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2024-09-18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共12篇)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1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txt 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转载)概述

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测量依据、原则

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CH 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CJJ 8-85《城市测量规范》 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2 测区情况

2.1 测区范围及任务

本测区位于东经108°57’、北纬34°13’附近。位于长安大学校本部东院,测区北临育才路,东至雁塔路,测区内为教学区,地势平坦,建筑物以及树木较多,通视条件较差。本次实习在测区内布设7个GPS控制点,构建一个D级GPS网,满足实习需要。2.2已有资料

测区如有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可考虑联测国家高等级点,将GPS网点的坐标转换到国家坐标系中。如测区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采用测区独立坐标系。2.3控制网起算数据

本次实习GPS控制网可考虑利用国家等级点2个,国家等级点必须有西安1980坐标系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网的起算数据。如无已知的国家高等级三角点,则采用测区中任意两点的独立坐标作为本次实习GPS控制网的起算数据,独立坐标系可选用已已建成的地方独立坐标系,也可以在实习是自己建立。2.4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GPS基线向量为WGS-84坐标系,GPS网平面平差成果为西安1980坐标系坐标或1954北京坐标系坐标,并转换为测区相应的坐标系。

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1956黄海高程系统。时间系统采用北京时间或UTC时间系统。2.5GPS网的布设

采用三台GPS接受机,按边连式的布网形式布设GPS控制网,等级为D级。2.6GPS网的选点

GPS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要求,有利于使用其他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点位的基础应坚定稳固,易于长期保存,并有利于安全作业;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开阔,被测卫星的地平高度角应大于15。;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点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点位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GP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 3.1GPS外业观测

本次实习的GPS控制网采用GPS技术静态观测方法施测。

采用设备:2-3台AshtechZ-X双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5mm+1pmm·D,D以Km计),一台Ashtech ProMark2单频GPS接受机(标称精度为5mm+1pmm·D,D以Km计)。本次D级GPS网对GPS接收机的技术指标见下表:

接收机类型 标称精度 观测量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双频或单频 ≤(10mm+3ppmp*d)载波相位 4台或3台 计算机:一台。

本次D级GPS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见下表:

观测方法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平均重复设站数 几何图形强度PDOP值 时段长(min)数据采样间隔s 静态 ≥15O ≥4 ≥2 <10 ≥60 15 GPS观测及作业要求

外业作业调度安排(见附表)。

GPS接受机的检验:一般检视;通电检验。

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每一时段开机前,作业员要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输入测站名,天线高等信息。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得的天线高互差不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薄中。

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薄中的各项内容。

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并应防止仪器受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取下天线,以防雷电。

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到计算机上,确保观测数据不丢失,同时应进行当天的基线计算。

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情况。3.2 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核 重复基线边较差的检验

同一条GPS基线边若观测了多个时段,可得多次基线边的观测结果,同一条基线边任意两个时段结果的互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2)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检验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获得的基线解,由其同步时段若干基线组成的同步多边形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满足: Wx= Wy= Wy=

式中n为多边形的边数,σ为GPS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3)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检验

由若干条独立基线边构成的异步闭合环,其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 Wy3 Wz3 W异3 式中n为多边形的边数,σ为GPS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

异步环多边形闭合差的大小,是基线向量质量检核的主要指标。如果闭合差超限,应及时分析原因,对其中部分成果进行重测。

基线处理采用标准参数解算,采用其它技术参数解算的基线以文本文件说明。3.3 GP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1.基线解算

基线数据解算采用随机软件包GPPS(Ver 5.2)或S olution(Ver 2.1)软件求解,基线解算采用消电离层的双差浮点解或加点离层改正的双差整数解(固定解),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卫星截止高度角≥150 电离层模型为:Standard模型

对流层模型为Hopfiled或Computed模型。星历为广播星历或精密星历 采用L1频率或L1L2两个频率 2.网平差

GPS网的平差计算应用Solution2.6软件在WGS—84空间直角坐标系下 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查本次GPS网的内符合精度。同时为将WGS—84坐标系 下的GPS基线观测值投影到高斯平面上,并转换到 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中(或地方独立坐标系),采用GPSADJ(Ver 2.0)软件包或Solution(ver 2.1)软件包进行二维约束平差。提交成果资料

野外GPS观测手薄;

野外GPS观测数据原始磁盘文件; 基线成果磁盘文件;

野外GPS观测数据RINEX格式磁盘文件;

外业检核文件,包括同步环,重复基线和异步环闭合差磁盘文件; 测区控制网GPS测量观测方案略图; 外业观测技术总结和成果检验报告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在这次的交流会中,我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吸取一些好的经验,带动本班级的学习风气,同时也相信大家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的工作。谢谢大家!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2

