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诚布公四字成语故事

2024-10-05

开诚布公四字成语故事(通用11篇)

开诚布公四字成语故事 篇1

关键词:四字成语,中日,词形,词义,比较差异

在现代日语中有许多由四个汉字组成的词,一般被称为“四字熟藉”。本文要讨论的日语中的“四字熟藉”限定在词形、词义比较稳定的四字成语上,将日语四字成语的词形、词义与中国的四字成语做一比较。

一、本文将日语中的四字成语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日语中完全按照汉语中的四字成语的原形来使用

例如:大器晚成、半信半疑、四面楚歌、千篇一律等。上述的四字成语是原封不动地从中国传到日本去的,后来,在中国和日本都基本没有改变其词形和词义。这类四字成语对中国人和日本人来说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使用的。可以说,在中日同形的四字成语之中,大部分是按照原意使用的,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其中的一些同形成语在词义上出现了差别。

例[1]日语中的“落花流水”翻译于大辞林:落花有心随流水而去,流水有意载落花流淌之意,比喻男女之间相思相爱。翻译于大辞源:①凋落的花和流动的水。②花落在流水中的话,流水也会欣然接受并载花流淌之意。男人有心爱慕女人的话,女人也会产生感情接受男人。

汉语中的“落花流水”现代汉语词典:原来形容春景衰败,现在比喻惨败,大势已去。成语熟语词典:形容残春景象。亦比喻事物衰败或七零八落不成局面。亦作“流水落花”。

例[2]日语中的“朝三暮四”翻译于大辞林:①拘泥于表面上的差异、利害,却没注意到结果相同。②说好听的话骗人。③关系到生命的生活,生计。

汉语中的“朝三暮四”现代汉语词典:原比喻聪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别事情。后来比喻反复无常。成语熟语词典:①本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手法,使人上当。后常用来指变化多端或反复无常。②也指数目之多。亦作“暮四朝三”。

例[3]日语中的“一刀両断”翻译于大辞林:①一刀斩成两截。②迅速做出决断,处理事物。

汉语中的“一刀两断”现代汉语词典:比喻坚决断绝关系。成语熟语词典:比喻彻底决裂。亦作“一刀两段”。

例[1]从日语辞典的解释可以推断,“落花流水”在日语和汉语中词义截然不同的原因有可能是日本人在引进我国的成语时,将其词义做了随意的解释,导致日语和中文的意思大相径庭。

例[2]“朝三暮四”在日语和汉语的词典中对原义的解释大体一致。但在日语中增添了“生活”、“生计”的意思。而在汉语中,虽然有原义的解释,但原义已经几乎不用,现在只使用“比喻反复无常”这一后来发生变化的词义。

例[3]“一刀両断”的原义日语和汉语都是“一刀斩成两截”。而中日两国各自使用的引申义却截然相悖。

第二类:由于某种原因,与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在词形上略有不同(只差一字或词序不同的),而在词义上有的基本相同②,有的截然不同。

1. 日语四字成语与汉语成语在词义上基本相同:

山紫水明—山清水秀四方八方—四面八方公明正大—光明正大等。

2. 日语四字成语与汉语中的成语相比,在词形上相似,而在词义上却有差异或截然不同。

例[1]日语中的“鉄心石腸”翻译于大辞林:不被任何困难压倒的、铁一般的坚强的信念。

汉语中的“铁石心肠”比喻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现代汉语词典》)

例[2]日语中“換骨奪胎”翻译于大辞林:换骨取胎,为己所用之意。借用前人的诗或文章的构思、形式等,加人新意,创作出独自的作品。

汉语中的“脱胎换骨”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而成圣胎,换凡骨而为仙骨。现在用来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现代汉语词典》)

例[3]日语中的“大言壮語”翻译于大辞林:说与实力不相称的大话。也指说的大话

汉语中的“豪言壮语”气魄很大的话。(《现代汉语词典》)

日语的“鉄心石腸”是褒义词,汉语的“铁石心肠”是贬义词,而且词义有别日语的“換骨奪胎”和汉语的“脱胎换骨”都是出自道家的说法,但现在所使用的意思大相径庭。日语的“大言壮語”和汉语的“豪言壮语”在释义上大有区别。而且日语是贬义词,汉语倾向于褒义词。

二、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的原因

中日四字成语出现差异,通常是由于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逐渐揉进一些极其微小的差异,而经过时间的洗涤,才发现其偏差之大。出现差异的原因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

1文化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文化的在传播利用的途中,难免会经过传播者的消化理解,进而使其他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使用,从而出现新的观点和结论,而导致误差的产生。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后来中国人的误用,以讹传讹,约定俗成,导致成语与其愿意出现了偏差。

2观察视角的差异。由于中日两国文化底蕴的差异,人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评价标准和理解程度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不同。所以,对同一事物的观察角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即使同样的寓言故事,中日两国人民却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解。

3文化背景的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日本人在吸收汉语成语后,要对其加以利用,就必须进行消化理解,去掉成语中与本民族的特点不相符合的内容,使其符合本国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这也是中日四字成语出现一定的差异的原因之一。

