,全面整治干部队伍中的“庸、懒、散、软”行为,不断

改进干部队伍作风。我委局将这项活动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委局之力,扎实开展活动,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活动的开展,极大的促进了机关干部作风的根本转变,使得我县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特别是“人情风”、“工作时间中午饮酒”等现象得到彻底遏制,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拍手叫好。

三是坚持利剑高悬,强化案件查办。按照“抓自办、提质量,抓指导、壮块头,抓管理、保安全,抓队伍、强素质,抓创新、出经验”的工作思路,我们始终把案件查办作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把惩治腐败作为端正党风政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保持了查办案件的强劲势头。

四是坚持标本兼治,狠抓纠风惠民。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从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会同有关部门着力查处教育、医疗、保障性住房、劳动和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征地拆迁等十个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专题片解说词 篇7

桂东县是一个红色革命老区,她位于湖南东大门,滋养着16万淳朴勤劳的人民。大水坑系盐池南部第一大镇,更是一方人民顶盛,地域丰厚的热土;一个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乡镇。全镇总面积1458.5平方公里。现辖3个居委会,15个村民委员会,10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777人,其中农业人口20889人。2008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3.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6元。目前,辖区内共有初中1所,小学2所,幼儿园1所,教学点1个,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6个。现有289名教职工,4409名在校学生,436名住宿生,89 个教学班。其中:初中99名教职工,1593名在校生,304名住宿生,26个教学班;小学170名教职工,2492名在校生,132名住宿生,55个教学班;幼儿园20名教职工,324名入园幼儿,8个教学班。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和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突显出来,因为教育就是一切的基础。沙田镇秉承由来已久的重教传统,用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非凡手笔,抒写着教育现代化的辉煌篇章。

【推出片名】固本强基之路

——沙田镇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专题片

第一章 教育管理和投入

【画外音】2003年撤乡并镇以来,沙田镇党委、政府登高望远,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实现沙田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的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党委站在着眼于未来经济发展的利益高度,果断的做出办一流教育,创教育强镇的决定。教育强镇创建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按照《桂东县创建教育强县强乡镇的实施方案》,围绕创建教育强镇,指标评估体系,沙田镇提出了举全镇之力,建教育强镇的奋斗目标!镇上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村、站所、校长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成员单位全力抓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创建教育强镇进行过程性的督导检查,健全了镇、校两级建档运行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对照每个单项指标逐条落实,做到了硬件从实,软件从严,做好各种资料归档整理工作,做到资料详实、档案齐全规范、数据准确,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师以从教为荣的良好局面。

【画外音】要创建一个高标准的教育强镇,对于我镇来说任务重、时间紧,困难大。但是,镇党委坚持今日出钱财,明日出人才,人才决定未来的教育发展观。提出学校缺什么,政府补什么的承诺。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对教育工作优先研究,对教育经费优先安排,对教育问题优先解决。镇上通过立项,争取项目资金、社会募捐等形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用于支持和发展教育事业,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近四年来,全镇共投入资金271.15万元(其中镇政府投入57.7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校园“四化”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的购置,新建了盐池四中宿舍楼和餐厅,原盐池二中宿舍楼,镇二小综合楼及维修改造、锅炉安装、四化建设。为了促使我镇教育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镇党委、政府就长庆石油搬迁遗留下的办公场所经过多次协商、不懈努力,最终以振兴大水坑教育的诚意感动了他们,成功争取到将长庆石油办公大楼、石油中学改建为桂东县四中、沙田镇学区、幼儿园、二小的修建改造工程。同时,组织村民为各校拉运土方2410立方米;还为一、二小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阅览室等增添了教育教学设备和报刊杂志,在一、二小和四中新建教师电子备课室3个,教学仪器设备达到了自治区规定的二类标准,新增图书近万册,使全镇的教育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二章 教育发展水平

【画外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教育,是时代对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推进教育全面协调均衡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化,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近年来,在桂东县县委、政府,教体局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教育工作正视现实、大胆尝试、自主创新,有效发挥了教育行政管理效能,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激发和调动了教育团队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大水坑教育事业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正驶入新发展的快车道。目前,我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均达到规定标准,2009-2010的幼儿入园率达96.5%,适龄儿童入学率、辍学率分别达到100%和0,15周岁人口完成率、文盲率分别达到100%和0,17周岁完成率达86.46%,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初中阶段入学率和辍学率分别达到97.02%和110.88%和1.62%,残疾儿童入学率达100%。

【画外音】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实施的教育方针,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也是我们创建教育强镇的目标。因此,我镇始终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注重开展主题活动,各学校开展诚信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安全教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教育主题活动,以及科学发展观为内容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与“感恩父母、报效祖国”等为主题的有益活动,把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和反对邪教,崇尚科学等知识纳入课堂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沙田镇形成了教师爱岗敬业,胜任教学,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认真抓好基础教育的同时,着力抓好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历证、技术资格证或绿色证书的一生两证。把沙田镇优质的粮食基地、友好蔬菜实验基地变为沙田镇中小学农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绿色证书教育提供了优秀的实践、教育课堂资源。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一站多用、一网多用的功能和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开展经常性的、不同类型的、满足农民需求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四年来农村使用技术的推广率分别达到88%、93%、85.7%和85.7%。

第三章 教育信息化及装备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就要加强信息化建设,用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开展教育教学。同时,让孩子们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接触信息科技,扩大知识视野,认识和了解社会。我镇通过多渠道筹资为学校增配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器材。目前,小学生、和初中生的生机比分别达到9.26:1和8.92:1,确保了中小学开齐、开足信息技术课程。各中小学均建立了多媒体教室,配齐了电视机、VCD、投影仪、视频展示台等信息教学设备,都能通过卫星地面接收系统与中国远程教育宽带网联通,并能通过公网有效利用区、市教育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善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环境,扩大了教学容量,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章 师资建设

【画外音】创建教育强镇,首先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有好的教师、教育投入,才能真正发挥效益。因此,镇上逐年增加专项经费,用于开展骨干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培训、信息技术培训、校长培训、优秀师生奖励等工作,全力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良好环境。目前,全镇教师结构合理,敬业爱岗,中小学的校长持证上岗率和参加提高培训率、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所占比例和课堂质量达标工程达标率以及学历合格率均达100%。【画外音】沙田镇始终坚持为教学工作服务的宗旨,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精干高效,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做大量工作。一是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我镇以“师德建设年”活动为载体,评选表彰和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和优秀教师群体的典型事迹,以典型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分别召集教师代表、机关干部代表和学生代表参加师德建设座谈,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展师表形象,树行业新风”征文演讲比赛,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落实到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把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和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二是按照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全力推行人才工程。为了能够切实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我镇采取选拔培养、跟踪管理、滚动考核的方式,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重点扶持,以评奖、评优工作为“抓手”,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机遇和条件。在此基础上,相继涌现出25名中小学教师获市级“优质课”奖;33名教师辅导学生获得全国及全区各类竞赛奖;10人次教师获区、市奖励和荣誉称号;43人次获县级奖励荣誉称号;113篇论文发表或获奖,逐步建立起一支数量足够、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上一篇:医院二级评审材料目录下一篇:夏夜美景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