一、概念

地籍测量指的是在权属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科学的测绘技术对界址线的位置和面积进行测定和计算, 同时绘制必要的地籍图, 作为土地登记和核发证书的依据, 同时这也是政府对地籍进行管理的一种服务。地籍测量作为土地管理的一个重要基础, 以其为依据, 通过不同的测量技术, 从控制逐渐到碎部, 对精确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 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以及地籍图等进行精确的测量, 才能达到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另外的国民经济建设相关部门的需要。地籍测量与其他的基础测绘以及专业的测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 最本质的不同是只要涉及到有关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利测量都可等同于地籍测量。

GPS, 全称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通过GPS可以为全球的用户提供高精度、低成本的三维位置、定时以及速度等信息。GPS定位的基本原理:GPS技术是以地面的GPS接收机与高速运动的卫星之间的距离作为基本的观测量来作为依据, 通过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法, 从而确定出待测点的具体位置。如图所示, 当地面的GPS接收机同时接受到四颗以上的卫星信号, 再通过一定的技术测算出卫星信号到达接收机的时间, 再结合各个卫星的星历及其他相关的数据就可以确定以下四个方程式。

根据以上列出的四个方程式就可以具体的计算出待测点的三维坐标以及GPS接收机的具体钟差。

二、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作业模式

目前, 在地籍测量中选择采用GPS测量作业模式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但在具体的地籍测量过程中GPS的测量作用模式主要有三种:实时动态定位、快速静态定位以及常规静态相对定位。

1. 实时动态定位。

GPS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值为基础建立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 在应用GPS测量技术的过程中, 地面上的GPS接收机实时地将观测数据以及相关数据实时地传送给流动站, 通过流动站来快速计算整周模糊度, 通过观测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关信息, 即可实时地计算出精确的流动站动态位置。在地籍测量中应用该技术, 可以实时地测定精确的界址点。另外, 如果将GPS所测得的数据经过相关的处理后录入到GIS系统, 还可获取精确的地籍图, 以便人们使用。

2. 快速静态定位。

在测量工作中去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站, 安置一个GPS接收机不断地对四颗以上卫星进行连续跟踪, 而另外一台GPS接收机依次到各个点去流动设站, 对每个点都进行观测, 所测得的流动站数据误差小, 而且作业速度快。但是, 两台GPS接收机的工作构不成闭合, 所以可靠性相对较差, 不过完全可以满足地籍的平面控制网建立以及界址点的测量工作所提出的要求。

3. 常规静态相对定位。

采用两台GPS接收机, 分别安放在一条基线的两端, 同步地观测四颗以上卫星, 每个时段在半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GPS所构成的网络结构有利于外界的检核, 而且可以通过平差, 还可以进一步地提高位置的精确度, 完全可以用在地籍控制网的建立工作中。

三、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1.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细部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测量中特别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主要是对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位置、形状、线以及数量等作出精确的测量。地籍的界址点一般点数较多, 而且分布密集, 对于精度的要求也相对不高。以往对其进行测量时, 不仅要求界址点与测量点必须要通视, 而且还必须是两到三人同时进行操作, 否则无法完成测量作用。但是, 如果采用GPS测量技术, 只须一个人在基准站安置仪器, 另外一人在各个测量点进行立杆测量即可到该测量点的三维坐标, 所用时间极短, 整个测量过程速度非常快, 而且操作简便, 工作效率高。另外, 根据地籍调查规程中的相关介绍, 在以地籍平面控制测量为基础的地籍细部测量过程中, 城镇街坊的外围和街坊内的界址点之间的间距最大允许误差必须要控制在10厘米以内, 而街坊内部的隐蔽界址点和村庄内部的界址点的间距要在15厘米以内。在这么精确的测量工作中, GPS测量技术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完全可以胜任以上作业, GPS测量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还可以提高测量的有效性。在合适的区域中应用GPS测量技术可以避免频繁换站的弊端, 还可以减少观测时间, 提高了测量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2. GPS测量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以及检测中的应用

以往的动态野外测量通常采用的是平板仪补测法或者是简易补测法。比如利用钢尺来进行距离交会, 直角坐标法来进行测量, 而对于那种变通范围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平板仪进行补测。这种方法速度非常慢, 还浪费时间, 效率非常低下。如果采用GPS测量技术进行动态监控的话, 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确度, 不仅省时省力, 还可以实现实时动态的检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变更的真实性。另外, 通过GPS测量技术所测得数据的精确度完全可以满足土地利用变更和检测中对数据的精确要求, 还可以减少建设费用。

3.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的应用

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应用GPS测量技术, 不仅可以轻松地实现全天候观测, 还可以让地籍的测绘以及地籍控制测量点的布置工作更具灵活性。在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中通过GPS测量技术, 不用再实现测量点与测量点之间的通视, 这相对于以往的测量方法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 而且GPS的网状结构布置也丝毫不会影响到GPS的测量精度。不仅如此, 在以往的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 在布置三角网时一定考虑周围的环境情况以及尽量等边等观测要求。而如果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时使用GPS测量技术, 根本不用这么繁琐, 仅仅实现登记控制精度和GPS仪器精度的匹配, 还有选取测量点是符合GPS对点位的要求即可。总之, 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控制测量作业中进行应用, 可以非常方便快捷, 而且所测得数据精确度高。