三、中日四字成语演变的规律性

在内容方面出现演变的成语中,由日语方面意义发生变化的居多,由中国方面意义出现变化的相对较少,这是因为汉语的成语所表达的意义相对来说比较单纯,通常只是表达单一的意思。汉语成语所表达的意义若是发生改变时,一般是已经淘汰原有的含义,在意义上已经成为了新的成语。日语则不同,经常在该次原有的意义上作进一步的引申,而且当出现新的意思后,却依旧保留、适用原有的意义,一直许多成语都具有几个意义。在比较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时,这方面的规律性明显。

四、日本近年来创作的部分四字成语及由来

“苦労長寿”该四字熟语的创作参照了“不老長寿”。创作来源于日本新实施的医疗制度年2008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了“后期高龄者医疗制度”,因为在日语中“後期”的意思是“晚期”、“末期”,所以在该制度实施的第一天便改名为“长寿医疗制度”,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因为改了名字而得到国民的赞同,日本上下对此强烈反对。由于该制度的实施,国民对日本的医疗体制和养老金问题担优不已,致使许多人心目中的“不老长寿”之梦变成了“苦劳长寿”。

“四面魚歌”该四字熟语的创作参照“四面楚歌”。“四面魚歌”是用来形容宫崎骏的新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姬》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该片讲述的是5岁的小男孩宗介和想成为人类的金鱼Ponyo之间发生的故事。与宫崎骏之前的几部作品,如《千与千寻》和《哈尔的移动城堡》相比,《悬崖上的金鱼姬》的世界观和主题似乎都更加单纯一些,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是片中的亲情部分却十分令人感动。在主人公小男孩宗介的身上,可以看到宫崎骏儿子宫崎吾朗的影子,影片包含着宫崎骏作为一个父亲的心意。小时候吾朗缺乏父亲的陪伴,造成后来父子二人关系不佳。宫崎骏也有意用本片疏解父子之情。

结语

四字成语是汉字语言中的精华。日语与汉语中有许多同形的或词形相似的四字成语,这无疑给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很大便利。然而它的数量庞大,再加上两国文化方面的差异,这又给两国的文化交流带来了一定的不便或障碍。目前,这个问题尚没有得到深人的研究。因此,中日四字成语的比较仍需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冯峰.中日同源成语意义的异同[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0(1).

[2]松村明.大辞林第2版[M].东京:三省堂,1995.

[3]松村明.大辞源[M].东京:小学馆,1998.

[4]《朱祖延.汉语成语大词典》北京:中华书局,2002.

作文慎用网络“四字成语” 篇2

而在学生交上来的暑假作文中,有一个平时作文很好的女生颇有文采地写道,暑假看过一部电视剧,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心怀好感,但因为两人差距太大,她也只能“十动然拒”。这位语文老师翻遍了词典,也没搞清楚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她把学生叫来询问,学生竟显出“你落伍了”的神情,他们万没想到老师竟连“喜大普奔”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的缩略语,“十动然拒”是“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之意都不知道。

该语文老师坦言:“按照现在考试规定,作文1个错别字扣1分,1个网络四字成语就是4分啊,如果用两个这样的成语,一篇作文也就完蛋了。我很为这些学生担忧!”

据青年报记者观察,最近这一两个月,所谓网络“四字成语”红得发紫。比如意为“细细想来,恐怖至极”的“细思恐极”,意为“男人沉默,女人流泪”的“男默女泪”,意为“虽然不明白对方什么意思,但觉得很厉害”的“不明觉厉”。人气最高的是意为“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的“人艰不拆”。

不要说语文老师看不懂“四字成语”,青年报记者将一些“四字成语”发给《咬文嚼字》杂志执行主编黄安靖看,不料,这位语言文字专家开始竟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直到听到记者的解释,语言学家才“恍然大悟”。

黄安靖告诉记者,不得不承认,网友确实具有超强的语言创造力。在过去几年中,网友也创造了大量积极的网络词汇,这些词汇符合语言文字发展规律,被社会广泛运用,比如“给力”。但网络词汇中也有大量“游戏之作”,这些词汇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娱乐好玩,但因为不符合语言规律,所以不具备传播功能。这些网络“四字成语”就属于此列。

黄安靖明确表示,不赞同学生使用这些“四字成语”,也认为这些成语完全不值得推广,“今年上海高考已经明确规定,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网络词汇,将等同于错别字扣分。如果放任孩子在作文中乱用网络语言,就是害了他们。”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开诚布公成语三国典故 篇3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真诚待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二、开诚布公成语典故

三国时,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极得皇帝刘备的信任。刘备临终前,曾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他,请他帮助刘禅治理天下,并且诚恳地表示,你能辅佐他就辅佐他,如果他不好好听你话,干出危害国家的事来,你就取而代之。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全力帮助平庸的后主刘禅治理国家。有人劝他进爵称王,他严词拒绝,并认为自己受先帝委托,已经担任了这么高的官职;如今讨伐曹魏没见什么成效,却要加官进爵,这样做是不义的。诸葛亮待人处事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马谡(sù)是他非常看重的一位将军,在攻打曹魏时当前锋。因为违反节制,失守街亭,诸葛亮严守军令状规定,忍痛杀了他。马谡临刑前上书诸葛亮,说自己虽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没有怨恨。诸葛亮自己也为失守街亭等承担责任,请求后主批准他由丞相降为右将军。他还特地下令,要下属批评他的缺点和错误。这在当时是罕见的。

三、开诚布公成语造句

1、真诚,我们有以诚相待、诚实守纪、开诚布公的人文环境。

2、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是一种错误,我选择谎言。

3、善意的谎言是美丽的,开诚布公直截了当是一种错误,我选择谎言。

4、因为经理事事开诚布公,所以职员们都尽力工作。

5、海峡两岸的作家就创作问题开诚布公地交换了看法。

6、开诚布公且按照常规行事对希腊政府来说有些新颖。

7、经理的成功就在于他对属下能开诚布公,处事向来透明合理。

8、由于校长对主管调派任用一向开诚布公,因此从来没有人不服。

9、因为经理事事开诚布公,所以职员们工作都尽心尽力。

10、大家开诚布公,共同协商,很快就达成一致意见。

11、你这么开诚布公的与其他零售商竞争,就让人们很难相信你的价格是最低的。

12、我们应开诚布公,各抒己见。

13、我希望大家能开诚布公,有话放到檯面上来谈,不要在背后嘀嘀咕咕。

14、目前亟需的是对这些问题进行开诚布公的辩论。

15、上头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时时接见商人,与商人开诚布公,联络一气。

16、她这一番开诚布公的话,证实了她对他的心意。

17、新兴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开诚布公的政治对话,需要一个合适的场所。

18、但各国政府必须施以援手为混沌的市场带来透明度,在未来的代价上开诚布公。

19、但是当市场大范围丧失信心时,开诚布公已无可避免。

20、我一向光明磊落,对人开诚布公,从来不含沙射影。

简单四字成语故事 篇4

柳宗元读了这封信,非常感动,便写了一封回信,这就是著名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信中写道:“很久以来,拜师求学的风气已经不再存在了。如今有人收学生教授学问,就会受到各种攻击,甚至被诬蔑为‘狂人’(这里指的是韩愈)。这种少见多怪的事是常有的。听说蜀地南面雨下个不停,很少有晴天,以致太阳出来,那里的狗就会狂叫。当时我还以为这是传闻而已。永州从来不下雪,谁知我到任的第二年就下了大雪。这一带的狗日夜奔跑,对着雪不停地狂叫,直到雪化才停下来。有了这番亲身经历,我才相信从前听到的话并不过分。”

接着,柳宗元又举了一个有关礼节方面的例子:“古代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要举行加冠的礼节,有学问的人对此非常重视。但是,几百年来没有人再举行这种礼节。最后,有个名叫孙昌胤的青年行了冠礼,不料碰了壁。行冠礼的第一天,他和同事们谈起了这件事,同事们都莫名其妙,有的甚至说,你行不行冠礼与我有什么相干,大家听了都哄笑起来。这种现象,和现在人们一听到拜师求学就觉得奇怪是一样的。其实,雪和太阳有什么过错?问题在那些狂叫的狗。行冠礼的孙昌胤没做什么错事,可他的同事偏要嘲笑他。”

下面,柳宗元把笔锋转回到韦中立拜师求学方面来:“在这种风气下,你能拜师求学,使我受到感动,所以愿把我写文章的体会告诉你。我年少时以为文辞好就能写好文章,成人后才知道文章是表达思想、说明道理的,从此再也不单纯去追求形式美了。以后我每次做文章,不敢不经意地、随便地对待它,而力求像《书》那样朴实,《诗》那样永恒,《礼》那样合理,《春秋》那样是非分明,《易》那样富有变化。这就是我写文章的标准。”

韦中立得到柳宗元的指点和启发,写文章进步很快。后来,他中了进士。

成语“掉以轻心”即从柳宗元“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的句子中得来。

开诚布公四字成语故事 篇5

1 文献综述

在该知网数据库 (CNKI) 输入关键词:“成语翻译”, 得483条记录 (截至2015 年6 月, 搜索时间为2015 年9 月18 日) 。其中硕士论文126篇, 博士论文7篇, 期刊论文343篇, 会议论文7篇。研究涉及英汉、越汉、俄汉、法汉, 汉泰、汉蒙、韩汉等语种之间的成语翻译;研究的内容涉及文学作品的成语研究。如《围城》、《红楼梦》、《白蛇传》、《三国演义》、《许三观卖血记》及鲁迅的小说乃至旅游宣传材料、广告材料的成语翻译;应用于成语翻译研究的理论有动态对等理论、社会符号学、关联理论、目的论、认知学等。载输入关键词“《浮躁》”、“贾平凹”, 数据为零。这说明有关《浮躁》的成语研究尚不多见。当然条件所限, 该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但根据现有的结果, 仍能发现成语翻译研究存在不少问题。一, 现有研究往往局限于四字成语, 即便是非四字成语的论文也仅限于像《牛津成语词典》等双解词典的成语研究, 与具体文学作品相联系的非四字成语研究不多;二, 成语翻译技巧研究一般局限于直译、意译、直译加注、套译, 归化、异化、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等, 在成语翻译技巧和策略研究方面并无太大突破, 似乎难以深入研究, 但非四字成语翻译并非如此纯粹简单。三, 对现有已成功译介文学作品如《浮躁》等的成语翻译研究略显薄弱。事实上, 不少成语研究往往难免出现以偏概全、以浅论深的问题, 缺少批判性的思考, 往往难以真实地反映译作存在的问题。虽然此次考察难以免俗, 但做一些补充性的研究分析, 澄清对葛氏翻译上的某些大而无当的认识, 也是大有裨益的。