四、结语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3

摘要:地质工程测量是地质工程的前期工作,对于地质工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则对于地质工程测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科学合理的测量技术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地质工程测量质量。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针对地质工程设计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设计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上应用的可能性以及对地质工程测量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地质工程;测量;设计方法;GPS技术

前言

地质工程测量技术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事先确定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从而确保地质工程测量能够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用户需求。因此,每一个地质工程测量项目在作业前进行技术设计是必要的,对于后期工作的顺利完成和提高作业队伍的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践中,仍旧存在一些对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不予重视的现象。事实上,不管工程大小,地质工程测量设计都是提高工作效率和保障预期精准度的重要前提。因此,深入的分析当前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尝试性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有助于我们更加编制合乎规定的地址工程测量技术设计。

1.地质工程测量设计常见问题

当前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中最为普遍的问题就是设计过于死板,甚至有些工作人员根本没有考虑实际情况就直接的以其它地质工程测量项目为模板直接使用。具体来说,当前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不够完整,文字格式不符合规定。虽然说地质工程测量项目的不同其测量设计肯定也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当前的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中文字格式五花八门,内容和实际的工作存在很大的差距,叙述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的提出技术方案,也没有可操作性,附图附表也不齐全,由此可见工作人员在编制测量设计方案的时候要么没有立足于实际,要么是东拼西凑的抄袭其他的设计方案;二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编制依据过于落后。这个问题主要集中在年纪较大的工作人员身上,有部分工作人员虽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其所掌握的技术设计标准已经较为落伍,再加上他们对现有的技术标准、有关地质工程测量产品的生产定额、成本定额、装备标准等没有充分的了解,因此编制出的地质工程测量设计参考意义远大于指导意义;三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不够深入,主要表现为对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过少,对从作业区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作业单位的实力,充分挖掘潜力,选择最佳方案的研究不多等;四是标准意识较差。主要表现为文字表达不够通俗易懂,应用的公式、数据、图表等不够规范,名词、术语、符号等存在很大的误差,这些都对设计方案的实际应用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地质工程测量设计方法

2.1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依据和原则。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根本目的是知道测量项目的顺利完成,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我们要全面的考虑当前想的法规和技术标准以及地质工程测量产品的生产定额、装备标准等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符合实际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应当先从整体上把握地质工程测量项目,然后再从局部上进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说地质工程测量设计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的,但是我们仍旧需要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存。另一方面地质工程设计不能够盲目的照搬其它模板,而是要从作业区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作业单位的实力,认真的分析和利用已有的地质工程测量产品和资料,从而充分的挖掘作业单位潜力,设计出最佳方案。除此之外,设计人员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主体,其素质对于设计成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设计人员应当深入第一线做好作业区情况的勘测和调查分析工作,分析设计方案的正确性,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2地质工程测量设计书的具体要求。设计书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结果,设计书的内容不够明确、文字不够简练、相关标准出现误差的话哪怕设计再合理也没有任何的实用价值,因此在编写技术设计书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做到内容明确,文字精炼。对于已经有明确规定的技术要求不要在花费过多的话语进行叙述,对于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要重点的标示出来;其次是要在设计书中积极的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和现有技术相比,新技术虽然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是仍旧有着巨大的优势,因此在设计书中要积极的采用各种新技术,但是设计人员需要对关于新技术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进行叙述,必要的时候可以附相关的实验报告,以此来避免新技术中的不足之处;然后是设计书中的名词、术语、公式、符合等要和相关的标准保持一致,确保误读现象的发生;最后是要以工程项目的实际需要与工程特点为基础,以测量规范为准绳,以分级布网控制测量误差,确保校核条件控制测量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测量成果的可靠性,实现测量工作的多快好省。

2.3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完整的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内容要包括任务概述、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主要作用方法和技术规定、计划安排和经费预算、附件六个主要部分。其中任务概述是对地质工程项目的总体论述,例如阐述任务的名称及来源,确定地质工程测量项目的作业区、作业区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归属、要求达到的精准度指标和质量要求、工程期限等内容;自然地理概况则是对作业区的地理特征、交通、气候等因素进行的详细分析,为后期的工程提供指导,降低外在因素对工程的影响;已有资料利用情况主要是用来说明相关地质测量工作的完成情况以及评价,该案例的实用价值和利用方案等;作业方法和技术规定是地质工程测量设计的核心内容,这部分内容既要包括一般的作业技术也要涵盖新技术,同时要对这些技术进行估算和说明,分析其实用价值以及对工程的影响等;计划安排包括工作量统计即根据地质工程测量设计计算各个工序的工作量、进度计划及根据工作量统计计划相应的生产力投入,列出年度计划和各工序的衔接计划。而经费预算则是根据设计方案和制度计划参照相关的生产定额和成本定额,编制年度经费和总经费计划,并作必要的说明;而附件则是对设计中相关内容进行的补充,常见的有已有资料清单、附图、附表、产品鉴定书、实验报告等。