2 从“功能优先”看葛译非四字成语

《描述翻译学及其他》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Gideon Toury (吉迪恩·图里) 教授的翻译理论专著。这本学术著作不但吸收了翻译研究学派创始人之一James S. Holmes的主要学术思想, 而且深受德国功能学派研究成果的影响。描述翻译学强调翻译研究的“功能导向 (function-oriented) ”即是明证。此外, 描述翻译学还强调语境中的对比分析;翻译是有目的的活动;翻译产品、翻译过程和产品是相互依赖的。图里认为, “However, under the semiotic perspective we have adopted throughout, functions should be regarded as having at least logical priority over their surface realizations (also called ‘carriers’, or ‘functors’) ……. Since translating is a teleological activity by its very nature, its systemic position, and that of its future products, should be taken as forming constraints of the highest order…… To be sure, the principle of interdependency, as well as the priority of functions over their carriers, were already pronouncements of a theoretical nature.” (Gideon Toury, 2001:14-15) 由此可知, 翻译的产品、过程和功能是相互依赖的, 但是功能最重要, 功能决定了译者的翻译策略, 决定了翻译文本能否在目标语系统中被读者接受, 从而融入目标语文化体系之中, 获得一定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 成语言简意赅, 使用得当, 可增强修辞效果。要准确使用成语, 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根据百度成语百科的解释: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 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结构上具有凝固性。从字数上看, 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 但也有三个字的, 如“莫须有”、“落水狗”, 有五个字的, 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 有六个字的, 如“既来之, 则安之”、“五十步笑百步”, 有七个字的, 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 孰不可忍”, 有八个字的, 如“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也有九个字, 十个字的甚至十个字以上的。

下面就以该理念为依据, 探讨《浮躁》非四字成语的翻译问题。

倘若按照“信、达、雅”的传统翻译标准来衡量, 葛氏对非四字成语的翻译会产生很多争议。从上述对比分析来看, 葛氏一直在忠实于与原文和背离原文之间徘徊, 以灵活变通的翻译策略——“拿汉语读, 用英语写”对译文进行调整, 使得译文可读性强、可接受性强, 但也在准确性上打了折扣, 文化内涵几乎丧失殆尽。

3 结语

“拿汉语读”是葛氏翻译的初始阶段, “用英语写”的背后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诸如编辑、赞助人、市场等等各种力量斡旋与共谋。译文的诞生绝非轻而易举。但是, 但从描述翻译学“功能优先”的视角来看, 译者翻译行为之外的其他因素并不加以考察。“功能优先”着重强调的文本信息功能的传递。文本功能逆向决定了葛氏采取当下之翻译策略。

参考文献

[1]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J].中国翻译, 2010 (6) .

[2]贾平凹.浮躁[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9.

[3]图里.描述翻译学及其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4]张耀平.拿汉语读, 用英语写——说说葛浩文的翻译[J].中国翻译, 2005 (2) .

开诚布公四字成语故事 篇6

摘 要:本文以图形-背景论(Figure-Ground Theory)为理论视点,聚焦认知“焦点突显”,研究四字格成语英译过程中如何通过焦点转换实现传译效果。研究发现:汉语背景下四字格成语的焦点位置可分为前端焦点、后端焦点和非固定焦点。原译文本所蕴含的差异性语言、文化和认知导致焦点位置发生变化,其中针对区别性句法构式,四字格成语英译过程大体有三种转换模式:正向转换、逆向转换和流动转换。

关键词:政治外宣文本 四字格成语 焦点突显 焦点转换

一、引言

焦点转换是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认知意识,源语向目的语转换过程中,焦点中心词的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四字格成语是汉语中特有的现象,其简短、有力的形态表征彰显出独特的语义焦点。英汉之间存在着语言,文化和认知的差异,在四字格成语英译过程中需进行焦点转换。

关于四字格的研究,国内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探讨:黄怀飞(2004)对如何解决汉语四字格在英语口译中的问题,提出了“避繁就简、避形就义、直译法”等翻译策略。吕文澎,喜慧超(2009)通过四字格翻译的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揭示两者并行发展,相互信息转换的实质。陈晓东(2013:1)提出了英汉固化习语表达方式所体现的ICM的区别与不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所采用的认知模式对等、重合和缺失情况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在口笔译研究领域,针对四字格的研究大都侧重于翻译策略研究,鲜有对英译过程中四字格成语内在认知语义机制进行细致研究,因而忽视了翻译过程中所独有的焦点转换经验认知。

本文以图形-背景论为视点,结合政治外宣报告的特点,以2012年至2015年间的全国政协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四字格成语为语料,观察不同类型的焦点突显特征,探讨不同焦点类型的成语在英译过程中的焦点突显及其转换规律。