3.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逐步的扩大了GPS技术的应用范围,地质工程测量也不例外。实践证明,GPS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地质工程测量的精准度和效率有着积极的意义,当前,GPS技术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动态测量和静态测量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3.1GPS动态测量。GPS动态测量主要的技术手段是RIT技术,在进行动态测量的过程中,基站实时将得到的改正数通过网络发送至流动站,流动站则利用基站改正数修正地质测量结果。简单的说,动态测量就是需要测量的点与周围环境是处于一种相对运动状态,为实现这一目标往往采用的是在运动物体上按照GPS信号发射装置的方式,然后利用GPS信号接收天线详细确定物体的运动学量如时间、位移、速度等数据,然而根据数据之间的差异来确认物体的运行状态。对于地质工程测量来说,GPS动态测量的最大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测站间无需通视。GPS测量不需要测站间相互通视,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点位,使得选点工作更加灵活方便。二是观测时间短。随着GPS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软件的不断更新,在进行GPS测量时,静态相对定位每站仅需20min左右,动态相对定位仅需几秒钟。三是仪器操作简便。目前GPS接收机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作智能化,观测人员只需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及开机后设定参数,接收机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和记录。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4

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沛县地籍测量控制网

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控制测量、地形测图,到施工放样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叙述了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沛县地籍控制网的情况.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全球定位系统英文刊名:GNSS WORLD OF CHINA年,卷(期):200934(4)分类号:P224关键词:GPS定位技术 地籍测量控制网 基线向量 复测基线 同步环 异步环 网平差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5

GPS 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GPS RTK定位技术具有实时、快速、精度高、所需控制点少、外业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用于山区公路测量,解决了通行、通视困难的难题.本文以巴基斯坦某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在山区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公路工程中GPS RTK测量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技术特点.

作 者:高永甲 孙加强 Gao Yongjia Sun Jiaqiang 作者单位: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测绘分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2刊 名:物探装备英文刊名:EQUIPMENT FOR GEOPHYSICAL PROSPECTING年,卷(期):200919(1)分类号:P631关键词:公路测量 GPS RTK 控制网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6

GPS技术在校园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与探讨

简单介绍了利用GPS制作校园控制网的布网特点,深入分析了不同网形的平差结果和影响控制网误差的.主要因素.

作 者:吕彩明 L(U) Cai-ming 作者单位: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丹东,118008刊 名: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英文刊名: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年,卷(期):200932(5)分类号:P228.4关键词:GPS 基线 同步环 异步环 误差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7

一、GPS控制测量方法的工作原理以及流程分析

(一) 工作原理

首先来说, 载波相位转变为GPS控制测量提供了前提保障, GPS控制测量可以完成用户、地面和空间三者的相互通信, 使得在任何一个位置都有一个动态的定位。空间卫星在两个小时左右就会绕地球一圈, 并且会发射出无线电载波L1、L2到低噪音窗口, 这个时候全球的GPS接收站就会收集到传输的信号并且不断的传播, 空间卫星的状态时刻的被人们监视着, 方便了人们对其的各种调整。GPS软件会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会快速的得出任何一个位置的坐标, 并且能够对界桩的位置进行时刻的测定, 这也就为地形勘测中各个方面的分析和计算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 工作流程

首先进行控制点的选择, 在这方面, 要选择在对空通视的地方, 并且图形强度上要满足接近一百点, 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可以不需要通视, 仅仅要求在底线的两个点至少要在两个方向上能够通视。在确定控制点位置之前, 也可以对预先测量得出的控制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并且要根据该地区的具体地形进而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另外还要进行基准网位置的选择, 基准网的位置比较随意, 但一般来讲, 将基准网的位置选择在靠中间位置会更好一些。接下来是对于监控网的布设。另外, 在运用GPS地形控制测量中, 往往会由于城镇分布的不均匀而继续做调整, 网点点位首先要满足要求, 控制点的设置要在密度范围之内, 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多加一条导线。接下来就要进行数据的处理, 在数据处理这方面, 要依赖平差软件, 进行基本的基线解算并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 对测量得出的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目的是得到基准向量, 以及进行基线质量分析, 对于那些D级网或是C级网, 要选出独立基线, 将这些基线联合构成异步环, 并算出限差, 从而就得到了各种符合要求的信息。与此同时, 在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 还要进行测区以及外部的数据质量进行一系列的检核, 在这里, 需要强调的是, 如果基线达不到要求, 就需要重新设计控制点进行又一次的控制测量。