二、理论基础

丹麦心理学家Rubin(1921:157)首先提出图形-背景论,之后完型心理学家将其运用于感知组织的研究。当人们感知整个世界时,会自动关注具有突显特性的物体,通常我们会把这个物体作为认知上突显的图形,而剩余的部分则是背景,用来衬托图形。针对如何确定图形,完形心理学家认为应依照普雷格郎茨原则( Principle of Pr?gnanz),即通常是体积小的物体、具有整体性的物体、容易移动或具有运动性的物体作为图形(Wertheimer,1923)。自从Talmy(1978:627-649)率先把图形-背景论应用于语言研究以来,越来越多的认知语言学家把它看作是语言结构和信息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Langacker(1993)对图形和背景进行如下论述:“在相对简化的情景中,图形往往具有强烈的突显性,在感知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背景则是围绕图形而展开。”我们认为,图形-背景论提到的焦点突显可作为四字格英译过程发生思维转换的认知理据。由于英汉语言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了“努力使译文对目的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源语读者所产生的效果相同”(Newmark,2001:15-39),四字格成语的源语与目的语中的焦点位置也随之发生改变,因此,四字格英译过程应当关注焦点位置的变化。

三、四字格成语的焦点突显

焦点是在语言中所强调的语义突显部分,即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图形,是说话人在句子中着重强调的部分和重点。本文将从全国政协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选取87个汉语成语,根据其焦点所处位置不同进行分类观察,发现其中17个是前端焦点的成语,30个是非固定焦点,31个是重复焦点,9个是后端焦点的四字格成语。下面主要对前端焦点,后端焦点和非固定焦点的四字格成语进行分析。

(一)前端焦点

前端焦点四字格成语指其焦点突显词为前一个词,后一个词则为前者的背景。休戚相关(be bound together in a common cause),遵循普雷格郎茨原则,“相关”(be interrelated)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休戚”则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的词组合而成,因此“相关”更加具有突显效果,是该成语的图形,属于前端焦点。同时,“休戚”是其背景,起补充作用。

(二)后端焦点

后端焦点的四字格成语中前一词是整个句子的焦点词,是最突显的部分,后面一词即是该句子的背景。如:万众一心(million people united as one man),“一心”(one heart)相比于“万众”(million people)明显偏小,因此“一心”是该成语的图形,具有突显作用,背景则是“万众”。勃勃生机(exuberant vitality),“生机”在成语中更加显眼,是其图形,在背景“勃勃”的映衬之下,“生机”更加充满生命力。

(三)非固定焦点

非固定焦点指焦点没有固定位置可随意移动,非焦点词视为背景用来修饰其焦点。来之不易(be hard won),“不易”(not come easily)是在“来之”(come)的基础上发生的,按照Langacker(1993)的说法,“来之”为“不易”提供了背景,在突显程度上,“不易”为焦点中心语,属于后端焦点。坚如磐石 (as firm as a rock),用“磐石”(a massive rock)的硬度来修饰“坚如”(as firm as),“坚如”作为焦点中心语位于四字格成语的前端。

四、四字格成语英译过程的焦点转换

以上几种焦点类型基于汉语的特性而分类,由于英汉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英译过程中这些成语的焦点位置也会发生相应变化。以目的语读者认知为导向,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可避免给读者留下过多疑点或晦涩难懂之处,翻译过程中,考虑到目的语读者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从源语语义映射到目的语语义将发生相应的符号突显、文化突显、情感突显和语体突显(谌莉文,2011:115),四字格成语英译的焦点位置发生转换。

(一)正向转换模式

正向转换模式是指英译前后,其焦点由前端转换到后端,“VP+NP”句式的四字格成语符合该模式。如:

(1)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身手”的本义指身体和手,是一个静态动词,“身手”是“大显”作用的对象,为了凸出“大显”而存在,因此“大显”可看作该成语的焦点。政治外宣报告所要表达的是政府致力于进行融资体制改革,希望越来越多的来自民间的资本可以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所长,故可译为:The full participation。译文可看作两部分:“the”和“full participation”,两者之中,“full participation”是中心突显的主体,表达了句子主要含义,因此,“full participation”是该句子的焦点,具有突显效果。为迎合目的语读者的认知习惯,其前端焦点在英译后转换成了后端焦点。

(二)逆向转换模式

逆向转换模式是指其焦点位置是由后端向前端转换,适用于“NP+VP”句型。如:

(2)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

根据焦点突显程度,在“壮士断腕”一词中,“断腕”这个动词比“壮士”所属的整体在感知上更具有凸显性,“壮士”是一个大的背景,而“断腕”则是其中突显的焦点,因此,该成语的焦点位于末端,这与英语中的末位焦点原则是一致的。

“壮士断腕”中,用“壮士”当即“断腕”来防止毒血传播的坚定性和果断性来映射政府要进行彻底改革的决心,同时结合中国目前的基本社会情况进行相关引申:阻挡改革之路的两个主要因素是“精神枷锁”和“利益阶层”。译文为“break mental shackles and vested interests”。把目的语分成两个部分,“break”为动词,而“mental shackles and vested interests”是名词部分。动词“break”更加容易移动,因此,“break”作为成语的焦点。

分析表明,“NP+VP”成语句式在英译过程中,为了使目的语读者更加了解四字格成语内涵,采用逆向转换模式。

(三)流动转换模式

流动转换模式区别于以上两种焦点转换方式,是指英译前后焦点位置没有具体规律可循。探究语料可知,定语+中心语和状语+谓语句式的四字格成语属于这种类型。如下:

1.定语+中心语句式

(3)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族儿女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心心相印,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兴旺发达。

“和衷”共济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齐心渡江图:“共济”在概念中是一个相对移动的事物,而“和衷”则相对静止,因此“共济”为焦点,背景是“和衷”,映衬出了“共济”的突显性。结合政治外宣报告的特性,指中华民族大家庭;为共同理想而奋斗。可译为:Work together for a common cause。“for a common cause”与政府希望中华民族能够团结一心的愿望相一致,因此在英译后,其为成语的焦点,相应地“work together”则是背景。在此成语中,英译前后,焦点的位置保持不变。

(4)我们要恪尽职守、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决不懈怠,交出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锐意进取”中的“进取”是具有移动性的动词,而“锐意”则是静止动词,因此前者比后者更具有突显性,“进取”是焦点而“锐意”则是背景,其焦点位于成语后端。在英译时,政治外宣报告中所要表达的是政府一定会意志坚决地追求上进,下决心强化,力图有所作为,故译作:forge ahead with determination。在译文中,运用与上文确定焦点相同的突显原则,得出焦点为“forge ahead”,其后的“with determination”则为焦点营造了一种坚定执行的氛围。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英译前后,成语的焦点由后端转换到了前端。

2.状语+谓语句式

(5)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要扶上马、送一程,使“草根”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成语“蔚然成风”可看作两部分,“蔚然”指草木,相比于草木,“风”则虚无缥缈的多,与草木相比,自然显得体积小,因此,“成风”是该成语的焦点,“蔚然”则是背景为焦点提供了环境。例句中指的是政府要大力扶持中小微企业进行产业创新,希望企业的创新力能够像草木生长一样越来越旺盛。译文为:sprout up arid grow strong.其中,“grow strong”与政府的希冀相符,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即该成语译文的焦点。由此可见,在英译后,成语的焦点位置不变,位于后端。

(6)年内基本建成保障房480万套,让翘首以盼的住房困难群众早日迁入新居。

“翘首”指抬起头来,是一个动作过程,而“以盼”则是一个介词词组。动词相比于介词词组更加具有运动性,即“翘首”为焦点。例句中使用成语是为了表明住房困难户对拥有自己一套房子的渴望。译文可以是“in urgent need”,直白地译出了住房困难户的最大需求。其中,“urgent need”的感知突显程度,远远大于介词“in”,因此,“urgent need”是成语英译后的焦点,其空间背景用“in”来表述。在英译过程中,其焦点由前端转换到了后端。

以上分析可知,在流动转换模式下,即使属于同一句式的四字格成语,其焦点转换也不遵循同一规律。

五、结语

本文以图形-背景论(Figure-Ground Theory)为切入视角,观察到在汉语背景下四字格成语具有不同的焦点突显特征,即前端焦点、后端焦点和流动焦点。在英译过程中,由于英汉之间语言、文化的差异,导致四字格成语的焦点位置发生转换,规律如下:在“NP+VP”句型中采用正向转换模式;“VP+NP”句式中采用逆向转换模式;而区别于以上两者的流动转换模式,主要应用于定语+中心语句式和状语+谓语句式。

参考文献:

[1]Langacker,R.W.Reference-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s,

1993,(1):1-38.

[2]Newmark,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Rubin,E.Visuell wahrgenommene Figuren.:tudien in

psychologischer Analyse[M].Copenhagen:Gyldendalske Boghandel,1921.

[4]Wertheimer,M.Investigations in Gestalt Theory:II.Laws

of organization in perceptual forms[J].Psychologische

Forschung,1923,(4),301-350.

[5]Talmy,L.Figure and ground in complex sentences[A].

InGreenberg,J.H.(ed.)Universals in Human Language Vol.4.[C].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6]谌莉文.口译思维过程的意义协商模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2011.

[7]陈晓东.会议口译过程四字格英译ICM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3.

[8]黄怀飞.汉英四字格英语口译的策略[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3,(3):102-104.

[9]吕文澎,喜慧超.英文互译四字格翻译研究综述[J].西北成人教

育学报,2009,(2):3-5.