二、对于GPS控制网布设原则的分析

在上面的工作流程当中说到了GPS控制网的布设, 但没有具体分析, 下面就来具体的分析一下GPS控制网的布设原则。

首先, 选用独立的坐标系, 这么做的目的是便于施工放样数据, 另外对于控制网的基线面来说, 它是某一高程的重力水准面, 而并不是一个椭球面, 之所以这样, 是因为网的范围往往比较小的缘故, 与此同时, 在实际施工当中, 控制网的基线面可以将其看为平面。再来说水平角和距离测量, 这两个数据都是以垂线作为基准的, 并且不能用椭球的法线作为两种测量的标准。

接下来说GPS控制点的布设原则, 首先要对坐标进行统一, 即GPS控制点的坐标以及隧道设计的坐标,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施工放样数据, 与此同时, 要在直线隧道的中心线上布设两个GPS控制点, 或是在曲线隧道的每一条切线上布设两个GPS控制点。在隧道的进洞处要最少布设两个GPS控制点, 并且要求这两个控制点能够通视, 目前来看, 布设三个GPS控制点是最好不过的, 布设三个GPS控制点就会不必要求控制点之间通视。另外, 如果布设三个GPS控制点, 最好是将它们布设到同一个高程面上,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弱甚至消除偏差对于测设方向的影响, 即使做不到三个GPS控制点在同一高程面上, 也要尽量使这三个控制点之间的高差小一些。

三、GPS控制测量方法的优势以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 优势

前面已经说到, 对于地形的控制测量, 如果选用常规的方法比方说三角测量或是导线测量等等, 那么测出来的结果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 并且测量精度也不高, 同时由于地形等原因, 常规的测量方法往往会有许多的测量不到的地方。目前来看, 城市、农民等的测控点往往混合在一块, 这也为整个系统的兼容性带来了新的考验。测控点在人为的影响下往往会被破坏, 进而导致传统的地形测量方法非常容易产生精度上的偏差。另外, 传统的地形控制测量方法要求控制点之间必须通视, 但是一旦到了一些大范围的密林地区, 很难达到控制点之间的通视, 无法进行相关的测量操作。传统的地形控制测量会由于设备或是认为等等诸多因素导致测量精度的不足, 而在测量精度上如果达不到规范要求, 就必须重新的进行测量, 可以说费时费力又费财。采用GPS地形控制测量技术, 解决了传统地形控制测量中的不足之处, GPS控制测量技术主要是进行动态的定位控制测量, 只需要一个人和一台仪器, 并且操作方法也非常的简单, 仅仅需要在控制点停留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测量了。GPS控制测量, 不需要建立高规标, 只需要进行星座布置, 布置完成后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测量。GPS控制测量操作简单, 并且测量精度极高, 为其在地形控制测量方法中的普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 存在问题

在GPS控制测量过程, 往往会受到电磁波的干扰, 这样便会使得信号的传输变得困难。与此同时正因为GPS控制测量的随意性, 会使得测量人员掉以轻心, 在选择控制点的时候, 往往不做过多的考虑, 忽略了障碍物存在的可能性, 进而导致信号的传输受阻, 甚至造成测量结果出现偏差, 无功而返。

四、结语

就现在发展形势来看, 我国的GPS控制测量技术已经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操作上变得简单, 精度上更加细密, 大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 GPS控制测量技术也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晶, 在GPS控制测量技术的不断完善下, 必将带动地形测量技术的变革, 而且会更加稳健的发展下去,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GPS控制测量技术将会以高效率、高精度的准则服务地形的控制测量, 并且将会使全体人民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添国.基于GPS控制测量方法的地形测量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张伟振.基于GPS控制网的山区地形测量技术探讨[J].科技资讯, 2011.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8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技术;工程测量;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用于军事部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可以通过定时和测距进行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 可向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

1.GPS系统的组成

GPS定位系统由GPS工作卫星组成的空间部分、若干地面站组成的地面监控部分及以接收机为主的用户部分组成。三者具有独立的功能和作用, 又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系统。

1.1空间星座部分

空间部分由7颗试验卫星和24颗GPS工作卫星组成。

1.2地面监控部分

地面监控系统由1个主控站、3个注入站和5个监测站组成。

1.3用户设备部分

用户设备部分包括GPS接收机和数据处理软件等。

2.GPS系统的卫星定位原理

GPS定位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高速运动的卫星瞬间位置作为已知的起算数据,采用空间距离后方交会的方法,确定待测点的位置。

3.GPS测量的特点

3.1测量精度高

GPS观测的精度明显高于一般常规测量,在小于50km 的基线上,其相对定位精度可达1×10-6,在大于1000km 的基线上可达1×10-8。

3.2测站间无需通视

GPS测量不需要测站间相互通视,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点位,使得选点工作更加灵活方便。

3.3观测时间短

进行GPS测量时,静态相对定位每站仅需20min左右,动态相对定位仅需几秒钟。

3.4仪器操作简便

观测人员只需对中、整平、量取天线高及开机后设定参数,接收机即可进行自动观测和记录。

3.5全天候作业

GPS卫星数目多,且分布均匀,可保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续进行观测,一般不受天气状况的影响。

3.6提供三维坐标

GPS测量可同时精确测定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其高程精度已可满足四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4.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实施