四字成语及故事 篇7

据说,米芾喜欢收藏古代名贵字画,收藏的办法却常常采取欺骗手段。他只要打听到谁家有古代字画,就千方百计把它借来,说是观赏,其实是临摹。他可以临摹得和原作一模一样,然后把摹本“归还”给人家,而自己留下真迹。有时把别人的古代书画珍本借来,经过精心临摹之后,故意把真迹和摹本混在一起,让别人选择。因为他临摹得十分逼真,别人常把摹本当真迹收下来。

米芾除了骗取别人的书画珍品外,还采取蛮横的手段去占有。有一次,米芾乘船时遇见了书画收藏者蔡攸蔡攸把自己收藏的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给他看。他一看就不肯放手了,一定要用一幅画同蔡攸交换。蔡攸不同意,他就苦苦哀求,纠缠不休,最后竟以投河自尽相威胁。蔡攸无奈,只得同意交换。

四字成语故事和寓意 篇8

汉昭帝执政的时候,燕王刘旦造反,霍光带兵把他诛杀了。在这次平乱中,被牵连的人有很多,因此朝里许多人都很害怕霍光。汉昭帝死后,霍光立昌邑王刘贺为帝,后来因为刘贺荒淫无道,胡作非为,就把他废了,并且将给刘贺出主意的二百多人全部杀害了,接着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号称宣帝。汉宣帝知道霍光势力庞大,自己的生死存亡完全取决于他,因此心里非常惧怕。

举行即位仪式的那一天,在汉宣帝乘车前往高庙向祖宗牌位拜祭的路上,霍光牵着马,跟在他身边护驾。因为霍光的神情十分威严,汉宣帝感到非常恐惧和不安,就好像是芒刺扎在脊背上一样难以忍受。后来,只好由另一位大将军代替霍光,才勉强行完了大礼。

四字成语寓言故事 篇9

西汉时期,有个隐士叫罗君平。据说,他知道往来于天上和人间的木筏从人间到天上的时间,因此,凡是要到天上去的人,临出发之前都要先到罗君平这里来。

这一天,木筏出发的时间快要到了,罗君平家聚满了将要乘筏上天的人。这时候,一个驾木筏的人从罗君平家中走了出来。上天的人中有一个赶紧上前,拉住他问道:“上天要经过曲折的河水,而天又是那么高那么大,一路上还有神怪精灵,木筏在行驶中有时还会颠倒过来。你经常驾着木筏漂浮在这样的环境中,为什么你连手都不抖一下、一点也不害怕呢?”

驾木筏的人回答说:“我用了多年时间来学习驾驭木筏的本领,又用了三年时间来亲自驾驭木筏,往来于天上人问。”

那人又问:“仅仅靠本领和实践,就可以了吗?”

驾木筏的人说:“当然不是。在每次驾木筏上天的时候,我忧虑的只是不知道自己到底能活多少年,而根本就不考虑木筏是否能够返回人问。我驾驭着木筏,一路上波浪翻腾,气候千变万化,反复无常。有时阳光灿烂,云蒸霞蔚,一下子又突然变得暗淡

淡无光,明亮的白天刹时变成黑夜。有时候,木筏和波浪互相撞击,猛然震荡起来像脱缰的野马急驰狂奔,一会儿沉到波谷浪底,一会儿又像格斗一般冲向高高的浪尖,恍恍惚惚的样子,使我感到似乎有无数人在驾驭这木筏。每当这时,我的心情都非常镇定,一点儿也不慌张。如果此刻心里一慌,手脚就会不听使唤了。只要心里不慌乱,怎么也不会跌倒,直至平安地到达目的地。”

那个问话的人深有感触地说:“我想,你说的这些道理不仅适用于驾驭木筏,其实许多事情也都要这样才行啊!”

四字成语故事-画饼充饥 篇10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聪明的小男孩,他只有十岁。一天他一个人出去玩,结果他走进了一个森林里迷路了,他走了好久好久都找不到回家的路。

到傍晚的时候,小男孩很饿很饿了,他很想吃妈妈做的饼,可这时候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能吃到妈妈做的饼呢?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就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饼,还在饼上点上芝麻。小男孩看着看着,好像就闻到了饼的香味,他想着自己平时吃到的香喷喷的饼,想着想着小男孩就觉得自己不是特别饿了,他又沿着一条小路走。很快小男孩的爸妈就找到了他,于是聪明的小男孩回了家,还吃到了真正香喷喷的饼。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哄堂大笑

冯相与和相都是朝中有重要地位的大臣。

一天,和相对冯相说:“你新买的鞋子价值多少钱?”

冯相举起他的左脚给他看,说:“九百个铜钱。”

和相的性子比较急,回头对一个小官吏说:“我的靴子为什么要花费一千八百个铜钱?”因此责骂那个小官吏,怀疑他有所贪污。

一会儿冯相慢慢地举起他的右脚说:“这只也是九百铜钱。”

周围的人都哄堂大笑。

奇货可居

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

秦昭王四十年(前267),太子去世了。到了昭王四十二年,把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有个非常宠爱的妃子,立她正夫人,称之为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安国君有个排行居中的儿子名叫子楚,子楚的母亲叫夏姬,不受宠爱。子楚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秦国多次攻打赵国,赵国对子楚也不以礼相待。

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屯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吕不韦说:“你不懂啊,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没有儿子,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太子之位啦。”子楚说:“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夫人,让他们立你为太子。”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