4.1选点与建立标志

选点应满足以下条件: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 且视场要开阔;GPS点应避开对电磁波接收有干扰的物体。

4.2外业观测

GPS外业观测主要包括天线安置、观测作业和观测记录等。天线安置的内容包括对中、整平、定向和量测天线高。观测作业的主要任务是捕获GPS卫星信号对其进行跟踪、接收和处理, 以获取所需的定位信息和观测数据。观测记录是GPS定位的原始数据,也是进行后续数据处理的唯一依据, 必须要真实、准确。

4.3成果校核与数据处理

5.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工程测量主要应用了GPS的两大功能: 静态功能和动态功能。静态功能是通过接收到的卫星信息, 确定地面某点的三维坐标; 动态功能是通过卫星系统, 把已知的三维坐标点位, 实地放样地面上。利用GPS静态定位技术和动态定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可以高效、高精度地完成公路平面控制测量。当前, 用GPS静态或快速静态方法建立沿线总体控制测量, 为勘测阶段测绘带状地形图、路线平面、纵横断面测量提供依据; 在施工阶段为桥梁, 隧道建立施工控制网。

5.1建立工程控制网

采用GPS定位的方法建立工程控制网,具有点位选择限制少,作业时间短,成果精度高,工程费用低等优点。可应用于建立工程首级控制网,变形监测控制网,工矿施工控制网,工程勘探、施工控制网,隧道等地下工程控制网,等等。

5.2变形监测

变形监测主要是监测像大桥、水库大坝、高层大楼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沉降、位移以及整体的倾斜等状况。监测工作的特点是被监测体的几何尺寸巨大,监测环境复杂,监测技术要求高。GPS技术在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5.3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

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是GPS测量技术发展的一个新突破, 在公路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时动态定位(RTK)系统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组成,实时动态(RTK)定位有快速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种测量模式, 两种定位模式相结合, 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可以覆盖公路勘测、施工放样、监理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前端数据采集。速静态定位模式一般应用在控制测量中, 如控制网加密;工作。

5.4动态定位

动态定位模式在公路勘测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以完成地形图测绘、中桩测量、横断面测量、纵断面测量等工作。且整个测量过程不需通视, 有着常规测量仪器(如全站仪)不可比拟的优点。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9

3具体案例分析和应用

某市大河流向甲处,大河水量丰富,省政府决定主要用来发电。根据甲处作为引水河流,建立两个跨河水电站,分别是A座和B座。工程开工于,投资10亿,A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设置为10万kW,取水口的高度为675m,且引水隧洞的长度为5.65m。水电工程建筑物主要有厂房和大坝,同时有压水管道和引水隧洞,溢洪道等。B座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为5.5万kW,且取水口在460m,引水隧洞有2.0m长,厂房高程有410m左右。高程控制点与平面控制点是共用标。工程采用GPS技术进行精度测量,主要用了7台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每条基线都有两个观测时段,且保证了每个时段至少哟100分钟的观测时间,观测基数在200条,检测失败有10条,有8条观测结果有较大差异。因此,现在182条基线作为独立观测量。通过观测结果来看,GPS短基线的精确度有一定的差别,高程测量的精度和几何水平相当,由于水准连测点的问题,在精度测量上达到要求。

4结语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10

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GPS后处理动态测量技术的应用

文章简要介绍了Javad Legacy GPS接收机系统的组成及后处理动态测量技术的`特点,结合矿区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实践,对GPS后处理动态测量技术在大比例尺地形测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 者:赵永贵 马景金 孙永杰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地质测绘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0 刊 名: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INNER MONGOLIA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P228.4 关键词:大比例尺地形测图   GPS   后处理动态测量   初始化测量  

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篇11

【摘 要】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rn)全称为全球定位系统。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微电子技术和GIS技术获得重大进展,卫星导航、定位的理论趋于成熟。GPS技术具有功能较多、应用广泛;观测时间短、操作简便;定位精度高、全天候作业等特点,作为通用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科研和民用领域。本文主要分析了GPS测量技术在测绘工程的应用。

【关键词】工程测绘;GPS技术;应用

GPS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给测绘领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在目前的工程测绘中被广泛的运用。GPS技术基于卫星的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导航与时间信息。工程测绘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我国基础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实施,在大型工程项目中,对测绘工作、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传统工程测量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工程精度要求。如何,使用高精度、高效率的GPS测量技术推动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浅析了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1.GPS测量技术的特点

1.1功能较多、应用广泛

GPS可为各类用户连续地提供动态目标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因此它不仅可以用于测量、导航,还可以用于测速、测时。随着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其应用的领域在不断拓宽。目前,在导航方面,它不仅广泛的用于海上、空中和陆地目标的导航,而且,在运动目标的监控与管理以及运动目标的报警与救援等方而,也己获得了成功的应用;在测量工作方而,这一定位技术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工程与地型变形监测、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海洋测绘等各个领域的应用己甚为普遍。如监测地球板块运动状态和地壳形变;测定航空航天摄影瞬间的相机位置,实现仅有少量地而控制或无地而控制的航测快速成图等。