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送给子楚,作为日常生活和交结宾客之用;又拿出五百金买珍奇玩物,自己带着西去秦国游说,先拜见华阳夫人的姐姐,把带来的东西统统献给华阳夫人。顺便谈及子楚聪明贤能,所结交的诸侯宾客,遍及天下,常常说“我子楚把夫人看成天一般,日夜哭泣思念太子和夫人”。夫人非常高兴。吕不韦乘机又让华阳夫人姐姐劝说华阳夫人道:“我听说用美色来侍奉别人的,一旦色衰,宠爱也就随之减少。现在夫人您侍奉太子,甚被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这时早一点在太子的儿子中结交一个有才能而孝顺的人,立他为继承人而又像亲生儿子一样对待他,那么,丈夫在世时受到尊重,丈夫死后,自己立的儿子继位为王,最终也不会失势,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句话能得到万世的好处啊。不在容貌美丽之时树立根本,假使等到容貌衰竭,宠爱失去后,虽然想和太子说上一句话,还有可能吗?现在子楚贤能,而自己也知道排行居中,按次序是不能被立为继承人的,而他的生母又不受宠爱,自己就会主动依附于夫人,夫人若真能在此时提拔他为继承人,那么夫人您一生在秦国都要受到尊宠啦。”华阳夫人听了认为是这样,就趁太子方便的时候,委婉地谈到在赵国做人质的子楚非常有才能,来往的人都称赞他。接着就哭着说:“我有幸能填充后宫,但非常遗憾的是没有儿子,我希望能立子楚为继承人,以便我日后有个依靠。”安国君答应了,就和夫人刻下玉符,决定立子楚为继承人,安国君和华阳夫人都送好多礼物给子楚,而请吕不韦当他的老师,因此子楚的名声在诸侯中越来越大。

吕不韦选取了一姿色非常漂亮而又善于跳舞的邯郸女子一起同居,知道她怀了孕。子楚有一次和吕不韦一起饮酒,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就站起身来向吕不韦祝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子楚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此女隐瞒了自己怀孕在身,到十二个月之后,生下儿子名政。子楚就立此姬为夫人。

秦昭王五十年(前257),派王齮围攻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子楚。子楚就和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这才得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以子楚的夫人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隐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王五十六年(前251),他去世了,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也护送子楚的夫人和儿子赵政回到秦国。

秦王继位一年之后去世,谥号为孝文王。太子子楚继位,他就是庄襄王。庄襄王尊奉为母的华阳王后为华阳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庄襄王元年(前249),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

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赵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国,称他为“仲父”。秦王年纪还小,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吕不韦家有奴仆万人。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

秦始皇越来越大了,但太后一直淫乱不止。吕不韦唯恐事情败露,灾祸降临在自己头上,就暗地寻求了一个阴茎特别大的人嫪毐(làoǎi,烙矮)作为门客,不时让演员歌舞取乐,命嫪毐用他的阴茎穿在桐木车轮上,使之转动而行,并想法让太后知道此事,以此事引诱她。太后听说之后,真的想在暗中占有他。吕不韦就进献嫪毐,假装让人告发他犯下了该受宫刑的罪。吕不韦又暗中对太后说:“你可以让嫪毐假装受了宫刑,就可以在供职宫中的人员中得到他。”太后就偷偷地送给主持宫刑的官吏许多东西,假装处罚嫪毐,拔掉了他的胡须假充宦官,这就得以侍奉太后。太后暗和他通奸,特别喜爱他。后来太后怀孕在身,恐怕别人知道,假称算卦不吉,需要换一个环境来躲避一下,就迁移到雍地的宫殿中来居住。嫪毐总是随从左右,所受的赏赐非常优厚,事事都由嫪毐决定。嫪毐家中有奴仆几千人。那些为求得官职来当嫪毐家门客的多达一千余人。

秦始皇七年(前240),庄襄王的生母夏太后去世。孝文王后叫华阳太后,和孝文王合葬在寿陵。夏太后的儿子庄襄王葬在芷阳,所以夏太后另外单独埋葬在杜原之东,称“向东可以看到我的儿子,向西可以看到我的丈夫。在百年之后,旁边定会有个万户的城邑”。

秦始皇九年(前238),有人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宦官,常常和太后淫乱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太后谋议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于是秦始皇命法官严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牵连到相国吕不韦。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太后迁到雍地居住。嫪毐家的食客们都被没收家产,迁往蜀地。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其侍奉先王功劳极大,又有许多宾客辩士为他求情说好话,秦王不忍心将他绳之以法。

秦始皇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国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四字成语故事-鹏程万里 篇11

此成语出自《庄子·逍遥(xiāo yáo)游》。

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 好呀! 妙呀! 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 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 上行而后下效。 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 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 上行下效 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 上行下效 。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的意思是: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指桑骂槐故事原文:

贾政寿辰那天,夏太监前来宣贾政入朝觐见,得知元春被加封贤德妃。喜讯传来,贾府上下欢天喜地,只有宝玉置若罔闻,他惦记黛玉回来,贾琏接完黛玉回来后见凤姐,凤姐倾诉家不好当,人们都在指桑骂槐地抱怨她。

指桑骂槐典故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指桑骂槐成语举例: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指桑骂槐成语谜语:指着桑树骂槐树

指桑骂槐近义词:指鸡骂狗、旁敲侧击、借题发挥

指桑骂槐反义词:直言不讳、直截了当、指名道姓

指桑骂槐歇后语:和尚面前骂秃驴

上一篇:2021儒林外史初中读后感下一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运管人员