1.2观测时间短

利用GPS可进行实时导航定位,这对高动态运动载体的导航显得尤为重要。当用GPS接收机作静态相对定位(边长小于15km)时,采集1h之内的数据,即可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两台仪器每天止常作业至少可测定4条基线。如果采用快速静态定位模式,对于双频接收机,仅需采集5min左右时间;对于单频接收机,只要能观测5颗卫星,也仅需要采集15min左右的时间。可见,利用GPS技术建立控制网,能大大缩短观测时间,提高作业效益。随着GPS系统的不断完善,软件与硬件的不断更新,目前,20Km以内相对静态定位,仅需15-20min;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时,当每个流动站与基准站相距在15hm以内时,流动站观测时间只需1-2min;动态相对定位测量时,流动站出发时观测时间只需1-2min,然后随即定位,每站观测时间仅需几秒钟。

1.3操作简便

在操作上,GPS测量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有的己达到“傻瓜化”的程度,操作员只需要安装并开关仪器、采集环境的气象数据、量取仪器高度和监视仪器工作状态,其他工作则由GPS接收机自动完成,如卫星的捕获、跟踪观测和记录等。假如在一个测站上需要作较长时间的连续观测,通过网络或其他通讯方式,将所采集的观测数据传送到数据处理中心,不需要任何人员人值守,就可以实现全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在结束观测的时候,也只需关闭电源,收好接机,便完成野外数据采集任务。此外目前的接收机体积也越来越小,重量亦越来越轻,便于携带和搬运。

2.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2.1大地测量程制网点测定

目前,GPS测量技術控制网己经完全取代了用常规测距、测角手段建立的大地控制网,我国的GPS测量大地控制网工作于1991年开始,它利用GPS定位技术重新测量我国基础控制网。囚为全国性的大地控制网点之间相距都在数千甚至上万公里,常规的测量工具不能够完成高精度的远控制点的测量,而且测量效率低消耗人力过多。还有一类控制测量是城市GPS控制网,与全国性控制网测量相比,城市控制网测量点一般相距几十公里,并且具有精度高、而积大、使用频的特点常规的测量工具测量精度不均匀、费时费工,而且控制点经常被破坏泯灭,严重影响了测量进度。GPS测量利用其定位范围广、效率高、精度高等优点很好地解决了以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使工程、道路等测量工作实现突破性发展。

2.2工程变形的监测

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认为原因或者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建筑物位移,称之为工程变形,其变形类型有陆地工程的变形、资源开采地区的地表沉降和围堰大坝的变形等,这类变形通常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GPS技术在工程变形监测四个阶段:基准设计、结构强度设计、观测时段设计、监测周期设计中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3 GPS在水下工程中测绘中的应用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岸码头和港口的建设、航道的整治等水下工程都需要精度非常高的地形测绘图,GPS技术的二维测定技术能够对水下工程的横向和纵向位置进行高精度测定,然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地形图的绘制。在水下工程纵向方面的测量利用测深仪,根据超声波在水下传播的时间得出水深,与此同时潮位仪还要进行潮位测定,来更正水深和地形的高程。横向位置的测量采用差分GPS技术,解决了以前采用经纬仪等传统定位仪器而产生的操作繁琐、抗外界干扰性低等问题,提高了水下工程的测绘。

2.4房地产测绘中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GPS测量技术为实时动态差分法,这种新的方法可以实现在户外观测之后随即获得高精度的定位,在房地产测绘工作中的应用尤为突出。在房地产和地籍测绘工作中利用实时动态差分法对每宗土地权属界点进行测定,只需要一名操作人员使用一台仪器在每个测定点上花费几秒钟时间,然后将所得大量数据通过计算机软件运算处理后直接输入GPS系统便可得到房地产或地籍测绘图。因为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不需要测点间通视,而且需要的操作人员也极少,所以该技术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房地产或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 [科]

【参考文献】

[1]郑乃发.RTK测量技术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4).

[2]李超.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应用综述[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3).

[3]王永新.GPS测量技术及其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2(09).

[4]费俊扬.GPS测量技术在山地风电场施工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施工,2010(06).

gps测量技术设计书 篇12

1.1 平面坐标系统

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高斯-克吕格标准3°分带投影。处于两个分带的, 选用的坐标系统应与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一致。

1.2 高程系统

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3 测图比例尺

采用1:500比例尺。

2 一般规定

2.1 平面控制网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从高级到低级的原则逐级布设, 在满足加密要求的情况下可越级布设。

首级控制网应按辖区统一布设。

2.2 首级控制首选GPS测量, 一般应布设D级网, 在国家控制点没有覆盖或特别稀少的地区, 可以布设C级网。

C级网应联测3个二等 (含) 以上的国家控制点;D级网应联测3个三等 (含) 以上的国家控制点。

2.3 城镇地籍调查时已经布设覆盖县级行政辖区控制网的, 或已建成CORS网站并由测绘质检部门出具精度检测报告的, 可直接应用。

2.4 县级行政辖区如果跨两个标准3°分带, 应同时提交两个3°带的控制成果。

2.5 可采取布设E级网或RTK测量一级平面控制点的办法加密控制网点。

2.6 E级、一级及以上等级控制点均应埋设标志, 标志可采用混凝土预制标石埋设或在岩石上镶嵌, 也可以将钢钎标志镶嵌在水泥地面上。

其中C级控制点标志应参照GB/T18314-2009中的标准进行埋设, D级控制点埋设的混凝土标志不应少于总点数的80%, E级或一级控制点应埋石或钢钎镶嵌, 且每个村屯至少布设两个以上。各级控制点应填写点之记。

3 GP S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见表1)

4 GP S网设计

GPS网设计的出发点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来降低成本,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 既不能脱离实际的应用需求去追求不必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 也不能为追求高效率而降低质量标准。应该根据不同工程精度的需求, 选择合适的布网方案。静态定位的组网方式有边连式组网、点连式组网、边点混合式组网, 还有附合路线组网。边连接式组网是台组大同步环间以重复基线进行连接, 这种GPS网的图形结构坚强, 检核条件充足, 但工作量较大, 一般适合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控制网;点连式组网是各台组组成的大同步环间的点连接, 虽然这个方案的网扩展率较高, 但由于重复基线少, 很难满足观测时段数≥1.6的要求。而边、点混合连接式组网, 异步环的设计要比较灵活, 网的扩展率也比较高, 如果设计的好, 可以获得结构比较坚强的网。这是一般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案。

GPS成果质量, 主要取决于外业观测质量。在GPS测量中除偶热误差外, 还有周跳、各路径效应和大气层扰动等残余误差的存在, 这就不可避免的要产生系统误差甚至粗差。虽然其中的系统误差, 在通过高精度且兼容性好的已知点在约束平差中得到减弱, 而基线中的较大误差和粗差, 主要通过异步环检验加以控制, 所以GPS网设计的主要内容是检核GPS点位精度的异步环设计。

表1 GNS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异步环是由非同步观测和同步观测基线组成的环。2009年版的规范, 将独立观测环 (全部非同步观测基线组成) 和异步环统称为异步环。

关于GPS网在点数较少的情况下, 要求各级异步环边数不宜超过6条, 这主要考虑异步环边数过多不仅会减弱图形强度, 而且观测时段数也满足不了≥1.6的要求。相邻点间的距离, 最大不宜超过该网点间距离的2倍 (不包括个别联测已知点的长基线) 。局部地区采用附合路线时, 应设计有长基线组成的异步环。点间距离小于平均点距1/2时, 应用基线联测。

GPS网设计应主要考虑交通条件, 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设计时采用台组同步环扩展式组网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案, 在设计台组同步环间点连接或边连接的同时设计异步环。关于重复基线, 规范没有明确规定, 在组网过程中会自然形成, 但在观测条件欠佳的部位尽量设计重复基线。

村庄地籍的控制测量要求首级控制网应按辖区统一布设。这样, 较大的县要有几百个点,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方案而在生产中向前推着干, 不禁工作量要有浪费, 而且对问题基线的处理也很棘手。无论是设计5台组观测, 还是4台组、3台组观测, 虽然设计的整体网形不一样, 但工作量基本相同且方案都可行。这就说明, 同一工程可设计出多个满足规范要求的方案。当运用4台组可以形成一个比较坚强的大地四边形, 则可以不必测量重复基线。不同台组有不同的工作效率, 作为大面积控制网, 应用3台组作业很不经济, 请各作业单位考虑。

GPS测量的应用比较广泛, 以上仅是满足一般工程的设计方案。今后有机会承担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测量 (一般点数不多) , GPS网的设计还应考虑以下因素:a.台组同步环间以边连接为主, 异步环边数一般不超过4条为宜, 因为异步环边数过多随着基线向量的增加, 其检验质量的能力逐渐下降。b.应设计有控制整个工程的骨架网, 骨架网易构成对角线大地四边形。c.每点至少与3条以上基线相连。d.重复设站数应≥2.0。随着观测基线的增加, 所测独立基线也随着增加, 从而确保网的可靠性。

结束语

静态定位的边连接式组网是台组大同步环间以重复基线进行连接, 这种GPS网的图形结构坚强, 检核条件充足, 具有良好的自检能力, 能较好地发现测量中的粗差, 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工作量较大, 一般适合精度要求较高的工程控制网;而边、点混合连接式组网, 异步环的设计要比较灵活, 网的扩展率也比较高, 如果设计的好, 可以获得结构比较坚强的网, 这是农村地籍控制测量常用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GB/T18314-2001) .

上一篇:浅析业主对业主委员会的监督权下一篇:童年回忆的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